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政企业盈利模式

篇1

关键词:IC卡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油IC项目实施背景

中国石化加油站IC卡工程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为实现中国石化成品油零售系统电子化目标,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以IC卡为载体,为应对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顺应"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中国石化成品油零售系统的改造。

三、项目实施简介

中国石化加油IC卡工程是一个跨平台、范围广、涉及面宽的全国性系统建设工程。通过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在中国石化辖域的所有加油站内实现"一卡在手,各地加油"的目标,并取代传统的现金、油票等结算方式。通过在加油站安装加油站管理控制系统,实现成品油零售业务的电子支付和交易数据的自动采集,提高加油站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加油IC卡功能

加油IC卡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了4层结构,即总公司级、省级、地级以及各业务终端(包括县级管理终端、加油站、发卡网点等)。

加油站:是成品油零售业务的发生地,直接面向客户提供加油服务。

发卡网点:为用户提供开户、发卡、充值、圈存、挂失、查询等服务。

地级前置系统:在发卡网点和加油站与省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转发功能。

省级数据中心:建立用户账户,进行加油卡交易的清分、清算,是业务管理和数据处理核心。

中国石化总中心:负责对加油卡异地交易的清分和争议的仲裁,对基于加油IC卡交易系统的零售业务进行管理。

省级管理中心:对省级石油公司所属加油站的零售业务进行管理。

地级管理中心:对地(市)级石油公司所属加油站的零售业务进行管理。

县级管理终端:对县级石油公司所属加油站的零售业务进行管理。

五、加油IC卡特点

1.技术先进、交易安全。

中国石化加油卡(以下简称加油卡)采用先进的IC卡技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建立了加油卡密钥体系和严密的安全认证机制,可以保障每一笔交易的真实、安全、可靠。

2.手续简单、方便快捷。

持有效证件到指定的售卡网点,即可办理加油卡的开户、充值、挂失、额度分配、圈存等业务,不需要直接接触现金。

3.功能齐全、便于管理。

加油卡能够有效地协助企事业单位车队用油的管理。通过主卡对副卡进行用油管理,分配加油额度、查询每张卡详细的交易记录等等,将为单位团队车辆加油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

4.一卡在手、各地加油。

随着中国石化加油卡项目开展工作的不断深入,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的中国石化加油卡联网加油站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无论客户在何处,只要到中国石化加油卡联网加油站,即可享受到持卡加油的优质服务。

5.查询方便、服务完善。

加油卡客户服务中心将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业务咨询、帐户查询、对帐单、投诉等服务,享受中国石化加油卡给带来的便捷服务。

六、项目实施后的绩效

一是客户购置IC卡后,可以跨县、跨市、跨省异地消费,在中石化系统的任何一个加油站都可凭卡加油,自动结算,充分享受电子交易方式的便利服务。

二是通过在各级石油公司和加油站安装零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零售经营结算网络化,每天可以将所属加油站交易数据和经营管理信息利用机器自动采集并分类汇总处理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及时掌握市场经营动态,从而正确制定库存策略、配送策略、价格策略等方面的决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中石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三是可以辅助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车队优化管理。IC卡系统使用后,车队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比如可以查询司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加油并随时可以提供清单。还可以为每张卡设定限制信息:如限车号、限油品、限油站、限地区、限日加油次数等,同时,为避免卡遗失后被盗用造成意外损失,加油卡还可以根据您的要求设定密码。并根据客户要求定期按车号统计打印加油记录。为单位有效堵塞漏洞。

七、以实施IC工作为契机,加强营销管理,增强竞争力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抽调精兵强将充实IC卡管理办公室,组建IC卡营销团队,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团体、协会、个人等推广加油IC卡业务。

二是内强素质,外造声势。一方面在当地有影响的报纸适时刊登IC卡宣传公告,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上播放IC卡宣传广告,同时利用加油站这一网络化的宣传阵地,设置IC卡宣传栏,向司机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光碟在加油站反复播放。另一方面要求从站长到员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宣传IC卡,岗上每车宣传,不放过一个摩托车用户,岗下不放过拜访客户向大用户宣传,打的坐车向司机宣传,走亲访友向亲朋宣传,外出吃饭向餐馆老板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推卡环境。

三是落实任务,严格考核。为达到IC卡的销售人人关心,人人操心,人人用心的目的,应将IC卡销售任务随同经营指标一起分解下达到各基层单位,和其它经营指标一起考核,并督促各县市公司将任务落实分解到每个员工。基层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分解方案,并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

四是细划客户,分类突破。针对不同客户类型,不同充值金额,不同消费心理等情况,将客户群进行细划,分类公关突破。一是利用中石化品牌和本地成品油销售主渠道地位,协调政府采购中心,将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纳入IC卡用户群。二是对相关单位发函,宣传介绍IC卡,让其单位领导了解到IC卡的优点,主动购买。三是对没有购买的单位,上门走访,领导亲自解说,促其购买。四是对私营企业,着重宣传使用IC卡就等于减少了管车人员,并能够管好车和费用的观念,主动充当其车辆管理员的角色,确保客户油料不流失,从而发展私营企业加入IC卡使用行列。五是对出租车、中巴车、私家车和摩托车着重向其宣传中石化油品可靠的数质量,以及IC卡的方便快捷、积分奖励、保证现金安全、避免找零纠纷和持卡消费符合时代潮流,从而抓住用户。

五是优质服务,诚信待客。卡销出去了并不等于客户永远抓住了,必须完善服务,诚信待客。一是要求发卡员做到耐心解释工作;二是对于特殊需求的客户,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帮助保管客户加油卡;三是为保证用户IC卡的安全,每个加油员都是售后服务员,需耐心向用户讲解IC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遇到用户使用IC卡不当造成损坏或灰卡,要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用户解决问题。

六是加强培训,采取现场操作指导、单独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公司营销经理、零管主管、加油站长、发卡人员分别进行专项培训,对加油站员工采取分片区集中培训和逐站单独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是加强监管,保证运行。为保证加油站数据成功准确上传,对所有IC卡加油站安装数据通讯专线,并制定数据上传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要求制作和上传日报的加油站进行通报处罚,并配套制定相关考核办法,保证IC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篇2

关键词: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is a logistics hub in the industry, in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logistics cos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gistics park, such as single profit mode, high park vacancy rat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taking the trend of internet platform industry into account and learning from foreign mature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gistics park operating mode from the internet platform perspective and expec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gistics park.

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internet platform; operational mode

0 引 言

随着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贸易网络辐射能力的日益增强,现代物流逐渐成为第三利润源。目前,国家频繁出台物流行业政策方案,一系列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举措接连出炉,如:国务院《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出台,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将以更高的效率支持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在物流行业中至关重要,发挥着集散枢纽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即物流园区的本质是物流参与者进行物流活动的聚集场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国民热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物流园区”将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平台型经济例如APP STORE即是基于平台而产生的盈利模式,实体的房地产交易所、虚拟的阿里巴巴等都是平台经济的产物。在互联网繁荣发展乃至物联网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行业网络化平台化成为创新突破点。但是,目前互联网平台型物流园区的确切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清晰,本文将通过传统物流园区与互联网平台型园区的比较,探讨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化的运营模式,期待为物流园区平台化运营提供新思路。

1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1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1.1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国外物流业起步早发展快,作为物流活动的发生场所,物流园区逐渐出现并在物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横滨港、德国的不莱梅物流园区以及荷兰位于鹿特丹港内的诸多园区发展迅猛,成为世界货物集散转运中心。物流园区在提高物流活动整体效率,使物流活动向着集约节约方向发展,带动园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促进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物流园区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2]。二战后,日本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原材料以及商品货物的运输量骤增,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交通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进行城市功能的重新划分,合理规划物流集散场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物流园区建成使用后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益使社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且带动周边餐饮、汽修护理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继日本之后,德国首先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并被称为“货运村”,其中,不莱梅物流园区是德国的第一个物流园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整合零散的物流和配送中心,以德国为中心,将园区网络延伸到欧洲甚至是世界各地,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联通世界各地物流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园区的标杆。

1.1.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2015年7月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我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 210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48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155%;与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长60%。物流园区分布情况如下:北部沿海经济区(17.85%),长江中游经济区(17.43%),黄河中游经济区(14.46%),东部沿海经济区(12.89%),南部沿海经济区(11.16%),西南经济区(10.90%),东北经济区(9.17%),西北经济区(6.11%),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长江中游经济区分布较多(如图1所示)。从物流园区数量上看,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增速快,处于运营阶段的园区数量高达857家;从物流园区分布比例来看,布局于节点城市的数量较多,并且增速快。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从供应链角度进行整体优化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作用十分重要,我国大中型城市都将发展物流园区作为促进城市经发展、缓解交通压力、规划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首要策略。

1.2 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分析

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总结为政府主导、企业引导、政企联合开发三种[3]。物流园区的建设一般分规划、布局、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六个阶段。在园区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进而才能进入建设阶段。在规划阶段,要合理定位物流园区的功能,将物流园区合理划分为交易区、仓储区、零担区、信息服务中心、零担区、停车场、生活配套区等模块,并选取全部或若干模块进行科学组合,合理布局,投入建设。建设完成后要进行招商,吸引物流公司入驻。影响招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价格因素、硬件设施和营销手段等。招商完成后进入运营阶段,物流园区开始盈利,此后综合的物业管理也开始发挥作用。

物流园区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促进相关人才培养、加快物流企业发展速度以及提升物流行业整体运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的物流园区发展相较于国外领先物流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比较单一[4]。粗放式发展导致了空置率高、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基于调研,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盈利模式单一。主要利用基础功能来盈利和依靠土地增值获利。主要集中在园区物业管理费用、土地增值、国家政策优惠等方面,缺乏利润创新点,发展往往停滞不前。

第二,粗放式发展,缺乏系统规划指导。在政府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背景和优惠下,出现了大量缺乏规划和管理的园区,甚至是利用园区进行“圈地”,园区中入驻物流企业数量少,园区空置率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行业集群效应,造成园区、车辆设备、人员以及基础设施等物流资源的浪费[5]。

第三,同质化竞争趋于严重,客户粘性降低。物流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现象日趋严重,区域范围内园区的盈利水平上升会引发周边不规范的仓库甚至是普通民居改造的门面房加入到物流企业的争夺。不规范园区缺乏政府监管,设施不健全,但由于低成本往往以低价吸引物流企业租用。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往往业务重叠和服务空间范围重叠,相互之间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抢夺货源,利润空间逐渐下降。

第四,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虽然物流园区交易大厅的出现促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国内很多物流园区仍保留原始粗放式运营方式。由于园区运营关系的存在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限,基于博弈心理,物流企业不具有共享货源的主动性[6]。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共享货源的激励机制,交易大厅发挥的信息共享作用微乎其微,园区、专线公司、货主、车辆之间的信息孤岛仍旧存在。

2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及运营模式探讨

2.1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架构

平台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更可以是实体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对于物流园区来说,将实体的土地资源、专线车辆与虚拟的信息资源网络相结合更能发挥平台的集成共享作用,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线下基于实体园区、线上基于数据库资源共享的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客户、辅助组织的平台,线下由于地理区位因素将以上资源聚集整合,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建立高度流通的物流园区网络。充分利用物流企业、客户以及辅助组织(特别是政府机关)的互动机制,孵化物流园区甚至物流行业创新业态。基于供应链的运营结合车联网系统,相关数据可以迅速反馈到货主企业,实现线上车货快速匹配、手持终端路线实时优化、实时可视查询、自动结算等功能。

在供应链角度深入分析物流行业中的“客户”,客户不仅是委托发货方,收货方同时也是潜在可被发掘的发货方,进而成为物流园区平台的客户,因此,基于对阿里系模式的研究[7],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架构如图2所示:

图2中双向箭头表示两者间具有组织联系关系,二者之间的两个单项箭头示意期间存在的转换关系。发货方可能成为平台的收货方,收货方可能转换成平台的发货方,从而不断的扩大平台。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在会员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平台结算代收货款,从发货方发货到收货方收货的运输时间差,可产生资金沉淀。物流专线企业、政府行政部门、金融保险服务在物流园区的平台上,通过共享的信息数据,将线下实体运输与线上虚拟交易结合,发挥平台的整合作用。将重点节点城市的园区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形成巨大的物流园区生态网络,综合运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以网络干线运输带动物流配送到门的最后一公里[8]。

2.2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模式探讨

2.2.1 运营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依靠线下资源整合以及完善的流通网络,线上开发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设计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高效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构建了企业入驻选择、停车收费智能管理、信息管理、车货智能匹配、甩挂调度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第三方保险金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主要应用场景可以概括为四通一共享。

第一,会员通。注册会员后,全国互联网平台物流园区通用,会员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园区共享,实现园区门禁车辆进出通行自动认证,停车收费、餐饮住宿以及车辆养护优惠共享。平台的不同服务模块付费后即可使用。在平台统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额度以后,对该企业新增业务提取一定的系统维护费用。

第二,信用通。通过平台实现异地联网,园区间入驻企业以及车辆的服务质量诚信信息共享,入驻企业车辆诚信以及服务质量评分过低在联网园区内的货物承运、服务优惠、园区准入等方面将受到制约。

第三,配货通。物流货物资源联网平台内园区企业共享,基于互联网的车货信息双向流通平台,实现货源车辆迅速匹配,实现园区的协同作业,线上线下双向提速,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第四,金融通。平台内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联合银行、保险公司等为平台内企业货主实现线上支付,物流企业累计额度平台统一提现支付,发货至收货的时间差以及额度累计的时间差,给平台带来巨大的资金沉淀,在平台货源较为稳定或者稳定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沉淀资金进行金融运作。物流企业线上购买保险,线下进行货损货差认定,线上进行理赔。

第五,共享性。平台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共享性,如物流园区平台内货源共享,跨园区的车辆入驻企业信誉共享,结算体系共享,认证货源的利润共享,还可在更深层次上的数据联网共享。

2.2.2 盈利模式分析

互联网平台视角下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较传统物流物流园区有很大不同,除了基础的土地增值、园区租赁费用以及物业管理收费等利润来源外,对应以上运营模式,对入驻物流企业与挂靠运输车辆收取会员费;收取平台各种功能模块的服务费用,比如提供的即时配货服务、金融结算服务等;收取运输公司与客户形成订单的平台运营服务费用,根据交易额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最后,在金融通服务的基础上,园区提供第三方支付结算服务,除了为园区增加模块服务收费外,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池,进行企业投资,进而形成多渠道盈利体系。

2.2.3 推广分析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聚集物流企业的平台,也是物流园区互联的平台,即平台的平台[9]。当平台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基于产业聚集理论以及模经济效益,物流园区互联平台将产生巨大的行业效益,进而产生社会效益[10],因此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推广尤为重要。据在调研过程中的了解,物流园区平台的推广模式可初步划分为园区互联平台初创期及成熟期两个阶段。

在初创期,主要通过加盟合作,迅速打开市场,占据市场份额,采取低盈利甚至零利润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吸引物流专线企业入驻,特别是物流行业内资产雄厚的企业入驻,从而形成招商宣传方面的优势;利用政府关系寻找潜在客户,依托政府进行宣传推广,增强目标物流企业以及园区的信任度。

在成熟期,物流园区互联平台已经初具规模,规模经济效益较为明显,货源充足,入驻企业盈利增加,对其他园区以及物流企业具有吸引力,此阶段可以发挥示范型标杆作用,利用口碑传播的途径进行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推广宣传。

3 结 论

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出现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库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解决园区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货源车辆不匹配、同质化竞争、空载率高等一系列问题,提高物流企业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以“四通一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平台视角的物流园区运营对于提高园区运营效率、改善客户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物流园区互联平台仍然有待改进,首先,物流园区互联应用平台主要面向对象是入驻物流企业以及车辆车主,如何将其更好地纳入平台系统进行管理,提高客户对于园区内物流企业的忠诚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益秀. 试论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企业导报,2011(8):140.

[2] 韦达. 对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几点认识[J]. 现代交通技术,2014(4):76-79,87.

[3] 戴航. 基于博弈分析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 汤珏,孙有望.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J]. 中国储运,2008(4):104-106.

[5] 王战权,杨东援. 物流园区规划初探[J]. 系统工程,2001(1):79-83.

[6] 欧江涛,马祖军. 区域性物流园区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2016(2):98-103.

[7] 王晶. 基于平台战略视角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8):93-96.

[8] 石荣丽.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J]. 企业经济,2016(3):134-138.

篇3

关键词:PPP;PPP现存问题

一、PPP的界定

(一)PPP的定义

PPP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下面仅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

1.机构给出的概念。(1)联合国:PPP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2)欧盟委员会:PP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服务。(3)美国PPP国家委员会:PPP是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它充分利用私人资源进行设计、建设、投资、经营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4)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PPP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经营关系,它建立在双方各自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最好地满足事先清晰界定的公共需求。

2.本文给出的概念。虽然以上的表述都没有给出一个完全一致的概念,但各个机构给出的概念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为前提,二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这是合作的目标。最后是两个部门的共赢与风险共担。所以本文将PPP的定义做出以下表述: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主体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社会主体带来利益。

(二)PPP的主要特征

1.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PPP的首要特征之一,根据本文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PPP模式是一合作为前提,没有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主体的合作,就没有PPP。

2.利益共享。我们知道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PPP项目都是公益性项目,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利益共享在该模式下是指共享PPP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作为参与一方所享有的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3.风险共担。伙伴关系不仅意味着“有福同享”,也意味着“有难同当”,风险与利益是相对的,而在PPP模式下,更多的是考虑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双方的风险,使整体风险最小化,这种追求整体项目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模式,比各自追求风险最小化更能化解风险。

二、PPP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PPP项目在我国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大规模进入国内,地方政府开始与一部分外商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国最早的PPP。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让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各地推出了大批PPP项目。201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大量PPP项目,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的一句“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更是验证了政府推广PPP的决心和信心。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财政部PPP中心外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推行PPP项目以来,截至2016年2月29日,全国各地共有7110个PPP项目纳入综合信息平台,总投资约8.3万亿元,涵盖了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19个行业,PPP改革事业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

(二)PPP发展模式的现存问题

随着PPP在我国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热点议题,PPP的发展在我国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如何规范发展PPP,防止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发债,如何破解PPP落地难等,具体问题如下:

1.PPP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PPP项目分为政府付费项目、使用者付费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的项目。目前市场上更多关注政府付费项目,由于对付费方式的年限,价格缺少明晰的保证,企业难以参与其中。特别是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的PPP项目投资量巨大,回报期较长,企业对投资回报率顾虑较大,缺乏积极性。

2.对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经验不足。PPP项目都面临着一系列的系统风险,还伴随着临时性风险,政策的变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会使企业对PPP项目风险的预测变得愈加困难。对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使得对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合同中的责任区分不明,风险披露机制不完善,盈利模式不够透明等,都使得PPP项目容易夭折。

3.PPP项目领域分布失衡。虽然大力推广PPP项目,但是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对来说,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占的比例较低。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首次披露显示,仅交通运输和市政工程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需求约达4.45万亿,占总投资需求的53.6%。未来从PPP数量上看,例如养老(3%)、教育(5%)、医疗卫生(5%)、体育(2%)等公共服务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缺乏规范的法规体系。PPP项目归根结底是一种长期的合同关系,在推广PPP项目的进程中,政企双方在面临纠纷和矛盾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可循,造成责任无法落实,从而也对PPP的推广起到了制约的作用,所以要推动PPP立法创新,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为PPP的推广保驾护航。

三、PPP项目发展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社会资本参与PPP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明确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带头履行法约,尊重市场规律,保证社会资本合理投资回报不受政府换届换人的影响。民营资本在PPP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是阻碍了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大规模介入PPP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补助和付费项目的比例,提高社会资本参与PPP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PPP模式的风险,加强管理

对PPP项目面临的系统风险、临时性风险、政策的变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行有效的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不断加强对PPP项目风险预测的学习。增强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经验,充分合理的识别风险,做出判断,做到合同中的责任明晰,不断完善风险披露机制,盈利模式透明化等。

(三)逐步实现PPP项目领域均衡分布

目前推广的绝大多数PPP项目都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对来说,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占的比例较低。在未来,要逐步实现PPP项目领域的均衡分布,PPP的项目推广在养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

篇4

自此,他的事业就再也没离开过IT。从简单的软硬件系统集成,到服务、软件产品化,再到业务模式的平台化、智能化,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和量子通信等技术在行业的实践探索……在中国IT信息产业的成型与发展的过程中,周一兵和神州信息经历了所有的历练。

在每个成长的节点,产业的各个分岔路上,神州信息都在变局中应势而动,前瞻性地调整发展模式,做出适合自身与时代的战略选择。它的进化历程,既是IT服务领域的成长典型,也是一个企业做出合理战略选择的范本。

从诞生到获得话语权

诞生:发端于中科院

神州信息的根可以追溯到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开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探索,柳传志等11名科技人员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间小平房里创立了联想。而就在第二年的1985年,中科院一批做大型行业信息化科研的课题组进想,成为神州信息的业务发端。神州信息的根正是起源于中科院计算所这样纯正的血统。

神州信息的前身正是联想系统集成,主要业务是IT系统集成项目,业务模式为项目驱动型,在信息化服务领域,成为了国内首批提供IT服务的厂商。当时,整个国内IT企业刚刚起步,基本上都是跟着国外企业走,以的方式买卖国外技术和产品逐渐发展起步。

到了2000年9月,联想科技、联想集成与联想网络,这三块业务从联想集团拆分,组成了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8个月后,神州控股在香立上市,神州信息成为“一个联想成长为两个联想”战略下的一部分。

在最初的15年时间里,神州信息意识到软件业务的价值,开始从事银行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为银行定制业务应用系统;国内首个金融应用软件产品――银行柜面业务系统,其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50%,打败了众多国外厂商。后来又了第一代银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在税务行业则开始承建国家税收征管第一代信息系统,行业应用软件使得神州信息在行业信息化中开始领先。

话语权:神州信息的新引擎

神州信息总裁周一兵感叹道:“我们在做IT的产业当中,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至今为止利益都是由别人决定的,别人在控制你的整个发展空间。”2000年之后,神州信息开始思考企业发展首要应解决的根本问题――找到清晰的有利益分配语权的盈利模式,为此掌门人郭为提出要以客户为中心。

实际上,这是要直接与客户接触,围绕客户做一些有附加值的业务。神州信息开始为金融、税务、电信等领域的企业级客户提供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业务模式转向为客户驱动型,进入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服务的“方案商”阶段。

在这过程中,神州信息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推动着神州控股在技术层面打造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从技术服务寻求突破的战略使命。

之后,神州信息逐渐成为了神州控股的一块优质资产,业务比例逐年上升,成为神州控股智慧城市战略的重要支撑者。

2013年底,神州信息从神州控股当中独立出来,借壳*ST太光回归A股在深交所上市。2014年3月,*ST太光正式更名“神州信息”。在技术研发、运维服务、客户覆盖等方面,以及在业务领域和经营结构上,神州信息都有了独立的体系。

纵向进化:从转型到蜕变

在业界,当初在同一个时间点进入同一领域的不同公司,由于选择的发展之路不同,多年后可能呈现出高达百倍的市值差异,这一点让周一兵非常感慨。他认为,目前IT产业取得成功的大公司,都能够解决话语权和规模化发展这两大关键问题,特别是规模化,能将个性化的定制开发解放出来,实现IT服务领域类似工业化的“批处理”,从而实现公司体量的飞升。

在周一兵的理念中,神州信息也要做一个除了有利益分配话语权以外,同时规模化运营的企业。

转折:从方案商到服务商

为客户提供定制解决方案之后,产品的附加值变高了。国内的IT方案商基本都是采取这种模式,这也正是“方案商”名称的由来。但周一兵深知虽然拥有了利益分配的话语权,但在企业长远发展层面,此模式还存在一个更大的难题。“方案商”意味着是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的可复制性太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没有规模,企业的盘子就做不大。

周一兵谈了一个老例子:如果定制冷冻室、冷藏室,不卖冰箱产品的话,就没有今天的海尔。因为做冷藏室要每家每户去测量、安装、调试,按项目形式来做,生产效率非常低。项目式的解决方案,不应该是神州信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些国际性IT厂商,基本上都是以把握大规模、持续性的客户需求来获得发展。通过年年付费的形式把出售所有权变成出售使用权,即使用许可。用户购买一个软件的产品,交易完成后用户才可以进行使用,但购买的使用期限一到,想要继续使用就需要进行二次购买。

神州信息也希望通过只出售使用权的方式提高需求的频率,将重心转变为规模化地做服务。这要比做个性化软件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只要系统还在用,你就有做升级维护服务的机会。

在2006年,神州信息开始从技术服务业务切入,思考如何实现规模化发展。用周一兵的话来说,过去神州信息做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做的是“生孩子”的事情,以后要多做“养孩子”的事情。所谓“养孩子”,其实就是为客户提供持续的IT维护管理服务。

但在做服务的过程中,非标准化的东西太多,批量复制也并不容易。因此,神州信息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挑战。

规模化破局:标准化与产品化

在一些国外IT服务商的收入构成中,后期运维服务已经占到了50%以上。周一兵希望神州信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让服务形成规模化,而实现规模化的关键在于服务的标准化与产品化。

不同的企业需求各有不同,不同的服务商套路也各不相同,IT服务的标准应该如何制定?2006年,神州信息率先启动了IT服务标准化的探索与实践。从2009年起,凭借之前的探索,周一兵在国家IT服务标准(ITSS)的制定工作之中投入了更多精力,他希望让整个IT行业实现服务流程和软件接口等的标准化。

在神州信息内部,周一兵将服务业务拆分成小的单元――模块化。每个模块都有明确标准,这样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服务的成本,让服务的定价和销售更为严谨和透明,并解决了服务边界不清晰的问题。服务实现模块化之后,就可以按照客户需求,组合形成不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这样,神州信息的系列服务就有了“工业产品”的特质:有标准,有流程,有制度,有体系,做服务的效率就会非常高,并具备了大规模复制的能力。“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形成批量化的处理,才能批量培养员工,才能形成‘生产线’,否则企业内只是一个接一个客户服务定制化的独立项目组。”周一兵说,“业务的扩大一定不能只依靠团队人数的扩大,因为这种模式下边际效益太低。”

在服务和软件的标准化和产品化方面,神州信息已经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并成为了国家ITSS和运维服务标准组的组长单位。服务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开始撬动中国IT服务业、中国软件产业走上规模化快速发展之路。

规模化引爆:从平台化到智能化

在周一兵看来,神州信息要规模化的引爆,涉及到三大要点,也是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自动化、智能化。让机器来完成交付流程,让机器做自动化监控。自动化的实施,可能一定程度上需要人的协助,但主体必须是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的方式。

二是端到端的服务。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客户不需要找第三方,因为神州信息的产品体系囊括了客户所有的需求。

三是平台化,“产品、客户都在统一的自动化、智能化平台上,所有的服务,支付、交付、维护都是用平台的方式来解决,在各个环节减少对现场服务和人的依赖”。

当三个条件都成熟后,规模化的力量才能真正爆发出来。这其中,平台化、智能化的运作,神州信息也已经开始落地。

随着以云计算为核心,大数据、移动商务、物联网等新技术迅速普及,在企业级市场有了广泛的应用,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神州信息通过自身行业经验的积累和IT服务及软件产品化、平台化的日趋推进,开始逐渐把服务升级走向自动化、智能化,软件产品逐步搬上云端,实现软件平台化的升级,进入服务智能化、软件云化的新阶段。

基于此,神州信息从2014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战略周期,确定了要做“平台化服务、数据化运营”的新方向,重点是行业SaaS云平台搭建与运营、大数据的建模及数据价值挖掘的行业DaaS应用。

追问商业生态

从提供解决方案到提供IT服务,从产品化、平台化到智能化升级,业务模式的转变使得神州信息身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随着新战略的实施,神州信息逐步在“IT+行业”的创新领域形成了产业生态体系。如基于“产品化、平台化”发展策略,打造金融云、税务云、农业云等行业垂直云平台。用大数据跨界融合,构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及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从IT服务向行业业务服务进一步扩张和升级,在业务模式上逐步涵盖B2B、O2O。

串联商业生态的则是神州信息的技术链条。在前沿的“量子通信”领域,神州信息已成功取得先机。自2012年量子通信技术开始尝试产业规模化应用,神州信息就将其作为重要业务方向发展跟进。在“京沪干线”的工程建设中,神州信息承担了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的主要建设工作。之后,神州信息的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也实现了探索和突破,市场份额持续第一。

用资本缩短战略周期

当前,神州信息的云服务及大数据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已经在金融、税务、运营商、农业、人口、教育、电力、城市等行业及地区市场得到应用,引领IT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和服务创新。

上市半年后,神州信息即有了大动作。2014年7月23日,神州信息涨停。头天晚上,神州信息宣布收购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头企业中农信达,进入农业信息化新领域。

相对于业务多元化发展,最初,周一兵更想留在既有的金融与税务领域深耕。服务多年,神州信息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的第一大IT服务商,在税务领域也是领军者。

“在美国,一家能把税务信息化服务做出色的公司,可以相当于美国第五大银行。神州信息专心把中国金融市场、税务市场的服务做好,就是一家非常不得了的公司了,对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贡献也很大。”这是周一兵当时的想法。

但从2013年起,我国农村改革形势迎来了新一轮极大的转变。国内土地的种类多,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方面,业务和信息化刚开始起步,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驶入高速路。

“多年的积累让我们在金融、税务、运营商等领域成为领跑者,IT信息化技术也较为先进,形成了大量的方法论和工具。如果将这些现有的成熟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我们具备很大的领先优势,一定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农业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在土地确权、产权交易、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商、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神州信息还有很大的释放空间。

“我们做农业信息化,会充分利用积累的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包括土地流转平台和农村电商等平台,我们预见到这一领域的发展将迎来巨大的飞跃和爆发。”周一兵说。

借助已有的行业和技术积累,神州信息已逐步铺垫开农村信息业务。天津、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很多城市正携手神州信息,在“智慧农业”方面开展合作。

2016年5月,神州信息又收购了移动网优及通信大数据企业华苏科技,完善在运营商大数据领域的战略布局。神州信息正抓住国内移动网优服务的市场变革机遇,加强CT和IT融合创新并希望突破移动网优行业原有发展瓶颈,将通信大数据在神州信息所覆盖的金融、政企、农业等更多业务领域进行协同应用,释放数据价值。

布局未来的业务新生态,已现雏形。

主动和持续

回顾神州信息三十年的历史,如果说它在头二十年内的发展是一种基于时代和市场的选择,后面十年,它呈现出的冲劲和个性化则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