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林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林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 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04-01

宁夏地区总行政面积超过6.6万km2,下辖2个市、2个地区、17个县,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平均海拔超过1 000 m,气候为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昼夜平均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少且不均匀,且主要集中在6―9月,常年平均蒸发量超过1 000 mm,而降雨量仅为300 mm左右,较为干旱,且自然灾害频发。为了改善宁夏地区的自然状况,当地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森林资源的建设与保护,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1 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培植和保护,目前宁夏地区的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林地总面积大幅增长。宁夏林业部门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以对传统的林业发展方式进行改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宁夏地区的森林资源面积已经达到70.6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3.6%;20世纪70年代底当地的沙化面积为165万hm2,2013年已降到118.3万hm2,降低了28.3%,成功地实现了沙漠化的逆转;湿地面积较以前不仅没有降低还有所增加,达到20.67万hm2,人均占有的湿地面积在整个西北地区排在第1位。城市中的整体绿化率平均超过35%。宁夏地区的自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六盘山、贺兰山等地,总面积约为3.17万hm2,主要包括油松、桦木、山杨等,多数为中龄或者幼龄林,可有效地保护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人工林在宁夏地区各个县市均有分布,主要包括杨树、刺槐、华北落叶松等,有效地发挥防风、固沙等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造林基础较差

宁夏地区大部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少,加上蒸发量大,水资源非常贫乏,给造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了森林资源总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且质量较差。

2.2 林业产业起步时间较晚

与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发达的其他省或地区相比,宁夏地区的林业产业起步时间晚,水平不高,生产出来的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表现为大规模农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资金扶持及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缺乏、林业生产建设的难度大、林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产品研发滞后性较为明显等[1-2]。

2.3 资金缺乏

近年来,随着宁夏地区政府和领导对林业的重视,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但随之产生的管护方面的资金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导致管护人员、基础道路设施、防火设备等缺乏,森林资源管护的难度大;特别是实施了封山育林政策后,林间灌木、杂草等长势旺盛,森林防火的形势非常严峻。

3 建议

3.1 加快植树造林步伐

严格按照宁夏地区当地的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植树造林,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监督,重点抓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包括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加大对防沙治沙项目工程的管理,进行飞播造林种草。

3.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对自治区内的林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具体地进行规划并落到实处,对林木的采伐要实行限额制度,对不同用途的林业进行严格的管制,坚持的原则为“占补平衡,占少补多”;在森林防火管理方面,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面,要提前做好防控,避免携带病源的林木进入林区[3]。

3.3 加大对湿地的保护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性地段,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功能,不仅可为人类提供食物、水资源等,还在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因此保护好湿地资源非常重要。为了保护湿地资源,宁夏自治区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建立了多个湿地公园,目前自治区内有40%左右的天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4]。

3.4 加快优势经济林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对光热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通过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发展葡萄、枸杞、苹果、红枣等经济林,可从基地的建设、质量监督、市场开拓等多个环节进行扶持。经过发展,宁夏地区特色经济林的种植面积超过26.67万hm2,创造的总产值在190亿元以上,特别是葡萄、枸杞,总产值超过了110亿元;此外花卉、林下种植等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在这些方面进行充分利用。

4 参考文献

[1] 郑镜明.广东省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56-57.

[2] 周文芳.安徽省林业生态现状及建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32(6):1285-1287.

篇2

>> 国内外城市品牌建设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 国内外金融CBD开发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与态度特征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大学城融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对黑龙江的启示 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经验及对南京的启示 国内外生态投资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住区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技术对比研究 国内外生态正义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鲜电商运营模式分析与启示 生命: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山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自贸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 国内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理论与经验综述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国内外区域发展中政府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7]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科技支撑助推甘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J].甘肃科技,2011(27):38-96.

[18]李星,柴禾.日本林业治山第八个五年计划[J].世界林业研究,1992(3):92.

[19]国家林业局.日本林业[EB/OL].(2015-12-19)[2016-01-19]..

[20]余刚,井文涌.加拿大的绿色计划及其实施进展[J].环境保护,1994(10):43-45.

[21]杨少军.加拿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08(9):29-32.

[22]马建明,许静,等.国外洪水风险图编制综述[J].中国水利2005(17):2-3.

[23]胡建.德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启示[J].中国水土保持,2012(10):32-35.

篇3

关键词:扬州市 全域旅游 实现途径

一、全域旅游的理论基础

2010 年,大连市委十届七次会议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热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引领各地全域旅游的发展,至2016年已有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62个,我国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阶段。

全国全域旅游建设发展的浪潮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大量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诠释。吕俊芳认为其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整体发展观念。全域旅游在概念的界定,李金早认为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学者们认为全域旅游具有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特征和“三化”(产品全域化、服务全域化、环境全域化)的思想内涵。

二、扬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近况

2013年8月扬州市将旅游产业明确为永久性基本产业,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开始实施旅游服务国际化等战略,扬州市的大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5年底,扬州共有国家等级景区3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27家、省自驾游基地4家。扬州市在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仪征市、高邮市、宝应县、邵伯、瓜洲、7河8岛建设7旅游度假区,建设宋夹城、“七河八岛”、三湾湿地、蜀冈、瓜洲生态、仪征枣林湾、江都仙城、邵伯湖、高邮东湖湿地和宝应湖湿地森林等十大生态中心已经基本形成。

三、扬州市旅游业存在问题

(一)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扬州市全域旅游的建设缺乏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部门。全域旅游的建设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农村建设、市场监管、卫生、安检、消防、医疗、金融等诸多部门,但大部分部门现在仍然面临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想实现全域旅游的战略,政府无法从整体上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机制。

(二)“旅游+”的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扬州市的旅游产业链有待拉长增粗,扬州市旅游业景区“门票经济”依赖度较高,附属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其次,扬州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待加强,如旅游+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当前扬州市旅游产品以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休闲类旅游产品为辅;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够。

(三)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扬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在不断提高,但是距离全域旅游战略的要求还甚远。首先存在区域分布不均,扬州市市区旅游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乡镇旅游的配套设施差距较大。其次,扬州市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需要更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再次,扬州市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以初具成果,但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相对较弱。

四、扬州市全域旅游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协调、统一管理机构

全域旅游的推行需要全局谋划、各部门联动的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机制,如果遇到各自为政的局面,全域旅游更是空谈。首先,扬州市要做到多规合一,包含扬州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乡村建设规划、道路建设等多个规划统一,都要考虑到旅游的因素才能达到全域旅游的效果。其次,扬州市要做到联合执法,树立完美形象,如公安局、物价局、卫生局、城管部门等多部门联合执法,防止出现青岛“天价虾”等事件。

(二)积极推进扬州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试点或示范区的建设,起到扬州市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军的作用。建议扬州市选择广陵区为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建设可以以景区和市区古巷为两个中心点进行建设,满足游客观光和休闲的需求。扬州古巷作为扬州市井文化的重要载体进行发扬,只要在完善该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旅游厕所、通过APP等形式的智慧旅游完善该区域的介绍和相关链接、保留和增加扬州传统工艺的店铺的运营和游客的参与度,区域内统一联合执法,保障该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和消防安全等。

(三)通过“旅游+”加深产业融合

扬州市旅游产业的链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旅游+文化产业,扬州市的文化产业要作为全域旅游产业中的重心进行发展,扬州市的文化产业重点要提高游客的参与度。第二、将旅游+饮食、旅游+中医、旅游+养老等多个产业可以相互融合,选择一些高品质的饭店开展淮扬菜制作课堂,将中医保健和养老结合在一起更能延长游客在扬的滞留时间。第三、旅游+农业,将扬州周围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成旅游村、旅游镇等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

(四)发挥“旅游+互联网”,建设旅游新营销

将旅游与互联网结合,建立扬州市旅游数据大平台,提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停车等服务。通过智慧旅游可以全面了解扬州。通过网络大数据进行顾客行为分析,促进旅游产品革新,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

篇4

【关键词】家具行业;室内装饰;发展现状;科技需求

近几十年来,我国家具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什么都是初始阶段到高速增长的现代,这期间一直以扩张生产的形式发展。随着市场需求增大、经济环境变化,我国家具和室内装饰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将以综合利益为基础,在增强质量的基础上,对其适当增长。因此,必须依赖专业独特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行业素质,强化产业配置,在科学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环保和低能耗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

一、我国家具与装饰行业发展现状

(一)家具行业

1、工业转变与发展

随着板式家具与工业化技术的引进,近年来,我国家具产业逐渐从手工业演变成以机械化加工为主,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的大规模产业,并且正向现代家具过度。随着家具生产水平以及生产质量的快速增长,家具行业逐渐成为经济效益良好、门类齐全、就业广泛的产业,同时这也是适应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国民产品出口的过程。

从生产、出口发展速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家具产业增长速度超过20%,出口始终在3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与出口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全球以及各个地区,2008年我国总产值已经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接近300亿美元,在20年的时间里,我国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美国实行木制家具反倾销案以后,我国对家具出口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同时木家具市场和出口增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表一、所示)。

表一 我国家具出口以及产值状况

2、特色区域以及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块状经济形成,并且在发展格局中占有良好的空间优势。另外,以区域性经济形成的家具逐渐创造出特有的商贸区域和生产基地。典型的家具产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工业基地、环渤海以及川陕西部等。在中国家具协会以及工业协会授予的特色区域以及制造产地中,构造了拥有地方特征的产业格局,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3、材料应用逐渐多元化

由于资源匮乏、审美观念以及消费理念影响,在室内装饰以及现代家具选用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原来只靠天然木材发展到人造板、塑料、金属、玻璃、纺织品、皮革多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在这过程中,人造板作为主要的材料,通过国内人工木材、剩余物加工、农作物秸秆等制造出来,同时也是经济循环的体现。目前,我国的人造板已经占到全球人造板的60%,它不仅带动了林产工业和人工林资源,同时推动了当今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前我国家具产业,具有污染少、能耗低、治理简单等特征。

(二)室内装饰

室内装饰作为我国的新型行业,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装饰产业基本上每年都能以30%或者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自2005年,家居业首次超过一万亿元大关后,逐渐超过汽车行业(如表二、所示)。目前我国装饰行业从业人员已经在2000万人左右,在众多的企业经营中,95%以上的企业仍然属于民营企业。

表二 我国室内装饰与建筑行业总产值情况

二、我国家具与室内装饰技术瓶颈以及科技需求

(一)我国家具行业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室内装饰和家具行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建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室内装饰、家具行业属于轻工业、林业、建筑业等不同类型的行业领域,在行业研究中,几乎没有任何投入,所以只能依靠国外先进技术和科企技术。

1、国外先进技术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加工设备,让家具业快速和国际接轨,同时人造板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进程,成为木质家具的主流。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东南亚国家与港澳台地区家具行业逐渐向大陆转移,这种贴牌制造的方式大大促进了我国家具行业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准。目前,欧美国家的家具业也逐渐向我国转移,对我国家具业整体水平增强具有重要作用。

2、国内技术开发

为了促进家具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家具企业采用适合自身条件的技术进行生产,如:深圳的家具生产厂,通过国产设备,在改进施工工艺的同时,家具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国塑料、金属、软体家具制造装备也逐步实现了半自动化、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产量大幅度增加。在家具产业积极吸收新型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新的信息咨询、顾问服务,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和改善。

(二)技术瓶颈

在OEM生产以及先进设备引用的过程中,我国室内装饰和家具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例如:设计薄弱、材料利用率低、技术落后、管理方式粗放、质量不高、附加值低、节能减排、环保指标重视力度不够等。在现代化设计方法中,设计理论、技术方法作为完善家具行业应用的重要方面,目前很多家具设计仍然局限于家具艺术、风格、文化以及艺术层面,从而对现代家具设计体系、操作性以及创新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木材作为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是家具行业的主要对象。由于我国木材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硬阔叶林紧缺,所以必须加大木材资源综合、高效、符合、集成管理程度;通过各种物理方法或者改性措施,让木材充分发挥作用。

(三)科技需求

为了促进室内装饰和家具装饰行业快速发展,逐步向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转变,在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必须以更高的附加值以及技术类型进行转变。在现代化技术理论中,必须立足于室内装饰和家具制品工业化发展与行业需求,保障工艺和造型、技术和艺术、功能和装饰、工程和材料、工业化和个性化统一工作。

在原材料利用技术中,根据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引用,促进针叶林和人工林家具和室内装饰制品增值开发。同时,还必须根据室内装饰、家具行业提升与改造过程,必须加大室内装饰和家具的数字化和计算机设计进程;通过现有加工技术以及工艺集成,对数控以及计算机进行改造;通过重视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提高传统制造业工作进程的同时,保障机械化运作情况。

最后,在绿色产品制造、设计以及技术评价中,必须根据室内装饰与家具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重点抓住室内装饰和家具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过程。在供应链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保障企业资源管理和外部资源协调力度,让环境资源和需求保护能有机协调。

结束语:

家具和室内装饰行业作为和居民生活、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产业,对林业加工、工业信息化以及向沿海地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立足于设计、环境、资源、制造、减排、节能、降耗为重点,以我国家具行业发展现状、技术瓶颈等具体情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过程。

参考文献:

[1]吴智慧,徐伟,牛广霞等.我国家具与室内装饰行业的现状与科技需求[J].木材工业,2009,23(2):23-26.

[2]朱晓冬,朱毅,刘玉等.“家具与室内装饰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5): 8-10.

篇5

Abstract: Since the formal operation of Jilin-Hunchun high-speed rail, the operation time from Changchun to Hunchun is reduced to 3 hours from 10 hours, thereby Yanbian Prefecture came into the "high-speed rail age, "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timul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anbian.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Yanbian should mak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ry out a development road of higher quality, better efficiency, better structure, and full advantage, and constantly create a rich, open, ecological, harmonious, happy Yanbian.

关键词:吉珲高铁;延边州;经济;产业结构

Key words: Jilin-Hunchun high-speed rail;Yanbian Prefecture;economy;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5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014-02

0 引言

吉珲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畅通延边州与东北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的经济转型升级及产业结构优化步伐。本文对延边州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铁开通对延边州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加快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促进延边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 高铁开通对延边州发展的影响

延边州地处吉林省东部,处于中、俄、朝三国交界,面临日本海,素有东北亚“金三角”的美誉,是中国发展东北亚地区贸易、进行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重点地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图们江地区开发等国家战略叠加区。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吉珲高铁于2011年开工建设,全程360公里,投资约365.7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2015年9月20日开通。其中,延边州境内全长247.8公里,占全程68.8%,途经延边州的敦化、安图、龙井、延吉、图们和珲春等六个县市,沿线共设威虎岭北、敦化、大石头南、安图西、延吉西、图们北、珲春7个车站。延边州在该线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吉珲高铁的开通对延边州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缩短延边州与周边重要城市距离,促进人口大量流动。吉珲高铁开通后,珲春到延边州首府延吉仅需1小时;珲春至长春只需3小时;从延吉到北京仅需9小时左右,缩短近14个小时。高铁还开通了珲春和延吉去往哈尔滨、齐齐哈尔、大连、丹东等城市的动车组列车,同长吉城际高铁、哈大高铁、哈牡客运专线、哈齐客运专线等快速铁路共同构成东北地区快速客运网,且票价经济实惠,将为延边州提供大量游客,巨大的消费群体将大大促进延边州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便于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引入。近年来,在新常态下,延边州经济增长乏力,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要素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一直较为欠缺。吉珲高铁开通后,便利的交通与延边州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延边州,它将成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流入的“高地”。

第三,大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产业结构优化对加快发展地区经济有显著作用。近年来,虽然延边州经济不断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延边特色的产业结构,但是总体上其产业优化步伐相对发达地区还是较为缓慢,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吉珲高铁开通后,延边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将随之进入“高铁时代”,将大大加快延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使高铁经济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第三产业成为延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 延边州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在“十二五”期间,延边州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州实施“开放先导、项目带动、城乡统筹、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全州经济的稳健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任务,为“十三五”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体来看,其GDP从2011年的651.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86.1亿元,增长35.97%,年均增长46.88亿元,呈快速增长态势。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比由2011年的9.3%减少至2015年的8.5%,下降幅度明显;第二产业由2011年的50%降低至2015年的49.9%,变动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由2011年的40.7%增加至2015年的41.6%,有小幅度增加,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第二产业偏低。可以看出,延边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但仍未占据主导地位,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参照表1)

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延边州三大产业均实现了一定的发展。在第一产业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的水利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延边特色的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畜牧业、经济动物、水果蔬菜、高校经济作物和绿色米业主导产业;科教兴农工作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①在第二产业中,现已初步形成以医药、食品加工业、林业、能源矿产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一方面其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增长速度高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比重大;装备水平落后,整体竞争力低等。而延边州第三产业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浓郁的民族风景、美丽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201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70.3亿元,同比增长25%。②尤其是在吉珲高铁通车后,2015年“十一”黄金周延边州旅游业出现30年来“井喷现象”,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61亿元。这充分表现出吉珲高铁对延边州第三产业的巨大拉动力。

2.2 存在问题

延边州产业结构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第一产业附加值较低。第一产业规模总量较小,附加值低,未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也未能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产品加工品牌效应弱,产品大部分供当地人消费,出口远销数量极其有限;也未形成一定特色农业如农家乐等。

第二,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延边州工业是以食品加工业,能源矿产业,林业和医药四大产业为主。其中食品加工业对延边州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然而其产值占比重极小;同时在原料加工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也较低。相关旅游地点旅游特色产品缺乏,难以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经济。

第三,第三产业潜力未完全发掘,服务质量需提升。目前延边的旅游地点仍然以长白山为主,像民俗村这类具有特色民俗风情的旅游项目一般附加在长白山旅游小项目中,很难形成人气旺盛的单独项目,主要就是受到交通不便的限制。高铁开通后,交通通畅,延边地区神秘的民族风情、美丽的自然风光必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大量的人流、物流将向铁路沿线城市聚集,周末旅游小高峰将出现。

3 在吉珲高铁影响下延边州经济发展对策

面对吉珲高铁开通后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和三大产业存在的问题,延边州应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具有延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做强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具有浓郁延边朝鲜族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培育有机、绿色、生态、高效种植农业,抓好人参、五味子等中药材和延边大米、食用菌、蓝莓等生态食品精深加工,力创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同时加大出口力度。二是发展生态型现代畜牧业:努力形成以延边黄牛、梅花鹿等特色畜牧业为主的全产业链体系。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牧场建设,以提高产出水平。四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无公害水稻抗冷综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增产技术。第二,做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工业。优先发展食品、医药等生态健康产业,提升发展能源、矿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信息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等新兴产业。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拉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快发展人参、泡菜、啤酒等食品产业;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与银行企业对接,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对接,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步伐,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领企业创建品牌,打造延边品牌集群。第三,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延边州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差异使得其发展第三产业的吸引力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其他地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整合延边旅游资源,推进延边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夯实智慧旅游工程,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完善重点精品旅游线路;适应假日旅游快速发展形势,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质量,健全旅游服务标准,推动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朝鲜族服饰、料理等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加大旅游安全监管和市场综合整治力度,把延边打造成中国北方著名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生产业,积极培育民族特色餐饮、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业。

注:指导老师:权哲男。

注释:

①方承男:《延边地区绿色农业问题研究》,载《延边大学》2010年版。

②《延边旅游业发展亮点扫描》,2016年4月《吉林日报》。

参考文献:

[1]赵庆国.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6.

[2]全昱.延边州与大理州产业结构比较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5月24日.

[3]王凤学.中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11月.

[4]韩冬雪.如何打造东北亚贸易枢纽.专题调研.

[5]邓容霖.构建区域增长极的核心经验.专题调研.

[6]李钟林.千雪花.延边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J].延边大学学报,2005,38(1).

篇6

——ZC市XX镇科学引智促新农村建设

XX镇辖45个村,社会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是一个集农业型、城郊型、工矿服务型为一体的新兴文明镇。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态富民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惟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和技术管理经验,积极挂靠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促进了全镇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智力后盾。

一、立足生产发展,深入调研、找准农村引智着力点

当前,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各项工作的基础,而生产发展又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因此,我镇把引智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努力推动引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使引智工作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对全镇主导产业进行了综合考察论证。在摸清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提高其科技附加值为目的,确定引智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重点建设。一方面以引进智力为依托,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含量。XX镇具有位于城矿区的区位优势,农民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针对这一情况,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先后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专家教授进行规划设计,建成了集综合服务、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水产养殖、畜禽生态养殖生产及加工、观光、旅游六大功能区为一体的省级生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园。在创办及经营过程中,我们先后通过各级外国专家局引进以色列蔬菜专家查尔迪卡斯威廉姆和司毛雷克戴维德,日本蔬菜专家吉武哲夫,日本冷藏保鲜专家佐藤正忠,诺华(荷兰)公司总裁斯迪温等10余位专家学者到示范园考察交流,参与我们的规划看建设或进行特果菜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与诺华(荷兰)公司总裁斯迪温先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由公司每年派专业技术人员为示范园提供优质果菜种苗、举行技术讲座,现场传授蔬菜高产栽培和管理技术,土肥监测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使示范园蔬菜品种、管理技术始终处于本地区前沿,成为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科技后盾。在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下,全镇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全镇共发展蔬菜温室大棚1500多个,中小拱棚20__多个,保护地蔬菜培植6000多亩,露地瓜菜2.9万亩,人均增收500多元。另一方面运用先进智力,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由于秋季阴雨天多,农民难于培育优质种苗,在这种情况下,我镇引进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智能温室,采用微电脑控制为农民培育优质种苗,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为使农产品能够保值增值,经山东农业大学考察论证,投资350万元规划建设了一处1500平方米,能存放1200吨瓜果蔬菜、肉奶制品的现代化冷库。请日本花甲协会冷冻保鲜专家佐藤正忠先生,对冷库进行了蔬菜冷藏配套设施与技术指导,提高了冷库的贮藏保鲜技术与能力,实现了示范区部分特果菜的“淡产旺销”。为旺产淡销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果菜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培育新型农民、外引内培、促进引智成果转化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在引智工作中,我们坚持引智与育智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大力培育我镇的本土人才队伍。一是外引与内培相结合。通过上级人事部门的引荐和帮助,我们先后与德国SES、日本花甲协会及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组织建立了联系,共引进国外专家20余人次,国内专家60余人次。同时,为使群众对种植养殖技术能够普深入了解、活学活用,做到专家在与不在一个样,走与不走一个样,我镇聘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农技、农机、植保、企管、果菜、畜禽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明白纸5万余份,分期分批选派技术骨干进中国农大、山农大等国内大专院校学习培训60余人次。通过各类培训,我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得到迅速壮大,全镇共有150余人成为土专家、田秀才。这些人才经常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为群众在致富路上碰到的难题释疑解惑,形成了我镇特色的本土人才库。通过国内外专家、我镇的专业技术队伍与我镇群众的广泛交流,我镇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学科技、奔小康”蔚然成风,这些科技带头人也成为了我镇的“准新型农民”。二是引人与取经相结合。在我镇畜禽生态养殖生产加工区的发展经营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引进国外智力,请来了日本、韩国等养殖专家,对养殖项目和技术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养殖权威高等院校联系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繁育饲养技术和管理理念。我们与兖矿集团、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年出栏6万头的生态养猪场——北晨养殖有限公司,由山农大负责规划设计,提供繁育、饲养技术,并引进培育了杜洛克、汉普夏、长白等瘦肉型纯种猪。公司采用“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将仔猪、饲料赊销给具备一定养殖基础和能力的农户,并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成品猪按保护价回收,让农民做上了“无本生意”,北晨养殖公司也被确定为“全国生猪活体储备基地”。三是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相结合。我们了解到小麦垄作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增产、增效、增收的特点。采用该技术生产,在小麦增产的情况下,还可增加1至2季的套种蔬菜,增加农民收 入。经过多方考查论证,我们从省农科院引进了该技术,通过协会、广播、明白纸等各种方式培训群众,把它作为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为迅速推广该项技术,镇里投资100万元购进小麦垄作播种机60台及优质良种和套种蔬菜种,村里补贴动力机械,去年全镇推广小麦垄作2.6万亩,亩均增收300—500元,全镇农民增收600—1000万元。

篇7

关键词:新中式 家具结构 板式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46-01

1 新中式家具结构板式化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新中式家具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主要以人造板、皮革、织物、五金器件等为主要的生产材料,同一种规格的颜色和种类有多种,在家具生产过程中如果稍加不注意就会造成大量家具材料堆积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这些器件和设备出现老化、褪色、生锈等多种问题,最终导致这些材料报废不能使用。在占有大量库存量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其次,板式化家具的设计思想缺少相关的标准作为规范,导致板材在不同设计的家具间不能相互的通用和互换,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而且同一个设计系列的产品之间缺少相关性,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导致了图纸出错率的增加和设计效率的降低。最终导致了同一个系列的家具在规格上有近几十种,同时也增加了门的尺寸的选择。最后,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由于设计标准的不同造成所需的零部件不同,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工时核算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也降低了家具材料的使用率产生浪费,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看图纸时间和调机时间增多,导致误差的产生率也增加了,生产管理出现教学严重的问题。在板式化结构的家具生产过程中,整个生产环节表现为生产效率变低,生产周期加长,家具生产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生产计划和生产日期产生严重冲突,车间拥挤不堪,包装件数增加,生产难度增加,误差率升高。出现这些问题对家具销售也产生了影响,增加了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产品的零部件及编号繁多复杂,造成了账目过多,产品的数量和运输成本增加,家具质量和效率降低,降低了顾客的满意率。

2 新中式家具结构板式化标准化生产研究

2.1 产品设计标准化

产品的标准化设计是企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同时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随着新中式结构家具使用寿命的不断缩短,每年两次的家具展览会成为了家具企业的难题,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而对于一些家具生产企业,如果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新产品开发就会有序地进行下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产品的设计应该符合一些标准化和其他现有标准化的要求;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提前设想好新产品达到的标准化程度;再次,在设计之前应该对家具生产的原材料和其他配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大程度地满足原有配件和材料的生产要求;再者,设计的产品应该更具有竞争力,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多与国际上的同类家具产品进行对比和研究,通过与国外标准化进行对比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标准化要求;最后,预测出同类家具产品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

2.2 原材料标准化

原材料是企业进行家具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在家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家具材料占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半以上,企业的所有流动资金有一半以上都花费在原材料的储备上。因此,原材料标准化的制定,不仅可以保证家具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对于减少资金投入、简化采购流程、验货和保管等工作的程序和缓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能够减少原材料的储备量以及资金投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速企业的资金流动。在实际原材料标准化制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过程中对不同功能和型号的零部件的需求制定相关的规范,例如对于卧室中家具材料来说,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使用较多、压力较大的区域采用加厚耐压的板材,而使用较少、压力较小的区域以及零部件各个板件均采用厚度为18cm的板材。而对于抽屉板材,抽屉前后板需使用12mm的板材,背板、抽屉底板等需使用3mm的三合板。

2.3 编码管理的标准化

在家具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跟随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实行科学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要求对原材料类型、零部件型号、产品编号等部分进行编码,以便系统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品未来的需求数量进行考虑,还要综合考虑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并做好监督和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的产品特色、管理特点以及发展现状,为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量,权衡利益,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案,否则在工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混乱,对企业发展和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2.4 设备以及工艺装备的标准化

新中式结构板式化家具的标准是32mm系统,满足该系统的设备以及工艺装备才是新中式板式化生产家具的生产材料,离开了该系统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板式化家具就无从说起。高效准确快速地生产加工大批系统孔和结构孔是板式化家具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特别是孔位准确度与孔径的精确度,对此,在设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实行标准化十分重要。

2.5 工艺的标准化

工艺标准化是指依据设计的图纸和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规范,将家具原料和零部件或者家具的半成品加工为合格的成品。科学标准的加工工艺是人们加工过程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可以指导工人进行有效的操作和正确的加工,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工艺标准化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节省设计时间,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马贞,唐立华.浅析榫结构的应用及优化方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76-178.

[2] 梁成龙.来自中国的启迪――浅析汉斯・瓦格纳的椅子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8):242-244.

[3] 潘质洪,叶喜.现代实木家具研发创新思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7):57-58.

[4] 唐立华,刘文金,苏艳炜,等.面向装配的实木家具设计原则与方法[J].木材工业,2010,24(3):35-37.

篇8

1. 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

1.1木质复合材料的提出。

木质资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又难以替代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4 666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但是,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分布不均,森林蓄积量仅占世界的2.9%,远不能满足占世界22%人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人口、经济高增长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消耗并将形成更大的压力,所以必须坚持以高新技术实现人工林木材的高效增值利用。材料的持续供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国家十分重视,并在“十五”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通过木质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专题设置了七个课题目。从此拉开了木质复合材料的研究序幕。

1.2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以先进技术制造木质复合材料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形成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型产业。例如,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是通过不同的复合工艺生产制造,解决传统木材制品的易腐朽、虫蛀、开裂、生物降解以及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其产品主要用作各种室外用结构与非结构板材及型材、环境安全型家具材和高尺寸稳定性的复合地板芯材。近几年来,高性能木塑复合材在世界上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快速的发展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我国政府持续推进了木质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在木材表面的非极性化、木材酯化及接枝共聚处理等基础理论以及木/塑纤维复合材料、木基电磁屏蔽功能材料、木材陶瓷化、木竹复合材料、农业剩余物纤维等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木材/合成纤维复合材料等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通过协作研究和建立产业化示范线的模式,把制造技术直接推向林产品生产第一线,并在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产业化示范线,确保了我国此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致于进一步拉大,为提高木质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赢得了时机 。

2. 木质复合材料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的趋势,在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材料产业,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技术竞争的战略要点之一。因此,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向环保型、经济型发展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2.1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要向环保型发展。

据报导,目前国内各城市产品质量检测站对各省、市的木质类板材进行检测的结果,没有一个省、市能确保全部板材能达到室内国家标准的指标。据统计中称,稍好的省、市的产品超标为20%~ 30% ,严重的省、市超标达80%~90% ,个别超标达几倍,因此,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应注意环保安全,要注意“绿色生产”。其别是胶黏剂及涂料的选用。每张木质复合板材都要用胶黏剂,而胶黏剂中的游离甲醛释放是危害人体的主要成分。其次涂料中有机挥发物如苯、甲苯、二甲苯醇、三氯乙烯等均对人体有影响。因此生产复合板材时,如何选择胶黏剂是关键。目前,基本国内各厂都已重视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要求产品一定要符合国标要求,或达到国外E1、E2级水平。有人提出复合板材生产时全部不用“醛类“胶,但醛类胶的特点为有一定耐水性及湿状强度外。最突出的是价格低廉,因此2l世纪初期,该类胶的应用还要继续。自上世纪末起,国内很多科研单位研究水、乳聚氨酯树脂胶黏剂来替代“三醛”胶,但要密切注意,PU的合成质量。采用了尚含有游离异氰酸酯的PU胶,对复合板材制成后。其危害将比“甲醛”释放更危险。对人体危害更大。所以研制单位在合成工艺及应用单位使用时,都要谨慎。

目前国外在推广其他胶黏剂,如用历史上的豆蛋白胶改性,提高其耐水性。20世纪末,国内、外又用酶制剂来制木质板材胶。这个方向对,应大力推广。也有人用无机胶黏剂试制复合板材,也是方向。大家应当按中央指示,在科学上要有所创新。上海在20世纪70年代用生物酵母类制胶合板胶,成本低、耐水性也好。当时也用生物酶制剂,或基因改性的生物类为原料研制复合板材胶。这类胶可能是复合板材2l世纪的方向。因为既符合国情,又符合“以人为本”的战略。产品成本也不高,又能保证人民健康,生产可能性很大。

2.2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要向综合经济型发展。

木质复合板材发展要求“经济”,是各国人民的普遍希望。当然对木质复合板材要求是物理强度好,美观绚丽多彩,多功能是主要的,但也要经济实惠。生产单位要注意制造成本,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原料利用率;生产时要节能;调整劳动组合,发挥集体智慧,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达到板材质量好,成本低,最经济,这是各国生产木质复合材料的大方向之一。

2.3木质复合板发展的未来。

21世纪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木质复合板材也有着新的创新思路。用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是一种趋势;木材类与金属类复合也是趋势;更有可能是生物功能来实现复合材料。总的来看,新的木质复合材料的设计时,会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各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生产时将通过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控制仪表,对新型复合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出超越原来木质结构,实现全新的原子、分子的组合,达到新的木质复合材料的品种。在遵循可再生、可循环、无污染的方向下,具体发展途径有如下几种:

2.3.1对木质复合板材(纤维类板材、碎料类板材)可能有第三种材料掺入,成为新的分子排列,使新的木质复合板材有新功能。

2.3.2木质复合板材生产时,可能通过外部的光、电、磁等催化,对板材表面内分子与原子的排列方向的改变,这样能使新的木质复合材料提高性能或改性。这是复合材料稳定质量或改变性能的常用方法。

2.3.3木质复合材料可能掺入可变导体,或配人带光谱结构的掺杂物,成为一种新的、特种功能的木质复合材料。

2.3.4木质复合材料与生物类材料复合,如用生物酶在木质板材中加以应用,合成,成为能耐热,质量又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新的木质复合板材 。

2.3.5易降解。即将再三利用后不能再循环利用的废弃木质材料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降解或水解作为肥料和饲料。

2.3.6再生利用。即利用废弃木质材料生产一种与原来木材性质不同,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如碳纤维增强材料和木塑复合发泡材料。

2.3.7再循环利用。即将废弃木质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好,制造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制造刨花板或纤维板。

参考文献:

[1] 彭卫红,王志刚,李月梅.低碳经济背景下基础原材料发展问题探讨[J].生态经济,2011,2.

[2] 叶克林,陶伟根.新世纪我国木材科学与技术展望[J],木材工业2001,15(1)

[3] 王正,郭文静.中国人造板生产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趋势,面向2l世纪的林业[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杜,1998.

篇9

关键词:松香;企业内控;内部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86-02

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内部的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对于新兴产业松香来说,企业管理关系到松香产业发展和进步,内部控制工作做得好,企业的运行顺利,各种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企业业务,推动了松香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一团糟,那么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而且对于松香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内控作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是企业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实力的必杀剑。完善松香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风险,对于松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松香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松香年产量达到三十五万吨以上,位居世界松香总产量首位,松香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二十亿元每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松香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对松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松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广西作为我国松香产量最大的省份,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松脂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梧州松脂产业深加工生产基地的建立开拓了松香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松香的深加工也逐渐普及。例如梧州的食用松香厂、桂林的油墨松脂厂等。高产量高品质的松脂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近年来随着松香企业的大规模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一些不法企业为了求生存不惜才去非法手段破坏松香产业市场,松香质量低下,企业管理面临困境。产 品不合格被返销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改善目前的现状,则会对整个广西松香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松香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相关法规的缺失

我国企业会计法律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内控中的会计信息准确真实,要求企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企业担任的法律责任,规范会计工作,分工明确,保证企业的合法顺利运行。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行,在实践中不遵循准则,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法律监管不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混乱,难以管理。

(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对于松香企业来说,其内部管理也出现了机制不健全问题,传统的松香企业管理中采用的是事后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法对企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只有及时改变陈旧的企业运行模式,做好预防和平时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风险降低,减少意外损失。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多阶段预防。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国松香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薄弱的管理经验和缺乏创新的管理机制制约了企业进步,因此,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松香企业发展的内控体系。

(三)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管理水平低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的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存在,很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核实,缺乏科学合理的复审制度,账目无法对接,实际开支和预算之间差距太大,甚至有人为的制造假账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公款挪用现象普遍。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管理手段和方式陈旧,掌握的知识肤浅,积累的实践经验少,对于企业内控没能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社会责任感,遇到困难互相推诿,为了一己私利制造假账,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四)企业的外部监管不力

对于企业内部的实效管理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导致企业自身发展中逃避社会责任,没有形成严明的奖惩制度,政府对企业的指导不够,专业的监督管理机

制缺失。

三、完善松香企业内控的对策建议

(一)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完善松香企业内控制度

松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经济产值和效益,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社会服务。这就意味着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要从根本上保护所有者的权益。企业内部控制由董事会为主体的加之企业其他人员的参与开展业务,内部控制要维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考虑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松香企业的发展还没能做到这一点,很少讲企业内控和所有者之建连接起来。导致了企业所有者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降低,发挥的作用减弱。因此,要完善企业的法人制度,设立明确的分工,保证董事长、监事会的职责贯彻落实。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控,保证高层领导能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行管理活动中。

(二)净化企业内部环境

要实现企业的良好内控,首先要净化企业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的制度建设氛围净化。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和控制关键目标,做好企业内部股份管理和股东的职责。让经营者、股东参与到企业管理运行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共同探索企业发展之路。二是加强各级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采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转变管理经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做好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不健全,机构设置水平不一,部分企业内部只有内部审计缺乏外界的监督。对于松香企业大发展应该在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两个独立部门互相监督,保证内控的公平公开透明。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负责,有效的监督了董事会的业务,接受董事会的指导,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当下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思想品德建设。让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准则,掌握新方法、新业务。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学习,熟悉法规政策,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组织人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企业发展路径。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给予岗位提升和物质奖励,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企业内控制度需要全员工的积极参与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激励监督体制,要做好监督和激励的度,不能激励监督过度,但也不能没有。因此,要实现两者的结合,除了管理层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需要系统的监督管理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不同的工作人员担任不同的职责,全员参与,有利于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地位,保证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从企业的财经纪律到企业的党政,不同角度做好监督,形成明确的职责分工,减少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

另外,企业内控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内控不是盲目的控制和管理,而是紧随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实现最大化价值。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实行内部控制,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公司业务,对于成本和利润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对不同岗位和部门做好管理,特别是业务运行的各环节实行统一管理监督。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值。

要推动现代化松香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设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证。良好的松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内控现状不容乐观,要加强监督,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意识,发挥内控的效应,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郭晓华.改进集团企业内控建设的几点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1,(9).

[2] 昌云琦.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几点建议[J].海南金融,2003,(9).

[3] 许明辉.加强企业内控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2008,(11).

[4] 沈逸亭.关于在普通中学推行英才教育的几点建议[D].苏州大学,2010,(9).

[5] 毕树俊.完善企业内控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2003,(8).

[6] 宋湛谦.对广西松脂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林业科技管理,2001,(11).

篇10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旅游业

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总体目标,以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为抓手,全面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更多旅游产业品牌,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市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构建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加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和实施范围,促进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引导全市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游客满意度,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三、主要任务

按照《河南省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和《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制定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组织旅游标准实施。在全市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遴选旅游标准化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旅游企业作为试点,通过宣传、培训、监督、指导等措施,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标准化的实施范围和影响力,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游行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三)培育旅游行业服务品牌。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满意度为目的,创建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名牌企业,进一步叫响“服务”品牌。

(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太极故里”、“山水”两大品牌,加快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月山寺)、太极拳、黄河(嘉应观)、妙乐寺、韩园、圆融寺、药王庙、影视城等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围绕打造南太行国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医疗保健、科技、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演艺节目、精品剧目、数字动漫、七贤茶酒、绞胎瓷等文化旅游商品,构建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观光游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保健养生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五)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通过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重点加强旅游交通、导向标识等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加强“智慧旅游城市”等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我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六)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积极探索建立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效果评价模式,将制定标准和效果评定结合起来,加强标准实施的督导检查,并实施奖惩机制,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有机统一。

四、责任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

市民族宗教局负责全市被列入旅游景区(点)的宗教活动场所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负责全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推进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专项经费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需要。

市商务局负责指导各县(市)区购物商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做好移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工程建设工作,提升市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

市民政局负责城市道路标牌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工作,指导各县(市)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广,监督各项标准的实施,做好旅游名牌、质量奖的培育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道路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出租车、旅游客运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农业局负责乡村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森林公园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全市文化娱乐业态和文物景点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体育局负责体育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检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城市交通标牌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为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负责公园、街区绿化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城市公共厕所和环境卫生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火车站负责火车站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咨询中心、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餐馆、社会旅馆、快捷酒店、购物商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农家宾馆等单位的标准化推进工作。其他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创建工作。

五、工作步骤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12年7月至8月)

根据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工作的要求,组织专题调研,提出工作方案,细化创建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1.研究制定《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任务分解和《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区评估表》、《市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表》,进行责任分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收集、编印旅游标准化资料汇编;

3.与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签订《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目标责任承诺书》;

4.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抽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创建工作;

5.开展旅游标准化调研工作。进行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全面了解旅游服务质量状况和旅游标准化工作情况,梳理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6.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抓好标准学习和宣传发动,确定试点单位;

7.各新闻媒体开辟“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专栏,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8.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和各责任单位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8月30日前报市创建办建档。(电话:3569652)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根据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责任分工的要求,各级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职责,逐项抓好落实,做到阶段性工作与整体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既分工又协作,增强创建实效。采取专项督查、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做好整改。

1.研究制定《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市旅游标准体系表》,并组织实施。

2.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抓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加强“智慧旅游城市”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准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快速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加强城区导向及旅游标志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标志系统,实现行政区域内主要道路及重点景区的标准化导向信息系统全面覆盖。

3.开展旅游标准宣贯培训。旅游及相关行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标准宣贯培训,引导和督促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已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依据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总体安排和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订具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标准体系框架。

5.制定完善旅游企业标准。各旅游企业要组建标准化技术队伍,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标准体系。各主管部门指导鼓励旅游企业贯彻实施各项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6.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和推广。按照创建工作任务,督导各试点单位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对照试点评分标准开展创建、自检工作。并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市创建办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同时,强化试点进程跟踪督查,分阶段提出要求,及时通报试点情况,推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7.进行旅游标准实施评价。在试点过程中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对标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中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服务质量。

8.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在城市主要街道、旅游景区和社区等场所设置公益宣传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标准化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三)评估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软件水平和硬件质量,确保考核评估一次通过。

1.做好试点中期评估工作。依据《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掌握评估内容,在旅游标准化试点中期,迎接省旅游主管部门组织旅游标准化专家对我市进行中期评估,接受上级对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

2.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自查。按照《河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内容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向省旅游局提出正式评估申请。

(四)迎检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

试点工作期满,制定迎检方案,在巩固发展试点创建工作成果的同时,做好迎接省旅游局对我市旅游标准化试点现场评估工作。

(五)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总结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持续完善各项标准,不断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适时召开全市旅游标准化推进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全市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工作任务,把握工作标准,掌握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定期督导检查,促进任务落实。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相应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确保工作完成。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试点工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功能、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等领域。各县(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条块结合、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通力协作,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强力推进全市旅游标准化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