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论创新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篇1

【关键词】科技;理论;创新;必要性

一、科技伦理提出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向准备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青年人发出过这样的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作为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他一生发表的关于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言论就有上百万字。他曾不倦地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而奔波呼吁,以满腔热情投入反对原子弹屠杀当中。与此相反,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因为缺乏科技伦理素养,被世人所唾弃。例如,当前有“女疯子”之称的“克隆援助公司”总裁布瓦瑟利耶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已经在克隆婴儿,这种违反科学伦理精神的行为,遭到世人的强烈批判。两类不同的科技工作者事例,生动说明了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性。

科技伦理虽然并非科学技术自身所固有,但它是科学技术外部的一种控制手段,科技伦理可以通过内化于科技工作者的途径,成为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一种内在力量。科技伦理是一套具有道德涵义的规则系统,它可以告诉和教育人们:“什么样的科技活动是善的或者是恶的;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应该做的或者是不应该做的;人们应该通过科技活动为人民、为人类造福,而不应利用科技去作恶。”当这些规则系统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公认的调整人们在科技活动中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时,绝大多数人就会自觉地按照这些行为规范去进行科学技术活动,自觉抵制不良的科技行为。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不断增强,共同生活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产生协调相互关系和行为准则的道德标准。对那些于共同生活有利的科技行为,被认为是好的、善的、高尚的,要加以赞赏和表彰,给予某种荣誉,如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由于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而对那些不利于或破坏共同生活的行为,如有人利用科技手段制造假币、假冒商品、窃取各种技术资料、利用电脑作案等行为,认为是不好的、丑恶的,人们就会加以鄙视和惩罚。科技伦理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评判,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果有人违反了人们共同遵守的科技道德,社会往往就会通过舆论,通过批评教育等多种手段来对违反科技道德者实行帮助和“制裁”。

二、 科技伦理的创新

科技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在人们科技实践活动中只能起到倡导作用,它并没有强制性力量, 如果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其规范、调整作用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仅靠行为人的自律是不行的,还必须靠管理、法律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把科技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高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约束科技活动中的失范行为。管理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够从不同层面对人们的科技行为进行硬性约束,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惩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使科技伦理的规范作用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使其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 (1)对于已经形成共识的科技伦理道德,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成熟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道德准则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和规范,通过法律和规范的约束性来规范科技活动,避免科技活动超出道德的界线。如中国科学院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律准则》,就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有利于正确科技道德观的形成。 (2)对某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涉及伦理道德的行为,要根据已有的实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条律条令,使人们的科技行为有明确的指导。如网络技术、安乐死、转基因技术、克隆人技术等等,都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这些新的科学技术,防止这些先进科学技术走向反面。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家已经走到了前面,如荷兰已经通过了安乐死法,美国通过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这些法律对科技活动的发展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国家也必须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 (3)世界各国应立足于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制定有关科技伦理道德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以伸张正义、遏制邪恶。例如环境保护、空间技术、武器的研制和使用等等。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世界人民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规范,这些科学技术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

三、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要更好的利用它,就必须重视科技伦理在其中的作用,必须把科技伦理所蕴含的精神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科技伦理精神树立人们正确的科技观,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同时也要通过人文学科、伦理宗教、社会舆论等诸多途径,逐渐祛除人性中的邪恶成分,增强其仁爱成分,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

【参考文献】

[1]甘绍平,科技伦理: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哲学动态,2000。

[2]余谋昌,《科技伦理――联系科学和价值》,科学时报

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 创新 策略

一、引言

任何活动的开展、存续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为活动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是活动得以持续的关键,对于管理会计来说也不例外。而且我国在管理会计方面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亟待进行创新。

财政部在2014年10月27日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本文以此为契机,结合该意见分别从社会、企业自身以及管理会计所处的技术环境三个方面论述管理会计创新的必要性,同时,针对不同的主体提出“3T1S”的创新策略。

二、管理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是与管理学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至今,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虽已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际研究现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理论建设、体系指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不够完善,这也是财政部2014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原因之一。

针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进行管理会计创新不仅是响应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管理会计更好发展的必要途径。而且,目前在我国很多小企业尚未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会计模式,只是模仿照搬成功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从而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故进行管理会计创新势在必行。

必要性之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管理会计各程序与方法因企业而定。

管理会计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管理会计没有像财务会计那样被众多信息使用者所要求,也不需要对外提供类似于财务报告的管理会计报告,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对管理会计方面不够重视,常常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加以管理实施。

由于每个企业的自身情况各不相同,故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和制度来加以约束,这就必然使得管理过程掺杂很多个人主观因素在里面,从而形成的结果在同行业间也没有更多的可比性与可考核性。同时,“为企业内部服务”这一管理会计目标也比较笼统,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因此,管理会计在目标和准则方面需要创新。

必要性之二,从社会角度来看,管理会计人才供不应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将财务中心放在财务会计工作上,对管理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会计方面的高端人才更是匮乏。这导致很多企业不能获得专业的管理会计处理技术与方法,更难以得到精准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而很难较好地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对企业活动做出有利决策,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所以管理会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创新。

必要性之三,从技术环境角度考虑,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缺乏指引与控制

我国管理会计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很多企业只是参考其他企业的经验来处理自身的问题,难以做到专业、具体、准确。同时,整个管理过程中缺少反馈与控制环节,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故管理会计在实施环节需要创新。

三、管理会计创新策略

针对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社会、企业自身以及管理会计所处的技术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管理会计“3T1S”(T-Theory,T-Talents,T-Target,S-Specialty)的创新策略。

策略一:Theory――理论体系与准则制定。

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准则制定以及理论体系建立方面还不够健全,使得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参考依据,不可避免地会在具体管理活动中渗入个人主观因素,导致很多管理会计活动缺乏可分析性与可考核性。因此,尽快制定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与实施准则来加以指导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要积极推动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在一定时间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准则将是管理会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策略二:Talents――人才培养。

为了有效解决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加强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对于人才的培养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各高校,将管理会计作为学校的重要研究项目,努力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对于这一点,《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将鼓励高校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作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各企业单位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会计培训,学习掌握现行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专业知识与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存有的不足。

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还应该严把管理会计人员素质关,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不容忽视思想道德问题,努力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管理素质,打造健康、专业的管理会计团队。

策略三:Target――目标建立。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管理会计同样如此,虽然不同企业情况不同,但是,大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不同的是大目标下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的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企业可以自行进行适度调整。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建立好自身管理会计目标后,涉及管理会计的活动,包括管理会计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都要以管理会计目标为中心,即管理会计目标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

策略四:Specialty――专业支持与控制。

在管理会计实施环节仅依靠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有时是远远不够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此时,需要政府及财政部门建立相关的管理会计咨询与服务组织,为不同企业单位提供必要的专业服务。例如,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单位提供直观的参考借鉴。也可以考虑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平台,集管理会计执行准则、应用指南、所需相关技术以及常见问题与解答等各方面相关内容于一体,为管理会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管理会计也不例外。各企业的管理会计活动应该受到企业内外的双重监管,在这一方面,可以考虑借鉴财务会计方面的监管办法,外部监管可以来自于政府、审计部门以及投资者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内部监管则主要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与审查,以及企业对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为管理会计发展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管理会计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通过对获取的反馈信息加以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接下来的管理活动加以调整和控制,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活动反馈机制。同时,还应增设监督岗位,委派相关人员对各活动环节加以监督,确保管理活动健康稳定运行。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结合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从企业、社会以及技术环境三个方面来针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根据必要性提出“3T1S”的创新策略,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后逐步研究并加以改正完善。

我们在关注管理会计创新的必要性的同时,创新过程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苏敬勤、林海芬(2010)提到,管理创新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同时还涉及到许多的个人主观因素在里面,导致结果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管理会计创新过程也同样如此,一项具体准则的从无到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团队的打造以及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的“摸索――形成――实施――改进――再形成”过程,中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增加了对创新结果的考核难度,同时也为创新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管理会计的发展日渐得到重视,虽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但是,相信通过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与指导以及广大会计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创新,成熟、完善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体系必将很快得以建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手段也定将推动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J

参考文献:

1.朱蕾.管理创新与管理会计的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

2.苏敬勤,林海芬.管理创新研究视角评述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0,(9).

作者简介:

篇3

>> 现代足球竞赛规则演变及尽快修改的必要性与思路 修改的必要性 足球竞赛规则演变的正义性分析 论高职学生英语竞赛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 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论建立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 浅谈《房产测量规范》修改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盟建立的必要性 构建云南高校足球联盟的必要性 论构建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其思路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 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和思路探索 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分析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挖掘的必要性和思路 排水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 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 “校园足球”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论翻译理论的必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9-06.

[3] 约翰·贝克. 裁判入门[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 FIFA正式用“鹰眼”看进球[EB/OL]. http://epaper.

.cn/dscb/html/2012-12/08/content_98936.htm.

[5] 中国裁判缺乏常识![EB/OL]. http://sports. sina.

/g/22153470.shtml,2001-06-22.

[6] 刘卓,任杰. 论“运动竞赛规则的内在精神”——伦理学视角[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59-63.

[7] 中国足球协会. 足球竞赛规则[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8] 熊文,田祖国. 竞技体育之伦理精神——善的导出[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37-39.

[9] 马志刚. 英国体育文化研究——以英国足球为例[D]. 成都:四川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企业文化作为当今一种波及全球、影响深远的先进管理理念,是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物质、制度、行为与理念,所有的企业文化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层次来开展建设的。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存在着必然关系,于是总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生硬的与企业管理创新连在一起[1]。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种软文化,要想真正推进企业管理的创新,还需要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领管理、带动管理、创新管理、提升管理来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力、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是企业恒久不变的主题,是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它既可以是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具体的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本文就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创新。

一、物质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文化,主要指一些可以物化衡量或者物化表现的表层文化。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创新所获得专利,良好的环境、厂容厂貌、宣传标语、产品标识等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创新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具有更高竞争力的产品,形成更加具有创新价值的标语、产品标识,以增强社会的认可度。而这些指标的体现,都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如果我们能合理的将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准确的切入,完全可以通过管理来提升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水准,反过来又可以通过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建设。

二、精神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一般认为,企业精神文化可以被看做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一种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在企业管理创新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从上到下形成一种坚定的凝聚力。企业在管理层有了这种精神层面的导向,管理者在管理之中、员工在生产经营之中都会无形的去朝向同一种精神追求,凝聚力会大为增强。而如果企业中没有这种精神层面的指导,管理层与员工之间都没有共同的精神信仰,企业的管理必然就是一种无序的散乱竞争状态,更谈不上创新性可言,企业也不可能有持续发展。

三、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行为人的意识形态与工作观念形态的反映,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企业制度文化是在一定物的形式所融合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另外,企业制度文化还是企业精神层面文化和物质层面文化,乃至行为层面文化的中介和枢纽[3]。制度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制度为管理创新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因为企业进行任何的创新,都需要有清晰而且具有人文内涵的制度作为基础,而且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将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运转连接起来。如果没有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的员工日常行为要求,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企业管理的创新。

四、行为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行为层面的文化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宣传、娱乐、交往。各种行为之中都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形成各自特有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都会逐步的完善,最终达到可以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自身负责、对员工负责。企业管理创新,实际上还是一种管理模式、思路和理念的创新,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整个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使员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4]。而这其中,如果管理之中不注重行为文化建设,最终很可能是管理表里不统一,尤其是连员工最基本的仪态、仪表都不能规范好,那么管理创新又从何谈起呢?

总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创新,只有管理创新,才能理顺整个企业运转的各个脉络。而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无一不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不断从各个角度切入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方法和策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涵式发展离不开的环节。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职能,积极引进并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加大企业管理创新的力度,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瑜,王雁飞,蓝海林.企业文化、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5).

[2]谭文洲.加强知识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文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

[3]郭正和.大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可行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作为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现代企业来说,其管理创新在当前日益复杂化且激烈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是具有必要性的,它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大的动力与有效的手段。但是,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需要尽快实现改革与创新,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尽快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确保科学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指企业在新的管理思想、原则以及方法的指引之下,不断探索并实施适合外部环境的管理形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既定目标进行一种动态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化效益。

那么,现代企业管理由于长期受到固化的管理思想制约,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了一句空谈。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现代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寻求更为有效的战略谋划,进行管理创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具有必要性的。具体来说,现代企业管理创新靠人的创造型思维,成本花费相对来说不高;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能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是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的。

三、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路径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迫切需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系统性、广泛性、变革性等。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主要有:渐进式管理创新、突变式管理创新等。那么,我们如何来具体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呢?笔者认为,现代管理创新的可行性路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创新管理理念。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下,必须尽快转变原先的企业管理观念,应该来说,那种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很多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管理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创新管理观念,把它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经营思想,要把获取利润最大化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市场化目标。

2.创新管理机制。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长远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创新的组织结构、决策和沟通机制。这就是说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创新其相关的机制,并把它作为企业管理的战略谋划。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剥离自身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成为独立性的生产主体,还要向社会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创新组织机构,并在选择管理方案的时候,能够分清决策的好坏,要做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从而为企业实现战略性创新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

3.创新管理战略。面对日益激烈复杂化并挑战性日益提高的市场经营环境,现代企业必须采取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办法。这就是说现代企业必须要把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从战略层面来创新企业管理。当前,企业战略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与创新途径之一就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信息化的工具,实现管理自动化,让企业管理变得更加便捷迅速,让企业管理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通道,超越时空的界限,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4.创新人本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应该实行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性的要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人的潜能。这就需要企业认真分析造成管理创新障碍的问题和原因所在,脚踏实地地进行管理创新,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新型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积极乐观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能人管理、自我管理、文化管理等,激发出员工内心中的工作激情,把员工价值追求与企业发展动力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实现全员参与,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和保护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性精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到达企业人本化管理中的最高层次,即文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之下,必须尽快改变原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不断变化的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迎接各种严峻的挑战,运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武装自己,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锲而不舍地进行管理创新,比如说创新经营战略与方针,创新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生产与作业管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物料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而让企业由利润最大化目标向可持续发展观转变,追求运营能力而非要素优势,由一般合作模式向战略联盟发展,进行全面绩效管理,从而让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与信息化,真正体现出管理创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车秀文.企业管理创新的十大趋势[J].陕西综合经济,2006(2).

[2]陈复强.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9(2).

篇6

通过对信息素养概念的剖析,针对目前国内医务人员信息素养现状,从文献赏析、开展科研、临床技能、创新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对医务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信息素养是医务人员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必备的能力素养之一。

【关键词】 医务人员;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n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渗透、交叉、互补日趋显现。作为以医学为终身职业的医务人员,具备及时跟踪、获取、掌握、应用医学领域最新成果信息以及前沿理论知识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发展。

1目前医务人员信息素养的现状

有资料显示[2],我国医务人员仅有21.6%的人经常利用互联网资源,其中能使用网上全文医学期刊的人仅占43%;仍有部分医务人员至今对情报检索、科技查新一无所知。我国医务人员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方面、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不善于充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对各种形式的信息反应迟钝,无法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信息动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取能力差,缺乏医学文献检索知识,不熟悉检索系统和检索语言,不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检索、处理及交流所需的信息 [3]。

在信息意识方面,当今医院的员工都有着明确的信息需求,会因为个人兴趣或者学习需要查找信息,但是多数人选择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而不是使用专业数据库。在信息获取方面,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专业信息获取途径日益增多,大部分员工都具备了一定的检索能力。但是还有很多人觉得在获取信息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主要是缺少专业的检索知识,同时缺乏对数据库的内容以及检索方法的了解。这表明信息检索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利用方面,缺乏对信息的评价、分析和创新能力。在信息伦理和安全方面,了解的知识还很有限,虽然大多数了解知识产权,但是对于在使用网络信息过程中是否牵涉到这一问题还不清楚[4]。因此,努力提高医务人员信息素养是势在必行。

2医务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素质关系着“质量”。具备信息素养,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本专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能;熟练运用日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医疗技术。良好的信息素养还可使医务人员能够主动对相关信息进行自觉、预见、独立、创造性的应用,提高他们实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3]。以下分别从五个方面对医务人员具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2.1文献赏析的需要医学文献是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体会或科研成果最新报道。随着科学技术对诊疗手段的不断渗透,新的理念催生新的成果,医学领域报道新成果的文献层出不穷、浩如烟海。要更广泛更全面的了解医学领域的最 新成果,医务人员务必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各类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索取文献资料,从而进行查阅、学习、分析。

2.2开展科研的需要国家中药新药审评委员会认为,我国关于中药新药的研发有90%都是重复研究,在医学其他领域的科研重复率也高达70%左右[4]。因此,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做到不重复科研,以确保科研成果的先进性、独创性、唯一性。尤其在选题上,医学科研人员要具备利用检索系统、检索语言及检索策略,事先对意向性的研究方向进行检索、查新,在国内外医学信息海洋中,及时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敲定对学科建设发展有前瞻性、导向性的选题,避免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让有限的人力物力及科研资源得到最大效益发挥。

在研究过程中,同样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一般一个课题的研究周期在2到5年甚至更长,因此,在这一相对“闭门造车”且较长的研究时期内,医学科研人员若不及时了解掌握跟踪本学科前沿动态,不及时与同行进行业务探讨,就有可能因“时过境迁”,当初的研究对象、方法、思路等与同行“撞车”,从而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下降,甚至成为“马后炮”。

2.3提升技能的需要临床技能的提升,除了医务人员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一定程度上关联着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其表现在:一是具备信息素养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不只是满足于书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能使用网络、数据库等平台了解当下国内外的医学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获取、评价临床技能信息知识、理论,并为我所用。二是具备信息素养的医务人员,还能凭借网络媒介如“博客”或“QQ在线”等方式与同行交流临床经验,或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汲取他长补己之短。

2.4创新人才的需要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创新,医学的进步亦依赖于创新性的医学科研人员。创新性人才除了具备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搜集、判断、利用信息的能力[4]。因此,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医学创新性人才,才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医务人员要成为对医学卫生事业有所建树的人,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备信息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2.5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在现实生活中,而有些人扰乱了信息资源的健康发展,如剽窃他人的技术成果,侵犯知识产权、虚假信息等[5]。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遵循信息伦理道德与准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正确处理好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3],做一名为人称道的信息生产加工者和传播者,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聪明才智和科研成果播洒在医学信息海洋中,为人类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它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者必备的能力[4]。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信息日新月异,对于医务工作者,每天面临的是人的生命健康,人命关天,其是否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先进的临床技能,决定了其能否对患者实施科学救治,因此,培养医务人员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手段、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能力,能及时了解、掌握、跟踪医学领域前沿动态,是医务人员适应当今信息社会而面临的一项长期且紧迫的课题。

参考文献

[1]Zurkowski,p.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 [M].1974.

[2]张慧湘.论现代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及作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7,(7):31-33.

[3]凌毅德.论网络时代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111-112.

篇7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放款。

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进出口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及成为WTO的成员国,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在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达到了6208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0倍。进出口额的增长、贸易方式及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已不能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更多、更新的融资方式为之服务。

随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由于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存在许多差距,如果不能在金融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将无可避免地处于劣势,只有进行融资品种的创新,只有金融与贸易相互配合,经济、贸易和金融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许多银行在尝试和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的看,该业务发展较慢,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3%,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是什么制约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只有从理论、法律和实务上对贸易融资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便捷的和可操作的贸易融资管理体制及办法,从而卓有成效地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更好地支持我国的进出口,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商业银行向国际性商业银行的转变。 “国际结算”是本人教授的一门专业课,结合教学,我经常到业务部门了解情况,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总有对此业务介入不深之感,在论文选题之初,就 2绪论 有意在这个领域作点文章,“来解决点实际问题,二来有助于教学。通过这一 时期的研究,我发现关于进出口贸易融资的书籍和论文不多,从银行的视角对 它进行研究的更是寥寥。因此,我决定立足银行,从金融、管理及法律等方面 对进出口贸易融资进行理论结合实务的研究,但愿在实务上和学术上都能算做 有意义的工作。

二、研究重点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的作用,解决一 些阻碍银行开展贸易融资创新的难题,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贸易融资管理制度。 本文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强调创新对银 行、进出口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意义。

2、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银行其它业务的区别,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 的区别,以突出该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改善和对银行利 润增长的贡献。

3、通过国际比较,探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趋势,解释结构性贸易 融资的优势。

4、研究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时面对的各种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手段。

5、研究银行与进出口商之间的法律关系,尤其是银行在从事国际贸易融 资时对第三者的法律地位;银行作为权益凭证持有人或票据持有人的法律地位, 以及在涉外纠纷发生时的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并对一些单项贸易融资的法律 问题进行了分析。

6、研究我国目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分析国际贸易融 资业务的特点和意义,指出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比较。对传统融资方式和创新融资方式进行 了比较,指出结构性贸易融资已成为创新的代表;对发达国家的贸易融资进行了比较,归纳了这些国家贸易融资的特点,阐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决定和影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因素分析。从金融市场、融资主 绪论3 体、社会环境和融资成本几个方面,研究了决定和影响国际贸易融资及创新主要因素。

第四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风险及风险控制。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特 征加以分析,并对一些具体业务中涉及风险的模糊观点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澄清 和说明。在此基础上,指出选择诚信客户、落实担保、收取保证金、实施授信 及业务电脑化和成立押汇中心是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还通过一些银行的具体 做法,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建立科学内控机制的必要性。

篇8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468号。

摘要:

高校的教育改革提倡向素质教育发展,体育课作为我们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更加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改之前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完成培育合格的学生的任务。在高校体育的改革上,我们要寻找新思路,新策略,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将体育精神展示和发挥出来,提高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学生的精神素质,做到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的策略;探讨;分析

大学的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体育改革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各项指标也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体育器械也在逐渐更新的过程中,本文就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以及具体的一些措施做出讨论和研究。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是适应我国对教育做出的改革判断和改革潮流的,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方向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我们也要进行改革和更新,在大学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和实践性,对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也有一定的好处,适合于现代学生的普遍身体状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一些坚强的和优秀的品质,促进我们学生和教师对于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势必要完成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转变,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缺陷,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单一的,传统的,项目较少,强调的是精神层面上的统一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设施和器械的更新,我们的体育项目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强调的是实践性,但我国高校众多,改革仍旧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以下就是我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项目单一。

在我国的高校体育项目中,课程设置简单和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与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产生脱节现象。同时也并未能满足我们现代化的发展和体育项目的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观念和体系,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是需要我国改革注重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的理论观念的落后。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还是占有一定的主动地位的,但是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路程,我们的教育一直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无法得到更新,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观念和方法的落后同样也是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体育评价的缺陷。

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作为课程是需要考核来完成并取得相应的学分的,但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也缺失一定的严格性,体育课程的评价也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造成了课程评价的缺陷。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以及深化体育教学制度的改革等方面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学生的价值本位的取向和课程设置的本位取向,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以下就是一些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手段。

(一)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在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的今天,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出很多新的项目,我们高校要适应技术发展的潮流,对学校的体育项目进行扩展和学习,让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发展各项技能,充分挖掘自己身体的特长,多样化的课程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为我国高校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二)更新教师的理论观念和方法。

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体育项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新传统的旧方法和旧观念,开拓新的思路,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的展现,在教学方法上以趣味性,实践性和时效性为特点进行改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从而对我国的高校体育的教学做出一定的改革。

(三)构建合理的体育评价体系。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秉循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进行考核,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体能锻炼,而不是草草了事蒙混过关,这和老师的严格性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出合理的评价策略,有一些体质差和体质好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具体的进行分析和评判,达到一种平衡的评价,这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要做出改革,学生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学生要提高对于体育课程的自觉性和重视,同时注重自己的身体素质,经常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对待体育的考核要认真重视,增强自己的学习性,端正自己的态度,培养自己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素养,同时能够将这样好的一个方面传递和影响他人,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改革。

小结

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经过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我国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也能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的要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探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性的出发,对于我国高校的体育改革将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转变,能让我国的体育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郑博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申海滨,邵锡山,高进,刘刚.普通高校公共体育“3+2”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学课程;应用研究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适应现代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而。研究如何合理且有序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是管理学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很好的掌握管理学的理论,了解管理学的规律和方法,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定制出解决的方案,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和具体的了解所学习的理论,通过基础理论和案例的结合,能够掌握更多的应用技巧和知识。

1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及必要性

1.1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是教师对讲述的知识通过枚举一些案例并对其解释分析来使学生深刻的明白其中的含义,由于是通过案例来讲述,所以使得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或概念更加生动形象的被学生所接受。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大家的讨论来加深印象,进而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前备课后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简要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结论,所以多数情况下,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问题,甚至还会产生不喜欢思考的态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出现。那么怎么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堂,对知识产生兴趣呢?我们知道,只有一个人学习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会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1.2 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管理学来说,由于其本身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管理学时,由于经历和实践的不足,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国内外经典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案例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加深所学的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拓宽学生的知识,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才是学习管理学的最终目标,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满足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对于大多数的高校来讲,由于时间的机会很少,能够加强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难的,所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其能力,积累经验。

案例教学法能够丰富知识面。学生们毕业后的道路大部分为实体企业,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案例来说明和讲解各个机构、组织的情况和发展,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其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从寻找一个合理的案例开始到课堂上对案例的讲解,无疑可以检验出教师的水平和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案例出发,在课堂上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故,教师的素质也因此提高。

2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众多的课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合适案例缺乏。很多教师会选择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但其并不适用于高校的学生,另外一些国内企业的案例由于内容部分不详细或者案例不够真实,也不可盲目的选择。

教学体制的限制。由于学校和国家对课程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得很多教师只是为了任务而教学,只看重分数而忽略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总结。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准备好需要的案例,并且能够对其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否则会严重影响课堂的讲课效果。在案例教学结束后,应对本次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总结,积极创新,使效果更加明显。

3 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果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学生能够更好的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至于最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师生关系也存在着优势。

对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变现有案例教学往往针对某部分管理知识和管理实践环节进行教学带来系统性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改革。医院管理学可以通过多条知识理论和案例分析来进行参观实践,最终进行总结与分析。管理W的实践问题首先进行问题剖析,进而通过现有的经验和创新的措施来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实践的能力、不积极思考、对待事情不认真、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去整理资料、不准备提纲、不积极讨论问题、不主动回答问题,不认真填写报告。而案例教学法打破常规,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教师水平。一些教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能力较差,缺少对企业的了解和经验,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对管理学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4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思想,不仅仅可以在管理学中有很好的应用,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为各大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激发潜能来提高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是启发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好和发扬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其最终成为企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旭辉,王宇.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5):65-68.

[2]唐积运.论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31-32.

[3]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90-93.

[4]张平.工商企业管理学的现代案例教学法研究[J].企业天地,2006(3):143-144.

篇10

关键词: 机电类专业 机电一体化 实验室建设 实验创新

1.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应具备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果专业实验设施短缺、落后,就会制约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是必要的。建设的总体思想是本着实验设备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设备要与实践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专业实验室所要求的先进性、系统性和适用性。我们根据研究和调研,认为机电一体化学科实验平台的建设思想如下。

基础实验室:以机械制图、电子技术、工程力学为代表(目前这一模块已建成);

应用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单片机实验、自动控制实验为代表;

专业实验室:以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器控制及PLC、数控机床为代表;

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习、学生毕业设计为代表。

我们在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时以机电基础实验室为中心,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科研带动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实验室的建设还应注意教学、科研设备的统一。

2.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规划

机械制图、电工学及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是机电一体化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这三个实验室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应以AUTOCAD为工具,并通过学习单片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PLC等技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

中国机械行业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但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素质不高,机电工程方面的原创性创新成果少,工程技术上的模仿性创新也不够,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造成企业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不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也就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产业界的迫切需求和就业市场越来越大的压力,工科教育必须改革,其中,实验创新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设要考虑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需要。

3.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增设以工程实现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建设具有现代水平的实验室,固然是实验创新的必要条件,但远不是全部。实验创新必须与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密切结合。以自动控制技术为例,“自动控制原理”是很多专业重要的基础和骨干课程。传统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大多只讨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的理论及其推导,较少涉及与这些方法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自动控制要求相差甚远。国内外教育界都在寻求改革的途径。目前,主要是沿着两条途径:一是使用PID作为工具软件,对时域和频域分析法进行软件仿真;二是引入已经被工程界广泛使用的PLC(可编程控制器),指导学生完成这两种分析法的实现,特别是采用软件编程来代替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电气控制及PLC”课,全面系统介绍了PLC的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系统和应用开发环境及有关技术和产品的最新进展。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开发高水平的实验设备,改进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实验设备也必须适时更新。完全依靠购买新设备来更新设备是不现实的,购买的实验设备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实验的要求。因此,自行开发一些实验设备,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的经常性任务。这样的开发工作,也有益于参加相关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对有关技术的理解,大大提高开发能力。

5.作好实验内容的设计,是实验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工科教育的实验创新中,实验室的环境固然非常重要,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如果将其看作是硬件建设的话,则相应的软件就是实验内容的设计。如何配合课程内容的改革,设计出好的实验,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熟悉实验环境,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又能进行一些创新性实践,是很不容易的。

长期以来,在实验室所做的大量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已经满足不了实验创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随着技术的进步、实验环境和条件的改变,根据科技界和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指导学生完成两类实验:一类是适应技术新发展的基础性实验,这对养成学生的基本实验技巧和工程素养是必要的,这仍然是课程实验的主体,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类是一些带有创新性的实验,其中包括以实用的开发项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各种设计与制作大奖赛、科研和开发项目中的模块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一定规模和项目的子项目和模块,这是课程实验的延伸和发展。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前者使学生的实验功底和工程素养有明显的提高;后者使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积极地动脑筋、出主意。

教师是实验创新的主体,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关注和参与实验创新活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实验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机电类学院,培养“双师型”人才,是高校未来师资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锦芳,胡协和,蒋亦农.控制理论实验[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晨艳,吕淑琴,马建涛.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内容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06,(2).

[3]卜云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设计手册(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