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学习指导

篇1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预习 复习 实验

化学是一门文理相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同学认为高中化学具有内容多、乱、难的特点,虽然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但是一碰到有点难度的习题就完全没办法了。这是因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学好高中化学做了探讨。

一、预习

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仅靠一次课堂听讲是不够的,需要多次强化,因此学生在上课前要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及时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创造性,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预习步骤如下。

1.略读。首先学生要粗略地浏览一下教材内容,找到有用信息,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思考哪些东西自己已经会了,哪些不会,哪些是重难点,为课堂上的提问和听讲做好准备工作。

2.精读。在略读之后进行精读,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对预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关键地方做好标注。这样边读边记的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归纳。在预习完要学的内容之后,学生还要注意分析、归纳、总结,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要将自己的问题整理好,然后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让教师帮忙解决。

二、听讲

课堂听讲是学习中一个较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系统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解答疑问,纠正错误,还要不断启发学生思维,组织讨论,指导学生用科学办法进行创新、探究、实践。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跟紧教师的思路,带着问题听课,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要看教师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从而学会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少走一些弯路。课堂听讲的重点如下。

1.听与想结合。在课堂上,学生要注意将耳、脑结合。首先在课堂上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遵守课堂纪律,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说的每一句话。然后还要积极思考,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了解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办法,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学生还要对所学内容及时记忆,并注意巩固,这样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听与写结合。在课堂上,学生还要注意使用手,做好听课笔记。好的课堂笔记是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的浓缩、补充和深化,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获取知识要点的能力。做笔记时不能将教师讲的东西都记下来,这样会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而是需要学生抓住重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其记录下来,尤其要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另外笔记的条理要清楚,便于以后复习。

三、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习中一个较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有些学生觉得在化学课堂上基本听懂教师讲的内容了,但一碰到习题就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延伸,没有真正做好复习工作。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针对自己在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教材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将所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课后复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习题法。通过做适量习题巩固知识是课后复习的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练习不是指题海战术,而是通过适量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做的习题最多,成绩不一定最好。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就做,没有审题、思考的过程,常常导致失误。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要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最后还要分析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习题复习知识更有效。

2.实例法。这种方法指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复习时就能将所有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印象。比如,复习铵盐与碱这一反应时,学生要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从而联想到这个反应会放出氨气的特性。

3.对比法。任何一门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异同点,化学知识也是如此,因此,学生复习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印象。比如,可以将同位素、同分异构体等容易弄错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使预习更有效。

另外,复习还有联想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等几种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四、实验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深入,课程难度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直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有学生会说:“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习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语。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 “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预习提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哪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听教师讲解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有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只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一节教学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

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问题;同时还可以多角度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辨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概念图;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1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05

无论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70%以上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而打好化学基础尤以学好化学基本概念为重,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就势必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选择合理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概念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与学的策略,是知识梳理的有效工具。

一、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的内涵和意义

概念是人们以观念形式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化学现象、化学事实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而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繁多,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往往难以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分明的知识网络,在解题中往往出现概念张冠李戴、知识零乱、缺失等现象,难以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因此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梳理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关注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和提取,是非常必要的。

概念图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有四个图表特征: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及层级结构。绘制概念图时,我们通常将某一单元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将概念或知识等级分层,最上层是较为普遍、包容性较大的概念,下层是较为特殊、更为具体的概念,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归纳思考及演绎思考的方式。

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学生根据某些概念之间的既存关系的特征,考虑选择什么形式的合适图表形象地把这些概念用连接词及箭头把它们联结起来,并考虑将概念图呈现给学生的程序、方法等。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较清楚地看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能促进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和意义学习的发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概念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1.把化学教材中某单元中所有的概念都罗列出来,注意概念的全面性,不仅包括新的旧的,也可以包括那些虽然并不在该单元出现,但和该单元基本概念关系十分密切的。

2.设计概念图的布局,列出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把概括性最广、最一般或最核心的概念放在顶层或中心位置,依次向下或向四周排布,概括性较低的位于较低层次或较外层,最具体的概念位于最低层或最外层(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调整)。

3.寻求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并用箭头将所有概念联结起来,在箭头上方用联接词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联接词要简洁明了。

4.修正及完善。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增长,新的概念的习得,有必要对原先的概念图进行修正和改进。

三、概念图在化学概念复习中应用的现状

1.概念图在化学基本概念复习中的应用存在普遍性

俗话说: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张图,将知识和思想通过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可以增强人的思维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是概念图的优势所在。近几年有关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随手拈来一本复习资料概念图随处可见,不少化学教师也应用概念图进行备课,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内揉进了概念图的内容。毫无疑问,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既可以辅助教学设计,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几乎所有的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技能。例如,我们在进行物质的量复习时,几乎所有的化学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想用图1的形式,由此可见概念图存在的普遍性。

2.学生在概念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教师呈现的概念图缺少兴趣,他们认知水平有限,感觉概念图图形枯燥,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不能深入思考,仍停留在概念表面,不能体会出概念图应有的功效。

(2)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时常常会出现概念包含不全面、设计思路缺乏合理的逻辑性、水平分支或等级太少、联接错误、缺少关联词或关联词不合理、图形不整洁平衡等问题。

四、基于概念图应用的现状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的思考

1.学会分析整合现有概念图,采用合适的方式呈现

虽然概念图的使用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对教材或教参的中已呈现的概念图,我们不能“拿来主义”,要善加思考,合理整合。同时如何呈现也是一种艺术,是直接呈现还是边讲边呈现?是整体呈现还是局部呈现?是所有概念同时呈现还是分散呈现?这些都要根据所讲概念的特征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善加思考分析后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例如在物质的分类复习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多达六十几种,如果将所有的概念呈现在一张图中的话,图形庞大,呈现困难,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考虑局部呈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物质按照组成的具体分类见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页,在此不累述,氧化物、酸的局部分类,如图3、图4。

2.构建生动形象的概念图,激发学生自主绘制概念图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概念图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概念图相对化学实验等而言,没有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且化学概念的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但是同样一份概念图如果图形美观、生动形象的话,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绘制概念图的兴趣,促进学习方法的迁移。如在复习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概念图构建成如图5所示的“猪头”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制图,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

学生在绘制概念图时出现诸如中层级结构低,分支不多,联接错误,概念缺失等反映学生在搜索已有概念时遇到问题、未建立正确的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当,或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水平较低等问题。因而在学生绘制概念图前,教师可合理地设计几个具有阶梯性的问题,使用任务驱动,学生在小组思考、讨论、分析问题之后,有目的、有思路地合作完成概念图的有效制作。例如在复习电解质、离子反应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常见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包含哪些物质?

4.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用什么表示?

5.强电解质导电能力一定强吗?弱电解质导电能力一定弱吗?

6.导电能力跟什么有关?

7.离子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8.离子反应的类型有哪些?

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会收到启发、深入思考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逻辑关系,还有学生能找到这些概念的的核心就是电离,从而绘制出质量较高的概念图,较好的概念图展示如图6。

四、应用概念图应注意的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素养,科学、合理地选择概念图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应注意:

1.概念图表征的概念应是课程中的核心和主要的概念,与学习目标无关的陈旧、偏远概念无需涵盖,以免影响和干扰主要学习内容。

2.概念图应与其他学习策略结合起来使用,作为复习课,光完成知识的梳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做针对性练习,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

3.概念图应符合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随着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概念图应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连清.高中化学概念地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 何向阳,祁玉娟.概念图的评价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

篇4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过级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热衷于讲授语言点,而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忽略了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诠释,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仍是主流。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件痛苦的事情,学习兴趣不浓,西方文化的习得明显不足,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必然遇到阻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2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经济和服务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经济贸易日益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势必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必须予以重视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日常涉外活动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了生活行为方式的语言知识是无法完成涉外跨文化交际任务的。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高职英语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才能使学生在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后,更自如并准确地使用语言。

3西方文化导入的策略

3.1中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比较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征,从而辨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亦能更有效地提高其学习语言的兴趣。比如在学习“HolidaysandFestivals”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并发言。之后,教师加以总结并介绍圣诞节的来历以及圣诞老人、圣诞大餐、圣诞歌曲等相关内容。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便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亦将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3.2直接呈现西方文化

中西方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会存在诸多差异,有时会令学生感到费解。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备课时精选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既能充实学习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WesternMusic”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将“MyFavoriteMusic”这一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并适当引出“Jazz”、“CountryMu-sic”、“RockandRoll”、“ClassicalMusic”等小话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该文化主题中所蕴含的一些词汇、表达方式和语用技巧等,还能够了解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特色,以充分认识西方的文化特点。

3.3间接呈现西方文化

以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将西方文化间接呈现到课堂中的方式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挖掘和探索。如在学习“WaysofLife”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提问中将问题(Couldyoutalkaboutyourwaysoflife?)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使学生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与西方文化进行无缝对接,这样既能够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结语

篇5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学习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学习英语,也不例外。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现象,及时渗透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

英语教学西方文化文化导入

适时适量的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化知识的教授对于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首先,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英语基础普遍偏差,很多学生想学,却无从下手,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里压力大,口语表达力差。其次,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上,习惯于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缺乏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缺乏自觉性。最后,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表现在他们对未来迷茫,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大部分也是仅仅局限于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巩固,在英文阅读理解方面欠缺很多,针对此种现状,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英语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外语教育家王佐良(1984)教授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不是说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动态、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组织,等等。”在高职高专的英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们因为缺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而在听、说、读、写、译上都会出现一些错误。而且,现在的一些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考试中都会涉及到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可见,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是必要的。

brow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文化学习与语言有效地相结合。而造成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的重要地位。第二,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是经过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学习。他们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过分的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中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英语教师应该多角度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把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然而,教师本身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认真充分地备课,把教材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读懂弄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传授给学生。

1.教师利用专门讲解法,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依据,一上课,教师就开始讲解书本上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而无暇顾及其他知识。而我在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改变传统模式,每堂课在课前抽出几分钟传授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传统、社会文化、生活方式、言语礼节、习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如邹为成编写的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的第五课“englandasseenbyamericans”,在文章的cultureinformation中提到了“bankholiday”,很多同学并不理解这个说法,以为只是银行的节日而已,其实不然,它指的是公共假期。这种说法只有在britishenglish中才有的。一般来说,bankholiday是在周一,加上之前的2天周末,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小的长假期。而在美国,他们通常把它叫做three-dayweekend。所以说,只有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才能深刻理解内涵意义,翻译时才不会扭曲原意。

2.教师还可以通过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来讲解并且使学生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如可以对比中西方在问候上的不同差异,对比中西方饮食习惯的不同,对比英汉两个民族在节日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等。这样使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还能又了解和熟悉了本民族的文化知识,一举两得。更重要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是,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英美的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americanhomesandtraditionalchinesehomes”(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在这一单元中主要讲的就是英美房屋的不同。文章分别介绍了americanhomes和britishhomes,教师还可以加入chinesehomes。把班级的同学分成3个小组,每一组代表一个国家,进行讨论或是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国家房屋的特点,可以延伸到怎样去租房,买卖房屋,等等。每个国家的情况肯定是有所不同的。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对自己小组所介绍的国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还能了解和掌握其他小组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以轻松的方式在实践中去学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英文的听,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3.图片和实物的展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掌握其他国家的

转贴于

文化知识。在教材中遇到的食物、动物、花草、建筑物等词语,教师对这类文化现象的导入可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或照本文由收集整理片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多做些准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在每次学习新的单元之前,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和准备。

篇6

关键词:文化导入;高职英语;英语教学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殊的一个环节,培养的是技术型,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英语在教学中,应对考试的特征已大为削弱,而作为工具解决对应的问题,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立足点。在教学目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应对解决,对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讲面对的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革新教学思想,发展教学手段的机遇。本文试从跨文化差异入手,分析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对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语言的学习,背后隐藏的是对语言所负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把英语教学与文化割裂开来,对英语的教学从单词入手,逐渐延伸到孤立的句子,而至段落、篇章,再附加语法,这样教学置英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将语言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完全分离,本身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字,也变成了冰冷机械的符号。所导致的结果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就是记忆与试题练习,这种学科式的学习方法,使得英语教学走入了怪圈,教师用力地教,学生无精打采地学,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课程,带入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出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就英语教学而言,不仅需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而且必须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文化习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教学实施中,尽管对英美文化的学习加强了重视,但我们依然没有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的关系是彼此独立的。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类的课程大多以独立的课程出现,表现为独立的课程体系。所以,尽管对英语教学异常地重视,课时多、教师多、设备多,但总体效果差强人意。究其根本,当语言脱离了它存在的土壤――文化时,再精彩的语言也会变得苍白。

二、文化导入对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将英语教学寓于它所处于的文化之中,而不是将文化简单地负载于英语教学之中,是改变教学思路,建立全新的教学思维的基本问题。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所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语言符号和书写符号,是该民族历代智慧的积累,反映了该民族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特征,语言文字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过程。语言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因此,它的使用也必定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必须遵从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制约。语言与文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其价值观念所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的传播则必须以语言为媒介,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发生作用。正如语言学家罗常培所指出的:“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处不在,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规则都体现出文化的特性,这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形象表达,词汇和语法都不是随意的形式系统,而是在特定文化约束下的思维实体,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比如:表达相同的意思,英语与汉语的用词顺序有着明显的区别。学习英语,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对学习者来讲,无疑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在文化导入中学习高职公共英语的实践

1.选好教材是实现文化导入的基础。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对教师所教内容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对学生所学有强制性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学的过程是围绕教材进行的,而教学的结果也是因教材而既定的。长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教材的编写将求全求难、力求知识完备放到了首要因素的位置,而这些知识是否有实用价值、这些知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却有意无意地被轻视甚至忽略。对应试教材这样做无可非议,但在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上,却是不妥当的。

高职英语教材应体现出培养高职人才的基本目标,将英语教学回归到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中去。选用教材时,在内容上,要把能体现浓郁英美文化背景,具备民族思维特点的教材,作为选用的首要因素,兼顾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范围上,要把教材本身作为学习的主线,配以一定数量的书面和语音、音像参考资料,较为全面地、立体地将文化因素注入于学习资料之中。使用符合文化导入原则的教材,在施教中才会体现出文化导入的原则,文化导入的英语学习模式才能有效地得以实施。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选好教材是第一步。

2.更新教育理念是文化导入的关键。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能深刻理解文化导入理念的师资,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贯彻并实施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教学材料,做到合理安排,分步进行。当前,在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目的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依然局限于原有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理念之中,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材更新相比,显得更为紧迫。教师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思维,建立以文化导入为模式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只有突破原有英语学科式体系的束缚,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英语教育模式才能建立起来。

3.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是文化导入的过程保障。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驱动,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图书、音像资料、语音室、外教等英语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利用的效果却不尽理想。究其原因,这些资源的使用,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我们知道,主动接受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升学后,学习压力骤然消失,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显也不紧迫,因此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育手段的微调,只能引起学生短期的好奇,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和外教,而不能使其产生长期坚持学习的动力。

任务型教学是通过不断地施加任务,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解决问题,突破自我的状态之中,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满足和肯定。上次任务的解决带来对下次任务的期待和渴望,周而复始,形成学习的持久动力。在任务型学习中,因为任务的驱动作用,使得学生能主动地利用教育资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状态,因为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更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及理性的分析、归纳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分析所学知识的特点,进而熟悉并适应所学语言知识中蕴含文化的思维习惯。

以上所述,任务型教学与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关系,是手段与方法的关系,好的方法必须要有能够实施的手段去完成。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这个方法依赖于任务型教学这个手段加以实施。在实施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更赋予任务型教学以新的展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Moran,Patrick 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

社,1999.

[3] 刘华,刘增美.从文化延伸的视角看英汉词汇的内涵差异

[J].中国成人教育,2006,(8):172-173.

[4] Sapir,Edward,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2004.

篇7

高校扩招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大学教育已经逐渐的走向了大众化,因此也带了一些问题,“毕业就是失业”的现象近年来在大学生中间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的不好,职业定位不合理导致了择业困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对于就业的期望值高于现实,同时自身的知识结构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等等,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在各个大型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前的准备并不充分,纯粹是为了碰运气,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采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战略目光,能够帮助大学生自我定位,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提升就业能力,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只为毕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落后

一般高校都会在招生的时候强调专业的就业率,就业率统计的时候是按照毕业生的就业协议来计算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否能够找到工作来展开,将学生送出校门,进入到工作岗位上就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巨大成功。这种就业工作理念滞后于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和毕业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形势发展,只会误导学生认为只要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工作就行,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结构完全没有充分的考虑,导致学生就业后就因为适应性不够准备不充分而陷入频繁跳槽或者被炒鱿鱼下岗等状况,致使毕业学生对其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更是迷茫不知所措。

1.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战略眼光

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经过学习,能够获得较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机会,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是让学生在入学的初期阶段就能够在相关领域和专家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目标来安排适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己相关的技能和能力,然后在毕业的时候能有针对性的找到合适的较为满意的工作,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临毕业的时候才开展,重点也是学生能否找到工作上,缺乏战略性的工作眼光。

1.3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单一,一般都是在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咨询就业政策上面,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的信息量较小,内容跟不上形势,缺乏实用性,更有一些学校只是为了完成行政任务,实质性的就业指导无从谈起。

2 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分析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总结多年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认为将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的应用方法如下:

2.1及时转变高校就业指导理念

学生经过高校阶段的学习获得较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机会,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展起来,而不是目前很多学校“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将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在就业指导中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相关人员一定要及时的转变就业指导理念,从学生进入到大一开始,逐渐的引导学生准备职业发展,获取相应的职业能力。

2.2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个阶段,时刻提醒着学生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就业的方向,因此需要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体系可以从校级和院级两级同时进行,校级体系有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来负责,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出整体性的规划,然后为高职院校的每一个学院提供就业指导。院级体系可以由学院领导、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组成,主要是将校级颁布的政策很好的在学院内开展做具体的实施,为学生做好具体的咨询和服务,学生由于阶段性的影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会存在很多的困惑,因此需要专业的指导来进行解决。

2.3扩展就业资源平台

高校里面的就业指导中心一般都设置的较晚,从事就业指导的相关人员也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的业务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有效的开展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整合目前的就业资源,扩展高校的就业资源平台,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扩展就业资源平台的措施有:第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多,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思想工作经验丰富,因此为辅导员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培训,由辅导员来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比较擅长的业务,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开展活动,例如比赛、演讲或者校友专场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然后就能够加以运用。第三,发挥高职院校社团的力量。

篇8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让高中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关注学困生,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困生;教学对策;转化对策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学习任务比较重,面临较大的高考压力,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统一化、标准化的灌输性教学,导致很多学生脱离于课堂教学体系之外,学困生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针对班级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对策,提高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效率,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没有树立化学学习的正确目标

在一个班级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高考升学缺乏自信,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多是出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存在应付心理,缺乏强大动力,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也就非常多见,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2.缺乏化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对化学学科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所以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在课堂内外的化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与其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基础相关,有时候与化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加上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多样性,因此,如果教师不能采取差异化的化学教学措施,就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对化学课程都产生学习兴趣。如有的化学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缺乏有效互动,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缺乏对学困生的有效关注,所以教学常常缺乏针对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弱化也就不足为奇。

3.没有掌握化学学习的正确方法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基本都是以高考为导向,但是化学作为一门集实验性、知识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在知识学习和化学解题方面存在很多的技巧性,所以学生只有掌握正确、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提升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有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主要是面向班级内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学生制定的,所以学困生在平时很难获得切实有效的学法指导,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学习效率,导致学习成绩“两级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对策

1.加强学情分析,尊重学生个性

化学课堂上的学困生,形成原因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针对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学情的调查和准确把握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对学情的调查与分析,认真分析每个学困生的特殊性,并表达出对每个学困生个性素质的充分尊重,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对教师的授课形式和沟通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困生,就应当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则重点传授其相应的学习技巧;而对于缺乏学习自信心的学生,就要引导他们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2.注重情感教育,端正学习动机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化学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和功能,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端正化学学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在每个阶段都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目标,让学困生对化学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促使其学习成绩循序渐进地进步与提高。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学困生,高中化学教师一定不要放弃他们,而是要对他们多一些信心和耐心,在课堂上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关心,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这对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3.传授正确学法,提升自学能力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个关键就是要让学困生提升学习效率,尽快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化学教师还需要积极传授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解题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化学教师个人的教学精力相对有限,所以化学教师要把教学指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只有当学困生有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在课堂内外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才能实现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高中化学教师只有积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多种影响因素,找出班级化学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化学教学与学困生转化策略,调动每个层次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才能实现班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成绩上的整体进步与提高。

作者:王彦军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曲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电大理工,2010,(1).

[2]李再军.关于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篇9

关键词:新课程;学法指导;化学思想;学会学习

1.加强高中化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必须强化学法指导。

2.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差异

初中化学侧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记住“是什么”外,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阶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将学过的知识巩固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

新高中化学课程包括2个必修模,6个选修模块。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能力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与态度是最终目标。

4.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

(1)牢记重要物质的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3)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

4.1.1必修模块概念原理的编排顺序及层次关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个领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学习阶段,设置初步建立和系统认识两个水平层次,呈现螺旋上升的组织特点,体现了必修教材“基础性”的特色.认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层次性、阶段性对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概念原理的层级发展关系如下:

4.1.2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设置的基本概念的分类

(1)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

(2)物质结构基础上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

(3)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吸热、放热反应、原电池等;

(4)有机化学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1)采用合适的学习模式: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现象而得出的,进入高一,同样的概念,再通过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抽象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属性进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实例促进概念的迁移,加强辨别,准确掌握概念。另外许多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关的图解。教材中的插图融科学性、直观性和抽象性于一体,使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规律化,应学会识图、析图打开知识重点、难点。

(2)分析概念的核心词汇:

学习新概念时,抓住定义的关键,可以尝试分析定义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可以点明该概念的内涵要点。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其内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定义包括“元素”、“化合价”、“升降”、“化学反应”四个关键词语,这是判断一个反映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要点。

(3)列举实例:

如“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尝试列举几个化学反应,来判断它们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构建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

思维导图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把要学习的主题置于圆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学习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将内隐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知识,有效的帮助对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论的学习方法

(1)分类的方法

“分类法”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例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学在此基础上将分类继续完整细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学还将物质分类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归纳整合的方法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变化,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由“点”到“面”的递进。一方面表示知识范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学的扩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延伸开来的。初中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高中化学展开的起点,展开的内容在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归纳整合的方法,从一个小知识点开始,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相似特点的内容,把众多的内容纳入到一个知识“网络”中,由“点”向外辐射,牵引出更多个“点”,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这样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

(3)通过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强化理论知识的脉络体系

知识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过程.“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4)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体现较多,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将非常有系统性。

5.结束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总之,学习方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中巩固必备的初中知识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关键,掌握正确的学习模式、能够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升华和总结是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教科书(选修1-6)2007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下册)2006

篇10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由于初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受到了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及自身学习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致使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过早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因此如何为刚步入高中的新生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化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寻找根源

笔者利用实习时期深入初中、高中与初三和高中化学教师以及高一新生广泛的开展交流、沟通和探讨,并有幸能在实习期间听取了一场关于初高中衔接专题讨论会。认真总结归纳了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方面

从教材方面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初中化学方面的知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简单的联系生产与生活能力,其次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在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加强,主要表现在由原先描述知识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常常涉及到事物本质,还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教师方面

大部分高中教师对现行的初中教材的知识点,编排体系了解不多,很容易造成高中教师在教学难度上把握不好,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生方面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与思维难度都高于初中。因此,高一学生对学习高中化学还没有一个充分的思维准备,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仍然用老式的学习方法;还用少数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紧迫的学习感,仍以为凭借初中基础知识就能学习好高中化学,思想松懈,仅凭随意听课或临时抱佛脚就以为可以取的好成绩,造成了学习一知半解。

二、对症下药

笔者除了认真分析上述原因,而且还向初三和高中化学老师请求建议,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意见,总结归纳了一下几种解决方式与化学教师一起交流:

1.教法衔接

如何能够有效的开展教法衔接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问题;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2.学生心理衔接

对于高一新生,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等。总的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从幼稚走向较成熟的转折时期。摸清学生心理状况才能有效的展开教学工作。

3.学法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靠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 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高中学习成绩的好坏。

总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也应循序渐进。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问题,综合应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及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