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制度 财务管理 关系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working.
(1)帮助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企业内部政策、制度和程序构成,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应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控制。
(2)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使企业各项资产有效存续,以便公司正常运转。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要实观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内部控制发展历史很久远,从剩余产品出现,围绕着如何合理的分配资源,保证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维持社会的运转和平衡,出现了最早的计量和记录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交换行为越来越普遍,促使人们在计量和记录方面开始发展,进入奴隶社会,财产私有化成为社会制度,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私有财产的安全,并能使之不断增值,计量和记录进一步改善了,同时国家机器开始设立财政部门,用于管理和记录财政收支和库存,设立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文书使业务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能够互相牵制,并在一定的期间对财政收支和库存进行检查。尤其是欧洲中世纪,庄园主雇佣管家管理庄园,管家会记录相关的业务发生内容和金额,庄园主定期检查记录,对管家的工作予以监督,由此可见控制已经充分运用到管理中。
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企业规模快速发展,经济业务的种类繁多,内部分工较细,对外关系复杂,因此要设计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制度化,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结构控制,即确定企业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企业内部划分责任权限。企业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企业的经济活动一般可划分成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2)授权批准控制,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一种是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一种是受权处理非常规性业务,比如重大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等。
(3)会计记录控制,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企业应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经济业务一经发生,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4)资产保护控制,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要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
(5)职工素质控制.企业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企业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6)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企业内部只有经过批准的预算才能执行。
(7)风险控制,企业在运行中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多数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比如,由于原材料供应等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等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举债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要制定制度,有效的规避这两种风险。
(8)编制业绩报告控制,业绩报告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编制业绩报告必须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结合,明确反映各级管理层负责人的责任。业绩报告可以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
财政部于2001年6月份,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财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财务人员在内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二方面:
(1)财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或纠正违法会计事项。企业一般情况下是由财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对有关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的。相对于其他部门的人员,会计财务人员熟悉会计业务及相关法规、制度,对会计事项是否合法的界限比较清楚,因此由其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监督,可以有效防范违法会计行为的发生。
(2)财务人员有权监督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帐实、帐款、帐帐与帐表相符,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帐实不符、帐款不符就会造成会计工作混乱和会计资料失真,进而使企业整个管理出现问题。提供的数据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不仅限于上述两点,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机四项机能,一是实物牵制,例如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和公司的法人印章要分开存放。由两个人进行管理,签发支票的时候必须两个人操作才能发出支票;二是机械牵制,例如金库必须用钥匙并输入密码才能开启;三是体制牵制,如把每项业务都分别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处理,应由会计人员作银行调节表,每月和出纳人员核对余额,以预防错误和舞弊发生;四是簿记牵制,如定期将明细账和总账进行核对或定期和销售伙伴和供应商对帐等。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够促进建筑产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减少前期投资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对日常的造价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1.1没有预控意识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投资者往往没有根据项目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投资估算,没有在这一阶段进行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而且有些工程虽然进行了简单的造价管理工作,但都达不到其本质的目的。建筑单位往往是在项目确立之后就急于寻找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而且设计方案一经设计完毕,往往不会对设计方案进行过多的论证与比选,直接进行项目的前期施工,并且会在施工过程中频繁的变更设计,这些就会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产生影响,不利于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1.2缺乏管理经验
目前,在进行项目招标的工作时,工程监理可以说是公开招标项目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进行工程监理的单位,虽然在合同中注明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速度与投资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与施工中,一些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工作全面委托给工程监理单位。同样,工程监理单位也认为进行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是投资者的事情,应该由其自行管理。而且实际中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并不具有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设置的工程监理单位也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使得造价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1.3缺少动态管理机制
以往的一些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经常只是在进行招标的时候,将投标者的一些方案进行比对进行选择,而且在竣工结算时,主要依据施工单位投标时的报价与日常施工中的变更与签证等,这很容易造成结算超出预算,预算超出概算,概算超出估算,使得投资者没法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与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工程造价的控制原则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重点突出,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和控制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和载体。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成本最低化原则。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
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工程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2.3动态控制原则。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措施
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可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及其他直接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控制。
3.1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2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机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控制包括:
3.2.1买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
3.2.2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
3.2.3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降低材料储备。
3.3人工费控制
从用工数量和用工来源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垒生产、文明施及零星用工下达指标到机组进行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t第四,根据工程项目属地的人力资源及其价格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3.4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力求上一个项目买一批设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精简项目机构,降低间接成本。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保证工程质量,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是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而且好的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但在把握施工质量标准问题上,有的项目一味追求高质量,追求1 00%合格率等,这样势必降低施工进度。增大施工成本。要避免这种倾向,首先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要对质量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最好”等目标,第三要定量分析提高质量目标后对施工成本目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合理的工期,将使项目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水平。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繁琐的工作,它是贯穿于工程整个阶段的工作,从项目确立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为止。因此需要建筑企业不断完善造价管理系统,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积累经验,结合科学的方法,使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成越.张一宝.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2.陈旭.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J].广东科技.2010(10)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造价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工程合同是工程承、发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认真履行的法律性文件,是承包商在约定的期限内向发包人交付质量符合国家规程、规范要求及合同约定承包范围的工程实物,发包人支付相应价款的协议和依据,是发包人与承包商之间的最高行为准则。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就是若干项经济合同的履行过程。合同管理从施工前的准备,直到竣工验收,一环扣一环,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任何环节疏忽,都将导致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的失控。
因此,对工程实施阶段进行全面的合同管理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
1 合同与工程造价相关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施工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投资控制是对项目的投资计划与实际投资情况进行的分析、对比,目的是给管理者提供有关数据。合理确定合同价款,做好工程结算,切实有效地抓好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地、更有效地使工程投资得到控制,计划得以圆满实现。
工程造价广义地讲,是指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建设中位所花费用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在施工中位进行工程建设所花费的成本以及在工程发包阶段其投标价格和在工程结算阶段从建设单位所得到的工程建设费用。
2 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
2.1合同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
施工合同不仅明确了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发包商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主要委托发包商代表、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对项目的建设进行管理,管理的过程也是以施工合同的基本内容为工作基础的,所以承包商、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及发包商代表无一不是依据施工合同来完成各自应该履行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这此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履行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
2.2 合同是解决双方经济争议的重要依据
施工合同订立的作用之一是为了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就会影响另一方的权益,按合同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及违约条件都以施工合同为依据,最终以经济来衡量,让违约者付出经济代价,受害方得到经济补偿,违约责任及违约条件是工程竣工结算的基本保证。
2.3 合同管理贯穿整个施工造价控制过程
从合同履行时间上看,工程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就是将该工程由施工图变为建筑实体的完整施工管理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合同管理。
(1)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进行施工合同、物资采购合同及其它与工程相关合同的订立。然后按照合同约定向相关的参建单位发放施工图纸,安排施工图会审及设计交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随后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安排开工事宜,同时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2)进入施工阶段后,合同管理的内容就更为复杂。主要是按照合同要求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监督管理;按照合同要求严格管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准确进行工程计量,及时支付工程款;按照合同约定公正处理索赔;按照委托监理合同要求对监理单位的工作和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等;(3)工程完工经初验合格并备齐所需的竣工验收技术资料、档案后,组织、安排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约定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保修,办理竣工结算并支付剩余工程款。
2.4 从控制工程造价的角度看,合同管理的内容涵盖了实施阶段与造价相关的所有方面
(1)在合同订立时的管理。包括合理确定合同价款,承包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调整合同价款的原则和方式,材料供应及价格,计价方式,计价依据,工期质量要求,奖罚条款等。上述内容应围绕保证质量、工期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预防经济纠纷,防止索赔为中心进行。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主要包括签证变更的管理,工程计量的管理,工程款支付的管理,工程结算的管理,索赔的管理等。
3 如何做好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在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控制工程造价,关键在于能否切实把握其中影响造价变化的各种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1 订立好合同
合同订立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履约时间长,客观上要求合同应内容完整、清楚,用词严谨、准确,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才能保证合同履行、合同管理的顺利进行。合同订立应与招投标文件的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密制定合同条款;仔细分析合同条款,认真区分条款的类型,是属于明显工程价款的条款、可转化为经济责任的条款还是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
3.2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
发生变更是任何工程都无法避免的。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工程项目变更。变更常常直接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和工期调整。如果我们对工程变更的管理与控制不力,引起费用增加的变更发生较多,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对必须变更的内容,应先作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准确掌握变更价款。
变更价款的确定应遵循下述原则:(1)合同中有适用于变更项目的价格,按合同己有的价格计算变更价款;(2)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情况的价格,可以此为基础,参照确定变更价格;(3)合同中没有相同或相似的价格,则由承包方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执行。
3.3 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
现场签证是处理合同价款中未包含而施工过程中又发生了的特殊情况的书面依据,签证产生的费用也就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签证最终以价款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中,签证失控工程将会导致结算造价失控,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签证的审核确认程序执行。
篇4
一、预算管理功效分析
预算管理的理论可以上溯到目标管理、控制论、激励机制等内容,其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机地将计划与控制两大管理职能结合起来,对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是较为实用的管理手段之一。企业管理控制系统(MCS)是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配置,主要包括责任中心、内部转移价格、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内容(Anthony,1998)。在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作为管理控制系统内部的整合,主要是做到将责任中心、内部转移价格、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各要素整合起来,使各要素之间做好协调与配合。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中的有效工具,对增强企业软实力、落实经济责任、分解战略思想、优化整合企业资源配置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要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其整合状态,而预算管理则通过责任控制使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能够达到帮助管理层协调计划、贯彻计划和完成计划。通过预算实施可以引导企业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控制,长期的企业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蕴含着丰富的企业管理控制思想和经营理念,预算管理通过系统的设计发挥着管理控制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带动了企业整体的制度创新及管理变革。
预算管理功效的有效发挥还体现在企业管理层运用预算实现规划和控制目标上。预算管理的战略性体现在它沟通了企业战略与全部经营活动的关系,促使企业的战略愿景得以具体贯彻,保证了企业长短期预算计划得以衔接。企业管理层通过制定战略并充分利用预算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行为, 明确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企业内部综合成本治理和控制。企业的长短期预算作为一种经营行动的安排,能够促使企业战略部署与经营理财活动得以沟通和贯彻的目标, 形成一种“全员管理、 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综合循环的控制系统, 构建“人人肩上担责任,人人责任连收入”的预算责任控制网络, 架起战略、管理控制及业绩评价的沟通桥梁。
二、企业预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失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充分分析。预算管理是面向企业未来的控制,它要求企业利用所能得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新信息,对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进行认真、科学的预测分析,把经营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同预测值相比较,找到差距,事先在可能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制定可行的纠偏措施,防止问题出现的一种管理控制手段。预算控制机制利用责任分解、绩效考评等手段能有效地避免企业风险,保障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效实施,维护管理控制体系有效运转与协调发展。但是这样的一种控制机制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却从未体现,大多数企业预算的精准度较差,由于财务核算处于事后记账,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成本指标等缺乏足够的掌控,往往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上年成本数据来制定下年度预算控制指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导致预算丧失了基本的控制能力。
第二,缺乏覆盖全面的预算编制内容及执行。许多企业预算的编制控制都是围绕成本费用预算、利润预算以及现金预算等经营预算来进行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都会强调对企业经常发生的业务做好预算编制及责任分解,会高度重视成本预算的执行与监管。但对于企业相对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不经常发生的边缘性的业务如销售预算、投资预算、税费预算以及其他业务收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基本上属于只有预算编制但无预算控制及责任分解的状况,导致企业资源无法做到优化配置,预算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全面预算观。
第三,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起点的选择。无论企业选择静态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及滚动预算等作为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但都要在预算编制前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预算编制的起点分别有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的模式、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的模式、以成本为起点的模式、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模式以及以EVA为起点的模式等等,各种不同的预算编制模式分别有其使用的目的和优缺点。在企业预算实践中,许多企业不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处在哪一个阶段,不考虑企业所处环境的特殊管理需求,简单的采用销售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编制模式,即使企业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时,编制出的预算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降低,造成预算的无法实施。
第四,缺失分解落实战略的沟通与协调。战略方向是计划制定的基础,而预算编制是促使各项行动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有效工具。编制与执行预算的意义是在于对战略的落实与分解,但现实中企业预算编制中与战略相联系的很少甚至是没有,预算执行存在大量的讨价还价现象,企业基层部门不理解为何要做预算,对预算指标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以及环境竞争性预测不足,缺乏事先的预警防控措施,造成预算对管理控制整合的功效下降。
第五,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评价围绕着利润完成情况来考评,预算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的责任绩效奖罚措施制定的还不完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不明晰,责、权、利分配不明确,导致了预算责任考评难以严格实施,使预算管理的控制效用不能有效发挥。
三、构建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具体措施
良好的预算管理体系应根据公司战略提出本年度战略目标和公司运作计划,并在预算启动会议时下达至基层单位,促使预算管理围绕战略定位来执行,搭建以预算管理为龙骨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以此带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重视企业组织架构、部门岗位职责的梳理整合。预算编制前,企业应认真梳理修改部门岗位职责,明确各预算单位和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其授权管理的范围,从组织管理角度合理设置部门机构,为预算的责任分解和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管理控制的目的。同时各责任单位应做好市场环境变化的预测分析,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运作计划编写本部门的部门运作计划,并以此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
第二,建立企业预算文化,形成管理控制合力。预算要发挥管理控制的作用,需要企业的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因此必须将预算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企业文化的灌输,使全体员工及各层领导者认识预算,从思想上改变对预算的抵触情绪,变被动执行预算为主动执行,从而形成企业管理控制的合力。比如财务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应深入到一线生产经营单位会同技术工人认真核定产品工艺流程,制定合理的产品成本定额标准。职能管理部门应做好成本费用节约的宣传工作,制定企业费用管理制度,将办公费、电话费、业务招待费等容易突破预算的费用,在职能管理部门中实施定额或目标成本管理,为预算实施差异分析及责任考评奠定基础。
第三,落实预算的责任分工,确保预算责任分解不留死角。预算管理的优势还在于通过预算使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有了参与管理的责任感,每个人肩上都担负着企业的使命,每个人都是企业管理控制的主体,真正实现预算的“全员控制观”。预算责任分工如表1所示。
第四,顺应企业管理控制需求,细化会计核算。企业精细化的管理控制实施,要求预算管理必须做到横到边,纵到底,按部门分解预算责任,按责任中心分解产品责任成本。采用这种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套与企业管理特点相适宜的内部核算体系,从而可以全方位、全过程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实施绩效考核。改变以往财务会计核算的粗糙之处。即为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企业应按各个业务单元(SBU)划分会计核算单位,把公司内部的车间和班组、销售公司的各办事处或车间的各班组等基层组织都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在各收入、成本费用的明细科目下,按经济事项发生部门分别设置相关明细账归集,做到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部门或产品,达到会计处理既满足核算要求又能满足管理需求的目的,从而避免月末预算与实际对比无据可查的现象。
第五,实行多种方式结合,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提高预算的可控性和准确性,避免单一预算编制方法的缺点,企业可将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固定预算以及概率预算等方法混合使用。如采用零基预算编制企业研发部门的预算,采用作业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使之适用市场变化快、前景不明朗的各经营单位预算编制,采用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企业职能部门的预算,而在采购预算中采用滚动预算方法等等,但必须注意的是企业应每隔几年实施一次全面的零基预算,避免预算的滚雪球现象,达到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的目的。此外由于企业各层级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预算制定程序应采取“上下信任、上下结合”的程序来编制,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
第六,完善责任中心管理报告及审计体系,提升管控能力。企业应以责任中心为责任报告主体,按月编制预算执行及差异分析报告。各责任单位预算报告要求从管理控制需求出发,重点分析责任中心的预算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监控业务战略的执行以及对产生的偏差有无改进措施等。同时为强化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配套的责任中心审计制度,要求审计部门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以多维度的战略综合审计、监督规划与预算的完成度、监控业务战略的执行力、确保信息系统的质量为核心开展审计。
最后,建立预算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应实施预算责任考评与部门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将预算执行作为部门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整体绩效考评体系中,从而发挥以预算为导向的管理控制作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企业应更注重制定激励政策,以制度激发员工的自觉行动,提高预算整体执行力,实现企业发展、创效与员工个人收入的双赢。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注重体现企业战略导向,评价结果应体现出各个战略业务单元(SBU)对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反映各部门关键业绩指标及奖惩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有效的奖罚制度推动战略执行力,从而使预算管理成为一个战略管理控制系统。
四、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更多地表现在战略执行能力上,在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中,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整合,可以使得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有利于管理者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角度出发来进行控制决策。
参考文献:
[1]汤谷良、王斌、杜菲、付阳:《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篇5
关键词:工程合同;合同管理;造价控制
TU723.3
一、工程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即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合同管理则是为使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承包单位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通过对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的利用。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其合同关系,以解决合同纠纷,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裁,从而保证合同内容得以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建筑施工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总的来说,承包人进行合同管理有利于工程建设,有利于收回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从而控制工程成本。
二、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关系
1、合同成本的控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把控制费用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的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的评价,对工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各种偏差,把施工的费用控制在成本管理计划范围之内。合同成本管理在造价控制中的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只有以工程项目的建造合同成本为中心,不断加强对项目建造合同成本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的提高。
2、一般工程项目实施时间都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甚至几年,实施的时间越长变化会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如果管理不好,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甚至不可收拾。合同实施中涉及工程造价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工程质量、工期、工程付款、工程变更、材料、设备价格的异常变化、竣工结算、风险、索赔等。这些因素量大面广,之间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并通过合同管理实现造价控制。
三、工程合同管理风险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承包合同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合同中明确规定承包方应承担的风险。如合同中规定,材料涨价在5%(有些为10%)内和其余包干价材料涨价的风险,承包方得不到任何补偿。
2、合同条文不全面,不完整,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不清楚,承包合同在执行过程中会导致双方发生分歧,最终导致承包方的损失;
3、业主为转移风险单方面提出过于苛刻、责权利不平衡的合同条款。如合同中规定“业主对由于第三方干扰造成的工程拖延不负责任”,这实际上把建设方干扰造成的工程拖延的风险转嫁给了承包方,甚至个别业主把自己的风险和责任转嫁给承包方;
四、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实现造价控制
(一)树立合同观念,加强合同意识
企业要对管理人员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建筑法》,更要学习《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使他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处处以合同为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按合同办事,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国际工程中,合同管理更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尤其对承包商来讲,可以说其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是否顺利,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
(二)重视内部合同管理工作
施工合同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而要想有效地防范合同风险,承包人要加强内部的合同管理,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合同签订人员的业务水平,制定严密的合同签订、审查备案等管理制度;同时要求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合同签订评审工作,各个部门针对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对相应合同条款的意见,合同管理员汇总分析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合同的洽谈及签订工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施工企业同样要求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履行施工合同,确保施工合同的圆满兑现。合同履行完毕后要作好备案、合同资料的整理及履行过程的分析报告,为以后的合同签订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合同的各种风险。
(三)采取权力限制法,确定合理合同造价
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其专业性和垄断性较强的项目合同,由于进行成本分解很困难或因承揽单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合同价格谈判往往非常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权力限制法。使用该办法时,一方面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广泛收集信息,确定一个实际可行的价格。在洽谈过程中,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利用本单位的实力和市场优势打动对方,这样可以取得双方都满意的效果。“不平衡报价”法是指在总报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内部各子项的单价,争取实现既不影响总报价、中标后又可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对先施工的子项单价可适当提高,后施工的子项单价适当降低,以利于资金周转和增加资金时间效益;估计今后工程量可能增加的子项单价可适当调高,而工程量可能减少的子项单价可适当降低,从而增加工程项目总收入。
(四)加强施工索赔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索赔项目一般包括工程变更引起的费用、工期增加,由于地质条件造成局部或部分停工等引起的机械、人员窝工费用,相应工期及费用增加等。索赔依据一般包括在建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图纸、业主与施工企业签订的工程承包协议、业主对施工企业施工进度计划的批复、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变更令及大型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修改等。索赔证明文件包括业主下达的各项往来文件及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各项有利证据。索赔金额及工期的计算一般参照承包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中包含的工程量清单、工程概预算定额、机械台班单价,地方政策文件及业主、总监下达的有关文件。但是,多数施工企业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只对存在的问题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口头汇报或只填写索赔意向书而不注重证据的收集,最终导致很多本来对施工企业有利的索赔项目不能得到批复。由于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增加,所以往往成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复查对象。为真实、准确反映索赔情况,施工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工程索赔台帐或档案。索赔台账应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索赔均应及时登记。工程完工时应形成一册完整的台帐,作为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组成部分。施工索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索赔工作中施工企业要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签订的合同、补充协议及与业主、监理的各项往来文件,必须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踏踏实实地做好索赔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
(五)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是合同管理的窗口。为了能及时掌握合同的实施情况,合同文件、变更记录、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各方的来往函件等文件要及时传递给合同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同管理应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合同管理,可以建立局域网,信息网站等。
结束语
施工合同的管理应当贯穿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作为施工方不仅要紧紧抓住合同签订前的各项工作,为施工合同的履行奠定基础;而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要严格履行施工企业的合同责任,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将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工程和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尹贻林,林中文,等 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徐大图,林中文,等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3]吴炉庆,张波,鲍乐呜.浅析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篇6
关键词:建筑 工程 预决算 控制 管理
1 概述
实践证明,评价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好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工程完成的进度快慢和质量优劣,而还要看该项目是否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利润,如果不能够满足一定的经济效益,恐怕企业也难以存活下去。因此,作为建筑项目施工单位,一方面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搞好项目工程的施工设计和建设,保证项目建设能够如期、高效地完成;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要做好项目的预决算,适当控制项目成本花费,以保证该项目给企业产生一定的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工程的预决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工程预算必须要参照工程的施工规范和工艺流程,而工程施工的环节设置和进度安排则要以工程预决算作为基准和依据,工程决算时要考虑的是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而判断整个项目的最终标准一方面是看工程竣工验收是否合格,施工质量是否达到项目要求;另一方面还在于工程决算中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大小,项目的实际收益额是否和企业的预决算目标相一致。
2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预决算中的管理现状
首先,建筑工程预决算缺乏一套系统严格的预决算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多数工程建设中,由于缺乏对整个工程建筑项目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在项目规划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建设单位和项目质量监理单位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进一步的协调,导致项目建设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预决算目标。
其次,建筑工程预决算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预决算办法。很多项目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的预决算管理时,由于预算方法不科学,致使预算定额错误或不合理,对于后期的预决算管理无法有效控制。
再次,建筑工程预决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和传统上的原因,在我国的建筑业当中对于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预决算人员整体思想素质偏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表现为部分预决算人员的企业责任心不够,计算不严谨。
最后,建筑工程预决算部门繁多,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由于管理混乱,国内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出现预决算机构重叠和人员闲置的情况,再加上预决算政策不规范,致使预决算管理混乱,办事效率低。
3 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和操作出现盲点。前面讲过,由于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没有协调好项目设计单位、建设施工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预决算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致使工程预决算管理失控而造成预决算费用偏高。
其次,由于受到多种施工环节的影响,往往导致建筑工程预决算计算失误。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环节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项目的规划、立项、预算、投资、设计,再到工程的施工、监理、竣工和决算,如果稍有不慎,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影响到工程的预决算精度和准度。
再次,由于工程管理人员和项目监理人员的思想疏忽或,致使建筑工程预决算出现严重问题,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物质社会,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牵扯,有些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质量监理人员受到拉拢引诱,对工程质量监理不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程的预决算结果,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或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一方要加大对工程管理和监理的力度,减少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预决算人员的思想素质。
4 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和管理办法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预决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控制的结果优劣和企业建设事业的成败。建筑工程预决算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呈现出控制周期长、系统性较强、人为因素多和管理操控难等特点。工程预决算失控主要发生在四个阶段:
首先,建筑施工项目的决策制定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由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而使得项目成本盲目增加,项目实际花费和预决算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建筑施工项目的设计规划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由于项目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或者业务素质较差而导致工程技术和经济层面出现问题,工程预算不能起到应有的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的作用。
再次,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人员对图纸审核不仔细,而工程设计部门又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工程造价失准,与预算相悖。
最后,建筑施工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项目验收人员不按照项目验收标准和规范执行验收,造成工程审计不合理,造价超出预算。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它的控制和管理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做好充足的预决算准备,搜集预决算需要的数据资料,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纸,按照所有资料和施工的做法要求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编制预算定额并套用单价。
第二,健全和完善预决算管理制度和预决算机制,从制度上对预决算进行保障。
第三,制定严格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强化工程预决算的管理流程和要求,加强预决算的管理和监察措施,防范问题产生。
第四,对预决算的控制管理进行周密的统筹安排,包括项目预算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预算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动员,调动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减少预算失误。
第五,采用先进的预算措施和管理理念,更新旧的观念和预算方法,对施工过程和预算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加强防范,减少预决算风险。
第六,采用“快速跟进法”,找出预算关键路径上可以并行的活动,采取优化的策略进行有效合并,节省成本花费,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和日益壮大,无论是工程的预算还是决算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工程造价的预决算控制管理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项目能否满足企业造价要求和企业经济利润的实现。为保证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成本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完善预决算的方法和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对预决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找出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合理的对应措施进行纠正和调整,以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
篇7
一、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含义与关系
1.经营风险的含义
企业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利润变动,特别是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的利润变动的风险。而所谓的经营杠杆系数是指企业税前利润变动率和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经营风险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品售价、成本、成本固定比重以及市场需求等。在企业的发展中,经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料的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因素主要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这些因素使企业在运营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二者之间具有协同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债务集资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资本,不过债务资本的增加会导致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这种关系直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产生影响,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有协同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的提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如果企业如果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和高风险并存时,可以适当地通过增加财务风险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产生影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因素
1.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在企业经营中,导致企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企业内部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制度、人员管理情况、销售政策等。制度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根本,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内控制度有漏洞或者不妥之处,那么企业经营中肯定就不能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可以说内控制度是企业产生风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员管理涉及了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人员流失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一些企业由于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人才都纷纷选择跳槽,这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如果较多产品生产加工工人同时离职,那么企业生产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损失可是巨大的,因此人员管理不容忽视;销售政策也涉及了很多内容,销售政策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而且还会影响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好的销售政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额,相反不好的销售政策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库存量逐渐上升。
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继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流动资金管理、回款管理和其它资金项目管理。而导致财务资金管理问题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流程、会计人员素质等。资金管理、回款管理问题都是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经营风险的防控措施
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较多,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和控制适合的管理体系构建,包括企业组织机构构建,部门和岗位的设立,工作流程的设置等方面,同时要涵盖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等多个分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大多数公司发展的失败主要源于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失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企业发展中战略决策方式必须依靠董事会集体的民主决策;其次企业在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以便于企业可以这些信息及时了解高端人才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等,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措施。
2.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因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尽可能完善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各个环节。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中,要注重每一个可能出现财务问题的环节,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有效地规划和科学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将各种有效资源结合起来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还要不断地优化各种业务,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第二,企业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构建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可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财务管理业务变得更加轻松有效;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第三,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由于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导致和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等问题。所以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从提升企业领导的意识开始。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 控制管理 招投标阶段 施工阶段
一、前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是各级工程造价部门、投资者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对工程造价的理解上不尽相同,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他的相关费用,实质上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就是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二是指发包工程的承包价格。发包的内容有建筑、有安装,也有的是包括建筑安装在内的、范围更广的“交钥匙”工程,但主要是指施工的承包价格。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需要,要合理确定和有效调控建设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方式
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设置投标限价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本建设范畴的一种新的经济承包制。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之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对招投标工作放心,而对一些不利的招投标因素实行限制,真正的体现了在经济市场实行公平竞争,把真正有技术力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中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比较强的,素质比较好施工单位,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单位招标进来,工程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签订施工合同,从而工程造价也就确定了。
对于公开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单位须设置投标限价。投标限价不同于“标底”,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标底”必须保密;而投标限价须在招标文件或开标前三天向投标单位公开。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凡投标总报价高于投标限价的,一律视为无效标书”。设置投标限价,可以防止串通投标、哄抬标价。建设单位应组织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审核并确认投标限价;以使投标限价合理;审核确认后的投标限价,在发给正式投标人的同时报有关招标管理部门备案。如果投标限价定的过高便会导致中标价偏高,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固定总价合同尤其重要)。
2、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变更时应对造价进行分析,防止分包单位投标时采取的不平衡报价而使工程造价超高。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总之,应消灭在开工之前。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现场管理人员在作工程签证时需做好以下工作: 签量不签消耗;签量不签价;不能与合同相抵触;签单价不签总价;签量应有明细计算式及相关图形;签证事项的相关来源应清楚。
(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作为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了解建筑业的一般惯例和有关规范,各尽其责,对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计定的条款,如合同价款的调整条件和调整方式,三材市场价格的取定方法等都应该有详细的约定。对于招投标包干的工程,由承包方采购的特殊贵重材枓和设备、安装工程的主材,由于质量优劣、价格悬殊,要求列出规格、品牌和品质要求的清单,还要明确政策性调整是否包含在包干之内。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转贴
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1)竣工资料及现场勘察。竣工资料通常包括竣工图、结算书、有关签证及会议纪要、往来书信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必须要经现场监理和业主现场勘察核实是否跟实际施工状况一致,否则无论是建设方结算人员还是社会造价咨询公司都是以竣工图纸为依据来核实工程量及工程项目的,所以显得非常重要了。
(2)争议问题。当双方产生争议的时候,建设方最好召集相关当事人员对现场实际做出说明,了解情况后甲方内部集会议形成一致意见后与总包施工单位进行洽商。应注意定额疑问可以咨询相关主管部门,但对于合同原则问题应法院来裁决。
(3)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4)从管理模式上着手,建立建设监理制,追求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责任,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的投资控制系统。同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对经监理方确定的工程量,按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套用材料单价及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相应的工程进度款。
三、结语
长期以来,习惯于把成本控制放在建设实施阶段,其实,投资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等是互为关联的,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要抓好投资控制,必须抓好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等。因此,项目造价、工期、质量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项目成本控制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只有做到各方综合评衡,才能做到直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易涛.工程造价综合知识.中国电力出版社.
[2]何佰洲.建设工程合同.知识产权出版社.
篇9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控制
Abstract: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a complex and large workload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3S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press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we must constantly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关系到测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决策,还对顺利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不仅是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重大战略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测绘工程单位管理决策与控制能力的关键措施,更是实现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此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为测绘单位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测绘事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是《测绘法》赋予测绘工程生产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测绘行业依法开展测绘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标准,还是提高测绘行业管理能力、控制能力、监督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对此,测绘工程生产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测绘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为加强测绘管理、监督、控制的重要内容,逐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管理与监督,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工作创新,强化测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测绘事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二、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1.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3.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4)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三、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2.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篇10
关键词:权限控制;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数据访问控制;多维数据安全访问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04-086-03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Access Control in Area Spat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ENG Fang1,CHEN Jinghai2,ZHENG Cuifang1
(1.Institu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China Academy of Enginerring 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2.Power Department,China Academy of Enginerring 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cess control module in the system.Area spat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s all kinds of network of pipeline and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an independence area using computer and GIS technology and so on.Because there is respective subsystem for sever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area,the system has to control each subsystem and manage the privilege of each user.Aiming at the features of multi-subsystem,multi-role,and multi-department,the multi-dimensional data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module in the system is designed,which provids convenient usage and safety for the system.
Keywords:access control;area spat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data access control;multi-dimensional data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0 引 言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GIS技术对独立区域的空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如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规划、通信、供排水、电力、燃气、电视电缆等空间资源的管理。与传统的城市各类管线管理系统相比,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领域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从结构上分为2个部分:一是以空间地理数据录入、编辑、为主的数据维护部分;二是以空间信息查询和日常业务办理为主的业务管理部分。由于空间数据录入、编辑的复杂性,专业空间数据录入、编辑的数据维护部分大都采用的是C/S体系结构。以空间信息查询和日常业务办理为主的业务管理部分,主要是为了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领导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信息查询和日常业务办理。该部分基本采用B/S体系结构,具有使用方便,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业应用软件,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由于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从结构上包括了C/S结构和B/S结构的多个子系统,并且必须针对每个系统控制好每个用户的查看范围、查看资源、维护权限等,因此针对系统多、角色多、部门多等特点,设计实现了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模块,便于维护、使用,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1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安全总体设计原则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属性等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有的用户可查看,有的用户可编辑,有的用户无任何权限。因此在系统总体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还必须加强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严格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
1.1 安全性总体设计
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性设计:
(1) 身份认证。应用软件自身的身份认证,对用户密码可以进行强制的复杂度设置;对密码采取加密存储,即使从数据库中也无法获取用户密码;第三方强身份认证的集成。
(2) 强制数据访问控制。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访问控制的特点在于除了传统信息系统中按角色进行功能授权外,还必须根据不同用户,对不同子系统、不同的控制区域、不同类型的图层以及不同图层数据的控制权等进行访问控制授权,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审计功能。用户登录信息与登录结果的审计;用户对应用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操作的审计;用户在应用系统中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审计;数据库服务器的启动和关闭信息、数据备份和载入信息的审计。
(4) 严格实行三权分离制度。内置职责权分离的3个管理用户(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和系统审计员),进行与系统应用及安全相关的管理和运行维护;这三个管理用户在系统中各自有且只有一个,他们之间的管理权限分离、操作没有交叉。其中,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范围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和备份管理;系统安全员的操作范围包括帐户管理、角色管理和用户角色管理;系统审计员的操作范围只有对审计记录的查询。
1.2 多维强制数据访问控制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访问控制原则:
(1) 对于特定子系统,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进入;
(2) 对于特点区域的数据,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
(3) 对于所有专业图形数据的编辑操作,只有显式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
(4) 对于某具体功能,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
也就是说,该系统要实现按系统、区域、图层、角色的多维数据安全访问控制。
2 权限控制设计
2.1 权限控制分析
根据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安全设计原则,分别对C/S结构系统和B/S结构系统的权限控制进行分析,从中分解出涉及的对象及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针对这些对象及关联关系设计数据结构。
(1) C/S结构系统权限控制分析
① 首先判断是否有进入此系统的权限;
② 如果有就要查看登录者所属区域的图层权限;
③ 当编辑某图层时,查看登录者是否有对某个区域的某个图层有此权限。
C/S结构系统涉及的权限控制对象包括:部门(区域)、角色、应用系统名、用户、图层名。
(2) B/S结构系统权限控制分析
① 首先判断是否有进入此系统的权限;
② 如果有则获取登录者能查看的部门区域;
③ 添加图层时只能加入有权限查看的图层;
④ 选择菜单项时,如果没有对此图层对象的属性查看授权,则无权查看。
B/S系统涉及的权限控制对象包括:部门(区域)、角色、应用系统名、用户、图层名、菜单资源。
2.2 权限控制对象关系
综合系统权限控制分析,设计对象包括部门、角色、应用系统名、用户、图层名、菜单资源、角色用户表、应用系统名表、角色图层表、角色菜单表,它们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权限控制实现
根据上述分析,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权限控制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图层授权管理、菜单管理、菜单授权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如图2所示。其中:
部门管理 系统管理员实现部门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用户管理 用户包括属于超级管理员角色的用户、分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及分系统的查看、编辑用户、分系统审计员等类。用户管理模块是系统管理员实现用户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图层授权管理 系统管理员实现对角色进行图层访问控制权限的修改功能;
角色管理 角色包括超级管理员角色、分系统管理员角色、编辑角色、查看角色、审计员角色等类别。系统管理员实现角色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菜单管理 针对B/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实现对某B/S系统菜单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菜单授权管理 针对B/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实现对角色进行菜单访问控制权限的修改功能。
日志管理 审计员实现对日志信息的查询、删除功能。
4 权限控制在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各系统在登录页面中根据用户名获取其角色,再根据此角色首次获取对应图层、资源的相关权限;在各系统运行期间,C/S结构系统每次对空间数据维护时必须再次确认编辑权限;B/S结构系统访问每个页面必须再次进行资源访问权限的确认,同时对业务数据的查询分析必须再次进行图层访问权限的确认。C/S,B/S结构登录流程如图3和图4所示。
5 结 语
在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模块的设计中,已经考虑到今后的扩展,如区域的变化、新应用系统的加入等,所以在今后不同业务的GIS和WebGIS应用中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该权限控制在体系上已经初具模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希望通过今后的应用在细节与功能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为相关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提供较强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宁葵.访问控制安全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汪伦伟.访问控制框架中多策略模块的组合方法\./developer works/cn/linux/l-acfl,2005.
[3]郝斌.基于角色管理的系统访问控制\./,2001.
[4]金步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2006.
[5]石文昌,孙玉芳.安全操作系统研究的发展\.计算机科学,2002,29(6):5-13.
[6]Department of Defense.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DOD 5200.28-STD,1985.
[7]Ray Spencer,Stephen Smalley,Peter Loscocco,et al.The Flask Security Architecture:System Support for Diverse Security Policies\.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The USENIX Association,1999.
[8]Stephen Smalley,Timothy Fraser.A Security Policy Configuration for the Security-Enhanced Linux,NAI Labs Technical Report\.2001.
[9]Peter Loscocco,Stephen Smalley.Meeting Critical Security Objectives with Security-Enhanced Linux\.Proceedings of the 2001 Ottawa Linux Symposium\.2001.
[10]Chris Wright,Crispin Cowan,Stephen Smalley.Linux Security Module Framework:General Security Support for Linux Kernel\./docs/lsm-usenix-2002/html,2002-08/2005,02.
作者简介
彭 芳 女,1969年出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