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造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建造的认识

篇1

“机器换人”带来巨变

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所谓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与此同时,机器人制造的成本却在不断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底,从浙江一带逐渐开始兴起“机器换人”战略,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

搬运、分拣、打磨、抛光、电焊、切割、喷涂……在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几乎可以代替人类来做这一切的事情。“只要将正确的程序编入控制程序,再将机器人的末端连接上适当的操作设备,理论上它什么都可以做。”一位电梯制造厂的技术人员这样告诉记者,“相比较人工来说,不会烦、不会累,而且精密度高,效率高,差错率低。”

近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安川电机宣布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作为机器人产业新人,美的这一跨界举动并不意外。其实不仅仅是美的,近年来我国很多制造企业纷纷启动了“机器换人”的项目,积极涉足机器人产业,布局企业发展新方向。

在采访中,沈阳新松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沈阳新松的“数字化无人工厂”里,工程师只需要输入准确的指令,机器人就会有条不紊地完成搬运、装配、监测等生产环节,这条国内首条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年产量达5000台,平均每日能生产13台。

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则表示,“机器换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必然伴随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机器换人”非常重要的原因。

携“互联网+” 做聪明工业

“互联网+”如火如荼,制造业该如何与其深度融合变得更“智”能也已成为各界探讨和实践的热门话题,毫无疑问,工业数字化趋势汹涌而来。

“能让工业变‘聪明’的,一定是互联网。”在近日召开的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如是说。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体现的重点与战略思维都需要重新审视。此时的海尔也正在进行一场针对互联网的颠覆性变革。梁海山说,海尔正在实施智能制造“互联工厂”计划,截至今年已经打造了五个整机互联工厂和两个模块互联工厂,海尔希望在不断试错和纠错的过程中创造互联网工业转型的样板,在过程中摸索模式、建立体系。

不仅仅是海尔,很多企业比如联想、华为等传统制造业大佬都在思考着有关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篇2

据美国环境保护组织EarthAdvantage Institute日前的信息,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美国绿色建筑市场将会迎来1350亿美元的盈利,其中非住宅活动盈利份额是其他各项总额的三倍。而住宅用项目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盘点了2012年可以促进美国绿色住宅发展的十大趋势。

1.加大市区住宅密度。

为了增加住宅空间,房屋所有人和建造者通常会选择将多余的建筑空间进行填充,像是建造一些从属的单元住宅,扩充后巷(将房屋的后巷进行扩充与前面的主建筑连接),或者插空盖房填充空间等。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当今社会的年轻人群体和空巢父母、老人群体更倾向于居住在市中心周边,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商业活动,便利发达的交通,他们在这里更能够找到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朋友伙伴。

2.开发绿色多家庭住宅。

在市区密度大幅度加大的趋势下,过去的一年内,环境组织EarthAdvantage Institute在美国西北部地区针对多家庭住宅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和信息收集。相较于以往,2011年房屋所有人和经营者对多家庭住宅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认知提高了17%,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期待绿色多家庭住宅的开发取得更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那些先进的地区。

3.建筑节能产业的升级推动房屋的改造与重建。

为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小房子=节约能源花费),房屋的建造商和改建商开始在能源升级工作上下功夫。通过拓展服务范围或是直接创建系统的服务机构和组织,他们已经逐渐转入了能源审计和住宅重建市场。在美国西北部,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已经有所增加,也为相关的新兴公司和行业带来了升级发展的商机。房屋改建商一旦抓住这一机遇,就能带来更多的商机。

4.对于新型建材的开发和测试。

尽管建筑设计师和建造商都急于尝试着适应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相关系统以应对市场需求,但迫切之余,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新产品都应该经过仔细严格的测试以保证其产生的功能和利益能够延长建筑的寿命并不会产生相关的法律诉讼。有了这样的需求,国家实验室及大学研究部门就与一些建筑商联手成立了相关实验检测台,并在使用了相关新材料及节能系统的实验建筑里安装感应器,全天候监测其使用情况。波特兰州立大学的机械工程部门近期就与一家当地的建造商合作对一所房屋中所有用于保温的相变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国家实验室的Lawrence Berkeley也设计了一个检测台可以跟踪相关新材料和设备的各方面性能。

5.消费者居家耗能探测追踪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新引入的Nest恒温控制器及Belkin生产的节能监控器,能够跟踪家电等的耗能情况,它们也是众多基于传感器的能源及水耗监控设备里操作简便并节约费用的设备。大型电子生产企业如日本富士通和美国英特尔也在发展其他同类新产品。

6.对商业租户进行节能知识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商务大楼耗能公开的方法(如纽约、华盛顿、旧金山、西雅图),这促使大楼管管理人员及操作员利用公用设施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教会租户们学会节约能源。所有的租户们都参与其中,新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才能发挥出作用。

7.家用市场趋向透明化。

当今社会,消费者都是十分智慧的,他们不仅在家里就能够及时获取各类信息,而且能够越来越广泛并熟练的使用智能设备。这同时意味着消费者不但更加注重自己的知情权,并且有能力看透任何隐藏的虚假索赔。基于此情况,那些能够给顾客提供清晰指导或建议的建筑师、改造师及房地产专家们才能够获取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8.对精准评估的需求提高。

老式的评估标准是基于对家庭场所的目测,估算大约的面积或长度,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评估需求。销售员及购买者双方能够请银行作为一个绿色环保评估者(评估房屋是否符合住宅绿色环保的标准),意味着借贷方要完全接受房屋由于改造新评估而产生的额外价值及投资收益率的理念。

9.家庭场所广泛采用住宅能源标签系统。

目前,在许多州都出现了能量标贴系统,这为房屋购买者及业主提供了估价一个家庭的能耗量的模式——每加仑英里数。在美国不同气候的各个地区都推出耗能情况和家庭能源得分体制,这样做可以鼓励屋主比较能源使用情况,使其自觉的承担起能源升级的工作。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 节能 室内外温差

Abstract: the study shows that Chines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mount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1970 s from 10% at the end of the rise to 27.6%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otal energy about 25% ~ 40%. In the worl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energy problem increasingly urgent,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growing today, the energy saving of the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of indoor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房屋能源消耗又占我国能源消耗的很大比例,建筑节能的呼声在不断高涨。但我国对建筑节能研究的认识和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单位面积能源消耗指标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我国的人均能源占有指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对能源应该更加珍惜。但我国也有着传统的节能经验,如依山傍水选址建造房屋,北方建造四合院房屋以避风保温,南方建造阁楼式房屋以通风散热,这样最大限度地遵循了自然规律。这种冬暖夏凉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理念,也是凝结在房屋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中的一项智慧结晶。建造节能房屋是一项技术复杂、又跨越到多学科领域的系统科学,它既贯穿于建造过程中的各个实施阶段,又受到一定的地域性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才能体现节能效果、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因地制宜,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建筑节能建造技术措施和使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最佳节能目的。

二、 节能建筑的设计关键所在

(1) 设计是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关键环节。

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前承业主建设意图,后接具体的施工建设,在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通过图纸表现出业主的建设意图,又系统化了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后续施工最为关键的依据。工程实践证明,项目功能是否实现基本取决于设计,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周,必然造成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按图施工、按图监理;业主单位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业主单位一般对相关节能设计的各技术标准、规范知之甚少。因此真正能理解并贯彻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的非设计单位莫属,这为发展节能建筑提供了先天条件。

(2) 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

要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工程实践证明,基于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的低技术策略也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关键是如何因地制宜、关注那些替代的适宜技术与方法、有没有花费必要的精力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等。为此英国著名建筑师邓斯特认为:节能住宅的关键之处在于“智能设计”,即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他所强调的“智能”也意味着“挖空心思”寻求简单有效的节能方法。虽然节能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能产品、节能材料的应用,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需求,就不能促进节能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节能建筑与节能产品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而且工程实践也不断证明,不少项目的特殊需求却成为节能材料、节能产品研发的推动力。

三、 房屋建筑实施过程中的节能知识

房屋建筑节能既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自然科学中多学科知识的汇集,同时又贯穿于建造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实施阶段。只有在不同的实施阶段采取不同的节能技术措施,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1) 选址过程中的节能知识

房屋的选址是节能技术的首要条件。选址时主要是从地理位置、区域位置、方位、气侯特点、地质条件等几方面来加以考虑。一般是选在地质条件好、土层较厚、地下水充足、靠近湿地湖泊森林的地段。应尽量避开西北主导风侵袭的地方,夏季宜面临西南主导风的方向,以便室内通风散热换气快。而地处土层厚、地下水深、森林湖泊湿地,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小区的局部区域室外气候,降低污染,净化空气,减小日温差和年温差的变化,是最理想的节能房屋建筑地质条件。

(2) 规划阶段朝向、间距布置的节能知识

规划阶段也是房屋节能的必要环节。首先朝向要选择当地的最佳朝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一般在北方,朝向是正南偏东15℃为最佳。要依山傍水,要依物傍绿制造人为绿地植被,少规划硬化的场地,多规划绿地场地。居住、办公的地方应布置在主导风的上游,房屋间距要符合采光通风设计标准。要远离易污染、易爆、易辐射物,不得宜间距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室外的场区应多设计成绿化或种植灌木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室内空气的影响,例如:美国白宫草坪广场采用绿化广场来调节室外空气质量,从而影响调节室内空气温度质量。

(3) 设计阶段选择节能体型,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

篇4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标准;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636-02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Technology

YUAN Wei-we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Guangzhou 510900 China)

Abstract: Nowerdays,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m can not satisfi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the course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technology is imminent. This paper 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on the existing course standards, education mode, training mode, to achie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become more closed.

Key words: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course standards; education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二合一(电话线+网线)楼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立第一座智能大厦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智能建筑往往是将网络通信、安全防范、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大厦设备控制系统等集中进行布线和管理。

“综合布线技术”是系统介绍综合布线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当前智能化建筑的全面进入网络化年代,对既懂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的高素质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综合布线技术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网络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传统教学里,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实践项目非常少,以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综合布线技术,学院与2009年建成综合布线实训室,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知识与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网络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熟悉综合布线相关产品、熟悉综合布线相关标准、设计方式和规范、掌握安装规范和技术、设计综合布线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到测试验收的工作流程。

能力要求:能设计中小型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能绘制各种综合布线图、会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和材料预算、能按规范安装线管线槽、水平和垂直等子系统的布线与安装、能按规范敷设和端接双绞线和光缆、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度对工程进行检测和验收。

2 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学院新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施教。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项目招标、项目整体设计规划、项目整体施工、项目检测、项目验收5个实验模块。以建造一个智能化小区为例,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规划提出各自的布线设计方案,每个小组派一人来讲解设计思路,再由学生之间讨论,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设计方案。然后按照既定设计方案进行整体施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项目完成后,各小组相互间进行项目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再根据反馈意见对项目进行整改。最后,由教师带队,对整个工程进行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工程,则要求其作业小组重新施工。

通过模拟现实工程场景,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熟练度和工程实践能力,再辅之以必要理论知识,让学生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当前网络综合布线人才培养数量与市场需求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矛盾形势。一边是每年有数百万学习过综合布线技能的大专生毕业,但感觉就业困难。一边是企业大量招聘新人,却发现招聘困难。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毕业=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最大因素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熟练,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呼之欲出。

3.1 找准专业定位,建设精品课程

首先,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最主要的职能。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和实践的专业技能素养、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良好、勤劳踏实的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建设上,要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自主开发与之配套的专业教材。加强师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去相关行业的企业去任职,积累和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积极培养“双师型”专业技术骨干。将“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3.2 建设专业实训室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建造高仿真度的专业实训室。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于2009年建造了综合布线实训室,安装有综合布线台,模拟墙、吊架等设备。能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实验项目。

3.3 加强校企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能通过去企业实习,了解从项目招标、投标、成本预算、设计方案、施工、测试到验收的整套工作流程。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认识,更容易融入到企业工作中。校企合作如果开展的好,对企业、对学院是一种双赢。

3.4 职业资格考试纳入考核指标

目前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成为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认定,同时也是学生走向就业之路的敲门砖。学院可以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到考核指标,邀请企业培训机构来学院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能免考该课程。

4 结束语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合理布置实践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来调整课程标准以及授课内容。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融入到企业工作中,达到“综合布线技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毅梅.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教学实践研究[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篇5

【关键词】生活水平;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1、前言

人民的生活与住宅小区的建设存在很紧密的关系,住宅小区的建设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并影响国家、社会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果没有规划好小区建设,对人民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住宅小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和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区建设也更加趋向于商品化,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利益,并考虑小区周围的环境,以及小区建设是否具有生活舒适的要求。本文将对住宅小区规划建设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2、良好住宅小区建设的相关要求

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一个宜居城市要以人为本、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既要满足人们居住、出行、上下班、购物、安全、舒适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审美和陶冶性情的需要。在整个过程总要保证三个可持续发展,第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更要满足未来环境、生态和节能发展的需要;第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为所有居民提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交流文化及满足其精神需要的居住环境;第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具有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及信息化的经济结构和保值、增值的经济能力。良好的住宅小区规划图,应很好的体现小区的绿化程度,与建筑物的完美融合,并达到人们舒适生活的要求。

3、住宅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较为人性化的考虑

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居住条件,规划者会想方设法对住宅小区进行良好的规划,充分考虑各种物质空间的布局,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忽视了公共交往的空间建设。而且住户只能接受已经设计好的居住环境与设施,没能做到让公民共同参与的程度。因此只是考虑物质环境内容,而忽视居民的交往空间,是一种很不合理的做法。

3.2、绿化用地的数量不达标

根据国家或是地方规定的相关标准,存在许多新建居住区没有达到绿化面积的要求,许多开发商只是单纯的追求利益,片面地增加住宅用地,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居民公共绿化活动的面积,使得小区的整体居住环境较不理想。

3.3、没有充分理解住宅小区新概念的设计

存在部分开发商,对绿色生态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小区的绿化与美化就是绿色生态,对小区的环保、舒适、效率、健康的真正内涵没有进行充分的理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绿色生态的设计要求,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大环境、能源、生态、美化、绿化等问题。

3.4、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

许多开发商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在开发项目对城市的影响方面存在较少的考虑,只是单纯的追求自身的开发利益,许多居住区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设施,比如城市边缘的社区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相应的教育设施以及文化娱乐设施。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居住小区逐渐与城市脱离,出现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甚至会提高犯罪率。没有充分保障住宅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连接,使得居民的上下班出现很大的问题,并且对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很大的影响。

3.5、没有将人与自然、环境进行和谐统一

许多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没有达到景观设计内外生态统一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土文化特色,并且对周边环境,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使得人、自然与建筑物没有做到和谐统一。

4、在进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4.1、重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的

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环境进行良好的规划,只有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居民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好坏,对住宅小区的建设,要进行分阶段设计。能够在小区原有的风貌基础上,进行现代设计手法的加工,在最大程度上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住宅居民对人文氛围的相关要求。而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住宅小区原有的树木、绿地、河流、山坡等,并对其原样进行保护,确保居住环境的舒适、优雅,并且满足对本地特色的要求。

4.2、适当的建立合理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

当今,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建造之势越大,似乎象征着小区的档次越高。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建造的多、功能全,这只能说对城市功能的不足起到了弥补的作用。但是公共设施建造的越大、越多,想要得到正常的经济效益、维持正常的运营,那么,就得从小区外招揽人员进来。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环境,更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干扰。

4.3、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第一,住宅系统。在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在采用环保的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的同时还要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另外,不仅对屋顶采取绿化的技术,还要采取窗户遮阳的新技术,以此达到建设绿色生态小区的目的。第二,绿化系统。除了以草坪为主的绿化方式外,还要尽量的多种一些花草树木,减少用水量,建设一个效果良好的绿化景观系统。

4.4、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引入智能化建设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随着我们国家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智能化的内容主要是:将小区的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然后再由总指挥部派专们的工作人员对个户居民的水表和电表以及煤气表进行集抄,另外还包括小区网络的建立,三防的建立,信息的综合服务,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内容。

5、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些年来,国家将住宅建设定位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同时,住房制度则由福利型分配逐步转成货币型分配,而住宅建设的开发正逐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5.1住宅小区规划的现状

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独特性风貌,逐渐摒弃了那些缺乏特色的小区,小区需要向独特个性的方向建造。建造时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传统文脉的延续

作为城市的构成细胞,小区应当良好体现城市的建筑文化传统、居住环境文脉、城市景观环境等各要素,注重保护各城市自身的文化风格。

.因地制宜地布局

由于各自不同的小区基地状况,应当根据地形、地貌和地物,进行小区的规划和布局,充分体现小区的自身特色。

.建筑形式的创作

住宅建筑,作为小区的主体,对大规模的住宅如果没有处理妥当,就会显得平淡而杂乱。对小区的住宅建筑进行处理时,应注重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设计。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确定一个与当地建筑有关的主题符号,然后在小区建筑的各个部位上进行应用,符号在尺度和形状上略作变化,但始终保持总体的一致和统一;二是,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或民风,尽量显示历史的延续性以及小区居民的认同感。

5.2住宅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住宅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当前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看出,具体如下所示:

一是,以人为本,住宅建设力求提供一个方便而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体现对人的关怀。

二是,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在经济和资源上的节能消费,提倡节能、节地以及节材,建立一个可持续利用资源和能源的住宅体系,毕竟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三是,注重环境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尽可能少地制造污染,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四是,反映科技的进步,社会朝高科技方向发展,智能化系统的设施是住宅装备的必然趋势,建立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才能让新世纪住宅能够适应高科技社会、信息化社会。

五是,住宅产业现代化,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建立一个符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三是,建立一个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只有以科技进步为核心,进行住宅小区的建设,才能使住宅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使其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6、结语

对住宅小区进行良好的规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考虑,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性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程度的规划、策划以及管理等设计手段,并经过多方面的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为了保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需要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在最大程度上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从而保证居民居住的理想、舒适、优美与文明,创造出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社区环境。

参考文献:

[1]薛慧平,魏征,吴屹东.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陕西建筑,2009,(06).

[2]陈向韶.探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J].广东科技,2008,(02)

[3]李湘洲,才东明.住宅与小区建设.21 世纪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4]汪维,韩继红,安宇.绿色住宅技术集成与示范[J].住宅科技,2006(3):16.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3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 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4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

5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5.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来。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居高不下,运行成本很高[5]。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遥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5]。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造成室内的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象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

5.3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 11.

3彭飞,安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268.

作者简介:

杨冬平、女、1966年10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篇7

关键字:绿色生态,住宅,健康,建设

Brief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start with green organism's habits thought reason, from organism's habits dwelling house composition key element, two organism's habits dwelling hous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spect, the organism's habits dwelling house has been in progress to green have discussed suggestion, and have submitted.

Key words: Green organism's habits , dwelling house , health , construction

1前言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住宅业的突飞猛进,“绿色生态住宅”这一概念开始引入国内,形形的绿色生态住宅涌现于全国。然而如何定义绿色生态住宅?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无法把绿色生态住宅这种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与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区别开来,就难免出现一些见效于国际社会的错误思想。

从上述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伦理出发,生态思想认为要节制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要素

如果说现代住宅是从空间的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那么绿色生态住宅则是在现代住宅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的角度关注人类的生活。就其建造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2.2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房间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2.3房屋围护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功能,门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2.4供暖、制冷及炊烧等要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

2.5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给、排水系统普遍安装节水器具,1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应当设置中水系统,排水实现深度净化,达到二级环保规定指标。

2.6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化学污染和辐射要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2.7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无地面。

3 绿色生态住宅的类型

3.1生态住宅类 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3.2生态智能类 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3其他类型 除以上2种外,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4 绿色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绿色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

5 如何搞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

所谓绿色生态住宅,是指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在国际上,通常把能体现三大主题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5.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绿色生态住宅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式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分析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阻止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观生态场地;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

5.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经过产业革命以来长期掠夺性的开发攫取,人们已经开始惊呼能源危机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更加紧缺,绿色——作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绿色生态住宅,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广利用,特别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设施的需要,必然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影响住宅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5.3营造住区的自然生态 目前,国内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实这种人为的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反而会增加日后环境的护养管理费用。建设生态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是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营造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6 结论

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健身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让人居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洁净,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1、曹林娣.中国园林艺述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晓明,吴宇江.梦中的天地[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园林艺术》,张路红,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4、《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篇8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the paper explor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st,schedule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project. Through studying their balance mechanism to find their balance points and at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project's quality and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reasonably lowered.

关键词:智能建筑;进度;质量;成本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schedule;quality;cos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50-01

1智能建筑及建筑智能化系统

1.1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0A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并广泛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象显示技术、现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及现代绿色环保技术,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方便、经济的建筑环境。因此,智能建筑的实现目标便是在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中,用科学的管理,高效的服务,实现高额的回报。

1.2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在智能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所有功能系统,通过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了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综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2我国智能建筑概况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智能建筑相关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发展速度比较快,我国已建成不少智能建筑,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造成投资浪费现象惊人。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最严重的是系统处于停运状态,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有些是施工单位的原因,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没调节好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为了追求工程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及成本;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劣质产品等一系列问题。

3智能化工程成本、质量、进度控制

3.1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项目的工期和成本是施工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及进度安排都会影响到施工成本。就某一施工项目而言,各工序之间存在着严格承继关系,工期变化将会导致相应费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施工总成本。因此,运用网络优化的方法,压缩关键线路上一些工序的持续时间,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各子项目之间的不同工期安排也会影响施工成本的发生。那些工期比较长,又包含许多子项工程,由于对各子项工程的工期安排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成本结果。

3.2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协调。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合理缩短工期,可以控制成本,早日发挥投资效益。但是,在特定工程造价内,提前完成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盲目地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只能是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工程项目成本。因此,合理确定工期必须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支出。

工期与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工程项目使用科学先进的控制技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得工期目标提前实现,项目提前投入使用,尽早收回投资,提前实现投资效益。这时,工期控制已转化为成本控制。

3.3 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之间也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如果业主过分地减少成本,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同时,如果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制定科学合理,使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均衡性,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工程质量。许多工程项目,如大型体育设施等,要求项目建设必须在某一特定时间完成,这类项目投资和质量成为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有些施工企业为谋求利润而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进而由于返工停工,也会加大施工成本。

工程质量与成本变化的关系:到达预定目标成本后,工程质量水平已接近目标质量,工程不应再追加过多的成本;到达预定目标成本后,工程质量水平远未达到,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增加成本;成本与质量成线性关系,增加一定的成本,就能达到一定的质量。

3.4 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协调。根据工程项目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质量与成本目标进行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做到目标系统最优。协调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职工的质量教育、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质量意识;二是建立责任制,把质量目标进行逐项、逐层分解,将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三是确定恰当的质量成本,不要因质量要求过剩而增加支出,也不要因为质量问题导致返工等增加工程成本。

4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通过有效的程序和措施,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工程施工成本最低。如果仅仅关注成本目标,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陷在成本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顾及不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发现实际成本超支时,通过盲目删除工程内容或者降低设计标准,进而导致工程的功能丧失或下降。

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的核心要素。要保证这三个要素的正常协调,必须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监理三方的关系。在工程实施总承包管理的情况下,业主既要为自己的工程把好质量关,又要为承建商的经济效益着想;施工单位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还要提高工程质量。工期、质量、成本控制将要达到的最终目目标就是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我国大部分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现状,创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绿色;节能减排;智能建筑;新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各具特色的大大小小建筑也正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被建立起来。在我国现阶段,无论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都在建立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新颖建筑。但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这就需要我国采用一种有利于环境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即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逐渐得到国家重视。

一、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概念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是指该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它在建筑时不污染和破坏环境。与以往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智能是指该建筑物可以在不借助电力等资源的情况下完成调节室温和室内光线,安全检测和监督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它是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工程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效节约建筑用材,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等。

二、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是指通过使用科学且先进的技术方法为建筑提供了大方面的服务功能,即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高效性。它为人们在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下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满足了人们更高的功能需求。绿色则使建筑成本降低,使建筑材料更环保,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1. 高度结合的系统

从技术的角度看,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信息等集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关联的系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绿色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别。

2. 节能减排

传统建筑中是通过空调,灯光照明等达到调节室内气温和亮度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如现在的贸易大楼内全营业时间都需要照明,夏季与冬季也需要空调来调节室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智能建筑则是通过借助自然光和自然风来达到调节室温和室内亮度的目的。

3. 节省维修系统的费用

据统计,一座大厦从建成到使用寿命结束,它的运营费用和系统维修费用是它建造成本的三倍。可见,传统建筑中系统维修费用之大。而智能建筑技术是完全借助自然光来满足顾客需求,大大降低了成本。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世界绿色组织和我国绿色组织的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建筑标准,评估它是否符合绿色智能建筑的方法,在哪些方面评估,评估指标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各有其特色。但基本上,这些国家的目标都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能力,让人们生活更健康舒适。在我国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每年建筑项目的增多,我国人民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减排必将是以后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措施

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世界的其他国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在他们所在的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保障。同样,在我国要想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发展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重视,从思想上认可。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的依据和保障。

2. 加强经济发展

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做基础,所以想要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我们首先要发展我国的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来为技术发展提供条件,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雄厚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要经济跟得上,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完善激励机制

虽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便利,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很多人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没有想要去了解或居住的欲望。人们对他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环保绿色方面,对它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制造财富这一点上并没有得到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所以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优点,其对环境的好处,对人类生存环境所达到的舒适程度健康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通过宣传技术知识,将强文化教育,激励人们去接受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增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

筑新技术的欲望。

4.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本身的限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航海航空各个领域的建造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新技术以及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是有所欠缺。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不一致,人才分布较不易集中,在技术方面的人才不易寻找,因此集中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是我们应在技术上实现的突破。

5. 缺乏系统的支持及推广机制

发达国家在三十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了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研究,从提出研究到现在已有了大量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也有了对应的推广机制。在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提出相对较晚,因此现阶段技术不算成熟,再加上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推广机制。因此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制约。

6. 能源种类不合理

在我国,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一些大公司大厂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也随处可见。

五、结语

我国在举办奥运会时建立的鸟巢,水立方等新颖建筑物都利用到了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而这些建筑物也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随着绿色智能建筑心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它的重要之处,也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使该技术得以发展成熟,并将它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申唐 , 毛贤君 , 张天宏 .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 [J].江苏建材 ,2009(1):54-56.

[2] 张国兴 . 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的探讨 [J]. 中外企业家 ,2015(6):117+119.

[3] 房启林 , 薛庆峰 , 王恒帅 . 分析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 界 ,2015(3):209-210.

[4]王建平.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硅谷,2013(17):8-9+7.

[5] 刘洋 .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J]. 硅谷 ,2014(18):3+19.

[6] 方富丽 . 绿色智能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J]. 科技与企业 ,2013(14):196+198.

篇10

1987年钱学森总结出的综合交通与智能交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又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之所以要采用定性的方法,是因为综合交通是复杂的大系统,涉及到多科学、技术科学,又涉及人和社会等软科学范围,有很多因素无法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因此需采用定性的方法。之所以采用定量的方法,是因为不论系统多么复杂,只有定量才能相对的科学和公正。1992年钱学森正式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从而使综合集成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个研讨厅体系在物理构成上具有三个主要部分,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成果的集成和融会所构成的机器系统、专家体系和知识体系。这三个体系构成了人机结合体系,它不仅具有知识和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协调、分析与综合的功能,更重要的具有产生新知识的功能,是知识的产生系统,既可用来研究理论问题,又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

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是我国系统工程专家顾基发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该方法以东方的哲学观为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了我国文化、政治、经济环境和习俗,因而具有明显的东方特色,特别适合用来指导、分析、建造和评价东方环境下的大型系统工程项目。WSR方法产生的哲学思想非常简单,那就是社会事态是由物、事、人组成,任何这类事态的项目都应从机能整体性的角度考虑物理、事理、人理三要素。

1、物理强调本体论存在(自然的或社会的,具体的或抽象的)的客观性,它包括物质环境以及结构组织。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是什么?”这是在特定的工程背景中所必须强调的。物理中的”事实”包括相关的自然资源、物理环境、气候、人口、交通和通信设施、可能的投资以及在不同层次和地区的正式组织的结构等。

2、事理是指事物的机理。研究事理主要是理解和观察世界是怎样被建模和管理的,建模的过程中包括人的主观性,它与人的认识能力、经验、偏好、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有关,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得到该事物客观的、合理的机理模型。

3、人理是指系统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团体之间主观上的相互关系,这些团体包括顾客、领导者、组织者、专家、实际拥有者、操作者、受益者与受害者,研究人理应该集中在显示并处理那些迟早会影响系统项目的有利或者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上。关键问题是该项目是否能满足所涉及的团体的真正兴趣,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参与或者漫谈的实践来实现。以下是具体实现的方法步骤:(1)理解领导意图;(2)形成目标,解析结构建模;(3)调查与分析;(4)创建模型;(5)协调关系。在使用WSR方法论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原则;(2)集成原则;(3)参与原则;(4)可操作原则;(5)迭代原则。

三、综合交通智能化开发的方法论整合

综合交通智能工程是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对它们的开发所采用的方法应该是在对系统的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充分认识后集中集体的智慧,采取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形式,对应该采取的各类方法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合,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特定问题和适当方法,特别要注意对综合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整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和全过程必要的人理分析。由于大型智能交通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需要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系统来研究,这其实是系统方法的体现,通过适当的分解与协调,这些子系统最终可以整合成一个满意的集成系统。

为此整合系统开发过程要经过以下阶段:

1、系统分析阶段(1)系统目标分析;(2)系统开发环境分析;(3)系统开发技术分析;(4)系统的创新分析;(5)交通数据采集系统分析;(6)方案的框架设计;(7)整体系统的经济分析。

2、总体规划阶段(1)战略规划;(2)社会需求分析;(3)资源综合集成与分配;(4)系统设计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4、方案实施工程的监督与评估

5、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6、全系统的评估与评价阶段

四、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