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篇1

一、湖州市企业创新取得的实质性成效

1.长期的技术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到2003年止,全市已有湖州市区、长兴、安吉3家区域性孵化器基本建成且投入运行,建立了包括诸如织里童装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安吉竹子科技服务中心、椅业检测中心和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二是科技合作广泛开展。全市已有1600多家企业上网技术需求和难题招标;与浙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农科院、复旦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三是创新项目稳步推进。到2003年末,全市累计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65项,其中有不少项目完成了成果转化。随着创新项目的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稳步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这些多层面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累积,为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原动力。

2.坚定不移的制度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04年12月,全市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率达99.66%,理顺劳动关系完成率达97.57%,基本完成了全市国有和城乡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理顺了职工劳动关系,解决了大量影响阶段性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难题,为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以构建“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的企业经营制度取得突破。目前,全市以产权结构多元化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达到469家,这批企业中,在经营权的归属及行使权力的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三是管理制度由经营型向创新型方向转变。如在分配制度上,有些企业按照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不同作用,分别实施了不同的薪酬制度。对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了技术参与分配的期权制、高管人员的年薪制等新的激励机制,使多数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3.一种以追求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管理创新正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调研表明,我市企业管理创新已呈现一种向具有现代知识经济特性方向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涉及到经营理念、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在理念上,一种以构建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理念已初步形成。在流程管理上,信息化已作为覆盖企业流程所有环节的重要资源,已在一定程度一定领域中得到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特别是一批公司制企业,如升华、美欣达、久立、金州、巨人等集团,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思想,形成了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在组织管理上,升华、大东吴等集团在谋求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应用专业咨询策划进行组织模式重构再造。

二、湖州市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观念滞后。众多企业往往把技术进步寄托于引进或合资,认为自主创新风险大,对企业自主创新信心不足,比较注重短期行为。有些经营者当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时,就只抓当前促销求生存,忽视以技术创新求发展。更有部分经营者在短期商业利益的诱惑下,热衷于项目圈钱、信贷套钱等发展思路,对通过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忽视。受长期封闭的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较多企业还习惯于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道路,过分强调低成本竞争,以创新求发展的意识淡薄。

2.创新能力薄弱。从产业结构看,我市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小企业占比过大,缺乏资产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层次还不高。开发的新产品中,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商标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技术人才缺乏。在经营管理人才中,大专及以上的仅占23%;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工及以上的仅占7.71%。从发展要求分析,涉及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才最为紧缺,中、高级技工缺口更大。三是科技投入不足。2003年全市技术研发支出只占GDP总量的1.12%,其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投入更是处于低位状态。

3.创新机制不够完善。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许多企业大多通过政府扶持发展壮大,企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还很强,从而减弱了“创新求发展”的动力和压力。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对知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重货币资本、轻知识资本的现象。在分配上,技术和管理未能真正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重奖力度不够。三是创新投入机制不健全。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在创新投入上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而政府在创新扶持资金使用上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天女散花”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大企业发展的需要。

4.创新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从人才资源来看,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区域性创新体系来看,创新载体的规模不大,创新体系的有效性还不够强。从政策和服务环境来看,虽出台了许多有关企业创新方面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措施所发挥的效应不理想。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一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在信贷、税收以及科研经费等领域,缺乏有力的支持。

三、加快企业创新步伐的对策建议

1.在观念上必须树立长期而系统的创新战略观

长期创新观点。创新不是一个阶段、一届政府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政府层面,如在基础性的创新体系建设上,必须要有长期的战略意识,起点要高,着眼点要远;在人才体系的构建上,必须解决我市还严重缺乏大院大所的实际问题,同时更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引人和留人的长效机制,造就人心所向的局面。企业层面,要摒弃那些投机为快的不良习惯,把功夫用到长期发展的目标上来,扎扎实实挖掘内部潜力,在建立竞争优势上下苦功夫,练好内功。

系统创新观点。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内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要素,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的创新活动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协调和处理好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创新要素间的有效匹配,才能促进企业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2.在具体创新活动中,要以动态的眼光把握创新重点

在技术创新上要突出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当前湖州市的实际情况看,技术创新的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选择那些具有先进适用性、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先进技术,以确保传统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比重和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升传统产业,同样可以成为高技术优势产业。在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的同时,要重视对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不但需要全面分析技术创新、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且要对具体技术、配套设备、设施、技术引用条件等进行可行性论证,树立从基础工作开始就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

在制度创新上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作为重中之重。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除了熟悉本行业情况外,更要充分重视对战略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对多样化战略、联盟战略、并购战略以及内、外部统筹的研究;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全面分析企业家的成长特点,适时进行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

在管理创新上要立足实际,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创新之举。凡是成长性好的企业,都是在管理创新上有其独特性。如邯钢的成本否决制管理、海尔的质量否决制管理,都是在管理上有独特创新,但其背后却又有一个共性,即从自身最具优势的领域出发寻找突破口。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从最能构建自己独特优势之处入手,从本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特点,在人与物的有机联系中,寻找最适合自身的创新突破点和创新路径,切不可随大流、搞模仿。

3.在环境上要重点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活动应当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将不再是企业创新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利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

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环境。一方面,在提高三项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重点要依据新的产业导向,调整经费投向,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土地、税收、信贷、项目审批等政策资源上,应平等对待,从而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环境。

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环境氛围。除了继续健全完善引人的政策和机制外,重点应放在建立一套留人的长效机制。要从行为科学出发,全面掌握人才的特点,尽力构筑适宜人才生存、发展的平台体系,造就一种最适合人才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良好氛围,可通过设置一些适宜人才沟通、交流的平台,如论坛、学术研讨等,使人才在生存、创业的同时,在学术上亦能同步上进。

篇2

关键词: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筑行业

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是同建筑市场的发展相紧密联系的,建筑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了三十多年,建筑装饰市场也同样腾飞了三十多年,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现状分析

总体来讲我国建筑装饰市场呈现出四大特点,这四大特点分别为行业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1.1发展空间大

我国建筑装修市场容量在改革开放初期仅有30亿的容量,到了2002年已经达到了七千多亿元,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的容量,加上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对装饰市场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的空间规模不可估量。

1.2发展速度快

我国建筑装饰业到2000年经济规模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两百多倍,到了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的规模,从规模的角度能够很明显的发现我国建筑装饰市场惊人的发展速度。

1.3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建筑装饰业在我国建筑以及住房装饰市场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动作用不断的上升,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其中住房建筑装饰业的产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国公共建筑装饰业的产值,并且这种超越的现象还在不断的扩大。

1.4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正在形成,以国家建筑业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验收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为基础,以市场准入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形成,这为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业务范围较窄,服务同质化严重

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我国企业在特色化和专业化方面的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表现出来的是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造成我国建筑装饰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市场份额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瓜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大量优质的国外建筑装饰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国内本土的建筑装饰企业形成很大的冲击作用,很多规模较小的建筑装饰企业因为不能适应高强度的竞争而纷纷倒下。因此,拓展我国建筑装饰企业经营范围,开发有企业特色的建筑装饰业务和提升服务的独特性是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改变竞争被动局面应当重点关注的工作。

2.2企业规模化发展较缓,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随着多年经济的高增长,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虽然总体来讲我国经济比较强大,但通过分析经济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具有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较为少见,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庞大的经济总量多是由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组成。装饰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较小的企业规模使得企业面对风险威胁时生存的能力下降,一经遇到稍微大点的风险,企业就有倒闭的风险。因此,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是提升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2.3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规范化不合理

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管理组织能力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在面对外来企业竞争和风险冲击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我国企业建筑装饰业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使得管理的规范化建筑严重的滞后,很多企业为了拿到工程往往选择挂靠的形式,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

2.4施工人员稳定性较差

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为专有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其中施工人员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装饰施工属于高危行业,而且施工人员往往是跟随工程转移而转移的,一个工程完结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工程,而且每个工程的开工都需要重新组织人员,造成施工人员的稳定性较差,这样不便于企业留住经验丰富的员工,不利于对员工进行组织管理,更加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培育,从而导致核心竞争力构建受阻。

3.提升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1提升企业业务专业化和服务特色化

针对我国建筑装饰企业存在的业务范围较窄,服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建筑装饰企业应当重视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战略的规划。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工作,为企业市场定位打下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和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及切合实际的市场定位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特色服务,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有助于精品工程的打造。

3.2提高装饰工程建设设计水平和质量

建筑装饰工程中对工程施工影响最大的因素无疑是装饰的设计水平,可以说装饰设计水平是整个建筑装饰工程的灵魂,建筑装饰设计水平对装饰施工和工程质量具有着决定性作用。努力提升企业建筑装饰设计水平是提升企业工程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重要举措。

3.3用流水线式管理增强管理水平

建筑装饰企业竞争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的不规范和管理绩效低下。采用工厂式流水线方式对建筑装饰施工活动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工期,提升工程施工效率,极大的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采取测量-制度-施工式流水先操作,根据工程特点量身定做施工计划,把工程资金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3.4重视人才对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作用

(1)培养人才。一项好的工程是靠人干出来的, 只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为企业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才能为企业创出品牌。(2)留住人才。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含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要充分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3)使用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就要大胆使用,只有使用好现有人才,才能更好的引进人才,(4)引进人才。根据企业当前生产和今后发展要求,高薪聘请急需人才和企业今后发展的后续人才, 确保企业发展后劲。更多的是要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方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0102

1研究的目的与关注点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文献进行分析,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因素和解析主要因素的合适方法进行探讨。依据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本文属于典型的探索性研究,即探讨某个议题以提供有关的认识。

我们的基本关注点有以下两个方面:(1)什么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源?(2)在识别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时,哪些是有效和合适的方法?

2研究的方法与范围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非介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即用成文文件对社会人为事实进行考察,在选取文献时采用抽样的方法,具体的抽样方法采用目标式或判别式抽样。分析单位是研究文献,具体来讲是近年来国内主要期刊上符合下述三个要求的实证文献。

2.1文献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必须是针对中国企业的

关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比较多,如刘泳洁在分析“知识创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时,就是以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的,该文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7月,第51卷第7号。但这类文章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2.2文献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必须是针对企业主体的

去掉关于以其他国家的企业为例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我们发现很多关于某一产业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例如,黄咏梅,《企业文化对构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要性的实证分析》,经济视角,2009年第3期;朱思文,《农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科技和产业,2008年5月;姬新龙,陈芳平,《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邢台学院学报,2009年3月等。这些也不是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关注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是企业层面的,而不是产业或行业层面。做出这个主体选择的原因是,对某一具体产业或行业中的特定企业有影响力的核心竞争力因素,在分析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是并不具有可通约性,因而其适用性是受到极大地限制的。

2.3文献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必须是实证性的

在用“中国的”和“企业的”两个条件对有关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做了筛选之后,我们还有必要应用另一个条件进行鉴别,以使本文的研究范围进一步聚集,即是:本文的研究只专注实证内容。因此将另一些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偏重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文献剔除。

根据这三个条件,本文对自己的研究范围进行了定义和界定。

3编码和分类

这里,笔者把2004—2012年发表在《研究与发展管理》、《改革与战略》、《软科学》等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的13篇论文,分类编码后列示(表1)。这些研究都符合上节三个条件要求,同时在本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代表性。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4分析与归纳

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发现。

4.1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上述文献的内容分析可得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四个层次(表2)。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其中四个层次的分类参见《核心竞争力辨析》。

(1)考察外部资源的实证文献。该影响因素属于资源这一维度。在上述13篇论文中,仅04篇文章分析了该因素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陈英葵(2007)以贵州省中小企业为例,运用2004年的普查数据,采取指标综合性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出通过政府的R&D的投入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2)考察内部资源的实证文献。该影响因素也属于资源这一维度。在上述13篇论文中,03、12两篇文章分析了该因素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王若晨,陈亮(2004)以海尔集团为例,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没有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没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鹿盟,霍国庆,申爱华(2007)以我国20家手机企业为例(分别是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深圳创维、深圳金立通信、UT斯达康、万利达、夏新电子、步步高、康佳、中兴通讯、东方通信、波导、海尔、TCL、首信、中电通信、南京熊猫、联想集团共20家企业),重点分析了企业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该文虽然以企业资源为影响变量,但在分析时,又将企业的资源分为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依据张炜2002年的系统分析,本文将企业资源中的研发投入归为内部资源的层面,而将市场投入归为支撑能力的层面。鹿盟等在运用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得出,企业研发投入同其核心技术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3)考察技术能力的实证文献。该影响因素属于能力维度。在所选的13篇论文中,属于分析该影响因素的论文占绝大多数,共九篇。其中,有三篇集中分析知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三篇分析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其余三篇分别是分析公司能力、组织学习方式和战略成本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情况。在分析知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时,芮明杰等(2006),盛小平(2008)以及孙琳等(2007),分别从隐性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和知识吸收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后,运用因子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都得出了知识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史竹琴等(2009),王宁(2008)和周永红(2008)分别从自主创新、创新战略和营销创新的角度,运用回归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得出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影响。陈晓静(2008)和朱常波(2008)分别从公司能力、组织学习方式和战略成本管理三个方面,运用因子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它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情况,指出三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情况。

(4)考察支撑能力的实证文献。该影响因素同样也属于能力维度。在13篇文章中,属02、12两篇文章分析了该因素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杨蓉,杨宇(2008)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情况,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付出成本,在短期内会对竞争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企业要树立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长期观念,不能仅仅拘泥于短期利益和一时的竞争力,并应能正确处理对股东责任与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之间的关系。

4.2主要研究方法

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相比,在分析时所主要运用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其运用到的主要方法和分布如下(表3)。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总和不为13,原因是有些文章在分析时用到了多种方法。

可见,我国学者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主要有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对影响因素同企业核心竞争力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这类研究主要用到的是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另一种是对影响因素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影响的主要因子,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找出两者之间大致的变动方向,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实证方法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的文章也有一些,但质量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在定量分析时,原始资料获取的有效性值得斟酌。在选取的13篇文章中,有8篇运用了较规范的定量研究方法,但在原始资料的获取方面,有4篇是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的,其余4篇是通过对外公布的普查数据和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这8篇文章都是在首先选定相关指标进行衡量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而对同一影响因素的分析,所选取的指标差异性较大,分析上并不集聚,因而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需要慎重考虑。

5结论

析,可以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企业类型,现有的文献都试图从资源和能力两个维度,以及从外部资源、内部资源、技术能力和支撑能力四个层次进行说明。企业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企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实现的主要保证。但并非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同样,并不是企业的每种能力都同样重要。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关键资源和(或)核心能力中那些最为关键的、最能使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因素(组合)。从这一认识上进行分析,就可以理解为何所选取的13篇文章中,虽然有从同一要素上进行分析但其视角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与多元性,就算是同一企业,当其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其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也会不同。

究竟什么核心竞争力的本源呢?笔者认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进行探源,首先必须在一个长期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讨论,也就是短期的时间概念对讨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在分析不同的企业时,其影响因素会有所不同,但都可以从资源和能力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因此,不同行业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有所不同,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也可能有所不同。

从当前的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文献来看,普遍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组合,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技术能力的关键决定因素。而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成长的背景和所处的具体环境间的区别,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会不同。但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时,所运用到的方法具有同一性,主要有因子分析、指标综合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案例分析,这也是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时的适当和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J].经济管理,2002,(2).

[2]陈英葵.政府R&D资源投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以贵州省中小企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8).

[3]王若晨,陈亮.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4,(4).

篇4

近几年,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企业的普遍重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同时,创新的企业文化将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建设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电力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是必要的。文中将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进行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同时提出创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

0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电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基本保障;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将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文中将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分析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阐述创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1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1.1 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其广义涵义为,企业文化指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等;狭义涵义为,企业文化指企业的精神文化,在企业产生、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员工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将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将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将人才、技能、资产及运行融合的一种综合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优势,其形成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竞争的共同作用实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强化企业的优势,致使企业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2 电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2.1 电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电力企业文化对其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电力企业文化的确定及发展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不仅能够引导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还能够引导企业的整体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电力企业文化的确立,将形成其自身的价值与规范,在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提供基本的竞争战略和方法。

电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凝聚的作用。当电力企业的价值观被其员工认同后,企业文化将能够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能够起到软控制的作用,不仅能够让企业员工在企业使命、战略措施、运营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还能够让企业员工形成明确的目标,增强其整体的协作性。企业的凝聚力将保证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激励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面对着诸多的挑战,电力企业注重对员工思想意识的培养,树立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将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进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渐形成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

电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约束的作用。电力企业中部分员工的综合素质偏低,致使其思想与行为缺少职业道德,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但电力企业文化将约束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通过人性化的约束,将促进员工形成共识,进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控制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减少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2 电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首先,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部分。企业文化贯穿与企业发展的始终,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设企业的文化,逐渐引导企业的发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管理体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约束,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文化的完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其次,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形式。企业文化的完善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体现企业文化的成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于企业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形式。最后,电力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证明了企业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有所保证,综合能力的提升表示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者的有效结合,促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3 创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1 创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的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根据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精神,逐渐形成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促进企业员工形成共识,进而形成一致的价值观,逐渐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以人为本,进而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2 强化电力企业的形象建设

企业形象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形象建设不仅包括企业管理者的形象,还包括企业整体形象、内部环境形象、外部公关形象等。强化电力企业的形象建设,要加强企业基本的硬件设施建设,进而强化企业的整体形象,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3.3 健全电力企业的体制

电力企业要健全自身的体制,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员工的约束,不断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健全的体制建设,包括竞争择优机制、民主管理与决策的机制、分工协作的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电力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体制,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4 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要具备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进而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中介绍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相信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将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丽君,陈晶.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企业文化,2008,7(12):227.

篇5

摘 要 新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等层面过渡到了核心竞争力竞争层面,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如何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因此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之提出了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构筑策略 探讨

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众多企业管理者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不过由于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企业管理管理领域的实践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领悟核心竞争力的真谛,在具体的构筑中存在很多的偏差,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学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能够让企业保持持久领先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来源一般集中在资源与技术的获取、资源与技术的转化以及资源配置管理等三个渠道。从定义中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是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区别于他人,他人不能够轻易的模仿以及超越,否则就不能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二是相对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超越,可能以往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且核心竞争力总是在横向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才能够得到确认;三是长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经营中才能逐渐累积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四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竞争力不能够归类到核心竞争力范畴之内。通过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更有助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采取正确的策略。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梳理总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提供参考。

1.技术创新

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抱有投机心理,总是希望通过抄袭他人的技术来获得技术优势,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短视效应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认为技术研发创新不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收益,因此技术投入方面吝啬异常,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领先的技术,只能跟随在别人的身后,技术层面始终落后一步,不能获得技术优势,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2.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受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力度比较小,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使得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方面不够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员工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必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规模的壮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难以看到长远收益的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对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4.管理模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手也会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滞后于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行为的不当,并产生不佳的管理效果。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树立,各项管理措施的开展不是围绕员工来进行安排设计,脱离了员工的管理必然会沦为空架子,造成管理效果的逐步走低。

5.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滞后是拖累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又一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营销管理以让比较粗放,既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管理理念,在营销手段方面也乏善可陈,结果就导致企业的产品泯然众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形象,而在销售组织层面的缺少弹性也使得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反馈不够及时,不能虏获客户的心,销售层面的落后势必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策略

不同企业的千差万别,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对于哪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却有很多的共性,通过总结核心竞争力较强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进行归纳如下: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期耗资较大,受益期限不较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而不能够因为看不到即时的效益就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这种做大极不可取。要想在日渐加剧的竞争环境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唯有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树立。鉴于此,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来抽取固定的仅仅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调查发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物力支持来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2.充分激励员工工作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应注意发挥人的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激发,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充分的激励员工开展工作,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精神激励,在保证物质激励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激励要好得多;二是注重工作激励的使用,通过提供给供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及时对于员工的工作给与肯定,提升其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意度;三是注重团队激励,考虑到企业工作分工的不断细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了主流,企业应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集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这凸显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竞争力构筑中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通过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将来有机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提炼出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生命力的所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并将企业文化通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来加以强化,使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功能的全面的发挥。

4.构建卓越管理模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构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市场的需求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卓越绩效强调组织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从而赢得先机。二是坚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面对企业之间产品、竞争等方面同质化趋势不断加重情况,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是做好全员学习,知识折旧的加快使得全员学习成为了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

5.加大营销创新力度

营销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随着企业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就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哪些善于营销的企业总是能够带来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的经营步入良性的循环通道之中,反之哪些销售不佳的企业只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无人识”,产品销售不畅,损害企业的经营发展潜力。在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活跃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能够实现突破的话,必然会给企业产品销售带来大幅度的增长。企业营销创新涉及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组织创新以及营销手段创新等几个方面,在营销理念的创新方面,企业需要树立整合营销、公益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在营销组织方面应构建体弹性化、项目化的营销组织,在营销手段方面应在价格、渠道等方面积极创新,这样从才能够确保营销不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短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有持久努力的思想准备,通过企业诊断咨询来发现自身影响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因素,寻找比较优势,对于优势加以强化,对于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核心竞争力更做到节节攀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玮.浅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吴文会.浅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3]韩珂.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经济师.2006(10).

篇6

[关键词] 创新企业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繁荣、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创新的内涵

1.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企业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国外成功企业大都遵循着“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

2.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其他成员为使组织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组织自身内在成长的需要,对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或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机制的创造性的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组织创新能很好的适应组织规模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创新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存在组织学习,并成为企业立身的一个基本原则,能更好的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革、战略的调整,企业必须引进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创新很好的体现了权变管理理论的思想。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把企业的其他创新更好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基于技术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帕汗拉德和哈默的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克利斯汀.奥利佛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回报率和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观点,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常规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具有稀缺性、独一无二性、持续性、专用性、不可模仿性、非交易性、非替代性等特点。

3.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知识观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有的、不易外泄的专有知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和系统观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的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产、管理机制以及组织文化的有机融合。库姆斯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就象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新产品。随着产业、技术的演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生长出许多奇妙的最终产品,创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

2.用户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助于用户看中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竞争力。

3.独特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核心竞争力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企业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该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练,建立和强化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4.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资源,其建立或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的结果。任何时候相对于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其供给都是有限的。

5.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当它们发生变化时,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要面临再培育和提升的问题。随着产业、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具有生命周期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培育、形成、提升和再生的过程。

四、企业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主要通过两种战略即产品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而这两种战略的实施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IT行业最能体现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点。

2.组织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组织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能更好的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能动的作用于环境,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7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我国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世界500强已有80%进入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的角逐,我国企业不但要在国内市场与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直接竞争,还必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要拥有这一优势,企业就要在其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必要性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

之所以如此强调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影响全局。可以肯定的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培养将是我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充满机遇的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在建设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很完整,内部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科学的管理和高水平的运作,出现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而中小型企业往往是后劲不足,昙花一现,在管理或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好高骛远,为了“蝇头小利”而束缚了手脚,难以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的拘泥形式,盲目套用顶级公司的核心理念,却适得其反而每况愈下;有的投机倒把,甚至从昧心、违法的经营中寻求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最后只能是一败涂地。

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管理决策能力的匮乏

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渗透到企业的全部行为中。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决策能力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巨人”倒下的关键在于基于管理决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缺乏。1995年,巨人集团发动的“三大战役”等活动以及后来巨人大厦事件的发生,史玉柱不得不承认,集团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决策发生了重大失误。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考察,虽然巨人的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关键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实施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差。

2.技术创新能力的匮乏

想要技术领先,就要有核心技术,就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核心技术。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从创新的方式上来看,企业的创新一般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引进创新。但利益的驱动以及我国法制的不健全,使很多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是眼前的小利。因此,假冒伪劣、盲目趋从等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缺乏强化、扩张、升级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但这个动力本身也是需不断发展提升的,只有这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永具特色,永葆青春,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企业内的民主管理,并开始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但企业在经历了痛苦磨砺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忽视或淡化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核心竞争力退化,并最终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动力源特征。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始终保持较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比较强的地位。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当然,对它的建设和培养还要有一个本质的规划和长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内外两方面:

1.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再次,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再次,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自身特色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跻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甘肃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51-03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以来,核心竞争力理论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著名理论。它的提出源自于对企业竞争优势尤其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领域的分析研究。企业作为一个能力系统,核心竞争力是其子系统,而企业最终获得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系统合力,即系统整合多要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集合。为此,核心竞争力具有系统性,在企业特有环境中培育,使其拥有难以模仿的特性。因此,甘肃省旅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制定旅游企业竞争力发展规划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动态化的,只有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规划,才能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哈默等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匹配理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规划思路。首先,规划应该在核心竞争力识别的基础上,对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的时间进度、组织协调、资源配置、途径方法选择等方面要做的工作事先策划和安排,以确保能更快、更经济地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时间进度安排要规划时间的跨度和初步细化分阶段的主要工作,组织协调规划要明晰在组织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资源配置规划要预先策划主要企业资源和构成要素的配置,途经选择规划要预先对培育途径进行分析选择。

二、加快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指按照发展规划,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有组织地建立和强化。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从无到有地建立核心竞争力;二是在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强化从有到强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要素能力分解过程

企业在确定需要整合的各种技能后,要将要素能力细分为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的难以再分的关键技能单元,或支撑能力所需的物质化资产。企业不可能拥有全部出色的技能,但会具有某种技能优势,即所谓的 “关键业务技能”。关键业务技能会支持企业实施战略,成功实现满足市场上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需求。企业关键业务技能又可分为更小层次的技能部件,这些技能部件是按高标准履行关键业务技能必需的因素。对于甘肃旅游企业来说,对要素的分解,关键就是要发现促使企业关键业务产生优异业绩的关键技能部件。这些关键技能部件可能是企业已经拥有的要素能力或战略资产,也可能是企业所缺乏的。正是它们,形成了企业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竞争优势,成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单元。

(二)要素能力获取过程

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素能力,它的获取包括三种途径:内部开发、内外协作开发和外部获取。

1.内部开发

是指企业不依靠外力,完全借助内部力量开发获得的,遵循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最终创造和建立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甘肃旅游企业以中小型居多,规模难敌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因此,在内部开发上要量力酌情而行,集中于将基础技术商业化的应用领域研究应该成为大多企业的最佳选择。

2.内外协作开发

内外协作开发是指部分借助外部资源支撑,获取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借助外部渠道,促进内部要素能力在企业各个流程环节中得到更好配置。其现实的重要表现途径是建立战略联盟。在信息技术密集的今天,企业在内部开发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寻求与上下游具有同质核心竞争力的厂商结盟,以较小投入成本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3.外部获取

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从外部直接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即当某种要素能力难以获取并包含于另一企业不可分割的部件中时,企业采取并购的行为以获取该种要素的能力。外部获取相对而言快捷、易操作。既可迅速获取企业所缺,又可有效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获取同样的竞争能力。

(三)要素能力的内部扩散过程

当企业获取了要素能力,就需要向内部员工集体拥有的组织能力转移,使之在企业相关业务流程中发挥功效。核心竞争力具有累积性,当某些关键要素能力被开发出来之后,必须在企业内寻求应用和共享的机会,以更大程度地获取价值增值。这种要素能力扩散过程的关键是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有效的能力及知识扩散机制。

(四)系统整合过程分析

企业获取要素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内部集体共有后,应将各种关键要素能力系统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的基石不是产品和市场,而是其业务流程,竞争的成功取决于将企业的核心流程转换为能一直为消费者提供较高价值的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蕴藏于业务流程之中,并最终通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在于各个要素能力的有机整合,优化核心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等,使之成为最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促使潜在的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实现。

三、构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用的合理机制

核心竞争力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到多种业务和市场中去。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就是将核心竞争力应用到旅游企业具体产品(服务)或业务经营活动中,发挥其价值作用的过程,它有规可循。

(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机理

企业参与竞争的根基是核心竞争力,以物质化的核心产品为驱动力,以通过创新形成的终端产品为载体,通过长期积累而赢得市场的信赖和越来越多的顾客拥有量,从而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同时,企业通过主动获取顾客信息和战略审视,不断更新、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作用发挥机制。伴随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市场已是“买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重要途径围绕旅游消费者价值实现而展开。旅游企业竞争核心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于获得顾客的忠诚度,这是旅游企业竞争的聚焦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体现。

(二)甘肃旅游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

甘肃旅游企业的发展路径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远见领先阶段。这要求旅游企业应形成和提高产业发展的预见能力,精心构建企业的发展战略框架,通过对产业的深入调查,获得对产业的远见。第二阶段是创建核心平台阶段。旅游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力,主动完善企业运行机制,进行企业创新,打造稳固的核心平台,积极地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程。通过核心平台的构建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使产业远见变为现实资源。第三阶段是市场强化竞争阶段。伴随着企业核心平台的巩固和核心竞争力的扩散,企业应借助平台优势,积极在产品市场展开竞争,使企业获得的优势及时转化为实在的市场业绩。第四阶段是品牌形象竞争阶段。基于前三阶段,企业应重视整体品牌形象的创建和发挥作用。企业文化的结晶是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品牌。品牌能带给企业超额利润的战略性无形资产。

四、加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概念,它从孕育、成长、成熟到衰退,拥有完整的生命周期。为此,当企业面临核心竞争力衰退时,如果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革新,核心竞争力将发生跃迁,进入一个新的演化过程。当企业长期努力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优势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可能发生弱化。防范核心竞争力流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维护机制。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维护也一定是动态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创新能力

创新解决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它是核心竞争力最强有力的保障。其中。核心技术的创新优势中核心竞争力基础培植的关键,而组织创新帮助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此外,战略创新、界面创新等方面均构成核心竞争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二)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

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体制,并固化为企业专有的制度资源。

(三)建立模仿障碍

模拟障碍是蒙蔽竞争对手、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企业可以在核心资源的独占性、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原因和时间上以及经济因素等四个方面建立模仿障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保护而不被模仿。

五、认真做好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期评估

甘肃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是从构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维度出发,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效果进行的综合评量。目前,甘肃旅游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维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与决策工具。基于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构架而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评估模型应包括旅游企业战略能力评估、旅游企业技术能力评估、旅游企业组织能力评估、旅游企业营销能力评估和旅游企业界面能力评估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评价应包括存量评估、过程评估和绩效评估三个层次。与此同时,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是一种动态评价。

六、甘肃旅游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其他措施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化

1997年起,甘肃省政府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特色旅游。这些旅游资源蕴涵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甘肃省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应树立大旅游观念,促进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其综合性决定了无论是开发资金的筹集、开发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还是开发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社会人文环境的营造,均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二)突出特色,加强宣传

甘肃旅游拥有大量特色旅游项目,如民族、民俗和宗教文化特色旅游。为此,旅游产品(服务)开发要以自身特色为依托,将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与自然生态价值有机地结合,在带动甘肃旅游事业的同时展示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要充分发挥“惟我独有,惟我独优”的优势,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而旅游资源潜能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宣传。同时,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活,发展旅游企业有利于对甘肃悠久丰富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因此,甘肃要发展旅游,必须大力宣传,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为旅游联合公关,努力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加强人才建设、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因素成为旅游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要充分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导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文化科研部门要不断研究发掘深层文化底蕴;开发商要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是要积极改善交通条件,二是要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档次分布合理的休闲场所,延长游人消费期。另外,为促进旅游发展,甘肃除了继续筹集省内资金之外,还应该借助精品旅游向中央申请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尽快整合旅游资源,联合上市,以取得外部市场资金的注入。旅游企业发展对环境依赖性较多,然而甘肃生态比较脆弱,自然和人文景观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现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它所追求的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的是旅游社会和生态的理性,强调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在发展指标上,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衡量其发展。同时旅游是一种外来文化的进入,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因此,要加强当地干部和民众的旅游观念和意识,形成一种全民关心旅游、共创旅游形象的局面,开发保护并重,自觉地促进旅游企业的科学发展。另外,要注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共同发展。旅游企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要使旅游与农、林、牧、副、渔以及乡镇企业协作,使其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一定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保护与建设并重,走保护环境与发展旅游的和谐之路,实现甘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默,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2]彭壁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王金凤,白彦壮.追求企业卓越―核心竞争力打造方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范法明.企业竞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季先如.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篇9

Abstract: Firstl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content of company core competi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n analyses its basic elements in detail. The last, it proposes some cultivating strategies of core competition.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知识;技术创新;整合

Key words: core competition;knowledge;technology innovation;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50-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型社会正在逐步向信息型社会过渡。其关键资源也由资本、劳力转变为信息、知识。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瞬间万变使不确定因素增多,而创造力又是21世纪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感到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赢得竞争优势方面比以往有更大的压力。因此,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是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或说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施先亮先生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它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并不位于公司的某一个地方,而是充斥于公司不同的研究、开发、生产、采购、仓储以及市场营销等部门。它往往体现了意会知识的积累。它是根植于企业中的无形资源,不像实物资源会随使用而折损;相反,它是组织中集体学习的结晶,将在不断的应用和分享过程中得到改进和精炼。如果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短期内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那么从长期看,这种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1]。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哈默尔与普拉哈德列举了三种确定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标准:首先,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够给最终产品的顾客可感知效用做出巨大贡献。最后,核心竞争力应难以被竞争者模仿[2]。巴尼在分析核心竞争力是否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时,提出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条件:一是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二是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三是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能仿制的;四是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很难被替代的[2]。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特性如下:①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单个的、外显的技术,而主要是企业综合协调的、内隐无形的关于管理、组织、学习等方面的特征,使得核心竞争力难以模仿。它是企业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形成的,是企业经过漫长时间的锤炼而形成的,深深打上了企业自身的烙印。因此,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不易仿制的。一个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某些技术,但是,竞争对手将会发现复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协调和学识的综合模式是非常困难的。②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顾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顾客来说,核心竞争力必须对顾客所重视的价值有关键性的贡献,增加顾客的效用。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③持久性。关于持久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培育发展的。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会在很长时间不会失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长期生存并经历多代产品,而且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越强,利润的可持续性就越高。④动态性。企业建立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来的核心竞争力就丧失,而需要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重组知识技能和不断地学习,以培养、维护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⑤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内外部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优势。这种整合过程就是企业素质的提升过程,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但它不是简单的组合,不是针对企业的某一部门,也不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内部,而是指企业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上下游企业以及企业本身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核心竞争力是许多单个技术和生产技能经过复杂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员工的忠诚、共同的价值观、企业声誉与形象、管理运作机制、营销理念、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资本看似无形,但都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⑥不可交易性。它是企业从自己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与企业的技术、结构、文化等独特性质息息相关,体现了企业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其价值难以估量,无法像其它企业资产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转化。⑦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即它必须能够不断推衍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具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问题上,中外学者同样有着不同的观点。在国外学者的论著中,很少直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从其对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入手,分析归纳他们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他们把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构成要素理解为技术、知识、技能、组织管理能力、文化或价值观、资源、研发及市场营销能力等。费明胜等认为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此外还包括响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曹继刚博士认为,可分为两大类: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分析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应在企业内、外部的作用关系为出发点,重点在于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紧密关系的企业内部活动,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分为: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价值观。①人力资源。它包括企业员工个人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核心竞争力属于知识的范畴,其实质是企业组织中累积形成的特殊知识,而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人是其重要载体。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创新才能获得。如何发挥人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和把人力资源与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②创新能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就是对企业的技术、人(物)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价值观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它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即使制造的产品看起来不怎么样,像万宝路公司生产极多的相关性很低的产品,但它却能利用核心能力,使公司整体蓬勃发展,扩大了原来局限于香烟的竞争优势。③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向顾客提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的能力。例如市场响应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研发管理能力、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以及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制度体系等等。好的管理体系可以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效的集中组织协调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④技术体系。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开发与设计新产品和新流程的能力,以及整合关于物质世界知识的能力,包括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方法、程序、经验和设施装备、技术规范组成的。既包括隐性技术系统,也包括显性技术系统。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更新和竞争优势的保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能否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等信息,并在组织内部迅速准确地传递、处理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因此企业技术体系的完善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⑤价值观。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因素。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形成过程中,都受到企业价值观的直接影响。并且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形成的共有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表现形式。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因素。好的价值观可以减少内部冲突,给企业的员工带来一种凝聚力,使其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服务。价值观念的更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动力,企业价值观只有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甚至领先于当前的科技潮流,才会使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4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①确定目标。要想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只有目标、方向明确,企业的资源配置、使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加速核心竞争力优势的培养与壮大。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所花的代价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刚性,会影响企业较长时期的经营运作,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竞争力培养方向时都较慎重,常常将目标锁定在最能影响行业发展前景的领域,以使企业掌握更大的竞争主动权。②集中优势资源。集中资源就是将资源集中于企业待定的一项或某几项目标业务领域,以发挥最大资源效用,增强特定的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事实上,相对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而言,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在所有业务活动中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将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在目标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企业,都是把请注意力和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某些关键性的业务工作上,以求得领先对手的目的。③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通过自我研发和收购兼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企业的核心技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意管理和制度创新,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提高管理水平。制度是维持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3]。④持续动态学习。坚持动态持续的学习、提高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储备,是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组织其知识都在不断落伍,必须进行持续动态地学习,更新、重组知识技能与结构,才能维持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彼得・圣吉指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一种灵活,有弹性,不断以学习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组织。因为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

5结束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的竞争力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2.

[2] 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51-154.

篇10

关键字:企业文化;提升;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企业文化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联系

1.1企业文化加快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1.1.1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

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提倡和推崇的价值体系,也是员工认可、自觉践行、传递思想的一种方式。企业文化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勉励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在这个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员工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完整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协调各部门有效、快速的发展,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这样就逐渐凝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1.1.2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基因

企业文化在企业资产中占重要地位,也是企业价值链中不易模仿的部分。一旦公司形成了等级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代表着核心竞争力的等级差。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企业员工等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这种独特的产物难模仿、难超越,即便可以,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1.2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还是企业技术、制度、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完善自己才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的竞争环境。优秀并且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资源与价值的最大化,继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机制

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就是母体,就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武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与提升离不开企业文化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升华。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2、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文化、开放的管理、有效的手段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基石。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最重要的部分,优秀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大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企业文化队员工的影响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加强思想政治监督,勉励员工认真学习,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觉自勉,并且还能促进员工的学习动手能力,培养优秀的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能提升每个员工的素质。这样员工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为社会服务。

② 企业文化在每支队伍的影响

哈弗商学院研究海尔案例的佩恩教授说:“过去,看一个公司的业绩仅仅看账面,而现在更多的要看公司的文化及其产生的凝聚力,这是公司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有很大作用,并且极大的加强了企业队伍的团结协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因此优良的企业文化对员工队伍建设具有不容忽视、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③ 企业文化对企业工程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同样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要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企业的产品、工程等等。例如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所以,我们要根据国情,着眼全球,抓住机遇,树立自己的品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正是因为它独有的文化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住脚。美国学者讲过:“你能用金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劳动,但你不能买到一个人的热情、主动、和他对事业的追求”。这一切都是通过企业文化拥有的。企业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作用,是因为它在企业中有导向、约束、激励、传播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源性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对策

① 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文化逐渐丰富,这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创建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文化来丰富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 放眼全球,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塑造良好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这个企业的灵魂、鲜血、生命,是企业无形的宝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品牌在国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国际上则代表着民族、国家的形象。我们要把握经济一体化这个机遇,着眼全球,树立自己的品牌。

③ 加强整体学习,升华企业文化

在这个时代,你没有任何优势,要想打败对手,就要比对手学习的更快。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健全,学习动手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组织学习小组、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开展学习活动,来刺激人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群体的智慧和能力,提升整个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繁荣与发展。

5、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积累的财富,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的荣辱兴衰与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丰富企业文化,才能尽快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让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住脚。

参考文献:

[1]姚仲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价值分析[J].经济问题,2001(12).

[2]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