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Geng Jingxian; Yin Yu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摘要: 通过分析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将鼓励教学法引入外语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探讨在外语写作课程中应用该方法的原因,尝试运用该方法的实践途径,旨在使得学生在外语写作水平上能得到加强和改进,同时树立外语谋篇思维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写作习惯,实现外语写作实践中的鼓励效应。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for foreign language and non-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the author wants to introduce hortative teaching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explores the reason for using hortative teaching method, uses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in foreign language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rules and thinking, develop good habits of self-writing, and achieve the encouragement effect in writ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关键词: 鼓励教学法 外语写作教学
Key words: hortative teaching;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57-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日益全球化,社会对具有外语应用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或自学的热门话题。而在听p说p读p写、译这五种语言能力中,写作无疑是反映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准确的方式。然而最能反映学生外语语言水平的写作却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为破解这个难题而绞尽脑汁。所以,究竟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即能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攻克他们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值得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深思。本文中,笔者就目前大学外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鼓励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鼓励教学法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能产生鼓励效应的结论,希冀能对从事外语写作教学的同行有所启示。
1外语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有了稳步提高,然而写作却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写作能够全面、客观和科学地检测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外语基础薄弱的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1997年以来,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行作文最低分6分的硬行规定的刺激下,学生的写作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很多大学生也因为实施了写作最低分的原因而不及格或成绩较低,使得相当数量的学校四、六级通过率或成绩大幅度下降。因此,外语写作成为了外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外语水平就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大学外语写作水平薄弱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态度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外语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上更承认个人的外语表现能力,而这种表现能力通常表现在口语表达、听力以及阅读理解方面,相对的并没有给予写作应有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笔者发现,竟有半数以上的外语专业学生把写作能力欠缺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受到严格的写作要求和训练。写作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有所要求,但是并不是都能贯彻执行。甚至于有的外语写作课只是简单的教授一些写作注意事项,而觉得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来发现问题很麻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得重视写作,并且对那些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写作重要性的学生进行态度矫正,然后通过一些严格训练,加大对外语写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点抓好写作实践环节,最终促进外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2 教学及教师方面:以应考教学代替实际能力培养教学写作一直是语言学习中的最大弱项。由于外语写作课相对于口语、听力以及阅读来说要枯燥无味一些,而且通常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但是学生却觉得琐碎难记,结果收效甚微。再加上外语水平能力测试的成果在社会上很盛行,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四六级通过率,把英语写作仅仅看作是应考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去讲授,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去教授。应考教育,严重冲击着正常的写作教学。应考写作不仅使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往往跳过写作中的造句阶段,直接教授学生进行短文写作,或者是要求学生背诵几篇范文,在考试的时候按照范文模板生搬硬套,尽可能的把自己背诵的内容用到要写的作文上。这样一来,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就不能很好地用于对学生的外语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应该把写作教学单列成章,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及严格的要求和训练。
1.3 学生方面:基础不扎实笔者从学生的外语写作中发现,学生的外语作文普遍存在方面几个问题:中心思想不明确,语法知识匮乏(例如,时态问题,单复数问题,主谓问题),拼写错误等等。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整,语法知识运用不灵活,能够用于表达自我情感或思维的词汇量小,尤为突出明显的是缺乏谋篇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由于外语基础不扎实,很多学生对外语写作有畏难情绪,对写作也缺乏热情和兴趣,也不愿意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进行反思以求改进。要处理学生写作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写作老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注重细节讲解(遣词造句或是短文写作等),并且付诸一定的技巧练习(主题谋篇、文章结构、句式选用、句型搭配或是运用习语等),更重要的是还应想法设法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勤奋习作的兴趣。
2鼓励教学法在外语写作课上的应用
鼓励教学法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心理激励机制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热情,用赞赏的视野去审视学生的每一点学习成就和崭露进步意识的每一个学习活动或行为。着力培养大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动性,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二主”关系,力求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1 外语写作课上实施鼓励教学法的要素综述
2.1.1 理论支持:首先,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在课堂上实施鼓励教学法成就显著。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R.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实验发现的。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1972年J.E.布罗菲和T.L.古德曾评论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初研究与许多重复实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能够影响学生。他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强化是根据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则以证实期望的方式来反应。教师对学生寄托期望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重要的是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长处或优点都寄托期望,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其次,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这本书中,提出了五种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从课堂教学视角看,每个学生在内心世界里都很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获得人生的发展。从课堂表现视角看,每个学生都时刻渴望能够获得老师的赞赏和认同。在大学阶段,老师的赞美或是认可就是对他们在大学的行为的一个肯定。而这一赞美和认可就可转化为强烈的追求进步的学知动力。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多采取迎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鼓励教学法,那么学生在接受知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才能起到积极的互动作用,产生鼓励效应。
2.1.2 社会需要:外语作为现代中国走向国际的一种交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已经转变成为职场对求职者的一种基本能力需求。无论是外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要学好外语并且能灵活熟练的运用它去打开交流之门,这种需求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所以说,老师们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外语的价值和地位,学好外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标准。
2.1.3 学生需要:社会上普遍认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应该非常好,随时可以做口译或是笔译,或是写文章,毋需说是阅读一些外语报刊。然而,实际上现在处处可见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外语学识水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虽然全国高校对外语口语的地位高度重视,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较少有机会表现的写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因此,老师应该运用鼓励教学法,多鼓励学生除了开口讲外语,还要多练习写作,提高外语写作能力
2.2 外语写作课上实施鼓励教学法的途径在大学外语写作课上,老师应该采取灵活有趣的学习形式,去引起学生对外语写作的热情,同时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随时随地对外语写作表现出热情,认真有效地学习外语。在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实施鼓励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
2.2.1 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激励,就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刺激来作用于个体,从而使该个体把外来的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适当刺激,即使个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外在因素。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激励作用的绩效可见一斑。
通常来说,人的精神需要能够左右一个的行为,当学生的行为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和肯定后,学生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能使他们有干劲,有自信,更好的学习。老师应该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塑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尽可能地采取赞美激励的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一方面,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或成功,并给予及时适当的鼓励;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学生的小失误或错误或者一些缺点,老师也应放宽心态,宽容的放过。
2.2.2 鼓励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吸收、接纳并更新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调节、控制能力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课外多进行自我训练,充分发挥学习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适当的、及时的引导。鼓励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善于归纳总结的自学能力。
2.2.3 应避免惩罚和责备学生曾经盛行的体罚已经渐渐远离教育体系,然而,一些隐蔽的、看不见的对学生内心的惩罚却仍悄然存在。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当代大学生内心脆弱,应放宽他们展现出的一些缺点,着重赞扬他们展示出的一些优点,让他们的长处得到老师正面的肯定,然后发扬下去。而不应该抓住一些失误或是错误反复批评,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挫伤他们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外语写作实践中的鼓励效应
笔者通过教学经验,把鼓励教学法运用于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学好外语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自控和自学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喜爱,进而促进了学生对写作课程学习的热情。也就是说,在大学外语写作上实施鼓励教学法,产生了积极的鼓励效应,这种鼓励效应值得推广下去。本文对具体的推广途径仅仅做了浅要分析,还会有更多鼓励教学法的应用途径,还有待于广大外语老师和学习者进一步地探索。
在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引导学生。鼓励教学法虽然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却非常适用于当代强调个性的大学生群体。应用这一教学法既可做到认可他们的个性的差异,又可塑造他们的自信心。在大学外语写作或是其他课程教授上,该教学法应有其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适当地运用鼓励教学法,在使学生不仅能开口说出流利的外语的同时,还能用外语写作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一些正式的想法。大学外语教师应多多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得外语写作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保军.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定位[J].山东外语教学,1999,(4).
[2]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6,(4):167-168.
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鼓励
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1 鼓励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1 鼓励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3~6岁的幼儿期,是培养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幼儿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幼儿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够好,常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天这个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时代,鼓励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2 鼓励教育能够让幼儿懂得鼓励和尊重他人。每个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在保证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幼儿怎样鼓励和尊重他人,让幼儿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有助于幼儿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对待和关心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学习,这对消除幼儿之间的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教育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磨砺。家长和教师要在失败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顽强、努力等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无形中就发展了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这就像教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能认为幼儿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积极地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2 老师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过程,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全过程,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互动。这种互动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许多幼儿园中得以普及。在幼儿鼓励教育中,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一切正确行为,使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所以,老师要在幼儿的鼓励教育中,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老师还要做好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能够通过互动式教育,建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参与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3 鼓励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幼儿时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用一生。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在孩子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将很难弥补。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说到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要提到鼓励教育,实践表明,鼓励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日后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其次,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孩子能够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负担。再次,鼓励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都是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关心他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就要着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此外,还要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互相鼓励互相激励。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学到别人的优点,也有助于孩子改善自身的缺点,所以,幼儿鼓励教育中,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十分重要。
5 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策略
篇3
(喀什市第二十二中学新疆 喀什844100 )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班主任工作做的好坏不仅影响班级成绩的好坏,而且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个学校一定将班主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在选择班主任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应注意一下几点。
1、应特别注意选好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非常艰巨的工作,另外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以选择班主任的时候一定从多方面考虑,选择有一定的教龄,有经验的,有组织能力的,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的,责任性较强的教师来担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部分每一个学校存在着不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择班主任时不细致,不认真考虑,光凭个人情感等不良现象。
作为一名班主任,围绕班主任工作,如何能做好这个工作,我想跟同事探讨,并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班主任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因为他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班集体的代表,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每个学生的做人的态度。从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纪律观念可以看出班主任的工作做得好坏。班主任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工作要有预见性调控性。教师应该善于观察班里的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爱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把全班同学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年龄、特点、性格、爱好不同。所以班主任除了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还应该有不怕困难、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2、 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班主任在管理教学工作中有着很大的责任。但是部分班主任对自己的肩上的责任意识欠缺,认为每天点点名、考考勤,管好学生就可以。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得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老师的一些不良的语言或是举止被学生知道了,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教师的身上,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如何跟别人沟通,学会社会道德。所以班主任应该成为帮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监督者,保证保持课堂秩序的管理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贯彻教学改革的引路人。只要这样做,才能取得高效的成绩,才算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班主任不容忽视鼓励教育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中,鼓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它在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推动作用。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每一名教师,只要掌握好鼓励教育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要是不重视抓好这一教学环节,没能实现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培养的目标。现在有很多教师利用鼓励式教育,优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多鼓励、多关心学生有助于培养培养他们的勇于创新、敢于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采取鼓励式教育时,一定要诚恳,不应该虚弄做假,只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否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会有地位,不会相信教师。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多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教育学生时,班主任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应结合家庭教育,为此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家庭情况,要和家长搞好关系。
4、班主任应该如何跟授课教师配合
篇4
关键词:激励教育 中职体育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想克服一些中职生对体育教学的厌学心理,教师应该以一种赏识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中职生,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以此来鼓励中职生学习体育,培养他们对体育学科学习的强烈欲望,所以激励教育在中职生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现实作用。本文从以下几点入手,谈谈激励教育在中职生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我国中职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体育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体育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不用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在体育课上只凭借自身的喜好去玩,对体育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他们学习体育的意志很薄弱,致使有一些学生在学校混日子,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很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没有对学生实施赏识激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得到尊重并且表达出他们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更要注重这点,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中职体育教师仍然以纪律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整齐排列队伍,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不能发现学生的特长,也不能用激励的教学方法使得中职生更加的热爱体育课程。
二、赏识激励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同时发现,没有受过激励作用的人只能发挥其潜在能力的20%-30%,但如果受过激励过后,其能力的发挥就可以提高3-4倍。由此可见,一句由衷的赞美和夸奖,能使被赞美的人受益终生。所以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生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1、首先需要教师看得起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给予重视。2、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恰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改善自身表现的卑怯与不足,使其树立起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3、赏识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倡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践行赏识教育的言行:肯定、欣赏、赞扬、微笑,使学生能够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并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赏识的自豪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主动并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赏识教育,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允许每一位学生的失败、呼唤出学生的善良以及对学生的智慧进行一定的启迪,运用好赏识教育这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棒,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赏识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手段
(一)勉励式的激励教育
每个中职生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动作技术的学习中表现不够完美的时候,教师不能片面的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其实这样的学生只是缺少锻炼和一定的经验而已,在这种时候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用强硬的、命令式的语气要求或指责学生,不但不会对学生有帮助,反而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者非常消极的心理,产生抵触情绪,更加不利于学生对动作的学习和掌握。相反,用勉励式的和缓语气对学生进行指导,更能使学生接受,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二)体育教师的行为激励法
体育教师在中职生的心中一般都有着一定的榜样作用,身体强悍、反应机敏,专业突出,技术过硬。所以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起到其表率作用,使学生能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学习对象,所以在中职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于一些体育动作进行以身传教,规范的动作,完美的示范,用行为激励法来激励学生有着更高的热情去对待每一节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也应该有更大的耐心来激励那些做得不好的学生,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学生,这样才能使中职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对中职生进行期望式激励法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期望式的鼓励,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非常希望他们取得的成绩得到肯定,所以教师应该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期许,并对其进行应有的积极评价。期望式激励法对于运动能力差的中职生有着更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评价,并发现其中的优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势,并提出对他们有着更高的期望,这样他们才不会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
(四)实施奖罚激励方法
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采用奖励和惩罚并存的激励制度,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嘉奖,所以教师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该满足其内心的表现欲,对学生实行奖励政策。而对于一些表现差一点的同学应该给点惩罚,但是这种惩罚不能太过严苛,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幽默的惩罚措施给这些中职生一些小惩罚,使其能够进行自我督促,完成体育课程,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实施奖罚并存的激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学生紧张起来,调动学生做好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鼓励教育
鼓励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鼓励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优势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生环境,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跨越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年代鸿沟。它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鼓励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
一、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鼓励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二、关爱和尊重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居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关爱、尊重,是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本质,更是鼓励教育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宽容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的创见,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鼓励学生克服种种困难。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鼓励,把爱的阳光洒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把每一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只有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三、在鼓励中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大胆探索与创新
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利的环境,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鼓励中教会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够展开丰富想象,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1.以导促探,以探解疑,让学生在鼓励中完善自我
在教学上,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鼓励中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一个大石头,并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石头有多大?”另一位学生则问:“‘石头奇怪在哪里?”还有的问:“这么大的石头是哪里来的?”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都情绪高涨,纷纷愿意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拼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趣促思,以思求异,让学生在鼓励中升华自己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沉闷的、死板的读与解决课后问题中,而要在这旧框框中摆脱出来,就得在沉闷中寻找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如在《蜜蜂》一课中,我除了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到底是什么?除了法布尔这种试验方法,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又如《听听,秋的声音》中,除了课文中听到的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于是一下子功夫,什么“动物声音”、“花儿的声音”、 “云朵的声音”、“小草的声音”等等。这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请他们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故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鼓励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语文教学中应用鼓励教育注意事项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探究式教学
新课改下,国家注重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必然给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同时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告别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告别传统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机械式教育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适应新课改下对教育的要求。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育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倡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等。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提出问题――主动集体探究――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几个部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分析、指导的领航者,给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时间、空间。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依然存在着传统的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强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旧式的教育模式不仅将课堂变成了枯燥苍白的灌输,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同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了与以往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教学思路,它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联系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学习建立数学知识框架。在问题情境创设环节上,教师要精心设疑,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讨论探究式学习。所以要培养适合现代化教育目标的要求人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至关重要。
三、新课改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新构建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探究式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艺术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启发作用。利用问题情境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动机和问题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精心设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盛夏时节,景色十分宜人,微风吹面,这样的季节天气我们最想做什么呢?这时就有学生回答:“夏令营。”老师就可以作为问题的提出设置了精心铺垫。老师继续说:“下次有时间我们班集体去夏令营,如果交给你来组织,遇到以下问题你们如何解决?”“如果我们安排车去,现有大巴和中巴做出选择,大巴限坐45人,一辆1200元,而中班限坐24人,然而每辆车只需500元,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回答肯定应有尽有,有人说选大巴,因为大巴人多,在一起热闹。也有人说选中巴,可以多选几辆车,便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说出自己的观点。课堂学习氛围肯定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
2.多样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启发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分析、思考。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们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了解分数的概念,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参与进来进行探究式思考。假如学习“四分之一”这一内涵,我们可以分给学生一些纸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将纸折成四等分,让学生动手探究四分之一的概念。这时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要积极肯定学生的成果。然后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特殊的四等分折法,如下图;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学生操作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例如;“我们折出的图形是否将正方形纸分成四等分呢?我们折出的四个图形大小形状一样吗?”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引发学生思考,不仅课堂氛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我们教师应大胆树立教学新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要积极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学模式上比较新颖的教学活动,它积极鼓励学生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改变了学生以往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至此,笔者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做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冯燕.《走近新课标,关注探究式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8).
[2]邓永花.《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细化“点拨”浅谈》[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0,(2).
篇7
【摘 要】情感教育对于满足学生社会性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自我调控能力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日常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能够增进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也能够完善教学方式,让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日常教学中,仔细观察教学中的问题,并且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因而有效的将情感教育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情感投入。
关键词 情感教育;高中数学;开放式教育
前言
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大,学生会产生不同情况的学习压力,那么适当的引入情感教育就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同时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需求。情感教育在于运用更加开放的教育方式,从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解决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调节学生心态的同时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情感教育的重点就在于满足学生心理诉求,那么如何有效的将情感教育运用到日常数学教学中就值得教师思考。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增进师生关系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情感教育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如今高中教育普遍存在师生关系对立现象,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就有助于缓解师生矛盾。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应该改变以往严厉的教育模式,通过沟通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极端的对立去面对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发挥情景教育的作用,让师生关系处于一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状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需求。
2.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心态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引入情感教育就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满足,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保障。例如日常教学中教师多使用一些鼓励的话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情感教育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情感关怀,能够让学生抛弃学习中的烦恼,真正将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3.完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要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的完善,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教学需求。情感教育就是有助于完善教学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情感教育法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去,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更加丰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可能就会得到提高,这样也有助于完善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兴趣引导式教育,提升学习质量
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信心,因此可以说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导致实际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情感教育要想起到消除厌学心理的作用,就需要采用兴趣引导式教育。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时,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进行提升学习兴趣的情感教育,那么学生就会对于复杂的函数变换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2.讨论开放式教育,创新学习方法
开放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构建开放式教育模式,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满足高中数学教学需求。例如进行立体空间几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进行小教师体验活动。在学生自我的体验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学习意识。同时他们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了当教师的感觉,也一定程度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感,这对于他们学习动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一个很大的提升作用。
3.潜能鼓励式教育,融洽学习环境
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日常教学中多进行鼓励式教育,这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融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课程教学时,就一定要分难度的进行鼓励式教育,让学生在简单问题上首先得到心理满足,然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这样逐步增加的教育方式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障学生可以在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情感投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解决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因此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精力,将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供给他们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说情感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建红.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1(03)
篇8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28-01
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备受重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心旷神怡、遐想联翩,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让学生融入生活,鼓励其大胆想象、创新,寻找艺术的切入点,张扬个性,积极创作,全面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一、学生绘画创作实践的意义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在美术教学中,适度设置学生绘画创作实践课程,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学生的才情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备受重视。培养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考虑的。
二、组织学生绘画创作实践的方式
方式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指学校常规课时设置的时间内,在指定的教室内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可利用教材上已有的知识及图片和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整体整合,组织教学。
方式二:课外辅导教学。课外辅导教学是指学校常规课时设置的时间外,不在指定的教室内进行教学方式(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辅导教学优势:从学生绘画创作实践的角度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相对自由的时间。充分的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学生就可以获得想象创造的心理体验,激发出新的更高的想象创造情感和动机。
方式三: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三、组织学生绘画创作实践的方法
我采用方式三: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教学: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可利用教材上已有的知识及图片和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整体整合,组织教学。明确学生绘画创作实践的目的(什么是美?怎样审美?怎样发现美?怎样表现美?),为学生课外绘画创作实践做准备。2、确定学生课外绘画创作实践主题:要求学生必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创作素材。收集创作素材可以用速写、素描等方式。
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艺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是创作的源泉。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丰富的学问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生活对创作的作用。美术教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自然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美术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活水之源;当然,不可能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是培养创作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学生的才情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如果没有创作素材,心再灵、手再巧的人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那么,创作素材从何而来呢?创作源于生活,创作素材便从生活中来,离开了生活,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式呆板,毫无生机。在美术教学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五、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我经常使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还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创新思维空间。对于学生创造性想象思维的表现,我们也应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要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以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想象创造的心理体验,激发出新的更高的想象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意志努力去进行新的想象创造性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作业形式不作过多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创造。
六、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作氛围
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在教学七年级“画当年・红色摇篮”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革命遗迹、旧址的摄影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以调动学生主动学好速写和淡彩画的积极性,然后对学生进行速写辅导,让学生了解速写的形式、特点、方法,在校园内做简单的速写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张扬个性,学生才不会受某种固有思想的束缚,也才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篇9
1什么是高校思政教育汉语言艺术
汉语言,即汉民族共同语言,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对于语言,在当前的国内外学者中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各种不同的定义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即认为语言具有交流功能。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的研究,给汉语言艺术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支撑,这样给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汉语言的运用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汉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够极大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运用好汉语言艺术的作用,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首先要在表述的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精准的地步,使整个语言更加的顺畅,在不违背语言规范的基础上,遵循正常的语言逻辑,尽力使汉语言的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真正的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内心,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及质量。并且汉语言艺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意识状况的提升,因此需要教育者将深奥的道理通过通俗易懂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传达,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对深层次的思想的进一步理解[1]。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汉语言艺术,就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讲座、一对一谈心和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以及精确的语言,将深层次的思想道理通俗的表达出来,从而走进大学生的内心,在情感上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升华。
2高校思政教育中汉语言艺术的特征
(1)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汉语言艺术所具有的首要特征就是科学性,即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时,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为导向,深入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科学性这一特征,首先体现在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教育者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基础上,需要做到科学性,在通常情况下,教育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以理服人,对在思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必须坚持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使高校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相关的思想教育知识。
(2)其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汉语言运用必须要具有贴近性,因为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工作教育中,会出现一定的阻碍,例如枯燥的思想讲座以及单调的理论分析,极大的脱离了当前大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但是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已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在他们的身上具有更加浓厚的时代气息,他们更加倾向于对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对社会上的思想变化有着极度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在单调枯燥的说教面前,他们有着极度的抵触心理,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亟需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其中的汉语言的应用方式和艺术手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在汉语言的应用上,要增强自身的教育观念,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进行创新,从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通俗易懂、来源于生活的时代语言,不断提升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中的学习积极性,使广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真实的思想教育,使当前的社会主义理论真正的影响到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3)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汉语言运用的艺术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语言是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的重要媒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语言艺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更为突出的收效。所以,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运用好启发性语言,使高校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提高在思想理论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正确的引导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良性发展。
(4)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的语言还需要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对于艺术性这一特征,不仅要求教育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的语言内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并且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即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适当的应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在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语调的适当变化和修辞的运用,贴近大学生语言运用的习惯,使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能更好的接受这些深奥的道理。比如对于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多使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语言,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高校思政教育汉语言艺术的分类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按照教育的最终目的,可以将其中的汉语言艺术分为启发性、引导性、鼓励性以及批评教育性的四种类型的语言艺术。
3.1启发性的语言艺术
启发性的语言艺术,主要是指进行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大学生对自身思想状况进行思考,分辨自己当前的思想状况中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从而使大学生对于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有一个辨别能力。这类语言艺术能够促进大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从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思想修养,促进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例如在进行对学生进行“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的思政教育时,一味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教育者可以通过当前鹦哥岭的大学生对自己远大的理想信念勇敢坚持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3.2引导性的语言艺术
引导性的语言艺术,是对在思想意识上出现偏离的学生,运用较为委婉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使他们自身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偏离,使其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完成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类语言艺术的运用,对于大学生的内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激心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改正,及时的纠正自身思想意识上的偏离,最终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发现学生在考试作弊这一状况出现时,如果教育者依旧使用以往的批评教育会使大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对这一思想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最终与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发生偏离,教育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们急于求胜的心理,引导性的进行劝诫,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3鼓励性的语言艺术
鼓励性的语言艺术,是教育者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运用赞扬、鼓励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每个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喜欢接受赞美与鼓励。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育者适当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鼓励性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信心,从而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性的话语,可能会给这位学生的一生带来重要的影响。
3.4批评教育性的语言艺术
批评教育性的语言艺术,是在对学生所犯的错误的评价,运用批评教育性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引导其发现导致错误发生的根源,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但是在运用批评教育性语言时,教育者必须要事先要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尽量防止对学生产生误会,从而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教育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包容的心态进行批评教育,以真诚的语言、宽容的心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行反省。并且在运用批评教育性语言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避免戳中学生的软肋,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比如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不能用到“你家里是怎么教育你的”等等语言。
4汉语言艺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篇10
一、以爱为基础 提高认识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爱为基础,提高自身认识和教学认识。由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淡漠,这种问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基于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主动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每一位老师都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以教书育人为主,为国家打造优秀的建设者,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繁荣昌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尽心尽力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教师除了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外,还需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即第一台电脑的诞生、Word 等办公软件的知识时,需要加入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但却非常实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法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现在的教育在日日更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的教育,关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坚持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学生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基本的信息基础知识时,要真正让学生听懂,做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灵活操作信息技术,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在爱的教育下真正地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二、积极引导 循循善诱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老师的鼓励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因此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经常我们会看到某个学生因为老师的鼓励而在学习上取得很大成绩的学生的例子。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多鼓励自己的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鼓励。有时候老师的鼓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而老师的严厉批评很可能会扼杀一个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甚至厌学。
例如在给学生上实验操作课时,教师要耐心,把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个人简历等实用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肯定也有擅长这门课的学生,也有不擅长这门课的学生,基于此,教师要多多鼓励那些不擅长的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很好地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于情感教育相结合,做到知、情合一。另外,教师在情感教育中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深刻地思索情感教育,使自己的情感教育方法与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情感的陶冶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
三、创设情境 丰富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课并没有语文课那么生动有趣,更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那么吸引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握好情感教育,创设适合课堂的情境,丰富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的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情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境引入是知识呈现的基本方式。即教师围绕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整合有关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材料,巧妙的设置成同学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且兼容知识性与探究性、趣味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情景,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也启发学生思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