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树造林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植树造林的措施

篇1

虽然我国有广阔的森林资源,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和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水平的提高,原有森林的资源已远远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及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 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本文由收集整理地、造林的方法, 尽快使我国生态环境及经济与国际接轨。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 人工播种方法

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

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

3 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3.1 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

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3 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4 其他方法

3.4.1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1.5-2.0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3.4.2 插根造林

篇2

1 巴里坤县盐湖化工园区造林土壤改良措施

1.1园区概况

巴里坤县盐湖化工园区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博尔羌吉镇,距巴里坤县城45km,是以发展精制硫化碱、煤焦化、精细化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针对巴里坤县季风以西北风为主的特点,园区选址本着距生活区不宜太远,离巴里坤湖不宜太近的原则,以西黄线西侧为中心进行建设。园区远期控制面积为8.4km2,近期规划面积为4.2km2,绿地率35%。园区绿化工程规划有防护林带、道路林带,生产、生活区隔离带和休闲功能小区。自2006年以来,园区广泛动员各企业(单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绿化等活动,选择适合镇区生长的树种、草种,实行滴灌、喷灌技术,尽可能降低绿化成本,确保林木成活率,逐步扩大镇区绿化覆盖面,努力创建生态型城镇。

1.2园区土壤状况

园区属盐碱重灾区。经采集土样进行土壤化验结果表明:PH8.7~9.2,土壤含盐量最高达26%。针对土壤盐碱含量大、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树木成活创造有利条件。

1.3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

1.3.1客良,增施有机肥。带土栽植

在道路林绿化中,主要采取此种方法进行造林。按照2m×2m的株行距挖好种植坑,规格为1m×1m×1m,挖运走原土。从农业区戈壁撂荒地中采挖土质好的土壤并掺有机肥4~5kg/穴,采用3~5年带土球的长枝榆、垂榆大苗栽植。自2006年以来,共种植道路林2万余株,目前成活率达85%以上。

1.3.2适地适树,挖沟排碱压盐

为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在靠近水源的空地种植防护林。采用挖排碱沟排碱压盐,选择乡土树种白柳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在生产、生活区隔离带绿化中,选择红柳、沙枣等耐盐碱树种栽植,成活率达80%以上。

1.3.3引水灌溉

化工园区地下水呈中度碱性,用地下碱性水灌溉。势必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化工园区为解决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的需求,兴建水利工程,从山区引水用于植树造林和供应各个化工企业。

2006年,巴里坤县盐湖化工园区建设以前,是一片盐碱地。属中度盐碱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大气污染严重,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近年来,通过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加上通过技术手段对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量进行控制,成效逐步显现,绿色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使盐碱灾害有所减轻。

2 盐碱地改土培肥措施

通过巴里坤县盐湖化工园区绿化工程的实施,盐碱地的改良需要农林、水利、环境治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其改土培肥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2.1适地适树

低洼盐碱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蒸发强烈,盐分不断积累于地表,水文、地质条件恶化。因此在低洼盐碱地造林,要根据当地土壤状况选择抗盐碱、耐盐碱树种或本地乡土树种进行栽植。

2.2客良

在造林地先挖好种植坑,规格一般为1m×1m,挖运走盐碱土,在坑里垫上从周围采挖的肥沃土壤达到换土的目的,然后严格按照造林规程种树。

2.3挖沟排碱压盐,降低地下水位

盐碱土的主要成因是地下水位过高,水里无机盐的长期积累。开沟排水,首先降低地下水位,同时通过浇水和雨水冲洗,带走土里多余的无机盐,达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这是降低土壤含盐量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必须配备区域性的排水工程,使盐碱有出路,达到区域脱盐的目的。

2.4增施有机肥

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理化性质差,通过广种绿肥、打草积肥、挖坑沤肥等方法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酸缓冲盐碱危害,改良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利于土壤生物生长发育,缓冲盐碱危害起到隔盐作用。

2.5种植绿肥

春季灌水压碱后种植油菜或草苜蓿,是改造盐碱地的一项重要生物措施。通过压青,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6大水漫灌,深水压碱

要求土地平整,筑大埂40~50cm,灌深水25~30cm,脱盐率达70%~80%。适用于地下水蕴藏丰富的地区使用。

2.7带土栽植

最好用3~5年生的苗木带土栽植,较大苗木的抗盐碱能力较强,实际上起到了客良土壤的作用。

2.8使用土壤盐碱改良剂

篇3

关键词:造林技术;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区域内岩石成分构成复杂,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石漠化出现的几率,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石漠化的重视力度,深入分析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区域中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1 形成石漠化的具体原因

石漠化(石质荒漠化)容易发生在喀斯特等特殊地质区域,主要是指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区域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使得岩石大面积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1]。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在喀斯特等地质区域,土壤富含碳酸盐,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基本特点,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天然基础。此外,区域中降水量较丰富,气候温暖,一般处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区域,植被易被侵蚀。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分析,石漠化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人们一般依靠自然为生,对于部分能源稀少的区域而言,树木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必备薪柴,存在过度砍伐的现象。同时,当地居民为开垦耕地,将植被进行焚烧,当土地没有营养后,直接重新开垦,这种不科学的利用方式,加剧了石漠化的严重程度[2]。

2 治理石漠化的科学对策

石漠化这一土地退化现象,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石漠化的整治力度,动员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在石漠化的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关领导者必须清楚认识到石漠化治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推行科学的石漠化治理措施,不断加大对石漠化整改的支持力度,增加对石漠化的财政支持。拓宽石漠化资金来源渠道,就目前我国石漠化而言,大多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因此,为保障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依靠财政支持,更要获得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动员当地人民参与到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做好石漠化的治理工作。

2.2 重视日常防御工作

在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土地日常的养护工作,应根据石漠化形成的具体原因和对人们的危害系数,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禁止当地居民过度砍伐、开采,降低人为因素对石漠化的影响程度。

2.3 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经济

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石漠化地区加工型、服务型产业,引进先进的绿色环保企业,利用当地旅游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提高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3 植树造林技术及措施

3.1 选择优良树种

造林技术是治理石漠化见效较快的途径,每个石漠化地区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都会有所不同,在选择树种时,必须先考察当地实际环境,选择最优良的树种。目前,种植较广泛的树种有:顶果木、茶条树、任豆等,在地势较平坦的石漠化地区,可以考虑种植经济树木或果树,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培育苗木

培育和种植是造林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树木种子发芽后,应选择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及时施肥浇水,并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3 整地造林

整地造林是造林技术的最后步骤,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性质与其它土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保护好当地原有植被,控制好植树密度,一般为900~1000株/hm2。根据石漠化地区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植树密度,选择好造林的天气,把握好植树时机,最大限度提升树木的成活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治理石漠化这一现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政府相关部门应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石漠化的治理。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协调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升级转型当地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当地经营产品的技术含量。积极开展相关整地造林活动,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恢复当地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石漠化地区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年降水量等方面的情况,选择优良的树种,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实现岩溶地区的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1杨树造林技术措施 

1)造林地的选择。造林地的好坏对杨树能不能高产至关重要,它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如果造林地立地质量不够标准,即使增加投入也不易改造好,不能保证高产。因此在造林地的选择时,应对土壤的厚度、质地、肥力、结构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杨树丰产林地应具备土壤可溶盐含量不低于0.1%~0.2%,地下水位约1.5~3m的条件。像在冲积物上形成的黄潮土就是比较适宜的土壤类型。 

杨树属喜湿树种,不适合在坡地和丘陵上种植。河滩上的砂潮土须经深翻整地肥积灌溉才能满足丰产栽培的需要。潮竭土、褐土和潮棕壤的地下水位深,需要有灌溉条件才适用。土壤的有效士层应在lm以上。最佳的土壤质地为砂壤一轻砂壤,砂土机质含量最好l%~1.5%以上。我国多数杨树造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此标准,肥力较低,应该采取农林间作、迫肥和掩埋落叶等措施来弥补。 

杨树根系对氧的需要量较高,如果土壤通透性不好则会导致根系呼吸缺氧,对杨树的生长造成危害。杨树最适土壤容重不小于1.35南方是多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因此在选造林地时应要注意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可能减少土壤有效土层厚度,长期淹没根系。如果地下水位高于lm则立地需经排水才可选用。排水可以大幅度提高木材产量。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是80年代新发展的杨树产区,这里划给杨树造林的土地,大多是沿江沿湖由于洪水淹没而不适于农业用的泛滥地。有些杨树能耐水淹,如美洲黑杨。这种杨树在水连续淹没20多天对生长几乎没有影响,洪水淹没40多天,则有较大影响。在这些地区,洪水淹没可能成为杨树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要注意土地的高程和洪水淹没期的长短,不选洪水淹没期在40天以上的立地造杨树林。 

2)杨树造林方法。杨树的造林方法多种多样,但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的常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并不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造林,影响造林成活率,降低了杨树林高产的效果。杨树造林的成败,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杨树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平衡,即干、枝、叶的水分消耗与苗根吸水保持平衡。因此在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时应根据立地、当时的旱情和土壤湿度以及苗木的水分状况进行选择。①常规造林。种杨树—般提倡“三大—深”,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植树穴的规格80~100cm×80~l00cm×70~80cm,深栽70~80cm是为了苗木有更长的干部能转化为根,增加根量,吸收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②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具有节省苗木,成活率高等优点。因此一般在缺少苗木,土壤湿度较高,气候又比较干旱的地方使用此法。插条截自1~2年生苗木,插条长50~80cm,粗3cm以上。栽植深度—般以50~80cm深为好,具体深度还决定于当地条件而定。插条上端与地面子,或高出地面3~5cm,以利于发芽。留根育苗与插条造林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育苗和造林系列技术。③平茬造林(截干茼深栽)。所谓平茬造林法就是在根系和茎下部分水不多前及时平茬或强度截干。这种方法要注意平茬时机,如果错过平茬时机的话,会导致苗木不能保活或长不良。此法在旱情严重、常规造林把握不大时,或常规造林后苗木地上部分忍耐不了干旱和风沙,开始由上而下干枯时可采用,且秋春两季均可造林,苗木全埋在土中能保持水分平衡,成活率高。其缺点是,苗木由零点开始生长,起点低。④插十深栽(截根苗深栽)。杨树截根深裁造林技术是利用杨树苗于发不定根能力强和苗木浸入地下水的基部直接吸收水分的特点,此法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苗木抗旱力强。比较适合沿河滩地和阶地。挖大穴时,可在穴底挖,或用铁钎打孔至地下水,插入截根苗。用钢钎打孔时,可先挖,倒入少量水,打孔时可湿润孔壁,使土变软,并防止砂土下塌,减少摩擦,可以提高工效。

3)造林季节。在中原地区,秋季造林,效果较好。因为中原地区冬季不很寒冷和不干旱,所以秋栽的苗木能够在漫长的秋冬季缓慢地生根和形成愈伤组织,等到第二年春长叶子前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根,对成活和生长十分有利。秋季造林宜早,初霜之后苗木叶开始发黄和脱落时即可带叶秋栽,宜用木质化好的壮苗深栽至80cm—100cm,栽后及早春应浇水。在杨树丰产林营造中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系列技术常因缺乏壮苗木用弱苗造林,导致杨树的

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成为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令人困扰的问题。 

2有害生物的防治 

杨树林的有害生物管理,《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1)干部的防治。在杨树干部林业有害生物中对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检疫害虫,严重时能够导致杨树风折、枯梢、甚至枯死。即使在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中,采用全部种群(tpm)理论,但目前对杨树检疫害虫还做不到彻底消灭某种有害生物。 

在干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要抓住害虫为害流淌树液或排出木削期,在为害处用药泥堵洞、注射杀虫剂或者在成虫期悬挂性诱剂等方法进行防治。当然主要还应该在林业造林时防止带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造林,而且必须在造林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扩散蔓延。 

2)叶部的防治。叶部林业有害生物往往是造成干部有害生物入侵的前期因子。因为叶部林业有害生物会造成树叶被吃光或提早落叶,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树木的生长,如连续发生几年就能造成林木大量死亡。 

叶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抓住害虫的薄弱环节,如在地面地被物下越冬的幼虫上树期前,在干部涂化学药剂等,这样既省工,又节约(避免春季劳力相争),成本低、效果亦好,而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篇5

【关键词】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管护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容易遭受破坏,且治理难度较大。为此,针对于该地区的特殊的气候状况,应着力于加强生态建设,通过美化与绿化等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因此,应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活动,实现对林业山区改造与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为此,应在充分认识山区地理、生态以及环境等方面特点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与全面的掌握植树造林的种类与技术构成,相应的采取差异性的措施,采用山区植树造林的应用技术,加强对植树造林的管护,从而保障山区植树造林效果。

一、攀枝花市山区和山区造林的基本特点

攀枝花市大气候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冬季天气晴朗干燥;夏季雨量充沛。为此,在山区植树造林之前的首要任务结合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方面状况,在保持原有适地、适景植被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造林的原则,采用造林、补植的营林措施,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时,通过合理的治理山区,改善山区植树造林的条件,优化植树造林的环境。

二、山区植树造林主要的技术手段

(一)幼苗栽种技术

所谓幼苗栽种技术指的是采用根系完好的幼苗培根进行根性造林。全新的幼苗生命力非常顽强,具有抵御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死亡率较低,且对于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为此,所种植植树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幼苗栽种技术实施中,需要经过三道程序,第一道是三次埋土,第二道是两次的踩实,第三道是一次提起。幼苗又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插种苗;二是移植苗;三是野生苗;四是繁殖苗等,幼苗栽种方式的关键在于保障新幼苗的鲜活度。因此,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植苗树种,最好是选用攀枝花市的本地苗木,为栽植的成活率提供重要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山区应用该技术会面临运输方面的难题,新幼苗经过出土、包装移动以及运输等环节等,都将给新幼苗的鲜活期产生影响。为此,山区在应用幼苗栽种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方面问题,以免给幼苗鲜活期带来不利影响。

(二)插苗造林技术

插苗栽种可在春季与秋季两个季节进行,通过应用从母树截取下来的枝干以及根茎开展插苗造林。此外,工作人员应结合时节变化,应用不同类型插苗造林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应保障土壤的水分充足,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并且要减少时节性对插苗栽种所造成的影响。在开展插苗造林中,应选用长度大约为32厘米粗细为2厘米左右的胚苗,为胚苗的成活率奠定基础。在山区应用插苗造林技术中,需要严格的控制与把握插苗栽种的垄距,合理的规划插苗地块,确定利于苗木生长的苗垄间的距离,在苗木插种之前,应全面监测地质环境,保障良好的墒情。此外,在种植槽回填好之后,应浇大致为50公斤左右的定根水,而后进行标准规格的黑色地膜的覆盖。其中,小苗大苗分别是0.6×0.6米、0.8×0.8米,并采用消毒生根以及支撑等方面,以保障苗木的成活率。

(三)分生造林技术

该技术主要运用植树的根,枝干地下茎等部位实现造林的目标,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且节省育苗时间等特点,但是,应用分生造林技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选优良品质的母本树种开展栽种造林。同时,要科学的选用母本品种,保障应用高性能的分生造林基础材料,保障分生造林目标的实现。在应用过程中要应确保水分的充足与土壤的肥沃,选用山区地块的土壤结构,为幼苗的成活提供重要保障。

(四)山区植树造林的抚育和管护

在结束植树造林的环节之后,林木步入至快速生长的时期。然而,在林木缓苗发育与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为此,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开展有效的植树造林管护与抚育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强化对影响植树造林的各种外部因素控制,同时加强对影响植树造林林木生长内部因素的整合,采用科学的抚育与全面管护的措施,保证植树造林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与空间。比如,针对于新造的林地,应由当年开始开展抚育工作,而后连续开展为时三年的抚育工作,具体操作是采取人工用刀割除造林苗木周边的杂草,并且移已割除的杂草进行造林地的堆腐,与此同时,进行穴内的松土以及间苗的定株,确保苗木可吸收足够的表土肥力,每一年需要开展两次的抚育工作,可结合抚育共同实施追肥措施。

(一)做好山区植树造林封山管护

首先,通过采用封山育苗的措施,可以将植树造林与外界的联系切断,从而减少外界人为因素对山区植树造林及林木的各种不利干扰,为植树造林的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应选派专业管护人员加强对新造林地为期三年的管护,以免外来人员在林地进行各种非法行为,如用火、采矿、放牧以及盗伐树木等;其次,在进行封山管护中,应当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工程加快构建检查关口,实现对人类与牲畜的有效控制,防止其进入至山区植树造林的工程区域。除此之外,应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工程设定红线,防止造林区域和人类活动存在较多的重叠与交叉,从而推动山区植树造林林木管护能力的提升;再次,应落实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针对于发现的病虫鼠害,应立即上报森防部门,并及时购买灭虫与灭鼠剂以消除病虫害;最后,应选派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全林割草与灌溉浇水,为苗木的的存活提供重要保障。

(二)做好山区植树造林幼苗抚育

对于植树造林工程而言,幼苗时期林木的生长状况对其未来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幼苗的缓苗期与生长期中,各种虫害、灌木、杂草以及藤蔓等因素都将给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阻碍着幼苗的快速缓苗与生长,影响着植树造林的效率与品质。为此,针对于这一个问题,在结束山区植树造林栽植工作之后,应当即刻进行抚育育苗的工作,从温度、采光通风以及水肥等方面入手,开展细致的抚育工作,从而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通过采取高效的抚育措施,保障幼苗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快速的缓苗与生长,推动幼苗抚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提高植树造林技术实施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植树造林人员的山区造林技术培训

在整个植树造林的体系中,人是主要的执行者与实施者。为此,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植树造林的质量。为此,应针对于植树造林的工作分步骤开展针对性、计划性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植树造林工作人员对于山区造林的重要性认识,促使其在平时工作中深化对植树造林技术的学习。此外,应定期的向造林人员开展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使其熟练的掌握山区造林技术,进一步的推动山区植树造林的水平与能力提升。

(二)完善山区植树造林的基础设施

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活动,林企和政府应对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与植树造林相关的基础设施,为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技术与实施基础,保障充分的发挥出植树造林技术的作用。比如,攀枝花市地区属于干热河谷气侯,应结合该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立提灌、水池、管网等,保障山区植树造林具有充足的水资源。除此之外,应根据该地区的交通与公路的发展状况,构建针对于山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满足植树造林造林苗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运输需求,不仅提升植树造林的质量与效率,更提升山区植树造林的存活率。与此同时,应尽快升级当前山区的林业服务站,并拓展其服务能力,加快建立起集维修、电力、机械与防火为一体的体系,为山区造林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保障山区造林抚育与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植树造林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健全植树造林技术应用的管理制度

应当根据山区林业所具有的特点,建立健全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的管理体系,加强对苗木繁育移植栽培造林整地以及抚育管护等方面管理,准确、全面的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同时,应搭建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平台,加强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交流与监督,保障植树造林的经济与社会目标实现。

(四)切实做好防火工作

攀枝花市山区属于干热河谷气候,极容易出现火灾火险等问题,加之部分地区位于高压电线之下,极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为此,应提高对防火工作的重视,为森林资源以及人们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完善全新造林第的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林地保护规章制度,保障新造林地各项保护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应加大对防护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森林防火的意识,强化森林管护的力度,严格禁止火源进入山区,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从根源上杜绝林地火灾的问题,为山区植树造林的成效性提供重要保障,具体操作是积极的建立起防火通道,并清除作业区范围的地表可燃物,每三年需要开展三次的清除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我国在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社会进程中,高度重视山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立足于攀枝花市山区的自然优势,根据攀枝花市山区实际特点,采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开发攀枝花市山区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林业,挖掘山区的造林潜力,提高植树造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石晶华.谈舟曲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要点[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136.

[2]廖志鹏.浅析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186.

篇6

关键词:植树造林;意义;必要性;造林方法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决定林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就是森林资源。因此,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植树造林的必要性

随着木材经济的愈加显现,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加剧,森林资源的缺少,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积极转变森林植被的经营理念,促进林业产业的循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植树造林降低城市噪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对于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居民来说,影响他们生活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噪音。目前,各种噪音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危害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将其解决。而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的基本措施可以利用植树造林。一般情况下,没有超过五十分贝的噪音对人体是不会造成影响的,而噪音的大小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值之后就会对人体产生必要的影响,如果噪音的大小持续超过了九十分贝,那么人类是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而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噪音普遍都超过了七十分贝,严重危害到了人体的身体健康,而在进行大范围的植树造林之后,城市的噪音会被树木隔绝或者吸收,从而达到了净化噪音的目的。

1.2 植树造林可以维护生态平衡

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很多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受到了严重压力,汽车尾气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硫,噪音、空气污染,自然灾害等等对人们的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要想缓解这些危害,植树造林是重要途径,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塘,释放人体所需的氧气,能减少空气污染净化了空气,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对暴雨冲刷地表有很好的保护功能,能减轻某些自然灾害,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宝贵资源,所以植树造林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意义非凡。

2 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实施植树造林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植树造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树造林有多重方法,主要包括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不同方法的优势不同,使用树种和地区也不尽相同。

2.1 播种造林法

又称为直播造林法,是指将树种直接播种在土壤中进行造林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种子较大、发芽较容易和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核桃、油桐、山杏等。播种造林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红松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较轻,对于边远山区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穴状、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危害极为重要。

2.2 植苗造林法

又称为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指用根系完整的苗木进行栽植造林的方法,适用范围较广。该种造林方法造出的林木对不良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受树种和土地条件限制较少,生长较为稳定,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造林方法。但是使用该种方法进行植树造林时,必须先进行育苗,而且苗木的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遭挤压变形和失水。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剪修直到定植全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苗木水分平衡的维持,不能使苗木失水过多。

2.3 分殖造林法

这种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枝干等营养器官作为造林的材料进行直接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法能够有效的节省育苗的时间和各种人工费用,而且这种造林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切实提高人工操作的效率。分殖造林法与移栽造林法一样都有着较高的成活率,但是两者不同的是,分殖造林法在母体上能够很好的保持母本的各种优良性状。但是采用这种造林方对造林地的选择上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分支材料的来源收到了母树数量和质量以及分布地区的限制,同时,这种方法对树种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分殖的出芽率要高,树种的来源要广泛,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造林法比较合适的树种有杨树、柳树等能够进行营养生殖的树种。

2.4 插条造林方法

插条造林是利用树木的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插在造林地区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多用于春秋两季,插穗造林一般都是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时采集随时造林。如果造林地土地较为干旱,可以使用细土进行覆盖;另外也可以在干旱地区采用垄作栽培,并在垄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该方法首先应当整地、起垄然后再进行垄间灌溉。然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整个垄面,并按照一定的距离进行插条栽植,以后以细土盖住薄膜上存在的插孔。在插条生长出叶子后,就可将薄膜撤去;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以石蜡封住插条切口,即是在插条蜡封,这样可以防止水分流失。

3 植树造林技术的注意事项

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恢复并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获得更多、更好的林木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需珍惜造林资源,充分利用种子资源特别是苗木资源,尽量保障苗木的存活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为了更好地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注意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选择适合造林目的和市场需求的树种,选择易繁殖、易栽培的树种,并根据所选树种的特性进行合理种植或栽植。苗木栽植造林时,需注意对栽植时间和起苗时间的掌握,苗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保水和避免损伤。苗木定植时,需精细设计、科学栽植,做好稳固、促进水分吸收等工作。此外,植树造林苗木的后期管理工作对植树造林成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不但要做好浇水培土等工作,还要适量施肥,避免病虫害和动物侵害,以为苗木的健壮生长提供有效保障。

结束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无论是生态保护的需求还是新社会发展的需求都使得林业更新和生产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原有的自然林早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人工植树造林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尹雪蔚,汤健.关于植树造林技术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2(4):30~31.

[2]谭海.浅谈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篇7

关键词:植树造林 管理措施

1、植树造林的目标及规划

植树造林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是我国林业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植树造林,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并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促进和保障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则,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2、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选用哪一种造林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的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因此,必须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决定。

2.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次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严格,能够比较稳定地达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适应性强,生长稳定,是植苗造林方法的最大特点和主要优点;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2.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分殖造林的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在母树分布稀少的地区,不宜用分殖造林方法进行大规模造林。分殖造林要求有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特别是造林地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3、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3.1 幼林抚育管理

幼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3.2 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硫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这种造林技术措施曾被日本人誉为"中国式的造林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加快绿化速度;二是用工少成本低;三是森林生态效益好。通过封育建成的林区大都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对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土、防治病虫害、保护珍稀物种都十分有利。因此说,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加快绿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1998年原林业部颁布了《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对封山育林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封山育林必须贯彻“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只封不育,难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育不封,就没有可供林木繁衍的适宜环境,达不到育林的目的。封与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3 退耕还林措施

退耕还林就是对宜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并恢复林木植被,以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内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范围、布局和重点;年限、目标和任务;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效益分析和评价;保障措施。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造林模式;种苗供应方式;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项目和技术负责人。

造林绿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在战略布局、奋斗目标、发展步骤以及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保证造林绿化的各项任务,目标能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篇8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植树造林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全区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紧紧抓住即将到来的植树造林有利时机,掀起全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的,扎扎实实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广泛开展,全方位提高全区绿化水平,为实施可持续战略夯实基础。刚才,志纯同志宣读了《区委、政府关于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决定》,同志就如何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市林业局局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同志结合全区实际谈了很好的意见,我很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次“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绿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植树造林就是种植生命,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抓好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植树造林工作,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第一,植树造林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强力举措。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使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高度重视绿化工作。长期以来,虽然我区在植树造林和绿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全区总体绿化水平还很低,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除了几个山区乡镇之外,其他地方荒山众多,很多山岭都是树木零星且杂草丛生。造林绿化工作的滞后,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而且带来了水土流失、旱灾频繁、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下定决心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增加林草植被,保护森林资源,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篇9

【关键词】植树造林;栽培技术;养护技术

众所周知,森林可以美化环境,清除空气污染。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很多地方出现泥石流,天气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严重的土地流失、肆虐的沙尘暴天气、干涸断流的河流、鸟类及其他森林物种的减少、气候变暖、干旱洪涝灾害的频发等等,都是自然给我们的警告。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此类问题,切实植好树,造好林。

1.栽培技术

实践中,要根据现实需要和地域特色,合理规划,科学种植。制定植树造林的长远、中期和短期规划,重点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种植,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上游、山坡,沙化严重的贫瘠之地。同时要注意结合国家发展政策,注重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严格保护和恢复脆弱地区天然林的基础上,大力培育速生优质的人工林。种植树苗的方法也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刨坑、填苗、盖土,实践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形、需求、存在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办法。植树造林时,需要仔细考虑,切实寻找合适的方法。总结全国各地植树造林的具体实践,其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1.1植苗造林法基本要求

植苗造林法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且生长稳定。因此,该种方法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十分严格。但是要注意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甚至是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之一。在植苗造林后,苗木是否能够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在造林过程中,要从苗圃选苗、起苗、分级、包装一直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最后的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的方法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以此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1.2播种造林法基本要求

播种造林法要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用育苗,简便易行,适宜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水分必须充足。灾害性因素要少。此外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相对较高。要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核桃、橡栎类、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一定要注意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进行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操作。这样能保证春播出芽早,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对树苗的危害。

1.3分殖造林法基本要求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它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操作容易、技术简单、幼树初期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林地。于此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像柳树、泡桐松树、杨树和竹类等树种。

2.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2.1封山育林的管理措施

对具有天然树种灌木丛、采伐荒山和荒地使其成为灌草植被或森林主要手段是通过人工辅助手段封 山育林这也是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封山育林好处非常多森林生态效益好,不但用工少成本低还可以加快绿化速度;通过封山育林对提高土壤肥土、保持水土、保护珍稀物种和防治病虫害十分有利。建成的林区大部分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封山育林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措施能极大第加快绿化可以培育大量的森林资源,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实施主要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封山育林必须贯彻封育结合、以封为主,的管理原则。只育不封没有可供林木繁衍的适宜环境达不到育林的目的,只封不育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封与育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2.2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

在造林后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是幼苗抚育。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过渡 到速 生的过程。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在林木一生中非常重要对它以后速生关系极大。这个阶段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是满 足幼林对水份、肥料、光线等方面的要 求创造优越 的生长环境条件主要是为了速生、丰产、提高品质奠定基础才能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因此,幼林抚 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人手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通过松土、除草,排除灌木对幼林的竞争杂草如间苗、平茬及修枝等,使之健康、迅速地长成为成品林。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一

些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幼林抚育 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保存率在40%左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巩固造林成果、保存率,必须贯彻造林与管理同时进行管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

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

2.3退耕还林管理措施

有计划地停止耕种以减轻水土流失采取退耕还林方式对宜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恢复林木植被涵养水源。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予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大力推进退耕还林 工程的实践,着眼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全局出发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与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3.结语

我国林业劣势优势并存既有多方面的劣势又有一定的优势,重视营林建设把我国林业溶入到世界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广泛合作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与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我国造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颜大迁.我们该怎样植树造林[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1(7):22~22.

篇10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1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选用哪一种造林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的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因此,必须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决定。

1.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例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再如华山松、油松、马尾松和云南松等中小种子,但要有环境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其次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1.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严格,能够比较稳定地达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适应性强,生长稳定,是植苗造林方法的最大特点和主要优点;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1.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分殖造林的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在母树分布稀少的地区,不宜用分殖造林方法进行大规模造林。分殖造林要求有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特别是造林地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1.4 其他方法

1.4.1 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人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1.4.2 插根造林。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 1cm 以上的根,剪成 1.5~2.0cm 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 20cm,深 30cm 的坑,将根按 45°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人土下 2~3cm。

2植树造林的目标及规划

植树造林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是我国林业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植树造林,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并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促进和保障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则,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造林绿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在战略布局、奋斗目标、发展步骤以及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保证造林绿化的各项任务,目标能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得以实现。

3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3.1 幼林抚育管理

幼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3.2 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硫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这种造林技术措施曾被日本人誉为 " 中国式的造林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加快绿化速度;二是用工少成本低;三是森林生态效益好。通过封育建成的林区大都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对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土、防治病虫害、保护珍稀物种都十分有利。因此说,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加快绿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1998年原林业部颁布了《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对封山育林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

3.3 退耕还林措施

退耕还林就是对宜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并恢复林木植被,以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内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范围、布局和重点;年限、目标和任务;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效益分析和评价;保障措施。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造林模式;种苗供应方式;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项目和技术负责人。

4义务植树,全民行动

4.1 加强义务植树宣传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开展多年,虽然尽责率稳步提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适龄公民未履行植树义务。一些人对义务植树的法定性还不了解或者存在模糊观念,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都不到位。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宣传义务植树和绿化国土的科学理论,典型人物、先进单位的高尚思想和辉煌业绩,使“人人皆知,个个尽责”。

4.2 创新义务植树机制

按照“政府要绿,群众得利”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增强“促活”动力。

5结束语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绿化国土、改善环境,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体现。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