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行业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机电安装,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机器设备被广泛运行到企业之中,机电安装工程也随之应运而生。机电安装工程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涵盖了电气照明、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消防、监控防盗,停车场一卡通、门禁系统、网络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类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活动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以及工程后期的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阶段,最终是以实现建筑物的整体系统功能为目标。因此机电安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与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整体功能。以下,笔者就机电安装工程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探讨。
一、机电安装行业的特点
1.1、学科跨度大和专业门类多,既涉及到电气照明等传统机电设备的安装,同时还有微电子技术技术等高精尖科技设备的安装,还涉及到摄像头等新型机电产品的安装,一方面要求具备各类专业技术,另一方面要求管理经验丰富。1.2、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更新快。1.3、安装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机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吊装技术、装配与检测技术、现场制作技术等。1.4、时间跨度大,要合理安排各作业面的工期,把握好时间见缝插针并及时施工,同时还得保证施工质量。
二、机电安装行业作用与地位
随着石油化工,铁路、港口、水利、轻重工业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日益繁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电安装行业早已从“大建筑”之中发展到“大安装”的行业范畴,即是将制造业、公用事业、特种行业以及高级民用建筑提供的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装备和器材,按照特定的施工技术组成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有效系统,从而完成向现实使用价值转化的主体。
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建筑产品使用功能相应地扩大,这对机电安装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工程只有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安装工艺,对各项系统与装置进行安装与调试,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形成生产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迫切需要的水电工程、城市燃气、智能网络、污水处理、供热工程、智能建筑、高速电梯等等大量地体现在城市化建设进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体育场馆以及各类高级民用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机电安装工程在建设项目中所占的位置逐年增加,在部分大型工程项目中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40%以上,由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办公等对机电安装工程的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工程量相对越来越大,其专业技术随之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机电安装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
三、目前机电安装行业面临的困难
3.1、机电安装行业无章可循。据统计,上海市场有200—400家机电安装公司,其中合格的大约只有50-100家,活跃在全国的机电安装队伍有2000多家,全球机电安装队伍超过8000家。一个正规的机电安装公司要上马,不含流动资金,仅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工具和机械使用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等支出,其至少需要上百万元的投入,一个中小机电安装公司难以承担这么庞大的开支,这些中小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准则来规避不正当的市场行为,这就是目前机电安装领域最最缺乏的。
3.2、设计和安装技术落后。机电安装从设计到安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机电的安装必须与建筑条件相匹配,这很考究设计的功夫。随着竞争的加剧,机电安装市场的无序状态日趋突出,不仅机电安装验收缺乏统一标准,而且系统设计更是无一致规范。常常在机电安装设计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设计人员无法提供机电安装的详细图,在设计时忽略计算和考虑设备的实际能效问题,给机器的正常运转留下隐患;第二、安装人员技术素质差,安装队伍中缺乏执有专业安装上岗证书的人员;第三、安装过程中没有给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没有根据品牌机的性能进行合理安装;第四、安装体系缺乏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安装方案与建筑或厂房的系统不匹配。
3.3、机电安装总承包有发展,但还不够理想。在我国建筑市场上,长期来“以土建为总承包,安装工程从属于土建”的传统作法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建设部87号令所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及“资质等级标准”所确认的总承包序列中,机电安装工程首次进入总承包行列。其初,机电安装的业内人士一度曾寄以莫大的希望,但事与愿违,多年来,虽然有一些单位实现了机电安装总承包,但总的情况还不够理想。在建筑市场运行中,就有那么一些项目业主自觉或不自觉地混淆了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的概念,于是,原本处在同一层面上的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兄弟”关系,被曲解为“父子”关系,以致一些房建工程与机电工程分别招标投标的项目在招(投)标结束后,房建企业与机电安装企业居然成为总分包关系。
3.4、劳资矛盾日益凸显。从事机电安装行业的作业人员中,多数来自农村,这意味着民工问题将成为机电安装行业中涉及面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民工除了缺乏必要的施工技术外,在劳资待遇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再加上当今建筑业效益低微,据统计资料反映: 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已经呈明显的下滑趋势,绝大多数企业只有不到1%的利润。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利润则更低,以2003年为例,全国27家省字号建筑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0.6%左右;而全国建筑企业的综合费率绝大部分在5%以上;加之企业所承受的税外收费约为10~20种,费用“居高不下”。于是,如何保障劳动人员的切身利益,则将成为机电安装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
作为我国工程建设行列中的机电安装行业,将在应对现代化建设项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形势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对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4.1、应实施行业发展的新战略。机电安装行业要想突破现有格局,取得更好的成绩,首要对行业协会进行完善,使机电安装队伍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规范自己的施工程序,同时善于结合国际先进的安装技术,从而保证机电安装的施工质量。其次,使“建设第一流的、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机电安装队伍”这个思想成为每个企业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着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并推广行业规范方式,认真把好机电安装企业的入门关,坚决摒弃无资质、无实力以及无诚意的公司。最后,让机电安装总承包名存实存,从根本上杜绝杜决因层层分包而导致行业利润稀释的状况,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4.2、加快人事改革。在确保机电安装行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进行企业人事改革是机电安装行业战略目标实现之根本,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内部劳务市场,引入相应的合同劳工制度,激活劳动力要素。实施竞聘上岗,定时绩效考核,淘汰弱者和人浮于事的。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能确保机电安装的施工质量。其次,全面落实责任承包制,避免负责人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最后,处理好“三农”问题,建立建全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 .叶卫军.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J].机电信息,2011年6月
[2] .薛标.安装起重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 建设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1年4月
篇2
关键词 中小型;饭店;业绩;评价
一、中小型饭店的界定
对于中小型饭店目前国内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参照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界定来对中小型饭店进行界定。
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3000人以上的为大企业,300-500人之间为中型企业,300人以下为小企业。1978年,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规定》,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综合生产能力”。1984年,国务院《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对中国非工业企业的规模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创立了划分标准,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公交、零售、物资回收等国营小企业。1988年对1978年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类)、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类)和小型四类六档,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1992年又对1988年划分标准作了补充,增加了对市政公用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规模划分。1999年再次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参与划型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目前我们采用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是2003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依据行业特点联合制定的中小型企业衡量标准。
二、中小型饭店业绩评价的现状
中小型饭店的业绩评价关系到中小型饭店的经营宗旨、价值取向、战略规划和决策方式。我国的业绩评价多年来一直是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虽然,我国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但并未改变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都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难于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中小型饭店的业绩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忽略了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企业经营需要两部分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债务资本的所有者即债权人要求企业定期支付利息,这是一种显性的资本成本,而权益资本成本指的是资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股东由于投资于现在的企业,而在其它风险相当的项目上放弃的预期回报。现行的中小型饭店业绩评价指标包括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它们没有扣除企业权益资本成本,而是更多地反映了债权人的利益,即反映饭店的资产状况、偿付能力和经营的成长性,却忽视了股东权益。由于没有扣除资本成本,因而低估了成本,高估了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显然,会计利润并不是饭店真正的利润。如果一家饭店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尽管饭店仍要缴纳所得税,好像饭店真的盈利一样,实际上它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只有资本成本像其他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资本的使用者形成“免费资本万的幻觉,误认为资本成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的使用,结果造成饭店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
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实际上都是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由于现行财务会计长期形成的以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复式记账程序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会计模式,使得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明确确认fnl。如果经营者不重视资本成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以至于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盈亏的经济价值也要打折扣了。可见,只有当经营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机会成本,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2 会计利润存在部分失真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是根据会计报表信息直接计算出来的,而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的。有关研究表明,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对中小型饭店的真实情况的反映存在部分失真,主要表现在根据会计准则的稳健性原则编制的报表低估了中小型饭店的经营业绩。会计准则从债权人和监管人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遵循稳健性的原则,尽量多确认成本费用,少确认收入。而股东和管理者则要求尽可能客观、精确的衡量中小型饭店的真实业绩,无论是高估资本还是低估利润,都可能使经营者的行为发生改变,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方向。例如中小型饭店在研究开发,员工培训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支出,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需在发生当年列作期间费用一次予以核销,而对于中小型饭店来讲,这种支出是能够给中小型饭店带来长期收益的投资,对中小型饭店今后若干年的发展都有贡献,应该分期摊销。会计上的保守做法,夸大了当期费用,低估了当期收益,使中小型饭店经营管理人员当期的业绩受到影响,从而他们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长此以往,必将损害中小型饭店持续经营的能力,最终损害股东的利益。
篇3
摘 要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但在实际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从内控环境优化、岗位结构设置和流程优化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流程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日益严峻,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冲击,为了让企业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越来越重视,逐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而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其非市场化的特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往往被忽视,或是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层面。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赢利单位,但其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单位的管理,提高行政质量、廉洁行政,杜绝营私舞弊,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点分析:
1、内部控制风险意识薄弱。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只要是机构运转正常,程序就完整了。而程序是否存在漏洞却极少引起关注,往往是发生一个问题才改正一个。近年来的现象屡屡发生,也是单位本身存在制度上、监管上的漏洞,才使其违法行为有空子可钻。
2、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目前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有的单位虽设置了内审部门,但却将内审部门挂靠在财务部门之下,有的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同时主管内审,这就使内审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内审效果大打折扣。
3、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不断拓宽,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业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风险管理知识。同时,业务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品德操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往往属于冷门岗位,内审人员身兼数职,或者形同虚设,内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更缺乏追求业务进步的动力。
4、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于2009年7月30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从共性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各行业、各单位均有其业务的特殊性和不同的内部控制环境,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5、内部控制环境较差。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为国家权力部门,而这些单位人情往来、上下级人情往来历史已久,行政审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如果个别权力主体的法律意识稍弱就很容易导致舞弊、现象的产生。这说明行政事业单位比企业更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二、完善措施和解决途径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道德规范建设,净化内部控制环境。这里指的道德规范建设主要是指法律常识、职业道德、风险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各员工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岗位风险,对于上级打招呼和摊派的现象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防范渎职和过失的发生。
2、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点。各单位应对目前各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梳理,尽可能发现现存的内部控制漏洞,如资产管理是否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行政审批权限是否清晰明确,部门设置是否合理等等。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内控重点,对于容易发生舞弊漏洞的经济业务,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目标,合理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力争在流程设计上予以预防和杜绝。
3、优化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大多是按照机构编制来设置,往往容易忽视不相容岗位的设置,不相容岗位不仅仅指会计业务岗位的相互牵制,史蒂文•J.鲁特在《超越COSO》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职责划分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操作的难度,减少任何个人挪用公款或从事其他非法行为的潜在机会至于内部牵制机能的执行,内部牵制岗位设置应立足于两个基本设想:(1)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2)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因此在具体业务分工上,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如重大事项集体会审,经济合同集体会签,业务权限分级设置等都是防范舞弊发生,减少组织漏洞的好方法。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机构编制和行业规定的约束,组织架构设计的空间相对狭小,如何让内部控制流程顺畅并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课题;
4、整章建制,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能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应以如何便民、利民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权力部门,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从规范行政权力的角度来入手,力争从制度上来对权力形成制约,避免个别员工或个别部门因权利过大或缺乏约束而产生营私舞弊的可能性。第三、内控制度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本单位实际,每个单位都有自身的文化背景,内控制度应能为大多数的员工所接受并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执行或监督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第四、强调以预防为主的设计理念,就是对业务流程进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使每一道流程都处于被控制状态。
5、强化监督机制。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审机构从财务部门中完全独立出来,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定期制定全面系统的内审计划,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制度健全、合规。行政领导应注重理念的转变,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审计意见的跟踪落实,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的目的。在单位内部加大对内审工作的宣传,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大多数员工认识到内审工作的实质不是在单位内部找茬,而是为防止错误的产生进行的事前预防工作,通过内审建议和优化,能使各部门更便利、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6、强调持续优化的理念。没有任何内控制度是完美没有瑕疵的,也没有任何一家单位是没有一点缺陷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漏洞、优化制度,再发现再优化……如此循序渐进才能使单位持续处于完善、更完善的进程之中。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的观念为指导下持续不断地改进行政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单位获得积极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09.7.
篇4
The Analysis on Hist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李春林① LI Chun-lin;刘丽丽② LIU Li-li
(①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秦皇岛 066004;②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秦皇岛 066004)
(①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Yansha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Qinhuangdao 066004,China;②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in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066004,China)
摘要: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发展的典范和可供参考的重要模式。创业型大学目前正沿着“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两个路径演进。创业型大学在大学目标、文化和组织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独特特征,具体表现为大学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全面演进。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在中国大学实践中,相关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发生机理,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推动中国高校积极转型和快速发展。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Now there are two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s evolution paths along "American model" and the "European model". The objectives, cultural and organization exhibit many unique features i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t shows specific performance for the full evolu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in university.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practic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the transforma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关键词 : 创业型大学;学术革命;转型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academic revolution;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51-04
0引言
自12世纪初意大利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至今,大学已经走过了900多年的漫长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功能,在不断延伸发展,并逐渐形成比较古典的传统大学,传统的大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是所谓的“教学型大学”。19世纪末,德国教育学家洪堡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并在柏林大学成功实践,大学的功能不单单只是教学,还增加了新的研究功能,这被称为大学的第一次学院革命。20世纪中期以来,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积极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其社会服务职能不断强化,开启了大学的第二次学院革命,并催生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1历史沿革
美国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在区分创业型大学方面,按照其主要特性的差异分为了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其中二者主要的不同在于,美国的创业大学是研究的延伸,而欧洲的大学创新活动是教学的延伸[1]。沿着这一思路,邹晓东将当前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归纳为两个路径,第一种类型为伯顿·克拉克关注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而自身不断进行创新变革的 “革新式”大学,这里大学的典型代表有英国的沃里克大学;第二种类型为亨利·埃兹科维茨关注的,更加侧重于学术知识的转移和学术创业的“引领式”大学,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就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2]。
在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过程中,《莫雷尔法案》和《贝度法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前者将有形资产无偿转让给大学,后者则将无形资产无偿转让给大学,这两个举措极大地推进了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并引发了第二次学术革命。
在19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一项“以促进工业阶级的文理教育和实用教育为目的的法案”,即《莫雷尔法案》。这部法案,在促进学员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当时美国工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在当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他正在描述大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罕见的改革创举。赠地运动创造出了一类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学,一类将地区和环境需要纳入自己的专业研究和相应的项目规划研究。从美国大学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来看,历史上的 “赠地学院”和“威斯康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转型发展。一些优秀的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并推动了美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0年的《贝杜法案》规定,对于那些受到过联邦政府自助的大学,其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科学项目成果,其知识产权就直接划转到学校。通过这个规定,激发了学校承担校外课题、科研项目的热情,也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协作。可以说,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演进为创业型大学的过程深受《贝杜法案》的影响。这一法案,明确了大学知识产权在转让和出售交易方面的相关规定,从某种程度上说,该法案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对大学知识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4]。《贝杜法案》间接地帮助了大学,奖给它们由联邦政府资助研究的知识产权,实质上相当于当初的赠地[5]。
可以说,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兴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过程,即是自上而下制度层面的推动,更重要的是各大学根据环境和自身发展的探索,是大学、政府和企业三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比较典型的事件包括:1862年MIT建校之初,其创始人罗杰斯就将其定位为一所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融入企业的学校,在这所学校,科学与技术被看做是目标统一、互相关联、互相支持的活动;为解决学校经费问题,MIT早在1920年就开始其所谓“科技计划”,规范MIT与公司之间非正式关系,并建立了学院和私人公司之间就研究管理签订合同的办公室,成为其他大学捐款或合同办公室的模型;同样是在20世纪20年代,MIT的学生范内瓦·布什和他的助手组建了一家公司,迈出了在大学周围建立公司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为解决教授为企业提供咨询引发的争议,MIT制定了著名的“五分之一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允许有相应资历的教授,在一周内,抽出一天的时间投入到企业咨询中,既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让教师增加收入,而不会受到质疑,其余工作日,他们要向大学尽义务;1925年,威斯康星大学成立了专利管理机构——威斯康星校友基金会,直接管理校园内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1937年MIT宣布和纽约的研究公司签订协议,该组织将处理所有MIT的发明者的发明在法律和商业方面的问题;二战后,在MIT的推动下,成立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第一家公共的风险资本投资公司;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在斯坦福大学诞生,现代大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并最终产生了硅谷等等。由以上典型事件可以看出,正是基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大学所进行的一系列重要的实践探索,美国的专利制度、风险投资公司等有效做法才逐渐上升为国家制度,进而推动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美国创业型大学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不同于经典大学的发展模式也正在成为高等院校的榜样,使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美国创业型大学一般是从研究型大学发展演进而来,不过欧洲的情况,和美国不同,在欧洲,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导致其创业型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由教学型大学演变而成[6]。
2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的职能转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Gibbons等(1994)较早地提出了这一问题,认为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大学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学、科学研究、创新等环节,对于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Geuna(1999)揭示了这一转变的背景,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削减所带来的财政危机以及大学回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和满足产业界的期望[8]。Youtie(2008)的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更新变革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的角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知识仓库,而是成了知识流动、传播、创新的网络枢纽[9]。Etzkowitz(2008)认为“学术资本化”、“知识产业化”日益成为大学新使命的核心,它将大学与知识使用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大学凭借自身的实力成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10]。伴随着大学职能的转变,创业型大学应运而生,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Slaughter、Etzkowitz和Clark等。Slaughter(1997)围绕“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核心概念来论述大学的变化,指出创业型大学是指高校在变化的环境下采取一些企业的运行方式,如大学的使命和管理组织具有企业的特征、参与市场营利活动、与产业界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出售教育产品和服务等[11],这些变化都对大学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Etzkowitz(1998)从国家创新模式的宽广视角阐述了这一变化,提出了著名的三螺旋创新模型,认为大学、产业和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每一方在履行各自传统的职能外还承担其他两方的某些功能,由此形成持续创新流[12]。Etzkowitz(2002)认为在过去20年,研究型大学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除了教学和科研,它还直接将其成果转移到经济领域,直接承担起发展经济的重任,这一切导致创业型科学和创业型大学的创生[13]。创业型大学的主要构件有五个:拥有研究团队、建立有商业潜力的研究基础、拥有知识产权转移的组织机制、拥有在大学里组建公司的能力、学术要素和商业要素整合成新的组织模式[14]。Clark(2003)指出创业型大学的核心是开拓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并提出著名的“大学组织转型的五种途径”理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强有力的学术核心以及创业型的校园文化[15]。Lowen(2007)基于其国际关系的宽广视野,分析了美苏争霸的冷战背景下,斯坦福大学如何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并具体揭示了其快速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自身因素[16]。
2003年以后,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刘则渊(2003)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作用以知识为中心不断扩张,根据知识活动系统的全息性特征,大学知识活动的主体系统可以划分为知识传播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17]。林辉(2004)认为大学在经历了传统自由型、研究型、社会服务型发展历程后,必将在知识经济时代走向创新型大学发展模式[18]。李元元(2005)指出,对于一些达到条件的重点优秀大学,要鼓励其向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转变。王雁(2005)[20]、李健(2006)[21]、彭绪梅(2008)[22]结合自身研究,对创业型大学内涵和特征做了界定。邹晓东(2011)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内涵、组织特征和实践路径[2]。刘永芳(2012)等则通过创新型大学发展历程的回顾,深入探讨了创新型大学的生成机制[6]。
3内涵及典型特征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中国大学发展实践,对创业型大学做出如下界定。创业型大学更加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其科学成果的研发,更加注重实际生产实践的转化。
首先,大学职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渐演变的,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教学型大学、近代工业时代的研究型大学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型大学三种模式,每一种新的大学模式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自中世纪建立大学以来,引发了两次学术革命,“研究”和“创新”先后被作为新的大学职能,大学职能的历史演进情况如表1所示[23]。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创业型大学就应运而生[24],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是创业型大学产生的时代背景[6]。
其次,研究型大学是在教学型大学传统上发展而来,而创业型大学是在教学型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教学型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并不意味着创业型大学是高于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全新大学模式,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演进,而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都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结合起来,是大学职能的全方位演进。在教学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的教学成为创业型大学的重要课程特色,大学校园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在科研上,选题既来自于大学和学科内部,又来自外部,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社会服务上,大学通过组织现有知识转移到公司和创建新公司,开始在“知识产业化”过程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三者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大学承担不同的使命而已,各类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实践的关系如图1所示。
第三,创业型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25]。大学与产业界、地方政府、国家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自身独特价值的科学研究理想[26]。可见,创业型大学只是在大学职能上更强调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但要以坚守学术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要有效平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
第四,在思想观念方面,创业型大学更加注重知识技术的的创新应用[27],创业型大学中,创新文化氛围浓厚,创新文化已经深入到大学成员的日常行为中[28]。在学术资本主义的情形下,创业型大学有效地融合了学术核心价值观与创新文化,并通过相关制度措施,推进创新活动。
第五,创业型大学内部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一些组织,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俱乐部、创业中心、资本网络、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等[28],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研究中心、社会创新中心、技术创业项目、跨学科生物设计、技术许可办公室、创业者俱乐部、风险投资俱乐部等[29],这些组织,为各种创业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交流融合的平台。
4结论
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其发展演进正朝向两个方向,即研究型大学对知识生产职能的强化和教学型大学对知识传播的强化,由此催生了创业型大学的“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这表明,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演进并非沿着单一路线,也不是只有一种演进模式,这为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普通高校的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模式。因此,在对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和典型特征做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下一步应该重点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做进一步的界定,并重点探讨在中国大学具体实践中,研究型大学或教学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在发展理念、大学制度和组织模式等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也成为同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亨利·埃茨科维茨.三螺旋[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31-54.
[2]邹晓东,陈汉聪.创业型大学:概念内涵、组织特征与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56-59.
[3]Wallenfeldt, E.C. Roots of Social Interest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 Social Psychologic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M]. Lanham Mad1son: University Press, 1986:141.
[4]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历史演化及主要特征[EB/OL].edu.cn/20050922/3153106.shtml.
[5]David C.Mowery, Bhaven N. Sampat. The Bayh-Dole Act of 1980 and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A Model for Other OECD Government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5(1):115-127.
[6]刘永芳,龚放.创业型大学的生成机制、价值重构与途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96.
[7]Gibbons, M., Limoges, C., Nowotny, Hetal.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J]. London: Sage, 1994:2-7.
[8]Geuna A. The economie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d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research[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1999:268.
[9]Youtie J,Shapira P. Building an innovation hub: 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roles in regional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Research Policy, 2008(8):1188-1204.
[10]亨利·埃兹科维茨.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4):481-488.
[11]Slaughter S. Leslie L.Academic capitalism: politics, policie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M].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8.
[12]Etzkowitz H, Leydesdorff L.The endless transition: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 A Review of Science, Learning & Policy, 1998(3): 203-208.
[13]Etzkowitz, H. The Second Academic Revolution: MIT and the Rise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M]. New York: Gordon & Breach, 2002:51.
[14]Etzkowitz H. MIT and the rise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M].London: Routledge, 2002:36.
[15]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16]丽贝卡·S 洛温.创建冷战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转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1-318.
[17]刘则渊,韩震.知识活动系统与大学知识管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31-35.
[18]林辉,张磊.创新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以英国沃里克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4(6):24-26.
[19]李元元.建设创新型大学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 16-17.
[20]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70.
[21]李健.建设创新型大学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J].中国高等教育,2006(3):25.
[22]彭绪梅.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41.
[23]亨利.埃茨科维兹,周春彦.区域创新发动者一不同三螺旋模式下的创业型大学[A].第6届国际三螺旋会议论文[C],2007(5):22.
[24]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6.
[25]陈笃彬.正确处理八个关系,建设创业型大学[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
[26]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等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杜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3.
[27]GJERDING A N, et al. Twenty practices of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J].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2006(33):88.
篇5
关键词:电力设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
一、顾客满意度调查概念
顾客满意度调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是用来测量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在满足或超过顾客购买产品的期望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测量顾客满意度的过程就是顾客满意度调查。它可以找出那些与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直接有关的关键因素(用统计指标来反映,有时称之为绩效指标),根据顾客对这些因素的看法而测量出统计数据,进而得到综合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它也是近年来市场营销调研行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技术。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从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顾客满意程度调查与顾客忠诚度调查。顾客满意程度是指顾客感知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感受能否符合原先期望,符合程度越强,越能反意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就是要针对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进行相关调查工作,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而言,就是顾客对我们的设计是否满意,我们的设计是否符台顾客的要求。顾客忠诚度指的是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该产品或服务,以及向他人热情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表现,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顾客对我院设计队伍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一种认可,直接关系到我院在电力设计市场上的美誉度。
二、电力设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的现状
我院作为福建省电力设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院领导一向十分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本年度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就在我院三级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实施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调查了顾客对我院电力设计相关服务的满意评价以及顾客对我院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认可程度。调查方式由以下几种:(1)由经营部组织相关部门自行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2)经营部利用工程回访和现场中间检查等机会进行调查;(3)委托驻现场施工代表进行调查。调查实施过程主要采取:电话邀请、预约送表上门或电话问卷讲解,传真、系统OA及电子邮件调查和电话回收确认等,确保问卷为最终顾客填写。上半年度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45份,回收率占91.84%;从回收的问卷状况来看,虽然有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能力、设计水平还是持较肯定的态度。
三、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为电力设计市场供给方――各省电力设计勘测院,对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重视不足。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一直存在各行各业中,但是电力设计行业作为一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一向以来不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增强,电力设计步入了黄金期,设计成了“骄儿”,容易忽视了质量、服务,“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薄弱。这一两年来,随着电力设计市场地进一步开放,电力设计市场了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再加上2009年国际金融影响,电力设计行业也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解顾客需求,作好顾客满意度调查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用日益突显。因此,真正建立起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缺乏科学有效的电力设计市场顾客满意调查评价体系。
目前市场上通行的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只针对一般性商品。未必适台于电力设计这种特殊产品。电力设计市场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市场,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知识,要全面、客观地对电力设计这一专业性较强的特殊市场的满意度进行测量评价,并不是一件易事。我院目前正在根据这两年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正在编制《福建省电力设计勘测设计院客户评价管理办法》,建立立足我省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全面客观的电力设计市场顾客满意调查评价体系
篇6
关键词:机电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机电工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与其他机电工程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机电工程研发对我国工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在机电工程的发展过程之中,应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引入和研究新型技术,改善现存的技术格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机电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
机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自动控制技术、电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等的综合应用。机电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之中的地位更是显而易见,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促进了电子技术和机械设备的紧密结合,特别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微型计算机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面世,最终就会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电工程研究小组。与此同时,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之中,将机电工程作为我国战略性实施策略提出来。在国内,大部分的大型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等均对机电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样一来,也就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机电工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特征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械、电子、通信、光学、计算机和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已经融入到机电工程研发过程中,其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使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微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2、机电工程设计、分析、集成已经逐渐进入智能化时期,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学科,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1.3、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得到重视,吸收了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的新思想、新技术,为机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也促进了机电工程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在机电工程被不断推广,在各个行业都逐渐开始使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机电工程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这些影响机电工程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电工程技术性人才培养不够
机电工程是一门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很强的学科,理所当然地就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应用技术、电子学科技术、精密仪器使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学科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机电工程专业的研究和具体工作。但是因为国内教育方式的制约使得全面性人才十分缺失,即使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着力培养,但是依然不够而且也难以符合复合型需求。同时,因为机电工程专业发展迅速,经历时间比较短,所以在短期内造成培养人才的力度跟不上机电工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速度。这两方面正是造成我国机电工程人才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也为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
2.2、机电工程技术难以满足所有行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须要通过机电工程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因为机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局限,使得有些特殊行业、领域以及一些特殊的部门或者机构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机电处理系统不够微小无法满足需要,缺乏足够的智能性,无法提供广阔的联网技术等等原因造成了很多类型的机电工程无法向社会全面推行,对社会发展速度起到了延缓作用。
2.3、社会发展对机电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从而对机电工程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简单的粗放型机电工程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所有行业。对于不同的行业,机电工程系统须要因人而异,只有推出量身定制的机电工程系统才能更好更合理地适应各个行业的需求。
3、机电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不断推动工业、制造业等产业的技术升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尤其应重视机电工程技术的发展。机电工程的核心是电子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其中,微型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更加重要。从整体来看,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如下。
3.1、微型化
蚀刻技术是半导体器件加工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实验室研究中,已经成功利用蚀刻技术制造出了“亚微米级”大小的微型化元件。在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微型化发展不再需要进行机械元件与控制部件的区分,而能够实现机械元件与电子零件的完全融合,尤其是PLC、执行结构、传感器等关键部位的集成,能够不断缩小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体积,突破我国目前的机电工程的产品特点。目前,我国引进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微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几何尺寸越来越小,且逐渐朝着微米级和纳米级发展。例如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产品、通讯产品中,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灵敏度高、能耗低等优点,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国仍然面临着超精密技术、微机械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和问题,加大研发技术,争取尽早突破关键性技术难题。
3.2、网路化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各个行业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有效办法。我国机电工程在各个行业的使用情况也必须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各个行业服务,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自己领域中来可以提升机电工程的工作性能,还能通过网络技术监督机电工程系统的运作情况,从而有效提高机电工程在日常运作中的安全性能,帮助机电工程朝着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前进。
3.3、智能化
随着机电工程今后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是最主要的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机电工程满足更多行业需求的必要条件。机电工程智能化是指对机械本身行为进行的一系列描述,其中主要包括自动决策系统、自动进行思维逻辑换算等等。和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智能化机电工程的发展和建立可以更加快捷地通过机电工程自身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使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国智能机电工程使用较多的有各种智能机器人和一些新型的自动清洁技术等。智能机电工程的大面积推广将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4、集中监控化
在机电工程的设计之中,集中监控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之中,这很好的促进了我们国家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集中监控技术有利于强化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这相对于传统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来说。集中监控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得充分的考虑到系统各个部分功能的统一性;在管理的时候,我们就是以中央监控系统为中心,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管理,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予以排除。在机电工程的发展过程之中,越来越重视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应该得强化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充分的完善机电设备的应用及维护,不断的进行技术升级,使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朝着一体化、集中化方向发展。
3.5、PLC技术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实时控制的数位逻辑控制器,主要具有监控、模拟量闭环控制、数据采集、数字量智能系统控制、逻辑控制功能,目前已经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之中。在PLC技术出现之前,我们通常是要采用成千上万的计数器和继电器,才可以组成具有同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随着PLC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经过编程能够以可编程控制器模块来取代这些大型的装置。PLC技术系统程序不断发展和完善,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编程适合自身需求的程序,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生产要求。目前,我国机电工程设计中,PLC都具有A/D、D/A算术功能和转换功能,形成了一个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在机电设备的速度控制和运动控制方面,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高速脉冲输出及接收功能,且配备了相应的传感器和伺服设备。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字量智能控制,在可编程序终端设备联系应用中,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及显示,方便设备管理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以PLC的自检信号来实现对机电工程系统的监控。同时,PLC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强通信功能,从而实现了顺序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闭环过程控制和通信联网等基本使用功能的需求。
结束语
机电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地成绩,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机电工程技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地差距,即使是对本国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多样化的问题,只有更好地将解决这些问题,并准确分析出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候艳秋.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3,19:236-237.
[2]白利慧.试析我国机电工程发展现状[J].煤,2013,05:56-57.
篇7
关键词: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一、现在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
机电工程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是非常高的,为了更好地胜任该专业的相关探究工作,我们要求这些人才必须全面掌握通信应用技术、精密仪器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我国的教育机制本身存在不少弊端和漏洞,所以全面掌握相关技术的全面型人才是非常少的,面对这种情况,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已经在着力培养此类型的人才,但是培养的这些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仍然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另外,因为我国的机电工程专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整体的发展时间还相对较短。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还是无法解决人才培养力度和机电工程发展对人才需求速度之间的矛盾,前者还是无法跟上后者的发展步伐。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我国机电工程人才较为缺乏的重要性要素,同时也是我国机电工程领域不可逾越的瓶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全面进步,机电工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行业都需要通过该工程去进一步深化其工作效率。只是在实际工作中,机电工程技术发展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该技术在一些特殊行业和一些特殊的系统、机构中不能很好地被应用,这些系统、机构的需求得不到全面地满足。同时,机电处理机制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一些企业的实际需要,一些机电工程不能非常好地渗透到社会中去,因为没有相应的智能性,无法提供方便的联网技术,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动下,社会各界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在这种情况下,差异性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被细化,所以自然地提升了对机电工程机制的要求。
二、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
在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环节,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微型化技术。现在,随着国内节能概念的大量普及,科学利用有限空间及资源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主要的趋势,机电工程机制在应用环节面临着缩小产品自身进而扩大空间的问题。现在国内的研发技术在不断完善,微型化发展已经成功地将机械元件和差异化电子零件给予有效地融合,工作人员需要集成的主要零件是CPU、核心传感器和不同的执行结构等,如果这些零件能够很好地集成,不仅能够帮助国内机电工程技术缩小产品的体积,而且还可以促使机电工程技术逐步过渡到微型化阶段,进而不断地向微米级以及纳米级方向发展。就目前的趋势来看,国内的很多军事、医疗领域已经开始实施此类微型化的机电工程技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该项技术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将此技术向更多行业中全面推行。通过观察机电工程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清楚地发现智能化是机电工程核心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国内机电工程不断满足更多领域需求的先决条件。机电工程智能化主要包含的内容有自动决策机制、自动实施换算等,具体指的是对机械自身行为给予相关描述的一种方式。和之前传统、常规的机电工程相比较,智能化机电工程都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其发展和构建能够更加迅速、便捷地按照机电工程本身有效地处理相关的问题,所以更容易达到深化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用的双重目的,进而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现在,智能机器人和新型自动清洁技术等是我国智能机电工程使用较为广泛的。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普及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或多或少地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使该技术已然成为所有行业强化效率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国内机电工程在各个行业的使用情况也要和网络技术结合到一起,通过这种不断地改善和创新进一步更好地为各个行业服务,最终达到互相推动、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
三、结语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良好,这种持续性的发展促使机电工程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自己领域中以达到深化机电工程工作性能的目标,而且我们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达到测验机电工程机制运作状态的目的。长此以往,一方面我们可以有效深化机电工程在常规运作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辅助机电工程向一个更加稳定、良好、持续的方向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锋,陈飚,郭成林.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机电系统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办法与标准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智能交通与机电工程卷[C].2013.
篇8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的多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机电工程的领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发展思想的影响,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机电工程在当前的发展特征以及发展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希望有助于机电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机电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机电工程是比较大的专业系统,在发展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工作的原理上也从简单向着复杂的形式转变,所以在具体发展中就有着相应的问题存在。对此就要能够对机电工程的发展加强理论层面的研究,这就对机电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机电工程在当前的发展特征以及发展问题分析
1.1机电工程在当前的发展特征分析
机电工程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在多种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我国的机电工程的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水平提升。在当前的发展中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已经从以往的单一模式向着复杂化模式转变。在现阶段的现代信息以及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对机电工程的其他类技术也有着融合,在光电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也向着智能化以及功能健全化的方向迈进和完善[1]。再者,机电工程在当前主要是向着智能化方面进行靠近,依托着这些技术能够将多种智能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加以应用,智能化的程度也逐渐成熟。还有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有着强调,在受到当前的人本主义的思想理念影响下,也对机电发展有着比较突出的影响,所以以人为本也成为机电工程发展的重要特征。
1.2机电工程在当前的发展问题分析
机电工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处在当前的经济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以往的行业已经要经过变革升级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机电技术的带动下对自身生产效率提升就比较重要。但具体对机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技术层面的不成熟以及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都比较突出[2]。从而就不能有效满足实际市场的需求,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对机电功能的需求类型也比较多,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这就对机电设备的利用普及有着很大影响。再有就是专业化的人才比较缺乏,当前我国的机电工程虽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从总体的发展上还不够完整,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对人才的科学化培养也比较缺乏,这就对我国的机电工程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还有就是行业的局限性比较突出,特殊行业的兴起通常对机电工程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机电行业的发存在着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的需求上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机电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还不能有效适应劳动分工的实际需求,对机电技术的功能需求也比较细致,但是在各辅助系统的利用和开发程度上也都有着新的要求提出。这就造成了不能和实际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2现阶段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探究
从现阶段的机电工程发展情况来看,还需要从多方面对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从而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机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从实际的发展趋势来看,机电工程在当前会向着微型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机电工程这一技术在实际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全球化提倡节能环保的大潮流下,对能源的节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就比较重要。而机电工程的发展也要能够顺应这一时展的潮流,所以会向着设备体积缩小以及功能的优化方向进行迈进。对于机械的元件能和差异化电子零件得到有效融合,并在体积上能够得到有效缩小,比较有代表性的机电零件就是CPU设备,从而实现机电工程的微型化发展目标。这也是机电工程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会在微米级以及纳米级的目标上逐步实现[3]。在当前的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背景下,机电工程的网络化进程也有着进一步加快。计算机技术在使用的普遍性时代,也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上,已经成为行业提升生产发展效率以及对成本进行节约的有效方法。机电工程发展中,通过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对各个行业实施服务,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优化下,机电工程的网络技术应用在本行业中,就能对机电工程工作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以及能在网络监督技术的应用下,对机电工程的运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从而能有效将机电工程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另外,机电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以及一体化的发展也会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主要是多种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实现自动换算以及决策,这对实际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对人工成本得到节约,并在生产的利益层面也有着相应提升。机电工程的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对实际的生产规模进行有效提升,并使其能长久得到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发展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机电工程的发展也不会只是朝着单一化的方向迈进,会逐渐融入到各行业的发展当中。此次主要从机电工程的发展特征及现状问题层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相应探究,希望对机电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史桂福 单位:天津国际铁工焊接装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广亮.机电工程施工准备到验收期间的管理[J].民营科技,2015,(10):111.
篇9
关键词:矿山机电 现状 发展趋势
0 引言
矿山机电属于重机装备,是为我国煤炭工业服务的,是我国机电工业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一直以来,矿山机电作为现代煤矿企业生产运行的系统平台,主要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和技术保障,来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和生产系数,使对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大幅压缩生产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使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显著地提高,促进现代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矿业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实力和工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对矿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通过矿山机电来实现的。所以矿山机电发展的先进性和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由此可见,矿山机电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矿山机电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我国矿山机电的现状 我国的矿山机电行业起步比较晚,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逐步形成。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矿山机电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矿山机电的发展速度尤为迅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6%,而1992年、1993年的增长率更达到了38.6%和49.3%,品种的满足率也达到了80%以上。矿山机电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对矿业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了矿山机电业的需求量大增;二是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矿山机电的可靠性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三是国家对矿山机电的研发加大了资金投入,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四是各所高校和研究所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对矿山机电的研究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我国的矿山机电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2 矿山机电业存在的问题
1.2.1 产品的性能不高、质量、可靠性较差。虽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由于对技术的吸收程度不一,所以短时间内不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导致市场上的矿山机电产品的供应量不够。国外的矿山机电中普遍采用微电子技术,实现了一体化,同时实现了产品的安全、节能、动力与传动系统等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了对产品运行的监测和自动调控能力。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水平不高,质量也不稳定。
1.2.2 产品的品种规格不全。我国的矿山机电产品的品种规格不全,我国所生产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型的,而小型和大型产品不多。随着大型的矿山项目的投入生产,大型的矿山机电设备的需求量就加大,而我国的大型矿山机电设备很多还依赖于进口。
1.2.3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矿业资源的需求量也增大了,必然对矿山机电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我国将是矿山机电业的最大市场之一。我国的矿山机电产品的价格相对比较弱,但中国加入WTO后的相关的进口税率降低了,因此矿山机电设备的进口价格与国产价格的差距缩小了,从而对我国矿山机电业的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矿山机电产品性能不高、技术水平和质量较差,售后服务水平跟不上等因素,都对我国的矿山机电的市场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1.2.4 企业规模小,缺少管理型人才。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管理体制上也存在许多的弊端,许多经营者墨守成规,缺少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管理人才和运作机制。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机制转换以及国家对金融政策的变化,我国的矿山机电业从1996年以来,渐渐地步入了低谷。主要体现在市场的需求不旺、任务不足、资金紧张、效益下滑明显,出现了全行业亏损,造成了矿山机电业元气大伤,一些生产企业更是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2 未来我国矿山机电业的发展趋势
2.1 提高企业经济规模,走专业化生产道路 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企业运行体制,按照国际惯例和规范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企业间可以加大合作,或者组合成若干个企业集团,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尽快调整产品方向或者调整专业结构。
2.2 增加产品的产量,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出口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对能源的消耗很大,因此矿山机电在我国仍然会有很大的市场。所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努力增加产品的产量,开拓国内市场,尽量促进出口。
2.3 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是产品的生命线,提高产品的质量是振兴我国矿山机电业的根本。因此,我们要着重抓好产品专业化生产和质量,重点扶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面向全行业的专业化生产点,加快形成各个生产点间的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
2.4 设计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已被社会逐渐淘汰,更多的现代高科技创新设计手段和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高上,这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发展趋势。现有的数字化技术、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网络化设计为矿山机电产品的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合理有效的对这些设计方法组合运用,不仅使产品的设计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2.5 产品开发模式的变革
2.5.1 实现数字化制造。在新世纪数字化的时代,矿山机电产品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制造技术跟上时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在高度交互、仿真的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新的虚拟设计、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模拟仿真、虚拟测试等。
2.5.2 可重构制造系统。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系统及其企业不仅要灵活多变同时要具有可重组性才可以适应期发展。可重组产品的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及优化设计理论、柔性制造单元及可重组制造系统的随机动态规划、可重组制造系统的工艺及装备研发等都是在今后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科学技术问题。
2.5.3 矿山机电产品的快速响应制造。矿山机电产品的快速响应制造、绿色制造和超精密工程在21世纪对加工工艺和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确成形技术和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是现代成形技术两个最突出的发展方向。
2.6 加强科技能力,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好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研发中心,努力提高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同时调动科研所、高等院校等该行业内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与市场相结合,满足生产的需要,进行创新科技的攻关和产品的开发。今后的创新技术来源要逐步由国外引进转向国内为主,在掌握已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自主开发和创新,紧随世界矿山机电业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上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3 结语
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矿山机电设备的研发面临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在开发矿业资源过程中,矿山机电业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才能支撑我国矿业经济发展和实现矿山生产现代化。所以我们从事矿业设备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发掘个人的创新潜能,提高自身水平,同时在矿山机电设备研发中封信设计理念,不断将新的技术引入其中,从而使矿山机电产品开发的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促进我国矿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饶绮麟.21世纪矿山机械的研究和开发[J].矿冶,2003,12(3):1-4.
[2]金中,潘庆丰.我国加入WTO后矿山机械的发展趋[J].煤矿机械,2002(9):1-2.
篇10
Abstract: Diese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areas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esel is the main factor determin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diesel produc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he fac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esel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关键词: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Key words: diesel;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development status;trend
中图分类号:TK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44-01
0引言
不容置疑,柴油机与汽油机等其他动力设备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能耗少、寿命长、污染弱、维修使用便捷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随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出现,传统柴油机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对柴油机各方面性能要求更加严格,柴油机的发展应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柴油机电控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1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1905年,德国的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并将其应用于汽车行业,由于柴油机具备成本低、效率高、能耗少、寿命长、污染小、维修使用便捷等特点,使其成为汽车行业及工程机械行业最主要的最节能的动力设备,并逐渐推广至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随着各行业对柴油机的广泛应用及研发,柴油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柴油机的高性能、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控制柴油机已不能满足需求,20世纪70年代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紧缺问题出现并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并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时世界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柴油机的节能减排被提上议程,得到了各行业专业人士的关注,各大公司争相开发柴油机电控技术新产品并投放市场,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自此开始进入以电控技术为核心的柴油机电控时代。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化先进电控柴油机诞生。与传统柴油机不同,现代化先进电控柴油机在工作原理上采用了电控喷射及高压共轨等技术,在性能方面,无论是污染物的排放量还是能耗值都有大幅改进。
总的来讲,柴油机电控技术是柴油机应用和发展的核心技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在挑战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方法,是衡量柴油机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开展柴油机控制技术的探讨,研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势在必行。但是,要突破柴油机电控技术瓶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综合电控系统,还面临很多问题。综合电控系统功能要求多,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但与国外相比,在电控系统设计经验、数据积累、研究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2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执行器设计技术
所谓执行器,指的是柴油机控制系统中的执行部件,其直接关系到控制系统的功能消耗、安全可靠性以及工作能力,换句话说执行器的优劣是决定柴油机电控系统性能的关键。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执行器的研究,并根据执行器的性能,创立了电磁和力矩电机执行器中电磁场、电磁力与温度场关系的理论,并进行了相关仿真计算。通过研究电磁以及有限转角直流力矩电机,开发了新的规范化算法,验证了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参数。基于相关理论和算法,电磁化执行器和有限转角直流力矩电机执行器已经问世。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关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更多的执行器会应用到柴油机电控技术中。
2.2 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
柴油机电控技术需要不断应用于工程中去,当前很多技术手段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原理的验证,所以可靠性以及工程技术是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另一发展趋势。首先,可靠性指的是技术层面,也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尤其在设计阶段,全面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以及危险,进行危险预评估和终评估,同时提出理论上的技术改进措施,精细化优化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指标。在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结构设计中,传统的设计开发模式必然具有高风险以及长周期等问题,有必要建立全新的开发模式——“V”模式,即从概念设计开始,一直到试验验证整个周期过程中,实现一体化仿真开发模式,用以全面提高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效率、精度要求。
可靠性在技术上将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的分解,建立模块,利用智能化相关原则,合理优化相关技术,对于电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化属于应用范畴,只有电控系统在满足可靠性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根据电控系统中各部分功能、工作条件与可靠性要求,利用核心部件冗余,特别是控制器,达到热备份,利用冗余技术,充分满足柴油机综合电控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工程应用水平。随着新的排放标准出台,对柴油机电控系统以及电控技术的要求更高,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将是今后柴油机电控技术研究的终极目标。
3结语
近年来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不断深化对电控技术理论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发,才能适应新的要求,使柴油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恩哲.柴油机电控技术研究及应用[J].柴油机,2011,(4):16-20.
-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 下一篇:低碳环保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