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旅游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旅游成为人们放松的一种新手段。旅行的解压方式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新?r代背景下,旅游行业快速地发展起来,所以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变得十分重要。智慧旅游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在旅游信息服务视域下智慧旅游概念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并促进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1 旅游信息服务视域下的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作用
1.1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
旅游信息服务视域下的智慧旅游模式主要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旅游信息服务,所以智慧旅游实际上是隶属于旅游信息服务的,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只要是旅游信息服务都能被称为智慧旅游,只有个别游客才能够感受到智慧旅游。其基本内容就是旅游信息服务,一般由机构借助手段来实现信息服务。智慧旅游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形式,还改变了旅游机构的内部组成[1]。
1.2内涵
智慧旅游的主要内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以人为本。智慧旅游的核心就在于游客是否拥有良好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相较于传统的旅游而言更加注重人性化体验,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享受到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在智慧旅游的服务设计内容中主要会以游客的感受以及需要为重点考查对象。比如当游客有任何合理需求时要在第一时间为游客服务。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获取服务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大的程度上使服务更加完善[2]。第二是创新力。旅游行业需要在保证业务规范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业内容进行创新。最后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方式。从建设体系和监督环境着手,增强价格和服务的透明化,比如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将旅游价格明码标注,承诺无任何隐性消费,从而给人们带去更好的旅游服务体验。
1.3作用
智慧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以及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智慧旅游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旅游行业的优点,还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旅游信息服务,所以在整个旅游业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为止,以下几个方面都展现了智慧旅游的具体作用。第一就是对人们的消费方式的影响。智慧旅游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以及旅游购物的集合,具体的步骤主要是人们运用互联网平台搜索与旅游相关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网络手段完成交易,这样的方式就是旅游经济发展随着时代改变的产物,并且在根本上也转变了传统的旅游企业的融资发展方式,即通过现实交易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耗时耗力。直接加速了旅游产业的更新升级[3]。第二就是智慧旅游中的人性化信息服务。在传统旅游服务业之中,一般是采用旅游企业制定出游计划的方式,在整个的过程之中,游客会一直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多多少少会让游客感觉失去了自主选择权并且还受到了限制。而智慧旅游则会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选择方式让游客自行选择自己所中意的,游客还可以自己制定专属于自己的旅游路线。并且互联网操作的简洁,也使游客节约了许多本可以不浪费的时间,为人们的旅游提供了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便捷。总而言之,传统旅游信息服务业与智慧旅游最为本质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是智慧旅游会给游客带来更大的旅游选择自主性;其二是智慧旅游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其三是智慧旅游的涉及面更为广泛,包括线下和线上两个方面。
2 智慧旅游的主要特征
2.1服务智慧化管理
智慧旅游所展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就是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旅游使传统的旅游信息服务直接过渡到新型智慧服务。智慧旅游可以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事物的信息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展示给游客,游客只需要通过点击的方式就可以轻松享受到免费的智慧服务[4]。现在智慧型服务的内容远不止如此,其中还包括预定车票、酒店、餐厅等众多人性化服务,从根本上建立起了旅游服务行业的综合服务理念,使得旅游行业不断发展。
2.2旅游信息资源管理
旅游信息资源管理也是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在传统型的旅游信息资源管理之中,一般是以人工管理为主,通过旅游行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按照游客的实际需求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逐一管理,所以旅游行业的信息资源交流往往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5]。而智慧旅游就将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因为它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增进旅游行业之间的沟通的,从而使旅游行业之间保持基本的信息资源畅通,并且它还是十分智能的,能够依据不同行业的客户数据来为旅游行业制定发展方向。不仅能够节省人工成本,还能够提升其服务效率,使得游客的旅游动向得到了更好的把握,智慧旅游的广泛运用使旅游信息管理趋向智能化与系统化,通过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效率的方式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2.3智能分析
智慧旅游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掌握游客发展动向,并通过信息数据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智能化分析,从根本上使得旅游信息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最终达到了智慧营销的目的。智慧旅游主要是通过对数据智能化的整理分析引导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挖掘游客旅游的兴趣点作为着力点,不断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使旅游信息服务模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大众化和个性化发展,这样一来就直接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分析的方式直接将原有的传统旅游模式转变成符合时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在这个过程之中,对用户数据的智能分析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智能分析作为智慧旅游的主要特征之一,对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的发展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3 智慧旅游为旅游行业带来的改变
3.1旅游机构的转变
现代旅游的各大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办公效率,尤其是十分看重工作形式与时展的一致性,所以在很多机构中已经逐渐应用了现代化办公模式,此类办公模式使得大量的信息技术被运用到旅游业务的各项管理活动之中,从而提高了旅游机构的整体工作效率,在抛弃了传统旅游管理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后,现代旅游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十分人性化。通过网络信息的反馈,旅游主体整体动态就一目了然了,并可以对服务质量实行有效管理,如果在其中发现了问题或者是不足之处的话,可以直接进行调整。那么就直接提高了智慧旅游的整体旅游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智慧旅游的相关应用还能够依据不同旅游主体进行不同的定制,主要就是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定制方案,这种营销策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制定质量。现今的各大旅游机构都会使用很多信息技术吸引顾客,并且借机推销旅游产品和周边商品,这样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前存在的单一营销模式,通过一些符合如今消费者口味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客户,甚至可以发掘出许多潜在客户,直接扩展了旅游产品的市场[6]。并且智慧旅游还通过手机软件得到了快速推广,通过网络的传播途径使得更多的群体融入到智慧旅游的模式之中,促进智慧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2旅游主体的转变
因为旅游行业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的,所以现代旅游主体的具体旅游表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转变。在传统的旅游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旅游公司指定的方式来进行旅游流程,内容不够丰富并且不能发挥出主体的意识,但是如今智能化的现代旅游直接改变了原先的旅游方式,旅游主体能够依据自己的想法来规划自己的旅游线路,所以受旅游公司的限制程度也在逐渐缩小。一般而言,现今的智慧旅游完全是按照旅游主体的意愿进行的,无论是食宿还是景点都是旅游主体自己的选择。并且智慧旅游还会对不同的旅游主体提供不同的旅游行程安排,如果旅游主体的情况有变的话,通常也会按照旅游主体的具体需要在第一时间更改行程。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模式,智慧旅游的更改手续更加简单,更改速度也很快。并且旅游主体还能够从更加丰富的渠道实现旅游体验,旅游主体可以运用电子设备全记录的方式在社交网络或者是社交软件上进行实时的分享。甚至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能够在旅游主体进行旅游景点选择之前通过三维虚拟实境的方式来体验旅游的乐趣,那么旅游主体在做出旅游选择时也会更加准确。
4 旅游信息服务视域下的智慧旅游评价
评价智慧旅游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就是智慧旅游表层含义的分析和评价。主要指的就是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满足游客的具体需求,现代旅游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主要依托的就是服务的质量以及便捷度。智慧旅游本质的发展目的就是在领悟游客的本质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游客所面临的的问题,提高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满意率。其次,智慧旅游是不能等同于智能旅行的。智能旅行是通?^人为操作的方式处理旅游事项,并且依靠智能技术以及功能的灵活性来实现互利,而智慧旅游是通过技术功能来扶持人员操作,比如在对待同一个旅游主体时,智能旅行通过旅游服务人员人为制定旅游方案的方式给游客提供旅游方案,而智慧旅游则是通过线上路线规划及线下人员的综合规划给游客提供旅游方案。所以在智慧旅游的开展过程中,坚决不能一味地强调操作投入,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过技术功能来扶持运作之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智慧旅游的重点完全在信息的收集、展示以及系统的开发之上。智慧旅游虽然是通过智能的角度来发展旅游行业,但是服务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再者,西方国家较早兴起发展智慧旅游的有关概念,通过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来使其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我国在汲取了国外的相关经验并且结合了我国的实际国情之后开展了智慧旅游,我们的主要目的与西方国家是一致的。所以,智慧旅游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的指导方针,从发展的角度直视旅游事业经营以及运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在世界各国都形成了智慧旅游观念,我国也不例外。通过对于旅游行业的不断研究,我们的智慧型旅游模式使得旅游事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形式之上,而是通过智慧的角度和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智慧旅游在信息服务视域下进行了具体的智慧旅游评价。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智慧型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于旅游的看法,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的智慧型旅游方式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
篇2
关键词:航班;4小时;智慧旅游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65-02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航空公司在面临大片市场被铁路部门抢占的严峻形势下,可谓陷入了一个相对低谷的时期,一边是燃油成本的上升,一边是原有市场遭蚕食,降价意味着利润的亏损,保持不变意味着客源的流失。那么,开发新产品,创造能够重新吸引客源的思路已是当务之急,改良或者创新航飞产品势在必行。
智慧旅游无疑是当下最值得企业研究和创新的出发点,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本文将结合智慧旅游的定义,试图设计出一个旨在改善现阶段航空公司经营状况的智慧产品,最终目的是受惠于广大的消费者,灵活的满足其潜在需求。考虑到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该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较大,加之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近阶段是该产品上市的一个绝佳时期。
一、产品主题
所谓“航班临飞前4小时智慧旅游产品”的具体含义是指航空公司在其所属某一架次固定航班在临近起飞前4小时内向广大有需要的航空乘客推出的一项优惠政策,即航空公司将该架次剩余机票以现有市场价格的一定折扣销售给那些并未事先订票且又有临时航飞需要的乘客,并且该销售过程主要发生在互联网上,通俗言之,就是航空公司在每架所属航班临近起飞前4个小时内在互联网上具有一定价格折扣力度的机票信息供有需要的客流群选择购买。该产品对于航空公司自身来说,能减少航班在大量空座的情况下执航所造成的无谓损失,而对于普通航飞乘客来说,该产品不仅满足了其多变的需求,而且也节约了其出行的交通开支。该产品主题打破了机票提前足够天数预定才能享受优惠的惯例,大大增加了人们出行的灵活度。
该产品的核心产品部分是航空公司官网或者航空公司协议单位诸如旅游中介服务网站(携程、艺龙等)的直接销售服务,其延伸产品的初步设计是通过目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团购网站、微博等即时通讯软件以及旅行社等旅游服务实体中介实现,分担一部分散播机票信息、机票销售以及宣传招徕新客户等功能。
二、产品的适用范围和设计
1.产品的适用范围。该产品属于单项旅游产品的范畴,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合于时间间隔短频率相对较高的热门城市之间的航班,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例,每天从杭州出发到北京的航班架次高达23架,还不包括固定在每个星期的某几天中执飞的航班,其中第一架从杭州出发的航班时间为早上7点50分,最晚出发的航班为晚上9点50分,① 历时14个小时,也就是说,在14个小时之内就有至少23架航班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飞往北京,平均时间间隔为38分钟,如此密集的航班伴随着一批即到即买的乘客群体将使得该产品的推行受阻,因为该产品的存在将影响到乘客购买机票时的决策,有些乘客将更愿意去多花些时间等候享受4小时价格优惠的航班,而不愿意多花些钱去购买可以立刻启程但需付诸原价的机票,如果每个航班都是这种情况的话,依此类推,将很有可能影响到航空公司的正常营业利润,所以对于该种热门航班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间多隔一段时间来推出该智慧产品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当然,对于相对冷门的航班大可以设计该产品以供市场来选择购买。
2.产品的流程设计。产品主要由航空公司市场营销部门负责,由电子商务中心主要负责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一系列工作,首先要求电子商务部门的机票信息与航空公司实时机票信息保持高度一致,在某架次航班临飞前4小时的时刻,通过官网,或者其他途径向社会散布机票实时消息,为了使产品设计便于理解,同时考虑到其适用范围和现阶段高速动车所达城市的分布,下面以2011年11月30号,杭州萧山机场17点30分起飞、18点35分到达福州,航班号为MF8054、机型为波音738的航班经济舱为例,对产品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流程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①
笔者首先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官网注册为普通会员,并且13点30分准也就是起飞前4小时在其官网内搜索杭州至福州MF8054号航班的机票剩余信息(如下图所示):
从官网的信息中我们得到以下信息:该航班的经济舱机票全价为740元,头等舱机票全价为1 330元,两个价格都不包括50元机建费和80元燃油附加费;头等舱票量紧张,而经济舱价格相对充足,具体剩余量我们无从知之,但是机场方面肯定清楚目前的票量剩余情况。那么按照该产品设计思路,我们试着将机票的价格以全价的四折左右或者五折以下(视具体情况)对外销售,考虑到一般航班起飞前30分钟停止登机,也就是杭州市区或者周边时间允许范围内可达萧山机场的区域都有可能有潜在的客户刚好会有这样的航飞需要,那么这样的客户在获知这样的信息之后同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时间判断,很有可能做出购买该航班机票的选择,而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能够允许该乘客完成通过网银支付或者其他网上支付方式完成下单,取得电子机票②代码,前往机场取得登机牌等一系列操作。现在,我们假设在杭州西湖区刚好有这样一位乘客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我们计算一下其到达机场所需时间(各个时间在正常情况所需时间基础上略有增加:14点发现机票信息完成下单支付与打包行李(40分)—从西湖区前往杭州大厦附近机场巴士点(30分钟)—步行加等车(20分钟)—搭乘巴士前往机场(60分钟)—步行加取得登机牌(20分钟),总计170分钟,也就是说完成上面一系列过程之后的时间为16点50分,正好能完成登记,如果再把各个环节的时间压缩一下,发现机票信息的时间提前一些,那么在更偏远一点的乘客例如下沙余杭等地区乘客也能够赶上该班次航班。
三、产品的技术支持与管理
该产品按照目前的互联网水平和即时通讯即时条件已经可以实现其基本功能,信息、网上支付、电子机票代码查收、凭借二代身份证领取登机牌等对于现在而言都是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流程,另外,航空公司对于该产品的运行是在其原有电子商务中心内展开,因此不必为此设立新的部门,信息完全可以通过电脑得以实现,只需配备专门人员与乘客取得联系核实身份发送电子机票代码即可,也无须耗费人力运力为客服配送纸质机票,所以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操作和管理十分简单,实际上该产品为有该类需求的乘客提供了自助操作的平台。
四、总结
该产品的出发点是降低航空公司因不必要损失而造成的成本消耗,主要定位是航飞的散客消费群,与构想中的智慧酒店有些类似,同属于智慧旅游的范畴,较智慧酒店而言,该产品所依靠的技术更加符合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当然该产品目前还处于一个初步的设想阶段,随着技术的日益提高,该产品在技术层面上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很有可能营造出航空公司、消费者乃至中间商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班时刻表[EB/OL].省略/gjhb.aspx.
篇3
【关键词】云计算 智能化城市体系 应用策略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利用云计算技术可对城市中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并充分满足人们的查询、智能化、网络化等需求,并构建完善的智能化城市体系。云计算技术具备的高效率、高扩展性的特点,只有将云计算技术合理引用在智能化城市体系构建中,才能促使智能化城市的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1 云计算技术内涵概述
1.1 云计算含义
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计算方式,能发挥软硬件共享、信息共享的作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服务通常提供各种通用浏览器的访问、在线商业业务,软件中的全部数据都可以存储在数据管理中心。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将IT资源作为服务主要手段,并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全部的IT资源。
1.2 云计算类型
将云计算的服务功能作为基础,可以将云计算分为几种服务类型: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对于基础设施服务来说,其组要是为用户提供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服务,例如亚马逊网络服务的弹性计算等。而云计算提供的平台服务便是为用户提供稳定的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例如谷歌的应用引擎,云计算操作系统等。而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相比于前两种服务方式来说,这种服务的针对性极强,且会将某种特定软件功能转换为服务,是提供具备专门用途的服务。
1.3 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技术的主要特点便是规模极大。其中主要包含广泛的网络连接,并可提供丰富的宽带资源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服务。基于云计算这种特点,才能为智能化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2 云计算技术在临空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应用策略
临空新城位于武汉市临空经济区,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距离天河机场5公里,着力打造武汉门户形象及机场配套功能,智慧城市项目包括综合运行中心、智慧监控、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管网、智慧信用、公众云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公共信息化基础几个方面。
通过开展临空新城智慧城市建设,将临空新城打造成为具备“市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运行一体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特色的网上临空新城,使其成为国内智慧城市示范园区。即:大力发挥航空产业、旅游等核心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打造综合运行中心、新城展示中心两大中心,建设市民服务、企业服务两大应用服务体系,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两大基础支撑体系,营建实施、运营及保障体系,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安全新城、智慧新城、低碳新城和宜居新城,构建环境优美、尺度宜人、功能复合、绿色低碳的智慧新城。
同时,通过临空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服务型园区,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园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完善原因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临空新城建设统一云平台系统,用以支撑智慧交通、城管和其他业务系统的运行,以及未来智慧教育系统的建设运行。采用云平台架构,园区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进行资源利用,高效运行,其优势如下:
(1)统一管理全区信息资源。实现区内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为政府部门、企业内部之间业务协同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可减少各部门信息重复采集、存储和处理过程,减少信息化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而推动临空新城信息化建设。
(2)推进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整合部门资源和数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政府、单位、公众数据需求。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形式,坚持以产业经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为核心,打造具有临空新城特色的智慧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政务服务网络化、公共服务智慧化、市民生活数字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
(3)建设和拓展应用,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严格遵循国家和政府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和相关规定,开展建设基于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基础上,实现各级应用系统的建设,真正实现对城市的整体管理和对公众的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提高临空新城的管理效益,进而加快临空新城的发展与建设。
(4)为未来新建设系统提供运行基础,满足城市发展建设需求。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在该方式下,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保证所提供资源的安全性和可能性等非功能性需求,而最终用户不关心具体资源由谁提供、如何实现等问题。因此,云平台的建设将利用公共云的这一特点,不仅只为智慧交通、城管和其他本次项目建设业务系统提供服务,长远打算还将为智慧教育等未来要建设的业务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服务。本次云平台已为智慧教育提供了至少150T的数据容量,加上云平台提供的各种IT资源服务,未来智慧教育无论建设什么样的功能,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施。
3 结语
利用云计算基础可以使智能化城市体系更加完善。因此,技术人员应将云计算技术不断完善,才能利用这种先进的科技技术构建出完善的智能化城市系y,并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各种服务,从而促进我国智能化城市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石忠.云计算在智能化城市体系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32+46.
[2]阮晓龙,赵振营.浅谈云计算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2):7783-7785+7793.
[3]杨飞飞.云计算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173.
作者简介
王莹(1981-),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学历。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前期工作部,工程师。
篇4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篇5
【关键词】 信息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 智慧化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5次推动人类文明飞跃发展的信息革命,目前正在进入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新阶段。信息革命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说,自从人类出现那天起,便开始了信息文明因素的原始积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升华和划时代飞跃。
一、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革命
人类历史已先后经历过五次重大的信息革命,包括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1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人类的原始语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正式语言约产生于公元前4万年。在最初的原始人群中,人们只能通过简单的动作和声音来互相传递信息,通过不断的磨练和积累,促使了器官的进化和完善,人们终于创造并使用语言,从而推动了交流和交往,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人们的记忆领域,刺激大脑的进化,促使了人类最初思维能力的升华。语言的产生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交换的第一载体,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结束了人们仅以动作做为表达交流意图的手段,使人们的思想、经验得以传播,并促进人脑发达。
1.2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现了象形文字,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900年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进行书写。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创造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了汉字,二者皆为现代汉字和简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创造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之后,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第一次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流动。文字是记录信息的符号和代码,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第二载体。文字使口语传递的信息固定下来,储存在文字里,长期保存,逐步积累,并加以系统化形成知识。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完成了人类文明从以天然物质为载体到以人工符号为载体的飞跃,使人类进入有史文明时代,它实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由第一信号系统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跨越,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革。
1.3 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我国汉朝的蔡伦发明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并流传至世界各地。东汉末年,我国劳动人民在总结石刻和印章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拓印法,后在隋朝发展成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间,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现代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原理,成为印刷术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传播上升到批量阶段,推动着人类信息大量生产、规模复制、加速交流和广泛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它们与火药和指南针一起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这次信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工业时代。
1.4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和两个英国工程师库克、怀斯顿几乎同时发明了电报,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离的障碍而达到通信的目的。1876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实用电话,其所采用的电声和声电变换技术成为后来各种各样的电子录音设备的基础。1923年,俄国出生的美国人日瓦金发明了光电摄像管和电视摄像机,大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视逐步取代信件传递成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开始,信息载体是每秒30万千米的电磁波。这是一次信息传递手段的革命性变革,成千上万倍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使信息瞬间传遍全球,实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也催化了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地发展,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全面革新,使人类文明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超越了以前几个世纪。
1.5 第五次信息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第五次信息革命由此开始。1969年,美国人发明了互联网。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芯片成功发明。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开端,人类迎来了数字计算和数字化新时代。电子计算机使劳动工具从体力的延伸发展到脑力的延伸。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从生产工具到劳动对象再到生产的组织管理的一系列变革,这已不但是一种科技现象,更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至此,人类历史上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正式形成。
二、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核心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云、物、移、大、智为核心的第六次信息革命新阶段。
2.1 云计算
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既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也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云计算在海量数据处理与存储,以及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运转效率和管理能力,而且将不断创新IT服务模式。云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无边界的信息资源共享,你的电脑硬盘上可能是一片空白,但只要连上电脑,你就将拥有整个信息世界。云计算是整个IT的一次重整,是从IT大国走向IT强国的历史机遇。
2.2 物联网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关于物联网有多个不同的定义,从技术角度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继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后,2009年美国、欧盟和中国都将物联网列为振兴战略之一,这一年也成为“物联网元年”。物联网是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2.3 大数据
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经营决策的资讯。在商业、经济等领域,各种管理服务决策将日益依赖于数据和智能分析。目前,几乎所有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无论社交平台逐鹿、电商价格大战还是门户网站竞争,都有它的影子;大数据,正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媒体将2013年称为“大数据元年”。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任务的不断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也是当下“大社会”的集中体现,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2.4 移动互联网
进入新世纪,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2000年,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雏形初现。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是用户使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手持设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中,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2010年,移动互联网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纪元。新闻阅读、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随着全球智慧化、互联化、移动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5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制定的IT2000-智慧岛计划(1992-1999)。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随后又重点推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提升了智慧城市在全球的认知度,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从技术应用层面看,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模块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不仅具有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共有的基本属性和功能,而且吸收了新的理念和应用成果,创新了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智能医院、智能交通等带来的便捷服务,“智慧城市”时代已经到来。
三、第六次信息革命的主要特征
每一次信息革命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人性化,第二次信息革命是符号化,第三次信息革命是载体化,第四次信息革命是实时化,第五次信息革命是数字化,第六次信息革命则是智慧化。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第六次信息革命还具有融合化和协同化的特征。
3.1 智慧化
信息是实体的表现形式。信息世界的大量数据,通过分析、整合、挖掘,可加工形成智慧化的数据产品,通过返回到实体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发展起到优化提升的巨大作用,这就是智慧的具体表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充分体现智慧化的特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人与物共享的关键智能基础设施,广泛分布的传感器、射频识别和嵌入式系统使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计算、存储和执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赋予物以人的智慧,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升级,不断推动社会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已成为现实。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被统称为智慧应用,这些应用已经涌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必将导致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深度变革。借助其强大的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人类将可以建设智慧的系统、智慧的企业、智慧的国家,进而创造智慧的地球。
3.2 融合化
在第六次信息革命以前,数字世界一直无法走进自然世界的范畴,原因在于自然世界是实物组成的复杂世界,而数字世界是平行存在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技术产生后,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紧密的联系起来,数字世界找到了影响、融合自然世界的最佳途径,使得整个数字世界与自然世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地球村”。
3.3 协同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宽、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提供广泛的联系,彻底改变和提升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构成的网络资源,越来越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和应用。今天几乎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今天的手机已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而且,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资源,实现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使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人与物各主体之间更加协同,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将无所不在。
四、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对策行动
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到来,使世界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大步前进。整个世界可以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分析,帮助人类做出最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人类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门槛之上。各国、各行业、各领域正在为创造更加智慧的地球而不懈探索。以林业为例,国家林业局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式,建设五大智慧体系,实现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4.1 智慧立体感知体系
按照“把握机遇、超前发展、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加快宽带网络及感知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五项工程,为智慧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一是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及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林业系统提供安全、高速的下一代互联网,为林业物联网的接入做好准备。二是林区无线网络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林区无线网络建设,引导区内电信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办公场所、交通要道、重要监测点等区域实现无线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三是林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各种传感设备在林业资源监管、林产品运输等方面的布局应用,为动态监测植物生长生态环境、有效管理林业资源提供支撑。四是“天网”系统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以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为核心的林业“天网”系统建设,打造高清晰、全覆盖的空中感知监测系统。五是应急感知工程。积极推进林业应急感知系统建设,打造统一完善的林业视频监控系统及应急地理信息平台,为国家、省、市、县等四级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可视化、精准化的应急指挥服务。
4.2 智慧管理协同体系
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以高端、集约、安全为
目标,依托现有的基础条件,加强六项工程建设,提升智慧管理协同水平。一是中国林业云创新工程。通过统一规划、集中部署,加快中国林业云示范推广及建设布局,逐步将林业管理部门内部及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应用系统上传到云平台,实行集约化建设、管理和运行。二是林业大数据开发工程。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林业资源数据库、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和林业产业数据库,推进林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实现对全国林业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及使用。三是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建立架构一致、风格统一、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中国林业办公网升级工程。建设智慧林业移动办公平台与智慧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推进政府办公智慧化,规范办公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五是智慧林政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包含林业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的多级行政管理平台,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政管理审批机制。六是智慧林业决策平台建设工程。建立一体化的智慧林业决策平台,提供决策者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科学决策服务。
4.3 智慧生态安全体系
通过五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生态体系发展。一是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以中国林业基础数据库和现有的资源监管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基于中国林业云的集森林、湿地、荒漠和沙地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实现国家对林业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监管。二是智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感知,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灵活高效处理,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三是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升级工程。通过建设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对重点营造林进行核查和监督,及时获取林地真实情况,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现代化管理。四是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管工程。建设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及时准确的掌握工程建设现状,实现工程动态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规范水平。五是智慧林业文化建设工程。加强林业文化传播,不断推动林业文化体系的发展,重点加快林业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信息化建设。
4.4 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要求,着力解决林企、林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智慧产业、林地智能分析、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与林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智慧林业两化融合工程。以企业为载体,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提升林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是智慧林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林地信息服务平台,基于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建立智能、精准、便捷的林业资源分布图,为林业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林业资源查询管理服务。四是智慧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建设智慧生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林业生产者等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最优化的服务,全面提高林业旅游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动态管理水平。五是智慧商务拓展工程。通过林业智慧商务拓展工程的建设,构建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林产品流通新模式,为林企和林农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提高林业整体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六是智慧社区建设工程。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构建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全面提高林区民生质量。
4.5 智慧综合管理体系
根据智慧林业发展目标,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优先建设一套智慧林业标准、制度、运维、安全等为核心的综合保障体系。一是智慧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智慧林业总体指导标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类标准等。二是智慧林业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日常事务、项目建设实施、信息共享服务、数据交换与更新、数据库运行、信息安全、项目组织等 管理办法和制度,为林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三是智慧林业运维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维护”的原则,制定智慧林业系统的运维体系。包括运维服务体系、运维管理体系、运维服务培训体系、评估考核体系。四是智慧林业安全体系建设工程。智慧林业安全的总需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安全等,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赖性,以及信息系统主体对信息资源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崔向华.2003.浅议信息与信息革命.理论学习,(10):25~26
[2]国家林业局.2013.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林业网http:///20130826
[3]国脉互联中心.2010.物联网100问.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李海鹰.2006.信息文明论纲.天府新论,(5):101~107
[5]李世东.2012.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无线城市;无线旅游;旅游环境容量
一、无线城市的含义与发展现状
(一)无线城市的含义
[1]无线城市,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指出:“中国移动所理解的‘无线城市’,其实是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的GSM网络、TD-SCDMA网络和TD-LTE网络,都将是无线城市的重要接入技术。无线城市使整个城市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进行接入和管理,它把政府、企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地联系在一起。”李跃同时表示,“无线城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放。
(二)无线城市构建现状
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次提出建设基于Wi- Fi 802.11b标准的Mesh网络,也叫“无线费城计划”。随后这股无线城市建设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截至2006年12月已有400多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而现在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00个。这些城市包括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波特兰、费城、迈阿密、奥兰多,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亚的帕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台北等。如今,这股浪潮也开始波及中国大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均开始考虑建设类似项目。天津市政府将在滨海新区率先建设无线宽带覆盖网络,在无线城市建设方面“先试先行”。而上海的建设规划将从嘉定新城开始,主要着眼于市政服务。嘉定新城采用无线宽带网络进行新城城区全覆盖,以无所不在的综合无线信息网络平台支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应急联动、公共服务、商务旅游、生活学习等信息化应用。
二、无线技术应用与旅游业结合现状
(一)旅游是无线应用的“先锋”
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创富周期,移动互联网将会是互联网产值的10倍。旅游恰好是这个周期内的行业之一,与移动天然契合的特性,会推动旅游成为无线应用领域的“先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服务满足用户人性的需求,才可能获得用户认可。无线技术应用到在线旅行中,建立起一个无线商旅平台,实现一步到位预订服务,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也会带动无线旅游市场业务的爆发,旅游业对于未来的无线市场充满期待。
(二)无线城市助力“无线旅游”
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无线城市建设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无线旅游(是指通过在手机上安装无线旅游客户端软件,通过移动网络获取景点文件,并通过客户端软件浏览景点的文字、图片信息,实现在手机上引导用户在景点内自助导游的业务。)、智慧旅游的发展。[2]由于看好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无线旅游业务。其中既有携程、去哪儿、艺龙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也有一些传统的旅行社,甚至还有不少非旅游业务企业。他们已经开始转战无线旅游市场,并陆续推出相关手机客户端。工信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旅游信息化推进中心高级研究员闫德利说,近年来,无论是在线旅游企业还是传统旅游企业,甚至一些电子科技公司纷纷涉足手机无线旅游业务。他认为,这是由旅游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旅游跟移动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涉旅企业更应重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的结构还比较分散,行业壁垒较低,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脱颖而出。”
三、无线城市的建设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无线城市的构建主要服务于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民生需求的各项创新应用,这是无线城市的核心要素;但是无线城市建设也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能级;另外,无线旅游城市的建设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包容性,这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无线城市各项创新应用的普及,也将极大提升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有效利用。
(一)对于散客出行意义重大
散客中有大量的公务和商务旅客,由于他们的旅行费用多有公司承担,所以他们在旅游中的应酬及商务、公务活动,不仅要求水平高,且对服务的要求也较多、较高。无线城市技术支持各种旅行客户端,是对各类商务出差、自助旅游以及此类计划的散客人群推出的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涵盖:机票查询、订票、航班动态查询,机场周边信息查询、酒店查询、酒店预订等。散客往往由于旅游经验较欠缺,在出游前对其旅游计划缺乏周密安排,会出现很多临时变化情况。 而无线技术的完善的经极大地满足散客出行的种种需求。
(二)提升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有效利用
无线城市可以利用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旅行信息系统、智能旅游系统、车载智能信息设备等,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和停车信息,进行智能的分析、控制与引导,提高出行者的方便、舒适度。对于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的现代管理和应用具有现实意义,旅游景区可适时景区环境接待情况,使旅游供给智能化。
(三)扩宽旅游产品营销渠道
无线城市提供的平台将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与广大旅游企业直接联系起来,企业有机会充分了解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动机和需求,同时这也是一个和消费者直接互动的平台,旅游企业也可根据客户端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推销方式,达到更好的推销成果,从而使旅游企业得到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7
关键词:Apple 文化内涵 词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70
Apple,中文意思是“苹果”,是常见的水果。但是将“Apple”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它就蕴含了不同的文化意义。语言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而且为了适应不同时期人类的需要,人们又不断赋予语言以新的含义和用法,经过长时期的积累,语言中某些词汇的文化涵义便愈加丰富。本文从“Apple”一词着手,挖掘其在英语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内涵。
1 “Apple”与《圣经》
《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了撒旦引诱夏娃偷吃智慧果的故事,夏娃抵挡不了“禁果”带来智慧的诱惑,不顾上帝的叮嘱,不仅自己偷吃,还给亚当分享。正巧这时,上帝叫他们,亚当惊慌失措只好将“禁果”整个吞下去,不料却哽咽在咽喉处,从此,永远在颈前留下了偷吃“禁果”的“罪证”,这也成了男性的“喉结”。因此,“喉结”在英语中被称为Adam’s Apple[1]。《圣经》中的“禁果”人们普遍认为是苹果,所以,许多基督教徒认为人类始于苹果。
《旧约・创世纪》中,Sodom(多玛)是古代死海附近的城市,那里的人们骄奢逸,罪孽深重,因此上帝降火烧毁了这座城市,城市中的一切化为灰烬,但那片焦土长出的苹果树,其果子非常诱人,但人们一摘就冒烟成灰。所以,“Apple of Sodom”或“Dead sea apple”常比喻“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事物”[2]。
《旧约・圣经》中耶和华用“the apple of my eye”来描述他最爱的以色列孩子们,所以现在用“the apple of the eye”来比喻像爱护自己眼珠一样爱护最心爱的人或事物。
2 “Apple”与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中记载到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和爱神阿芙罗狄(Aphrodite)为争夺一只 “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的归属权,找到特洛伊(Troy)国王的儿子帕里斯(Paris)来裁判谁是最美的女神,赫拉许诺帕里斯占有财富和权力,雅典娜许诺他得到武力和智慧,阿芙罗狄许诺他拥有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最终将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为此,赫拉和雅典娜对特洛伊人怀恨在心,发誓要报复特洛伊人,最终导致了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由此衍生出“an apple of discord”,含义为“争斗之源,分歧和争执”[3]。
3 “Apple”与英美人生活
早在美国殖民地开发时期的新英格兰,移民生活异常艰苦,一个殖民者的妻子有这样一个习惯:在新的一周开始前,先烤七个苹果馅饼(apple-pie),放凉后在放在食品架上,星期一吃的放在第一格,星期二吃的放在第二格,依次摆放,这位家庭主妇总是整齐有序的放着他的馅饼,因此, “in apple-pie order”比喻“井井有条,整齐有序” 。苹果馅饼(apple-pie)是一种典型的美国食物,它是在正餐后很多美国人人都喜欢的甜点,所以就有“as American as apple pie”(地道的美国人)来形容一个人在思维方式和行动上具有典型的美国人特点。英美国家的人早餐一般都是牛奶,鸡蛋,面包,晚餐后的甜点一般都是用苹果做成的,所以“from the egg to the apple”表示“自始至终”[2]。上世纪20-30年代,爵士乐在美国非常流行,有个爵士乐歌手这样唱: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success tree,but when you pick New York City,you pick the big apple他把纽约比喻成一个可以赚大钱的城市,后来,一群爵士乐队人经常到各地演唱,他们把每一个要去的城市都描述为苹果,演出赚钱就是去摘苹果,当时纽约是城镇中赚钱最多的城市,自然也就成了“The big apple”。1971年,纽约市政府为发展旅游业,将“The big apple”作为纽约的别称,意为“好看又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4]。
4 “Apple”与英语中的俗语、俚语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而语言中的词汇最敏感的反映了名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在英美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Apple”一词喻意也不断扩展,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Apple”与某些词联用可用来指人,如:“apple-polish”最初来自于1925年美国的一些小学校,有些学生经常在教师的桌上放一颗擦得光亮的苹果,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但后来有些学生以此讨好老师,希望老师对他们差劲的作业不计较。1935年,“to polish the apple”开始通用[4],在社交场合广泛运用,表示“讨好,奉承,谄媚”其名词“apple polisher”(也可用“apple shiner”表示)成了“马屁精”; “smooth apple”指“自认为温柔或迷人的人”;“rotten apple”指“害群之马,不好的人或事”;“wise apple”指“粗俗,傲慢的人”;“apple blossom”指“红润而美丽的女孩”;“apple head”指“笨蛋”;“apple knocker”指“庄稼汉,老实人”。“Apple”也可与其他词组合,表示蔬菜水果等,如:“a mad apple”指“茄子”;“apple of love”指“番茄”;“a cherry apple”指“棠梨”。还有一些关于“Apple”的其他俗语或俚语,如:“apple sauce”指“胡说,假话”;“apple butter”指“闲谈,聊天”;“alley apple”指“一堆马粪”。“apple cart”指“小贩卖苹果的手推车”由此构成的俗语“to upset the/sb'apple cart”指打乱(某人的)计划,破坏(某人的)任务,还有“as like as an apple to an oyster”指“毫无相似之处,截然不同”。“an apple to an orange”也表示“两者毫无相似之处”。
“Apple”一词随着历史的发展,其词义不断扩大。Apple是人类的开始,是外观美丽而没有任何实质的事物,是美好的象征也是祸端之源,是爱情的象征,它也反映了英美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其词义的变化和扩充体现了英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王佐良先生曾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3],而词汇又是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十分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语言时,从词汇入手,不仅了解它的音、形、意,还要全面领会其文化内涵,体味其文化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李维清.英语中有关Apple的趣味习语[J].中国科技翻译,2004,(1):56-57.
[2]欧秋耘,李枫桥.东方的桃子与西方的苹果[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3-125.
[3]张琪,张英旭.浅析英语习语[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20.
[4]兰冰.英语Apple的文化内涵及喻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03-104.
篇8
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要将春的消息传到远方去。
鸢尾花大多为蓝紫色,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
在法国,鸢尾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这种植物的名字是由上帝的信使和联接地球和其他世界的彩虹而来的。
还有一种传说就是彩虹曾经拯救了6世纪法兰克国王的性命,当他看到彩虹从莱茵河上升起的时候就知道这时的河水已足够的浅,于是过了河逃脱了敌人的追击。
鸢尾花主要色彩为蓝紫色,有“蓝色妖姬”的美誉,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其属名iris,“爱丽丝”。爱丽丝在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她是众神与凡间的使者。这种植物的名字是由上帝的信使和联接地球和其他世界的彩虹而来的。
法国是一个鲜花之国,它的首都巴黎有“花都”的美誉。莺尾被视为法兰西王国的国花。因为相传法兰西王国第一个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在受洗礼时,上帝送给他一件礼物,就是鸢尾。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中也植有鸢尾;并以它为主题,在画布上留下充满自然生机律动的鸢尾花景象。今年鸢尾是石象湖(郁金香)旅游节首次大规模引种,主要色彩为:蓝紫、雪白、金黄、银灰。
五月,鸢尾花开的季节,你就可以看见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要将春的消息传到远方去。
缤纷多彩的鸢尾各代表不同的含意。白色鸢尾代表纯真,黄色表示友谊永固、热情开朗,蓝色是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紫色则寓意吉祥。鸢尾花是鸢尾属植物,是对一族草本开花植物的统称。这种花由6个花瓣状的叶片构成的包膜,3个或6个雄蕊和由花蒂包着的子房组成。
《诗·大雅·旱麓》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尾花有红,橙,紫,蓝,白,黑各色,不愧彩虹之称。法国的国花是鸢尾科的香根鸢尾(fleur de lis),它体大花美,婀娜多姿,与百合花(lily)极为相似。鸢尾与百合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科类,虽然一眼看去,似乎两者都有六枚“花瓣”,殊不知鸢尾花只有三枚花瓣,其余的那三瓣乃是保护花蕾的萼片,只是由于这三枚瓣状萼片长得酷似花瓣,以致常常以假乱真,令人难于辨认。此外,鸢尾的“花瓣”一半向上翘起,一半向下翻卷,而百合花的花瓣却一律向上。另有一些鸢尾的花心深处还长有三枚由雌芯变成的长舌形瓣儿。
香根鸢尾(fleur de lis)。远在古埃及时代,鸢尾花就和莲花,百合花,棕榈叶一起组成“生命之树”的图案。所以鸢尾花的第一个含义是“复活,生命”。
五月,鸢尾花开的季节。 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要将春的消息传到远方去。。
信任,希望,智慧与勇猛,我的问候,许诺 。鸢尾的每一个含义对我们来说都那么重要,我们是不是该向他许诺呢?
即使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一样的绿一样的青春姿态!
篇9
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会问。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等于不会学习,具备质疑能力才是会学习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比如:对课本节题、标题的提问。节题、标题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也可以结合地图提问。如学习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时,笔者提供了一幅青藏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和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面积及人口占全国的百分比对比表格,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资料和图表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地图,提出“青藏地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青藏地区东部和南部人口多?”“为什么青藏地区比其他地区人口少?”等问题。
创设“问题”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我的做法是: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设疑, 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学习的快乐。如在学习俄罗斯这一内容时,教师告诉学生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人口只有1.5亿,但它却要进口农产品。学生感到意外,于是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如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等信息,自主解答问题。2.层层设问,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抓住问题的关联性,构成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有序和谐中展开,提升学习能力。学习中东匮乏的水资源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组富有层次感的问题让学生借助问题深入思考,逐步形成地理思维。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既能满足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还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讲日本的工业布局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本田汽车生产公司的老总,会将总部设置在哪里?为什么?请借助地图册,从地形、交通、原料来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工厂总部的位置,并依据地图阐述理由,验证自己布局的合理性。
篇10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文化含义
引言:一般而言,民间各种有形习俗及无形习俗,如生养婚娶、饮食起居、服饰冠履、岁时节令、年中行事、耕牧稼穑、占卜禁忌、信仰崇拜、游艺竞技、民间工艺等等,都体现出践行这些习俗的人民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而也就折射出丰富、复杂的民俗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民俗的文化含义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具有复合文化特质的存在。彝族火把节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容同样在不断丰富与发展。
一、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化,白族、纳西族、拉祜族也逐渐开始庆祝火把节。火把节一般被定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节期三天,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青年男女也会利用集会欢聚之机寻找良伴,商人也会在节日开展各种商贸活动。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历来有多种说法,有“诸葛亮火攻瘴气”说,有彝族人民“火焚魔哈宫殿”说等,尽管说法不一,但追根究底,都反映了远古时期普通民众对火的自然崇拜。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都则即为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是彝族人民所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流传着多种关于火的祭祀活动,如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会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开展"火神会"等。
随着时代的推进,彝族火把节也逐渐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彝族火把节传统文化内涵逐渐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火把节的活动形式、活动内涵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
二、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含义分析
时代赋予了火把节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火把节已不仅仅是祭祀火神、宴饮唱歌的节日,也成为进行文化思想交流,商贸流通的重要平台。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火把节是展示彝族丰富习俗文化的节日
在火把节节日期间,彝族人民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这为展示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提供了平台。在火把节期间,每年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每家每户杀鸡宰羊来祭拜“土主”、“家神”,祭拜“五谷神”,叫“五谷魂”来祈求五谷丰登;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相聚在一起点起大火把,跳起彝族的三弦舞、葫芦笙舞,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斗羊、斗鸡等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许多彝区火把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样,吸引人们慕名前来,彝族火把节也成为向世人展示彝族丰富习俗文化的重要节日。
2、火把节是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节日
火把节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开展火把节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彝族人民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彝族火把节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具有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彝族火把节期间,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飞石索、顶头、绵羊拉绳、武术,斗牛、跳乐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充分展示表演者和竞技者的体魄、体力、气质、胆量与智慧等,人们在欣赏和参与各项歌舞、竞技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快乐,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民族之魂与民族文化之美,这些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稳定性、延续性和创造性,在现代彝族人民不断开展火把节的过程中,火把节也逐渐成为一种面向全体参与者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的民族思想得到洗礼。
3、火把节是促进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节日
随着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交融,彝族火把节已经不仅仅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逐渐成为彝族地区宝贵的民族文化中资源,对发展彝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彝族火把节”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规模越办越大,名声越传越远,彝族火把节的旅游资源属性也日益凸显,成为彝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和开发商慕名前来,促进了彝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彝族火把节已经成为开展火把节商品交易会的重要平台,使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民族发展资本,使得火把节成为集政治、经济、娱乐、旅游元素为一体的节日。
三、结论
彝族火把节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传统大节日,它不仅反映出彝族及白族等人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融合成为大趋势,彝族火把节为发展旅游业,进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逐渐发展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功能节日。
参考文献:
[1] 甘代军.彝族火把节的“文本”重构与文化表征[J]. 云南社会科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