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坏处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式教育的坏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而去爱所谓的“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包袱,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难题。所谓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他们可能是学习有困难,可能是行为有过失,也可能是思想出现了一点偏差,而我们教师就是他们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某些小错误而对他们大加指责,甚至袖手旁观。
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细致复杂的特点,而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工作的难度更高了。我们要培养自己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仔细观察他们的举止言谈,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深刻分析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便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要懂得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最佳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者的使命不应当把好孩子和坏孩子分开。乃是要运用好孩子化坏孩子,运用坏孩子的好处化好孩子的坏处。”也就是说,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鸿沟,他们要相互影响,相互感化。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随便在哪个孩子身上贴上“坏孩子”标签。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要真心地对待他们,鼓励、期待他们健康成长。只是孩子是有个性的主体,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如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课堂上,用微笑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想上我的课,爱上我的课,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微笑,回答错的学生以鼓励和微笑,暗示他们没关系下次在努力,让每个学生能够有成就感。
篇2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
前言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行为现象,在成人眼中通常会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简单的视作为幼儿“好打架”,或者这幼儿“不识逗”等,然而对于幼儿为什么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没有进行探究,更没有意识到外界影响因素对于幼儿行为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利用语言或者行为对他人的身体或人格实施侵害的行为。心理学家也将攻击性行为认定为宣泄不满或者宣泄紧张的行为表现方式。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或者对他人进行诋毁与谩骂等,这对幼儿的成长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幼儿进行的肢体侵害,例如幼儿踢人、打人或者咬人等;第二是幼儿的语言侵害,例如幼儿骂人,或者嘲笑讥讽其他幼儿等;第三是幼儿侵害其他人的权利,例如幼儿故意抢走或破坏其他人的物品等行为;第四是幼儿间接上的心理侵害,例如幼儿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者进行挑唆和造谣等。幼儿产生的攻击性行为与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等都有直接的关系[1]。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是幼儿自身性格因素。幼儿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在进行一些行为时,不会考虑后果,因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幼儿的本能反应;第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环境会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若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或者当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弊端时,幼儿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特征;第三是幼儿园环境因素的影响。若幼儿园班级中人数过多,几十个幼儿挤在一个空间里,就可能使幼儿产生紧张或焦虑等情绪,因此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若幼儿园不提供充足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等,幼儿就会由于争抢玩具或者娱乐设施等产生攻击性行为;最后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处于模仿阶段,若接触到不良的社会信息或者传媒信息时,幼儿就会进行模仿,例如在动画片或者电视当中存在暴力场面等,幼儿就会进行模仿,最终产生攻击性行为[2]。
三、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分析
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与其他同伴进行友好的交流,在多数情况下,幼儿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并对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引导幼儿对行为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使幼儿逐渐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坏处,逐渐改善幼儿的行为模式。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首先应该意识到过分溺爱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并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使幼儿意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危害。除此之外,幼儿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3]。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对于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通过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设施设备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学习和娱乐设施,避免幼儿之间发生争抢,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游戏或者批评教育的方式逐渐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倾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挥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作用,通过让幼儿接触健康的大众传媒,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逐步树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将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制约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家长必须与幼儿园进行良好的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倾向,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友善的交流,消除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成长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J].学周刊,2015,01:220-221.
篇3
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就能做到认真评估决策处事的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而处变不惊、守住最后防线。我们学校教育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清醒认识我们学校教育所处的环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A校徐老师由于家庭原因,申请下一年外调。在当年的评先工作中,徐老师的表现非常出色,但为了不让荣誉“浪费”,学校硬是把名额让给他人,最终徐老师郁郁离去,老师们也对学校这种“人未走,茶已凉”的做法感到很心寒。B校王老师由于工作关系调离岗位,临走前校长再三保证,“你为学校工作付出了很多,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至于你的家庭压难,学校会尽一切努力帮助的。”听了这样的话,王老师心里热平乎的。老师们也觉得学校管理挺有人情味的,即使工作苦点、累点也值得。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同样面对即将调走的教师,前者采取“以怨报怨”方式,后者采用“以德报怨”策略,取得的管理效益是截然相反的。面对同样的“沉没成本”,表面上看来再次投入会造成“浪费”,而在实际效果上,后者不仅取得了教育理性,而且还得到了“情感资本”――领导对没有了“价值”的教师都如此关心,更何况于其他的老师呢?
笔者把上述这样的管理定位为“底线管理”,认为校长在管理中应该抓好这样的“底线问题”,才能真正地提高管理的效益。
抓好底线,能够突破管理的瓶颈。学校管理中的底线,往往是最难管理的人和事。若处理不当,可能成为学校发展中的“拦路虎”:若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领头羊”。有这样一个事例,C老师脾气比较“冲”,某次因为年终考评中的一些问题,冲校长拍桌子、摔凳子,最终闹得不欢而散。第二天两人路遇,校长主动地打招呼,C老师也不理不睬,校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怎么,还想着昨天的事吗?”原来校长已经原谅了他,相较于自己的斤斤计较,再想到自己的无理取闹,C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以后,这位难缠的老师彻底“服”了,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样的转变也带动原来围绕在他周围的“后进”老师,学校工作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抓好底线,能提高管理效益。学校管理中的底线,指的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学校管理的价值就体现在弱势群体之中,维护了这一人群的利益,就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取得了教育的公平,也赢得了管理的效益。比如,D校长特别重视一些老教师和退休教师的帮扶工作,常常组织青年教师走进一些老教师的家庭,送上学校的关心和祝福。对此,有些领导颇有微词,“你说学校工作一大堆,而工作业绩主要看年富力强的一线教师,至于这些年老体弱的教师,还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可是D校长力排众议,“老教师是个宝,为学校发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再说,你们也有老的一天啊!”这样的帮扶工作,学校经营了多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们的工作特别踏实,校园的氛围也尤其融洽。因为大家知道,学校既然不会亏待老教师,也就不会忘记青年教师;学校既然能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就能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D校长从“弱势”管理中得到了“强势”的回报,从“短期”管理中获得了“长期”的效益。
抓好底线,能够激发工作信心。学校管理中的底线,指的是组织中的“短板”。对此,有的学校采取的是“牛皮筋”管理,拉长管理中的“长板”,结果一松手,教学的效益还是从“短板”中流失殆尽。有的学校采取“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注重“短板”的修补,结果板长一分,水增一分。可见,针对“短板”的管理是有效的管理。E校体育组在各个学科组中处于“垫底”的位置,比赛拿不到名次,工作拿不出激情,管理拿不出效益,被称为“三无”教研组。E校校长要求这样一支队伍在全市小学生广播操比赛中勇夺第一名,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可是学校已经下了“死命令”,体育组老师只能硬着头皮上。工作不得不精益求精,管理上不得不好上加好,老师们暗中都憋着一股劲。经过几个月的奋斗,体育组创造出“神话”,果然实现了校长的目标。就在这个时刻,E校校长宣布,“只要下工夫,我们就能做得最好,体育组不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吗?”听了这样的话,老师们觉得落进了“圈套”,原来学校要用教师的表现来激发信心。可是,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还有什么推脱的理由呢!
抓好底线,能够维护管理的理性。学校管理的底线,指的是大多数平平常常教师的利益。它代表着一种集体的利益,也渗透着教育的理性。F校在一次评先工作会上,对张老师能否获奖的问题起了争执。有些领导不予支持,认为张老师没有市级以上的业务奖励,就是评上了先进,也无法取得职称的晋升,白白浪费了机会。有些领导认为,张老师工作踏实,学生的教学质量突出,其他教师的支持率也比较高,理应获得先进。就在双方各执一端、骑虎难下之际,F校校长认为,“评先不仅仅是看谁的获奖多,发表文章积极,更主要看他的课堂教学和工作表现。有的老师教学能力强,可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工作上踏实肯干,生活上甘于平淡的老师。我们在评先时不要主次颠倒、本末不分。虽然张老师评上先进,对他的职称晋升作用不大,但这个荣誉是他应该得的……”就这样,张老师终于得到了先进。这对其他默默工作的老师也是一种鼓励,因为它唤醒的是一种“平民教师”的理性。
篇4
【关键词】能力 兴趣 独立 探究 创新
能力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培养幼儿从小具有探究意识,具有独立的探究能力,为他们今后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成为创新型的人才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重视孩子独立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过分强调与示范讲解,往往会妨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独立思考及大胆表现。因而,美术活动中应该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作品创作的主人,让他们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我表现、自主探究、大胆宣泄自己情感的活动,从而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及独立创作的实践能力。
一、激发活动兴趣,培养自主探究
幼儿表现创造的热情来自教师的鼓励与支持。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对儿童与成人具有不同意义,美术对成人而言,被视为高雅的东西,能提高生活的情趣,然而对儿童来说,美术首先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这种自我表现方式其实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究,对于这种探究式的自主表现,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的最大胆和最有活力。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画。例如,把生气人的脸涂成绿色,用颠倒五官位置的方法画抬头的人。教师不能因这种方法不合情合理而给予否定。相反,应热情鼓励并大力发掘这种幼稚又独特的自主探究技能的表现,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幼儿情感色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可以用蓝色画树叶,用绿色画天空,用黄色画大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去横加干涉和阻止,而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指导。
二、培养能力,自觉探究
1、观察是自主探究活动的起点。美术活动中的观察也是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美丽的鸟》的这一课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各样的鸟,在观察中自主探究总结鸟的外型特征,为画鸟做好铺垫。秋季来临后,园内的各种树叶的颜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或黄或绿,或红或紫,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变化兴趣浓厚,于是,我组织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颜色、形状,利用课余采来树叶,在美工课上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创作叶画,他们通过亲眼观察叶的美丽色彩及奇异的形状,亲手制作出长颈鹿、小兔、小鸟、小马等精美的叶画,真是惟妙惟肖。
2、欣赏是调动自主探究的先决条件。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幼儿感兴趣的欣赏内容。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美术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在欣赏别人画的时候,那种创作探究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使他们蠢蠢欲动,急于表达心中所想。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的欣赏,除了看和说,还有把这种感受用画笔、用色彩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一次欣赏毕加索的《公牛图》后幼儿迫切地希望把自己看到的人或物用最简单的图象表达出来。虽然幼儿的作品不能等同于艺术大师,但在作品的创作探究中却也能充分表现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作的活力。这种能动的再创造过程,会调动幼儿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通过想像,去自觉自主探究创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中教师除了选择幼儿的作品和一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充满童趣、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画及手工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容易使幼儿受到感染的成人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民间工艺艺术品、农民画、中外著名美术大师的作品等。
3、从简单入手,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这种诱发幼儿内在潜力的自主探究往往是从简单入手的。只要是幼儿的作品,哪怕是他画了最简单的一截线,当他向你展示时你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自觉自主地探究,去表现自我。在美术活动中,老师不要忽略图形添画这一被视作简单的绘画方式,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激励幼儿添画自主创造新的物体形象,是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又一种体现,如,在圆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画画太阳、表、盘子、皮球、苹果、车轮、人物头像等。
三、在游戏活动中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为了鼓励幼儿探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运用绘画游戏,引导幼儿自主作画。
1、设计问题让幼儿探究绘画。如,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例如:假如太阳消失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会发生什么?假如决定取消汽车、摩托车,会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启发引导幼儿尽其所能的想出可能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自主探究,将自己的想像用绘画表现出来。在自主探究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予以一定的指导,在指导幼儿完成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幼儿及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问题,对能力强的幼儿着重求异思维,线条的流畅及色彩的和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在自主探究中都有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探究活动会促进幼儿的发展。
2、接力绘画。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以猜拳等随机的方式来确定所画的内容,如人物、风景、动物等,要求幼儿自主探究,每人画1―2笔,连接每一个人画的方向并向下发展,可以夸张,可以想像,用这种方式比赛哪组先完成绘画,教师同时及时鼓励评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作画的兴趣。
四、利用儿歌及简短的语言,启发幼儿探究作画
儿歌里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如若我们能将儿歌中所表现的一些现象,一些动物的特点,引导幼儿在琅琅上口的前提下,启发幼儿自主探究作画。如,儿歌“热带鱼”:大小两块三角糕,小糕头顶大糕腰,大糕前面放把刀,刀前有颗黑葡萄。
1、教师可先教会幼儿这首儿歌,并引导幼儿基本了解热带鱼的特点:由大小两个三角形组成,小三角形正顶大三角形的一半的地方,眼睛在头部(即大三角形前)。
2、然后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热带鱼的生活环境和动态。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彩,自主探究创作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4、在此基础上激励幼儿自主探究用热带鱼装饰盘子,设计花布,点缀花边等。
总之,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个施教者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扎实的教学实践融会贯通,去努力培养幼儿独立的的探究创作能力,使幼儿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也为他们今后在其他领域获得新的知识并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尽管德育教育的喊得口号很响亮,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升学压力,使得学校之间、学生之间都在比成绩、比考试分数。在这种形势下,各所学校都减少了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安排与德育相关的课程活动,家长也纷纷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己无关,根本不管孩子的德育情况,再加上青少年缺乏对德育的深刻认知,一旦缺乏良好的引导,极易误入岐途。
(二)缺乏德育管理机制
据悉,我国各所中小学差不多都专设了德育处,从形式上看,所有中小学的德育管理体制正趋于完善,但是其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执行不到位,甚至看不到效果,也没有人定期反馈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德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不高;部分德育管理人员较少学习教育知识理论,德育经验不足,不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德育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足,由于社会对学生形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建设的难度。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和虚假性,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学生发表违背现实的言论、制造垃圾信息、污染网络环境等等,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然而,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落后,观念守旧,难以将新媒体的新特点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可见,新媒体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不足的对策
(一)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可制定班主任管理及考核办法,坚持竞聘和推荐原则,选拔一些成绩突出、师德高尚、威信高的优秀教师,经校长任命后,方可担任班主任一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细则,适时评估班级教育效果、班级奖惩、素质教育项目等的实施情况,综合考核班主任的年度德育教学情况,以此评出首席班主任,建立班主任管理档案,实行梯级化管理,完善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制度。
(二)建立督导评价机制
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还离不开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其次,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为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再次,还要成立德育研究室,派人专门负责研究、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各级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落实督导检查考核职责,对师生进行深入调查,将督导评价机制落实到位。
(三)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媒体素养也至关重要。其一,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避免“一切随潮流”的信息取向,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其二,将新媒体素养纳入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新媒体的内涵,清楚地知道新媒体的好外与坏处,以文秘站:防盲目接触;其三,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的规范和道德,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源。
(四)健全新媒体德育平台
健全新媒体德育工作平台,一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社交软件的传播优势,注册学校德育门户,以便有效地创造德育工作平台;二要设置德育网络部门,实现对学校德育网络信息的监管,以便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工作;三要探析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最大限度地找到符合其特点的媒体资源,努力实现德育新媒体工作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资源体系。
(五)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搭建更宽广的德育教育平台,比如: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感恩节,组织传统节庆游园活动,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社团组织,加深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道德素养,增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篇6
在农村,由于社会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卫生习惯、行为习惯、文明貌等方面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要使我们农村的孩子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面对世界竞争、未来挑战,承担现代化建设的人。那对在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大人对我卫生教育多是:“不脏不净,吃了不生病”类似的话。如今,我已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一直在乡镇幼儿园任教。在工作历程中,我发现:农村幼儿卫生意识还是很淡薄,卫生习惯还是很差。针对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我大胆设想几个解决的办法,现在我园正在实行之中,希望有所收获、有所突破。以下供大家参考。
1 培养卫生习惯的方法
1.1 榜样法――教师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为此,我们首先从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抓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幼儿的表率。在个人卫生方面,杜绝了留长指甲、饭前不洗手、用脏手抓东西吃、吃东西后不漱口等陋习;在保持外部环境卫生方面,也注意到了乱丢果皮纸屑及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都牢记把垃圾扔入箱、吐痰入盂,过去常有倒剩菜剩饭的现象也不见了,操场上带班活动后乱丢的器械也能及时整理好。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教师们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2 生活体验法――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讲卫生的重要性。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纲要》指出,幼儿园社会领域(包括常规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其常规习惯的培养尤应渗透在一日社会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在日常社会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在各种活动中,使幼儿通过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和坏习惯造成的坏处进行对比,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 反复训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才能形成。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晚上入睡时要求幼儿与父母道声“晚安”……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时,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玩具、自己洗脸、刷牙等。如果孩子不会,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练习,会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逐渐形成,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
3 坚持督促检查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如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老是不洗手,不剪指甲。我就天天检查,检查完后,我也不说什么,帮孩子把指甲剪了,剪了两回,以后再也没发生这种事。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会忘记。
4 家园合作,家园同步
篇7
班主任工作中,结合班级实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纪律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思德教育,培养好的班风。
我所担任的班级有学生16名,因为是农村小学,并且大部分同学还是留守儿童,平常受家庭教育的程度不够,在言行举止,良好习惯方面有很多弊端,所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做的第一步工作,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的学生学习怕苦怕累,无上进心,不想读书,我针对这一现象,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我为班级做贡献”、“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用“小学生首则”、“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在班级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提高竞争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使班中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的教育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基础,智力状况,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客观地、全面地总结自己过去,充分认识自我,然后在思想、学习、纪律、文体劳动、爱好特长等方面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并坚持每月小结一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讲是切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虽然是自己与自己比,但实际上也存在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比谁的进步大。这样的竞争是人人都可以争取的,因而,学生谁也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感,经常在他们心中荡漾,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活动,使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优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三、在班级学生转化工作中,(1)我认为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平常我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他们表扬、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我还经常帮他们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先跟他们谈话,要他们明白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学习进步,都想帮助他们,而只要他们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们同样会成为好学生。另外在课堂上,对于一些预知的疑难问题,师生共议解决后,我还特别叫他们起来复述,进行难点突破、巩固。而课堂上没解决的,课余再补,利用放学后的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他们进行个别补习。由于长期如此,有些学生乐意配合老师的行动,他们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
(2)让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决不从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没有触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我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他们一番,让他们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我认为这一次教育对全班同学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两个学生打架。我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作用。我将前两天打架的学生叫到跟前,让这两位学生将当天打架的情形和感受与他们分享。这两位同学很留心听他们说,听后深有感触,并互相道歉,许诺以后不打架,使这两位同学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方面,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首先从自己做起,改变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做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只有备课充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才会较好。所以我在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时常思考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用学生的眼光来看世界,上课时想方设法一让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我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设计和进行语文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转变教师角色,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对话,心灵交流,灵魂碰撞的过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保护学生独特的理解和发现,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过程的愉悦,改变了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每位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潜能,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愿意学习语文,会学语文了。
我还采取了一些方法,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二、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谈不上自觉学习,抓学生坚持预习的习惯,学生借助课后思考题,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做到勤检查。培养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修改文章和订正作业的习惯。
篇8
第一点,就英语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很好地掌握。
教材中的话题和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情境真实、自然,语言本身鲜活、实用。因此,我认为英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互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这些条条框框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可并非易事。作为一个好老师,我觉得应该充满爱心。夏沔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你是个充满爱的老师,你的学生一定能感受到,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会用他们的努力来回报你。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信心,要给学生信心。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这样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课后也不敢提问他们不懂的内容,这样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说,上课请一些平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起来回答,题目可以稍微简单一点,并给他们鼓励,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很多孩子是因为怕所以不敢,有了第一次的尝试,以后他们就会有自信回答老师的问题了,长久下去,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们高兴半天呢!可见老师的鼓励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三点,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耐心,教师一定要有耐心。 耐心,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对于对待差生或是问题学生而言的。这类学生往往问题很多,发生的事情也会相对比较多,他们其实很想跟老师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其实,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倾听。孩子们对世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是幼稚可笑的,可能是家长老师不可理喻的,甚至有可能就是错的,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拒绝倾听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时正是我们家长、老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的时候,因为你的拒绝倾听并不意味着他不再产生不合你意的想法,他们只是不对你说而已。因此不要去嘲笑他们的幼稚可笑,整个人类都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不要去挖苦他们思想的不可理喻,在不可理喻后面有孩子们可贵的探究精神;不要去打击他们的错误,重要的是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识。简单的拒绝、武断的打断、想当然的替代,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失去孩子们的信任,还有失去勇气、失去信心、失去探究。因此,耐心,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四点,教育中不光应该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好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的阅读。一谈到阅读,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苦读”。如果把这两个字理解成读书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但如果认为阅读一定是很苦的,很少有欢乐,那就大错特错了。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也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谈到阅读的方法,我主张一口气读下去,即便有个别单词挡道,只要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来查字典,因为那样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的速度,甚至扼杀阅读的兴趣。不要以为读完一本书没有记下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就是一无所得,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在于获得语感。阅读需要“量”,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老师应把好的方法教给你的学生。教好英语和学好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的观点是,老师要做到:有爱心,让学生充满信心,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另外,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正东 教学法双语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杭宝桐 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摘 要 现代教育都提倡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小学教育也是如此。然而,很多小学的教育还很落后,很多小学教师的素质偏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屡见不鲜,很多老师对差生置若罔闻,心理教育也常被忽视。教育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教育状态的的优劣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小学教育问题值得深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书本,灌输学生知识,更多的是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教师资历 差生 心理教育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小学教育该如何进行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而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更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教师的资历高低是不是不重要?
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历有待提高。慢慢通过对社会的了解,发现中国小学教师资历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学历能力均不足,或许只是为了弥补一个教师的空缺。中学甚至小学毕业就去小学任教,总以为自己的知识教教小学生足以了。可是他们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涵义。只能说这样的教师只会误人子弟,何谈教育。相比之下,国外在全面提高中小学资质,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大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法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要获得学士学位;美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取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日本要求则必须是大学毕业生;意大利则要求必须有个博士学位一般是教育博士(摘自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他们的教师都必须要求其个人品质、实际能力、实际技能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大多数国家均很注意中小学教育,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可以胜任的,任何一项不合格就称不上是教师。其实相对而言,小学教育才是求学路上最重要的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修养是足以影响一生。所以说小学教育更是全方面的教育,是树立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师资应是最强、最棒、最完善的师资力量才能哺育出最优秀的花朵。
二、灌输式教学该不该?
要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明白它的利与弊,真正看清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时,学生才乐于寻求利大于弊的方法来取代它。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是满堂灌,各类学生的认识不甚一致,学习差的学生对满堂灌最为反感,比如:听不懂之苦,跟不上之苦,陪坐之苦等等。中等学生呢觉得在满堂灌的课堂上虽然也能学到一点知识,但更多的时间是无效劳动,听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但过后一回忆,留在脑子里的还是作品本身。想象力较强的学习尖子则觉得该我们想的老师都讲了,在满堂灌的课堂上思维好像被绑住了一样。也有极少数记忆型的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认为满堂灌利弊相等,好处是问题的答案老师都讲清楚了,可以放心的照着背,坏处是现在考试经常出课外阅读题,老师都没讲过,就不会做了。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满堂灌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了容器,成了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从外部输入某种思想,相对于自发论而言。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当时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学校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灌输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等于采用教条主义注入式的方法。需要通过启发,讨论,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各种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大辞典――灌输》)。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课堂上老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和应有的课堂质量。
三、对待差生应该怎样?
一个班级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很多老师并不会一视同仁。有时当差生的题错的很荒谬的时候,老师便会大发雷霆,甚至恶语相加,甚至对差生的调皮捣蛋进行体罚。越是差生,越应该得到关怀。差生怎么办?其实,一些差生之所以烦学习,并不是他从来没有过学习的兴趣,而是因为他们成绩差,屡考屡败,只有失败的痛苦,没有成功的欢乐,以致使兴趣之火熄灭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连的。还有些差生,他们大部分认为自己脑子笨,还认为生来就笨。他们对学生丧失信心,差生,可以说是学习的奴隶,那些学习的主人知道每天每月学哪些内容,知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奴隶缺少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父母或教师推一推,他们动一动。有时他们想学习,可又不知从何学起,用什么方法学。自习或无事可做,或明知有事却尽可能拖拉,作业得过且过,课外就更没有自控能力了。考试分数不高,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包袱,成为一种痛苦。所以,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不是把他们扔一边儿,任他们自生自灭。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就越高,进步也会日益可见,老师还要常常加以鼓励,而不是应该对差生很冷漠,或许老师的一次关注就改变一个差生的命运?
四、心理教育对教育的作用该不该忽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但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例如,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建构过程及学生个别差异的研究的新进展将对深入认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代教育心理学)。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心理上的个性差异。老师应按照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然而在有些地区的心理教育普及不到。老师的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反而使其丰富的想象力遭到扼杀。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在儿童智力、性格等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都应被作为一会见不可忽视的大事。
所以,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高素质、高程度的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切都以教育为基准就成了大家眼中的重中之重。科教兴国。相信只要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更深刻了解其重要性。中国会是教育、科技各方面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人文科学教育学.
篇10
【关键词】教育;软暴力;学生
1 现在初中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的特点
1.1 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不愿受到老师、家长的约束,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管理存在逆反心理。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愿意坚持自己的意见。
1.2 学生的好胜心强,情绪易急躁,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差。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情绪失控,做出不应该做出的事来。或者为了一点不同的看法而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1.3 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制意识淡薄,没有社会责任感。由于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往往不能采取办法妥善解决。自私自利,一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易做傻事,违反校纪校规,甚至国家的法律法规。
1.4 学生重视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形象,渴望被同龄人接受并认可。更渴望得到所有人的尊重。部分学生由于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对环境极度不适应。内心脆弱,有较强的“孤独感。”有时“通病相怜”的处境使他们彼此理解,在同龄群体中更易受到相互影响。
2 教师应避免“软暴力”现象的发生
面对学生学习不良的常见表现,随着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曾经的教师“硬暴力”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一种更为隐蔽,对学生伤害更为严重的教师“软暴力”现象却越来越多,这会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埋下一颗不可预测的“地雷”。“硬暴力疼在身,软暴力上在心。”它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精神上的控制和心理上的摧残,摧残着一颗颗稚嫩的不成熟的心。
“软暴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2.1 语言软暴力。教师通过嘲讽的语言对待学业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如:“你的脑袋灌满了浆糊?”“教室是你这种人进的吗?”“你又退步了几名?”“你跟废物有什么区别?”等等。
2.2 行为“软暴力”。教师通过一种隐形的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如:给调皮的学业不良学生在讲台旁设“专座”,给与特别“关爱与保护”。把犯错学生的“自我反思”或“情况说明”贴在专栏内。学业不良学生迟到,让其打扫一个星期教室卫生等等。
2.3 情感“软暴力”。对认为“不可救药”学业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用一种放任的冷漠的态度实施“零感情”的教育方式。如对智力水平相对底下的学业不良学生,采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方式。对调皮好动的学业不良学生,采取教室“划区域而治”的方式,单一地放在教室的最后一处。对给自己经常较大麻烦的问题学生,采取“父母陪读”的方式等等。
以上三种“软暴力”的方式都会给学业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要在工作中改正或避免。不然的话,我们所有的教育对策都是徒劳的。
3 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对策
3.1 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学习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多给他一点儿关爱,他们会永远记着你的。如:我的体会是,但凡毕业后仍然记着你,并经常与你联系交往的学生,大部分是当年学业不良的学生。那些当年所谓的好学生很少有人会记着你,因为他们一直都认为他们是自身因素好,学习好、能力强、智力高、付出的也多,与你老师没有多大关系。
3.2 教师应利用班会或自习活动课,从一到任起,就要向学生灌输你的思想、教育理念,做人的道德、品格、责任,你的管理方法、师生、生生交往的原则、方法,以及对一些事件发生的预防、保护、处理方法的干预、观念、观点等等,让学习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逐渐接受并认可你的教育理念。特别是班主任,这样的提前教育,要比等一些事件发生后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对学生、对自己都会带来极大地好处,会给我们的工作减少许多麻烦,关键是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3.3 要赢得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学生的理解、佩服、尊敬。(1)文化知识面要广,而且善于表现。(2)深入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在处理犯错学生时,要平等待人。(3)对学生的要求,要讲清原因,好处是什么,坏处有那些,为什么要这样做。(4)教师自己做错时,应敢于认错,反而会得到更好的评价。(5)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最好要做到,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6)讲诚信,说话算数,不放空炮。
3.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遇到学习不良常见表现学生顶嘴、烦躁时,应学会自找台阶下。让其想一想,以后再说。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码,其乐融融。许多时候,冷处理是很好的方法,起码比起冲突要强。又如:想发火骂人时,先让自己的舌头在嘴里绕10圈,你可能就骂不出口了。想打人时,让自己举起的手在空中绕10圈,你可能就打不下去了。其实也就是短暂的10秒,你就会有更好的办法。
3.5 为自己多找成功的体验和感觉。教育教学中许多欢乐得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如:讲完一节课后,多去找自己的优点;和学生谈话后,发现学生愿意听自己的话等等。
3.6 多给学业不良常见表现的学生找点儿表现的机会。哪怕是为自己的工作让他帮点什么、做点儿什么;让他为班里做点儿什么;做完后切记给他们点儿肯定或表扬。多与他们交流,征求他们对班里工作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让他们提出好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7 允许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学生反复。这些学生许多不好的习惯是从小习染而成的,不是或不可能靠教师的教育一下就转变,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允许学生反复,而且在他们反复的过程中,应就事论事。不要把新帐旧账一起算,不然除了学生不易接受,你也会更加生气,教育效果也不会好。只要学生犯错的反复时间能延长,次数在减少,就已经说明教师的教育在起作用了,说明学生已在改变,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教师的鼓励。
- 上一篇: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 下一篇:社会现代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