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遗迹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历史遗迹的意义

篇1

【关键字】:历史遗迹;蔚州古城;景观格局;建筑

【引言】:信息、交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全球经济文化方面的世界性日益增强,“既是人类一大进步,又起了某种微妙的破坏作用,它不仅破坏了传统的文化,而且正对创造了过去伟大文明的文化资源起着销蚀作用。”保护历史遗迹势在必行。历史文化名城,代表着一方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历史脉络的世代延续。

1、古城概况

蔚县古称“蔚州”又称萝川,曾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家口,现在所说的蔚州古城具体是指蔚县县城老城区,是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

2、蔚州古城资源与价值分析

蔚州古城是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内涵。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已然成为一种可以被持续利用的资源,既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也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因此成为了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重点考虑和规划的部分。蔚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2.1物质文化资源

蔚州从代王城发展到今天的蔚州古城,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 北面是地位最高的玉皇阁,现存的城墙只有西、北两段,总长约2200米,城楼也只剩下了南边的万山楼和北边的玉皇阁两座,蔚州城内的历史遗迹除了玉皇阁、南安寺塔、万山楼之外还有众多的庙宇楼阁以及民居建筑,光绪版的蔚州城池图庙宇共15座;民国时期的《蔚州城街巷形势详图》中庙宇楼阁增加了很多,共计35座。

2.2非物质文化资源

蔚州古城不仅物质文化丰富多彩,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造就了蔚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下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丰富的民间文化、工艺、小吃印证了蔚州古城的历史沉淀。

3、蔚州古城的传承与保护

3.1历史遗迹传承与保护的内容

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历史遗迹主体的保护,第二历史遗迹周边环境的保护。目前为止对于历史遗迹的保护研究还是仅仅局限于历史遗址主体的保护,对于其周边环境的保护相对滞后。19世纪颁布的《威尼斯》以及2005年颁布的《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都强调了遗迹环境对遗迹对象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遗迹环境的重大意义

3.2历史遗迹传承与保护的原则

3.2.1整体性原则

历史遗迹保护与传承的整体性包括历史遗迹本身、其周边一定的空间范围以及历史遗迹所存在的城市。历史遗迹的构建一定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于空间场所的限定一般以遗迹周边形成院落或有一定次序性的程序,其限定的空间对于历史遗迹带给人的直观感受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遗迹最重要的宏观性就是空间层面的宏观性。同时,在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社会、经济、文化与历史遗迹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以促进历史遗迹的发展。

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宏观的眼光来处理历史遗迹与这些问题的矛盾,宏观的调控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将历史遗迹的传统魅力在现代社会绽放光彩。

3.2.2客观性原则

历史客观存在即原始的、非复制的,即历史遗迹的原真性,“关于原真性的奈良会议”是国际上专家针对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扩充。历史遗迹的鞒杏氡;ね样要遵循这一原则。

蔚州古城传承与保护的客观性包括传统景观文化的客观性、景观材料的客观性、本土文化的客观性。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不仅仅是历史遗迹本身而言,它是建立在本土的风俗文化、精神信仰之中的,它是这种地域传统文化以及精神寄托的载体,因此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有其自身的文化色彩。

3.2.3文化传承性原则

历史遗迹环境景观分为原生环境未被破坏和被破坏两种类型,历史遗迹极其周围环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积累时代信息,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经过时间的变迁会积累大量的历史信息,我们在进行历史遗迹传承与保护过程当中应该对这些历史信息采取尊重保护的态度,并且对原始信息以及后来人工的手段加以区分,从而使得后人可以明确历史遗迹所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历史遗迹的精神与历史文化,从而来重现历史遗迹景观环境,使现代人通过景观环境来解读历史遗迹的内涵。

3.2.4艺术审美原则

艺术审美原则是指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情感意境的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艺术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十分注重美学的研究,美学是涵盖了人们内心关于美的认知与意境的表达,时间、地点、场景、心境等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美的表达的变化,美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因此,在历史遗迹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艺术性原则。

3.3历史遗迹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蔚州古城历史遗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因此如何发展复兴历史遗迹是当代蔚州的主要问题,蔚州城内散落的各个古迹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打造成为一个整体的文化生态网格是蔚州历史文化名城构建的唯一出路,目前蔚州古城采取的“有机保护”、“一城、两山、三堡、四区、五朵金花、六大服务体系”针对蔚州古城自身问题,站在整个古城的角度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遗迹的一体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托。

4、结语

蔚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做好这项工作需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文化资源的利用切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有限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根本利益和影响,或者盲目无限地开发和利用。

只有认真保护不可再生的民族资源,合理消费,把损耗降到最低限度,历史的脉络方能世代延续。只有在强调物质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同时,在精神品质上追寻地域文化的历史沉淀,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鄂西传统民居聚落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保护;发展;转型

Abstract: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like a raging fire today,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People just tak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s a historical existence to retain and use, but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requires us to its development, which stoo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sider how to protect scientifically and how to coordinate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在城市发展成熟之前,我们所有时代都是在倚仗过去城市发展的遗迹中进一步的扩展和进化,然而在历史发展和人思想未成熟的时代,人们并未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有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各个方向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现今,需要被讨论的不仅局限在文化遗产保护,更需探索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协同的契合关系。怎样做到保护的同时增进城市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者们不断探求、继续解决的问题之一。

2文化遗产保护的渊源和重要性

2.1文化遗产保护经历的转折

所谓传统文化,最先包含的首先是某种具体的可搬动的器物,例如古董花瓶等,从很久以前便让人意识到其保护的价值;然而古老的建筑,由于它是上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在封建时代,各个统治者都会毁旧建新。

幸而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学者意识到了保护城市已有遗迹和文化的重要性。在18世纪中后期,保护与修复的概念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到19至20世纪,各国相继立法,成立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2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仅代表着当地的公有财产,更体现着文化积淀和保护意识。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从简单的古建筑一直到包含了居民生活形式的整个街区的保护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文明提高的体现,尤其对于规划学者来说,必须将其当成职业使命,在立法保护的基础之上,更强调人文因素,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宏观的、战略和发展的角度解决保护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3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1两者具有不可辩驳的关联性

有人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做了协调。城市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牵连着众多的元素。保护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发展,能够在保护中求发展,即是在城市上建造城市的另一种表达。在对历史和未来层面的讨论中,保护和发展同样联系紧密。

3.2两者在规划途径中也存在矛盾性

对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遗产本身就是对发展的一种别样的挑衅。我们总会对比现在比历史的优势,很少回顾基于不同时代背景下文化、环境的变革。保护与发展在规划的角度上看,往往面临着是应该保留原有建筑和道路而造成狭小空间的拥堵,还是应该大刀阔斧地建设宽敞的空间以缓解人和交通的压力。

3.3两者的矛盾具有可协调性

不论是站在历史的舞台上还是未来的角度中,任何看似矛盾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被调节的,因为产生矛盾的根源本是来自同一本体,而本体自身就能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也不例外。

解决两者矛盾的根本在于研究城市中文化遗产所能进行的基于保护层面之上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绝对的圈地保留,也不简单以改造来成为成就它的一种方式,发展的意义在于对历史的尊重、对现代的利用和对未来的价值。

4参考实例

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上世纪70年代,袁家村积极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在搞好农业的同时,实践工业富村的战略,先后办起了砖瓦窑、水泥厂、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但此后袁家村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两年却突然以“观众印象体验地”的身份重新亮相。

现在袁家村的发展观念极为明确——绿色、环保、生态的旅游产业,创建民风、民俗体验街,集中展示明清以来关中农村生活的演变。一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陈列着布坊、醋坊、茶坊、油坊、豆腐坊、醪糟坊等,突出展示传统特色作坊和民间生活形态。人们可以拉一下茶炉边的风箱、推一把磨面的磨盘,如此亲力亲为的旅游形式打开了上一代人尘封的记忆,也让下一代人增加了对关中民俗文化的了解。

这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旅游方式借由良好的地理条件、丰富的体验形式、可口的农家菜肴一跃成为陕西境内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之一。历史古镇的文化底蕴加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业态,使袁家村走上了历史文化保护和自身发展协调良好的创新之路。转型旅游方式的成果可见一斑。

5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协同

5.1以特征和价值评价为依据对文化遗产分类分级

对于相同或不同文化圈、文化线路内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现状和历史价值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估,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形式、大小、状态的遗产制定分门别类的保护性措施;另一方面,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比较和区分,从而更科学地确定保护的等级。

比如说因地域差异能将文化分为中原文脉、江南文脉等等,在不同地方文化遗产类型必有不同,保存现状、保存方式也有着显著差异,中原文化遗产偏重厚重的历史传承,相对保护也更应尊重原真性,而江南文化遗产则偏向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那么保护则应重视景致的利用。

5.2避免文化遗产发展的误区

从各类文化遗产申报、开发的过程中,规划往往要显示本质特征,避免形成四方面的误区:重申报、轻维护;重开发、轻保护;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重景区发展、轻社会参与。

如果要让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必须从保护开始着手,保护不仅仅意味着申遗成功,更需要多方面的维护与协调。

5.3转型发展也是保护

现今,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无不利用其厚重的历史氛围、传统文脉来发展旅游型城市,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既能在全国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宣传、提升自身的城市魅力,更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收获巨额的经济效益。而现在的旅游型城市,在旅游业大肆侵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失去当年的风韵,导致古镇不古、水乡无水。

在城市发展的范畴内,必须从长远的方向考量遗产的文化脉络在发展中何去何从,因此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然而考虑到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更多拥有的是历史文化遗产而非物产资源,转型的“型”便应独树一帜:将仅靠游客量取胜的走马观花式浏览转变为休闲怡情的体验式深度旅游,打造感悟生活、品味文化的学习型旅游、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会务型旅游等。

6 总结

基于以上保护实例和保护方法的探索,不难发现,城市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努力,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同的背景下,不断努力,需求更加科学和理性的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晓燕,包伟民.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综合评价的AHP模型[J].基建优化,2001(3)

篇3

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应该秉承优良传统和发展路线,不断发展创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走群众路线,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更要求我们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群众们了解工作的实质和内涵,而不能让群众盲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微笑礼仪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作为白衣天使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给患者以生的希望,它能改善同事间、护患间的关系。当身患重病满怀信心来到病房求医时,不仅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精心治疗和护理,并且从我们微笑中得到信任,看到真诚。

2、形象礼仪

衣冠整洁是工作中最基本的礼仪。人的容貌是情感传递的途径之一,有传递情感和愉悦身心的功能,体现护士特有的精神风貌,象征着护士的自信,凝聚着护士的骄傲和希望。同时也能够给病人亲切、清爽的而感觉。

3、语言礼仪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工作中使用通俗性,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语言,避免简单生 硬、粗鲁、讽刺、侮辱、谩骂性语言,常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别客气,请走好,”等,都能令人感到亲切、融洽、不拘束。

护士之间应当多用“帮帮忙好吗?咱们一块去做吧,请教”等。另外使用保密性语言,病人为了治愈疾病将内心不能向别人公开的秘密或隐私告诉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疾病史诊断治疗不应随意泄露,更不应当闲话任意宣扬,对病人保守医密。

4、行为礼仪

护士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对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护士举止端庄可获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态度热情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和温暖感,在操作中应做到动作轻巧,节奏明快,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各项正规操作行为,使病人产生信赖感。

5、交往礼仪

护理团体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群,护士之间在明确分工而又协调一致,本着“患者第一”原则,主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关心彼此的困难和疾苦,主动帮助他人的工作,使整个护理工作处于和谐有序状态,从而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6、端盘姿态

取自然站立姿态,双肘托住盘底边缘1/3处,拇指和食指夹持盘体,其它三指自然分开托住盘底,肘关节呈90度,使盘边距躯体3-5公分,要保持盘的平稳,不可倾斜,不可将手指伸入盘内。

7、推车姿态

推车时双手扶住车缘把手两侧,躯干略向前倾,进病房时先停车,用手轻轻开门,再把车推至病人床前。

篇5

    1 中医古籍的学术地位、临床价值及文化内涵

    1.1 学术地位

    流传至今的中医古籍历史悠久、灿若星河。随着中医理论的形成、发展、完善、成熟和革新,中医古籍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诞生,标志着中医学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建立,涉及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药物理论、辨证原则等,从此建立了中医学一以贯之的学术范式。晋唐时期,中医进入了实用经验的发展阶段,临证方书增多,临证专科着作涌现,《脉经》、《千金方》等中医诊断、炮制、本草、方剂、临证等专科着作的出现,均显示了晋唐时期中医学重视临证实用的特点。宋元时期,随着北宋校正医书局的成立,更大规模地校正出版了中医书籍,此时,以官方形式编写的大型医书以及个人专科着作等,均在晋唐时期实用经验发展的基础上显示出了更多的理论探索和总结的特点。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各学派逐步形成,金元时期出现了着名的金元四大家,在医学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传统延续和创新时期。一方面,传统仍在延续,专科理论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原有传统学术范式的框架内,出现新理论及新方法。随着西方医学的不断传入,中西汇通学派形成,唐容川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和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中西汇通着作相继出现,标志着中西医交汇融合时期的形成。

    1.2 临床价值

    中医古籍,像一颗颗镶嵌在中医发展历程中的珍珠,蕴藏着千百年医家医学思想、论治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实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大凡习医而有所成者,大多重视中医古籍着作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着作的研习。后世医家虽然在理论上多有创见,各成一家之说,但就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性而言,无不发韧于《内经》。而仲景之《伤寒》、《金医》等为临床医学之源泉,仲景书大师掌握了辨证论治之大法,治疗之常变。可见,中医典籍的临床价值,它们是中医学的根基,是临证必备之书。

    1.3 文化内涵

    中医学是古代多学科知识得以综合运用的体现,其中,除全面总结了养生、防病、治病等医学知识外,还蕴含着哲学、天文、气象、生态等内容,文化信息十分丰富,且主要是通过中医古籍来负载和体现。所以,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医古籍既是以理解生命为特点的高深医学着作,又是荟萃我国古代百科知识的灿烂文化精品,是中国文化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2 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研究的现代意义

    2.1 对世界医学具有启示和推动作用

    中医古籍创立了与西方医学迥然异趣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独特的医学思想、医学方法及诊疗技术日益引起全球关注,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西方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其方法论,如脏腑组织官窍之间按照五行规律相生相克,既协同作用,又相互制约,彼此联系成一个整体诊断时,可以根据局部的病变,确定整体的治疗方法,进行动态的、个体的、具体矛盾具体分析。这种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于当今的西方医学来说,是个很好的补充和启迪。当西医对抗性疗法日见弊端,药源性疾病日渐增多时,西医的还原论思想却进入瓶颈阶段,中医的自然、和谐、平衡的理念,切实的疗效自然必然吸引着世界各国人士的目光。

    因此,中医古籍承担着中医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载体,它的对外翻译,对于西方人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对于世界医学的完善和补充,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据统计,目前英译的中医古籍种类己多达50余种,足见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古籍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人们了解中医的渴望也日益迫切,对中医古籍历史的研究,可为当今中医古籍英译提供鲜活的历史范本,更好地指导中医古籍英译工作,提高英译的质量,从而有力推动中医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对外传播以及世界医学的共同进步。

    2.2 对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医古籍文献文字深邃、古奥,所承载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许多人对其望而却步。就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成为翻译者的第一个难题。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说,中医名词术语,很多都直接来源于中医古籍;在中文概念上,由于文字的衍变和发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特点,如何辨析清楚,这是翻译的首要前提;从文化视角来说,很多名词都是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国文化的外化和体现,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词,如何恰当地翻译出医学思想,保留其文化特色,又是一道难题。

    中医术语的规范,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特别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开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但是,很多研究没有对深厚中国文化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参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医学的思想和理论精髓, 更不能真切传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梳理,可为当今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3 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促进意义

篇6

面试之前,除了要去企业网站了解企业情况,而且要重视对自己应聘职务的理解与认识。全面了解公司该职位的职责要求有哪些,认识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有哪些,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胜任岗位工作是面试时不可回避的问题。面试的考官可能不很重视你对该行业了解的程度,因为这是可以等到你成为企业员工后逐渐熟悉的问题。但他很重视你对这个工作的态度,对这门职业到底有多么热爱。他们看重的是你的未来,看你有没有在这个行业长久的打算与潜力。要想面试成功,必须在这些环节做好功课。个人简历、求职信等是赢得面试机会的重要环节。求职信不要过长,要言简意赅,抓住关键,突出优点。跨国公司要准备中文和外文简历,适当的时候还要用外文表述自己求职的意愿,所以外文简历要简短,要十分熟悉。

注重细节礼仪

(1)时间观念。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差异很大。欧美及日本等国商人特别注重守时。迟到或者在面试最后1分钟出现往往被别人理解为对该工作的轻视和不尊重。所以在应聘这些国企业时,一般会通知你提前多少分钟赶到,那你一定要守时,不能迟到,可以适当早到,如果到达时间过早可以先在附近转转,适当时再进入。

(2)着装礼仪。着装礼仪是商务礼仪十分重要的部分,人际交往中,外貌与着装是人的第一张名片,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面试着装适宜正装。男性一般是西装,注意搭配衬衫、领带、鞋袜和公文包。颜色可以选择深色系列,显得沉稳、厚重。衬衫一般是正装衬衫,面料宜选择纯棉的材质。颜色一般为单一色彩,白色是最佳选择。领带是男士正装不可缺少的饰物。领带外观要平整,颜色要单一,蓝色、棕色、黑色、紫红色等深色领带是首选。与西装配套的鞋子应该是黑色真皮皮鞋,皮鞋款式应当庄重和正统,没有任何图案或者文字装饰。男士面试时配备的公文包,面料以牛、羊皮质真皮为主,色彩以深色、单色为好,一般黑色、棕色是最正统的选择,如果能搭配与皮鞋一致色彩,整体效果十分完美。女性面试着装可以适当灵活。女性的穿着打扮应当考虑整体效果,妆容、发型、服装、鞋子、首饰应当完美协调。面试女性适宜化淡妆,既能衬托出自己的气质,突出女性的独特魅力,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让别人感觉到你对工作的热情与重视。面试是一个严肃的场合,职业套装显得成熟稳重,突出职业女性的气质。年轻女性一般爱美,喜欢佩带首饰和饰品,为了突出面试女性知性的一面,首饰一定要简单,以少量精致、风格淡雅为宜。应聘企业管理岗位、办公室文职类工作的女性一般推荐携带公文包,突出职场女性的聪明与干练。

(3)仪态礼仪。面试仪态包括面试者体态、面部各种器官的动作表情、手势、身体语言。很多面试考官十分注重应聘者的细节,从你踏入面试办公室,别人就能从你走路的形态中来揣摩你的个性、修养与能力。正常行走姿势,应当是昂首挺胸、收腹直腰,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两眼自然平静直视前方,目光聚焦中心位置,不要东张西望。具体而言,男性脚步要沉稳有力,展现男子汉的潇洒豪迈;女性应脚步轻盈,步伐较小,落落大方。如果面试时十分紧张、目光流离、一脸的迷茫或者是不屑的神情,都将给你的面试减分。当面试工作人员示意可以坐下时,椅子已经拉开,就从椅子旁边走到椅子前入座,如果椅子还没有拉开,就用将椅子轻轻拉出来,再平稳坐下。落座后,挺胸收腹、腰部挺起,两手自然放置。如果谈话时坐姿不正,不断地摇头晃脑、翻东西,低头摸这摸那,会让面试考官十分反感。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克服了紧张的心情,面试前准备充分,面对面交流时带着积极的热情,满面的微笑,以及肯定的眼神,自然会让面试考官如沐春风,心情愉悦,留下深刻印象。

(4)面试语言应对技巧。面试者文雅、得体的行为和谈吐,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知识修养和个性特点,面试时的语言传递着重要的个人信息。准确、恰当的口语表达,是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环节。语言表达技巧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到表达清楚准确,通俗易懂;二是声音要动听,给听者带去美感和吸引其注意力。回答问题准确恰当,言简意赅,适当发挥自己的态度与观点,不要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对招聘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适当发挥,但不要弄巧成拙。首先声调不要过高,保持平静,语速不要过快。说话时,声音不高不低,面试时谈话的语速不紧不慢,语速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这就是应试者不可忽视的语速问题。如果实际生活中你是一个说话很快的人,那么面试谈话时你要适当停顿,观察对方的反应,及时做出语速的调整。一般地,常规面试中的问题和回答是比较直接的。情绪上不必过于激动,说话的语速上也没必要像朗诵般抑扬顿挫。只要按照平时回答一般问题时说话的语速就可以了。口齿要清楚,说话时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间隔,使人感到你思路清晰,沉着冷静。语言表达上必要的时候还要使用一些礼貌性语言,给面试考官对你留下聪明、谦虚、诚恳的良好印象。

篇7

六年级上学期,那一节节综合课上开展的活动,让我历历在目,其中我映像最深刻的是——“民族节日知多少”的活动。

在开展活动的前几天,我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商量,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同学就提出:“我想很多人都会读一读手头上的资料,讲一讲故事,没创意,又没新意,干脆我们来个知识竞赛,既丰富了知识,又有礼物可以拿。”“还要送礼物?不要吧!”有同学说。那个同学说:“这样才能让同学积极参加我们竞赛中来啊!”她说完,我们都点点头表示同意。

礼物,就大家“自掏腰包”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咯。终于到了星期五的综合课。

不出我们所料,在我们前面的都是读读资料。教室里悄无声息,同学们听得都想睡觉了。到我们的时候,气氛总算活跃了起来……当一个个心形折纸落到同学们的手心里,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把它打开。因为在这之前,我说有一个折纸里面写着“有奖”,所以,他们抢得很快,撕得也很快。得奖的是一个男生,他脸上满是笑容,就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竞赛又开始了,一个同学在读题目,让同学们举手回答:“A!”一个同学兴奋的说。“对了,他可以得到礼物!”我说。座位上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说:“真的可以得到礼物啊!我们也举手吧。”有人点头同意。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礼物马上就分完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篇8

【关键词】地籍管理 历史 借鉴 发展

一、回溯地籍管理的历史

原始社会时,人类开始种植作物,但开垦的规模小,土地资源充足,划分耕地和草地是土地管理的重点,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登记。这时还没有地籍管理的概念。直到原始社会结束,进入奴隶社会,国家出现,土地成为私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划分贵族、平民等级和决定他们应承担的租税、差役标准后,逐渐产生了对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的需要,因而产生地籍。

据记载,夏禹治水时我国已经在九州各地进行了土地调查,并且按照土色、质地、水分、肥力等因素把土地分为三等九级,作为确定贡赋的标准。这是我国有关土地调查和分等定级最早的记载。

到了商周时期,实行井田法,《管子・地员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的科学著作,该书依据地下水位、自然植被、土壤性质和生产力差异,将土地分为3等18类90种,以此作为赋税依据。

春秋中叶,鲁、楚、郑等国相继开展土地和田赋调查。鲁国实行了按亩征税的“初税亩”制度。

魏晋南北朝局势较为动乱,地籍管理没有实质的发展。直到隋唐初期,开始实行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赋税制度。这是对应服役者以实物代替劳役的一种赋税,并以户征收布、绢等。因此,朝廷重视人口而以户籍为主的册籍(户籍、税籍、地籍合一)三年一造,以乡为单位装订成册。

南北宋时期为了限制土地兼并、平均税收,都采取过土地清丈措施。宋朝实行了不同的地籍管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田法

王安石为相时期,为整理税籍、清亩,颁布了方田法。建有方账、庄账、甲贴、户贴,当需要确定田块信息时,都以方账记载为准。

(二)经界法

即逐块丈量土地,计算面积并确定质量,如实载入“砧基簿”,同时还要绘制地籍图,注明四至、权源。经界法是土地的产权登记,土地的占有只有登记砧基簿后方具法律效力。

(三)推排法

由经界法简化而来,推排法以乡为单位,按田的排列,逐一推排,评定面积和质量,并查清所属关系,然后登记入图册,绘有地块图,注明面积、四至、质量、用途,作为征税依据。其主要根据原有地籍图册,按地检查,对原图加以更正。对图册不全的地区,也需画图补册。方田法和经界法都重视土地面积清查,而推排法则主要是对原图册进行校正。

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朝廷,为了巩固统治,消除战乱的影响,也为方便于征税,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清查。土地清查分两种:经理法用于全国普遍开展;括田法则专门清查隐漏土地。

明建国后,为了土地赋税的混乱局面,查清土地面积,纠正田亩不实,自洪武元年开始核实田亩,制定了鱼鳞图册法,之后在全国推行。鱼鳞图册制度,是一种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方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四至、姓名、土地等级和土地亩数,并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明代基本完成全国土地清丈,并建立起较完善的地籍制度。但是地籍制度发生了变化,编制鱼鳞图册的同时进行了人口普查,其结果称之为黄册。黄册与鱼鳞图册相互补充。

清朝基本沿用明朝的制度,但在测绘技术上有所发展,西方制图学和测量学传入中国。清康熙二十五年下令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测绘工作,历时10年,测绘并编制成《皇舆全览图》。清朝末年,还成立了京师测地局和测绘学堂。

从整个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地籍的发展史与田赋制度的历史沿革密切相关。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地籍发展,根据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前,地籍依附在户籍中;唐代中叶至明代中叶,地籍与户籍处于平等地位;明代中叶后,地籍地位高升于户籍之上。政府对地籍工作越来越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运用新手段绘图和更新地籍,完善地籍管理。

二、古代地籍管理借鉴意义

现代的地籍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第一是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土地登记制度逐步确立,登记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基本建立了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地籍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土地遥感监测范围不断扩大,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科技水平。但是问题仍然存在,现代人可以从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不断完善现代的地籍管理。

第一,重视对乡镇的地籍管理工作。农业是一国之本,一直以来直到清末,我国是小农主义的国家,注重农业生产,城镇发展落后,不难看出,之前的地籍管理一直是关于农村方面的,有了清晰明确的地籍管理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稳定。虽然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第一产业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重飞速上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业永远是立国之根本,保障十几亿人口的粮食是个大问题,而目前耕地持续减少,不断被占用,地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数量上、质量上保障农业用地,也保障农民的利益,让他们能够以地为生,保障粮食安全。

第二,加强地籍数据库的日常更新。宋理宗时全国推行推排法,就是对原图册进行校正。地籍管理更新的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保持一次的调查数据不变更,极容易在日常工作中产生问题。所以应该建立健全地籍数据库的日常更新机制,实施变更最新经检验合格的信息,实现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改变一年一度土地变更调查,达到及时变更。

第三,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古代的土地清丈都是倾全国之力彻查,耗时耗钱耗力,而地籍数据是一种基础性、公益性很强的数据,不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需要,也是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广大群众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数据。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一些贫困地区的信息系统建设较难开展。有些地方的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不稳定,使得系统的维护费用和数据更新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相关政策,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确保地籍管理工作在全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利华,孙政才.中国农业通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 社区参与;731遗址;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75-02

一、旅游商业模式概述

(一)概念

根据被公众广泛接受的定义来讲,把支撑企业运行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高度的核心竞争力的高效率系统,为客户提品和服务,以达到长久盈利目标并最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即为旅游商业模式。根据旅游产业的特点,将其商业模式分为收入模式、投资分期、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开发模式及融资模式七大方面。

(二)研究现状

言而总之,目前对于旅游资源商业开发的相关学术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研究在信息时代旅游商业如何发展,在保护文化的原则下拉动产业发展进行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和相关遗址遗迹类旅游商业开发模式等等。并且,我国从古至今推崇“以人为本”,我国的旅游业“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与旅游的商业利益性开发的目的不具有一致性。显而易见,我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的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商业开发的学术研究比较少见因此,基于社区参与理论来探究七三一遗址的旅游资源开发值得我们探讨,希望能够通过七三一遗址社区参与旅游的商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到合理的七三一遗址周边旅游商业模式,促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周边旅游企业的合理开发与发展,打造周边商业的集群化产业,并最终拉动哈尔滨市平房区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水平。

二、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与遗址旅游地发展相互影响的任何群体或者个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等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机制考虑在内。旅游企业在想要获得利润的前提下,挖掘开发遗址旅游周边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政府与旅游企业的目标具有最大一致性,因此,政府与旅游企业应该形成稳定的互相支持合作关系。社区居民是旅游企业成功进行商业开发的前提保证,社区居民支持该项商业开发,并积极参与到此环节中来,例如为旅游者提供住宿,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保证旅游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更好地保证了旅游者在该地旅游的旅游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往该地,扩大客源市场范围。因此,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之前应达成共识,互相合作,才能互利双赢。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在某些方面是相冲突的,旅游企业应当在在赢得游客满意的基础上,赢得旅游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

因此,近年来旅游发展更加注重结合共生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研究在遗址旅游发展过程中,平衡各相关利益者的分配机制,寻求一种互利双赢的旅游商业开发模式。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及两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来保证各遗址旅游利益相关者稳定的有利共存的环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遗址旅游发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共生理论确保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条件,能够减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能够选择一种更好的模式,保证各方利益,形成稳定高效率的一体化关系。

(二)社区参与理论

社区参与是指权力人通过程序化的途径和组织,公开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过程。也是一种权力再分配过程,社区参与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组织化参与和非组织化个体参与。社区参与旅游能够扩大规模,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减少负面效应。遗址旅游的商业开发难免会破坏目的地文化,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可以引入外资,增加旅游产品的开发,使得目的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渠道,发展以人为本为思想的旅游业与中国传统理念相符合,能够得到公众的支持。

此外,社区参与旅游能够将旅游业与社区相衔接,带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收益分配机制的不公平,而且社区参与相对与外来者,更加注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维持他们的生存环境质量。

三、七三一遗址开发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七三一遗址概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在二战期间,它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研究和生产的秘密军事机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下来的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进行细菌战研究和试验的遗址群,它同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具有同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在此目的的牵引下,哈尔滨市及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加强对731遗址陈列馆的建设改造,现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性质的红色旅游景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连接旅游与文化重要的桥梁与纽带,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基地。

(二)七三一遗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处于自发参与阶段,规模较小,单体参与为主要方式。现阶段,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遗址旅游现各利益相关者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存在冲突。事实上,政府和旅游企业是遗址旅游地商业的开发、经营和管理的主导力量,他们在利益分配机制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当地居民是个体,在利益分配机制中不具有优势,导致提供的旅游服务并不能使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不能完全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而且大部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中所占比例小,只有少部分的社区居民有能力提供旅游者所需要的优质旅游服务体验,并且保证能够持续经营和发展。根据实际访谈,大多数由于客源市场范围内顾客少或者经济来源不足以支撑其继续经营和发展而选择退出市场。由此可见,解决好遗址旅游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遗址旅游地商业成功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不解决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居民只能被迫退出市场而终止当前的利益关系。由此导致当前的遗址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是不具有稳定性,即现有的组织模式是不稳定的间歇共生模式。旅游收益分配机制是不公平的,这种非对称互惠模式有利于政府和旅游企业获取了大部分收益,当地居民的利益不足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不利于遗址旅游地旅游商业发展。所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遗址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改善,从而建立一种更为稳定合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商业,形成规模庞大的社区参与遗址旅游商业圈。

2.深度和广度不足,无法形成与七三一遗址紧密联系的机制。七三一遗址周边商业以餐饮、住宿为主,以七三一遗址为核心的相关旅游产品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周边社区居民参与规模小,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化效应。而且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等,无法满足其利益诉求会导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因此,无法与七三一遗址的旅游资源形成紧密的联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

四、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参与旅游商业的开发与经营发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能够丰富该社区旅游的旅游产品类型和内涵。其次,社区参与能够平衡利益分配,维持稳定的利益关系和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对七三一遗址旅游的开发能够意识到七三一遗址文化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七三一遗址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五、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模式开发对策

根据实际走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遗址具体情况,针对七三一遗址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从商业模式中的管理模式和开发模式,对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以此保证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七三一遗址旅游开发中来,从而实现七三一遗址周边社区利益最大化,保证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不仅为旅游者所满意,更为社区居民所满意。

(一)管理模式

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管理机制体系内,政府作为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一方面,遗址地旅游商业发展初期,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其管理职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条件,加大环境整治和宣传推广等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代表着社区居民的基本利益诉求,在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起着监督和管理作用。而且,政府参与到旅游开发活动中,能够为当地旅游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因此,结合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旅游周边商业开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政府主导、旅游企业主体、社区居民参与收益”的旅游开发理念,将七三一遗址旅游商业开发管理模式设计为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三维一体的多元组织模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提高社区参与深度。

(二)开发模式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旅游,遗址旅游的社区参与度不占据优势,社区居民有时无法参与和收益。在七三一遗址旅游开发中,由于其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又可将其定义为黑色旅游。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该类专项旅游的开发逐渐被重视。因此,应该依托于其黑色资源的性质,建设开发以死亡旅游为核心的组合产品组合模式,拓展遗址旅游的深度与广度,树立七三一遗址旅游品牌。例如,打造以化学实验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开展体验性旅游产品等,发挥其教育意义和宣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社区参与度,来形成旅游产业支柱。打造哈尔滨七三一遗址旅游的产业综合开发模式。

六、结语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基于社区参与理论的商业模式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M.Blumer. The Social Basis of Community Care[M].London: Univin Hyman Ltd,1987.330-348

[2]王小莉,衣玮,林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遗址开发的商业模式探索[EB/OL].绿维创景,2010

[3]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世外桃源案例内[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82-90

篇10

财务管理通常被认为主要在微观经济领域中发挥有效作用,讨论的是一个经济组织的筹资和内部投资决策,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讨论财务管理,主要就局限于某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一个或相关的多个会计主体)。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是一项涉及速度和效益、经济整体素质、生产要素、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现代管理诸多方面的宏伟工程,这一工程的各个环节都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各级各类财务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经济背景和问题,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改革财务管理手段,从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优化配置,增加效益的企业理财机制。具体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观的形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通常被确定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加财富,如果企业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他们就不会为企业提供资金,没有了权益资金,企业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企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是如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科学。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笔者认为,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更能引导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较以往更多地去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让企业更能对社会友好,对环境友好,从而促进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面积极的经济效益观。

2.通过投资导向。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弥漫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霭天气,形成原因较多,但油品质量不高、尾气排放超标、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过度依赖等却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政府可以投资为导向,减少对泥炭、煤、石油等高污染行业的投入,对于那些经济效益虽高,但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与勇气,关停或改造;另一方面,加强对水、风、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企业在相关行业加大投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能合理利用资源、各产业部门协调、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能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等目标。

3.强化财务管理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质量一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企业利润,如果企业利润质量低下,政府财政收入质量也不会很高。以前企业的生产经营好坏,主要从其利润的数量上考虑,现在则开始重视质量,但是更多的是从企业内部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上考虑,如营业利润占比、不良资产占比、关联方交易、现金保障、风险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考虑企业利润的质量还应当考虑其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因素,如是否存在雇员薪酬过低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否存在恶劣生产条件影响雇员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问题、是否存在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引发的环保问题等等,这些对企业利润质量评价因素的引入,可更加全面合理地评价企业利润质量,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质量,其实质即是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4.优化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控制。

节约成本支出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和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费用上升幅度越来越大,企业自我消化成本(费用)上涨因素的能力很弱,经济效益下降;二是我国企业单位成本水平同国际水平比较,差距有逐步增大的趋势,降低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进程。企业要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中“突围出来,树立成本管理效益观念,建立符合企业集约经营的成本管理思路和成本管理方法,实现成本节约,提高投入产出比,减少资源耗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发展。

5.政府可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

对企业的筹资渠道与行为进行管控资本市场不仅仅是企业圈钱筹资的场所,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理也不仅仅是对其本身的管理,还可以利用各种有效手段,管控企业筹资渠道,从而间接引导企业发展方向。如在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审批环节,注重企业拟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坚决杜绝经济效益虽高而社会效益低下的筹资需求;完善股票退市制度,对于那些股票已经上市发行的企业,如果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的,应强制将其股票退市;对于目前生产经营规模不大,但是拟投资项目有较好市场前景、能耗低、无污染的企业的筹资需求,在充分考虑投资者获利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倾斜,等等。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