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90-01

1职业因素

1.1患者复杂骤变的病情:心血管患者多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组织实施抢救多。护士在这种环境中,心理高度紧张,担心病人发生意外。如果护士巡视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病人有可能发生猝死。工作责任大,所担风险大,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总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状态。这是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1.2不断提升的职业要求: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多,病情危重,发病急骤,专科技术性强,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病情变化和急救器械、药品的使用方法,心理素质好。另外无论是社会、医院、患者还是日益进步的医学,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都在增高,护理人员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文凭,学会整体护理,掌握礼仪服务、熟悉与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等。

1.3特殊的工作环境:护理是一项艰苦而繁忙的工作,护士接触病人的时间最多,接收的负面情绪肯定最多,看到、听到的大多是痛苦、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长期与病人打交道,难免受到影响。

1.4工作性质: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昼夜倒班,打乱了生活节律,易使护理人员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综合征等,甚至产生疾病。

2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低,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会感到地位低;护理人员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超负荷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大环境反差较大,使护理人员有失衡感,更严重伤害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就医的正当权益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其他因素

个人性格气质,工作能力强弱,所处的人际环境,家庭环境等使个人在应对相同压力源时存在差异。适度的压力可产生积极的反应,促使人们集中精力、激发斗志、积极思考,但过高压力容易使个体产生持续紧张和困惑,并出现健康问题。

4应对方法

4.1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根据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工作特点,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病种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

篇2

木文试就护理学模式的思维方法及目前护理学的发展问题作一初步论述。护理学挑式对思维方式的形晌可以认为,从护理学的产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起主要作用的护理学模式。目前人们讨论得较多的是对护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种护理学模式,即以疾病和医生两个为“中心万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和以病人乃至全人为中心的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

这两种护理学模式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受不同的医学模式的影响,因而在观念上有点面及范畴的不同。前者立足于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护理是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充其量只不过是医生的助手而已,护理工作看上去似乎是在为病入而做,实际上是在围绕着疾病和医生两个“中心”而开展。后者立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护理应从病人(而不是疾病)的基本需要出发,以病人为中心(且只有这一一个中心),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实施护理计划的整体性,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要求严谨,较前者专主功能制护理,由点至面提升到更高的层沈,扩展到更广的范畴,深人到更细的环节,谊种新护理学模式是医学模式演化的重要成果之、从这里可红看出.两种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前灌神勺思维方成是把研究对象局限于比较狭少的范围来认孔.后者的思维方式是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最科从更高的认识水平来考察。所以,我们说‘定的护理学模式,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适应护理学模式而产生的。

近代护理学基本上都是在对疾病本身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中发展黄沁几护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与护理廊自二辆车的左右两轮,很自然,是要相互影响的。一生物医学思维方法决定于人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疾病观。近代生物医学,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实验生物医学发展阶几有一套实验自然科学所共有的思维方法。即: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由其局部构成的,是可以分割的。可以通过割裂整体,从构成整体的局部小单元的性质来了解整体。生物医学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类对于生命世界的认识,已经进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在当时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类疾病—某些传染病,已经有了较好的控制。护理学的发展也基本上是按生物医学模式的,谓之局部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声学的思维和行为必然发生作用。因而护理是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内容,由护士按分工去执行的一种分段性的护理方法。总之,不管是医学或医学中的护理学,人们都只是从人的生物属性来思考健康和疾病问题。

应当看到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对整个护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护理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的作用和影响下,护理学由开始作为一种劳务,为病人提供生活服务,上升为一种技术或技艺,扮演作为医嘱执行人的角色。一百多年来,护理学在各种疾病的护理和常规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力完整严密的内容。可以说,护理学获得了长足约进步。在当前,乃至将来也还将不断推动护理学的发展。然而,正如生物医学的思维方法在实验生物医学领域内对于生命运动和疾病现象很难作出完整的理解,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思维方法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样,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及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因而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护理只是一种技术操作,没有什么理论或理论性不强。事实上,目前护理学的内容,大多是讲一些技术操作、规范。由此产生了一种意见,护理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科学,护理学是依附于医学的,本身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知道,只要是根据客观社会实践活动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都叫科学,而任何一门科乳如果不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规范和范畴,就难以成为完整意义中的科学,就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护理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科学,护理学不克月即匆己的理论短缺,就难以上升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由于传统的局部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受新的医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的更积极的影响,所产生的新的护理学模式—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表明护理学向科学的阶段发展已经成熟。在新的护理学模式中,护理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护士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再只是局限于生物学领域,而必然扩大到社会领域,不只是要从生物属性上来护理病人,而必然是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方面结合上来综合给病人以护理。护士不只是注意和理解疾病,而同时要注意和理解病人。而且在护理的法律准则上,非药物疗法护士可以单独进行,药物疗法则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近年米,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保健医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等交又边缘学科的出现,就反映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正体现了新的护理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将使人们形成和传统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将帮助护士更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唯象护月学的发展综观护理学的近百年历史,护理学在各种基础护理、临床各种疾病的特殊护理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规范。但是,作为这些规范的执行者,他们只知道应该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护理学绝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讲应该如何做,如何操作,很少讲这些技术操作背后的理论依据。因此,我认为护理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属唯象的理论,它本身属唯象科学,可以称为唯象护理学。什么叫唯象的理论?研究客观事物,第一步,要总结许多现象,完全从现象来总结、概括,得出系统的理论,就属于唯象理论。什么叫难象科学?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上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但唯象科学是第一步,是科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护理方面很据实践的经验,说明是这么回事,把它讲得有条有理,这就叫唯象的护理学。它也属前科学的性质,但是唯象的理论又比经验的学问向前走了一步,它比较系统。

在一定的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归根到底是医学实践的反映,它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一定的思维方式一旦历史地形成,成为既定的思维模式之后,它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对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唯象护理学所运用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为人类在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范围扩大,其“还原论”与“机械论”的片面性就暴露出来。

要克服其局限性,就必须借助于适应唯象护理学发展的,以当代系统论(以及控制论、信息论、需要论等许多新的科学技术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要求人们从系统论出发来认识健康和疚病问题。满足这一要求的新护理工作是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手段的系统的护理行为。护理程序为责任制护理的主要过程,它包括4个阶段(调查、计划、实施、评价),并通过这种系统的程序循环,可以随时调节病人所需要的护理,保证病人得到适合其个人的整体护理。因而未来的(或者称现代化的)护理学是唯象护理学的发展,是以整体的、系统的贵任制护理模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众所周知,由于近代医学基本上都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发展的,在此理论格局中形成的以传统的还原论为基础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虽然生物医学的纵深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这些研究只限于纯生物医学的属性,国此,也只能在生物圈内游来游去。而系统论方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实际应用,为人们解决健康和疾病的全部问题提供了可能,但仍然需要用还原论方法获得的对疾病和健叫毛认识的细节。同样,现代化的护理学的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方法也需要借助于局部的功能制护理的种种手段。而不能将他们绝对对立起来,正如不能将现代化的护理学与唯象的护理学绝对对立起来一样。如果说现代化的护理学是对唯象护理学的发展和深化,那么,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方法在护理学研究中的出现和应用也正是对传统护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局部的功能制护理方法)的发展和深化。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扬其长处,克服其不足,以推动护理学的深入发展。

每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具备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吸取科学史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 护理学史 人文素质教育

护理专业是维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从事此专业的护理人员更要有较好的人文素质水平[1]。因此,培养广大护士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既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各类高等医学院校无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是健康人格塑造、专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护理学史作为描述护理学起源、发生、发展及历史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和对护生的育化作用。从护理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学术视野及正确把握护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1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是围绕职业岗位(群)进行人才培养,是一种近于培养“专才”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应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各专业应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按照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要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结合,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用人需求相结合。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重视护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强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两者缺一不可。而目前,临床护士对人文素质认知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对于人文知识薄弱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3]。

1.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培养护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和艰巨。护生是将来承担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从业者,而医疗卫生工作是一个性命相托、健康所系的特殊职业,特殊的职业赋予他们特殊的素质要求。护生将来服务的对象是人,不是完全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具备丰富社会内容的人,因此,仅仅凭精熟的护理技术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医疗卫生问题。特别是医学模式在从纯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时,若再将医学看成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将医学教育看成是单纯地传授护理知识和基本医疗卫生工作技能的教育,则显然是片面的。其实,在医学的许多领域中,如健康与疾病的界定、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克隆技术、死亡标准的实践、器官的移植等诸多方面都涉及许多伦理规范问题、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传统。这些新变化都对护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适应现代医疗卫生工作要求的合格护理人才应该是一个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要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这种发展新趋势,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就显得更重要。如何促进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也就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护理史在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诸多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学科中,护理学史作为一门融合医学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护理专业中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培养护生的职业精神。护生的人文素质是护理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有尊严,有各种各样需要的人,并且处于疾病或需要照护的状态中。护理人员应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除了为病人提供护理的专业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给病人以安慰和鼓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对人性的深切顿悟和博爱的胸襟。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护理专业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而怎么才能提高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利。近年来,尽管许多高校加大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并已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够紧密,其效果还有待提高。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的护理科学需要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长期以来,护理学教学也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忽视人文基础的倾向。因此,为加强护理学人才的培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应加强护理学史课程的教学。护理学史作为护理学和史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内容最为丰富,能从历史的角度对护理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它的专门开设,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古人云:欲知来者视之往。要想把握每个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从它的发展史中去探寻。正如恩格斯所说:“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熟知各个不同时代所出现的关于外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见解,对自然科学来说也是必要的。”如果一个护生不能认识自己所从事学科发展方向,就难以跟上学科的发展,难有创造性的发现。要洞察现在、预测未来护理发展、把握护理学科发展方向,不了解护理学史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提倡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学史。

总之,护理专业应该重视护理学史课程的教学。因为任何一个专业人员都没有理由漠视学科史留给他们的宝贵遗产[4],因为它指引着一个学科未来的发展。护理学也不能例外。毋庸置疑,通过护理学史的学习,护理专业学生将会更加具有科学理念和人文素养,更加具有历史眼光,更加具有创新的精神,我们的护理事业必将有更加美好的前程。

参考文献:

[1]郭立东.中国医学教育研究进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3-56.

[2]李继平,张玉芳,马伟光.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11A);2335-2337.

篇4

当前,我国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明显地受到医学专业学科体系的影响。这种课程体系类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临床护理学等进行分类,分别被命名为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课程。对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析,其优缺点叙述如下。

(一)优点

这种由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在医学基础课程中,集中叙述了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知识归类明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由基础护理学到临床护理学,理论层次清晰,非常便于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存放,比较易于理论传授。在专业课程的构建方面,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分为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两大类。而临床护理学的课程,既采用了学科体系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临床实践过程,把他们分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等。

(二)不足之处

1.学科独立性的课程地位与课程思想表达不明确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自己应有的独立的学科思想。在当今的临床护理学课程中,依照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内容和结构以疾病为主要线索,从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原因开始,在理论上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检查的常用方法或手段,以及治疗方法、转归等,逐一展开叙述。这一内容和结构模式,几乎是完全照搬了医学学科体系的课程构建思路,使得护理专业课程中,医学知识体系较护理学知识体系反而更加突出,没有能够体现出护理学独立学科的课程地位和课程思想。

2.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被零碎化

按照学科体系构建的临床护理课程,首先,为了便于对知识较好地进行分类与归纳,就将每一疾病过程整体中的病理、生理、治疗、药物等,强行分拆开来,形成了多个层面或者多个模块的零碎的知识与技能架构;然后再将这些零碎的知识与技能模块,以类似于“符号”“编码”的形式,分别陈列到每一门相对独立的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课程中,显得呆板而缺乏活力。此类课程构建模式,相对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教课程体系构建理念,虽然具有系统性,但是却缺乏整体性,其结果是把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细分到了不同的板块(点)中,并最终将一个整体的工作过程零碎化掉了。

3.有重医轻护之嫌

从当前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明显看出,无论中职还是高职,课程无一例外地都包含了医学生课程所涉及的全部课程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不仅在临床护理学的课程结构中处于独立的知识体系结构状态,而且其内容大约占到了临床护理学总内容的70%左右。显而易见,这种课程大有重医轻护之嫌。

4.医护知识体系之间缺乏连接性

查阅当前的临床护理学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内容与结构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以具体的疾病为线索,前面介绍有关疾病的医学与医疗的知识,如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规律、辅助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后面阐述护理的要点或者护理措施等。这种课程模式,从课程内容结构来看,医疗与护理知识体系之间有大量的重置与重复,而从医学与护理学的学科之间关系来看,却缺乏紧密的联系,似乎两者之间可以相互独立。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没有医学知识也可以当好护士。

(三)对教学的不良影响

1.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向前发展

缺乏独立的学科思想以及重医轻护的课程现象,直接导致社会人群产生对护理学科与护士社会地位的认识偏差。传统的社会人群意识认为,护理学学科地位低下、护士地位不如医生地位。这种意识的形成,很难说与护理专业这种传统的课程构建模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这种课程形成的社会人群意识对护理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社会人群意识将极大地影响了护理专业人员的职业热情和职业态度,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二是影响了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社会地位评判,不利于调动护理人员专业积极性,从而阻碍专业的发展。

2.增加了教学负担

纵观护理专业现有的课程现状,不难看出,护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比医学专业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从课程内容结构来看,他们被要求学习既包含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医疗知识体系,又包含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学知识体系;从课程知识面覆盖的范围来看,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知识范围不仅覆盖了全部医学知识体系,而且必须覆盖全部护理知识体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年龄、心智水平以及护理专业的学制设置等综合考量,很显然,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种脱离了护理教学现实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加了教学负担,而且还增加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是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整体教育过程。护理教育的整体过程,是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的自动构建过程,目前这种课程体系把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通过理论上的知识归类方法,将其分割成为一个一个零碎的知识类别。护理专业教学实践,又简单地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能力系统的要素)呈献给学生,缺乏对这些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律的整装连接过程。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分析这种课程体系,其特点就是完成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模块的认知功能,并没有完成其应用功能。实施上,这些知识或技能的模块,只是相当于系统要素的一部分,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才是职业教育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当前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使得我们的护理教育实现的只是其“部分”功能,而并不是“整体”功能。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由此可见,这种课程体系实现的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

4.脱离实践,应用困难

由于护理实践的知识和技能被课程从理论上分解得支离破碎,其结果是学生学过之后,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块式的知识和技能,以至于临床实践过程中,感觉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根本用不上,或者在学校根本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和技能。因此,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由局部求整体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实际上获得的能力较小,不能较快的适应临床实践过程,护理教学也没有实现为护理临床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预期目标。

5.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构建脱离了护理临床工作过程,忽视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情境”中培养的教育过程,以至于护理专业学生因缺乏工作过程这一最有效的学习途径,而无法找到形成或者锻炼的机会,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自动构建与形成,因而难以形成适应市场的“做事”或“做成事”的职业能力要求。

6.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由于当前护理课程体系结构受到医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影响,大多数的知识技术被以类似于“符号”、“编码”等可以复制和拷贝的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写进课程中,因而,这样的课程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由于缺乏工作过程,教学只能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7.中职、高职学生的学习任务区分不明

现有的护理专业教材,较少区分中职和高职的差别,内容大同小异,知识、技能层次深度差别不大,使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学习任务区分不明确。

二、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现代教育学认为,课程包含教学。由此,课程也是以一种教学系统的形式呈现的。

(一)预期目标

1.体现护理学的一级学科地位

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应当摆脱传统的医学学科体系的束缚,还应当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属于护理学科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充分表达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独立性。在当今护理程序理论的支持下,这一思想完全可以实现。

2.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期,是课程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确定了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就决定了需要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模式。护理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的层次差别。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后者的人才培养,则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2]。总而言之,护理职业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临床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而中高职护理课程体系要突出培养护理临床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特点。

3.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核心能力或者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概念由德国提出,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及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终身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由此可见,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学生团队活动,把职业技能的传授贯穿于学生团队完成的工作过程之中。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学生不仅逐渐掌握了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专业能力,而且通过团体活动的社会实践,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语言沟通技巧;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调整与人合作的态度,获得与他人协作的机会,积累社会活动的经验,并最终提高社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可促进针对某一项目任务,自寻学习资料、研究教材,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从而具备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4.区别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差别

(1)课程构建体现就业岗位层级差别的要求

“国外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资料,对我国的中高职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具有启示意义。国外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现出了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的特征。以美国为例,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水平:操作护士(TN)及注册护士(RN)。注册护士一般分为初级水平及高级水平。操作护士:一般需要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培训。注册护士:高中毕业后,可通过三种途径完成注册护士所需要的专业基础教育———证书教育(DP),一般为3年;专科教育(AD),一般在社区大学或护理院校,学制2-4年;本科教育(BD),一般学制4年。

(2)护理中职生岗位特点

当前我国医疗单位中,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其岗位职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技术要求与工作内容居于较低管理层级。二是其工作内容重点局限于基础护理技术及非专业性护理。只需“完成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工作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不得从事创伤性或侵入性护理技术操作,不得独立承担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等。三是这些护士在临床实践的早期阶段,都伴随有高层级护士的持续指导和培训教育。也就是说,中职护理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比较高职学生来说,在时间上相对较晚。

(3)护理高职生岗位特点

护理临床实践对高职护理学生的期望远比中职学生要高。一是高职学生就业单位的级别、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二是临床实践中,给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期比较短暂,高职学生毕业后往往很快被分配到独立岗位,承担相应职责。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当代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护理临床实践的要求,必须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实践途径,组织、构建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1.工作过程的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3]。工作过程的要素内涵:第一,工作过程是综合的;第二,工作过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4]。

2.护理程序是工作过程

对于护理专业来说,什么是工作过程?如何确定构建护理专业课程的工作过程?这些都是课程构建的重点和难点。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护理专业有一种特殊的工作过程———护理程序。什么是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现代护理的核心,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5]。由此可见,无论从工作过程的概念出发还是从工作过程的理论本身出发,可以毫无疑问地判断护理程序是一种成熟的、系统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经过提炼了的、科学的护理工作过程。

3.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

程序是事物指向一定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护理程序包含了五个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方法,是将医学基础知识,分别贯穿到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当中,而不再如当前的课程一样,虽然也有护理程序的内容,却不知道医学知识与护理学知识体系应该如何“贯穿”,因而形成现存的护理临床课程这种“一门课程,两种知识体系并存”的现象。

4.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意义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目标

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与护理有关的各学科理论,如系统论、层次需要论、信息论和解决问题论等。系统论组成了护理程序的框架,层次需要论为估计病人健康状况、预见病人的需要提供了理论依据,信息论赋予护士与病人交流能力和技巧的知识,从而确保护理程序的最佳运行。解决问题论为确认病人健康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及评价效果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各种理论相互关联,互相支持。由此可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实现了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目标。

(2)贯通医护两种知识体系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的护理临床课程,克服了当前课程体系中医护两种知识体系并存的弊病。它不仅没有忽略医学知识在课程中的内容选取,更重要的是,它根据护理实践的应用要求,通过工作过程的主线,将医学理论知识融入到护理临床实践的应用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护理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既兼顾了护理学生对医学知识学习的要求,又不至于在心理上形成过多学习内容的心理负担,而且还在课程结构的形式上,极大地减少了重复重置医学知识的现象,使得课本变薄、学习轻松,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3)体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差别

在护理程序的相关步骤中,依据中高职护理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差别,可以将对应的医学知识体系中,相应基础知识进行增减和扩展,以此满足岗位就业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而体现中高职护理课程人才层级培养中的作用与差别,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改革护理专业课程的总目标。

(4)推动护理学历史向前发展

篇5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教学 案例教学法 实施过程

护理学是一门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加,护理学已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发展为健康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及其优势

我国教育家郑金洲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在特殊情境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1]我认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掌握的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从临床实践出发,设计具体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经典的、有限的案例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和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可以不断增加信息素养,锻炼评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协作精神。护理学基础教学采用案例的方法,这种案例应当是学科中的重点。这样,讲究少而精的教学,可丰富教学过程,开拓思路。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优势:(1)从案到理。学生经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教师适时地引入案例来教学,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而掌握事物内在的普遍规律。(2)提升思维。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答疑解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载体及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主线,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体验获取知识的逻辑思维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提升思维能力水平。(3)提高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就案例提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使案例背后的东西逐步呈现出来,深入浅出。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护理学的兴趣,而且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4)增加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呈双边活动关系[2]。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能打破传统的角色,各自都有新的角色。

二、护理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目前仍然传承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直接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给学生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

案例教学法已是美国当今师资培训、师范教育、医学和法学教育中十分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正在逐渐推广运用开来[3]。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发展,二是促进社会发展[4]。新世纪的到来和社会的发展对护理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也使我国的护理教育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护理教育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护理教育既要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又要体现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期望,以及专业的理念和价值观,开展案例教学法就是实现这一个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多种能力。

三、护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护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案例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构造相关案例,提倡教师多参与临床实践自己制作案例,这样在亲自制作案例过程中,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而使案例教学更为整体统一。为了使课堂讨论更加活跃,把案例以文本形式打印出并在课前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课前预习,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并进行系统思考,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第二阶段:课堂上案例展示阶段。教师根据案例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案例展示形式,如文本、多媒体等。案例可以作为导语,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习欲望,导入新课后,教师简要阐述理论知识,并将知识点进一步阐述融入案例中。案例也可以放到讲授之后呈现,如讲授某一知识点时或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后。案例通常在理论知识讲解前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欲望,可以避免讨论结果的趋同或学生无话可说的课堂现象。

第三阶段:课堂讨论阶段。此阶段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焦点和,是师生交互式的探索过程。教师可以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进行讨论,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通过反复讨论、层层深入,查找并确认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课堂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各组的同学作分析点评,对案例作点评,归纳总结出此次课的重点、难点,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需要解决,并组织同学对案例和讨论分析进行反思。这一阶段是学生向老师及同学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四、结语

护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到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增加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法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2,7.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0.

篇6

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科的理性认识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它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对今后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所持的观点和态度[1]。专业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可替代的作用[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护理工作还是以单一女性为主,不仅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会阻碍护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3,4]。男护生(士)在我国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他们的专业思想问题非常突出,因此,了解男护生的专业思想现状,对于疏通和解决他们的专业思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康、和谐的护士队伍,推动护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05级、2006级所有高考统招本科男护生。基本情况见表1。表1 研究对角分布情况(略)

1.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选择在学生学习一年后进行。发放问卷3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0份,收回率100%,有效率100%。

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问卷经过了医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论证,问卷能较好地反映护生的专业思想。问卷包括入学形式、选择动机、专业知识认识、性别专业优势、职业压力、性别发展潜力、未来成就认识和毕业后的选择8个维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2 本科男护生专业思想调查表(略)

3 结果与讨论

3.1 男护生选择护理学专业身不由己结果显示,73.33%男护生进入护理学专业学习是因为自由调剂,自愿选择的为20%。在与学生会谈中得知,他们最终留在护理学专业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困难,表1显示,66.67%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已无力提供复读的费用;二是部分学生是复读生,他们已厌倦了高中生活;三是少部分学生分不清护理学和临床医学,认为两者基本互转,将来可以转行。

3.2 男护生对护理学专业认知度低结果显示,60%的男护生认为护理学专业科学性、技术含量一般,认为高或低的各为20%。男护生普遍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发药、喂水喂药、铺床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是医生的助手,是一个从属的、被动的工作。

3.3 男护生对护理学专业认同度低结果显示,男护生选择护理学专业因就业的为26.67%,因热爱的为0.00%,因其他原因的为73.33%。有研究显示,71.88%的男性和 89.83%的女性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持肯定态度, 不同性别在该问题上的观点无差异[5]。但在人们的传统思想中,护理一直是女性为主导的职业,是女性从事的职业;护理工作带有典型的母性或女性的特质,是简单、辅、照顾性的工作。

3.4 护理学专业性别优势认知度女性占优结果显示,56.67%的男护生认为在护理学专业中,女性占性别优势,10%的认为男性占优。尽管男性在护理工作中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体力充沛、反应敏捷、适应能力强,适合在急诊、手术室、骨伤科、精神科这一类科室工作;二是男护士在使用器械方面及科研方面较之女护士也有一定优势;三是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同性护理也逐渐地被某些特殊科室所采用。但人们仍觉得男性不如女性耐心、仔细,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人们仍首选女护士[6]。虽然有些患者在理性上愿意接受男护士,但情感上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使得男护士在病房里遭遇过许多尴尬[7]。

3.5 男护生社会压力大

3.5.1 传统观念结果显示,33.33%的男护生的社会压力来自于传统观念。尽管有研究显示,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受调查者对男护士的知晓率为81.48%,患者及其家属对男护士的知晓率为40.43%;多数人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持肯定态度[5]。但我国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陈旧观念阻碍着男性把护理工作作为职业来选择,100%的男护生表示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是使他们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3.5.2 护士地位结果显示,33.33%的男护生的社会压力来自于护士地位。有研究表明,男护士离开护理岗位的原因是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男护士承受高强度、高风险和高度责任心的护理工作,但其地位却与之不符,而且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以及应有的尊重,不能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对自身发展抱有不乐观的心态[7]。

3.5.3 自我与角色冲突结果显示,33.33%的男护生的社会压力来自于自我与角色冲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医院,护士都是女性占有绝对优势;护士在人们观念中的形象是 “白衣天使”“提灯女神”,与温柔、轻盈、美丽相伴;护士的工作从属于医生,多是以女性为特点的琐碎的生活护理,这些与男性本身独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观念形成强烈对比[7,8]。

3.6 男护生成就感喜忧参半结果显示,63.33%的男护生认为男性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潜力大于女性,认为男性提升快、发展空间大的为33.33%,认为提升慢、无前途的为16.67%。男护生经过1年的专业学习,对护理专业有了一定的理解,认为护理学是一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工作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男性在护理学专业将大有可为。

3.7 男护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令人担忧 结果显示,63.33%的男护生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学专业尚说不清楚,愿从事护理学专业的为13.33%。这63.33%是一群值得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的特殊群体,如果为他们制订相应的政策,营造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模式和生存、发展空间的氛围,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推动护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生力军。

4 结语

护理从一门职业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到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护理工作也从传统的照护发展到整体护理。如果护士队伍仍然以女性为主导,势必会阻碍护理专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也难以满足人们对护理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加强本科男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英芹.浅谈成人高教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2,2:32.

[2]黄谢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8:51.

[3]Cassidy ML.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status within selected femaleand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 Current Research on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1990,5:111.

[4]吴之明,杜彩素. 对我国男护士现状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59.

[5]赵明珠,章雅青,李莎莎.临床使用男护士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2,2(4):6.

[6]王策.男护理部主任在护理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J].护理管理学杂志,2002,2(4):59.

[7]李志红,郭淼,等. 男性护生实习期间真实体验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75.

篇7

一、高职五官科护理教学的特殊性

(一)五官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五官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官位于人体头面部,毗邻颅腔,位置特殊,借助许多血管神经形成的自然孔道与之相连或相通,肉眼很难看清,需借助一定的器械才能窥清。因此,应先对五官的运用解剖生理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达到掌握的标准,为学好五官科护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专科检查及其专科护理技能操作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五官科护理学的专科检查及护理操作都有很强的专科特点,要在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以及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巩固这些内容对学好五官科护理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五官科疾病护理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现代医学快速的发展,医学模式不断的转变,五官科分类逐渐变细,同时五官科的护理也逐渐的变琐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一些内容无法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就需要实践中逐渐涉及。

二、高职五官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

五官科护理学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五官各科的应用解剖生理、护理技能操作、专科检查以及五官各科疾病护理等,但是在实施教学时课时却有限。

(二)实训设备落后,临床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学生能够通过临床实践来提升所学知识的掌握,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总的来说五官科护理学实践设备相对落后,五官科护理学课时少,对实践安排的也有限,甚至不安排,对学生及五官科护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学生对五官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各科临床护理学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内外妇儿科为重点学科,也是考取执业护士证的得分学科,认为五官科是一个小科,教学课时少,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因而,一些学生忽视了对五官科护理学的学习。加上学生缺乏实践,使学生对五官科护理学的认识更加错误。

三、高职五官科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模式

(一)依照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单元设计或整体课程设计

在教学时,应根据五官科护理学的专科护理特点实施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临床对五官科护士的实践要求,对课程实施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同时,更好地运用有限的条件来突破难点,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独立解决和思考问题,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因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临床案例和基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找到乐趣。摒弃过去教学中实行的满堂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因五官结构相对复杂,而且多隐蔽,形态特殊,组织之间相互重叠,进而实施理论教学时略显抽象,学生无法理解,这时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具以及活体模型等进行教学,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以及形象化。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

(四)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课堂达标测试

在每次完成教学任务后,简单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及临床实践要求进行讲解。以实践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阶段测试。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从临床工作或者临床实习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五)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当学生要真正进行临床实践时,老师应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教会其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对临床各项操作技能熟练掌握。

同时,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求知欲望,为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实践的最后时期应模拟医院的情况,让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的与临床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习中面对突发的问题才能够忙而不乱的给予解决。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职;内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71-02

内科护理学是阐述内科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护理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因此,教师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班学生100名,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三年, 1班护生48名,作为实验班;2班护生42名,作为对照班。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和步骤

在大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课程,选用教材由李秋萍主编的《内科护理学》,两组学生学习课程的次序、学时相同,由同一名教师讲授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采用相同的试题库试卷。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中心,所有内容由教师系统讲授,学生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实验班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对采用参与式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2.1 结合教学大纲,采用参与式教学

结合《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选取部分内容为参与式教学。教师对试验班级学生分为六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次课前一周将典型病案导出的问题提供给同学,要求学生通过教材、学校网络平台及网站收集资料,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上课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见解,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自由发言补充。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创造热烈的讨论气氛,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互相交流,拓宽思路,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有争议的问题予以澄清,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优良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教师总结过程中应以问题为中心,强化知识点,分析难点,归纳重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让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

2.2 实训课采用情景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临床综合处理的能力。在进行内科护理实训操作时,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讲解、直观地演示,之后学生模拟练习,相互操作。组织学生设置情景模拟,再请同学示教,让学生观摩,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强调如何操作是正确的,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分组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错误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抓住时机对学生还可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中能够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病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质【2】。让学生从相互操作中感性认识,纠正自己的错误操作,操作结束后,分享操作的心得体会,书写操作报告。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表达出来,把问题引向深入,鼓励学生创新,由教师主导,学生充分完成参与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3】。

2.3 效果评价

《内科护理学》大纲为标准,进行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内科护理基本理论和内科护理实训技能考核。两组试卷内容相同,题型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最后将学生课堂表现、实训考核、期末理论的成绩以2:3:5比例作为内科护理考试成绩。实验班成绩:90分以上学生25人;80分以上学生19人,60分以上2人,不及格2人;对照班成绩:90分以上18人,80分以上12人,60分以上5人,不及格7人。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参与式教学法评价,内容包括提高了学习效果、培养了人文关怀素质、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5个方面进行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3 讨论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型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很少出现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的流动。参与式教学中引用典型病案法,是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病案教学始终围绕患者的病程分析、讨论,层层深入,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角色扮演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医院内的不同角色,产生角色认同与内化。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分析患者的心理,使学生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将来工作的对象是人,启发学生对职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涉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多种知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教学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育,也没有哪一门的学科教育只需要一种教学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知识讲解系统,但是脱离临床实际现象严重,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q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q

篇9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网络资源;教学改革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公共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给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改进课程内容,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学知识,而且越来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实时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应用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护理学慕课的时间跨度为6个月,内容包括阅读材料、视频讲座和多种选择问题,其特点是由教师指导的课程与考试、作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较低的成本缩小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差距,如果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确定,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在线讨论,以反馈和分享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护生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够严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训。2.研究方法(1)教学改革方法。参与了此次学习,当他们登录“在线课堂”,并且至少访问了一个学习模块(视频课程或作业)时,参与者均完成了我们的在线课程调查。平均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我学到了一些在我的课程中使用的东西”。我们继续评估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并给以更细节的网络问卷调查。这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诊断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6级护理专业2006名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分3个部分,分别为学生一般资料、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教学改革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关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学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80%的同学获得了该学科的知识,75%的同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87%的同学拓展了专业网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讨论

在为期6个月的在线课程之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都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知识,并且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在2006名学生中,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他们改善了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认识,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提高了他们对相关基础课程的联系。完成这门课程的学生中,大多数人(89%)表示,他们获得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这表明,以适当的教学基础设计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从中受益。通过增加与网参与者的互动,充分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知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她们的实践或行为。不过,当前研究尚存一个局限,由于我们的数据是基于自我评估而非客观测量的,因此,无法准确地调查课程参与者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对结果的客观评估,比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对护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和临床医院,仍然是护理学的支柱。外科护理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影响了很多的护生的职业定位。过去十年技术的进步,为医学专业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在线教育,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也作为学生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并让学生们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指导方针,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位置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加课程。然而,这些在线资源和课程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查。为了提高我们的调查的价值,在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的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我们将所有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参与的学生。基于目前的研究设计,抽样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正如之前所解释的那样,但是,回忆偏差,尤其是在理论上,反应偏差可能会对我们调查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设计中,我们无法控制调查的数据受选择偏差的影响,然而,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并没有显著差异。鉴于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在年龄、性别和完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对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支撑的。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护理 人文素质 现状

一、中等职业护理学校人文素质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护理学校全面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停留在口号上,这直接影响了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参与本研究的相关工作人员实际情况,我们实地考察,以河南省各类中职卫生学校为例,了解当前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以及中职护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郑州市卫生学校一到三年的学生,调查采用自填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012年10~11月,共发放相应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4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07份,有效率达96.2%,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总体而言,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规范是保持一致的,其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比较迫切。但是,另一方面,当前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对弱化,呈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不免令人堪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重专业学习,轻视人文知识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的影响,不少中职学生包护理专业学生看不到人文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的潜在影响,所以从思想深处轻视人文,导致人文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失衡。不少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对文史哲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系统的掌握,对于人文知识的测评,大多数学生报着“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对于专业课考试,则是“分数多多益善”。

②学习能力缺失,人文能力弱化

由于人文社会知识的缺乏,结构不合理,重知识轻智慧,导致中职学生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整体水平较弱,直接影响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这种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在临床实践中常表现出与患者的沟通障碍,影响与病患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医疗活动的进行。二是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中职护理学生认识事物简单,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创新能力显得很是低下。

③过分强调自我感受,人文修养欠佳

人文修养的缺失使得一些中职学生看重物质享受,强调自我感受,觊觎欲望满足,丧失情怀,陷入了商品拜物的泥淖之中,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膨胀,对待集体利益置之不理,对公益活动漠不关心,而对自己有利的事毫不相让。另外,在知行关系上,护理专业中职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他们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但却不能内化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往往表现为护理人文关怀缺失,不能尽职尽责,做不到爱岗敬业。

④功利思想充斥头脑,人文精神迷失

功利思想的泛滥直接导致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迷失。他们追求一种所谓“快餐化”的文化,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却忽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趋众、趋俗、趋洋现象严重,并且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他们现在所缺少的责任感、同情心、奉献意识、协作精神等人文素养却恰恰是其将来所从事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护士这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

综上所述,当前在人文素质的知识、能力、修养以及精神这四个层面上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即使总体来说是尚可,但不可否认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滑坡现象,这必须给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要高度重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弱化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人文素质教育薄弱这一不容乐观的局面,确保我们社会在日后发展不会因人文素质失落而产生严重的精神危机。

二、中职护理学校人文素质现状致因分析

中职护理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弱化已是事实,那么我们要探究有哪些因素制约了这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只有分析出这些致因,我们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去改进中职护理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分析制约因素如下:

1、人文观念存在认识的偏差

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人才、医学等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这些观念上存在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护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观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人们对中职护理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易入误区,教育效果自然谈不上理想,这导致中职护理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缓慢。

2、人文理念存在认识模糊

中职护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落后,除了对人文不够重视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人文理念存在认识模糊。

中职护理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把人文素质完全等同于人文知识,把人文素质教育盲目等同于知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知识化、工具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人们误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当作了教育目的。这种对中职护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本质、目标、措施、作用等认识模糊,必然导致措施的空泛且教育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中职护理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具有局限性

护理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特点局限,存在一些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因素。例如,在缺乏创新的专业教育模式下,中职学校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都大大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空间。

4、负面因素影响人文素质内化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在现实人文素质教育中,我们的学生参与程度较为低下且积极性并不高。探究其原因,与社会诸多“负能量”的不良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第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社会行业不良风气的暗示。近年来,医疗机构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样的行业风气,不仅重创了整个医务界的声誉,也给我们尚未进入社会的中职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以上这些思想导致了护理人文精神渐渐衰落,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5、人文素质教育自身特性束缚其发展

人文精神不能完全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通过学习人文学科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培养人文精神,但不能代替人文精神的历练。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基于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来完成的,它不单单是人文学科的任务。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人文精神的培养困难重重。

从上述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文素质的培养确实是件困难的事,但又是件意义重大的事。作为中职护理学校不可能按照护理学专业的教育方法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这更增加了中职护理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难度,也是摆在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普通教学部德育教研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