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

篇1

关键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差别因素;风险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0904

1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提升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Grieger(2003)认为电子交易市场能够把众多的买家和卖家集中到一个“中心市场”,使得买家和卖家之间以动态的价格进行交易,而价格的变化是由这个交易市场的规则及供需情况决定的。在我国出现的这类行业垂直型B2B电子交易市场,是在传统现货商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选取诸如食糖、粮食、钢材、煤炭等标准化程度高的大宗商品作为交易品种,因此这类市场又被称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不同产地的同类货物,打破传统的区域交易模式,实行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各地价格的基本统一。这有利于交易商准确快速根据供需情况及其它判断行情波动趋势,从而决定是长线持有现货商品到期进行交割,还是短线即时买卖,套取短期差价。目前,电子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农产品到金属类和能源类,凡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几乎都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了交易,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商务模式。但是,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缺失、不健全等问题,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譬如类期货交易、投机炒作等。人们对电子市场从认识到普及使用,所经历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充分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普及使用了。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管理,风险事件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可以说,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快速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和人们对该市场认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交易市场及交易商的利益,也危及着这类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在使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众多公司由于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所产生的风险不确定而未能使用。因此对这类市场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合理可靠的法律法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B2B电子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学者对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管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Kheng and Al-Hawamdeh(2002)识别出电子采购中存在四种主要障碍:与互联网安全有关的业务(如电子支付)存在风险,电子采购所必需的硬件、软件以及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巨大投资,管制电子商务的法律与规则不完善,搜索引擎在查找有效信息方面效率较低。Pauline Ratnasingam(2006)将B2B电子商务中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组织风险、实施风险与相关风险。Subba Rao等人(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买方在参与电子交易市场时通常面临两类风险:财务风险与信任障碍。李莉、杨文胜和蔡淑琴(2005)对电子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规避以及电子市场中介交易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邢伟、汪寿阳和冯耕中(2008)从供应链角度展开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研究。石晓梅、冯耕中和邢伟等则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总结,然后从交易中心与交易商的角度对这类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

上述文献侧重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电子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类,而没有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差别因素方面进行风险分析。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产生的,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发展而来。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传统的现货市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所发生的风险事故,在传统的现货市场中未曾发生过,因此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导致大宗商品电子市场风险不断发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电子交易市场采用了部分期货交易的制度与规则,为现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交易更加灵活,效率大大提高,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流入,同时实现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但是在引进期货交易的同时,期货市场的一些交易风险也同时被带到了大宗电子交易市场,同时由于投机资金直接与现货相结合,在某些情况下,投机资金更容易操纵市场,因而风险比期货市场的风险更要严重的多。

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主要差异,即与现货市场相比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增添了哪些新的特征,然后着重针对每一项增添的特征可能对交易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

与传统的现货交易市场相比,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无论是在对GDP的贡献率还是在吸纳就业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诸多弊端,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不管是在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在投资决策以及应对市场风险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这将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有效提高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主在学历方面普遍较低,因此其综合素质较低,一方面没有长远的企业战略管理规划,另一方面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在企业建立之初,其一般将主要精力用于生产和销售等方面,不注重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中小企业破产。

1.2 资产结构策略缺乏理性

完善的资产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中小企业的发展,资产结构的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目前,中小企业在资产结构策略方面缺乏理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中小企业都会出现资产结构失衡的现象,使其自身的负担不断加重,严重威胁其生产经营,其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可能,因此使其财务风险一度膨胀。

1.3 投资理财缺乏战略性

中小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之外,其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进行投资理财,有效的投资理财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客观的收入,使其现金流变得十分灵活。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投资理财缺乏战略性,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缺乏完善的管理,盲目利用自有资金,进而增加了财务风险,这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通病。

1.4 投融资能力及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有限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使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能力相对有限,银行的“惜贷”现象并未得到彻底缓解,使得中小企业的可用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另外,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十分有限。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被一度强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倒闭的风险。

2.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首要步骤。因此,要组织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进行集中培训,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深化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另外,要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把握能力,增强其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其财务安全。

2.2 优化中小企业资产结构

优化资产结构是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在保证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基础上,对各项资产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设定严格的标准和预警机制,一旦超出这一标准就要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新审视。在优化资产结构的过程中还要向知名企业学习,以保证自身的资金链处于高度稳定状态,以此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2.3 提高投资理财的战略性

首先,要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现阶段资本市场变动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使其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规避风险。其次,要与同行业内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采取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避免孤军奋战。最后,要提高管理层的投资理财能力,同时要与专门的投资理财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是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

2.4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及投融资能力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投融资能力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实力,强化其生产经营策略,从各个环节出发,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此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完善市场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及时规避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样是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

总结

中小企业的发展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鉴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从提高重视程度、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投资理财的战略性以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最终促使中小企业得到健康长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金融衍生业务;业务风险;审计

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与发展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新事物。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20年境内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新增名义本金累计超过4.7万亿元,场外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2.6万亿元。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是由金融衍生产品本身的避险特征所决定的。同时,金融衍生业务还有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产业演进提供机遇,这是金融衍生业务标的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看到金融衍生业务发展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应当关注业务风险,高杠杆性、跨期性等特征决定了金融衍生业务也具有风险性特征。如果风险把控不到位,则不仅会增加交易风险,而且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运用审计应对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是有效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审计可以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应对策略,从而实现风险管理效率提升。分析金融衍生业务风险并制定审计策略,供审计实践参考之用,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一、金融衍生产品特点

1.内涵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合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进行金融标的交换。综合金融界现有定义,本文认为金融衍生产品是从传统金融业务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双边合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互换现金流量,以实现风险转移的目的。常见的金融衍生产品有期权、期货、远期合约等。

2.特点第一,杠杆性。金融衍生品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即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签订大额远期合同等。不仅包含初始保证金,也包含维持保证金,如果投资者达不到维持保证金的比例且未及时追加,则会被强行平仓。第二,风险性与风险规避性并存。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性特征决定了其风险性,杠杆越高,则风险越高。加上金融衍生产品本身面临的市场等多方面风险,使得其均具有高风险特征。而风险规避性特征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通过时间窗口让投资者实现风险转移。第三,跨期性。金融衍生产品一般都是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进行交易,并不是现时交易,这主要基于投资者对未来金融标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走势的判断。第四,联动性。金融衍生产品是从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因此与其他金融产品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联动性特征。

二、金融衍生业务风险

从现阶段有关金融衍生业务风险的文献来看,有些学者将金融衍生业务风险分为四类,有些学者将其分为五类,本文综合现有文献将金融衍生业务风险分为五类进行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各个风险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标的资产价格没有按照投资者的预期进行变动,而是进行逆向变动从而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第一,基础资产价格变动。金融衍生产品是从基础资产派生而来的,因此其对基础资产价格的波动也比较敏感,基础资产市场价格变动会引发更大幅度的金融衍生产品波动。以金融期货为例,由于具备杠杆性特征,所以一旦股票指出等基础金融工具发生波动,则金融期货会发生更大幅度波动,造成风险增加。第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会导致利率、汇率等市场要素的变化,所以一旦经济频繁波动,则金融衍生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会增加。特别在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自然增加。第三,不确定事件。例如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事件,会造成市场的巨大波动,一些为了追求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会增加金融衍生业务风险,导致金融衍生业务不仅无法发挥套期保值功能,反而会积聚更多风险。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故意或者被迫未履行合约承诺,由此而引发的风险,一种情况是交易对手的主观故意违约,一种情况是交易对手缺乏履约能力。由于金融衍生业务具有杠杆性特征,所以一旦交易出现亏损,交易对手就可能损失保证金的数倍金额,所以增加了违约风险。但一般来说,如果交易对手出现信用违约,则有可能永久失去交易资格。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有:第一,交易对手的信誉度。交易对手的信誉度越高,则信用风险越小,因为其违约的风险比较小。因此,特别是在场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交易双方会对对方的信誉度进行评估,信誉度合格的才会与之进行交易。第二,金融衍生工具价值的大小。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越大,则收益也会越高,但与此同时伴随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因为价值越大,则交易对手可能由于没有能力履约而发生违约的情况,造成信用风险积聚。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只能等待执行最终交割,未到期不能以合理价格卖出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资金交易量就比较大,同时有实力的交易主体比较少,所以无法及时对冲相关交易。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有:第一,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的合约量。随着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如果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的合约量增加,则为对冲交易提供了便利,这时流动性就会增强,流动性风险自然会降低。第二,有资金实力的交易主体数量。如果市场上存在大量有资金实力的交易主体,可以随时买入金融衍生工具合约,这时持有者就不用等到执行最终交割,可以实现随时变现,则流动性风险就会降低。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因为有实力的交易主体也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才会完成交易。第三,特殊事件影响。由于政治因素等的影响,可能影响交易主体的主观判断,从而造成对冲交易数量减少,这时流动性风险自然增加。

4.操作风险对于金融市场的交易来说,操作风险难以避免,既包含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引发的风险,也包含系统或者内控制度缺陷等客观原因引发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业务涉及的交易过程比较复杂,支付过程和价值计算过程都十分烦琐,所以一旦发生操作风险,将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影响操作风险的因素有:第一,人员的操作错误。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或者客观行为均可能引发风险。主观因素有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缺乏、底线意识缺乏等,客观因素有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对衍生品交易不熟练等问题。第二,计算机系统故障。由于计算机系统漏洞等原因可能导致金融衍生业务交易不成功,或者为交易双方带来损失等情况,都会引发操作风险。第三,内控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如某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相关金融衍生业务未按照标准流程交易,则会造成公司资产流失,增加公司经营风险。

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是由于法律相关的原因而引发的风险。影响法律风险的因素有:第一,法律制度缺陷。如果法律制度更新速度无法赶上金融衍生业务发展速度,就会降低法律制度的约束力,从而引发相关风险。同时金融衍生业务发展中,总会出现一些新的实际问题,如果法律制度未提前进行规定,则会发生交易漏洞。第二,金融衍生工具合约问题。主要表现在合约无效,这是由于合约的相关条款不符合法律相关规定,或者是法律规定无效的相关情形,这时就会产生法律风险。第三,交易对手资质问题。金融衍生业务一般涉及金额较大,需要交易双方具备良好的信誉等资质,如果交易对手资质存在问题,则可能存在法律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约束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法律风险增加。

三、金融衍生业务审计应对策略

在阐述了金融衍生业务的五种风险后,本文基于不同风险的影响因素,从审计实践出发,分别提出了不同风险的审计重点,以科学应对风险。

1.借助合规审计应对市场风险合规性审计是对金融衍生业务中相关经济活动是否合规进行的审计,意义在于保证交易双方在合规原则下开展交易,以便更好应对市场风险。审计的重点内容有:第一,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是否具有盲目性。以金融期货为例,在投资之前是否对金融期货的价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否预测了金融期货价格的走势情况,以此判断被审计单位投资是否存在盲目性。第二,对市场风险是否进行了充分披露。对于影响市场风险的因素是否充分了解,是否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披露,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市场风险进行计量、检测,相关风险披露工作是否到位,都是合规审计的重点内容。第三,对市场风险管理是否全面。审计人员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科学的市场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流程是否严谨、对不确定事件等因素是否制定了应急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市场风险管理情况,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2.对金融衍生业务的可靠性进行审计,应对信用风险可靠性审计是对于金融衍生业务等多方面进行审计,以全面应对信用风险。第一,对交易双方的可靠性进行审查。审计人员主要对交易双方在交易之前是否进行充分信誉调查等情况进行审计,同时通过对交易双方资料等情况进行二次审查,了解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信用风险。第二,对经纪公司的专业性和可靠性进行审计。以金融期货为例,一般金融期货交易需要通过经纪公司下达指令到交易所,从而完成相关交易。如果经纪公司资质不合格或者财务状况不好,都会增加信用风险,并且投资者也会遭受损失。由此可见,经纪公司的资质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内容。第三,审查信用风险是否及时全面进行了披露。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合理计量,并且及时充分披露等情况进行审查,避免信用风险应对产生滞后性。

3.通过全面审计应对流动性风险金融衍生业务中,流动性风险具有普遍性,且具有传染性特征,因此应当十分重视。审计的重点是:第一,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流动性进行风险预测和计量。审计人员要通过审计证据收集,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在投资前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合约量和有实力的主体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从而对流动性风险形成初步判断。同时,还要审查被审计单位对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和计量情况,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奠定基础。第二,是否制定了流动性应急管理措施。针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特殊事件因素,被审计单位应当制定应急管理措施,以应对无法预期的流动性风险。所以审计人员也应对相关应急管理措施的制定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包含人员、制度、落实等多个方面,以保证审计内容的全面性。

4.借助审计全覆盖应对操作风险金融衍生业务的操作风险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应的审计工作也应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对金融衍生业务交易人员进行全面审计。对交易或者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审查,通过面谈等方式了解相关人员的思想动向,避免操作风险的发生。同时,审计人员还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熟练性等方面做出评定,判断交易人员或者操作人员是否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第二,对系统更新、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审查。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更新和维修情况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足够重视系统的定期检查与维修,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等问题,或者检查被审计单位自查的相关情况,从根本上管控操作风险。第三,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合规性进行检查。审查的重点在于内控制度是够完善、是否及时更新、相关交易流程是否标准等。内控制度的合规性提升了,相应的操作风险才能降低。

5.利用风险导向性审计应对法律风险基于前文内容,风险导向性审计应当以影响法律风险的因素为基础,探索相应的审计重点内容。第一,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钻法律漏洞等情况。审计人员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衍生业务中的行为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严格遵守套期保值原则、是否存在投机行为等,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第二,审查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合法性。审计人员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签订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是否存在无效,或者法律明令禁止的条款等行为进行全面审计,以风险为导向深入检查相关问题。由于金融衍生业务具有跨期性特征,所以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也可以减少法律风险带来的损失。第三,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交易对手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查。审计人员一方面要查看被审计单位对交易对手资质审计的情况,是否存在盲目投资等行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还要进行二次审查,以确保交易对手资质的真实性。综上,审计人员要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审计工作,以便更好应对法律风险。

篇4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企业;风险;规避 

农产品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贸易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81亿美元,年均增长9.2%。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1—11月,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2.02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在新增加的2905家企业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96家。截至2007年底,通过国家认监委注册的水产加工出口企业已达1500多家,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有400多家。这些业绩的取得,主要依托于我国近 2.02 万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政府扶持有限,抗风险能力很弱。商务部对全国100家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半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那么,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到底会面临哪些风险?又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一、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 

 

1.外方诚信风险。一是外方违约导致货款回收困难;二是外贸不规范运作造成风险;三是外方与个别“货代”内外勾结,骗货骗钱;四是信用证方式下单证不符、单单不符,导致议付行拒绝付汇;五是信用证规定的“软条款”埋下风险隐患,企业一旦放货给了国外买方,买方极可能故意以验货不符,拖延付款,导致钱、货两空;六是使用D/P、D/A远期付款方式或寄售方式结算的风险。 

2.汇率变动风险。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自此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走高,2008年1月人民币升值破7.27大关,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0%。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冲击: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在,不利于出口;抑制了农业外资的供给。另外,农产品出口企业还要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从较长的时期看,会降低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引起生产总量,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的减少和生产规模的缩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农户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农产品出口较多的沿海农业所受冲击更大。 

3.政治风险。综观当今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除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外,其中也隐匿着政治的因素。前里根政府时期的联邦情报局局长曾谈到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搞垮前苏联而采取的三大战略:一是为扼制前苏联每年通过石油出口而获得巨额硬通货(每年约500亿美元),美国与OPEC组织达成协议,通过扩大原油生产,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原来的50-60美元/桶降到15美元/桶,致使前苏联的外汇来源急速下降,外汇收支极为困难;二是为扼制前苏联50%的技术来源于国际贸易的局面,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前苏联及其东欧国家,而前苏联外汇紧缺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通过商业贸易获得先进技术及必要原材料的可能;三是通过制定星球大战计划,从军事上消耗前苏联的财力、物力,扭曲其经济结构,进一步削弱其经济发展的动力。美国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不显山不露水地击垮了前苏联后,又把目标瞄准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它依靠庞大的财政支持对农业以各种补贴,支持农民扩大生产,进而扩大出口(美国的农产品供给占世界市场40%-60%),以此影响世界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宰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的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出口:一是具有明显的价格放大作用,易使国内农产品价格失真,农村政策失去真实的反映;二是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近10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由10年前大大低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转而长期高于国际农产品价格(约15%-30%)。同时,国家还要花费巨额补贴来促进农产品出口,财政支持对象发生巨大错位,使国家财政负担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因此丧失殆尽,农民收入严重受损。而这种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政治风险大多是由农产品出口企业来承负。 

4.信息风险。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期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猛涨,缺乏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企业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但从2004年5月开始,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暴跌,中国大豆加工业遭受重创,出现全行业亏损。据估计,2003-2004年度中国大豆加工业损失将超过40亿元人民币。造成这一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适时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基本信息,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不是很准确的,致使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5.壁垒风险。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措施将成为未来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此外,同期我国还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企业遭遇技术资金双门槛、欧盟双绿指令等,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欧盟ROHS指令、REACH法规,直接造成机电、纺织服装、塑料、化纤等产品出口的障碍。 

6.市场风险。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而且,随着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风险通过进口链条向国内市场转移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目前,受美国次级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其负面效应正扩大到消费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月的99.5下跌至90.5,为两年来最低的水平。美国经济增幅持续下滑正引发其对外需求的下降,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将受到牵连。 

 

二、规避农产品出口风险的对策 

篇5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风险;措施

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4年,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共161只,基金资产规模3246亿人民币。其中,开放式基金107只,封闭式基金54只,这个比例达到了67%;开放式基金的资产规模2436.67亿元,开放式基金的资产规模已占到中国基金市场资产规模的75%。可见开放式基金已突起为基金市场的重要一维。

二、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开放式基金的主要风险。由于股票价格的不确定性,而债券的价格也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发生波动,因此两者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基金的收益和净值。而且这些证券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频繁。随着变幻莫测的市场走势,基金特点凸显无疑。市场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块。系统性风险由基金经理通过投资组合来加以分散不大可能,基金经理规避系统风险的手段主要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品,来冲销某种潜在风险,即所谓的风险对冲,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时效性和投机性;非系统性风险与基金持有的其他证券并无关联,通常由某一特定的因素引起,一般只有特定的证券发生影响。(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时间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二是交易成本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三是巨额赎回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深入来看,开放式基金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矛盾是其流动性风险的源头。(3)基金管理人风险。基金管理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机构管理风险、基金经营风险、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等。由于我国的开放式基金是契约型基金,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及其运作没有有效监督的权利,不能像公司型基金有董事会对基金的运作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加之管理运作缺乏必要的透明化,我们的收益面临重大挑战。(4)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是指因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给基金持有人带来的风险。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会给基金经理人的投资收益带来损失,从而给基金持有人带来风险。

三、防范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措施

(1)规避股市系统的风险。基金持有者有必要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综合运用一些股票市场的操作方法或者结合自身经验,独立于基金经理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做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以避免和降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对基金造成的风险。(2)完善流动性管理,控制流动性风险。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当股市开始回暖时,这种风险便逐渐解除。所以要时刻关注股市变动,制订完善的管理体系,促进资产与资金来源的风险结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降低流动性风险。(3)规避基金管理人风险。建立健全基金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经理人群体制度,形成可流动的基金人才市场,以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减少投资失误、决策失误、降低基金的道德风险。除此之外,针对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还应加快完善证券基金的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外部监管,规范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从而有效地规避道德风险。(4)投资者应如何规避。由于基金仅仅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方法都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为了避免在基金投资中可能遭受的损失,基金投资人应具有主动规避投资风险的意识。买前应注意:第一,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风险类型的基金,包括类型、规模和期长;第二,在进行较大额度投资前,先进行试探性投资以降低风险;买入后应注意:第一,拟定盈利即收、套牢止损的心理价位;第二:切勿频繁进出;第三,时常关注定时公布的季报、中报、年报和基金的资产净值,发现异常变化的信息,及时调整、优化投资组合,以确保把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基金收益。

开放式基金在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的行情,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不受损;正常投资、合法投资,方能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

参 考 文 献

[1]肖婧,刘宁.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0(6)

[2]李静,王伟.VaR模型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理论月刊.2005(10)

[3]蒋勇,吴毅.开放式基金管理人道德风险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篇6

在全球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监管相对严格,衍生品市场也处于初始阶段,但是金融机构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目前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倒闭的现象,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确实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其对策。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事先无法预测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一)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的波动使银行的财务状况遭受负面影响的风险,其中基差风险是主要风险,重定价风险则次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银行业务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风险和资金业务作为买卖用途头寸的风险,而银行业务产生利率风险的因素包括合同到期日的时差,或者资产负债重置率等,而作为持有买卖用途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资金业务的投资组合。

(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的变动对银行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于非人民币资产和负债币种的错配。该风险分为结构性风险和交易性风险,包括资金业务外汇持仓所产生的风险,主要是通过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及借贷间币种的匹配来规避。

(三)操作风险:凡是由于信息系统、报告系统、内部风险监控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均属于操作风险。

(四)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方(债务人)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

(五)市场风险:是指交易组合由于市场价格反向变化导致市场价值产生波动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证券投资风险。

(六)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其中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要求经济主体在任何情况下所具有的其资产随时变现或是从外部获得可用资金的能力。

(七)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八)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

(九)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对于商业银行风险主要采取四种类型来应对:回避、分担、承受及降低。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是应该渗透到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之中,形成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把风险管理的责任扩展到银行业务的每个环节,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向观念,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具备独立性

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结构清晰、责权明确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是保证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客观地控制风险,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型,借鉴欧美成熟的银行管理经验,逐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三)准确的市场风险监控

我国处于逐步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风险管理发展还不成熟,灵敏的预警信息是保证银行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收集、分析、运用系统,充分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我们应该引进国外跨国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学习先进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并加强改进与变通使之符合我国的国情。

(四)规范披露银行信息

篇7

论文摘要: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政府扶持有限,抗风险能力很弱,必须通过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谈判、加大对外交涉、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农产品出口行业预警机制、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途径,规避出口风险。

农产品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贸易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81亿美元,年均增长9.2%。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1—11月,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2.02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在新增加的2905家企业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96家。截至2007年底,通过国家认监委注册的水产加工出口企业已达1500多家,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有400多家。这些业绩的取得,主要依托于我国近2.02万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政府扶持有限,抗风险能力很弱。商务部对全国100家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半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那么,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到底会面临哪些风险?又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一、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

1.外方诚信风险。一是外方违约导致货款回收困难;二是外贸不规范运作造成风险;三是外方与个别“货代”内外勾结,骗货骗钱;四是信用证方式下单证不符、单单不符,导致议付行拒绝付汇;五是信用证规定的“软条款”埋下风险隐患,企业一旦放货给了国外买方,买方极可能故意以验货不符,拖延付款,导致钱、货两空;六是使用D/P、D/A远期付款方式或寄售方式结算的风险。

2.汇率变动风险。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自此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走高,2008年1月人民币升值破7.27大关,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0%。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冲击: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在,不利于出口;抑制了农业外资的供给。另外,农产品出口企业还要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从较长的时期看,会降低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引起生产总量,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的减少和生产规模的缩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农户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农产品出口较多的沿海农业所受冲击更大。

3.政治风险。综观当今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除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外,其中也隐匿着政治的因素。前里根政府时期的联邦情报局局长曾谈到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搞垮前苏联而采取的三大战略:一是为扼制前苏联每年通过石油出口而获得巨额硬通货(每年约500亿美元),美国与OPEC组织达成协议,通过扩大原油生产,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原来的50-60美元/桶降到15美元/桶,致使前苏联的外汇来源急速下降,外汇收支极为困难;二是为扼制前苏联50%的技术来源于国际贸易的局面,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前苏联及其东欧国家,而前苏联外汇紧缺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通过商业贸易获得先进技术及必要原材料的可能;三是通过制定星球大战计划,从军事上消耗前苏联的财力、物力,扭曲其经济结构,进一步削弱其经济发展的动力。美国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不显山不露水地击垮了前苏联后,又把目标瞄准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它依靠庞大的财政支持对农业以各种补贴,支持农民扩大生产,进而扩大出口(美国的农产品供给占世界市场40%-60%),以此影响世界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宰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的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出口:一是具有明显的价格放大作用,易使国内农产品价格失真,农村政策失去真实的反映;二是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近10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由10年前大大低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转而长期高于国际农产品价格(约15%-30%)。同时,国家还要花费巨额补贴来促进农产品出口,财政支持对象发生巨大错位,使国家财政负担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因此丧失殆尽,农民收入严重受损。而这种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政治风险大多是由农产品出口企业来承负。

4.信息风险。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期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猛涨,缺乏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企业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但从2004年5月开始,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暴跌,中国大豆加工业遭受重创,出现全行业亏损。据估计,2003-2004年度中国大豆加工业损失将超过40亿元人民币。造成这一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适时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基本信息,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不是很准确的,致使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5.壁垒风险。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措施将成为未来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此外,同期我国还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企业遭遇技术资金双门槛、欧盟双绿指令等,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欧盟ROHS指令、REACH法规,直接造成机电、纺织服装、塑料、化纤等产品出口的障碍。

6.市场风险。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而且,随着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风险通过进口链条向国内市场转移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目前,受美国次级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其负面效应正扩大到消费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月的99.5下跌至90.5,为两年来最低的水平。美国经济增幅持续下滑正引发其对外需求的下降,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将受到牵连。

二、规避农产品出口风险的对策

1.推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主动防范市场风险。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接轨,政府以往对出口贸易的直接扶持措施被视为违反WTO规则的手段,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符合WTO规则规定的、促进本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发展历史,成为政府扶持的、企业广泛运用的保障应收账款、增强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每年的出口额中约有20%-25%都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在日本,投保的出口额比重甚至达到了30%。

出口信用保险在支持农产品出口、规避市场风险方面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国家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二是协助企业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信保公司通过海外渠道对企业的买家进行资信调查,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客户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同时将这些信息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指导企业与买家之间的贸易是否放账和放账金额的大小。出口企业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建立起专业的第三方监督和管理风险的控制机制,有利于出口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三是规避企业收汇风险和协助企业追讨应收账款。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和补偿功能,可以将难以预测的收汇风险转化为确定的能计入成本的保险费支出,使企业在遭遇风险时获得理赔;同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帮助客户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和追讨,大大提高了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四是控制和打击国外失信企业。一旦国外买家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有不诚信的行为,信保公司将通过内部的黑名单机制通知全国分支机构,如有其他国内企业向信保公司咨询该买家的状况,信保公司就会将买家不诚信的行为告知出口企业,有效避免出口企业重蹈覆辙。对有严重不诚信行为的海外买家,信保公司还能够通过国外的法律渠道配合,对其进行诉讼,使之得到相应惩罚。五是投保企业可以依靠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将收汇风险有效转嫁,使得应收账款成为一项低风险资产。通过向银行转让赔款权益,取得银行的出口融资支持,加速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也有效地规避了人民币预期升值带来的可能汇率损失。2006年,商务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支持农产品出口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出口信保制度。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增长较快,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中国信保直接支持了15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是2004年的1.5倍。仅2006年1-10月,承保额就达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0%。

2.发挥主观能动性,消解汇率变动风险。要消解汇率制度改革后经常性汇率变动给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银行、政府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企业来说,要加强内部管理,整合资源,消化成本增长。如通过开展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成本增长部分消化掉;也可以将企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完成成本增长转嫁。对于国内金融业而言,要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向企业提供更多和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政府应尽快开展经济内部减压工作,降低资本流出管制,鼓励加大对外投资;扩大出口,增大美元需求;利用汇率杠杆,减少农产品出口企业不规范、不正当的内耗,提高其对外竞争力。

3.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谈判,应对政治风险。一是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在国际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尽力减少发达国家的巨额补贴,以真实反映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二是在国内支农政策中,要充分利用“绿箱”、“蓝箱”、“黄箱”政策,加大对农支持力度,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好国内农业生产能力。三是要特别重视各国农产品贸易斗争中各种手段及其对策的研究,如各种贸易壁垒、非贸易性壁垒、倾销与反倾销等等。

4.建立农产品出口行业预警机制,防范出口风险。在农产品出口中,我们不仅需要国外市场的供需信息,同时还需要中国农产品进入这个市场的情况,以避免中国农产品对某个目标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或者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目标市场所在国对我们实施反倾销或者保障措施,增加中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或者直接禁止中国农产品继续向该目标市场出口。为建设好完善的出口预警系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获得别国进口预警系统的数据和运作模式,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购买或者互换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的进口预警系统数据库以及运作模式,明确中国农产品对其出口达到什么条件时,该国家或地区将启动预警措施。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很明确地知道如何控制和规划中国的农产品出口。②确定预警系统临界指标,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农产品进口预警系统,确定中国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的临界指标。在临界指标制定中,以向某个目标市场出口的数量和价格为主要因素,根据不同的进口国家或地区不同的预警系统,在数量上和价格上可以确定“黄线”和“红线”两个档次,同时密切关注中国向该目标市场的出口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随时和该目标市场进口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进行比较。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其他国家对该目标市场的出口情况,做好横向比较。并注意农产品市场强劲时和农产品市场疲软时需要有不同的考虑。

5、加大对外交涉,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利用多双边渠道积极开展对外交涉,为我国出口企业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的活牛、活羊恢复对中东出口;苹果、鲜梨等水果先后进入北美、澳大利亚和拉美市场;冰鲜肉进入港澳市场;紫菜进入日本市场。为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新食品法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商务部、质检总局组织了大规模企业培训,并会同行业协会首次启动行业预警机制,在全国联合《对日出口农产品风险评估报告》。

6、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消减信息风险。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组织化程度低,收集信息困难等特点,政府应整合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的内容。自2004年以来,商务部投入500多万元,打造农产品出口公共信息平台,连续3年举行出口信息活动,推出公共信息产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最近又推出欧盟、东盟、加拿大、印度、南非、阿联酋6个市场指南,茶叶、大蒜、蘑菇罐头、鸡肉制品等4个产品指南,并将正式启用“农产品贸易专题”的新网址和标识,形成了以商务部政府网站为平台,以政策、市场指南、产品指南、进出口统计数据、行业预警、海外快讯、市场动态为主体,以驻外机构、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单位为渠道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优化

现代企业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风险管理非常为重要。财务会计风险有不同的形式和原因,一旦出现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将会导致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加强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意识,只有人人关心风险,才能使企业高速发展,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相关人员必须了解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含义和主要形式以及原因,然后提出了合理优化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措施,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财务会计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风险的意识淡薄

近年来,不少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工作滞后。企业风险存在着随机性、瞬间性,容易被企业忽视,当风险发生时,惊惶失措,难于应对。企业应当定期对风险评估,识别、衡量、防范和控制企业各种因素产生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由于忽略某些不确定因素,很可能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如不提前管控风险,将会使企业陷于困窘,甚至处于危险的边缘。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没有引起领导层足够重视以及不完善的组织体系是目前风险管理缺失的主要问题,在风险来临时,企业全然不知,更不知风险产生的原因,只能被动应付,对风险的“破坏力”难于承受,即使采用了对策,也是亡羊补牢,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更加深了风险对企业的伤害,使企业遍体鳞伤。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从容应对风险袭击,化危为安,甚至将危险转为难得的机遇。

(三)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企业,未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全面系统、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甚至有的只是简单的条条框框,流于形式,难于落实,何谈风险管理系统和制度的执行力。(四)风险管理手段落后还有的企业对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概念不清楚、不熟悉,导致了对风险辨别、评估、管控、应对方法单一性、局限性、随意性、主观性,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

二、财务会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高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教育,让他们真正明白风险的内涵,对风险全面、完整、系统把握,在风险发生时坦诚应对。风险,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可能发生的危险,还包括可能取得利益的机会,是危险和机会并存。从谨慎性原则来看,讨论风险,应多思考危险,多分析危险原因,多预防危险发生,让事件向取得收益的机会发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防止“谈虎色变”,产生恐慌情绪,影响企业风险有效管理。比如企业负债经营,它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同时也会带来杠杆效应,如果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大于借入资金利息率,负债经营可取,反之企业为银行打工,不可取。企业要生产经营,必然要付出代价,问题是什么代价,代价多大,代价是否可以弥补,如果收益大于代价,就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只有对风险有了深刻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为企业风险经营创造更大的财富。

(二)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必须提高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意识,找出和衡量风险因素、建立风险管理策略、方法和企业内部各级风险管理体系。不少企业风险评估简单落后,必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确保企业风险经营有效运行。组织开展风险管理评比,使风险管理处于常态化,提高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在风险中茁壮成长。

(三)衡量风险的大小

衡量风险,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技术环节,也是企业从容应对财务会计风险的前提。从财务管理角度看,风险与收益相关。对于单项资产,可以用方差、标准差和变化系数等方法衡量风险。比如企业有两个互斥投资方案,假定它们的期望投资收益率相同,可以计算它们的标准差大小,标准差越大则风险越大,标准差越小则风险越小。如果它们的期望收益率不同,可以计算它们的变化系数大小,变化系数越大则风险越大,变化系数越小则风险越小。对于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采用资产组合标准差等方法衡量。风险可以分为公司风险和市场风险。公司风险,是个别公司特有事件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公司风险又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生产经营原因引起的风险,而财务风险是借款引起的风险,可以通过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分别衡量它们风险大小,总杠杆系数可以衡量公司整体风险。市场风险,是那些影响所有公司因素引起的风险,虽然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分散市场风险,但承受市场风险也会得到市场补偿,市场风险对有的资产影响大,对有的资产影响小,可以用β系数衡量单项资产和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大小。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经济指标和管理者的职业判断等综合估算风险的大小。由此可见,通过对风险定量分析,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将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获得承担风险的额外收益。

(四)提出风险应对策

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可以选择相应的对策。风险对策一般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对于难以承担垫资的投资项目,支出大于收益的研发项目等,企业可以采用规避风险策略。企业多种经营、组合投资等属于减少风险策略,企业购买的财产保险、发行债券等属于转移风险策略,企业将资产损失计入成本费用、资产减值计提准备金等属于接受风险策略。企业究竟采取何种策略管理风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成不变方法可循,需要全程监控风险,掌握风险产生、变化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又恰到好处的对策。因此,企业有效管控风险,主要是避免高风险事件发生,将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持续不断地降低风险,接受风险需要得到补偿。

三、优化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知识培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驾驭复杂事情和大数据能力,剖解各种难题。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让财务会计员以法核算、以法监督,以德修身,以德工作,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容地管理企业风险,做好预算、控制、评价、考核等财务基础工作,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二)落实财务预算管理的使命

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奋斗目标,协调企业财务资源的工具,控制财务支出的标准和考核财务支出的依据,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会计人员要落实使命,做好财务预算的前期准备工作,运用现代财务预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作为企业财务行为指南,完成企业财务目标。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落实会计工作责任,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有了会计岗位责任制,才能使会计人员以法办事,以德办事,执行企业内控制度,规避财务会计风险,完成财务目标。

(四)建立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抑恶扬善的重要手段,对会计人员起着引导或威慑作用,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地做好工作。对遵循工作规范的会计人员褒奖,对违反工作规范的会计人员惩罚,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关系,从而形成讲先进、学先进、做先进的良好工作风尚。

四、结束语

篇9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主导因素已变更,由过去的自然风险主要转化为人为风险。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策变动;信用风险;风险防范

1 进出口风险的类别

1.1 进出口海上运输风险

1.1.1恶劣的自然环境风险

在海上进行运输的时候,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自然灾害风险,最常见有海上暴风雨、大雾、台风、雷电、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意外事故则主要包括船舶搁浅、碰撞、沉没、失踪等。这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都是进出口贸易在海上运输途中可能会遇到的。

1.1.2海盗风险

随着国际格局的动荡以及局部地区冲突的加剧,很多贫穷国家的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机进行海上劫掠活动,近几年比较猖獗如索马里海盗,海盗通过对商船的劫持进行相应的要挟,损害进出口贸易商的利益、威胁进出口贸易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国际贸易造成极大的阻碍。

1.2 国内外政局动荡、政策变动风险

1.2.1政局动荡风险

很多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可能会牵扯到政局动荡的风险。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出现政局动荡的现象,如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也门、中东中亚等一些国家。许多海外企业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在进出口贸易中一定要注意当前的国际政局及其发展形势。

1.2.2政策变动

一些国家为了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取得主动有利的地位,就对国内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常见的政策变动就是一些国家采取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及其他非关税壁垒;一些国家为了奖出限入,出台比如加大外资企业的税收、提高国内设立国外企业的标准等政策。

1.3 金融风险

进出口贸易还要考虑金融风险,一国爆发金融危机既涉及到国内因素,也有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本身存有的金融隐患,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也会诱发金融隐患。如果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政府过多过滥地干预无法有效地将其预防或是化解,反而会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起到加剧和推动的作用,腐败行政、黑箱行政、低效行政本身就是金融隐患。

1.4 客户风险

进出口贸易业务整个流程繁琐、复杂,其中包括业务的商讨、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接、费用结算等,风险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它既可能发生于业务流程链之外,也可能存在于业务流程链之中。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发生。

1.4.1合同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合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全局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1.4.2市场风险

使外贸企业受损失的另一种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受到各国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时事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

1.4.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结算时因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造成的风险。

2 应对进出口风险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

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种风险,首先是要从进出口从业人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等。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

2.2 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双方的合同签订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审核合同的先关规定,不要在任何一个不明确的条件下签订合同,要认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个规定所代表的意思,尽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给对方以欺诈的可能。

2.3 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类信息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但是网络信息渠道多变、种类繁多,有关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并非完全可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时刻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动向,以及消费者增加的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状况,对这些情况加以调查、研究,预测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

2.4 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

通过逐步的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相关客户的规范来减少因为规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诈导致损失的行为。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我们会遇到形形的贸易企业,但是要想在贸易中起的胜利,首先就要有个规范的操作来取得好的客户,有个规范的内部操作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整个操作过程没有漏洞。外贸企业可根据具体贸易业务情况来降低信用部门造成的收汇风险,其中包括出口信用、出口保理业务、银行保兑业务等方式。

2.5 及时投保,防范运输风险

可以通过对于风险的预测和在运输船上做必要的风险防范,对于运输船只和运输的货物进行相应的保险投保是最重要的。在进出口贸易中,运输货物多数有以下几个特征:运输程序复杂、环节众多、运输路途远、运输时间长,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运输货物的投保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及时做出决策。如果保险由进口方负责,那么出口方应将货物装运时间告知进口方。如果出口方被委托投保,那么进出口双方应尽早沟通,将投保的险种、范围、费用等问题确定下来,避免发生风险事件后两方推卸责任。

3 结论

由于世事瞬息万变,我们不可能预测到所有未知的事情,所以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要高度警惕,做好应急方案,防止非关税壁垒引发贸易风险。企业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商品的标准注意观察和研究,并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加以提高,看准时机避开灰色壁垒风险,使出口贸易顺利进行。此外,进出口贸易离不开时事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企业需密切关注各方面动向,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进出口贸易企业对于各种风险的了解、预测以及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静.外贸企业如何防范出口业务中的风险[J].经济视角(B版),2005,(07).

[2]毛小明.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企业经济,2007,(08).

[3]陈金姝.浅谈出口业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J].对外经贸财会,2007,(12).

[4]高伟光.试论国际贸易国家性风险及防范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3).

篇10

关键词:金融 风险 风险管理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而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所指的金融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发生变化而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金融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企业价值下降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分类

2.1、金融市场风险

在诸多类型的金融风险中,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金融工具所蕴涵的风险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全球经济运行的虚拟程度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的经营更加依赖金融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趋向金融市场。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越来越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2.2、工商企业的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汇率、利率、商品价格等市场因子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定期财务报表的收益状况,而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导致企业的实体经济行为介入金融市场的程度加深。

2.3、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风险

作为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的最基本因素,金融市场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最基本和重要的风险之一。而全球市场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企业环境的巨大改变,又使得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暴露不断增加。

3、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3.1、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活动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消除和尽量减轻国际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绩效,并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3.2、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

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2)风险防范与控制:对风险采取预防和抑制措施,以期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减少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某种交易活动,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从而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金融风险转移的方法包括: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和金融衍生工具等。(4)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利用不同风险类别的相关性,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其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同时又可以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5)风险对冲:对冲也称套期保值。是指针对某一资产组合面临的金融风险,利用特定的金融工具构造与其价值变化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减少或消除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过程。(6)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即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3.3、金融风险管理流程

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高效、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为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一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报告线路。

3.3.1、金融风险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就是认识和鉴别金融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损失的严重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相当重要,是金融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各种风险暴露。其次,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征。最后,进行金融风险的衡量和预测。

3.3.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者就必须考虑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拟订行动方案。不同的金融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同一种金融风险,我们也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策略中进行选择。

3.3.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确定后,必须付诸实施。对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方案的实施,防止少数人或部门存有侥幸心理或拖沓行为,违背方案的要求,放任或偏好风险,而且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降低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科罗赫,加莱,马克.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莫里森.金融风险度量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