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 团队精神 培养关系 分析
一、团队精神
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缺失的几点原因是什么?体育团队精神在中学实行的几点必要性是什么?团队精神包括: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团队积极态度。团队精神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彼此之间的信任、认同,以一个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守自己的职责,相互之间遵守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一起为了一个结果积极协作。
1 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首先,班集体团队协作能力缺乏。现在一般中学生家里条件优越,成长环境好,个性独立,不愿意与身边的人共享劳动果实。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方法都不从大局出发,以自身利益为重,俗话说:“无利不起早”,造成了团队凝聚力不强。其次,中学校园体育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在参加体育课程的时候不感兴趣,并且学校有一些方面可能忽略了这方面的意识培养。最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间本来就缺少除基本课程外的交流,没有互相帮助的意识。
2 体育精神在中学实行的必要性:首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必要性。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是在课堂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注重中学学生体育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完善和强化自己,结合基础课堂的学习,具备优秀的素质,为以后奠定基础。其次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体育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在体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活跃性、团队性、合作性,这对班集体道德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备受学校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体育教学课堂的效果。
二、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几个有效途径
1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校、教师、家长三方要充分关注团队协作精神。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三方应该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新时期下,独生子女自我控制力较差,容易受不好事物的影响,加之父母的过分溺爱,日常生活中导致他们以自己为中心,自我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不难看出,当代的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学校、家长、教师三方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所以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课内、课外、家里、学校都要积极的引导。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队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教学生学习体育的同时,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团队观,明确自己的目的以及应达到的要求,有意识地进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体育课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体育项目都是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只有积极地配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发挥团队精神,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 增强个体在团队中的合作归属感。合作归属感是对个体而言的,有的学生不是很爱好体育运动等项目,不能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未能积极地融入整个团队,所以,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应该积极地配合,让大家都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队中的个体看到自身在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才更会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
篇2
[关键词] 团队精神 建设 忽略问题 探索
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会认识到,相对于制度管理,基层团队精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约束和支柱。在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是企业凝聚人心的基石,也是团队内部默契配合的共同底蕴,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起着很大的协调和稳定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企业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凝成一股绳,反映的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障组织利益的高效运转。良好的基层团队精神的建立使管理变得更顺畅,更求新。员工在得到参与工作的愉悦后,焕发了巨大的主动性,每个成员都会倾情倾智,为实现中心任务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接触,团队精神与其他事物一样难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容易使人忽略,或者认识不到的问题,现在与诸位探讨。
一、在强调团队人情味和亲和力时,容易使企业的纪律约束显得淡薄
在建设团队精神过程中,有些管理者由于过于追求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而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严明的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有令则行,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无所不摧。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团队成员中,有人没有按正确的指令保质按量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违反了某项规定,团队从维护团结的要求出发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者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地提出批评,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有亲和力,有人情味,但从打造团队精神的角度分析,这种宽容或纵容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一种错觉,工作可以随便马虎,日积月累,后患无穷。
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应该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宽是害,严是爱,每时每刻都在直面竞争的团队对此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二、在过分强调内部团结时,容易使企业的竞争机制缺失或者成为摆设
有些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过分强调团队的内部团结,在团队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竞争是培植团队精神的鲶鱼,包括内外部的各种竞争。
在团队内部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的氛围。如果一个团队缺少竞争机制,一味强调内部团结,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每个成员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的工作热情就会被这种“大锅饭”而销锐。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破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实为压抑的利益格局,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团队昂扬奋进的活力。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化团队结构,弘扬团队精神。团队在组建之初,对其成员的优势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务时也就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实行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培养比学赶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在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时,容易使企业的整体利益遭到忽视
基层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有些管理者从“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非常自然地使员工得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结论。这种现象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不利于团队精神的构建,不利建设企业文化。
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容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集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而言则成了局部利益,团队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利益的关系,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维护团队利益,就会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团队的利益,打破整个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造成团队与企业、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
在一个企业内部,每一个团队都有相应的任务考核目标,在构建团队精神时,过分强调团队的利益,团队成员就有可能采取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考核指标,如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相互拆台等。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他团队也会因利益的驱动争相仿效,就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小团体主义往往在组织上还游离于企业之外,造成员工的思想波动,有悖于企业文化的精神。
四、在强调团队团结协作时,容易使企业的个性创造遭到忽视
个别基层管理者在培育团队精神时,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团结协作,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团结协作过程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认为这样才能培育优秀的团队精神。
篇3
【关键词】高职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班集体是高职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班集体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成员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塑造、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和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实施“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一定要注意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班集体在高职德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现状及意义
高职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教育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职院校存在的历史不长,我国高职德育工作仍处于探索过程中。
高职学生是一个庞大的高职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的高考分数相对较低且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缺乏团队精神。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是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招生属于最后批次录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歧视职业教育,认为它是低人一等的教育,把进职业院校学习看成是不得已的选择,导致高职学院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意“合群”,也不愿意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同时,他们基本上是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一代,除少数农村生源外,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溺爱,没有了与兄弟姐妹的争执、合作和谦让的条件,加上网络世界的进入,他们独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时间较多,缺少了与朋友、家人的沟通,性格孤僻,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无论是院校数量、在校学生数量还是年招生数量,都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这么一个庞大的高职大学生群体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不仅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高职大学生自身对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能力培养和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高职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多赢。随着高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这种倾向更是加剧。
2、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高职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3、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交替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高职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
三、对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的思考
首先,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多种班集体活动,努力培育高职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在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学生内心对集体或团队的一种认可与需求。这种认可与需求不可能天然生成,而是需要引导和培育的。这自然离不开一个健康的集体,因为一个好的集体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会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精神。
其次,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团队精神。班集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最基层单位,要发挥其在高职德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必要的制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如可对班集体进行量化考评,开展班集体竞赛,把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素质拓展、组织纪律、宿舍文明等列入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与班集体及其每个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结合起来。
四、结语
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具有专业知识、勤奋上进、团结协作、人格健全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是高校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静.浅析如何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2]胡津民,管银枝.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中国高职大学生就业,2008;(2)
[3]罗晓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7;(2)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 团队精神 培养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的共识。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往往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录用的重要指标。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要么仅仅注重个人的发展,忽视团队的作用,要么缺乏个性,随波逐流,在竞争中被淘汰。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不断提高知识能力水平,更要学会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干部工作是大学校园里最典型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干部工作是团队精神最有效的培养方式。
一、团队精神是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必然包含有团队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及思想力等。
假如把这些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用金字塔的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金字塔的基础就是“人际关系”及“个人修养”。人际关系是指处理好个人与相关方的关系,具体为个人与学校、系部、学生会、老师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个人修养体现在自信、诚信、面对挫折的态度和个人形象等方面。第二,金字塔的灵魂是“思想力”。思想力是一个人以价值观为准则,为达到理想、目标而应具备的分析能力及计划能力。“思想力”既是“决策能力”必不可少的指路灯,又是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强大的思想力是使学生干部工作成功的保证。第三,金字塔的核心是“决策能力”。有些人很有想法,团队精神及沟通力都不错,但就是没有成果。为什么?就是因为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创新思维,更缺少“行动第一”的原则。纸面上的计划再完美,如果不去执行或执行不力,就只能是纸面上的东西。第四,“团队精神”和“沟通力”是决策能力的“血液”。没有健康的、畅通的“血液循环”作保证,决策能力根本无从谈起。只有融入集体中,与大家进行良好的沟通及合作,才会产生强大的决策能力,通过行动达到既定的目标。
二、团队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团队是指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成员努力的结果使整体的绩效水平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1]团队精神则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定团队以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以利益或者事业目标为牵引,以效率为核心,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为主要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对于所在团队有高度的认同感;二是以利益与需要为纽带;三是高度的合作意识;四是以追求集体成功为目的。它不仅表现出巨大的凝聚作用、强大的激励作用以及有效的整合作用,而且对个人心理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2]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精神的境界是凝聚力。在英语中,团队精神(teamwork)是协作配合的能力,它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的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的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3]优良的团队精神能陶冶团队成员的情操,发挥团队的整体功能,创造出比个体成员绩效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工作绩效,实现个体与团队的共同成长。从高校学生工作和高校学生组织方面讲,优秀的学生工作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学生单个成员绩效的总和,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的团结互助和以身作则,不仅能加强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彼此间的信任,而且能在普通同学中树立良好形象,对普通同学起到榜样作用。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
1.确立团队的共同目标
一个团队要吸引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形成团队精神,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内含对队员的利益吸引,又是对团队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明确合理的目标是把队员们聚集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坚强的组织与团队,才能鼓舞队员团结奋进的斗志。以下这个游戏可以充分说明确立团队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游戏:人椅游戏
形式:10―12人一组;材料:无;场地:空地。
程序:全体学生围成一圈,每位学生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同学的双肩上。听从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同学的大腿上。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
游戏结束后组织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在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变化时,是否及时加以调整?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自己所在的小组输(赢)的原因?要在竞争中取胜,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椅游戏”中所传递的信息就是:个人的松懈会导致整组失败;要想坐得最长久,坐得最舒服,每个人就必须先当好一把椅子。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干部体会到认识团队的协作及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理解个体和团队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4]
通过这个游戏,团队成员会意识到,要成为获胜的团队,所有的成员必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分工合作,有效地发挥角色所赋予的最大潜能。在游戏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让学生干部自己领悟团队活动中目标一致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精神。
2.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广开对话的多种渠道和相互尊重是凝聚团队的重要基础,应使队员了解每个人存在于组织内部都有价值,要使团队成员学会互相尊重。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是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和与人合作。实际上,集体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缺点,关键是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要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只会挑毛病,要培养的素质。为了培养这种素质,平时可利用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例如“夸夸我的××”、“谢谢你,我的好××”、“我最欣赏的××”等活动,让大家在赞美与被赞美的过程中加深了解,学会聆听,学会反思,树立自信,欣赏他人,使整个组织充满爱与尊重的和谐气氛。总之,对学生干部应多鼓励、多赞美、多表扬,而要少责怪、少埋怨、少批评。
3.在团队活动中强化团体氛围
学生会是学生干部团队活动的基本单元,也是学生干部团队精神培养的最前沿阵地。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可以使队员在游戏中、在玩乐中强化团体氛围,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竞争与合作、个体与团队的关系以及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沟通分享、组织协调、扬长避短对完成团队目标的重要性。可以有意识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型团队活动,例如拓展训练、篮球比赛、登山运动等。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干部的参与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为集体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懂得宽容待人,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由此团体氛围便在活动中悄然形成了。
4.培养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相一致,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时时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别差异、素质参差,培养团队精神总会有一些阻力、问题和困难。有一则故事叫做“五官论战”: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团队建设也是类似道理,只有大家形成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团队精神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个人,团队里的每个个体都应该有全局意识,从大局出发,为了整个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甚至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参考文献:
[1]徐红林.论团队与团队激励[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段盛桃.论团队精神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4,(3).
篇5
在今天,中国许多企业都在为赶超全球范围内的对手的竞争优势而努力奋斗,人们不断寻求技术的突破,战略控制企业命运,但是,明晰了战略的企业并不都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原因是什么?隐含在战略背后的关键要素又是什么?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热议的话题,其主要内涵是协同合作,体现在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精神,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团队精神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团队精神;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用什么判断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归根结底,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自觉的团队意识,是要看这个企业是否拥有团队精神。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非否定先进的企业理念、雄厚的资金基础、高科技的含量和知识的重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如果贯彻不下去,员工缺乏执行力,一切都等于零。所谓团队精神,它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团队成员都认可的集体意识,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认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作共赢,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向心力和凝聚力,凝聚团队,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因此,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团队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何谓核心竞争力?1990年,核心竞争力首度出现在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文章指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帮助企业为客户带来更多收益的特殊的技能或技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在《市场不能被强盗逻辑主导》一文中提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到看法,他认为一个真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断:人才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人才可以招纳;品牌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因为品牌可以创造;企业管理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因为管理手段可以借鉴;高新技术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因为高新技术可以买卖;创新也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因为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的源泉。
二、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1.团队精神强化了企业的凝聚力很多人都听过《天鹅、狗鱼、虾拉车的故事》吧?天鹅一心往天上冲,虾子使劲倒着拖,狗鱼直向水里跑。尽管他们三个热情高涨,奋力争先,可车子依旧原地未动。员工之间的不和谐,不仅不会把事情办好,还很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没有团队精神,1+1小于2。企业为员工发展搭建舞台,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能和智慧,把员工个人发展的理想与企业不断壮大的愿景紧密结合,由此,企业助力员工成才,员工促进企业发展。
2.团队精神对员工产生事半功倍的激励作用团队精神对员工思想产生事半功倍的激励作用。作为团队建设,团队精神能帮助团队成员展现潜在才能,把先进典型作为行为标杆,向先进典型看齐,取长补短,达到团队合作的最佳效应。曾经读到比尔•盖茨的一段话,微软着力营造一种氛围,你会觉得“我不但拥有整家公司的全部资源,同时还拥有能使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与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能使梦想变成现实的,则是微软。员工在这种氛围中,创新思维不断涌现,个人潜能得以发挥。
3.团队精神对员工具有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员工彼此之间产生了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合作行为,大家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关心企业兴衰,规范自已的言行,团队精神对员工具有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如果我们不能自我克制,那么多数情况下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甚至会影响大局。倘若我们能不断反省,无疑会让自己站在一个新高度。
4.团队精神对提高企业整体效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团队成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团队精神对提高企业整体效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微软公司,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甚至身价过亿)每周工作60小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并没有获得高额加班费。正好相反,在这方面,微软公司甚至被人们嘲以“吝啬”。有人大惑不解:为什么这些个百万富翁的有钱人在主要产品推出前会加班加点上百个小时?他们为何要此玩命工作?追根溯源,出人意料的答案是:微软落地生根的团队意识,这种凝聚人心的意识完全超越了渺小的自我。
三、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实现企业目标,必须做好团队精神的建设,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夯实工作:
1.团队精神培育共同价值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企业目标是企业航向的灯塔,是激励员工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企业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好。把目标层层分解到人,让个人目标成为团队目标的一部分,让每个队员都感觉在为一个团队工作,激发团队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最大作用。
2.团队精神唤醒员工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唤醒员工竞争意识,推动成员不断自我提高。激情和活力是团队的灵魂。人人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以及落后为耻的心理。而竞争使员工在成绩上拉开距离,从而激励员工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两个人跑步要比一个人更轻松,竞争将人的荣誉感激发出来,让员工更优秀,同时企业的竞争力也会不断增强。
3.增强企业忧患意识“丢失一个铁钉,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个骑士;伤了一个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就是军事政治领域的“蝴蝶效应”。在团队中,迫在眉睫的危机或亲身体验容易引激活团队变革动力,激发员工敢于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励成功。团队意识使员工工作热情更高、工作体验更多,从而也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津.世界成功管理经典智慧全集[M].地震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 团队精神;QC小组;企业;可持续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5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90- 01
QC小组即质量控制小组,指的是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基于同一目标,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强调的是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在这一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根据特地的活动步骤,对工作现场、管理等领域内出现的问题,成员之间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过程中,员工主动参与到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改进等工作中,对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团队精神在QC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QC小组有明显的自主性和群众性特点,强调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注重对员工QC小组知识的培训,加大对QC小组活动的激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
团队精神最为关键的内容即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可以提升员工的参与意识,使员工对团队具有归属感及集体荣誉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团队的长久发展相联系,进而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努力。缺乏这种精神的团队,成员之间无法紧密相连,如同一盘散沙。一旦员工有了团队精神,那么QC小组活动全员参与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QC小组活动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岗位,每个人的技能、知识结构都可能不一样,因而也就有强有弱,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大家存在着私心,都寻思怎么少干一点,都想“留一手”,或者强调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开展,那QC小组活动就无法进行。而如果员工都具备良好的合作观念,对集体充满归属感与荣誉感,则员工才能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个人服从团队安排。QC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互相协调,指导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一切以团队的目标位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团队利益做出贡献。只有形成了团队精神,小组成员才会彼此间利益共享,相互宽容,协作信任,才能追求团队的整体效率。当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必须基于员工自愿的前提,倘若员工出于种种原因被动地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那就完全失去了开展QC小组活动的意义。
2 怎样在QC小组活动中打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为了进一步确保群众性QC小组活动的顺利实施,企业应当从多角度出发,实施不同对策,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大幅度拓宽选题范围;在加强过程控制,服务延伸,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科技进步等选择课题的过程中鼓励大家为解决身边的问题,多提合理化建议,多干实事,积极参与学技能、学管理,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员工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同时员工能够在团队协作意识的指导下,积极展开工作,互相之间密切配合。最终能够使企业创建和谐工作氛围,加深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QC小组在确定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每位成员的意见,达成共识,才能使每位成员都有动力。有了共同的目标后,各成员会很自然的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良好的沟通环境是使QC小组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在工作中,领导、员工以及不同工作部门之间,极有可能就某一个问题产生冲突,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例如,定期召开氛围轻松的小会议或者开展一些拓展活动,让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多接触,积极推销自己的主张,同时认真倾听别人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用“双赢”的沟通方式,进而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增加团队凝聚力。
篇7
多年来我们在纪委这个组织、这个集体中一起工作,一起战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今天,我更愿意用“团队”这个词汇来描述我们这个集体,特别是要用“团队”来称呼我们每一个室。为什么呢?因为团队意味着更加清晰一致的目标,意味着更加团结融洽的氛围,意味着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携手同行、荣辱与共、追求卓越,开创纪委工作的新篇章。
20年前,沃尔沃、丰田、通用食品等公司把团队引入他们企业的做法,曾经轰动一时。在现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以团队方式作为主要运作形式。特别是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团队工作,已被证明是提高效率、促进协作、完成任务的最好工作形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不例外,他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其主要行政人员进行团队建设训练。在第一次内阁会议上,他要求所有内阁成员带上自己的简历,谈谈他们生活中令人振奋的经历。在其后的讨论会上,他又请他们谈谈在简历中没有提到的重大个人事件。轮到克林顿时,这位新总统告诉大家,童年时,他是一个胖小子,别的孩子都嘲笑他。通过这种团队训练,内阁成员们实现了更多的相互理解,明白了如何运用自己的个性特征为群体做贡献,如何更多地互相学习,如何密切合作去解决面临的大量问题。他们真正从一群人变成了一个合作互助的团队,
团队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好的团队具有如此魅力?管理学上讲,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工作群体,他们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以任务为中心,互相合作,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智慧、能力和力量贡献给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不同的团队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并都为完成最终结果作出自己的贡献。“团队”一词体现的是团结、合作和共同目标等精神,使人联想起运动员在接力赛中的形象,或者足球队在球场踢球的形象,他们是协同作战的典范。团队(workteam)和一般性的工作群体(workgroup)是截然不同的。群体是在一起工作的一群人,他们也许从事同样的工作,也许相互分工,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群体的工作绩效,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而团队则不然,他们必须协同工作,只有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并采取积极的协同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团队创造业绩,而群体只完成任务,团队业绩不仅来自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成果,更来自于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
一个成功的团队有些什么特征呢?我想,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1.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清晰目标并为之共同努力;2.具有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他们各有所长,取长补短,互助互补;3.团队成员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具有明确的职责;4.合适的团队规模和合理的成员结构;5.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成员内部沟通畅通,形成坦诚、信任、有利于工作的环境;6.正式或非正式的保持严明的纪律;7.所有人都努力工作,追求卓越,力求完善;8.适当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对照成功的团队的八要素,应该朝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建设一支团结融洽的团队
他们坦诚相待,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关系融洽;他们在工作中是最好的同事,在生活中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有时也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是他们更善于沟通,因此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信任;他们工作的时候是严肃紧张高效率,闲暇的时候常有欢声笑语。
关系不融洽,矛盾就多,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我们中国人的语言和哲学特别有辩证性。你有自信心,他就说你傲慢自负;你幽默风趣,他就说你轻浮无礼;你慷慨大方,他就说你收买人心;你积极上进,他就说你好斗成性;你做事谨慎,他就说你优柔寡断;你精力集中,他就说你目光狭窄。如此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还怎么工作?
首先,良好的团队氛围,来自良好的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关系不融洽并非人们有意造成的,没有人愿意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中工作。研究表明,对于人际冲突来说,沟通不良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沟通不够,共同的目标就难以形成;沟通不够,相互之间就缺少了解和认同;沟通不够,信任与合作就难以达成。因此团队沟通对于团队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是,沟通是十分困难的。管理学中有句名言,叫做:“我不是说我没说过它,我说的是我没有说过我说过它,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这句名言,主要用于说明沟通是困难的。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沟通漏斗: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你想表达的意思是100%,那么很有可能你确实说的意思是80%,而别人听到的是60%,他们理解的是40%,最终被他们记住的也许只有20%。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良好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主观愿望,更要形成通畅的渠道,促进沟通的达成。事实上,除了睡觉之外,人们70%的时间,是用来沟通的,包括听、说、读、写等。没有沟通团队就无法存在。沟通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长期的努力和沉淀。愿望、渠道、技巧、情境、空间等多种要素决定着沟通的绩效,其中最重要的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沟通的愿望。如果我们大家都充分表达出善意的、积极的沟通意愿,都从主观上希望了解并理解别人,而不仅仅是被人理解,那么我想,没有什么沟通是不可能达成的,没有什么误会是不可以解开的,没有什么矛盾是不可以化解的。
其次,良好的团队氛围,来自深层次的信任。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团队成员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点、工作能力。信任能够带来信任,不信任却会带来不信任。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却又很容易被破坏,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因此,要维持信任关系,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沟通和信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加信任,良好的信任又可以促进沟通,反之,越是缺乏沟通,也就越难以达成信任,越是不信任,就越是难以沟通。那么良好的信任关系是怎么构成的呢?主要是五个要素,管理学上称之为信任的五个纬度。1.正直,诚实、可信赖;2.能力,具有技术技能和人际知识;3.一贯,可靠,行为可以预测,在处理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判断力;4.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5.开放,愿意与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其中,正直程度和能力水平是一个人判断另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两个最关键的特征。如果对别人的道德性格和基本的诚实缺乏把握,信任的其他维度就没有意义了。同样,如果团队成员连顺利完成各自任务的基本能力也没有,则信任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石。信任感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1.表明你既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有时为别人的利益而工作。2.主动成为团队的一员,用言语和行动支持你的团队;3.开诚布公,充分沟通;4.说出你的感觉,让集体更富有人情味;6.可预期的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观。7.保密。8.表现你的才能。
当然,不论沟通还是信任,最重要的是团队每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出发,都从主观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达成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建立一个团结、融洽、和谐的团队。
2.建设一支开拓创新的学习型团队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理想、有抱负、有事业心,不断学习进步;他们不囿于传统的做法,不满足于现有的模式,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经常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他们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出则能战,战则能胜,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在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时候,有些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学习不够”,还列举了一大堆的理由。但是,我们真正了解了学习的含义了吗?我看多数把学习不够列为第一条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含义,未能对自己学习不够的原因有一个科学清醒地认识。我们是学习不够,但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些表象。我们通常狭义地把学习理解成“我们在学校里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或者学习只是书本学习和理论学习。然而学习的概念显然要宽泛得多,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学习,学习发生在任何时刻。学习是什么呢?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反应发生改变时,学习就发生了。从这个概念上讲,学习的本质意味着改变。如果说我们经过了学习,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报,结果,第二天醒过来,你还是昨天的你,思想、行为没有丝毫的改变,那么你这个学习就白学了,你那个一天就白过了。所以我们反复强调要学习,是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志,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与昨天的你不同了。当然这个不同是值得研究的,是变得更加积极了,还是更加消极了?是变得更加正直了,还是更加自私了?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了,还是向落后的方向退步了,这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习是一种对自我的反省。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说明学习是一个经常性的反省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应该对自己,对工作进行反思,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事业才会发展。每天都要扪心自问:我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吗?做了什么不利于集体、不利于团结的事吗?我是否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我是否在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新的能力?我们的工作到底怎么样?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吗?我们的团队战斗力怎么样?我们办案中突破能力怎么样?我今天什么事做得好的,做得成功的,什么事还有待改进?
学习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学习意味着什么?它首先意味着我们承认自身存在着不足,我们的能力还不够,我们的思想还不完善,不成熟。其次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更加完善、更有责任心、更有能力;我们查办案件的水平还能够提高,我们还可以为群众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学习是一种谦虚的心态,骄傲自满的人不会学习,即是学习也只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学习是一种进取的心态,只有对目标和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对我们承担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对事业具有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学习才会成为积极和主动的行为。
学习的本质是创新。学习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学习的最终目的和标准是工作和个人的创新和提高。我们现在强调要建立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的机关,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组织、机关,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组织、机关。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最主要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突破。离开了创新,谈任何学习,都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共同工作,共同提高能力来创造真正感兴趣的成果,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他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营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严格地讲,我们对自己是缺乏清醒认识的。有一些同志很容易满足于现状,认为我们当前的工作已经很好了,没有什么大问题,过得去了。他们看不到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危机。大多数同志还处于仅仅凭经验做事的阶段,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就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对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在纪检工作战线上工作了很多年的老同志,他们的确很有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十分宝贵的财富。但是,能不能让这些经验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这些经验,是不是能够真正转化为一种知识、一种力量呢?人都是要老的,都是要退的,如果仅仅停留与凭经验办事,我们就只能永远在一个平面上原地踏步。另有一些同志,只知道完成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一件事,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干得更好?他们从来不考虑。这项任务的完成到底对我们的工作目标具有什么意义?他们也从来没想过。在这种“机械劳动”和“操作工”层次上工作,怎么会有进步,事业怎么能发展?
3.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团队
什么样的团队文化,什么样的团队精神,决定了一个团队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社会面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是不是心怀祖国,心系天下,一心装着人民的利益;是不是富有正义感,对于错误的行为,敢于批评指正;是不是胸怀坦荡,刚正不阿,从来不隐讳自己的观念,更不会各怀鬼胎,打小算盘;他们是不是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团队在关键时刻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优秀的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集体性的思维方式。一个组织的文化和精神,对这个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出色的企业,都有高瞻远瞩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比如3M公司,比如摩托罗拉公司,比如沃尔马特公司,比如迪斯尼公司等等。优秀的文化,对集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落后的文化,则会对团队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我们常讲,“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对年轻人抱有一种成见和敌意,这种观念其实早应该过时了。还有“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往往是经验主义占了上风。再比如,“枪打出头鸟”,不当“出头椽子”等等,这些消极文化对于团队精神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再比如“一个老乡,顶七个图章”,则是对人际关系的过分看重和依赖。文化不是外来的,文化是自生的,要从不断的反思中提炼;文化需要发掘,要对好的现象和精神给予鼓励,对不良的行为和价值给予否定;文化需要沉淀,对原有的好的传统进行整理归纳。我们去年曾经提出了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就是对我们的团队文化的极好的归纳。
那么究竟什么是团队精神?就是说在团队里有这样一种氛围:能够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的形成源于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通过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而这样的氛围越浓厚越好。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的根本功能即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不由分说地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
篇8
【关键词】团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The usage“team study” innovation indust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 talented person development mode
Ye Hong-chun,Chen Wei-jin,Hu Zhong
【Abstract】Current college tradition indust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 already can't orientation society to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need of present condition,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fulfillment a team study set up of mode contents, set up a way and current indust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key problem, and to team study set up of mode and result carry 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at mode to be advantageous to development university student analysis to reach agreement definitely actual management the ability of problem.
【Key words】The study of the team;Indust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 talented person;Talented person development mode
在高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全面掌握和融汇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和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实验、实践、实习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在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后,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教学组织提出了新要求。在保障实践环节的同时,能否通过团队学习展开课外实践,带给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模式等诸多因素。
1.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不足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是以大学和大学教师为主体,脱离了转型期社会经济各方面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卷面成绩、轻应用能力,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等各方面普遍缺少系统性和可检验性,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各种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现状满意度也偏低,当今的工商管理教育质量显然很难满足实业界对成功就业者的期望。因此,必须改革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方法、管理模式、学习方向定位和人际环境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以增强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加获得未来职业成功的机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不加大变革力度,将难以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需要。传统教学以课堂、教材、教师和教室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不能适应杜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模式单一,专业素养欠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过分依赖教师、教室和教材,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管理观念、职业岗位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要求。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出现些典型问题:过分依赖网络,缺乏学习时间的管理,不敢向老师提问题,不去图书馆,经常逃课,不爱做笔记等。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下降,影响学生的初次就业和择业质量。
1.2 实践环节落实不足,实践能力培养乏力。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以后,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重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较大,重视实践环节对人才的磨练和培养。但管理类的实验课程多为虚拟和演练,与实际管理环境有一定出入,学生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专业实习因为接收单位人数和经费的限制,往往不能大规模接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造成部分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实习形同虚设。虽然在建立实习基地,多方联系实习点各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近几年实习场地仍然成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瓶颈。学生难以在实验、实习环节充分锻炼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分离。
1.3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团队意识不足。由于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环节的支持,大学生学习目的仍然受中学应试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加上现有课程考核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倩,学习目标缺失,没有有效地将学习任务与职业规划目标结合起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乏力。每个学生部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同。受学习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局限,单独的个体学习或单一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探讨、研究的学习风格,缺乏与他人的配合、协作意识。
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学习模式单一,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对高级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当前,高校重视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在研究性学习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针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提出构建实践性团队学习模式,探讨大学生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
2. 实践性团队学习模式的构建 团队学习模式是指在团队理念和精神的指导下,在课堂内外开展学习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学习模式不同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加工信息的认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大学教育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在团队学习模式的实践中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工程。工商管理学生经常面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何通过学习模式创新,打破课堂内外的限制,在实践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团队学习中协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专业理论与实践以有效结合,在学校教育阶段初步培养管理观念,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一个完整的学习模式包括理念精神塑造、打造实践平台、规范管理和评价等三个方面。
2.1 组建实践团队,塑造团队精神。现代企业多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要求较高。组建团队,就是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分成7-9人的实践小组,展开团队式的培养和竞赛学习,具体包括“团队组建――选聘助教――破冰之旅――制定班规――专业实践――团队交流――资源共享――团队考核――团队总结”等步骤。每个班以组合和自愿的方式形成多个团队,成员构成要求差异化,团队队长民主产生,每个团队配备一名导师。团队保持一定的弹性,可根据教学实验内容和各种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团队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试验班的党、团、班委仍按学校规定组建。每学期改选团队长一次,参加竞选的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自荐,由团队进行表决。团队长职务对学生组织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极有益处。团队组建初期要求每个团队讨论确定团队名称、团队精神、团队徽标、团队歌曲、团队旗帜,团队建设中经常性以团队为单位组织各种竞赛、表演和交流展示活动,团队活动的开展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定期开展自我认知活动,每学期每人找出自己行为、性格方面的主要缺点十条,形成文字交给导师。团队经常召开针对改正缺点的“民主生活会”,加强沟通和情感支持,团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开放的个性和人际关系技能,塑造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2.2 以团队为教学单位,打造实践平台。工商管理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除了课外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常规性地安排著名学者和企业家作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著名企业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到公司、工厂见习、实习,组织落实这些常规的实践环节。我们还组织开展团队学习,充分利用校园市场深化、细化专业实践,将专业实践落实到团队和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以“校内市场”为背景,因地制宜地给学生布置 “工作分析”、“设计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规划”等一些现实性、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各团队结合所学课程进行企业调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学校相关单位调研、实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深入实际调研后完成调查报告,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各自的专业实践成果。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了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几学年的积累使他们找工作时越过“经验”这道坎。
2.3 科学考核,规范团队管理。对团队的管理规章建制,同时落实到每门课程,科学考核小组成员,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确定学习团队平时分评分规则:各小组平时分主要按每次实践作业得分加总的排名确定,表现最优秀的前30%小组所有成员平时分乘以系数1.1,组长、副组长平时分为小组最高分;表现后30%小组组长、副组长平时分不得超过本组成员的平均分,中间各小组不变。学期末,各小组长根据组员参加专业实践和课堂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确定本组成员的课程平时分。平时分100分(占总分的40%),组长与副组长,根据组员平时表现(到课、发言、参与、团队),给每位组员打出平时分;每位组员互评打分,权重各占50%.每位组员须给组长与副组长评分。然后,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综合表现,确定和调整各组组长和小组成员的平时分。实践证明,这对激发和调动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组内协作学习,组间竞赛学习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见成效
3.1 激励机制推动团队学习。对指导团队学习的导师除了给予一定数额的津贴,对于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奖,指导教师将获得适当地奖励。若所指导的学生考取或免推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将依考取或免推的学生人数获得适当奖励津贴。对在团队学习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他们参与的各项活动设立综合素质奖,各类专业竞赛奖,合理化建议奖,英语四、六级优秀奖,科技论文奖等。对于在专业实践学习交流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团队给予“团队精神”奖,对于各团队在各项实践和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分别给予学分奖励。通过激励机制,在各团队中展开竞赛式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3.2 “团队学习”塑造团队精神。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方案,辅以团队学习的手段,有效打造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走向职业成功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近几年的探索和七年来试验班的实践证明:引入团队学习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各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专业思想巩固,思想状况稳定,学风、班风良好,班上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喜人局面,同学们热心公益事业,爱校、爱班的思想强烈,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蔚然成风,连续六年学生违纪率位居全校最低,连续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级体和红旗团支部。团队学习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过程使学生心理积极健康。
3.3 “团队学习”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各项团队活动和团队竞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利用团队学习,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各项特质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就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工商管理2003届荣获全国先进班级体;在2002年全国大学生建模比赛中获二等奖1名,获省二等奖1名;在200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在2004年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两项; 在2005年获得全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一项;2007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银奖两项、铜奖一项;2009年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金奖两项、银奖一项。学生英语、计算机水平大幅度提高,2004~2009年试验班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一直走在全校前列;公开发表科技论文及各种文学作品多篇。大学生的一次就业率直线上升,从1999年的67.5%上升到2009年90.1%,应届毕业生考研率从1999年的7.48%上升到2009年的20.1%,考取公务员的比率大幅度上升。总之, 创新团队学习对工商管理大学生加深专业学习与实践、走向心理成熟、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考研率、提升就业能力各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红春.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6(12)
[2] 叶红春、郭志文、刘娟.基于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5(8)
篇9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社会责任感 现状 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在内心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多种义务和使命担当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北京市44家国有、民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选取其中的4家企业,对其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调查共发放23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4份。调查数据均由EXCEL软件统计处理。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以及北京市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建议。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为探索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规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有效模式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及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一)参与调查企业的性质
根据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对44家企业高管与企业中层部门经理,如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市场部门经理和技术部门经理等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其中国有企业占41.46%,民营企业占48.78%,其他占9.76%。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既有规模较大的知名的上市公司,也有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二)关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企业对高职毕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责任心是企业选用高职毕业生的基础
在问卷调查“企业招聘时对应聘高职生最看重的是什么?”一题中,58.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责任心”,30.88%选择了“专业技能”,5.88%选择了“专业知识”,4.90%选择了“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选聘高职层次人才时把“责任心”放到了首位。这里所说的责任心可视为社会责任感的简单称谓。企业认为“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访谈发现,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期比较长,严重影响了岗位职能的发挥。其原因是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表现为懈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出现此项问题并非专业知识的缺失,而是责任心的缺失。企业认为缩短职业适应期是高职毕业生对自身的一份责任,也是对企业乃至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背景要求并不高,而对其岗位适应能力要求比较高。其实高职毕业生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短期培养效果明显,而适应能力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如果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经过岗前培训,就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因此对于高职毕业生所能从事的多数岗位,专业的背景不是企业的首选,而责任心是企业的首选。
2.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是社会责任感内涵的首要条件
在“您认为在职员工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爱岗敬业”的比例为46.57%;“诚实守信”为31.86%,“服务意识”为13.73%,“奉献精神”为7.84%。表明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两个方面,企业认为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是忠诚度的体现。忠诚度是立足本职,干好本职的首要条件。处于顶岗实习或刚入职阶段的高职毕业生岗位级别及薪酬比较低,在企业中从事服务类兼职性的工作,例如文科毕业生主要从事接待、文秘、内外联络等事务性基础性工作。工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相对简单的操作,例如媒体制作中的转码工作。可以看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方面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忠诚度要求较高。
3.团队合作意识与服务意识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
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人时把责任心放在首要位置上,同时关注他们的工作的热情、诚信度、进取心和创新能力。在调查“您对在职员工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责任感要求”时,选择“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占61.76%,“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占35.78%,“有团队合作意识但无团队协作精神”占1.96%,“不考虑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占0.49%。调查显示,各类企业对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方面的素质要求较为突出。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是主人翁精神的具体表现,而团队意识与服务意识是密不可分而且互相影响的。
(三)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高职毕业生实际表现与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感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职毕业生在经过了一段枯燥且重重压力的工作后,在校学习期间意志品质的缺失问题逐渐凸显,其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概况如下几个方面。
1.高职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
在对高职毕业生“目前最欠缺的社会责任感表现”调查中,“敬业精神”占34.31%,“诚信意识”占13.24%,“服务意识”占29.90%,“创新意识”占22.55%。可以看出,“敬业精神”比例最高。从理论上看,员工工作内在是否有热情是敬业精神的外化表现。如果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就会出现经常不在状态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从实际上看,在调查“企业对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时,87.25%的企业选择了“工作热情高,能力强”,而在调查“您企业中高职学历员工的精神状态”时,选择“工作有激情”的只占46.08%。表明高职毕业生在工作态度方面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访谈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欠缺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态度不主动,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例如,他们无法胜任工作任务时,既不及时沟通也不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导致工作延迟,甚至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由于他们没有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导致缺乏进取心,工作浮躁且缺乏韧劲,于是缺乏敬业精神的种种表现逐渐凸现出来。
2.高职毕业生缺乏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的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认同企业文化和角色定位,岗位适应期时间比较长。他们功利性较强,通常以一己利益为重;他们缺乏“团队感”,通常被动的与其他员工合作,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问卷调查“您认为目前高职生最欠缺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一题中,29.90%选择了“服务意识”,34.31%选择了“敬业精神”,13.24%选择了“诚信意识”,22.55%选择了“创新意识”。可以看出,敬业精神欠缺排在首位,其次是服务意识欠缺。企业访谈中发现,高职毕业生缺乏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为对待工作、同事和客户缺乏主动、热情、周到、礼貌;通常只关心自己工作环节的问题,不关心工作程序的上下合作,他们认为这不属于“份内事”;他们缺乏从企业整体需要出发的大局意识,缺乏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3.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
“怎样看待高职毕业生的频繁跳槽现象”一题中,选择“正常”的占29.41%,选择“盲目”的占11.27%,选择“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占8.33%,选择“没有长远规划”的占50.98%。多数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跳槽虽属正常,但是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长远发展,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也凸显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规划不足的弱点。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具体表现在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甚至没有长远规划,导致他们盲目的希望在频繁更换工作换岗位中调试自己的职业定位,如工作中出了问题上司批评几句或短时间没有增加薪酬等一些小事就会导致他们离职。缺乏职业规划还导致他们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通常表现为眼高手低,耐挫性较差,这直接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调查显示 “有长远目标,且书面规划清晰”占12.75%,“有长远目标,但无书面规划”占20.59%,“有短期目标,无系统规划”占49.51%,“没有规划,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占17.16%。表明高职毕业生在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企业看来,如果员工的职业规划合理就不会频繁跳槽。
4.高职毕业生缺乏进取心和岗位胜任力
在问卷调查“您对高职学历员工工作态度的评价”中,选择“非常认真”占8.82%,选择“认真”占47.55%,选择“一般”占39.22%,选择“不认真”占4.41%。从工作态度方面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岗位胜任力是企业员工胜任本职位职责的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归属感与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方面,主动性欠缺,工作推诿拖沓,出现问题找借口,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在工作能力方面一些高职毕业生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基本能够过关,而处理具有应用能力的任务技能的水平较差,他们的胜任能力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如果他们工作态度端正、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具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就能够很快胜任岗位角色。例如在企业有的高职毕业生入职后虚心学习,踏实肯干,2至3年之后很快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
三、思考建议
经过问卷与访谈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诉求,结合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注重对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企业认为针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非常必要。因为高职毕业生在通识方面的状态与其个人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您认为在校生最应该注重哪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遵守规章制度”占11.27%,“团队协作”占44.12%,“工作热情”占21.08%,“服务意识”占23.53%。表明对企业来说,遵守规章制度、团队协作、工作热情、服务意识四项社会责任感都重要,缺一不可。四个选项中比较突出的“团队协作”占44.12%,与“企业对团队合作方面的责任感要求”的高比例调查结果相印证:61.76%的受访对象选择了“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因此,团队精神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应该加大力度。
首先,团队精神的培养应当成为高职教育长期内容并渗透到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得以强化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高职教育也需要探索出切实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与他人和谐相处”内容中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辅导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重点训练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注重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
职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之一,有无规划和规划的程度是对自身负责对企业负责的体现,因而被调查企业建议学校的职业规划要从高职一年级入学时开始,学校和教师也要更多的提供给学生合理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的个人职业规划,并在整个学习阶段对其进行接力式的指导,使之重视调整和完善个人职业规划。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理想信念”与内容重点规划学生的人生目标;辅导员结合《青春起航》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训练。
四、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诉求,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现状与企业的基本要求存在着明显差距,同时了解到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堪忧,突出表现在缺乏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服务精神、职业规划、进取心与胜任力等方面。通过研究明确了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高职毕业生的责任心,即社会责任感。其内容涵盖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企业最重视的是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企业认为,如果员工是爱岗敬业的,就会有工作热情,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如果他们具有诚信品质,不做有损于企业的举动,并自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就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此次调研虽然由于高职生就业分散,跳槽率比较高,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跟踪有一定难度和偏差,但是通过调查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侧重点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为探讨构建适应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DFB13123)
[参考文献]
[1]吴小平.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敬业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王振熙编著.工作意味着责任[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年.
[3]阎海潮,柳靓.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年10月第5期
[4]李颖,袁利,李阳模.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成因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10年第5期
[5]傅晓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市场,2011年1月5日
篇10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很荣幸参加了为期二天二夜的军事化团队特训,这次培训让我记忆深刻,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这二天二夜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忠心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一次这么珍贵的培训机会,还要感谢成功动力团队的卢老师及他的团队,是他们让我对团队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军事化拓展训练,又有理论培训,整个培训安排井然有序,队员们全心投入,奋勇拼搏,充满激情,相互关爱。使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团队协作,以及如何建立高缋效团队,拓展训练更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相互关爱,相互进取的精神。这次培训给予我的感悟和启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将永远受益。通过这次培训,我们都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对我而言感触尤为深刻,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在卢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成了八个队,并分别给自己的队取了队名、口号。我发现队员们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真是超乎想象。我们满怀激情地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长江7号",我们的口号是"勇于争先,勇于突破!"。我们用高亢而富有激情的声音,呼喊出我们的队名和口号,这些场景就仿佛还在眼前,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挑战,每一次自我的超越,一直到最终完成拓展培训,我相信这些都将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帮助我获得成功。
我们一共进行了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盲人方阵、高空抓杠、海难逃生五个项目的培训。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穿越电网"和"高空抓杠"这两个项目。"穿越电网"考验的是团队合作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所有队员都穿越电网确实不是易事,需要团队拿出一个大致的脱险方案,队长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观,倾听及采纳每一一个队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团队的每一个队员自身素质及优点和缺点,合理有序的安排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每一个队员的潜力,然后综合做出有力可行的决策。通过这个项目,我深深感觉到团队的力量是很大的,团队的智慧也是很强的。关键是队员之间要相互配合,积极参与。非常可惜的是我们队在最后一名队员过电网的时候,脚碰到了电网,挑战失败。虽然挑战失败,我还是悟到了很多道理。我想这对如何做好工作团队很有启发,很有帮助。
"高空抓杠"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项目,望着高高的立柱和远处悬空的单杠,每个队员相互观望着。看着先去挑战的队友,大多数都有紧张、恐惧的表情,不停地抖动着双腿。我在心里暗暗鼓着劲儿,"我能上吗?我什么时候上啊?""别人行,我””定能行。"当我爬上杆头时,感觉在下而时所有的勇气似乎都没有了,腿不停地抖,带着立柱不断:见动,有·”种轻微的眩晕,有·”种要掉下太的感觉,"放弃吗?"腿有点软了。"没问题,你是好样的,加油!"真的听不清足谁喊的,但我告诉自己,”定要跳出去,抓住杠。慢慢屏住呼吸,目视前方,大喊”声"123",用力。”跳,伸于抓杠,我知道自己成功了。平静之后的我,回忆起那,”刻,如果没有队友的鼓励我可能放弃了,不会取得成功,通过"高空抓杠"的体会,让我更加感悟到了团队力最的强大。
上
二、理论培训让我对什么足团队,什么是团队精神,仆么是团队协作,以及如何建立高绩效团队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1、通过对蚂蚁、大雁、皇帝企鹅"团队"的学>J,我想到了很多,也感悟到了很多。
小小的蚂蚁,以集体的力最创造了大自然中的奇迹。蚂蚁的奇迹告诉我们”。个道理,那就是团队共同。”致的目标能给我们带米无限的力景。十个优秀的个体是无法与十个普通的个体组成的优秀团队相匹敌的。,”个优秀的个体只有加入优秀的团队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蚂蚁虽小,但它们的团队精神让我佩服!
在大雁群的飞行过程中,会发现每只大雁在拍动翅膀的同时会呈V犁排队;同时大雁们会不断发出呜叫声;如果发现受伤的同伴,队群会自发的出现两只大雁对这只遇到幽难的同伴进行照顾;当领头雁疲倦时,便会自动退到队伍之中,另””只大雁马上替补领头的位置。在一个公司里而,员T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迁徙,就好比企业·”步步向成功迈进。如果。”个团队能够像大雁””样目标””致、有策略、有责任和授权、有共同语
二、不断改善短板,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每年冬天,在,”片冰川、荒凉孤寂的南极洲上,生存着,”群不艮寒冷的族类:皇帝企鹅。南极洲是””个终年寒冷的地方,它每年二月便开始进入寒冬,并将持续九个月的时问。于是每年的二月,为了寻找。”个安全的环境,以便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生存,企鹅们不得不放弃海里的悠然生活,冒着昏天黑地的冰风暴,踉踉跄跄,开始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企鹅们相互拥抱、相互支撑、相互取暖,终于战胜了狂风和严寒,小生命诞生了。皇帝企鹅让我感受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让我感到震撼,只要我们发挥团队的力量,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认识到:团队就是有共同的目标并认同,为结果担负共同责任的一群人,他们有着严密的组织,各尽其责,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团队精神就是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相互支持、相互信赖。
2、要建立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必须要克服缺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这五大障碍。信任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基础,是团队高效协作的核心。冲突的爆发和解决是保持团队健康的重要条件。欠缺投入的主要原因在于团队成员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不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逃避责任的产生是缺乏对整个团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造成的。当团队成员把他们的个人需要或他们的部门利益放在整个队伍的共同利益之上的时候,就导致了无视缔果。如何建设一个能够高效协作的团队,使每个成员能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是我们各级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琢磨的事情。
3、建立一支高绩效的团队,我们可以利用目标和价值观、赋能、人际关系和沟通、灵活性、最理想的生产率、认可和感谢、士气这七大策略。
三、建设具有"共好"三大精神的团队,是我们企业努力的方向。
"松鼠的精神":松鼠在树林里而每天很努力寻找食物,并且储存食物,这就是每个人基本工作精神。以价值观为指导,慕于一个明确共同的目标,为未来做有价值的工作。
3、建立一支高绩效的团队,我们可以利用目标和价值观、赋能、人际关系和沟通、灵活
性、最理想的生产率、认可和感谢、士气这七大策略。
三、建设具有"共好"三大精神的团队,是我们企业努力的方向。
"松鼠的精神":松鼠在树林里而每天很努力寻找食物,并且储存食物,这就是每个人基本工作精神。以价值观为指导,慕于一个明确共同的目标,为未来做有价值的工作。
"海狸的方式":海狸是很讲究团队,利用团队的默契米搭建复杂的水坝、巢穴,需要的是相互信任。团队如果每一个人都有松鼠精神懂得未来价值自我努力,在团队合作方而像海狸一样互相有默契,互相信任这个团队没有内耗,团队最怕内耗。团队就会战无不胜。
"大雁的天赋":像大雁一样,从北方到南方飞好几千公里,没有好的团队协作任何大雁都可能掉队,在飞行过程中每一只大雁会互相鼓励它的队友,大家加油,共同前进。
如果我们綦齿团队像松鼠、海狸、大雁,那么我们团队将是最有战斗力的团队,也是战无不胜的团队。
四、将我们学到的团队建设的知识转化成行动,进而养成习惯,最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