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范文
时间:2023-03-16 05: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持续更新,而任课教师们也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学会学习,提高应用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高效的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一、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我院的高职生源主要来自四川各地市,而学生成分中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少部分则来自于职业高中,所以每一年的新生中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新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少数学生已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二是大多数学生,掌握部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但计算机基础知识仍未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三是少数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教学条件较差,计算机教育落后,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甚至接近于零。面对该处境,教师们在授课时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是高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需要将该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既然高职院校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同时社会又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的技能并用的人才。所以,教师们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来融会变通,不断提高应用技能,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越多,能够处理难题也就越多。
另外学生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以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去获得相关的知识信息,可以在“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的微课”、或者是“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的慕课”上学习视频教程,还可以是在搜索网页上扩充知识点,寻找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如文字排版、表格公式的运用、幻灯片主题与演示形式,等等。
三、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思考
(一)教材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说是当今每一个人都应当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了保证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必须不断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来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版本多种多样,称心如意的却很难找。
我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从最初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 XP+Office2003)》,到现在自编的《计算机应用教程(Windows 7+Office2010)》,教师们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和课程内容,收集材料并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以身边的实际应用典型案例为任务,以“易教易学,深入浅出”为原则,从传统偏重知识的讲授转向任务驱动的自主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因学以致用而自主好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院教师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课堂吸引力,通过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
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一些新的思想和理念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时接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而在教学中,教师们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学生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强,因此我院将该课程都安排在实训室中进行,让每一名学生都动手操作,以至于加强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项目: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认识因特网、操作系统的使用、文档编辑与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演示文档制作与展示。学生通过对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的掌握,来夯实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另外通过对因特网的应用,来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项目中又通过多个任务来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案例示范任务及拓展训练,使学生明确实践任务,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学习积极性。而在每一项目的最后,都需要通过综合应用项目来考核学生,将前阶段所学习到知识点汇总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增强操作意识。
通过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基础课程开始就建立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
另外,我院即将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校园网来进行学习。教师会提供教学视频、案例素材及操作视频、练习题目、测试题库、证书考试真题等教学资源,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让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合理和有效。所以特别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该课程的成绩由“过程性考试”与“期末考试”构成。
“过程性考试”分值包括:15%(态度分数)+计算机基础模块(15%)+Word文档编辑模块(25%)+数据统计Excel模块(25%)+演示文档制作Ppt模块(20%)五个部分构成,占总分值的60%。“期末考试”采用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上机考试,占总分值40%。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移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上来,并且机考模式也促使学生多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需要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与专业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意识,能够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独立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同时,这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需要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深入研究,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以使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更适应发展。
篇2
英文名称:Comput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计算机用户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8)、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并已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数据库收录。
篇3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类别的区分,也集中反映在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之间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之中。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经验,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课程模式和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1]。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国外经验与结合国情的关系尚未处理好;课程体系偏重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手段,由此导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缺乏力度。
1课程改革的思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三个阶段。课程体系构建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本专业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IT职业能力培养渐进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准备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岗位技能应用课程”逐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模式,坚持“一个模式、两条主线、三个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2]。
1)一个模式
以工学交替为模式,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完成工作任务,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2)两条主线
第一条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每个项目的学习都围绕“网络商店网站”、“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典型应用软件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第二条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真正以“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同时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地理解为重复的、刚性的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到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3)三个结合
一是企业与学校结合。一方面注重引进企业软件产品开发项目资源,将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分解成教学实践项目和任务;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结合,不但组成联合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而且邀请企业教师进行教学实施,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气氛。二是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结合。依据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和软件行业对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将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三是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结合。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重视与学生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毅力、自信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愿望的培养。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在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优质核心课程的确定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核心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专业课程建设的效果。本专业课程组通过抽调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聘请行业技术专家、企业一线专家召开论证会的方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方论证,并围绕工作岗位的需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了《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SQL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与开发》和《嵌入式应用与开发》四门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对核心课程提出了建设总体目标为:组建专兼结合的核心课程建设团队,制定各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并开发出保障教学效果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个核心课程改革小组的成员严格按照依据工作岗位定位专业目标、依据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设置、依据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经历了课程定位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与反馈六个阶段。四个核心课程小组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结合能力模块,提取出每个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以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主线,将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突出工作过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所涵盖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需求分析是分析用户需求的过程。主要工作任务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确定相关的硬件、支撑软件的要求、项目决策与解决方案等。项目计划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总体工作量进行估计,并结合各自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安排,也是对日后项目进展进行监督的一个依据。概要设计主要工作任务是模块分解、确定软件的结构、确定模块的功能、设计模块间的接口、全局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详细设计主要工作任务是界面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局部数据结构设计等。系统实现是将软件设计以程序代码实现的过程。主要工作任务是编写模块代码、调试程序、组件编程、组装系统模块等,并完成用户文档的编写。产品的是在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完成之后,将产品成用户可方便安装或者使用的形式。#p#分页标题#e#
3教学实施过程改革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核心课程的建设还是教学情境的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的实施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专门成立了课程改革和质量监控委员会。选派骨干教师,配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成立核心课程改革小组,并配备充足的教学设备、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监督教学实施效果。从而使课程改革的成果真正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认知网络和认知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六步教学法。
1)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或“问题牵引”等不同的任务提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案例演示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对于部分实现的程序,教师边分析边实现,由老师讲解关键代码,在后面的环节学生可模仿完成功能实现。教师要为每一章内容精心制作具有动态效果的幻灯片,以及便于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例代码,随堂演示,条理清晰,并在开发环境中演示实例代码运行效果。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编程的规范性,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项目实战以仿真软件企业项目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分配任务,根据需要成立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配置一个项目经理(学生担任),项目组成员明确分工,分组讨论任务的实施方案,在小组内部形成明确的任务实施方案后分头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司其责”的团队合作精神[3]。
4)任务实施完成后,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互检并讨论存在的问题,最后与教师互动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该环节中进行师生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5)小组成员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
6)教师对学生实施过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小结本学习情境,布置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能力拓展项目。并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课后学习过程监控。
篇4
关键词: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9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自动分析拆成无数个较小的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通过这样的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再几秒之间,处理达到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功能的网络服务。
图1
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对于各个学校来说,也同样需要发展,要在云中实现真正的自由。云计算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作用也当然也不少
1 云计算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能够减少各个大学资金投资
目前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教育经费的不足,但随着各个学校的发展和各个学科的建成,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硬件需要更新换代,旧的设备又要如何处理的问题。有的应用软件的使用以及升级费用也是一笔昂贵的费用,而且软件比硬件更新更快。同时各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日常办公也需要很多资金的投入,这些都会给学校带来极多的压力。如果云计算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些问题都会在很大的程度被解决。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把很多的数据经过处理,转变为小信息,最后返回给用户,进行,资源共享和服务,采用式存储方式管理用户数据,满足教师的各种存储需求,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有用的计算服务。我们只需要一台普通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即可实现低配置设备享受高性能的服务。这样就不用花大量的费用购置硬件和升级软件,这样也为各学校解决大量的资金问题。
2 云计算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各学校教师的工作,教学科研很多受限于软硬件设施和环境,有些工作一旦离开特定的环境就无法正常的工作或在环境之外想继续工作就非常困难。有些科研项目也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项目就无法开展。使用云计算,只要我们接入互联网链接到云中,就可以使用云计算所提供的虚拟环境做任何自己的工作和科研。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自己的剩余时间,利用云强大的计算能力,积极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和科研任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 云计算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能够缩小各学校的经费方面的投入不均衡形成的差异
各学校发展模式不同,政府对高效的经费投入也有很多的差别,而经费的多少很大程度影响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教学质量。普通学校物理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这就造成了各个学校的超别。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会大大缓解这一状况。学校无需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只需要利用云计算服务,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各个高校可获得和著名大学的一样的配置环境。减少很多普通学校各方面的开支。让更多得学校利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多得资源。让所有高校利用低成本成就高级人才。
云计算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能够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很快,很多高校拥有万兆校园网,财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教务网络等众多业务系统已在各个高校广泛应用,高考和研究生招生网,毕业生就业网,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等公共服务也建立发展起来,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软硬件不平衡,基础设施重复购置或闲置,系统集成困难,信息不能共享,不能统一。云计算的应用将资源和服务统一到云中,集中使用,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4 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大赛中的应用能够保证校园网信息安全
各个学校的校园网一直是网络攻击和病毒猖獗的地方。病毒和入侵的防空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随着数字校园和信息化校园的发展,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移动盘的广泛使用更是加快了病毒的蔓延。杀毒软授权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对病毒的防控效果也不是很好。同时校园网也是一些学生梦想成为“黑客”的练习之地,学校的服务器成为他们的最好的事件场地,这也更加重了网络的安全问题,而在云计算环境下,所有资源存于云中,高校集成,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资源数据的安全维护工作由提供商负责,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师生们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随时访问和使用,因此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破坏。甚至各种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所以云计算在大学计算机的大赛应用中省去了高校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和校园网服务的安全。
5 云计算技术的大学计算机的应用比赛中的应用为学校数字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应用,是各个学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建设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各个学校的发展,而一般的图书馆,存储信息小,共享很难。但是应用云计算技术将不再不需要买昂贵的设备,可以采用购买云计算服务通过网络知己使用便捷的服务,并且将数据资源通过分布式存储于云中,将数据库和检索应用结合在一起,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云之间的相互操作。云计算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应用的比赛中有显著地成效,将无疑会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产生巨大改变和快速的发展。
6 结束语
现在的社会已步入云计算的时代,云计算通过将中间虚拟化的方式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云计算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将会帮助学校减少开。云计算技术在不仅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也在未来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云计算的发展发展尤为明显,为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等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丹伟,黄秀丽,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02).
[2]周舒,张岚岚.云计算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初探[J].图书馆学有研究,2009(04).
[3]葛慧,云计算的信息安全[J].硅谷,2009(02).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各大企业,管理能力,传统的企业管理
一、企业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分析
1、在企业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来提高企业的监控管理能力
从企业的采购环节来看,若是在传统的采购环节上增加对计算机的应用,那么企业便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掌握采购环节中品种、数量、单价以及成本等各种信息。此外,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分析,企业也能够更加准确的寻找合理的采购方案以此来减少采购成本、节约企业资源。
若是从企业的仓库管理环节来看,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仓库中品种型号、规格、料号的统计,不仅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仓库货物进出的明细,更能一目了然的了解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以便仓库主管做出合理的分析、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监管能力。
从企业的销售环节来看,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企业资料来回传输的时间,而且对于企业呆账、坏账的损失也有了更加严格的控制,最终对企业监管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企业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来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
当代各大企业通过对计算机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了企业中产品的各种型号以及其存放的相关信息。这些均为企业资产的流动、长期存放损失的避免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尤其是对企业的销售部门而言,正是因为增加了计算机的应用,销售各部门可以通过各种账龄的分析,充分了解企业的各项应收账款,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企业对零部件存货的清退活动,最终切实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
3、在企业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在传统的企业活动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对于员工的监管都仅仅依靠机械的人工约束,从而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监管的失调或是监督的疏忽。然而,若是在企业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与约束就从最原始的人工监管上升为系统的机械式监管。正是因为计算机的系统性、机械性,使得即使作为管理阶层也不享有传统企业中的优待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有效的监管作用,最终保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1、在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发展到成本核算与控制环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尤其是制造型的企业必然存放着各种复杂的产品以及纷繁的零部件等。因此,若是在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环节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那么企业这些纷繁的成本计算将会变得有数据可依,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在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发展到资金的核算管理环节
从上文我们可知,由于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再加上机器的折旧费等,企业对于其生产成本的把握并不十分精确,对于企业资金的核算活动而言,亦是如此。这就造成了企业货物积压、损坏情况的出现。因此,若是将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企业管理活动中,相比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将会有所改善与提高。
3、在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将会用来弥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具有很广的应用领域,在其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升计算机应用的效果,在其具体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必须根据其实际应用领域不断完善,让计算机技术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现在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技能之一。
1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
1.1应用于数据处理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能科学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同时也保障数据处理的质量。现在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不是简单的数据,数据的种类繁多,涉及到图形、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大数据技术兼容各种数据文件,能根据需要科学有效的进行数据转换,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整理、分析、提炼有用的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在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对提升数据处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1.2应用于智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技术中的应用,为智能技术的提升起到技术支持作用。计算机技术在智能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指纹解锁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高效,精准的完成一些机械、繁重的任务,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计算机更有效的作用,发掘更多用途,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科学专业,使计算机的存储信息更加广泛、准确,变得更加实用、有价值,这样,就能在更多领域应用到同一个技术,更好的让计算机为人们服务。计算机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在智能技术中的应用,为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现在人类的发展各个领域都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科技水平发展需要。
2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2.1计算机标准体系没有形成
计算机技术在快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计算机标准体系没有建立,这就给计算机网络犯罪等提供了机遇,我国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文件很少,对网络上的违法乱纪现象打击力度不大,这些都是阻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原因,必须结合网络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计算机标准体系,这对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率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2.2计算机发展水平低,普及率有待提高
最近我国计算机发展较快,尤其网络用户逐年在增加,但是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不高,尤其各个地方发展不平衡,这与地方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地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对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率提升起到保障作用。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区经济差别较大,这导致我国计算机发展不平衡,计算机普及率总体不高。
2.3计算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够
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领域,很多计算机硬件等我国主要是进口,整体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不高,这与我国整体计算机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性能,完善计算机技术的职能,是提高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但必须加强自我研发能力,让计算机相关企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3计算机应用发展趋势
3.1智能化程度高
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应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化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显。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在人的指令下完成程序指令,操作更便捷。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促使智能技术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为智能技术的更新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说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主要着眼点,其以现代基础科学为基础,凭借自身优秀的推理能力、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了人类行为过程的判断分析,操作执行,并且对人的逻辑思维及感官行为做出模仿,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向智能技术发现转变,提升智能化程度是符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3.2无线化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无线网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向无线化方向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科技水平为计算机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其无线化趋势也十分明确,可以说计算机无线化是人类所一直追求的,不需要线路连接,计算机设备与网络之间可以更灵活地关联,无线操作更为便捷。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成果,同时也是计算机技术无线化发展的需求。
3.3网络化趋势加强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发展是时展的趋势,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化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对监控、远程操作都是非常适用的,也是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喻涛.试论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5(06).
[2]谢振德.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7).
篇7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公共课设置现行方案是2+X方案。也就是说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若干门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的科目比较单一,没有涵盖所有的院系,连续性不强,导致计算机教学在某一阶段就停滞不前,而计算机应用能力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计算机选修课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以便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应该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设计选修课程: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工程制图、视频剪辑、程序设计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案例。
2.综合实训方法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的是实训案例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全体学生视作具备统一的基础水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程度来安排实践实训环节,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第一,采取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任务自主地展开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探索精神。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不能过于简单,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行理智的判断。也可设置若干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不受实践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合理安排实践、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分组讨论法。为了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就要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组的人数,使组内的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并且尽量实现能力上的平衡,使每个组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分组讨论中,教师担任的是总指挥、总导演,主要负责监督、辅助和引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差错和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第三,成果展示法。此方法可以与以上任意一种方法实现很好的结合,在任务完成之后要有一个成果展示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也能将其视作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审阅和评价,接受更多的质疑和迎接更多的挑战。
二、结语
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 计算机应用 ;多媒体
在数字技术发展中,以画面、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技术,以便捷的高效、全面知识传授,方便的资料收集,简单的交流互动等优势,促进现代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使美术教学成为一个受益项目。计算机教学,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计算机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成为了常用的教学方式,应用于美术教育教学中也不会例外。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也能更好突出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并可以通过数字网络快速的解决教学难点。在突破学生学习的诸多难点上,计算机的应用发挥它的优越性。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是在绘画和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法难掌握,理念难贯彻。以下介绍计算机应用于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全新的视觉效果
使用计算机进行美术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本身的优势,根据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以获得便捷的操作效果,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个个难点。美术教学活动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其背景史料。以一节招贴设计课为例,通过数字网络快速的游览查找,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创意思维。通常在课堂中展示的作品通常只有一件,教师展示中,学生想要仔细的欣赏是不太可能的,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将作品投影在大屏幕上,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那些优秀作品,达到对招贴设计的认识。同时放大局部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重点知识进行分解。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快速吸收。
欣赏优秀招贴艺术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欣赏一些视频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可以做出生动的招贴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把招贴作品和公益广告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但体会到静态作品,还可以体会到有空间感的视频作品。利用计算机教学,产生真实新奇的视觉效果,独特的感染力,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动态的变化过程
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多媒体功能集成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为一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表现事物和现象,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
在传统的设计制作方式中,绘制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技法的要点、难点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教师要想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绘制简单的图案,仅其中的上色环节,就不是一两遍能完成的,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教师只演示重要的一些技法,这样就有一些重要的辅助技法得不到演示,这样学生往往就不能真正的掌握一套完整技法。把计算机应用教学,我们可以将图案制作的完整程序制快速的演示出来,如绘制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传统的方法是绘制一个后,通过其他方法拷贝复制,然后在涂色,利用数字技术我们可以绘制一个图案后直接上色,完成以后在进行复制,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完成的图案进行修改,色彩转换,这些都非常方便、快捷,整个过程可以很快的演示完成,学生边从大屏幕中看放映,边学习,这样就使印象更深刻,教学中学生掌握起难点来更加轻松。
三、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历史;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这要势必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改革和更新才能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高科技原动力。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最为广泛、最为直接的一门技术和学科。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计算机能够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和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它是一门比较系统的边缘性学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很重要的一门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单单知识研究着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它在应用方面还综合了其他很多的知识,是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也是转向其他专业领域的重要载体。计算机的应用的分类可以大体的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计算领域,各有各的特点,对于其他行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很重要的作用。
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最早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我国的主要应用还只是应用于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究方面,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于人民的日常和现实生活之中,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还是数值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向非数值领域的阶段发展,应用面也开始逐步扩大,逐步由军事领域向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等方面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经济等更多的领域,这大约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在的阶段已经很广泛的应用于服务行业、农业以及文化教育等行业,也开始进入到了普通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信息网络也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广泛流行,人们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的技术有效的结合,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在网络方面的发展有所建树,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3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3.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为止已经进入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而且其应用技术广泛,涉及面也比较广。除此之外,应用涉及的领域也有所扩大,不单单是数据处理的领域,还设计了数值计算、过程检测与控制和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领域。
数据处理是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主要应用是对相关的数据资料的应用和处理,比如加工处理、操作和管理等,使用计算机既方便又快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近几年,各个公司也已经逐步的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处理和储存。数值计算也是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较为广泛的领域,因为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判断能力强等特点,产生了很多的学科,例如生物控制、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学科。过程检测和控制,主要利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的能力,对生产中的某些信号进行自动的检测,并且自行的录入到计算机系统并同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相关的处理,同时加快了自动化的生产效率。人工智能,是将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大脑,主要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和判断能力等,使得计算机的适应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更加强大了。
3.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作用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解决了很多由于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各种不方便的问题。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人们就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表达出去,大大的增加的社会的交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交往。除此之外,还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复杂的信息等可以被储存到电脑之中,更多的信息可以被广泛的共享和使用,这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社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历史较短,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上网的企业和上网的家庭用户的数量远远不如西方的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程度等与西方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我国的对于信息化的发展投入力度还不够,进而限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相关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对于信息的研发力度较大,所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相对来说就比较发达。所以我国的有关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改革更新的速度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其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4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了以后能够充分的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要充分的摸清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更好的为当今的社会等服务,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应用于一些较大的电器,已经应用到了家用电器和一些比较微型的小型设备之中了,另外还有一些将处于工业控制的核心部位等,使得有些小型的电器步入智能化的步伐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些掌上电脑、iPad等电器之中,受到更广大欢迎。智能化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的模仿人们的“听、说、读、写、想”等过程,使得某些电器具有人类的思维模式和逻辑判断的能力。巨型化的发展趋势,与微型化的计算机并不矛盾。这里的巨型化指的并不是计算机的体积,而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速、精度更高,同时能够储存更多的信息,性能更强。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性能比较强大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其运算速度能够达到每秒钟几百亿次,正在朝着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概述,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有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分析和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等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企业的发挥有了更明显的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大大的加快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我国以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等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
[2]冯丽萍,张华.浅谈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现代农业,2012(08).
[3]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4]龚炳铮.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博览,2003(S1).
篇10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1.信息技术的作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所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使中职学生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他们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职计算机学习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能力,推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开发,增加了中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内容,引导了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方向。
2.信息技术的地位
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前进动力。在众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对计算机应用的划分,基本上都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确立了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主导地位,计算机教学工作也围绕着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展开。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好信息技术,明确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来。
二、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1.加强学习指导,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主体,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虚心接受教师的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技术和知识,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辅导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的好习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上,学生要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专业知识和动手动脑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分层教育,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分层次教学;将信息技术的考试分成笔试和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得出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弱点,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单单依靠教材的讲解,这样的教学,让中职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懂得信息技术知识,还能够熟练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实际中,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技术的讲解和讨论,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使学生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
三、总结
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中占有主导地位。从目前的国内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来看,信息技术教学仍然采用落后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上,只是敷衍对待,没有真正的做到认真备课、发散思考、实践锻炼。所以,今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应该继续并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创新,在教学设备上加大投入和在教学活动上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敖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细化与定位[J].信息技术教学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