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职业道德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职业道德素养

篇1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全面分析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和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模式。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素质;教学模式改革

一、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西方各国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同时,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在高职教学中全面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的必由之路。

(二)市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毕业生在择业期及试用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职业素质方面的问题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前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为:环境适应能力65.9%,人际交往能54.5%,专业能力47.7%,目前,高职学生技能适应性在逐步提高,但自我学习、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社会适应性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及网络的广泛发展,职业岗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员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专业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的技术基础课,是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的重要课程。职业素质的培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而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多年来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不能充分体现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环境资源匮乏,考核评价方法单一,教师队伍薄弱。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融合职业素质教育,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是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各高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一致,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因材施教,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优化师资队伍,丰富和扩大教学资源。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或者认为理论够用就行,技能培养为主,但光有这种认识是完全不够的。如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训练和灌输,而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必须认识到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且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依靠“职业道德修养”一门简单的课程所能解决的,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而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因此,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分析研究各个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不同来安排教学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但是城镇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教育水平不一样,有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信息课程开不了或者课程量很少,学生接受电脑的机会很少,因此入校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就表现不一样。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一半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入校前接触电脑机会少,连打字都不太会,相关知识大多来自中学时信息技术课上所学,但课时量少,很大一部分同学通过自己上网玩游戏和网上聊天获得电脑操作基础知识。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因材施教,任课老师应该分析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另外布置课外任务,建立学习小组,由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从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除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查询、打印之外,还应该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能够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Office、Excel等)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传输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当今网络安全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会计信息很容易被截取、破坏、更改,加上病毒和黑客攻击、服务器意外故障等等,使会计信息很容易暴露,因此,还必须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对网上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过滤的同时,注意保护本企业的会计信息,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对内容有所侧重,加大专业所需内容的课时量,以适应专业要求,同时对不太重要内容可以安排自学,从而不影响课程总学时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职业素质

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单方面灌输和主动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实际工作岗位上常见的案例来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教学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以“边讲边实践”的形式进行授课。安排上机实践环节,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了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课外的作业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分配任务,可以采取分组形式,以小组计分。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众多的学生社团及学生会组织,自主进行相关训练。对于一些学生刊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信息的搜集整理,版面设计及文字录入、排版、打印,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学校有校园网络,可以让学生参与学院网站的日常维护,锻炼他们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电脑设计比赛,并且利用休息时间给参赛学生进行赛前辅导,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我们必须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加强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我校已经建有校园网,校园网已经进入学生宿舍,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以教学研究课题形式鼓励教师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把课程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在课堂以外和任课老师进行网上互动,学生可以网上提交作业,下载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向任课老师网上提问,而老师可以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布置作业任务,回答学生提问,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是做不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是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多,涉及面广,尤其需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方便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任课教师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职业素质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是期末笔试+上机考试的模式,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甚至只有期末笔试,一卷决定最终成绩,运用传统的笔试方式或单纯的上机考试已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反应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在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的高低,还要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养成。首先,我们在试卷命题上改变过去只顾知识面涵盖范围的做法,而是转为重点突出,兼顾知识面,而且最好是按专业命题,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第二,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把课堂测试、课堂操作实验、课外作业任务、小组协作活动表现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全面、准确、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三,明确考核流程及成绩评定标准,以前的成绩评定是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不明显。应该打破以往的成绩评定标准,订立新的评价方式和评定比例,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中加大职业能力的考核,比如小组协作活动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的比例可以加大,注重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同时要制定考核的流程,让学生明确考核的标准。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2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生、计算机教育

1. 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及必要性

计算机的诞生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在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计算机犯罪如网吧少年、黑客攻击、网络钓鱼、僵尸等事件的频频出现,而在日新月异的网络虚拟世界,一些80、90后成为了网络犯罪的社会的焦点,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各种犯罪事件也不断出现,和其他的犯罪相比较的使,许多计算机犯罪事件中,很多都是计算机专业的精英人物,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非法的手段来危害投资者甚至是国家的利益,更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职业道德的缺乏。在计算机教学的实际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要对职业道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重视后者,将会引起难以想象的后果。如果计算机专业人员仅仅有超高的专业技能,没有职业道德,他们会受到利益的驱使将会不顾国家法律法规,对国家和人民财产的侵害,这样的专业人才还不如技术一般的人员,是计算机人才的“畸形儿”。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的重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知识和道德教育的相统一。

2.中职学校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存问题分析

2.1学生生源方面

学生是人才的潜资源。就目前生源的现实状况极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一部分中职生存在着基础知识差,自控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还有一部分由于家庭贫困或是父母离异等,使得中职学生存在物质投入(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计算机)、家庭教育、亲情感化比较缺乏,以至于形成了人格心理障碍,不能正确地对待周围的事物。

2.2中职学校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1)教学方式过于简单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中,职业道德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进行。通过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较少。

(2)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学校所设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有关调查显示:更多的职业道德教育只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的教育,对相关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很少涉及。同时,由于教学方面缺乏针对性,在学生考察、接触有关计算机行业方面很少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只简单对学生做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介绍,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及具体要求 。

(3)评价方式简单

在中等职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仍主要采用试卷考试进行测评。这样的评价方式本身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测试结果缺乏公平、评价渠道单一等重大缺陷。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很难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成果,从而导致学校的教学评价和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4)教学效果欠佳

通过几年对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纪律性较差,如时间观念较差、无视组织纪律;二是责任感不强,如工作马虎、不负责任、以次充好;三是好高骛远,如“做一行怨一行”而频繁“跳槽”等。 可见,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所需培养人才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 中职学校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第一,把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要渗透到计算机课教育中,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要求从计算机教材实际出发,着眼于知识的讲授和上机的训练之中。在知识的讲授中,每节课有五分钟德育教育;还可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激发学生兴趣等;在上机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以分层方式化分为多个项目,按照项目的大小和难易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任务要有趣味性、难度适宜,通过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学生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探索未知,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日常的行为规范相结合。

从小事抓起,从平常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自学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使用正版软件等。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好道德修养的榜样。最后,在正常参加教学之外,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为学校为社会提供无偿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服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因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校企合作互动,更能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也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职业道德的教育应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 会实践活动来实现。一是组织实地参观活动,定期展开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问题的研究;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讨论制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安排等事项;三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无偿服务,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四是聘用优秀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五是便于邀请一些企业的老总或劳模来校作敬业爱岗方面的报告,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实践证明,这种结合企业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胡晓毅 .学习问题学生的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詹万生.职业道德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3

【论文摘要】网络活动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当创新途径和方法,要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教育,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进行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教育,开展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网络道德水准,还要用先进技术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膨胀,网络中也出现了大量不道德信息和获取他人信息的不道德行为,如黄色信息的泛滥,肆意刹窃文章,传播歪理邪说,计算机犯罪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既严重影响了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也严重影响了网络活动者的道德建设。

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早已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运用网络道德对计算机活动进行控制,将影响其进一步健康发展。由此,在充分利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推动网络活动起着积极作用,其专业的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重视和做好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能够给这些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培养,也能够给社会普遍的网络道德教育以启示和借鉴。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谈以下粗浅看法。

一、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提高针对性,必须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对计算机与网络的兴趣浓厚,有较好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服务与创造的技能。但它是一柄“双刃剑”,也可以把学生引向消极的道德人生方向。

(二)网络道德问题明显。1.网络上言行随意放纵。据调查,有61.8%的学生上网时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2.网络上价值观念模糊。据调查,有66.1%的学生上网时不诚实守信。3人格冲突突出。45.6%的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和现实中表现不一致,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

(三)网络心理问题突出。1.迷恋网络,沉溺于游戏、聊天,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2.追逐不良信息,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弱化。3.人情关系疏远,交际能力下降,与人不易沟通。

掌握了这样一些特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之更具有效性。

二、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备计算机与网络安装、维护、管理和开发等服务能力的人才。要施展服务才能,做好社会服务,就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中应当重视并结合做好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律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强调对计算机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计算机专业与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当然,更不是欺骗别人,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只有懂得了职业的崇高、伟大和必不可少,才能对职业由衷地产生敬仰、挚爱、忠贞之情。这些积极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职业道德的基础。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自我,提升职业道德理想和追求。

三、在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也应采取这一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渗透教学中,可通过“两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规范教育,可通过操作系统课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诚信教育,可通过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库系统课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课对学生进行预防网络犯罪教育,可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网络职业道德教育。例如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通过讲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向学生揭示网络的本质是利用互连的物理设备,通过电子信号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一套人工信息系统。让学生理解到网络从物理设备到信息服务都是技术人员为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为人提供便利,并进一步指出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上的信息同样有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之分,提醒学生注意加以识别,提高警惕,防止伤害,预防犯罪。

四、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教学是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方式,但开设专门的课程也不失为一种可探索的有益的教育途径。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院系可开发《网络道德教育》教材,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以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用网规范的正面教育。应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网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的瑞诺迪(A " H " Rinaldi)教授提出的电脑伦理十诫》《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指出的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网络媒体公约》《青少年网络文明规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生上机道德))等,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用网规范。 五、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一)组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设定一些积极、健康的用网“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使用网络,在健康用网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形成健康用网的习惯。

容许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有益身心的娱乐、休闲活动。从而提高审美素养,增加生活情趣,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

在学生用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搜集、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瞥钟,引起学生的警惕,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用网行为。

(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院系社团可组织开展服务上网、指导上网、文明上网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可开展校内外不文明上网的检查和调查活动、中小学生文明上网指导活动、社区网络维护与使用指导活动等。

六、开展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网络道德水准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外部的教育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是学生自身要受到触动,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要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网络道德水准。

(一)提高自我认识

互联网为人们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自由度。但是,虚拟的网上活动与现实社会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网络同样需要教养,网络行为和其它的社会行为一样,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二)培养“慎独”精神

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僻居独处的情况下,也要谨慎自己的一举一动,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网络活动中自觉遵守网络活动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危害他人利益,不骚扰他人工作,在自身受到骚扰时也能正确对待。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活动参与者应做到,在网络活动中不该自己知道的不去探究,不该进人的范围坚决不进,不为低级趣味所诱惑而窥视他人隐私,不为金钱所引诱而陷人计算机犯罪的泥潭,不因为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制造病毒来恶作剧等。

通过自我教育,使学生建立起自尊意识,能够自律行为,从我做起,带动他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七、用先进技术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面对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良芳不齐的网络信息,仅仅依靠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远远不够的,一定的技术约束也是帮助学生道德完善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针对外来信息的人侵上。

篇4

高校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就是图书馆员在其工作岗位上,从思想到行为都必须认真遵守的道德规范,是调整图书馆内部及其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准则。他既是图书馆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图书馆对社会所担负的职业责任与义务。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它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业道德也发生了变化,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甚为重要。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助于馆员树立崇高的敬业观,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情报职能的作用贡献力量。

二、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主体,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前提,缺乏这种精神,就会阻碍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高校图书馆中,有些馆员对读者缺乏热情感,甚至一问三不知,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在岗不敬业,没有尽心竭力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缺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和读者是相互依存的,图书馆因读者而存在,图书馆人因读者实现自身价值。在图书馆中,就有这样表现,如果图书馆没有读者所需的资料,便抱着无能为力、不了了之的思想,没有竭尽全力想办法替读者解决,没有做到“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没有真正为读者提供更细致和深层次的服务。

3.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充满活力、竞争力、创造力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使图书馆的事业迅猛发展,才能跨上一个新台阶。但是,有的馆员只满足于现状,懒惰守成,畏缩不前,不求上进,只完成手头工作。没有创新意识,不能转变旧观念,树立新思想,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4.缺乏与读者间的沟通精神

沟通精神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能激发读者热爱图书馆、关心图书馆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图书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馆员与读者间缺乏有效沟通,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馆员在工作中,与读者缺乏有效沟通,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原因。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图书馆员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读者至上的观念,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实现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三、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图书馆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来进行,只有这种教育常抓不懈,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成为精神文明的净土。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人民服务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强岗位培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对教育职能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要想改变部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图书馆工作对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要求的现状。必须对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要积极开展业务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高校图书馆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是培养人才创新知识的圣地,图书馆更是该校文化惊魂的凝聚地,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帮助学生追求知识的最佳伙伴。图书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甘愿在图书馆这个平凡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2.业务技能素质

图书馆是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周转之地,而图书馆员作为文化、知识信息的管理者,需要有扎实、牢固地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文化素养。(1)熟练掌握计算机。在当今信息时展下,图书馆已不仅局限图书借还,还利用计算机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因此,计算机的熟练操作程度也成为馆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素质之一。不但要对计算机的工作系统有必要了解,可以独立排除计算机故障,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为师生查询最新最准确的文献资料。(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量外文资料已进入我国文化市场,馆员若不能阅读理解,就无法向师生提供帮助;同外交的到来,也需要馆员向他们提供各种知识,这需要馆员拥有足够的外语知识。

3.综合能力素质

面对大量的文化汇总和文化交流,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有强大的能力素质。(1)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求馆员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遇事处理能力。再者需要馆员具有团队意识,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最后,馆员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2)科研方面的能力。图书馆员面临科技新的挑战,需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和深入研究。(3)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馆员对图书资料进行有序的获取和提供,馆员若没有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就不能对文献资料进行准确筛取和整理,就不能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

篇5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专业水准

1 图书馆员管理现状

1.1 图书馆员职业素质较低

我国目前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他们缺乏相关专业的培训学习,专业知识薄弱,网络图书馆管理的能力较弱,计算机和外语知识相对缺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图书馆现代化发展需要。

1.2 馆员的职业能力较差

馆员传递信息能力较差,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馆员对数据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十分欠缺,导致不能及时传递数据信息,又加上馆员无法熟练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两者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读者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信息,馆员没有发挥自己应该发挥的能力。

2 职业精神与专业水准

2.1 图书馆员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指馆员在从业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和信念。职业精神能够指引、启发从业人员,使他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从业人员中形成基本共识。职业精神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应具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精神,因此图书馆作为一种为用户提供知识资源的服务机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公益性。

图书馆作为一个承载知识的资源库,图书馆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馆员要具备热爱科学的精神馆员首先要从内心接受科学,并将整理、传递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职责。

(2)馆员要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

(3)馆员在工作时要具有乐于助人、耐心的基本素质,由于馆员在图书馆每天都要需要面对不同的读者,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一些刁难或者是麻烦的人,这时馆员就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耐心为不同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树立积极向上的馆员形象,维护图书馆的荣誉。

2.2 图书馆员专业水准

(1)馆员的专业水准主要表现在馆员具有丰富、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背景,信息和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这就需要图书馆定期的对馆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

(2)馆员的专业水准还表现在馆员要熟练的掌握互联网知识和一定的外语知识以适应当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在日常工作中能用到的专业知识:如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方面。

(3)馆员的专业水准还表现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信息检索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修技术,在日常馆内工作中,碰到一些突况时,需要馆员运用维修技术及时处理问题,维护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

3 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3.1 职业精神

3.1.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是指行业的从业者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相呼应,作为图书馆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恪守道德规范。图书馆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职业操守。“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无不告诉人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图书馆馆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图书馆员应该勇担责任。当起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角色。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读者满意,以读者为中心并维护图书馆的利益,将图书馆的知识文化传递给广大读者。

(1)新时代的图书馆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图书馆员要完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读者民服务,尊重读者,主动为读者解决困难,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3)图书馆员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职业荣誉感,热爱自己的岗位,做好岗位职业规划,将图书馆工作与为社会服务联系起来,提高当地的精神文化水平。

(3)图书馆员要为读者提供轻松的阅读环境,保持良好的馆容,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馆内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相互之间也要通力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任务,提高馆内团队凝聚力。

3.1.2 树立新的服务观念

(1)图书馆员要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要根据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和功能,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使自己能够适应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

(2)图书馆也要加强宏观调控,从外部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开展职业培训,实行一定的激励政策.激励馆员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鼓励馆员做好职业规划,培养馆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3.2 专业水准

3.2.1 提高图书馆员专业水准

(1)新时期的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得如何进行计算机目录的编排,如何进行光盘的检索和联机检索等一系列先进的检索技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目前我国加强了图书馆学专业教学,为图书馆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图书馆员人才建设,大多数图书馆员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具有较高的图书馆专业水准, 图书馆也重视馆员技术培训,并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

(3)新时期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准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工具,新时期图书馆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实现数据库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图书馆服务。

3.2.2提高图书馆员服务水准

(1)服务理念是每一个图书馆员[2]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信息量大的优势,根据信息化对图书馆的新要求,瞄准市场,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员应当确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主动而有效的服务工作,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社会化,将图书馆的教育性、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功能通过服务工作充分体现出来。

(2)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已实现免费开放,为读者提供各种免费开放服务,为更多社会公众提供阅读机会。免费开放服务需要图书馆员提高专业水平,为不同知识水平的用户免费提供服务。图书馆员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建立方便的检索技术,这种检索技术要简单、易操作,主要面向的是大众水准,读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检索找到想要的书籍,这样还能减少馆员的工作量,提高馆内工作效率。

(3)随着用户数量、用户要求的增多,图书馆员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专业化,构建新的文化格局体系。将一些新兴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改编,满足用户对知识新动态的把握。

(4)在构建文化体系时要结合多种学科知识.使学科知识的构建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多样性的需求。图书馆员还要对图书馆的资源有一个全面了解.能够在管理图书的过程中,向读者推荐馆内资源。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馆内图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员也逐渐参与到科研中来,图书馆员在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就能够对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4 对馆员进行再教育

(1)21世纪的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必须把开发人才资源,培养现代图书馆员队伍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图书馆及其主管部门的关键工作,图书馆员队伍是图书馆业的人力资本,凡是成熟的、有远见的领导都会自觉抓图书馆事业,重视现代图书馆员的培养。不仅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而且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鼓励人才成长的政策和人才培养规划,并且要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为培养现代图书馆员队伍打下良好的人力基础。

(2)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经费,各图书馆应把继续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要把每个人的继续教育情况与其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对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激励馆员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只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并不断开展各种深层次、高质量的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的事业才能长远的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提高自身的业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贯彻服务读者的人本意识,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如何培养图书馆员素养[J].青春岁月,2012(8).

[2]朱丽芳.试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1).

[3]肖伟红.网络时代图书馆职员素养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3).

篇6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信息的重要。中专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学习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然而,中专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思想尚未成熟,对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在目前计算机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却往往忽视。网络世界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学生长期沉浸其中,很容易与现实世界相混淆,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所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不仅应当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德育在中职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以社会道德规范影响学生,使其思想道德判断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实践活动,它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电脑黑客、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这便对计算机操作者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中的计算机使用者只有具备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才能更好地抵制不良诱惑,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所以说,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准则的重要途径,也是时展的要求。

三、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德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计算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将德育与计算机教学相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1.通过设计任务驱动模块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得当,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统筹考虑本节课所涉及的道德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信息的渗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以生命为主题的网页,展示交通事故、网吧失火致死致伤、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等方面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感恩教育。然后让学生自己设定主题,选择合适的图片和文字在网页中插入。

2.把传统美德渗透到课堂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学科知识将这些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传统美德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在文字的设计处理、制作网站的选材及动漫设计中都可有效融入德育。比如,在教学生制国题材的网站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郑和下西洋”“郑成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史实素材,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史实来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网站的制作,以展现中华民族坚强自信、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和文化。

3.在作品中渗透德育

在计算机学科中,作品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德育的相关理念植入学生的作业中,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例如,让学生观察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并尝试去做类似的动画短片,如制作“妈妈的等待”“公交车让座”等。通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场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感。在学习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后,让学生制作“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通过收集诸如野生东北虎、长江江豚、四川大熊猫等素材,让学生体会到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珍稀物种。

4.将德育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篇7

一、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哪些不足之处

1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识误区;这首先表现在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科学性的自我怀疑,图书馆学既不同于技术科学,也不同于人文科学,因此,图书馆在行政意志、强势科学、大众媒体面前唯唯诺诺;图书馆学界为图书馆职业制定的某些“行规”只注重约束图书馆人的行为,而忽视维护图书馆人的职业尊严和职业素质;图书馆没有制定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等。以上的问题已经使得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迷茫。久而久之,图书馆员失去了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者应该具有的那种自信与对职业价值的崇敬。

2对自身职业前景的认识误区;图书馆学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往学科的建设热情,图书馆人的职业激情也逐渐淡化,在目前物欲横流和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很多图书馆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比如;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图书管理体制落后等。在服务开展、岗位的设置、人员分配等方面很不到位,对很多图书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英语专业人才学非所用,工作内容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不具挑战性和刺激性,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低,服务质量下降,自信心缺乏等现象出现。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图书馆已经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很多事实证明,在当代社会,图书馆仍然为公众所珍视。图书馆人一定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前景。

二、适者生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图书馆员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图书馆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拥有一支多层次。多专业、多功能,结构合理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只有拥有这样的复合人才,图书馆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进步中占有一席之地。

1随着社会信息化,图书馆数字化进程迅速的加快,图书馆员职业核心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化,读者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显现,都表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方位整合时代。在这个激烈变化科技创新的时代里,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角图书馆员也需要全方位认识自我。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更深更高层次的加工和快速传输,要求图书馆员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自动化系统高新技能,这样才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快速获取信息资源和传递信息产品。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2具备高素质专业知识为读者服务

信息社会也将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共存的时代,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但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还要掌握图书馆学研究、目录学、情报学、社会文献学、图书史、图书馆事业史等一大批专业型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联入网络信息服务,使得科技信息的交流打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而网络中流动的信息英文信息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文信息仅占千分之几。这样就需要具备有综合能力的人来发挥其自身价值。由此可见,信息社会需要大批的复合型和高素质的图书馆员。

三、更新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拓展新的业务,展现新的形象为主题。图书馆员首先要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思想观念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对不同的用户群信息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给馆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

1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修养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现代信息素质等多方面。思想素质是保证业务工作的前提,优秀的图书馆员要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诚实可信,有责任心。同时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公仆精神。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8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是世界工程教育大国,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如何结合院校自身发展特点,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人才市场竞争优势的IT类毕业生呢?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我国IT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专业建设具体实践,通过全面开展专业认证建设工作,可以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关注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并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1]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经验,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研究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改革问题。

二、问题描述

我院计算机专业创办时间不长,要通过专业认证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壮大。这主要因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与传统的本科教育评估不同,只有扎实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才能顺利通过专业认证。[2]目前,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认证要求培养目标准确合理,毕业要求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并能够完整支撑培养目标,同时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分解并合理承载各项毕业要求,三者须保持一致。[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上还需完善。

(二)质量保障问题

专业认证要求应具备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评估机制。[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不够重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估体系指标领域过窄,缺乏具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且由于评估的复杂性,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分析计算所占比重较小;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中,基本没有行业参与人。

(三)持续改进问题

由于技术产业不断变化,专业必须具有不断改进的能力。[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制订及修订过程中主观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缺乏来自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导致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以上分析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比该专业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我们找出了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保证该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竞争力,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和保障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问题。

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专业定位

在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根据我院生源与师资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

(二)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确定专业定位后,需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调整课程体系等。

(三)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首先要关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合理。[4]本院计算机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网络设计、移动终端程序设计及开发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维护以及网络部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毕业要求

专业认证主要关注毕业要求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支撑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要求必须具体定义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知识和能力。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毕业要求。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学生毕业要求的十条准则,结合上述培养目标,确定本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如下。

1.素质要求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交流和沟通能力。(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技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有选择和使用开发工具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软件分析、设计、构造、测试、维护的能力。(3)组织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具有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的能力。(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人文知识、政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3)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4)专业知识:具有基于Java或C进行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知识等。

(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是承载各项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因此,课程体系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毕业要求以及本专业发展的特色和学生自身情况以及师资队伍优势进行设置。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上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经过大量的教学研讨,将毕业要求全部分解到课程中,以保证毕业要求全面落实,为此构建了如下课程体系。[5][6]

1.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分方向进行选修,例如Java、数据库应用、网络规划、软件测试等方向。

2.实践教学

专业认证特别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设计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立足于课程,又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由基础到专业层层深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说明:(1)课程内实践主要针对课程知识点设置,以提高学生接受和使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2)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则综合一门或几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3)校企合作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取向顶岗实习根据学生选修课程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校企合作项目实战实习进行真实项目开发或模拟演练,这有助于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4)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设计规范。

(六)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完整支撑毕业要求,本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毕业要求中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以及知识要求能完整对接。

四、结论

通过专业认证困难重重,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质量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本文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本院计算机专业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描述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策略及具体内容。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认证的基础,但距离专业认证标准尚存较大距离。我们希望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不断规范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培养出具有更高竞争力、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玲,赵学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1-184.

[2]高小鹏,吕卫锋,马殿富,等.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J].计算机教育,2013(20):18-23.

[3]夏欣,徐焕良,任守纲.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0-54.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指南[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41945/eae009581b6bd9eb5c.html.2013-09-10.

[5]刘静,郭银章,阎临霞,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3):63-66.

篇9

关键词:责任心;爱心;品德修养;素质提高;是职业道德的细化延伸

【中图分类号】G45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知道,也必须知道:要想从事某一项工作,且做得有神有色,被同事赞许,社会认可,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也是一个人性格、学识和职业修养的综合体现。

作为一个享有"天底下最辉煌事业"称誉的教师来说,我们的的职业道德应在学生、社会中,树立起最高最真确的标尺,并以此来检验我们的言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我的民族,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爱心融入到古今恒定的"教书育人"中去,做成无悔于自己良心的事业。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是教师道德的基石。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教师和教育家,无一不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具有深沉的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即使在他周游列国,遇到生命危险时,仍然继续讲学,讲诵不断,弦歌不绝。陶行知曾留学美国,获得两个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的教授、教务长、教育系主任。后来他放弃教授地位,辞去校长职务,到农村去办学。他脱下西装,穿上草鞋布衣,同师生一道开荒生产,挑粪种地,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无论生活条件怎样艰苦,办学条件怎样简陋,他都矢志不渝,无限热爱学生,他所办的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信条:"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由以上两位圣贤的事例,我们应该谨记: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二、教师要有炽烈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师爱不等于母爱,严格不等于厉害。在严格要求又热情爱护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学困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思想行为有偏差、文化学习滞后的学生。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积极性,更要用宽容心对待他们。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自觉的践行职业道德;才能化无形为有形,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没有思想的个体,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一个好园丁,决不放弃一颗弱苗。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的教育,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职业道德在"润物细无声"中扎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心田。

三、个人品德修养,综合素质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是职业道德的细化和延伸

个人的修养特别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犹如石投水中引起环形水波一样,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波源和基点。这就要求我们每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履行我们的事业过程中自觉地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

当某一天我们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的时候,我们能从心底自豪的说出:"我始终是在"恪守职业道德,加强品德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没有半点懈怠,没有半点退缩,只有满腔的热情,只有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恋。"

篇10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断调整工作方式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教学管理追求教学成效,因此,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环境达到最优化,确保教学工作高效运行,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提升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创新管理工作的基础。

2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考核一个合格的教务管理人员就要以德为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

2.1.2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具有能动性,积极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对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细心周到地服务全校师生,处处为师生着想。在工作中更要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不计个人得失,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2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2.2.1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即是指从事教学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同非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的能力”[2]。教学管理人员是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纽带,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全校师生。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学工作有序运转。教学管理人员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使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更加合理和有效。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促使教学工作高效稳定地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2.2.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中要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协调,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各类信息,熟练地起草有关通知、简报、汇报、请示等公文,高效地完成各项文字材料工作任务。

2.2.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完成教务工作离不开计算机,为实现各教学单位和各行政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等,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完成相关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熟练使用各类计算机办公软件,及时地整理、更新和储存教务信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3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措施

3.1提升教学管理人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管理人员要主动提高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明确目标,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头脑,树立正确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识到本职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本职工作同国家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3.2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高校应积极倡导教学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教务管理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要多专注有助于提升教务管理能力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质的飞跃。

3.3搭建教学管理群体交流平台现代高校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提出新思路、找到新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根据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要学会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的工作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用外地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二是融合创新。对于好的工作经验要保持,对于已经不适应本校教务工作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要及时进行改革和调整,通过融合优点,从而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开辟新领域,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各地区高校应搭建教学管理交流平台,组织教务管理人员能够“走出去,引进来”,与其他院校以及其他团体进行管理经验的交流,拓宽教务管理人员的视野,寻找自身不足,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教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