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07:0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与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与教学

篇1

关键词 课程地图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4

Curriculum Map and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 Course

REN Guangchao, YANG Del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Curriculum Map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e similar with convergent idea and consistent goals, and similar methods. They fit very high. It is possible to use curriculum map in experiment course. It is feasible to use curriculum map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th career planning. The revelation that curriculum map to experi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mainly reflected three aspects in improving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promote teachers'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demand of stud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map; experi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课程建设则是实验教学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课程地图概念由西方课程研究专家Hausman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由Eisenberg首先将其引入课程的计划过程中。它是指教师将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用一种类似路标的工具,将各种课程要素――授课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材料、课程目标、评估手段等,向学生、教师、评估者、协调者进行描述、提供指导。我国高校进行课程地图应用的历史非常短,主要以系或专业进行课程地图设置,以实验课程为中心的课程地图设置尚属空白。随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如何进一步整合和开发试验课程资源,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地图无疑是一剂良方。

1 课程地图与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分析

一种教学理念或方法能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功植入,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是否有共同点,即理念的趋同性、目标的一致性、方法的相近性。

1.1 学生本为理念

课程地图设置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职业生他规划进行课程的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程地图的运行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分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课程方案的调整等等。课程地图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给出一个问题或者命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和解决的办法各不相同,因此实验教学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1.2 企业需要理念

课程地图设置的第二个出发点是满足企业需要,使毕业生的个性特征与企业的需要充分吻合,实现毕业后就业即可上手的无缝衔接。课程地图的运用不是为了解决就业率,而是为了提升就业质量,尽可能减少毕业生对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的茫然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的痛苦感,以及上班之后认为自己选错职业的失败感。通过德尔菲法建立起来的课程地图,可以有效填补毕业生在学校所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落差,使毕业生具备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和专门能力。

高校设置实验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完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目前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之中,企业招收毕业生不得不花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其进行再培训。实验课程就是给学生创造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学习如何将所学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课程,也使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工种有一定的了解。

1.3 合作开发理念

课程地图不是教师或专业负责人主观臆造的产物,而是学校、企业、学生、教师、辅助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张卓有成效的课程地图,需要学校领导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教育理念的引导;需要企业提供人才需求的信息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需要学生提供学习需求的信息以及学习后的及时反馈;需要教师对整个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良好把握;需要教辅人员提供及时的教学支持与配合。

一门成功的实验课程,一堂出彩的实验教学,同样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互动。第一,学校领导领导层面必须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将其放在必不可少的地位;第二,实验教学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将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最普遍的问题引入实验教学;第三,学生必须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实验课程的学习之中;第四,教师必须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掌握实验教学的特殊方法;第五,教辅人员必须做好实验准备,懂得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操作。

1.4 持续改进理念

课程地图并不能一次性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需要通过不断的修正,才能实现学生、企业、课程之间的完美衔接。课程地图的完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它必将随着企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也正是在这种渐进式的前进中,课程地图才能实现永久有效。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第一具有更大不可控性,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在解决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预案,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第二具有更快得更新性,实验教学的内容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这是一个与实验课程生命周期相伴随的永恒过程,或者说倘若实验课程不更新,那么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 课程地图在经管类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2.1 课程地图的设置步骤

(1)教师将实际课程内容输入;(2)教师将课程地图按不同课程进行分类汇总;(3)形成某一专业的总得专业地图;(4)对课程地图内容进行讨论;(5)根据讨论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修改。

2.2 课程地图的呈现方式

课程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以年级进行呈现、以学习领域进行呈现、以课程编码进行呈现。笔者认为,根据实验教学贴近就业的特点,可以按照职业规划或者工作岗位进行呈现。下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以上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地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每一门实验课程所对应的物流行业中不同的岗位,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的放矢的实验课程选择。当然实验课程地图并不是将课程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试图在物流这一大框架内帮助同学更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只是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地图的一个草图,一份完整的实验课程地图还应当包括:授课教师的信息,实验室软硬件的配备情况,实验课程预期达到的效果,实验辅助人员的配备等。

3 课程地图对经管类实验课程改革的启示

3.1 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增加的同时,教育质量下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是大势所趋,期间必然可能发生人才的大批量化生产与企业对人才个性化需求的矛盾。通过构建实验课程地图,可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某一类企业、某一个工作岗位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将实际教学活动与学科课程设置标准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进行剖析与延展,从而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形式,确保实验教学能够真正成为理论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转换桥梁与催化剂。实验课程地图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教与学、学与用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验课程。

3.2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课程地图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帮助教师发展的工具。实验教学往往处于比传统教学更为宽松的环境之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实验人员、教师与教师之前的互动与合作大量增加,实验课程地图能够实现资源共(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17页)享,使教师站在课程体系的角度思考所授的课程,通过参考课程地图来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技巧和评估手段。同时教师与实验人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横向沟通也被加强,以课程地图为线索,使构建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打造精品实验课程变得更加容易。

3.3 满足学生需求

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但是学分制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等同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大量选择相对简单易学的课程,或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选择课程,即便学校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门类,绝大多数的学生也无法做到自己选择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容易就业难,因为自始至终学生都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学什么。实验课程地图帮助同学按图索骥,让学生直观了解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从业者或者专家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这不失为在大众教育背景下培养精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是单纯地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而应当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主选课只是副产品罢了。

*杨德利为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吴瑞国等.课程地图规划建置之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9(3):1-8.

[2] Timothy G. Willett.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复旦教育论坛,2010.8(3):90-93.

[3] 汤尧.台湾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之探究[J].三峡论坛,2010(5):109-111.

篇2

市场与行业的评估能够过滤与修正创意,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创意往往是新鲜与特有的,但是创业之初是否所有的创意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每种新的事物往往都存在机遇与风险,从10年前的网络兴起与网络泡沫可以印证这一点。当时,这种新型的产业引起一股网络热潮,媒体称之为“眼球经济”。从这次热潮中产生出了雅虎、腾讯和网易等著名企业,但同时,很多不为人知的企业也在网络热退潮时纷纷倒闭。这就是新事物所具有的利弊。笔者认为,对行业与市场的环境分析与前景预测,有助于减少这种风险,同时,创意通过市场的调研与分析能够对它本身进行修正,也能够更好地找准创意的切入点。在教学上,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的相关行业、相关市场与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创业方案的风险,提高执行的可行性。根据多媒体广告设计课程所属的设计与艺术属性,确定“创意”作为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同时,对该课程相关联的行业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创意。这样的过程可以归结为:立足课程基本内容,以创意寻找突破口,以行业与市场分析护航。

教学内容与创业前景

多媒体广告设计课程的内容是以各种单一媒体的技术与创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创意整合出新颖的多媒体创作。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有机的整合,学生通过学习与归纳以前所学的单一媒介,在以审美与创意为目的前提下去发掘它们潜在的整合可能性。

(一)多媒体广告设计的具体内容

多媒体广告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Flash技术:Flash软件是当今最普及的多媒体设计软件,它能够将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融合,通过它可以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同时,网络、电视与手机终端等都能够很好地兼容该软件。在该课程中,它是主要的需要学习的表现工具。学生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这个平台的使用方法,并且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基础动画原理:动画是当今中国的热门专业,是国家支持的文化产业的重点之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动漫产业产值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在我们的课程中,动画既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多媒体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las是该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动画基础的广告形式探索、动画运动原理、时间与空间的掌握、以广告为目的的故事创意等方面的内容。互动技术:互动是指事物的相互反馈,我们的课程中主要讨论人与电脑、各种终端的互动关系。课程中主要讲解基本的互动形式与基础的编程技术。它关联的领域包括软件界面互设计、网页界面互动设计、基本游戏设计与展示、互动式广告等。网页设计:网页设计需要互动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动画效果等内容的支持,它也是多媒体整合的结果。学生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能够制作出生动的页面。创意与整合讨论与指导:学期末,学生通过自选题目进行多媒体广告的最终创作,通过整合前面所学的技术与创意,融会贯通地进行思维的拓展,最终确立具有艺术火花的创意点,并完成广告创意。

(二)当今与课程相关联的行业

当今与多媒体广告设计课程相关联的行业有以下几方面。网页设计:网页是现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获取来源,网页设计的需求也非常高。需求方包括政府、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等。动画设计:动画的产业链包括动画生产(动画创作生产)、动画市场(包括动画图书与动画音箱市场,以及动画形象所衍生的产品市场,如服装、玩具、儿童用品等)等。⑥游戏设计:游戏设计也是当今热门的行业。从电脑游戏到当今的平板电脑和手机游戏的发展可以看出,游戏是当今国内前景广阔的行业。游戏的产业链与动漫的产业链有些类似。多媒体广告设计:无论网页还是现代的游戏终端,我们都能够看到大量的广告,而这广告都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创作的。具体体现在网络上的Flash广告、嵌入游戏内的广告等。

(三)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应当将实践性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摆在第一位,结合广告设计理论进行讲授。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相关软件使用技巧(包括动画、网页和音频等软件)、广告设计、界面设计以及动画等理论讲授,以创业为纽带将技术与知识融合起来。

1.教学内容与改革效果

教学以实用性较强的Flash和Dreamwaver软件作为主要工具,结合广告设计理论、动画制作规律理论和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在市场应用案例等内容,以求缩短学习与创业的距离与时间。改革的效果在于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创意的同时,能够思考和规划如何运用该课程的内容进行创业的初步探索。通过筛选学生在该课程中所获得的创业方案,对相关的创业进行适度的实践性尝试。教学的设计类作业可以与创业方案一致,即创业实践的设计能够当作该课程的考核作业。

2.创业教育内容组织与安排

(1)通过小组讨论和大脑风暴法获得创业方案。(2)通过网络搜寻与学生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得多媒体关联的行业与市场状况,并且对原本的创业方案进行讨论与修正。(3)创业实践方向集中于界面设计、动画和多媒体广告三个方向。(4)邀请业界专家对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第一手和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创业指引。(5)通过以上的学习与探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创业的可行性方案,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创业尝试。

(四)立足课程基本内容的创意训练与培养

篇3

关键词: 信号与系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一、课程背景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自动化、通信与电子信息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讨论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与特性,以及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掌握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号与系统源于数学理论,用于工程实际。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并具有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改进措施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信号与系统课程包含内容很多,而学时有限,因此在不影响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必须优化教学内容,精简基础理论。例如:基本概念部分作为后续章节的基础,课堂上要作详细的讲解;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应重点讲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S域分析等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些部分都分配了较多的学时,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全面、细化。我们还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实际的动画演示的实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Z域分析这两章,由于有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因此安排学时较少,只是引述,使学生作定性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样的内容的优化整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失课程原有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能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主攻方向,从课堂反映情况来看,收效明显。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确定性信号和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包括信号的频谱分析以及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分析方法。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在讲信号与系统这门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常需要用一些实例动画演示实际信号波形,让学生们能有十分感性的认识。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我们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

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信号的概念时,我们先讲实际生活中的信号,包括上课铃声、汽车的笛声等。这些学生十分熟悉,经常听到。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和兴趣听课,教师再讲具体信号抽象的概念,效果就非常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把教师从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减少课堂板书时的时间浪费,增加授课内容的连续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号与系统这门课内容既复杂又庞大,若通过板书授课,费时且效率低下,学生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方便地控制讲课的节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让学生们亲眼看到信号的变化、系统的特性,更易于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注重习题课。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法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我们通常上一次习题课。习题课既是对这一阶段学习的小结,同时通过一些典型题型的练习、讲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考试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需要全面地进行考察。为了使学生能重视实践,我们突出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另外还增加课堂小测验,使成绩的组成多样化,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考前突击式学习。

3.加强实践教学

(1)开设实验,完善并强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延伸,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外,培养其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我们除配备了专职的实验教师外,还由任课老师亲自指导学生做实验,及时发现和弥补理论上未顾及到的内容,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验脱节的现象。

在实验内容的实施上,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我们把很多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转化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实验要求做好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行做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开始时对重点需要强调的部分作适当的讲解,并随机通过提问、检查等方式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连线故障及设备使用故障。为了杜绝学生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时,会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来核实其结果。

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被动走入实验室转向了主动走入实验室,积极求问,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起到了明显效果。

(2)搞好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优良工程素质。

①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通过课程设计及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在题目的选取上难易适中,题目的主要内容都是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过的知识,如果有些知识需扩展或深化,则在实验中补充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时间的安排上,利用1―2周的时间完成收集资料、论证方案、完成设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验收和考核。

②不断更新设计方法

在设计中,我们注意使所选题目能自成独立的小项目,切合实际,富有趣味性,这样不但能全面训练学生,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一般只给出实验要求和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其余的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先查阅资料,整理方案,再做实际实验。经过不断改进,大部分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学到了不少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综合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结构体系及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学内容的整合,将会大大扩展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面的加强,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改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缓解了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教学课时压缩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梁虹等.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篇4

1.1物流学专业学科特点

物流学是一门结合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兴学科,在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工程、金融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涉及,属于一种综合的应用学科目。在物流学学习过程当中,单靠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往往难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材理论与课程实践性的相互结合下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不同的是,物流的运作流程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整套完整的物资流动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物资从供给地到需求地的有效率与有效益流动。

1.2物流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讲授轻实践。

在当前的物流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灌输性讲授的情况,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以填鸭式的讲解为主,学生仅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灌输,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对学习的效率也将产生着一定的阻碍作用。物流学是一门实际运作性较强的学科,倘若仅以枯燥的理论灌输进行教学,便难免会使相关知识变得抽象且难以消化,同时还会带来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弱等后果。

(2)不同课程之间存在较强的重复性。

物流学的特点之一即为交叉性较强,这直接导致了不同课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相互重叠的内容,因此在进行不同课程的讲授时便容易造成重复讲解的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灌输式”教学下的弊端更为突出。

(3)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当前许多高校在进行物流学课程设计时,虽已逐渐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在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却仍然缺乏合理性,造成两者在衔接上严重脱离,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在时间上相互分离,以分别集中开设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理论课程比例明显高于实践课程,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的前提下,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2翻转式教学与案例教学

2.1翻转式教学

翻转式教学是当前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中“讲课为主,思考为辅”的方式不同,翻转式教学的重点在于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知识答疑,课后学生自行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总结。翻转式教学的出现,主要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科技大范围普及的现状,学生在课后可通过对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将存在疑惑的问题以互动的形式让老师进行讲解与指导,达到自主思考与传授讲解的高效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相关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辨别与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案例教学在物流学教学中属于一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决策能力进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分析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3翻转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

开放性的实际意义是教学形式的开放与教学内容的开放,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翻转式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学时学生课堂位置的根本转换,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全方位的发挥,而教师在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成功由“讲解”转化为“点拨”。除此之外,基于案例教学的真实性与典型性,可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存在的问题、矛盾与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需根据学生自身所掌握的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自行探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每个人所持的观点与解决方案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与讨论的开放性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维将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也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具有趣味性。

(2)互动性。

在翻转式教学及案例教学中,着重强调的均是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在整个学习课堂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都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翻转式教学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途径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相关方法;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与实际发生的案例相互结合,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自行探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主要为一种互动性关系,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式学习的局限性,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3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学案例的选择

3.1需坚持代表性原则

在进行物流教学案例的选择时,应根据实际物流理论而定,并选择出相应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这是由于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可更有效地将抽象的物流理论知识带入其中,在便于学生充分理解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案例的典型。

3.2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在案例教学中,给出案例的重点目的之一便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考方向,要满足这样的教学需求,就应在案例的选择上坚持明确的教学目的,并根据此目的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

3.3应具有一定的生动性

为保证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与消化能力,就应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要求,在常规理论知识基础上,如能够辅以图片、影像、物流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进行配合教学,便可将案例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4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案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应在案例的选择上保持一定的真实性,可有效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当前真实的社会现象相互联系,达到促进学生综合思考与判断的教学目的。

4翻转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施要点

4.1师生双方均保持合理的参与度

采用翻转式教学与案例教学进行物流学教学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适度参与均是应当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一方面,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中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不仅可使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得到充分地调动,同时也可大大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应保持在适度范围为宜,作为“指导为主,讲解为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发挥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空间,避免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而应将重点放到对学生的指导中来,在不影响学生自由发挥的同时,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实现翻转式教学与案例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4.2注重案例选择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与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息息相关,同时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既要立足于实际教学目的,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在保证与理论知识不脱节的前提下,做到难易适中、具有代表性,确保案例的提出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4.3保证合理的时间分配

案例教学是一种对于时间分配具有较高要求的教学方式,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便有可能导致分析时间紧促、探讨内容不够深入等情况的出现,从而使预期的教学效果随之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时,应充分考虑到理论部分的相关知识点,指导学生采用翻转式教学的方法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在对提前熟悉相关内容的前提下于课堂上进行相关讨论。总而言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间分配时,要尽可能将比重较大的时间用于案例讨论,以保证学生可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与探讨。

4.4进行引导与总结

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案例探讨之后,还应将所得出的讨论结果进行有效的整理与总结,并由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改进,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解决方案的最优化。要达成上述目标,首先应保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理论性,使之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做到与实际情况的不偏离;其次,教师应充分对讨论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最后,还应将讨论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概括,并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存在的疑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保证所提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5小结

篇5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精心预设课堂,使课堂动态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两者具备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预设,促进精彩的课堂生成,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过程变得精彩、复杂、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主要探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巧妙融合对促进课堂精彩所具备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预设;生成

在过去的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课堂教学的课前预设上,但是有时往往适得其反,无法生成课堂的良好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人们很少关注“生成性教学”,而是更强调预设课堂。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生成”逐渐步入教学课堂,使原有的预设教学课堂受到冲击。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关注也是最主要的是精心预设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动态,使学生的发展有所促进。但是,盲目推崇“生成”,甚至摒弃“预设”,是教育者对生成性教学“矫枉过正”导致的负面现象。预设与生成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将预设与生成充分结合,使教学课堂摆脱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为教学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散发新的光彩。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预设与生成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理念也有所变革,对课堂教学“生成”的提倡越来越多,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立足点,提倡生成动态的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视学生为正在发展中的人。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不再是过去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简单、机械、乏味、无趣的教学过程,而是具有灵活性、生命力、复杂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新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从而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堂预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针对学生及自身特点进行预设,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及自身的课堂预设,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调整或改变原先预设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变为生成,将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并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创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精心预设课堂,促进生成

虽然过度预设存在一定的弊端,有时使得课堂氛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预设在教学课堂中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不存在预设,则不存在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预设,能够促进精彩的生成,精心地预设课堂,能够巧妙地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1.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预设。

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预设,应从课堂上的学生入手,从而实现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群体的“学”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知识水平、认知状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态度、兴趣和认知也有很大差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备教材,也应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预设的目标为学生的“学”。首先,预设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未掌握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通过预习可掌握的内容,不必详细解释;应针对学生无法自行掌握的内容进行讲解。其次,对课文进行预设,预设重点、难点的知识,并思考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正确地点拨和讲解,提出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应该怎么引导?

2.对质疑问难进行预设。

“学生在问题谈论和交流中,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这是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对于可能存在质疑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词或句子,都应该充分预设,做到心里有底,以便于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方寸大乱,能够镇定自若地解决,将课堂生成精彩。

三、弹性预设,具备生成空间

弹性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开放性的设计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动态性,避免备案一成不变,过于死板。只是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框架式”课堂教学预设,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预设课堂教学时,首先,切忌将课堂教学预设得太紧凑,应保留一定的弹性,使生成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其次,预设时保留一定的弹性,以便临时需要更换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方便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后,在课堂教学预设中设置小版块,方便教学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设方案。四、突破预设,适当生成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转变性,而不是封闭式的、传统的。否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活跃性将受到限制,无法自由发挥,课堂的氛围也将变得刻板、枯燥,实现预设的突破,从而变为生成。

1.随机应变,在意外事件中生成。

课堂上,出现意外并不要紧,教师的处理方法才是主要的。在意外情况下,教师若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将能对课堂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教师读完课文后,问学生读得好不好,学生回答不好,可能会使教师觉得尴尬,但如能因此顺势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来试着读一次,你们一定比老师棒!”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后,不仅缓解尴尬,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生成精彩。

2.以缪求真,在错误中生成。

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新课改的观点之一。错误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持着宽容的心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包容学生的错误,在适当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指导,将正确的观点及结论引出,给予学生正确的思路,使学生在错误中领悟出正确的道理,促进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具有生命力。

3.身份平等,在互动中生成。

教师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互动是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过去的权威者身份,改变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播者,学生因外界刺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习同伴、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互动、对话,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交流中,使学习氛围变得民主、自由、轻松、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生成氛围活跃、具有活力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预设是前提条件,生成是关键要素。不管是具有课前备案中静态的预设,还是课堂上动态的生成,两者的基础均应以学生为主体,将预设与生成巧妙融合,推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充分预设,体现教师的智慧,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处理措施,才能在预设中促进生成,展现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处理问题的镇定。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建立学习同伴或帮助者的友好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起轻视或放弃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下,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将“预设”与“生成”相互结合,彼此作用,推进新课改的发展,更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生命力,达到师生均满意的课堂效果,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教学方式。

作者:邓清萍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熊河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林明鑫,许利闽.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50):205-208.

篇6

(一)教学思路问题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5,6],本校将其设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既缺乏机械方面的常识又没有参加过水利、土木等方面的工程实习。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难实现同步。

(二)学习方法问题

本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绘图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容易出现“懒于动笔”、“只想不做”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该课程的了解和认知,学生之间缺少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练习与作业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

(三)日常练习问题

广西大学陈倩华老师深有体会说:“学生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较差,如果体形较复杂,就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作图不规范,画图不按照国家标准有关制图规范中的要求作。有少数学生连最基本的制图标准都知道很少。有些学生到了毕业设计还不太清楚什么地方该用点划线、什么地方该用虚线、粗实线、细实线以及各种符号用法”[5]。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许多学生学习本课程仅仅是为了考试,他们更喜欢在纸上大量练习和演算高等数学习题而并不习惯拿着绘图工具规范化地完成本课程的练习题。

(四)学时问题

20世纪50年代工科高校机械专业(本科)工程制图开设两门课程:画法几何学和机械制图,学时为220,学习两年。后来进行教学改革,从220学时变为200学时、180学时、150学时、120学时、100学时、80学时、70学时[6]。目前,我校水利类该课程的学时为64,但是其内容涵盖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所有内容,导致教师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偏重理论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降低[7];如果偏重实践性,学生的专业知识缺失、易失去信心。

二、教学改革方式和方法

(一)丰富教学手段

板书式教学方式相对耗费时间,但给学生一个思考的间隙,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强化记忆,使学生掌握正确和规范的作图过程与步骤,起到示范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扩大课堂的信息量,缓解学时少的矛盾。作者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咨询、学生调查以及试卷的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作学生感兴趣、思考积极的课件。同时,借助计算机绘图软件来进行教学,比如Solidworks、UGII、Pro/E等[8],提高复杂几何形体的直观性。将板书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模型教学

结合课程内容,作者制作了丰富的实体模型,学生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和分析,增强了空间上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讲授绘图的理论方法,使学生可以准确、快速地把空间形状抽象为平面图形。同时对于一些难以制作实体的复杂形体,作者制作了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旋转、拆卸、缩放和不同视角的显示等操作,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形体进行清晰观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实践认知教学

借助于我院“国家级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将实验设备或模型与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相结合,开展制图实践练习,为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对学生平时所学内容进行检验与强化的关键环节。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制定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学生遇到的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产生严重影响[1]。作者在每个班级成立若干教学信息反馈小组,定期将小组所总结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问题嫩巩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五)注重考核过程和方式

在现代工程图学教育中,应该“以能力立意”,切实把能力尤其是根据平时所学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放在首位,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正确的导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作者在每一个独立的章节或内容讲授完以后,通过开卷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笔,避免上面所提到的“只想不做”的问题。其次,适当安排制图测试,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制图标准和规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在期末考试时,考题应综合和全面,考题的解答应是分析、比较、理解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想得清楚、弄得明白。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网络编程;讲练结合;案例引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83-03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网络编程在程序设计开发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编程”课程已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课程之一。[1-2]

目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开设了“网络编程”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每学年选课学生有200多人。

现状分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网络编程”课程,主要讲述基于C和C++语言利用socket API实现网络客户端和网络服务器编程,着重于底层socket接口的关键细节讲解和各种模型的服务器设计和实现。笔者所在学校的“网络编程”课程组的教师具有个人能力较强、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项目实践经验丰富和大型服务器程序开发经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讲授比较到位,课堂内容设计也较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网络理论,熟悉各种网络编程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兴趣不持久

网络编程的学习在初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网络编程对学生的基础课程要求较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与其他课程相比,网络编程的程序代码量较大,普通的一个程序就可能在千行以上。而且很多大三学生仅仅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没有编写过大型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弱。程序过大,就会出现各种编程问题,这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使得他们不愿意更加深入地去学习。

2.缺乏合适的教材

市面上各种编程类书籍内容参差不齐,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教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个现象在“网络编程”课程别严重。总的来说,目前网络编程类书籍可分为以下几类。

(1)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或其他原因而编写教材。此类教材价格相对比较便宜,难度较为适合“网络编程”课程,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①内容过全、过多,重点不明确;②编写者缺乏工程经验,思维落伍,教材中所用技术已经淘汰。

(2)业界人员编写的网络编程书籍。此类书籍对编程者来说,有较强的工程实际经验,思维较先进,所用技术符合当前技术发展潮流,重点内容突出。但因为其面向对象不同,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价格高;②内容过全、过多;③内容过难,不适合初学者。

3.课时设置不合理

目前,“网络编程”课程虽然在网络工程专业中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但课时只有48学时,因课程涉及简单TCP客户服务器模型、简单UDP客户服务器模型、多路复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多线程客户服务器模型、WSAAsyncSelect客户服务器模型、WSAEventSelect客户服务器模型、高级IO模型、协议设计、套接字选项设置等多项内容,教学课时明显不够,学生缺乏足够的课内学习时间。

网络编程教学改革实践

鉴于目前“网络编程”课程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1.结合各教材优势,自编教材

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因此,要尽量选用注重实践、有较多实例的教材。笔者发现目前并没有很适合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教材,因此笔者通过借鉴《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UNIX网络编程》和《TCP/IP网络编程》等书籍,综合各家之长,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进行内容筛选,目前已经完成了自编教材的初稿,并在这学期进行了试用,效果较好。

2.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几年的网络编程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

①演示过程,讲练结合。在“网络编程”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对知识内容进行讲授,而且还要对IDE环境和UI开发进行讲解。对用于演示知识点的系统代码,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编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②案例引导,任务分解。[3]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例,利用step by step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网络编程”课程设计采用的主案例是C/S模式的聊天室开发。讲解简单的UDP客户服务器模型时,利用UDP方式实现相关程序;讲解多线程客户服务器模型时,则通过将UDP方式实现的聊天室程序修改为利用TCP和多线程方式;讲解多路复用客户服务器模型时,则将多程序TCP实现方式修改为多路复用方式实现,并加入多数据包重组功能;WSAAsyncSelect客户服务器模型阶段,则将聊天室程序客户服务器端都改为WSAAsyncSelect模型方式实现;讲解WSAEventSelect客户服务器模型知识时,则将服务器改为用WSAEventSelect实现。使用上述方式,让学生能学会用多种技术模型来实现系统,并了解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同时使得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工作量不太大,能将精力集中在模型知识本身。

③设疑自学,设错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实现上述所有编程模型,并通过上机验收。与此同时,在程序实验中,教师人为加入一些Bug,要求学生进行改进并实现私聊、文件传输等其他功能。利用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进行自学摸索。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能否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4]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后主动动手编程,课程组设置了6个知识点的编程小作业,并要求对各知识点的程序进行上机验收。在前期实践过程中,笔者由于没有规定验收截止时间,导致很多学生在后期才完成实验,使知识点的衔接不连贯,给课程讲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程组在后续教学实践中加入了验收截止时间,并在课程学习群中及时公布验收情况。

参考文献:

[1]吴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编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2]郑秋华,胡维华,姜明.基于复杂网络的课程体系分析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4(20).

[3]高应波.《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中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 2007(04):23-25.

篇8

关键词 细胞工程;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88-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ell engineering is very rapid,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he new situ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talent training of life science. This require us to reform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cell engineering,it mainly include the network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the mixed teaching of classroom and network. Practice teaching showed the timely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is effective. It can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more knowledge,but also can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in the end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ell engineering;network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blending teaching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在细胞、亚细胞或组织水平对生物的遗传特性进行改造,以便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不断涌现,教学内容量在逐年增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大量知识信息的需求,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懈怠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2]。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把握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对细胞工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对细胞工程进行教学改革。2011年细胞工程被评为“新乡医学院网络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课程组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设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多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更能使学生对细胞工程的学习充满兴趣,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同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及时性等优点[3]。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细胞工程又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新的教育环境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细胞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主要包括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及课堂加网络的混合式教学。

1 网络化学习

几年来课题组的教师借助校园网的清华在线平台,精心研究并开设了具有细胞工程特色的精品教学网站,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随时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该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也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4-5]。目前,我院已经建成了细胞工程的各种资源库,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体系,学生个性化学习得以充分实现,并为信息资源的互利共享创造了条件。

1.1 基本资源

该资源内容丰富,包括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学录像、教案、课件、自测题、演示实验等。

教材内容以电子书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教师将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条理性更强。而且课程组的老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了大量的细胞工程教学资料,并通过软件自己编写创建了大量的精美立体三维动画、图片及英文解说的小电影,从而比课本上的内容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录像直接以视频方式进行,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授课过程,尤其是一些精美的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录像分章节、按学时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多少,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而且不同的录像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的职称不同,授课的特色不同,学生学习之后,可以进行网上评教,将评教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自测题按章节进行,试题类型多样,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辨析题、名词解释、设计小课题等,全部采取在线作答,该方式使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又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随时进行网上自测,提交后,系统立即给出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测试反馈的情况,进一步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演示实验主要包括一些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以视频形式进行,由专门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录制,不仅可以展示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在实验技术的关键部分还配有解说,演示实验包含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科研思路,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6-8]。

1.2 拓展资源

该模块属于辅助资源,目前已经上网的主要有教学案例库、动画素材库、图片素材库、专题讲座、学科知识检索系统和相关素材及连接等。尤其是学科知识检索系统按英文字母顺序编目,方便学生检索。该网络课程共收集和制作的教学动画108个、教学案例近100个、学科知识检索名词术语1 000多条,并且有英汉和汉英2种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课余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更增强了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互动式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尝试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2.1 课堂讨论

课堂上适时采取案例讨论法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某个知识点,首先由教师提出具体案例,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总结。例如“番茄薯是怎样形成的?”“有性杂交能否实现这一设想?”“体细胞杂交又有哪些优势?”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按4人一组在15 min时间内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向教师汇报,最后教师分析番茄薯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明白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它克服了远源杂交的不亲合性,为遗传物质的广泛重组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要强调它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案例讨论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反映印象深刻,并认为所学的内容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知识的理解更容易掌握。

2.2 网络交流

在网络课程上设立师生交流区,如讨论版、E-mail及QQ等。学生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教师随时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尤其是讨论版是细胞工程课程颇具特色的部分,每个讨论版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讨论,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另外,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随时与教师沟通。该模块学习方式灵活,一直深受学生的好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就是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与学生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相结合。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尝试在进行细胞工程常规授课的同时,适当结合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就某一章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并给出该课堂的教学目标,如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融合的方法及原理,熟悉融合产物的鉴定及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了解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然后就重点的知识进行提问,最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并留出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要求网上作答,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之后由教师进行网上批改。网络作业的成绩计入本课程综合考评,其比例占总成绩的10%。

通过对我院2012级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98名学生做问卷调查,有95%的学生赞同这种混合式教学。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新鲜感,而且可以使其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

细胞工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不同教学模式的测评结果表明,2011级学生采取课堂教学,其优秀率(≥90分)为8.45%;而2012级学生采取混合式教学,其优秀率高达为38.06%。这也充分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具明显的优势。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套适合细胞工程的新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及课堂加网络的混合式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工程的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化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时不够、课本内容相对滞后、师生交流少、学生自学难等问题。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性和课堂上互动性,并且能将思想教育融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尤其是混合式教学更能实现网络与课堂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细胞工程的教学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安利国.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

[2] 张元平.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3):53-56.

[3] 王燕华,武福华,杨建伟.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106-108.

[4] 杨保胜,张鑫旺,孙翔,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基础医学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29-130.

[5] 许重洁,王红霞,张光谋,等.细胞工程网络课程建设与探索[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6):582-583.

[6] 王红霞,张光谋,杨保胜,等.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24):15-17.

篇9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55-02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Photoshop"

WU Long-xin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14, 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this subject not only makes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operation of Photoshop, but also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of self-learning and innovation. The thesis analy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makes students more active and creative in learning. It emphasis on prepa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st methods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Photoshop; Teaching methods; self-lea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ability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Photoshop被人们称为图像处理大师,在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特效文字、界面设计、数码相片处理以及网页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并模仿书本上实例做图只是Photoshop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而更高层次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有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从备课、课堂组织教学、实践教学与辅导及学生考核等几个方面来谈谈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1 备课

要上好一门课,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Photoshop课程备课要做好“四备”,做到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四备练习。做好这四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备教材:要研究Photoshop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大纲的要求,要熟悉教材全过程,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教材,掌握每次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学期授课计划及课堂授课计划。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先修课程,学生起点水平的不同,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等方面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备方法: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Photoshop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技能训练、合作学习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在Photoshop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备练习: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学习Photoshop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练习、实践,所以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2 Photoshop 课堂组织教学

2.1 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当前Photoshop 主要有图像处理和绘图两大功能,从非广告艺术专业的学生的知识背景看,大多数学生没有绘图基础,所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学习Photoshop课程,授课内容应以图像处理为主,绘图功能只作些简单介绍。

在图像处理中,选择区域的创建,是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用得最频繁的操作,它所用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利用选择工具、色彩范围命令、快速蒙版、路径工具、通道等都可以用来创建选区,授课时应让学生熟悉这些工具的主要功能和适用情况,这样才能灵活地精确地创建选区;图层是Photoshop 极为重要的概念,正是有了这一概念,才使得Photoshop有了神奇魔术师的美称,只有深入理解、运用图层才能对图像进行灵活的处理,这是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通道与蒙版也是Photoshop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通道与蒙版的功能对图像进行艺术创造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尝试使用这些功能进行创新,学以致用。

2.2 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上第一堂课,在教学方法上,不要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开始就大讲界面、工作环境及大量介绍知识点的授课方法,这样枯燥无味的讲课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在一堂课中可采取多种的教学方法配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先让学生欣赏Photoshop制作的图片,再对图像做简单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上第一节课时我精心搜集一些Photoshop在各个方面应用的典型实例效果图,如Photoshop 的色彩色调调整、照片处理、图像合成效果等,通过展示Photoshop制作的各种广告、宣传资料等,从图片的整体构思、创意、色彩、整体效果等审美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以下简单介绍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Photoshop案例教学法是以实例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把学习重点放在具体实例的制作过程上,把要学习的知识点或命令融入到生动具体的案例中,理论实践同步进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讲解Photoshop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时,可以采用此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取一些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其次实例包含有多个知识点,在讲解时应该分步骤讲解,新知识点越多,步骤应分得越细,最后在授课时要注意节奏,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些简单的相关的练习。

(2)技能训练法

技能训练法是指教师先对图像处理技能的一些技巧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应用这些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在案例教学法中主要是以教师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讲了很多实例,但学生只会做那个几个实例,其它的就不会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技能训练法,以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的目的。技能训练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把要训练的目标的效果图展示出来;

2、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创作方法,提出可行性方案;

3、让学生按可行性方案进行操作,在这过程中,可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即学生操作不当时,教师可做一些适当的提醒和补充;

4、对学生做的效果进行评价,可让其他同学分析其作品的优缺点;

5、对这一创作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训练结果和疑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

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它把教学目标隐含在具体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Photoshop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说,在任务的设计中,任务的内容要做到科学具体,贴近实际,这样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关于Photoshop的区域的选择和图层的操作,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从所提供的人物的数码照片中选中人物,移动到另一张的风景图中,进行图像合成操作。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可以掌握各种区域选择方法和移动工具的使用,同时也练习了图层的变形操作、图层的叠放顺序调整等功能。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可以提供一些主题及素材,如制作电视机广告,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创作作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任务完成阶段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完成任务。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由于课时有限,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安排在课外作业或上机实践来进行,任务完成中需要辅导可采用网上辅导的形式来进行。

3 实践教学与辅导

Photoshop 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课组织切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Photoshop 上机实践课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任务,并提前布置好任务,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素材、对作品设计和构思等,使学生在实践上机课有目的性地操作,以免浪费时间;

2、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宜直接告诉其操作方法,应该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多角度去考虑作品的创作过程,例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半透明的玻璃字效果,教师可以给出效果图,再给出设计思路:利用通道创建特殊的选区,主要用到“动感模糊”、“查找边缘”、“反相”等命令。不应给出太详细的操作步骤,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同进大胆对他人的作品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于学生作业的优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存在不足,要给予耐心的分析和帮助。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最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资源丰富、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外辅导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辅导。

4 学生考核方式

Photoshop课程考核是对学生掌握Photoshop知识和技能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出一些选择题或者操作题,在课堂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考核方式通常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大大降低学生的学生兴趣。可以采用提交大作品及设计思路,进行答辩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做法是:提前布置考试要求和任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构思策划,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作品内容和题材不限,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进行答辩的形式来评分,以防止个别学生吃大锅饭钻空子。

5 结束语

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功能很强大,学生要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及利用这些功能做出有创意的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多学、多练、多想、多用,才能真正掌握好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各种功能。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辅助采用现代电教手段、网络资源等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启特阳光工作室. PHOTOSHOP CS中文版平面设计技能训练典型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篇10

下面先分析我院《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然后适当介绍我国其它院校的情况。我院《数学分析》课程总学时320,总学分20,分三个学期讲授,分别称为《数学分析》1、2、3。

1.1从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调查结果分析教学现状2003年11月2日,理学院向2003级学生发放了三峡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调查表(学生用),调查《数学分析》教学情况,回收有效问卷93份,其中部分项目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表如实反映了《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基本现状。我院选派的主讲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学生总体上对本课程以及对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表示满意或较满意的占90%以上。但是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难度大,容易的仅占3%,认为没有掌握的占近四分之一。这说明《数学分析》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分析》是不容易的。其次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连年扩大招生,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新生的整体基础并未提高,面向21世纪的教材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増加,因而学生认为难度大就在情理之中了。

1.2计算机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冲击了专业课程的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和大学英语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日渐重要,随着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不少学校把英语四级考试与学士学位挂钩,进一步促使大学生越来越看重计算机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调查表明,数学系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数学分析学习投入的精力虽然很大,但是远远赶不上对英语课程的投入。不少学生表示,在校学习期间,几乎有一半时间和精力花在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上。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为了通过等级考试,冲击了包括数学分析在内的专业课程的平时学习,寄希望于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由于数学分析课程本身的难度,以及英语等级考试的时间和期末考试的时间非常接近,加重了考试负担和心理压力,进一步影响了数学分析课程的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

《数学分析》课程的这种教学现状,在我国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例如文献认为:“冷静思考,我们应当认识到,长期以来,数学分析课是教师教得最累,学生学得最苦,效果却不太如意的课程。”文献介绍,由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杭州师范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于2002年6月在2001级数学专业学生中关于学生数学分析理解思考能力,进行了一次测试,这次测试是教育部高教司“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阶段性研究结果。从测试结果看,各校的总平均得分率最高还不到60%,最低才38.56%,在一些需要进行深入思考,运用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上面,普遍得分较低。特别是涉及极限理论的题目,成绩都不大好。这说明,在《数学分析》课程的理论要求上,还不能令人满意。即使是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成绩也不理想。文献介绍,作为“陕西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对数学分析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其中调查题:“你认为以前《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最大带普遍性的问题:A教学内容陈旧;B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C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反差大;D教师素质差。教师卷选C的占100%,毕业生卷选C的占60.3%,选D的占0%。另有一题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校学习期间有93.5%的人对数学分析学习投人的精力最大。

2《数学分析》课程考试及考试成绩分析

1.1学时长、内容难、而考试次数少,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

《数学分析》课程是大学所有课程中,学时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高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次接触到与高中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思维形式上都有明显差别的一门课程。学期结束时,《数学分析》与其它考试课程要在一周内一边复习一边考试,再加上英语等级考试的冲击,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想考好都是十分困难的。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放假,忙于回家,对于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几乎完全不知道,更谈不上及时解决。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根据教学管理的规定,必须跟随下个年级重修,出于自尊心,重修的学生又产生新的心理压力。有时重修的课程上课时间难免与本学期课程的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因此重修在很大程度流于形式,重修考试真正及格的学生很少。这种考试的结果,不仅难以发挥考试应有的检验、激励和导向功能,而且成为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根源之一,使得不少学生都害怕《数学分析〉〉考试。

2.2考试成绩分析数偏多,一年级上学期两极分化情况己经明显出现,反映出高校连年扩大招生,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70分以下占34.02%,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分析》课程产生明显的畏难情绪,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在《数学分析2、3〉进一步下降。《数学分析2〉〉,学生成绩分布呈偏态曲线,51.04%的学生成绩集中在60-69分,70分以下占68.74%。平均成绩明显下降。《数学分析3〉〉,学生成绩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反映了学生两极分化状况的进一步加深,大学生中形成两个不同的学习群体:准备考研究生、积极学习的群体和害怕考试、消极应付的群体。三个学期中,以《数学分析2》试卷较难,《数学分析3》试卷较易,这是《数学分析2》平均成绩明显下降、《数学分析3》成绩分布明显呈“两头大,中间小”的一个客观原因。《数学分析1、2、3》平均不及格的占20.05%,表1中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难度大,认为没有掌握的占近四分之一,因此这两个表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2.2考试形式单调

目前《数学分析》考试采用的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方式,考试形式单调。这种考试适合考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好操作、考核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例如灵活性差,容易促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等不良学习习惯,不利于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新兴学科、实践性环节强的课程,尤为突出。

3《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1认真研究《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态

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对《数学分析》进行改革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改到何种程度,尽管在某些方面己经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在好多方面依然众说纷纭。《数学分析》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编写、教学检测与评价。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内容的取舍几乎总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它既直接制约着教材的编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法的选择、教学的检测和评价。然而如何改造现行《数学分析》的内容体系和框架结构,教育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认真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数学分析》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和观点,这些不同意见和观点主要有:关于如何改革《数学分析》现有的内容体系和框架结构,是否应该用勒贝格积分理论改革目前《数学分析》的内容和体系,怎样处理好“初、高等微积分’与“大头分析’两种不同 的关系;关于极限理论的-语言和D-语言;如何解决好初学者学习极限理论语言等。其研究成果发表在《数学教育学报见参考文献),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数学分析》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文章发表在国内数学教育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性期刊,因此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3.2精选最新教材、改革《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近,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己经出版了几套,但是观点各异,正处于探索之中。我们同意文献[5,6,7,8]的观点,作为基础课程《数学分析》教材的改革不宜对其核心基础理论、基本的逻辑体系和己有的框架结构作太大的变动。根据上述基本原则,精选其中的一套: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作为教材。参考其它各套教材,吸收当前关于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再作必要的调整和处理。我们编写了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教材选用说明、教学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教学重难点及教材处理意见等一系列教学规范材料。

在教学中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加强《数学分析》同现代应用数学的其它分支学科的联系,从其它课程选取合适材料充实和加强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展知识提供一些/接口”。但是引入新思想新观点并不意味在理论上拔高,应该注意教材的可接受性,避免内容过深而脱离一般学生的实际。所引进的内容必须有助于理解《数学分析》本身的内容、理论和应用问题,仅限于应用〈傲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来处理。我们把这种思想应用到毕业论文工作中,指导2000级本科学生完成了/数学分析与微分方程课程相互渗透的研究”、“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问题相互渗透的研究’等毕业论文。

《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微积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思想的产生、数学方法的应用,着眼于问题的提出、探索和解决。我们把这种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极限理论等内容的教学上,关于极限理论的教学改革情况见文献。

3.3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是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式”教学是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转变到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从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把学生尽可能早地引入科学研究和实践训练之中。

笔者在定积分的几何应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平面区域的面积与旋转体的体积问题,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容易出现错误,甚至某些教材和教参也出现错误。笔者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见文献。又如笔者在我校实验班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时,从一道比较两个二重积分大小的普通习题入手,安排了一堂研究式教学实践课,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见文献。

3.4《数学分析》课程分段教学与考试的改革

深化学分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享有/四大”自主权,即:相对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选择任课教师、选择学习时间、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执行弹性学制。在深化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四大选择”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的大小取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程度,取决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与分化的程度,取决于教学基本条件的供给程度。因此,深化学分制改革首先要做到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要求课程开设应做到小型化、综合化、多样化,这是我们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如前所述,《数学分析》课程学时长、内容难,而考试次数少,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如果一门课程以3至4个学分计算,则《数学分析》课程相当于5至7门课程,因此《数学分析》课程分段教学与考试的改革不仅是深化学分制改革的需要,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我们根据《数学分析》课程内容的自身特点,参考教材,将原数学分析1、2、3三门课程分为上、下六个阶段课程进行教学和考试。相对原来一个学期的考试而言,阶段课程的考试内容少而单一,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可以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和过重的负担。増加阶段课程考试,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基础较差,阶段课程总评成绩不及格,需要重修的学生,由于阶段课程只

和负担。这种改革,可以激励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进程上较大的自主权,贯彻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