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篇1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内容开发

     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意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是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多寡,决定着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才能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职业学校,要想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下功夫。

    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依据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必须从体育课程的职业教育地位出发,依据体育培养目标,确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也要从学校环境和学校的体育活动条件出发,学校环境和学校的体育活动条件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任何好的体育活动方案都无法实现。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体育活动项目的目标定位,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按一定的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进行。

    (一)教学目标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存在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体育知识目标;一个维度是体育技能目标;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要从体育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具体地说,开发一个体育活动项目,要看这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要看这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能,是否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技巧,还要看这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利于德育渗透,美育渗透,或者是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在职业学校,体育课有其特殊的学科基础性地位,有其一定的总体目标要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不能偏离这个目标方向。

    (二)设备条件依据。

    体育教学活动受场地、器材条件制约。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有足球场可以开展足球运动项目,同样可以开发一些与足球运动相关新的足球活动项目。有游泳馆可以开展游泳运动项目,同样可以开发与游泳运动项目有关的活动项目。学校都有特定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域环境具有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价值。靠山,可以开发与山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近水,可以开发与水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学校周围,如果环境开阔,就可以搞航模,放风筝等活动项目。完备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保证,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除了要有球类、田径类、棋类等基本的运动器材外,还应具备一些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体育运动道具。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师生素质依据。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还受教师体育素质和学生体育素质的制约。教师的体育素质如何决定着项目的能否教,学生的体育素质如何决定着项目的能否学。所以,要开发更多,更好的体浅谈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郭开宇(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 江苏省 223300)摘 要 不断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要依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依据学校体育设备条件,要依据师生的体育素质。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应取向于活动的娱乐性和规范性、动作的协调性和技巧性;应取向于良好品德的养成。体育教学内容开发基本途径有四条:一是整合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二是到生产劳动中去发掘提炼;三是到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中去寻找;四是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内容开发育运动项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学生要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体育素质。

    三、职业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基本取向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决定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为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之一的体育课程,其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选择必然受到学生的就业发展的指导和制约。从职业学校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角度考虑,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有一些基本的取向。

    (一)娱乐性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职业学校所有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体育学科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娱乐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活动的本身只是引起娱乐的原因,学生娱乐的对象和载体是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开发这方面体育活动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趣味性;二是健康性;三是规范性。活动带有趣味性是学生产生愉悦心理的基本保证;关注活动过程是否健康,是避免活动本身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消极影响。注意活动规则设置是养成学生遵守规范的常态要求。

    (二)协调性、技巧性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体育教学主要内容是肢体运动的训练,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身体得到有效锻炼,也能使身心获得愉悦。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讲究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技巧性的。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具备讲究准确性、协调性、技巧性的条件,学生通过这方面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既能得到体能的提高,也能获得智力的开发。另外,运动态度的训练,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具有很好的帮助。

    (三)能吃苦、耐挫折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在体育课教学中,许多体育训练项目是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和体力的。学生参与这方面的体育项目训练,往往会出现畏惧心理,出现半途而废现象。在项目训练过程中,那些遭受一次次失败,在一次次失败中爬起,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学生,获得不是仅仅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更主要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形成了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勇于拼搏,败而不馁,坚持不懈的行动品质。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尽早具备这种品质。学生就业后,很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然经历。所以,体育教师要注意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训练内容。

篇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方式问题。文章依次探讨分析了引入法、改造法、创编法以及整合法四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方式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课程内容资源 体育教学 开发方式

一、引入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应用分析

引入法是将已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按照其运动方式、运动方法、运动规则以及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等方面的要求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将其作为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的一种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这种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式是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活动中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虽然说利用引入法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方式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是,在引入时却应注意: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十分丰富而多样的,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容,将所有已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全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利用引入法来开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对所要引入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筛选。通常来说,在对已有的运动项目进行筛选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开发的小学体育内容资源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其次,所开发的小学体育内容资源要具备可行性,能够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利用学校已有的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器材设施等就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最后,所开发的小学体育内容资源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例如,乒乓球、跆拳道等体育运动,不但符合体育新课改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要求较低,可行性高,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二、改造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改造法是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等)、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问题,对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调整,从而使其满足教学需求,从而实现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一种方法。

在针对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改造时,能够运用的改造方式十分多样,而且改造的内容也非常多元,既可以针对体育运动的内容、场地、器材、规则或是适用范围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加工,也可以针对多个要素来进行加工;既可以是整体的、系统性的调整,也可以是局部的、某个环节的调整。例如:在引入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时,既可以将其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改造将其有效的融入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之中,也可以针对其中的某个动作或是某个动作组合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三、创编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创编法实质上指的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创造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这种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在游戏教学中最为常见。在创编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创编的内容要在满足教学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符合简便易行、趣味性强的特点。例如,针对小跳远教学可以创编“青蛙过河”的小游戏,而针对短跑教学,体育任课教师则可以创编“迎面接力”等小游戏。

四、整合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整合法来开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实际上就是在开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开发创造出新的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

一般来说,通过整合法进行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教学需求确定整合的目的。常见的进行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即: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课程内容的适应性三种类型,要进行整合任课教师首先要清楚整合的目的,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整合工作。例如:为了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可以考虑将乒乓球教学与羽毛球教学整合起来开展。

其次,对所要整合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所采用的整合方式。例如:要将乒乓球教学与羽毛球教学进行整合,那么就要在分析和研究乒乓球和羽毛球各个要素的基础之上,确定是要将乒乓球的练习方法与羽毛球的练习方法进行整合,还是要将乒乓球的练习方法与羽毛球的练习规则进行整合等等。

最后,整合与检验。在确定了整合目标和整合方法,并根据整合目标对所要整合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造之后,就可以将所要整合的内容进行整合了,而且在整合工作完成之后,还要通过教学实践等方式来对所开发的课程内容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勇,蒋晓培,李洋.吉林省农村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经之路[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2] 袁九宗,王颖.论在新课标下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信息.2007(01).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49-01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1.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1.1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一幅画,色彩单一,难给人以新鲜感和美感;一处风景,构成太单一,也易让人疲劳。反之,一幅画或一处风景,如果构成元素多样,就能让人从中不断发现新的美,从而可以保持更长的欣赏时间。一堂课,如果内容单一,对学生的注意力的吸引时间就会很少;反之,如果内容丰富多样,则可以长时间抓住这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群体尤其如此。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1.2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1.3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 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2.教学评价多样化,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育任课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小学的体育任课教师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的现象,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不够。部分体育任课教师,因为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改革的目的和内容,所以仅在操作层面上做了细微的改革,而在思想和观念层面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改革。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课题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言语评价(表扬的语言)、行为评价(微笑、抚摸、握手等)、物质评价(糖果、小星星、学习用品等),同时还让学生相互评价。

3.建立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的关照下,新课程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化地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但每节课不得超过3个游戏)、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多给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活动机会。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行走姿势,中、高年级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方法的制定及改造,多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多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丰富手段,融入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单调无味的教材与情境、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产生运动的需要,达成自主参与的心理趋向,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运动的满足感。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上课了,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乐曲中愉快地玩耍着;忽然乐曲变成了"马儿跑"和"青蛙叫"的声音,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随着音乐的变化,一会儿学马儿跑,一会儿学"青蛙"跳,动作十分逼真,身心十分投入……这样,学生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又发展了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种,能给体育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像等。注意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弥补教师技术示范上的不足。促进学生网上自学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承德市区 学校大课间 趣味体育活动 创新

为配合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工程,更好地给学生创造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项目,本课题组对承德市区趣味体育活动内容进行了一场大胆地创新改革研究。我们从民族体育项目入手,融玩、乐、学,以不断挑战创新形式为方法,经过多方搜集资料与多次整理,选出一些有趣新颖,同时具有一定健身、健心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实践内容,并把内容进行创新改编使其适合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特点。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自身更好地发挥了其效果。

一、大课间活动创新的目的

以前的大课间活动主要是以司空见惯的传统体育项目稍加改编进行活动,比如贴人游戏、传截球游戏、网鱼、木头人等等游戏,随然同时也附加锻炼了身体的各项素质,也具有一定的健身健心功能,但是活动本身缺少挑战性与新奇性,活动方法缺少针对性、配合性与吸引性,总体效果上爱动的依旧爱动,不爱动的更不爱动,胆小的还是胆小,害羞的还是害羞。总之,有老师在被迫当“标杆”,没有监管的马上溜之呼。孩子虽然天性活泼好动,但出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或没有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或无法展现自身长处成为其他同学心目中偶像的活动,从而不乐于参与大课间的活动或是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通过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进行创新改编,注入新的活力,改进有些传统体育活动的弊端,让孩子们对新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从而勾起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孩子们在主动、欢快、积极的情绪下进行有效而丰富的大课间活动,使大课间的实际效果加大、加深、加浓。

二、大课间活动创新方法

(一)添加新鲜的活动内容

经过查阅有关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游戏、体育心理和体育教学等书籍、网上搜索和观看相关趣味游戏内容方面的视频及电视节目、并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及看法,从中总结整理出一套有效的活动方案。其中有仿照二贵摔跤形式的双人搭肩互踩气球、仿照压夹形式的对拉够物或对拉填字填数、仿照蹴球形式的击球出界或定位蹴球、新式跳绳、仿照板鞋竞速形式的多人两绳或三人两圈定距赛跑、仿照陀螺形式的发木噶到固定点或发木噶击物出圈、仿照毽球形式的踢球到位或踢球穿圈等等新的游戏活动内容。新鲜的大课间活动内容擦亮了孩子们的眼球,拨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勾起了孩子们想要参与的欲望,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使大课间活动初见成效。

(二)活动方法趣味化、活动形式具有挑战性与配合性

如果大课间活动内容新颖了,而方法却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牵动力、形式上又过于复杂,孩子们也不会玩的尽兴,更不会有再参与的欲望,大课间活动的效果也不会取得好的成效。因此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斟酌、实践、整理,最终在方法上进行了简单、趣味、挑战、诱惑化处理,使大课间活动更具有价值、效率更高、意义更大。具体方法方案如下:

最初时孩子们对各种新内容下的活动方法与技巧不了解,因此采用让每位同学先尝试熟悉各种活动内容过程,然后进行各活动内容单项选拔,为后面组合游戏做准备;如:仿二贵摔跤的游戏,两人每人每个脚踝各系一个气球,双手互相扶对方的肩膀,看谁先把对方的两个气球都踩破或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最后剩下的气球多,如果一样即为平手,以猜拳决定胜负,胜者晋级,最终决出冠亚军。仿压夹的游戏,两人或多人用一个绳圈套在腰部,同时用力分别向各自的方向使劲,看谁先够到目标(目标,可以是固定物体,先摸到获胜;可以是固定黑板上的题目,先完成获胜;可以是固定气球,先弄破获胜等等),或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拿到的物品多或完成的题目多或刺破的气球多等等,胜者顺利晋级,直到最终决出冠亚军。仿蹴球的游戏,可以是将固定地点的球击出界,先击完获胜;可以是蹴球过门(门可以是摆出来,也可画出来,还可用人分腿来当门),按顺序先过完门获胜或规定时间内过的最多者获胜;可以蹴球到固定地点,每个固定点的分数不同,看谁三次总得分最多,多者获胜,最后决出冠亚军。可以单人,也可以小组共同接力赛形式;仿板鞋竞速的游戏,可以用两根竹竿上系绳圈,套在脚上;也可以直接用两根绳分别系住左右脚踝;也可以用呼啦圈,三人两圈,套在腿上或腰上,看哪一组最短时间完成规定距离(可以小组、家庭、班级、自由组合等形式为单位)的移动,最终决出冠亚军。仿陀螺的游戏,可以向固定地点发转陀螺,看谁转的时间最长,或者在发转过程中看谁完成的规定任务最多(可以是传运物体,可以是计算题目,可以是对答问题,可以是字注音或音填字)等等;可以发转陀螺看谁能把固定地点的物体击中或击出界,胜者对决,最终决出冠亚军。仿毽球游戏,可以由3―10个同学手拿呼啦圈放到固定位置,然后看谁踢出去的毽球穿过的圈最多;可以踢毽球到固定地点,看谁规定时间内到位的多或规定的毽球个数踢到位的多最终决出冠亚军。新式跳绳,可以跳绳过障碍;可以长绳套短绳;可以跳绳回答问题;可以跳绳传接物等等,看谁坚持时间最长或同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多。接下来是小组配合共同完成部分游戏内容,可任选几个(自行规定)也可以固定几项。最后是班级间或大组间的配合游戏活动,本次活动要求家长或教师共同参与。这样一整套计划下来,最后孩子们为了能够在父母或老师面前一展风采,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内容,活动自身的趣味化也会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尽享其乐,同时也是父母和老师沟通、父母与老师和孩子沟通以及孩子之间互相了解的最佳时间阶段。

三、大课间活动创新的意义

(一)生理上

大课间活动内容经过创新改革后,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增加了,对运动有了积极主动性。这样就保证了孩子们每天在阳光下有充足的体育运动,使他们生理功能向科学、健康、有效、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了全面发展自身体能和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促进人体形态结构的改善和生理功能的提高,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强新陈代谢,刺激骨骼生长,提高肌肉的力量和韧性,提高呼吸功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总之,孩子们经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课间创新的活动内容,体质明显增强了,抵抗力也有了提高,其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上

通过参与大课间活动中的各项趣味活动,孩子们从认知到了解到熟练再到最终的灵活思维、想象和互相配合,从成功到失败,又从失败到成功的不断变化中心理功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使孩子们健全了人格,塑造了个性,进而多方面锻炼了优秀的意志品质,发展了他们的机智、勇敢、灵活、顽强、果断、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强自制和集体精神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通过创新活动的实施,大课间活动积极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活动参与性、热情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自强与自尊;锻炼了学生们的发现、处理、解决和调整问题的能力;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参与,活动又给孩子和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与互相理解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与孩子们的交谈、回访,开始有85%以上的孩子非常乐于参加大课间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趣;经常参加自己的胆子比原来大了,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多了;通过邀请爸爸妈妈的参与,和爸爸妈妈更亲了,回到家他们也不再向以前那样总是唠唠叨叨地说这不行,说那不对的了;遇到外人也会夸了,不再总是抱怨了。10%的孩子认为还不错,参与一下也可以,就是有的时候看到伙伴做的太差的时候有点不开心,或者是别的小伙伴都会而自己不会时觉得比较难堪,不过等游戏结束各自都有收获的时候,互相交流成败得失的时候又很开心,尤其被人夸的时候更是开心。5%的孩子觉得总是拖后腿,怕伙伴责备有点退缩,但内心是想和大家一起玩,觉得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通过不断调整与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最终孩子们在大课间活动中真正玩出了快乐、健康;明白了集体的力量、团结的作用;清楚了人各有所长,人无完人;学会了宽容、理解与鼓励;认识到了胜与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结果,而看过程中与结束后你收获了什么,只要你比原来有进步,不管大小,你都是成功的,坚持下去,最终的胜利者就是你。当然以上收获不仅在活动中靠孩子参与领悟,更应该靠组织者的正确引领与开导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自己组织活动,来锻炼一下他们的组织能力。本课题组仅是以小学三年级进行实践,其他年龄段可以适当增减活动量与难易度。

四、大课间活动创新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和两个多月的实践,大课间活动在创新形式下使学生们玩的更快乐、更开心;从玩乐中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自强、自立,学会了宽容大度、团结互助,学会了谦虚、自信;在玩乐中懂得何时扬长避短,何时取长补短。总之,经过创新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更加充沛,体魄更加健美强壮,意志更加尖锐顽强,竞争意识更加强烈,思维更加灵活,团结协作能力更高,学习组织能力更佳,抗挫能力更强,同时也让家长、老师与孩子能够更加互相理解、尊重、关爱,让校园内外一片和谐,为此让阳光工程在校园中得以圆满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新编小学生健身活动.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2]于素梅.李伟.张玉霞. 新课标小学体育课游戏创编和教学设计.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8

[3]李薇.李进. 体育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4]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5]杨清源.徐鸿昶.塞北民族传统体育荟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6]胡小明.胡英清.刘靖南.方协邦.赵炳南. 民族体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宋志英.杨清源. 宋广民. 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研究

1.前言

1.1课程资源概念的研究

课程资源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地方、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1]。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提及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并强调了对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2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

体育课程资源顾名思义是课程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体育课程资源是对课程资源的丰富过程。吴刚平[3]指出:“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王兴波等[4]指出:“凡是能达成课程目标的一切载体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因此,体育课程资源是指通过体育工作者加工改造而为体育课程服务,能够实现教育目的一切相关资源。

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研究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与分析得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健康性原则

健康性原则是指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要考虑目标课程资源是否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就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了解体育文化三方面价值判断内容来讲,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是媒介和途径,而了解体育文化则是体育课程价值的一种延伸与拓展,达成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体育课程的基石和终极目的。因此,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必须是健康的,这体现在对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发展的促进上,而身体健康又是其中的首要要求,它要求意欲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必须呈现出身体活动的形式。

2.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尽可能减少成本投入,以最小的开支,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空间取得最佳的体育课效果。其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升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不计高昂的经济代价。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那些对当前体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空间的经济性,足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学习的经济性,定能开发对学生很实用的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

2.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指包括内容的开放、资源的共享、途径的简单多样。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有益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体育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开放性包括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或者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拭,都应加以开发;途径的开放性,是指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这些不同的途径或方式,在开发时要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以求发挥最大的功能。

2.4文化性原则

开发的资源应包含丰富的体育文化含量,突出其文化价值,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极具生命力,是可供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目前,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把溜冰、舞龙、舞狮、摔跤等民间体育项目引进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之中。学校还可以将滚铁环、抽陀螺、踢键子、跳皮筋等内容引进体育课堂,这样既降低了学校经费的开支,又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活跃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使民间体育项目得到了开发,也使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彩。

2.5区域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是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要根据各级学校的实际,体现出学校体育传统特色、地域性特色、专业特色和民族特色,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要防止无视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一轰而上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行为,那会重回到“大一统”的体育课程内容状态,抹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意义。

2.6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适于不同学段、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首先将价值判断内容定位,然后寻找相应的、能体现这一价值内容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从一般的意义上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研究,具体操作还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生、心理特点和同一学段的性别特点等。

3.小结

(1)通过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研究发现,其原则的制定应立足当代教育环境,深刻理解体育课程内涵,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标准,重视哲学观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密切联系,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

(2)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中坚力量是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从实践中发现,从实践中认识,要从体育课中来到体育课中去。教师作为体育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从专业化转型为具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体育课程开发者。

(3)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破了单一的课程观念,提高了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通过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人格和人性的健康发展。广大体育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薛红.黑龙江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探析[J].冰雪运动,2002(4):82-83.

[2]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30.

[4] 王兴波,王程.审视体育课程校本资源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06(30):122.

篇6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职院校 选项课

自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应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制定 教育政策时的指导思想”之后,各国将这一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教育思潮视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总政策”。“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渐渐树立了注重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的观点, 将“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及导向。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最高级阶段,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素质教育成败与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与终身体育联系最密切的环节。因此,对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校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校切实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对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创建设立特色体育课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的书籍、论文、报刊等资料,进行整理以获取重要的数据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完成本次研究。[1]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我校11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对我校目前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满意程度。

3.访谈法对我校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我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拓宽本课题的视野,从中得到启发。

4.数理统计法对发放问卷所收集信息,我校师资情况,我校现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我校目前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如下:

发放数量为110份;回收数量为108份;回收率占98%;有效问卷为108份;有效率占100%。

从以上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校同学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关注程度很高,能够积极配合问卷调查,并在问卷所涉及范围认真填写,各抒己见。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帮助。

2.学生我校开设体育课程内容喜欢程度反馈如下:

全部喜欢20人,占比例19%;部分喜欢86人,占比例80%;不喜欢2人,占比例2%。

目前我校体育课内容学生感兴趣度分别为:篮球85人,占比例79%;排球48人,占比例44%;健美操20人,占比例19%;足球23人,占比例21%;武术23人,占比例21%、羽毛球53人,占比例49%。

学生期望开设的课程内容有游泳、网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太极拳、搏击、健身、溜冰、羽毛球、瑜伽、乒乓球。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我校目前开设的体育选项课程内容喜欢程度不高;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比较传统;学生希望学习适合大众运动的体育项目。

3.我校体育教学师资与教学场地情况

我校是由原云南省农业学校(茭菱校区)和原畜牧兽医学校(小哨校区)合并组建成为现在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典型的中专学校合校组建升为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师资不足和场地建设不完善的情况,目前我校共有专职体育授课教师8人,分别负责大二篮球、足球、排球、茭菱校区羽毛球、大一田径课程的教学,每年外聘教师3-4人,负责武术、健美操、田径课程的教学,目前的场地与课程安排仅仅可以满足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教学需要。体育教学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无从发展。

表1我校体育场地与场馆建设与使用情况统计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我校目前体育场馆建设严重匮乏,缺少大量相应的场馆与运动场地。有限的场地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样是我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4. 体育课程设置时限情况分析

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专科学校(三年制)开设两年体育课(4学期),高等职 业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一般是三年,我校把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放在大一大二年级,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到大三年级修体育课程。

表2体育课程设置时限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课程安排上,大一年级以田径教学为主,大二年级以选项课为主。这样的课程安排略显单调,而且选项课开设时间较晚,大部分学生难以学到完整的单项内容,与社会体育衔接不紧密,无法完成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2]

5.学生对我校体育课程开设情况反馈

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反馈结果为:

有必要人数为88人,占比例81%;没必要人数为20,占比例20%。

针对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对学生进行提问:我校体育课程设置是否需要改革?得出结论,81%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改革的方式主要是选项课开设时间希望提前,希望多开设一些选项内容;19%的同学认为没必要改革,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3]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我校体育场地与场馆建设的严重滞后制约体育教育的发展

2)体育课程设置过于老化

3)有限的运动场地利用不全面

4)体育课程内容单一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广泛性存在严重矛盾

5)目前体育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与兴趣培养需要

2 .建议

1)完善体育场馆建设。

2)积极了解学生体育兴趣方向,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发挥专职体育教师专长。

3)我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构想如下:

4)调动体育教师授课开课积极性,第二、第三、第四学年选项课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发挥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特点,担任两项以上的选项课授课。

参考文献:

[1]赵苏吉吉,余卫平.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学刊.2006年9月,第13卷第5期

篇7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烟台市7个城区的16所中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大量收集有关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书籍和资料,从网上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归纳总结,对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调查问卷》(学生/教师卷),对烟台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进行调查。采用了重测法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前后两次调查之后,运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次问卷发放的教师问卷数量为50份,回收数量为5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发放的问卷为45份,有效回收率为96%;学生调查问卷的数量为380份,回收278份,回收率为73.6%,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356份,有效回收率为66.3%。

1.2.3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烟台市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对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该课题的可行性。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和EXCEL数据库系统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

2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现状

2.1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长期流传在各民族的以锻炼身心和娱乐为目的的各种活动。[2]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合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会极大地促进中学的体育教学,也大大地发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研究显示,没有进行一种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师数量占41.5%。在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58.5%的体育教师中,都采用比较常见的武术项目,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只是在不重要的课程阶段进行,不能很好的进行开展和传播。没有凸显出烟台特有的民族文化,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见表1)

2.2新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定义是“国际上比较流行但我国开展不久或国内新创、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3]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新兴的运动项目都能够分散的被烟台市中学体育教学所运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32.6%的体育教师运用过新兴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有67.4%的体育教师没有运用过新兴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部分教师正在试探着运用新兴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新兴的体育项目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但又能极大的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对学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见图1)

2.3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民间体育项目是指长期流传在民间的以锻炼身心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各种活动。[4]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参加最多的民间体育项目就是跳绳,其次就是跳格子和跳皮筋,而摔跤和舞狮子则不怎么受到学生的喜爱。(见表2)

2.4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竞技运动项目是指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的统称。[5]从图2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最为普及的还是跑步类,占到45.3%,其次是球类项目,大约占到30.6%,还有20.1%的舞蹈类竞技项目,最后4%的游泳类竞技项目。

3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3.1加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

烟台市有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像一些扭秧歌、舞狮子、沙滩歌舞等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这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联系,通过这些传统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大充实了整个教学内容,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但是对于有的传统体育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要进行认真的改造,使之在安全上给学生必要的保障。

3.2提高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

近年来,像健美操、街舞、滑旱冰、攀岩、国际舞蹈等新兴的运动项目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这些体育项目有着简单易懂,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规章套路,并且只需要简单的场地就可以进行操作,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不断丰富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新兴的体育项目和传统的体育项目相互结合,共同达到丰富课堂内容的效果。

3.3改造现有的体育项目

烟台市中学有着丰富的现有体育项目资源,但需要进行开发和改造,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中学生在现阶段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根据学生此阶段身体和心理发育情况,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合理的改造。对现有运动项目改造的同时,必须注意动作规则的简单化,强调技术的易操作性,对动作的完成难度进行合理的降低,对改造后体育项目的安全性给予严格的保障。使学生有丰富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锻炼学生终身体育和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去掉一些老套陈旧的学习内容,不能按部就班,要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动方式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也不能过分的要求动作的标准性,尽量减少竞技内容,科学的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对场地器材进行调整选择。

3.4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是最为关键的,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学来说,学校要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多开展满足社会发展而需要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自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程,增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3.5提高校外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质量

篇8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体育课程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上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与普通教育一样,特殊教育也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不待言,体育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也异常活跃。特别是小学、中学体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是,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特教学校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缺乏认识,实践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等等,照搬普通学校,甚至以普通教育来代替特殊教育。其结果,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阻碍了特教学校体育的发展。 为此,本文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从教育对象、学校体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体育师资、场地设备等分析了特教学校体育特点。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为特教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一、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 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 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 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

二、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一。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 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 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

三、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

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 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配备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 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

五、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采用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结构、特征和开发的目标、主体进行理性思考,旨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现状

目前,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的现象,在体育课程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部分教学设备、器材、场地未能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忽视了社会、自然环境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对体育教师这一潜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非竞技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也是制约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而缺乏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意识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开发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目标

(一)对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内容,还将直接导致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体育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丰富,有利于推动现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

(二)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入学生需要、学生实践等 内容到体育教学领域中来,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人格、个性、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健康完善。这要求体育教师不断进行学习,不仅要学习体育与健康 课程理念,领会新课标精神,还要能在教学工作实践新课标;要掌握运动技能,更要钻研针对运动技能采用何种教学技能;了解多种运动项目的性质特点,更要能创造性改编、创造运动方法。这些必然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三)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将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要努力通过体育学科专家、体育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以及国家、地方和学校多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使各种新颖有趣、适应性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不断转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体育与健 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打下基础。

三、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体育课程改革计划

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所以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体育课程资源优化配置观,体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健康、生活及适应社会的联系,要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二)体育教师是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关键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主力军,同时他们也是最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建设中,要始终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质和能力,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学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能接受新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二是要对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各种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四)合理利用现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合理改造,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在改造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广泛利用校外的运动场馆、健身活动中心,开发户外体育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校内与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树立“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体育教师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必要性,拓展创新课程内容资源的研究。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最大限度挖掘利用现有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价值和使用空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设和发展,体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和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c1324)。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60-165.

[2] 杜国如.构建大学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497-498.

[3] 张江南.实现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的设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90-91。

篇10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课程总体实施现状不是很好,尤其是课外活动实施的最不好。显而易见,跟学生息息相关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欠佳的现状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不良现状具体表现在:

首先,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缺乏完备工作计划的保障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有专门的工作计划,只有少数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没有,尤其是实施现状本来就最不好的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空缺比较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课外活动的重视。可以说,工作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也是我们保证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在实施之前就制定好专门的工作计划。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学校体育课程有条不紊地实施,并保证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间学生学与练的一致性不够

从对体育课以外的学校体育课程上学生所练内容与体育课上教师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程度调查来看,学校体育课程中其他体育课程上学生所练内容与体育课上教师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不强,说明学生所学的与所练的一致性不够,这一现状自然会波及到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对这两者之间联系不强的原因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场地、器材缺乏和经费不足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与学校体育部门没有认识到两者的联系,没做出要求与规划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这一问题很复杂。可以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不同,不同个体对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看法也有差别。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最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多少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课程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与学校体育课程有关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受当前国家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为了考上大学,他们宁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中高考的重点科目上,也不会主动拿出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久而久之,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始下降;其次,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升学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凡是中、高考要考的科目,学校、教师和家长就高度重视,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自然影响体质健康;再次,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出门坐车,上下楼坐电梯,闲暇时上网玩游戏等直接减少学生的活动和运动时间。另外,学生本身喜欢体育,但对体育课上稍有负荷的运动就不愿意参加,导致活动的强度不够;加上一些学生从小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型偏胖、体育基础差等都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健康;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怕锻炼造成意外伤害,所以,宁愿不让学生去参加锻炼。上述都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而本研究主要从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学校因素中的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着手分析。

据此可以断定,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学校因素是存在的,并且学校因素中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健康。其中,课外体育与体育课结合的不够这一因素占64.5%,占的比重最大;其次,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这一因素占62.4%,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一因素占61.2%。可见,课外体育与体育课结合的不够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两个因素占的比例相当大,而这两个因素恰恰都是学校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因而可以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与学校体育课程有关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不好,多少会影响到学生体质健康。

第二,学校体育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