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26 14:0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育部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已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由此,各高等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各有不同的思路。而我国本科院校自进行分类管理以来,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各类院校在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上出现了很大差异,这同时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实施。本文以哈尔滨学院(下文简称“我院”)为例,就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改革思路。
一、课程建设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和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的需要,为了使我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我院确立了有别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等普通本科院校的类型:即教学型本科院校,并确立了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哈尔滨学院是哈尔滨市属的唯一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中的财经与管理学院,长期为黑龙江省尤其是哈尔滨市输送大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立足哈尔滨、面向省内外,重点服务于基层、生产一线,尤其面向中小企业从事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而中小企业几乎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具有广阔的市场。合适的定位,会给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更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我院以往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几乎是参考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而设定的,不仅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更没有体现专业方向。在“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中,定位模糊不清,没有侧重,而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才更是因社会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分工。因此,如何在我院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我院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会计学和金融学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服务对象为基本研究内容,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为了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又可以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
(一)公共基础课
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有较扎实的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主要应设置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哲学、计算机基础、财经应用写作、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二)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科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有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这些课程应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与贸易、经济法规以及与财务管理专业相近的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应该设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
(三)专业课
开设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可划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原理等课程;专业限选课可以划分为:电子商务概论、证券投资、财务软件应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税收与纳税筹划、资产评估实务、咨询与鉴证服务、财会职业道德专题、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界定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财务管理基础主要讲授公司财务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并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以阐述。中级财务管理主要讲授公司理财的具体方法,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对金融衍生工具做详细的介绍,以便使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介绍特殊情况下的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的内容既不能重复,也不能完全割裂。要使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效地体现“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
三、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永远是一门实践艺术。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描述、轻分析的教学观念还处于主导地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中,以教师讲授、全堂灌输式为主,即使有些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也是走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是理论讲授多于实践操作,使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做。”更有甚者,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越学越死,越学越糊涂。
笔者认为,理论教学可以在财务管理基础教学中占有大量比例,而在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应以实践和实训为主。课堂教学应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并结合实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结合所学知识,形成以各个知识点为支撑的案例,以课堂讨论、课后点评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模拟训练更为切实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第二,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要不定期地聘请优秀的理财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吸取实用的理财经验。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诊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范文),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等工作,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有针对性地研究与探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同时,可以辅以多媒体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丰富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和窗口。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围绕哈尔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把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还可以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人才兴校、特色兴校”,人才是支撑,特色是品牌,一个有特色的专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有特色的本科院校才会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999,(3).
陆富彬.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005,(5).
篇2
关键词: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随之应运而生。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2008)提出微课(Microlec-ture)概念,认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在相应的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力,微课将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2013年,微课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对微课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标准的定义,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学科的实践研究。胡铁山(2011)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即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设计与运用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本科院校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针对财务管理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本文基于微课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设计研究。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一)学生对微课的认知情况
1.学生对微课的了解较少。从问卷的结果来看,64名学生对微课不了解,占比超过50%,说明微课的宣传和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微课有所了解的学生中,对微课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较有针对性;形式新颖,以相关视频为主;可做课前预习,帮助知识点的掌握;反馈及时,拓展知识面。从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加强推广。2.微课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92%的学生认为微课时长在5—1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微课时间较短,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抓住课堂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3.微课在线平台参与度低。在本次调查中,有13.46%的学生会在课下通过微课在线平台学习,在微课资源的网站中,选择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的居多,选择国外公开课的相对较少。在通过何种途径接触到微课的调查中,近30%的学生是教师推荐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
为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问卷设计了五个问题(见表1),包括微课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70%的学生认为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调查中,有59.32%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够激发学习兴趣,25.42%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2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于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13.56%的学生非常认同,42.3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0.6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您的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方面,5.93%的学生非常同意,44.0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5.7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18.64%的学生不认同。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对明确教学目标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微课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的改进方向
针对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表明,34.75%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广阔,48.31%的学生认为有较好前景,17.8%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在选择何种微课视频的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考证类视频,如CPA和中级职称考试视频。在开放式问题中,调查学生对运用微课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感受。学生认为:“学校应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学习应该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观看视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微课学习,通过案例、习题讲解来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课题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微课和教师的教学共同展开,以教师讲授为主、微课为辅”。在进一步改进方面,学生认为:“微课质量存在问题,画面不够清晰,音质需要加强”;“对于课程的重难点,教师讲授的速度应该适当放缓”;“即使进行微课视频讲授,也应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微课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本,但以教师为主”;“需要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微课制作能力”。
三、基于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较短的时间内,教师针对单个知识点而设计教学活动,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合理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微课导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之前的基本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主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微课教学时间有限,导入环节不应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应迅速切入主题,力求方法新颖独到。以介绍“普通年金现值”这一节内容为例,首先要了解普通年金的定义,在导入定义时,可以截取某些新闻或报道中的片段,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进行导入。比如:家庭每个月的等额偿还买房买车贷款,每月等额领取的养老金,等期等额赊购等。通过观看这些微型视频,让学生自己归纳普通年金的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二)财务管理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是针对单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应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可以运用案例引导、问题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1.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财务管理微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选择引导的案例,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现在或将来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学习内容有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中可以给学生小刘买车的案例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付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款一次付清,另一种三年年末等额付款。在银行利率已定的情况下,小刘应该如何选择付款方式?由此引出普通年金现值的概念。2.答疑解惑,分析重点和难点。微课的时长较短,一节微课主要解决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正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中,有两个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是对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来源感到困惑。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复利现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例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既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想记忆。二是普通年金的期数和现值的概念容易出错。可以通过时间轴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找到普通年金的期数并更加形象地理解现值的概念,分清现值和终值。在掌握普通年金现值的知识点以后,回到小刘买车的案例,学生和教师共同为小刘做出正确的选择,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路
一节好的微课还要做到巩固练习,拓展思路。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结束时还可以给出某公司的投资决策资料,使学生了解到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不仅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该知识点的学习,为该公司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91- 02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已逐渐成熟,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公司财务管理是公司决策者与经营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现实中,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对传统理财理念的冲击、企业理财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内容势在必行。
1 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等经济管理工作的课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从具体的企业财务活动中抽象出企业的4项财务活动和7种关系,即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动,具体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以及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包括企业与政府、所有者、被投资单位、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各单位、职工以及其他有关各方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好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做出最佳财务决策的方法。
2 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优选教学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强,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将近200个),财务管理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尚未正式接触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把具体的案例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货币时间价值之前,引入这样一个实际案例:小李分期付款购房,每年年初支付6 000元,20年还款期,银行利率为5%,如果小李选择一次付清款项,现在只需要支付78 510元,这是为什么?在学生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后,再引入“今天的100元钱和明年今日的100元钱价值不同”的案例:在商品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即现在的100元钱比1年后的100元钱的价值要大一些,例如,将现在的100元钱存入银行,在银行存款利率为10%的情况下,1年后可从银行得到110元钱,因存钱至银行这项投资活动产生了货币的时间价值:10元钱。由此引出货币时间价值概念——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引入经典的小故事,尝试启发式教学,增加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乐趣。例如在讲述风险与收益前,与学生分享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人问一位农夫有没有种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麦子收成不好。”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会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我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不受损失。”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农夫消除了风险,是否还有生活的意义?在同学们讨论后,大多数的学生会得出“农夫不再有生活的意义”的结论。由此引出花旗集团前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的名言:“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管理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风险与报酬并存,必须学会做出最佳投资决策”的思想,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绝大多数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案例引导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得到大大提高。
3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
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90后”的学生普遍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是一种进步,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无疑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为基础,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如前所述,财务管理是处理“四大活动、七大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曾经尝试将授课班级学生(30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虚拟给定一定启动资金,要求学生虚拟创建“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或服务的模拟公司”,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在“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做出最佳决策。通过设计多种的情境,让学生在“公司”面临多项筹资、投资、分配等选择中,做出最佳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求各个小组运用多媒体准备论据,上台陈述观点,适时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经营“模拟公司”时,必然会对所学理论知识做出一个回顾,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目的。
4 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紧紧扣住社会和市场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实践教学。首先,在初次讲述财务管理理论时,可结合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模型(如杠杆原理、资本成本的计算),设计原理推导等实验项目,加深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课程常用公式的认识。其次,以课程某一具体章节知识点为单位,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若干实验,如货币时间价值的运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财务报告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分析)、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与融资策略的选择、股利政策的选择等,提高学生对各板块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再次,举办沙盘模拟对抗大赛或其他形式的案例分析挑战赛,通过模拟实践,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为例,学院每年5月定期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每年11月定期举办“商业精英挑战赛”,组委会给出特定案例,学生自由组队参赛,同台竞技,对案例的解决提出最优方案,组委会邀请校内外教授、企业经理人进行专业点评。此外,学校通过组织财务管理课程学年论文等,提高学生将财务管理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拓宽学生财务管理知识面,高校还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定期邀请知名企业CFO进高校举办“CFO大讲坛”;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建财务管理课程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5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评价存在着评价简单化、功利化等问题。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考试(考核)评价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且评价过程简单化,单纯地体现在教师给学生考试(考核)分数和学生给教师评教分数上。这造成了学生以考试(考核)成绩为学习导向,重理论知识学习、注重答题水平提高,课后的学习仅仅针对考试内容,久而久之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并未发挥其课程“指挥棒”的作用。为切实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建立“重能力”的评价体系。重考试(考核)分数的评价体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建立将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相结合的对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其次,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探索建立教师与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课程实践基地对学生评价等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培养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篇4
一、传统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
1.案例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目前经管类相关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本科教学仍然是以理论讲述为主,这一点对于国内的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的是既要懂财务理论知识,也要懂实际操作技能;既能进行理论分析,也能进行实际决策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案例教学的意义非同寻常。加之理念认识不足,所有高校该课程的教学都强调自己有案例教学,但现实是即使有所谓的案例教学环节,也只是在个别章节插入式地略微带过,没有严格意义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案例分析报告以及相应的总结。
2.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严重匮乏
传统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基本都是已经出版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或者是授课所用教材后面附带的案例,而国内出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除了人民大学几位专家主编的几本,就是翻译国外的个别案例教材,要么缺乏时效性,要么不够典型,与所学内容相关性不大,严重缺乏合适、恰当的教学案例。案例库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国内大多数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瓶颈[1]53。而由于案例的收集、编写、整理等教学相关工作与高校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没有直接关系,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
3.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根据我们随机抽查相关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发现案例教学课时占到财务管理核定课时总数份额极其小,而且受到大班授课的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大多案例都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自学的内容。即便作为作业或期中成绩,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随意性较强,如果是“小组”作业的话,还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2]46最终成绩中期末考试至少占到60%以上,平时成绩中只有很小的一块是案例作业完成情况,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基本是应付交差。
二、贯穿式案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1.贯穿式案例教学的实质内涵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也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和通识课。贯穿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家真实企业(便于数据采集,建议选取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把这家企业从融资、投资、生产经营到现金管理、利润分配,甚至包括该公司的公司治理、业绩表现、财务分析等,纳入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在阶段性理论授课之后紧接着有对应的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以及真实的数据让学生对财务管理各环节以及整体知识体系进行深刻体会,而不是被动地去背那些公式或指标。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和方向是本地区各企业事业单位,如果在课堂上只讲基本理论,或者即使有案例教学,也大多是依托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几本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之类,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便会发现实际状况与学校所学脱轨严重,感慨所学无用。其实不是所学无用,而是我们课本上的理论都是经过抽象、假设、简化过的基本理论,如果不加以补充、修正就直接应用到现实中,必然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讲完财务分析,学生对各项指标了如指掌,但是当布置学期小论文,进行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时就会发现问题百出。从不知道到哪里可以搜集到上市公司资料,到发现真实的财务报表远比课本上简化的报表复杂得多,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过于抽象,我们的案例教学也总是浮于表面,为了解释当时的那个理论而生硬编出一个案例,或为了巩固教学中的公式、模型等难点,而抽象出一个虚假的企业、一些虚假的数字,学生只要背会公式,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可当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
2.贯穿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贯穿式案例教学尚属一个较新的概念,较早应用是在机械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生产环节和设计步骤让学生更好理解本专业内容。而我们提出将贯穿式案例教学引入财务管理本科课程教学中,也正是由于其相较传统的案例教学有着诸多重要的意义。其一,切实性。学生毕业后大多要进入各个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如果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只是抽象的、简化的,那么到了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个转化过程。而贯穿式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就是从当地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信息披露充分,有现实的事件发生,真实的数据佐证,学生既感到亲切、熟悉,又从中学到了基于理论又高于理论的知识,相比大多数教材常用的虚拟案例,要真实得多。其二,时效性。时效性是指所选取的教学案例要跟时代的要求紧密贴合,不断更新。因为随着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随时都在修订调整中,而企业财务管理正是在资本市场大背景下的融资、投资、股利分配等活动,企业财务管理与市场环境休戚相关。目前大多数教学所用案例都是已经编辑成册,堪称“经典”的案例,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无论从时效性,还是可用性,抑或学生的兴趣程度上都大打折扣。比如讲到资金时间价值,通常都要用到“田纳西镇的巨额账单”,学生对上世纪的那个巨额数字基本没有什么深刻印象。而且这些案例从网上很容易搜索,答案都是现成的,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和压力。贯穿式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案例,即使采用同一公司,也要用最新的数据,以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其三,双赢性。贯穿式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就准备好一个学期的案例素材,从让学生了解几家样本公司入手,样本公司的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目标、证券投资、财务报表分析、融资、投资、现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各环节都选用这家公司数据。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在无风险的环境中边学边干,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对企业进行横向调研的机会,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可以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收集的财务管理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并依据财务管理实际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3]154
三、贯穿式案例教学的方案构建
1.选择教学案例的方案
(1)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个要求是指所选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尤其我们采取的是全程实例式贯穿案例教学,更要求案例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具体到财务管理的教学案例,就要求案例企业首先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们是以地方高校为例进行研究,而地方高校大多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己任,所以案例企业建议选择地方的知名企业,考虑到信息的可获得性,最好选取上市多年的知名上市企业,这样,无论从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融资、投资、股利分配,还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都有完备的、成熟的数据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2)实用性。要求教学案例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依托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活动,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这样才能编出具有实际用途的教学案例。因为现实中企业发生的各项活动内容太过复杂,重要的事项又有很多,如果不加以选择就拿来用的话,会使案例教学主次不分,失去应有的效果。(3)难易结合。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难易度不同的案例。教学开始几周,由于所学理论较少,只需要安排单项案例进行分析,比如针对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目标的案例。到了期中考试之后和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理论内容基本讲述完毕,而且各项内容有相互的衔接关系,可以安排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比如通过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其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案例学习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贯穿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首先是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这个步骤是贯穿式案例教学工作最重要、最复杂、最辛苦的环节。由于我们提出的是贯穿式案例教学,它不同于传统的案例教学,不能随便从一个出版的案例教材里找案例来用,要求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状况,或者浏览企业的网站、查阅其的公告和年报,并根据案例特点及教学要求进行筛选、编辑和处理。因此,贯穿式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行业法规、各项鼓励优惠措施等等,只有这样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问题才能轻松应对。其次是课堂案例教学环节。贯穿式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进入模拟环境,首先简单介绍选定的当地的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包括公司所属行业、上市时间、生产经营范围、基本业绩等,让学生对样本案例有初步直观的了解;接着要求学生对案例企业与教学进程同步跟踪,即在阶段性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对应的专题性案例,比如公司治理结构的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样本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掌握。由于课时有限,建议一个学期有组织地在课堂上进行两到三次案例教学,选择有代表性和有讨论性的案例主题,比如公司治理结构是个重大论题,可以从股权结构谈起,分析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公司各项决策的不同,以及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甚至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可建议将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之一。还有可以选择财务报表分析,拿来案例公司真实的财务报表,与教材所讲财务比率相结合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借此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同样这个选题也可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之一。案例教学不在多而在精。课堂时间宝贵,需要挑选有争议或有难度的案例来讨论,当然上课前要把预习功课布置好,学生需要做足准备工作。这样教学才会高效、有序进行。个别简单的案例教学环节可以留给学生课下完成,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方式提交个人或小组的分析报告,作为期中成绩或课程论文。最后环节是贯穿式案例教学对“教”和“学”的考核。期末考核要把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不管是什么专业的课程,如果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考核手段上来制止学生期末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现象,必须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降低期末试卷成绩的占比,[3]155当然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专业、课程性质来调整,我们的建议是最好各占期末总成绩的一半。平时成绩里除了出勤分数,很大一块就是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应用能力。案例分析报告以及通过自己或团队组织的一次案例课堂,都将成为有效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还需要有对教师的激励和考核措施,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专家组的随机听课、学生意见反馈、打分、同行评价等,对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成绩进行考核。当然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将此项成绩纳入评优、与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挂钩等等。
四、建议
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组织、实施贯穿式案例教学,改革原有的不适合的模式,特提出以下建议:
1.要意识到教师在贯穿式案例教学中的地位
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都是主角,说教师是主角,不是说全程都得教师来演绎,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说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从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到上课各个环节,如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总结到最后的考核分数,教师都是积极主动地在过程中起到调动热情、维护课堂气氛、讨论引导、总结点评的作用。因为通过我们对地方高校课程教学的调研显示,如果教师完全采取放任手段,任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讨论,结果是冷场,学生没有积极性或者学生讨论着就偏题了,而且一堂课下来没有实质性内容和收获,效率极低。所以正确认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给予教师相应的激励,是保证案例教学不流于形式,收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一环。学校应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去企业调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编写适用的案例教材的教师或团队进行出版资助,在教师年度考核以及职称评定时给予政策倾斜,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实现贯穿式案例教学的目的,也才能达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2.要有重点地开展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除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能达到72学时以外,其他专业大多为54学时或者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既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开展案例教学,就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有重点地进行。比如涉及企业的公司治理、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等重要经营活动的,就要选择性地安排贯穿式案例教学,将几部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而容易理解的具体知识点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作业来反馈学习效果。
3.案例库的建设
我们建议地方院校选择地方的上市企业作为学习研究的样本,分阶段推进贯穿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以当地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学习,应用所学理论;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运行三个学期以上的成果进行积累总结,形成案例库,并适当着手自编适合的案例教材;第三阶段,不断循环第二阶段工作,也就是指案例库里的案例需要不断更新,大致上我们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案例对教学的贡献程度,以三年作为分界线,一个样本公司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其案例只选用近三年的。考虑到教材出版周期以及成本、使用效率,建议每两年进行修订再版,去掉时间间隔长的案例,增加最新的案例。
4.保障教学质量的配套措施
篇5
一、案例教学模式是财务管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财务管理教学是以传授财务管理知识、训练财务管理思维、培养合格的财务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多方面联系甚密。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一方面,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方法性,任何财务管理知识均可以于实践中得以体现和运用,不然理论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财务管理现象包括案例的丰富性,可以有效地佐证、说明甚至补充财务管理理论,可以在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寻求更深层次探讨。但就我国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很少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因而缺乏对学生的管理技巧、实际操作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综合能力、思维的敏锐预见等方面的训练,同时缺乏教学中的启发性、互动性和试验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是财务管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对我们高职类院校而言更是如此。
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如依据是否采用案例,目前最有影响的分类为理论讲授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分析讨论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从而逐渐推导出财务管理理论。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要强化教学案例的引导和系统化功能,将案例分析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多种媒体资源以及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包括提出案例、相互讨论、教师释疑和学习评价四个阶段
1.提出案例。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典型性案例最能反映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内容和形式,而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使用则更能反映案例事实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教学案例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要让学生带着案例去学习。案例提出过程中还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浓缩性,让理论贯通于案例之中。
2.相互讨论。相互讨论是指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在小组协作学习中还学会团队精神,锻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小组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掌握案例的重难点,引导和激发学生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3.教师释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完成向“导学”角色的转换并实现中心转移,集中辅导课由“教”变成“导”,重心放在学习方法的介绍与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和矫正。由于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分析为主体来构建的,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严格遵守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作用的基本原则,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而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学习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阶段。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平时作业、自检自测、期中测试、小组实践活动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测评或对学生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评价。
平时作业。课程平时作业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训练,强调教学过程的监控,既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也是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财务管理》课程平时作业的完成,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财务管理方法的应用。教师通过对作业的认真批改,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自检自测。自检自测是学生通过自检自测题或期中测试题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自检自测题,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予以解决。学生除了通过课程教学平台的自检自测进行自我评价外,还可通过期中测试来进行。
小组实践活动。小组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将课程涉及的一些基本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对工作实践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归纳整理,进行演示、分析,并通过小组内、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以达到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习活动的总体评价。通过终结性评价可以检查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实践效果分析
在财务管理案例式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得较活跃,能积极主动的翻阅书籍,查阅资料,在小组讨论中发言较为积极,学习效果明显比以前的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要好得多。充分体现了案例式教学既能发挥个别化学习的优势,又能充分体现协作学习的优点,同时还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学习,还能把学到知识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运用不够灵活,对案例的理解也比较浅,思维不够扩散,不能独立的看出某些问题和不知该运用哪些指标来分析解决,在推荐代表上台发言时显得有些胆怯,代表在发言时表述总结能力不是很强等等。
在案例式教学结束后,我随机抽取了50个同学进行本次案例式教学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90%的同学认为案例式教学增强了其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认为案例式教学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更积极的思考、拓展思维。85%的同学对本次提供的案例感兴趣,希望以后使用更多的案例来教学。有55%的同学喜欢传统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有20%的同学认为这种形式太新鲜,有点不适应,还有15%的同学对案例不敢随便发表评论,怕被老师和别人笑话。
篇6
【关键词】建筑类高校 财务管理课程 教学 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社会各界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建筑专业的学生仅仅具备建筑知识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然而对于作为非财务专业的建筑系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比较难学且晦涩的科目,要想将其学好实属不易。因此,相关教师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1]。
一、建筑类高校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是国际商业的重要组成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给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商品交易还是商品竞争,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商业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融入到商业活动中去,仅凭建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
(二)适应建筑业改革的需求
建筑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建筑投资的体制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依靠政府投资和命令进行生产,对于工程任务也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只有具有实力和竞争能力较高的企业才能获得工程项目,并且在承包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还可以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外包,以便加强合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进度,从整体上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这就使得工程造价的分析预测和计算显得越来越重要,滋生了财务管理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土壤。在建筑类高校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建筑行业对建筑财务人才的需求[2]。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建筑财务管理课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各国的相关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还必须能够及时的应用在实践中,使理论联系实践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只有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财务知识,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建筑类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建议
建筑类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发展起步较晚,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难以提高。现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规范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智能目标,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教学的规范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的内在规律,以便制定出难以程度适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由于财务管理在建筑类高校中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分清教学的主次关系,在充分重视建筑会计的基础之上对建筑管理进行辅教学,扩展这门学科的适用范围且不缺专业性。另外,在构建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时,可以充分借鉴和吸收各国的先进经验,使得财务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健全[3]。
(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财务管理不是建筑类高校的主修课程,所具有的课时比较少,如何在有效地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财务知识,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为了避免教授内容的浅尝辄止,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师可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财务管理原则、观念、如何进行投资和筹资、利润分配以及财务预算等方面的讲授上,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另外,还应随时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衔接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取得良好的课堂表达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课堂上,教师总是利用黑板进行板书和讲解,特别浪费上课时间,尤其是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复习时,内容庞大而复杂,往往一节课讲不了多少内容,极大了降低了上课的效率。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提前备课,总结知识点,将财务知识的梳理等前期工作都利用幻灯片等形式准备,必要时可下载些视频等以便在上课时播放,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又节省了写板书、说明、抄练习题的时间,极大的缩短了时间,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财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四)创设符合财务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
在建筑类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能否合理创设直接关系着课堂效果。教师通过研究创设出符合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并把学生逐步引入到这一情境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并运用所学的财务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是单纯的有关财务的内容,而是联系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创设出的问题。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生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财务现象,促进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结语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教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且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建筑类高校的财务管理课堂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习得财务管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5]。因此,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培养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蒲林霞.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张建华.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财务与金融
[3]江维琼.关于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篇7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课程 通
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50-03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与研究型高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即要突出能力本位,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提高速度并不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职教育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并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此外,高职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生源素质状况变化。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状况,许多高职教师提出了高职课程通俗化教学的设想。高职教材沿袭本科教材大部分内容,内容深、难,专业术语较多,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通俗化处理。本文拟根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特点,探讨财务管理课程通俗化教学思路。
一、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特点
财务管理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务性,它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其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成为各高职会计及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既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践操作。目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较强。财务管理的许多理念都是基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人员作出相应的财务决策时,往往以上市公司为背景进行阐述,以便于分析财务问题。分析方法综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反映在高职教材上,抽象概念、专业名词、术语多,许多专业名词由外文翻译而来,不统一,例如边际贡献与贡献毛益等不同的表述。因此,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二)理论性较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就财务管理课程而言,适当借鉴西方的理财观念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尤其是吸收生产管理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教学上应立足于应用,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结合具体问题加以运用。在教学方面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需要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目标的需要。
(三)操作性较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计算量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会计基础和计算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研读实例,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并把方法运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二、高职财务管理课程通俗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案例通俗化。财务管理教学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例如中航油案例、Merrill公司案例等,这些案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经济生活的案例,将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经历案例化。例如,财务管理基本价值观念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案例讲清楚其基本原理。在讲授年金的应用时,可以将住房按揭贷款案例化,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案例:假设打算在南宁市买一套50万元的房子,首付20%,按揭80%,银行利率为5%,贷款期20年,等额偿还本息,参加工作后能否买得起房?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踊跃回答。回答是否买得起房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何时能存够首付,能否还得起房贷。多长时间能存够首付10万元,也就是已知年金终值和年金求期数的问题。如果每年存2万元,则(F/A,5%,n)=5,n≈4.7年能存够首付;要知道能否还得起房贷,就要计算每年还贷金额并与收入进行比较,而计算每年还贷金额就是已知年金现值求年金的问题,A=40/(P/A,5%,20)=32031.51元,月供大约2600元。然后再让学生去分析贷款期限的变化,贷款利率的变化对购房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作出自己的规划。通过这一案例的讲解,学生对时间价值的理解和掌握较牢固,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授课语言通俗化。财务管理专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而且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畏惧退缩、厌烦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接受该课程,在不影响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向学生进行讲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财务管理内容体系时,可将之归纳为三大内容:没钱找钱、有钱花钱、赚钱分钱,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讲解财务管理的目标时,复杂问题简单化,“赚钱”是财务管理的唯一目标,而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只不过是对“赚钱”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讲解绝对风险与相对风险时,可举例说明,比如两个投资方案甲和乙,甲方案标准差为100元,乙方案标准差为80元,大家会觉得甲方案的风险大,但如果甲方案的期望收益为10000元,乙方案的期望收益为500元时,就不会令人觉得甲方案的风险大。就好比损失100元相对于10000元来说,微不足道;而损失80元相对于500元来说,显然很严重。所以,如果甲方案与乙方案的期望值不同,不能用绝对数指标标准差衡量风险,而应用绝对数指标标准离差衡量风险。讲解投资项目评价指标时,基于对现金流量的理解来讲解,收到钱就是现金流入,花钱就是现金流出,当一个投资项目收到的钱比花出去的钱多时,就说明这个投资项目赚钱了,项目是否可行的财务分析就是比较收到的钱和花出去的钱,然后再进一步讲解收付时点的折现问题,引出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只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本着授课语言通俗化的思路,许多复杂的财务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
(三)实践教学通俗化。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深入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对企业或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因此,应尽量采取一些通俗有趣、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提倡学生尝试用Excel软件建立各种模型,包括应收账款、财务预测、利润管理等模型。这些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使用价值,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精确性和决策判断水平,需要学生利用实践课,结合理论知识同步地反复尝试与操练。再比如可以模拟企业某一投资项目,让学生根据相关资料撰写“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企业实地观摩学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ERP沙盘模拟对抗。“将企业搬进课堂”,有助于学生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理解信息处理与企业决策的关系。在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中,运用直观的企业ERP沙盘,通过“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四)教学手段、方法通俗化。财务管理课计算量大,公式多,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通俗化的必要辅助手段。如在教学中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重难点内容以图表或其他容易记忆的方式加以归纳总结,变静态讲授为动态讲授,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尽量使用多媒体动态教学,制作课件教学时要认真斟酌、构思,通过制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比如,财务管理中包括三大杠杆原理: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它们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总体风险,讲解时可结合物理学上的原理和图形。杠杆原理必然涉及固定支点及两端作用力,在财务管理的杠杆中,两端的作用力可理解为一个量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量更大幅度变化,支点则是产生杠杆效应的原因。例如经营杠杆,是指在固定经营成本比重的作用下,当产销量(Q)变动较小的幅度时,息税前利润(EBIT)将变动较大的幅度,从而导致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变化,即经营风险变化。经营杠杆的两个变量是产销量和息税前利润,支点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产生经营杠杆效应的原因,杠杆则是边际贡献(M)。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用经营杠杆系数(DOL)表示,DOL=(EBIT/EBIT)/(Q/Q)=M/EBIT。
如图1所示,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部分为息税前利润,企业的经营风险部分取决于其利用固定成本的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销量的增加虽然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但会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产销量的增长率。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也就意味着缺少经营杠杆的支点,边际贡献等于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等于产销量的增长率,不产生杠杆效应。所以,当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时,产销量越多,企业息税前利润增长更多。
此外,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例如内含报酬率(IRR)“是投资方案本身所包含的报酬率”,“是当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也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比较难以讲清的内容。对此,应让学生理解简单的例子:如果年初初始投资额为100元,一年后可收回110元,这一投资项目的报酬率是多少?学生很快能算出投资报酬率为:(110-100)/100=10%,接着分析如下:
该项目可以理解为计算期为1年,初始现金净流量-100元,经营现金净流量110元,从表达式(110-100)/100=10%变形110×(1+10%)-1-100=0作出说明: 110×(1+10%)-1即为项目现金流入的现值,100为项目现金流出的现值,110×(1+10%)-1-100=0即为净现值等于零,10%为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是该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再从这一简单的例子推广到一般形式:
最后总结归纳,计算内含报酬率,就是计算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三、结语
总之,通俗化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把复杂文本转化为简单文本,而是把复杂的文本经过复杂加工之后以图像、视频及简单文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以呈现,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经过加工后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进行传递。传统的口头传授,板书仍然适用,但可以尽量地加入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电脑、网络、视音频媒体全方位地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运用自如。
上述财务管理通俗化教学范例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要真正达到通俗化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有通俗化教学的观念,自我认识通俗化。其次,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必须通俗化。课程内容的制定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应对高职学生现状、培养目标、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认真系统的调查研究,尽量使教材的内容专业化与通俗化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最后,教师内化教学内容时遵循通俗化的原则。教师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架构的时候,在对教学内容充分领悟的基础上,把相对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知识,然后再通过通俗化的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总之,通俗化教学是一个系统,需要从多方面推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玉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
[2]李仕游.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通俗化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09(10)
[3]陈英.哲学教学的通俗化[J].新课程研究,2006(1)
[4]王海燕.高职高专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5]赵志坚.高职生源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6]胡越明.高职院校商科学生生源现状调研分析[J].科教文汇,2011(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2年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2JGA377)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38-02
《财务管理》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会计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财务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能力、项目投资评价能力、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收益分配管理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在内容安排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财务管理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理论服务于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选取了该门课程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根据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包括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培养、筹资管理、项目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以财务管理一线岗位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业务、基本操作等为线索来设计的,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实现对财务管理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课程每项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训都按以基本业务操作技能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应以相关的决策方法为基准,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通过结合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取
《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培养、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6项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内容选取遵循针对性与适用性原则,跟进行业发展需要,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就业面的拓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同高等学校的教法一样,即: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对某一学科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以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各项任务来重新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训为手段,设置了6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又细分为2~6个项目。这种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课程内容既按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展开,又要充分考虑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以便学生今后既可以胜任工作,又可以持续发展。
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将确定后的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任务。专业教师将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提取,实训教师担任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则既动脑又动手。此环节的教学活动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环境即是工作环境,教学活动就是真实的工作过程。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1.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课程坚持真实案例教学,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积累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类证券网上的企业资料,使学生通过对企业真实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获得经验,发挥创造才能,参与社会实践。因此从学习内容上看,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所以,财务管理组织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案例教学学习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讨论,由学生6~8人组成的讨论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先由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评,各组同学自评和互评。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配合作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务管理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采用一体化教学法: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理论、实践两个环节融会贯通、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实践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汲取,教学效果明显。
4.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部分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开了眼界,也及时带来了企业最新的信息和工作方法,避免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5.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了参与课程全过程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完成实施案例的全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真实工作情境。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作为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信心。
6.媒体展示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特别是将企业中与教学相关的情境,运用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职业环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产生认同感,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身份有一定的认识。
五、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特色
1.用任务+测试的方式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以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训练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为了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按理论服务于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从需要、实用、够用出发,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课程设计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课程设计了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选取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范围,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从而产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完成任务(即作业)来达到所要求的能力目标;二是对应六个学习情景设计客观测试题,通过测试完成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财务管理》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上市公司,为了完成作业,每组学生要进行任务分工,如收集资料、文字整理、PPT制作、成果展示等。学生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成果展示中,学生积极表现,气氛活跃,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互相评比指点,提高了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专家角色转化为一个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帮助者。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去主动验证所学理论、积极探究新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3.以真实企业为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本课程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真实的上市公司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原则,根据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开发出六个学习任务,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将整体课程知识点分解于项目的教、学、做中,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每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职业能力。同时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推广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4.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财务管理》课程网站已建成,网站有申报表、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录像在线作业与考试、在线答疑、学习论坛等模块,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单元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计划、授课计划、精品课件、学习指南、习题库、实训指导书、案例库、素材库、课程考核方案、学生成果展示等课程资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构建自己的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谢英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J].财会通讯,2013(1)
[2] 鲁学生,胡艳.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篇9
关键词: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本科教学中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的是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本科教学中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只有那些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较强的课程才适合推行双语教学,而国际财务管理正是符合上述特点的课程。
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在中国民航大学是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现代财务管理向国际领域发展的一门新学科,国际财务管理研究在国际经济条件下,国际企业从事跨国性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金运动及其财务关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务操作。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均源于国外的理论和实务,国内诸多教材也是以翻译外国教材为基础的,因此若能直接使用外国教材或者采用英文讲义,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知识是有诸多益处的。
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鉴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性,中国民航大学在开设该课程之初就确定了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而2008版教学方案的实施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中国民航大学2004版教学方案中,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名为跨国公司财务,课时数为36学时;在中国民航大学2008版教学方案中,跨国公司财务更名为国际财务管理,课时数也提高到46学时,这就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依据课程建设规划,课程组在双语教学的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制作双语课件,按规划实施课堂双语教学。
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讲授以汉语为主,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二是英语板书或者PPT,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对较难的专业知识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三是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上述三种模式属于不同层次,主要是根据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或分阶段采用。鉴于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际情况,目前以第一种模式为主,个别重点章节采用第二种模式(如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筹资管理等)。
三、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相关问题探讨
借助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机会,双语教学在中国民航大学进行了试点,发现了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材、师资培养、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慎用英文教材
由于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国际财务管理课的程双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在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系统的进行双语教学,而只是对部分章节进行试点,因此教材也未选用某本固定教材,在教学中应用的是原版教材相关章节的影印本。纵观国内各高校双语教学的组织,在教材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改编教材和自编教材,其中改编教材主要是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章节的删减,而自编教材则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重新编写教材,表1列出了各种教材的特点。
笔者在使用原版教学的部分章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原版教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且国际财务管理在本校的教学中只有46课时,而这46课时必须涵盖国际理财的各个方面,不具备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教学的教学基础。
根据笔者观察,真正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原版教材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经过汉语教学再让学生进行英语情境分析就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对于基础知识采用汉语教学辅以英文讲义的办法,同时重点章节选用相关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案例材料使用英语进行分析和总结,而若能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符合本校学生情况的自编教材则更为理想。
(二)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能力,并且需要对国际财务管理的专业词汇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仅仅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是不够的,而且由于近些年扩招的影响,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大幅下降,这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另外,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掌握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还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双语教学中能够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沟通。
针对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选派教师出国培训或留学,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可以采用中外结合的办法,即在本校已有师资的基础上聘请外教,本校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教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两者有机结合对于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也是有帮助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外教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国际理财的知识背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而且中方的教师在校内就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从而为今后的独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一的问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最好能够在教学之前进行双语教学意向的调查和英语水平的摸底,按照学生的不同意愿和不同的水平分开教学。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双语教学的要求,增加汉语教学的课时,结合案例习题等进行日常教学。
另外,在双语授课过程中,英文讲授比例可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文化背景灵活处理。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直观,通过学生的预习能够有所了解的部分,如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部分(国际理财环境、外汇市场等),用英文讲授比例可以稍高一些。而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处,可使用母语进行讲解和分析,以保证学生准确掌握学科知识的内涵。同时,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时要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沉浸式的英语氛围中学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国际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学),笔者除了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以及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国际理财内容的理解。例如,外汇市场是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汇率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理财的影响才能理解后面的内容,所以笔者采用了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笔者发现,受各方面条件所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完全按照已有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给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选取国际财务管理的重点章节,如国际资本结构和国际投资管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案例的分析总结和汇报,同时在课堂上采取英语进行讨论和问答,学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利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英语水平。
(四)改进考核方式
国际财务管理在中国民航大学是为大四本科生设计的专业必修课,引入双语教学模式之后,原有的考核方式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低。中国民航大学一般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而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相对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说多写多读多听,同时,期末考核也不应单纯地进行卷面测试,而是应该结合大作业、口语测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成绩。
四、总结
在运用双语教学进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构建改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以专业术语带动知识点。通过双语的不断切换和有机融合,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地切换,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综上,中国民航大学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十分成熟,目前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注重教学改革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调整教学方式,从教材的选用到师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再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进,不断完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詹雷.论双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以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2008(7).
2、符蓉,吕沙.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3、钟燕.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4、唐建新,宋迎春.财务管理本科双语教学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09(12).
篇10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企业决策及最终实现盈利提供相关的依据及技术上的数据支持,同时为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
二、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偏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被动地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死记硬背,难以促进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落后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计划中,只安排理论教学课时,而实践教学课时为零,这种教学体系的设置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机会。这样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却不能将其付诸实践,财务管理的实际意义不明显。同时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体系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无法获得企业的认可,还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更难以实现校企合作。
3、培养目标的偏差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手段落后,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加上任课教师等自身的原因,很难将国际上的先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学。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高校高层次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的实现。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开展业务活动,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处理好相关课程教学衔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学习难度很大,理论知识抽象并难以理解,同时还有大量的公式需要掌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很多同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硬性的记忆公式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缺乏。同时,由于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脱节,学生在遇到实际的筹资、投资等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改进财务管理教学的对策
1、促进财务管理教学方式创新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应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比如教师要积极申请和参与完成财务管理学科的相关科研课题,及时掌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积极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要有意识地将新的学术观点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讲授法,而在教授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内容通过图表、图片、数据和视频等进行分析演绎,这样就使枯燥的内容更生动更具体,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竞赛,在竞争中,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改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实践体系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基于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实用性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教学目标。因此,首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同时大量增加实践课程。例如开设ERP 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沙盘模拟实训是一种学生体验式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式起到重要的改革效果,沙盘可以直观的展示企业内外部资源,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模拟企业经营。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首先每个团队设置好相应的角色,如总监、会计、主管等角色。随后模拟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环节。通过这种模拟,学生可以全方位的体验企业在战略制定、资金筹集以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完整的模拟财务管理所要求其掌握的所有内容,在竞争中,学会运用其所学的财务知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思维及管理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其次,在学校内部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增加实践课时及实践内容,强调财务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学校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