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遗迹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历史遗迹的价值

篇1

[关键词]辽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6-0072-05

辽西,从人文地理学上的角度考察,是指“燕山山地以北,西拉木伦河以南,医巫闾山以西和七老图山以东的区域”[1]。从现有的行政区划考察,辽西地区是指辽河平原以西与河北省、接壤的辽宁省西部地区,共包括锦州、朝阳、阜新、盘锦、葫芦岛五市。因本文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区域文化特质,因此,这里的“辽西”采用的是人文地理学区域概念。

辽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凸显,内涵丰富厚重等特征。这里有标志着物种发轫的“古生物化石群”①、具有人类非凡意义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标志着万年文明起步的查海文化遗址、有中华文明曙光之称的红山文化遗址。同时,较之辽海文化的其他区域,这里有着更为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着数量大、品类多、高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辽西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对区域文化、社会发展、人文精神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遗存,且有着鲜明的特征和独特价值。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辽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深远而厚重

在4000年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辽河、大辽河流域居住的原始人群是汉族的先民,他们创造的红山文化奠定了辽西地区汉文化的底色。在随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辽西成为少数民族异常活跃的舞台,他们在这里生存、争夺、迁徙,在创造本族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文化板块的结构和元素,使辽西成为民族融合特征明显、少数民族特质不断凸显的文化区域。

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山戎、东胡是辽西最为活跃的少数民族。山戎包括多个大小不同的部落实体,史称“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史记》卷100,“匈奴列传”)。公元前7世纪,山戎被齐击败溃散,后返回原地,因这一部分山戎居住在匈奴东,被称为东胡,“山戎、东胡实为一族,时代不同,名称遂异”[2]。东汉、魏晋时期,乌桓、鲜卑两族自内蒙古草原东北部南下进入辽西地区。乌桓原为东胡的一部分,史载:“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后汉书》卷120,“乌桓传”)它曾长期臣服于强大的匈奴,居住在大兴安岭南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三战击溃匈奴后,乌桓摆脱了沉重的奴役和控制,南迁至辽西的老哈河流域。公元1世纪,随着乌桓的入塞,鲜卑的一支――东部鲜卑也大批南迁至辽西地区。西晋末年,鲜卑族进入空前活跃和繁盛时期,慕容鲜卑以辽西为基地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政权,三燕政权以龙城(今朝阳地区)为都城或留都经营辽西地区,前后共计80年,创造了厚重的“三燕文化”。契丹隶属于宇文鲜卑部,公元4世纪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公元5世纪进入辽西腹地,为避高句丽和活动在漠北的柔然人之扰,部分契丹人入居白狼水(今大凌河)以东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壮大,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在龙化州(今内蒙古赤峰地区)正式建立契丹政权。后以辽西为中心,以东北为基地,几度征伐,契丹统治者占领了北部中国,并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契丹文化。女真族的先人,曾世代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麓一带,女真部落,长期为辽所控制。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并于1117年至1120年间,攻占了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及其腹地,将辽西纳入了其统治区域。至1215年蒙古军队占领辽西,女真人统治辽西近100年,进一步改变了该区域地域文化的诸多要素。蒙古族原居额尔古纳河下游的大兴安岭山林地带。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落后,四处征伐。1214年,木华黎率蒙古军队南下,于次年基本控制了辽西地区。由于上述政治及地缘因素,辽西成为蒙古族的重要生活区域,蒙古族人长期与汉、满、朝鲜、锡伯等民族杂居,不但发展和丰富着自身的文化,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为辽西地区留下了诸多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辽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丰富性和融合性特征

辽西地域文化有着“走廊”和“熔炉”两个鲜明的特性,它既是联接东北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廊道,也是民族迁徙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诸多民族在此流转和共存,并且在文化交流中不断的得到融合。辽西走廊既是交通孔道,也是民族文化廊道,它不但是“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3],也是堪与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南岭走廊相比的重要历史――民族走廊。起源于辽西的民族主要有古商族、孤竹、山戎、东胡、徒河、俞人、库莫奚、契丹等,在辽西迁徙流转或长期生存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乌桓、鲜卑、吐谷浑、高句丽、粟末H、女真、蒙古、锡伯族等。且诸多民族长期同时并存,深度融合。隋唐时期,汉、高句丽、契丹、库莫奚、粟末H等民族在辽西混居。辽金元时期,在辽西杂居的民族有汉、契丹、库莫奚、女真、高句丽、蒙古等民族。辽西多民族文化的聚合,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少数民族之间的聚合。在历史上,这些民族最原始的碰撞状态是血腥的攻略和残酷的战争,只有他们被置于同一政权统治下时,才进入暂时的相对稳定期。这时,他们采取通好、通商、通婚等方式进行交流。暴力也好,温和也罢,无论何种方式,充盈其中的总是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第二个层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聚合。在远古时期,辽西就有了汉文化的积淀,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了少数民族和汉文化的交融。自夏、商起,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驱动下,辽西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碰撞中不断走向融合。在上述环境下产生并留存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量多,品类丰富,具有承接历史和民族融合的文化内蕴。

辽西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堪称丰富,主要有以下七类,一是古人类活动遗迹,包括山戎、东胡、徒河等游牧民族的徒河城、紫蒙城,乌桓、鲜卑民族的龙城、徒河新城、新昌黎、棘城等城址,契丹、女真、蒙古民族的宜州、懿州、显州、广宁府、乾州、辽上京、辽中京遗址等城址,朝阳西三家辽代村落、喀左南公营子王爷府、赤峰的喀喇沁蒙古亲王府等遗址。二是陵墓等建筑遗产,包括北票喇嘛洞鲜卑贵族墓、北票北燕宰相冯素弗夫妇墓、葫芦岛大卧铺辽金画像石墓、凌源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建平辽墓、医巫闾山辽代皇陵墓群、阜新辽名将古墓群、辽代萧氏古墓群、喀喇沁蒙古右翼王陵、赤峰辽祖州、祖陵遗址等。三是寺庙,包括义县奉国寺、阜新瑞应寺、普安寺、阜蒙县佑安寺、德惠寺、彰武圣经寺、北票惠宁寺、凌源万祥寺、赤峰召庙、福慧寺、寺、龙泉寺等。四是摩崖造像,主要包括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彰武千佛山摩崖造像等。五是古塔,主要包括朝阳北塔、南塔、锦州广济寺塔、广胜寺塔、阜新闾州辽塔、东塔山塔、凌峰塔、葫芦岛前卫斜塔、大塔、塔子沟塔、赤峰中京大明塔等。六是出土实物,主要有朝阳出土的慕容鲜卑族的金步摇、梯形棺、鸭型玻璃注、七宝塔、龙凤罐、阜新出土的绿釉鸡冠壶、滑石狮、鎏金铜牌饰、白釉黑彩童子灯、钧釉碗、青花玉壶春瓶、各代的墓志铭等。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阜新东蒙短调民歌、蒙古勒津乌力格尔、蒙古勒津婚礼、蒙古勒津安代、蒙古勒津好来宝、蒙古勒津刺绣、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瑞应寺庙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吉祥寺扎布、兴城满族秧歌、赤峰阿日奔苏木婚礼、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蒙古族服饰图案、敖汉传说故事等。

由于多民族频繁流徙承继,民族间不断融合,辽西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呈现出强烈的融合性特征。朝阳的北塔,在政权更替与历史传承中实现了佛教与各民族及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北塔的修建,经历了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个历史时期。北塔所在的位置,是慕容鲜卑修建的和龙宫,北魏在和龙宫基础上创建了土木结构阁楼式塔――思燕佛图;隋代在思燕佛图的基础上修建了方形空洞式十五级密檐砖塔;唐代对此塔进行了装饰和修缮;辽代对北塔进行了两次重修,使其成为一座有着宽大台座、须弥座和塔身雕饰复杂的十三级叠涩密檐式密宗佛塔。今日的北塔,仅从结构上,就能领略到多重文化叠加的神韵,沿廊道可清晰地目睹雕有龙、虎、朱雀等图案的三燕时期的宫殿柱础石,北魏时期“思燕佛图”的夯土台基,隋塔遗迹,唐塔砖砌塔基和辽塔砖砌塔基,五朝遗迹并存一塔,堪称奇迹。朝阳周边隋唐时期的鲁善都墓等出土的“深目高鼻的胡商俑、满载行李的骆驼、昂首嘶鸣的战马、浓眉大眼面施粉彩的H俑”[4],体现了契丹、库莫奚、H、汉族文化及异域文化的相互渗透及融合。位于赤峰宁城县的辽中京遗址,是辽鼎盛时期的标志。城市的整体规划、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在吸收汉族城市营建模式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契丹族的传统居住习俗和草原生活特点,被誉为“契丹族创造性的吸收汉文化的典范之作”[5]。号称藏传佛教国庙之一的瑞应寺,具有蒙、汉、藏、满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阜新、朝阳、赤峰地区的辽代契丹族古墓众多,古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是以中国图案画为特点的石雕艺术品。这些画像石采用的是汉族人的雕刻方法,画像石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和线雕、浮雕相结合的产物。画像石的题材是反映契丹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整体构图既表达了契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融进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深刻体现出汉文化对契丹人的影响和浸润。海棠山摩崖造像,是辽传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它是由活佛请来和当地的蒙古族能工巧匠,巧妙构思,精心雕刻而成的,是“藏传佛教美术与清代阜新地域蒙古民间艺术深刻融合的代表,充分显示出蒙古族工匠精湛高超的雕刻技艺及其强烈的民族审美取向”[6]。

三、辽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可辨识性特征

辽西诸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尽管是在文化传承、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中形成的,却丝毫无法遮蔽各民族文化遗产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它们有着强烈的可辨识性特征。

这些文化遗产,都渗透着各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包括价值取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等。

三燕鲜卑遗存相对于三燕文化,契丹遗存相对于辽文化,蒙古勒津及藏传佛教遗存相对于辽西蒙古族文化,都是重要的辨识体和核心价值承载体。创造了三燕文化的慕容鲜卑是一个有着开拓、创造精神和艺术特质的民族。他们在公元3-4世纪首创了双马镫,后来通过高句丽人,慕容鲜卑的马具系统应用到整个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使骑射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越,对骑兵的发展和战争的作用十分巨大。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的两件木芯包鎏金铜皮的马镫以及铁马甲等马具[7],北票房身北沟八号墓、朝阳袁台子壁画墓、朝阳十二台乡砖厂一号墓等出土的包括衔镳、鞍、镫等主要构件的马具[8],就是这一创造的明证。冯素弗墓出土的梯形棺,前大后小,前宽后窄,前高后低。梯形棺为慕容鲜卑人最先使用,并逐渐影响中原,到唐代,在全国流行。朝阳多处鲜卑墓出土的金步摇冠饰,“在双塔区他拉皋镇的木营子鲜卑墓、朝阳县柳城乡袁台子三号墓、王坟山一号墓、西营子乡田草沟一号墓、北票市章营子乡房身二号墓、八家子乡喇嘛洞三燕墓、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中都出土金步摇冠饰”[9]。形制各异,设计精巧,结构繁复,纹饰美轮美奂。此外还有冠饰、金牌饰、金扣、金钗、银钗、金戒指、指环、手镯等饰品。三燕的马具同样制作精良,在工艺和装饰上流行铜鎏金、镂孔技术,鎏金包片正面多錾刻各种纹饰,如龟背纹、三肢纹、蟠龙纹、兴龙纹、舞龙纹、单凤纹、对凤纹、鹿首凤纹、羊首凤纹、人首凤纹等。这些华贵的饰品和马具体现了慕容鲜卑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质。鲜卑民族是草原文化的承继者,他们的艺术承接了匈奴人的造型风格,融入了自身的宗教观和艺术观,极力推崇外部自然力,崇拜神兽。同时,纹饰中龙纹的大量出现,也表明慕容鲜卑的审美观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开放、流动、进取、兼容并蓄,是辽文化的基本特征,崇山自由、奔放,是契丹人的民族性格,粗犷豪放、稚拙朴素,是辽代的重要美学特征。上述种种,在辽西的契丹族文化遗存中都有着强烈的体现。鸡冠壶是契丹的特色器物,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丽奇葩,鸡冠壶的形制和纹样多次发生变化,由扁身单孔式,到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环梁式,壶身的纹饰、色彩等多次发生变化,鸡冠壶的产生和演变,是辽代陶瓷精美化的一部分,折射出契丹族因时而动,吸收时代精神与异质文化,充实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进取、开放情怀。契丹人钟情于绿草、清水、蓝天、白云,喜爱各种来自大自然的纹饰,在以藏于阜新市博物馆的三彩摩羯壶为代表的三彩器上,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流,多应用了水波、葵花、、牡丹、蝴蝶等来自大自然的纹饰,充分体现了契丹人崇尚自然和自由、奔放的民族性格。契丹人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如鸡冠壶压印的线条粗犷、跳脱,体现着游牧民族的艺术风格。赤峰、朝阳、阜新等地墓葬遗存的壁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早期的辽墓壁画,如赤峰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中的《放牧图》和《契丹住地生活小景》以及喀喇沁旗娄子店辽墓中的《游牧生活图》等[10]多以契丹游牧生活为题材,用笔简约,线条明快,色彩简单,格调清新,这是契丹文化青春期的主基调。中、晚期的辽墓壁画,如赤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中的《宴饮图》等[11],多以契丹贵族的宴饮、出行、归来为题材,在人物和动物造型上更趋写实和准确,构图略显繁复,色彩较之早期更显鲜艳和绚丽,这既有处于繁盛期及衰退期的契丹文化心态的反映,也有汉文化影响的印记。尽管早期和中、晚期题材、风格有异,但在辽墓壁画中,契丹民族豪放、质朴的美学追求却贯穿始终。

勇猛善战、刚毅劲健、崇尚自然、适度内敛,是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蒙古族的性格特质。他们的审美观充满着杂糅性,即糅合着阳光崇高和宁静和谐的审美因子,阳光崇高是蒙古族传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经过藏传佛教的改造,蒙古族的精神世界开始趋向宁静和谐。以蒙古勒津文化和藏传佛教遗址为核心的辽西地区蒙古族文化遗存群,是蒙古族文化精神的集中投射点。辽西的蒙古族,源自多个部落,尤以聚居阜新的蒙古勒津部发展最为强劲,他们在狩猎、游牧和农耕生活中,创造了东蒙短调民歌、胡仁乌力格尔、安代、好来宝、民间器乐曲等非物质文化。东蒙短调民歌利用四胡、马头琴、扬琴、管、竹笛、笙、九音锣等乐器伴奏,节拍鲜明,曲调流畅,旋律风格多样,或微风拂柳,或万马奔腾,或深沉委婉,或情趣横生。歌中常出现虎豹、骏马、雄鹰、羊羔、苍松翠柏等体现蒙古族精神的元素。安代是把歌、舞、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装饰、造型均体现出热情奔放、朴实刚劲、节奏明快的特点。蒙古勒津民间器乐曲,既有蒙古族固有的高阔、辽远、粗犷、豪放的风格,也有着清邈、肃穆、庄重的宗教韵味。作为蒙古族聚居区,阜新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内联东北各地,外通蒙古族其他聚居区,而被选为藏传佛教东传的基地。一时间,阜新庙宇林立,建于1699年的瑞应寺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寺庙,民间有“喇嘛寺(即瑞应寺)有名喇嘛三千六,无名喇嘛赛牛毛”之说,“瑞应寺成为当时东蒙地区宗教、医学、文学、艺术的中心”[12]。瑞应寺所包含的文化体系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习俗、礼仪、典章制度、建筑艺术、造型艺术、唐卡佛画等外部文化表现,还有语言文字、历史、哲学、医学、逻辑、美术、音乐舞蹈、天文历法等。如其中的“查玛舞”、“经箱乐”、“哲理论辩”等传承至今,成为融合了藏传佛教文化、蒙古族传统文化、汉民族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个文化体系的最高价值理念是教育喇嘛实现人生慈悲利众精神,倡导破除自私欲望,为众生效劳、谋福,才能成就佛果。这种理念所寄寓的宗教情怀联通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瑞应寺所承载的文化与理念,就是那个时代蒙古族民众的灵魂主宰和精神归宿,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特色浓郁的辽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今人及来者,均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挖掘这些文化遗存,以及人们与文化遗存之间的主客体建构,会产生重要的历史文化认知、艺术濡染、精神提升及助推经济发展等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能强化人们对辽西历史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地强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认为“文化遗产在让人们了解自己是谁,来自何方以及生活的意义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3]。辽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遗迹、遗物和文化承载体,它必然会被打上时代的印记,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人们,先人是在什么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生存的困境,应对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中创造着历史,发展着自身,改变着世界。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与各阶段的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不断强化人们对辽西历史文化的认知。

二是丰富时代的艺术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

辽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包含着种类繁多、价值丰厚的艺术作品,主要有建筑、石窟、壁画、陶瓷艺术、摩崖造像、装饰、音乐、舞蹈等。通过对上述艺术品的发掘、保护、展示和艺术性阐释,会不断地丰富着时代的艺术世界。除了具有审美、愉悦、欣赏和史料价值外,历史文化遗产还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14]。辽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价值。

三是参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建构,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和景区游览服务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与文化产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因此,充分保护、整合和开发辽西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在发挥它的游览、观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它的文化价值,联通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艺表演、旅游商品制销等产业,能够有效地参与地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建构。同时,上述产业的繁盛,还会带动餐饮、交通、旅店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繁荣,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向东.论辽西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2]佟冬.中国东北史(一)[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161.

[3].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3.

[4]林声,彭定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102.

[5]潘照东.赤峰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的区域特色与地位[J].实践,2009,7.

[6]王秋义.辽宁地域文化通览・阜新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207.

[7]黎瑶渤.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J].文物,1973,3.

[8]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A].徐基.关于鲜卑慕容部遗迹的初步考察[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朝阳袁台子壁画墓[J].文物,1984,6;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十二台乡砖厂88M1发掘简报[J].文物,1979,11.

[9]牛驰.辽宁地域文化通览・朝阳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207.

[10]项春松.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石棺画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3期;项春松.辽宁昭乌达盟地区发现的辽墓绘画资料[J].文物,1979,6.

[11]项春松.辽宁昭乌达盟地区发现的辽墓绘画资料》[J].文物,1979,6.

[12]刘国友.阜新通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237.

篇2

关键词 医学专长;专家医生;知识结构;诊断推理方式;适应性专长

分类号 B842.5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医学专长的本质通常被认为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医学问题(Elstein Shulman,&Spraflca,1978)。然而,众多研究却未能发现专家医生和新手(通常为医学生)在问题解决一般特征上的差异。这使得人们对一般问题解决能力是否也是伴随着专长的发展而获得提出怀疑。受Simon和Chase(1973)在国际象棋领域研究成果的影响,新一代的研究者开始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知识组织的视角来探究专长的本质。他们认为,医学专长应归因于专家知识组织的形式而不是与问题解决过程相联系的变量(Patel&Groen,1986;Barrows&Feltovich,1987)。

实际上,大多数研究中所指的医学专长是医学诊断专长,而诊断专长又更多的以内科疾病诊断专长为主。本文旨在从专家的知识结构以及专家的诊断推理方式对医学专长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探究专家医生卓越表现的本质并对专长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1 医学专长研究领域中的“中间者效应”

自De Groot(1965)在国际象棋领域利用自由回忆法开启专长研究的先河后,自由回忆便被认为是揭示有意义心理表征的内容和结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给不同专长水平的棋手在短时间内(往往几秒种的时间)呈现一些合理的棋局,然后让他们尽可能地回忆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研究表明,被试回忆出的棋子的数目与专长水平呈线性增长关系。后来在诸如桥牌、围棋、计算机编程和棒球等领域进行的自由回忆研究也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被试在回忆成绩上表现出专长效应。

但是在医学领域开展的自由回忆研究却没有得出专长水平和回忆之间的正向线性关系。在这些研究中,通常要求专家医生和医学生先阅读一个临床病案,然后对病案内容进行回忆和病理生理解释,最后做出诊断。病案通常包括病人的病史、主诉、身体检查结果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研究表明,处于专长发展中间水平的被试(例如,高年级的医学生)对病案信息的回忆成绩要优于新手和专家医生。这种在医学专长水平和临床病案回忆成绩之间存在的倒u型关系被称作临床病案表征中的“中间者效应”(intermediate effect)(Schmidt&Boshuizen,1993a)。

Schmidt和Boshuzen(1993b)用“知识打包”(knowledge encapsution)的观点对“中间者效应”进行了解释:新手使用具体的、精细的生物医学知识对病案进行加工,这个过程主要是自下而上的,他们要对病人表现出来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广泛地搜索,所以随着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回忆也增多。然而,随着临床知识的积累,在他们的思维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捷径”――起初被激活的一组组具体的命题开始被“打包”进为数不多的几个上位的临床概念之中,但其说服力与最初精细的结构相同。由于“知识打包”的发生,专家是把个别体征和症状作为整体来知觉和加工的,所以在回忆病案时,专家回忆出来的是经过“打包”后的概念而不是个别的特征。例如,让一内科医生回忆一个看似吸毒者的病案,病人表现出高烧、打冷战、出汗、虚脱、气短、心跳快等症状,医生对病案进行加工并回忆到“病人出现败血症症状”。“败血症症状”是医生对病人表现出来的个别症状进行归纳或“打包”后所做出的推论,是一个上位的临床概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专家对病案的回忆比中间者要简洁得多。

2专家医生的知识结构:从“知识打包”到“疾病脚本”

医学专长研究中所发现的“中间者效应”引发了研究者对专家医生知识结构的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在“知识打包”的基础上,专家医生的临床医学知识以“疾病脚本”的方式组织起来,而“疾病脚本”的丰富和完善被认为是高水平专长出现的标志(Schmidt&rickers2007)。

2.1专家医生生物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组织方式

通常说来,专家医生具有两种类型的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又称作生物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生物医学知识描述了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功能障碍机制,通常被认为是医学的理论基础。临床医学知识是关于疾病的症状表现、归类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它反映了医生对疾病的观察以及疾病治疗方面的经验。

生物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在专家头脑中是如何组织的?对此主要有两种理论假设:“知识打包”假设(knowledge encapsulation hypothesis)和“两元假设”(the two-world hypothesis)。前面已经提及,Schmidt和Boshuzen(1993a,1993b)在解释“中间者效应”时提出“知识打包”理论。他们认为,在专长发展过程中,专家的生物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被整合进一个合乎逻辑的知识结构中――生物医学知识被逐渐“打包”进上位的临床知识或诊断标签中。在诊断推理中,专家主要是借助临床知识对病案进行表征,因为生物医学知识被“打包”封闭在临床知识之中了。更为重要的是,“打包”的发生导致专家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并使诊断推理过程更为快捷和自动化,因为专家仅仅需要激活上位的临床概念即可。Schmidt和Boshuzen(1990)还指出,根据任务的要求,这种“打包”知识处于一种“全”或“无”的状态――要么完全“打包”要么完全“解包”。例如,在诊断常规病例中,专家激活的仅仅是“打包”的临床概念,而在诊断罕见、疑难病例时,他们将解开打包网络以激活包含在其中的生物医学知识,用更为基础的生物医学知识对病案进行解释和推理。然而“全”或“无”的假设还有待理论或实证上的支持(Rikers,Schmidt,Moulaert,2005)。

Patel(1990)等人的“两元”假设理论认为,生物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在专家的知识结构中是独立组织的,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着各自的知识组织形式和推理模式。他们认为,临床知识是以联结网络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在这个网络中,疾病的体征、症状和诊断假设是联结在一起的。而生

物医学知识则是以因果网络的形式组织起来的,说明的是致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知识通常被用于疾病诊断,而生物医学知识则在解释疾病机制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持“二元”假设的研究者关注这两种类型的知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但他们也意识到,生物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二者是有联系的,生物医学知识是将不同的临床现象联结起来的基础。而要获得专长,就必须建立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系。但在如何建立二者间的联系方面,研究者尚未给出明确地解释。

无论是“打包”假设还是“二元”假设,都强调专家诊断推理依赖于直接的临床联结,只有当用临床知识无法解释病人的问题时,他们才会转而运用生物医学知识。

2.2专家医生临床知识的组织方式――“疾病脚本”

研究者认为,“打包”现象在高年级医学生身上便开始出现了(Schmidt&Rikers,2007)。此后,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打包”的临床知识又被组织成“疾病脚本”(illness scripts)(Custers,Boshuizen,&Schmidt,1996)。专家医生在临床诊断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主要依赖于“疾病脚本”这种知识结构。

根据Feltovich和Barrows(引自Custers et al1996)的观点,疾病脚本是一个叙述性的结构,包括三个主要成分:(1)诱发条件(enabling condition),即病人的背景因素,例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当前用药情况、职业、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高危行为等,这些因素可能诱发某种疾病:(2)功能缺陷(fault),即疾病真正的功能障碍所在,主要用生物医学术语来表示,如致病有机体侵入组织;(3)表现(consequences),某种功能缺陷所导致的主诉病症、体征和症状。在“疾病脚本”的三个成分中,第二个成分即是被“打包”的生物医学知识,专家在利用“疾病脚本”进行诊断推理时一般不会用到它。但这些生物医学知识以“打包”的形式构成了“疾病脚本”的解析基础,对脚本中的各个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或限定,从而为医生做出诊断提供一个一致性标准(Charlin,Tardif &Boshnizen,2000)。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疾病脚本是由一组“槽”组成的,这些槽包含着该疾病的体征和症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的诱发条件、治疗手段等方面的信息(Charlin,Boshuizen,Custcrs,&Feltocich,2007)。例如,一个医生所具有的“细菌性上颌窦炎”(bacterial maxillary sinusitis)脚本由“诱发条件”、“头痛位置”、“疼痛持续时间”、“鼻阻塞”等许多“槽”组成,这些槽可取不同的值。例如,对“诱发条件”这个槽位来说,可供选择的槽值有病毒感染、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对“头痛位置”这一槽位来说,槽值可赋为上颌压钝疼或下眼窝痛。在每一个槽可接受的值当中,在实际值被证实之前,最常见的值被认为是默认值。在鼻窦炎例子中,对“诱发条件”这一槽位来说,其默认取值为“病毒感染”,“疼痛位置”这一槽位的默认值为“眼窝间头痛”。这些默认取值可以解释为什么医生通常无需寻找所有的体征和症状。当他们有足够的证据做出诊断时,他们会认为其他的值都已存在,无需再逐一进行检查。例如,在“细菌性上颌窦炎”例子中,如果病人有严重的鼻阻塞、流脓,医生无需在眼窝下做扣诊或让病人做x光片即可做出诊断。所有的槽位取值都为默认值的脚本代表了疾病的原型。原型病例较之非原型病例更容易识别和做出诊断。

疾病脚本还具有四个重要的特征(Charlin et al2007)。第一,属于一个脚本的信息不是排他的。同一体征和症状(除特殊病征)可属于几个脚本。第二,一个脚本的激活可以导致另一个脚本的自动激活。这可能是由两个脚本共用相同的槽位所引起的。脚本中还包括一些警示性的连结,以避免不同类型的疾病发生混淆。第三,脚本是一个一般性结构,它可以解释一个疾病的任何一个实例。医生每一次诊病都意味着根据从病人身上观察得来的属性对脚本进行赋值,即对脚本进行具体实例化。这个具体实例化的过程也在检验激活的脚本是否是正确的脚本。第四,对先前病人的记忆是以实例化脚本的形式储存的。

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疾病脚本。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医生通过询问、观察,根据病人的主诉以及体征、症状便可激活与之匹配的脚本。脚本的激活可以使医生对疾病的属性进行预期、提出诊断假设并通过积极的搜索对槽位进行正确的赋值(Van Schaik,Flynn,Van Wersch,Douglass,&Cann,2005)。医生通常不会在提出第一个诊断假设或激活第一个脚本时便停止诊断的过程,他们还会通过进一步收集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适合性检验。在常规病例中,医生通常会激活一个相关的疾病脚本;在非常规病例中,会激活一组相互“竞争”的脚本。在两种情况下,医生都会努力去证实激活的脚本是否与临床检查的结果相匹配。根据脚本理论,这种证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脚本的各个“槽”进行赋值的过程。对脚本的每一个槽位来说,都有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值。如果发现不可接受的值,脚本将会被拒绝(例如,如果发现病人有出血性鼻耳咽管炎病史,细菌性上颌窦炎脚本将会被拒绝),能够接受该值的脚本将得到进一步确认(例如,鼻癌)。在一个槽位可接受的值当中,有一些值比另一些僮在诊断假设形成中具有更大的权重。诊断过程旨在对所有被激活的脚本进行筛选、排查,直至找到一个适合的疾病脚本。

专家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疾病脚本,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脚本的激活往往是自动的。正是这种非分析性的诊断推理方式,使得专家在诊断速度和准确性上表现出优势。

3 专家医生非分析性的诊断推理方式

心理学以及医学研究表明,诊断过程隐含着两种类型的加工,分析性加工和非分析性加工(Kulatunga-Moruzi,Brooks,&Norman,2001)。在分析性加工中,临床医生通过确认和综合某一疾病所特有的或定义某一种疾病所需要的体症和症状来做出诊断,专长则表现为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则。而在非分析性加工中,医生不需要对所有的体征和症状进行仔细地和系统地分析,而是通过“模式识别”或“样例识别”自动激活与之匹配的疾病脚本,迅速提出诊断假设。Norman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在诊断过程中,分析和非分析性两种类型的加工方式是并存的,即使对于缺乏经验的临床医生亦是如此。然而,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他们的诊断加工策略倾向于从以分析性加工策略为主转向更多地使用非分析性加工策略,其中模式识别和样例识别是常用的两种非分析性加工策略。

3.1模式识别

在医疗诊断上,所谓模式识别是指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根据病人提供的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病史、主诉、体征、症状等,自动激活头脑中与之相匹配的疾病脚本而提出诊断假设、做出诊断的过程。

专家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疾病脚本。与经验不足的医生相比,专家医生在接触病人的最初阶段就能从庞杂的信息中提取相关信息、提出准确的假设。Elstein等(1978)指出,在诊断的最初阶段便能提出准确的诊断假设是优秀医生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诊断的早期阶段便能获得有效信息、激活正确的脚本是其卓越诊断能力的根本原因。在Hobus等人(1987)的研究中,让有经验的家庭医生和新手家庭医生对一份简短的、不完整的病案进行诊断。病案对病人的主诉进行了简短地描述(例如,“医生,我后背刺痛,有时痛的要昏过去了),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一些有关病人的信息,包括病人的病史、职业、用药情况等等,同时还呈现一张病人的照片,从中可以推断病人的年龄和性别。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医生对病案做出诊断并回忆病案中呈现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有经验的医生对病案的诊断正确率要高于新手医生。更让人感兴趣的是,有经验的医生对情境信息(诱发条件)的回忆比新手医生高33%。这些结果表明,专家医生比经验相对不足的医生更擅于利用情境信息。专家医生仅在有限的“诱发条件”信息基础上就可以激活相应的脚本,进而做出正确诊断。

有研究指出,随着专长水平的提高,医生拥有的“诱发条件”知识的数目和丰富性也在不断增加,并且有经验的医生会更多地利用诱发条件知识。例如,Custers等(1996)要求被试对一组疾病的临床图片进行描述,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专长水平的提高,他们所提及的诱发条件的数目也随之增加。还有研究发现,医生曾诊断过的患某种疾病的病人的数量与其所提及的该疾病诱发条件的数目之间呈正向关系(Van Schaik et al,2005)。专家医生拥有丰富的疾病脚本和“诱发条件”知识,基于“诱发条件”的脚本激活过程几乎是自动的。在脚本激活的基础上,医生还要根据病人提供的信息对脚本进行赋值,做进一步适合性检验。对专家医生来说,这种赋值和检验的过程也是极为迅速的。基于疾病脚本自动激活的模式识别过程可以解释专家医生在诊断速度和准确性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

3.2样例识别

专家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除了采用模式识别的策略外,还采用样例识别的策略。专家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诊治过的病例,这些病例以样例化的疾病脚本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诊断新病例时,专家医生可以通过对相似的先前样例的提取和识别做出诊断。

分类的样例理论认为,一个自然的类别在记忆中,至少部分被表征为该类别中的单个样例,并且分类(概念形成)是通过无意识地提取一个具体的先前样例而进行的(Brooks,Norman,&Allen,1991)。为此,Norman等(1989)试图检验这样一个假设:医生对病人的诊断会受到过去曾诊治过的相似病人的影响。在实验中,研究者先让一年级的医学生学习一组皮肤病诊断规则,然后把被试分为两个组,每组使用不同的幻灯片进行练习。例如,如果测验中一张片子是腕关节地衣藓,它很容易和接触性皮炎相混淆,那么一组将学习一张相似的腕关节地衣藓片子,而另一组将学习一张看起来相似的腕关节接触性皮炎的片子。练习进行了数次并且每一次都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反馈,以确保被试掌握这些规则。在测验阶段,使用相同的片子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如果被试的诊断是建立在运用规则基础上的,那么将不会产生正确的诊断,因为学习的诊断规则中并未涉及皮肤病的位置等方面的信息(实际上这些信息与疾病的诊断也并无关系),而被试要使用这些规则对疾病做出诊断。然而,如果他们的诊断受先前(从其他疾病中)看到的样例的影响,将会产生错误的诊断。实验结果表明,在测验阶段,当给被试呈现与练习阶段相似的片子时,其诊断正确率为94%,而呈现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不同的片子时,只有38%的被试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即使一周过后先前样例的影响依然很明显。这些结果说明,先前习得的相似样例在诊断中起了很大作用。

基于样例识别的诊断推理不需要对所有的体征和症状进行仔细地和系统地分析,而是利用记忆中储存的与当前病例相似的样例进行非分析性推理。有研究指出(Norman,Young,&Brooks,2007),专家比新手花更少的时间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当诊断结果是不正确的或不能确定的时候,他们花的时间要比新手长,因为诊断的准确性与能够快速提取一个样例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基于样例识别的非分析性的诊断推理方式也可以解释专家医生在诊断速度和准确性上表现出来的优势。

但这些研究的结果很难推广到皮肤病学以外的领域,一是皮肤病诊断经验性很强,二是映像本身有时很难分解成特征。针对这个问题,Norman等(2005)对心电图(ECG)诊断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对言语性信息,如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操作,这些信息在客观上与诊断并无实质性联系。测验材料被设计得模棱两可,如果被试受不相关的病人信息的影响而回忆起前面的样例,将导致不正确的诊断。当测验案例的病人信息与之前学习过的案例相似(但实际上两个病案为不同的疾病)时,住院医生的诊断准确率从46%下降到23%。这个研究结果似乎说明,诊断过程受先前样例的影响,有时无需太多的思考。另外也有一些研究提供证据,医生对一些单个案例记忆非常深刻并对其诊断过程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Kulatanga-Moruzi,Brooks,&Norman,2004)。尽管这些实验为专家基于样例识别的诊断推理模式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我们还不能确定在医学的其他分支和领域这种机制的普遍性。

4 医学专长研究的未来方向

专家医生的专长优势表现在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上(Rikers,Winkel,Loyans,&Schmidt,2003)。而究其本质,在于专家潜在的以“疾病脚本”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知识结构。正如本文所论述的,专家医生在“知识打包”的基础上,将丰富的I临床知识以“疾病脚本”的方式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并不断扩展、完善。在临床诊断中,他们无需对病人所有的体征和症状进行逐一分析,而是基于“疾病脚本”,通过“模式识别”或“样例识别”便可对病人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在传统认知框架下,专家表现(expert performance)的操作定义在功能上更多地与常规性诊断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探讨的也多是专家医生在常规任务中的表现,即常规专长。然而仅仅用基于“脚本启动”的常规专长很难全面揭示医学专长的特性和本质,因为对于专家

医生来说,真正能够体现他们专长优势的是在复杂的、创新性的任务中表现出来的适应性专长。

鉴于“常规专长”模式的局限性,有研究者试图对“适应性专长”和“常规专长”或“专家”和“有经验的非专家”加以区分,以更好地揭示医学专长的本质(Mylopoulos&Regehr,2007)。常规专家(或有经验的非专家)往往在其领域内表现出很高的技能水平。他们掌握了复杂的、精细的常规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们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然而,当面临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仍然继续使用这些已有的常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调整问题解决的策略去解决新问题。相比之下,适应性专家以“在领域内灵活的、创新的和创造性能力为特征,而不是以解决熟悉问题的速度、准确性和自动化为特征”。未来的医学专长研究只有探讨“适应性专家”在“非常规任务”中的“适应性专长”,才能真正全面揭示医学专长的本质。

适应性专长是相对于常规性专长而言的,它通常表现为在新情境中或者遇到复杂问题时,专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加以创造性地解决。真正的专家在解决新异问题的时候,能够突破图式(脚本)的局限而把知识灵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否则其也不能被称之为专家。专家往往有一大套组织良好但又各自迥然不同的图式,这使得他们对与图式不相符的事物更为敏感。当与图式不相符的事物出现时,专家比新手倾向于进行更为广泛的搜索(Feltovich,spiro&Coulson,1997)。还有研究者指出,专家或许已发展起一种推理或问题解决的策略,这种策略帮助他们处理该知识领域中全新的或困难的问题(Robertson,2001)。

篇3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我很想当一只企鹅,因为我觉得企鹅长得可爱,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样子更是可爱。

假如我是一只企鹅,我会在南极当一只"企鹅导游",不但要为游客介绍南极,而且让游客不要乱扔垃圾,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水资源紧缺,让大家节约用水,并告知人们我们的地球正在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块正在大面积融化,我们的水资源全靠这些冰块,如果这些冰块没有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地球将被毁灭,因此我要告诉人们一定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我给游客上完了这堂环保课后,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南极,为大家介绍南极。

总之,我想当企鹅就是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否则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篇4

关键词:施工现场;价格签证;造价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要使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认清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即它的单件性、多次性、综合性、方法的多样性及依据的复杂性。尤其是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显得尤为突出。在施工阶段如何有效进行工程施工现场价格签证的控制,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由此发生的价格不仅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份,而且也是成为合同的补充部分。由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如国家政策的调整、材料价格的变化等,均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不确定的因素。本文依据工程的结算时发现现场签证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认为很有必要对施工现场签证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施工现场签证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现场工程量计价签证人员对造价管理控制意识淡薄

现场签证人员不重视现场签证,或缺乏造价管理控制意识,有的对签证工作既不负责任也不认真,未经核实就随意签证,往往因签证内容与实际不符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现场计价签证人员对定额费用组成缺乏了解

现场签证人员不了解定额费用组成,对定额中的各项费用项目的概念混淆不清,有些签证把材料按市场价签证并列入直接费,这是不允许的。

3.现场签证日期与实际不符

当遇到问题时,双方是口头商定而不及时签证,事后才突击补办签证手续,这就违背了“任何预算定额材料指导价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规定。

4.对设计缺乏有效约束

有的图纸节点设计不够详细,做法说明不够全面,设计过于粗糙,局部用料计算不合理,设计环节经济控制深度不够,难以进行多方案论证,存在大量先施工,后出联系单现象。

5.同一工程内容签证重复

此类签证尤其在修改或挖运土方的工程中较为多见。

6.监理单位对建材验收时不够认真

部分材料验收质保书、合格证、规格、型号不一致,监理单位验收时不够认真。

二、完善和控制现场价格的签证有效措施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可知,导致现场签证出现漏洞,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可变因素的影响。签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各方应委派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签证人员应该懂得一些基本造价知识,做到既熟悉现场实际情况,又熟悉有关规定,能充分掌握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把好签证内容关。对于较重要的建设项目,应由造价工程师从立项、签订合同、现场管理、工程款支付、工程预结算、财务决算等全过程参与,以便使工程造价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在施工阶段对现场签证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1、组织措施

建立机构,制定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监督和控制人员任务和职责,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组织保证体系。在运用组织措施时,应处理好以下几点:

(1)现场签证必须有三方主体(业主、监理、施工)代表签字,对于签证价格较大或大宗材料单价,必须加盖公章。

(2)凡定额及有关文件中已有规定的项目,不须再另行签证。

(3)现场签证的内容、数量、项目、原因、部位、日期、结算方式、结算单价等要明确。

(4)现场签证一定要及时,不应拖延到结算时才补签,对于一些重大的现场变化,还应及时拍照或录像,以保存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5)签证要一式五份,各方至少保存1份原件,避免自行修改,为结算时提供真实可靠的凭据。

(6)签证单位应编号归档,在送审时,统一由送审单位加盖“送审资料”章,以证明此签证单由送审单位提交给审核单位的,避免在审核过程中,各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补交签证单。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重视抓好四个环节:

(1)限额优化设计环节。技术联系单是施工图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因其有时涉及的价格数额较大,故绝对不可忽视。对一些重大的设计或施工设计的修改要限额优化,应首先征求业主单位的同意,必要时应组织论证。

(2)材料采购环节。材料设备采购要“货比三家”,以质量价格比选定供应方。

(3)工程延误环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工程主要材料、设备进退场时间及业主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签证。在建设工程结算中,同一工程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工作量,其材料价格也不同,工程量的增加是否对工期产生顺延要明确,以免在结算时发生扯皮现象。

(4)隐蔽工程环节。隐蔽工程签证是指施工完以后将被覆盖的工程签证。此类签证资料一旦缺少将难以完成结算,因此,应特别注意搞好以下几方面记录:①基础换土、回填,深度,宽度记录;②桩入土深度及有关出槽量记录;③基坑开挖验槽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使隐蔽工程签证及时和真实。

3、经济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由于业主要求、环境变化等可能造成工程实际造价与合同造价产生差额的各类签证,主要包括业主违约,非承包商引起的工程变更及工程环境变化,合同缺陷等。因其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复杂,要切实把握好有关定额、文件规定,尤其要严格控制签证范围和内容。对已完工程计量,支付款复核,进行投资计划与实际值比较,造价控制分析和预测,排除投资风险,力求使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具体详见如下内容:

(1)延误赔偿和索赔处理相关签证。按程序索赔原则审核索赔的成立条件,分清责任,认可合理索赔,监理签证、业主审定。

(2)材料单价的签证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办理材料单价的签证时,应注意弄清哪些材料需要办理签证以及如何办好,对于所签证的材料单价是否包括采保费、运输费的应注明,避免结算时重复计算。对于需要办签证的材料单价,最好双方一起作市场调查,如实签明材料名称、规格、厂家、单价、时间等。

(3)分清直接费和计税不计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计算工程量或某些特殊的项目,往往以双方商定的具体金额来签证解决。签证者如不理解直接费与计税不计费的不同,不知道前者按规定部分可以取费,后者只能收取税金,则会使结算时双方发生争议,给工程结算审核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着重要抓以下几点:

(1)按合同条款支付时,要防止过早过量签证,对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签认要严慎,工程技术单签证要依合同相关条款来衡量,相互制约,预防无限扩大。

(2)设计变更或施工图有错误,而承包商已经开工、下料或购料。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项目或修正项目,原图纸不变的不要重复签证,已下料或购料的,要签写清楚材料名称、半成品或成品、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情况等。

(3)停工损失。其包括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或停水、停电超过规定的时间范围;对造成的窝工、材料租赁、机械租赁等停工的损失;由于业主资金不到位,致使长时间的停工造成的损失。双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签认停工的起始日期,现场实际停工工日数与工日单价,现场停工机械的型号、数量、规格、单价等,租赁内容、数量、单价等,并列明细表。对于间接费定额已明确规定的,不要再另行签证。对于定额没有规定,如何界定和补偿,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实际情况或参考相同类定额和有关规定来作补偿。

结语:由此可见,现场签证价格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我们要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加强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切实从具体工作做起,规范现场签证,做到事前控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龚维丽。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篇5

存款利息涨:银行转存未必增收

随着存款利率的提高,利息也会略有提高。但是加息并不等于所有存款在进行转账后都能扩大收益。在办理定期转存时,要计算存款时间的天数,看看转存能否抵消提前支取的损失。有一个通行公式是:存入天数=计息天数×(调整后利率-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以1年定期存款为例,其转存临界天数为47天,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加息前47天内存的1年期定期存款,进行转存定期是划算的,否则将会得不偿失。另外,为了方便储户及时转换存款,一些银行推出了“定期转存”业务,保证在利率变动期间,储户可以及时地转换存款。

贷欺利息涨:一年底提前还贷合算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随着银行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上调。房贷成本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对于是否应该选择提前还贷,大部分银行规定老贷款客户从明年起适用新利率,少数银行规定贷款利率按月调整。我们在还贷时一定要先确定自己的新还款额,以免因为余额不足扣款交纳逾期利息。对于是否选择提前还贷,也要视银行政策而定,如果银行对老贷款客户到次年的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即便决定提前还贷,也要等到年底才够合算。

人民币升值:缩短外汇停留时间

在人民币升值和储蓄利率提高的双重影响下,不少持有外汇的人果断结汇。据了解,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一般人手中的外汇资产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而随着人民币储蓄的加息预期增强,美元定期储蓄的利率优势也不再有太强的吸引力。除有特殊需要外,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应该尽量缩短外汇在手中停留的时间。目前的外汇理财产品往往要承担汇率和利率的双重风险,新手更应慎之又慎。理财顾问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欧元。有外币的普通投资者,可以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考虑适当调整外币资产结构,根据个人需要将美元调整为欧元。如果以外汇理财为主,投资者可以选择银行的结构型产品。

房价上涨:夫囊房产转名不过户

篇6

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346例和实验组372例,并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急诊救治程序形成有效一体化管理是保障急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模式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0-02

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管理,旨在缩短确定性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提高危及生命和时间依赖性强的各种疾病的救治水平。它改变了独立型、院前急救型、指挥型、依托型等常见急诊急救体系存在的因指挥调度、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的三环之间的不协调的格局[1]。为了提高急救质量,2011年1月以来我院采用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管理,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院前急救并院内急救患者共836例,把2011年1-12月资料455例设为对照组,男性236例,女性219例,年龄16-85岁;2010年1-12月资料381例设为实验组,男性196例,女性185例,年龄15-86岁。两组患者除救治程序管理方法不同外,其它如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并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后急救观察指标有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

1.3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管理方法我院急诊科从2011年1月开始采取加强急救建设、完善通讯设施、缩短出诊时间、提高急救专业技术、更新、添加院前、院内急救设备:双向波除颤监护仪、快速血糖测定仪、气管插管器材、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奖惩措施等措施实施救治程序一体化并且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把急救概念始终贯穿于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当中,有效实施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管理方法,使急诊救治质量得以提高。

篇7

关键词:马克思;价值理论;卖方价格;买方价格;成交价格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都是正确的,但其价格理论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1、马克思的价格理论片面性的主要表现与现实经济的对照

西方经济学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应是效用,但效用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消费后而产生的需求满足,所以效用是人的主观属性,怎么可以作为客观商品体内价值的构成因素呢?当然不能。因此,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这个结论是科学和正确的。但他的价格理论却是片面的和错误的,主要表现在他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论断上或定义上。事实上价值的货币表现仅是卖方价格,效用的货币表现则是买方价格,价格或成交价格就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完全可以得到印证的。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次的商品交易,只有当买卖双方在价格上达成一致时,买卖才能成立。现实生活中这个日益习以为常的情理,反映了价格或成交价格正是卖方的出价(卖方价格)与买方的还价(买方价格)的对立统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但是有人说在我国一些明码标价的商场中和垄断企业如国有电话和邮政通信部门,就不是由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相等且相交而形成成交价格,换句话说,不是卖价和买价的统一。在这里,卖方有不容置疑的制定价格的权力,买方甚至连还价的权力也没有,买方价格是不起作用或不存在的。果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卖方没有制定价格或成交价格的权力。我们不妨假定卖方规定打一次公用电话要收4角钱,这4角钱实际上是邮电部门制定的打一次公用电话的卖方价格,而不是价格或成交价格。如果买方也愿意以4角的买方价格与其成交,即愿意付4角钱打一次电话,这时才能形成成交价格。这时卖方收下的这4角钱,已是成交价格的4角钱,如果买方不愿意付出4角钱,不愿意打这次电话,邮电部门无法强制他,也就形成不了成交价格或价格。因而,“卖方有不容置疑的制定价格的权力”是不存在的。这不是证明价格理论中,区分价格、卖方价格、买方价格等范畴,是十分重要的吗?其次,在卖价和买价双方竞争中的主导权或决定权,与卖价和买价必须相等且相交才能形成成交价格是两个不同事物。在垄断部门的垄断卖价与一般买方的非垄断性买价的竞争中,卖价具有绝对优势,卖价决定后,买方要么根据卖价付出等价货币,用相等的买价与其成交;要么买方只能放弃购买,退出成交。所以要想成交,形成成交价格,必须是卖价和买价相等才有可能;二者不相等的话,其中一方只能退出,也就形成不了成交价格或价格。因此,在卖价和买价的竞争中。谁握有制约对方的决定权是一回事,卖价和买价必须相等且相交才能形成成交价格是另一回事,前者的存在无法也不可能否定后者。所以,价格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这一结论,既适合一般市场,也符合垄断及其他市场,具有普遍性。可见马克思的价格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论断是片面的,是不符合现实经济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实践的。

2、马克思的价格理论错误的主要表现与经济学的暂时冷落

马克思价格理论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他也混淆了使用价值和效用。

效用和边际效用其性质虽然是主观的,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经济学中有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对效用和边际效用都曾经长期的做了研究,但它们对效用的理论分析基本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从这点来说,是非科学的。我认为效用则是人们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满足。使用价值是效用的物质基础,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效用,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重要的区别,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的客观属性,效用是商品消费者或人的主观属性。可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首先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了,他们把效用等同于使用价值,并用效用代替了使用价值,从而抛弃了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及使用价值在商品价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了商品中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及劳动的二重性。结果片面夸大了效用的作用,并使西方经济学陷入了坚持认为价格或成交价格仅是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片面观点;最终还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不得不被效用和需求牵着鼻子走,甚至不惜用严重的财政赤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刺激需求和效用,使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越陷越深,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当今出现的经济增长率下降趋势的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遗憾的是经济学却从相反的方向,也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他们则是把使用价值等同于效用,并用使用价值代替了效用,从而否定了商品的效用,及效用在商品价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果使经济学陷入了坚持商品的价格或成交价格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另一种片面观点。在指导现实经济中就产生了片面重视生产忽视需求,而最终导致了或成为了计划经济世界性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价格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计划经济的价格理论指导下,把价格中的效用的货币表现抛弃了,把消费者的需求在价格中的作用抛弃了,其资源配置的价格调节怎么会不是重视生产,忽视需求呢?何况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还以行政手段并在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通过经济计划和计划价格为主来进行调节的,必然使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结果一方面许多产品生产过剩,积压在库。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又短缺难求,只得凭证购买,走后门购买,排长龙(队伍)购买……等等怪现象丛生,严重打击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计划经济怎么会不在国际竞争中失败呢?经济学怎么会不随着计划经济的失败而被冷落或被边缘化呢?当然,这里论证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的因素而言的,把非经济方面的因素抽象了。

二、马克思没有区分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价格(或成交价格)是他在价格理论上陷入片面性的主要原因

1、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卖方价格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执行其价值尺度职能,就可以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商品中的价值归根结底是生产者或卖方劳动的凝结。所以把商品中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或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用货币把卖方在商品中凝结的劳动表现出来,并用观念上的货币作为商品的标价或卖方的喊价,而成为卖方价格。所以卖方价格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简言之,卖方价格就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从卖方价格的内在因素来分析的。卖方价格的形成,一般说还要考虑外部因素或外因,如商品供求中的诸多具体因素。但这些外部因素,一般说只能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卖方价格的内在因素,即价值的货币表现,或价值和货币这两个因素。因此,如果我们把影响卖方价格的外部因素暂且抽象了,仅考察决定卖方价格的内在因素,卖方价格的表现形式就应是:x商品价值=y货币。这个等式也就是卖方价格公式。但是马克思价格理论中没有卖方价格,而且还把卖方价格和价格(或成交价格)混同一起,认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难道x商品价值=y货币或价值的货币表现,真是价格或成交价格的等式或公式吗?不是。因为x商品价值=y货币仅表示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不表示货币和商品相交换。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货币是无法也不可能直接和商品的价值相交换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以货币交换商品的价值,等于以价值交换价值,或以价值购买价值,是悖理的。因此,x商品价值=y货币的等式,只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即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形成卖方价格。并不表示商品价格与货币二者交换,或用货币去购买商品的价值,而成为成交价格或价格。

价格或成交价格的公式是x商品=y货币,这将在下文加以详述。它和卖方价格的公式即x商品价值=y货币是不同的。

2、效用的货币表现是买方价格

在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中也没有买方价格。货币用来购买商品或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那么,货币的主人或买方愿付多少货币购买或交换呢?这要取决于货币用来购买商品或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能给买者带来多大的需求满足或效用。商品或其使用价值给买者带来的效用越大,买方就愿以更多的货币或以更高的买方价格(即买方的出价或还价)来购买商品或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商品或其使用价值不会给买者带来任何需求的满足或效用,买者是绝不会付钱去购买或交换使用价值的。再如同一种商品或同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不同的买者会形成不等的效用或需求满足,因而不同的买者愿付的货币或愿出的买方价格也就不同。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买方价格实际上是效用的货币表现,而不是商品或其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由于第一,买方的货币不是为购买商品而购买商品,也不是为交换使用价值而交换使用价值,而是为购买商品或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能给买者带来效用而用货币去购买或交换的;第二,商品及其使用价值是形成效用的必要条件,如果商品及其使用价值不能给买者带来效用。购买商品及其使用价值也就没有必要了;第三,由于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货币是不会用来购买或交换价值的,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交换价值就等于价值交换价值,是悖理的。所以,购买商品也就是为了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给买方带来效用或需求的满足。因此,买方愿付的货币或买方价格的依据只能是效用的货币表现,不会是商品或其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更不会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效用的货币表现是买方价格形成的根据;商品或其使用价值只是买方价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买者必须购得商品或交换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得到效用。

买方价格是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这仅是从买方价格的内因来分析的。一般来说,买方价格也要考虑其外部因素或外因,如供求关系中诸多的具体因素。但外部因素只能起影响作用。不起决定作用。

现在我们同样把影响买方价格的外部因素也暂且抽象了,仅考察决定买方价格的内在因素,即仅考虑买方价格是效用的货币表现,用公式或等式表示就是:x商品效用=y货币。这个等式同样也不表示货币和商品的效用相交换,不是购买或交换形式,因而也不是成交价格形式,而仅是效用的货币表现或买方价格形式。

3、价值和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是成交价格

在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中虽然有价格或成交价格的概念,但他只承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说他实际上是把价格和卖方价格混淆在一起了。货币只有同时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同时形成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并达到相等或统一,货币也就和商品直接进行了交换,而表现为成交价格。所以,成交价格的表现形式是x商品=y货币。这个等式不仅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与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相统一,而且还是商品与货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因此,这个等式正是货币的两种职能的矛盾统一的表现,正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与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矛盾统一。

在x商品=y货币的等式中,货币为什么必须要同时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种职能呢?因为如果只执行购买手段职能,不同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金是无法购买麻布的使用价值的。这是由于麻布的价值在没有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情况下,是表现不出来的。不知商品的价值,也就无法用货币去购买它。如果货币只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不同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仅是表明了价值相等,但无法去购买或交换麻布的使用价值。所以,孤立地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或孤立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都是不可能用货币来购买或交换商品的,都是形成不了成交价格的。x商品=y货币的成交价格形式,必须在货币同时执行这两种职能的情况下,才表现为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的统一从而形成价格或成交价格。

4、三种价格的区分不是人们的臆造

综上所述,卖方价格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公式是x商品价值=y货币;买方价格就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其公式是x商品效用=y货币;价格或成交价格就是货币同时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价值和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即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的统一,其公式是x商品=y货币。因此,价格区分为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成交价格,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是商品与货币关系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客观表现。所以,人们不得将三者混同,必须科学地如实地反映,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价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价格论都没有将三者加以区分。不仅如此,劳动价值价格论者实际上是将卖方价格和价格混在一起,而误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效用价值价格论者实际上是将买方价格和价格混在一起,而误认为价格是效用的货币表现。

三、马克思的原话及对价格与卖方价格的混淆

1、马克思的原话

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因此,价格形式是:20码麻布=2盎司金”。这段话是由两个整句构成的,并用“因此”二字将其连接而成。第一个整句是:“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第二个整句是“价格形式是:20码麻布=2盎司金。”这两个整句都表明为价格形式,而且从各自独立的表现来看,都是对的。但是把两个整句用“因此”连起来,问题就发生了。因为第一句话的价格形式和第二句话的价格形式,实际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价格形式,用“因此”一词从中一连,两种不同的“价格形式”就变成相等或相同的了。为什么这两句话的“价格形式”的性质是不同的呢?

2、对原话的进一步分析

先来分析第一句话中的价格形式。第一句话就是说:一种商品(如麻布)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就是价格形式。简言之,即商品麻布的价值,表现在货币商品上,就是价格形式。那么,这是什么价格形式呢?我们把这句话用等式来表示,就是x麻布的价值=y金。这个等式就是上述卖方价格公式,即x商品价值=y货币。所以,这句话的价格形式,就是卖方价格形式。其次,再来分析第二句话。即“价格形式是:20码麻布=2盎司金”。20码麻布=2盎司金,正是上述成交价格公式x商品=y货币的具体表现。所以,这句话的价格形式,就是成交价格或价格(狭义的)公式。

但是,马克思没有区分开20码麻布的价值=2盎司金的卖方价格形式,与20码麻布=2盎司金的成交价格形式,因而他的那段话中,就将后者的成交价格形式,混淆或代替了前者的卖方价格形式,并用“因此”二字将这两个不同的价格形式等同起来,这就导致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成交价格或价格(狭义的)形式的错误。于是,价格或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种不全面的、不确切的价格定义就出现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价格(即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不全面不确切的表述,正是在这段话之后提出来的。

篇8

【关键词】 护理干预;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应用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92

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科学理论, 在诊断的指引下, 依照事先准备的干预方式从而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活动[1]。相关护士能够依据护理研究的成果、诊断的特点、患者功能康复的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的能力来确定护理干预的措施, 帮助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即恢复、促进和保持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功能, 有效预防并发症[2]。本次通过主要对计划免疫儿童的家长进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计划免疫儿童的家长共200例, 在所有家长中有母亲135例, 父亲45例, (外)祖父母20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25.98±9.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 高中及以上50例, 大学本科及以上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家长给予常规护理:就诊时叮嘱儿童家长疫苗接种前应注意的事宜;接诊中告知家长正确抱住儿童的姿势;接种后叮嘱家长对孩子多加观察,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就医。

1. 2. 2 实验组 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疫苗接种前教育:在家长带领儿童休息与候诊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耐心回复家长提出的问题, 消除家长的不安与顾虑, 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讲解疫苗接种对儿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讲明儿童免疫工作主要是预防麻疹、破伤风、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以及结核病等传染病, 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接种预防前日, 给孩子洗澡, 保证接种部位的卫生清洁;提前给儿童喂食, 忌空腹进行接种,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疫苗接种中教育:在接种中, 护理人员通过言语教育与师范教育结合的方式, 向家长示范抱住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姿势, 避免意外损伤, 示范一旦儿童接种后出现反应采取正确热敷的方式与应注意的事项;指导家长进行体温测量以及测量表的看法, 便于观察儿童全身反应的情况;疫苗接种后教育: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指导儿童家长采取异常反应的处理措施。首先, 疫苗注射后, 指导家长使用无菌的棉签在儿童接种部位轻轻按压几分钟, 待不出血时拿开棉签, 避免接种部位被揉搓, 告知儿童家长在观察室观察30 min, 确定无异常后即可离开。叮嘱家长回家后继续进行观察, 1 d内勿给儿童洗澡。④健康教育讲座:医院定期开展有关疫苗接种教育的讲座, 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 此外, 还可通过接种宣传片的播放过, 让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制度、疫苗的类型以及预防接种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 3 评价标准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相关评价, 满意:对护理的过程与结果感到满意;一般满意:对护理的过程感到满意, 但结果仍有待提高;不满意:对护理的过程与结果都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家长其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家长中其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高于实验组的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家长儿童疫苗接种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100例儿童中, 成功接种疫苗98例, 成功率为98%;对照组成功接种疫苗94例, 成功率为9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对照组100例家长中, 满意53例, 一般满意35例, 不满意22例, 总满意度为78%;实验组100例家长中, 满意78例, 一般满意17例, 不满意5例, 总满意度为95%, 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总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保健的意识也得到相对的提高, 尤其对儿童疫苗接种预防保健方面, 重视度越来越高, 计划免疫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儿童疾病、避免儿童死亡的一种直接性与经济性措施[3-5], 也是反映其预防保健工作关键指标, 因此, 做好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至关重要, 但在一些儿童免疫计划开展的工作中,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给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儿童免疫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保证儿童的健康, 在其工作中, 护理指导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6-8]。

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得知, 对照组家长其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高于实验组的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显示, 应切实有效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由于儿童自身的疾病免疫力偏低, 也就导致儿童经常会诱发一些疾病, 疫苗能蛱岣叨童自身防御水平, 但很多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认识, 甚至误认为防御疫苗会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导致自身防御能力下降, 这种观点也是当前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原因[12-14]。实验组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上也更为重视, 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儿童预防接种中, 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当然, 为了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在接种前后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避免断针、晕针、心因性反应等临床接种不良现象发生[15, 16]。

为了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 应结合实际完善接种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规程, 例如在接种前需要完善儿童健康档案, 对儿童的每一次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跟踪观察。应不断增强免疫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水平,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预防以免的性质、禁忌证、注意事项等, 严格遵循操作原则, 确保儿童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减少儿童患病率, 切实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贺景云, 邱桂华, 万桂荣, 等.家长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9):33-34.

[2] 刘延玲.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 2015(30):283-284.

[3] 卢艳萍.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医学信息, 2014(3):

363.

[4] 杨萍, 刘彬彬.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 2014(21):479.

[5] 谭云, 杨新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护理干预路径的探讨.新疆医学, 2015, 24(5):670-673.

[6] 袁居燕.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5):451-452.

[7] 曹巧林, 雷永革, 魏妮萍. 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9):3289-3290.

[8] 程红梅.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132-133.

[9] 王春霞, 莫杨.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9):254.

[10] 张艳. 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 10(3):255-256.

[11] 王风华.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4):64.

[12] 徐菊英, 杨玉英, 徐淑英, 等.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 护士进修杂志, 2014(5):424-425.

[13] 闫红梅. 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重要性.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7):154.

[14] 张映旭, 曾茹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婴儿预防接种成效的作用. 护理研究, 2010, 24(22):2021-2023.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公众企业的上市公司,承载着股东财富增值的期望,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加上监管部门要求下的信息透明,以及市场约束力的增强,使企业内部面临着较多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发展,如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提高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了内部控制的梳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企业风险防范认识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编制并披露内控评价报告,推动内控理念和制度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然而,就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现状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在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一些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程,但是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弱化了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公司治理结构不适当。另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二)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低,风险意识不高,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方法落后,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涉及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将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然而,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现象,其风险意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更缺乏有效的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缺乏有效沟通,信息流通不畅

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存在着公司内部、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信息的上下向沟通中,普遍存在信息传递过程迟缓,信息在层层传达时发生歪曲,甚至遗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上向沟通受阻,使上层管理者无法迅速获得第一手信息;由于下向沟通不及时,使得上层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最新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每一位员工,使公司决策没有及时得到落实。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监督部门,上市公司中的监事会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没有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甚至一部分监事会成员都是由公司管理层领导兼任,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让内部审计部门充当监事会的作用,他们的监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二、对于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及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明确的权利制衡关系

一是改进“三权”制衡的体系,明确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权力;二是切实保障两权分离。我国法律应该严格限制董事会与经理层的重合,并且应将重合的比例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同时也应该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三是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二)加强风险管理

强化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集中度较高,其风险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上市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只有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同时,还要合理客观地评估企业现状和风险。上市公司更应密切关注内控指引的建设与更新,以正确把握政策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

(三)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1、政府部门应积极以制度形式建立健全强制实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明确谁为内部控制信息负责和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

2、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和利益明确界定,防止权力重叠,也避免出现权力真空。通过汇编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权限指引等,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开设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告和解决。

(四)对于上市公司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企业应当增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一个成本,国家应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更为谨慎地执业,并保持执业的规范性和独立性。

参考文献

[1]梁冰.上市公司应积极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建议

Abstract :Closely related to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ervice effect of road,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ite manage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management system gradually perfec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the essential key link of highway projects, on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highway effectively, ensure to play with the economy of highway engineering utilit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put.

Key words: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公路建设越来越显得重要,其质量也倍受人们关心。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加强,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监工人员以及质检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职业道德,使公路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安全迅猛的发展。公路施工质量与公路的使用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制度在逐步健全,对于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作为公路工程项目中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只用加强对于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才能有效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保证公路工程效用的发挥与经济的投入成正比。

一、对于加强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公路工程施工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然后,其中也隐藏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最近发生的哈尔滨桥梁坍塌事故,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坍塌事件等工程缺陷而造成的事故。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些工程缺陷的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单位缺乏责任意思,麻痹大意忽视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没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如外,大部分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责任意识淡薄现象严重。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质检人员或者质检设备。工地质量管理室如同虚设,资料存在造假现象。因此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出现缺陷,造成事故频发。

二、加强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质量宣传工作有利于责任意识的深入人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宣传工作,无疑是提高全体人员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全体人员包括所用施工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各个其他相应职能部门。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都能发挥相应的质量职能。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加强相关施工技术培训,让质量第一融入每个人心。加强施工技术培训,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各个环节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对于技术薄弱的工作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技术学习,并且实行帮带,技术过硬的可以带新的、技术薄弱的施工人员,保证每个施工人员的技术上的去。加强施工质量。

2、搞好多种形式质量宣传,确保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可以定期组织质量学习交流会,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各种宣传工具,对质量安全观念加强教育。让全体人员人事到质量问题不只是经济技术问题,也关系到企业生存文化,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员工具有大局意识。提高责任意识。

3、层层把关,明确质量责任。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举止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和保证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并要求予以解决。只有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每段公路的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

(二)、加强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准备阶段质量管理。

若要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不出现问题,必须保证工程管理人员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于设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质量范围基础上,做出重大变更的数据要严格按照设计变更手续,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办理。对于非重大的变更应该由设计单位授权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或者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进行会审,变给出处理意见。

2、做好招标阶段要对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进行明确,对于各个竞标单位的资质审查,对于不符合资质审查的直接否决,对于中标企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并认真做好落实;

3、工程承揽后,项目经理要做好质量评估体系,并建立质量责任机制。施工质量必须满足验收规范以及质量检测标准。项目经理要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查,落实质量问题的第一负责人,保证施工进程按照施工计划有序的进行,不得篡改施工标准,最终要达到合同质量要求。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作为工程的实体组成部分,工程的原材料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于现场施工管理一定要加强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对于各个环节的原材料派专门负责人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3、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阶段的监控工作,对于各个阶段应该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对于部分阶段可以进行重点检查,对于要害问题或者普遍性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对于部分阶段施工后存在的问题可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四)、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公路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情报,这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人员软件应用方面的培训。利用现代信息系统管理的优越性,不难解决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涉及大量信息难以处理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质量管理软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给予合理的解决,提高运算的准确程度。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有利于各类质量评估报表的生成,绘制各类图形、表格给予便捷准确,最终为工程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保障。

三、结语

对于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公路是国民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有加强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的出现安全。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施工人员、监督人员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他们通过总结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凭借智慧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我国公路的发展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