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写作教学

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习语文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学生们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们对语文这门课程并不会感觉陌生,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与常识,相比较而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课程主要倾向于为学生们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难度和广度都增加了。在小学时期,学生们将会学到许多与古诗词有关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上学生们还能够了解不少文学作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加强有效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在课堂中的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能够为学习学习其他课程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兴趣是促进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就会跟着提高。反之,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促进学生们的特长和个性发展作出努力。想要达成这些目标,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言传身教,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文世界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尚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学生们在学习中虽然有着一定的目标,但是自制力还不够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而注意力分散将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变得十分低下,这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非常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讲。通常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知识来活跃课堂氛围,那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和诗词有关的知识时,可以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提高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中来。

实际上,想要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单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是非常不靠谱的,不同的作家生活的年代不同,他们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带领学生们去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生平事迹的话,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就会更加充足,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氛围当中,学生们都会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歌的本质,学会“知人论世”。拿杜甫的诗歌来说,学习杜甫的诗歌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们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有“沉郁顿挫”之美,这不但是他善于遣词造句的结果,还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格。

学生们在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对于学习杜甫的诗歌作品就会显得更加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杜甫所作的《春望》这首诗时,对于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就会特别有感触。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审美意识来说,有着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想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注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突出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淘汰旧的教学观念,跟进时展的步伐,从学生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场所,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们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使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提出一些有趣的小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解答,以便开动学生们的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在这种问题教学的情境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学生们的注意力也会变得更加集中,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二、加强写作教学

篇2

关键词:盲校;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73-01

1.盲校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主体教学推进出现困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盲校小学也在逐步推进学生主体课堂的实现,但是由于盲童的独立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课前布置的预习很少由学生去完成,没有经过学生独立预习的课堂,借助导学问题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起来,小组内的互动交流很少,仅仅依靠两三名学生来解决导学问题,其他小组成员的讨论则几乎偏离学习内容,造成学习的无效性,课堂教学效率低,因此大部分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讲授法。

1.2学生相对自卑,阅读兴趣不高。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和内容解读,而且包括文章内容的情感表达,这种表达通常借助朗读来实现。盲童自卑感很强,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容的想法,体现在朗读上就是学生不会主动地阅读文章,即使是在教师要求下的朗读,学生的声音也比较低,阅读的次数也比较少,这与盲童无法借助眼神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有关,但是阅读对于理解语文内容,体验语文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课堂学习延伸到课下学习。

2.盲校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盲童的阅读兴趣,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的教学方法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塑造意境来增加盲童的情感体验,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具体来说,包括几下几点。第一,在新内容学习之前,设计详细的读书要求,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在了解文本主题思想后,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性阅读。例如,在《荷叶圆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光盘示范阅读,来引导学生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在荷叶上的心情,学生通过听觉来体验示范阅读中的情感,并初步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人公,然后试着读者主人公的心情,这样每一个句子简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把握情感,建立自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阅读,学生的阅读情感越来越充分,参与度不断提高。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不断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语文知识的学习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仅仅依靠课堂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也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教师要逐步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经典的盲童文学,并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第三,通过构建阅读情境和氛围,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通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渲染与文本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情感氛围,或者请学生配画外音,对学生朗读进行录音等,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扩展朗读的形式,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2改革盲校小学语文教学,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学生主体课堂的建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己借助工具书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借助网络和媒体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新内容学习奠定基础。在学生主体课堂建立的构成中,首先需要教师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盲童受到视觉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建立过程中,要通过语言和声音增加对学生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文本内容。例如,在《雨点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不同雨点的声音,雨点落在屋檐上的声音,雨点落在大树上的声音,雨点落在小草上的声音,雨点落在花朵上的声音,最后教师借助听雨轩,古人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利用声音制作大自然的交响乐。学生感受后对雨点儿产生了学习兴趣,这是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包括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然后,教师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按照合作规则展开小组内的学习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之间倾听学生的交流过程,对学生的交流困境进行指导。再者,小组学生的交流结果要进行展示交流,以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展示交流要全员参与,不仅促进组内成员的互相帮助,而且通过展示增加学生个体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盲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需要培养盲童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盲童的特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蕾.盲校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J]. 知识经济,2013,07:164-166.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24

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是每一个汉语学习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拼音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准确地识字、写字,是否能够有效地阅读和表达以及是否能够娴熟地进行写作和交流。可见,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将关乎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快乐学汉字、快乐学普通话、快乐学语文,本文将从拼音教学的导入艺术、拼音教学的实践操作等方面入手,探讨拼音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拼音教学的导入艺术

首先,拼音教学可以由图画、故事导入。拼音教材都配有多幅插图。教字母的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这些插图趣味性较浓,多为儿童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如教学i、j、x 等音素时,先出示衣服、鸡、西瓜等彩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即出示相应的拼音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自然被带入新的学习氛围中,又使插图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教学拼音前,教师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如教学“f”这一声母前,教师先讲关于弥勒佛的一段小故事,当学生很感兴趣的时候,教师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受人膜拜的就叫“佛”,带读“fff”,再联系课本插图f的音、形,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其次,拼音教学可以由儿歌、演示导入。导入。儿歌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因此,以儿歌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字加“i”,小熊小兔比高矮;“e”字加“i”,用力拔萝卜嘿嘿嘿;“u”字加“i”,打电话时先说“喂”;“”字加“o”,冬季天冷穿棉袄;“o”字加“u”,站在海边看海鸥;“i”字加“u”,小鸭游泳最优秀;“i”字加“e”,秋风婆婆撒树叶……演示这种方法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解演示现象产生原因的强烈愿望,从而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学“p”前,要求每人准备一张薄纸,放在靠近口的正前方,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送气过程由轻转短,气流较强。这时,纸会被气流推出,让学生反复做这个试验,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告诉学生这就是声母“p”的发音过程。这样的小实验引起的有趣现象,立即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演示导入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牢牢记住与此相关的知识。

再次,快乐求知“学和玩”导入:在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在教拼音字母字形时,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手舞足蹈”。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不妨让学生做做游戏或参与表演,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e……

二、拼音教学的实践操作

拼音教学有其特殊的对象和规律,所以我们也能够通过其来提升教学效率,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拼音教学都集中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而那个时段的儿童的学习品质较差,单纯字母组合式的拼音教学并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注意力较难集中等年龄特征又使他们难以轻松地对拼音进行良好的记忆。但是,低段儿童是极具好奇心的,好玩的天性同时也赋予了其非凡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熟悉生活情境的偏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让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探索来引导学生进行拼音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反思和探索拼音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小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创造出合乎自己学习拼音的方式方法,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促进拼音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等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畅快学拼音,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自主探索的情境:孩子们,现在老师将课堂交给你们,让你们自己做自己的老师,看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内容。学生一听到这节课他们有自由的空间和可能,都非常高兴,并在教师的监控下,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结果,有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词汇,如狼狼狼,ang,ang,ang;鲸鲸鲸,ing,ing,ing;能能能,eng,eng,eng;红红红,ong,ong,ong。有的学生则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他们将这几个后鼻韵母排成一列放在左边,再寻找一些字词放在右边,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考查,既有趣又有效。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使教师很难有效发挥教学水平,学生也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为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育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涵义

1.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主体地位的实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果学生没有切实实现进步,那么教师的任何努力和付出都是毫无价值的。同时,教学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主动精神,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

2.向教学要效益

语文教学的效益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实际收益。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教学成果,强度结果的重要性,绝不是注重过程,忽略结果的教学思想。要杜绝教师在教学中的不确定性,不能跟着感觉进行散漫教学,同时,也不能将效益理解为对教学内容的盲目追求。教学效益主要考虑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取的学习成果,要进行综合性分析。

3.将教学进行量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要对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具体描述,目的是便于对教师工作成果的检测。但是,在进行量化的时候,要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定量、定性、过程和结果,正确反映学生的成绩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

二、当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现状

1.过分重视和追求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形式化比较严重。对新的教学法方式盲目追随,忽视启发教学的作用,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

在以往的教学中,十分关注教师的传授,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听课,很少有时间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另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匮乏,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他们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这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3.学生的作业压力较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压力较大,作业布置较多,针对性不高,甚至出现毫无作用的、机械性的抄写,很难实现有效的反馈和检测,效率极其低下。

4.忽视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简单地定为教学任务,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忽视教学效果,致使学生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得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5.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有些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当作课堂的主要形式,否认了传统的板书,严重忽视板书教学的价值,因此,多媒体教学应对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水平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首先,设定全面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性、技能性、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其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积极开发,主要是教材、网络、生活等形式的资源,要进行积极地融合,组织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再次,重视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以学生实际为前提,对教学行为进行精心设计,预估各种不同问题的产生,将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要不断寻求教学效率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整体效率的提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学情景设置,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避免机械性,转为积极、高效地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参与教学活动。

3.安排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完成作业,同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对于作业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避免随意性,保证数量适度。同时,作业的内容要适应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获取喜悦。

4.进行有效的辅导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层次的辅导,促进整体水平上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收益。

5.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课堂变得生动而具体,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要恰当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精心设计,避免盲从,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证目标的准确性,实现对教学效率的实时反馈。同时,积极探索更多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手段,积极借鉴经验,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重要性 不足 解决措施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中,许多行业追求的目标是高质量、高效率。教育事业是一项以育人为主的高尚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目标。而语文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内容多,这就使得教师一节课时所传授的知识过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率大大降低。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步伐的迈进,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不足逐渐凸显。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模式较为固定化,教学方法陈旧,无法与时俱进,从而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师常用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验收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虽然减负(减轻作业量)则是教育界近年来提出的从学生角度思考提出的一项措施,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不佳,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法放松对作业的要求,担心达不到教学目标。同时, 由于语文教学量大、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这容易让学生对语文的厌恶一直延续到中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学生负担重、厌学都是教学效率不高的表现,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就不能很好的学习新的知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学习兴趣并不能学好知识,这种情况是恶性循环的,因此教师必须及时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便可巩固、验收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此外,高效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今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提高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二、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做好备课

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备课,才能在上课时得心应手。然而许多教师只是将备课放在教材上,认为只要吃透教材就是备好课,却不知学生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对教材深入了解,精读教材,备好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清课本内容的主次,对于重点难点应牢记于心。了解、熟知各种教材的内容,对其内容进行择优、取舍,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料的同时,引用、扩大其他课外知识的内容,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者心理世界的变化,才能有效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带来的弊端;第二,将学生列入备课项目。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有两者进行良性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地位,忽略了学生在课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应备课是,一定要由原来备教材内容逐步转变为备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只是把教材当成是利用的工具,重点应该放到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因而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人们带来的许多便利。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扩宽了教学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的应用图片、视频、文字、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语文教育技术平台,加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学习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学习情况的一种态度,很多时候,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一句打击的话语,也能够扑灭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应奖励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从评价形式、评价内容等方面入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际评价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情感的变化列入评价中,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的不同,这就要求评价体系必须实施多元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可参考其他已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选择、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份保障。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学习、探讨、总结经验,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东凤.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J]. 新课程(教研). 2011(05)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有效策略;滞后性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语文对于学生来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活技能的培养。在如火如荼的教学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滞后令人甚是担忧。面对如此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农村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1.农村语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方式也一成不变

在农村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善的书本和讲课设施。教师通常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就是口头讲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教师简单传送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缺失。而且在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很多农村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选择留在城市择业,也有很多青年人不愿意到乡下任教,导致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新鲜事物,自然也就不会丰富自己。老年教师的知识常年不更新,对很多教学任务把握不清。新课改的标准是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课改要求,只是简单地培养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方面的能力,对思维、兴趣、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就大打折扣了。

2.农村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很少接触多媒体,甚至没有接触过

这间接地拉开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学习差距。学生缺乏课外知识,家长没有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学生也不会有学习上的压力,所以语文成绩一直停滞不前。

二、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1.以课文为主要资料,仔细分析,亲身实践

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究课本内容,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解析完整,从而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特有的语言。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课上有条理地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成听讲。在课本分析上,要做到声情并茂。由于教学器材匮乏,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意思,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究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文章大意,重点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基本知识,不要死记硬背。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生活中切身体会。

如,在讲《父亲的菜园》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我将课堂转移到田地里。课文中讲到作者的父亲为了开辟一片新菜园而历经千辛万苦。为学生讲述完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每个人拿个锄头,去田地里帮助父母干农活。每个学生都很用心,农活结束之后,我问学生自己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学生跟我说,这次的学习和劳作让他深刻认识到,父母太辛苦了。看到学生的反应,我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是感受到了,也掌握好了。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豌豆,撒在土地里,告诉学生,土地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我们也要学会保护它们。长时间的积累、感悟、实践,有利于学生逐渐提高语文成绩。作为教师,要时刻和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

2.采用情景教学方式

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要摒弃,教师要将课文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表演出来。在学《田忌赛马》一文中,我找了几位同学,排练一个小短剧。

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在课下紧锣密鼓地排列。再上课时,学生上台去表演。有三位同学分别扮演齐威王、田忌、孙斌。他们自己为了让节目更生动,还找了其他同学来扮演马。台上的学生有声有色的表演,台下的同学捧腹大笑,就连扮演马儿的同学时不时还学马叫。课文在学生的表演中变得不再死板,反而体现出语文的魅力。表演结束,我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析人物角色和自己的所感所想。

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好。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字之美,体会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

小学语文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教师教学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使在农村有很多限制条件,不利于学生学习,但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探索,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突破点。在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向行进,学生自己也要不断增强自信,准确消化基本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篇7

一、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本质意义

何为根?根本意是指植物的营养器官,但也可指事物的起源。任何事物都是有根的。要想深入了解某一事物,首先要寻找到它的根。因此,要想有效的词语教学,首先要从词语的根入手,即深入古文字的创造特点来探寻其本质意思,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牢记。

【案例一】《少年王勃》(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当教师讲到本文中主人公王勃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教师就句子中出现的“孤鹜”二字是这样来教学的:

师:“同学们看,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孤鹜’一词就是对前面‘一只野鸭’的描述,但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王勃要用孤鹜来形容这只野鸭呢?”

生:“‘骛’在古文中的意思就是鸭子,那‘孤’字应该是指一只的意思了。”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孤’是由‘子’和‘瓜’组成的,‘瓜’是‘滚瓜’,即没有根的瓜,联系‘子’就是没有父亲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孤儿’。同样可以延伸到没有人陪伴和爱护,即‘孤独’。”

生:“啊,这样一来就明了了,‘孤鹜’就是那只独自飞翔的野鸭。”

……

【案例分析】在本文的教学中,对于“孤鹜”一词的教学应该是一个难点所在。但通过教师将“孤”字拆分成其起源的“子”和“瓜”来理解,不仅巧妙的道出了“孤”的本意,还道出了“孤”的引申意思,可谓一举多得。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中牢记,不深刻都不行。

二、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运用精妙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关于“推敲”的典故,这个典故在道出文人用词精细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词与词之间即使是一点细微的差别,也能使文本的意境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词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对比,深入剖析词语的真意,品味到文章用词的精妙。

【案例二】《特殊的葬礼》(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在讲到第五自然段“几年过去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壮观气势了……”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两个句子: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它在群山之中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然后问:“大家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较第一句话差一个词语‘无奈地’。”

师:“那你们觉得差一个词之后表达的意思受到影响了吗?”

生1:“我觉得没有受到影响。”

生2:“不对,表达出的情感变了。”

师:“怎么个变法?”

生2:“瀑布枯竭不是它自己的意愿,所以是‘无奈地’,是被迫的。”

生3:“对,这样才能更好地联系后面讲到的‘等待最后的消亡’。”

师:“非常棒。因为受到浪费和水土流失,塞特凯达斯瀑布面临枯竭,这样的结果不是瀑布所愿,也不是世人所愿。正是鉴于这样的情感,所以这里加上了一个深深的‘无奈’,是瀑布的无奈,也是人们的无奈。”

……

【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教学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就文中句子展开分析,学生就会想当然得觉得这里就这样写,本这样写,不会去深思这样写的意义所在。而通过对比,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两句话所蕴含的不一样的情感,更体会到了用词的重要性和巧妙性。

三、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情感色彩

词语本身并不含有感情,但当它进入文本,便承载了文本所赋予的感情。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词语,一定要体验词语在文本中的情感所在。而体验情感的最好方式无疑是用心的品读,将自己融入到文本角色中去感受、去领悟,从而获得对词语内涵的深刻理解。

【案例三】《二泉映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在本文中,有一段表现阿炳弹奏的描写:“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句子中的“颤抖”一词,教师是这样来教学的:

师:“仔细朗读课文,然后精读第四和第五两个自然段,体会阿炳内心的情感。”

(阅读完成之后)

师:“你们觉得阿炳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弹奏的?”

生1:“悲切和难过。”

生2:“对师傅的怀念。”

生3:“对未来的希望。”

……

师:“为什么文中会写到‘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人的心会颤抖吗?”

生:“心是感受情感的地方,阿炳的心在情感的催使下颤抖了。”

师:“这颤抖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生:“是心的震动,是被流水声划过带来的涟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1、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入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

2、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了应有的阅读效果。

3、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交流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应该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地选择阅读资料,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自主地选择交流方式,这样,课堂上因为有了自主,才显得生机盎然,每个学生也都会活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张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急当代教学之所急,通过深入朗读、探究阅读与阅读悟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喜爱阅读,在阅读中增长才干,培养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钻研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方向。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创造性”的外延是多么广阔无边,它教我们插上翅膀带孩子快乐地飞翔,开心地去采撷教材之外的丰硕知识之果。课文《升国旗》一共才三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教师若仅仅着眼于孩子近期的考试,那么教会孩子认读书写生字,能朗读并背诵课文就行,最多再让孩子知道升国旗时的礼仪就行,我看了一下教师用书,大概教学内容也就这些了。或许是刚教完一个大循环,送完六年级,深感课外知识的积累,情绪体验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现在下来教一年级,在设计教学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将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伸展,去拓宽,深度并不会去挖,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这一课时,我把“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这几个国家的国旗图片带进了教室;我把2009年国庆60周年最盛大的升旗仪式录像带进了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升旗仪式的盛大隆重和庄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把中国的国旗和国歌带进了课堂,让学生用心地欣赏,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当我在办公室忙于搜集这些资料时,有同事这样说:“讲这些,看这些有什么用啊?没有效果!考试又不考这些,浪费时间!”很显然,我们两个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具有不同的理解。一个着眼于近期的考试成绩,着眼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我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想象表达等,更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全面发展。

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9-01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精彩的课堂,使学生乐意接受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更具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语文教学经验浅析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应用形式多样的趣味教学

1.1 导语引趣法。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往神驰,像巨大的磁场吸引学生,像火花点燃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讲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小手,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胖?(指名把自己的胖小手印画在黑板上)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1.2 角色朗读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而又浅显的课文,不需要教师花很多精力去讲解,只需要稍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学生就弄懂了,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和感情深厚的课文,如《少年闰土》。

2.正确认识课堂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其本身暗含着一种学习策略。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以提问等形式试图引出言语反应,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为中心展开,学生无疑成为被动的灌输对象;重分析轻感悟,重结论轻过程,让课堂失去了互动和活力。而国内学者新推出一种“反映-思考-反馈”的IRF循环结构对话教学模式改变这一现状,单项教学变为双向对话,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探究”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课堂提问教学的多方位、多层次、高效性发展。当然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这源于教师没能熟练操作这一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在没有把握好提问的对象、类型、顺序、时机、效应、层次及意外的情况下,常会出现启而不发,思维拔高,重点不清,无关联性,问题泛化,无实效性的问题,还会产生问题设计不当、问答过程失控、言语方式错位、提问对象偏失的现象。

3.明确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率低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都取决主导作用发挥方式和效果,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扮演成导演的角色,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学习中,与课文发生情感的交融,升华学生的理解认识,如学习《难忘的一课》时,当作者参观礼堂,看到中国历代伟人的画像时,不觉眼睛湿润了。我提问:①“湿润”是什么意思?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你的眼睛湿润了么?全班同学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不能理解出当时的背景。我便设计了一段导语:“同学们,当你有家不能归,亲人不能团聚,多年后,一下子又回到了家的时候,看到了熟悉的床、台灯等等,你那时的感觉如何?”再引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同学们真地进入角色,眼睛真的湿润了。这一导读即使学生体会了湿润一词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台湾人民和作者的爱国热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当的角色是为了学生获得认识、情感的服务者,使学生积极所指向的学习任务内化,进行感悟,这是课堂教学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目的。

4.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呼吁“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教师应杜绝千文一法,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知”、“能”并举,发挥个性、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和创新能力。

其一是赋予学生自,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坚毅、智慧、积极、敏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三讲三不讲,即重点精讲、难点细讲、疑点多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可以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能学会的不讲。

其二是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合作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情感融洽,合作交流的主体应当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