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楼宇的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楼宇的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在对高层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目前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后,认识到供排水系统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并结合自我工作经验,分别对高层楼宇建筑供水模式设计和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系统势能消除设计技术要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层楼宇建筑 供水模式 排水消能设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进行,建设可用楼宇建筑修筑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缺,建设高层、超高层集办公、丙谷胺、商场、住宅、以及娱乐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复杂建筑已成为城市楼宇建筑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供排水系统在是楼宇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其运行功能特性不仅直接影响到住宅用户对供排水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影响到整个楼宇建筑能否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运行。目前,我国建筑供排水系统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其技术规范已日趋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供排水系统综合技术功能水平,但由于楼宇建筑功能结构的复杂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因此,对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时,在满足楼宇建筑供排水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装备措施,构筑完善可靠、高效节能的供排水系统方案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际意义。

1 高层楼宇建筑供水模式设计

随着高层或超高层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也被成功应用到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节能、节水工程中。从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设计经验可知,重力供水和变频供水模式的节能经济性,在供排水系统设计、施工等学术探讨领域中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各有各的优缺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这两种供水模式的节能技术经济性编写相应的法规或行业标准。就笔者所参与的几个高层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设计和方案严重来看,个人认为对于办公和起居住宅为主的高层楼宇建筑而言,采用变频调速的供水模式其在节能技术经济性方面更为优越。在高层和超高层楼宇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通常会每隔15层设置一个避难层兼建筑机电设备层,也就是说在进行供排水系统设计时,可以楼宇建筑结构中第一个避难层或每隔一个避难层按照相应供水容量需求,设置一套中间转输水箱体系,并在每两个避难层中间楼层处选择一套匹配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分别向两个避难层间的两个小分区供水,即将每两个避难层看成一个供水大区,然后采用减压阀分别向上下两个分区供水,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自身动态调节控制功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只在楼宇建筑第一个避难层及第三个避难层处设置该大区的中间转输水箱,从而有效减少楼宇建筑给排水系统机房占地面积,提高楼宇建筑建筑面积的综合利用效率。按照上述的变频调速供水模式进行高层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设计时,其供水机械设备及相应管材的最大承压为楼宇建筑垂直高度一层和三避难层的中间高度,也就是说按照15层每一个避难层进行计算,供排水系统的总承受压力不会超过2MPa,就目前相关技术水平和市场中的相关设备材料的耐压能力而言,其能在2MPa压力调节下安全稳定运行。另外在供排水系统中采用变频加压水泵配置方案设计时,采用一个大容量水泵配一个小容量水泵,加上一个气压水罐并设计备用一台大容量泵的供水选型搭配模式,这样供排水系统整体流量分配可以按照100%、50%、30%三种模式进行运行,同时当主供水泵出现问题时,备用大容量水泵会自动接替主供水泵的所有负荷,同时也能满足100%、50%、30%等运行模式,从而使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水泵的总出水量基本能与整个系统总需求水量间保持平衡,而且输水泵在变频调速控制模式下,可以有效确保所有水泵均处于高效区运行,达到变频节能降耗的目的,且大大减少了给排水系统水泵机房的面积,以及优化系统结构降低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机率。

2 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系统势能消除设计

楼宇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排水系统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高度引起的水势能如何消除是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水流从上百米的高空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按理论分析,其会将自身势能逐步转变为动能,这样势必会对排水管道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受到高层水流的冲击,较低层的水是否能够保持其应有的特性都是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研究的重点。从大量模拟仿真实验和流体动力学分析可知,由于管道内部存在空气、摩擦等影响因素,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立管中的水流呈现明显的断续、非均匀等特性,即排水管道中的水在下落时,会形成一个水气相混合不稳定复杂流体,流量、流速等时大时小,排水立管满流和非满流工况交替出现。高层楼宇建筑给排水系统立管中水流其具体演变过程为:从附壁螺旋流到水膜流,再到等速水膜流,最后形成柱塞流,而从工程实际应有效果分析来看,对排水管道系统造成破坏的主要水流状态为柱塞流。因此,在进行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时,要确保立式排水管道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和节能经济性能,首先在方案设计时,要从先进设计理念出发,采取先进的设计方案确保排水立管中的水流始终不能形成柱塞流,将水流有效维持在等速水膜流状态,也就是说在进行高层楼宇建筑供排水系统设计时,应结合工程实际特性和供排水负荷需求进行严格水力计算,有效将立管设计流量的荷极限值控制在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范围内。此外在高层楼宇排水管道系统设计时,应采取相应消能技术措施,减小由于势能引起的水流下降速度增加量,降低水流冲击对供排水系统管道的冲击破坏性。从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在高层楼宇建筑排水系统立管上隔一定的距离设计一个 “乙”字弯型结构,大约可以降低50%的流速,同时根据楼宇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通常按照自顶层起每隔6层选配一整套消能装置,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整个排水管道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水平。在高层楼宇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设置专用的通气立管与大气相通也是一个常用的降速减能设计方案,利用释放排水管系内部的正压力以弥补给水流中由于空气造成的负压,使排水系统立管中的气压始终接近大气压力,确保排水管道内的空气流通性能,排除排水管道中可能存在大的有害气体成分,有效保护卫生器具等排水设备的水封性能,有效提高整个排水系统综合性能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电气系统 节能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跨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供需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降低高层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内部的能源利用率、满足人民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开展高层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一些发达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早,而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在1986年颁布了第一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之后的时间里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发展。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问题所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不仅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机拖拽系统,同时还有空调和给排水等系统。这些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管理措施是实现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节能的基础,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遵循原则

高层建筑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民用建和公用建筑形式,它解决了城市中人均占有较少土地资源的问题,但相应的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建筑过程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说明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系统选用节能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适用原则

首先要满足建筑内部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和住户对必要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机电系统的电力负荷容量、电能综合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等方面,来优化高层建筑电气系统,使高层中电能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实际原则

选择材料上,在满足高层建筑电气系统基本需求的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实际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节约的能源收回增加的投资成本,使整个电气系统体现出更好的经济性能。

3、系统优化节能原则

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内各要素,如电气负荷类型、用电等级、容量等,可通过节能技术或措施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减少或消除无关和无必要的电能消耗。以高层建筑的照明系统为例,通过优化和节能配置,按照绿色节能照明要求,在满足用户正常生活和生产需求下,通过变频等措施来提高设备综合运行效率。由此可见,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样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能源消耗。

二、我国现阶段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耗能现状分析

1、电能传输环节的能耗较大

目前高层建筑的电能输送主要依靠供配电导线,繁杂的输电线路可能导致传输过程中有功功率的大量消耗,这也是电能耗损的重要源头。高层建筑电气节能系统必须将减少供配电线路能耗作为主要问题解决,解决由于线路建设预留年限不够、导线截面选型不合理、线路绝缘层老化等问题。早期建设的高层建筑问题较为严重,造成了对电能的大量浪费,近年来由于建设设计规范要求和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这些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

2、照明系统的能耗问题

高层建筑内的照明系统是耗能最为明显的要素,主要体现在: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直接影响建筑使用人群的生活和生产。配置失衡的照明系统不仅造成电能的浪费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部分高层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仍然选用的是传统的照明设计理念和设备,没有考虑到未来建筑的使用人数的增加、承载量的增长等问题,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匹配性能差、缺乏智能节能控制管理、照度设计不达标、能耗较大等问题。

3、电机拖拽系统的能耗问题

作为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另外一个耗能大户,电机拖拽系统相较于照明系统,有其智能化、人性化和服务化的一面。但在电气设备日常维护过程中发现,部分电机拖拽系统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存在建设方案设计不合理、智能调度自动化水平低、综合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使得电机拖拽系统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行状况,不仅是对于电能资源的浪费,还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维护的费用,对于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极大的浪费。

三、高层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方案

针对以上提出的现阶段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耗能现状,提出了以下节能技术方案:

供配电线路节能技术方案。为解决电能在传输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可通过对导线类型优化配置、减少输电线路长度、以及增大导线截面的方法实行节能。导线的物理属性之一――电导率直接影响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尤其是近年来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材质导线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满足了输电节能要求的同时节约成本;变配电所是高层建筑群众输电线路的结合中心,因此在规划选址时应使其尽量卡靠近负荷中心区域,达到较少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对于距离较远的负荷区域,在基本满足线路安全、电压降、动热稳定等因素的情况下,可适当选用截面积较大的导线,减少线路损耗。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方案。在对高层建筑照明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遵循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选用适当的照明设备,切忌单纯为了形式美观,选用能耗高的照明设备;严格按照国家照度标准,将规划区域内的功能分区进行逐一的照度需求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照度标准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可擅自提高照明区域的照度标准,避免由于照度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光源作为整个照明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选择和使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的工程实际中,应结合使用区域及使用人群进行分析,对照照明设备所能达到的视觉要求合理选择适当的光源类型,优先选择能源转换率高、运行安全可靠、安装及维护简单、使用寿命较长的光源。从大量工程数据来看,荧光灯用电感镇流器其运行功耗一般为荧光灯额定功率的 20%左右,而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镇流器其运行功耗约为额定功率的15%~16%左右。电子镇流器启动荧光灯能耗要比电感镇流器启动荧光灯能耗低,大约可以节约 10%的电能,而其自身功耗大约可以降低到电感镇流器自身能耗的60%~75%左右,也就是电子式启动照明设备其节电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对于气体放电光源而言,宜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以降低照明灯具电能损耗。在进行高层楼宇建筑照明系统控制模式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内部各房间使用功能特点和技术要求的不同有区别的对待。对于面积较小的房间或照明场所宜采用一灯一控或二灯一控模式;而对面积较大的房间或照明场所,由于灯具较多,宜对照明区域进行功能划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灯一控模式,而且每个开关控制的总灯数数据不宜太多,同时要考虑人员方便等因素。建筑物内部楼梯间、走廊等公共场所照明器宜选用定时声控开关等进行控制。在远离侧窗自然采光性能较差的场所应设计电气照明。对于智能家居而言,宜采用光电控制的自动调光集成控制系统,以随自然光的照明变化而自动地调节照明系统内部照度的强弱,保证整个室内照明具有稳定、舒适可靠、温馨的灯光效果。对于建筑物室外照明系统宜采用光电自动切换开关或光电定时控制开关进行控制调节。

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方案

目前高层建筑电机拖拽系统的节能方法主要是依靠采用节能经济型的电气控制方案来实现,例如利用变频调速控制方式改变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从而根据系统控制对象需求,动态调节电源输入端电源频率,通过调节电机转速使整个电机拖拽系统达到输入与输出间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功率因素、节能降耗的目的;改变电机驱动容量,保证其达到最佳运转工况;合理群控呼梯节能控制系统的构筑,通过对高层楼宇建筑内部多部电梯进行合理调度分配管理,防止电梯长期运行在空载或轻载工况下,降低电梯系统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电梯回馈技术,将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能耗反馈到供配电系统中,从而降低电梯系统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等。

通过以上对层建筑电气系统能耗现状分析以及节能技术方案的提出,我们不难看出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不仅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基本建造要求,大大提升了楼宇建筑的自动化水平,在保障高层楼宇建筑电子系统内各要素的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消耗降低。在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现代社会,节能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值得建筑电气工作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廖述龙. 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 郭莉莉,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J].铁道工程学报,2006.

[3] 田建红. 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9.

篇3

关键词: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降耗

高层建筑作为高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充分明确设计类型和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了解设计要点,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前,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设计,选择合适的暖通空调循环水泵,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标准化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其设计质量。选择合适的暖通空调的循环水泵,规范化的设计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进而有效地提升其设计质量。

1、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的基本类型

1.1全空气的暖通空调系统

在大型高层建筑,特别是酒店,金融和商业办公楼,整个航空系统被广泛使用。整个空调系统采用组合式空调机组实现温度,湿度等一系列调整。由于部分高层建筑主要以空气为媒介来调节室内环境因素,整个空调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1.2空气一水暖通空调系统

气水-水暖通空调系统以冷水和空气为介质实现热交换,通过热交换过程带走废热,达到冷却除湿的目的。空气-水-暖通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冷却速度快的特点,已在一些高层建筑中考虑过。并取得了较大的应用。

1.3全水暖通空调系统

全水暖通空调系统能适应高层建筑的高稳定性,结构灵活,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进行修改。整个供水系统可作为交换介质,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场和空气质量。

2、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遇到的问题

2.1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不够科学

暖通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优化对于保证系统性能和节能降耗的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传统设计理念和经验设计的制约,节能优化设计尚未得到部分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的重视。一些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日常设计中很难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的需求,导致实际工程综合投资成本较高,能耗较大,运行严重制约了高层的正常稳定建筑物建筑。根据一些统计和实际工作经验,暖通空调系统的系统能耗占全部能耗总量的60%~70%。因此,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合理的优化设计和选型配置,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不断推出新思想,新技术,新设備,尤为重要。

2.2运行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随着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化,高层建筑系统性能也越来越复杂,现代高层建筑系统的结构,一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系统化成为重要特征。但在实际工程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严格限制系统功能的正常功能。再加上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操纵节能的培训,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更不能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及时调整和合理应对不同,导致系统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尽管工作状况很差,难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高效运行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节约能源和减少消费规定的要求。

2.3暖通空调系统使用不合理

高层建筑暖通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维护和使用人员的习惯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暖通空调系统的影响在最佳状态下不能长时间运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如:空调过滤网没有进行定期清洗等),未能关闭门窗,不能很好地使用遮阳帘等,导致空气能耗更高空调系统节能效果不明显。3、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降耗措施

3.1认真进行优化设计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暖通系统精心加载,精心设计,并从综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优化技术,合理的技术,优越的经济性和可演化性强的设计方案等方面,确保暖通系统可以高效稳定运行,尽可能节约能源,实现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

3.2合理采用水源热泵与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

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湖水或工业废水作为能源载体的水源热泵系统,夏季和冬季两个昼夜温差较大,而水的能量储存作为供暖热源空调冷源,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果。地表水或浅水水温全年相对稳定,一般在10℃~25℃范围内,是一种含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的高效节能。在水源热泵系统中,电机消耗1kW·h(度)的电量,大约可以获得4.3~5.0kW·h的热量或5.4~6.2kW/L的冷量,与常规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其运行效率普遍高出20%~60%,且运行成本仅为普通中央空调系统40%~60%,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地源热泵系统实质上是采用大地作为一个能量的蓄能器,合理利用地源热泵机组可以使高层楼宇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其电能消耗仅为空气源热泵能耗的30%左右,且环保效果非常明显。

3.3合理进行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升级改造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电机调速系统的变频调速,高层建筑HV系统节能技术升级,系统具有控制性能好,稳定性高,可靠性强,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并在实际运行中过程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于未来高层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追求高智能,网络自动化,标准化和远程控制的控制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3.4采用复合能源站新技术

为保证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高能效和高安全性,应采用电力,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多能源结构。根据高层建筑全年的负荷情况,根据负荷类型,不同时段的冷热负荷来合理分配不同的因素,如冷源和热源,如:单冷器水冷水机组,热泵和蓄冰空调机组,多功能热回收机组等,有机搭配不同的能源工作组。通过各种能源运行模式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整个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最优节能调控。并根据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数据,根据内外冷热负荷波动的不同次数,合理的电源解决方案,确保每次全部电力系统运行在更好的状态下,降低能源消耗,减排,达到节能降耗的优越效应。

3.5加强系统运行的节能管理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升级改造,可以提高系统的节能潜力。而实际运行的节能调控,是系统节能潜力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结合先进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建筑物内部运行工况参数的实时监控、在线监测以及动态调度管理,确保暖通空调系统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和节能经济性。要加强暖通空调系统调控运行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和考核力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定期考核等管理制度,有效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知识素质水平,提供系统的运行节能效果。

4、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城市和空调作为高层建筑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同时,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建筑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创新设计方法,把握设计重点,提高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虓寅.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讨[J/OL].建筑知识,2017(05)[2018-01-24] 

[2]张利臣.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讨[J].硅谷,2014,7(13):129+75. 

[3]王丽恒.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及节能设计研究[J].才智,2011(23):31.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安全维护

Abstract: shenzhen as to the forefro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sitions, the country's most intensive high-rise buildings at the lo wu on urban area, these early high-rise building is basically for over 20 years, curtain wall dry noodles basically has reached or more than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set of requirements, some fine curtain wall already showed safe hidden trouble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creation of "shenzhen the quality"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carry o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urtain wall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daily inspec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rgent issu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Glass curtain wall; Security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现有的法律环境和制度,围绕“既有建筑幕墙后续安全检测与维护管理”这个专题,探讨如何与国际接轨,汲取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深圳特色的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机制。

一、罗湖高层建筑幕墙现状与不足

据统计,罗湖现有100米以上高层建筑31栋。虽然上世纪80年代“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90年代“两天半一层楼”的地王大厦等建筑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但不少高层建筑幕墙材料已过保修期,甚至超过使用寿命,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据媒体报道,近年深圳已发生多起外墙装饰构件脱落安全事故。2007年3月1日,龙岗五联同心工业区,从天而降的铝合金窗砸在一名9个月大的女孩头上,颅内多处骨折;2008年2月15日,松岗街道恒祥酒店外墙瓷砖脱落,砸中一名小男孩致死;2009年1月2日,百仕达花园二期一块脱落的水泥砸死一名16岁女高中生;2009年8月9日,龙岗一对父子被脱落的玻璃幕墙砸中,当场血流满面。高层建筑幕墙质量问题已酿成了一幕幕惨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探究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建筑装饰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存在不足。现在使用广泛的隐框玻璃幕墙,感观效果比明框的要好。但完全依靠玻璃背面的结构胶,把玻璃粘在铝型材框架上,中空玻璃无任何外框,要能长期有效抵抗风荷载、自重荷载、热胀冷缩和地震等外力作用,对材料质量及施工工艺要求极其严格。而作为结构粘接的关键性材料硅酮结构密封胶,因建设方资金和需求等因素造成的选材差异,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而按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规范及要求,一般建筑物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幕墙使用期限一般为20年。如没有正常的维护,各种构件将逐渐侵蚀并失去其力学能力,导致爆裂或脱落,引致危险。罗湖早期的大部分高层建筑,其玻璃幕墙和外墙构件的使用年限已超过20年,现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施工工艺和质量存在不足。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因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施工工艺时效的情况,比如混凝土浇灌后的凝固时效、钢材料焊结后的冷凝时效等等,在尚未充分满足施工工艺时效要求的情况下冒然连续施工的做法应引起各方警觉。与此同时,某些施工方为了节省开支,赚取最大利润,出现了不严把质量关,使用非专业施工人员,使用不合格材料,偷工减料,蒙混过关等问题,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就留下了安全生产隐患。

(三)建筑安全质量检测法规存在不足。我们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关于建筑幕墙建设领域的政策法规后发现,在面对逐年递增的既有建筑幕墙安全隐患发生几率增大的问题上,后续安全检测和维护管理尚有“空白”需要填补。原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办法》和广东省颁布的《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均分六章对建筑幕墙的“保修和维护责任、维护与检修、安全性鉴定和监督管理”等问题作了原则性表述,并明确了楼宇业主作为幕墙安全维护管理的责任人,但对“责任人在既有建筑幕墙后续安全检测和维护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到位,或因资金问题、职责不清、时间不明等原因不能实施有效检测与维护”的问题考虑不足,特别是工程保修期满之后和产品使用寿命过期后的安全检测和维护管理没有硬性约束,留下了深化责任和有效维护管理的空白。

(四)高层幕墙的安全监管机制存在不足。在现行法规层面留有空白的前提下,具体执行和实施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检测和维护管理的运行机制更多地流于形式。一方面需要在法规层面予以明确和硬性约束,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协作,探索有深圳特色的良性运作机制,把既有建筑幕墙后续安全检测与维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高层幕墙建设与管理的借鉴与思考

罗湖住房和建设局在与国家建筑幕墙协会、香港建筑幕墙技术协会以及深圳有关建筑幕墙专业人士的研讨中感到,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对高层建筑幕墙的建设与维护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深圳学习和借鉴。

(一)国内法规建设

2005年3月2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秀晨和田麦久提出的《关于尽快开展全国玻璃幕墙安全检查的建议》提案,受到原国家建设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此拉开了推进国家层面立法的进程。2005年以来,原国家建设部、部分省市相继出台了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的政策法规,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后续安全检测与维护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目前,国内已经颁布实施的类似法规细则仅有3个。上海是我国最早实施既有幕墙安全检测并组织相关立法的城市,2004年对既有建筑幕墙安全问题进行了第一次普查,2005年9月1日率先颁布了上海市地方技术标准《玻璃幕墙安全性能检测评估技术规程》;2006年12月5日,原国家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办法》;广东省于2008年3月28日《广东省建设厅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这些技术规程与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楼宇业主作为幕墙安全维护管理的责任人,承担着“既有建筑幕墙后续安全检测和维护”的责任,为建设主管部门加强高层建筑幕墙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为深圳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和约束既有建筑幕墙后续安全检测与维护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香港经验做法

香港屋宇署于1998年8月便开始实施《楼宇安全检测计划暂行技术指引方案――楼宇的检测、评估及维修》;2002年6月,香港屋宇署编写的《楼宇维修全书》对楼宇外墙的维修、管理及法律职责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010年2月,香港发展局《2010年建筑物(修订)条例草案》引入强制验楼计划及强制验窗计划。在强制验楼计划下,对楼龄达30年或以上楼宇的业主,须每10年一次检验;在强制验窗计划下,楼龄达10年或以上楼宇的业主,须每5年一次检验。该计划于2012年正式实施,成为目前我国最早推进实施建筑幕墙安全检测与维护,且最细化、最具操作性的城市。

三、加强高层幕墙维护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认真分析罗湖高层建筑幕墙的发展轨迹,仔细研究外地的经验做法,我们认为要认真贯彻深圳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的战略目标,落实罗湖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以质量为导向,以创新为路径,让罗湖更繁荣更文明更幸福”发展方略,在城市建筑方面强调“深圳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现就我市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普查

31年弹指一挥间,深圳建筑幕墙的发展正是深圳高速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量多增速快”与“法律法规滞后,对既有建筑幕墙监管几乎空白,心里没底”的矛盾与隐忧。建议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有关质检、行业协会、档案管理、以及物业服务企业等部门,依据《广东省建设厅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开展对既有建筑幕墙的全面普查和统计归档工作,尤其是充分掌握既有建筑幕墙的现状,为下一步安全维护与监管提供翔实数据。

(二)积极试点

应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检测机构、幕墙企业、幕墙专家等组成联合体,参照国家建设部的《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及加固规程》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技术规程》,对符合《广东省建设厅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之规定的建筑幕墙进行抽查,实行试点检查鉴定工作,掌握第一手鉴定数据,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实践支撑。

(三)推动立法

作为高层建筑最密集,建设速度最快的城市,深圳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风险也是最大的,需要引起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建议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会同行业协会、相关专业机构,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在国家、省、市相关法规的支撑下,充分借鉴香港的做法,针对深圳超高层楼宇建设的特点,结合深圳的气候环境、产品质量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尽快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议案。重点对政府、材料生产商、施工企业、检测机构和楼宇业主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尤其对作为幕墙安全检测和维护管理责任人的楼宇业主的责任、义务做出硬性约束,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后续监管手握法律武器,监督和推动业主、检测机构、材料生产商、施工企业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最大程度减少和杜绝建筑幕墙安全事故的发生,防范城市灾害的发生。

篇5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电气自动化;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一直在稳步上升,建筑自动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楼宇的智能化系统是楼宇建筑智能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基础和提现,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建筑电气节能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通过对楼宇住宅的安全防护、物业管理、以及信息智能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住宅用户能在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良好环境中起居工作学习。

1、楼宇自动化电气系统智能化及其管理总体方案

科技信息对我们的现代社会对而言,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发展也带动着科技信息的快速传播。利用计算机科技技术对整个建筑物内部的设备进行自动掌控,有整套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备,管理信息资源,对环境进行控制,把信息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户有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和轻松高效的工作环境,这即是楼宇智能化。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都能达到较好或最好,能够有效地提高办公、通信信息和商议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拥有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力,能更好的适应办公方式方法和办公程序的变更以及设备的更新,可以避免信息网发生信息的泄露和防止信息扰,且其使用的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比较成熟,能良好的运行。

楼宇智能化提供的功能应包括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能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等相关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应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并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楼宇建筑是多学科交融的多功能综合体,建筑电气系统集中了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电机拖拽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相应人性化服务功能需求,各种子系统的优良自动化设计方案和控制管理措施制度是楼宇建筑电气系统实现智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运行管理控制的基础,楼宇建筑中增设了许多种智能电气控制系统,是楼宇建筑节能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体系体现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人员安排更合理,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楼宇建筑人性化服务功能的实现,均以各类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为基础,通过优化各类机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楼宇自动化中的集散控制系统是完成建筑电气中各子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功能的主要网络系统,优化运行耗能大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设计方案,更是实施建筑电气节能运行控制管理的媒介。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管理是实现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自动化运行。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管理贯穿于整个楼宇相关管理等的多个阶段,驱动建筑行业电气领域的技术革新和进行,促进建筑节能高效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2、系统设计原则

电气自动化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电气自动化已经是楼宇自控系统最为基础的环节,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电气接地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智能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保护主要包括交流工作、安全保护、屏蔽与防静电、直流工作、防雷保护接地五方面内容。

其中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必须在变压器中性线或者是中性点接地,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安全保护接地指的是对电气设备中没有带电的各个金属部分使用金属连接的方式与接地体作良好连接,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

在现代化的智能化楼宇中会使用到很多的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设备 ,这些设备进行的信息的输入、转化、传输以及放大和最终的输出的时候都是利用微电位或者微电流的高速变换来完成的,而且每个设备之间要通过互联网的协同才能完成工作。为了确保这些设备工作的准确有效性 ,在设计的时候 ,首先要配备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 ,另外还需要配备的就是稳定的基准电位。引线的材质一定要选用铜芯绝缘线线 ,并且要求其要有较大截面积 ,引线的一端要与基准电位相连接 ,其另一端要进行直流接地。在这个过程中 ,要切记不能给将和 N 线和 PE线连接在一起。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防雷保护接地指的是对智能化楼宇中的电子设备、线路等做防雷保护接地,智能化楼字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的设计应采用体系结构,电力通信网在通信本质的角度上与公网是一致。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要保证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的可扩展性也是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应遵循稳定性原则,各级智能全程管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控制通过北向接口收集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等各类设备网管信息。

3、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遵循原则

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一定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消防、安全防范、建筑电气、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等系统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建筑及住宅小区进行安装、调试及维护其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

配电变压器是是楼宇建筑电能调度的核心电气设备,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要确定配电变压器容量,而现在所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大多超过使用年限;供配电线路长期运行在低效工况状态,照明系统光源和灯具类型选择不合理,电机拖拽系统普遍存在运行方案设计不合理,宇建筑中普遍存在非长明灯没有得到自动化实时控制。

从有益于提高人们实际生产、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采取以下一些原则。

适用原则:根据机电设备对于电力负荷容量、电能综合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保证各机电系统正常运行动,促进整个建筑电气系统合理利用。

实际原则: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及材料,提高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性能。

优化节能性原则: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发挥楼宇构建物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楼宇品质级别的关键衡量标准已经随着我国国民对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需求在不断的上升,变成了楼宇的安防消防与通风照明等智能化系统的控制自动化水平。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对于实现现代建筑智能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并且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已然成为了新时期楼宇智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所以,如果作为楼宇电气工程师,只有在深入的认识电气化自动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才能够做好电气化自动系统的设计 ,确保智能楼宇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楼宇电气工程师还需要对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带动我国的楼宇智能化产业向国际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大步迈进。而我们正值我国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要积极的转变传统观念,并和现代智能化设备的客观现状进行有效结合起来,把握其应用的要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最终使得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3编委会编.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毛菊英.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3郭策,范然. 设计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思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4卢建兵. 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所以其施工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1 规模庞大,工期成本高。高层建筑体量大,建筑面积达数大,所需投资往往比较多,这样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一旦工程延期往往会急剧提高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1.2 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而深基础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大。

1.3 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有效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1.4 工期长,冬雨季施工难以避免。高层建筑体量大,施工周期也长。因此,施工过程中冬雨季恶劣天气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作业环境更加恶劣,风大、温度低都给结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1.5 功能繁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现代高层建筑往往功能繁多,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系统也就非常复杂,除了建筑结构外,还包含强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这些系统的施工,对总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2.1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也是其控制的重点。“三线”主要指:(l)垂直度的控制;(2)轴线的控制;(3)标高线的控制。

2.1.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1.2 轴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 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1.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而混凝土的强度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制约和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偏高、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由于高层结构的时常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往往形成混凝土裂缝,而裂缝一旦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对结构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施工缝、后浇带防水,抗渗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由于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以至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缝,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25℃以内,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

2.3.1 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

2.3.2 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3.3 掺加适量缓凝剂,使泵送混凝土的放热高峰相对延迟,峰值降低。

2.3.4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2.3.5 混凝土的表面蓄热保温。

混凝土的防水有自防水和外防水之分,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防水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检查现场的施工方法和质量。外墙混凝土的抗渗重点检查墙身与底板交接施工缝处是否加设止水措施,加设的止水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2.4 高层建筑钢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框架、剪力墙节点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密,而这些节点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应当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施工之前,必须严把钢筋的质量关,绝对按设计要求标准、规格进料,材料质量要经化验,以化验单为依据,不合格品一律不准使用。要加强自检、互检、抽检工作,对绑扎完毕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相核对,不得有任何误差。

2.4.1 高层建筑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相邻钢筋接头的距离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同时重点检查直螺纹接头的形式检验报告,每验收批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级别的性能要求。

2.4.2 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的加筋和连梁的配筋及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区箍筋的加密位置,顶层框架柱、梁的边角,节点钢筋的锚固,当建筑工程有转换层等重要部位构件时,钢筋绑扎成型后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篇7

关键词:钢筋砼;抗震;高烈度地区;场地卓越周期;塑性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越来越少,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钢筋砼结构主要由于砼可就地取材且容纳大量劳力解决就业问题,因而在近30年来被业界广泛采用;而在超高层领域对结构选材有很多选项:可选纯钢结构、钢与钢筋砼组合结构、钢筋砼结构等。在目前施工技术条件下及在大震条件下材料利用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应力状态,钢筋抗拉极限强度可达屈服强度的1.25倍,其值在300~400MPa之间、混凝土强度可达立方体强度的0.88倍,其值在20~45MPa之间。因而钢筋砼可作为超高层结构体系选材主要方向,超高层钢筋砼结构体系也常作为主要结构受力体系之一。但是超高层钢筋砼结构体系在高烈度的地震多发区的抗震也有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海口市棕榈广场为例,就超高层钢筋砼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地区运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场地土动力特性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棕榈广场由A、B二座塔楼和四层裙房、A栋下三层地下室、B 栋下二层地下室及A、B栋之间一层地下室等组成。A楼建筑结构高度为150.45m,局部154.95m,地上部分35层,地面五层以下层高6.0m标准层高4.0m,属B级高层建筑。B楼建筑结构高度为148.45m,局部156.45m,地上部分35层,地面四层以下层高6.0m标准层高4.0m,属B级高层建筑。

棕榈广场场地土动力特性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如下:

(一)场地土动力特性

1.场地卓越周期计算。

地面脉动的主要受风、海洋波浪、地形和城市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随机振动激发场区的振动谓之脉动。脉动与场地条件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由于土层是非单一土层,因此,在功率谱上往往反映出多个峰值,其最大的峰值对应的周期,即反映场地的卓越周期。在这里勘察单位要在施工现场选择三个测点,也就是地面、-10m和-18m(数据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同有所差异)测量该位置的场地卓越周期。测量过程可以选用891型测振仪和923型井下多功能测振仪,数据采用现场记录或者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汇总。由于地面脉动式一种随机信号,单个数据并不能说明地面脉动的问题,一次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统计技术特点的功率谱密度进行作谱分析,以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经测量棕榈广场,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由自谱得到地面周期为0.4秒,-10m处是0.53秒、-18m处是0.42秒,符合钢筋砼结构体系使用要求。

2.场地脉动加速度分布特征分析。由于地面加速度随着土层分布的不同,其变化的情况也不相同,但是总体上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增加减弱,这一点在棕榈广场钢筋砼结构体系应用中尤为重要。为了详细了解棕榈广场地面、-10m和-18m处的地震反映差异,勘察单位通过脉动加速度测量贯彻其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上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抗震设计,棕榈广场现场加速度测量结果如下:

(二)设计地震动参数

棕榈广场的A、B二座塔楼都是超过100m的超高建筑,而海南又处于高烈度地区,钢筋砼结构主要考虑其抗震的性能,设计抗震动参数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出棕榈广场的场地地震反应谱,更好的对钢筋砼机构进行设计。在这里应该在地面、地下-9m、

-18m处,在近震、远震条件下记录人工波,结果见表2、表3:

表2场地平均加速度、速度、位移

二、钢筋砼结构设计要点

钢筋砼结构设计要点主要表现在地基与基础设计、建筑结构布置于选型、建筑超限情况的判断与抗震概念设计。

(一)地基与基础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也就是基础抗浮设计,和基坑围护方案,A楼塔楼以外地下三层抗浮水头13m,砼折算厚度2.7m,有效水反力69.25 kN/m2;B楼塔楼以外地下二层抗浮水头13m,砼折算厚度2.0m,有效水反力55 kN/m2;地下一层抗浮水头4m,有效水反力10.5kN/m2。为平衡水浮力,根据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以下措施:

A楼塔楼以外地下三层采用Φ100(锚杆Φ32钢筋)×3m锚杆抗浮,均布间距1.45m×1.45m,单根抗拔特征值Rt=150kN;

B楼塔楼以外地下二层采用Φ100(锚杆Φ32钢筋)×3m锚杆抗浮,均布间距1.65m×1.65m,单根抗拔特征值Rt=150kN;地下一层采用Φ1200人工挖孔桩(桩长8m)抗浮,抗拔力750 kN柱下布桩。

(二)建筑结构布置与选型

建筑结构布置与选型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也就是抗震缝及变形缝,从建筑物的位置来看,A楼和B楼地面部分是完全分开的,而地下部分则是连接在一起的,二从设计用处来看,两栋楼四楼以下是商业群房,这些与下面的底层建筑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可以在A楼宇B楼四层以上分别构建钢筋砼,四楼以下不设抗震缝。具体建筑结构布置与选型为A楼主体结构采用砼核心筒结构体系,位于十九层设有钢骨砼桁架加强层。框架梁尺寸700×800,边梁400×1000~1200,框架柱尺寸900×1900核心筒外壁厚500~800内壁厚200~250。 B楼主体结构采用钢筋砼框架―砼核心筒结构体系,位于十九层设有钢骨砼桁架加强层。框架梁尺寸700×800,边梁400×1000~1200,框架柱尺寸900×1900核心筒外壁厚500~900内壁厚200~250。裙房采用钢筋砼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梁尺寸450×800,框架柱尺寸700x700,剪力墙厚400。 A、B楼楼盖都是用现浇钢筋砼楼盖体系技术。标准层楼板厚120,局部厚150;加强层楼板厚200,加强层上下层楼板、屋顶及空中花园楼板厚150。

(三)建筑超限情况的判别与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超限情况A楼建筑高宽比150.45/37.8=4.0,核心筒高宽比150.45/14.8=10.2;在平面布置上规则,在竖向布置上规则,结构高度为150.45超出B级高度限值10.45/140=7.5%。B楼建筑高宽比148.45/37.8=3.9,核心筒高宽比148.45/14.8=10.0;在平面布置上规则,在竖向布置上规则P,结构高度为148.45超出B级高度限值8.45/140=6.0%。塔楼结构与底盘质心距离与底盘相应长边之比=41.4/130.5=31.7%>20%。抗震概念设计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合理的地震传递途径;力避因个别或部分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承载力丧失;设计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和耗能能力的结构体系,布置砼核心筒和砼框架组成的二道抗震防线。

三、结构分析主要结果

1.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时程反应分析主要计算结果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时程分析分别采用SATWE和ETABS程序,其主要计算结果见表4:

2.EPDA&EPSA法动、静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主要计算结果

动、静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采用EPDA&EPSA程序,计算初始条件见表5:

表5弹塑性动力时程地震反应分析初始条件

计算参数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考察A、B栋塑性铰在空间和时间出现的顺序上和部位有基本相似的规律,X、Y方向在地震作用初期,十九以上有零星梁端出现塑性铰,随侧推力加大,在十九层核心筒墙体出现塑性铰,并呈现向上蔓延的趋势,同时十九层上下边框梁端出现部分塑性铰,当达到顶点最大位移时,核心筒根部出现塑性铰并往上层延伸,此时框架边梁塑性铰较发育,但柱自始至终未出现塑性铰。结构承载能力得到充分释放。

图4塑性绞图

篇8

关键词 : 线路设计;电气控制;原则;内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 the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Keywords: circuit design; electrical control; principles; contents;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新科技的逐步引入,建筑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层建筑与智能化楼宇的数量不断增加,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电气控制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控制线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领域中。作为电气控制的重要环节,电气控制线路对电气设备的设计、操作、生产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是电气控制的关键。

一、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1负荷的计算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1.2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都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

1.3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3.1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

1.3.2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每层楼竖井设配电小间。层间配电箱经插接自动空气开关从竖井母干线取得电源。当层数较多负荷数较大时,一般按层数分区供电,或将变压器分散设在地下层、中间层或最顶层。

1.3.3功率因数按规定应补偿到0.9—0.95。无功补偿都采用集中补偿方式。为降低变压器容量,多集中装设在低压侧,与配电屏放在一起,但必须采用于式移相电容器。

1.4主要设备的选型

1.4.1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国外用于高层建筑的开关有三种类型可供选用:高压空气断路器,SF6开关和真空断路器。其中高压空气断路器因技术陈旧,SF6开关尺寸数大,气体具有毒性,故目前10kV真空断路器应用的较为普遍。因此,应根据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

1.4.2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国外有干式变压器、SFe变压器和硅油变压器等三种产品可供选用。

1.4.3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应急备用发电机组必须是快速自起动的。按国外规定,应能在15s内恢复供电。从可靠性出发最好选用两台,自动并车。容量较小时也可选用一台。

1.5电气照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灯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该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1.6防雷与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做法简单可靠、经济合算。但必须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形成等电位层。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二、线路安装内容及要点

2.1地面敷设线槽的定义

2.1.1地面线槽是一种封闭的、直接隐蔽于地面下的金属线槽,可以灵活方便地提供电源、电话、电视、计算机、话筒等线缆传输电能和信号接口。其设计是根据建筑物近期和发展需要布置线槽的纵横间距,根据穿线的根数、横截面积和工艺要求确定线槽的规格及槽数。

2.1.2地面线槽规格型号设置与布线参数要求内外均热浸镀锌,出线口处采用无螺纹接口,线槽标准长度为3m(可特殊加工),线槽出线口开孔尺寸

2.2地面线槽的敷设安装工艺

2.2.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线槽走向,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线或垂直线,用粉线袋由线路的中心向外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别找出分线盒、分线口及支架的具置,用铅笔分别标注。一般支架间距为1.0—1.5m。

2.2.2线槽敷设:根据标准位置放置分线盒和支架,然后放置线槽和出线口,同时根据需要加各种配件,朝上的线槽不必立得太长,否则易被砸断。连接完毕后,调整支架和塑料盖,使出线口到适当高度。达到位置正确,固定牢固,走向合理。线槽水平或垂直敷设部分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不超过5mm。为防止灰浆进入,各连接处周边抹专用胶,各分线盒、出线口盒盖拧紧,并用铁丝绑扎,未端加塑料封堵。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槽内配线:首先清扫线槽,可先将带线穿插至出线口,然后将布条绑在带线一端,从中一端将布线条拉出,反复多次可将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清理干净,也可用空气压缩机将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吹出。放线前应先检查管及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其放线和导线连接部分与其它管路敷设形式大致相同。

2.2.4线路检测:线路检查及绝缘遥测按相关规范操作。

2.2.5面板安装一配合装修,依据各出线口用途,安装相应的终端面板。

2.2.6地面线槽表面混凝土厚度应大于20mm:

2.2.7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2.8支架与调整螺栓调整线槽高度一般以30—50mm为宜:

结束语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灵活性强,要经常性的读解、分析书本中典型的控制电路。在设计完电路后,务必反复校核,然后再模拟板上进行实操接线,观察是否能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合理化试车成功的控制电路在生产中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给一个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莫少荣.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的探究[J].科技传播,2011.

篇9

关键词:FTTX接入;WLAN接入;对比

1.FTTX接入方式

FTTX指的是光纤接入,X代表H/O、B、N等,X为H/O表示光纤到户,为B表示光纤到大楼,为N表示光纤到节点。 

光纤接入目前主要有FTTH/O、FTTB、FTTN三种方式。 

三种方式均可以利用现有固网网元,新建OLT、OBD、ONU。 

光纤接入网络的三种系统结构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每种结构都有其应用和优势,而且在经济地向全业务问演进过程中,每种结构都是关键的一环。 

FTTN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它将光纤进一步推向用户网络。它建立起一个接入平台,能提供话音、高速数据和视频业务给众多的家庭而不需要完全重建接入环路和分配网络。根据需求,可以在光纤节点处增加一个插件,即可提供所需业务。在因业务驱动或网络重建使光纤节点移到路边或家庭之前,FTTN将叠加于并利用现有的铜线分配网络。 

当采用FTTB方式时,可消除由电缆传输可能带来的误差。它使光纤更深入到用户网络中,这可减少潜在的网络问题的发生和由于现场操作引起的性能恶化。目前FTTB是最健壮和“可部署的”的网络,是将来可演进到FTTH的网络。 

作为提供光纤到家的最终网络形式,FTTH去掉了整个铜线设施:馈线、配线和引入线。对所有的宽带应用,这种结构是最健壮和长久的未来解决方案。它还去掉了铜线所需要的所有维护工作并大大延长了网络寿命。 

网络的连接末端是用户住宅设备,是家庭内所有业务的接入平台,它提供网络连接以及将所有业务分配给住宅内的各个网元。 

2.WL AN接入方式

WLAN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无线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802.11是IEEE在1997年为无线局域网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此后这一标准又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形成802.11x的标准系列。802.1lx标准是现在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标准。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802.11a/b/g三个标准均己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最新通过的标准是802.11n,在传输速度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最高可以达到540Mbps。 

802.11协议伴随扩展协议的发展和普及,其已经逐渐淘汰。802.11b是继802.11协议后形成的无线网络协议,盛行一时,但是它仅仅具备l1Mbps带宽,不能满足很多局域网内特殊业务要求。之后,出现802.1la,这个协议支持速率高达54Mbps,可以满足多数业务需要,但是其工作在5GHz,与802.11和802.1lb在硬件上得不到兼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为了保持802.11a高速率和802.11b兼容性,在802.11b基础上经过优化,编制出802.1lg协议,它即保持54Mbps速率,又兼容802.1lb 2.4GHz工作频段,对802.1lb客户群有着良好硬件兼容性,成为了主流。在802.1lg协议之后,又诞生了802.11n协议,再次提高了无线网络速率、更好频段兼容性和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

WLAN用于无线接入时,通过五类线或光纤接入到楼道交换机,再通过汇聚交换机,然后利用现有的IP城域网网元,组成整个网络。

3.不同场景覆盖方案

为了比较清楚地对比二者在技术上的差异,针对WLAN接入和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选取三种特定的场景,分析二者的具体应用解决方案。

场景一:WLAN——FTTB。高层独栋写字楼,30层,层高3米,每层面积1200平方米,长60—70米,宽l8米,中间有走廊。

(1)采用FTTB+LAN方式。分光器置于楼道中,楼内设备采用ONU内置LAN和IAD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和话音业务。 

分光器置于弱电井中,设置10个左右ONU,ONU的端口配置容量按照预测的用户数量配置,后期根据情况调整。整栋大楼需要布设一根6芯的光缆到OLT即可。

 

(2)写字楼的覆盖方式主要有两种,室分系统和AP直接覆盖。对于大楼已经有分布系统的,建议采用分布系统方式。没有分布系统的可以考虑采用小功率AP直接覆盖方式。写字楼内无线用户数量较多,不仅要考虑AP的覆盖范围外,更应保证各用户的有效带宽,每层需部署多个AP。 

如果采用小功率AP直接覆盖,则每层楼至少需要5个AP,则30层楼共需约150个AP。每三层左右需要考虑一个楼道交换机,所有楼道交换机需上行至一个三层交换机再统一出口到城域网末端网元。 

场景二:WLAN——FTTH/O。生活小区,均为8层楼房,一层为车库和杂物间,层高3米,每栋3个单元,长50~60米,宽8~10米;整个小区共20栋。 

(1)采用FTTB+DSL方式。分光器置于小区区域比较中心位置,楼内设备可采用ONU内置DSL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和话音业务。 

采用单芯双向技术,支持多级分光,光纤消耗数量小,整个小区需要布设一根6芯的光缆到OLT即可。 

每栋楼楼梯间设置一个ONU,ONU的端口容量配置按照短期预测的用户数情况配置,后期可以再灵活调整。

(2)在正对的楼层中间安装AP和定向天线,对楼AP的信号透过门窗可有效地覆盖本楼纵向2个房间。如果楼宇的纵向超过3个房间,需要考虑从楼的两边向本楼进行覆盖。如果确实难以找到可以利用的建筑物,则需要考虑利用生活小区内的路灯柱,或另加水泥柱作AP和天线的固定物。 

每栋需要2个室外型500mW AP。点对点传输,每个AP需两芯光纤,如果不增加楼道交换机,则需要2*20*2=80芯光缆;增加5台左右楼道交换机,也需要5*2=10芯光缆;整个小区需要布设一根10芯/80芯的光缆到城域网末端网元。

场景三:WLAN— FTTN。生活小区,均为14层楼房,层高3米,每栋3个单元,长50~60米,宽8~10米。整个小区共20栋。 

(1) 与场景二类似,不同的是由于是高层小区,AP的数量需要加倍,AP的天线采取不同的倾角。每栋需要4个室外型500mW AP。点对点传输,每个AP需两芯光纤,如果不增加楼道交换机,则需要4*20*2=160芯光缆;增加5台左右楼道交换机,也需要5*2=10芯光缆;整个小区需要布设一根10芯/80芯的光缆到城域网末端网元。 

(2)采用FTTB+DSL方式。与场景二类似,只是增大ONU设备的容量。整个小区需要布设一根6芯的光缆到OLT即可。

篇10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国际上通常将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大量兴建超高层建筑成为解决城市化对空间需求的有效手段,我国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也给火灾防控带来了隐患和难题。在同等条件下,超高层建筑与一般低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其发生火灾时的危险性也比较严重。2009年央视大火发生后,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成为城市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仍难以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繁发生,暴露出超高层建筑缺乏针对性防火规范和科学客观的防火设计等一系列问题,也再次引发了大众对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审视。因此,对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存在的隐患进行研究,探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预防措施,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主要是利用探测器中的火焰、温度、敏感元件、自动检测区域内火灾发生时的火焰、烟雾等信号,同时将这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及扑救难度,依据防火和设计规范确定建筑物保护对象的级别,系统采用的形式及需设计的内容、要求。一般情况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具有两种功能,即探测警报和联动控制,只有当某些小型建筑物没有联动控制的需求时,才会发挥出探测报警器其中的部分功能。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分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二级保护对象可采用区域报警系统或集中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可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或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特级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早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大部分采用多线制,控制系统线数多、系统大,控制器需要分别单独与各控制执行机构或探测器实施机构连线,其使用、布线、维护及施工非常繁琐复杂。再加上系统的故障率和误报率较高,因此,控制器还需要设立专门的端子箱。

二、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管井多,烟囱效应显著,火灾蔓延速度快

超高层建筑内部有大量的管道、竖井、楼梯间、电梯井、排气道等各种管井和通道。这些通道从地面一直通到最高层。一旦发生火灾,这些部位就成了一座拔风的“烟囱”,加速火势的蔓延。这也就是超高层建筑着火的最大特点――“烟囱效应”。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消防部门曾做过实验,一座高度为100m的超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着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s。30s的时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

2、建筑物高、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

疏散速度慢高层楼宇特别是超高层,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复杂,疏散意识不强,逃生能力差等问题。超高层建筑因楼层高,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火灾中,人流疏散速度远慢于烟气流动速度,加之疏散方向与烟火蔓延的方向、救援人员的前进方向相反,增加了疏散的困难和危险。由于人员高度集中而疏散设施少,造成人流密度过大,影响疏散速度。《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13.1条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一栋120m的超高层建筑,以两个避难层间隔15层计算,假定楼梯间长度为5.8m,层高3.6m,疏散人员要步行160多米的水平距离才能到达下一个避难层,垂直高差达到50m。火灾时,要在5~7min内,让各楼层特别是高楼层的人员全部安全疏散出去,并离开建筑物,几乎是不可能的。

3、使用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

火灾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入驻单位多,综合性较强,大多集餐饮、娱乐、商场、酒店、办公于一体。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层数较多的超高层公共建筑,内部功能更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管理相对混乱,存在大量可燃物和着火源。一旦发生火灾,火场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速度快、途径多,消防队员难以有效灭火。目前的超高层建筑基本都在150m以上,而最高的消防举高车也只有101m。况且超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各地方地标建筑,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如果受报警晚、首批力量调集不及时、道路拥堵、消防官兵对辖区和重点单位情况不熟悉、作战任务分工不明确、技战术训练不到位,以及单位内部固定消防设施故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则火灾不受控制的发展时间可能更长,扑救难度也就更大。

三、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件的确定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的确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包括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器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等组成,以完成监测火情并及时报警的任务。

1.1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火灾探测器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象可分为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烟温复合式火灾探测器以及气体火灾探测器,按其测控范围又可分为点型火灾探测器和线型火灾探测器两大类。在选用火灾探测器时应按照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来进行。建筑物内需设置火灾探测器的部位、房间,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建筑高度来选择火灾探测器的种类。有的建筑物空间大,房间高度过高,不适合点式火灾探测器,可采用对射式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可能产生油类火灾且环境恶劣的场所,不宜安装点式火灾探测器的夹层、闷顶宜采用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电缆井、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电缆桥架、配电装置、变压器等场所部位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1.2火灾报警系统配套设备的设置

火灾报警系统配套设备包括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现场模块、火灾显示盘、声光讯响器以及CRT报警显示系统等。其中,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并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高规中规定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消火栓按钮一般设在消火栓箱内,具有动作地址编码,能直接联动起动消防水泵。

1.3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用途不一样,可分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会集火灾报警控制器和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三种根本类型。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首要特点是控制器直接衔接火灾探测器,处理各种报警信号,是构成主动报警体系最常用的设备之一;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首要特点是通常不与火灾探测器相连,而与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处理区域级火灾报警控制器送来信号,常使用在较大型体系中;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首要特点是它兼有区域、会集两级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两层特点。经过设置参数既可作区域级使用,衔接探测器;又可作会集级使用,衔接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1.4火灾警报装置、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通信系统的设置

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系统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其位置宜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口处。一般在区域报警系统中面积大、人员少的仓库、车库等场所,不需设应急广播,设置声光火灾警报装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5.4.1条规定: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高层建筑和大型民用建筑内人员较多,火灾影响面大,为了疏散又便于统一指挥,一般都应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空调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其他与消防联动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应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现在手动报警按钮通常带电话插孔,无须再设专门的电话塞孔。消防专用电话线路为独立消防通信系统,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119外线电话,不能通过建筑物内部的总机。

结束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早期有预警作用。早一分钟报警,就多一分钟逃生时间,这对于疏散难度很大的超高层建筑来说就多提供了一份生存的机会。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形式,发生火灾的不同反应程度,设置适合的火灾报警探测器,是每一个设计人员的责任。另外,对于超高层建筑,由于火灾蔓延速度极快,第一时间控制火势不仅为人员疏散争取了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消防队赶来时对火灾扑救的难度。超高层建筑面积庞大、功能复杂、人流密集,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联动,可以根据实时状况疏导组织人员的疏散,降低扎堆现象,减少疏散盲目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今后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整合将有效的提高超高层楼宇的安全等级。

参考文献

[1]郑付.浅谈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