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的现象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男轻女的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男轻女的现象

篇1

近年来,招录的中小学新教师中女教师比例极大,以南浔区为例,2016年公开招聘教师拟录用人员126人,其中男16人;2017年公开招聘教师拟录用人员120人,其中男9人;2018年公开招聘教师拟录用人员82人,其中男11人。因此,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愈加严重,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

一是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14岁以前是儿童性格基本定型的时期,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期间甚至初中阶段,一直都处在女性包围中,那么对他(她)的性格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育中男教师的缺失,使孩子成长中缺乏坚毅、勇敢、顽强、大度等男性气质影响,容易导致男生阳刚气不足、不够果断,从而容易导致男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形成阴柔的性格,对自己的性别认识模糊,由此产生自卑感、易敏感。在遇到挫折时,他们选择逃避而不是像个男子汉来解决问题,甚至自怨自艾、抱怨现实,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因此,在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补充小学生学龄前生活中男性的缺失尤为重要。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冶成福教授表示,校园里缺乏男教师,对处于性格形成阶段和青春期的中小学生的培养不利,在对学生性别趋向、个性品质的培养上,尤其是在勇敢、进取、拼搏等优秀品质的示范方面易造成缺失。2017年4月15日《从师范院校男女比例看基础教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一文谈到,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不利于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教师作为学生性别认同榜样和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媒介物。学生无形中会模仿老师的行为,如果长期接触女教师,将会使得男学生出现缺少阳刚之气等问题,对他们的角色认同带来极大阻碍。2018年9月14日《教师职业性别失衡持续加剧,男生为何不愿考教师?》一文谈到,如果男教师太少,就如同一个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人格容易出现缺陷。整个校园里缺少阳刚之气,男孩子举手投足间无意的女性化动作、言辞会越来越多,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较差。

二是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性别混合的工作效率高,不容易产生疲劳。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学校中,女性教师占大多数,容易造成团体内部矛盾,互相猜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一些新招录的教师年龄相近,结婚时间、生育时间、哺乳时间也会比较接近,女性教师集体休产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良影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肖军虎表示,男教师的稀缺,让学校诸如社会实践、校园安全类等需要体力的活动无法正常开展。2018年1月24日新华网《男女教师比例失衡 不利于孩子成长》一文谈到,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还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及难度,在二孩政策实施后,学校出现批量女教师怀孕请假的情况,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这已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已成普遍存在的现象。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在编教师134人,其中女76人,40周岁以下教师48人,其中女39人。近3年招录了12位女教师。随着年轻教师的增加和二胎政策的实施,截止2018年10月底,学校有3人产假中,1人保胎请假,还有5人怀孕将休产假。这给学校的课程安排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不利于国家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在学校这样一个小型社会中,男女教师比例的失衡,目前看可能危害有限,但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必将会导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完善和缺失。中学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业会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不利于学生打下坚固的基础知识,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不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长期如此,影响的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而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一旦学校不能培育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在这个人才竞争和知识竞争的时代,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令人堪忧。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刘海峰表示,“尽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多少才合理没有定论,但相差比例不能过于悬殊,达到适度平衡是各国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2018年6月26日《当今中国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就真的就没有负面影响吗?》一文谈到,现在的女学生张牙舞爪者可谓比比皆是,而文静者却越来越少,而男学生反倒比以前文静的多了,有时候受女学生的欺负,也许就是由于当今中国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长此以往下去,中国人必将男不男,女不女,这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打个比方来说,水不柔,石不坚能是什么好事吗?该坚的不坚,该柔的不柔会是正常的现象吗?

因此,基层建议:一是政府应切实提高小学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法律地位。二是改革师范院校招生和新教师招聘制度。给予男生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一线教学岗位制定教师男女比例。

篇2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我非常看不惯当今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我是一个男孩,我并不骄傲,反而为此而平淡。

我真高兴,上天赋予我男孩子康强有力的嗓音,更赋予我帅气英俊的脸庞。奶奶却因为我是一个男孩而骄傲。我的邻居更是重男轻女。他家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对两个儿子不惜重金培养成才,而女儿才十多岁就不让读书到外面打工赚钱。

我真搞不懂!不是说“男女平等”吗?为什么当今社会上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不是说“巾帼不让须眉”吗?为什么女孩就不能“顶半边天”?一代女皇武则天,慷慨从军花木兰,豪气冲天刘胡兰,挥笔万言谢婉莹(冰心),奥运冠军郭晶晶,不胜枚举。她们不都是女儿身吗?这些巾帼英雄们哪一点逊色于须眉呢?

男孩谁然能防老,但女孩最完美,是世间万物最美的造物;女孩最漂亮,娇美的容颜如鲜花惹人爱;女孩最善感,因为她有一颗淳朴善良的爱心。女孩,如绚烂的朝霞,交织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女孩,如美妙的乐曲,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符。

珠山区景德镇市第六小学五年级:高俊辉

篇3

女孩是人,男孩有的好,有的不好,女孩不是天生就要被男生欺负。而是人们的思想太……我在我们村子看见有一户人家,他们家生了1个女儿,2个儿子。他们对女儿可以说是虐待。而那个女孩却是个逆来顺受的人。随她的爸爸妈妈怎么骂,怎么打,怎么侮辱她。慢慢的,她沉迷于网络。在网上谈了个男孩。本来成绩不错的她,因为爸爸妈妈的虐待,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成绩直线下降。自已就这样一天天堕落。试问:当你周围的环境已经这样时,你会像她一样吗?有些人肯定会说不会。可事情真正到来的时候,自已还不是一样。因此,我们要争气。不管你的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你必须争气。像我,我出生在一个离异的家庭,我经历了爸爸对老婆,爸爸、后妈生孩子,而且生的是个男孩。但我很幸运,我的爸爸、后妈包括爷爷奶奶都不重男轻女。正是因为爸爸妈妈他们这样我就更应该争气。所以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告诉自已:要争气,这不是为爸爸妈妈读书,而是为我自已。我不应该就此放弃。

在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做的。请那些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那些离异家庭中的女孩或男孩,那些在你还小时,母亲或父亲死了的等等一些情况中的人。我们更应该争气。就算你是一个出生在幸福的家庭中的人,你也应该争气。

我会争气的!我有一天会创出自已的片天!

篇4

论文摘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暴力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为了更好了解潮汕地区家庭暴力情况的现状和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制家庭暴力情况调查问卷,并将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精神虐待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形式。2.男女双方所承受暴力差异很大。3.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与农村的差别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城市与农村联系紧密、人们对精神虐待的忽视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等造成的。因此,为了在潮汕地区消除家庭暴力,我们可以从观念和法律两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

1.引言

“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家庭暴力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1】。我国有关法律文献将“家庭暴力”定义为:“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它不利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

而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由于其独特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环境,该地区的家庭暴力情况会呈现自己的特点。但是,综观各种文献,研究家庭暴力资料很多。但是,它们大都把研究的对象放在全国上,很少涉及地方。研究潮汕地区家庭暴力情况的资料基本没有。而此次研究便是研究潮汕地区家庭暴力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这既有利于丰富家庭暴力的相关研究理论,也有利于为人们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2.研究方法

2.1问卷

根据刑法、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献,自编家庭暴力调查问卷。

在潮汕地区发放问卷,问卷在市区发放300张,在农村发放300张,一共600张。回收问卷570张,回收率为95%。

2.2统计分析

收集调查数据,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因素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3.结果

3.1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形式是精神虐待。

根据各因子包含的信息,将因子1命名为“精神虐待”;将因子2命名为“躯体虐待”;将因子3命名为“经济侵犯”。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精神虐待”这个因子在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31.266%。可见,精神虐待是潮汕地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3.2男女双方所承受暴力差异很大。

在表2中,精神虐待(P=0.000)、躯体虐待(P=0.001)和经济侵犯(P=0.018)这三个因子的P值均小于0.05。二者的差异性显著。可见,潮汕地区男女双方所承受的家庭暴力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3.3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与农村的差别不大。

在表3中,三个因子精神虐待(P=0.974)、躯体虐待(P=0.261)和经济侵犯(P=0.494)的P值都大于0.05。城市与农村二者的差异性不大。因此,城市与农村的家庭暴力现象的差别不大。

综述所述,潮汕地区的家庭暴力现状呈现一下几个特点:1.精神虐待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形式。2.男女双方所承受家庭暴力差异很大。3.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与农村的差别不大。

4.讨论

笔者认为潮汕地区的家庭暴力之所以呈现以上几个特点,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4.1对精神虐待的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暴力只是表现为对躯体的伤害。因此,人们会比较注意家庭中的躯体伤害事件,而对精神伤害的关注会表较少。这是因为“由于精神暴力很难被外人直接发现,当事人自己也难以表达所遭受的精神伤害,所以这种形式的家庭暴力对家人的伤害更加隐蔽。”【2】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潮汕地区有很好的保存。传统文化中爱护身体的观念也深深影响了潮汕人,使他们在侵犯时更多选择了精神,而不是躯体。这些导致了精神虐待缺乏足够的制约机制,成为潮汕地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4.2重男轻女的观念

“潮汕地区自古封闭,三面环山,一面向海。”【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或者闯荡海外谋生,便是潮汕人的出路。而出海、上山这些高危性劳作自然难以由女人胜任,而只有由男人来承担。因此,自古以来男人便成为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他们深受传统观念,特别是三纲五常的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潮汕地区的男权主义极为严重。而女性在面对不公平时又选择了逆来顺受。所以,重男轻女的现在在潮汕地区较为普遍。这就造成了男女双方所承受家庭暴力差异很大。

4.3城乡联系紧密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一方面造成了潮汕人与粤北的客家人和珠三角地区广府人联系较少,另一方面使得潮汕人之间联系较多。在潮汕地区,城市与农村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他们在家庭观念上也极为相近,差异性不大。因此,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与农村的差别不大。

5.对策

5.1改变观念

为了保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利益,消除家庭暴力的现象,需要改变人们一些错误的观念。

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人们对家庭暴力的传统观念。在上文中,我们知道精神虐待之所以成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一般只是关注躯体虐待,而忽视精神虐待。因此,人们应该全面认识家庭暴力,全面的保护自己的权利。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点,提倡男女平等。不仅男性要认识到这一点,女性更要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面对家庭暴力,女性不应该选择逆来顺受,而是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权益。

5.2完善相关法律

《刑法》、《婚姻法》等法律都对家庭暴力进行了定义和限制。但是,其中的条文大多只是与躯体虐待相关,对精神虐待和经济侵犯的限制较少。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对公民的合法权利进行全面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亚林.论家庭暴力[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385

【2】何蕾.家庭暴力的状况[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39

【3】马发腾.潮地婚姻庭观念剖析[Z].

Abstract

篇5

在一个惬意的午后,我坐在树荫下,感受着风冲我脸上拂过的气息。我轻轻地翻开了《红楼梦》,走进了里面人物的内心,走进了曹老先生笔下的灵魂,去感受这部伟大名著的无穷魅力。

在这部名著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了。从她那“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的言行举止中,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矜持、多疑的人。在贾府,只有难得才受人待见,女的总是被轻视,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林黛玉一生苦命,整天以泪洗面,唉声叹气,葬花,焚诗稿,都是在哀怨这些的不公平。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所造成的吗?看到这,我的眼睛朦朦胧胧地湿润了。我不禁想起了儿时的一个邻家小女孩——彤彤。

彤彤是一个非常苦命的女孩。她的父母生了一个男孩,渐渐的,他们开始产生重男轻女的思想,总是把彤彤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对彤彤却不闻不问。好几次,我都见到了这样的一幕:前方,彤彤的父母牵着彤彤弟弟的手,开心地走在前头:而彤彤呢,自己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后头。这是,只见彤彤的爸爸转过身来,对这彤彤恶狠狠地骂道:“死丫头,不会走快点啊!”而面对这彤彤弟弟呢,彤彤爸爸又是另外一副嘴脸:“乖儿子!咱们走快点哦,爸爸给你买棒棒糖吃!”我暗暗感叹,感叹这个世界怎么对彤彤如此不公平。接下来的那段日子,彤彤变了,脸上不再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也变的沉默寡言,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哭。一次,她靠着我的肩大哭了起来。我不阻拦,因为我知道,这是彤彤解放心灵的唯一方法,也是她唯一能倾吐心事的办法……我静静地坐着,在心里默默陪着彤彤流泪。

我轻轻地合上《红楼梦》,长叹一口气,心中充满了伤感。两个不同时期的女孩,却遭遇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是多么的可悲啊!我知道,在一些山区还有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发生,但这真的很不应该,同是后代,为何要有偏见呢?女孩子,难道真的要比男孩子差吗?身为女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吗?

哎,愿人间不再有这样的悲剧,愿人间不要再出现第二个林黛玉和第二个彤彤了,愿《红楼梦》永远只是人间的一场梦!

篇6

在现在的社会,男女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平等,在男人的角度去看女人,男人们觉得女人们什么重活都不用干,全部都归他们

而且在生活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下男人们总是觉得自己要承受太多的责任和压力,而女人们却是挥霍着他们幸苦的劳动成果,每天都过着自在享受的日子。

而从女人的角度去看,虽然现在是21世纪但是,还是有许多的家庭存在这重男轻女的现象,女人们在家的地位总是最低的,有些贫苦的家庭,没发承受太大的经济负担而只选择让男孩去读书,觉得只有男孩才能有用,而女孩却只能在家中干活,这些是对于那些渴望读书的女孩是多大的遗憾啊,就算在社会上女人也要承受这一些嘲笑的眼光,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的公司总是瞧不起女人,女人在家庭中每天也要在家带孩子,老公回来要做饭,那又怎么能说女人不累呢?

所以说其实在这个社会男女都是平等的,只在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为对方想的也不一样,有些时候你少一点为自己的自私或许你就会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谁,只要你生在这个世界都是平等的!

篇7

关键词:土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81-02

青海土族贫困妇女贫困的长期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贫困已经内化为一种文化贫困。在贫困的基础上形成的土族贫困妇女的生存、生活方式,本来是一种对资源极度匮乏状态的文化适应,可是当她们的行为方式成为习惯后,就逐渐远离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一整套自我适应的价值观念,进而演化为一种精神的贫困。对各种社会问题不感兴趣的懒惰心理,是干旱和半干旱的偏远山区即经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经常可见的文化特征。

一、青海土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现状

青海属于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落后。青海省尤其是民和县、互助县等一些偏远地区的土族贫困妇女,受文化水平、家庭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教育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经济贫困已演变成精神文化的贫困。所以,通过文化教育使贫困妇女精神脱贫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探寻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少数民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机制,才能推进青海土族贫困妇女脱贫的步伐。

1.青海土族妇女文化程度比较低下,文盲率高

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青海土族贫困妇女的整体素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土族贫困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低,技术缺乏,观念落后。调查还发现,虽然法律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在青海,由于受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土族贫困妇女受教育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男性。土族妇女文化程度偏低,文盲率偏高,极大地阻碍了土族贫困妇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青海省应将扫盲重点放在土族贫困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群体上,并采取有效行动;应由单纯的识字教育向既学文化又学技术的功能性扫盲教育转变,通过举办种植、养殖、纺织、缝纫等便于妇女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扫盲班,实现土族贫困妇女脱盲;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偏远乡村,把种植、养殖实用技术送到广大妇女手中,以学技术带动学文化,以学文化促进学技术,有效调动土族贫困妇女学文化的积极性。

2.农村妇女成人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是扫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有研究显示,扫盲教材是成人扫盲教育的关键环节,但其建设却严重滞后,不但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脱节,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速成性以及趣味性,难以激发农村妇女学习的兴趣。农村妇女成人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竞赛活动,帮助青海土族贫困妇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其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

3.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公平问题

不少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这一偏好限制了女孩的受教育机会。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不但学龄女童辍学率较高,而且多数女童在义务制教育毕业后难以进一步学习。如何帮助她们获得再教育和发展的机会,是新时期女童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对个别贫困女童的入学资助,有助于引导人们改变观念,克服困难送女童上学。

二、青海土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青海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土族贫困妇女家庭在负担子女教育费用方面面临严重的困难。政府或社会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土族贫困妇女实施文化教育救助,以保障其享有公平的教育,使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1.政府对土族贫困妇女救助的比例和人数少

由于青海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源比较落后和匮乏,青海农村土族贫困妇女很难实现文化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功能,及时实施青海农村地区尤其是对土族贫困妇女的教育救助,成为促进青海省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加大文化教育救助力度,使青海土族贫困妇女有能力、有机会接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和法制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对提高其脱贫致富的能力非常重要。

2.政府对救助的监管力度不够,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土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以及缺乏对土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的宣传、指导,使得青海农村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救助的实施和发展缺乏管理和指导,文化教育救助交叉进行,效率不高。由于村委会对村级文化教育救助体系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大部分农民在闲暇之余无所事事,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盛行,严重影响了青海农村的社会治安,不利于贫困妇女自身的安全,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并且文化教育救助资金投入体制单一,资金来源缺乏,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文化教育救助作为基础性保障,其是否依法进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因此,对其运作进行有效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三、青海土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中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

调查发现,青海省土族贫困妇女对文化教育救助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认知比率低下。从社会性别角度看,影响青海土族贫困妇女对文化教育救助政策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育因素

青海土族贫困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这一因素大大制约了青海土族贫困妇女对文化教育救助的认知水平。青海偏远地区尤其是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大多数土族,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的父权制社会,“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盛行,所以,青海大多数土族女性无法与男子平等地享有社会的教育资源,农村偏远地区土族女童辍学的人数要远远大于男童。据笔者调查,有些土族贫困妇女说:“读不读书都一样,还不如在家看孩子”,“我不识字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别人都不去扫盲,我也不去”,“我都老了,学不会了”,等等。

总之,青海土族贫困女性的教育水平严重阻碍了她们对文化教育救助的认识水平。

2.文化因素

在青海农村,尤其是民和县、互助县等偏远地区,不少家庭重男轻女,忽视女孩教育的现象尤为严重。重男轻女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在青海农村特别是农村落后地区,由于受到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强化而表现得更加突出。相当一部分家长让学龄女童在家带弟妹、帮助做家务。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子女的家庭,由于无力支付所有孩子的入学费用,往往会作出让男孩上学、让女孩退学的取舍。在他们看来,女孩早晚要嫁人,男孩才是家庭的后继人。而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的男女在就业、政治、社会权益等方面的不平等,使得大部分家长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男孩身上,造成很多女孩未完成应该享有的义务教育就辍学了。

篇8

关键词:职校 玫瑰 白菜化

一、现象描述――校园里的“玫瑰”像“白菜”

有人把女性比作玫瑰,把男性比作白菜,一个吐露芬芳,一个拥有力量,各有千秋,也各有特色。

然而,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校园里,却有这样一些女生:她们梳着超短发、甚至理着板寸头;穿着宽松素色的T恤、肥大的牛仔裤,一副男孩子的打扮;走路时,常常将两手插在裤袋里、吹着“口哨”;平时大大咧咧,总喜欢和男生称兄道弟、一起在操场上追逐嬉戏,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是男孩、还是女孩。感觉是“玫瑰”长成了“白菜”样。而且校园里这样的“白菜式玫瑰”似乎还在呈现增加的趋势。

二、冷静分析――“白菜玫瑰”谁之过

职校的玫瑰长成了白菜样,而且还有茂盛的趋势。校园里的这种现象究竟是否正常呢?

南京大学中文系张光芒教授认为:“白菜玫瑰”其实是“女性中性化”的表现,而“女性中性化”正成为一种潮流,但这不是好的潮流,是女性解放走入另一个误区的表现。

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张德明先生说:人还是要有个性,男的应该偏向阳刚,女的应该偏向温柔。两性差异越大,社会越和谐。

更有一部分心理专家认为“白菜玫瑰”的“女性中性化”现象会使社会发生错位,导致女生像男性一样强势,增加女生暴力事件和同性恋发生的几率。

那么,“白菜玫瑰”究竟谁之过?笔者通过调查、资料检索等途径,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女生本身之过

(1)讨厌“女性”,喜欢“男性”。这些女生将自己不喜欢女性的理由概括为:小时候,女孩因柔弱常遭男生欺负;上学后,男生成绩突飞猛进,女生长期占有的领先优势日渐消失;长大后,漂亮女生常常拥有性骚扰的困惑;工作时,心仪的用人单位“重男轻女”,女性总是备受冷落歧视。

(2)喜欢时尚,盲目追随。当今社会是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有个性才更有吸引力。而“反传统”、“求新”的“女性中性化”现象正作为有个性的代表成为了潮流和时尚。我们职业学校的女生尚处于价值观、审美观不断完善的时期,因此有时还显得比较幼稚、单纯,易受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认为流行的就是美的,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年龄、身份等,出现盲目从众、随意跟风的现象。

(3)追求“相似”,渴望认同。在父母、老师、社会的眼里,职业学校女生成绩已经不理想,再不能疯疯癫癫,随性而为。所以,他们认为女孩子长大了,只能结交“女生朋友”,不能和男生有太多的接触,否则就是“早恋”,应该大加批判。“白菜玫瑰”因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酷似男生而易得到男生们的认同,不仅拥有女生朋友,还可以和男生称兄道弟,从而获得了更多的人际交往、选择的自由,也很好地避免了“早恋”嫌疑。

2.家长教育之过

(1)“重男轻女”思想作祟后的随意而为。在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家长自从生下了女儿,总觉得“低人一等”,因而,除了给孩子取名“胜男”、“超男”等男性化名字之外,更是从小就为女儿剪男孩发型、穿男孩服装、教男孩习性。长此以往,习惯成了自然。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依然不改,于是“白菜玫瑰”的打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2)社会现实逼迫下的无奈而为。传统教育中,社会总期望男孩要成功,女孩则是幸福就好。然而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后,社会对女孩的期待和男孩一样。于是家长们将全部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倾注于一个孩子身上,在对女孩的教育中,有意模糊性别教育。又担心女孩因软弱而受人欺负,因此,处处要求女孩像男孩一样强悍、自立、不依附。无形中逼着“本色玫瑰”成为了“白菜玫瑰”。

(3)以为孩子已经长大后的放任而为。孩子到了职业学校,升学考试的压力减小了,家长们不再象初中时一样特别关注孩子的表现。学生平时在校上课,父母上班或忙自己的事情,与孩子接触、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许多家长为了省事,总是直接把生活费往孩子手上一扔,至于她怎么花根本不管。调查中,许多女生说自己购买的衣物、首饰等,家长是不知道的。放假的时候,只要不把这些东西带回家,家长就不会清楚。即使有时家长看见了,只要骗他们说是借其他同学穿戴着玩玩的,他们也就不管了。就是扮成了男孩样,父母看不惯说两句后,只要坚持别理他,他们也就拉倒了。家长的放任,滋长了“白菜玫瑰”的生长风气。

3.社会熏陶之过

(1)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趋同,不会因为你是女生而给予宽容和特别优待。为了“巾帼不让须眉”,能得到与男性同等的机遇,真正撑起半边天,女孩需要不断付出,甚至比男性付出得更多。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女孩们“温柔、婉约”的脂粉气黯淡了;长发、裙裾飘飘的踪迹少了,“干练、帅气”的“白菜”样多了,“拼搏、竞争”的“男性特征”明显了。

(2)大众传媒的率性诱导。韩剧《我的野蛮女友》、流行杂志“超性别主义”观点的提出,颠覆了人们的审美取向,改写了“女生要淑女”的传统。而2005年夏湖南卫视《超级女生》栏目冠军李宇春的诞生,则更将这种“女性中性化”的“白菜玫瑰”现象打造成了受众的焦点,让“本是女儿身,却偏像男儿郎”的性别错位的审美观成为了新的前卫风向标。

(3)传统观念的性别宽容。中华民族历来要求男儿当自强,因此,人们对“娘娘腔”的男性多抱歧视、不齿的态度,当笔者问起“你能接受男人女性化”的问题时,所有的被调查对象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不能。而对女生“男性化”则宽容大度得多。

(4)学校性别教育的空白。在我国,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课程。在生理卫生常识课上,大家除了能知道如何辨别男女之外,其他如不同性别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行为习惯、责任风格等,根本没有系统明确的要求。相反,学校为了便于管理,男女统一的校服、规章制度中“女生在校禁止烫发、化妆、穿高跟鞋”等的限定,让爱美的“玫瑰”没有了用武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要求逼着家长把“玫瑰”养成了“白菜”,又因孩子本身片面的认识加速了“玫瑰白菜化”的进程。专家们普遍认为,女性中性化是新“女性解放”的误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钱焕琦教授认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两性平衡,而不是中性化。他们忧心女性中性化趋势,担心因性别教育缺失或偏激,影响了孩子们的发育成长和身心健康,纷纷呼吁学校不但要重视性教育,还要重视“性别教育”。

参考文献:

[1]性别教育缺失审美观偏差 女生打扮日趋中性化.银川新闻网.

篇9

从前人们只会用简单的工具制造东西,打猎,甚至吃生肉。而现在人们会用高科技的工具做漂亮衣服;会用电饭煲煮香喷喷的饭;会用锅烧美味的肉吃,还会用枪打猎。

从前人们都是用茅草盖房子而如今人们会用砖块造房子了,不仅是这样人们还会在高楼房内安装电梯。

古代虽然有夫子教书但只能男人读书女人在家,这让我觉得很不公平。而现在不同了,这个社会有老师,即可男人读书又可以女人读书。而且以前重男轻女的现象现在也差不多消失了。

篇10

出生人口性别比;传统生育文化;新型生育文化

1.传统的生育文化

传统生育文化,是以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以农耕文化、村落文化、家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生育承载了过多的责任和重压: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养儿防老,一直是我国传统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家庭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直到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左右着人们的生育行为。

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经济的基本来源和养老的保障。另外,男女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平等,男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妇女处于依附的地位。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是有较大影响。

2.影响人口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经济劳动力因素: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家养老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男婚女嫁使得女儿户存在的现实的养老问题。当前,男性依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收入来源和致富道路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传统生育文化因素:“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男尊女卑”这些旧观念在很多人思想里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婚育行为和性别选择。

政策因素:现有的生育政策和群众意愿之间存在矛盾,在不违背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多数群众为了满足生男孩的目标,采用胎儿性别鉴定来进行性别选择。

医疗科技因素:使用医疗技术诊断胎儿性别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使得性别选择可操作性大大加强。

社会因素:社会上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有女孩的家庭比较容易受欺负,而男孩多的家庭在当地则相对比较受尊重,这也使得许多人在生育时考虑优先选择男孩。

3.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大力传播的新型生育文化。新型生育文化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城市化进程、现代化建设为基础,以现代工业文明、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而形成的。它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价值取向,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信道的、新风尚、新制度。

重视生育文化的作用,加快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是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要素。生育文化建设要形成体系,坚持立足家庭、服务群众,解决女孩家庭的实际困难,关爱女孩,潜移默化的教育群众以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逐步取代旧有的婚育观念,以实现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目标。

加强男女平等的国策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其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经验。

要帮助女孩户摆脱重男轻女、性别歧视的精神文化压力,实现自尊、自强、自立。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对各地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人口计生部门应当深入基层,即时发现问题,制止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现象,并对不良现象进行严肃的打击和处理,在政策上产生威慑力。

加强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监管,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直接原因。目前对非法胎儿性别认定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应当促进相关机构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同时,政府牵头制定具体措施,协调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大相关事件的宣传报道力度。

制定相关鼓励优惠政策,让女孩户得到政策的倾斜和保障,更多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应该制定一系列的针对女孩优先优惠政策制度,来提高生育女孩家庭和女孩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维护她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弱化生男孩的意愿。目前,地方上制定一些惠民政策应该与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此,需要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传,使得干部们心里有这根弦。在制定经济社会普惠政策时能够对女孩家庭倾斜,以此激励引导群众改变旧有的婚育观念、消除性别偏好。

4.目前生育文化的新情况

随着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传统生育观念和文化也一直发生着改变,“多子也未必多福!”

一方面,家里有男孩或者男孩子多了给家庭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特别是一些人口数量多的村镇,耕地数量不足,很多劳动力面临着出外找工作的问题。尤其是结婚费用居高不下,买房子、重金彩礼的支出就像一座大山沉甸甸的压在很多家庭的头上。很多家庭因为儿子结婚而陷入赤贫。而女孩子则省心的多,尤其是现在出生性别差异,女孩少男孩多,女孩子非常受欢迎,经济上没有压力,很多人生了女孩也很高兴。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很多儿子多反而不孝顺的事情屡有发生,操心了一辈子的儿子因为赡养老人的事情互相扯皮、推脱,躲避应尽的义务,“养儿防老”反而成了“老无所依”,让人寒心。

再就是我国目前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推行养老保险,农村的老人生活得到了一些保障,对“养儿防老”的依赖性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