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理念;生态园林;园林景观;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ject, needs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overall planning, reasonable structure, stereo system standard seriously thinking of plann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into a se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economy, management in one of the city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gle, elaborated analysis concept,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cept and fun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kes a summary discussion.
Keywords: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需要在科学创新、统筹安排、结构合理、立体系统的标准上进行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园林景观的各种影响因素,需要不断的参考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方法,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的各种自然现象及灾害已经逐渐引起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所以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生产活动、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1 概述
近年来,生态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人们所普遍提及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就是以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为根本归宿,以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与共生为重点,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强调的是景观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从而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基本理念就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2.1 生态园林型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体验为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而不单单是依靠城市绿地建设。此外,在城市建设及当地经济发展政策上,不能制定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要利用并保护自然环境,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
(2)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方法,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斑块- 廊道- 基质”的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充分发挥绿地效应,实现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之和。与此同时,紧密联系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出多个个性化的景观分区,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2.2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为了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要在城市园林绿地上做好功课,这是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园林是一个城市的大门,它给城市人们带来第一印象,尤其是机场、车站、主要街道这些地段,其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质量将会给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地段,往往需要丰富园林绿地装饰,对不同地点、街道给与不同的绿化形式,形成风格各异而又相互和谐共处的园林风景,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和美的感受。具体的措施有:建立宽厚的绿化网络;努力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适当开发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建立独特的城市风貌;繁育和保存优良的物种资源。
3 生态园林型城市规划与建设
3.1 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水、理石)、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过程。在具体的工程中,首先,园林设计最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适用”,要考虑因地制宜,不论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看,还是当地适宜的花草物种、当地的土壤、水文地质、气候等的影响,要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其次,在保证“适用”因素的前提下,就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因素了,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已经为工程的成本节省了不少,为工程的经济性做出了贡献,比如当地的花草物种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成活率高,不必话费大量的交通运输费用。在工程的各个细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做好经济管理控制工作,从每一个环节加强经济合理性的管理。再者,就是“美观”因素,要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这三个因素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隔的整体,缺一不可,需要整体的综合考虑。
3.2 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城市园林建设
自然破坏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和频发的不正常自然现象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学者开始将生态环境学引入城市科学,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过多年的改进、发展,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国内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在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实现城市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3.3 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再良好的规划设计也要有赖于良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在现代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通过植物的作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集中地,必须加强建设与改善;(2)控制用地性质,城市绿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坚持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要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物种,科学合理的配置,既能绿化美化城市又能改善环境;(4)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在进行城市结合部等地区经济开发的同时,加强对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的保护,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结语
总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的要点有很多,需要考虑的角度要不少,但关键就是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要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密度、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技术来进行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方法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3]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4).
[5]官群.基于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J].广东建材,2009:(8).
[6]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J].应用生态学报,2004,10.
篇2
现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97〕首规委办规字235号)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
(97)首规委办规字第235号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各有关单位: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1996年8月颁布了“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基本适用。为适应住宅发展需要,满足居民家用电器增多对用户需求的增加,经首规委办、市供电局和市建筑设计院共同研究决定对北京市“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作以下补充,请遵照执行。
一、电度表的选用
每户户用电度表的有前线应采用不小于6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二、户内电路应按照明、空调及其它电器用插座分三路以上设计,各支路线均采用BV?2.5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三、其它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与设计,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局面下,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根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宏伟蓝图来制定和执行的,可持续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场地给建筑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以及最充分地利用场地。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合理规划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课题。
1、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早期采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是一些比较被动的手段,如利用空调设备才能达到较好的降温、取暖、通风等。这些初期的设计手段是一种“被动式环境设计”,既不环保,又浪费能源。后期的可持续建筑(称绿色建筑或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设计、建造、改建、运行或再利用的建筑。比如合理安排建筑朝向,有利于冬季的采暖保温,有利于夏季遮阳,防止室温过低或过高。又如利用自然风调节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等。这是把可持续理念融入了全寿命的建筑(全寿命是指:从场地、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拆除、建筑废料处理的全过程)。不了解可持续建筑的人认为它造价偏高,市场前景可能不好。其实,实践证明,可持续建筑同一般建筑比较有很多的优点,例如:供热、空调和采光的费用少,建筑运行费用降低,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功能高,售价和租金增加;使用能源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材料消耗少,资源利用效能高;生活和工作空间更健康,能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与建筑有关的疾病的发生等。从建筑的全寿命考虑,可持续建筑的总费用比一般的建筑低,而且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2、可持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理念
2.1 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是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水平,判定城市可持续度,并采取措施削减生态赤字,进而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对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碳氧平衡原理,构建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并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借鉴生态经济学中生态―经济共赢与优化理论,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认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引入“生态经济效率”与“环效―成本率”的概念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构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型,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同优化;通过相关法规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形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2.2 遵循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整体观点、等级观点和动态观点。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等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社会生态系统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先进性;经济生态系统强调适度发展和循环经济。这里既要保持每个系统内部的平衡,更要强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复合生态系统的最优化,达到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目标。根据“整体大于各部分之总和”的原理,生态设计策略和能源结构的选择应注重资源整合,谋求整体最优化。
2.3 遵循生态位理论和生态适宜性原理
根据生态位理论,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关键是看二者的关系是处于时空对位状态还是错位状态,或者说是适宜状态还是不适宜状态。对位可以充分保持其功能效益和稳定性、可持续发展;错位则会走向衰败或被淘汰。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准适宜生态位,并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即竞争形成生态位分异,分异导致共生,共生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
2.4 树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
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考虑时间因素,树立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发展观念;考虑空间因素,控制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影响;考虑资源有限,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高效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从少费多用的非物质化――减量化到循环利用的再物质化――资源化。
3、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建议
3.1 城市规划设计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具有龙头地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我国已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城市规划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3.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四周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3 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治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结束语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我们不仅要了解建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更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献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2006
[2]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张键.可持续的绿色设计.建筑设计,2004.06
篇4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
前言:生态城市是一种时代趋向,它可以降低对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同时降低生活废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自然环境承受能力相协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态城市具有和谐、高效、整体、持续的特性。城市规划应该以建造生态城市为理念,令人们与自然之间能够良好的融合,在自然、健康的条件下享受可利用的资源,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
1.生态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基本理念
1.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基础,形成经济、人、自然之间的完美融合,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手段,采用最佳的生态位,进行的人与城市的符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根据国家公布的相关政策、方针、计划等,结合城市区域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合理布局和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将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发展以及人的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手段。
1.2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结构产生变化的前提。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要考虑城市生态的特殊性,同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还应该结合实现规划可实现性等因素。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主要有:(1)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2)确保城市发展空间;(3)对区域文化的保护;(4)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在生态城市规划上,还应该考虑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
1.3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基础,捉进城市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落实,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和总结,明确城市规划现状及未来发展,以空间、时间、意识为出发点,设计出一套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使得经济持续化发展的协调性城市优化方案。
2.生态城市规划的结构
生态城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结构上,城市生态化功能实现的前提就是结构实现生态化,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改变城市的生态系统必须从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入手,控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生态城市规划的结构可以从生态分区规划、生态单元建设规划和生态安全控件格局来探讨生态化结构问题。
2.1生态分区规划
生态分区规划应研究城市形态及规模的演变规律,分析未来城市形态的变化趋势和生态问题,为生态的分区做好规划。生态分区主要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异质性和敏感性。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按照建设性保护与整体协调和系统整合、分阶段,分步骤,重点突出的原则来进行。规划成自然生态保育区、人文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重建区、生态控制区,同时以城市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各生态区进行评价。
2. 2生态单元建设规划
依据生态敏感性差异,生态服务功能分级、行政区划等来进行单元建设规划。制定生态单元的建设规划,以城市功能指标为导向,结合不同生态单元的特点来进行生态建设方案编制。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主,从资源、环境、开发强度等来确定生态单元建设,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生态控制为原则,以生态建设为导向。
2. 3生态妥全空间格局
建设用地、耕地、生态用地之间的平衡是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核心部分。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是指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特征在以生态单元为划分基础,以自然生态保育区、人文生态保育区为简写,通过生态廊道形成辐射网,从景观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以不通过空间结构分以特征进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研究。
3.生态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基于生态环境区划为前提,分析区域环境空间分异规律,了解各生态区域之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特征,从而做出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分区应以区域经济开展、生态环境、生态管理为基础,实现不同功能的生态系统。功能区一般有生活区、交通区、园林绿化、游乐区、工业区等。
3.1生态功能区划作用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建设规划,将服务功能、经济功能合理地进行分区,使得每个区域能够利用好资源、环境满足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和需求。各个区域和部门的生态优势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分,将生态优势、限制性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实现区域的因地制宜,为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良好的基础。
3. 2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包括顺序划分法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等。顺序划分法和合并法是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两种不同的区划方法。从上到下法是结合生态环境区域异分因素进行分析,按照区域的相对一致性来进行从大到小的地域划分。从下到下则是根据地域单位的相对性,以区域相似性组合将基层较为简单的区域合并成较为复杂区域的方法。类型制图法是根据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类型图,通过不同类型来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分布图式进行生态区划的划分。
4.生态城市规化的设计方法
4.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理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协调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运用设计将各种关系协调到最佳状态。
( 1)高效。生态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网,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得到多层分级利用,废物循环再生,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共生关系发达,系统的功能、结构充分协调,系统能量损失最小,物质利用率就高。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原理、开拓边缘原理、共生原理都是生态原理的组成部分。
(2)最优协调。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维持良好平衡的基础。城市的人类活动的强度是否能够与城市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因素的平衡。生态城市的平衡最核心的是应进行自我调节,运用最适功能、最低限制因子原理来进行协调。
4.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应该从意识、时间、空间三个方面来开展。在规划城市时,应该从意识、时间、空间上进行动态思维把握,并且准确的把握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中对时间序列、时间定位以及时间限度进行统一规划,准确把握时间轴;而规划空间则应落实到具体的规划中,主要以土地功能区分;是规划方案中意识是以超前创新的思维来预测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及形态。在城市规划中,把握意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有效协调性,并结合三者考虑,以确定现实的可行性。
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城市,将自然与城市相融合,可以优化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增强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理念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等.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design is a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strong work, to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size and layout, ready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 and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arrangement, make the whol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dvanced technology, reasonable economy, bad border beautiful a comprehensive effect, for the urban people's live traffic, rest, and social activities to create the good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optimiza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
1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2改善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
2.1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1.1 生态环境规划原则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 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矛盾,协调城市社会、 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阈限物质法。任何空间、资源规划均有一个“度”,要考虑“最适”和“阈限”。在规划过程中,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多样性共生原则。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3)相生相克原则。在系统中总存在着子系统间既共存又制约的关系,一种组成要素的危害性,可能在另一生态要素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模式的演变,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1.2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要求
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在于把生态的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以及保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实现此目的,在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和要求:
(1)以环境为本。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2)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3)合理布局。要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注重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地质条件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
2.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改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系统的规划等。
(1)人口容量规划。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综合运用人均粮食指标法、人均耗水量指标法等,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的经验和指标,确定城区人口的最佳适宜容量。
(2)改善生态环境规划。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城区内要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沿岸搞好绿化配置。
(3)绿化系统的规划。绿化系统规划中的城市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 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农田、防风林、山林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时,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3 结束语
总之,生态城市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要求,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提高现代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差异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
另外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之间,城市规划是宏观的调控,而建筑学注重单体设计,具体一些,城市设计就是把城市作为单体而以。现在从事规划的,大部分要和政府打交道,所以它政策性强。建筑就好一些,主观色彩浓些。它可以从事广告设计,可到事务所工作。面广一些。
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所以处理好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2.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问组合形式,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是一项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建筑设计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3.科学对待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城市规划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4.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相辅相承互为条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问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
5.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末的百余年中,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所呈现出的是一场颠覆性变革,其间充斥着无数由逐渐演变而引发的突变,突变而构成的嬗变。“嬗变”是一种发展、一种由矛盾双方交锋而产生的推进状态,一种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进动势、一种总体上积极的趋向,是实践的作用及其相互问渗透的结果,更是在人类起源、成长、壮大进程中的一种必然性的体现。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发既促成嬗变,又产生巨大的动能,影响波及广泛,对建筑、城市及整个社会进程和人类发展都发挥强劲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现代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也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朝着人性化、多元化、复合化、互通化、生态化、长效化等更优化的设计方向。
城市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科]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
[4]张建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问绿化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城市在不断发展进步,然而一些危害城市发展及人类健康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比如:环境污染的加重、人口的快速增长、交通的堵塞、噪音的污染、资源的滥用等等。这些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并且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生态城市的概念就得到了认可并受到广大的推广。生态城市主要重视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因此,将生态城市的理念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当中是必然的。可是因为现在的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尚还不够成熟,部分城市盲目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但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还违背了生态城市的宗旨。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
1.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都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规划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的规划方法,以达到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2.生态城市的特点:(1)高效益、低耗能的特点。生态城市主要是推行低耗能高产出的方式,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高效益的经济增长,生态城市将人类的物质及资源快速的流转起来,以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促使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高协调。生态城市要求注重人类、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良好生活环境,还要使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才能造福后代子孙。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各方资源,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原则:(1)坚持生态要素的原则。在建立生态城市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尊重自然、符合自然,在考虑环境自然的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节能、再生、可持续的生产活动。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其次,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要以物质的发展为立足点,以造福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注重文化的传承。(2)复合生态的原则。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将社会、自然及经济的关系和谐统一,进一步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3)结合实际的原则。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只有将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不能盲目的照搬别人的设计成果,要结合本地实际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设计出最为适合的规划设计方案。
4.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在追求城市的过程中忽略了人的重要性,城市的建设就是为了让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让人感觉到舒适和安心。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
1.城市景观设计。人文景观以及自然生态景观都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而人文景观主要是由建筑景观以及园林景观构成的。在一个城市的生态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及民族风情,将该城市的人文景观利用建筑物展现出来,在打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时候,更加突显出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环境特色,通过宣传和培养的方式将该地区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他们独有的特色。具体来讲,建筑景观设计不仅要进行高层超高层的景观设计,还要进行底层景观设计。在进行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且将街道建筑景观要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要使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理念融为一体,并且要将城市公园、广场、江、河、湖、溪作为重点,融入其中,进行设计,以促进提高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应。要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境界。
2.城市产业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对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强而有效的保护,并限制使用,对可再生资源要节约使用。促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科学合理,加速自然、社会和人的流转,促使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能量消耗以及减少污染排放量,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另外,城市产业设计要注重产业与生态相结合,以高科技的产业结合循环经济的形式,满足市场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城市自身的产业现状,设计出高科技、高起点的标准化生态城市产业,使城市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的得到较好的发展。还要对现有产业进行有效的调整及改造,进行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其GDP的比重。在对生态城市设计完成后,以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进行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评价标准,对环境和企业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其评价实况进行干预,以使城市环境和企业得到科学发展。
3.城市住区设计。城市住宅区的设计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基础条件。做好城市住宅区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水、供电以及信息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规划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本保证。城市住区设计要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将生态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住区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城市的实际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为立足点,进行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住区设计。加强居住区绿化,在居住区设置集中绿地,提高居民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另外还要重视生态保障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节能减排,加强排污处理,修复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使周边山岭、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功能得以保障。
4.生态环境设计。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生态城市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首先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行符合当地环境的规划设计,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改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改造,使其在保持和提升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城市设计所利用,使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发挥,提高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共享性。
结束语: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将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条件,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式,以现念为根据,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是:高效益、低损耗、高协调、评价指标规范。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要遵循生态要素的原则、符合生态的原则以及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该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以及生态环境设计等方面几个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J];城市规划;2001(1)
[2] 任磊;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8)
[3] 马玉英;生态文明视闻下青海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3(3)
篇8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 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人们对于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城市规划设计中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日益得到社会的共识。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城市规划、系统工程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 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城市规划和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
2 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准则及要求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把生态观念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此目的,在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和要求:
3.1 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3.2 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3.3 遵循大自然生态平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3.4 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3.5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排泄物及生活垃圾等。
3.6 积极推广设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4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指标体系
4.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改善生态环境的规划、绿化系统的规划等。
4.1.1 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
综合运用人均粮食指标法、人均耗水量指标法等,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的经验和指标,确定城区人口的最佳适宜容量。
4.1.2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
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城区内要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尊重自然,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沿岸搞好绿化配置。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泄洪排涝,还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4.1.3 绿化系统的规划
城市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农田、防风林、荒山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相接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时,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4.2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前,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4.2.1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区的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等。总之,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各产业结构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
4.2.2 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等)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反恐与治安、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等。总之,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4.2.3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条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等。总之,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地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傅博.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范围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11,(01).
[3] 沈清基,吴斐琼.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4] 沈清基.城市生态规划若干重要议题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9,(02).
篇9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关系
建筑不但是城市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掀起了城市化的热潮,在热潮中,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大量兴建,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极大的丰富了城市的景观的同时也促使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凸显出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重要性。兼职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城市规划正逐渐完善和发展。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在实践中安排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对关联。城市规划主要有着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主要是用于处理城市的线和面的问题。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全面设想时要基于工程技术要求和建设任务要求进行,而且建筑物的构造、尺寸以及空间组积形式等元素要基于建筑物的具体功能确定。同样,建筑设计也具备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其主要是解决城市的面和点的问题。此外,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实现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二者相关渗透、相互影响、互不可缺。
2、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关系的正确处理
城市规划部仅仅是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与分析,而且也协调各个区域空间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关系。建筑设计的功能不但要保障建筑室内对美观、经济、适用等要求,而且还要使得建筑外形能够与周边环境以及城市特点、城市规划协调一致。协调城市各个建筑之间的关系、保障城市建筑群的整体效果,保障城市的历史文化以生态的、可持续的方法保留延续下去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
2.1正确对待城市规划
作为一种设计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社会实践,设计策划到城市规划维护的全过程都属于城市规划的内容,涉及方面广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类型也日趋复杂,而且城市规划的包容性更强,在内容方面也逐渐的走向综合,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由过去的单一的形态设计发展向综合设计规划转变。在城市规划中,除了规划交通线路以及区分城市功能之外,对于城市建筑物加强关注,特别是建筑物的空间、比例、尺寸、造型、材料以及体量等方面。联合不同的的物体(包含建筑物),通过相应的规划使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除了分析考虑物体(包含建筑物)本身设计之外,还要综合考虑物体(包含建筑物)与周边物体之间的搭配。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质量好坏。因此,城市规划不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而且也是建筑设计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通常执行期为十年,即城市十年规划设计,所以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批准城市规划设计。
2.2城市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著名的城市规划伊・沙里宁认为:设计就是将它置于一套房子之中,而后房子置于周边环境之中,周边环境置于城市规划中。在进行群体或单体建筑设计时,建筑师对于项目所在地的小环境以及建筑周边的大环境要综合考虑。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设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样也暴漏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单纯的追求建筑设计的特、新、齐,对于建筑的人文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考虑存在欠缺。例如:北京长安街,长安街的每一个建筑单体都是全国最顶尖的设计院、设计师的作品,而且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也是最昂贵的,但是,业界人士却普遍对其评价不高,其原因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是在于建筑设计时,忽略了建筑周边环境,最终造成建筑的个体形式有周边环境不协调。希腊的伊特拉岛,作为希腊在爱琴海的著名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全球旅客,特别是画家和摄影家。因此,这座小岛也被誉为“艺术家之岛”。 伊特拉岛的建筑十分简单,饭店、医院甚至警察局都成为了居民式的建筑尺度。数百年来,伊特拉岛的民众一直坚持着建筑均不过三层,所以外墙为白色的理念。这种相互协调、热爱自然的设计理念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伊特拉岛的民众的生活中。由此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即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只要做好与周边环境的搭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3建立健全建筑设计评审制度
在城市中,重要建筑作为城市的象征,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又必须针对建筑设计方案成立相关的评审制度,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主要依据两条:一、建筑技术方案是否遵守城市规划的要求。二、评审建筑设计本身,是否安装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在建筑方案评审决策时,不但要对建筑物本身关注,而且对于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也要加强关注。评审决策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把建筑设计的独一无二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互渗透
通常建筑设计师为达到视觉的审美要求,一般从主观出发,将设计时间大部分放在了在建筑体量以及形体的设计造型方面,而对于细节等方面则考虑不全,出现这种情况,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环境的考虑不全,建筑不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配合。结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3.1结合环境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的设计要从城市区域规划的角度出发,确保能够与建筑周边大环境相结合。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一定是和周边的环境相联系的,而不是单纯的孤立进行,所以,在建筑设计应把建筑放置在周边的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单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建筑的整体轮廓上,应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3.2 建筑设计造型
建筑设计首先要要具备自身的风格,无论是简单中带着复杂、还是不变看似变化以及整体性强。在建筑立面造型处理时,首先要从整体效果出发,从大处开始,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进行推敲深入,确保建筑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能够相互映衬、搭配比例协调,从而形成完成的一体。
3.3理性
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4、结语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相互影响、相互依托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很大部分源于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代琳.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山西建筑.2011(10)
【2】周玉荣.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内江科技.2009(01)
篇10
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问题分析
城市规划是协调人活动的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与分析。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美观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在外部形体上协调建筑与城市控制性规划、城市文脉、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是以可持续的、生态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动态地解决建筑群的整体形象问题,协调不同种类建筑之间的关系,展望城市的未来。文章首先阐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然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不断平衡城市空间组织、城市物质性设施、城市功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对独立,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所在的区域及整个城市。所谓建筑设计,是指以工程技术条件为依据,从具体的建设任务要求出发提出设想,并以其要实现的功能为依据对建筑物的材料和构造,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进行确定。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协调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促进城市建设决策者提高对城市规划内容的认识,在构想城市建设项目的阶段就形成计划与规划并重的思想,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之内融入建设项目的决策。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首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相对独立。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它涉及城市的性质与分工、城市的外观形式、社会发展与设施、产业发展与布局、城市各部分的政策、管理和组成以及规模投资等。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正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综合性学科,在实践中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安排具有相对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指以工程技术条件为依据,从具体的建设任务要求出发提出设想,并以其要实现的功能为依据对建筑物的材料和构造,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进行确定,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力求与城市历史文脉、周围环境和城市控制性规划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相协调。其次,建筑设计应该服从城市规划。每一个城市都具备自己的特点,有的活泼,有的深刻,有的灵动,有的沉稳,有的城市在大街小巷里就流露出一种历经千百年沉淀的文墨飘逸,有的城市则在亭台楼阁中透露出跨越时代的轻灵律动。因此,建筑作为城市的灵魂必须与城市本身相融合,建筑设计的本身必须服从城市规划,不能影响整个城市的风貌。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范围。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具备物质空间发展进程,是对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的综合部署。因此,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包含在城市规划里面。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类型不断涌现,规划方法的包容性强,内容日趋综合,不单纯注重形态设计而注重综合设计时现阶段城市规划的显著特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仅应该注重城市的交通流线和功能分区,而且要注重建筑物的尺度、体量、色彩、比例、材料、造型和空间等。联合包括建筑物在内的不同物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仅应该对物体本身的设计加以认真考虑,而且应该注重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
2.城市规划中的场地设计问题。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受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控制上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场地设计存在更为直接的影响,其要求是具体性的,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针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建筑布置和土地使用等各项细则做出适当的反应。在用地性质的规划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存在限制,要求改项目选择基地地块只能在某一个允许的区域内进行选择;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对场地设计中的用地开发进行了限定,规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使用。在用地范围的控制方面,规划由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共同完成。在用地强度的控制方面,是通过绿化覆盖率、建筑覆盖率和容积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限定绿化覆盖率最小值、建筑覆盖率和容积率最大值,可以将基地的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在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方面,城市规划一般都要求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必须是建筑范围控制线再从建筑红线退后一定距离。此外,在场地设计中也应该同时满足城市规划中对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高度、建筑主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方面的要求。
3.建筑设计方案评审问题。目前最为紧要的问题是应该组织一些建筑设计评审方面的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首先应该看建筑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相符合;其次就是评审建筑设计方案本身,确保其设计思想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保证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做出决策时,要在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同时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这些要求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不能把标新立异、独一无二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应该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应对策略
城市规划的基础是建筑,它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引导作用,将建筑通过规划组合形成有机的群体建筑空间,因此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环境方面,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1凭借人的感觉处理建筑的局部小环境,通过了解不同建筑的结构,从而塑造出新的结构空间;
1.2以城市的区域规划为出发点,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要呼应周围的现有建筑,立面上的色彩处理和虚实对比要与周围环境的格调相协调,在流线上要与环境的机理相符合。
2.理性问题方面,要在人的视觉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考虑和思考设计的目标。对于高层建筑顶部等实现不能及之处应该体现一定秩序,采用简洁处理,对可能的俯瞰效果要尽量满足,并从局部层高处理、墙面倾斜等对人的视线和小环境进行控制。如使用曲面玻璃可以在将天空反射到地面,同时给局部低层引进阳光等。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建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在设计建筑方案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还应该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3.造型问题方面,应该在注重整体性的前提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不变中起到变化,在简单中体现复杂。
- 上一篇:乡村振兴工作年度总结
- 下一篇:苗木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