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要课程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主要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主要课程

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实践教学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91-02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总结,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进而把所学的各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对我国计算机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哈尔滨华德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在多年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各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 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重理论轻实践,即重理论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轻能力培养。进而导致对实验课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对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认识不清,实验环节的随意安排,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1.2 硬件实验条件不达标

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问题导致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基本的硬件实验条件要求。一是很多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配置较低,很多新软件不能安装运行,即使能安装运行,其速度也很难满足基本要求,间接的导致无法开设较新的应用型课程。二是目前已有的计算机缺乏适当的维护,完好率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实践教学。

1.3 理论教材内容滞后,严重缺乏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类课程的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快速更新换代的软件版本,普遍缺乏正规的实验指导书,即使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材,往往不能做到人手一本。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盲目的进行练习,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练习,根本没达到实验的目的,练习的软件版本严重滞后,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1.4 实验手段落后

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仍停留在简单的验证性练习上,而没有把多媒体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实验和虚拟化实验教学等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应用到实验当中去,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1.5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训练的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对学生实验的要求管理不足。包括学生的组织,实验中的讲解,课前准备的检查和课后结果的考核等。(3)教学方法上侧重于对理论的验证,不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2 我院计算机系在实践教学中的对策

2.1 提高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经过总结,我们认为实践教学能够达到以下几点目的。

(1)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理解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即怎样在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实现和调试中反映出来。(2)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了解哪些是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并掌握这些技术,如何进一步掌握其它一些实验技术,即学会掌握类似实验的一般方法。(3)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认识到实验方法的重要性。可以从构思设计试验,实际操作实现,最后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到结果的正确陈述,以及与其它实验的比较中获得体会。(4)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设计实验,完成基本操作,并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反映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实验能力。

2.2 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

不仅在思想上要提高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把实践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在课时分配上,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个别对动手能力需求较高的工具类课程直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对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单独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案、实验课件、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材料,甚至同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定制不同内容的实验材料,形成一整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严格执行实验教学评分制度,把实验分数计入课程总分,真实的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绝不敷衍了事;每学期末为学生安排4周专业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以实际项目为题,着重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科相关课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随着教学体系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学生也自然而然的对实践教学重视了起来,整体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紧随计算机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跟住计算机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我系成立了各个专业教研室,随时获得最新的计算机行业动态和了解主流的编程语言及设计工具,仔细研讨论证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设前沿知识类的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能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微软推出新的操作系统后,由于市面上相关教材较少,系内马上组织教师编写新的计算机实用基础教材,着重介绍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7和较新的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2007,系内各实验室也及时更新相关软件,采用实践学时占1/3总学时的教学形式,在近几年秋季学期的公共课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系内其他专业课程,例如Java程序设计、Linux系统及应用、C++程序设计和VC++程序设计等课程也都及时更新了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更换了一些课程的软件实验环境,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环境就由较早的Turbo C 2.0更换成了较符合新环境需求的CodeBlocks 10.05,我们的实验指导书也会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及时更新版本。

2.4 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有的学校的设备连学生正常上机都无法保障,因此,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我院是本科应用型院校,所以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现拥有专业化的实验室二十余间,计算机一千余台,还有各类硬件实验箱、实验台及自动化实验设备若干。

在系内实训部的管理下,实验设备都会进行定期的软硬件维护,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都较高,完全能够保证系内专业课和院内公共课的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系内老师还能够很好的利用实验条件,采用较新的实验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了网络实验教学系统,在很多专业课程特别是网络专业课程和自动化专业课程上使用了虚拟机软件进行模拟环境搭建,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达到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5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我系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能够自觉地在课外进行实践练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在课余时间利用计算机进行反复实践,使得对专业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系内还选拔了一些在实践操作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成立各类学习小组,重点培养,积极参加省内及全国的各类计算机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网站设计大赛,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等,均获得各种奖项,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这样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还能为其他同学们树立优秀的榜样,使得同学们认识到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6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锻炼

拥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教师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我系虽然成立了各个专业教研室,但是每一个普通教师还会管理一个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在完成自己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一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每个人一般会参与3~5门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课余时间,这些老师都是在实验室里,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维护,对各项实验内容进行练习,充分的熟悉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系内一些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还能利用课余时间为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开发一些应用软件,例如实验课签到管理软件、网络化评教平台等等。

实训部还会定期对这些管理实验室的教师进行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技能测试,近几个学期已经进行了两季,效果非常明显,各位老师都能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假期,还会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和前沿知识。

3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哈尔滨华德学院计算机类实践教学建设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我们意识到想要有计划地加强实践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要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健全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2)实验室应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增加实验操作机会,使其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3)实验室应加强自身建设,在跟踪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不断设计和开设出新的实验,以替换内容陈旧的实验,推进实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4)增加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完善考核制度,让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学分。注重课程设计的开展,坚持课程设计不合格者随下一届补修的制度。(6)积极开展课外实习研究活动,组织各类专业竞赛,增强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4 结语

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直接决定了计算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大力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及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更好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用人需求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项目课程

1.项目背景

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是近几年来全国职业院校兴起的一项技能比赛项目,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计算机硬检与数据恢复项目的比赛作为一个平台,来检验的参赛人员在模拟真实故障环境下对故障的检测以及维修、还有就是存储设备数据恢复的能力,来展现职业教育对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提高和培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

这个比赛项目把目前社会所需要芯片维修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融合到比赛中,对进一步深入学校与企业合作,对计算机检测与数据恢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来促进职业学校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率。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项基本课程,其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硬件与软件的维护、硬件设备维修等专业性知识,是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更高层次(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这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硬件方向)开设的一门更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及主要硬件设备(主板,显卡、硬盘)的检测与维修知识,还有存储设备的数据恢复方面,学习课程后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是计算机台式机维修、笔记本维修、存储设备数据恢复。

本课程学习任务是根据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技能大赛的相关任务要求,基于计算机主板维修、计算机主板、显示器、硬盘的模拟功能板的维修、台式机硬盘、笔记本硬盘及U盘的数据恢复等操作过程重新进行整合、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主板及主板仿真功能板的检测与维修、存储设备数据恢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得到培养。

2.方案实施

2.1课程内容

根据比赛规程所需和实际社会工作岗位在知识、技能和个人综合素养方面的需求,在以后工作持续发展,学习以下包含的内容:电子电路知识、电子元器件的拆卸与焊接、电脑主板电路及各功能板电路的分析与检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优化、硬盘故障分析与数据恢复、硬盘故障检测与维修、数据恢复技术基础等内容。

2.2教育目标

本项目培养目标为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数据恢复方面的技能应用方面人才。

基本要求:1)具有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

2)对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的调试和应用能力;

3)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拆卸与焊接;

4)计算机组装与测试能力;

5)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优化能力;

6)训练及比赛现场的6S管理能力等。

进阶要求:1)对计算机主板各大电路的分析与检测能力;

2)硬盘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

3)硬盘分区信息与数据的恢复能力。

2.3教学安排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根据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比赛项目的操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任务重新整合教学的内容,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电子电路知识

内容:电路模型及电路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线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定理、一阶网络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基本知识、非正弦周期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负逻辑放大电路、计算机稳压电源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路分析基础分为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及正弦稳态分析三大部分。电阻电路分析部分包含: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之间约束关系,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大规模电路分析方法概要,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等内容。动态电路分析包含:电容与电感元件,一阶电路,二阶电路,冲击函数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交流动态电路等。正弦稳态分析包含:阻抗与导纳,正弦稳态的能量和功率,三相电路,频率响应,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等。

2)电子元器件的拆/焊工艺

内容:焊接技能基础训练,安全用电及文明操,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元器件的检――直插式元器件的焊接与拆焊,元器件引脚成形加工,印制电路板元器件的插装与焊接,拆焊技,贴片式元器件的焊接与拆,表面贴装技术(SMT)及贴片元器件的焊接。

3)电脑主板各功能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内容:主板开机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内存供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桥供电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CPU供电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时钟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复位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接口电路分析与检测,主板其它电路和分析与检测,各类功能板电路分析与检测。

4)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内容: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主板的安装,cpu及风扇的安装,内存条的安装,硬盘、光驱的安装,PCI,PCIE、AGP等接口设备的安装,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安装,上电测试计算机的方法,,诊断和排除常见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排除常见外设故障

5)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优化

内容:bios的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使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 xp/7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查、杀病毒、软件更新的使用,常用系统软件,办公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6)硬P故障分析与数据恢复

内容:数据安全及数据恢复技术基础、逻辑类数据恢复技术、FAT及NTFS文件系统详细讲解、硬盘硬件故障检测、存储设备数据恢复技术与数据备份。

7)硬盘故障检测与维修

内容:硬盘工作原理,硬盘主要器件的检测与维修,硬盘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硬盘初始化与引导过程分析,硬盘常见故障维修方法,硬盘软故障的处理,硬盘电路板故障维修,硬盘盘体故障维修,PC-3000工具使用。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案例分析,行为引导型教学,反向教学法等方法,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与自觉的参与度。

3.2教学手段

本课程实物展示和视频展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示计算机零部件的结构和组装过程,给讲解和理解相关内容带来了方便和很好的效果。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习题思考题及自测题等放到课程教学网站上,使学生能方便地获取和自学。此外,师生可通过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和答疑等教学活动,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相互了解,使学习氛围得到提升主要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仿真实训教学等。向学生演示计算机检测与数据恢复过程。

4.考核与评价

篇3

关键词:节能 绿色计算机 计算机课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的计算机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整体性能大致18个月能提升一倍。相应地全世界计算机的保有量在短时间内剧增,在我国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计算机已经成为必备的教学设备,计算机技术业已成为新时代下每位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

众所周知,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它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技术含量、终端用户……无一不让我们称奇道绝。但是总体来说,对于计算机大家更加关注其性能的提高以及技术上的改进,其他因素则甚少关注。全球经济增长方式正由过去的依靠资源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向低碳节能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变。根据中国互联网官方CNNIC于2011年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截至2011年6月达到4.85亿,除去利用手机上网的3.18亿人,还是有庞大数量的网民利用计算机上网,每年计算机的能耗是非常惊人的数量。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际的职教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关注计算机的能耗问题,并尝试在课堂上引入计算机节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关注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响应绿色计算机的时代要求

电子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电子计算机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也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绿色计算机。绿色计算机在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总体来说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绿色计算机就是符合环保概念的计算机主机和相产产品(含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具有省电、低噪声、低污染、低辐射、材料可回收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特性的产品。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涉及到计算机发展趋势相关知识时,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未来计算机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和智能化,量子、光子、分子、纳米计算机和绿色计算机,而应该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教师可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绿色计算机上,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计算机才能称得上是绿色的,并通过争论尝试自己去制作一套具体绿色计算机的标准,并实际去调查在现在的市场中是否有符合标准的绿色计算机,真正去落实学生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

二、结合绿色节能理念来理解计算机硬件配置知识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主要部件包括CPU、显卡、硬盘、主板、光驱、内存、网卡、声卡、显示器、电源,每一部件在工作时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其中最主要的能耗部件是CPU、显示器和电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去完成CPU、显示器和电源具体能耗情况的研究,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报告,在班级中展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1.在现在选购CPU时,不能只关注频率的高低,应该考虑到具体功耗的问题,还要注意CPU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CPU是安装在电脑主板上的,主板面积是较大的,基于节能环保的需要,应该采用无铅环保、低功耗设计的主板。

2.现在台式机大多采用的是LCD显示器,而不是CRT显示器,就是因为LCD显示器工作时要比CRT显示器节省很多的电量,而且显示器的尺寸越大,用电量越多。另外,笔记本电脑比台式机能耗也要小得多。

3.应该选择节能电源。节能电源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求:①典型负载下的转换效率达到80%。②待机功率低于1W。③功率因数要达到0.8以上。

三、在日常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培养节能环保习惯

1.在使用计算机时,可以适当地降低显示器的亮度,节能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在只是听单一音频时,可以把显示器关闭。在暂时不使用电脑时,可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分别处理;时间短于一小时,可以将电脑设置成于待机,如果时间大于一小时,最好彻底关机,同时拔下电源插头或关闭电源接线板上的开关。而且一些不用的电脑外设如音箱、打印机也要及时关闭电源。另外,由于电脑在启动过程中电流较大,因此电脑也不宜频繁开关机。

2.可以适当地对电脑进行一些必要的节能系统设置。在开机启动时,只加载系统必须的服务和关系系统安全的服务,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对于其他非必要的程序可以在需要用时再去启用并在用完后及时退出,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另外,要经常使用系统清理软件为系统清除垃圾。计算机在长时间不清理的情况下系统就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文件或垃圾软件。这些系统垃圾不仅占用了很多的硬盘空间也同时拖慢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清除系统垃圾可以通过优化大师、360安全卫士等相关软件来操作。对于不同的人,计算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可以设置个性化的电源管理,既不影响自身的工作,也同时可以节约能源,设置的方式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电源选项,用户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是否启用休眠、多长时间不用电脑启动待机等。

3.可以采用一定的软件来实现节能。类如鲁大师软件中,关于节能降温选择有三种选项:全面节能、智能节能和关闭,分别选择后可以达到不同的节能效果。另外,不同的计算机cpu生产厂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节能技术,在选择电脑时也要注意这一方面的信息。

在实际的职教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计算机技术上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到当前社会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从身边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为我国“打造节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军芳、焦源、张明杰,《拓宽节能意识提高节能技术 保护身体健康》[J],《华章》, 2009(14)

篇4

实例详解法是教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在课程中以实际案例为解析对象,分析、总结实例的制作流程,并归纳其制作的细节要素。教师可通过计算机主机荧幕投影的方式展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学生再跟随教师制作直到熟练,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侧重实际案例详解法,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让学生能跟随案例逐步掌握课程知识。

二、如何运用CAID技术进行陶瓷设计

鉴于陶瓷设计的专业特殊性,该课程采用针对陶瓷材料属性的设计教学模式,以便把CAID的直观性和快速建模的优势发挥出来。课程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培养计算机建模的三维观念三维是在平面二维体系中增加另一个方向向量,由此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体系,利用这个体系内的三方向的空间坐标,可以确认任意点的位置。三维模型是在计算机中用专门的三维建模工具软件生成的,可以手动生成,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算法生成,尤其是可以对对象进行反复修改和重建。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或对基本视图不理解,有时候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却很困难。如,有些学生习惯了观看三维模型的俯视角度,从另一个角度却不能很好地辨析三维形体;有些学生在计算机中只会用一个平面视角造型,其他角度同步都不正确;等等。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应让学生明白,用CAID技术建模的造型与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造型所呈现的方式趋于一致。教师应培养学生计算机建模的三维观念,使学生学会体会虚拟物体。2.了解陶瓷材质的属性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材料类课程中有大量的实践,如针对陶瓷的拉胚与修胚、泥雕、烧制、将配料做成规定尺寸和形状等的陶瓷成型课。学生必须对陶瓷材料的产品应用类型及能否烧制成型等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如日用瓷与艺术瓷的区别、陶瓷烧制的温度、陶瓷釉料的种类及施釉方法等。了解这些陶瓷材质的属性对学习利用CAID进行陶瓷设计至关重要,倘若学生不明白,其建立的计算机模型在现实生产中有可能无法完成,特别是不规则的异型陶瓷,其受到烧制施釉等技术性因素的影响很大。学生应明确计算机建模与材质的目的性,使之能够在现实中生产出来。3.注重计算机曲面建模陶瓷物体的成型在现实中基本通过拉胚与翻模实现,它的成型有一定的规律性。陶瓷制品的横截面多以圆形的形态生成。计算机的曲面建模提供了一套完整自由的建模方法,只需建立二维的截面曲线,再通过围绕中心线旋转的方式即可生成。曲面建模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自由度,通过CAID技术得到一个陶瓷造型,假如对生成的造型结果不满意,可对任意局部进行改变,它在视窗中就会即刻发生变化,这样所得到的结果更具有随机性。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实训

一、目前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比如,在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则是TCP/IP网络协议。这样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存在着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

2.教学模式不合理

计算机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需要课堂和特殊实验环境的结合、需要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目前医学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课程本身特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3.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课程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拿到了高分,但对于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尤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二是缺乏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环境。三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

二、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与探讨

1.高度重视对医学类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学校应该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对医学类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能认为医学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类课程,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以为然,以致造成计算机课程设置单一,课程教学实践较少,教学方式落后,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2.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同时结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课程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课程整合。多数医学类专业学生仅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比如文字编辑软件等,造成了学生毕业后仅仅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最基本的工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以适应计算机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快速发展的特点。必须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摈弃过时的、没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最新的和实际工作比较接近的新内容,这样可以使得教材和新形式下的计算机技术接轨,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过时、不落后。

3.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如,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主题讨论教学和角色变换教学等多种方法。比如:角色变换教学就是由教师每学期有目的地选择几个教学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查找参考资料等方式来进行自学,学生将自学的结果自制成短小的电子演讲稿,在课堂里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解。在这种变“教师来讲”为“学生来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组织现场的点评和讨论,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感受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就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验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因此,医学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要有自己的特色,就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训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力度,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充实符合当前计算机主流技术的新设备,构建学生实习实验环境,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增加实验实训的教学课时,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各类医院了解目前医院对计算机操作的基本需求,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来调整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经过该环节的训练,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必将对医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一定要不断充实最新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类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冉崇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06.

篇6

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文博系统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它可分技术的信息化、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藏品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及虚拟博物馆等五个层次。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的文博系统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整个社会共同成长,如何让科技之光照耀不朽文明,让中华文明重放异彩,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促进文博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在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中,指标体系比较复杂,这不仅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使基层工作人员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文物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文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的过程,通过文物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为文博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3、促进文博行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文物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摸清文物家底,使文博信息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为文物的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我们文博行业管理机构在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宏观决策工作上更趋科学、合理。同时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各级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管的科学性大为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文博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直接带动保管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提高了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扩展了博物馆的生存发展空间。 4、促进文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来讲,除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以外,大部分资源价值未得到利用;作为馆藏文物来讲,除部分通过博物馆展示以外,大部分尘封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施,给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契机。

5、促进先进文化的大众化。通过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借助虚拟展示和交互技术,建立基于祖国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子游戏、网上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知识库。通过校园、家庭、网上等多种途径,把优秀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用健康、益智、有趣的游戏和传统文化知识吸引青少年,使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中也能得到身心放松、知识积累和情操陶冶。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扩大、延伸文物展览的空间和时间,改善展示手段,从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主欣赏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文物和文化知识、充分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2] 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田[J].宁波大学学报,2003,(3):29-32

[3]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4]连为民,李寅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5]苏国彬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基础培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27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77-01

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就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工程应用中十分重要,通过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能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运用实际工程中。

一、课程改革及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选择主流的计算机主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在现代的工业社会中,微机已广泛进入工控领域,主要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了安装和调试的工作效率。微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主机教学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重点介绍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而系统性的综合实践能力尤其重要。这方面的的技能主要在实践中获得。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加大对设计方面、综合试验研究方面内容,主要是以系统型的综合实验研究为主要方式,环节性的实验可以在其它专业课中进行。

2.选择应用广泛的开发软件。 应用软件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关键环节。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相关教材普遍是采取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可移植性差,并浪费了时间。软件教学内容则为以微机为主,为在应用软件教学中采用高级语言提供了有效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级语言为主的程序设计已经取代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应用程序设计,这对应用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应用程序设计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由学生自己动手,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行人性化教学,让他学生本人从查阅资料、方案的规划、控制算法程序的编制、调试系统、参数的选取,直到实验结束。自由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是这种创造性的教学的内涵所在,对学生创新欲望的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实践改革

经过改革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材的内容比较倾重于应用方面,侧重点在于软件。对理论知识和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计算机采用PC或IPC,主要是运用可视化的高级语言来对软件进行设计,以软件设计和实践教学为主要方式。主要体现在:1.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好的帮助,即直接体现了兴趣的持续性和效果的良好性方面。控制系统整体概念以具体应用和功能实现为主要切入点,教材尽可能的降低理论知识,是学习比较易懂但却对控制系统知识的整体性没有丝毫影响。通过实验的实例说明,教学实践改革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知识的精华。2.在设计中可以看到,PC或IPC作为主机的控制系统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广泛推广,其余各种设备都有了与之相关的成熟产品。设计研究人员只需对相匹配部件进行选购,不需要自行设计就可构成某一控制对象的硬件系统。但是,作为学习研究人员,对硬件整体部件的组成和性能要有一定的理解,对于详细的电路设计以及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在课后去学习。设计者创建完成硬件系统之后要开发测控功能程序。但是目前的PC测控系统设计者已经不会在采取汇编或C语言,因此,为使得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我们主要以Visual Basic语言、King View监控组态软件等典型的实例去详细说明测控程序开发步骤和实现方法。

教材内容教学主要体现在控制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全排教学。但是都要在加大实践教学是前提条件,是教学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设计控制系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指以下三种模式:

1.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讨论内容由教师设定,学生做主要发言,一般是老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些讨论题目,学生分组相互探讨,一段时间过后老师选学生代表发言。发言过程中要做到边写边讲,明确个人所持观点,其他学生也要认真聆听并就自己的观点与发言者作比较,这样发言者与聆听着都能够分辨出各自观点的利与弊。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可以使问题解决的更全面,最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印象,开动脑筋。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做到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准备,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活跃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运用工程实例辅助教学。此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加强对原理和基础内容的掌握,而且还要使学生兼顾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实例,促进学生正确工程观的养成。对教师而言,可以亲自实践,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同时也可以提供个别案例,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同时,真正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需要做到对电压等级、成本控制、设备可靠性、维护升级等方面的了解,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应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监控系统设计来做演示和讲解,进而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能及科学应用。

3.通过专业讲授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完成,处于毕业设计的前夕,对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向有强烈的了解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负责的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学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运用最新的理论及技术,让学生对其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到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做到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技术。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1.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实时更新,并做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使该学科不断出现新的科研成果,使学生不断掌握最新的学习内容。

2.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增加。在教学内容和实践设备不断更新的环境下,大多教学内容都能够展现和反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增加综合运用知识及编写计算机控制程序的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改革养成了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萍,刘保军.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非专业;实践

培养一些既能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懂得计算机技术使用知识,并能够通过这些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需要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一、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

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对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在基本上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在高校教学中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大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将计算机作为自己将来工作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并不断地应用到各自所学的专业中。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于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保持一定的耐心,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主动接受的能力。

2.计算机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上还显得比较呆板,需要教师在对计算机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必要的疏导,以一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积极动地接受这些教学内容,由于在对这些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没有真正地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情感的交流,不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措施

1.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分级,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新知识,以此来激发这些非计算专业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些分级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学生在共同达到一定的要求时,还可以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增加学习模式的多样性

除了用传统的黑板和投影仪做教学用具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地应用网络设施,以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补充教学资源,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面。

3.强化电脑课堂的实践性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虽然已经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还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计算机的知识掌握上和发挥上受到束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该逐步让学生从教的被动转向学的主动,能够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将课程全部安排到机房进行授课,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进行边讲授、边指导、边练习的方式,就能够在电脑课堂上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扎实地学习和领悟到更多和更深的计算机知识。

总之,要想充分调动起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实际,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精心地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更充实的实践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地提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贤.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36)12-13

[2]钟小莉.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34)8-9

[3]黄文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14-15

[4]高静,张开便.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软件导刊. 2009.(10) 11-12

篇9

1.2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人才,简单的说,目前在很多的企业,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需要对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以及对企业员工培训的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实践能力高的毕业生,对企业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2]。

1.3 相关改进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缺陷,导致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弱,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升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为:(1)首先对于院校的教学设备,院校一定要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从而来增加院校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2)院校在进行招生时,最好能够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危机主要是的考核依据,并且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在低年级开始;(3)教师改变自身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另外,院校在教师招聘时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来保证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

2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差距

2.1 院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有四个方面:技术导向型人才培养、管理导向型人才的培养、信息资源导向型人才培养以及公共管理导向型人才培养,因此很多的院校培养出的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面十分的广泛,同时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院校对于一些专业培养的方向不够明确,并且部分学生有些偏重于经济管理或者是计算机课程,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实践锻炼。2.2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人才能够在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以及创新能力上均衡发展,并且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优势就是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身后的经济管理学底蕴,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几点综合来看正式目前所需要的。

2.3 相关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了相关措施,主要是院校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以此来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不仅具备高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来说,只有将这些能力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人才就业率。

3 具体课程设置上差距

3.1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排挤专业课程核心地位,过分重视技术手段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导致了信息管理专业无法明确自身的目标,影响了教的质量。二是忽视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信息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理论派”与“技术派”两种教学极端[3]。

3.2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课程的要求

根据相关调查,各大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要求是:计算机占有20%,经济管理占有20%,实践课程占20%以上,专业课程20%,剩下的是基础课程。这个调查主要是说明,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其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

3.3 相关改进措施

院校对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能够以专业的综合性为要求,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将计算机知识与经济管理以及专业信息管理相互结合,以此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4 结语

篇10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有限,很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损害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前很多课堂已经实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对多媒体的运用还停留在最简单的层次,教师只是把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没有很好地利用好多媒体,在课件制作水平以及尺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另外,教学方法及形式的单一,在教学中注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对实践教学课程比较少,这就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2.1突出学生是教学中心

教学中心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不再是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让学生在课堂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对于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式更多由教师自己决定,学生参与的几率很小,这种教学方式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好,但是对于一些实践课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却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探索知识中的乐趣,去发现知识的应用方式,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2.2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的把握度

教学内容基本以教材所指出的知识范围为中心,对实践中的内容进行制定,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在课堂上能够教学内容进行更为全面的练习。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要进行扩大,让教材知识进行深刻的研究,让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与自己的兴趣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地让学习与兴趣融合在一起。

3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中职院校对计算机课程越来越重视,几乎每个中职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相关课程,这就让计算机由传统的热门专业变成普通专业,但是通过对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研究发现,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一些课程缺乏系统性及完整性,这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操作及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不佳方面,尽力完善教学过程,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3.1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设计

当前的计算机就业环境来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主要以应用为主,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强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建设,根据市场及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课程的规划,对于基础专业课和文化课要进行精讲,把一些基础知识让其掌握,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单位必须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修改一下教学大纲,并且将职业资格教育纳入到更高的层面,将职业资格与教学大纲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就业的各种需要,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掌握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针对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偏小,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智能等方面都是偏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这样既可以保障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学生所厌烦,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让课外的知识走进课堂,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学习课外知识,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3完善综合课程,保障教学质量

对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研究后可以发现,在计算机课程中既有软件设计又有硬件设计,但是各个学科主要是以软件为主,学生对硬件不感兴趣,这就出现了重视软件的局面,出现学生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衔接不协调,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设置课程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3.4提高教师德育素养,扩大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无论在了解计算机信息方面,还是在网络了解方面,都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多了解专业知识,还需要传授德育观念,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必须强化教师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计算网络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