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工艺实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工艺实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Course|》, and describes the idea of curriculum reform by fostering skills cultivation; 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based on professional superiority;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skill appraisal, through the hierarchy and modularization teaching; Using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s media based on work processes, and keeping paces of contents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with job positions.
[Key Words]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Excellent Cours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对《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及内容进行阐述。
一、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
《电工工艺实训》是我院电力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实践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根据专业要求,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突出高职技能培养为核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使课程教学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该课程在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循序渐进,合理构造实训内容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依据电力技术类专业在电力企业典型就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电工工艺技能要求组织该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构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入手,实训内容分为电工工艺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性技能训练、应用性技能训练及综合性技能训练等四个层次,逐级递进,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实训过程层次清晰,注重学生电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2、依托电力行业优势,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就要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环境和充足的生产实践岗位。近年来,学院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泉州亿力电气公司、泉州七星电气公司、泉州亿兴电力公司及福建省电力公司下属地方电业局等单位合作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并借此与地方电力公司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合作关系,其中的大部分电力企业成为了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它们既是学校的实训场所,又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是学校的技术服务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生产安排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电气设备厂、变电站等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将实训教学搬到企业现场,指导教师结合现场进行教学,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配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上,充分利用电力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基于工作过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实训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实践类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即分析完成一项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即确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和相应的技能要求;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和设计学习情境。在《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以电力行业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道德和服务生产一线的思想定位,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采用以任务为驱动、按项目为导向,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为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缩短差距,将进网电工鉴定内容引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体系中,这样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考核标准参照鉴定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其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融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取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受到企业及学生的好评。
5、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推行 “双元教师”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走出去”,企业工程专业人员“请进来”。每年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贴近生产企业,同时学院聘请了泉州电业局、永安发电厂、泉州亿力电气公司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企业的专家与学院的教师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三、结束语
总之,《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目前,该课程组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星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154-157.
[2] 孙立功. 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49-50.
篇2
关键词 高级维修电工 技能实训 教学做一体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培训中,通常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基础课加专业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理论性过强,理解难度大,不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不具针对性,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训练,因而,加强实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培训中十分必要。
1 将以往竞赛内容有机融入实训教学中
在高级维修电工的理论教学中,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之外还有实用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应用型模块和新技术应用模块,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教材较为落后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跟不上电工行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等,经过培训的学生不仅不具备适应现代化企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不能很好地应对高级维修电工考核。因此,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中,首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选取教材时,应当选取包括有当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材,通过对不同教材的对比分析,大胆地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内容能够更贴近实际,更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高级维修电工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竞赛,这些竞赛的内容是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手段,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近年来的竞赛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收集、整合,有机地融入到实训教学中。
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试题的类型、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教学。
2 建设模块化实训室
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训室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中,应当加强对实训室的建设,根据高级维修电工的教学模块及考核中的具体要求,建立起包括机床模拟实训室、电气线路自装实训室、PLC模拟实训室等一系列与教学模块相对应的实训室,保证学生能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条件,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已有的实训室应当根据相关技术、工艺的发展对其设施、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以机床模拟实训室为例,应当增加现代化的数控装备,建立起具有相应规模的数控车间和包括生产流水线微机控制、变配电微机控制等在内的微机自动控制实训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的维修技术要求,跟上时展的脚步,从而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中的理论考核知识,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先演示一遍,之后交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教学尚有一定的适用性,但由于高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中的知识都较为复杂,有些模块的实训步骤繁多,在各个步骤中的问题多,易出现失误的地方多,如果仍采用老师先讲,学生后做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出现学生遗漏实训步骤,或是遗忘关键步骤须注意的关键事项,易导致实训的失败,同时由于一般情况下,学生对第一次的实践操作记忆较为深刻,容易造成实训错误的重复性出现,不仅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还会造成实训设施的大量损坏,增加教学成本。
因此,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时,除了要加强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外,还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做到老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动手操作,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及时发现学生实训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指导,在保证学生完全掌握了上一个步骤的前提下,再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每一个步骤都有完全正确的掌握,从而全面地掌握实训中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性。
4 模块化教学
根据国家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要求,有机地融入维修电工竞赛内容,可以将其实训教学分为电子电路的绘制、测绘与装配模块、电气线路设计、绘制与装配模块、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检修模块、机床电气的PLC控制改造模块等几个主要的模块,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和训练,系统化高级维修电工的实训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系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5 结语
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中,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到电气企业、工厂中,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强化理论知识及在模拟实践中掌握的相关技能。虽然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实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但在实训过程中不能为了考证而考证,获得证书是实训的直接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应当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真正高素质人才为真正的目的,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付焕森,李元贵.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高级维修电工技术PLC部分为例[J].轻工科技,2012(12).
[2] 薛志荣,俞智炯.高级维修电工考核设备TE82电路改造[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2).
[3] 罗耿兴,宁玉珊.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篇3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生活质量日趋上升,人们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再者,技术产业是带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模块,因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这导致社会各阶层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中,许多阶层人民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工电子上,而在实训教学中忽略了非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分级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得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较为缺乏。因此,为苛求非电类电工电子专业更大跨度的发展以及消除实训教学分级化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职非电工电子的实训基础以及创新能力,寻求非电工电子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更大发展。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2]刘浩,解宁,吴建华,沈兆奎.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06).
篇4
【关键词】“导生制”教学模式;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
目前,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差异大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很难兼顾两头,课堂组织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成为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指导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导生制”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完善了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导生制”教学模式的由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要求工人接受起码的文化教育。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便出现了“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具体做法是,教师以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优秀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教全班学生而是教其中一部分学生——“导生”,然后由“导生”转述教师讲过的内容。而我们在教学中衍生“导生制”是教师挑选学习优秀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助手,在理论和实践中帮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实现互帮互学,在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补给,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等方面评价工作,完全是教师的小助手。
二、“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现以一个40人的实训教学班级为例,采用“一八四”模式,进行有效分组,即由一个指导老师主导,指导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学科兴趣小组的培养具有专长的八个学生,由这些学生来协助老师每一个人指导四个同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导生制”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阶段开展实施:
1.共同学习阶段
教师首先要对本课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要领,对全班学生做全面的讲解和示范。此时要选的导生还未形成,所以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中仪器仪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以及用电安全方面有关的操作要领要详细讲解,突出操作重点。让要被选出的导生全面地掌握新授知识。
2.导生选拔阶段
通过分析全体学生的特点,找出在电子电工专业技能知识与操作技能方面较强、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方面较好、自觉性较高以及学习上又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当“导生 ”。由于导生是指导老师掌握整个实训质量的“风向标 ”,也是贯彻指 导老师任务的忠实“执行者 ”,导生选拔得好坏,是 运用导生制实训成败的关键。教师从开始就要有目 的、有计划地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 特点、知识基础等。通过多种途径,把好、中、差 学生按每个课题由四到五人形成一组进行搭配,把 责任心强、学习好、乐意帮助人的学生选为导生,目 的是让其协助指导老师对本组的同学进行指导。导生作为该班实训的骨干,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任务,在全组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3.任务驱动阶段
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个加工任务,通常可以以任务书形式给出,但此任务在选择时不易过难,如过难则可能连导生也不能完成,发挥不了导生作用。各组学生在导生带领下任务中的电路图和工艺要求,由总体设想到个别设计,由个别设计再到综合思路,集中——分散——再集中,全面地进行考虑。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选择产品的加工方案、生产路线、生产组织实施办法,形成工艺规程,编制工艺方案、质量控制和质检项目及方法等。每组提出方案至少两 套,并在导生的组织下,对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将结果记录下来以备教师检查。然后在导生的带领下,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以达到提高加工方案的目的。
4.安装调试阶段
在电路安装调试阶段,导生指导的重点在于电路线路焊接优化、元件认别、技能操作安全上。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产工艺、提高自己实践能力、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及注意文明生产。此阶段,导生只起指导作用,不能替代他人操作,目的是尽快提高大家独立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加工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各自制订的方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这时也可引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优化方案。也可由导生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予以不断完善。
5.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安装调试后,可将学生组织起来,由各组导生带领组员自己小结、自我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小组进行归类、讲评,指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能力,又深化了对电类技能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使之真正接近生产, 加工出合格的零件。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导生及其他 学生都体会到从设计到加工, 最后成为产品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搞好实训的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又为其今后上岗与社会“接轨”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中“导生制”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考虑职高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导生制”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进行广泛的合 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玉文“导生制”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机械职业教育[J]2007,8
[2]葛小兵“导生制” 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机械职业教育[J]2005,7
篇5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了本教学方案。本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与对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的应用等。
一、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具体流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媒体与手段、教学环境与情境及教学评价与反思。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案
(1)设计思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从事电子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为此,在课程教学思路设计上,部分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现场教学和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共性的理论认知问题,更多的则是通过在校内的电工电子综合实训中心和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进行强化实践教学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体系由单元化实训任务和综合性实训项目构成。
(2)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学习电子元器件引线加工成型与插装技术,掌握电阻、电容、晶体管、导线、开关、接插件等元器件的引线成型工艺,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插装工艺。
(3)教学内容处理。学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参与的主动性。所有任务实施计划、人员分配、材料配置都将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任务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初步具有制作元器件引线的加工成形的能力,初步具有进行元器件插装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4)学情分析。本课程主要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基本电工电子知识与技能等。
(5)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加工工艺和插装要求。难点:电路的整体安装、安装时人员的配合、工具的使用、异常情况的排除等。
(6)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组合,原则上每组人员在3~5人。学生分工角色有组长、检验员、物料员、作业员等。
(7)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实训场地。实训工具:尖嘴钳、镊子、电子元器件若干。
2.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职业岗位角色:技术工人;行动虚拟情境:模拟电子产品生产线;设备与工具:尖嘴钳、斜口钳、镊子等。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电工电子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9-01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将详细分析目前在职业院校中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效率。
一、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他们一般是学习成绩不大好,不喜欢上学,所以才选择到职业院校学一门技术。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此外,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表现得相对较弱一些,在实训课中,还缺乏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2.实训内容比较落后
一些职业院校在电工电子实训内容上不注重更新,一些实训内容被沿用了很久也没有做过修改,所以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在电工电子实训过程中,学生需完成的工作非常地简单,根本就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电工电子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一些小制作项目中,学院一般是购买集成电路套件,所以只需学生完成焊接的工作,而不能使学生从集成电路中学到很多的理论知识。
3.校外实训有名无实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职业院校往往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但是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说,企业并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样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实际的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则比较喜欢与本科大学建立实训基地,而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力持怀疑的态度,所以也不愿意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职业学校老师在带领学生进企业学习的期间,只是让学生去参观,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实践,所以学生并不能从企业实训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4.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电工电子实践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容易引发人身安全问题。在以往电工电子实训中,学生和老师接触到的电路和设备安全性能较低,所以学生和老师在操作时都会格外小心。而现在学生和老师接触到的电路和设备安全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学生和老师在具体操作的时候降低了安全防范意识,反而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二、提高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效率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效率,职业院校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企业流程,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流程结合起来,然后再给学生讲解。在实训期间,老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通过实践进行思考,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思考专业知识,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才能够让他们确定具体的目标,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高校外实训有效性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的成长,职业学校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认真参与企业实训,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实践表现,让企业看到职业院校师生的实践成果与能力,使得企业愿意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比如,在参观企业生产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企业的修齿机、下齿机、超声波融接机和穿头机等进行设计和技术更新,改用PLC控制穿头机,进行软件升级。学生与老师认真参与企业实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使他们加深对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让企业看到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的好处,从而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力度,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训基地。
3.有效利用实验实训室
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实验实训室,在技术更新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研发,看如何使设备更加有效地工作。职业院校可以和企业一起合作,将企业购置的一些还不能够进行有效利用的设备搬到学校的实验实训室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研发,然后再投入企业进行生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够使企业得利。
4.合理安排学生就业
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作为一座桥梁,让企业通过观察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表现,选择一些优秀的人才到企业就业。这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企业找优秀人才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找对口工作难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被企业看中,然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不仅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好好地进行实训,好好表现自己,而且还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订单式”教育模式。
总结:
职业院校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摇篮,学校需要强化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学校和老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学校实验实训室和校外企业实训室,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并且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创新能力,以帮助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于秀云. 电子工艺课程教学的一点体会[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2]刘彦鹂,杨振兰,周展怀. 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1).
[3]陈力平,陈玮,徐冠捷,马文新. “印制板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改革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05).
[4]成开友.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02).
[5]李春艳. 浅谈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实验教学改革[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6).
篇7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6984-02
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ZHANG Rui-fa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Practice and the auxiliary effect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Practice is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Practice; multimedia courseware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日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教学课堂,向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的教学,课堂容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但使用多媒体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利用“热键”做注解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用;补充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资料可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等,并且视、听、读、写功能大大增强。这些不仅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地加以修改,可谓降低了教师备课工作的无意义重复。再者传统的教学方案即使完整地书写出来,但展示性不强,多媒体课件则不同,它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供少数人交流,也可以利用电教室的投影在很多人之间交流,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上传到网上或建立个人主页在全球范围内供尽可能多的人浏览。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同课程又因各自的特点以及授课教师的不同想法制作出特色各异的多媒体课件,电子电工实训多媒体课件因其本身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1 电子电工实训的特点
电子电工实训是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知识点多、交叉性强和技术复杂等特点。
1.1 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多数学生反映教师授课进度过快,每堂课就像赶进度一样,内容讲述不够详实,在课堂上很难完全消化当堂课的内容。然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势必会影响相关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需要掌握的仪器设备种类多,内容复杂
非电类专业学生一般只需掌握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之类的常用设备即可,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掌握稳压电源、毫伏表、频率计以及各种实训装置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学生很难完全领会繁多的内容。
1.3 实训环节多,过程复杂
电子工艺、电子技术和电装电调实习等实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熟练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进而熟悉电子工艺的基本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电路板的制作、元件的焊接和产品的安装、调试。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课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学生虽然对实训本身感兴趣,却对实训的原理和目的不求甚解;或者对实训器材不能熟练的使用;又或是只图新鲜,却对整个工艺流程茫然不知所措。这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实训结束后学生感到浪费了时间、精力并没学到实用的东西。
2 多媒体课件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文本、声音、影像、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局限性,对于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子电工实训多媒体课件也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2.1 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电子电工内容繁多,知识量大。而教学改革不断压缩课时,使电子电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就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教师可在课前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事先精心设计并制作于课件之中,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节约了课时,从而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2.2 人机界面友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由于学生在初次实训之前,只接触过简单的理论知识,很多元件和工具的实物并没见过,更别说使用是否得当了。比如元件的焊接,如果教师只是拿着烙铁和元件对着电路板边讲解边比划,学生在下面就像听天书一样茫然不知所措,若用多媒体软件把焊接全过程制作成动画,结合解说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学生不仅在画面上更形象的了解焊接原理、掌握焊接方法、知道焊点的对错、明确电路中各种器件如何摆放才能使电路结构更美观,还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这一过程跃跃欲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通过仿真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电子电工技术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原理、法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又恰恰是教学重点,难点的化解意味着重点的落实。因为这些内容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的口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模拟或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来“补偿” 这些无法演示的或者根本不做的实验,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获得初步体验, 补充感性认识,并抓住实验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其产生、变化的特点与条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如电动机的降压启动过程,学生在课本上只能看到几幅图表示结果,我们如果把Δ-启动和Y-启动的转换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如图1所示)展现给学生,通过有趣的声音和卡通的动画效果,来形象生动地描述出这些动作。这样的讲授方法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解释操作流程中体现辅助作用
对于一些非电类专业学生而言,类似于稳压电源、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之类的仪器设备仅仅用实验课堂有限的时间来消化掌握是比较困难的,何况老师在讲解这些设备的时候往往只能站在某个实验台进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看到并听清楚老师的讲解,还要在老师讲一遍后就使用这些仪器设备来做实验,真是难上加难。因此,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内容上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能让每位认真听课的同学都通过投影清楚地掌握设备的整个操作程序、每个按键和旋钮的作用。比如示波器的操作流程,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把整个操作制作成动画(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按照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以掌握整个操作过程,如果中间没掌握还可以通过按键返回上一步操作重新进行。这种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降低了老师教学难度,不用太多口舌就能把所述内容说清楚。
2.4 优化教学过程, 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联想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及时、充分地反映学科的最新成果,把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呈现在学生面前。
2.5 有利于网络化、个性化教学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地向网络教学发展。教师将课件于网上, 供随时下载、浏览。生动直观的画面附以动画、录像,学生一目了然, 并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选择重点内容反复学习, 使优等生有机会自主地去提高,学习更多的知识,使差等生克服心理压力, 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利用网络可以布置、提交、批改作业, 进行在线答疑。
3 结束语
影响实训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的因素比较多,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索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总之,使用多媒体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引导和刺激的独特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 将信息交流与开发智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而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刘利淑.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的误区及注意事项[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1):39-40.
[2] 宫迎新.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手段与方法探究[J].科技信,2010,(7):211-212.
篇8
1.当前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尚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还在延用学科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基本是“灌输式”,教师基本上以“教”为主,学生则被动地“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院校仍延用中专和技校的教学方法:即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理论课时较实训课时多得多,理论讲得系统、严密和完整。而实训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时间有长有短,训练项目少,且同一个项目训练时间又比较长。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际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1.2 实训课时相对偏少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不到两年半,各门课程都需要压缩课时,“维修电工”课程也不例外,其总课时相对偏少,这就给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实训项目带来了不少困难。山于时间太仓促,学生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都比较匆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1.3 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使用的设备器件有些是已经被淘汰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基本知识、技能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相去较远,难以适应岗位需求。近几年,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实训设备的投资力度,新建了许多实训室,但山于基础过于薄弱,不可能一步建设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条件简陋,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
1.4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目前的实训教学,大多延用传统的方法,即教师先讲授实训目的、实训原理、所用器材的结构与原理、实训步骤等,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基础训练时比较合适,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是在综合训练时再采用此方法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更不利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2.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先系统地、详细地讲解理论,讲清楚每一个细节,而学生则在下面被动地费劲地听,并没有接收教师所发出的所有信息,且不能引发积极地思考。到实际操作训练时,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一脸茫然,教师还得再三辅导,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均得不到锻炼。为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培养职业能力教学的课程体系。例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系率先在全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维修电工考证”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教师从“教”逐步转为“导”,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在“干”中“学”和“用”中“学”。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显着增强,教师也不再教得心力疲惫。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项目课程的教学规律,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继续推行以应用为出发点的技术型教学,进一步倡导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2.2 开放实训室,弥补课时不足等缺陷
实验实训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意义重大。一是能弥补实训课时不足和部分实训设备台套数偏少的缺陷,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长足的进步;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资源的优势,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延伸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实训室开放,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各种兴趣小组等,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培养创新能力。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目的、方式,自己拟定项目计划,自行合理选择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等,自我组织,自己按计划实施,教师只是加以启发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
2.3 进一步建设实训室,改善实训条件
实训教学本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生产实际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在实际工况或模拟工况的环境中训练基本技能。尽管许多高职院校近几年加大了对实训室的投资力度,新建了许多实训室,大大改善了实训条件,但是每个学校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出现短板现象。在新建实训室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国家技能鉴定要求和学院的课程标准,购置实训设备,以确保每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增加实训设备的台套数,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机会;三是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建设好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齐全、新颖实用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
2.4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每位教师要把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真正做到实处。因此,不能把维修电工实训理解为只是简单的工艺训练,它是通过工艺实习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人类的发明创造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动手能力一创新意识一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材的客观规律。学生进入项目课程学习阶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时机,要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所以,无论是基础技能训练和应用技能训练,还是综合技能训练,都要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时间,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训练项目中。教师把每个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向学生交待明确,讲授必要的资讯、操作规程和安全用电等知识,让学生相互讨论,设计并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工艺过程。善于动脑的学生,会使整个训练内容完成得有条不紊,还可能会不断改进工艺,不断有自己新的想法,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达到的目的。若不给学生提供这样动手的机会,也就错过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在项目训练中都有创新。有些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会马上出成果,可能在若干年后才出创新成果,而这个创新成果的产生得益于我们今天的创新训练,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2.5 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维修电工领域中的基本技能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编写或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以我院的“电气设备与维修电工”课程标准为例,该课程原先制订的课程标准比起传统的教学大纲有了不少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习惯,而是以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以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不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以“实用、够用、科学、精练”为原则。因而制订出的“电气设备与维修电工”的课程标准在相应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较好地发挥了指导作用。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分配不尽合理、某些实训项目的设计不太恰当等。因此,我们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例如适当减少变压器、电焊机和直流电机、特种电机的课时数,适当增加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故障排除、设计的课时数等。另外,在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和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的设备、技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紧贴工作岗位的实训项目,使得实训过程层次更加清晰,逐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6 完善和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自学
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象和习题集等相关教学资源上网,方便了学生的复习和自学,并为学生与教师在网上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制作这些网上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各个器件图片,并配以有关参数、选用原则和使用场合等实用信息,不能单单只进行原理的讲解,要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在教会学生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让他懂得如何使用。比如,收集一些诸如低压电缆中间连接和终端头制作等相关录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和自学。这样,既弥补了教学设备和授课课时不足的缺陷,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疑难解答作用,是实训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有些还不能做到“能文能武”,他们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一是要有计划地派遣这些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他们驾驭实训教学工作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院“青蓝工程”的作用,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到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三是定期聘请对口企业的专家和高技能工人师傅当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最知道哪些技艺实用、哪些工艺关键、怎么学和如何快速学;四是学院应该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最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
2.8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去企业实习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最好选择。学生们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多下企业实训锻炼,学习先进企业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管理。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有助于明确维修电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即应具备电气设备的控制与操作能力、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养能力、电气设备的检测、机电设备中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的节能与改造等等,比老师说若干遍还有效。学生再回课堂后,目标会更明确,学习更主动。另外,学生通过社会的磨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规范意识、守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作风,并逐渐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技工院校 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041-03
当前,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提升的瓶颈,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技工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承担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同时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的界定是: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种。
随着电力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维修电工在各行各业中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同时维修电工在我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职业(工种),每个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维修电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维修电工列为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同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从初级维修电工到高级技师都必须通过职业技能考核。
一 社会化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现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技工院校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为突出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明确了技工院校培训的功能。
多年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融合度不断提高,与5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其中,“紧密型”合作企业35家。2009年以来,与徐州供电公司、徐州卷烟厂、徐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高技能人才培养协议,实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根据企业岗位用工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实现了人才“订单式培养”。每年向企业输送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近千人,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训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二 目前技工院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仍存在差距,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1.实训的方法与内容落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现有技能培训在方法上还未使用学科教学课程体系,只是按照课本上、大纲上的教学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论上的传授,实践上的操作,教学内容上不能够做到与时代科技进步的融合。另外,教学过程还是一味地以教为主,采取灌输式、“填鸭式”这些落后的教学方法,而学员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所达到的效果极差,对于学员兴趣的培养起到严重消极影响。
2.实训设备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落后于企业岗位实践要求
先进的实训设备是保证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对于目前大多数的院校或培训机构来说硬件设备的投入不足,没有硬件条件的支持,要想培养出新时代、新要求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不可能的,只是现阶段技工院校社会化培训工作受到经费紧张的影响从而弱化了对现场实训、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实践的要求,使得实训技能培养的硬件条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科技进步的发展,以至于培训出的维修电工人员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上依然存在着落后的现象,没有掌握新科技的发展,在这种硬件条件落后、实训模式存在偏差的双重影响下,培养出的学员与时代的要求、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技工院校受传统办学思维的影响,重视全日制学生的培养,忽视社会化培训工作,所以教学设备的投入上重学制式教育,轻社会化培训。第二,维修电工培训涉及的知识模块很多,维修电工知识面宽,需要的设备及仪器仪表种类较多。另外,随着电气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电气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设备资金投入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进修培训与企业实践制度落实不到位
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目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大部分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这些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但自身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对于企业的实际岗位来说,一方面院校教师不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一般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满足员工岗位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技能人才培训来说,理论指导只是基础,操作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目的。而目前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师资队伍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能够获得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需要建立培训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促进教师技能提升。
4.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不适应企业要求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对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的技能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操作技能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复合型技能转移。在现行的技能评价考核工作中,只注重通用性,忽视企业的具体要求,常常会遇到考核者参加考核的内容与其所在岗位工作脱节,造成一些确有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受企业欢迎但不具备某些方面知识的人员得不到职业技能资格,但一些通过社会考核取得资格的人员却又不一定能得到企业承认的尴尬现象。培养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社会认可、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 技工院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完善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在培训过程中采用边授课边实训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培训的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开拓学员的思维,是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徐州技师学院不断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自2009年以来与徐州供电公司采取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培训工作,旨在提升在职职工技能等级。主要采取的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岗位工作特点,由企业提出专业、工种培养需求,校企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各自发挥优势开展教学,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在企业完成。针对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校企之间既可进行教师互派,也可互聘教师担负教学任务。至今已为企业定向培养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
2.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建设校内、外两个实训平台
第一,建立学院内部实训平台。徐州技师学院目前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硬件设备主要依托学院的实训基地平台,但随着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规模、层次、工种、专业范围的不断拓展,学院领导重视社会化职业培训工作,每年从培训收入中按比例拿出资金,用于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加强与各教学系共建实训基地,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一个设备优良、功能齐全、制度完备、完全开放、服务一流的共同实训基地。第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以职业标准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企业生产模式和环境为依托、产学结合共建共享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训计划,学校负责实施,企业负责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企业在合作中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技术资料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学校制订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贴近行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这样就做到企业实训场地、设备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专业、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匹配,实现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容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维修电工涉及知识面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变化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是提高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第一,技工院校要为专任教师建立成才的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一线,多提供给培训教师有关行业内先进技术的调研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培训水平将教师从单一完成教学任务,推向与企业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实践中,在生产经营管理的磨炼中培养懂教育、懂管理、懂教学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第二,企业内的专业人才担任学院的特聘教师,共同开发师资培训。企业选派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高级技师作为学校兼课教师,技工院校须采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支由本校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及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4.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保障人才评价质量
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评价应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结合用工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探讨出适合企业生产和技术要求、为企业所认可并能使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方法。
建立新型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共性的评价模块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对员工专业水平之外的关键能力要求,以及从国家的职业标准出发,该工种所要求的具有普遍性且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专业技能方面的通用职业技能评价模块。在具有企业特点的个性评价模块方面,又包括工作业绩评价模块和企业生产岗位技术所要求具备的技能评价模块,主要结合对该企业所进行的工作岗位分析,建立该岗位要求的若干个技能指标模块,用以测评员工目前实际达到的技能水平。
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培训教学质量是关键,首先加强技工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培养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社会认可、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电子电工 专业课 研究
一、合并课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往电工技术基础课与实训操作课两门课程分开由不同教师来授课,理论与实训操作脱离、上课内容单调,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按照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生想学也不容易学会,于是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我们应把这两门课程合并在一起,互相渗透,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教师在讲直流电路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焊接技术、焊机的使用方法、万用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万能板上焊接串、并联电路,并用万用表来测电流、电压等;在讲电阻、电感、电容等内容时,训练学生识别、检测这几种元器件;在讲交流电路时,带领学生安装日光灯电路等;在讲变压器内容时,带领学生制作变压器,由原理到实践、再到理论应用。这样,学生能跟着学,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感到上电工与实训课更加充实,喜欢上这样的课,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降低教学难度。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较多,公式也多,概念原理多,有些内容过于深、过于难,学生一时无法吸收。往往一节课下来,能听懂、能理解所学内容的学生很少,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产生许多疑问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多地追求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去安排教育内容。因此,教育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听懂。例如,在学习叠加原理、电桥电路、向量图、正弦量的复数表示法、三向交流电路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略降或改变讲授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难度。
二、加强实训操作训练
教师要以实训操作为主线,促进专业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之初,要引导学生明确实训操作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名高职生,毕业后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通过实训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增添一份信心和资本。因为在以往毕业的学生中,实训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适应社会,工作得心应手。
2.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要想学好技能,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不受学生的欢迎。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好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操作,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前面提到的电阻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万能板上焊接好电路,并要求测电流、电压等,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所测数据得出规律,教师再给学生焊接的电路评分,计入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就比单纯讲理论效果好得多。这样的课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大家都想做好,课堂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学生只要对学习感兴趣了,就会认真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当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万用表的操作时,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学生读书枯燥,可以设计一个训练表,画出一个万用表表头,指针指到一个位置,要求学生进行读数,改变指针位置后再次读数,在训练学生读书的同时,进行万用表读数比赛,学生会对万用表产生兴趣,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熟练使用万能表了。常言道:孰能生巧,练是关键。只要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就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夯实基础,成为自身的技能。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时,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工专业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正确识别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焊接装配的相关工艺、二次控制回路及其他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利用万用表判断晶体管的管脚极性和管型,学生虽然懂基本方法, 但实际测量机会少,因为手法生硬,动作迟缓,测量准确性差。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可以选用不同功率、不同材料、不同管脚排列的晶体管,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做到快速准确,符合要求为止。
三、实施过程学分制
- 上一篇:电子电工的实训报告总结
- 下一篇: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