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

篇1

1、各社区(村)的资产,属社区(村)集体所有。社区(村)的集体资产是指社区(村)及其所属企业拥有的房屋、土地、设施、设备、物质、证劵、资金等。依照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规定,应该由社区(村)进行管理的全部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属社区(村),镇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监管。镇社区(村)集体资产监管及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社区(村)集体资产监管和财务管理工作。

2、社区(村)集体资产的租赁、处置以及各项经济合同的签订、变更等,必须经社区(村)两委会集体讨论并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资产租赁原则上实行现场公开拍租。即社区(村)涉及签订和变更等各项经济业务,必须通过两委会集体讨论并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方能实施,社区(村)集体资产租赁在到期前30日发出公告,公告之日起15日内报名,公告到期后,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社区(村)研究实行议租,杜绝租赁中有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发生。

3、社区(村)集体资产的购置、改造、维修、维护等实行申报制度管理。即除两委会集体讨论外,还必须申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方能实施。

4、社区(村)要做好集体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社区(村)书记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任是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社区(村)对集体资产必须实施登记造册管理,建立管理帐卡和档案,定期核查资产变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资产盘存清查,对盘存清查的增、减情况书面上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并按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的批复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确保资产与实际相符,对租赁的集体资产要进行跟踪管理,租赁到期前30日必须书面申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在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做好公告和拍租的准备工作,确保租赁工作顺利进行。

5、社区(村)要切实做好所属部门和居(村)民小组资产的监管工作。社区(村)要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理财小组,负责社区(村)的民主理财,监管所属部门和居(村)民小组的资产。

6、凡涉及社区(村)集体资产的经济业务,未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给社区(村)经济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二、社区(村)财务管理

1、严格社区(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根据中央财政部印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两则、两制”的规定,结合我镇加强社区(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实际,设置社区(村)财务会计科目和核算办法。村会计在镇监管领导小组的监管下,进行会计核算,社区会计由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委派兼任,实行记账管理,出纳由社区主任兼任,主任负责社区(村)财务审核,书记负责社区(村)财务审批。各社区(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及会计、出纳要各尽其责,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日清、月结(社区季度结),确保帐帐、账据、帐实相符。社区(村)要依法加强所属部门和居(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即社区(村)支出只能由书记一支笔审批(审批签在发票的右上角),每一张支出票据,必须有经办人注明经办事由(5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要注明两委会集体研究时间),由主任证明属实,书记方能审核审批。

3、严格票据管理制度。一切收支票据必须是合法的原始票据,原始票据中的要素必须齐全(即票据的时间、单位名称、商品名称、规格、商品数量、单价、金额大小写、开票人或收款人等),必须有出票单位加盖印章。从严控制生活费支出,因特殊事项开支生活费须注明事由,领条不能用圆珠笔填写,会议费支出要附花名册,杜绝不规范票据和白条子入账。

4、严格存款和现金管理制度。会计按规定开立银行存款账户,银行存款实行预留印鉴(社区公章、书记私章)管理,杜绝公款私存,出纳按会计制度要求登记好现金日记账,做好库存现金日常管理工作,严禁个人借支和白条抵库。

5、严格收费管理制度。社区(村)的一切收费,必须有国家的收费政策和物价部门的明文规定,才能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居(村)民自治通过的收费须,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才能实施收费。为其他单位的收费,须征得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并签订收费书面协议,才能实施收费。否则视为乱收费,都必须停止。社区(村)对单位的收费,必须使用财政统一代开的非经营性收费收据,对部门的收费,必须使用镇统一印制的社区(村)收费收据,杜绝收费不开票据和用白条子收费。如有违反,根据情节按有关规定给予诫勉、降职、撤职等处分。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6、严格集体议事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社区(村)对重大事项的处理,必须经两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并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方能实施,若未按程序办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7、严格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村)要按照《会计法》、《档案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会计档案管理。年终,会计人员要将各社区上年的会计凭证、账簿、票据等财务资料,移交社区,并指导社区按归档要求,整理成册、立卷归档。社区财务档案不得自行封包保存,也不得擅自销毁。财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社区提出意见,并编造清册,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销毁。人员变动时,必须移交财务档案。

8、鼓励社区(村)共享共建和奖励创收制度。鼓励社区(村)与辖区单位进行共享共建,支持社区(村)两委会积极对外争取资金和创收,对在镇外争取的资金实施责任人奖励制度。奖励政策按实际争取到位资金的20%奖励责任人(10%奖励直接责任人,10%奖励班子成员),奖励在争取的资金中列支。

三、相关事项

1、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社区(村)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不得自行其事乱开口子。

篇2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资产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就高校的资产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一、高校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所需要的教育经费属无偿的拨款,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高等院校财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资产购置的账务处理,当发生购置业务时,将发生额一次性记入支出:即

借: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这其中,固定基金科目的性质属于净资产类,类似于企业会计中“所有者权益”科目。按照该记账方法理解,本年度支出增加。设备在未开始使用报废之前,已经全部记入支出,而固定资产增加,固定基金也增加,而固定基金的增加意义不大。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一直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即使使用年限再长,也不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只要实物存在,无论它是否能用,都不会办理报废手续,都会永远在账面挂账,使账面或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严重失真。

2.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表现为:(1)资产使用范围不清。近几年来,高等院校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大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给予这些人才一定量的“科研经费”资助,而这些经费实际是正常的教学经费挪用过来的,其实质不同于横向合作意义上的科研经费,这些经费变成了某些人个人消费经费的来源,数码相机可以买几个,用于储藏实验品或试剂的冰箱放到家里使用等等,购买的固定资产尽管办理了资产入库手续,但却长期被用于私人生活;(2)按照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的规定,凡成批购买的东西,即使单件物品的金额小于500元,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也要办理固定资产手续,有些人在购买这些物品时,为了逃避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就化整为零,将本应成批开的发票,分成几次开或者单个开,使这部分资产脱离于学校资产管理范围之外;(3)校办企业长期占用学校的办公用房或设备,校办产业最初创办的目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为院校增加收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校办产业越来越起不到原来设定的作用,但却长期无偿占用院校的办公用房和机器设备,收入也不上交。

3.资产清查不及时,不到位

有些高校的资产清查不是定期清查,而是为了应付需要,比如评估才去清查,在清查时,临时抽调人员组成清查队伍,人员不专业,不敬业,为完成任务而清查;在行使清查任务时,由于一部份资产掌握在个人手中,不一定见到实物,不知实物在用情况如何。

4.资产报废不及时,账实不符

有时实物早已经不能使用或者不存在了,因为无人负责办理报废手续等原因,始终在账面挂着,造成账实不符。

(二)流动资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而言,普遍存在着现金流动不均匀的问题。上半年由于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费拨款,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半年由于学费大批量到账,资金比较充裕。近几年来,高等院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目的而向银行贷款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贷款额度比较大,到位之后资金一下子又用不完,全年资金流动不均衡,这就存在着一方面银行贷款又存款,另一方面又得支付高额贷款利息的问题,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之间存在者很大差额。由此产生了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问题。

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主要核算的是职工个人因公而向单位暂借的款项。无特殊原因,按规定应在两个月之内归还。但许多情况下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居高不下,借款长期不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暂付款的总额长期居高不下,高达上千万。严重影响学校的资金运转。

(三)无形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对高校而言,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院校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院校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它财产的权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无形资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中又暴露出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主要有,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被评估入账,账面不作反映;无形资产的占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二级部门利用院校名义办理各种辅导班名目繁多,所得收入却很少上交;高校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科研,个人用于科研研究或申请专利技术的费用由院校报销,但私自转让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转让收益归自己所有,风险却归院校负担。

二、高校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在教育经费的使用观念上,重视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观念淡薄,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一)管理体制的问题

从目前外在大环境看,相对企业工作人员而言,高校在职人员确实不存在失业的风险问题,在大多数教工的观念中,办学所需资金和人员工资由国家供给,不存在效益问题。因此,出现提倡节约,但浪费不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提倡绩效管理,但触及个人利益时,管理体制就会重新制定等等问题。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传统的观念下,财务管理一直被认为是后勤部门的服务性工作范围,院校有关经济决策及经济问题研究讨论时,财务管理部门参与率不高,一直认为只要付款就行,即使是口头上说重视财务,也是在付款问题上争取使自己部门更方便使用资金而已,没有把财务工作提高到资金运筹和财务管理的角度上来。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许多人普遍存在着过去的想法和认识,认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仍然是有多少经费,花多少经费,把经费争取到手,然后把经费花出去就行。其实高校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预算经费管理问题,而是牵涉到贷款核算、如何更好利用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在高校财务人员的配置上存在着人员不专业的问题,仍然认为人人都可以干财务,也实施竞聘制,但却很少有人因此而离开财务工作岗位。

一言以弊之,责任和权利的相关体制不完善,责任没有直接与个人利益相挂钩,经济责任体制不健全。

(二)财务核算制度改革不到位

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核算当前高校经济活动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形势需要,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无法使高校适应今后形势发展的要求。因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实现“政府宏观调控,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三)签批管理的多头化

高校的教学经费被条块化,分别为校级领导、院(系部门)领导、行政部门领导划分,攀比现象严重。在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方面谁也不想落后,造成有限的教学经费不是重点投放在教学设备上,而是投放在行政办公设备上。在对设备的管理上通常是设备(资产)部门管理教学设备,后勤部门管理行政设备,由于各自管理标准不一样,应由教学部门采购的设备可能后勤部门采购了。

三、改善高校资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继续推进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国际上通用的权责发生制更深一步地引入到预算会计中,力争建立一个更合理的核算制度,将折旧制度引入到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去,以更精确的数据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二)认识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在新的形式下,高校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机构负责人要认识到高校财务管理不再仅仅是一个记账、报账的工作,不再仅仅是一个预算经费管理的工作,不再是历史上所谓后勤管理的一个部门,不再是拿钱买东西之后的一个“善后”部门和“事后登记”部门。健全高校新的会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管理,要把“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与经营型会计”转变;要将财务工作的重心由财务核算转变到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上来。

(三)加强财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机构队伍的建设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设。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要记好账、管好账,数字上不出差错,就是一个好财务人员的标准。要注重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要使财务管理机构内岗位的设定、岗位的职能符合内控的要求,并对各个岗位的财会人员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力求通过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带动机构职能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改善。只有使机构、人员、岗位和职能真正符合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支能应对挑战的财务专业队伍,才能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各校在加强对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当家理财和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并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和风险意识。

(四)加强对应收及暂付的控制和管理

对借款进行分类管理,无合理原因,对任何暂付款都要实行按规定还款的制度。实行借款定期公示制度,对恶意拖欠者实行工资中强行扣款制度;建立分部门管理制度,对二级单位欠款总数达到一定程度的,就停止向该部门所有就有的借款。

(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树立效益观念

高校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高校由过去的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变为多渠道筹资。在高校大规模办学的情况下,在教学经费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不耽误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可以鼓励二级单位开辟各种渠道,如办理培训班,收取合理的培训费,但必须在高校“大财务”的控制之下,对二级单位办理培训班的负责人培训财务管理基本知识,使其认识到资产的使用是有偿的,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创收收入就应该归二级单位自主使用的观念,并由学校负责人、财务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共同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办法,既要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又要合理分配收入。

篇3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b)-0191-02

2012年1月1日起,由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行。新制度是立足于当前国内经济制度改革和相应政策的变化,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与保障体制改革,通过在原有的1998年颁布的财务制度基础上修订和进一步完善形成的。作为目前国内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行业性规范,新制度体现了政府对于公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要求,对于进一步健全财务核算和内部管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保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是指经营主体所拥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为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其资产历来具有数额巨大,专业设备多,资产种类复杂等特点,对于其资产的管理历来都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疗机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种类和金额都在快速增长。尽管作为公益性单位,公立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对其所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低廉的医疗服务的职能就难以得到保障翻。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对资产的科学管理,从而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率,以低廉的费用提供高质的服务,是当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问题之一。

1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产管理者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体制原因,公立医疗机构由于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不分,往往导致管理者的责、权、利不相对应。因此,往往导致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维护等错误思想。同时,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往往因此而导致无谓的资源浪费甚至的产生嘲。

1.2 资产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由于对投资缺乏有效的管理,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等问题,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措施,经常出现各类资产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现象的频繁发生,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增减无据,无人管理和损坏丢失严重等问题。

在流动资产方面,同样由于医药收支界定不明确、财务信息不规范缺乏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等,导致医院部门内部私设小金库,职员私挪或侵吞公款等问题是有发生。此外,医疗机构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不能及时收回,药品、器械及耗材的不合理库存等问题,也会导致医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严重影响流动资产的有效使用。

1.3 固定资产价值不实,运营成本管理粗放

由于旧的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固定资产修改基金,这一方法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为入账时的修建或购买价格。而实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所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失并为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有效体现,虚增的资产价值容易给运营成本的核算造成误导。

2 配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制度对于资产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相应的资产处置核销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的采购、领用、保管制度以及使用责任制度等,并采用相应措施将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相关责任人。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资产的统一管理。

2.2 认真开展资产清查

为配合新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变化,应当及时组织人员定期对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系统的清查,并及时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并及时计入当期的损益,以此保证国有资产的完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摸清单位的家底,有助于管理层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2.3 及时清理债权

对于单位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应当尽可能控制应收款项的额度和收回时间,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组织结算催收,防治因意外导致的流动资产的损失。

2.4 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及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控,重视自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同时,对发生增值或减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加以科学评估,以适应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要求。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药品、设备、后勤物资、卫生耗材等各类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以确保及时正确反映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竞争正日趋激烈。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电力企业而言,如何保障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实现电力企业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其获取竞争力的战略工具之一。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试图从财务管理的视角作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

一、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通过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等职能,确保企业资金合理利用与配置的价值创造的活动。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这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管理模块中的适用性。

资产管理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完整性以及保值增值为目标,涉及从资产采购、使用、维修、改造一直到资产处置(报废、变卖等)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活动。具体到一个资产项目,管理活动可以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设(购置)前期、项目建设(购置)期、项目建设(购置)后期。在每个阶段均涉及到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三种管理职能。在实践活动中,应将这三个阶段资产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至于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笔者看来,两者均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只有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做好这两项管理工作。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对于充分发挥两种管理职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效果显著。此外,前已述及,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手段,有效地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实现

前已述及,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设(购置)前期、项目建设(购置)期、项目建设(购置)后期。每个阶段的管理内容均不相同,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信息亦不相同。对此,笔者就财务管理在电力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一)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前期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外购或自建,将每项资产视为一个项目,则在项目购置或建设前期阶段,财务管理部门为项目资产的引入提供财务方面可行性分析,通过计算项目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项目资产的引入给公司带来的经济价值,确定引入该项目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旦财务管理部门对引入项目资产后的状况做出悲观的估计,企业管理层则应当在充分考虑财务可行性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做出项目建设(购置)决策。此外,在项目资产取得方式上有多种途径时,也可以通过比较各种方式下取得资产的财务分析,做出相应决策。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各部门资产需求计划,编制资产购置或建设预算,通过财务预算提高企业项目资产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风险。

(二)项目资产建设(购置)期

在项目建设(购置)期,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监督资产采购预算的执行,保证企业项目资产建设(购置)预算的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资产采购计划的执行力,将项目资产的购置建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超出年度预算的资产购置计划,须由设备采购部门将资产申购的原因详细写明,并提交办公会,经集体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此外,电力企业所需资产须从国外进口,资产采购部门应当将资产进口订单、合同提交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由此可见,财务管理部门在资产购置或建设前期主要是通过监督预算执行参与企业资产管理,确保电力企业的资产购置或建设在预算范围内。

在付款环节,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各个项目用款计划统筹安排,避免由于资产购置或建设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筹资成本增加等状况的发生。对此,财务部门应当在资产购置或建设合同中明确付款计划,并定期对资产项目的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满足各种款项的足额、及时支付,确保资产购置或建设的顺利进行,尽快达到可使用状态,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需要对外筹资时应当早作安排,避免临时筹资计划的高成本。

(三)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

电力企业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主要指项目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日常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产盘点清查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编制资产盘点表,对企业资产的当前使用状况进行清查,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由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会签确认,并于期末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此外,对于资产盘盈或盘亏部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填制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并对盘盈盘亏的原因进行分析,财务部门结合盘盈盘亏的信息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协助资产管理部门找出日常管理中的相关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2.在资产内部转移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并监督。为避免电力企业资产出现闲置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应当积极开展资产内部转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资产账面价值,在与实物进行核对、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交接事宜,财务部门作为资产内部转移工作小组的一员,应当充分发挥其对资产价值的敏感性,协助并监督资产实物交接,并做好资产划拨方面的账务处理。

此外,在电力企业资产封存、报废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利用其专业知识,对资产状态的转变进行监督,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一般而言,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内部闲置资产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封存或报废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后,上交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封存或报废资产的价值提出意见,并提交办公会批准,办理资产的封存或报废手续。

总之,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而言,做好其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突出的意义。对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好资产,为企业资产管理献计献策,无疑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在国有资产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正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如何应对市场提出并建构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在市场经济下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进行探究和分析愈来愈关系到企业改革的健康和稳定。本文总体叙述了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的状况以及对财务管理发展革新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 资产一体化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研究

近几年来,企业集团随着资产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化,正在向着国际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合作与竞争大趋势正在持续强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合理有效,不仅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集团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状况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规模在日益扩大的状况下,组织结构必然越来越复杂。企业在资产规模、资本链条、管理跨度、地域分布等方面越来越体现出优势。同时,市场明显向好的大环境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然而,规模的迅速扩张却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变得日趋艰难。现今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亟待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予以解决。

二、合理构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正确合理规划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概述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有效的市场中,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组织规划以及对财务关系进行协调处理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目标的存在依存于企业集团的目标,同时依赖着一定的经济制度模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中所涉及到的资本利润、每股盈余、企业价值、利润、以及相关股东的价值的最大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目的与要求。其中受到社会中多数企业认同的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论观点,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企业集团公司价值的根据。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扮演着很多角色。上市公司不仅要对相关投资者的利益相联系,同时还与社会中的其他主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总体发展效应,以及企业内部的职工、管理层以及和企业相关联企业的利益。企业既然是社会中主体的一部分,当然发展要顾及到社会中所有主题的利益平衡。企业的发展的均衡效果应该是使得企业集团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总效益最大化这两方面同时兼具。企业在进行生产并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应重视与周边相关的各种因素相协调,包括其他公司,自然与社会环境、职工与投资者。现代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以这一基础根据进行构建,以得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资产一体化下围绕财务管理构建的集团财务模式

(1)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

当前企业集团中财务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财务管理机构需要对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及资本运营等任务负责,同时作为集团的管理控制核心、战略决策中心以及利润核心进行着重要的决策。因此,要使得企业集团做出的决策能保持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同时财务管理部门的主管人员也应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最高决策的商讨与确定。

(2)确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的管理核心,在财务的预测、诊断、参与决策中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对当前宏观经济作出合理的评估,根据经济状况客观分析政府即将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判断自身行业的运行状况以及本企业集团才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并以此确定研究及投资的大致方向;在合理科学的预测下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在投资项目选择问题上,要重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核对及研究,重视企业当前及未来贴现现金流量,合理估计企业的内在价值、商誉等无形资产,充分认识到针对的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作出的规划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改变和经济政策调动的方向作出相应的调整;对自身企业集团所存在的资金流通作实时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给与合理的建议,引导相关企业正确地使用流动资产,从而使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水平处于健康状态。

(3)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致的资金管理运作体系。

账目中的资产,尤其是流动资产是企业集团的核心资本,企业集团各部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应被有效地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以满足公司各组织对资金的不同需要。优化自己笨配置,确保自己正常供给,形成良好的资金运作循环体系。

(三)完善优化国内企业集团具体财务管理模式

(1)转变模式观念,让以财务为导向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起主导作用。我国依然有很多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中轻视财务管理,没有深刻体会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一旦资金流通出现问题,已来不及进行挽救。在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往往比其他部门更为重要。所以,优化国内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引导企业重视对财务管理机制的组织,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保证。

(2)把“权变”理论落实到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中来。分权给财务部门,同时应使企业集团在财务政策方面具有一致的意见,关系到集团重大利益的投资项目都应该有集团总部进行最后的决议,避免盲目投资而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财务管理已经日益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战略的布局和规划方面的成败日益取决于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断加大对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的探析,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企业集团才能在当代市场经济中获得巨大的规模效应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丽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12(8):93-95.

篇6

【关键词】大型国有制造企业 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内部出现固定资金问题,为了对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固定资产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回收率等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如何促进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一、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现金流量不足

对某大型的国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进行调查,该企业在2012年-2015年的四年中,货币资金共同比百分率大致停留在2.44-4.21之间。低于20% 的企业货币资金共同比百分率,就代表着企业经济发展缓慢。而该有限公司的货币资金共同比在5%以下,说明该项比例明显偏低,这样的数据直接反应出企业目前现金流量存在着不足。而从企业货币资金的变化幅度上来看,企业货币资金比例变化缓慢,在4年之间一直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在工共同比负债表中还发现企业存在着向银行进行短期借款的看情况,企业目前的举措就是对货币资金余额进行控制。

(二)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率低

该大型企业在2012年的应收账款为14.43%,在2015年的应收账款上升为38.20%,马上接近了40%,企业应收账款共同比例上升速度提升迅速,说明一个现象,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较差,对企业应收账款产生这样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在于企业对大部分客户的付款期进行更改,将客户的付款期进行延长,从原来制度下的30天还款变为60天还款。从应收账款的这一变化中,可以分析出企业所处的经济市场一片低迷,并且企业的客户多为小众客户,自身经济状况较差。

二、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对策

(一)企业现金强化管理

为了避免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冻结,企业先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管理,针对个别客户的拖欠情况进行调查,采取经济收紧对策,实现经济回笼。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客户付款周期的形式,将项目预付款资金采购形式改变,将企业向银行短期借款以及利息费用支出的数目减小。还可以采取滚动预算方式,针对企业较大的项目进行提前收支计划,对大块资金进行监控,对资金进行调配,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项目人工成本控制,避免企业固定资本蚕食

企业人工成本在企业资产中占据一大部分比例,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从企业所有者权益占据的情况中可以分析出企业内部财务已经出现了资本蚕食的现象,为了缓解企业资本蚕食,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对企业资产债务进行管理:

第一,提升员工的基本工资,并为员工设置月工作奖金,鼓励在市场前线的员工长期在职,发挥员工熟练的项目捕捉技能,提升项目开发效率。

第二,企业从业员工的理念支配着企业员工的行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难以提升,最为主要的就是员工在该领域的理念尚未转变。

第三,减小预存项目,大量预存项目的存在增加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减小,企业经济发展灵活性不高,因此为了保障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本偿债能力,企业需要为预存项目拓宽产品渠道,打通产品销售市场。

(三)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提倡绿色会计核算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经营理念逐渐在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得以落实。企业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中需要加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而绿色会计实际上就是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立足于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可支持需发展关系,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制定相关的决策。对环境污染现象、自然环境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的自然现象的货币形式的统计与计算,制定相关的经济表等,实现社会环境保护处理方案与企业中财务部门相互实现精密衔接。

第一,政府部门支持。政府部门是绿色会计核算制度落实的直接动力,首先在区域的经济管理中,政府部门有权利对工业生产企业的经营项目、生产影响等进行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在对企业的产业类型进行调查之后,分析企业生产环节中所对环境而带来的破坏。例如企业生产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

第二,科学技术的引入。目前,在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社会关注度较低,因此需要以互联网为根基,通过媒体实现绿色会计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宣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中固定资产巨大,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应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目前,在很多大型企业中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现金流量不足、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率低等问题。为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需要强化企业现金管理;对项目人工成本控制,避免企业固定资本蚕食。

参考文献:

[1]王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9.

[2]孔荣.涉农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 财务管理 有效性 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实际就是资产运作的内容,而资产的整个流动过程无一不体现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变化。而单位财务管理的优良好坏又能从侧面反映出资产的整个运作过程和结果。从价值角度,资产的价值体现于财务,而资产同时又是财务所反映出的使用价值。没有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内容就变得异常空洞;而不进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就不具备有效的手段。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都是财政监管的对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在所有的会计要素中,资产的地位最为重要。而资产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中极为关键的内容,与财务管理紧密相连。无论是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出借,还是对外投资,只要涉及国有资产的权益(或收益),就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也未尝不是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动资产使用,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财政监督全程化”,是我国财政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不重视资产管理、忽视管理手段多样化等做法,不仅没有将资产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而且没有从财政的宏观角度实现财政的监管职能。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甚至会给其带来巨大损失。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一)资产与财务管理在制度层面上细化不足

目前,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措施尚不明确,也不具有清晰的管理办法。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行政特点的限制,在单位内部也并未形成具体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二者的结合,尤其是深层次的协调与统一,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

(二)相关人员对资产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度约束不足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只是占有和使用,并非用于经营,既不计入成本,也不计盈亏。也正是因为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管理者对资产更多的关注于数量,而对究竟如何进行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却不甚重视,资产负责人员的职责也不甚明确。而且,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相关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对如何核定实物资产,选用什么样的日常管理方法,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指标,目前并不具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

(三)资产处置行为较随意,相关人员的产权观念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待资产的态度不正确,将国有资产视为单位的“私有”财产,国有产权意识不强。在资产处理上较为随意,完全凭自己意图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存在“自行作价”的情况,而且无视评估、上报审批、技术鉴定等程序。意识的欠缺加剧了资产处置行为的随意性,不仅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存在潜在的产权纠纷隐患。这一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待资产随意转让;报废处置不严谨;随意捐赠。

(四)资产监管不力,亟待加强

资产的处置通常分两种情况,即盘盈和盘亏。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对资产盘亏的处置往往较为重视,但是面对盘盈资产,管理方法并不严格。甚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面对盘盈资产时,将其设置为“账外资产”。另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盘盈资产,实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盘盈。造成原因多半是由于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或者是由于个别单位和部门先行调拨和处置资产而形成。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形成原因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资产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是用于占有和使用,并不用于经营,与盈利无关,因此也不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只需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便可。这种状况下,也使得单位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缺乏主动性。

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中,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性并不紧密,呈现出相互脱节的状态。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性质,使其“开源节流”、注重成本的意识不强,只强调资产购置和支出反映,而不重视日常管理和资产的质量状况;只管花钱和要钱,而不管节流和效益。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目前呈现相分离的状态。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调用、借用现象严重,致使很多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实际处于分离状态。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财务核算,也不利于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

再者,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与资产和财务管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年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原有监管制度已难以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监管,难以做到对资产从选购、使用、处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资产管理列入单位管理者的任期考核之内,也未对此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管理者离任时,多是进行财务角度的离任审计,却不涉及资产移交审计。这在无形中也加重了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与财务管理。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首要前提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过程包含四点,详见表4-1。

(二)对资产进行及时整合、物尽其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要及时进行整合和重组,资产整合不应只局限在部门内部或者系统内部,也可以跨部门、跨系统的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如电脑、车辆等通用资产,单位应当实行系统调配,合理配置。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定期的资产清查找出利用率较差的资产,报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单位间调配,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三)强化对于重要岗位的离任审计和对资产的监督检查

针对现在某些领导干部对于资产管理只是在位谋其政,一旦离任则由新任领导处理的情况,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离任审计制度,对于干部在任期间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详细的盘点和审计,对发现的管理漏洞要严肃追究离任人员的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内部及外部审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监督审查作用,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进行严格的社会监督和审查,强化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

(四)严肃清产核资、资产购置和处置

首先,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对单位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原始价值同账面资产进行详细的核对,做好账实相符,为资产的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是强化资产购置管理,资产购置要采取限额购置管理,不超限额的可以自行购置,超出限额的需经财政审核,经政府采购环节完成购置;最后,要严肃资产处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要进行严格审批,处置过程要做到公开公正,处置形式主要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严肃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张瑞.透过资产清查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8(02)

[2]吕蓓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 2009(29)

[3]刘向群.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 2012(36)

[4]何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 2008(15)

篇8

关键词:血站;财务管理;财务预算;会计

中图分类号:F715.5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血站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及主管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和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能满足血站体制改革发展要求的问题。

第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一些血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一些血站的财务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对财务管理的理论了解的不深,致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不统一。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些血站仍采用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能反映其构建时的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其实际净值,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净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

第三,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文化血站一般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保证,但一些单位却无视预算,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甚至虚列支出。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决算是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不少单位年终决算与预算脱节,反映不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第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素质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高层次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匮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一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践工作的需要。在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队伍中,掌握市场经济现代财会技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会计人员不多,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够,更缺乏理论研究。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有待提高。

2 深化血站财务管理改革的措施

第一,转变财务观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工作必须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念。血站一般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引入各种投资方式下,势必要对产权关系进行界定,而这点是事业会计核算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也需引入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产权界定和经营成果的核算,推动血站事业发展。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转变观念。

第二,加强预算管理。血站的活动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核定的预算经费支持,用好、管好预算资金对血站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血站就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条件下,对预算项目的细化和精确度要求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在预算编制时,既要参照近年各项收支水平,又要充分考虑计划年度内业务活动的新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增减因素,使预算的编制必须科学、准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节约国家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拟订预算指标预警线,及时发现并纠正超预算、超计划的经济事项。对血站的财政专项资金要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保证血站专项业务的资金需求,使国家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资产管理,特别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血站资产是国家为保障采供血活动正常开展而提供的必需的物质资源,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大环境下,血站也应该盘清家底,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报废及变价清理各环节各状态均应纳入严格的资产管理体系。构建和调入的固定资产,由单位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验收,财务部门会同参与。贵重的专用设备,应由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并及时入账交付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转让和报废,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核销,贵重设备等的报废和转让需经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否则单位不得私自处置。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也应及时收回、尽数入账。物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定期清查核对。针对血站业务的特点,对其特殊的专有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及时处理。要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这些资源的安全与完整。要注意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财务管理活动中,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购置固定资产要列入预算法,防止无计划、重复购置,符合集中采购标准的要进行集中采购。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应借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计提折旧,以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

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规范化管理。各文化单位都应以体制改革为契机,结合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本单位的特点,制定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输血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重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完善。血站的经营管理活动最终通过财务反映出来,所以加强财务管理,就应当将单位内部控制从会计环节入手,逐渐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要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职责,应特别强调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会计不能代出纳收款,出纳不能代会计做账,非出纳人员不得管理现金收付和保管业务;要根据本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划定相应的业务流程管理办法,要做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信息系统;要明确会计处理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定期对往来款项对账,督促、清理往来事项。通过内部控制的运行防止或自动检查与纠正各项违规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记录的如实完整。

篇9

关键词:资产管理;高效;管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目标不明确

资产管理目标定位的不明确,限制了企业资本的高效运营。一些企业,虽然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但是却无法有效利用资产。这样,资产安全了,资产利用率不高,也就谈不上资产利用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还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企业购入的资产并不符合发展战略需求,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产闲置,甚至资产贬值的情况。如此,不仅企业的投资受损,而且还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缺乏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资产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操作流程,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进行管理和决策,没有能够形成建立一种以制度来约束资产运营的方向和影响资产的管理水平模式。

3.预算缺乏可行性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企业预算缺乏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导。没有发展战略环境下的预算管理,往往出现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2)经不起市场检验,预算管理过程往往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3)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也使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4)预算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相脱节,编制的预算缺乏必要的客观性。

4.财务管理能力体现不足

企业的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一些企业只注重财务数字核算而忽视参与资产过程管控,未能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相融合,使得企业的管理信息与财务的准确性不能很好的沟通与确认,在资产管理处理上体现出不及时、不规范,及易产生权责不明,进而导致资金的循环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另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仍需综合提高。

5.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

由于企业的资产配置不合理、不规范,重复浪费严重,结果导致资产难免会有闲置现象,利用率低下。在处置和购买资产上不按相关法律、规定、程序执行,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流失,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相反还会使企业包袱更加沉重。

二、构建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1.明确管理目标

首先建立资产管理基本导向:(1)明晰产权关系;(2)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3)通过资产的运用与周转,实现资产的良性循环,以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4)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其次,要将盈利作为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在理顺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方式推动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第三,对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和考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资产参与度目标(2)资产效率目标(3)资产质量目标(4)资产风险目标

2.健全管理组织及制度

(1)加强具有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确立明晰的纵向与横向的职能与责任;(2)制定规范、有效的资产管理流程标准,找准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3)建立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完善和提升对于资产的监管和约束行为,从而促进资产的合理化使用机制;(4)建立资产经营和管理的连带责任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树立起极有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责任意识;(5)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保证资产的有效利用;(6)建立综合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制度;(7)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工具,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3.实现全面预算系统化

(1)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并且进行企业的资源分析,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以此为基础发展后期各项预算;(2)树立具有企业战略的全面管理预算观念,要正视预算环境,通过市场调研,拟定内因外因的不确定因素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牢记战略导向,并编制相应预算,使企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与预算相结合,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3)在全面预算完成后,抓好事后预算考核评价工作,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动因进行及早的发现,提出改进方案和补救措施,使全面预算管理得到真正的实施;(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执行力度,强调预算的刚性原则 ,使各项预算处在可空状态。

4.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1)建立健全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企业财务管理要服务和服从于企业资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抓好资金筹措及资金使用,充分体现财务三大基本功能: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监督控制功能;(3)加强财会人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会核算,会分析、会论证、会评价的财务管理队伍。

5.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不断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1)对不合理的资产配置进行优化重组,一是优化资产综合效益考核指标,形成动态指标体系;二是优化企业内部财力、物力资源配置和占用结构,建立资产配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配置中的调控制度;三是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形成高效、精干、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2)建立企业资产管理内部风险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资产管理风险系数,运用行政手段强化资产管理的控管机能,建立一套严格的审计制度和监督控管制度。

三、在不断完善的管理中发展创新

1.意识创新

运用创新的思维和观念,对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2.体制创新

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队伍、管理制度有机结合。

3.机制创新

对资产的运作进行激励、监督和约束,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4.手段创新

实施资产购置程序化、资产管理动态化、资产配置标准化、资产处置规范化、管理系统信息化,使资产管理逐步在实践中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凤霞.浅谈企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篇10

资产管理主要是从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资产购买前的招标、论证以及购买后的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是涉及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实物动态管理。关于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则更多地偏重价值形态方面的资金流动态管理。资产、财务有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财务状况反映的是资产经营结果,资产状况反映的是财务管理水平[6]。

当前,国内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分属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房屋和建筑物由资产处管理;仪器设备和家具由资产处或实验室处管理;图书由图书馆管理;文物陈列品由档案馆管理;财务管理则由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管理部门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与财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各类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应当与财务部门年度决算报表一致,各类固定资产实物价值应当与账面价值一致。随着国资管理越来越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必须建立协同关系,实现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7-8]。

资产实物账与财务账不一致问题的分析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产实物账与财务总账和明细账不一致,这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非购置来源的资产存在不同管理范畴。以仪器设备为例,各高校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将捐赠、调入设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但由于不涉及经费问题,这类资产很少在财务部门办理入账手续,导致财务账面上未能如实反映这部分资产的价值。

基础建设项目配套资产存在不同管理周期。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配套安装基础设施和家具等资产,如电梯、中央空调系统和办公家具。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如大楼)建设周期长,配套设备安装验收后即投入使用,纳入设备管理范围;而财务核算是在基建项目验收后,一般会比设备验收滞后数月甚至数年。由于资产管理周期和财务管理周期的不同,导致资产实物账与财务账不一致。

资产分类不统一。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资产分类编码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会计科目不一致,尤其是仪器设备的分类。目前高校在资产管理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高教司编制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将仪器设备分为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行政办公设备共七大类;而财务部门使用的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仪器设备只分为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两类。因为资产分类不统一,给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对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具体工作中缺乏统一有效的分类统计依据。关于资产分类,目前财政部和教育部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在每年度的国有资产情况上报工作中,也存在资产分类转换的问题,给国有资产上报工作带来一系列困难。

入账时间有差异。一般来说,资产使用部门在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入账后,再至财务部门履行报账手续,就会形成入账时间的差异。在采用手工入账时,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有的甚至相差数年。入账时间有差异,资产与财务对账时间节点难以确定,导致对账过程中,很难做到每一笔明细账都相符。

资产报废引起的问题。目前,资产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学校资产[9],需要报废的资产在资产管理部门完成处置和销账后,却难以在财务部门进行对应销账。财务部门需要明确资产入账时的会计科目和固定基金明细,这样才能对相应的会计科目和科研基金进行减值,而这些信息在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是未知的,资产管理部门无法提供报废资产的会计科目和科研基金信息,造成财务部门在资产销账时无法按明细执行。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建议

随着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应有明晰的对应关系,必须建立更深的合作联系,这是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也是管理科学化的体现。

建立资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目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一般使用相对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设备管理系统、家具管理系统、房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资产进行管理。财务部门使用的财务系统则自成体系,很少涉及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各个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也没有资产信息的交流,相互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因此,需要建立资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共享,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对接。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即时共享非常重要,将有助于突破性地实现资产与财务明细账的一致,为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联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建立联动关系,定期核对总账和明细账[10]。根据对账要求,建立资产与财务之间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分类对应关系。由于财政部、教育部以及高校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分类不统一,造成仪器设备分类与财务固定资产分类不同,给日常管理工作和年度统计报表上报工作造成一定混乱。在资产管理中缺乏固定基金信息,无法完全与财务部门对应起来,也给固定资产入账后的变更、销账工作带来困难。建立对应关系,理顺资产分类,有助于增进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互动[11],提供基础信息保障,为对账工作和资产清查工作提供支持。

实行仪器设备折旧。仪器设备的服务潜力是有限的,服务潜力会逐渐衰减直至消逝,仪器设备资产的价值也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而减少。当前,高校对仪器设备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没有具体规定各类设备的使用年限,不能按照原值和预计可使用年限对仪器设备计提折旧或减值,不能如实反映设备资产的现状[12]。若将折旧制度引入到财务核算和设备管理中,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情况,有利于控制设备投资规模,防范财务风险。

完善资产处置流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财政部关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授权审批问题的通知》(财教[2006]282号)都明确规定:“资产的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高校的资产处置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资产处置批复后,根据批复要求,方可进行资产实物处置,不可在批复之前处置资产。资产实物处置后,资产管理部门进入资产核销环节,通过资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对接,将资产销账业务推送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接收后同步做资产销账。资产销账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流转是双向的,财务销账信息会反馈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13],从而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信息一致,特别是销账日期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