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教育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6-01
将双师型教师引入护理教学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双师型人才融入到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探索。
一、关于双师型教师的介绍
双师型教师是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广泛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1、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方法
将双师型人才引入护理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性,而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现任的双师型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将我所熟知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角色扮演、模拟场景法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学习的是纯理论,采用模拟场景、模拟患者,让学生在模拟患者身上反复练习,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将学与用相结合。
(2)案例教学
在护理教学中有些病例是不能模拟的。可以以真实的病例为主线设计教案,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置于临床实践的特定环境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且可以将自身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反馈讨论训练
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整的完成一套操作,在所有人操作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然后反馈讨论别人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 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表共118份,收回111份。93.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78.7%的学生认为反馈讨论训练方法不仅锻炼了个人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更好的理解和熟悉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95.7%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模拟场景法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未来在工作岗位的临床操作增强了自信心。
2、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
带教老师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要比医院的护理人员扎实,与病患有更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在医院的实习能将更先进和更实际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受教于学生,是优于传统的护理教学工作者的。
“双师型”教师是护理教育工作发展的创新,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广泛、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更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现任的“双师型”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我国护理教学工作的进步,是每一个护理教师未来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解剖学
【分类号】R47-4;G64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内容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由于该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内容繁多,加上中专学生生源大多为初中毕业生,起点较低,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增加了教学难度。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将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结合课程实际和近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几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中专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地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制造出专业教学的亮点,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并发展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如笔者在讲述绪论时,以故事的形式开头生动描述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当讲到战争中受到外伤的士兵由于南丁格尔在环境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时,学生中发出了惊叹,再结合生活中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如学习破伤风时,通过学生对电视>中主人公发病时的特点的熟知,来比较破伤风发作时的异同点:两者都是肌肉痉挛,出现张口困难;不同的是破伤风出现的是角弓反张,《哑》是身体蜷缩。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及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记忆,一举两得。 无论讲故事还是举例子,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旦激发出来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当然针对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兴趣引入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法的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整合和探索。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三、 整合式教学法
所谓整合式教学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必须要充分和基础学科进行整合与渗透。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于结合。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其中还要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篇3
一、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提出
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必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角色。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角色互换,它是一种非常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充份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使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二、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实施及注意的问题。
1、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第一环节
角色互换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几天将精心选择的理论深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角色互换课的要求,并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利用几天时间相互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认真备课,写出一份完整的教案,然后推荐本组的一名同学上讲台试讲,这就是第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要注意的问题是难度大的、推理复杂的教学内容由教师讲解分析,不能作为角色互换课的教学内容。认真检查学生的教学准备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在学生上讲台之前对学生加以鼓励,消除学生心理紧张感,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向权威和传统认识挑战。
2、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第二环节
在学生转换为教师角色的讲课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角色应积极地听、记、问,积极举手向“老师”提问,在解释问题时要平等的与学生进行探讨,正确的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能主观武断,而且听课过程中还要看学生导课是否自然,教学是否灵活,重难点是否突出,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大方。这是第二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意的问题是要控制好教学时间,使教学有序的进行,保证教学课时不受影响。
3、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第三环节
在角色互换课结束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备课,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把握的知识点,重难点,解答学生的疑惑问题,提出下次角色互换课的内容及要求,这是第三环节。这个总结的环节对学生积累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方法,今后走上讲台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的问题是尽可能的发现学生教学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
三、实施角色互换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形成了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失去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难以培养出创新的意识及能力,抑制了学生的能力提高及个性特长发展,更谈不上教学技能技巧的掌握。笔者一直担任理科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任务,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一切按部就班,课堂上也没有师生互动,老师讲多少学生就记多少,几乎没有学生认真地去钻研,通过这两年对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尝试,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著地提高。
第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由于学生要上讲台传授新知识给他人,就得努力钻研教材,阅读课外书籍,研究教材教法,注意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很自然的就掌握了教学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了自学能力。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严密的思维方法。应注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发现自己在专业基础知识、备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态、板书、组织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实习积累经验及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第四,有利于学生充分利于课余时间学习。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业余时间充足,通过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得事先利用适当的课余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学生对业余时间充分的利用。
篇4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本科教育;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73-02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由学习需要引起,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和态度等形式。[1]学习动机是认知品质中的非智力因素,它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任务坚持性等方面,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在对本科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激发和培养护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目标,又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调动本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形成稳定、牢固的职业态度,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是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一些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努力程度不够,有的护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些现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如何激发与培养本科护生的学习动机,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内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内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这种动机无需借助其他外在强化物便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
首先,应培养本科护生的学习兴趣。护生对某门课程、某个问题有兴趣,才会产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才会积极去探究。当这种探究使护生获得了更深的认识或新的发现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愉悦,这会进一步推动他们去进行新的、更深层次的探究。所以,兴趣永远是激励护生持m奋进的动力。但学习任务仅凭直接兴趣是难以完成的,护生必须加强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因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生动地阐述知识的意义,使护生产生求知欲望。在讲解新内容时,先将新内容与旧内容,或与护生的兴趣联系起来,讲清新内容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意义,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案例,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部动机。例如,将皮肤过敏试验的知识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案例结合起来,强调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给患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护生学习皮肤过敏试验知识的兴趣。
其次,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等级,让不同能力的本科护生选择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使每个护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设计具体阶段性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让护生一步一步地成功,有助于提高其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激发其刻苦学习的动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定位只会挫伤护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其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二、设立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却又力所能及的,需要学生努力去思考、解决的学习情境。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启发性的问题,使本科护生不能简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会激起护生的求知欲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比较熟悉,掌握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护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使之与护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设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通过安排作业的方式来提出;既可以从新旧内容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护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进。例如,在讲鼻饲法时,可与护生学过的上消化道解剖知识相结合,也可从护生日常进食经验引入。护生基本都有过发热的经历,因此,在讲授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如何为患者测量体温时,可以让护生谈谈平日自己发热时是如何降温处理的,并让护生演示一下平日自己如何测量体温,从而引进新知识的学习。设立问题情境的时机也有多种,如可以在开场时设立、演示时设立、练习时设立、揭题时设立等。[3]
有了问题情境,还需要启发护生的积极思维。通常启发护生的积极思维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即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护理学基础中的人体力学原理时,首先提出问题:“人体力学原理属于物理学知识,大家高中时都学过,为什么在护理学基础的课程中也要学习呢?在护理工作中应怎样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它对护士有什么帮助和作用呢?”又如,准备讲解六部洗手法前,先询问学生们:“大家从小到大都洗手,是如何洗手的?你们觉得临床护士在工作中的洗手与大家平日的洗手方式相同吗?他们的洗手方式和步骤是怎样的呢?”这种启发式提问,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组织护生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让护生课后查阅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视频,组织小组讨论发言,进行护理实践技能操作的练习和比赛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这会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使用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评定
护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对护生的学习,教师应给予合理的外部奖励,这是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诱因[4],例如给护生表扬、加分、评优等。但是,教师无论是对本科护生学业成绩的评分,还是对其品德操行表现的评价,都要慎重掌握激励的原则。因为这种评分和评价不仅是对是非的肯定与否定,也是对护生角色定位的一种调整。好的评分与评语有利于提高护生在班级中的地位,维护其自尊心,使其产生愉快的体验;而差的评分与评语往往会使护生沮丧、泄气,甚至失去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要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吸引其注意力,促使护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四、把握任务难度,控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
由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任务难度紧密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5]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适当控制护生的动机水平。对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较容易、简单的内容,例如六部洗手法,应提高护生的注意力,可让他们伸出双手一个一个步骤地学做。在学习较困难、较复杂的内容时,例如为患者插鼻胃管进行鼻饲时,应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可设立临床案例和情境,让护生分饰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这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锻炼了沟通技巧。另外,教师应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护生都体验到成功。任务难度要适当,让护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护生易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任务应由易到难,使护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形成一种良性的、争取更大成功的学习动力。
五、引导正确归因,促使不懈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正确合理的自我归因是影响护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6]在护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其正确归因。第一,引导护生找出其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第二,根据每个护生以往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采用有利于其今后学习发展的归因方式。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较好的方法是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7]差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从而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护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与否,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让其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并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护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反馈,使其感到努力获得了相应的结果,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护生就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以获得成功。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中,护生是否努力练习对其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认真努力练习的护生技能水平较高,而技能水平较低的护生,经过教师的成败归因和鼓励,在加强练习,提高努力程度后,技能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之,在对本科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激发与培养护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就能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机。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86.
[2]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6.
[3] 李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3):160-161.
[4] 张国栋,田莉.护理专业专科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6):1807-1808.
[5] 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2.
篇5
一、当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今,发达国家的护士严重短缺,涉外护理专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各院校的热门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选择了出国深造或就业。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涉外”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上根本不能满足涉外工作的真正需求。学生在学校只能学习到基础的英语知识,在专业英语上还是空白,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普遍偏低,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涉外英语教学来加以解决。
1.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大部分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只有一门公共英语课程,课程内容并没有涉及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方面的内容。因此,我国在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需要更加多元化。
2.专业教材方面
在所使用的教材方面,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专业化要求。因此需要改革教材,根据专业进行调整。
3.学生基础方面
当前职业院校的生源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既有高考落榜生,又有高中辍学生,还有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在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有很大分歧。随着英语教学的展开,有些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差,成绩非但没有提高还下降,并产生了厌学情绪。归根究底,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产生厌学心理,使得他们放弃了学习,“破罐子破摔”,影响了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
4.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把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英语教学阶段与专业英语教学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院校这两阶段教学是相互独立的。数据表明,我国涉外护理高职、中专院校对专业英语课程并没有引起真正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虽然打着“涉外”的旗帜,实际上并没有开设涉外专业英语课程。教师对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没有好的计划,有更甚者认为只要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可以通过自学达到学习目标。
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1.修订护理英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有一系列的配套教材,例如《护理英语学》,它是连接我国基础护理教育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纽带,是学生走向国际职场的重要工具。《护理英语学》作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必备学科,其教材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培养人才之路,拓宽涉外护理专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完善护理人员英文记录的书写规范
涉外护士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日常环节是英文书面记录,准确地书面表达是衡量护士工作水平的标准,例如:护理计划、病人转院和转科的转交信等等。建议院校在教学规划中加入专门的护理记录的英文书写规范的课程,使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专业英语表达意愿,以提高学生涉外护理的综合能力。
3.以大学公共英语为基础,强化专业英语教学
大学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文能力的必经之路,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英文不仅是背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技能,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得以应用。
4.凸显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既精通外语又能熟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将专业培养是英语专业培养相结合。在立足本专业教学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因为我国人员在国外从事护理职业时,要运用到的是专业英语并非日常英语,只有通过专业英语才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要想让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既可以在大城市的涉外医院工作,也可以在医院的涉外病房工作,还可以参加国际护士资格考试后进入国外医院进修或工作,就需要将专业英语教学渗入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设置合理的课程
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该更加严格,减少应试教育的比重,增加课程的多样性。除此之外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还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知识的培养,激发学生潜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涉外护理专业是一个职业化色彩很浓的专业,在英语教学方面需要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培养一批具有外语技能与国际化护理水平的护理人才,在促进涉外护理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毕业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博文,王海燕.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篇6
关键词:岗位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服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逐渐认识到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并开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希望通过优质服务的提供及实施,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获得较多忠实客户,从而建立长期稳固的客户关系。同时,各高校也陆续更新和完善客户服务管理课程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这一角度来看,学生掌握本课程相关理论及实践,无论对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目的及性质
客户服务与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新兴专业素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客户服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其基本概念、客户服务满意度与与客户忠诚管理知识、客户互动等内容。基础知识涉及广、跨度大、交叉渗透等特点。本课程注重先进理念和创新管理机制相结合,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等平台的支持来完成和实现,是一门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注重以客户为中心,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在网络环境的推动下立足于管理客户价值,一方面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使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操练,以培养规范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现代客户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还应把握客户服务的发展趋势,灵活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及业务经营,比如:如何有效地建立客户关系、进行长久维护、以及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下如何进行销售、营销以及客户服务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实用型的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目前,很多社会人士和学生对客户服务管理认识存在误差:一方面,认为客户服务与管理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工作辛苦,不受人尊重,对这个岗位存在轻视,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及专业技能不重要。另一方面,单一的认为客服工作就是简单的接接订单,回答一些客户的咨询,处理客户疑问及解决响应的难处,主观的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都较易胜任。其实抱有这些观点和想法的人都是大错特错,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对相关客户服务岗位的招聘网站调查发现,仅湖南省就有2000多个职位,工资待遇2500-8000不等,而且各企业对客服岗位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基于大数据背景,更多时候客服的工作还涉及到了网络客户服务及管理,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客服工作,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客户沟通和交流,获取客户价值,收集有效的客户信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客服人员的工作内容有:分析目标客户、沟通客户需求、处理客户异议、解决客户投诉、维护客户关系。具体指:售前、售中、售后3个阶段,包括客户信息收集和整理、客户价值、客户服务礼仪、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忠诚度管理等。
三、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按照建立客户关系、维护客户关系等工作流程,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其贴近岗位实际需求。在理论教学上,以模块化形式设计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上,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来设计实训项目。
(一)理论教学
模块一、客户服务与管理概述。主要讲授其概念及内涵、内容、作用、目标等。模块二、分析目标客户。主要讲授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与优势分析、定位分析;识别现实客户与潜在客户、寻找目标客户的方法。模块三、沟通客户。主要讲授客户异议的类型、处理客户异议的步骤、方法及技巧;解决、处理客户投诉。模块四、客户关系维护。主要讲授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关系维护。
(二)实践教学
实训项目一、计算客户价值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分析客户价值大小,计算客户价值。实训项目二、产品或服务特色与优势分析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及性能、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分析产品或服务定位、分析行业竞争对手。实训项目三、寻找目标客户。实训内容包括,挖掘潜在客户、寻找目标客户的方法、客户的分类及管理。实训项目四、沟通客户需求。实训内容包括,寒暄赞美、通过提问探寻客户需求、将缺点转化成有点。实训项目五、处理客户异议。实训内容包括,客户异议的类别、客户异议处理的步骤、处理异议技巧。实训项目六、解决客户投诉。实训内容包括,分析产生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处理客户投诉的方法及技巧。实训项目七、维护客户关系。实训内容包括,客户满意度调研、管理及培育客户关系。
四、教学方法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在理实一体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由老师精选大量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展示案例背景资料,针对学习任务设置思考问题。学生在分析案例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努力寻求解决方案,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问题分析及处理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正,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项目为实践教学对象,把知识融入项目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全程参与,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情景模拟法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服务情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首先,创设有效的情景,讲解任务要求,示范服务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其次,有学生自由分组,选定角色,分组进行练习,对情景进行演绎。最后,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对学生模拟的情景进行点评、考核评价。通过情景表演,使学生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服务流程。
(四)市场调研法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在客户服务管理教学中运用市场调研法,使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相关资料。比如:了解中国电信、长沙银行等企业客服人员工作程序、服务咨询等内容,感受其沟通技巧。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学生根据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要求确定调研主题及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其次,由教师给各小组分配任务,各组成员协作小组长完成实地调研,最后,撰写调研报告、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演讲、总结成败。目的是通过此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企业、服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总结
《客户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企业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为了适应当前严峻的就I形势,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改革,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有效对接。教学内容及方法要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出发,使其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及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泽颖.《物业客户服务》项目课程改革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篇7
关键词: 护理专业实习学生 存在问题 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医学生,工作的对象是病人,工作的内容是围绕“病人的健康”进行的,是人的生命,职责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实习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在临床实习阶段不断积累,学习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清护理实习生的管理难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解决方法。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问题分析
1.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没有独立性,习惯任何事依赖于父母,心理素质差。在校期间上实训课我们便发现,有的学生动手操作时心理紧张,手发抖,特别是真人操作和考核时,情况更严重。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人际关系压力等问题时便会产生恐惧、退缩、放弃的心理,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临床工作。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抢救患者时,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便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这些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是很难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难取信于患者的。
2.角色适应不良:刚从学校走进医院,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面对的人群由在学校时的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及病人的家属;讨论问题的氛围发生了改变;到医院后,原来在学校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完全被打破,开始了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跟着带教老师值班,上夜班,上早班等,休息时间也可能在工作。由于在学校里面一直是学生的角色,做事情还是具有孩子气,不太成熟,到了临床进入社会,仍然未将角色从学生转换为一名护士,不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人员,这样导致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3.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特别多,涉及面广,诸如患者入院出院的护理、休息与活动、安全与舒适、生命体征的评估、静脉输液与输血、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很多护理专业实习生到了实习阶段才会意识到在校期间没有努力而导致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护士资格证合格率降低,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实践,严重者还会为病人的生命埋下隐患。
4.护理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不扎实:在校期间护理基本操作技术虽然有练习,但基本是在模拟人、模型上练习,找不出对真实患者操作时的感觉,只是学到了操作方法,还不能生巧。到了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实习生开始变得恐惧、紧张,不知道从何下手,惊慌失措。比如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做不到一针见血,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
二、对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教育方法分析
1.要求实习生进入医院以后着装整洁,穿护士服,护士裤,戴护士帽,穿平跟软底鞋子;言谈举止得体,形象端庄大方,化淡妆上班,不允许戴任何首饰;男生不留胡须,长发等。
2.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实习生在工作期间要认真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相关制度,认真遵守各项护理操作流程,不迟到,不早退,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嬉戏、打闹、大声喊叫,有事需向相关负责人请假。
3.加强专业知识的复习与考核:在临床实践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的好时机,对专业知识的提升特别重要,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丰富、拓展,多提问,多考核,多培训。制定相关的奖罚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多为实习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护理是一门技术,带教老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操作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才能做到熟能生巧,逐步提高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比如每天组织学生学会交接班,在病房旁针对病人病情给予相关问题的提问,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第一次可由老师讲解示教,第二次便可由学生独立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即可,操作后对所出现的问题立即予以提出并整改。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行为规范,动作规范标准,让学生熟悉轻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实现让学生多实践的目标。
5.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专业技能的发挥和工作能力的体现,若是对病人操作时不成功,则会使病人的信任度降低。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多开展锻炼心理素质的活动,多给予心理的安慰与疏导,树立其在工作中的信心,提高自信能力,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牢固的专业知识。
6.帮助其适应角色的转换:很多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后,通过很长时间或很难将自己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医务工作者,依然缺乏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关心、同情心。因此,教育学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配合老师的讲解示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临床老师的协助下多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
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护理教育;教育学理论;护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尤其是对于护校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护理水平,体验式教学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为护理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护校学生护理服务水平整体提高。该研究对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体验式教学相关研究
1.1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理解知识,产生情感的一种教学观,也是一种从实践出发,再回归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创设教学情境,从理论教学出发,对学生护理技能进行培训。护理学科主要学科有:人体解剖学、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主要是用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人才,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效的教学气氛,组织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促进学生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类型众多,通常包括: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呈现更加立体、全面的画面,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护理知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顺应了时展,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2体验式教学理论依据
1.2.1认识的直观原理实质上,体验式教学法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界活动[4]。它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
1.2.2思维科学相似的原理相似原理也是普遍性原理,它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各种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场景教学的魅力所在,充分促进了学生相似思维能力的提高。
1.2.3情感认识活动相互作用原理体验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引导,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法让整个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感官的刺激更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1.3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1.3.1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坚持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展开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护理教学的快乐。
1.3.2师生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则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帮助,建立平等交流的和谐关系,将英语教学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1.3.3合作交流的实践性原则护理教学不能仅仅扎根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亲自示范给学生看,再示范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护理技巧,或者可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示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2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创设真实情境
情景教学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6]。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应对病例情景进行巧妙设计,可应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到真实临床诊治与护理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创设小组活动式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真实体验机会。
2.2实施探索研究
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临床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每完成一个典型病例的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实习生大胆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以及一些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实习生的护理工作水平[7]。
2.3开展互动交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概念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批判思维能力。
3体验式护理教学特点分析
体验式护理教学特点包括:亲历性、个体差异性、缄默性等[8]。亲历性是指通过实际行动经历某件事,如:组织学生到医务科观摩。从而获得与医患接触的机会;个体差异性是指主体之间兴趣的不同与水平的不同,导致其对产生的情感不同;缄默性则是指学生从体验中获得丰富内心感受,而这种感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在开展护理教育时必须充分遵循其教学特点,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增加护理实践经验,让学生对护理教育学习具有更大的热情,真正爱上护理学科,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4讨论
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愿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提高学生护理水平,学校必须全面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护校学生护理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我国医疗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880-882.
[2]李景菊.《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52-53,56.
[3]王佳琳,田甜.《护理学导论》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3):315-318.
[4]刘运梅.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外医疗,2012(33):183.
[5]王万玲,张亭亭,罗祎,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研究》和《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5):108-109.
[6]吴开莉.护理实习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52.
[7]朱金星,梅桃桃,张银萍,等.体验式学习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4(10):796-799.
篇9
【关键词】护理教育 现状 问题 改革发展
由于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学和护理专业中分离,形成受到研究者日益重视的独立发展门类。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储备的专业知识更完善,而且对现代医疗技术也要有所了解,可以使用先进的器械抢救病人,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应急、沟通能力。如何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护理人员是护理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护理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然后深入研究了改革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一、护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数量缺乏
国内护理教育编配的师资普遍较少,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实际的科研需求明显不足,师资力量的缺失导致培养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中不仅学历结构不合理,而且缺少专家型的人才,教师学历虽高但教学经验严重缺乏。教师队伍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本就不足的师资更加匮乏。当前严重制约护理教育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的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和师资质量不高。
(二)教学体系先进性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院校承担的护理教育层次较多,但是反观护理专业,没有明显的教学目标区分度,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接受的教育水平大同小异。和学科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相比,高等院校构建的知识库不足,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传统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实践和理论脱节;临床和课堂教学脱节;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脱节。设置的课程不能全面地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学科的影响力不大,社会的重视和认同程度较弱
其一,学科自身没有较高的水平,提供的服务和人们满意的技术以及人文服务有一定差距;其二,和市场需求相比,国内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和规模有较大差距;其三,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国内护理类学科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二、护理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一)明确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定位
以学科的特点为基础,深入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其他国家相比,国内护理学科起步较晚,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发展也较缓慢,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定位,科学地建设人才和布局,教学和科研并重,努力开展特色教育。
(二)完善学科布局,整合学科实力
因为护理学科具有社会、自然和人文学科的性质,其中不仅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科学性,并且其对人文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所以,国际上在强化该学科的人文性质教育,增加了譬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国内要积极地吸收国际上的做法,大力发展学科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凸显护理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大力提升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研究生教育,不仅培养护理人员的专家素质,更在其管理、教育、研究等能力的教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在学科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要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四)改革护理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致力于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教育的中心,凸显护理的特色,合理地设置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以新的框架概念为指导,整合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学的课程,突出整体性。护理学具有较强的以人为本特性,因此就需要我们突出该教学单元,设置一些教育学、美术学等课程强化其社会性,始终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五)强化建设学科队伍,加快速度培养人才
合理地结合外出培训和自身培养,完善培养人才的机制和竞争措施,积极对外合作,选送优秀的教职人员到国内甚至国外教学质量较高的院校学习、进修;有效地提升教职人员的学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教职人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方引进人才,优化教职人员的结构和水平。
(六)以市场和未来为导向,突出办学层次和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明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把护理岗位的不同任职待遇和条件有效地区分开来,学习国外护理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区别地对待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教育,把护理教育办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国内要进一步强化护理学科的影响力,转变人们对护理学科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护理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保障护理教育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
【参考文献】
[1]郝燕萍,张广清,伦朝霞,等.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9(3A).
[2]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5A).
篇10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 医院护理文化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19
Abstract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with good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so that it can be well qualified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t all levels. The integration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career orient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and behavior norms. The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ursing care in hospital of TCM culture,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fu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integration
伴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医院的临床护理,学生在校时对医院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护理文化的体会决定了其能否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如何做好高职护理教育同优秀医院护理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医院护理文化引领作用的良好发挥,是当下的高职院校迫切关注的重点问题。
1 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1.1 定义
护理教育是基于普通教育所发展而来的理论学科,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护理教育学在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下将护理教育这一教育形式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旨在利用相应的护理教育规律、教学方式及教学原则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专门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教育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被划分为5B类,属于专科学历层面上的护理教育。目前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大多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所创办的,还有少部分由本科医学院举办,其宗旨是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输送一线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我国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的时间较早,在建国初期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高等护理教育停办并转为中专教育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高职护理教育才逐步恢复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每年参与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中专科学历学生占据了40%左右,每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人员里,大专学历学生占据了近50%。
1.2 特点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相关研究多但质量不高。在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护理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护理工作,使得护理人才供不应求,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目前我国针对高职护理教育方面所发表的期刊较少,影响力也较低,对高职护理教育工作的推进贡献不大;②研究力量小。高职护理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财力、人力方面的投入还有待加强;③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居多,对护理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缺乏,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忽视了岗位技能知识、操作技术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也有待做出进一步创新。
2 医院护理文化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
(1)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护理文化包括护理行为、护理形象、护理制度以及护理价值观,作为护理文化核心内容,价值观是对护理工作态度和信念的体现,能直接决定护理行为,是衡量职业行为的关键尺度。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护理文化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高职护生的一大困惑,在稳定护理队伍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护理文化同护理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护理职业发展与行业特性,形成正确的护理理念,免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贴近企业与社会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传统的高职护理教育因与企业文化交融不足,往往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医院岗位,在实习时频繁出现纪律差、责任心低下、毅力不足等问题,而医院护理文化同护理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陌生环境的心理冲突。
(4)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学习。医院护理文化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护理实践中责任心、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医院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使命感、危机感与紧迫感的促使下自觉产生学习动力,在强烈的学习目的性指引下提升护理成绩。
(5)塑造学生以人为本理念。现代医院护理文化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关爱生命、尊重人性等思想,旨在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同患者的交流沟通中确立个性化护理方案,既能规范学生的护理行为,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
3 高职护理教育中医院护理文化的应用与融合
3.1 深入贯彻护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对医院护理文化中诚信为本、仁德为基、因势利导、文雅有理、心正动善等优秀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在对高职护理教育和医院护理文化进行融合时要坚持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权利、隐私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向患者提供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高职院校需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实验实训等实现全体教职员工的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以及服务育人。借助参观医院、介绍护理工作性质、切身了解患者需求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在理论学习和护理实践中获得职业道德情操的陶冶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2 加强护理课堂教学、实训与实习
作为护理教学的关键环节,高职护理课堂教学、实训及实习是学生学习医院文化的主要途径。
(1)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护理信息、花费的学时都是最多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医院文化的培养作用最为显著,必须从课程分配、师资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方面做出适当的创新。首先,要增加护理的人文素质课时,增设护理礼仪、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其次,要增加双师型护理教师,多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校展开实训教学,将医院文化更好地引进护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熏陶;最后,要合理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护理实训。高职院校的护理实训室应当结合医院实景展开现代化、仿真化设计,采用融合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的训练模式,引进功能完备的先进仪器保障理论教学、实训实践的一体化,让学生在细化的训练操作标准下完成护理操作,更加深刻地理解护理流程。鼓励学生通过反复模拟练习提升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夯实基础。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在省内外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利用与综合医院的合作给学生实行提供充分的保障。学校可以同医院一起商议确定具体实习计划和大纲,由医院专人进行一对一带教,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护理技能和经验。在学生实习前,学校与医院要做好岗前技能训练和集中培训,可通过优秀实习生的经验讲解来增强学生对医院文化的感悟。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做好同医院的交流,邀请护理部人员开展工作流程、纪律制度等讲座,重视对学生面试的组织,逐步实现一体化实习就业。
3.3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重
高职院校应当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例如,在学年初制定以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中心的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医院护理文化主体演讲比赛、举办模拟就业面试、组织护理技能大赛、邀请专业人士做报告、评选护理操作能手等。合理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去养老院展开生活护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锻炼,尽早养成正确的护理意识与行为。
4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建议
高职护理教育需将服务作为宗旨、将就业作为导向展开办学,在确保学生就业目标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与工作岗位要求。高职护理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同医院护理文化密切相关。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文化是对学生职业认知的提升和职业情感的激发。高职院校应当在准确把握融入医院护理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精神融合为中心、以物质融合为基础,从深入贯彻护理职业道德、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重以及加强护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实现医院护理文化与护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利用医院护理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并展开主动学习,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岗位。
总之,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护理文化适应了新时代培养护理人才的需求,有利于良好护理服务形象的塑造,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融会贯通和优化组合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成才与成人,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与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房兆,孙慧,邵红英,刑麟.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发展的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10:173-174+176.
[2] 常翠鸣.试论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J].护理学杂志,2012.7:89-91.
[3] 董丽芳,叶国英,董燕艳,韩慧慧,吴晓琴.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看法与建议[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860-862.
[4] 张璇.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学周刊,2015.22:7-8.
[5] 应吴硕,薛文隽,王昕,巫向前.中美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基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芝加哥城市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0-81.
- 上一篇:风险规避方案
- 下一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