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管理的概念

篇1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观念

引言

进入21 世纪,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得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原有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不符,甚至相悖,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刻不容缓。进行的教学管理改革,我们深刻认识到,既要重视发挥其控制和监督功能,又要重视发挥其民主协商、观念引导、激励服务等功能。教学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针对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而不是为了便于管理,搞“一刀切”、整齐划一的机械式管理。

1.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重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教学质量是一个大学得以立足和发展的根基。即便是研究型大学,也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的本质工作和首要任务。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应当改变原有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运行机制,增强其服务性和引导性,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教学管理制度的主旨所在。

2.促进传统的行政型教学管理体系向服务型教学管理体系转变

“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探讨。去行政化不是说取消大学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是要恢复大学教学管理的本来面目,充分体现大学教学管理的学术性特点。管理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教学去适应管理。应树立“学生是根本、教师是主力军、干部是服务员”的先进理念,教学管理者要明确自己“服务员”的角色定位,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教学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特点制定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和学生学业测评办法,建立重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化。只有建立人性化的制度,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他们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宽容学生的失败,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4.教学管理全员主体化

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更应该参与到教学管理活动中来。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创新就缺乏起码的动力;相反,有了学生的参与,学校才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各项制度才会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要求,学生也更愿意自觉遵守。矿业工程系将教师和学生视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尤其重视学生的参与。组织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制度和系部的管理工作。

5.教学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高度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工作,它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上,需要实行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重视和强化教学管理的学术功能,坚持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需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掌握教学管理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建立适应性思维,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按规律办事。适应性思维则是要求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6.质量管理全程化

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高校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坚持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化和全程化。全面化,就是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学校政策要求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等质量管理目标,使管理内容全面化。全程化,即以教育评价为技术性手段,从评价准则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连续化、评价制度的经常化设计和完善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

7.下放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理念认为:学校领导班子是决策层,中层领导班子是管理层,基层领导班子是执行层,顶层的主要任务是宏观规划和指导,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应给基层组织比较充分的活动空间和自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系部管理职能,增强其宏观的规划和指导职能,每个专业设立教研室,将部分权限下放到教研室,允许教研室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研究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学评价等,系部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监督、决策和指导功能。

8.开放化、国际化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国家间的国际交往日渐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我们走出校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优秀大学的办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观念、制度,提升办学层次,拓宽办学途径,充实竞争力量。

9.结论与展望

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管理模式、方法、手段和工具等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管理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服务意识,人性化,教学管理全员主体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质量管理全程化,下放管理权限和国际化。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应首先革新陈旧的教学管理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的教学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吴新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之取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2):117-120.

[2]任丽民.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36-38.

[3]黄平.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55-56.

篇2

【关键词】物理重要性 知识必要性 几种方法

概念是认识的前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关键。人们想要认识一个事物或抓住一个事物的特点、规律性以及想要进一步认识、发现其高级特性等必须先从基本的属性开始认识。即其本质属性开始认识概念。现在就简单谈一谈物理教学中概念的重要性与方法。

一、物理学的重要性

从目前社会发展上看:物理学或物理在实际应用方面颇显其重要性,如18世纪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而后人们又利用了物理知识或物理原理发明了无记其数的各种工具、器具等等,现代社会高科技人员又利用物理原理发明了现代的火箭登陆等等。还有很多实验已有力地证明,科学家们找到了很多基本例子人们利用现代科技又重新开发了物理学或物理方面的新理论、新科技正如雨后新绿升级无限。事实说明自1901年以来,约有近150名获诺贝尔奖奖者。但其中因物理实验或物理学方面,获伟大发现或发明获奖的占2/3以上。由此又可以看出:物理实验或物理学将是未来时展的主要渠道。

二、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21世纪是创新世纪,朱熹曾说过:“不勤于始,将毁于终”。从现代角度讲就是:勤于始、精于始、才能成于终。所以说初中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培养其创新思维。初中是学生求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还是很易产生两极分化,成为问题层出不穷的起始阶段,以及人的未来发展与幸福往往是由这一阶段产生奠基或基础。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师要给学生特别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与关心。特别是这个阶段的物理教师要承担起,为打造将来成功创新人士奠定坚实基础,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奠基,注重初中的物理知识的教学,多研究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尽快培养、提高国民素质;打造未来创新人才;现将几年来总结的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 物理概念教学

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石。如果没有概念作为基础,如何让学生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如果没有概念作为基础,学生就没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在自然界的现象和内容;学生更不能形成该学科体系与知识体系结构,也就失去这门学科的价值。

纵观物理知识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物理现象、内容、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其中物理概念就是发现与研究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因为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例如,若没有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磁感应等一些概念,就不能形成电磁学;同样,若没有光源、光线、实像、虚像等一系列概念,也就无法形成现在所说的几何光学。可以这样归结地讲,如果没有一系列物理概念作为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首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

(二)让学生理解、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教学实践证明:物理概念是其基础知识中不易教也不易学的教学内容。从目前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普遍认为概念教学不好办,学生也普遍感到物理概念难学,我认为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搞好生活事件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从目前形式上看:教师教学往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而学生方面,也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记忆物理概念或概念的含义,被其形形的符号所淹没。形成概念不清,就会产生越学越困难,还怎么谈得上灵活应用知识的呢!事实上,能否使学生逐步领会基本概念,达到教学要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章或一节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对整个物理学知识的继续学习。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难点和关键。

(三)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开发智力主要途径

中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再认识过程,物理教学要在物理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第一首要的感性必要认识,或者用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所以说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开发智力主要途径。

篇3

关键词:教师 新课改理念 以人为本

        在我国目前教育现实中,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旧比较盛行,复习、新授、小结、巩固、测试等教育教学环节仍然被大多数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被很多教师长期应用,难以改变。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被教师长期应用,但这种方法却让学生深恶痛绝,他们渴求自己的老师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这次新课改过程中,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首要任务。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改精神,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改变教育模式,用新的理念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只有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将学生解题的心理过程与情绪的调节有机结合,将知识的传授与引领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价值取向和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人生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教育与心理教育、人生观教育相结合,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得到新课改带来的好处。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立体地、多视角、全方位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就必须真正内化新课程的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教学行动的思想灵魂和指南。

        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新课程理念看作一种行动的标签,并没有从教师专业性的角度进行转变观念,认为只要对学生态度温和、耐心教育,对家长进行帮助指导,就算是对孩子的关心,就算做到了以人为本,其实不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这个行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学生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做是都可以做到,但是我们现在要求的是用新课改的理念来从师,达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那么,作为这样的合作者、探究者,应该怎样对其各项能力进行提高,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呢?

        首先,应该在学校建立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研制度。这是发动和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行为,履行教育职责,努力把新课改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与新课改共同成长的一条根本的途径。

        其次,倡导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注重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法的指导,改革课堂教学。要着力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勤于学习,乐于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获得学习所必备的适用于众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共同发展。

        再次,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好的地方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坚决改正。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要科学、合理、公平、积极地评价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长,这是当前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也是衡量教师评价改革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好的教师,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教师才算公平公正?答案是只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使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教师评价改革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放眼时下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只是对新课改精神进行表面理解的人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倡导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内化和提升,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机械性行为验证;必须通过建立一种好的教研制度,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增加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等方式,让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深切体会到新课程倡导的精神,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作为基本的教育和教学立场,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系统地转变今天的教学思想,形成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艺技巧等。

参考文献

1、曾本友《内化教育理念 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篇4

1 新教材更加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征。

旧教材在谈到某个物理概念时一般是直接把概念的定义拿出来,然后就开始应用此概念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新教材在这些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概念获得的全过程,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1 新教材注重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形成。

新教材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

例如:对质点概念的引入,通过举例在研究雄鹰的飞翔时,雄鹰的各个部分运动情况不同,指出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不容易,提出困难和麻烦出在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都不尽相同,引导学生要想办法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质点的概念。新教材比旧教材在这里多出一页的篇幅来引入质点的概念,可见其对概念引入的重视。

1.2 新教材注意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概念因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有些物理概念反映了物质或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这些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由物质或物体本身所决定。

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新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指出惯性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进一步提出这种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很自然地抓住了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由其本身的质量决定,而和其它任何因素无关。

2 新教材在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上具有多样性。

2.1 新教材大量应用漫画与图片,提高概念的学习效果。

首先,应用漫画,使抽象的物理模型变得生动而形象。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三幅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从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的转变过程,且可以很形象地看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关系。

2.2 新教材中物理实验贯穿于物理概念教学的课堂中。

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课堂上通过实验来刺激学生的知觉选择,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最有说服力的。

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先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在下一节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就可以水到渠成。

2.3 新教材通过穿插物理概念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

任何一本物理教科书,都不可能孤立地讲述物理知识而不涉及物理学史。因为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有时可借助于物理学史料来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笛卡儿再到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学生通过对历代科学家的研究探讨过程的认识,也一步步从错误的观点转变成正确的认识。

2.4 新教材通过对比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深入理解概念,除了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外,还应找出概念与构成它的要素或与它相近的另一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篇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高考却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无尽无休的高考习题训练课。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教学的一种评价和检测。因而高考对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平时的教学关注这种导向也是必要的,毕竟我们的培养目标中有“为高等学校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如果只是按照“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思路去教,那么这部分内容谁来教?如果这部分语文教学内容不完成,岂不是语文教学的失职?所以说,高考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但绝不能是我们的全部目标。高考的目标要求毕竟不能面面俱到,而我们进行的是基础教育。如果不改变这种片面的做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学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文学欣赏课,忽视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课堂上表面热闹非凡,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但课后却觉得不真实,抓不住什么实质的东西。因而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很热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却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现实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时,语文的人文性被强化了,而工具性被无形中弱化了。长此下去,我们的语文究竟能教给学生些什么就很值得怀疑了。如果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连最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都不具备,这不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吗?

三、正确认识语文

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理性认知

受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其整体人才质量逐渐降低。理性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质量降低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专业特征不突出、缺乏层次性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是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个性与层次性,共性趋同特征显著

近年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十分快,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众多教材缺乏更新,甚至采用十几年前的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没有体现出教学特色。众多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多表现出共性趋同特征,其人才培养越发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对多层次、多样化与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不利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偏高

在不同的院校中,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描述,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于: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随着时展,其“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并没有产生多少变化,然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与我国发展的实际国情不符。事实上,经过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毕业的学生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可能性较低,甚至很大部分一部分学生无法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然而其院校所秉承的高级专门人才则会给其毕业生以一种虚假的“高级专门人才”身份,学生从内心抵触、不愿意进入到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工作,一味去追求高级管理部门的稀少职务。人才培养定位偏高成为了人尽其用的一种客观限制,也是未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的分析

综合考虑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合理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高素质。当前时代,知识资源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竞争的成败。为满足企业需求,学校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推行素质交易以提高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我、自我教育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要求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第二,高能力。当前,虽然知识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但知识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结构综合化与知识传播数字化等特征越发显著,为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求强化学生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信息接受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辨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研究与组织管理能力等;第三,宽广的知识面。当前,时代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面与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确保人才素质能够满足时代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在国外一些院校中十分关注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培养,推行“百科全书式”教育方式。在很多卓有成就的人才中,其一般是某一些学科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通才;第四,创新性。创新性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理念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核心理念。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知识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体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需要以学生知识创新为关键节点,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首创精神,引导学生更为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行教育体系创新,构建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是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条件与必然基础,只有在核心理念创新的指导下,方可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并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后,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在于理论突出而缺乏实践操作,创新性活动少且缺乏自主创新培养,缺乏对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注。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提升,发展复合型人才与具备现代管理观念与思维的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推动教学改革,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改革路径主要表现为:

(一)转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当前教学模式下,更为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倡导学生更多背诵理论知识,这样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所具备的判断力、表现性与创造力十分有限,其整体素养难以满足知识经济与市场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此,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除了在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培养。基于此,需要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需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充分重视知识的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与市场需求相挂钩,引入当前市场与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试试探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拓展研究新的知识与领域。

(二)选择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讲授法属于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其并不能作为唯一方法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尤其是应引入经济管理类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如选择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探究性教学等,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三)引入生活素材并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拓展学生眼界,不断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类前沿变化。教师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丰富与大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确保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关注实际,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自我发展。

(四)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改革需要以创新为着力点,确保让学生学会思考,具备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过程教学,尽量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创新与进步,高度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基于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教学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强度。

(五)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反映生活之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打破理论知识局限,将其拓展到实际问题之中并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强化实践与操作,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确保其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入丰富而具有趣味性、娱乐又具备知识性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设置需要体现自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其需要充分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整体素质。

四、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其效果初析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在经济管理类领域推行了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模式,获得了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层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在教学方式上引入探研型教学方式,在给学生讲授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图书与资料,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提出选题、设计出解决方案,积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其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邀请相关企业或一些承担有科研项目的学生活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实际中所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三,邀请富有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让其到校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现实并发现素材,学会将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四,选出学生设计中具备创新性与优秀的研究方案,引导并帮助学生依据兴趣成立科研实践小组,为科研小组配备一定的经费,安排高年级学生或教师来协助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用到实际;其五,积极鼓励科研小组应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应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调查与谈论工作,以团队自身努力,解决科研与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学期考核过程中,科研实践小组应将其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实践报告总结出来,并发表自己的体验与相关收获。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后,课程教学获得了十分好的效果。如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极大提升,学生更为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与探索知识,这些通过考核与试卷考试均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较好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素材的丰富,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拓展了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简而言之,经济管理类专业通过改革创新,切实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参与意识获得增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获得肯定,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五、结语

当前,时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满足知识经济时展的实际需要,需要充分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管理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观念、选择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入生活素材并丰富教学内容、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等举措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获得了良好成效,值得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滕松蓉.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研究[J].赤子,2015,(9):332-332,333.

[2]鄢旭光.基于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性试验的教学研究[J].大观周刊,2012,(29):178-179.

[3]岳梦夏.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考[J].科教文汇,2014,(18):113-113,116.

[4]欧阳胜.针对经济管理教学改革几个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8:378-379

篇7

【关键词】载体;转变;教学;传统观念

1.教育与教学的主体,任何时候都少不了教师和学生两大载体

1.1教师改变“自我”

1.1.1教师由原来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平等位置,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潜能,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结果的评定,使学生具有自觉性和自信心;

1.1.2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改观念强调,教师不再在课堂上以多讲题、多问题、多考察为形式,而是打破格局形成民主,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

1.1.3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着:新课改要求一改过去那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位置关系,而是要以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精心设计,赖心引导,使学生质疑时探究、探究时思考、思考时学习、学习时解答,从而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1.1.4教师由原来的教学者变为研究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上过每一堂课后,对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全部内容进行反思,研究而总结出经验、措施和策略;

1.1.5教师由原来的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新课改的理念是强调因材施教的重新研究、运用和发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不是一味的执行教学任务、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而是要多策略的灵活性的实施用好教册,在不同层次上层面上掌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1.2教师学会如何“认识”学生

1.2.1学生需要发展中认识: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当正确掌握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密切的关注、有效的发展、规则的促进,使学生愉快的健康的成长;

1.2.2学生需要了解中认识:每一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因材施教的实施用运,必得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由于遗传来源、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生活阅历的绝对不同而差别很大,掌握这些宝贵财富的目的,为发挥特长优势和改变不足为目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

1.2.3学生需要教育中认识:新教改要求教师要时刻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及时沟通、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认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传统教学的陈旧观念造成很多弊端及其改变策略

2.1很多弊端

2.1.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只能按照教学程序学习考试升学所必须的知识;

2.1.2轻视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只能听取名词解释、跟老师背诵习题答案和做大量的应试习题;

2.1.3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备了很多教案、讲了很多内容,但是不知道学生学了多少知识;

2.1.4社会效果太差:学生在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要历时三年,所学习的内容包含法制纪律、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应该说是“能够适应社会现状的需要”。

2.2改变策略

2.2.1教学要研究:似乎看起来“研究”二字不是一线教师的“职责范围”,但是细细思考“研究”就是“更加深入细致的学习”――

2.2.1――1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获得、懂得以及知道更多知识的基础,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先决条件;把教册读通找出重点精华、把资料找多寻出参考价值、把教案写好总结真实有用;

2.2.1――2关注时事政治:课本的思想政治内容似乎是固定不变,而时事政治则是一个地区、国家以及世界随时随地发生,具有生动性、联系性和影响性,地区的、国家的、国际的,既能够唤起学生学习和了解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促进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副食品”;

2.2.1――3综合运用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把案例融于理论实践让学生思考、质疑和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突破”思维的“闪光点”中获得方法、取得经验、得到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2.2.2教学要探索:探索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也是“沙里淘金”的方式方法;

2.2.3教学要创新: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说教,或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2.2.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论书本知识、教学参考或者网络资料,都属于理论范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细掌握了就应该付诸于实践;

2.2.3――2时政与兴趣相结合:时事政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学生了解这些就能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但是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2.3――3写作与爱好相结合: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果把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用来指导写作,那么他的写作一定很优秀;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本编辑了很多阅读资料,就是引导学生提前阅读、自由思考、实践写作、提高兴趣爱好、实现学用结合。

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起着中介作用,同时也是主要作用

3.1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来选择: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方法是为其服务的,因此,选用的方法必须与其相适应才能行之有效,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唯一的,还要根据课堂实际,以“一法为主,多法相助”为原则进行选择;

3.2适应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学方法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可能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在掌握好教材的特点后,再选择;

3.3切合学生的实际,体现学生主人翁特征:《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注重全面性和思维合理性,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3.3.1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常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和道德概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3.2要针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是道德观点的讲解能够被学生接受;

篇8

关键词: 大工程观 《电路》课程 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工业界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单纯片面地强调科学、忽视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呼吁要强调工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向科学和技术并重的方向改革,掀起美国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建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的知识背景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是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大工程观是一种思想,其含义很丰富,无法面面俱到,只能以一些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为载体,贯彻一些先进的工程理念让学生融会贯通,使自身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以《电路》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一、《电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路》是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由于课程定理、概念较多,并且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在理论推导过程中需要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积分变换等知识,对数学基础及其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初学者普遍感觉枯燥、难学。传统的《电路》课程授课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分析和计算,缺失工程背景,轻视实践操作,使学生认为所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而且,近年来随着课程教学总学时的压缩,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加大了难度。

大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但是从《电路》课程的现状看,并不能满足大工程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培养的要求,体现在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电路分析的内在思路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课程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关于《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明确改革思路,转变教学观念。

《电路》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个目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打好基础,拓宽视野,让学生掌握最有用的电路结构、分析方法,并形成知识体系,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素质,是《电路》课程要实现的目标。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思维得不到拓展,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两个观念:一是从单一传授知识的观念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观念转变;二是从重教轻学的观念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破除“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提高。

2.重视案例教学,体现工程观点。

《电路》课程理论性强,并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介于科学类和工程类之间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还要培养工程观点、抽象观点和等效观点[1]。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只局限在针对理想模型的分析中,更要适度体现工程性,即适度讨论模型的背景、抽象过程、不同模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如何针对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模型等。同时,在教学中要多举一些工程应用实例,例如对以通信、信号处理、电力系统等领域为背景的实例展开讨论。

针对课程内容广、定理多、概念比较抽象的特点,教师要思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对本课程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学。在学习新定理、新概念时,应尽可能地和具体的工程实例联系起来,通过提出实例,解析知识点,再分析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例如在教学功率因数的提高时,以在淘宝网上热卖的节电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节电器的原理是什么?真的能节电30%~50%吗?为什么;教学动态电路时,以单片机上的电复位电路为例,说明在不同晶振频率下R、C参数值的确定;教学电感、互感、谐振等内容时,结合RFID(射频识别)技术讲解;讲解功率的判定时,以手机的充放电为例,说明电源不一定都发出功率,也可能吸收功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所学知识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工程素质。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当前,实践教学的形式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但在多样性中尤其要注重与工程背景相结合。

(1)采用循序渐进的分层次阶梯化实验教学模式,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实验选题要紧密结合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平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重复、模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3]。

(3)引入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解决两方面问题:首先,大量验证性实验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仿真,灵活方便又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EWB、Multisim、Protues等仿真软件,提供大量的虚拟元器件、仪器仪表,弥补实验室元器件、仪器仪表规格、型号、数量的不足,满足不同学生创新实验的要求。

(4)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鼓励优秀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电子技能竞赛,为有能力的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在大工程教育理念下,《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电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课程中突出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以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景夏,胡冰新.电路课程教学中工程观点的培养.中国电子教育,2009(1).

篇9

关键词 CDIO理念 财务管理 卓越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49

Abstract Recently, the concept of CDIO has become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expounds the CDIO concept connotation, introduced the CDIO concept into financial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utstanding applied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ith the concept of CDIO so as to provid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references.

Keywords the CDIO concept; financial management; outstanding personnel; teaching reform

0 应用型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开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律师和医师培养计划,①批准实施“卓越人才计划”试点的首批普通高校一共有61所,常州工学院属第二批次加入进入我国教育部“卓越人才计划”。此计划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尽次的人才,我国教育部开启的“卓越人才计划”适应了时展的变化,对今后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影响深远。目前教育部实施的“卓越人才计划”,其本意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等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不在其中,但“卓越人才计划”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宗旨上并无太大区别,结合我校工科特点与优势,我校完全可以借助“卓越人才计划”,全面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培养方案,大力培养“品行好、知识广、技能精、能力强”的应用型卓越财务管理人才。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有16年的办学经验,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成果日趋丰硕,培养了大批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创新能力,获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大都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为主,沿用传统的“填鸭式”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欠缺,创新教育不足,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2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2.1 CDIO理念的基本含义

当前在国外较流行的CDIO理念是以麻省理工学院为首,于2000年10月联合瑞典三所工学院,经过4年的卓越工程师项目共同研究,推出的一种卓越的教育培养模式。②CDIO是Conceive、 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缩写,分别表示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CDIO理念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和“基于项目教育”(Project based education)的高度体现。CDIO理念做到了“知行合一”和“教学做合一”,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

2.2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改革,③按照CDIO 理念,⒉莆窆芾碜ㄒ当弦瞪所要掌握的知识转化一个个前后衔接的具体教学项目,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项目构思、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实施和教学项目运作全过程(见图1),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2.2.1 构思:制定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把CDIO 理念运用到财务管理专业,特别要重视各项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在专业教学中应涵盖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培训、专业综合应用和开拓创新创业等相关内容,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2.2 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

实行模块化教学,全部课程分成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教师讲授的课程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丰富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项目带动“教”和“学”。④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为例,说明进行教学项目设计的具体过程。根据成本管理会计核算要求,其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教学项目(见图2),将课程知识点融会贯穿于各个教学项目中,在“做项目”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业能力。

2.2.3 实施: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能力培养

在实施教学项目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CDIO 倡导“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通过“做中学”来实现教学的目标。⑤围绕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细分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专项基础实践(认识实习+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训+财务模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创新能力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等三大模块融合一体,改变了过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实践方式不协调的状况。在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行“教”与“学”二条线,通过引入“情景角色模拟”、“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法”、“激励法”、“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有机融合, 促使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等多个完整专业技能项目实践, 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见图3)。

2.2.4 运作: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

运作过程就是成果的展示与考核评估的过程。从严考核评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改变过那种考核出现随意给分的现象。⑥教学项目的考核评估既要对学生书本知识、技能操作掌握的考核,又要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应用水平、创新能力的考核,强调理论、实践与能力考核评价三者并重,使考核评价体现“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全过程。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细则,由“终点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例如可选择笔试、口试、答辩、项目报告、等级评定。考核方法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还可以是学生互评,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和项目的训练之中,杜绝了实践操作抄袭现象,从而达到应用型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教改课题“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3-4403-14-014

注释

① 韩小芳.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国际商务财会,2016(2).

② 陈敏,黄萍,郭创乐.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本科R等瞬排嘌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2(8上).

③ 潘红艳.基于CDIO 理念的环形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④ 周利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篇10

摘 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支配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三个阶段潮起潮落的发展演化与内在轨迹显示,行为主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一化学金属教学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分析 对教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 浅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应用 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分析疯狂英语学习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在智育中的消极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a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思想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冲击与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7]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演化对基础教育改革观念变革的启示》的相关课题: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2B

397);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S13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