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

篇1

本建设规划方案旨在明确湖北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力求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鉴于其它基地配套设施,为避免重复规划,本方案内容上兼有培训中心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

第一章 战略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战略思路

1、建立功能齐全的地市级培训中心;

2、成为国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输配电专业);

3、具备输配电专业作业取证资质。

二、建设原则:设施先进、功能合理、师资优良、特色鲜明

设施先进:教学设施先进,力争能满足500kV以及下各电压等级真实的运行作业环境。有先进的动漫教学、远程教学等手段。

功能合理:作为地市公司培训中心,要完善地市各工种技能培训基本功能,突出作为省公司输配电线路实识破基地职能作用,完善教学设施设备、食宿、环境方面配套功能。

师资优良:针对各个专业工种,在公司内部选拔、培养优秀的内训师;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聘请和专业工种优秀专家、技能能手;依靠三峡大学等高校,提供强大的理论师资。

特色鲜明:以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为龙头,完全满足国网公司对输配电线路工在线路运行与检修、带电作业、电力电缆的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的要求。创造与现场相似的作业环境、相似的工艺流程,同时在学员的行为习惯、思想素质、服务意识方面创出特色,形成“现场化、复合型、全方面”的鲜明特色。

三、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

1、满足全省输配电线路工全员轮训及竞赛比武要求;

2、满足宜昌公司基本工种(输电线路运行、输电线路检修、输电电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配电运行、配电检修、配电电缆、变电运行(220kV、110kV及以下)、用电检查、抄核收、装表接电、电能计量、用电业务受理、95598客户服务、农网配电、农网营销)技能培训要求,及其他类型培训。

(二)阶段目标

2011-2012年,完成室外220kV、110kV输电线路、110kV电缆线路、室内配套电缆实训室、工器具室、材料室、仪器仪表室、带电作业工器具室。

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建成国网公司一流的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训基地,国网公司一流的地市级培训中心。

第二章 输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一、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建设要求:

1、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训基地,建成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电缆等实训室,满足送电线路工、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配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电缆安装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要求,以及农网配电营业工关于配电线路部分的技能培训需求。

2、输配电线路实训室,建成500kV(不低于本单位管理最高电压等级)及以下多电压等级、多形式铁塔和杆塔以及10kV变台在内的输配电线路技能实操场地,实现更换绝缘子、修补导线、制作接头和拉线、附件检修和安装、组塔、立杆、架线、基础安装、变台架设等常规停电检修培训功能。

3、电力电缆实训室,建成包括耐压试验仪、电缆故障查找装置、电缆护层故障测试仪以及主要电缆制作工具等设备在内的技能操作场地,实现110kV及以下等级电缆头制作、电缆安装、电缆试验和故障摸查找等培训功能。

带电作业部分:

4、技能训练设备齐全、状态良好,具备《培训规范》要求的技师和高级工能力培训的要求;

5、实训场地具备50人同时进行技能训练的工位。

二、室外实训场建设

本场地应该满足省公司与宜昌公司输配电线路工在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带电作业、电力电缆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技能轮训与竞赛比武活动的要求。

1、220kV完整线路一段(至少4档),耐张终端2基、耐张转角1基、悬垂直线1基、悬垂转角1基;

2、110kV完整线路一段(至少4档),耐张终端2基、耐张转角1基、悬垂直线1基、悬垂转角1基;

3、可拆装杆塔各一套;

4、10kV与0.4kV同杆架设配电线路一条,水泥杆,不低于12米,杆型包括:终端杆、耐张杆、直线杆、转角杆、分支杆、配电变压器台架;

10kV变压器台架不少于2组(6组),终端杆连接电缆线路。

0.4kV至少2个接户点。

5、10kV电缆实训线路长度至少100米,路径至少1个90°转弯;具有直埋、沟道、管道三种敷设方式;至少两个接头工井;户外一头接终端杆上杆,另一端接(中置柜、环网柜、电缆分支箱)。

6、110kV实训电缆线路:长度至少80米,至少一个完整的交叉互联段。

三、室内实训室建设

1、输电线路材料室、工具室、机具室

2、配电线路材料室、工器具室

3、10kV配电所

4、中高压电缆实训室

5、低压电缆实训室

6、电缆仪器仪表室

7、杂物仓库

第三章 配套硬件设施规划方案

一、国网公司、省公司要求

1、实训基地具有在线学习、考试视频点播等功能强大的远程评选系统,具备300人同时在线学习的能力;

2、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容纳20人以上教室不少于3个(不含实训场所);

3、住宿、餐饮场所能同时满足100人以上,住宿客房不少于50个标准间,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和安全管理要求;

4、有专业医护人员和设施,具备进行基本的医疗救护能力;校园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

二、培训需求

湖北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2416人(其中初级工40人、中级工609人、高级工1210人、技师480人、高级技师77人),配电人员约1818人。按国网公司要求每人每年脱产培训7-10天计算,一年培训量至少为4万人次天。

宜昌公司自身培训量按现行状况估计:宜昌公司全员3600余人,农电工1051人;宜昌公司自身每年4万人次天。

社会培训一年估计1万人次天。估计培训中心一年培训量约9万人次天。培训中心需按容纳400人左右进行设计。

三、办公综合楼

新建办公综合楼:各类教室、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陈列室、网络中心等。

四、实训楼

实训室30间(人工急救、低压排故、挡核收、电能计量、错误接线、装表接电实训室、配电室、用电营业、安全教育室、低压导线绑扎、安全工器具、配电线路材料室、配电工器具室、输电线路材料室、输电线路工器具室、高压电缆实训室、低压电缆实训室、电力电缆仪器仪表室、输电线路仪器仪表室、配电线路仪器仪表室、变电仿真实训室等21间目前使用的实训室,还预留9间实训室),其中大实训室12间,小实训室18间。

五、学员公寓

要能同时满足200人住宿,含标准间和军事化的4人间。

六、食堂

要有一个可同时满足150人进餐的大厅和能接纳50人的包房。

七、技能广场

建一个技能竞赛广场,可容纳200人开展活动的开、闭幕式。

八、景观

苏州园林式景观布置。

篇2

关键词:仿真技术;电工;实训教学

1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2014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扩建了电工实训室,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实验设备,并配套和完善了实训室硬件设施,使实训室成为了我校工科学生电工实训教学基地,并为之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实训室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网络化实训教学,并提供了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宇龙机电仿真软件)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在电工实践训练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平台后,学生可进行一些虚拟仿真实验,其意义也是对传统电工实训教学的一种有利的补充,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充实与改进。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作为实训平台,利用其元器件全、界面直观、操作方便、电路分析手段完备等特点,学生根据指导,自主在模拟实验台上设计实验,待设计成熟后,再在实物设备上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效率和兴趣。利用仿真实验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某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仿真分析,可保存仿真结果、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便快捷,提升了实验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实训对象范围狭窄:目前,我校电工实训教学仅面向全校理工类专业同一届学生(大二或大三年级)学生开设。实训对象范围狭窄,不能够实现大学四年不间断的教学目标。另外我们的实训室还没有达到完全开放,对于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2)教学内容偏少:在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中,电子工艺实训十几年来一直以组装调试收音机项目进行,实训内容已显得陈旧。2010年起中心尝试将室内配线纳入其中。目前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有:1)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2)导线的常用连接;3)室内照明线路:一地控制和两地控制;4)机床电路。电工实训教学刚刚起步,该课程设置内容不够丰富,略显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大学本科生的求知和自主创新欲望。2013年引入了机电实训仿真软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只需要计算机,在计算机房就能完成很多实验。2014年又投入140万进行了电工实训平台基地建设,扩大了电工实训课程建设的空间。(3)教学模式与手段使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之前的电工实训中,由于课程内容和实训设备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同学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些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同学完成规定项目后,意犹未尽。还想做一些其它感兴趣的、实用性较强的电路实训也只能望而叹息。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理性知识感性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不感到枯燥,调动起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在电工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操作,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创新意识。此项目的顺利进行,不仅是我们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教学体制的创新。使我校的基础实训逐步的向现代化、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方向转化。构建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工程训练平台。

2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2.1研究与改革的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与改革的内容和目标:1)改革原有“教学、实操”实践教学模式,引入仿真实训教学环节,按照创新理念培养目标,构建“教学、仿真、实操”电工实训教学模式。同步优化电工实训教学内容;2)改革目标以突出学生的自我参与,体现技能训练的操作性、过程性、情景性、交互性,使学生了解工作场景、熟悉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培养职业意识;3)新引入的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可以扩大学生的实训范围,为一些对电工方面感兴趣、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放式平台。(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化以创新理念为培养目标的电工实训教学内容,确立“教学、仿真、实操”一体化电工实训教学模式,优化电工实训教学内容,修订并编写教学大纲、教案、讲义等

2.2实施方案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方法:(1)前期调研,即研究、分析当前多所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通过对老师学生的调查,了解对新实训项目内容、教学模式及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2)分析总结,即该专业教师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找出以创新理念为培养目标“教学、仿真、实操”一体化电工实训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3)实践尝试,即根据初步确定的方案进行小范围实践尝试,将出现的问题再进行整理分析总结;(4)优化确定:将实践尝试中的问题进行整改,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可行性分析:我基地现拥有2个电工实训室,电工仿真机房和电工实训平台也基本就绪,能满足140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该项目最终将在全校所有理工科类专业实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实现独立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受益人数每年约4000人。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篇3

一、       健全了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制度

完善了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制度,明确工程训练中心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实现管理制度化、议事民主化,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开展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作。

二、充分调研,积极探索并构建本科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训室主任和部分教师到同类院校调研实训教学情况,吸取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特色和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基本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的实训教学体系。

1、              与有关系部主任讨论,完成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方案的制 定,现已基本确定本科专业实习教学计划。

   2、 组织教师参观与学习了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本科实训教学方案。

三、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管理实训教学,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检查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1、          圆满完成了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XX年工程训练中心共完成了400个左右班级的实验实训教学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实验辅导任务。

2、          修定了专科专业的实训教学计划。

3、          改革了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改革电气实训内容,增加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

5、          重新制定了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使其更规范、更合理、更透明。

6、          完成了第一届专升本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并实行了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提高实训装备的技术水平

实训装备的技术水平决定实训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室的建设必须适应社会的技术发展,XX年工程训练中心完成了数控仿真实训室、机械工程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气排故实训室的建设,新建的实训室都投入了使用。

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

XX年工程训练中心开展了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活动,使每位教师文明操作各种设备。并检查所有的设备,消除了安全隐患。

1、组织教师学习《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2、开展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活动,并进行知识竞赛。

3、XX年4月份对工程训练中心所有设备的性能、管线的安装以及接地情况进行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1、          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

XX年工程训练中心有4 人考取了工程硕士, 9人本科在读,4 人大专在读。

2、          鼓励教师参加技术培训和各种技能大赛。

XX年中心有10位教师参加各类技术培训,8位教师参加“李斌杯”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位教师参加了XX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有3位教师通过了中级技术职务的评审。

七、其他工作

1、做好电工电子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实验室每周一到周四晚上免费向全校学生开放。并配备实验指导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作为兼职辅导人员。

2、规范管理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了清理,

现中心的固定资产达1400万元,并做到了帐、卡、物相符率100%。对故障仪器设备建立“病历卡”,并建立了“仪器故障”“设备故障”等警示标志。

3、培训和鉴定工作

  XX年中心举办了8期维修电工(中级)培训班,共有600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培训,举办了4期数控中级培训班,共有170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培训。

4、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贯彻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要求。做到每位教师讲普通话,规范使用文字。

5、开展了凝心聚力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建一如既往地开展“进教师家(家访)、知教师情(谈心)、解教师难(措施)、暖教师心(效果)”的活动,以提高工程训练中心的凝聚力,今年共家访了15位教师。

6、完成了“李斌杯”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和XX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工作。

7、认真做好了档案管理工作。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室 实训室管理 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2;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34-02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主途径的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管理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实训室共享性、开放性不够深入;(2)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弱化职业素质养成教育;(3)管理职责不够清晰,技术与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积极性未得到有效调动,管理与服务不到位;(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在探索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基本原则,建设模式、方案及其实现途径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同时,我们认为,只有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在考虑建设模式与建设方案时就要同时考虑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才能使实训室真正发挥其在高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现结合笔者所在校在校内实训室管理中的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室管理进行探讨。

一、实训室的开放性与共享性

实训室的开放性与共享性,既是实训资源充分有效利用的需要,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的“高等”属性和创造性教育的需要。

(一)使用开放

实训室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尽可能做到向师生、社会全面开放。

1.实训时间上的开放。结合各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预约开放、定时开放或全天开放模式,或者将几种模式结合起来,通过预约,学生可以随时到实训室实训,并自行决定实训时间。

2.实训内容和空间上的开放。对于综合类实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训项目,自主设计实训方案,自主选择实训资源并完成实训。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要较大强度的实现此类实训,将此类实训纳入到所有技术类高职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先从选修课、课外兴趣小组、技术创新小组、技能竞赛小组等形式入手,由现有技术应用研究能力较强并有在研项目的教师承担与指导,逐步扩大参与教师和学生的范围,最终构成专业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

3.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完成教学实训任务的同时,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成为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益。

为了实现这样的开放,在实训室资源的调配与布置、实训室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安排、实训规则与指导材料的设计等多个方面都要做好周密的安排,利用全校统一的实训室开放管理系统辅助开放管理工作。

(二)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成果等资源的共享;二是管理经验的共享。

实训仪器设备等资源要实现共享,实训室可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委托院(系)“专管共用”,公共资源集中管理,专业资源分块管理或分块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属分块管理的要优先保障其他部门的实践教学使用(避免实训资源的过分分散和“私人化”使用)等。笔者所在校对全校性或多个院(系)共用的金工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等实训室或跨院(系)使用的贵重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由工业中心直接管理;而专业性较强的其他实训室委托院(系)进行管理,工业中心实施管理监督,资源全校无条件共用,根据实训室资源的使用情况,工业中心、设备处可对实训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必须打破学科、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归属等界限的限制,在场地规划、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参与实训的学生等各个方面,均从任务(综合实训项目或技术应用项目)出发来组织实施。

学校的实训室管理职能部门要加强全校实训室建设、管理、实训教学和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分享与推广各方面的经验,促进全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

学校还应开发完整的经验知识库,将师生在实训或开发项目时的理念、技术、成果等予以保留,存放于公共数据库,供师生借鉴、学习,从而使个人的成果和经验成为学校的公共资源,同时,制作典型实训设备操作使用的方法库(含视频),便于师生在后来的实训或项目开发中方便、快捷地得到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效率。

二、突出全方位人才培养,强化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突出全方位人才培养,有目的地、系统地设计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要“仿真”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与标准,按现代企业要求与标准进行实训教学管理,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训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素养。

在实训内容上,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和标准,使实训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篇5

【关键词】电类专业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3-02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电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增,国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出适合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并付之实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电类专业技术人才。

一、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往往是上完理论课,再在下节去上实训课。学生上完了理论知识到实训课时可能又忘了,给实训课的开展带来困难。有些专业课程老师理论教学可以是讲得很好,但在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上却是很吃力,这对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上是很不利的。有些中职学校的教室与实训室是分开的,甚至还相隔很远。实训教室不足或课程安排不当,使得相同电类专业的班级在应用实训室时存在时间、空间的冲突。实训室配置不全或存在不合理性,不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甚至不具备讲课条件,使得教师无法进行实物的演示与讲解。在实际教学方面,由于人数多,任务重,教师不能及时评讲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种种原因造成教学不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与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室概述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呢?简单地说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教学相对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作用,教师是主导作用。预先设定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不是先实后理,也不是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相互交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术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二)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室简介。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满足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实训教学为出发点,涵盖各个电类专业课程的实训需要。比如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家电维修、机电一体化、PLC、电焊等多个实训室,以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实训室有配套的管理方式及考评体系,能够对电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电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电类专业和行业要求的技术人才。

三、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开发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在各类出版社的教材与本校组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不能相适应,为加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组织相关电类专业的教师编写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以便于教学。对原有电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并在参考其他的专业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符合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以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本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来编写。为此,学校机电学部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针对学校电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实际情况,编写了《维修电工工艺项目教程》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训练》,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受学生欢迎。

(二)建立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体化”实训室,使之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完成专业实训,让学生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应是本着节约的原则,在原有的实训室和教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重组和配置,解决原有实训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使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的面积一定要足够大,可以把两个教室打通做成“一体化”实训室,并配置多媒体以及相应的实训设备。可分为学习区和实训区,理论与实训都可以在这个“一体化”实训室中进行。每个“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力求能够完成电类专业大多数的实训课程,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实训室的布置应是真实职业环境的模仿,这有利于实训时各个工作岗位的分工。各实训室墙上都应悬挂职场标语、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各实训室还应有资料与用具展览与储存柜,用来放置所用的资料与用具,让学生就好像处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以加深学生的职业感情,端正职业态度。同时要具备采光、照明、通风、防火、防盗等条件。

实训室由学生安全生产、实训教师负责管理,对实训室的材料、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了改造并增添新设备,如改造了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单三相电装配实训室、电气安装实训室等,从总体上,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三)建设电类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中职教师要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动手操作,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中职学生要建设“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使其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生力军。但现在的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难以担当“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为此,学校要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到工厂参观见习,进入岗位实习锻炼;不定期地分批送年轻老师到企业、工厂培训,让实训老教师帮、带、传,弥补他们在操作技能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成为学校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能胜任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鼓励电类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加技能鉴定,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比赛,并迅速成熟成长。适当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专业技能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选送优秀教师进企业实习,去院校进修,鼓励教师多进行社会实践。如计算机专业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教学,以帮、传、带方式,培养了“双师型”骨干教师。

(四)电类专业课程工学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需要。学生在企业实训中,不但能了解和操作到先进的生产设备,把工艺生产加工技术学到手,而且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学校机电学部长期与钦州市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德昌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分批次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合作引进LED灯生产线,建立校内加工厂,使得专业课程教学能够工学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更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磊,卢望.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时代青年・教育,2012(1)

[2]陈钱鑫.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吉林教育・教研,2011(10)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汪敏(1988-),女,湖北黄冈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动力工程学院,助理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74-02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电力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被中国电力联合协会认定为首批“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输配电专业”)是学院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角度讲,实训基地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是完成本专业中某些课程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是本专业中的综合训练,即实训基地(实训室)是承担专业实践训练的场所;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实训基地应该成为融合学生、教师和情境三个教学要素的主要场所。本文以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例,就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岗位的需求

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来说,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必须通过对社会市场的调研,才能统计和预测社会与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分析统计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专业培养人才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并结合相应的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从而考虑是否建设相关实训场所,而不能盲目的建设没有必要的实训室。以输配电专业为例,学生主要对应的岗位群有线路架设工、配电线路工、送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带电检修工、工程测量工和电气测试员等,那么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就应与这些岗位相匹配。

2.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设置的需要

从高职教育观念来说,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鉴于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都会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而学习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有特定的地点、场所,故此,也凸显出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但由于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指导和参与,导致很多院校对于实训基地的定位不够明确,只是简单地将实训基地当做学生完成实训课程任务的场所,而忽略了实训基地的制度管理、师资管理、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作用,甚至有些所谓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成了摆设,实训室的构建只是停留在设备的购买上。同时,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一些专业的实训基地的设施只停留在理论或演示阶段,教师和学生无法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必要的实践项目,更谈不上实训教学质量,实训基地也因此失去了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的重要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训练和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的重要场所。同时它还是针对相应行业及职业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技能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应该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技能竞赛培训四大方面。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的方式,逐步在全校形成各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功能的互补、特色发展的建设格局。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依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职工培训中心,学校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工作上,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训”为主要模式、辅以“学生一体化实训、职工培训、优势互补”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实训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围绕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个融教学、培训、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训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超高压宜昌分公司等)两个平台采取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技能名师(楚天技能名师)相结合、学生与企业员工相结合、实训车间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技能训练、技能证书培训取证和技能竞赛三个实践环节中去。争取建成满足专业教学、专业研究、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四项功能的开放式实习实训基地,其设备、实训教学手段、师资水平和管理模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真正建成了服务于输配电线路专业方向的现代国家级输配电线路示范性实训基地,继而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示范性窗口。

五、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专业于2012年初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专业建设期两年。为能在验收时达到要求,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中央和企业同步下拨的专业建设经费,进一步扩大专业实训基地(室)的建设规模,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功能,同时购置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目前在大力推广的新设备,努力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第二,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要紧跟企业工厂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转、实训教学培训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第三,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改革效率,提高实训师资队伍质量,积极进行社会培训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使实训基地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1.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场所,是进行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而实训基地的管理则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应主要从实训场地管理、实训教学管理、实训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将所有的制度都明文条例规范化,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以确保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2.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实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和产学结合特性。为了满足各类实训项目的开展,要建设由一批关联性强、贴近生产、反映企业的主流的实训室组成的实训基地。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输配电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专业目前已建成并应该具备以下实训室(基地):电工工艺实训室、电力安全急救实训室、金工实训车间、焊接实训车间、工程测量仪器实训室、高电压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工程概预算实训室(兼具电气CAD实训)、输电线路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实训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实训室、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校外宜昌市紫阳500kV超高压线路13基铁塔实训基地。以上各种实训室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实现技能培养的层层递进。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专业自2007年组建成立并开始招生,在学院教学资源的大力投入下,到现在实训基地已渐有雏形。建成了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取证培训、技能竞赛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依据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目标及基本思路等,构建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即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实训基地建设要向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靠拢,实训室应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建设成符合学校及专业自身特色的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师资之于实训基地如同实训基地之于高职院校一样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是搞好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应首先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去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学习,给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其次还应注重实训指导教师的个人成长,合理建设教师梯队,理性分配教师任务,采取适当的师带徒方式培养后备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实训基地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及奖惩考核办法,以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企业技能名师与校内实训教师一起教学,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竞争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应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的各方面功能,既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又为社会人员培训提供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国政.高职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2]方伟中.高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5).

[3]兰宇飞.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

[4]张长学.淄博职业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篇7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

在认真分析楼宇智能化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校外专家的建议,课程组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即: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完成以学习情境为载体的多个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了解综合布线工程的相关行业标准,掌握综合布线产品的分类与电气特性,掌握综合布线从设计、施工、安装到测试验收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具备综合布线项目的管理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的建设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将本课程设计为“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管槽路由与设备间施工”、“双绞线与光缆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测试布线链路及竣工验收”五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按工作过程为主线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转换为学习任务的能力训练。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应最大化地使用现代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从而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演播模式,将双绞线的制作、多模光纤的熔接、电缆的测试等施工技术制作成教学动画或教学录像,将抽象的理论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采用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和示范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管槽路由与设备间施工”时,采用实物教学;在讲授“双绞线与光缆施工”时,采用示范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与学生充分探讨学习项目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方案设计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综合布线知识的理解,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对综合布线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的组织实施

依据课程标准,将“学院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项目作为载体,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必须认真组织好课程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目的。

1.项目按照企业运作模式进行。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完全按实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为了确保智能化设备供货、安装工程质量优良及进度满足要求。其中,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实施方案设计,以及现场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工作;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弱电工程技术方案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及审核,指导各分系统负责人开展有关技术工作;施工主管侧重于现场项目施工的工作,并负责弱电工程项目部驻现场期间的日常事务与行政工作;财务主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编制财务预算,科学合理地筹集、调配使用资金;质量安全主管负责协调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子系统中安装调试设备的检验与工程验收工作及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组主要负责各主管所安排的任务,施工组中设置一名施工队长。各职位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自由报名,最终竞聘产生。

2.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教学实践。“学院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获得了校外实习基地———博睿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派出了3名综合布线工程师作为校外专家,共同指导该项目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为“学院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以上教学组织与实施,突破了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地点限制,实现了由模拟环境到真实工作环境的转变,使学生充分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对象与工作环境,其真实性是实训室所难以比拟的。通过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体现了将职业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并贯穿整个项目全过程的新思路。

(四)教学资源的建设

1.教材的建设。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多数的综合布线教材是以理论知识结构体系来组织,介绍传统施工技术与标准,而很少有反映新技术、新材料的内容,并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造成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透,很难掌握课程内容所要达到的技能。这就要求对教材进行改革,按照实际项目的实施要求编写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材,将实际工程案例和新成果融入教材中。教材应与教学相配套,按照学习情境划分,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来组织内容,对情境中每个任务进行任务分析、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介绍、任务实施指导,其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够用和拓展。教材的习题也分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有思考和提高的余地。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应简洁、突出重点,并嵌入丰富的多媒体信息。

2.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学院投资建设了综合布线实训室,实训室包含布线产品展示台、布线施工场地,网络测试室,网络构建实验室。实训室设施与环境已发展成为兼备教学、培训的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环境。综合布线实训室拥有网络通信、网络测试等设备及装置,例如:美国FLUKE的布线链路测试仪器DTX-1800,南京普天光纤熔接机等。学院实验楼的网络布线工程作为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工程实践教学的真实项目,为开展综合布线或网络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与环境。除了建设综合布线实训室外,课程组还积极与校外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实习期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分批参与网络公司的综合布线项目,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锻炼职业能力。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实现职业证书的培训,如:网络公司布线系统测试工程师、网络维护和故障诊断工程师证书等。同时,利用学校的实训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以探寻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

(五)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评价是反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能力和成效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从学习态度、课堂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二、结语

篇8

关键词:校企融合;电力营销;专业;教学平台;创建

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是南京工程学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走校企融合之路创建的全国首个电力营销复合型专业。在专业创建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管工结合、学历职业贯通”的专业办学思想,确立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熟悉电力工程基本理论、掌握电力营销业务技能的电力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两条人才培养路线,三大知识模块,四项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培养电力营销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校企融合,创新理论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既要区别于单纯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又要区别于单纯的电力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按照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南京工程学程构建了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电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三大知识模块中,市场营销知识模块中的理论体系设置是按专业建设目标需要精选优化重组形成的。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背景,要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熟知,但专业深度不需要太深,需要有一定的广度,这类课程设置是在校企多次互动下建成的。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创新性,是在广泛调查研究,与电力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科学优化融合一起建成的,具有鲜明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有效地、高质量地满足了电力营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现了专业的复合和知识能力融合的特点。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系列教材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性。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我校一直非常重视专业教材建设,已经分别出版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等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教材。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共建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主要包括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例如《电力市场概论》、《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以及《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教材,部分教材已出版使用。这些教材贯彻了专业建设思想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校企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层次突出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训、大学物理以及与计算机基础实践有关的基础实践课程。这个层次的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广告学课程设计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二是与电力工程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以及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层次突出营销与电力交叉融合的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供用电技术课程设计、电力技术经济分析课程设计、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综合实训、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课程实训、电能计量技术课程实训、电力客户服务与沟通课程实训,以及最后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能力是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一种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层次形式可以多样化,重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参与各种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各种讲座等等。

2.校企融合,创新建设实践教学环境

校企融合,开发共建专业能力与行业岗位技能相融通的实践教学环境,2012年建成国内高校唯一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江苏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总投资1600多万元,设15个实训室,包括电气测量实训室、单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三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互感器校验实训室、计量装置装接实训室、抄核收实训室、计量接线检查实训室、负荷控制实训室、模拟变电所实训室、模拟营业厅实训室、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训室、95598(全国统一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号码)呼叫中心模拟实训室、反窃电与用电检查实训室、低压配电装置故障处理实训室、低压电气设备装配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室,江苏省电力公司所投资的实验设备价值1081万,该中心是我国高校中唯一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电力市场营销实习(实训)中心能够承担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以及部分电力类专业在校本科生的电能计量技术、电气制图与识图、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负荷控制、电力客户服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中心主要是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

三、校企互促,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1.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为确保实践基地的高水准建设,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教师全部投入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这些教师基本是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基地的设计、工程、安装、调试、试运行积极投入教学使用全程参与,将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科技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且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跟踪行业、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围绕行业、共建专业等,有力促进专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并带动教师学历和职称提高。

2.企业专家成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兼职教授

为建立一支符合教学需要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专家兼职教授队伍的建设,先后聘任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人员作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电工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课程,并多次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电力行业改革和电力营销技能讲座,拓宽了学生对电力行业发展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电力营销知识。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开发撰写校企合作系列教材,实现了校企互促,从而形成了一支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型电力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学院先后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平台,并聘请这些企业的技术专家、营销管理专家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四、校企互动,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传统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它通过教师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其面对现实的营销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采集、编写了大量电力市场营销案例,内容包括电力营销规划、电力市场开拓、电力营销服务、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讨论结果系统化,培养学生遇到现实营销问题时系统思考的能力。

2.课程设计教学法

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大量采用了课程设计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营销管理技能。从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一周(门次)以上的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市场营销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市场调查预测的基本方法、营销方案的制订、广告文案的处理、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基本手段等营销、管理方面的实践技能。

3.模拟实训教学法

模拟实训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重要手段,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在中心,学生可以进行营销模拟实训、工程模拟实训、电力营销业务模拟实训等。例如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模拟实训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主要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的性能及在运行中的作用,掌握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操作的一般常见方法,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方法,元件、设备、线路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等。

4.现场情景教学法

现场情景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以个体体验的方式来强化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这种建立在真实情景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可以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显然具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学院特别设计了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电气设备课程实习、电能计量课程实习、电力负荷控制课程实习、电力营销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参与生产实践,由本校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指导,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营业、电能计量、电费回收、用电检查、用电稽查和电力服务等业务,使学生在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职业技能教学法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是对职业技能的一种认可。我院一直鼓励学生实现“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的内容,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毕业前,鼓励、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统一鉴定,取得“营销师”、“商务策划师”、“电工证”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篇9

200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自此,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我校亦不例外。但是相对于南方与沿海经济发达、工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我们的起步较晚,直到近几年,我们才开始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并以此来推动教学体制改革。但仅仅几年时间,也给学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职业技能大赛对教改的促进作用

2.1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体系的优化

几年前,我院的教学内容一直偏重于理论知识,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我们开设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课程,这些内容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过于生涩,很难接受。近年来,我院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以就业岗位实际需求为依据,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课程体系,如对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整合为一门课程,以减少理论学时;将电气控制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内容相融合,更有利于配合“现代电气控制柜”赛项的比赛;并开设了自动化生产线、工业组态技术、变频器技术等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2.2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师资队伍的优化

以往,我国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机构比较单一,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大多数老师仍然本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传递———接收的教学模式,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任务。如果继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职业技能大赛为各院校教师之间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让我们看到自己与其他院校的差距,让我们看到了先进的现代科技,促进了专业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2.3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属于“填鸭式”教育,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佳。近几年来,在参赛小组中,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练式”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知识也掌握的更扎实。

2.4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硬件设施的优化

过去3年中,我院累计投入经费300余万元,建设电工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等。深化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2016年与珠海世纪鼎利集团合作创建鼎利学院,该企业为学校投资500余万元建设FANUC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室、FANUC工业机器人工业级实训室。2017年机电技术专业群与全球最大的8051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或MCU)设计公司宏晶科技公司合作共建“STC高性能单片机实训室”,由该企业无偿提供价值18万元的单片机实训设备30套。这些设备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硬件基础。

3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更好的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做出了以下几方面教学实践探索。

3.1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我院将在2018级机电一体化专业试行项目化的教学形式,进行为期6周的集中授课。在这6周中,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以若干个教学任务穿插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实践能力。集中授课,最大程度保证了项目化教学的连续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亦能最大程度的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3.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工作,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又要通过技能训练方法讲座、观摩课、教师技能竞赛等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我院也积极争取学校资金支持,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参加高校或企业举办的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始终跟随时代的发展,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从而成为机电专业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先进技术的指引者和传授者,而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3.3建设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力争在我院已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成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融学习区、讨论区、实训区、图书检索取为一体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3.4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备赛

教师随时更新比赛知识,按照比赛要求,制订学生备赛计划。新生入学起,即可根据兴趣、特长进入各赛项备赛学习小组学习,为各级技能大赛提前做好准备。

篇10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TP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为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企业发展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4年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专业方向。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下面就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一介绍。

1 课程建设思路

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步法设置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校企共建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合作进行基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教学设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3) 在校内,以校企共建的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为教学环境,实施六步法中资讯、决策、计划教学;在校外,依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企业在建弱电工程项目实施六步法中实施、检查、评价教学。

2 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从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实施、施工管理,综合布线、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弱电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组总结已经积累的课程开发经验,借鉴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及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国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最新成果,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及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等子系统工程实施技术,用于培养学生就业岗位中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因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智能楼宇供配电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同步展开教学。非工作日在校内多个智能楼宇实训室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施工准备部分的教学;工作日选择多个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在建典型工程,在工程现场展开教学,完成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价的教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调研及可行性分析(资讯),进行系统的初步规划(决策),工程中标签约后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计划),进行设备材料的采供,综合布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施),最后根据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使学生掌握弱电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分析、规划、施工和验收的方法。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弱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弱电工程实施流程;2)掌握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规划、施工、检测和验收方法;3)掌握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和具体施工过程及其注意事项;4)了解弱电工程相关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流程,初步具备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选型配置、实施和验收能力;5)具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系统工程的实施能力。

3 教学内容设计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的。

3.1 学习情境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建立“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实施”、“门禁管理系统工程实施”、“楼宇对讲系统工程实施”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中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与学时如表2所示。

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教学设计卡,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每个学习情境课程的教学中均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原理,并让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会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规划与实施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工作过程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学习任务构成,如“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学习情境由“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实施”、“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共4个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4个学习任务,即经历了一次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与实施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任务的教学是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卡与学习任务书来完成的。在上课前教师要编写各项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设计卡及学习任务书,课堂上必须按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卡中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下放学习任务书,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实训,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并按考核标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学习任务设计卡包括学习任务及所属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与组织、学习重点与难点、考核标准、使用实训设备等内容。

学习任务书由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学习任务书中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内容与要求,任务书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将按要求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4 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多个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学习情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把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工程现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竣工工程案例的分析比对和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实施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六步法实施中前三步资讯、决策和计划学习任务可利用双休日,学生集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教师讲解学习情境中的系统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规划、工作任务要求、考核标准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系统的组成和规划的资讯工作;学生在工作日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的在建工程实施过程,在工程现场完成教学中的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学习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图2所示。

5 教学方法

5.1 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本课程选取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及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楼宇对讲、门禁管理四个子系统的工程实施作为五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将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施工准备、施工、检测和验收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5.2 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结合现场教学法。如“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选择某质检局的在建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分析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学习任务在学校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进行,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验收则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现场进行,使学生能真实体验一个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整个过程。

5.3 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现场教学结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