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1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94-01

1 小儿脑瘫的定义与症状

1.1 小儿脑瘫的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症。其病理特点是锥体系受害,同时可累及锥体外系、小脑,甚至脑干、脊髓。致病原因以围、生(产)期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最为常见;其次为由于难产、产伤、头颅外伤等引起的颅内出血;胎内及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他原因还有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新生儿核黄疸等。

1.2 小儿脑瘫的症状

1.2.1 语言障碍 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正确表达,有的患儿完全失语。手足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常伴语言障碍;痉挛型四肢瘫、双侧脑瘫患儿也常伴语言障碍。

1.2.2 癫痫发作 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甚大,至少有1/4-1/3或1/4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患儿则很少见。

1.2.3 情绪、行为障碍 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

1.2.4 智力低下 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给25%为重度智力低下。痉挛型四肢型脑瘫及强直型脑瘫者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动型患儿智力严重低下者极少。

2 小儿脑瘫的病因

2.1 孕前因素 ①遗传因素:多数脑瘫病例为非遗传因素所致,但是某些类型脑瘫有遗传倾向。②父亲因素:高龄父亲;父亲低下或障碍;异常。③孕前母亲因素:母亲智力低:母亲智力低是脑瘫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占脑瘫的2.7%。

2.2 孕期因素 ①胎儿因素:胎儿宫内缺血缺氧:一般能够严重影响对胎儿供血、供氧的因素都可视为脑瘫的危险因素。②产伤:新生儿在出生时由于头盆不称、急产、不恰当的助产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③孕期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可导致母婴死亡。

2.3 出生时因素 ①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可使儿童脑瘫发生的危险性增加60倍以上。②新生儿窒息: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2.4 出生后因素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如疱疹病毒)和细菌(如乙型链球荫)感染是损伤中抠神经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死亡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

3 小儿脑瘫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3.1.1 本症的治疗无根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

3.1.2 及时治疗合并症 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药物治疗小儿脑瘫就是治疗的一种方法,但是药物治疗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药物治疗也有要注意的事项。①治疗小儿脑瘫要注意服药方法: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绝大多数药物是采取吞服的,但有些药物如酵母片则宜嚼碎后吞服。又如硝酸甘油片宜舌下含服,这样可以不通过肝脏的破坏而保证药效。首先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②治疗小儿脑瘫要掌握用药剂量:用药一定要按剂量,超量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如老年人和小孩不注意退烧药物的剂量,可因出汗过多而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③治疗小儿脑瘫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彼此可产生相互作用,有时可使其中一种药物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和四环素族合用,其抗菌效力不及单独使用。

3.2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的研制是从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出发,立体综合地治疗脑瘫疾病基础,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脑损伤功能。脑细胞渗透修复后能把神经元补充缺损神经元,并促进小儿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脑神经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障碍,为脑瘫患者儿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且年龄越小,再构成代偿能力越强,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是目前公认最好的脑瘫治疗方法。

3.3 针灸治疗 ①普通针刺:治疗以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为原则。以督脉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穴为主。主穴:百会、四神聪、夹脊、悬钟、足三里、合谷;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瘀阻络者,加膈俞、血海、丰隆;语言障碍者,加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软者,加天柱;上肢瘫者,加肩髃、曲池;下肢瘫者,加环跳、阳陵泉;腰部瘫软者,加腰阳关。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主穴可分为二组,即夹背穴为一组,其余穴为一组,隔日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速刺法,不留针。配穴按虚朴实泻法操作。②头针法:选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中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用1.5寸毫针迅速刺入帽状腱膜下,然后将针体与头皮平行,推送至所需的刺激区,留针2-4小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动,隔日1次。③穴位注射法:选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合谷。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④耳针法:选枕、皮质下、心、脑、肾、肝、脾、神门。毫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4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4.1 对于小儿翻身(滚)不好的康复训练方法 翻身主要靠头有力的挺起,肘的支撑和身体扭转充分来完成。使小儿仰卧或侧卧在大毛巾、大浴巾、吊床上,使之倾斜翻身。仰卧位,向反对侧充分屈曲一侧膝关节,或向反对侧伸展上肢,直到能翻过来。对肢体紧张儿童,先将他后臀抬离地面,用手握其手足卷成像个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使他的身体放松,可左右翻滚。训练他从侧卧位翻身,活动他的腿,扭动他的身体。同时握住前臂,鼓励他转头并将前臂转过来。

4.2 对于小孩子不会向前爬的训练方法 选容易回转的场地,使之俯卧,将玩具离开他摆放,叫其用一只手去抓,如果同侧下肢不能屈曲,要帮助进行。开始时摆晃玩具逗引,再调向反方向叫他捉取。翻身完了时,轻轻按体,来限制其移动。如能完成腹爬动作后,拉长距离,用发声玩具或活动玩具引逗,作伸手捉取游戏。能爬动时,移动玩具向前,并帮助其屈曲膝部,叫小儿蹬帮助者手掌,来向前爬进。紧紧握住足跟,足尖向外的使下肢外旋,诱发其屈曲。接着用手掌顶足底叫他强蹬,相应的两肘交替地前进。

4.3 对于小孩不会迈步的训练方法 训练小儿各方的支持反应,可从后边轻轻支持膝部,向前、后、左、右大的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并训练足跟能移动,站时立稳足跟着地。立位平衡的练习,前移时重心在足跟,后移时抬起足尖,保持平衡。迈步时,体重先移向一只脚而破坏了平衡,使另一只脚迈出一步。所以先要有一条腿承担体重的准备,重心前移,同时另一脚迈出。步行时反复练习,也要训练向侧方、后方迈出。

近年来小儿脑瘫患者越来越多,同时医学界也在不断研发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但这只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后期还需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由于脑瘫是一种复杂的脑部疾病,在治疗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性,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传仁.小儿脑瘫针灸治疗效果初探[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9).

篇2

1 症状与体征

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5,表现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或基底动脉综合征。大多患者伴有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非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喀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疼、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 与脑血栓形成相同,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栓塞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引起严重脑水肿和继发脑疝。小脑梗死也易发生脑疝,应积极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行大颅瓣切除减压术。房颤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后数小时内可用血管扩张剂、罂粟碱、麦全冬定或烟酸占替诺600~900 mg静脉滴注,可能收到较满意疗效;也可采用脑保护性治疗。

2.2 抗凝治疗 用肝素预防再栓塞或栓塞继发血栓形成。证据表明,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导致梗死区出血很少给最终转归带来不良影响。治疗中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也可试用,可以预防再栓塞。

2.3 气栓的护理 患者应取头低、左侧卧位,如为减压病应尽快行高压氧疗,减少气栓,增加脑含氧量。气栓常引起癫痫发作,应严密观察并抗癫痫治疗。

2.4 脂肪栓处理 可用扩容剂、血管扩张剂静脉滴注。

3 心理特点

3.1 初期的焦虑不安感 患者的焦虑类型以患病性,分离性,适应困难性为主。

3.1.1 患病性焦虑指患者对疾病的出现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如患者因头昏、肢体麻木,活动不灵,大部分患者入院后卧床食欲差,入眠不安,担心疾病不能治愈。

3.1.2 分离性焦虑指患者住院后与其所熟悉或依赖性强的人(包括配偶、子女、家庭、单位)分离所引起的急性情绪反应。

3.1.3 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患者角色和生活方式。

3.2 中期的忧烦急躁感 其主要原因,一是瘫痪患者长期卧床,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二是因肢体活动不便,不能如从前那样进行日常生活;三是个人经济状况的干扰和内向性投射心理因素影响所致;四是语言障碍不能与他人表达心境等引起。

3.3 后期的依赖感与患者角色习惯化,经一段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加之其生活规律,常规护理等使自身心理达到新的平衡,于是便有了安全感和依赖心理,这种心理在观察对象中占多数。然而有少数患者他们已习惯于有病的情况,在心理上持续地依赖于医护治疗及他人照顾,如停了某项医嘱而不理解的询问或产生错误认识,不能克服肢体锻炼中的困难等,这便成为康复的心理障碍。

4 护理

4.1 心理支持

4.1.1 加强对患者认识,情感,行为的护理,进行有效疏导。可根据掌握的患者认识情况、心理需要、人格特征及情绪变化等心理状态,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如对患病性焦虑多劝导,抚慰和对病情作恰如其分的解释,对分离性焦虑要多给予生活照料和帮助,同时争取其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合作,并允许他们常来探视,必要时允许陪护。要多引导他们进行角色转换,并主动热情介绍院规及同室病友,缩短适应新环境新角色的过程。

4.1.2 加强一般护理 对中期出现的忧烦心理要查其原因,对症护理。同时注意尊重患者,在生活上多加关怀照顾,精神上应多给予同情和安慰。

4.1.3 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避免刺激和损伤人自尊的言行,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或悲观情绪,增强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

4.2 生活协助 将日用品和呼叫器置于患者健侧随手可及处,指导和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入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帮助定时翻身拍背,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和使用便器,保持大小便通畅和会清洁。

4.3 安全护理 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床铺要有护栏,走廊厕所要安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器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4.4 用药护理 护士应让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与使用注意事项,指导按医嘱正确给药。

4.5 饮食护理 观察患者能否经口进食,进食和饮水时有无呛咳及进食的量和速度,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少量多餐,告诉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床旁备吸引装置;若患者反呛、误吸或呕吐,应立即让患者取头侧位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患者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

4.6 指导功能锻炼

4.6.1 肢体功能康复 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评估和修改,告知患者及家属旱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协助和督促患者早期床上及床下进行日常生活的主动训练,教会家属协助患者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模式,必要时选择理疗、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