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住宅小区;小区规划;居住环境

近几年来,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对住宅小区的合理规划越来越重视。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人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小区中空间布局的规划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2 小区中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

住宅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

2.1 动态交通的组织

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是道路的骨架,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但不应畅通无阻,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2.2 静态交通的组织

私家汽车在小区的突然增多,引发出空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混乱、景观恶化,也出现了如何合理存放的问题。目前存车方式有地面存车、室内存车、地下存车三种形式。随着社会发展,汽车量的增多,小区内汽车存放只靠一种方式是很难解决好的,特别当停车率要求达到33%-50%或更高时,更需兼备多种存车方式。在地面停车应注意,一是停车场地应采用植草砖铺砌以维持小区的绿地率;二是每隔3~4辆车距应植置大冠乔木以防日晒,而地下存车可作备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规划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小区中各功分区能的组合规划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

总之,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居住小区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小区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小区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挽划法)及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 薛慧平,魏征,吴屹东.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陕西建筑, 2009,(06) .

篇2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市规划;目标;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97-01

1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中小城市建设进程来看,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②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③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4)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2 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1 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

中小城市同大城市一样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系统内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价值取向和利益倾向都有所不同。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使中小城市发展合理化、有序化的手段,由此它的进行过程就必须要考虑并综合中小城市社会的价值理想和利益要求。在实践中,不同人群的关注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不相同,行政领导认为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是中小城市形象的设计,是一种策划、也是一种对本地区的宣传。规划设计人员认为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对中小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和设计并转译成控制准则的过程,借此引导中小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有序生成,规划部门则认为中小城市城市设计是一种管理的策略和依据。城市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商注重从投资效益出发来评价中小城市城市设计对地块产生的影响。于是,人员相互之间对中小城市城市设计要求和目标就迥然不同有时甚至于相互冲突。

(1)协调城市群体。

中小城市的区域特征表现为城乡结合的特色,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第一产业布局调整的中心,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到这种特殊性,站在区域的高度,注意各中小城市间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可能,充分考虑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研究其职能特征和辐射范围,既满足本市的基本要求,又以最佳规模的原则统一部署,达到各显其能、相互促进的目标,特别在中小城市密集地区,城市规划设计更要体现区域宏观决策的作用。

(2)优化产业结构。

中小城市往往会具有一、二、三产业并存的产业结构特征,即使第二产业,与大城市的工业也不同,大多有较强的块状经济特点,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这种特点并加以利用和引导。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体现产业特点,力图反映这种特色,使之明确区别于大城市的产业特征,通过城市规划设计起促进产品市场化的作用。

(3)合理城市规模。

中小城市规模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有限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注意到这种特点,对前者,必须考虑到发展需求的阶段规模,具有应变能力,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对后者,必须既注意规模效益,又具有尽可能多的便利性,同时注意人口规模相同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居住区中心的区别,着力于提高中小城市的辐射影响能力。

(4)表达生活模式。

中小城市在生活模式上存在有一定数量的产、销、居一体的方式,这是由于中小城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缘故,因此城市设计应倡导这种生活模式,并在空间、功能、景观等方面组织出多种形态,避免简单搬用大城市设计的做法,要体现灵活性的特征。

(5)传达文化底蕴。

中小城市虽不能回避平均文化教育水平相对大城市较低的现实,但也绝不可低估传统文化的深厚性。所以,中小城市的城市设计目标应促进传统文明的学习和现代文明的传播相结合,以提高文化素养,创造和保护中小城市的良好面貌,树立特有的公共意识。总之,中小城市城市设计应当和文化规划相结合,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设计。

2.2 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经济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3)美学原则。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4)社会原则。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所以规划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和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综合,要素

Abstract: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im to make the physical space environment more comfortable, convenient, sanitation and beautiful. All the elements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space, do comprehensive designs in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a predetermined unified goal to make all the various facilities function achieve to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unity and space can form a perfect.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mprehensive,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设计

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设计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设计。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城市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城市设计是随着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进行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连续决策过程。

2、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广泛领域,是城区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水平,把城市规划设计好、城市建设管理好,对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协调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清设计中心在开发区发展中的作用

进入新时期,旅顺开发区积极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船舶制造、机车制造、重大设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枢纽、四大产业同步发展的规划格局,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在全省40多个省级以上园区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市、全省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旅清设计中心成立于1995年,隶属于旅顺开发区规划建设局,作为辖区内唯一的一支规划设计团队,设计中心始终秉持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参与辖区的规划建设,先后完成了近千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规划范围覆盖道路、基础设施、园林、工业园区、居住区、大中院校等各个领域,为开发区的迅速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开发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规划设计思路

旅顺开发区作为一个临港新区,规划设计工作需要从零开始,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自然、人文等特点,力求探索总结出能适应区情、符合长远需求、环保绿色的城市规划设计新理念 ,尤为重要。开发区作为绿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后,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调整至102平方公里,这对于规划设计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旅清设计中心作为开发区的规划设计骨干,在第一时间提出“结合新老城区,整体规划绿色新城”的规划理念,围绕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进行延伸规划,走出一条有有质量、有特色的全新规划设计之路。

2、规划设计内容

在开发区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和远期规划决策中,旅清建筑设计中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开发区第一版整体规划就是由旅清设计中心独立完成的,为开发区今后的整体规划、大项目引进、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先后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大连天瑞气体、金洋环境工程等59个项目土地调编组件;组织完成了引碧工程线由规划和轻轨线由开发区段的市政管网改线设计以及西部临港新城(开发区)天燃气专项工程规划,填补了功能上的空白;协助北京清华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核心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及核心区景观设计工作;协调设计院进行了土羊高速延伸工程工可研编制并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评审;依据核心区景观扩初设计方案,积极同大连水利设计院(提供景观设计所需基础资料)、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核心区桥梁设计)进行工作协调。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名工业园、双岛湾临港工业园、大连重工起重厂区新港改扩建、天门山度假城等重大项目的专项规划设计进行了预可研。

特别是在西部临港新城概念性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旅清设计中心结合 “双核、三湾、四轴、五片区”的规划建设格局,在注重城市功能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设计意见,为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城市规模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在城市功能设计上,以生态宜居和现代服务业为规划设计目标,深入发掘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设计成为服务配套完善,具有文明生态示范效应的宜居社区;二是根据未来入驻产业类型,将核心区设计成具有生产服务、商贸金融、文化体育、会展、物流、总部经济等六大功能的综合性绿色新城,形成二次腾飞的动力之源;三是结合双岛湾港发展需求,在低碳临港产业及旅游业等方面配套综合设施,形成功能多元的城市活力之核;四是引入“有机聚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分散化的集中模式,实现核心区集约性与环境舒适性之间的平衡,强调了融入环境组团模式和山海交融的空间组织结构;五是结合水系现状,以核心区内南北滨水生态景观带为中心,形成两轴四元六带八节点的格局,将山景、水景融入城中,形成山-海-港-城交映的城市形态。

三、新时期开发区城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当前旅顺开发区正面临着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服务配套建设、加速升级转型已成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正确处理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结构合理,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2、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会经历形成、改造、更新的演变过程,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环保的角度进行规划、从绿色的角度进行设计,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使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4、正确处理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为城市更新预留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正确处理统一规划与突出个性的关系。了解城市已有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并不断丰富、创造这一特色,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往大处讲,这是一个城市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小处说,这对于保留一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冷静、谨慎,更要留有余地,为子孙后代守住历史的家园,留住生命的色彩。

篇4

关键词:生态优先城镇规划设计城镇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镇规划设计基于生态优先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的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优先就是在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不随意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破坏生态环境。要把生态放在首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维护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都需要适应城市所处的环境,不能单凭构思,随意的把城市建造成想象的样子,而违背了生态环境。城镇都应该以自身所在的环境为基础,做到发展不离环境,构思不离生态,统筹兼顾,在环境之中,利用环境优势、环境特点来规划设计城镇。城镇规划设计者必须全力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城镇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保护绿地,河流,水源,植被,田地等,根据土地的性质加以利用。设计建筑时尽量节省土地,不占用农业用地。选择用地时,首先要对该地段生态环境加以分析研究,将周边的因素考虑在内,思考利弊关系,切忌滥用乱占。生态优先要求我们不破坏环境,需要我们维护环境,和环境融为一体。不为了一己私利破坏掉自然生态的和谐,违背自然规律。

二、城镇的生态规划

1、城市的生态规划设计

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主要想从两个方面讨论。第一,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绿地规划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就是要在城市整体规划过程中,把人们锻炼的绿地区,道路两边的绿地区,靠近住宅的组团绿地区和屋顶花园,风格林地等植被覆盖区加以规划治理。不轻易占用、破坏已有的,可以发展成绿地的区域。开发新的公园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可供人们锻炼放松的绿地。鼓励屋顶种植植被,并加以规划,形成风景。加大对园林的保护力度,同时要全面协调,使城市绿地均衡化。避免在一座城市里出现森林和荒漠两种极端环境。要从整体出发,调控好绿地面积,调整好各种用地的占地比重。第二,对城市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城市占地面积最多的就是建筑用地,在城市人口激增的当下,住宅建筑的建造也加大了力度。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的智慧了。要注重住宅区的绿地规划,把住宅区与绿地规划相结合,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休息场所。各类的建筑用地需尽量节省土地的使用面积,可以通过加高楼层等方式达到目的。要规划各类建筑的位置,尽量同类相聚,鼓励公司企业共同建造一栋建筑办公。另外,要将住宅区于公园集中到一起,这样既可以节省住宅区的绿地使用面积,又可以达到给居民创造良好环境的效果。

2、乡镇的生态规划设计

随着乡镇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设施开设落户于乡间,这就面临着很多问题的出现。各种设施的建造都需要占地,而乡镇使用率最高的土地莫过于耕地、林地。大量设施、建筑的建造必然会对原本的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人们面临更多的就是原本的耕地林地被占用。乡镇的规划者往往面临着比城市规划者更大的挑战,乡镇的生态比城市的生态更加脆弱,而且不易恢复。被占用的耕地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自我修复。乡镇生态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耕地林地面积,严格审批非农业用地,规划建造建筑物,尽量不破坏、改造原来的生态模式。以种植业为主,加大种植业投入力度;稳固畜牧业发展,鼓励养殖,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避免欠妥的土地变更,不可以随意改变土地的性质。要根据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发展其他行业。要做到物尽其用,同时把握好尺度。完善基础设施,兼顾发展,提高机器的使用率,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地的使用率,又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

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景观设计

提到城市,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穿行不息的各种车辆,交叉循环的马路等等忙碌而又高级豪华的生活氛围。这美好景象的构建离不开规划者的努力与付出。对于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分成几个模块。模块一,创造新的形象。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模块二,城市绿地的设计。建议城市绿地面积不少于40%,而且要均衡化分布。建筑物周围要有适当的植被分布,道路两侧要有绿化带,河流,湖泊沿岸需有树木种植。人们的休闲场所,如公园等要进行园林美化。模块三,设计建筑物。根据城市具体状况,在建筑物楼顶建造屋顶花园。减少建筑物的滥占率,为节省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可采取加高建筑物这一措施来实现。集中同类办公楼,形成一条街文化。发展地域特色较鲜明的文化,设计突出本地特点,与水土环境相结合,优先发展生态产业,以工业等其他产业为辅。模块四,更改建筑物外观。根据当地风俗规划建筑物外观设计,采取天然原料,优化建筑物外观。使一座城市的感官舒适,同时不失特色。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物设计成不同风格。然而乡镇以耕作、畜牧等农业产业发展为主。耕地、林地面积比重较大,河流湖泊水库也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乡镇的景观设计因地制宜的观点更适用。乡镇的景观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土地性质,规划农作物等的种植,在适宜的情况下使植被覆盖变成景观。以粮食作物的为例,在适合作物的土地范围内,成片种植,或者根据作物种类分散种植,形成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划区种植果树或者林木,保护树木,打造生态林。乡镇的住宅、工厂等必须要与环境融为一体。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地要进行美化,在其周边增加植被种植量,花草等可以增加一定的美感。着重设计水库周边地区,修建凉亭、座椅等可供人们休息的场所。打造景观,与当地的景色连成一片,形成可以旅游观光的一条特色风景线。建成畜牧养殖区,与草地等绿色植物形成整体,打造新的风景。打造生态乡镇,种植绿色植物,不论发展什么产业,都要整体规划设计。

结语:在城镇发展迅猛,生态观念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城镇规划和设计的生态化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更能给我们的身心带来积极的影响。生活在一个生态优先的城镇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快乐。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是适应不断发展的当代的必然要求。现实告诉我们,生态优先是发展之道,是健康之基。城镇的规划发展融入生态的理念之后,发展更能适应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文山.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J]中华建设,2008(10):33-34。

[2] 焦卉.城市居民区环境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33):37-38.

篇5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基础,以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一、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 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确定最佳生态位, 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 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 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 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 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既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 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和重建, 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环境规划则强调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则强调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的总体规划, 它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措施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

1、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 、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 河 、湖 、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 、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 城市产业设计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 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 、高标准、 科学地予以实施,并且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 教育、 医疗、 物流、 文化 、信息、 房地产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开发 、设计、 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 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此外,还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 、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 、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3、 城市住区设计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即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 气 、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一方面要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 化学污染、 放射性污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 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 、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 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

4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 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5、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总之,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既不是以减少人类利益(文化价值)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自然价值),而消极、被动地限制人类行为,即自然中心主义,更不是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或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前提来保护自然环境,即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运用人类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生活,在实现人与自然公平、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去争取实现人类自身内部的公平,实现更高层次的人—自然的双赢:和谐发展、协同进化,这是生态整体规划设计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睿.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探析[J]. 科技传播, 2011,(12)

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如何实现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当前国际上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有着相应的原则,如何建设低碳型城市,需要符合其顺时、因地、应变、简约的原则。顺时则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势环境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来实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符合的城市;因地则是要考虑当地所拥有的能源问题,大多数地方有着类似太阳能、风能能多种二次能源,要合理利用其优势;应变则是在建设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若遇到环境的变化,则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简约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主题。所以,务必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不改变,是低碳概念的核心所在!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2.科学城市规划设计

2.1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低碳城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与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理念是有直接联系的,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环境以经济共发展。节能是低碳的核心,绿色资源的开发,能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的迅速增长。所以,设计低碳城市,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大多说城市的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是城市化建设的追求和保障,是实现可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

2.3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任重而道远

低碳城市发展迅猛,但是由与很多城市在追求发展的过程却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低碳城市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缓慢的过程,一个需要改变的程序。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知道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有特色的低碳城市,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目前为止,我国面临着技术落后,消费改进不足,产业发展等多项问题,并且我国的低碳产业相对不足,无法参与低碳建设。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还有待提高,而国民的普及也没有做到全面,人们无法了解,也就成为了低碳发展的巨大障碍!

3、城市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发展的具体措施

3.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河源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3.2社会发展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桐乡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河源人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由于河源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因此必须增加人口集聚,人口数量是确保桐乡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篇7

关键词:企业总部区;发展条件;规划设计;武汉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10-0056-02

1.引言

企业总部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总部驻扎的园区。现代大中型企业趋向于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把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因此在一些中心城市出现了企业总部聚集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伴随着国际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青睐以及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企业总部区。其中有的比较成功,吸引到不少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入驻,既能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效应;但也有的不太成功,难以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园区缺乏活力,甚至逐渐改为他用。因此探讨企业总部区的发展条件及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总部经济理论

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特定区域内聚集,通过“总部――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链条实现不同区域的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把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在同一企业的集中配置,使得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得加工基地所在的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共赢的经济形态。

3.企业总部区的发展条件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城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有可能吸引其总部入驻。这些条件是由企业总部的功能决定的。一般来说,企业总部的功能包括综合管理、研发、培训、洽谈等。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也可能会包括作业、仓储等。

企业总部区的一般发展条件包括:

3.1政策和法制条件

一般来说,入驻的企业总部和城市政府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所以政府往往会对企业提供一些政策优惠,这些将成为企业考虑入驻的首要条件。比如我国在很多城市设立的开发区对于企业的入驻均提供各种不同的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

另外,良好高效的法制环境也是企业考虑入驻的重要条件。法律法规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程度、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市场秩序、治安状况以及社会诚信度等都是各企业尤其是国际大型企业对城市评估的重要方面。

3.2区位和交通条件

区位上的优势以及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能保证企业之间、企业与生产加工基地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纽约、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城市能吸引众多企业总部入驻主要得益于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及海陆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3.3人力资源条件

对于企业总部区来说,无论是管理环节,还是研发环节、营销环节等需求更多的是知识型人才。这更有利于企业的扩展壮大,并激发活力、创造效率,适应市场竞争。所以人力资源包括科研教育资源是企业选择总部的重要条件。

3.4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也是企业选择总部的重要条件。比如与企业日常业务相关以及与企业员工日常生活相关的金融保险、会展商贸、文化娱乐等丰富的城市功能也会给企业选择总部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4.企业总部区的规划设计

本节主要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经济综合办公区的规划设计为例,简要分析探讨企业总部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些主要方面。

一般来说,现代企业总部区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4.1结合项目定位设计能满足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总部入驻的园区,功能明晰且能形成良好的联系与互动;

4.2合理规划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系统、车行与人行系统,保证园区内外交通联系的可达性与便利性以及园区内部安全与安静的环境;

4.3建筑风格统一,与景观相互协调,建筑空间满足功能需求且配置合理,公共空间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且能提供一定的交流场所和休闲设施;

4.4在设计中考虑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园区的整体能耗,打造生态、可持续的园区。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经济综合办公区的规划设计中:

在功能上,园区分为汽车产业区、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区、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区、现代服务产业区、金融产业区、文化娱乐区和酒店区七个主体功能片区,并结合功能分区,设计若干相互关联的建筑组团;

在交通上,倡导人车分流的设计概念。园区采用的环形干道与组团支路相结合,减少车行交通对中心公共空间的干扰,人行道与休闲步道结合景观设计,分设车行、人行出入口;

在景观设计上,采用绿景与水景相结合的设计概念。绿景上设计环形绿带并向内部褶皱形成绿楔,以生态廊道联通;水景上设计中央水面与支流水系,既起到隔离作用,又丰富了两岸各组团的景观,同时在水面设置“岛”,增加亲水空间并为各组团提供交通联系;

在建筑设计上,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凝重的建筑色彩。建筑群体采用围合的形式,点式与条式相结合、独栋办公(多层)与集中办公(高层)相结合,办公与商务、娱乐相结合;

在绿色技术上,针对武汉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园区设计策略。建筑设计中采用被动式设计,降低能耗,提高气候变化适应性;园区设计绿色基础设施,提高水源、热源等的利用效率;使用绿色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利用等。

在指标上,总用地面积22.6ha,建筑面积65万m2。其中:

总部办公区:用地规模20ha,容积率2.0,建筑面积40万m2,其中独栋办公(多层)26万m2、集中办公(高层)14万m2;

商业区:用地规模12.6ha,容积率2.5,建筑面积31.5万m2,其中商铺13.6万m2、公寓11.4万m2、酒店4.7万m2、会所1.8万m2。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探讨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rapidly,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planning. The author will make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study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的规划设计关系到整个城市的面貌和整体状况,也关系到整个城市居民的切实利益,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实施生态规划设计更是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推进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因此,要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促进生态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探讨

有若干因素对住宅小区规划及其发展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具体如下所述:

1.城市多元化

城市的发展以人为本,保持总体发展目标不变,而各子系统的综合目标则向多途径进行发展,实现城市多元化。城市发展的总目标可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发目标,生态保护目标以及空间发展目标等。在进行规划时,应当仔细分析各子目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合,从而制定出综合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城市平衡发展。这就需要着

眼于城市全局来实行具体小区的规划。

2.城市信息化

(1)城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信息化,其目标是提高城市集聚辐射或扩散的能力,高起点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建设一个由大容量国际出口宽带、互联互通多媒体交换的通信主干网以及多种宽带接入网组成的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实行城市信息化开发运用的整体推进。城市信息化,就是信息化进程在城市这一特定地域空间上的实现。

(2)对城市居民工作方式以及住宅小区规划的影响

工作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是最主要的生活行为。城市信息化,从两方面对居民工作方式产生影响:一是,办公地点扩散化;二是,居家办公的趋势。因此,小区规划,一要满足小区信息化的设计要求,二要树立信息城市的设计观念。

(3)对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和住宅选址的影响

城市信息化对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和政府间活动方式的变化。居民与政府相关的活动,逐渐增多,成为居民行为中很重要的部分,而且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活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点导致居民住宅选址更为宽泛,更为自由。

(4)对城市功能及其布局与住宅小区规划的影响

城市信息化,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产生总体变化,城市功能逐渐融合,或逐渐分散,对城市交通功能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导致其变化,进而对住宅居住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其要求提高。因此,住宅小区规划应当注重完善小区住宅的使用功能。

3.消费观念和居住观念的变化

(1)新经济时代消费观念的变化

市场经济运作下,消费者的需求,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极大地提升,人们对产品精神层面的要求更为丰富。住宅小区规划,需要着重强调差异,重视居民的精神消费和需求。

(2)生活理念的改变

城市规划的变化,同时也导致城市居民在消费、居住等各个生活方面的观念,因此住宅小区的规划需要努力顺应这一发展,把握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好的为房地产企业创造更

大的效益。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1.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谢十,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人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媒体向社会公示。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2.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要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有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城市基础规划设计

(1)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能源动力设施、给排水设施、商业设施、住宅、教育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一定要有长远的观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满足近期城市发展的需要,又要留有发展的余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城市路网规划。城市路网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各项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城市的路网对整个城市的作用,就如同血管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样,它联系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城市的基本骨架。路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城市是否能正常运转。在规划设计路网的形式(或走向)的时候,除了考虑人流、车流以及市民空间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个城市将来的通风状况,只有整个城市有良好的通风状况,才有可能保障市民具有良好的通风。

4.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

我国城市的普遍特点是:人口众多、道路网络稀疏,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低,小汽车等私人机动车发展迅速。私人机动车的增加,特别是小汽车拥有量的大幅上涨,使得私人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逐渐严重。公共交通优先正是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的措施,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公共交通优先的含义就是: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中,要树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意识,在法律和政策上扶持公共交通,在体制改革上率先引进竞争机制,做好规划和管理的研究,使得公共交通优越于其他交通方式,从而达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在规划阶段提倡公共交通优先,就是要优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优先落实公共交通发展用地,优先制定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在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中明确其地位。

四、结束语

建设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能体现各地地域特点的生态市、生态镇、生态社区、生态村落,是应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丁雷;赵琨.浅谈生态城市规划.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9

篇9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the city, the total volume of water in the city has risen to a hitherto unknown degree, these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in the urban challenge for drainage.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context, do a good job in the city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work, there will be a tim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our living environment city, even affects the proces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respectively discusses our country city municipal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Key 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从宏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给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影响深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我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1.1 防洪排涝规划

1.11 防洪排涝概念: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是排蓄为主。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或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针对的是郊区和农田,这种标准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将"防洪排涝规划"称为"城市防洪规划"(防外洪)和"城市排洪规划"(排内洪)则更贴切。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洪与排水标准衔接问题: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也是暴雨推理公式),使用某重现期(如10年~遇)24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20年一遇(防洪标准GB5020194)。排洪措施:排洪措施主要有地面全抬高方案和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地面不抬高或部分抬高)。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设置雨水泵站效益不大,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现状村庄过渡,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1.2 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供水

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否则它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需水量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市政(含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用水、渔业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水量预测,目前设计时多用用地指标法和万元工业产值法,但由于近年来传统产业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以及非传统产业,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工业用水量预测会带来较大的偏差,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置换水源,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三是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宝贵资源和有限资金;四是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增加了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1.3 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的讨论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业界比较推崇污水集中处理,其理由是污水厂规模经营,效率高,污水厂运营成本低,处理出水水质有保证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缺点也逐步暴露出来,过度集中污水处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巨额管网投资(越下游管径越大,投资巨增);二是运营的高能耗(中途提升泵站多,能耗大);三是无法进行中水就近利用。对此,很多污水采用BOT形式营建,为污水适度分散处理提供了方便。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地进行污水处理是区域污水处理发展的方向。

2 从中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1 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1,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

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2.2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篇10

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低碳经济理念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面临着人口数量剧增、交通拥堵、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污染严重、能源短缺、文明度下降、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优先方法与低碳经济理念,打造生态城市倡导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城市的建筑物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以及绿化系统能够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以达到城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就已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1]。随后,我国学者钱学森教授从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角度提出了将城市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历史文脉高度融合的城市规划理念,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构想[2]。黄光宇教授提出在生态学原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

一、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需要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自然、生活环境与治安环境统筹兼顾,对能量、物质、信息高效利用,体现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保证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高效益运行的转换系统。在投入产出的整个转换过程中,达到自然物质投入量少,经济物质产出量多,废弃物排泄量少的目标。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二)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三)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1]。

(四)国际化的环境质量指标。城市的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管理水平、各种污染等环境质量等指标与国际环境指标接轨。对城市人口控制、劳动就业、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五)和谐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生态城市的和谐性,突出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体现和谐。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文化气息,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1]。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保护与提升两手抓,首先在于保护,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其共享性。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低碳减排为目标。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三)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四)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

(五)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减排目标、技术体制、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系统、交通系统以及绿化系统七个方面。1.减排目标设计。运用实测法、生命周期法以及物料衡算法等碳源排放量测算方法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以分析碳减排潜力,碳减排途径,进而规划碳减排目标。2.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遵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泄洪排涝,减少工程量,节约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城区内尽可能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沿岸做好绿化配置。3.建筑系统的设计在建筑空间布局上,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地理特征以及水、气候、地质等条件。使用低污染、无放射性的低碳建筑材料,运用屋顶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外墙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等低碳建筑技术,引进或研发光电玻璃幕墙、地(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并提高建筑期内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4.交通系统的设计。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能源供给与交通道路布局模式三方面。需要低碳发展资金投入到清洁、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引进,如电动车、快速充电纯电动客车。引进与研发能够对大型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回收与处理的发动机技术、末端处理技术、空管技术。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以及能源结构状况,借鉴国际上对交通业征收碳税的经济手段,对航空天然气、燃油等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提倡公交主导发展理念,倡导空间紧凑、环境改造、功能重构的道路布局模式,远距离采用公共交通,近距离采用低碳排放交通工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