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关注的对象往往是教学,而学习科学涉及的更多是学习,它是在深刻反思学校教育中学习的缺失以及传统认知科学研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组织高效的学习,如何深化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是发展可迁移知识的基本途径,任何的教与学的中心必然是以促进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如今的教学模式可谓形形,但真正能够涉及深度学习的不多,因为缺少了复杂多变及技术支持的环境。余胜泉等人将深度学习的研究框架聚焦在深度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情感体验四个层面。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课前的信息输入,到学习者个人的信息处理再到课堂的信息输出构成了深度学习的分析路径。
翻转课堂深度学习环境: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中,因为新技术的使用,使得知识不再以结构良好的方式呈现,抽象知识可以用具体的形式进行表征,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不再是单一不变的老生常谈。翻转课堂的课前的学习阶段,例如教学视频、各类学习资源等,无一不充分体现技术在学习环境中的角色,尤其在内容的设计等方面。同时,网络状及模块化展现的知识分布,摆脱了传统教学线性知识分布的特点,促使学习者联系已有知识概念,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翻转课堂中技术的使用为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了保障。
翻转课堂深度学习过程:人们已经普遍认同学习是在原有知识背景下发生的,学生进入课堂时,已经带着对世间万物的各类半成型观点和迷思概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需要将新知识同化或顺应到彼此关联的概念系统中。此时,认知的高度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环境下以视觉或听觉呈现的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兴趣,学习者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由此增加个人认知投入。直至最终影响到深度学习的结果――概念转变的形成。
翻转课堂深度学习结果:汉普顿将概念定位于将当下的经验分类并划归到某种范畴并对它进行阐述。学习科学认为学习要使得一系列的概念之间形成概念网络,并能够进行概念间的转变。由于概念的转变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而有意义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当学习者对他们所理解的概念或对他们的概念框架理解发生变化时就是概念的转变。
二、有关翻转课堂的思考
当下推进翻转课堂是基于对教育所处的大境脉的研究,也是对课堂长期以来不可弥补的缺陷提出来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环境下,应该主张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等编织知识网络去支撑学习对知识的建构。所有的构想若是只针对课堂那么实现理想学习环境的创设可能仍遥遥无期,基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将课堂外的学习纳入学习环境创设的建构并实现新课堂模式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变革的途径之一。但是课堂外的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的传授阶段,是翻转课堂重要的前奏,却是最难保证的。这需要对“学习”有充分的理解,并从各个方面促进学习。与此同时可以促使教学者更多地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使得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在大多数人将“翻转课堂”当做契机、挑战的时候,很多人也警惕翻转课堂唯技术化倾向,这并不无道理,翻转课堂的推广的确得益于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是在符合深度学习机制的框架之下优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模式。技术的使用是相对于特定文化背景才有意义,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习的发生,增加深度学习发生的更多可能。它的存在是价值中立的,所以受技术控制还是控制技术的问题,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问题。
篇2
>> 深度学习:“互联网+课堂”的必然走向 “互联网+”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深度融合尝试 互联网+与高职院校教育深度融合下的翻转课堂策略研究 人人湘 梦想米粉的深度互联网思维 江苏:互联网与监管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分销变形方向 互联网在深度报道中的角色 促成深度学习的深度课堂观察 “课堂+互联网”下的新型合作课堂 互联网+学习 互联网时代课堂资源的建设 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时代课堂评价的转型变革 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带来的挑战 谈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雾霾下的互联网+课堂 基于“互联网+”的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探究 “向学课堂”的“互联网+”校本实践 探析互联网时代艺术走向平民化的必然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严文蕃,李娜.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深度学习――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2): 26-31.
[4] 曹培杰. 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 教育研究, 2016, (10): 46-51.
[5] Marton F,Saljo 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I―Outcome and proces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 (46): 4-11.
[6] 浩,吴秀娟.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0): 7-11.
篇3
一、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原因
1.利用翻转课堂解决复习课难上的问题
教过数学的教师都知道,数学课中最不好上的就是复习课。首先是复习课任务多,往往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进行梳理。其次是复习课难度大,难在如何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并结合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开展合作复习。最后是复习课容易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复习课变成练习课、考试课。而翻转课堂中的微课教学视频不仅可以将所要复习的教学内容集中在视频中高效地展示、梳理,而且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通过暂停、重复播放等方式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特别是疑点、难点处学生可以反复地学习。由于课堂形式的变化,使复习内容可以提前完成,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复习、自主合作,参与度提高。
2.并非所有课堂和学段都适合翻转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尚且不能很好地学习,放到课外,怎能保证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尽管“微课”可以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学校和家庭能给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提供多少碎片化的时间呢?“翻转”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课外学习,发现问题,到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或与同学讨论后使问题得以解决。但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的年龄,本身就缺少知识积累,能发现什么问题?即使偶尔发现了问题,也可能是非常肤浅的。到了五六年级,学生身心得到了发展,知识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储备。在这个学段的复习课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才是更可行的。
二、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探索
1.明确翻转课堂的目标
在小学高段复习课中实施翻转课堂,首先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其能在翻转课堂中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提升;其次是丰富教师的课堂延伸策略,增强课堂延伸深度和广度;最后是实现资源积累、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2.确定翻转课堂的内容
数学教师在集体研究和讨论中分析出合适的内容,并将其纳入翻转课堂。比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识后,将圆和半圆的周长、面积进行对比,采用翻转课堂来复习。
3.微课的应用
传统的小学数学总复习课通常让学生提前看看课本、做做习题,进行浅层预习。复习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兴趣不高且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复习课质量不高。在小学数学总复习翻转课堂中,课前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主要通过相关的微课视频完成。学生通过微课进行深度预习,感觉充实而有趣,能够以愉快、期待的心情迎接复习课的到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充分利用了课堂学习的时间,复习课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微课容量小、用时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自由调配。微课可以用于基础知识复习、基本方法指导、重难点突破、探究活动再现等。比如教师可以在复法时,用微课再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分物过程。
将微课用于课前,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复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学节奏,或者因分神错过了某个环节。将微课用于课中,更便于教师在复习课上掌控课堂,实施分层复习,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管理课堂、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将微课用于课后,更便于学生查漏补缺、拓展延伸,特别是让那些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或遇到困难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
教师用微课翻转了课堂,使原来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而知识内化则由原先课后作业转移至课中的学习活动。该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整理、课中内化和课后补漏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涵是:微课是支点,学生的协作学习活动是杠杆,课后补漏是完善。
三、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充分延长知识内化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四年级“图形的分类”复习课,教师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是引导学生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二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整理方法。三是利用微课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本单元重难点。熟悉本节课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完这一单元的内容后,总感觉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认知不够、理解模糊、没有整体感、练习频繁出错。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拓展、延伸和提高呢?
篇4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的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传播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我注意到,翻转课堂不仅在江苏苏州推进到了教师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的层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吴门学派,而且,在全国各地不断扩大着实验的广度和深度,着实令人欣慰。
但是,有些参加实验的老师沉溺于“微课”制作,以为“微课”可以拯救教育的一切顽疾。他们的“希望”早晚会破灭。怎样帮助他们理智地用技术支持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呢?我想,冷静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翻转’”,也许是个良方。
可汗学院的萨尔曼・汗在把视频应用于学校翻转课堂实验的研究中发现,通常,学习中存在着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gaps),这些“间隙”的存在,导致学生考试中获得60分、70分、80分、90分的差异,即使获得95分,那么,还有5分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没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
微课程教学法在萨尔曼・汗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把“gaps”看作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建构所必须下足功夫去填掉的鸿沟,从而提出“填沟理论”。
“填沟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过程中存在着的“gap”是一道“功夫鸿沟”。如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有足够的时间下足功夫,这道“鸿沟”就能被填掉,学生就能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如果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就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下足功夫填掉“鸿沟”,于是,学习困惑产生,学生不能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困惑”不断叠加,最终将导致学困生或曰后进生产生。这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是不难见到的。见下图。
由此可见,“填沟理论”揭示了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这就是:能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翻转课堂?
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住校生则是在晚自修,或者是图书馆、餐厅、宿舍),内化知识、发展能力主要在课堂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
在课前学习阶段,翻转课堂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下足功夫,填掉“鸿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而视频,则是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最佳媒体。
从翻转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暂停”,做好学习笔记或思考不甚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倒退”“重播”,帮助自己最终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会影响教师工作,也不会因为多看几遍而遭受同伴的嘲笑。
在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中学生发现,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自己能够学会新的知识。这对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是一个鼓舞。他们因此热爱学习。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注重教师的讲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从2007年开始,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新媒体联盟的2017《地平线报告》中提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推进“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学习环境来适应更多的主动学习活动[1]。翻转课堂所体现的“课前学习-课中探索-课后反馈”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2]。目前国内高校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还处于自发阶段,不成系统。本论文根据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入手,论述了我国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的优势,并给出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推广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认识,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翻转课堂的定义及优点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等先进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在课上通过协作和交流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而在课后完成知识的反馈和补救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flipped)的念义有两层。①师生角色的翻转——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装载容器,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够自己掌控学习的内容、速度,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再是学习过程的主导。②教学过程的翻转——学习过程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贯穿课堂的讲授,而是用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3]。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主要区别是:实现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1.2翻转课堂的优点
翻转课堂转变了传统教学的观念,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中心”,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显著优势:⑴翻转课堂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建构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过程。掌握学习理论指出: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了,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理论则强调要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需要通过交流合作的形式。⑵翻转课堂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传统课堂里教师多从知识的生产过程和结果来展开教学,多是课上教师讲课、课下学生完成作业。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形式更加多样,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真正认知主体,在完成知识的建构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⑶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更先进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多采用单一的纸质测验,只能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翻转课堂本身涵盖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多个环节,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总之,翻转课堂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推动教师不断自我提升,提高教学水平。
2我国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
迈阿密大学的GeraldCGannod、JanetEBuge和MichaelTHelmick等三位教师,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高校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值得我国高校教师借鉴。翻转课堂与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相比,教学设计分为课前知识学习、课中交流答疑和课后知识反馈/补救三个环节,更适合高校课堂教学,尤其是对理工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我国高校已经具有实施翻转课堂的诸多优势。⑴人才培养新要求是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内在驱动力。很多高校师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满,并都有强烈的改革意向,乐于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是翻转课堂在高校实施的原动力。⑵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与中小学相比,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不仅各种实验设备、图书资源、教学场所等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完备,而且高校网络建设也更为完善,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奠定物质基础。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自定步调学习,学生们与老师进行互动,积极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在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⑷大学师生具备翻转课堂学习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普遍具有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学习特征及信息素养,而高校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程度都较高,并且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运用社交平台进行网上交流沟通。综上所述,一方面,信息素养较高的高校师生有改革现行教学模式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高校的信息环境建设完善,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物质基础。
3对我国高校实施翻转课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考虑教学设施、管理软件的信息化,更要达到将教学信息化与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分享等各方面的融合,加强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这样才能让投入巨资的硬件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高校信息化从物质走到精神的层次[4]。⑴认清我国教育实情,理性推进实践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时如果盲目跟风,只会导致我们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所要做的是结合一线教师和教育学专家,学习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将技术与课程从整合的阶段上升到融合的程度,结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探索出适合在我国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中国的新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⑵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以育人为本教育应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能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5]。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结构,更应该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翻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与国家需要的有开创性、有独立思维、有变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奠定变革有力基础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式,也需要学校积极提供支持,特别要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各方面的培训机会。⑷转变传统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翻转课堂涉及到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与否和教学评价方式密不可分。如何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出适合我国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方式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总之,实施翻转课堂,要考虑各个学科特点的适合性,根据学科实际决定如何使用,不能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堆砌;要强调翻转课堂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提升效果——在不动摇教师主导性的前提下,提高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人才。
篇6
关键词:infographic;初中;翻转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51-03
引言
自从2011年在TED大会上被萨尔曼・可汗介绍给全世界以来,翻转课堂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实践中。目前,在翻转课堂中应用最多的是微型视频。然而,并非任何课程都适合运用视频讲解,尤其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视频制作难度较大。如果设计和制作不当,仅仅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而忽视了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将会使学习者停留在浏览、了解浅层知识的理解层面[1]。基于infographic的学习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方式。将infographic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将会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大大优化教学效果。
一、infographic的界定和优势
infographic可译为“信息图”,又称为“信息图表(Information Graphics)”,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2]。它能把复杂的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其快速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Infographic虽历史悠久,但近年在网络上才真正被大量使用,尤其多见于国内外的新闻报道和现代企业的商业宣传中。
信息图表的突出优势在于它兼顾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形象性。首先,精心设计的信息图表美观而独特,对广大读者极具吸引力,其与众不同的设计方式能够让组织和的内容更加引人注目[3];其次,信息图表使信息更容易被吸收,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吝惜自己的注意力,简洁高效地提供有价值的黄金信息是受众对媒体资料的必然要求。信息图表则恰恰通过易于内化的方式展示信息而满足了这一需求;最重要的是,信息图表让图形和数据“说话”,把知识和信息通过图表和文字恰当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并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学习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课下学生通过作业进行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是将这两个阶段进行了颠倒,课前学生通过观看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料以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则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进行学习,如:小组讨论、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4]。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个性化教学
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翻转课堂突破了教与学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更加突显教学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可以在课下自由安排观看教学材料的时间和节奏,也可以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学习。困难学生除了可以通过视频等学习材料弥补知识漏洞外,也可以在课堂中获得教师一对一指导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2.深入的交流互动
翻转课堂无论是在课前的知识传授,还是课中的知识内化都体现了深入的交流互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提升了互动交流的频率和质量。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在自学教学材料之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体会或解疑答惑。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生生交互和师生交互针对遗留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深度学习。
3.转变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不仅使教师和学生承担的角色发生转变,更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由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实现了由 “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和由“以教导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5]。
三、infographic在初中翻转课堂中的意义和价值
翻转课堂的顺利组织和开展是以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为前提的。而单纯讲授教学内容的微型教学视频容易使学习者陷入浅阅读的趋向,设计不合理的视频更是难以启迪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信息图表(infographic)由于具有易于吸收、以数据和图形说话,可视化结构等众多突出特点,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因而在中学的一些翻转课堂中具有巨大的运用空间。结合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笔者认为基于infographic的初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及其功能可通过图1表示。
图1 基于infographic的初中翻转课堂及其功能
由图1可知,信息图表的各种特点对于促进初中翻转课堂,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它既能方便教师对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组织、引导和控制,又能让学生在对翻转课堂各个环节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提升各方面的能力。infographic在初中翻转课堂中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提升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
信息图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人脑的视觉运行机制和眼部处理信息方式,从颜色搭配到图形元素的使用都是美观而又独特的。相对大篇文本而言更具吸引力,同时又比视频更简洁高效。借助设计精美的信息图,教师可以将要传授的教学内容赋予新奇和独特的元素,让信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让学习者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提升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
(二)增强对信息、数据和知识的理解能力
信息图表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对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可视化的过程,且视觉化的信息可以达到快速传播又简单易懂的效果。虽然,初中生认知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偏向于经验型。信息图表不仅可以传递事实性知识,还能够传递和建构复杂知识的图解形式。基于信息图表的初中翻转课堂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信息、数据和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形成组织观点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信息图表本身具有丰富的信息,在表达方式上强调让数据和图形说话,通过清晰明了的方式让受众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加工,以促进意义建构的发生。将信息图表运用于初中翻转课堂中,会给学习者带来获取信息的满足感,同时,还会用欣赏和怀疑的态度对其进行反复咀嚼,思考其中深层次的信息和知识奥妙,使原有的认知图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四)增强对信息的记忆能力
从初中生的记忆发展来看,他们的记忆有意性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对于复杂结构的知识体系记忆起来仍然比较困难。由于信息图表能够通过可视化的结构对要传授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清晰合理的视觉表征,能够帮助学习者增强对信息的记忆能力。
四、基于infographic的初中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呈现信息图表对初中翻转课堂的重要应用价值,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中的“我国的人口问题”为例,对基于信息图表的初中翻转课堂教学进行探索与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来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和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学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人口的基本特点,学生一般较容易理解,但对由人口引发的环境、教育、经济等问题却难以全面掌握。因此,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关教学材料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索,并总结人口现状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信息图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使学习内容变得可视化,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课中对信息图表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交流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如图2所示,在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给每位学生发送关于我国人口普查的信息图表[6],让学生在课下结合教材内容对信息图表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完成相关的课前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获得的结论或者针对存在的疑问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互动。在知识内化阶段,教师可以按照异质分组的要求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人口的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要求每组派出代表陈述各组的结论并阐述理由。直至学生们全面地得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引导学生加深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必要性的理解。
图2 中国人口普查信息图表
五、总结
信息图表使信息的呈现更加形象、高效和富有吸引力,其可视化的设计形式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及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初中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和资源形式。当然,在肯定其突出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信息图表的不足之处,因为并非所有的翻转课堂都适合以信息图表为资源基础。因此,还需要广大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在不断尝试中创新教学设计,使信息图表更好地服务于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2013,(12):67-69.
[2] 关中客.Infographic:信息图?知识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09):17.
[3] 项婷婷,张东宁译.Mark Smiciklas.视不可当:信息图与可视化传
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2-15.
[4]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
育,2013,(10):59-64.
[5] 朱宏洁,朱.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
究,2013,(08):79-83.
篇7
“翻转课堂”是2011年美国学者Salman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中使用的全新教学模式,他认为学生在课外观看学习教师创建的7-12分钟微视频课程后回归课堂,在教师和同伴的协作下开展讨论、 完成作业[1]。国内一些学者普遍认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外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则和同学进行协作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探究型活动并将知识内化。国内学者张金磊(2013)认为在建构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看,学生在课前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学生要具备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的能力。
2 问题提出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观察与实验,初中物理的实验丰富有趣,很多的物理现象和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探究得到的,所以物理实验的教学是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点。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科学探究,那么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应该如何组织物理教学呢?课前的微课应该如何设计?物理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过程中设计的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器材的选取范围很广,课堂上将如何组织安排这样的开放式个性化的探究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物理教师深入思考。
3 实践过程
在全市“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会上笔者展示了一节“翻转课堂”,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本节课分“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压强”,传统教学方式是在学习“压强”概念之前,会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使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的概念。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学习有关压强的符号、单位以及公式,讲解例题。本节第二部分是“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传统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说明压强与压力或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
笔者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陈怡、赵呈领(2014)建构的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笔者制作两个微课,一个微课的知识点是关于面积单位换算,另一个微课是认识压力的方向的学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安排自主学习,并找出家里与本节课压强有关的生活日用品,拍照上交完成预习作业。在展示课上,笔者通过导学案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对压力的理解;指导学生设计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设计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在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的作业,选取学生拍摄的有关图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提出学习的疑惑,学生提出的是单位的换算比较容易出错,同时感到“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分不清楚,所以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出的疑惑,找出单位换算的方法和规律,发现“压力和压强”概念的特点与区别。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笔者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 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生能在家里利用微课完成“识记”等难度较小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复习了小学数学学过的面积单位的换算,通过简单的实验认识了压力的方向;在课堂上进行的是“理解”、“分析”、“应用”和“创新”等需要帮助的,或是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归纳的学习。
4 教学思考
在设计这样一节“翻转课”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有许多的收获和想法,在这里笔者和同行一起探讨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
4.1 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显示,近期趋势包括重塑教师角色,追求深度学习。学校教育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需成为学习主题及其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翻转课堂正是一个开放、交流、分析和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意义上的组织者,同时是与学生互动的参与者,是学生交流探究的评价者。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究,展示实验方案、分享实验结论;在线上教师参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辅导,在课堂教师参与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方案设想,因此在这样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教师的角色向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等方面转型。
从微课视频的制作来看,物理教师既是台前幕后的策划者,又是影视作品的摄影师和制片人。教师首先要进行策划,重新梳理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对于初中物理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还应拍摄简易有趣的实验,所以物理教师是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的摄影师;同时微课视频的编辑和制作要求物理教师掌握视频的编辑技术,笔者在制作《认识压力的方向》微课视频里使用了画中画的编辑技术,在讲解压力作图时在屏幕的左下方同步播放相应的实验特写镜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的方向。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持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如何进行教学,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互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如果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演员,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则教师是配角;学生是嘉宾,则教师是主持人。转变了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还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学习的舞台,教师又变成了观众,要为学生的表演点赞、喝彩和鼓掌,所以教师也就成了评价者。
4.2 物理教师备课的转变
“翻转课堂”的课前是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事项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不仅要备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完成课前的微课学习?教材如何处理?哪一部分内容安排在课前,哪些内容安排在课堂讨论?物理的探究实验如何安排?
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处理教材,以《压强》为例,课前预习的内容是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认识压力的方向,面积单位的换算,并通过作业收集与压强有关的生活用品;课堂的重点在于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以及有关压强的学习。其次,教师需要制作微课和拍摄实验,微课《认识压力的方向》的教学目标认识压力的方向和学会关于压力的作图,拍摄的实验有用手向各个方向压气球,让学生观察压力的方向;微课还设计了水平塑料板被杯子压弯的实验和塑料板作为斜面被压弯的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到的形变情况认识压力的方向。教师需要对录制好的微课进行编辑,在《认识压力的方向》视频编辑中,输入辅助教学的文字,设计画中画辅助压力的作图等等,最后输出视频,转换视频的格式,上传到免费的微课慕课网,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在线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收集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反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编写导学案或相应的练习检查学习情况,设计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环节,帮助提高在线学习的质量。“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预习的情况进入实际教学,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学生质疑提问环节或让设计相关的思维导图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也是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地方。传统教学是教师设计相关教学情境进入新课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为了帮助解答学生的提问、质疑和存在问题而进行教与学。那么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备学生,学生会在什么问题有疑惑,预设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压强》这一节课上,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压力”和“压强”有疑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关于单位换算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是物体之间的作用;“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形变的程度。由此可以引出探究“压强”的实验,进而开展“压强”的教学。在第二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用学生收集的生活用品,组织学生讨论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压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教学环节都与传统教学有了“翻转”的区别,传统模式里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实验,讲授物理知识和举例应用物理;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里教师需要从整体考虑课前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质疑和学习困难开展教学。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围绕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享归纳实验。这也就是“翻转课堂”热火的地方,值得教师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作学习的主体,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极大的意义,同时能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利用有利资源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能设计更多的讨论分享环节,则可以培养学生更多的分享交流能力,提高知识的内化。
4.3 物理教师技术素养的提高
华中师范大学的张屹博士等在2013年度中央高校项目研究中提到,“重塑教师角色”是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近期趋势。TPACK理论也提出将“技术知识(TK)”作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必备的专业之一。[2]教师具备的信息技术,多用于的多媒体环境和电子白板环境,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比较强,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的频率很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推进教师的网络教学。教师的技术素养体现在“理解、使用、管理和评价技术的能力”[3],利用教育资源平台进行交互学习,管理学生在线提问,建立在线学习的空间,进行线上和线下互动等等,这就要求在已有的教师素养中再增加信息技术素养。
4.4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指出,近期趋势包括重塑教师角色,追求深度学习。中期趋势为增加开放教育资源关注度和促进混合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习惯和规则。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从教师和教材上获取,还能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甚至是对学习有帮助的知识,可以和同龄人在网络上交流讨论知识,也可以和领域的专家探讨,可以获得不同区域的爱好者的帮助,这将形成终身学习的一种习惯。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个性化学习的主体,利用线上线下的交互、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分析与应用,学生的学习已经由传统的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这一代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对新的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教师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开放课堂,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5 困难与措施
在设计《压强》这一节翻转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教材的处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则,课前微课学习应该是思维强度小,难度较小的教学内容;翻转课的设计要符合物理的教学要求,符合物理实验探究要求,杜绝将教学搬移至课前而把课堂变成练习或进行题海战术的复习课。在设计《压强》翻转课时,物理实验应该如何安排?如果微课已经把教材上的实验演示一遍,那么学生只能看实验?课堂讨论实验?这显然不符合物理的教学要求,也不符合深度学习的原则,因此杜绝将物理实验变成实验视频的播放,物理离不开实验,学生更是探究实验的主体,实验的设计、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实验观察、分析、归纳与分享是学生探究实验的主要环节,所以在设计翻转课的时候不能违背物理实验探究的学习原则。
在线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初中的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远远低于网络娱乐的影响,在线学习的监管平台还不能配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同时,学生家庭的环境也是对在线学习模式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无法进行在线学习,有的家庭对与在线学习模式的不认可,对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是将微课拷贝到教室的多媒体供这样的学生做好课前学习。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能形成,则是利用在线学习机会简单应付学习,却花大量的时间放在娱乐游戏上,本末倒置。所以在《压强》翻转课上,从学生的微课预习效果反馈发现,有的学生没能完成在线学习,有的学习不够认真,有的没有自觉完成相应的作业等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加强家校联系,需要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在线学习,并在课堂上对在线学习进行检查和学习交流,认可学生的学习,树立在线学习的榜样。
篇8
基于翻转课堂的“导-学-研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基于翻转课堂的“导-学-研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翻转课堂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前设计和课堂活动中,通过多元的网络开放平台、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多样的互动方式,使“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研讨”相结合,实现“导”与“学”的有效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自然亲切的教学方式使严肃的专业课程变得鲜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信息社会发展能力。
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的“导-学-研互动”实施过程设计
1.课前学习设计
(1)教师问题引导,“导”学作用充分发挥
学习计划指导:教师依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制定学生的学习标准、学习计划、参考资料,合理进行专业课的学时安排,将课程的知识点给到学生,把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有的放矢观看教学视频。
学习方法引导:教师做好对学生学好该专业所需要学习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提供与课程相关优秀的国内外网络开放资源给学生参考学习。
学习内容指导: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师依据专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多版本地进行针对性录制教学视频。
(2)学生学习教学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主设计:学生针对自身发展和需求状况,参考教师设计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这点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好像有点教条和八股,其实是不可或缺和关键的。
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教学视频的时间,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可以不断重复学习教学视频,可以博览群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
自我调控: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中,适时进行自我监控、自评自测,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提高自我纠正、自我改进学习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主动“研”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样化学习形式:在学生看完教学录像之后,应该对录像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同时,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
2.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1)师生深入“研”讨,积极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
自控式深度研究:教师收集学生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小组之间竞赛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国内外设计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艺术美学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外,还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2)校企合作“研”发新产品、实现专利成果转化
学校与企业项目研发:校企合作是企业、人才和技术的深度整合过程――经过与高校联合组建的实习基地项目和科研立项,企业和校方联合申报重点科研项目,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和科研实践的场所,学校向企业推荐最精锐的人才,也是相互优势资源的互补。
学生专利转化为商品:学校把专利申请引入课堂,鼓励学生把富有创意、有定市场开发前景的作品申请专利,将设计产品转换为专利,再将专利转换为应用成果。
总结
笔者在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导-学-研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训练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力、空间意想创造力、动手能力及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新型教学模式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满足其学习需求,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巡练,唤起学生的情感介入,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创造性地表达出来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及教学顺序。翻转课堂由课前和课上两部分组成:一是在课前时间,教师为学生准备视频课程,以便学生在课外学习知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也可以重复观看视频。二是在课堂中,学生完成作业,对作业中的疑惑、不解,可以互相讨论,或者直接向老师提问。翻转课堂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和集中讲授中解脱出来,有充分时间和精力一对一指导每个学生。与传统课堂相比较,翻转课堂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过程重新分配
教学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阶段。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上进行集中讲授,对知识进行初步的讲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作业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翻转课堂中,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前,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初步理解知识的目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上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业时可以相互交流,小组协作讨论,师生深度交流,个性化指导[1]。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拥有者、演员,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教练”和学习活动的导演。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而是教学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的知识,自己决定学习时间、地点、进度。总之,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2]。
(三)微课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中,短小的微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把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制作成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接受能力进行观看并做笔记,也可以暂停思考,不用担心遗漏知识点。阶段性复习时,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制作教学视频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以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讲解知识,其中,视频效果、时长、讲授方式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视频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最佳,并伴有交互性环节,抛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不是简单地述说知识点,而是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记忆内容包括三类: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利用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元认知知识,即如何理解抽象的概念。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为例,概念性知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程序性知识是利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社会的导向作用,或者新形势下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创新层出不穷等社会现状。元认知知识是把社会意识分解成思想、道德、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不同的形式。记忆是低水平的学习结果。理解是在记忆基础上转化、解释和推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与“物质与意识”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二)设计课堂活动
1.独立探索
课堂上,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学习活动,对视频中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分析。所以,课堂活动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从开始时逐步指导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探究学习,把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贯穿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建构知识体系。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发展规律”为例,在课前知识理解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独立探索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协作学习课堂活动中,小组协作是学生完成作业、解决疑问的关键。小组人员在2~5人之间,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在小组协作中检查自己想法是否正确,可以吸收别人优异的想法。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也不能太有争议性,很难实现协作目标[3]。
3.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协作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成果展示等。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基本矛盾”为例,在课前学习阶段,有学生提出疑问,宏观调控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是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是高水平的学习结果。
三、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视频制作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拍摄、后期剪辑和添加字幕等多项技能,拍摄出情感丰富、互动性十足、生动的视频,避免单调、平铺直叙地讲授知识。教师在网络平台上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并与学生交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翻转课堂中有很多互动活动,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疑问时,学生更多地会在乎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将问题表达出来,促进良性循环和互动。实施翻转课堂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激励又是挑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教师应抓住机遇采用合理方式,使“翻转课堂”的内涵和教育理念得以倡导,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单小雪 单位:大连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3(02).
篇10
翻转课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可以不被安排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点的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由于能自由、自主地学习,可以使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得以充分的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尊严感和成就感。“翻转课堂”本质上是迎合了人性,顺应了规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若应用到教学中,必须要注意:
一、教学方法的翻转
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教学方法除了讲究科学、精准外,还必须注重多样和适当。还要注意接受者的基础和需求、注意力、课外时间等因素,教师的教授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实际、适合视频课堂的要求、适合课外学习。
二、教学流程的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下通过教学录制视频、学习资料、学案等辅助材料自主学习来掌握基本知识,替代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过程。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来与老师和同学共同交流探讨,而原来学生课下做作业的活动转移到了课上,通过生生及师生间的协作探究及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流程。
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我们所推行的翻转课堂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主宰者的地位上解放出来,让老师变成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而学生也在个性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的课堂接受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探索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资源的改进
在学生课下学习过程中,“微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扶手,这是翻转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及时地做笔记并展开思考,视频播放可以暂停和回放,未理解的细节可以反复观看、思考,从而有效控制学生学习的进度,便于知识的理解和复习。学生不仅可以享用校内资源,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学习资源,以达到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目的。
五、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翻转课堂”的实施,必然会对教学的评价带来新的改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测试形式,加强当堂评价、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种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除了注重评价结果,更应对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自主能为”的增强、“自我调整”的顺畅等非智力因素加以关注和引导,对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科学性、合作力、反思力和调控力加以评估。
六、应注意的问题
1.莫让翻转课堂流于形式
现在有些教师在研究翻转课堂时,肤浅地认为过去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现在是在家里听老师讲课,只是换了个时间和地方,这样翻转的是时间和地点,但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新课改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被翻转回了接受性学习,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翻转课堂莫要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翻转课堂利用课下时间来观看视频资料、阅读教材、分析学习,课上来进行协作探究及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识,进行达标训练,完成教师的预设目标。从过程中看,两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课下的学习,在知识体系的达成和建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儿我们也非常担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对知识的研究和认识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为此而付出多少时间?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强调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的地方强调小学低段课后零作业,中学的课后作业每天不超过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虽然各地的具体规定不同,但减轻学生课后作业是大势所趋,实施翻转课堂,课下的学习相当重要,如何平衡这个度,让人难以把握。现在有些学校的翻转课堂是课前忙自学,课上忙表演,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3.教师能否满足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实施翻转课堂,对老师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等。既要求教师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既有灵活把握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又有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能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又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的教师能否完成预设的这些任务,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精品范文
10翻转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