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造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节能;改造;控制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大大加强。能源的有效控制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发展。虽然我们在能源的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依然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确保能源的有效节约,对建筑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概述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内容包括五项:一是护结构改造。应按照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对既有居住建筑的屋顶、外墙、门窗、楼梯间等部位实施保温隔热改造。二是采暖系统改造。楼内采暖(空调)系统安装热计量和温度控制装置,进行热计量改造,实现分室控温、分户计量。同时,对室外采暖系统实施热平衡改造和计量改造。三是对具备条件的建筑,增加新风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四是根据既有居住建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同步实施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给排水、供气等配套设施改造。五是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对小区整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造。
3、我国各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推广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为推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推广措施,几种代表性模式如下:
3.1、北京模式
北京位于我国北部寒冷地区。北京市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问题十分重视,为推广改造工作,北京市建委在 2008 年初了《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对不同产权结构、不同使用性质、不同供热方式、不同外装饰情况的建筑,分类确定改造技术方案。在筹资机制上特别提出建立由产权单位、业主、财政分担的筹资机制。针对不同的产权、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改造方式,采取全额支付、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的财政支持政策。
3.2、哈尔滨模式
哈尔滨位于我国北部严寒地区,改造的首要问题是建筑外立面保温。但外立面改造投资较大。哈尔滨市采取节能改造与建筑楼顶“平改坡”相结合方式,这样一方面达到节能50%的效果,另一方面利用销售平改坡形成的居住空间(阁楼) 所取得的收益,来弥补节能改造资金,在改造融资方式上有所突破。此外,阁楼空间还采取出租方式,租期为20年,在弥补节能改造投资之后,阁楼出租收入归居民楼全体住户所有。
3.3、深圳模式
深圳位于我国南方夏热冬暖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漫长,冬季寒冷时间很短,既有建筑改造的主要工作是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在筹融资机制上,对大型建筑范改造项目,政府采取全额投资或补贴、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对普通建筑,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业主自行节能改造。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属地管理,市、区财政分别支持各自改造项目,同时注意对项目改造前后的能效进行测评,为政府制定财政补贴政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4、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
以陵川县为例。陵川县属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主要从墙体、屋面、地面、门窗、采暖等方面考虑进行改造,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陵川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谈几点意见:
4.1 墙体。外墙保温。对建筑物的外墙用外墙保温材料进行保温。用墙体外保温技术,在承重外墙的外表面用胶粘剂粘贴一定厚度的可发性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然后在其表面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和聚合物抗裂砂浆做保护层。
4.2 屋面。屋面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居住建筑屋面一般只做过防水处理,没有做过专门的隔热保温处理。屋面的改造要因地制宜、依情况而定: 对于平顶式屋面,要更新防水层的材料,做好防水处理,在防水层上按设计要求选用保温隔热材料铺设保温隔热层,再铺设防水面层,全面做好屋面防水隔热,从而有效改善建筑的使用性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也可以结合改造将平屋面改为坡屋面,再做保温隔热处理,增加利用空间,提高防水性能。4.3 门窗。门窗是保证室内采光和室内外通风的重要通道。建筑节能改造需对原有的旧门窗进行拆除更换。门窗型材不宜采用铝合金等金属型材,因导热性好,应考虑采用导热系数小、气密性好、保温性好的PVC塑料门窗型材、铝塑复合材料门窗型材、铝木复合材料门窗型材。若采用铝合金等金属型材,应对金属型材采取断桥技术措施,改善其导热系数。同时选用性能优良的密封胶条。窗户应首选平开窗。门窗所用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其空气厚度不小于12mm。
4.4 采暖。采用集中供暖方式采暖,杜绝土暖气供暖、采暖。用热实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以热量计价收费; 室内每组散热器分别安装控制阀,根据室内温度调控热媒介质流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
4.5 地面。在陵川县,既有居住建筑的地面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按设计要求铺设基层,基层要有一定厚度并铺设平整,基层质量必须达到合格后,铺设防水层,全面做好防水处理,下一步再铺设保温隔热层,验收合格后铺设面层;不采暖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在地下室顶板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底面粘贴板类保温材料或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浆料等。
5、应用实例
所选建筑是西安市某大学的家属楼, 是近十年来西安地区的一般住宅形式。 该住宅楼南北朝向,砖混结构,共6层,层高3m,一梯两户,左户90m2左右,两室两厅,右户为100m2左右,三室两厅,南北窗墙比为0.6,外墙总面积为743m2,外窗总面积为459m2,总居住面积为1263m2。
5.1、经济参数的确定
(1)项目寿命周期。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的有关规定,该居住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且该建筑始建于1990年,所以其剩余寿命周期为32年。
(2)节能改造措施单价。节能改造成本即节能改造投资,其单位造价见表 1。
表1节能改造措施单位造价
(3)折现率。该项目为居住建筑项目,节能改造的实际投资者与消费者应该是住户,同时又因地处西安,因此折现率取西安市家庭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建筑节能的收益不仅表现在家庭节约能源费用上,其产生的社会与环境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案例中综合考虑取值为5%。
(4)能源价格。西安地区冬季采暖主要为燃煤,夏季制冷主要为电能。所以, 采暖能源价格取煤价600元/t,制冷能源价格取平均电价0.8元/KWH。
5)能源价格上涨率。 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的背景下,能源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并且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状况而不断变化。因此,在对建筑节能改造进行经济评价分析时,必须要考虑价格上涨的因素。综合我国的经济和通货膨胀状况,能源价格上涨率大约可控制在6%以内。
5.2、经济性分析
(1)节能改造措施成本计算。 该居住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外墙总面积为743m2,屋面面积为252m2,外窗总面积为459m2,楼梯间外墙面积为52m2。参考表1所示单价,节能改造措施成本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节能改造措施成本
表3节能改造前后年能耗成本
表4 现金流量
(2)建筑运行能耗成本计算。该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前后的年用能成本见表 3。
(3)投资回收期求解。根据上文确定的折现率为5%,价格增长率为6%,列出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见表4。计算动态回收期:
通过计算可知,对该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投资4年就能回收成本,可见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较好。此外,改造后还获得了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了二氧化碳废弃物的排放等。
6、结束语
建筑工程能源的浪费问题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控制上,要不断加大能源节约的控制力度,加强对节能控制的重视,严格节能控制管理体系,促进既有居住建筑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胜芳 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分析 保温材料与建筑节能 2001年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传统的高耗能建筑模式显然使其异常放大。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近年在建筑模式的实施中融入了大量的绿色与智能相结合的建筑理念,突出智能建筑的智能功能和绿色建筑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以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战略是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当代建筑来说也必须由传统的高耗能发展模式向现代绿色发展模式进行转变,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转变的具体实现。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不断智能化,智能系统不断发展,智能系统的功能、运行技术将是绿色建筑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使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有效安全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建造健康、舒适与自然发展相适应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建筑遵循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了建筑绿色化的理念。绿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结合了人文因素、地域等方面因素,建造符合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1.2 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和管理根据所需要求进行最科学的优化组合,从而建造出一个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建筑的出现加快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步伐,建造出了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同时较之传统建筑模式很大程度的节约了建筑资源的投入,满足了各种对建筑物环境功能的特殊需求,实现了建筑功能的最大化。
2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作用及相互影响
2.1 绿色建筑的作用
绿色建筑是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能够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又能提供健康、安全、舒适性强的居住办公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现代绿色建筑采用了节能的建筑设计结构,根据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取暖的原理进行设计的建造,减少了电和水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强与自然资源相互结合,利用自然界富足的材料进行建筑,同时使建筑物的空气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控制和保护起到了很好的补充。绿色建筑的舒适性更加的符合现代人类要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使其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2.2 智能建筑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发展需求发挥科技的力量,智能建筑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科学在建筑领域的中重要作用。以现代化大厦为例子,水电的耗能是整个大厦的主要消耗,在北京,总建筑面积近56万m2的国贸大厦其中1d的水电等能源的消耗费用就30万元。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国贸大厦运用了智能化的节能设备,一年的时间里节能效果明显,智能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充分给建筑的能耗问题上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智能建筑的发展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使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更加科学合理和方便。
2.3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相互影响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发展结果,也是未来建筑事业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在逐渐重视对绿色建筑的探究,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也存在差异。智能建筑本身的发展也是朝向绿色建筑发展,智能建筑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手段,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必须要结合智能建筑的相关功能,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科学的建筑设备等建筑控制技术。总之,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绿色建筑是智能建筑的最终目标。
3 绿色建筑一体化的发展
3.1 绿色建筑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严重缺乏国家的统一规范标准,绿色智能建筑仅仅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脚步,没有独立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方针支撑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没有制度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加上目前智能功能需求都是由业主提出但是设计通常都是由设计院完成,而智能化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常常存在不协,系统运行达不到预想效果;在工程规划、设计、实施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实用的标准规范;从智能建筑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开发上缺少科学的指导和监督,使智能技术产品有效的作用得不到利用;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结果的好坏严重忽略绿色智能建筑的集中管理。
3.2 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的提高
(1)技术的提高
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利用和信息集成,安全防范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网络系统构成了智能化的基本体系。这些系统体系的技术并不成熟,集中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外的智能化系统产品。我国应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研究符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要求,要结合实际发挥国内优势的方面做出智能化技术提升、系统的升级。
(2)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建筑产品主要都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绿色智能系统的集成也是由国外先进技术公司提供,在技术、施工方法、质量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等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内生产的绿色智能建筑产品技术的不成熟、质量的不过关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无法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高科技产品。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相关质量监督的行动计划,确保绿色智能一体化产品在生产源头上做好质量的把关,同时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3)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的发展首先是要通过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人类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又要保证环境的持续性发展是现今各个领域都要面对的难题。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人类发展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继续无限度的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殆尽。第二种就是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充分发挥每一份资源的作用,再创造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加大力度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遏制资源的无限消耗,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协持续共处和发展。在现代建造中,我们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充分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绿色智能一体化建筑。
4 结束语
绿色智能建筑体系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的战略目标,智能、绿绿色环保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各行各业中得高新科技都会直接影响或间接反映到绿色智能建筑中。因此,加快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建筑事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陆伟良.智能建筑发展方向的探讨[J].低压电器.2009(18).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节能,主动式节能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总的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在理论上的节能降耗优势确实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并不是拥有“智能”头衔的建筑就是真正的节了能。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 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为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而大型公共建筑又以智能建筑居多,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尤为突出。
一、智能建筑的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真正的智能建筑,应该是能够感知各种需求,并用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资源去满足这些需求。但一些所谓“智能建筑”由于种种原因在环境能源管理中的问题较多,甚至某些“智能建筑”成了高耗能建筑的代名词。
1.建设期间施工不规范导致智能建筑先天缺陷
在部分智能建筑建造期间,某些开发商为控制短期的成本支出,忽视建筑的节能因素,为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过渡耗费留下隐患。为弥补较高的地价对利润的影响,一些开发商采取提高建筑容积率的做法,过高的建筑密度导致“热岛效应”频频发生,增加了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此外,即使在设计环节考虑到建筑节能的要求,但出于控制建造成本的短期行为,一些开发商不愿采用节能新技术,而采用普通材料代替节能环保建材,造成建筑实际使用时的更多能源消耗。
2.智能建筑采暖、照明等方面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智能建筑的许多监控设备和OA机器24小时运转,目前智能建筑的耗电要比普通建筑增加30%。在采暖方面,为保证室内气候的舒适,智能建筑均采用中央空调调节室温,空调温度过低,空调装机冷量过大,大型设备的散热等都增加了空调的负荷;在照明方面,“室外阳光灿烂,室内灯火通明”的现象已日益普遍;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广泛使用,也加大了环境光污染和空调负荷。
3.智能建筑工程技术问题颇多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安装的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尽管我们已经有从设计、产品、安装到维护的相关专业人员,但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水平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许多智能化设备依然依靠进口,导致设备从引进到安装、操作、培训、保养、修理都要请国外公司来承担。一旦要控制成本支出,改由国内人员操作,会使一些设备运行达不到预定的设计目标而造成浪费。
4.对智能建筑节能的系统性认识不足
智能建筑的节能除了涉及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节能,也要考虑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等问题。而目前智能建筑节能的重点主要局限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水、电、气、设备等方面,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当中的节能问题比较忽视。主要表现为:很多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高、技术也先进,但在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低,实际应用程度也不高,系统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设备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1.做好建筑智能化节能规划
经验证明,规划设计决定了工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阶段,紧紧围绕节能要求,做好节能规划,在系统设计中集中体现节能思路和建筑运行管理模式,是做好设计的关键。应该认识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为管理和节能服务的,在此基础上来确定系统的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要求,才能使系统建成后真正为管理者所用。主要可从能耗计量、能耗分析、能耗预测、能源利用优化等方面着手考虑。
2.推广终端节能在智能建筑建造中应用
终端节能是能源需求端管理(D S M)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指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产生的效益要远高于投资能源产生的效益。节约与生产等量的能源投入之比为1∶5~1∶10。政府应出台促使开发商关心建筑节能的政策,使终端节能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保证物业环境品质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大量节省一次性能源和开发资源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与建设成本。同时,政府还需设立措施鼓励建筑终端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3.进行建筑设备改造,以主动式节能模式减少能耗
这是智能建筑实现节能的重要环节。被动式节能是指在建筑的外型及外装修材料上着手,尽量获取自然能源,减少自身能源散失。而主动式节能是指整个建筑的节能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自动调温、自动调光、自动通风换气、自动开关、太阳能利用、节水器具、能量回收等。对于采暖、照明等方面能耗较大的智能建筑,开发商或物业应运用主动式节能模式,改造基础设备,通过各种传感器将末端数据输送到中央电脑,经过与外界气温、光照等对比处理后,再由电脑将命令发送至调节系统,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外界的阳光、气温和空气等自然资源调节室内环境的目的。这样即可降低能耗,节省资金,又能保持室内环境的最佳状态。
4.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以高效的运行管理促进节能
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不善,导致智能建筑能耗高、自控效果差、设备损耗加速、智能化系统开通率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后续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讲授、设备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争在短时期内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管理队伍,从整体上提高国内智能建筑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效管理人才,充实到物业管理与节能改造的实际工作之中,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水平。
三、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节能需要多部门的努力,通过执行节能标准、建立终端节能优先的观念、加强管理、精确与优化控制、引进节能设备,实现主动式节能。在技术运用方面要注意克服“短板效应”,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树立全方位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体现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海,鲁娟,武六元.智能建筑节能分析及优化方法[J].智能建筑, 2006,(05) .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幼儿园建筑;绿色技术;要点
1引言
我国一直坚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方针,节能环保是其重要主题,因此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绿色为主,将绿色建筑设计运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去;在教育类的建筑中比较具有特色的要属幼儿园,对幼儿园进行绿色建造,不仅有利于让儿童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还可以为儿童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娱乐的场所,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绿色幼儿园设计实例和相关思路
2.1绿色幼儿园设计实例
重庆的九龙坡地区建造了一所以绿化为主题的幼儿园建筑,这所幼儿园所处的位置不仅交通便利、设施齐全,而且还处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整个九龙坡地区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有10.11万㎡,建筑所使用的整体面积有50万㎡左右,绿地占其总面积的35%左右,建筑设计的密度范围在20%左右,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物基本上都属于高层建筑;幼儿园在进行建造设计过程中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2408㎡,对幼儿园班级进行设计时所预定的班级数为9个,整体估算可以容纳二百多名学生,而且幼儿园还设计了活动室、音乐室、体育室、办公室等一些基础设施,有利于孩子的娱乐和管理;这所幼儿园的设计标准是按照重庆市的绿化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的,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还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认可并赋予了绿色建筑标识。
2.2具体的设计思路
在对这所幼儿园进行设计的时候,所遵照的是率先使用被动技术,而后优化主动技术的原则;从节约土地资源到改善室外环境,从节约能源到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从提高建筑安全到对建筑实施智能化设计,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然后与建筑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3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集成技术
3.1对节约用地和室外环境的设计
绿色幼儿园在地址方位选择上,首先应当选在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地区,然后还要选在远离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上,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交通的便利性,而且也可以保证学生免于受到交通事故的威胁;因此幼儿园应当建设在比较宽敞的地方,并结合地处位置的光照、通风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来保证室外环境的质量;重庆九龙坡地区建设的绿色幼儿园所使用的地区原本就是学校用地,所以在对其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土壤污染的情况,也不会发生资源破坏的情况。
3.2对节约能源方面的设计
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中心内容就是对建筑的整体平面布局、功能平面、建筑围护结构上的设计以及绿色暖通空调和照明等方面所进行的概括性设计;建筑方位的最佳朝向在南面往西的15°角范围内,这种设计有利于冬季时阳光照进室内提升温度,减少建筑遭受主风向的侵袭;通过对几何形体错位连接原理的应用,可以将建筑的南北角使用长条形状进行布置,这样可以提高建筑室内的整体采光和通风的效果;此外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用四个天井来提高房间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对建筑维护结构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加气混凝土切块自保温体系且蒸压厚度不可超过200.00mm,传热时系数要保持在1.2w/㎡•k,外窗所采用的隔热金属型材的规格要求在5透明+12A+5透明玻璃,且传热时系数要保持在3.40W/㎡•K,通过对实际热工性能的衡量与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设计建筑在进行能源使用方面总体消耗的数值为120.76kWh/㎡,比参考建筑所估计的能源消耗总值上低了120.80kWh/㎡,所达到的节能效果非常的显著。
3.3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
绿色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室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通风和采光上面,保证幼儿园的空气质量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事项;以九龙坡的幼儿园为例,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整体幼儿园的建筑模拟,通过电脑中所呈现的模拟景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九龙坡幼儿园设计的主要优势就在于通风与采光效果显著,房间的穿堂风可以将换气的次数提升到每小时两次以上,设置天井和日光照明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光照角度,提高采光的效果,让房间内的采光系数可以达到3.6%以上,完全符合我国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因此想要提高绿色建筑设计质量,首先要对建筑的通风和采光进行合理的设计。
3.4对建筑安全与智能化方面的设计
绿色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涉世未深,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在进行绿色幼儿园建造时,需要按照先进的安防监控系统,以保证园内学生的安全;九龙坡地区幼儿园的智能化系统是与九龙坡其他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进行的统一的设计,其中室外主要包括的是安全检测系统、外来人员入侵警报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和小区车辆出入记载系统等;室内主要包括的是有线电视、电话系统、网络系统与火灾警报系统;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加强,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从小做起,共同去创建一个充满绿化的未来。
4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通过九龙坡幼儿园建造实例可以看出,想要更好的完成绿色幼儿园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幼儿园在整体的小区建设中处于配套公建的位置,因此在用地选择上应当选用坡度比较小的、地方比较宽敞明亮的、交通设施比较方便通畅的地方,这样才能保障园内的学生在学习娱乐的时候免受噪音等方面的影响,而且幼儿园的整体平面布局在符合小区的总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将光照、通风等技术应用进去,使其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2)幼儿园内的景观应当与小区的景观进行统一的规划,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的植被进行栽种,主要的活动场地也应当设计成透水的地面,尽量的去减少硬质地面的铺设,建筑屋顶需要进行绿化设计,这样有利于改善室内温度,提高室内环境质量。(3)进行节能设计时,应当选择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节能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得到了节能的目的。(4)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立面的效果,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其好奇心,对培养他们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安全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更好的保证孩子的安全。
5结束语
篇5
在技术上,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是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创,这是一种采用虚拟轨迹跟随、高效电传动技术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也是现代有轨列车的一种全新技术形式。由于其无需建设真实轨道的先天优势,因而具备建设周期短、基础设施投资小、调配灵活的特点,是可兼顾运能与成本的新型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在硬件上,会上展示的列车即是搭载了ART系统的一种创新现代城市低地板电车,从外观上看,列车为3节编组,长31.64米,宽2.65米,高3.4米,最大载客人数307人,最高运行速度70公里每小时。
在安全上,通^自主研发的轨迹跟随控制技术智能导向,同时依靠特定信号控制技术对列车在虚拟轨道的行进进行约束,列车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同时,整个列车转弯半径与普通公交车相当,且比公交车的通道宽度更小。据了解,该列车最小转弯半径为15米。冯江华介绍说:“当列车在转弯半径15米的弯道上运行时,12米大巴的通道宽度仅为5.8米,而智能轨道快运列车为3.83米,因此可在大多数城市道路上通行”。
在设计上,这辆创新型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省去调头麻烦。列车采用高铁柔性编组模式,可根据客流变化调节运力,可调整为5节编组等,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列车还极为“经济”。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53-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新技术的产物被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智能建筑就是其中一种。智能建筑是时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作为智能建筑设备的核心部分,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节能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因此也是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未来发展的目标。
1 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1.1 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了关于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的相关概念。1984年在美国,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诞生。工程师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了一个旧的金融大厦中,把它改造成了一个智能化的建筑。 改造完成后,这个大厦在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也开始效仿这种智能化的建筑模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建筑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
1.2 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我国关于智能建筑的概念提出也是比较早的。1986年中国科学院的徐兴声研究员提出了智能化办公大楼的概念。我国政府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并且制订和颁布了一些条例,来帮助智能建筑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些年,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而且也越来越普遍化。
2 现阶段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发 展状况 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智能建筑中,主要是用以下两种技术来实现建筑设备的节能优化作用。
2.1 能源管理系统
各种计量仪表以及软件程序组成了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系统中这些的计量仪表被安装在各种基本的设备如冷却水泵、风机、制冷机组等上,主要是用于在系统运行时,采集各个基本设备的原始运行数据,并且它还可以帮助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而软件程序在能源管理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中枢作用,对于能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非常关键的。
2.2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自控网络对控制设备实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节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照明控制主要是指通过照明程序实现自动关灯。
(2)空调和卫生设备等的控制技术通过对空调和卫生设备等的控制来实现节电、节水等功能;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是智能建筑的智能核心,既可以实现有效节能,也可以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自动控制,保证环境的舒适度。
(3)热源设备进行智能控制 还有通过对热源设备的智能控制实施水温控制,热源台数控制等等。
3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 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很多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存在很多问题,自然它的节能功能也不是很理想。根据一些调查显示,我国智能建筑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不先进、系统设计有缺陷等。所以即使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很迅速,但是在管理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还是不够成熟和完善的。
3.1 设计误差,以及设计缺乏系统性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的很快,但是由于国内的设计人员良莠不齐,有不少人并不是很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设计方法,不能提供完整的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结果会使得一些建造出来的楼房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甚至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问题。当然也有些人会请境外的设计师,但是由于我国的工程实施水平和境外也有差异,所以也不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
3.2 智能建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智能建筑其智能的意义不仅是它可以使一些事情变得简化方便,它更大的作用是可以使能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所以如果建造的智能建筑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反而使得资源浪费,那么这样的智能建筑的建造就是失败的。而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现象就是一些智能建筑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开通率很低,很多智能系统实际上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这样就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使得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3.3 节能建筑工程技术问题比较多
智能建筑设备技术即使设计部分比较完善了,但是在建造时可能会因为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比较低,会使得建成的智能建筑设备技术运行中存在严重缺陷,有的或者根本不能开通,因此节能的功效也就无法实现。
4 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技术相关问题的 解决方法以及前景
4.1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的智能建筑由于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又比较混乱,因此导致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我国应尽快建立关于智能建筑设备的技术标准,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让智能建筑的市场更加规范化。此外,建筑行业也应加大检查力度,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行业准入规则。当然提高智能建筑的使用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4.2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1)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所以绿色能源将是未来的主流能源。而绿色建筑也将是未来的主流建筑发展形式。因此未来的智能建筑在设计节能功效时可以加入绿色能源技术。太阳能技术目前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具有污染小、能源取材方便等优势。其它的还有风能,和太阳能一样都是可再生资源。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能源,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减少高耗能设备的使用,这样既可以让使用者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未来智能建筑节能技术除可以利用绿色能源,也可以对一些空调、供水、通风系统的进行节能优化,比如说在选择设备时可以选择一些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产品。此外像固体废弃物处理回收再利用也是一种效果不错的节能环保技术,既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又可以减少成本。
(3)材料是建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材料技术对于智能建筑设备的节能优化技术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近些年,很多新型环保新材料问世,比如像高强度轻质材料,透明隔热材料,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代社会提倡节能环保,所以绿色节能也是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才能走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刘辉,冯阳.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2(29):226-228.
篇7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标准;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636-02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Technology
YUAN Wei-we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Guangzhou 510900 China)
Abstract: Nowerdays,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m can not satisfi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the course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technology is imminent. This paper 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on the existing course standards, education mode, training mode, to achie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become more closed.
Key words: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course standards; education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二合一(电话线+网线)楼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立第一座智能大厦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智能建筑往往是将网络通信、安全防范、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大厦设备控制系统等集中进行布线和管理。
“综合布线技术”是系统介绍综合布线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当前智能化建筑的全面进入网络化年代,对既懂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的高素质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综合布线技术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网络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传统教学里,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实践项目非常少,以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综合布线技术,学院与2009年建成综合布线实训室,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知识与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网络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熟悉综合布线相关产品、熟悉综合布线相关标准、设计方式和规范、掌握安装规范和技术、设计综合布线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到测试验收的工作流程。
能力要求:能设计中小型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能绘制各种综合布线图、会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和材料预算、能按规范安装线管线槽、水平和垂直等子系统的布线与安装、能按规范敷设和端接双绞线和光缆、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度对工程进行检测和验收。
2 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学院新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施教。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项目招标、项目整体设计规划、项目整体施工、项目检测、项目验收5个实验模块。以建造一个智能化小区为例,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规划提出各自的布线设计方案,每个小组派一人来讲解设计思路,再由学生之间讨论,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设计方案。然后按照既定设计方案进行整体施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项目完成后,各小组相互间进行项目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再根据反馈意见对项目进行整改。最后,由教师带队,对整个工程进行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工程,则要求其作业小组重新施工。
通过模拟现实工程场景,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熟练度和工程实践能力,再辅之以必要理论知识,让学生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当前网络综合布线人才培养数量与市场需求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矛盾形势。一边是每年有数百万学习过综合布线技能的大专生毕业,但感觉就业困难。一边是企业大量招聘新人,却发现招聘困难。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毕业=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最大因素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熟练,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呼之欲出。
3.1 找准专业定位,建设精品课程
首先,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最主要的职能。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和实践的专业技能素养、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良好、勤劳踏实的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建设上,要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自主开发与之配套的专业教材。加强师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去相关行业的企业去任职,积累和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积极培养“双师型”专业技术骨干。将“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3.2 建设专业实训室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建造高仿真度的专业实训室。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于2009年建造了综合布线实训室,安装有综合布线台,模拟墙、吊架等设备。能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实验项目。
3.3 加强校企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能通过去企业实习,了解从项目招标、投标、成本预算、设计方案、施工、测试到验收的整套工作流程。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认识,更容易融入到企业工作中。校企合作如果开展的好,对企业、对学院是一种双赢。
3.4 职业资格考试纳入考核指标
目前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成为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认定,同时也是学生走向就业之路的敲门砖。学院可以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到考核指标,邀请企业培训机构来学院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能免考该课程。
4 结束语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合理布置实践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来调整课程标准以及授课内容。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融入到企业工作中,达到“综合布线技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毅梅.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教学实践研究[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篇8
后工业时代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的要求
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社会责任感及对人性的尊重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创造生产、生活空间的时候不断地向大自然摄取资源;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转化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能力。建筑的营造与建筑相关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在人类总资源消耗中一直占极高的比例,在中国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万亿m2,只有不到1%的建筑为节能型建筑,建筑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27%。由于能耗的不断上升,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城市出现热岛效应,部分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受沙尘暴的袭击,酸雨范围扩大[5]。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高层和超高层勘察设计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出现地基严重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建筑材料中有毒物质的超标,致使建筑空间成为致命的杀手。建筑设计中没有按相关规范设计,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和火灾。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来解决,而建筑师承担的责任也进一步增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交换的便捷,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的普及,亲人、邻里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为人类创造舒适人居生存空间的建筑师,除了解决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外,还要积极投身到解决人居环境的心理问题,通过对空间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需要;关注老建筑和老社区保护的意义,开发温馨舒适的公共交流空间。这一切都将成为建筑空间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和未来的建筑师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始终将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关于建筑是如何将不同的可用来建造使用空间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论述,说明了构筑的本质就是将不同的建筑材料通过技术手段连接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突破都会引来造物活动的创新。工业时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由于这些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建筑的样式造型和施工工艺。后工业时代表现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的个性化加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新型的人造材料将不断被创造出来,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在了解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如何学习和认识新材料,并将这些新型材料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将成为一大课题。后工业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除了能使用新型材料,还要能将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使其与建筑融为一体,实现对建筑的遮光、恒温控制,防盗报警系统及建筑设备故障自动检测和修复等功能。工程技术与审美多样性并重在工业时代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继续得到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人对经济效益和物质享受的理性追求,在此文化基础上建立的生存空间使人产生陌生、无趣、冰冷的感觉。当这一种感觉阻碍了人类所追求幸福的目标,对建筑的审美与文脉追求将成为人类久违了的目标,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文化艺术氛围将成为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共同需求。对建筑师的要求也就产生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新的工程技术,还要对审美和用户、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研究和学习,这也将是建筑设计在工业时代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之后,对人文艺术的一个理性回归。后工业时代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时不只是考虑技术、材料、设备等物质技术和物理性能,还要着重考虑社会文化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国际视野与地域观念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全球流行的“国际主义风格”,世界各地随处可看到使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方方正正的盒子式建筑,建筑艺术提前实现了全球化。建筑艺术的公共造型艺术特征使其具备了跨国界的通用视觉元素,使得造型简洁、开放、挺拔的现代主义建筑充分展示了高效、节约、使用方便的优势。其开放的建筑理念使得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营造中。在“国际主义风格”在全球推广的同时,人们也对其不考虑区域环境特征、历史文脉、人们的审美习惯等问题作出反思,提出了地域建筑观在解决生存和生活空间给人们情感带来冷漠和断裂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关注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主流和多元共存的需求将成为时展的趋势。建筑师要在关注世界建筑文化和技术发展动态的同时关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整个建筑历史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一部创造史,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建筑的变革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后工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建筑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的角色必须转型,不管建筑设计人员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都要在人类创造的丰富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中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能像前工业时代缺乏知识、主要依靠技术经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中,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建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术、材料、设备等,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将成为建筑师的困惑。新的科学技术要求建筑师要能利用并进行创新,不然建筑将会落后于时展的要求,由此对建筑师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解决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原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后才能不断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创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具备要求设计人员具有思辨能力,能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重点
篇9
康明斯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计划为大功率市场生产功率为800-3500马力(597-2610千瓦)的双燃料发动机。
为石油和天然气井配套的第一个产品组合——QSK50 Tier 2双燃料发动机将于2013年中期开始生产。此后将推出QSK系列的其他发动机,包括能够满足即将实施的EPA Tier 4最终排放法规要求的发动机。康明斯公司的大马力双燃料发动机将同普通综合控制器一起运作,实现烧柴油运行到烧双燃料运行天衣无缝的过渡。
QSK50 Tier 2双燃料发动机将烧柴油直至操作者通过控制面板选择发动机烧柴油和天然气燃料混合为止。QSK50 Tier 2双燃料发动机将转换成双燃料模式并为操作者自动选择替代率。
康明斯双燃料解决方案既适用于新的QSK系列发动机又适用于现有的正在运行QSK系列发动机。
陶氏新推NEPTUNE™高级海底油管保温系统
Dow Oil & Gas宣布推出NEPTUNE™高级海底油管保温系统,这套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是专为抵御水下油田开采中日益恶劣的环境条件设计开发。
这套简单完备的系统是为从井口到交货点的管线、接口和海底油管设施而设计的,NEPTUNE™系统的性能超过了现有海底油管保温技术水平,将优异的热性能和最高水平的耐高低温性能相结合:在安装和使用期间,耐受温度范围可从-40°C(-40°F)到160°C(320°F),水下工作深度可达4000米。
此套系统应近海油气开采商的迫切需求而设计,NEPTUNE系统是陶氏投资数百万美元、经历多年努力的研发结果。该系统的研发基础是陶氏针对此种应用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化学工艺:其核心为一种专有的复合聚醚热固性材料。
NEPTUNE高级海底油管保温系统与目前业内的开采和安装方法相兼容,是一套简易的多合一系统,仅有两层材料:
•NEPTUNE™FBE防腐涂覆层,这是一种基于陶氏树脂专利技术的熔结环氧树脂
•NEPTUNE™流动保障保温涂覆层,这是一种专有技术,是一种复合聚醚热固性材料。
目前在此领域具有竞争性优势的技术需要多达七层材料。通过消除独立粘合层, 陶氏NEPTUNE系统的双层构造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系统简化了整个施工工艺,并且减少了潜在的故障机率。
STX研发出大型汽车船太阳能供电设备
STX Pan Ocean于4月19日宣布,已成功在“STX DOVE”号6700-ceu纯汽车运输船上安装太阳能供电设备。据悉,该船于2011年1月交付,由STX大连船厂建造。
太阳能供电设备由STX Solar负责研发,STX Marine Service则负责安装设备并提供技术咨询,最大能产生24kW电力,占船只运营时电力需求的5%。
据了解,STX Pan Ocean计划在2012年底将船上太阳能发电量增至60kW,在2013年增至120kW。达到这一水平后,太阳能供电量将提升到船舶总耗电量的30%。
该船通过韩国蔚山港至南美洲港口满载试航,对太阳能供电设备的性能进行了试验,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船上安装的太阳能模块每块长25米、宽11米,共计240 块,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采光板面,电力主要供船机的控制系统、船上空调、照明等用电。
美国首份FLNG项目成型
Excelerate Energy公司近日称,将成为美国的首个FLNG项目的LNG Floating Liquefaction Storage Offloading(:LNG-FLSO)设备将到年末完成基本设计FEED项目。
在Gulf Coast地区促进的Lavaca Bay FLNG项目利用浮式LNG液化储油设备,从2017年年开始进行出口项目。
Excelerate公司的LNG-FLSO设备分别为年均生产3百万吨LNG的生产设备、储藏25万m³的油库以及处理气体的设备。处理气体设备可以分离出来,把液化能力可增加到年均4百万吨的规模。
该LNG-FLSO的船长、型宽分别为338米、62米。眼下基本设计项目已经进行的相当多,Excelerate公司现在为了项目的具体步骤进行讨论之中。
该设备的建造项目继签署最终投资协议(FID;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之后需要约44个月的时间。
MV Titania公司推出新贝克尔智能监测系统
在一艘新的汽车运输船, MV Titania公司最近安装了第一个贝克尔智能监测系统(BIMS). BIMS系统是一种以提高性能供机动能力的创新性发展。新系统不仅能监测舵当前的受力和扭矩,而且同时能在计算机单元处理和存储该数据。
该装置可以通过集成船舶上网络的标准接口,使当前和经过处理的舵的相关数据能被连接到该系统的任何网络来使用。BIMS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投入,来改进或完善导航,定位,控制性能和负载监测。首先对于其动态化机动和其复杂性、考虑航道和船舶的运动等,分析了在北海运营船舶的力和力矩的操纵数据。
它还证明了在稳定的条件下通过一般标准预测方法所得明显是有限的。BIMS是一种创新的工具来监视实际情况和申请应用,使得出现舵力最大化或尽量减少阻力的最佳舵角。
篇10
关键字:桥梁无损检测;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桥梁的建设规模也因此越来越大,建设成本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桥梁的安全性能问题。为了使桥梁能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需要对桥梁的整体结构和局部构件进行检测。近年来,检测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传统的破损检测和人工检测虽有其局限性,但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无损检测因其优势逐渐兴起。
桥梁无损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桥梁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对桥梁使用过程中的某些物理参数进行测定,以此来判定桥梁结构与构件性能的一种检测方法。它是由多种学科综合应用而形成的高科技检测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运用物理学和材料学,其检测手段与设备依赖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对桥梁进行无损检测,可以确定桥梁的受损情况,并估定桥梁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为桥梁的维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一、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
由于在工程实践中运用较多,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存在传统无损检测技术有红外检测、Y射线和x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等十多种之多,其中的大部分只具有局部检测功能。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声波检测在钢结构检测中有一定优势,但对混凝土材料的检测精度不高,且设备较贵;Y射线和x射线检测对环境要求较高,只能检测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因其具有放射性,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较大;红外检测可进行远距离检测,但对交通运行有影响且成本较高。另外,传统的无损检测因为其局部检测的限制,一般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地毯式搜索,相当费时,且可靠性不高;但对于中小型桥梁而言,传统的检测方式依然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检测方法。
二、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桥梁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运用十分广泛。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规模和数量都不断加大,桥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不断加大,人们对桥梁的安全性能,无论是建造中还是建造后使用的安全,都给与了很高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建造一些大型桥梁建筑,由于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桥梁的安全性能也因此获得社会的更多关注。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它全长36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台风多,水流急,潮差大,使得桥体下部受到腐蚀作用大,安全隐患多。因此,国家对于桥梁检测的新技术开发给与大力支持。许多大学和研究院所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桥梁实时监控和检测的研究,使得桥梁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更多借助于其它学科
随着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运用不断扩大,而桥梁检测由于桥梁规模的扩大导致的问题将会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技术,其形成过程借助于其它基础学科的发展,因此其发展过程必定要从其它基础学科的发展中汲取成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将不断加深,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借助于其它学科取得的成果。因此,桥梁无损检测技术将会不断借鉴其它基础学科的理论成果来实现自身发展,以满足桥梁检测的发展要求。另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会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工程实践中获得理论研究方法。
2、桥梁无损检测的检测手段趋于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在检测技术上的运用,使无损检测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设备也朝着集约化、一体化方向前进。例如,AMX全自动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统,集众多功能于一身,使用方便快捷,只需通过液晶屏幕的触摸,就可以实现对电气化设备的控制,完成远程实时检测。又例如,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检测中,采用的是德国梯形阳极的方法,对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进行长期的检测评估,以估计桥梁的耐久性能。
目前,现代传感技术和无线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无线遥感技术能够记录信息并传输数据,同时可以结合无线传感技术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指定地点,完成桥梁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因此,为了智能化的桥梁无损检测技术在可以纳入到现代桥梁管理系统中,使桥梁管理系统更加完善,研究人员需要对这两种技术做更多研究。
三、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运用建议
由于历史原因和使用管理原因,目前在我国有很多混凝土路桥需要结构诊治工作,而从整体上提高桥梁的质量和耐久性能在技术上存在诸多难题,因此不可能重建。为了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确保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桥梁的使用管理与检测便成为最佳方式。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的高新技术在桥梁检测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因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工程实践中运用并不多,同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因此,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还需做更多的研究。本文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旨在加快桥梁无损检测在工程实践中的发展。
第一:加快无损检测技术理论向实践应用的转化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将理论上的技术变为实践上的硬件物质,理论才能够为实践服务。目前,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检测技术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对无损检测提出了一些先进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中的利用效率。然而,理论与实践却缺乏一条沟通的桥梁,使得大量的研究超前于实际运用,并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因此,为了突破无损检测技术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加快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为此研究人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第二:加强桥梁检测人员的素质建设。桥梁检测由于其复杂性包含着检测准备、现场检测和检测数据分析等诸多内容,对检测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为提高我国桥梁检测技术的水平,需要不断对检测行业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检测能力,使他们逐渐走向规范化,以符合桥梁检测的行业标准。同时,桥梁检测的行业标准应根据技术升级等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使我国的桥梁检测走向更高层次,为桥梁的安全使用做出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