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标识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标识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品标识含义

篇1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Q42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进行,储存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极易引发事故。2014年,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安全生产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事故在我国频繁发生。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火灾往往会伴随爆炸、毒气扩散事故,威胁周边安全[1,2]。本文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和体会,在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一般原则,对人员和制度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1 一般原则

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因此,储存时应根据化学品的特点加强某方面的管理。

(1)分类存放。不同的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碱金属、活泼金属粉末如铝粉遇酸容易爆炸;许多氧化剂不能和硫酸接触,如过氧化二苯甲酰、氯酸钾、高酸钠、高锰酸钾等,遇到硫酸后会立即引起爆炸。硝化甘油遇到强酸剧烈反应可能引发爆炸。一些金属,如铝、锌等,与碱液接触容易产生氢气,可能导致爆炸。另外酸碱容易腐蚀化学品外包装,导致化学品泄漏。因此,存放时应分类存放,避免性质不相容的产品同库储存。

(2)防止高温。一些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自燃、气化、升华,需要常温或低温存放。如许多铵盐、碳酸盐、硝酸盐、高价态金属酸盐、有机酸盐、硝化有机物、有机物、不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在高温时容易发生分解。一些硝酸物,如硝酸铵在高温时容易发生剧烈分解爆炸反应,硝化有机物在遇高温时容易发生爆炸。在储存此类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防止高温环境的产生,加强通风降温。

(3)预防潮湿。化学品吸湿时,一般会释放出热量,导致系统温度升高,并且形成的溶液可能会腐蚀包装,导致化学品泄漏。一些物质如浓硫酸可以存储在铁质容器中。但是如果铁质容器中仅余少许浓硫酸,密封不严且长期存放,浓硫酸可能从空气中缓慢吸湿而变稀,进而腐蚀铁质容器,引发泄漏事故。而有些危险化学品遇湿会产生可燃性气体,如碱金属、电石等[3]。因此,应加强储存场所的防潮措施,避免危险化学品吸潮引发事故。

2 人员管理

人的失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人员的管理,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储存事故发生的一个有效手段。

(1)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只有员工掌握了危险化学品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针对化学危险物品的特点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措施,才能纠正自身在操作中习惯性的违章违纪,从而提高了执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更好地履行员工的职责[4]。

(2)加强岗位知识的培训。针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对员工进行岗位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岗位知识培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的教会员工正确操作,能够在储存的操作中融会贯通,有效防止泄漏、喷溅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3)树立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每个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设立安全口号,张贴安全标语,营造安全氛围。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如“安全月”活动,事故案例视频观看活动等,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

3 制度管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础管理,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第一,企业要从公司级、工段级、班组级与班组各成员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抓实、抓死,做到不留死角。第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广泛开展“三标一体化”创建活动,并以此为有效载体,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第三,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到位。在事故查处过程中更加注重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调查报告的说服力;更加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和结案效率;更加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2)建立库房管理制度,加强出入库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库房管理制度,出入库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人员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建立厂级、车间、班组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加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的处罚和教育。同时,企业应对本单位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建立档案,配备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3)编写应急预案,避免重大损失

企业应制定库房专项应急预案,详细规定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理、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和应急预案管理等几个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预案应同时具备3个层面的含义: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作出细化、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科学分析,提前预防,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应急预案前应经过专家评审并签署完整,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储存岗位人员在面临紧急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确应急处置小组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落实情况,考察发生紧急事故时企业的应急反应能力及相关人员协调作战的能力,验证应急预案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危险化学品储存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崇义, 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7): 66-68.

[2] 陆旭, 加强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监管的思考与建议[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4(2): 67-69.

篇2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含义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8]。实验室应将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成文件传达到全体人员,并被其理解、活动和执行。并保证对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关联性、协调性、适应性等特点。管理体系应有明确的目的、规范的管理、有效的制约、高效的机制、能自我发展和有机的整体等特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贯穿与实验室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危险材料被处理。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2.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GB19781-2005/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T22576-2008/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27025-2008《检测和校正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

2.2编写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有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SOP)、安全手册及记录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应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安全为主题,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编制的文件要相互呼应、统一协调便于管理和使用。

2.2.1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遵循的文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纲领。可参照“质量手册”的组织方式,但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个人防护和应急措施、菌(毒)种管理等进行原则性规定。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各个部门都应赋予其相应的职责,要明确实现和达到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的制订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质量目标要相对具体,规定一些明确的数据,如对事故的处置率、人员培训、设备装备等,具有可考核性。批准页由设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表明无论内、外条件发生何种变化,该负责人都会确保并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见表1。

2.2.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手册的执行文件,程序文件一定要与生物安全手册相呼应,注意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特殊性。特殊的内容有:确保每个生物医学检测和相关人员熟知生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室和所操作材料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供应;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确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和菌(毒)种不会遗失或被偷窃。保存良好内务行为的程序;员工健康监护程序;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程序;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确认、安全处置与存放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程序;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程序;设备安全去污染程序;紧急程序;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废弃物处理及处置程序;安全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程序。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目录见表2。

2.2.3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编写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实用、便于使用人员查阅。内容包括:实验室操作和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存在的潜在生物危险和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化学品安全;电器安全;消防;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紧急撤离等内容。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安全

2.2.4SOP编制SOP编制的原则为编制的SOP要包括实验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的危险材料被处理的各个过程以及实验室清洁、消毒、废弃物处理和实验质量控制,并确保SOP的严格执行,同时生物安全贯穿于SOP的整个过程。编写的内容包括: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标准操作规程。

2.2.5记录的编制记录是实验室活动过程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明;记录不要缺项,要做到实验室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必不可少的记录包括职业性疾病、伤害、不利事件的记录;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危险标识;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含纠正、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实验活动记录;人员、物品出入记录;试剂、耗材购置、配制、使用记录;监控(含人员监督记录);空调系统运行记录;重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工作状况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清场消毒记录;其他记录(如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记录、人员档案等)。

3讨论

篇3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教材自其进入学校开始,就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又如体现人文性的内容有: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与先前的老教材相对照,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其编排在旧的高中化学课本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内容要求。因此,在教师教法上也应该有大胆的创新与探究。

一、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和学习的主体性 。利用化学在生产、生活、工业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探索科学的技能等,即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开展好科普教育。学生学习化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需要有激励,从而产生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的目的,进而才能运用知识去创新。而这种内部动力又产生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知识的需要和愿望,才会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而产生推动自己去学习化学的内部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等。其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探索科学的技能、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大胆探索、大胆动手、大胆创新等能力等素质是主流。

最后,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

二、让研究性学习付诸于实际行动

大量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很多重要结论都要求师生共同研究得出,因此要特别重视,付诸实际行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和自主性等五原则。它彻底地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

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多采多姿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对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积极地去认识、探究,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告诉他们:我国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损失高达65亿美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谈到:“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应激励他们学以致用。 三、重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篇4

关键词:事故、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相关概念解释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即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

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事故是事件的一个特殊形式,是造成伤亡、职业病、伤害、

设备或财产的损失及环境危害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

未遂事故:差一点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但万幸的是没有造成财产损

失或人身伤害,但如果在时间或位置上稍有变化便非常可能发生财产损失或人身

伤害事故。

事故管理:对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处理与预防措施,防止事件升级为严重事故,

减轻严重事故的后果,实现长期稳定的安全状态。

二、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发生的几起重大事故

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这起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失踪、1人轻伤;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201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重破坏.

三、导致事故发生的诸多原因,

单从事故发生的一瞬间来看,似乎是很突然.然而,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诸多原因来看,这些事故的发生又是必然的。因为从事故致因论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存在着它的必然性。从三起事故的调查报告表明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纳起来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其中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又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中之重的原因。通过安全管理可以消除所有安全隐患,可以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所有事故如果管理到位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们对三起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承包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等;违规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事故,就是由于操作人员以为经常操作的程序不会出现差错,麻痹大意,责任心不强,违章在油轮暂停卸油作业时,没有停止注入脱硫剂的作业,直接导致了该事故的发生。

2.操作(作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三起事故中都暴露出各个层次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不清楚。更无法对存在的危险进行控制。

3.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急管理处置现场情况的能力不足,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缺乏以及能力,无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物的不安全状态:

1.首先是缺乏本质安全的管理模式,从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爆炸事故反映出,该企业自动化程度低,对反应压力、温度的控制自然比较困难。

2.装置、工厂布局设计不合理也是导致事故发生原因,尤其对于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从河北克尔公司重大爆炸事故反映出,该企业由于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在设计、审批和装置施工验收时缺乏安全管理理念。导致这个企业的平面布局在设计施工时不符合安全规范,致使留下了事故隐患。这是当前我国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设备陈旧,装置有泄漏没有及时发现,继续使用带病的设备工作,也是导致事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上的缺陷:

1.从河北克尔公司重大爆炸事故反映出,厂区内边生产,边建设,作业单位多,管理混乱。这是民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特征。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对存在的的设备隐患长期没有得到治理,管理层没有落实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所以埋下了事故的祸根。

3.生产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管理失职,对装置的工艺变更没有进行审批和风险识别,造成工艺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安全技术人员管理失职的原因。

4.领导不够重视安全,安全职责不明确。安全督察,现场作业监护不到位。从河北克尔公司爆炸事故反映出,这个企业没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造成安全管理不到位漏洞百出。

5.企业选人用人随意、技术培训管理不到位,是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对作业区域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特性认识不足,不能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这是民营企业的用工现状。

四.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惨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再一次证明,只要是漠视安全、疏于管理、违背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终究会受到现实的惩罚,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事故发生后,全力以赴地处理善后事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对事故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分析,真正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中吸取教训,积极采取整改措施,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这才是我们所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解决上述问题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这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因为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三方面的根本问题就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差,也就是说不同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产生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从诸多的事故分析来看完全说明这个问题。

2.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这是目前安全管理中一个重大难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所有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放在首位。二是当安全管理和生产发生冲突时必须安全第一。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到管理工作之中去。必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3.必须强化预防为主,本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这是通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如:重点做好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在设计时采用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时必须坚持三同时的原则等等。由于我们国家全民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条件现状所限,短时间内还达不到这么高的管理水平,只能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

4.必须建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模式,强化各个层面人员的责任意识,如:推行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坚决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对隐患要实行强化治理、跟踪落实。

5.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必须端正态度,实事求是做好调查分析,真正找出根本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将事故的真实原因彻底查清,制定防范措施。对责任者进行严厉的追究。让更多的人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遏制悲剧的重演

6.强化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外用工、承包商的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强化准入程序和施工资质证管理,提高现场作业的监管和督查,做到认真负责严格把关。

7.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开展专项训练,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提高应对重特大、复杂事故的能力。

结束语:总之,虽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困难重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只要我们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中,深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事故多发的局面才能得到扭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篇5

关键词:学习进阶理论;SOLO分类理论;中和反应;初高中教学衔接;认知模型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6)11C0024C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基于SOLO分类理论研究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1.1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跨学段教学衔接

近年来,在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中,学习进阶理论已成为研究学生认知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学习进阶理论[1]描述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习同一核心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典型的学习路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是分阶段和有明确路径的,教师更应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向、路径和各阶段水平要求。对学习进阶的规划是对学生在不同学段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迷思概念、进阶目标及测评要求的描述,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学习、课程和评价领域[2],如Corcoran提出学习进阶应具有5个构成要素:进阶终点、进阶维度、多个相互关联的成就水平、各水平预期表现、特定的评测工具[3]。学习进阶理论可用于指导学科核心概念的跨学段教学衔接研究,对研制分阶段、划层级、系统性的学业质量标准体系有重要指导意义。

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的跨学段学习进阶来组织教学内容是当前科学教育的研究焦点。从2009年欧亚拉美七国学者联合编著的《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出版[4],到美国以学习进阶形式将核心概念写入国家课程文件《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再到近期我国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课标,以学习进阶形式统整教学要求与学业标准,都体现了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及其跨学段教学衔接的关注。

化学核心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通过不同学段的主题学习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于化学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设计有不同的理解与研究方法:(1)美国Stevens基于实证测查和标准文件描述中学生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概念上的学习进阶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修正完善;(2)林建芬按照初中、必修、选修和高三4个不同学段,通过分析考纲、课标、教材并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学生思维层级和认知发展,梳理了同分异构体、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化学用语等核心概念[5~9]的认知方式与角度、知识水平,划分相应的学习进阶路径,提出各学段的学习目标、进阶路径与教学建议;(3)周玉芝[10]提取化学电源核心概念及相应学段的目标,进而划分电化学的学习进阶;(4)庄晓文[11]选取电离、离子反应和勒夏特列原理作为电解质溶液领域的核心概念,从不同学段的概念理解水平分解、迷思概念、进阶目标进行分析,以学习进阶为统领设计教学过程;(5)谌秀云[12]、苗兰[13]、雷才[14]、童文昭[15]则以“低-中-高阶水平学习进阶模型”分别呈现化学反应、反应热、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等化学核心概念与基本反应原理的学习进阶路径,提出跨学段教学衔接的建议。

综上,学习进阶理论揭示了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对某种技能的掌握随时间推移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典型发展路径,可用于指导化学核心概念的初高中跨学段教学衔接研究。

1.2 应用SOLO分类理论划分化学核心概念在跨学段衔接中的学习进阶

为了指导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周期和阶段要求、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彼格斯[16]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提出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见图1),根据学生回答某一学科具体问题时的内部结构复杂性,将学生学习结果和思维结构分类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5种层次。前结构和单点结构水平属于低阶思维,多点和关联结构则为中阶水平,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则属于高阶认知,SOLO分类理论对思维结构的5个层级划分与学习进阶理论相融合、相映衬。SOLO分类理论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性质和抽象程度,将个体认知方式依次分为感觉运动方式、形象方式、具体符号方式、形式方式、后形式方式5种方式,分别产生隐性知识、直觉知识、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层次更高更抽象的理论知识这5类知识。学生认知发展方式和思维结构层次共同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发展阶段体系:学生总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认知发展也具有阶段性。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结果的数量(即掌握的知识点的多少),更要重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结果的质量(即掌握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学习进阶理论将化学核心概念的跨学段学习进阶划分为低阶、中阶和高阶水平及相应等级的学业质量标准,其界定过程要考虑学生化学认知方式发展,即对研究对象,认识角度、方式、思路的层级提升和进阶路径(见图2);其中认识思路指个体对物质和化学反应或相关现象或事实认识的有序性和思路性,认识深度指对于同一认识角度存在个体间水平差异或个体阶段差异。学生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符号等各种形式表征化学核心概念。认知角度与思路的层级发展包括:宏观微观、定性定量、静止孤立动态作用、文字描述符号图像表征,可结合SOLO分类理论划分化学核心概念跨学段学习中认知方式的学习进阶(见图2)。

2 基于跨学段学习的进阶路径建构“中和反应”概念认知模型

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因其重要性列入中学化学学科100个关键词[17],对学生化学认知方式发展、化学概念的多重表征学习、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都起到重要作用。台湾学者邱美虹[18]选取了溶液酸碱性、中和反应、弱酸和弱碱的稀溶液这3个主题研究初三学生关于酸和碱的认识方式与前概念,描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推理或者解释的动态过程(见表1),并对高中相应主题的教学提出建议。综上,本研究将中和反应作为化学核心概念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实践研究法等,主要任务是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划分中和反应的认知层级水平与学习进阶路径,进而建立中和反应认知模型,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化学核心概念初高中跨学段教学提出分阶段的教学建议与学业质量标准。

2.1 学生中和反应概念跨学段学习的进阶路径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结合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思维结构水平的分类评价,通过课标、考纲、教材和教学实践研究,划分中和反应核心概念的跨学段学习进阶路径和阶段层次水平。

(1)水平1(前结构水平):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初步认识酸和碱,在个人生活经历(如吃苦涩皮蛋等碱性物质时可蘸食醋)形成了中和反应的前科学概念,思维处于前结构水平。

(2)水平2(单点结构水平):初三学生学习中和反应时,要联系酸、碱的组成及溶液酸碱性检验,并从酸碱盐的物质分类认识中和反应的特点,较少涉及微观分析,思维处于宏观层面的单点结构水平,为后续学习溶液酸碱度与pH、复分解反应、盐的性质与用途等奠定基础。

(3)水平3(多点结构水平):必修1模块从电解质角度认识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从离子反应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与变化规律,从微观层面分析酸碱盐电解质溶液导电现象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宏观现象。必修2模块从化学键的微观角度分析酸碱盐的组成及在溶剂水中的溶解、电离与中和反应过程,并通过完成定性实验活动认识中和反应过程伴随热量变化,中和热概念仅作简单了解。该过程中学生思维层级处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多点结构水平。

(4)水平4(关联结构水平):选修4模块通过定量测定中和热的实验理解中和热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从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Kw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通过酸碱滴定实验理解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测定未知浓度的碱/酸的实验原理,通过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分析中和反应过程的微粒变化;最后从盐类的水解反应(即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限度、盐溶液的酸碱性,基于勒夏特列原理应用中和反应原理来调节溶液pH的方法以改变沉淀溶解平衡,帮助学生认识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上的应用价值。

(5)水平5(拓展抽象结构水平):高考测评对学生在中和反应概念的认知层级要求处于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全国卷高考考纲要求[19]如下: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进行pH的简单计算;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与应用、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定量研究方法;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即多重表征能力)。

2.2 建构中和反应核心概念的认知模型

从初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初三学习中和反应概念,到高中还会从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电离平衡、酸碱滴定曲线、盐类水解、调节pH与沉淀溶解平衡等跨学段学习过程,定量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中和热、中和滴定原理、中和反应限度等,形成系统完整的中和反应概念体系。根据学习进阶理论将中和反应的概念认知与发展过程划分为初中阶段、必修阶段、选修4前期(即4-1)、选修4后期(即4-2)4个建构阶段,高三高阶阶段是在这4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与思维重整,进而建构中和反应认知模型(见图3),包括认知任务、认识角度、认知层级与认知对象4个维度。

3 基于中和反应概念认知模型探讨初高中跨学段的教学衔接

3.1 初中阶段“中和反应”概念的进阶教学

初中新课标对中和反应的要求[20]如下:(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了解中和反应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考纲要求[21]如下:(1)掌握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4)知道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中和反应概念上的学习路径发展经历2个转变。

(1)个别到一般:由具体物质反应到物质类别间反应规律,如教材分别介绍NaOH与HCl、Ca(OH)2与HCl、NaOH与H2SO4之间的反应总结出“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

(2)一般到个别:从物质类别间反应规律到具体物质反应,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解答课后习题中“书写含Al(OH)3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应选取盐的定义、中和反应的概念与中和反应规律、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并将中和反应的概念、原理、应用等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活动。基于初三学生认知发展层级水平确定如下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1)认识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归纳物质类别间反应规律,分析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通过微型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强化实验安全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加深对中和反应应用价值的认识,形成绿色环保化学、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3.2 高中阶段“中和反应”概念的进阶教学

高中阶段,“中和反应”核心概念的学习涵盖了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化学核心素养[22]。在必修阶段、选修4前期与后期、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认知层级经历了“宏观微观、定性定量、静止孤立动态作用、文字描述符号表征图表数据分析论证”等认知层级的提升与认知角度的转型。

(1)必修1和2模块:学生学习电解质、离子反应时,从微观层面的认知角度认识酸碱盐的分类,建立起微粒种类和数量分析、微粒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认知模式,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与发生条件。必修2则是从化学键类型的微观角度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从中和反应放热的定性实验初步理解中和热。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路径发展经历2个转变:①从宏观反应到微观实质:由宏观物质反应到微观实质的认识方式,分析中和反应的离子变化;②从微观实质到类比迁移:由微观实质到宏观物质反应,学生根据酸碱盐离子反应的微观实质和反应规律,迁移到陌生物质间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基于微观本质认识迁移到陌生情境中陌生物质反应的推理与论证。

(2)选修4模块:中和反应概念的学习进阶经历3个转变:①由定性到定量:选修4前期,记为选修4-1,学生从反应热、能量变化曲线图、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水的电离、酸碱滴定等主题学习内容,定量认识中和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pH变化和微粒变化,是学生思维层级由定性向定量提升的关键阶段;②从正向到逆向:选修4后期,记为选修4-2,中和热、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滴定实验等学习内容是学生从正向思维认识中和反应概念、能量变化、反应限度、微粒作用情况;而盐类水解与沉淀溶解平衡则是从逆向思维认识中和反应的限度、能量转化形式与实际应用价值,学生的认知层级经历了“正向逆向”的提升过程;③单一分析到多重表征:从宏观现象-微观变化-符号书写-曲线图像数据分析这四重表征[23]的认识角度形成完整的“中和反应”概念体系。

(3)高三备考阶段:即便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化学认知方式与化学核心素养的现状水平仍不乐观,一是没有建立学科系统思想,对化学概念与原理间的关联认识不到位;二是缺乏系统、有序、全面的分析思路,没有将不同学段中化学核心概念与原理知识进行重整;三是未深刻认识化学核心概念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教师应通过主题式复习帮助学生建构中和反应认知模型,深入分析认知对象、角度、层级与任务这4个结构维度。

4 研究反思与未来展望

4.1 研究反思

本研究是建立在跨学段教学实践后经验总结这一定性的视角,仍需要通过大数据测评,用翔实的数据报告和学生学业表现来完善修正本研究的认识。而化学核心概念的初高中跨学段教学,除了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认知任务和研究对象,还要考虑化学核心概念的发展性和整体性,既要有不同学段延续发展的整体考虑,又要有不同学科渗透发展的整体考虑。笔者认为应从化学学科课程的整体来认识和理解化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与学业标准,从初三到高二乃至高三,要逐步深入和扩大对核心概念跨学段教学的研究,进行基于进阶目标、评价标准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业测评活动。

4.2 未来展望

要定义某一核心概念或学科技能的学习进阶,许多研究者所根据的现有文献往往是研究者本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领域的科学课程,而发展学习进阶的证据需要超越学生想法与学生思维本质特征的不同。我们一线化学教师身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不断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和挑战。未来应该加强实证研究,借助深圳市教科院在全市各个初中高中开展化学测评这一平台,运用大数据学业质量平台进行跨学段的学生大样本测试,形成大数据学业质量诊断书,以深入了解学生化学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变化的空间、路径和关键因素,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理上的支持和实践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J].教育学报,2012,(4):81~87.

[2]王磊,黄鸣春.科学教育的新兴研究领域:学习进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12~118.

[3]康永明.高中生有机物化学性质认识方式现状探查[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毕华林,万延岚.化学的魅力与化学教育的挑战[J].化学教学,2015,(5):3~7.

[5]林建芬,陈允任.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同分异构体”教学序列的跨学段设计[J].化学教学,2014,(12):38~41.

[6]林建芬,钱扬义.基于认知模型探讨高中生化学概念的进阶学习――以人教版必修2“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7):33~36.

[7]林建芬.基于PDEODE策略和四重表征模式探讨“金属电化学腐蚀”概念的进阶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3):33~36.

[8]林建芬,钱扬义.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CLD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以必修1“离子反应”同课异构课例的观摩分析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9):31~34.

[9]林建芬,周群力,钱扬义,任竞昕.利用“翻翻乐”和“争上游”游戏攻克初三化学用语难题――浅析“520中学化学桌游”学习新法[J].化学教育,2013,(9):48~52.

[10]周玉芝.厘清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程:分析教材的新视角――以中学化学“电化学基础”教学内容为例[J].化学教育,2014,(13):7~10.

[11]庄晓文,姜建文.“电解质溶液”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J].化学教学,2016,(2):28~33.

[12]谌秀云.中学生化学反应学习进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苗宁.中学生“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进程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4]雷才.高中学生化学平衡学习进阶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5]童文昭.物质结构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6]彼格斯,科利斯著.高凌飚,张洪岩译.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7]钱扬义等.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5,170~172.

[18] Chiu M H, Chung S L. Investigating Correctness, Consistency, and Completeness of Students’ Mental Models and Paths of Conceptual Change in Learning the Nature of Gas Particles Via Multiple Modeling Activities [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ESERA, August. 2007:21~25.

[19]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篇6

Abstract: With the overall advance of ecological society, the chemical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ving forward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cess of moving forward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ent is the mainstay of the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is kin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the determinant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atent layout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emical industry enterprises will play a decisive role for the enterprise. The patent lay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will have an indelible rol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关键词:化工产业;生态化;专利布局

Key words: chemical industry;ecological;patent layout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233-03

0 引言

从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知识产权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国家、地区和企业尤为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了专利的战略布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弱依赖于知识产权上,知识产权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保持其在产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我们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和产品的更新周期缩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产品核心技术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质量。

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著作权、企业名称及商号等都被称为广义的知识产权,其遗传基因技术、域名权、数据库特别权等,也逐渐被接受为新的知识产权。对于化工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的类型主要涉及专利、商标、科技成果、著作权、商业秘密、企业名称及商号等等。以化工领域为背景,通过分析化工企业的知识产权类型以及结合化工企业的专利布局,有助于化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知识产权有更好的理解,进而更好地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 我国化工的发展趋势

化工行业是许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来说,化工行业起到了尤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化学工业,主要表现为以下趋势:

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我国化工行业来说,由于产业结构变化日益加快,企业可以利用市场方法来淘汰落后产品,促进整体行业的产业结构。

二是技术优化支撑作用日益提高。许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提升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加大创新的投入,将完成各种各样的进口产品本土化出产,加速构成具有现代化工的产业链。

三是产业布局进一步的优化。大型化工企业为了优化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产业上下游紧密衔接,发展循环经济。

化学工业的主要表现是绿色化学的兴起。绿色化学是指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者解除在化工产品的计划、出产及使用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绿色化学坚持遵循以下十三个原则: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控制;提高原子经济;无害化化学合成;使用安全感和辅助剂,以改善能源经济;使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制品;减少衍生物;选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策划可以降解的化学药品;防患污染现场并及时作出分析;避免生产事项的安全工艺等。绿色化工表现出化学技术、科学和社会互相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是化学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于化学工业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化工产业则是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复合产业体系是一种集自然、物质流通、价值增值、信息传递等相结合的复合产业体系,是一种组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化工产业在产业层面注重废物代谢的闭路循环,实行清洁生产、低碳发展和绿色生产。于是,对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当局政府施展主导性的作用。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起着主导和支持作用,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

2 化工企业的专利布局

化学工业是一个具有非常高的水平的行业,对科学和技术要求很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当前和未来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投资于科学和技术研究和发展,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保障。专利布局是对企业长远利益的战略思考。我国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接轨与世界经济,因此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日益提高,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因而,各大企业开始加大对专利的申请,同时还积极地进行专利布局和专利战略,进而能够进一步的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2.1 专利布局的含义

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了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

例如,在2009年3月,历经了7年的时间,法国拜尔农科股份公司以及中国地区拜尔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出产的“氟虫腈”产品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此案件由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并要求原告承担所有的诉讼费用。在2003年,安徽华星化工企业正在积极地筹备上市计划,在当时只是一个中型企业,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纸诉状给这家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起专利纠纷案件对该企业来说影响深远。打了7年的一个知识产权诉讼案,结果以侵权不成立而结束。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市场,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进而寻求更大的利润;因此也成为外企压制我国公司的首要竞争的技术手段。企业的专利组合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保护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从而在特定领域获得专利竞争优势。

2.2 专利布局的延伸

专利布局是一个概括的观念,企业进行专利布局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进行符合企业本身的专利布局的构造,要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每一家公司的专利布局是不一样,做好专利布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延伸。当前,专利布局的延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纵向延伸和领域延伸(横向延伸)。

专利布局的纵向延伸是指形成一个上游和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例如,化工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它们分别要涉及原材料,加工,生产和其他方面的产品的供应。其中上游产业占主导优势,影响和制约着下游产业的发展。

专利布局的领域延伸是从企业发展的道路和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巩固市场,扩大规模,股票上市公司,兼并和收购,然后重复上述的发展模式再继续发挥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上,为企业的成功发展,企业所做出的每一步都需要专利布局的护航,发挥其更大的作用,首先是占据主要市场,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扩展到不同领域的专利布局。

2.3 专利布局的方法

专利布局的方法主要涉及专利分析、专利检索、技术评价、专家研究、文献探讨和专利预警等手段。而对一家企业的知识产权研究员来说,他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做好企业的专利布局工作。一方面,充分挖掘企业的专利技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企业的专利布局;另一方面,收集本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信息并进行探究,重点关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

目前,企业对专利申请的安排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只局限于产品的技术或发明的应用,导致专利布局并没有发挥最大作用。首先企业要扩展专利布局,保护“发明思想”,积极保护创新点,对发明点进行本质的分析、对核心发明点进行探究、概况,得出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技术方案,根据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得出,从而形成了多项专利,更全面地进行了专利布局。由于现在有好多申请人没有关注到技术方案的迁移,导致专利没有发挥到充分的作用。企业在进行专利布局的时候,可以将本发明的内容转移到其他技术、方法和产品,从而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实现专利布局的多面性。企业在发明专利布局技术方案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同一发明目的的替代和类似效果的技术方案,从而全面的专利布局。在进行专利布局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发明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进行专利布局,有时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2.4 专利布局的意义和目的

在企业的竞争中需要有合理的专利布局,从而提升企业专利的整体价值,利用专利武器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而言,专利权的合理布局具有以下功能:有利于引导研究与发展方向,促进合理开发,提高研发效率;于专利申请的合理行为,节约应用的成本;对专利保护网进行更好的构建,消除零碎的专利申请的情形涌现;有利于削弱竞争者的优势,抑制专利竞争者的视野。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各个企业自身实力日益增强,进而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在早期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专利意识并不是很强,在专利保护上处在一个起步较晚的阶段,因此我们有必要防范外国企业等知识产权持有者使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来强制我国企业或者支出高额的专利使用费。

以埃克森美孚和中石化为例,在技术布局、专利管理以及专利申请量等方面上,中石化远远比不过埃克森美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然而在近几年中石化的专利申请迅速增长,是埃克森美孚的近5倍,虽然申请量上去了但是专利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中石化应该像埃克森美孚学习要在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与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然而中石化在很多领域上抑制缺乏,只有在炼油和采矿有略微的优势。,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技术特征加强其他领域的研发和投入,进行全面的专利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中石化要加强对专利布局的管理,明确专利对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我国的石油企业需要突破自身发展模式,借鉴成熟企业的经验,积极开拓创新,做好专利布局,才能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专利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打造品牌权战略专利,其实现具体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其企业最大的目标是通过专利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例如,世界领先的医疗用品,日用化学品和食品集团宝洁公司,宝洁公司的全球员工近10万,超过80多个国家在世界上有工厂和分支机构,有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热销于160多个地区和国家,同时宝洁公司非常注重在我国市场上的专利布局。自1993年开始,宝洁公司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第一项专利申请,23年,宝洁公司已累计在中国6000多项专利,截至最近授权量达到1000多件。在医疗用品,日常用品和食品领域的专利布局的情况逐步显现出眉目。在中国市场,宝洁公司利用公司的内部知识产权部门,结合自己的技术发展优势,以优化专利的发展,进行更全面的专利布局。因此,这也为我国许多同行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的楷模。

3 我国化工企业专利布局面临的问题以及建议

朗盛化学等国际化工公司也表示,中国应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措施,他们可以安全地把核心工厂搬到了中国,为了避免核心技术外泄。

目前,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以及成果越来越多,虽然有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企业正在努力的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发展或进入不同领域。目前,保护化学科技创新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化工行业,很多技术一旦打开,就立刻有人模仿。而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很难打,因为这种情况必须由原告提供的证据,而企业往往很难获得证据。侵权代价却相对较小。因为取证困难以及诉讼流程复杂等等的原因,知识产权的纠纷案经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会消耗专利权人财力和精力比较多。对比之下,侵权人的代价却很小。根据我国现行的专利法,民事侵权行为符合3种选择,即侵权的利润、专利权人的损失和赔偿金额。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前两者很难界定,最终会选择法定赔偿额。专利法所规定的法定赔偿额不到100万元,对专利权人的损失和侵权人的利益都很小。关于“专利无效”申请的规定,部分规定过于严格,专利说明书和授权说明书的文本描述必须是100%准确和一致的,这使得一些侵权公司有机会利用漏洞,即使被指控的侵权,他们会很快提出"专利”申请,以抵抗。

因此,中国的化学工业要摆脱“世界加工厂”的地位,真正成为世界的化学工业中心,以解决问题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且需要接轨于国际惯例。此外,中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培育各种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健康环境。

企业要对本公司的技术参考和参考价值、要对同领域的企业进行专利技术研究以及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动态。同时,企业应该与自有技术结合,对行业的探究,对技术方案进行足够的发掘和构想,提炼出所有的技术计划。最终,评审提炼出来的技术方案,研究并判断哪些技术方案可以覆盖于哪些本公司的产品、哪些竞争公司的产品、提炼出这些方案的优先级顺序,结合法律、技术和市场对这些技术方案进行评级,然后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申请策略。

4 结语

知识产权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对于许多化工企业来说,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核心知识产权,主要有发明专利、重大科技成果和重要的商业秘密。现在的化工行业越来越注重生态化,专利作为行业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企业应保护好自身的核心知识产权,合理的规划企业的专利布局,方能保持持续的优势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海佳,石磊.中国有机化工原料供应链结构――复杂网络视角[J].化工学报,2009(6).

[2]王均玉,胡明,赵国华,等译.化学工业时报,2002,1.

[3]张红梅,王彦卿,周秋华.基础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2):174.

[4]周爱民.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探析[J].云南化工,2009(4).

[5]顾云兰,唐树和,陶建清,等.《基础化学实验I》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09,36(5):219-221.

[6]秦正雨.从华星化工专利纠纷案件谈企业专利诉讼技巧.巢湖知识产权局,2010(9).

[7]马虎兆,等.新技术革命是中国走出“危机”最佳手段吗?[J].科学学研究,2012(1):36-43.

[8]汪建斌.宝洁公司在华专利布局态势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3):47-54.

[9]刘蕊,崔燕,汤志华,周雪.基于专利地图的石油行业两大企业专利布局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2):53.

[10]李伟.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1.

[11]袁建中,等.从标准与专利布局看产业应对之道[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10):52-56.

篇7

关键词:制造业产品;出口复杂度指数;岭回归;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6)03-0012-08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603002

一、引 言

随着全球产品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垂直产业链分工日益深化。有关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出口规模转向出口结构和出口质量,出口复杂度指数相应成为关注的热点[1]。该指数从世界各国每种产品出口额角度度量每种产品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各国出口规模不同而引起的误差[2],为测度各国出口结构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分析视角。

有关出口复杂度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第一个角度,出口复杂度指数的测度。目前应用广泛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收入指标(PRODY)法,由Hausmann等(2005年)[3]对Michaely(1984年)[4]提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TSI)进行改进,通过各国收入水平测算得出。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使用该方法比较两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如,国内学者汤碧(2012年)使用该指数分析了中日韩三国高技术产品技术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5],国外学者Felipe(2014)根据该指数对154个国家出口结构进行比较[6]。第二种是出口相似度指标(ESI)法,由Schott(2006年)[7]对Finger and Kreinin(1979年)提出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改进而来,通过衡量一国出口商品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集的相似重叠程度来测度。如,国内学者(戴翔和张仁震,2011年)使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得出中国与OECD国家相比出口复杂度仍存在较大差距的结论[8],国外学者(Córcoles等,2014年)使用该指数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出口复杂度发展状况[9]。第二个角度,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出口复杂度演进机理非常复杂,学者强调较多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研发支出、人力资本、FDI推动、加工贸易、人口规模等。

如,国内学者(杨晶晶等,2013年)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得出研发支出对出口复杂度有正向促进作用[10],国外学者(Carcia 等,2012年)得出人力资本是影响出口复杂度的重要因素[11]。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不乏可借鉴之处,如,出口复杂度指标的衡量方法、影响因素测算指标等。然而,已有文献主要针对两国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的测度和剖析,缺少针对两国各层面出口复杂度的测度和有针对性的解析。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两国贸易关系不断增强。中日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12]。拓展中日经贸合作关系,对于解决日本经济结构性困境和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并且有助于缓和两国政治关系[13]。文章利用1995年―2014年三位数《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数据,分别从产品、产业、国家层面,更加细致的比较分析中日制造业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演变,并使用岭回归比较中日出口复杂度影响因素,得出演变规律及变化原因。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理论上,测定一国出口产品复杂度最直接的方法是计算每一种产品的研发技术含量,但是产品层面的研发数据较难获得,诸多学者提出了替代的测算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目的,文章采用Hausmann(2005年)的方法计算出口复杂度指数,该方法使用所有国家出口产品人均GDP的加权平均来表示,记为PRODY。其计算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先测算每种产品的出口复杂度:

PRODYK=∑W XWK/XWYW∑WXWK/XW(1)

其中PRODYK,为制造业产品K的出口复杂度。XWK、XW分别代表W国家K产品的出口额、W国家总出口额。分子代表W国家K产品占W国家总出口额的比重,反映K产品在W国的重要性,分母代表世界所有出口K产品国家占其总出口额比重。YW为W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通常用人均GDP表示,文章按照购买力平价 (PPP) 衡量(2005 年不变价国际元)。使用该方法计算的原理来源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生产出口何种产品取决于该国生产该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即高工资国家生产高复杂度的产品,低工资国家生产低复杂度的产品。

第二步,通过计算产品层面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一国国家层面的整体复杂度:

EXPYW=∑K XWKXWYW(2)

(二)资料来源

文章采用2014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额排名前40位国家或地区作为样本,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剔除数据缺失严重的国家(地区):比利时、南非、阿根廷、科威特、卡塔尔。这35个国家(地区)出口总额占2014年世界出口总额的90%,具有代表性。文章使用SITC Rev3 三位编码数据,剔除缺失产品数据,包含245种产品,该编码能够更加细致的对比两国贸易结构的变化[14]。

各国家出口数据来自UNCOMTRADE数据库,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来自WDI数据库。文章使用的产业代码所代表的含义如下:SITC0(食品和活畜)、SITC1(饮料和烟草及烟草制品)、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3(矿物燃料、剂和原料)、SITC4(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醋)、SITC5(化学成品和有关产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SITC9(未分类的商品)。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产品层面

文章首先根据公式1计算出1995年―2014年世界每种产品的出口中复杂度,根据计算结果把全部产品按出口复杂度高低平均分为5类,依次计算出中国和日本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层次产品所占比重,如图1-a、1-b所示。近20年,中、日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总体而言,中日制造业产品出口复杂度相对比较稳定,这也与(Lall等,2006年)出口产品复杂度相对稳定的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出口以低、中低、中复杂度产品为主,该份额占比在60%以上,而日本以中高、高复杂度产品为主,该份额占比在50%以上,这表明中日出口结构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出口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从趋势上看,中国变化较大的是低复杂度产品占比,由1995年的3723%减少为2014年的1553%,其他四个层次产品出口占比均有小幅大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呈现逐步优化趋势。日本变化较大的是中高、中、中低复杂度产品,中高复杂度产品占比由1995年的4056%下降为2014年的1692%,中、中低复杂度产品占比由1995年的1854%上升为2014年的4474%,而日本高复杂度产品及低复杂度产品没有明显变化。

(二)产业层面

表1、表2分别显示了中、日制造业产品出口复杂度产业层面的测算结果。样本期间内,中日出口复杂度在产业层面均有较大变化。中国10个产业中,有4个产业出口复杂度在提升,其他产业均处于下降趋势。中国出口复杂度提升最快的产业是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由1995年的5 430提升为2014年的15 564,提升年均幅度高达935%,这可能与中国近年加工贸易盛行有关。其次是SITC8(杂项制品)、SITC5(化学品及有关制品)、SITC3(矿物燃料、剂和原料);而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处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52%。日本10个产业全部处于上升状态,且提升较快,其提升最快的是SITC5(化学品及有关制品),由1995年的1 785提升为2014年的3 976,提升年均幅度高达615%;其次是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9(未分类的商品)、SITC8(杂项制品)。

对比中日产业出口复杂度可知,中日在SITC1(饮料和烟草及烟草制品)、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4(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醋)产业有相似的出口复杂度,在SITC8(杂项制品)上中国出口复杂度远高于日本。其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居于中低附加值组装位置,倾向于从其它国家进口核心部件,加工组装后出口[12-13],文章计算的是每类产品的名义出口复杂度,没有把进口产品的复杂度从整体复杂度中剔除。在SITC9(未分类)产业上,日本出口复杂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可能与技术工艺更加精湛有关。

(三)国家层面

根据计算出来的世界每种产品的PRODYK的值,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公式2计算出每个国家整体出口复杂度EXPY,中日两国整体出口复杂度指数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得,虽然中日两国在个别年份呈现出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均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这种增长趋势可能来源于国家研发支出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也可能得益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从EXPY具体数值来看,中国整体出口复杂度一直低于日本,表明中国制造业产品离日本仍有很大技术差距。

图3为中日EXPY指数比值,由此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日两国整体出口复杂度比例处于上升趋势,且越来越接近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贸易结构呈现出逐渐优化的趋势。

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出口复杂度与一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于中、日而言,出口复杂度变动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中日两国出口复杂度变动原因,对两国复杂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对出口复杂度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文章因变量为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指数EXPY,解释变量的选择借鉴已有文献[6]17-19,选取人力资本、研发支出、FDI、加工贸易、人均GDP、人口规模。

1.人力资本。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理论指出,一国生产和出口何种产品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其中重要的要素之一为人力资本。

2.研发支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认为研发支出是一国进行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

3.FDI。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技术转移效应,给东道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对于东道国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有重要影响[17]。

4.加工贸易。已有研究表明,加工贸易能够通过“干中学”效应改善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进料加工贸易中优质的产品贸易能够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外溢获得技术创新,进而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18]。

5.人均GDP。经济增长与出口复杂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增长是出口复杂度的提升的基础,一般认为,富裕国家出口复杂度高,贫穷国家出口复杂度低[6]。

6.人口规模。中日人口规模差距较大,比较人口因素对两国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9]。

(二)模型构建及数据选取

根据所选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lnEXPY=α0+α1+2lnRD+α3lnFDI+α4lnPT+α5lnGDPP+α6lnPOP+μ

借鉴已有文献,人力资本(HUM)用高等院校占总人数的入学率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研发支出(R&D)用研发支出占总GDP的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对外直接投资(FDI)用每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表示,数据来源UNCTAD于数据库;加工贸易(PT)用加工进口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于UNCOMT RADE数据库;人均GDP、人口因素(POP)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

(三)测算结果及分析

使用R软件322版本进行简单的回归,其结果显示,中日两国模型拟合度均良好,R2分别为0983 2,0957 7,F统计量较高,分别为3876,7324;但各变量的统计量t并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Klein检验发现,中国和日本有多个自变量相关系数大于R2,说明两国自变量均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剔除自变量对模型的干扰,采用岭回归法进行修正。岭回归是用于克服自变量多重共线性的有偏估计回归方法,其通过对最小二乘法的改良使回归系数估计更加可靠[20]。通过回归得到如下岭迹图:

由岭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对中国而言,6个变量中只有GDPP(人均GDP)和POP(人口规模)与EXPY关系不显著,其余4个变量回归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HUM(人力资本)、PT(加工贸易)、RD(研发支出)、FDI(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而言,FDI(对外直接投资)、PT(加工贸易)、POP(人口规模)与EXPY关系均不显著,其余变量回归系数由小到大顺序依次为:HUM(人力资本)、RD(研发支出)、GDPP(人均GDP)。

中日对比可得,人力资本、研发支出对中日出口复杂度的提升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研发支出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两国出口复杂度增长幅度均大于010个标准单位。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复杂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中国出口复杂度增长00 602个标准单位,但对日本出口复杂度影响不大,这可能与中国政府鼓励对华投资,并通过“干中学”效应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激励政策有关[21] 。加工贸易也对中国出口复杂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工贸易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中国出口复杂度增长01821个标准单位,这可能与中国近年加工贸易盛行有关[22]。人均GDP对日本出口复杂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国出口复杂度影响不大。另外,人口规模对中日出口复杂度均无显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复杂度与人口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五、结 论

基于出口复杂度和岭回归角度,测度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日制造业产品出口结构,并对两国出口复杂度影响因素做了解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三方面得出中日制造业产品出口结构状况。首先,从产品层面看,中国出口以低、中低、中复杂度产品为主,而日本以中高、高复杂度产品为主,中日出口结构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出口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其次,从产业层面看,中日出口复杂度均有较大变化,中国仅有4个产业处于上升趋势,而日本全部产业均处于上升趋势。再次,从国家层面看,中日整体出口复杂度变化趋势相似,总体均处于增长状态,且中日差距逐渐缩小。

第二,就中日制造业产品出口复杂度影响因素而言,人力资本、研发支出对中日出口复杂度的提升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工贸易对中国出口复杂度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日本影响并不显著;人均GDP对日本出口复杂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国出口复杂度影响不大;人口规模对中日出口复杂度均无显著影响。

[参 考 文 献]

[1]Sanjaya Lall, John Weiss, Jinkang Zhang.The ‘sophistication’ of exports: A new trade measure [J].World Development, 2006, 34(2):222-237.

[2]齐俊妍,中国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术产品―基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8(9):40-46.

[3]Hausmann Ricardo, Jason Hwang, Dani Rodrik. What You ExportMatters [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5, 12(1):1-25.

[4]Michaely, M.Trade, Income Levels, and Dependence[M]. Amsterdam: North-Holland,1984.

[5]汤碧.中日韩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特征和演进趋势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10):93-101.

[6]Jesus Felipe, Utsav Kumar, Arnelyn Abdon. How rich countries became rich and why poor countries remain poor: It’s the economic structure. . .duh![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14(29),46-58.

[7]Peter K. Schott. 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J].Economic Policy,2008(53): 549.

[8]戴翔,张仁震.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真的赶上发达国家了吗?[J].国际贸易问题, 2011(7):3-16.

[9]David Córcoles, Carmen Díaz-Mora, Rosario Gandoy. Product sophistication : A tie that binds partn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Economic Modelling, 2014(44),33-41.

[10]杨晶晶,于意,王华.出口技术结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3(4):75-82.

[11]CarcIA, F.,A.LucIa and F. Esteban. Learning From Export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2,21(6):1099-1111.

[12]闫云凤.中日韩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经济研究,2015(1):74-80.

[13]冯昭奎.中日关系的辩证解析[J].日本学刊.2015(1):1-24.

[14]韩永辉,贾妮莎,邹建华.东亚区域零散化生产背景下的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区分制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新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3(4):80-86.

[15]Yao, Shunli. Why are Chinese exports not so special [J].China &World Economy,2009, 17 (1):47C65.

[16]Van Assche, Ari Gangnes, Byron. Electronics production upgrading: is China exceptional[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0, 17 (5):477C482.

[17]Zhi Wang, Shang-Jin Wei .The Rising Sophistication in China’ s Exports: Assessing the Roles of Processing Trade,Foreign Invested Firms, Human Capital and Government Policies[R].Working Paper for the NBER Conference on China’s Growing Role in World Trade, 2007.

[18]祝树金,戢璇,傅晓岚.出口品技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4):28-46.

[19]Ermias,W.,Technology. Trade Coats and Export Sophistication[J].The World Economy, 2013,37(1):14-41.

[20] Chunping Xie , Adam D. Hawkes. Estimation of inter-fuel substitution possibilities in China's transport industry using ridge regression[J]. Energy, 2015(88):260-267.

[21]Joachim Jarreau, Sandra Poncet. 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2(97):281-292.

[22]张天顶,赵梦婷.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4,33(7):31-38.

篇8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 增值服务 流通加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45-02

一、引言

从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来看,主要是通过提供规范化与快速化的配送服务获取盈利,但这种模式获利相对有限。要想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中心的利润空间,必须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配送增值服务,因此,创新配送增值服务是配送中心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就目前研究来看,物流配送中心的增值服务可出现在储存、分拣配货、配送运输、配送加工等多个环节中。

二、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服务与增值服务的内涵与区别

(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服务内涵及内容

1.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服务的内涵。我国《物流术语》对配送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活动。

2.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服务的内容。配送中心配送服务的内容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定的物品送交到客户指定的收货人手中,大致包括了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配送与流通加工、送达后服务等等作业流程。

(二)物流配送中心增值服务的内涵与内容

1.物流配送中心增值服务的内涵。增值物流服务,是配送中心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原单一物流功能和低成本运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拼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以及更深层次的功能性物流拓展服务。

2.物流配送中心增值服务的内容。物流配送中心增值服务核心内容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功能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仓储型增值服务、金融担保增值服务、代收货款增值服务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增值服务十分重要,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淘宝、京东等购物软件,背后靠就是物流配送中心代收货款增值服务项目的支撑。

(三)物流配送服务与增值服务的区别

物流配送服务与增值服务的区别见表1所示。

三、物流配送中心增值服务的对策

(一)提供信息增值服务

1.帮助客户收集供应市场信息。客户在采购原料之前需要收集诸多信息,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常年接触各大供应市场,经常同供应商、经销商及外界其他人士发生交集,熟悉内部规律,可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收集供应市场的有效信息,提供相关增值服务,例如供应市场价格变动、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等,减少客户对于市场风险要素不明确所带来的压力由此降低客户“走弯路”的可能性,提高配送服务效率。

2.提供销售市场信息增值服务。相对于客户而言,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在一线服务,直接接触销售市场,了解消费者的欲望需求,对消费市场反应最为敏感,所以物流配送中心对销售市场行为规律的分析、主要经营者的变动及其它动向对其客户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客户需要哪种产品?需要多少?有多少竞争者?了解这些信息对企业而言是企业进行生产销售商品的关键,这也是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为客户提供销售市场信息增值服务的机会所在。

3.为物流客户提供信息反馈服务。物流配送中心将商品送达收获厂商或者收货人手中后,针对他们投诉回复,以及对物流客户产品额外的功能要求及时反馈给物流客户,使客户有意识的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尽快处理各种投诉,从而保证公司的信誉,促进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提高,降低市场退货率。

4.提供库存信息服务。客户将产品储存在物流配送中心,再根据需求进行调度,由于配送中心需要精确、及时、灵活地对客户的各种需求做出反应,所以要对库存中客户储存的产品定期进行库存查询、库存补充、库存控制等活动,并向客户反映库存情况。物流配送中心提供库存信息增值服务确保了客户能够随时掌握产品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提供流通加工增值服务

1.提供包装与组合包装的增值服务。为客户延伸包装类的增值服务,针对生产原料的配送,组合包装服务将收货厂商制作产品的所需材料按照制成比例进行包装,不仅节省了收货厂商生产制造过程中再次分配的时间,也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并为其提高了品牌信誉。例如当一份产品的生产制造需要A材料一份B材料两份,那么物流配送中心就将客户所交托的材料按照一份A材料两份B材料的组合包装在一起,再送达收货的厂商手中。

2.提供定尺化与定量化的增值服务。对于规格有特殊要求的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提供定尺定量化增值服务。例如收货方需布匹尺寸为1米,配送中心在收到客户的整匹布后按照需要的规格定尺分割后再进行配送;对重量有特殊规格的商品也同样如此。这种定尺定量化的增值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流通加工增值服务,是对客户商品的二次加工,使客户将企业中心专注于自身产品的生产上,精化了部门、人员的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3.提供简单的组装与加工增值服务。为客户开发基本的生产支持服务,如简单的称重、组装、组配、安装,合并与加固,为商品打价格标签或条形码等成品标记扫描等服务。物流配送中心将客户委托的各种零部件进行组装成为半成品之后再将其送达收货商手中,对有需要的商品标上价格或条形码,提前完成了产品生产的部分前置作业,为客户分担了生产压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提供类的增值服务

1.货款回收。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针对近几年内新兴的网上购物和电视购物等购物方式的发展需要而推出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客户将货物交付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派送人员在上门投递的同时,代其收取货款,再将代收的货款结付给客户。这项服务使得物流配送中心起到了一个中转作用,客户可以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的这项服务跳过很多支付结算的繁琐步骤,大大提高了发货收货(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45页)的效率。

2.转交发票。销售方企业销售商品需开具增值税等发票给购买方,转交发票服务就是指客户将该项发票由物流配送中心转交给收货商,简化了交货步骤,为买卖双方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产品代销。由于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如果客户生产的商品具有品质的稳定及信用,那么可以由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网络行销,电视行销等方式代替客户销售产品,这种方式购买成本低,广受消费者喜爱,例如国内的天猫超市,就是消费者在网络上下单,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打包配送的一个典例。

(四)提供逆向物流增值服务

1.包装箱回收。在逆向物流过程中,物流配送中心将客户自带的包装箱由收货厂商回收给客户企业,使价值链连接起来,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建立相应的回收机制,将客户企业的包装箱回收给客户以便重复使用。

2.返修商品的回收。为客户提供返修物品回收服务,物流配送中心需先联系客户并将问题样品寄回客户企业,确认回收后将物品返还给客户企业,客户企业在内部进行维修处理。若该批产品严重有质量或其他问题,已经构成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做快速撤回,这样既提高了客户产品售后效率,也节约了单独运送的成本。

3.废弃物回收处理。对消费后的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废品提供处理服务。如化学品、危险废物、严控废物等有特殊管理规定的物品以及处理过程会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安全及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物品。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生产及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自身物质性质的不同,采取处理销毁的方式,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4.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与废弃物不同,客户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旧材料包括老化的器械,可重复使用的零部件、包装材料等,客户想要回收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费时费力,成本又高,十分不划算。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接手客户企业对于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使客户企业的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

(五)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1.提供简单性的质检增值服务。任何公司的产品都有测试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有的公司需要把产品先寄到厂商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过后才能进行配送,这样的话不仅周期长,还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一些简单性的质检服务就可以在物流配送中心直接进行,包括一些肉眼可见的瑕疵类之检、产品规格测量等,节省了时间和成本,降低了返修率。

2.包装设计的增值服务。一件产品的优秀的包装设计能给企业带来品牌效应,刺激消费者的兴趣,促进商品销售,由于客户企业本身不具备擅长包装设计的人才和相关技术,对包装盒型结构也不精通,这样既耽误时间金钱,严重时还会引起质量问题。而物流配送中心熟悉各种包装材料及包装结构,在充分利用空间,优化包装盒美观度,节约成本方面具备可靠能力,所以物流配送中心推出的包装设计是客户现阶段极其需要的一项增值服务。

四、结束语

增值服务能促使供应商、物流客户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和收货商都实现利益的增加,因此,发展增值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值服务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满足了客户和市场的新需求,相信我国的物流配送市场进入增值服务的新时代。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基金号:TB20160803。]

参考文献:

[1] 周永明.论物流增值服务的含义及实施途径[J].改革与战略,2007(11)

[2] 崔亚琼.对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的探讨[J].新西部,2008(18)

[3] 曾中文.发展物流增值服务途径与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4] 许红.浅谈物流服务与物流增值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5] GB/T183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

[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安全奥运 汶川巨灾 系统对策 综合减灾 奥运安全文化 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8537(2008)07-0124-04

奥运安全与汶川灾后重建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全与2008年“5・12”发生的汶川8级地震几乎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但2008年6月6日凤凰卫视所作的“大灾难考验大赛事”的专家访谈,我以为是一个将两个主题较好结合的例子。一方面,汶川巨灾的灾后重建面临恢复灾区通讯、勘察并评估震区灾情、打道运输通道、拆除灾区危房、监控灾情发展和余震、深入研究灾后重建规划、确定城乡防灾减灾备灾能力等问题;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在即除北京有效启动奥运安保反恐的强势队伍外,奥运会期间城市安全运行的指标有待评介,城市固有的极端自然灾害、生命线系统事故、地下空间场所的致灾隐患以及高技术系统事故等都有待更加增强其综合防御能力。

作为一种共性分析我认为北京安全奥运建设要以北京可持续发展为安全目标追求,其“安全奥运”观至少应有两层基本含义:(1)防止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恐怖事件等对人及奥运场馆设施构成的威胁,即奥运建设要具备“一流”的备灾能力及应急反应与支撑条件;(2)安全奥运除了物态条件外,还必须形成一个全体参加者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具有公众预防事故的“软”对策,使安全氛围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巨大影响 以达到减少事故灾祸的发生并积极应对的目标。以此为基点,可确立“安全奥运”观下新奥运图景:

(1)应是一个全面的安全城市,主要体现在安全减灾。治安、环保、防疫病人防多位一体的总体安全,使城市各大系统时刻处于安全状态监控之中,不可偏一;

(2)应是一个有应急能力的城市,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应超前,基础设施应真正按生命线系统去配置。各个子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事故状态下“解列”的备用及多重可对比可选择应急预案(如断电、断水、断气等),

(3)城市安全度要同时落实监测、报警、防御、抢险、救护、修复等功能上,必须建立以市应急委指导下的奥运应对危机的综合指挥管理中心,不可只是安保中心

(4)安全度目标的实现贵在城市安全综合管理制度的建立即要实现快速反应,统一行动,井然有序,迅速控制局势,重在从首都层面上实施综合减灾的法制体系建设即“安全奥运条例”;

(5)安全度更在于新建设项目中潜在事故隐患的超前发现及排除 避免建设性破坏。特别应化解各类危机状态,强化对北京周边事故灾害的影响;

(6)安全度不仅仅要求有高水准的政府应对机制,更要求北京市民独具的安全文化素质 尤其应强化社区安全文化系统化教育。从点、线、面各层次上提高城市的总体安全控制能力;

2004年本人在完成市发改委下达“十一五期间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的课题时便提出了“安全奥运北京2008”项目,并细化了全寿命建设的思路。

灾后重建同样必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处理好短期建设与长期建设的规划与定位,要立足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链调整的产业布局,要有涉及子孙后代的建筑抗震标准的百年大计等。其核心思想是要寻找一块安全用地对此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汶川、理县、茂县不能再走高载能、高耗能的工业老路,重建规划中的虚拟汶川县城等项目何时能落地,要对政府决策的迫切心情,专家要慎言快,灾后重建的发展质量要保证,灾后重建规划的出台宁可脚步慢一点,具体讲:灾区绝大多数县城已不具备适宜人居的环境条件;面对人地矛盾长期尖锐的地区 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只有将生活在高山或半高山的过度超载的群众外迁了,才算最终解决了生存与保护的矛盾,现出台的灾后重建县市规划是有问题的,它们并未给大自然一点休养生息的机会,它们才顾及地面设施的安排,而未按自然灾变规律办事。

“安全奥运”建设无论是工程的还是非工程的其目标追求应是本质安全。历史地看,1969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系统安全大纲要求》,标志着系统安全的诞生,其理念是本质安全即强调系统“内在的(building-in)”安全而不是“附加上去的(adding to)”安全。本质安全一般应体现在:

(1)本质安全设计:首先要通过系统安全分析辨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然后针对危险源选择消除、控制危险源效果最好的技术方案,并在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2)纵深防御设计:“纵深防御(defense-in-depth)的理念,是在本质安全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重安全防护策略,它不仅仅体现安全可靠性设计,还应用近年来出现的”应用危险性信息(risk-informed)的新的决策理念;

(3)系统机能安全:由于本质安全设计不能彻底消除所有的危险源,如何确保防护措施的安全防护机能的问题就十分重要。机能安全是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定义,机能安全是整个安全的一部分,它依赖于对输入做出正确反应的系统或设备。

可见无论是安全奥运建设还是灾后重建规划国外都有惨痛的教训及为此而展开的安全设计如2006年5月27日强震给印尼中爪哇南部的文化名城日惹以严重破坏,在著名的巴玛南神庙多座塔状建筑遭到破坏,建筑四周满是震落的石块和雕像,这让人回想到2004年12月26日,举世罕见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地区以重创,2007年元月初印尼亚齐省为其受害者建造了5万套住宅,结果发现有1/4存在设计缺陷;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在2005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变成一片废墟。2008年元月布拉德’彼特用他的“Make it Right”计划号召全世界设计师用设计去做正确的事。曾经以密密麻麻房子著称的新奥尔良市九区下游(Lower 9th Ward)被飓风夷为平地,而“Make itRight”计划将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单是此项举措就使房屋的效用成本降低65%。“Make it Right”组合了一支共14人、包括新奥尔良当地、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建筑师的团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普利策建筑奖的Morphosis事务所创始人汤姆・梅思等。

推进“安全奥运”战略有赖于文化取胜

通过对北京公众安全文化素质调查及北京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进一步可以发现如果用高水平有特色的北京奥林匹克精神去要求公众安全文化的能力我们尚有许多工作是“空白”,这里不仅涉及对北京奥运“安全态”的期待,更从客观上对建设“安全奥运”提出安全文化建设上的新问题。如在奥运会安全期待上有一系列调查内容

其一是如何营造一个“居家安全”的奥运会环境,其二是对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措施和公众应对能力的信心的把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必要教育的迫切程度,其三是对中外宾客会经常出入的餐馆、酒店、文娱场所的安全性评价等来自北京某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是,虽总体上对2008年奥运会北京人文安全可信度较高,但认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中应强化“人文奥运”安全建设的内容,即能否从形式上、从表现上不动用那么多军警,而依靠从现在开始的安全文化教育使全市上下、全国上下乃至外国来宾共同投身于“安全奥运”的文化建设氛围之中。为此必须抓四方面的建设:

第1,安全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内容。无论从目标定位还是目标内容上都体现了城市文明的国际化要求,它是从根本上实现与“人文奥运”理念对接的极好方式。从历史上看,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厚重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奥运会能为世界留下哪些特有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举办城市必须思考的事,其中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国际安全形势,做强做实“安全奥运”工作并使之经验传承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需要,更是奉献给世界奥林匹克的精神财富。这里涉及如下问题:

奥运会必须要求举办国树立安全形象;

奥运会是一个城市“成人礼”的标志,是安全与危机应对能力的水平;

奥运会的安全保障不仅仅在于政府,也在于社会群体行为的互动;

奥运会的“人文奥运”不仅在体育文化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必须在安全文化上有所创新;

奥运会的志愿者是先锋,但他们的安全文化能力教育是第一位的;

第2,公众奥运安全文化教育要始于观众群体研究,一般地按观众观看体育竞赛的动机来分,至少有六类情况应关注并不同对待:①娱乐型观众;②求知型观众;③认同型观众;④审美型观众;⑤宣泄型观众;⑥破坏型观众。无论是哪一种观众都要从社会心理上强化研究,充分把握住现场观众的心理及影响趋势。如奥运会的赛场上的“危机事件”,不仅仅来自事故或灾难,也有人为诱发的原因如运动员场上暴力行为易激发观众不满,裁判员的不当判罚,特别是“黑哨”更会导致场面失控,因此借助安全文化教育的机会,从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方面加以研究,提出有价值、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及策略等。其中要建立新的奥运安全观,200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曾成功地举行了“联邦运动会”(Commonwealth Game),维多利亚州政府,在防止恐怖袭击事件上所做出的种种举措。其中一个不断向公众贯穿的信息就是“Every price ofinformation is useful”(每条情报都将有所帮助)。即为公众提供的任何信息将帮助警方了解事情的整体情况。为此警方开启了24小时国家安全热线,受过专门训练的接线员认真接听每一个信息。专搞突然袭击,因此没有确定的袭击目标名单。但是国内外很多经验向我们提供了某些需警惕的迹象,这些例子包括:

对办公楼、能源设施和重要场地的异常监视、录像或拍照。

车辆长久地停在重要大楼附近或繁忙的公共场所中。

包裹或袋子一起在公共场所,例如购物中心、建筑物或火车站。

令人可疑的大量购买化肥、化学品或炸药。

异常使用房屋,例如在白天或黑夜的奇怪时间使用车库。

第3,用“奥运安全文化”研究增强中外宾客危机应对技能。公众在世界级盛会及赛事上应对不测的能力是公众素质的重要表现。概括的讲,我建议的奥运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通常意义下的市民避险知识的应知应会,它至少要解决并开展如下活动:

(1)开展市民奥运安全文化理念为中心的安全文化教育;

(2)在培养公众应对危机的心态中,全面调节恐灾心理、压力承受心理、快速反应能力、果断决策能力等;

(3)强化以社区、校园为单位的奥运安全文化教育的组织模式;

(4)建立健全北京市民奥运安全文化教育的培育及处理机制;

(5)研究并建立政府与公众合作的主题多元化的安全奥运演练计划;

篇10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本法,支持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十一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前期预防

第十三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十四条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和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十七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第十八条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二十二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二十五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使用单位或者进口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送该化学材料的毒性鉴定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等资料。

进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第三十二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三十四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三十六条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

第三十七条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三十九条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第四十条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第四十一条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二条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一)病人的职业史;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第四十六条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相关的专家库,需要对职业病争议作出诊断鉴定时,由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委托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的专家。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向当事人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四十七条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进行诊断鉴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私下接触当事人,不得收受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人民法院受理有关案件需要进行职业病鉴定时,应当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设立的相关的专家库中选取参加鉴定的专家。

第四十八条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第四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五十条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第五十一条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十三条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第五十四条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五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依据职责划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三)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第五十七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二)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三)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第五十八条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监督执法证件。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涉及用人单位的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第五十九条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六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发给建设项目有关证明文件、资质证明文件或者予以批准;

(二)对已经取得有关证明文件的,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三)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不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施;

(四)其他违反本法的行为。

第六十一条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应当依法经过资格认定。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的;

(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

(二)未采取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

(三)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

(五)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未按照规定报送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

第六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

(二)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

(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

第六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二)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三)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

(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的;

(六)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

(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八)未按照规定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

(九)拒绝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

第六十六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

(二)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

(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

(四)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

(五)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

(七)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

(八)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

第六十九条生产、经营或者进口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三条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和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或者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资质认证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

(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七十四条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给予警告,没收收受的财物,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取消其担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并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第七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虚报、瞒报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七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有本法第六十条所列行为之一,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七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第七十八条本法第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以外的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参照本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