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 贯穿教学 增强自信心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英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组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得当,它的积极作用绝不逊色于物质奖品的鼓励,并且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在教学中贯穿鼓励性评价的必要性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逆反心理容易养成的时期。教育引导得当可以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坚韧的个性;反之,引导不当,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学业。因此,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遭受失意时,最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相反,如果他遭到的是老师的歧视、同学的讽刺,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信心就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灵会受到重创,厌学情绪也会随之产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准确把握时机,让鼓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穿鼓励性评价

1.把握时机,适度鼓励。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不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尽管不同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课本,学习相同的知识,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却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习惯和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强求某一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也许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对学生的鼓励方法要根据其独特性和差距性而论。鼓励要把握好时机,因为鼓励性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学生学习欲望而对学生进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体态用语都要把握正确的尺度,切忌过分夸张,以免造成学生的骄傲心理反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如学生回答问题好或有进步时,我们可以说:“Good,good,very good!”“You're very clever!”“Great!”……但肯定的表扬应该适度,决不可滥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把握形式,讲究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善于揣摩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把握鼓励的方式方法。首先,可以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以达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如在教学中可以说:“别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出来。”“你能更完整地复述一遍吗?” ……通过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渗透着老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勇气和信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具体地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上课时不要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应该经常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亲近些,要和颜悦色、耐心启发,多用“please”、“thank you”、“very good”、“try it again”、“well done”等礼貌与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消除恐惧和顾虑,不怕出错误,大胆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亲切感,从而减少焦虑,充分调动起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其次,对差生要多加关照,多提问,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对回答正确的或者基本正确的,请别吝啬“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clever”、“not too bad”等评价语。

3.实时重视学生质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应保持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够提问是一种认真学习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总之,将鼓励性评价巧妙贯穿于教学环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敢于尝试,勤于探索,善于总结,使之成为成就教学的“催化剂”,使学生提振精气神、增强自信心、感受亲和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2]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篇2

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思考探究动机

由于科学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因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而机械的物理知识充满情感;使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染上一些人文气息,让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若能结合举世闻名的伽里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若能结合“日心说”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等等,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就会改变课堂上枯燥烦闷的气氛,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并且课后印象深刻,甚至终身难以磨灭。科学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它蕴藏着特殊的精神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扩大知识领域,促进课外阅读

讲课外科学故事,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使课本的物理知识烙上许多人文精神,使狭窄的物理知识可以得到延伸和拓展。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促使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外探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科普知识。例如讲“光的直线传播”,可以给学生讲述“天狗吃月”的故事,了解我国民间及世界各地对日月食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探究自然科普知识的积极性;讲“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时,讲科学家应用数学计算发现海王星的故事;“阿波罗”载人飞船登月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等获得更多的天文知识,使学生对宇宙充满好奇,从而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讲“直线运动”时,讲田忌赛马、龟兔赛跑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出发,教师给学生介绍“博弈论”“运筹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军事、生产、体育比赛中的应用,使学生不再认为“直线运动”这一章的知识只是一些干巴巴的公式,进而鼓励他们阅读有关书刊,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三、进行励志教育,增强爱国情感

在自然科学发展史,贯穿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忘我工作、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事迹。教师可从科学家学习、工作、做人做事中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例如讲“电磁感应”时,在适当时候插入法拉第13岁在书店做学徒顽强自学而成才,在1821~1831年的十年里,法拉第能够矢志不渝地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讲“原子核”时,适时引入被誉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钱三强对我国核工业的贡献;钱学森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历尽艰辛险阻回国为我国航空航天发展所作的贡献;邓稼先隐名埋姓为我国原子科学事业贡献一生等等的故事,这些故事必将给学生以重要启迪和感召,不但能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而且培养他们不计名利、锲而不舍、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振奋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还能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激起他们爱国情感而产生报效祖国和建设祖国建的抱负和决心。

四、培养朴素的辩证唯物观点,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分层次教学与评估;心理辅导

分层教学和评估的教育模式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然而对于该教学模式下的主体——学生来说,心理上对该模式的承受力和认知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该模式的成败,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从心理上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并积极参与其中时,分层教学和评估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其受益者。因而我认为在该模式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分析与研究以及教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阐术。

一、心理辅导在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实施准备阶段的作用

1.心理辅导先行,让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有个正确理解,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和评估分层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以学生为主体,它的有效实施能让每位学生从中受益。所以,要在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顺利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它,接受它。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教学和评估模式不是去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更不是对差生的轻蔑和歧视。分层不是目的,它是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间”获得最大成功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它的顺利实施必将让全体学生受益。因而在该模式实施准备阶段,我们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工作,以大量有说服力的理论和事例对该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和宣传,并根据问卷调查中学生所反映的顾虑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让学生和家长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赢得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心理,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要想顺利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关键,学生能否配合分层取决于最终的分层结果是否客观,整个分层过程是否公正、合理、透明。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细致了解,我们的做法是先在全班做个摸底考试,在做完摸底考试后我们会粗略地根据学生的成绩大致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我们会再拿出两个星期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包括对其听课、回答问题、作业以及接受能力、学习主动性等各个层面进行细致研究,调整分层结果;最后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填一份意向表表明自己的分层意愿,然后综合考虑以上主观和客观因素,最终确定分层结果并把结果向学生公示。这样的分层结果应该是比较客观、准确的,学生也不会有什么情绪,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心理辅导在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阶段的作用

1.关注各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其心理状态

在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分层后,教师在该模式实施过程应注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和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A层学生的心理压力,B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满足状态和C层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对A层学生的高负荷的压力和承受力,教师应正确引导,缓解其压力,让其“良性”竞争。从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大重视力度,让其在“减压”的同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B层学生由于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特殊地位,教师的不停鼓励和加压是其前进的最好动力。既要让其客观认识到和A层学生的差距,也要让其明白这个“距离”不是无法跨越的,只要其调整好状态,付出多一些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晋级”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让他们继续努力,不敢懈怠。C层学生往往会由于自己在英语方面能力的欠缺而感到自卑绝望甚至更加厌学,因此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鼓励、帮助和支持。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适时的对这些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加以赞美,让其重拾自信,他们重拾自信的那天便是他们蜕变的开始,因为有自信的人才能创造奇迹。总之,“立足中间、抓住两头”,既注重全体“面”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又注意个体“点”的突破与挖掘的心理辅导是分层次教学和评估顺利实施的必备法宝。

2.教师应适时对出现层次变化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

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个等级,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入下一等级,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有压力感。这种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成绩。可层次变化有时也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思想波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关注自己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去迎接自己人生中的每次挑战。

三、心理辅导在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成果阶段的作用

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要用实验结果来检验,而实验结果应既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包括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变化数据。而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学生主要会以成绩论成败,倘若其考试成绩虽然比以前有较大提高但要在高考中胜出还是成绩差距较大时,他们往往又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只是个欺骗,他们的所谓发展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部分家长和学生还会对我们的分层评估模式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积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学生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其对于目标的不懈追求的源动力必然会让其终身收益,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总之,教师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分层次教学和评估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分层次教学和评估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态度决定一切,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空间,使其身心和能力都得到健康发展,他们必将创造出自己的一片辉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关于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山东教育,2006.

3.《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中学教学与研究,2007.

篇4

关键词: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以高等数学、电子学、电路以及电机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并体现其发展和综合应用的一门专业技术。同时,它又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等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等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在直流输电、风电领域、新能源转换技术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研究

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可分为参数性故障和结构性故障。参数性故障是指电路中器件参数(如:电阻阻值、开关参数等)偏离正常值而导致的故障;结构性故障是指由于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出现短路、断路或由于驱动电路故障而导致电路拓扑结构发生的故障。通常,将保护电路发生动作(诸如:保险丝熔断、断路器跳闸等)导致的电路拓扑变化也归入结构性故障。本文对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就是针对整流电路的结构性故障进行分析。

1.整流电路的故障分析。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建立主要是根据整流电路的电路结构,通过对电路的故障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归纳和总结其分析的结果,最终构成整流电路的故障模式。现以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进行故障分析。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如图1-1所示,主电路中a、b、c三相电源分别联接有共阴极组(VT1、VT3、VT5)和共阳极组(VT4、VT6、VT2)共六个晶闸管。整流电路工作时,共阴极组与共阳极组分别有一个晶闸管导通,从而构成通电回路。电路中六个晶闸管依VT1-VT2-VT3-VT4-VT5-VT6的次序、相隔60?触发导通,并以此循环控制。在控制角α相同的情况下,可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获得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六相电压。

一旦整流电路出现故障(如:晶闸管损坏),则将造成输出电压波形发生畸变。并且,不同的晶闸管损坏时,整流电路输出电压波形发生畸变的情况不同。对于不同结构的整流电路,其故障模式不尽相同。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故障模式分类。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故障模式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一般只考虑一个或两个晶闸管发生故障的情况,因为对整流电路而言,三个以上晶闸管同时发生故障的几率很小。因此,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可获得4大类、共计21种故障模式。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21种故障模式,在电路带不同性质负载、以及不同控制角α的情况下,整流电路输出的畸变电压波形的形状、波头数或幅值大小不尽相同。因此,可以从整流电路实际输出电压的畸变波形预判电路的故障类型。

二、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应用

电力电子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一旦损坏将造成电路输出的各种参数发生变化,同时可能引起电力电子装置或系统的损坏。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就是针对电力电子器件一旦发生故障,有可能引起的参数变化进行的,为尽快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1.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是以电力变换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为核心,通过对电力电子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电能进行转换和控制的目的。电力变换电路有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四大基本变换电路,以及建立在四大基本变换基础上的组合变流电路的多种拓扑形式。整流电路有多种基本电路结构,如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等。图1-1所示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容滤波负载时的原理结构图,该电路共有6个晶闸管VT1~VT6,工作时依次触发导通。输出电压波形每周期6个波头,波头形状完全相同。整流电路在不同的电路结构、不同性质的负载、不同的控制角α的情况下,其输出电压具有特定的波形形状。

2.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应用。对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基本是对故障电路电压波形的分析和研究。当整流电路发生故障(如电力电子器件损坏等)时,必将造成输出电压波形的畸变。电路中桥臂上的开关发生故障时,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畸变波形。如图1-1所示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只有一只晶闸管发生故障,即:VT1~VT6。

因此,对整理电路故障模式的应用与研究,即为对整流电路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畸变波形进行汇总,制定各种故障模式,并以此作为分析和判断整流电路发生故障起因的参考,从而能够快速找出故障原因的方法和手段。

三、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研究对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辅助作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单管故障是输出电压波形,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课程内容理论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实践性强。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的能力。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围绕着电力变换技术进行阐述,其电力变换技术又以整流和逆变为基础和核心。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电路及其拓扑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各种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电力电子技术所涉及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基本来源于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阐述和引导,基本围绕电路正常工作状态,对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分析。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和限制了学生深入领会、认识和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的能力,减弱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对电路故障模式的研究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电路的变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

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在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对电路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原理分析和波形分析两个方面。电路中各点参数(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分析往往被作为对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不同的电路结构,在不同的控制角α的作用下,电路各点电压、电流波形都具有不同的形状。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电路中各点电压波形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形状,可以直接观察、分析和判断出电路和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研究就是探讨整流电路在电力电子器件发生故障时,其电路输出电压波形发生畸变的问题。针对各种不同的故障情况,研究出了相对应的输出电压波形。通过对相对电压波形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对整个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学生操作不当,造成电力电子电路出现各种故障,其结果往往造成电力电子器件被损坏等情况发生。由于电路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旦主电路发生故障(如:主电路中某个电力电子器件损坏),将造成电路输出电压波形发生畸变。只是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很难直接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同时,在电路中直接检测电力电子器件,其结果不够准确,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使实验过程复杂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接触到这类知识和认识,也就不能直接清楚地认识到故障产生的原因。

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的研究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迅速查找故障原因并尽快恢复正常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实验中一旦主电路发生故障,将造成波形畸变,可通过故障模式识别,进行波形对比,直接限定主电路发生故障的局部区域和范围,简化了检测过程,理顺了实验思路,从而为提高效率、加快实验进程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结束语

由于电力电子电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故障模式研究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而言,由于实验装置中组建的实验电路基本属于各种原理电路结构,电路结构和附加设备明确,实验中电力电子器件损坏较常见。因此,整流电路故障模式研究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而言,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是针对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地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莫正康.电力电子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王云亮.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

一、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激励教育的应用对小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激励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更加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家长、老师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教育,可以更好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使其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其次,激励教育可以鼓励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激励教育可以激l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化,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体会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再次,激励教育有助于学生早期的人格塑造。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法和表达能力的传达,书本中的故事、老师的行为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而激励教育的有效施行,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观念萌芽,对其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激励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有句话“利剑般的阳光”。教学时,教师出示阳光的图片,启发学生:“阳光还像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像面条。”此时老师回答:“你的比喻真有趣!那课文为什么不把阳光形容为面条呢?”学生联系上下文得出:“因为树木生长得太茂盛了,面条无法穿透,只有利剑才能穿透。”

可见,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就是在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主动去欣赏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真正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利用语言激励学生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肯定、表扬和鼓励。因此,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恰当的语言肯定和表扬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很好、对、真棒、真不错、真了不起”等具有肯定性、表扬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定,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许、表扬等态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肯定。利用语言进行激励教育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立场鲜明、表意清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能说得含蓄,更不能正话反说。语言激励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和关注。如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或者抚摸头等均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关注,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身的肢体语言,恰当地运用眼神、手势、动作等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发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榜样的激励

榜样激励法也可称为典型示范法,具体指的是通过树立榜样来教育、鼓舞、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时刻感受到的无形榜样,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直接有力的支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有意识的互动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鼓舞作用,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指引和命令,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学活动中,榜样除了教师还可以是优秀、典型的学生。以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也同样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榜样就像是一面旗帜。每个榜样均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生动的形象,学生可以从榜样身上看到闪光点,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榜样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激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注重评价的差异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激励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

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法,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为其取得成功提供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争取成功过程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要求教师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力量,找到失败的教训,教师要信任和鼓励学生满怀信心争取成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五)利用公平激励学生

公平激励指的是教师激励的对象不能只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很多的时候成绩差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激励,因为成绩优秀的同学比较容易得到老师的鼓励,上课一个漂亮的回答,就可以。但是成绩差的同学却不然,回答的不好可能只会得到老师一句勉强的“坐下吧”,因此,对于成绩不好得学生教师应给和优等生相等的发言机会与更多的鼓励。对于回答问题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其鼓励,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帮助学生共同寻找回答错误的原因,并询问学生为何如此回答,由此慢慢的便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帮助教师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激励性评价[J].小学教学参考,2012(9).

篇6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要上的有生趣,就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在学生的学习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种种关系,使他们在发现中感到自己所有的进步,这就是兴趣,并作用于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说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演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图片,使学生深刻的感觉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深入探究,提高数学在学习者心目中的价值,在“数学研究性问题”的研究解决方案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内在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5、评价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中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案、作业等学习成果给予富有情感和动力的评价,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增强不少妙趣。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教与学的激情,从而教学双方积极参与,有效互动,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大门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3、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等等。

三、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学习数学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是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个学习过程是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经过“同化”或“调整”,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探求知识,培养、发展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1、给学生空间,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使学生主动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去,给他们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深化理解知识,掌握规律。2、创设情境,重视个体的有效互动。要使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参加探索知识的实际活动。教学活动是全体师生的互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探索的权利,人人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创造必要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动机,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节奏,给予学生反复思考的余地,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

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篇7

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多种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性、启发性和鼓励性、规范性和准确性、逻辑性、针对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综合运用,合理贯穿于教学中,用自己良好的语言、思想、行为、修为和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和激励学生,做到育人为本,育心为主,才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1.1、教育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术和技能,更应该要做到育人、育心。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教育性,要求教师文明用语,在讲解知识、教授技术与技能时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不能空洞、庸俗和随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深入简出、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适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课堂教学结束部分的评价要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促使学生将自己课堂练习、业余锻炼和未来的终身体育充分的结合起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1.2、启发性和鼓励性

高校体育课教授的对象大基本是十八至二十岁的青少年,他们刚刚成年,在思想和行为上日趋成熟。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能够启发他们的潜力思维,启发式的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习惯,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斗志,鼓励他们加强课余锻炼,促使他们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必须靠反复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讲解与示范,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指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技术动作要领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对于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他们怕别人笑话,信息不足,甚至有的消极面对;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做动作,大胆的投入到学与练的过程中,尤其是语言上的鼓励,更直观,更能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斗志。教师应该投入较多的时间帮助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言语,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适时的让全班同学鼓掌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战胜自卑心理,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更能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性作用。

1.3、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学生效仿,起着师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课余锻炼和将来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规范与准确,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都必须做到规范与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和一些粗俗的语言,比如,在学习动作时,描述到身体部位,不能把“手”说成“爪子”,“臀部”称为“屁股”,“腹部”称为“肚子”或者“肚皮”;在集合时,语言也要规范,横排应称为“列”,纵队称为“路”。有时候,语言看似差别不大,但是用语不当,就会导致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2、语言艺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是身体和思想相对成熟的青年群体,其语言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培养运动技能、发展智力和心理调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促进作用

2.1、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在学习新内容时多应用鼓励语言,在复习阶段要多运用赞许语言和启发式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消极、批评语言,以免学生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体育课面对的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群体,教师应该多跟学生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他们就会自主的学习体育技能和技巧,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2.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中,教师语言要严谨,态度要严肃而又和蔼,控制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振奋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课堂可能是大学生人生中体育课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的语言艺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最后的“体育课阶段”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掌握一项甚至更多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结束语

篇8

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一、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起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时,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规律和概念的本身含义,此时,实验就能发挥它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让物理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这种物理环境下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感情。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真正的物理问题,加深对规律和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小实验、小制作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如:课本中的“纸杯烧开水”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做这些课外的实验,并有意识地加以评价。

二、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考考查中,物理实验占据15%,而对概念与规律等的考查分数较高,但是有一点我们都明白,学生对于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都是源于实验,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理实验的演示为学生们提供生动的物理画面,有利于学生们的记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潜在因素,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形成的记忆会牢固而持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能使学生生动直观地理解,从而形成深刻的认识。

没有实验的物理课是枯燥难懂的。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学难,难就难在物理学中的概念众多,而且抽象不好理解。我认为化难为易的办法就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物理规律大多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及实践证明所得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篇9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既是指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态度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情感教育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内在情感,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入手,可以发挥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建学中的具体实施

1. 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交流

交流是情感建立的基础,但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往往是严肃、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之间存在着情感不统一,交流少等问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转变老师角色和加强师生交流,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过于严肃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如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多关注和给予表现的机会。在教学时多采用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课堂的互动,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要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和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状况、兴趣和爱好等,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建立一个开放、平等和自由的师生关系。

2.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在教材内容方面增加了与初中生生活相关的生活化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发挥其情感作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在词汇、语法等方面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的限制状态,对于发挥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老师需要充分的挖掘教材文本的情感因素,如牛津版初中英语 8A 中的第六单元“Natural disasters”的 Reading 部分,讲述的是小男孩 Timmy 在 1999 年台湾大地震期间被困瓦砾堆下的亲身经历,老师可以搜集2012年的汶川地震的资料,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由于初中生对此有接触,可以有效的实现情感共鸣和以情育人的作用,实现情感教育。

3. 采取有利于激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英语的语言本质。情感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个性发展,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情感教育要求的实现,需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师生以及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情感交流。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内容的表演来最终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在英语学习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实现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和实现口语提高的作用。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不同的故事中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英语词语以及表达方式进行角色内心世界的展示,以此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角色扮演具有形象生动和身临其境的特点,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课堂的互动中,可以借助丰富的身体语言进行内心世界的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4. 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

篇10

关键字:语文 参与教学 自主学习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思维以契合时代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预期,首先就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学概念知识,进而培养起文学思维,最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必要的创新及应用。但是现目前的语文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处境,一则因为其与实际生活的剥离无法形成亲切感,二则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教学削弱了知识的实效性。鉴于此,本文首先立足于语文教学中实际案例的分析,进而着墨于语文教学中融入参与教学的策略探析。

一、参与教学的概念及要求

1.1参与教学的概念

参与教学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助益效果,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方法以学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加直观的接触知识,进而增强教学的效率。

1.2参与教学开展的前提

根据参与教学的概念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在参与教学的实施,必须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除此之外在参与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轻松贴切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轻松的融入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要通过设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1.3参与教W的要求

参与教学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设定的任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外 还要保证学生拥有相对自由的思考空间;最后为了契合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在做到因材施教。

二、参与教学的策略

2.1课程导入生活化

课程导入是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优质的课程导入能够为教学起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成功的实施参与教学,首先就应该在课程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之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课程导入时就应该适当的进行生活处理。因为生活化的课程导入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也能够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效率。譬如在教授鲁迅先生《风筝》一课时,为了将课程导入生活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风筝的模型,抑或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如此贴近实际的课程导入在教学伊始就很好的调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教学过程情景化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自我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样对上好一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意教学环境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情境化是参与教学的开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想要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仅仅靠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绘声绘色的讲解恐怕都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研究显示,在具体且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最为高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便可以最大程度跟进教学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参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恰如其分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因为文中描绘的情境学生在生活中鲜有接触,为了使他们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相关的影视资粮向学生展示,同时也可以模拟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知识。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中,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

2.3知识与实践相融合

参与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与传统的师本位教学不尽相同教学模式,因为参与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运用。由此可见,参与教学的核心内容便是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所学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所以在参与教学的最后阶段便应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检验自身知识是否确实,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实践的反馈信息广泛联系已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参与教学的最终阶段便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譬如在高中时期,有一个章节是介绍剧本的,其中包含了我们熟知的《茶馆》雷雨等好剧本。而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剧本是最具有实践意义。因此在该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理解,从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中会对剧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并且这样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总而言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保证参与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结言: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可以实时展开参与教学。因为在参与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能够被最大化的激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参与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其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金珠;语文教学中开展参与式学习的尝试[j];才智;2013年11期

【2】杨天明;有效:抓住整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4期

【3】沈静;浅谈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与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