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避风险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避风险的方式

篇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护理风险 规避与防范

近年来,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医院手术室是综合性技术性较强、连续性强,风险程度高的科室,人员流动大,患者病情复杂,加之手术新技术不断涌现,意外事情日益增加,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很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至为重要。

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于术前、术中与术后的整个过程中,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在医疗事故出现以后理清责任。

1.手术前的风险防范

1.1手术前访视

1.1.1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手术的术式和等,阅读患者病历,尤其要关注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血压、血糖、肝功能等指标。

1.1.2注意交流技巧,比如当患者或家属问到手术的危险性或手术所需要的时间等问题时,不可把话说得过于肯定,告知家属手术中可能有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并让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1.3发放温馨提示卡,提醒病人禁食、禁饮时间,简述其意义,提示必要的术前准备。

1.1.4检查核对手术部位的标识及手术腕带。

1.2术前设备器械及手术间的准备

1.2.1术前1天专门布置手术间的物品,检查手术的所需设备。

1.2.2手术重复使用的器械按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作要求进行处理。手术前1天由专人查点手术器械准备的情况,以免使手术延迟进行。

1.2.3手术间施行手术后及时清洁消毒与清晨定时消毒,按手术类别在不同洁净级别手术间进行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清洁后按规定时间进行层流净化,保持手术间符合要求的温湿度。

1.3术前接手术病人

1.3.1术前接患者时做好查对工作,依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在患者进手术室后,由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进行三方确认签字,并记录手术核对单,规避接错手术病人或做错手术部位的巨大风险。

1.3.2核对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对准备不完善的患者,手术室可以拒接;术前病人有皮肤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生或病房护士。

1.3.3接患者到手术室时,必须由两人按交换车流程进行对接,以防范病人有坠床的风险。

2.手术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2.1患者要正确摆放。在手术过程中,如将左右侧位摆放错误,有可能引起重大医疗事故;上肢过度外展,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俯卧位时,颌面部若没放置好,受压过久可导致面瘫。

2.2在电刀使用过程中,要正确放置电刀负极片。要放在肌肉丰富的组织,使用中还要防止移位,以免烧伤患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注意手术负极片与手术刀笔形成的回路。

2.3注意记录气性止血带使用的时间,防止造成患者肢体损伤。若绑止血带的部位不正确、松紧不适、工作压力不当、充气束缚时间延长,就会造成患肢缺血坏死。

2.4准确填写术中记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等,医院不得拒绝。”手术护理记录已成为医疗技术鉴定及司法鉴定的原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是论定是非、判明责任的最重要证据。护士在术中必须详细、准确地记录整个工作流程。

2.5护士在术中配合医生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配合麻醉师给药,一定要口头复述,医生认可后再给药,并再次强调给药顺序及剂量。执行医嘱后,要求医生一定及时补记医嘱。

2.6术中器械、纱布等物品的清点查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胸腹腔及深部手术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皮前必须巡回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物品,尤其注意纱布、刀、剪、镊、缝针、棉布等。手术尚未结束,与手术有关的敷料物品不得运离手术间。

2.7手术植入物品外包装禁止入手术间,对厂家外送来的器械要进行标准流程处理。对手术中植入病人体内的一次性物品,手术护理记录单背面都要贴有该物品标识,以免手术病人回病房后或者出院后提出质疑时出现纠纷。

2.8抢救配合。在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并快速做出反应;抢救用药及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要先做草录,并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2.9术中或术后病理标本须严格管理。关于标本的留取,护士要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实行。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就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做好登记,最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

2.10手术室要严格控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参观人员必须持有参观证,参加手术人员遵循无菌观念和无瘤理念,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因谈论其他话题分散精力,导致工作不专心出现差错或者增加清醒病人对手术成功的担心。

2.11术中交接。除特殊情况外(如身体原因,手术时间过长),手术中途不得更换洗手护士。

3.手术后的风险防范

3.1注意防范术后病人转运中的意外风险。转运途中病人常发生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血压不稳,以及坠床等,偶尔会发生电梯故障或者运转车失灵等意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周密的接送程序,加强手术车、床的管理,对病人实行无缝隙安全管理。

3.2注意术后病人的交接。将病人送回苏醒室或病房时,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将患者的物品交给病房护士或患者家属,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静脉点滴管和引流管等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并要求病房护士在交接单上签字并记录时间。

总之,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逐渐进入法律轨道,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就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手术室还必须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养成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引导护士依法行事。必须强化质控管理,注意细节,彻查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隐患,制定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只有如此,手术室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保护患者的利益及自身的权益,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与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苹.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0):61263.

[2]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2377.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财务风险

一、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早期很少有对外担保行为,信用贷款是当时上市公司融资的主流;到1996年前后,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 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或其关联企业担保的案例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多。过度担保使很多上市公司陷入担保诉讼的漩涡,频繁引爆的“担保地雷”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深层思考。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以下特征:

1. 担保比重高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对外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数目和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截至2006年底,担保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普遍行为,约有一半左右(不含B股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从各年度对比来看,2003年比2002年增加的幅度较大,而2004年上市公司担保面与2003年相差不大;从深沪两市的对比来看,深市的担保公司比例略高于沪市。

2.关联方担保占较大组成部分

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发现担保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为了更好的描述担保的特征,我们从担保余额、关联方担保/非关联担保、逾期/诉讼担保、反担保几个方面来分析。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总额中,关联方担保所占比重较大,母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间担保现象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担保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对外担保的集中程度高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对外担保有向某些公司集中的趋势,这首先表现在少数公司的对外担保金额十分巨大,远超过其担保能力范围。对外担保不断集中的另一个表现是证券市场上环环相扣的担保圈,由于在2002年前互保盛行于我国上市公司间,形成了上海、福建、深圳三大担保圈和若干担保链。担保圈包含当地主要的上市公司,担保规模和系统风险都是与日俱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7]。2001年,国内《新财富》杂志首次关注了担保圈的问题,以2000年末福建担保圈为例,形成了以三木集团、中福实业、闽福发、天香集团等4家公司为核心的4个担保圈,4个担保圈互相交织,共牵涉了辖区内的15家上市公司。

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动因分析

1.一股独大,恶性担保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的集中度非常高,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占据着优势控股的地位。由于大股东处于股权垄断地位,大股东尤其是国有法人股东往往操纵着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控制着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人事安排,其他中小股东无力与之抗衡。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削弱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势必造成大小股东群体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往往利用信息优势操控公司肆无忌惮地掠夺小股东的利益,而小股东是弱势群体,往往因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信息而利益受损。大股东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之后,接下来的伎俩便是通过恶性圈钱、恶性担保、关联交易等手法来实现其收益的最大化。ST猴王被大股东猴王集团掏空就是一个典例。

2.国有股的所有者虚位,监督失控

由于国有股为非人格化的“全民”所有,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并不具备事实上的委托人,由此形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人监督人”,而非“委托人监督人”,从而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委托――机制的先天性的缺陷。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股东功能的缺损就不可避免了。由于股东缺位,委托契约不论其内容和形式如何,对董事行为都缺乏约束力。这首先表现为国有股代表并不具备强烈的逐利动机和逐利行为,对公司盈亏和股东盈亏并不关心;其次,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又进一步转移至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人”手中,形成“经营者的内部人控制”,从而做出对外巨额担保、非战略性收购与合并等非理性的行为。

3.证券市场上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

在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居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但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实际上强制性地剥夺了国有股股东在股票市场上用脚投票的权力。国有股所有者先天性缺位已使国有股股东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用手投票的权力和功能弱化,而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非流通则愈发剥夺了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经营者的监控。

4.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经理人才的选拔、激励和淘汰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家价值和企业家市场还没有形成。多数董事和经理人员都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竞争产生的,其中的许多人不具备必须的素质能力,即使是合格的经理人才,其获得充分激励的合理性也常常受到怀疑,难以按市场原则给予充分的激励。

三、规避担保风险的建议

1.对外担保的授权审批程序

担保项目的最终审定者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应当比照公司章程有关董事会投资权限的规定,行使对外担保权。超过公司章程规定权限的,董事会应当提出预案,并报股东大会批准。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对担保事项做出决议时,与该担保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股东或者董事应当回避表决。

2.对外担保对象的选择

上市公司应独立自主的选择对外担保对象,而不应受其他非经营性因素的干扰。担保对象的选择依赖于上市公司对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以充分分析该担保事项的利益和风险。对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应特别注重担保对象的持续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产质量与资本实力等。高资信等级的公司应当在外部环境、管理与经营风险控制、资产质量、资金筹措能力、盈利能力与清偿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优势,而不限于其中一个或某些方面。担保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应当严密,只能对有较高资信度的企业提供担保。担保风险调查、分析、评估、风险规避、转移与承担措施等要到位。

3.担保额度的确定

单笔担保额度的确定以对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的结果和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承受力为主要依据。“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公司年末净资产额”这一定量指标应受到上市公司的重点关注,并据此确定公司可以承受的年度担保总额的上限。上市公司可以在充分评估自身财务承受力的基础上,拟订警戒指标(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公司上年末净资产额≤20%),超过警戒指标的对外担保事项的决策应异常谨慎。

4.对外担保风险的控制措施

反担保无疑是分散担保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反担保就是专为担保而设立的担保。在债务人要求为其提供担保时,担保人有权要求其提供相应的人或物作为其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反担保的设立,实质上是对担保责任进行分担,在担保责任十分繁重的合同中,反担保设立得越多,各担保人承担的担保责任就越少,其财产损失的风险也相对减少。因此上市公司在为他人提供担保时,最好能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以“自保”。对反担保的要求应在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中详细列明。

此外,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防范还要依赖外界市场环境的完善,如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监管与评估制度等等。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参考文献:

[1] Argenti J.Corporate Collapse:the cause and symptoms[M].New York:McGraw-Hill,1976.

[2] Jensen, Michael 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3,7:831-880.

[3] John and Aubrey.Corporate governance[J].National Institute Review,1995,8:84-97.

[4] 邓海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分析―基于啤酒花事件引起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33-37.

[5] 李建伟.论完善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J].会计之友,2004,4:59-61.

篇4

关键词: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规避

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风险,财务结构的失衡将降低企业的偿付能力,抑制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不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烟草企业在财务上风险漏洞较多,因此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十分迫切。

一、烟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及规避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投资到融资,从财务管理到库存管理,无处不潜藏着财务风险。烟草企业更是如此,除了一般企业要面临的问题外,烟草企业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专卖体制一直是我国烟草行业的管理体制,实行统购统销的营销体系,这使得使烟草企业相比于其他行业企业必须面对更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需要承担更大的税利增长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党的“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台,尤其是《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出台,烟草企业面对的禁烟压力越来越大,行业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工作变得日益重要。然而,在难以揣测的外部经济环境中,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刻不容缓。要有效提升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做到以不应万变,就应当深入反思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保障烟草企业健康发展。

二、烟草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投资不合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行业因素和市场因素较多,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实现预期回报,一旦投资回报在某些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下不能保障,则企业将面临盈利和偿付的问题,投资风险由此生成。在烟草企业中,投资风险集中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合理方面。由于缺乏严密论证,烟草企业可能会对投资能力过于乐观,在设备和固定资产的购置上较为盲目,导致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偏高,一方面造成了资产闲置问题日趋严重,影响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盲目加大产能投资,回报率不如预期,每年的计提折旧却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土地方面的不合理投资是烟草企业投资风险的另一个表现,例如在进行烟草种植用地储备时没有对使用需求进行准确计算,储备量大于需求量,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源闲置状况严重。除此之外,有的烟草企业为发挥闲置资金的作用,会将其用来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然而前期准备不足,特别是缺乏对风险的科学评估,缺少总体规划,投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为投资失败埋下祸根。

(二)财务管理水平低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在近年来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这使烟草行业更加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面对体制和机制的变动,出于谨慎,财务管理体制较为保守,并未跟上体制机制的变革。财务管理体制的滞后必然提高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受制于财务管理水平,烟草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其经营业绩。在一些烟草企业,预算管理质量较低,财务预算偏差较大,年度预算凌乱不堪、毫无条理,预算前瞻性和预见性差。个别烟草企业甚至在现金流管理上较弱,尽管报表上有一定的利润,但现金流与之不匹配,甚至没有现金流。由于成本控制力度不够并缺乏有效手段,烟草企业普遍承受着较高的生产成本。还有一些烟草企业,财务管理受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甚至直接通过行政手段管理财务,财务决策的可行性较低。

(三)预算管理体制落后

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往往是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体制的问题必然导致行动的不合理性。在烟草企业,存在着资本预算偏差较大的问题,其准确性难以保证,这使得额外资金预算时常出现,例如增加的建设资金、额外的税收等。追加预算资金将会增大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会受到冲击,财务吃紧的状况会随之出现,财务风险由此而产生。除此之外,预算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是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烟草企业乐观地认为烟草企业融资保障较为充分,预算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被搁置起来无法取得进展。资金支付盲目、回款缺乏计划、结存不合理等问题都与预算管理体制的落后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烟草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营运资金管理不到位

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通常可以通过营运资金管理质量来判断,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良好,企业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烟草行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流动资金通常较为充足,虽然近些年,从国家局层面对资金的收益等指标有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但管控方面还是力度有所欠缺,这使得一些企业在心理层面对营运资金管理仍然不够重视,更有甚者没有树立较强的营运资金管理观念。在往来款项管理中,不能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和长期应收款项,这造成了利润和现金流不匹配的状况,企业真实盈利不能准确反映出来。除此之外,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烟草产品直接由生产企业卖给烟草商业公司,烟草企业因而缺乏危机感,一度坚信自己的产品不愁卖,这进一步削弱一些烟草生产企业的风险意识,2016年遭遇了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不少烟草企业销售及利税指标都明显下滑,部分烟草企业表现出了明显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不适应。

三、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投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来说至关重要。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投资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投资分析评价机制。在投资分析评价机制方面,应着力提高其科学性,具体而言,要借助于丰富的手段,科学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防范无效率的投资,拒绝盲目状况下的投资。要致力于结合烟草行业特点的投资分析评价机制的建立,加强投资分析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分析质量,特别是成本分析和收益分析方面,从而促进烟草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烟草企业的健康运转需要高质量财务管理水平的支撑,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财务评价以及现金流管理等意义重大。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将财务治理重视起来,为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烟草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企业的总目标是完全一样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环境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效益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也就没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也就没有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加强财务管理能力,烟草企业才能良性的发展下去。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不应单打独斗,而是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要使沟通渠道常态化、便捷化,每月定期进行必要的交流,对各月的生产经营所需费用进行科学预算,通过对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度。在烟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税收和投资项目是产生额外追加资金项目的重要领域,应当采取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预算。要将预算方法的运用重视起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结合财务报表进行科学预算,发挥财务报表的补充作用,对预算报表进行完善,重视现金流项目。应当规范预算资金,使其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对预算资金审批程序进行完善,形成有效的预算资金评价体系。除此之外,烟草企业还应重视预算管理质量的增强,注重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熟练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物尽其用的目标。

(四)优化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支撑烟草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规避财务风险。不断加强前期预算,对往来款项进行及时清算,注重存货周转的提升,实施全方位管理则是提高运营资金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烟草企业要将前期预算环节重视起来,这是保证营运资金数量合适的重要基础,有利于烟草企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次,在营运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可能导致资金浪费的运营环节应尽量减少,使更多营运资金投入到创造效益的行动中;再次,要在第一时间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在烟草企业中,长期应收款项和应收应付款往往数额巨大,在总资金中的比例较高,往来款项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应收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类垫款等等,这些款项一般账龄都超过一年,要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若能进行及时清理,则对资金流动性的保证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要提高存货储备定额管理水平,存货采购前要对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把库存管理质量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使存货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范财务风险。

(五)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许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效果明显,但无法持续,要从根本上改善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质量,应当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依托企业制度,能够使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常态化、稳固化,其应对风险和意外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烟草企业应当把风险防范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使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节之中。第一,要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在精神层面上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的第一步,它是企业各项风险规避措施得以贯彻执行的前提;第二,合理设置风险防范程序,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规则,减少各流程、各环节、各业务的财务风险漏洞;第三,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判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第四,注重行业信息的搜集,积极分析和评估外部环境,不再难以掌控的市场形势和外部政策面前慌乱阵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清醒和沉着。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烟草自身的特征使烟草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变得十分迫切。目前,烟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较多问题,为财务风险埋下诸多隐患。一方面税利增长压力大,另一方面禁烟压力也大,行业生存环境面临空前压力。因此,烟草企业应当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营运资金管理,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使烟草企业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1]杨艳芳.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江苏商论,2014(4):250-251.

[2]刘荣华.烟草企业财务风U防范研究[J].商业经济,2014(7):110-111.

篇5

关键词:资本市场;金融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6-0051-03

一、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

(一)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的风险

1.利率和汇率风险。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不仅比国外银行高,有时甚至比国内同期贷款利率高,出现存贷利率倒挂现象。当前比较突出的是一种不正常利率风险即银行同业以及其他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相互“挖墙脚”,竞相高息揽储。这种违规竞争,使利率风险大增。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直接影响外汇资产的市场价值,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没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很大,严重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会更大。在我国,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联系在一起,认为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政府不会让银行倒闭,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将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兼并、破产可能成为现实,所以应把流动性风险同其他风险一并重视并予以控制。

3.资金来源缺口。资金来源缺口大,仅靠财政有限的资金注入无疑是杯水车薪,而通过市场融资目前来看也没有好的途径。

4.不良资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不良资产的价格发现与最终交易都是件难事,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也不被市场看好。

(二)有价证券市场的风险

1.证券市场结构失衡,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由于政府对债券市场的严格管制,中国资本市场的债权融资所占比率低,尚不足股票融资的1/3,这和债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截然相反。而且中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极不发达。

2.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不健全。与国外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相比,《中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虽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出的标准,但在实际中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缓冲即时摘牌带来社会冲击的考虑,实行了ST 和ST*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时期稳定了市场,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证券市场的淘汰功能。

3.上市公司国有股比重过大。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股票市场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筹集资金、解脱困境的重要途径,按所有者性质将上市公司股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并且规定国家股、法人股不得上市流通。以上原因导致了中国现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国有股高度集中且不可流通,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只占很少的比例。

二、资本市场开放政策规避金融风险的建议

(一) 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

1.构建和完善降低金融风险的外部体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主体,只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是形成金融机构不良信贷资产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快企业改革,尤其是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转轨建制,解决其经济效益低下问题,是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基础。

2.发行债券,置换贷款。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发行特种企业债券,即将一部分贷款转化为特种企业债券,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逐步收回贷款,转化一部分不良贷款。其优点是可行,缺点是受企业的吸引力限制,规模不大。

3.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在实现经济转型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和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金融机构要支持国有企业搞好改革。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国有企业搞好兼并重组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支持国有企业度过难关,这是当前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因为只有国有企业活起来,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缓解银行的压力,从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

4.发挥市场功能拍卖债权。在国际上,贷款债权同其他类型债权相同,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可以拍卖转让。这是国外化解和重组债务的一种通用方法。在我国,不允许银行投资,又不允许银行出售债权,那么就使银行除了冲销呆帐以外,根本没有其他转化已有风险资产的出路。所以,应首先允许银行拍卖债权,出售贷款。这可以同目前“抓大放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即向中外投资商特别是外商拍卖企业时,可以直接向外商拍卖一部分企业贷款的债权,使外商分担一部分应承担的投资风险。

5.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业人员没有生活保障,社会就难以稳定,企业必须承担社会保障的任务。而企业的资产绝大部分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因此,实际上是银行间接挑起了社会保障这副重担。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把企业和银行从沉重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其实现自主经营、显现活力。

6.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风险管理,督促金融机构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建立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其内容包括资本评级,资产质量评级,资产流动性评级,赢利能力评级和管理质量评级等等。通过对银行进行信用评级,既可使中央银行全面、准确地掌握各银行经营状况,对不同信用等级的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也可强化银行对自身经营风险的识别与管理,督促其加强资产风险控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银行业的资金稳定,对投保银行的资产风险状况进行严密监督检查。

7.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利率能真正反映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适当提高银行的资本金比率和呆账准备金比率并改善其流动性。提高流动性比率意味着银行应持有更多的易流通的政府债券和其他高等级债券,银行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这些债券以增加新的流动性,或者它们在与其他银行进行流动易时可以以这些债券作为抵押。政府在其债券首次发行时,应给予银行更多的优先。

(二)有价证券市场

1.证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在证券发行审批制度方面,应当逐步弱化行政审查职能,加强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审核作用与承销商的责任和推荐作用等,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标准控制”的方向推进。在证券发行定价机制方面,应当在保证证券市场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承销商的责任,并实现定价技术的不断完善。

2.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考虑到稳定市场的需要,中国应当积极发挥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在“转为非上市公司”中的作用,并将其与“再次公开上市”制度相结合。

3.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国有股比重大的问题。在增量方面,应当以“标准控制”为指导思想,允许、鼓励符合上市标准的民营企业上市,逐步稀释证券市场中国有股的比重;在存量方面,在进行国有股减持的同时,逐步放宽包括境外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入市的限制,以保证市场稳定。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在规范证券市场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为企业开辟多种融资渠道筹资渠道,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加强宏观调控,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低通胀率的同时,继续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保持合理的外贸顺差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投机势力和国际金融风波冲击的能力。

5.减少银行对股市的风险暴露。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为股票市场的繁荣作出了贡献。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把钱借给了证券公司;二是把钱借给了参与股市的国有企业。银行和企业的国有属性以及我国在执法力度上的不够可能使银行和股市的关系趋于复杂化。而且,银行对股市的风险暴露已经把银行、证券公司、国有企业以及股票投资者的利益捆在了一起,所有这些人都想从高的股价中获利。这样的利益联盟便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它不仅会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会妨碍政府实施有效的金融稳定政策。为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银行监管政策和实践,银行需要减少其对股市及其他高风险金融工具的风险暴露。

6.选择部分商业银行上市,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资信度。积极推进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上市,并通过资本市场实行上市银行、上市和非上市银行间的收购兼并,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信度。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资本市场的发展既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也可以说我们的挑战大于机遇。因此,我国要健康地推进金融全球化,尽可能的规避资本市场中的金融风险。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的规范和治理,包括构建和完善降低金融风险的外部体制,发行债券、置换贷款,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发挥市场功能拍卖债权,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风险管理,督促金融机构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利率能真正反映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适当提高银行的资本金比率和呆账准备金比率并改善其流动性等措施,采用积极渐进式的开放模式、制定科学灵活的金融开放政策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国内经济实力,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健全市场体系,转变监管方式,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为更好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避金融风险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不在是一个投机性市场》[J].国际融资 2006年12月。

[2] 高煜,《市场经济:欧洲的发展与中国的改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

[3] 吴晓求,《资本市场难题怎么解决》[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1年1月。

[4] 章和杰,《有效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一接轨

篇6

收益是公司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而收益分配是影响其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集团公司中。由此推理得知公司收益分配方式间接的影响企业的资本来源。从资金筹集的角度来说,公司分配方法对企业投资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好的分配方式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其资金转移到公司投资中,形成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房企进行收益分配制度的制定时应充分的考虑这一点,应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能刺激投资者加大投资的收益分配政策。

二、财务风险规避

由于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因素复杂性,房企财务管理风险的规避方法也很多,以下主要从资本回收期、资本结构和投资组合的角度进行风险规避分析。

(一)缩短资本回收期

在企业的活动中,资金回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是影响资本回收期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虽然是企业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又是企业一种现金流出形式,是减少企业现金流的一个原因,从而增加企业承担应收账款中产生的利税,使现金流出加速,从而影响了资本的回收期。房地产即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这样的性质使得其回收期相对于其他投资产品来说风险要大很多。

(二)丰富投资组合

不要把所有的投资都集中到某个产品上,而是将投资资金分散到其他产品上,这是一种风险分散的方式。分散风险是一种常见的风险规避方式,为了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公司应该丰富其投资组合,优化其产品种类,将风险分散到各个领域中。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不同产品所面临的风险不一样,风险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为了使公司获得稳定的利润,科学的投资组合是风险规避的重要方法。房地产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比例分配,扬长避短,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功能补充,调整其资金组合,适应市场变动,提高房地产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优化房企资本结构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资本结构种类繁多,不同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资本结构,从企业资本构成方面研究发现,企业资本结构大体上主要有长期债务资本机构和权益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影响其财务资产的构成和企业收益的分配方式,不同的资本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财务成本。比如,债务资本会产生财务成本,如果成本结构不合理,过多的债务成本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篇7

一、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

工程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风险,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风险。因此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的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各种统计资料,对风险的类型及风险的产生原因、可能的影响后果做定性估计、感性认识和经验判断。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去了解、寻找深基坑工程所可能遭受损失的来源,也就是工程的风险因素。

(二)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对风险按潜在危险大小进行优先排序和评价、制定风险对策和选择风险控制方案。深基坑工程风险估计一般需要一系列可信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数据以及足以说明被估计对象的特性和状态。当资料不全时,往往依靠主观推断来弥补,此时项目管理人员掌握科学的项目风险估计方法、技巧和工具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和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得到描述风险的综合指标即风险度或其它目标参数,以便对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单个风险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根据相关风险接受准则和评价标准,对系统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判断和检验系统风险是否可以接受,评价系统风险的等级水平,为风险应对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地铁深基坑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进行风险评价时,还要提出预防、减少、转移或消除风险损失的初步方法,并将其列入风险管理阶段进一步考虑的各种方法之中。

(四)风险预警

风险的预警是根据工程的实践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否满足工程目标或管理目标的预期要求,来确定工程项目运行是处于“危机”或“顺境”并由此做出对策反应的管理活动。地铁深基坑施工工程风险的预警管理,就是在深基坑实施的全过程中,对管理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及设计、施工过程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对风险因素进行成因分析,明确预警管理界面,构建预警组织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转,使工程项目运行处于可控状态,借助合同、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把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二、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的控制策略

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损失、利用风险、自留风险和工程保险。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工程的风险水平和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一种或多种策略的组合。

(一)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就是指当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太大而又无其它策略时,通过变更地铁施工工程计划,从而消除风险或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或者是保护工程的目标不受风险影响的一种策略。

规避风险可采用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规避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有的损失两种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也可同时使用。如,在地铁深基坑施工方案制订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一些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在施工方案选择上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在地铁工程的分包中,尽可能选择一些熟悉的、具有类似施工经验的分包商,这就从源头上避免相关的风险。

(二)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又叫合伙分担风险,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将风险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至参与该工程的其他人或者其他组织。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不利后果,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风险的个人或组织。事实上,深基坑工程施工期许多风险不可能靠分散的办法解决,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更为可取。风险转移并不意味着随着风险转移至他方,他方就肯定会受到风险损失。因为不同的组织与个人有着自身不同的优势,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风险转移者和接受者也会取得双赢。因此实行风险转移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必须让风险承担者得到相应的回报;二,对于各具体风险,谁最有能力管理就让谁分担。

(三)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的策略。风险控制技术不同,风险自留对策并未改变项目风险的性质及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性。当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项目风险的存在,或者没有处理项目风险的准备,风险自留就是非计划的和被动的。事实上,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不可能识别出所有的项目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计划风险自留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处理策略。但风险管理人员应尽量减少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过程的失误,并及时实施决策,以避免被迫承担重大项目风险。

(四)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转移风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通过签订保险合约来对冲风险,以投保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他方。根据保险合约,工程风险事故一旦发生,保险公司将承担投保人由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工程保险可以减少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通过投保,可将深基坑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则会采取各种防范和应急措施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要求高,因此风险也比较大。主要表现为工程的临时性、实施的动态复杂性、安全危害的社会性等特征,工程的风险源也错综复杂。面对风险状态复杂的地铁深基坑工程,需要建立起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程风险分析系统,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衡量深基坑工程的风险,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处置和监控。

参考文献:

[1]黄宏伟,边亦海.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4(1):

611-614.

[2]李智明,许淑君.建筑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与分析[J].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3(增):

106-108.

[3]铁建设[2007]200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夏才初,李永盛.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

[5]张永谋,卓普周,.南京地铁许府巷站深基坑工程与监测[J].江苏地质,2002,26(1):43-48.

篇8

关键词:金融工具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应收账款转让融

一、企业金融工具创新的基本思想

1、规避风险与保险

规避风险是金融工具的作用之一,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来达到对冲风险、合理避税、规避海外市场管制开启海外目标市场。而且金融工具创新还能起到保险的作用,在最低收益和最高风险水平被锁定后,来保留在未来获取更高收益的权利。

金融工具创新实现规避风险与保险的方式主要有投资组合与资产分配的分散化收益风险的再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用的最大化。

2、利用比较

金融工具创新中的金融互换就是利用比较优势思想的典型。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金融比较优势,实现金融活动的双赢或多赢。

3、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

金融工具创新可以通过在企业证券中写入特殊条款,使信号显示机制被建立,信息分布结构得到改善,这样做使信息传递被强化,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作用。

4、增加流动性与收益率

金融工具创新还要有为企业增加资金流动性和收益率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贴现来解决资金链问题,可以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收益的放大等等。

二、金融工具创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融资行为

企业在融资上,有普通股、债券等主要类型,通过权益工具创新、债券契约条款创新、债权股权转换创新等等金融工具创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资本结构的问题,通过融资上的金融创新,使企业融资能力大大提高,实现资本结构调整的灵活性,方便了对资金链的管理。

2、投资行为

企业在金融投资上,可以通过金融创新设计出不同的投资组合,结合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或放大收益。在低风险流动性强的短期投资工具中,回购协议就是不错的金融创新,企业可以逐日滚动地进行隔夜回购协议操作,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在实物投资领域,企业可以结合期权或期货等衍生工具实现套期保值,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库存风险。在项目投资领域,企业也可以结合衍生工具来延期决策降低长期投资的不确定性。

3、风险管理行为

现代企业不仅要面对市场风险,还要面对信用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开放的环境下,企业的市场风险日益国际化,信用风险日益复杂化,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来管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作用日益重要。

对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互惠调换、外汇期货、远期汇率协议、商品期货和商品互换对市场价格和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减少现金流的波动,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

对于信用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新型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如信用互换,转移部分信用风险、信用保险、应收账款保险等,风险事件发生时,可以以保险补偿来弥补损失。

三、结合我国实际分析金融工具创新的具体实例—应收账款转让融资

1、我国中小企业急需发展应收账款转让融资

应收账款管理对中小企业不仅关系着资金使用效率效益的问题和资金筹措的金融问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手段就是应收账款转让融资。

应收账款转让融资,其含义是企业通过将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以抵押或质押的抵借方式或留售方式,出让给银行或证券机构等金融机构,扣除一定的手续费或利息费用等后,以获取运营用资金的筹资手段。

应收账款融资成本包含咨询成本、纳税成本和折扣成本。通常提供资产证券化交易的金融中介机构收取的总费用率比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要低很多,而且应收帐款证券化,可以使发行人以高于或等于其面值的价格出售证券,支付利息也相对较低,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大额筹资时,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通常优越性比较大。

应收账款融资本身包含了借款企业信用和买家商业信用,如果应收账款融资能够广泛开展,不仅能够推广商业信用和提高其层次,更有利于诚信守法的市场经济规则建立,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

2、应收账款的不同融资方式及比较

2.1应收账款的质押和抵押

应收账款的质押和抵押指企业将应收账款与信贷金融机构或商签合约,将应收账款作担保,在规定期限内企业作为债务人有权在一定额度内借用资金,该借用资金数额一般占应收账款金额的七成至九成。如果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信贷金融机构或商有权向该企业追索。

应收账款抵押和质押的方式,并没有造成风险和收益的转移,企业仍然承担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责任。

2.2应收账款的让售融资

是指企业将应收账款直接出售给银行等信贷机构来筹集所需资金,应收账款被让售后,该应收账款被拖欠或成为坏账,企业免责。这种方式将应收账款的收益和风险全部转移到了银行等信贷机构,是一种金融销售行为。这种方式虽然和应收账款抵押一样从银行获得了融资,然而从会计处理上看,被确认为收入而不是负债,在财务报表上也不体现为债务,跟抵押融资方式比,资产负债率相对要低些。

而资产负债率的相对降低,让企业的财报非常好看,给借贷投资人以信心,有利于进一步获取新的融资。

2.3两种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方式对比

应收账款让售作为一种企业融资方式,与负债相比它的筹资成本低,财务风险小,是一种理想的融资渠道。

应收账款让售的资金成本包括支付给信贷机构的费(这是对机构由于应收账款风险的转嫁而进行的补偿)和留置金两部分。

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融资,其资金成本包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变现费用、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坏账损失以及由于使用借款所要支付的利息。在这四项资金使用成本中,前三项都是在进行应收账款让售融资时不会发生的。其中,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指应收账款若变现投入生产领域而给企业所带来的收益,这部分收益由于资金被应收账款所占用而无法取得,因而将其归入负债融资的使用成本中。

应收账款让售的资金成本较低。尤其是在融资量非常大的情况下,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拆借到所需的资金,就必须支付比少量融资高的利率,此种情形之下,应收账款让售融资的优势更加明显。

例如珠海鑫达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就利用深发展银行提供的“授信+结算”应收账款池融资解决方案,使企业短期内即资金到位,实现了扩产增收效应,业务量成长了36%,盈利增长41%。(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数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融资 融资风险 评估 分析

企业融资主要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而进行的资金融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之间形成的资金供求连从不平衡状态逐渐转为平衡。当出现资金短缺时,企业将以最小的代价在适当的期限内筹集到适额的基金进行周转和运用,而当企业资金有盈余情况时,企业便能以最小的风险在相适应的阶段投放出去,以获得利润最大化,这样的调度过程便实现了企业资金供求的平衡状态。企业融资不仅仅是指企业对资金的吸取,同时也包括企业在一定环境下对企业资金的一种发出,也就是说,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谋求一种成本最低的吸取资金的方式,也可以在本企业资金相对宽松的时候选择一种风险相对较低的资金放出方式,可以说这种吸收资金与放出资金的结合就是企业融资。

一、我国企业融资环境的分析

可以说良好的融资环境能够在对大限度的引进资金,将一些可靠、安全的资金引进到这个大环境中,并能够提供出最佳的分配方式,将资金输出到其最该输出的地方。良好的融资环境是在为资金的需求者和提供者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场所,供他们进行交流和交易。良好的融资环境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设想我们离开了金融环境去谈企业融资将是多么的无稽,无论是资产结构还是资本的结构都离不开融资环境的调节,都需要借助于融资环境的调节。

(一)融资环境对于企业融资的作用分析

融资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企业融资的质量,是企业融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企业融资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却又及其安全的环境。第一,相对发达的融资环境能够为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融资场所,保证企业融资顺利进行。在这种发达的融资环境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自由的变化融资方式,企业在资金相对宽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适合本企业的投资方式,同时,在企业资金流通相对紧张的时候,企业也可以在这个融资环境中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筹资方式。可以说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平台,可以使企业按需发展。2010年8月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其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提到此次融资券募集是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并在提供一定保障的同时也提出有一部分的风险需要自行承担。但是,由于受到了中国银行这一中间力量的支持,其在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过程中的障碍将会降到最低。第二,良好稳定的融资环境也会为企业的融资决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信息作为保障促进企业融资的发展。融资环境通过信息的和信息的集中,将一些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信息,通过一种交流的方式展示在投资者和需求者之间,使资金的投资者和需求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一样的,从而更加容易引起两者之间的共鸣。

(二)我国融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我国的融资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比,之间的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由于我国企业在融资发展这一层面上发展相对缓慢,起步也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导致我国融资环境出现了体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在吸取资金和放出自己的过程中还显得相对滞后,融资化境的大多为一些大型企业提供。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等,这些位居中国百强的企业在我国融资市场中显得得心应手,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在我国目前相对高门槛的融资环境中就无法得到有好的服务。

二、我国企业融资存在的风险

无论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要有竞争、有合作、有交流、有商业、有盈利就一定会存在“风险”,可以说风险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表现的极为明显。风险的发生是有一定的概率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百分之百的风险,因此,在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是存在的,但是并非是百分之百发生的,因此要在一定范围内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发生的前提就是了解风险。从我国目前来看,大型企业存在的融资风险远远低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一)支付风险

这里所说的支付风险主要指因为财务问题而出现的风险,许多公司在融资过程中没有经过实际情况的勘察,盲目的融资,一味的追求融资效果而忽视了自己的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这样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支付风险。以深圳航空运输业为例,从网上获悉,深圳航空运输业目前面临着融资的困难,其中深圳三成航空服务企业因为企业融资不当,而导致倒闭。根据有关负责人分析,由于深圳航空公司所面临的融资和使用资金的现状是“短、频、快”,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没有得到融资环境的满足,过于盲目的融资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融资所产生的后果,忽视了自己的偿还能力。这种便是由于支付而导致的融资风险。与此同时,深圳近些年来有许多航空服务业及一些小企业相继因为融资而倒闭,这无疑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调整,降低风险显得尤为必要。

(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作为企业融资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企业融资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从目前来看,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第一,国内形势的变化;第二,国际局势的变化。从我国角度出发,我国利率变化主要受以下国内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货币的供给而导致利率的变化,货币的发行量和货币的供给都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由于违背货币供给规律而过多发行货币或是抑制货币的发行都是不正确的,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引起利率的变化也是必然。同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也会导致利率的下降,引起利率风险。针对于此,我国企业融资所必须面临的就是利率风险,其发生的可能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大的。

(三)流动性风险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无疑会涉及到资金的流动,这种由于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交易引起的资金流动而产生的风险就是流动风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资金变现,资金交易或者是其它情况的发生,由于资金变现问题和资金流动,乃至是资金交易都极为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其中,尤其是在短期的融资过程中,流动性风险表现的跟我明显。

(四)偿付风险

所有企业融资都需要面临偿付所带来的风险,这种偿付风险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点的就是一些国家政策和企业政策的出台、国家法规的变动、市场的中不可预知的变动等的。从目前来看,我国在企业融资这一环节表现的还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许多不可预知的变动也会发生,比如说由于市场的性质而导致的经济变动和市场因素的变动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偿付风险。我们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提及过这一风险,即“由于政策、法规或行业、市场等不可控因素对发行人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可能存在发行人预期现金流入有一定偏差,从而影响本期短期融资券的偿付”。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融资说明书中,对于企业融资所要面临的偿付风险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并指出了相关可能引起偿付风险的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我国其它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

(五)经营不善或国际环境变动而带来的企业融资风险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因为一些因素而引起企业损失和变动,甚至是引起企业倒闭,这种企业内部变动也必然会引起企业融资风险,因为企业经营不善甚至是倒闭而引起的融资风险是不可小觑的。同样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所阐述的内容为依据,在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曾提及由于公司的性质,即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发行的重型汽车主要应用的领域包括远程、高速运输,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与建筑相关的行业,甚至涉及一些重金属采集领域。这些领域都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发展的项目,这些领域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但是,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不代表其安全系数就是百分之百,也会由于企业内部的一些情况而引起变动,在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对于这一风险进行了说明,并给予高度重视。同时,2011年,我国依然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融资上的风险。

除以上所陈述的一些企业融资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外,还有一些风险也是存在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企业的融资,需要予以关注。比如说由于经济周期而引起的风险,这种风险相对于其它融资风险来说发生的频率可能相对较低,但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引起的融资风险依然存在,我国由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周期变动这一层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经济周期纵使是发生变动也不是突然间的,会有一定的预知,可以做到一定的预防。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也会引起企业融资的风险发生。依旧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子,在此集团内部,其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32吨以上大马力重型车,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这么强大的市场份额依然会受到威胁,其中较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包括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北汽福田公司等等,这些集团在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竞争十分激烈。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在近些年来有一定程度的放宽,取消了进口汽车的限制,降低了关税,这无疑是引入的外在的竞争力量,与我国本土企业之间产生竞争。受国内、国外双重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正在面临的巨大的竞争,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第三,科学技术也会导致融资风险的发生。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企业的一个重要点,每个行业所掌握的技术不同,每种技术在每个企业中应用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由于可续技术应用水准的不同会导致企业研发力量的不同,研发力量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制约着企业的融资。一个具备良好研发技术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备受关注,在融资过程中,良好的研发技术会为融资者提供一个真实的技术保障,为融资报价护航。同时,研发技术的落后必将阻碍企业的融资,使企业融资不能够顺利进行,导致由于科学技术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导致融资风险不同。

三、规避企业融资风险的策略

从目前来看,在新形势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融资的环境和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着挑战,这种挑战运用得好,将会取得惊人的效果。同时,如果这种挑战运用的不好,也将会成为一种巨大的阻力,因此,要在可能预防的范围内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面临这信用缺失的问题,因为信用缺失的问题会导致巨大的融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风险,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由于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现状和实际情况不同,他们所要建立的信用管理体系也有所不同。以中小企业为例,在中小企业中首先要建立信用评及系统,这个系统建立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能否获取融资的机会。在中小企业中,其信用层级本身就很低,那么,如果将信用评级系统建立完善,将有力的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二)建立健全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的自身条件是企业自觉规避风险的主观保障,只有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才能够从主观层面去应对风险和规避风险,才能够做到从风险根源杜绝风险。良好的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体系是企业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重要保障,能够有力的促进企业自觉与融资风险说再见,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主动性。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企业融资风范防范体系,全方位的检测、规避风险,尽可能维持企业资金的稳定和平衡。

(三)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

由于每一个企业所归属的性质不同,因此在选择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一些限制性较小的金融机构会比较有侧重,他们乐于和这样的金融机构合作。同时,像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他们则更加侧重于一些资金容纳量大,门槛相对较高,保障承担相对较高的金融机构,这样他们的权利更加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在风险层面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风险来看,我国应建立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适应各种类型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机构组织上规避融资风险。可以说,企业融资风险并不是一件可怕至极的事物,它也可以说是一种机遇,又可以叫做为一种挑战,只要应用的好,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和承担风险都是可能发生的,良好的运用风险甚至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机遇。

企业融资在当前来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潮流,在我国,企业融资在不同领域内页展现着不容的方式和方法,它们所面临的融资风险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在面对融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是要按照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解决,切记找对方法,解决问题。寻求一种直线式的解决道路,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曲线就企,将直线和曲线的优势运用到规避我国企业融资的风险中。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是每一企业都要摸索的,这样,将融资风险相关的因素考虑在风险发生之前,才能够以最佳的方式规避风险,纵使融资风险发生了,也能够有力的和风险作斗争。

参考文献:

[1]江陵.试论企业融资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30)

[2]冯萍.企业负债融资的分析与策略[J].特区经济,2006(06)

[3]黄智锋,欧阳令南.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研究[J].财经研究,2002(03)

[4]凌智勇,陈晓红,杨维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3)

[5]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02)

[6]高金玲,熊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篇10

所谓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筹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撤资风险。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财务的整体风险,接下来笔者就具体谈一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筹资风险。

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与所筹集资金的来源和结构之间密切相关,投资公司需要投资很多的公司,投资的过程需要资金。但是当下我国的投资公司的组成方式是国家出钱筹资建立,单一的筹资方式主要体现在国家政府资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或者私人资本上面。因为筹资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支出,而一旦公司没有持续的盈利,在某一环节上失误,就可能出现因为投资公司丧失支付赔偿的能力,从而引导破产的危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投资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企业、公司,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风险。要知道投资的风险是一旦失败,就有可能倾家荡产,公司破产,一无所有,相反如果瞅准时机也会赚的盆满钵满。因此我们说投资公司具有投资风险,怎么样选择合适的可以投资的项目对风险投资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外因为相关专业投资人才的缺失以及国家政策的浮动,也都会带动投资的风险性,增大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退资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是在投资公司准备撤走资金的时候,发现资金很难回收的情况,从而带来风险。在资本退出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资本难以退回的话,再想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就是难上加难的了,而且这也违背了投资公司的赚取利润的目的。当前我们国家的产权市场还没有发展规范,产权的流动性不足。造成了许多投资公司的资本难以撤离,从而导致财务风险。

二、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系统,投资公司的风险投资活动贯穿于公司的整个投资活动之中。从公司开始考察投资企业到公司投资资本的推出,这整个过程中都有财务管理的影子,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在风险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所以投资公司在投资活动中,应该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筹资风险管理。

当下我国的投资公司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筹资建立的国有公司,这些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单一的资金筹集方式,小规模的运作。而作为民间资本的公司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这些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还很少。所以要想规避筹资风险,政府应以适量的投资提升投资公司的信誉,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投资运行环境,完善相关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资金走向的引导力度,将更多的个人资本,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资本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内去。政府还应该采取系列的政策鼓励与优惠,加大对投资公司的投资力度,拓宽筹集方式,丰富资金来源,从而更好地规避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管理。

规避投资风险的管理,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

1.依靠创业企业的投资价值评价,正确地评估创业企业的投资价值评价是规避风险投资的关键所在,能否正确地判断也直接关系到投资后管理的难度,关系到将来项目能否达到投资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投资之前应该科学地对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盈利能力出具财务评价意见,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和效益。

2.分阶段地进行投资,尽可能地规避投资风险。另外分阶段地投资也是监督创业企业的有效工具,促使其必须盈利,必须达到相应的目标,只有这样的话,投资公司才能投入下一阶段的资金。

3.投资公司可以派驻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共同管理。风险投资公司在与创业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就应该保留部分的特殊权利。通过委派财务总监的方式来加强对创业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控制投资风险。

(三)资本退出风险的财务管理。

投资公司在投资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是为了在资本撤离的时候套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为了长期地控制这些创业企业。从当下我国的风险投资现状来看,实现资本退出的方式基本上有IPO、兼并收购、产权交易等。要知道只有投资资本顺利退出,投资公司才能实现下一轮的投入,资本才能进一步升值,公司才能循环发展。因此这些投资公司走向成功的关键环节是怎样控制好资本退出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制定完整的退出规划,对当前的市场动态进行科学分析,减少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掌握机会,抓住时机,一举推出资本,确保资本退出时收益。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