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

篇1

一、案例讨论课的特色

( 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础医学知识较枯燥并且抽象,该学习阶段开展临床案例讨论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的案例和实景查房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条件允许时,学生对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问诊和康复评估,使其有机会接触常见的医患关系,培养其作为未来治疗师( 士) 的同情心和自信心。

( 二) 提高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临床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记忆、串联所学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如在帮助一位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康复的案例中,学生或许能够将之前所学的脊柱的结构、关节的运动、炎症的表现等相关知识点顺利地整理起来,然而关于纤维化和骨化、异常免疫应答这些相关知识点,学生可能已经淡忘或根本没印象,导致学生对该病的产生原因揣摩不透而影响康复治疗。因此,案例讨论课在学生明白其应该注意哪些知识的掌握方面产生了很大作用。

( 三) 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在临床前期通常不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讨论时容易反复纠结于一些表象而偏离讨论的主题。如果在讨论课前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讨论要点,课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单。那么通过一次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接触十多个相似病例,逐渐达到触类旁通,讨论课也同时训练了学生提炼问题和归纳核心信息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案例讨论课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认真设计、管理案例学习资源,并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疑惑,具备准确、到位地解析和归纳的能力。

( 四)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适当的评估能提高讨论课的效率和质量。承担讨论课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 教师和医师或康复技师) 资格,教龄在5 年以上。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拥有较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知识。

( 五) 提高考核效率

讨论课的考核评估与传统的笔试不同,除了课上得分和平时任务单的得分之外,采取研究生答辩方式,现场抽签分析典型案例,回答考官提出的相关问题。这样的评价效果更加客观新颖,学生3 人一组参加最后答辩,在提高考核效率的同时也激励了组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 六) 促进课程的整合和优化

案例更新及时。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在发展,人们的康复理念在发生变化,康复设备也在逐年更新。因此,对临床案例的收集整理也是年年更新,紧扣专业特色。更新案例可对我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提供及时的反馈性信息,推进深一步的改进。

二、案例讨论课内容的设计

案例讨论课是一门独立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外的课程,与基础课程基本同步开设,学生有机会接触患者,参与讨论相关案例,因此属于实践课的范畴。讨论课案例的选择尽量保证其全面性、典型性及真实性,同时考虑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以康复科、疼痛科、骨伤科案例为主,全科案例、心理咨询室案例为辅。所选案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贯穿基础理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基础医学各教研室根据课程标准共同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出主题案例,同时注意体现整个治疗过程的细节。每个主题案例的提示问题基本囊括讨论要点,数量为5 的倍数,设计紧扣核心知识点,富于启发性和实用性。如右侧股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外伤休克术后康复案例,解剖学可以问股骨的结构、血管神经走向,组织学可以问骨痂的形成特点,生理学可以问微循环的特征,微生物学可以问感染容易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病理生理学问休克的特点,影像学可以问下肢X 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等。也可以出现跨学科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不要太多以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整理好的病例统一收入校本教材案例讨论课中作为主题案例,每年更新一次。学生的每次讨论课设置1 - 2 份主题案例,另外的随机案例视病房当时情况而定。

三、案例讨论课的实施

( 一) 开设时间

基础医学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案例讨论课的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下半学期,持续到基础医学课程全部结束或延长至专业课开课,随意性较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能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减少遗忘,同时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讨论课随意性较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数量、师资设备的分配等问题。

( 二) 开设地点

案例讨论课开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我校附属医院病房、康复训练大厅或作业治疗室等地方,会议室至少能够容纳30 人,设有书写板和多媒体系统。学生在每次上课前20 分钟随主治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查房,查房目标明确,只针对本次讨论课的主题进行。学生查房时认真听,注意记录,在患者允许条件下可以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此举使学生有了当治疗师的感觉,由意境转化成角色,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感染力。查房后在会议室集合,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并下发任务单。

( 三) 组织形式

案例讨论课没有固定的学时,只要将案例讨论课中的主题案例讨论完即可。每堂课时间为45 分钟。每个讨论组固定学生30 人,教师1 人,5人为一固定小组。讨论课不计考勤但不允许迟到和早退。每次讨论课由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前一周将主题案例及提示问题共同发至讨论组群邮箱,学生自行下载并熟悉案例。要求学生对患者的症状、损伤程度、发展过程及康复方向进行推理判断,写出发言提纲。可以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组内成员也可以相互交流或请教专家学者。前半节课每小组代表对提示问题进行抽签发言,其余组员自由补充。由带教教师对该组成员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打分,其他小组的同学如对发言的结果提出质疑,并就自己的讨论结果提出看法,教师可根据其回答情况对该组适当加分。该激励措施往往使学生的讨论课气氛活跃,各持己见,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局面,此时,教师只需控制课堂秩序,不必详细解释原因。后半节课主要讨论查房时见到的随机案例,同时就之前未达成一致结论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指导教师适时参与其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下发任务单,总结的关键在于对主题案例的总体理解与把握。任务单是每位参与讨论的学生课后提交的一份有关讨论结果的综合报告( 针对每个主题案例的发病机制) 。案例讨论课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最终整合入每位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 四) 考核方式

案例讨论课的成绩组成包括: 课堂回答问题得分,任务单得分和案例答辩得分。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其知识面,因此,考核的重点在平时,每次课的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的50%,任务单的书写情况占30%,最后的答辩得分占20%。今后计划将案例讨论课的成绩列入实习分配的参考范围中,优先考虑安排表现突出的学生进入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实习。

四、案例讨论课的效果评价

首届案例讨论课在2012 级康复专业学生中开展,针对其课堂效果,组织了三次专家座谈会,大部分教师或治疗师对这种案例讨论课持满意态度,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不计考勤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力,课前查房有时会因为病患原因而拖延时间,学生底子薄弱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提示问题往往避而不答,等等,但这些缺陷是可以弥补和逐步改进的。同时在开设案例讨论课的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 97. 1%的学生对讨论课非常满意,100%的学生认为其生动有趣,明显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83. 5%的学生认为讨论课提高了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同时自学能力大幅度提高,62. 9% 的学生赞同讨论课增强了其团队协作意识, 49. 8%的学生认为讨论课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92. 6%的学生认为此类课堂有设置指导教师的必要,除了2. 4%的学生认为没有开设讨论课的必要,其余学生均表示希望增加讨论课的学时。

篇2

【关键词】康复医学;基本医保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0-02

近年来,国家对康复医学发展日益重视,加大了对康复医学领域的投入,卫生部相继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尤其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落实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大量伤员集中发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社会关注度急剧提升成为中国康复发展的推动力。中央政府的政策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可能是对康复这门学科的了解不够有关。因此需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支持康复医学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1】而一般情况下,综合医院康复科以开展神经疾病康复、骨与关节疾病康复为主,内脏疾病在相应的内科治疗。由于受医保支付的限制,商业保险的限制,车祸伤、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往往留下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康复医学始于战争,发展于灾难,汶川大地震催生康复需求,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根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达67183人,受伤人数达361822人,失踪人数达20790人,住院人数合计达84810人。数以万计的幸存者遗留永久性残疾(如截瘫),需要长期康复医疗服务,而幸存者在震后也会出现许多新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抑郁症、心脑血管病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2】“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巨大康复需求,然而,当时四川全省所有的康复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其中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医师563人。在灾后四川通过各种努力,培养了大批的康复人才,在全省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康复科,使大批伤员得到了康复治疗,当时卫生部长陈竺给予高度评价:“康复医疗的实施将使伤员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并重返社会,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第一阶段的医疗救治已经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善和大爱,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加强领导,发挥优势,全力以赴,再创康复医学奇迹”。灾后大量伤员的康复需求和政府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四川康复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攀枝花市的康复医学发展却落后于四川整体发展水平,各大医院康复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攀枝花市从业的康复医师不足40人,有高级职称的不足10人,人才的缺乏本已制约我市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市医保对支付康复治疗项目的限制更是阻碍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大批病伤残患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风偏瘫患者,工伤、骨折患者因支付不起康复费用,不能进行康复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负担。如果此时,面对有如此康复需求的患者,医保在治疗费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他们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康复医疗的重要性勿容质疑,它在预防残疾、治疗残疾、改善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减轻临床医疗负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复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实处,给病、伤、残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呢?如果有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康复人才,有医疗经费的保障,康复医师早期介入,将治疗前移,就能发挥作用,并挑起重任。早在5.12地震灾害中,一套灾害康复临床模式也随之初具雏形。在地震伊始,华西医院就派出从事康复的医务人员进入到骨科等病房进行早期康复,打破了学科之间界限,多学科共同协作,完成对地震伤员的抢救与治疗,事后据统计得到早期康复的伤员预后比没有得到早期康复的伤员恢复情况要好。这一经验也值得我们在中风偏瘫病人和普通骨伤病人的治疗中推广。首先对偏瘫患者入院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在住院过程中及出院时也进行评估。住院期间根据患者损伤平面及残留功能,确定康复训练目标,针对Barthel指数涉及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及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步行、轮椅操作、上下楼梯等10个方面制定训练计划,治疗师、护士、医生在治疗上互相配合,使用传统的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尽可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凡是偏瘫患者、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治疗的比没有治疗生活质量要好,通过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的比传统康复治疗的更好。因此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作业疗法、神经发育疗法、吞咽功能障碍检查及训练、言语能力评定及言语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都应该纳入基本医保,取消限制,造福于广大患者。

我市的康复治疗项目对职工医保、对工伤患者是完全受到限制的,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职工都不能享受现代康复治疗,这对广大参保职工来说是绝不公平的。

虽然地震灾害对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川的康复医学也走到了全国的全面,但是各种挑战还是存在。首先是国家对康复医学建设投入方面不足,康复场地和康复医学设备不足,康复人员和技术难以进入社区。地区间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攀枝花市的康复医学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医院还没有像样的康复病房,而我院的三十多张病床往往不能满足患者对康复的需求。还有就是相关政策制定滞后,康复医疗没有纳入社保体系,将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对康复医学发展也极为不利。康复治疗项目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医院会认为投入康复科建设,是无利可图的,因为大多数患者是支付不起自费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放弃康复治疗,医院就不愿加大对康复科的投入和建设,造成患者想康复治疗而没有能力支付费用而放弃治疗,医院想投入而又害怕没有病人而不敢投入康复科的建设,以致于我市各个医院的康复科建设都不成规模,限制了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试想一个关节附近骨折的患者,骨科医生将骨折固定愈合以后,而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这个病人算治好了吗?如果此时有康复医师介入,对其进行恢复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是另一番景象。国家已经在2012年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医疗能力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四川省在2013年成立了省级康复质量控制中心,以指导康复学科的建设和质量控制,省内的成都、南充、德阳已将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攀枝花市是否可以在国家大的政策启示下,先行调研,先行一步,借鉴外地的经验,将康复常规项目纳入医保,将工伤患者纳入综合医院的康复治疗,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体现康复治疗的特色,使康复医学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三医学,造福于广大患者,同时也将减轻临床医疗的压力,节省医疗经费,促进社会和谐,康复医学在攀枝花的发展必将赢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将造福于广大伤病患者。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 可行性 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36-02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基督教牧师劳海德在古城卫辉开办的教会医院。1922年加拿大传教士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是为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开端。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80余年的办学经历,学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为国家教育、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卫生部的要求相差甚远,我院于1999年开始举办三年制康复专业新高职班。2002年开始开办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本科教育[1]。

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观点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从我院近几届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可看出[2]。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搜集资料,进行调研,反复论证,认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市场潜力巨大,我院开办本科层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1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育现状

美国的治疗师[3]必须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取得相关学历认可,而且其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进入一所注册认可的物理治疗学校学习开始,一直到退休不再从事物理治疗为止。所以美国康复医学教育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康复医学特别是PT已成为美国教育的热门专业。学历教育的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康复机构中[4],往往只有几个康复医师。更多的是各种治疗师群体。例如全香港只有几名注册的康复医师。他们的治疗师培养主要来源于理工科大学的康复治疗本科专业学生,甚至开设有治疗师的硕、博士学位。目前我国内地还没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师,而在香港地区一半以上的康复治疗师有硕士以上学位。随着康复医学的深入发展,相信我国将来也会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人才。

200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在南京医科大学设置本科康复医学(100307W)专业。开创了中国开办正规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先河。南京医科大学于2001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该专业的建立为康复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康复医学融入国际康复医学奠定了基础。此后申办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教育部备案或批准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学院校44所,另外还有13所院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制多为四年,毕业生学位多授予理学士。2011年3月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已将《康复治疗学(授予理学学位)》列为正式专业目录,专业代码:101005可以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立,对于我国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治疗学专业[5]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以往医科院校的其他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4-7](PT师、OT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所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卓大宏、纪树荣等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缺口较大。国家卫生部多次明文规定二、三级综合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属一类临床科室,作为评审综合医院等级的必备条件。1996年卫生部专门下发了(卫医发[1996]第13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管理规范》的文件,文内对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员配制及硬件做了明确规定。人员配制最低要求:二级医院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三级医院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4名。2009年公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对人员配制要求更高,目前我省的专业技术人员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和理论需求量及卫生部的最低要求量均相差很远,尤其是康复治疗师更为突出。河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大约有450所,民政系统还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残联系统各种康复机构。因此河南省本科康复治疗师市场需求巨大。

篇4

[关键词] 康复医学; 物理医学; 发展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302-02

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所以康复医学的英文表达以物理为词根,Physiatrics, physiatry(美国,加拿大),physical medicine(英国,南北美洲),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日本用rehabilitation.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1]。本文就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诊断、治疗方法,及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1 国外本专业学科领发展简史和现状

1.1 康复与康复医学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史前期(1910年以前):康复已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福利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工作,如欧美于 18世纪就开始了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电、光、海水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1940年):将“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成立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此乃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在这里同时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用理体疗法和作业疗法为大量伤员进行了功能恢复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兴起。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中电疗分会等合并成为物理医学专业。193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医学院 F.H.Krusen创立毕业后物理医学专业教育制。康复医学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 ~ 1970年):此期康复各领域的制度进一步完善,1960年改称康复国际,确定了康复概念,加强了康复医学领域内的国际性协作和交流。美国 H.A.Rusk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康复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64年Rusk将其领导的科学研究更名为康复医学科和研究所;1947年美国将物理医学会改称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制。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医学康复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的专家报告,1969年由 Licht创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以后):欧美及日本大量设立康复机构,健全康复立法。美国于1973年将职业康复法改成“康复法”,将康复对象扩大到难于恢复职业的重病者及老年人,1976年实行残疾儿童全部就学。日本康复学会于 1979年确立康复专科医生及专科康复医生的培养及考核制度。国际上尊重残疾者人权的认识逐步提高,1981年确定为“国际残疾年”,1983 ~ 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者 10 年”,提出了“完全参加与平等”的口号。

1.2 物理医学发展简史及现状

在国外,人们应用各种物理因子防治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积极提倡利用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疗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这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直流电、感应电已较广泛应用地用于治疗和诊断某些疾病。1892年,Arsonval开创了高频电疗法的先河,此后相继出现了能输出长波、短波、中波、超短波、微波的各种电疗器械,使电疗法的种类不断增加。利用人工光源防治疾病的历史稍晚于电疗法,虽然早在19世纪初,Herschel与Ritter分别发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但至19世纪末叶才逐渐出现各种用于医疗的人工光源。1960年,Maima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临床。此后,不少国家研制成多种医用激光器,开辟了光疗法中的一个新领域。应用磁石治病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天然磁石的磁性很弱,疗效并不显著。至20世纪60年代,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问世,大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超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9年,Pohlman首次报道应用超声治疗疾病。自1942年Dussik应用超声探查颅内肿物以来,超声诊断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2]。总之,现疗学正在迅速发展。

2 国内本专业学科发展简史和现状

2.1 本专业学科领域国内先进学科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起始于上一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物理治疗师来到中国北平协和医院建立物理治疗室,除了进行临床医疗工作外,也为我国培养人才。50年代我国学习体疗的医生们首先将气功流派分类,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太极拳、八段锦等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的正式体育项目。这一段时间国人还有许多创造,首先是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针灸穴位探测仪,它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科学意义。60年代早期我国对于理疗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对于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治疗、空气离子治疗等等都有详尽的研究。《理疗与疗养》杂志的创办,标志着学科的成熟和独立。70年代正是物理治疗百花齐放的年代。此时期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创立针刺麻醉,在动物实验上对针刺刺激的部位(穴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80年代以康复医学概念的引入为特征,促进了物理医学的发展。到90年代末,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经过了近20年的学习、摸索、奋斗,完成了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硕士博士培养制度、治疗师学校和治疗师资格考试制度等等。2000年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传艺、服务者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3]。目前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已经确立。

2.2 近年来学科技术最新进展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或影响因素

近年来康复学科技术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⑴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ural system:PNS)损伤,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再生和功能康复;⑵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⑶康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4]。①神经生理疗法,诸如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等,在长期康复临床实践中,临床应用疗效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确认。②目前康复医学研究重点,正在从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失认、失用,及认知康复方向发展。

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⑴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有待于康复医学。⑵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方面的变化都向康复医学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种老年病或慢性病。②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以后,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仍比以往增多。③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无论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⑶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之前,地震和战争都是难以避免的,对于这些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3目前所属学科领域技术的优越性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大大降低死亡率(36.8%)。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 %和 5%。在癌症患者中,据统计40%可治愈,其余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负担。癌症需要在手术、放化疗之后,诸如慢性疼痛、身体衰竭、放化疗反应等,给予心理、整形、作业和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在创伤方面,以截瘫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1950年后延长到5.9年。这些残疾者,非但不能给社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负担。后来,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到1976年有53%截瘫患者,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1980年这部分人达到83%。

3 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展望

3.1 目前国内外本专业学科领域技术的局限性

就目前国内外的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截瘫患者即使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许多仍落有严重残疾。脑瘫的治疗至今仍为世界性医学难题,现代医学对脑瘫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治疗上并无大的突破,目前仍以各种功能训练为主。

3.2 亟待突破的技术及其远期效应

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应加大基础方向的投入,首先强调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手段)、器械(工具)三方面的研究;其次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的康复问题,也将进入重点研究领域。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器材、工具辅助手段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

3.3 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及展望

我国康复医疗事业经过二十余年来的创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但客观地说,不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⑴ 康复医疗机构多数不景气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设施较差、技术力量薄弱、康复特色及医疗效果不明显、社会知名度低等不利因素,目前大多不景气,举步维艰。⑵康复医学知识欠缺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已有十几年了,虽然我国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但康复医学知识的普及更落后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多数临床医疗工作人员对康复医疗知识贫乏,多数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对康复医疗的作用不够重视,使康复医学知识更难以普及,使很多患者的病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康复医疗而恶化。⑶农村康复医疗事业任重而道远 发展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单靠城市为数不多的康复医疗机构是不足有效地解决越来越多的伤残者、老年人、慢性病人等各类康复问题,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康复医疗事业。而农村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等客观条件,使农村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针对如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⑴切实加强康复医疗队伍建设,尽快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康复医疗队伍。⑵努力提高康复医疗质量,提高社会知名度。⑶认真整顿康复医疗机构,对不具备基本条件、较少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取消其康复医疗机构。⑷积极推广家庭康复病床,减轻病残者的经济负担,弥补康复医疗机构的病床不足、位置偏僻等不利条件。⑸大力发展农村康复医疗事业,充实、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使其成为农村康复医疗事业的主要形式,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1):322-324.

[2] 励建安.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 :34-35.

篇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患者及家属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医疗素养和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目前,相当部分的医务人员对康复医学有着不太成熟的观念,认为康复就是疗养,是后续医疗,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较多病人丧失了康复的有利时机,治疗效果不佳[1].因此,认为在本科医学教育阶段即需对医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医学知识教育,从而强化医务人员的康复观念,加深学生的康复意识,正确地输入康复信息,使学生了解康复治疗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的始终。中国真诚为您提供医学。

1以功能恢复为主线,加强医学生的康复意识

康复医学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共同组成了全面的医学,目标是提高人的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的、精神心理的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医学的生物2心理2社会模式[1].人们的需求是从低向高的,在经济、文化及科学发展的条件下,从单纯治病保命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到提高生存质量,而康复医学正是以提高生存质量,提高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水平,最终融入社会为治疗目的。所以认为康复医学教学应紧紧围绕功能恢复为主线,加强医学生的康复意识。临床医学教学通常以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线进行讲述,而康复医学在工作范围、服务对象及服务目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有着较大的区别,通常从疾病的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讲述。临床医学是以疾病为主导,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各种康复措施均是围绕着功能恢复为主线而进行的。康复医学的工作范围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及职业康复等方面;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由于损伤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亦包括先天发育障碍者;康复治疗的目标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较佳水平,从而使借助某种手段,改善生活状态,增强自立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康复医学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在教学中应将康复医学的理论知识融汇于疾病的康复治疗之中,以疾病的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为主线,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强调早期开展康复治疗的意义,以加强医学生的早期康复意识。

2强调疾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认为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及可逆的或不可逆的。在教学中需强调在疾病急性期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的意义,帮助医学生树立在疾病急性期就应介入康复治疗的意识,以预防患者潜在的功能障碍,防止可逆的功能障碍变为不可逆的[2].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疾病急性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意义,才能使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自觉地将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相结合,从疾病急性期开始使康复治疗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例如,为了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先展示颅脑损失后肢体严重挛缩患者的病例,使学生了解到急性期治疗不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继而阐述早期肢体抗痉挛的摆放和实施运动疗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有,为了强调骨折手术固定后早期训练相关肌肉的重要性,先复习制动对骨骼肌、韧带和关节的影响和制动可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的康复医学相关理论基础,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关节固定早期应实施相关肌肉的等长运动来预防和延缓肌肉萎缩,防止出现关节挛缩的重要性。新晨

3现代教学手段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康复医学是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社会学、环境改造学、残疾学及人体发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由于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专有名词和特定内容多,而教学时数有限,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记忆及理解困难,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康复医学发展和教学的要求。目前使用的教科书大多是用文字来描述各种动作,不仅阅读时乏味,也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通过多媒体技术同时或交替呈现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时,如果使用文字来表达患者的卧床和各种功能活动,则会出现教师讲得费力,但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影响教学效果;如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上述案例,采用直观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则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教学内容的理解性。

[参考文献]

篇6

1 疗养院业务建设现状

自建国以来,全国有疗养院1000多家,其分布集中在一些沿海地区,风景名胜区及具有某种自然疗养因子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的改革,很多疗养院的计划疗养任务大为减少,为了生存,有的主管部门把疗养院推向了市场。一些疗养院已开始探索其自身生存发展的新途径,如开展某些特色医疗,也有的疗养院在继续办疗养的同时,发展疗养康复医学,成为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并在康复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2]。

军队疗养院在为增强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改善军队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有些人们(包括许多医务人员)对疗养院的性质、特点与自然因子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有把疗养院当作吃好、玩好、休息好的休闲场所;加上疗养院设备相对简陋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疗养院的建设始终在“医院宾馆”的模式中徘徊[3],致使业务发展受限。

1.1 忽视了疗养智能服务。近10年来,军队疗养院开展了优质服务等各种活动,主要强调端正为兵服务的方向,提出军人优先等措施,强调以“微笑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能服务,对疗养院的评价以疗养员满意或不满意为客观依据。由于服务功能重心的偏移,单纯地奢望服务工作宾馆化,把疗养院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按照宾馆服务员的劳动来等同要求,把疗养人员疗养康复、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需求等同于吃好、玩好、休息好。这种类比的方式其要害之处,恰恰是忽视了疗养院的服务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服务。疗养院是进行以自然疗养因子为基础的,在规定的生活制度下,为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而设立的医疗保健机构。疗养院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疗养人员经过疗养康复治疗达到提高身心素质和自我保健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疗养服务。

1.2 淡化了疗养专业特色。相当一部分疗养院,在疗养医疗管理中,始终没有摆脱医院医疗管理的模式。体检、疾病诊断、治疗、疗案记录等都基本按照医院的要求来管理。加上疗养院医务人员大多都是临床医学院校毕业,或医院直接调入;且未经过疗养康复专业的系统培训而直接从事疗养康复工作,对医院与疗养院业务的不同之处认识不清,以致在疗养实践活动中,习惯于以临床医学为主要服务手段,检查靠仪器,治疗靠药物。没有充分的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的预防和保健作用,没有在依托临床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综合的疗养康复治疗,没有形成疗养治疗特色。

1.3 忽视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疗养院要发展,科技发展是关键。目前疗养院普遍存在技术建设上效果不够明显;特色科室、知名专家、先进技术已成为疗养院的严重缺陷,在本地区没有形成区域优势。主要原因是技术力量薄弱,业务干部多年从事一般疗养服务工作,技术退化、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接触少,知识面多限于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对康复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加之来疗养的人中健康者居多,患者少,医务人员实践机会少,业务水平难以提高,造成学科建设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难有进展。

1.4康复发展的外部条件不足。疗养院发展康复也受到了外部环境制约,首先是疗养院开展康复医疗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特色不明显,在当地知名度不高,加之宣传不够,康复对象来源有限,造成疗养院的很多康复病床闲置。其次是医疗行政部门还没给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完全等同的位置和政策,疗养院没有对外的门诊,也很少有人患病后首诊到疗养院就医,一般都是在综合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通过熟人或综合医院的医生介绍而来,没有正常的收治途径。三是床位费相对偏高而设备落后,疗养院过去收治的大都是一些干部,病房条件较好,改康复病房后,床位费偏高,患者难以承受。还有不少别墅式病房,比较分散,不便于管理。四是设备陈旧、更新慢、资金不足。担负双重任务,既有疗养任务又开展康复治疗,两者可能争资金、争设备和设施。五是疗养院的体疗科、理疗科与水疗科业务比较密切,却是独立科室,不便于使科室的业务都归康复医学科统一安排。造成与康复有关的部门和科室之间管理分散,不便协调。六是康复治疗设施缺乏、陈旧、技术力量薄弱,康复设备使用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康复人员的需要,同时康复治疗手段少,造成学科发展缓慢。

2军队疗养院面临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正值新世纪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军事斗争准备也进入关键阶段。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加强疗养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干部疗养人数中,需康复治疗的人数比例较大,来疗养院疗养的疾病矫治和康复的人员约占64.8%,其中以骨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等疾病比例较大。特勤疗养的人数中,且存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约占60%左右。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疗养康复工作,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疗养院同样负有重要责任。

3疗养院发展康复医学的优势

疗养院的疗养因子有利于康复是医院所不能比拟的,如气候、海水、景观和温泉等有利于骨关节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的康复。尤其是许多疗养院环境优美,病房宽敞舒适,回归自然,贴近生活。疗养院发展康复医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3.1 能够相对集中地利用疗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在疗养院开展康复医疗是疗养院的新业务,又关系到疗养院的发展和建设,所以领导在决策时非常重视,保证优秀人才、病房、设备和财力优先用于康复医学科。这在大部分综合医院是做不到的。

3.2 康复医学科在疗养院可以成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由于疗养院过去多以老年病的疗养为主要业务,缺乏特色,开展康复后,康复医学科自然成为全院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而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多是由理疗科转变而成或正在逐步转变中,属于小科室,除个别医院外,康复医学科目前还不能成为重点学科。

3.3 疗养院的康复医学业务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个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从康复专业知识到康复需求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康复人才和康复机构还远不能满足康复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康复认识的不断提高,康复需求也不断扩大。而大部分综合医院还未顾及发展康复医学,其康复医学科大部分工作还限于理疗,有的康复医学科还没有病房。大量需要康复的患者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和骨科疾患等在综合医院接受治疗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一般都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这给疗养院发展康复医学提供了机遇,疗养院和综合医院形成了优势互补,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3.4 疗养院病房和康复训练场地相对充足。由于疗养院淡季造成病房闲置,正好可以作为康复病房。而综合医院的病房一般都比较紧张,拿不出多少病床和康复场地给康复医学科。长期以来军队疗养院担负着军队特勤人员及干部疗养等任务,在医疗工作中理疗和体疗已具有一定规模,在治疗方法上也形成了各自的专科特色。

4疗养院发展康复需解决的问题

在学习引进现代康复医学观念的同时,应根据疗养院自身的特点走综合发展的道路。疗养院在坚持为兵服务这一根本前提下,兼顾为民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军队疗养院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本文就此提出以下思路。

4.1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康复教育相对滞后,为此有专家指出应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定培养目标、学习课程的科目和方法、制定考试和考核方法等。康复教育应制度化、规范化,使康复专业人员能够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和具备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可采取选调、培训和引进等方式解决:①在相关专业中选调业务素质好,并有志于康复事业的原理疗、心血管、神经科和骨科等临床医师中选调康复医师从事康复工作;在护理、体疗及中医等专业中选拔各类治疗师。②选拔人员可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就读地方或军队医学院校康复专业研究生,参加康复学习班、进修、代培等,力求在康复理论和康复实践上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准。③引进地方或军医大学毕业的相关专业研究生作为学科的中坚力量,使之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招收体育学院保健康复系本科毕业生以充实康复医学队伍。通过以上措施,尽快尽好地解决康复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力求全面提高康复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形成人才梯队,以此推动学科发展[4]。

4.2 加大宣传康复医学力度,使人们对康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参加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宣传会议、学术活动等机会进行康复医学科普宣传;也可通过举办康复医学学习班、康复讲座、接收进修生等方式提高疗养院开展工作的知名度[5];争取获得与综合医院一样的资格;对社会开办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以吸引更多的康复病人。

4.3加大合作力度。与综合医院加强联系与合作, 尤其是综合医院的神经内、外科、骨科、康复理疗科等科合作,争取那些适合康复的患者通过双向转诊能早期到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来接受康复治疗。

4.4 加强康复病房硬件建设。对康复病房进行扩建改造,可相对集中的建无障碍通道,安装扶手,尽量压低床位费,降低康复成本。康复病房可以分为不同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患者的需求。投资购买必要的康复设备,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康复器材。

4.5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挂帅加强管理、理顺关系,对人员、病房、设备和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及利益进行理顺,以院级领导挂帅进行必要的科室机构调整,使之有利于管理及适合于开展康复工作。

篇7

康复医学导论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

《康复医学导论》引导学生明确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掌握康复治疗临床思维方法,了解康复治疗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让学生热爱这个专业,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专业的学习特点,同时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简单地说,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告诉一年级新生,这个专业的职业岗位、职责范围和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以及如何能学好本专业等,因此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康复治疗专业,激发学习的兴趣是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2.引导学生明确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本身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加上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了解康复治疗是干什么的,因此如果不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专业稳定性。

3.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方向、内容和要求。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还是毕业后的出路,如是否好就业、待遇是否优厚、工作是否太累等。可以说,就业好坏是专业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并了解工作的内容、方式和要求等。

4.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康复医学导论》课开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很多新生入学后,由于对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不清楚,不知道如何搭建专业知识体系,以致对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的认识不够,不注重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培养,学习被动,往往依靠考前突击,满足于考试及格,等到实习和工作时才后悔莫及。

5.培养学生的能力。《康复医学导论》共28个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根据学时和学生情况,个人认为该课程的重点不是专业内容的学习,而应该是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6.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更看重学生能否吃苦耐劳,是否敬业,是否有责任心等,尤其是康复治疗专业,对学生爱心、耐心、责任心的要求更高。所以,从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使他们真正热爱康复治疗专业,愿意为康复治疗专业奉献力量。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围绕教学目标选取相应的学习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和现状、知名的康复医疗机构、著名的康复医学专家、有杰出贡献的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学的内容和康复医学的地位。

2.康复治疗的学科框架介绍及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康复治疗所需的核心能力、核心知识领域和核心课程的设置,我国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

3.康复治疗工作常识。主要包括康复治疗的工作对象、内容、方式、原则和方法,康复治疗的诊疗常规,我国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常用设备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

4.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面试。《康复医学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目前行业就业情况、职业要求、求职面试技巧等,并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学期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的探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鉴于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我们改变以往单纯的讲授教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选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医院康复科参观、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并且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如讲康复医学的地位,老师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社区康复需求以及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报告,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了解到康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讲到残疾学时,则让学生扮演一天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如何穿衣、吃饭、如厕、上课、购物等,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也让学生了解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公益心。而讲到康复医疗机构组成、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等内容时,则是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和临床见习相结合,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场景和工作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增强其专业认同感。

考核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为主占60%,以学生完成各项作业或任务的质量为依据,期末成绩则是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3年的摸索和实践,将此课程不断地建设修改,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后,很想多接触临床,早接触临床,但是由于我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所以授课期间安排学生多次到临床实践有困难,我们只好压缩了部分临床实践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另外,关于就业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王玉龙认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需要物理治疗师20万,作业治疗师10万。陈卓颐等推算2008年末国内本专业实际在校人数为16717人。励建安在2009年推算,全国医院治疗师总数在15000名左右。这提示康复治疗师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但现实却是高职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三级医院嫌学生学历低,而相当一部分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并没有开展实质的康复治疗服务,即便开展了康复治疗服务,有限的岗位却被从其它专业转行的人员占据着,学生的选择空间相当有限。

期望国家能有更多的政策扶持基层康复医疗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复需求,又能让学生学有所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才能不尴尬。

参考文献:

[1]李峰,金朝永,温洁嫦.成功的专业导论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85-187.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思路 探讨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24―02

随着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康复医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以来,康复医疗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康复治疗中心、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复治疗专门人才却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卫生部曾于2001年作过调查,中国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我国拥有15亿人口和7千万之多的残疾人,却只拥有康复治疗师约7000人。按卫生部标准,到2010年,全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约为35,210人。因此,发展这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的关键是积极培养人才,这也是所有开设康复专业的高校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近10年来,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层次涉及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教育,尤以商职高专层次的学历教育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但在本层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进行探讨。

1 专业目标定位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士)(re-habilitation therapist),专业目标定位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ST师)。

2 完善专业教学规划

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较,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3]。现在社会对于残疾人与功能障碍患者的关爱逐渐加强,对于康复医疗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呈上升趋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培养康复治疗师的摇篮,我国2001年只有南京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得到教育部批准招收康复治疗师本科学生,2006年已经增长到56所。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与就业为导向。为了能使这一特色在高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考核内容,修订中应该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

3 加强配套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认知的主要对象,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中介。尽管目前国内已出版了三、四套康复医学相关教材,但并不适合所有院校的教学思路和目标。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各地方的高职高专康复专业职业教育在选择或自主编写教材时都需要贯彻“宽、浅、能、新、实、用”六字方针,使教材内容让商职高专的专业学生能看懂、能研习、实用性强,尊重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4 拓展专业就业渠道

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若想实现这样的目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人员将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工作的治疗师与在一级医疗机构工作的相关人员工作内容与要求有所不同,所以社区康复治疗师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时应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有所区别。因此,在专业后期课程教学中,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一些全科医学、社区学、社区康复方面课程。为毕业生从事社区工作在课程设置上给予保障。

5 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篇10

关键词:贵州省 铜仁市 康复人才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3-02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个人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康复医学已成为解决广大人民这一诉求的重要途径。该学科在我国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各区域之间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笔者为了解贵州省铜仁市康复治疗的发展情况,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间对该市康复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来源。该市下属的公立三甲综合医院1所,公立二甲综合医院7所,公立二级综合医院3所,私立二级医院2所,公立二级中医院6所,公立专科康复训练基地1个。

1.1.2 纳入标准。①该市下属2区、8县区域内;②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公立、私立综合医院;③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公立、私立中医医院;④康复专科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

1.1.3 剔除标准。凡不符合纳入标准及该市下属2区、8县区域内保健行业。

1.2 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包括:①单位性质;②单位的医院等级;③单位病床数量;④单位是否成立康复医学科或部门了吗;⑤单位是否计划成立康复医学科;⑥单位有康复设备吗;⑦单位康复科的专业特色;⑧单位康复科是否有病床;⑨单位康复科病床数量;⑩单位康复科成立的时间;治疗师人员情况。

2 调查结果

在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对该市范围内符合纳入标准的20个医疗卫生部门的调查后,结果如下:

3 结论

3.1 调查结果分析。

3.1.1 该市康复治疗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经对该市20所医疗卫生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市的医疗机构中,20%建立了康复治疗科、20%建立有康复治疗病床、60%有建立康复治疗科的规划、100%有康复治疗设备、5%的有康复治疗特色;所调查的医疗卫生部门中,共配置有康复治疗病床52张。从结果看出,该市的医疗卫生部门中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及康复诊疗项目的开展情况,均未达到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要求的相关指标[1],且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差距。

3.1.2 该市康复治疗人才发展严重不足,且结构单一。经对该市20所医疗卫生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市共有康复治疗人员88人,其中针灸推拿治疗师57人,物理因子治疗师21人;运动治疗治疗师3人,作业治疗治疗师6人;言语治疗师1人,康复工程师0人。结果看出,该市康复治疗治疗师的服务现状为20名左右/10万人(按比列折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拥有率为每30-70名/10万人的服务水平[2];且针灸推拿治疗师、物理因子治疗师占其中的88.6%。正是这一现状,导致该市运动、作业、言语疗法及康复工程没能得到系统的发展,从而制约该市康复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3.1.3 该市康复治疗人才学历偏低。经对该市20所医疗卫生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市的康复治疗人员中,64.8%具有大专学历,33.0%具有大专以下学历,2.2%无学历。整体康复人员的素质明显低于我国我国沿海发到地区。

3.2 解决措施。

3.2.1 着力提高该市医疗卫生的整体环境,优化医疗资源。该市地处贵州东部,是该省欠开发最深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滞后,医疗卫生环境不佳,资源分散。因此,要提高该市的临床康复的服务能力,必须以提高该市整理医疗环境为支点,整理优势资源,建立具有诊疗水平高、科室健全的高水平综合医院;并以此医院为龙头,免费为该市各级医院培养康复治疗师,并定期开展康复专业技术帮扶服务,以加快该市临床康复治疗事业的发展。

3.2.2 以该市高等院校为依托,校企联动,建立完善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是制约该市康复治疗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我国整体康复人才培养数量不高的情况下,该市因依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联动”为着力点,在地方具有临床康复诊疗经验的医疗卫生部门的支持下,结合该市康复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康复疾病谱,建立一套完善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为该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输送更多适合地方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该市临床康复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