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失业保险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购买失业保险的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失业补助金
一般在失业后的下个月到达。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失业人员发放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文件,失业人员凭证到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领取失业现金办理流程
1、被保险单位出具两份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一份交失业保险中心,一份交劳动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备案;
2、失业保险中心凭被保险人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对情况进行严格调查核实(失业人员携带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确认无误发放《失业保险申请登记表》2份,《失业求职登记表》1份;
3、失业人员应认真填写《失业保险申请登记表》正面所有栏目。请在计划生育关系接受单位背面的意见处盖章。认真填写《求职登记表》。
失业保险金申领需要什么条件
1、终止劳动合同的;
2、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失业保险金申领失败原因有哪些
1、没有满足所有条件,用人单位和本人在失业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一年以上,或者不满一年但有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未因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2、提交的材料不完整,需要提交的材料为:本人身份证明;本单位出具的终止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失业登记;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我已缴纳失业保险费一年以上,或者不满一年但有失业保险费领取期限的;未因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3、个人社会保障是一种支付状态,许多人会选择在失业后支付社会保障,这将影响失业保险的申请;
4、阶段性补助金在领取阶段性补助金期间,适用于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在领取阶段性补助金期间不享受失业保险金;
篇2
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第三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第四条失业保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缴。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
第五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财政补贴;
(四)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七条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八条省、自治区可以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
失业保险调剂金以统筹地区依法应当征收的失业保险费为基数,按照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筹集。
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
失业保险调剂金的筹集、调剂使用以及地方财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保险基金数额,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本行政区域失业保险费的费率。
第十条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五)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一条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
存入银行和按照国家规定购买国债的失业保险基金,分别按照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和国债利息计息。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并入失业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
第十二条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算、决算,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六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十七条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第十八条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九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的,可以按照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医疗补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第二十一条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并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补助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二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
第二十三条失业人员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照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四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理失业保险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失业保险法律、法规;
(二)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
(三)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
(二)按照规定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三)按照规定核定失业保险待遇,开具失业人员在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的单证;
(四)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
(五)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六)国家规定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由财政拨付。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向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单证,致使失业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追回;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3
1.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社会救济行为,而是促进市场竞争顺利进行,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失业保险同样要坚持这一原则.失业保险的受益者,在享受权利的前提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和缴纳保险费.因而,失业保险的各个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失业保险的主体有国家、集体和个人.就企业而言,有了失业保险,职工失业时能获得物质帮助,后顾之忧解除了,更能发挥其生产和创造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企业从失业保险中获得了收益,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向失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费用.就政府而言,政府对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者在失业时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于是再生产劳动力的投资,为他们的生活、再就业作出贡献,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就个人而言,他们失业时,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与补偿,从社会保障中得到了好处,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向社会保障缴纳一定的费用.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的财政补贴与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少数从劳动者(尤其是职工)个人身上筹措的.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处于明亏和潜亏状态,只能以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或职工工资的30%左右发放救济金,职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可能再拿出一笔钱来缴纳失业保险费.但效益好的企业往往又不愿参加失业保险.这就造成企业失业保险金的收缴困难.就政府而言,对失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无论是按国际惯例,还是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看都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国家财政积累有限,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和开展,这往往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还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资金用于失业保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个人收入也逐步增加,个人缴纳一定的失业保险费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个人缴纳一定的失业保险费,具有下列好处:首先,能开辟失业保险费的征集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备和承受能力,适当减轻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其次,有利于打破失业保险金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旧观念,增强职工参与失业保险的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从根本上改变职工因国家、企业包得过多、统得过死而形成的依赖思想;第三,能引导职工关心失业保险事业,促进更广泛地实行失业保险的群众监督机制;第四,有利于增加职工的就业危机感,更加珍惜就业机会,增强其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失业保障意识,借故各种理由拒交失业保险金,增加了资金筹措的难度.为了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可以从法律角度考虑建立一个新税种:失业保险税,通过税收方式对失业保险金进行筹集.与我国现行的统筹缴费模式相比,失业保险税模式的优势在于:(1)更符合效率原则.税务部门负责失业保险税的征收,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失业保险预算,失业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失业保险金的日常发放,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这样,机构精简,权现分明,任务明确,便于操作和节约征管费用,提高工作效率.(2)具有更强的约束机制.失业保险税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3)更能体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失业保险的纳税主体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劳动者,他们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税,其税收收入由国家专设机构安排使用,并且国家有责任对失业保险提供最后保证.这样,使得三方共同负担原则落在实处.同时,失业保险税还可通过起征点、税率等的科学设计,均衡不同纳税主体的经济负担,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失业保险基金的运用
市场经济存在通货膨胀,这就使失业保险基金存在贬值的危险,如果这部分资金不进行自我增值,单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或提高储畜率,不仅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抵消不了通货膨胀给资金造成贬值的负作用,而且国家的补贴也是很有限的.
失业保险经济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失业保险基金收取在先,支付在后,而且收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支付,总是要形成一部分的“闲置”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总资金的一部分,它的闲置就不利于社会总资金的周转,无法从资金周转中获得收益,不利于增加失业保险的后备力量,不利于增强其经济补偿能力.因此,失业保险基金只有进行投资使用,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进行失业保险的投资运用,关系到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加速周转的关键也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用应该遵循安全性原则,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将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以获得利息收入.这种办法风险小,收益可靠稳定,但存在资金收益低,摆脱不了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的危险.要克服这一缺陷,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给予失业保险基金以优惠利率,要超过物价指数,才能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次,购买国库券或政府债券.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利息.而且国库券和政府债券不存在什么风险,把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这方面的投资应该是非常安全的,符合安全性的原则.第三,成立社会保障银行,专门进行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进行投资融资世界各国在社保方面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设立社会保障银行,独立于各级政府,实行董事会制度,由政府、劳工、社保三方代表组成,并聘请金融专家.同时建立其监督审查制度,保证基金运用的安全有效.此外,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如将一些有相当收益水平、风险小的项目优先照顾社会保障银行,此外在投资盈利的所得税方面,政府也要给予优惠.
3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
3.1支出内容失业保险金主要只能用于失业救济和失业培训,具体说:失业人员的救济金及医疗补助费、失业人员的转业培训费和扶持失业人员的生产自救费、失业保险管理费等.还不够全面,应增加:(1)女性失业者的生育补助费和生活困难补助费;(2)专列一项生活困难补助费,让双方都失业的夫妻能够承担起法定的赡养责任,并让有其他特殊困难的失业者申请使用;(3)为发挥失业保险金促进和鼓励失业者参加培训、重就业的功能,在发放救济金时向这部分失业者实行某些优惠,如:对参加指定的转业训练并经考核合格的,给予一定的补贴;为鼓励失业者自谋职业,对自谋职业的,将其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一次性全部发放.
3.2支出标准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中规定: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为相当于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社会救济金额的120—150%.但对工作时间长、家庭负担重的失业人员要适当提高,而且失业救济金应随物价上涨而适当调整,具体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但救济金的发放标准也不宜太高,否则不能调
动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且加重国家和企业负担.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还规定: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五年以上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这种以五年工龄为界的划分似乎过粗,应当再细分一些.
3.3支出结构失业保险金在各个项目的支出结构比例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及制度的运行.我国推行失业保险制度以来,失业保险基金存在着救济支出比例偏低、管理费支出偏高、生产自救费和转业训练费使用效益差等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制度应有的功能.我国失业救济金支出额占同期基金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依照国际惯例,失业救济金是失业保险金支出的大头,而我国在管理费支出方面却一直居高不下,连续几年管理费占基金总支出的比例高达20%以上.在国外,管理费占总支出的比例一般仅在3—4%.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初期管理费提取比例高一些是难免的,但长期居高不下,用大笔基金超标准购建办公楼、职工宿舍及交通工具,显然损害了失业保险制度正常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郭庆松,杨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7,(4):17~26.
[2]秦宪文,夏江海.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金融,1997,(10):40~42.
篇4
[关键词]失业保险;实践途径;基金功能拓展;对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089
1失业保险基金功能拓展的实践路径
20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关于延长东部7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开展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随后,2012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了《关于东部7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2012〕32号),进一步明确了失业保险基金运营的改革方向。从2010年开始,淄博市已经连续五年实行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在拓展失业保险基金功能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基金支出范围越来越大
梳理五年的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的支出项目,除了每年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鉴定补贴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基层平台建设及信息化软件培训费用、失业动态监测补贴、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小额担保基金、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贴息也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此外,为了促进更多的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对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的同时,支持员工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对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给予相应补贴。
12基金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支出政策性强、时限性强,淄博市严格按照规定范围、标准和程序审核、支付相关资金,专款专用;准确、及时、全面贯彻各项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基金在提升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2010年以来,在财政促进就业资金不减少和增长幅度不变的前提下,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支出始终控制在上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15%以内。
13就业服务主体更多样,注重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
除了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给予本人失业保险待遇之外,还创新了一系列的促进就业政策。淄博市2009年开始实施了“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2009―2013)”,职业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扩大到了只要有就业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政府鼓励认定的培训机构为各类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如果失业人员有创业意向,可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同时,为鼓励职介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也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14就业服务内容更精细,两项资金互为支持
一是提高并细化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标准。职业培训补贴只能享受一次,且不得与失业保险的职业培训补贴重复享受;二是失业保险基金中两项补贴资金与就业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分项目支出,形成合力,提升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资金使用效益。
2失业保险基金功能拓展的问题
21政策实施的问题
一是补贴政策惠及面较窄。基金支出范围虽然扩大了,但是具体操作时,由于设定了一些条条框框,如2014年在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时,很多需要补助的企业被各种条件挡在补助对象之外,政策上的优惠无法让真正需要的企业受益;二是资金整合效率仍不高。尽管就业专项资金与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安排,分项目支出,但在支出项目上依然重合较多,项目资金重复利用情况也比较严重。
22失业保险基金的就业促进功能较弱
一直以来,我国用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金比例较低。2010年以来,淄博市用于发放失业保险待遇的支出占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的比例逐年递增,用于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占比较少。
23试点的功能拓展绩效有待评估
从2010年开始,淄博市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部署进行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工作,现在来看,试点确实在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上有了很多创新,但至今却还没有看到绩效评估结果。所以有必要对试点状况进行绩效评估,弄清问题和成绩,为试点常态化开展提供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保证。
3推动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发挥更大效益的对策建议
31更新理念,创新制度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预防失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失业保险的三大基本功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被认为是消极保障,而预防失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被称为积极保障。现在许多国家认同把消极保障的理念变为积极的就业理念,把事后补救变为积极的事前预防,更加重视预防失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32均衡失业保险基金在失业保险和就业援助服务上的支出比重
我国目前就业援助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失业保险发展,表现在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中用于积极保障的支出比例太低,用于消极保障的支出比例太大,且呈逐年加速增长的态势。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32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消极保障措施的基金支出比例在60%~78%;有9个国家在50%~60%;有6个国家在50%以下,分别是日本、瑞典、英国、波兰、智利和墨西哥。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有步骤地提高失业保险基金对就业援助的比重。
33大力拓展就业援助功能
毋庸置疑,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向就业援助方面倾斜的趋势是整个世界的共识。这一政策价值取向可以通过政策的创新和财政预算的支持来实现,但是,要想让失业保险基金对就业援助的基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好的就业援助机制来支撑。
首先,丰富援助内容,细化援助方案。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援助内容已经很多样了,但是,还需要更加细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援助效果。例如,英国把失业对象分类得非常细致,按照失业时间,将劳动者细化到失业3个月、6个月、9个月等的就业方案。其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使就业援助主体多元化。美国就业援助主体有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民间非营利服务机构、政府与民间合作的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我国政府就业援助机构比较多,但民间力量发挥得不足。可以参考国际经验,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让民间组织和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最后,重视就业培训。我国就业培训内容比较模式化,也没能做到有的放矢,建议对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培训,可以通过发放“培训券”,让失业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另外,我国社区就业服务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积极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让劳动力的需求资源和供给资源在这里无缝对接,让所有有就业愿望的人都能如愿以偿。
34建立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估制度
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政府的公共支出也要进行绩效评估,它是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支出成果进行考评,而且还对其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考评,并与部门预算绩效挂钩,进而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益。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也要如此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章洪人力资源管理师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安鸿章人力资源管理师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5
1。进一步扩大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700人,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人,其中省内转移300人。加快推动“智慧就业”项目建设运用,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基础公共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2。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创业培训390人次。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增加安排担保基金100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其中支持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占贷款总数70%以上。(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3。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4名,财政安排工作生活补助。(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4。深入实施根治欠薪行动。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5。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残疾人30名,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20名,为2名残疾人购买“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责任单位:区残联、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
二、社会保险
6.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3万人。按照国家和我省统一部署,为退休人员及时调整基本养老金。(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7.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将60周岁以上的参保人员最低基础养老金提高10元、达到120元,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负担。对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贫困人员,由当地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代缴保费,为符合条件的年满60周岁的贫困人员按月发放基础养老金。(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8.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按政策规定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继续落实失业保险金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和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私有化 社会保障制度 影响 效率
一、引言
社会保障私有化的观点在20世纪初炙手可热,几乎成了社会保障领域的主旋律和大趋势。社会保障“私有化”的内涵十分广泛,从覆盖的项目来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争论涉及社会保障的所有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家庭津贴等等。社会保障私有化又分为部分私有化和完全私有化,目前也有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领域实行了一些私有化,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国家在各个项目中同步进行的。克里斯汀娜.库普什还提出了“正规私有化”和“渐进私有化”的概念。而对于社会保障私有化的功过是非问题,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此也持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国际金融组织就认为,如果私有化失败的话,世界末日就来来临。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不少国家在实行社会保障私有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提高了本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也是不少支持社会保障私有化观点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更加坚定了“私有化”的信念。可以说,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在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实行私有化观点的学者,他们的总体目标是一致,那就是——要建立一个最有效且最节约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障“私有化”在不同项目中实行的典型代表及其比较
(一)养老保险的“私有化”
社会保障私有化开始的标志就是拉丁美洲国家智利在1980年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智利的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要求,参加社会保障的雇员每月要将工资的10%存入储蓄账户,由高度规范的养老金管理公司管理,每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只管理一支基金,并为雇员们提供伤残和遗属保险。除了10%的缴费外,养老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佣金也得雇员承担,这些佣金一部分用于遗属和伤残保险费用,剩余部分除去管理成本,就是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利润来源。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因为给资本市场运行带来了积极影响,从而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褒扬和效仿。随后玻利维亚和墨西哥(1997)、巴西和萨尔瓦多(1998)以及尼加拉瓜(2000)陆续进行了与智利一样的改革。但是,智利模式也是有缺陷的,它的私有化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成本很高,甚至超过了它所取代的“无效率”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最初15年,智利的改革对国民储蓄产生了负面结果,即财政负担的转制成本比资本积累额要高,平均每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6%。
(二)医疗保险的“私有化”
对医疗保险进行私有化有何意义,这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直在为之寻找答案的问题。与其他社会保障的项目相比较,在医疗保险制度里一直存在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在这个问题上,突尼斯的医疗保险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突尼斯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国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医疗保障。1999年,约有13万人享受了免费医疗,760万人享受了就医优惠。二,由国家社会保障基金(NSSF)和国家养老和社会保险基金(NPSIF)这两类社会保障基金为其成员提供医疗保障。基本实现了改革的目的:通过实施医疗机构自身对其管理方法和基金平衡负责的政策,重组国家医疗卫生体制并调整公共卫生政策。
(三)失业保险“私有化”
失业保险的“私有化”主要体现在就业服务的“私有化”,这里主要介绍美国采取的做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促使美国借鉴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类似做法,建立了劳动力发展服务体系,并将之作为稳定美国经济的一项政府责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就业服务逐步走向了私有化。美国失业保险 “浮动费率”的使用使得私营失业保险管理咨询公司作为雇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中间人应运而生了。因为每个雇主支付给失业保险制度的税额与其雇员得到的失业保险补偿金的多少有关。雇主需要对其失业保险责任进行管理,为此他们决定向私营公司购买其失业保险责任。另一方面,私人就业服务提供者与因特网就业数据以及培训和其他就业服务之间存在着竞争,这也是一种“私有化”的表现。总的来说,在美国,私营就业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和求职者之间的一种媒介,其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工伤保险的“私有化”
在工伤保险领域的“私有化”问题,一直也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但从已经实行了工伤保险“私有化”国家所取得的结果来看,工伤保险的“私有化”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这里分别以新西兰和德国为例。
在新西兰,工伤保险的“私有化”主要体现在事故补偿制度的私营化方面。1998年,新西兰决定实施私营化,并颁布了工伤保险私营化法案。法案规定,从1999年7月1日开始,允许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事故补偿保险,当事故发生后,由商业保险公司依法支付待遇,但是前提条件是雇主要向保险公司投保,并向其支付工伤保险费,而不再向事故补偿协会缴费了。但是当法案运行一年之后,新西兰又恢复了以前的工伤补偿制度,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劳工党政府认为工伤补偿制度商业化将会导致成本升高、引发争议增多、工伤认定条件更为苛刻。
在德国,对是否应该对工伤保险私有化这一问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就是:法定工伤事故保险较私营工伤保险更有优势,这一观点也成为了德国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方针。德国取得的成功,如工伤事故发生率稳步下降,法定工伤保险方案在资金方面比较稳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工伤预防。但如果实行私有化,相对而言,工伤预防可能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篇7
据了解,云南省将在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从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出部分基金建立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参保居民大病医疗的需求,这样,2014年云南省城镇居民参加大病医保个人不再缴费。费用就从省级或州市级统筹的医保基金中划出。
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在确保基金安全、信息安全、有效监管和参保人员待遇的前提下,可向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购买服务要通过政府招标平台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标确定。若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可过渡一段时间,暂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管理。(1月14 日云南网)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13日发出关于调整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的通知。此次上调是结合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情况执行的,提高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执行时间从2014年1月1日起。
此次提高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经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其中,一类地区,即昆明市所辖各区(东川区除外)和安宁市,缴费工资低于(等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新标准为每月828元/月,调整前为720元/月,提高了108元/月;缴费工资高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低于(等于)100%的,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新标准为每月909元,调整前为790元/月,整整提高了119元/月;缴费工资高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的,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新标准为每月989元,调整前为860元/月,提高了129元/月。
这是从2013年3月1日起提高云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又一次调整。对比2013年云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2014年的新标准平均上浮了15%。(1月15日 《云南信息报》)
为加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云南省卫生厅于近日邀请了国家和云南省信息化专家对《云南省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方案》(下称《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成功通过。专家推荐云南省居民健康卡项目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居民健康卡建设项目规划。
据了解,云南省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总体思路是突出就诊功能,注重实际应用,逐步统一全省医疗就诊卡;下一步,省卫生院厅将选择省级和重点旅游地区的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建设试点,并从中择取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基础的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肿瘤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和大理州洱源县、祥云县、玉溪市澄江县3个试点县试发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可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电子信息卡。居民健康卡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的功能于一身,并具有金融功能。(1月20日新华网)
2013年全国共有2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8%。其中,云南省调整后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位居26个省份中的第16位,月最低工资标准中的第一档与湖南省一致,均为1265元;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云南排名靠后,居第23位。
这是云南省1995年首设最低工资标准(当时是185元)以来第10次上调。上调后,较19年前初设的最低工资标准翻了6.8倍,上调幅度低于26个省份平均增幅。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排名倒数第三,月最低工资标准中的第一档与湖南省一致,均为1265元;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位居第23位,与贵州省一致,各档分别为11元、10元、9元,仅高于海南、广西两省份。(1月16日 《都市时报》)
云南高速公路共有160多个服务区,将在两年之内完成提升改造,今后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管理将实现标准化。在此次服务区升级改造中,云南将首次建设第三卫生间。对于不方便行动的老人,或者年幼的孩童,可由异性亲友陪伴进入第三卫生间如厕。这一措施也将在今后云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中推广。全省160多个服务区改造提升的内容包括规模、功能分区、卫生间、绿化美化、管理水平提升、文化特色6个方面,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1月15日云南网)
2014年全省将重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10%,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提高15%,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1月21日《昆明日报》)
2013年,云南省的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同比大幅增加87%,占全国总额1.38%,排第19位。其中昆明的支付宝用户2013年人均网上支出15104元,排全国第28位,其中人均网上购物消费10772元,缴费支出695元,昆明手机支付占比达18%。
和2012年相同,2013年网上支出金额排名前五的省份名单依然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和江苏。但广东反超浙江,重新夺回2013年网上支出“最土豪”省份的称号。2013年的年度对账单首次公布了网络消费的百强县(市),其中浙江义乌、江苏昆山、江苏常熟、浙江乐清、福建晋江、浙江苍南、浙江瑞安、浙江慈溪、江苏江阴、江苏吴江位列百强县前十。统计显示,百强县主要分布在苏浙闽3省,而云南省则有大理市上榜。(1月14日云南网)
2009年云南省发改委、财政厅就下发了对大理古城和洱海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称云南拟对进入大理古城的游客征收每人次30元的古城维护费,以筹集古城保护资金。大理将收取古城维护费的消息很快引发热议,但至今也没有收取。
篇8
关键词:五险 二金 意义 探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以合法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内容、以政府强制实施为特点的一种保障制度。“五险”是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二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
“五险二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虽然推行多年,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有的个别企业无视国家法律规定,擅自拖欠和不按时按量向社会保障中心缴纳足额的基金。程度不同地侵害了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五险二金”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普遍存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对于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基本权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关于养老保险
1.1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永远年轻。养老问题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泱泱中华大国,四十年的计划生育在抑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老龄化社会也不可避免地悄然而至。人力资源大国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养老负担。国家政府有责任通过社会保障让其国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有义务为国人提供并实施稳妥健全、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体制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对于保障城镇离退休人员和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减轻子女养老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2职工养老现状
目前城镇退休职工仍以居家养老为主流方式。但是,我国目前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档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短期内难以遏制。青壮年在就业、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山大”,有能力或者主动供养老人的家庭越来越少。城市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社会保障中心的养老金和退休初期的打工积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等深层次问题的逐步显现,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在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上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如企业普遍反映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高昂的劳动成本在压缩着社会就业弹性。当前坊间又对推迟退休年龄的议题炒的沸沸扬扬等等。各地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势必造成人口跨代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的不平等。造成不同地区养老保险基数的不相等,甚至差距很大,仿佛人为地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1.3养老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空巢老人的剧增。在城市,因外出求学、工作频繁的人口流动和住房条件的限制,多子女成家即分家、独生子女结婚即单过,造成谁家不是代际分离的空巢已属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二是老年人认为生活无保障。老人享有的养老保险,勉强能够应付日常生活。部分老人入不敷出,生活拮据。愿意采用进敬老院等非居家养老方式老人呈逐年递增趋势。三是老人会因缺乏沟通交流和心灵关爱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幸福感受到极大影响。
1.4对养老保险的改进建议
在当前,社会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未富先老”现象带来了养老保险资金预算的巨大压力和资金缺口。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需要不断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综合养老保险制度,从而缓解养老保险供不应求的社会矛盾。
一是政府应该加快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立法维护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和使用的法律效力,强化对养老金使用效率的监管。二是整合重组高效的养老保险机构,实现全国各省统一的缴费率标准,便于全国统筹。三是建立养老保障金的定期调整机制,加大对社保的补贴比例。四是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从养老金的支付管理中解脱出来。或者采取更主动的执行方式确保所有养老保险覆盖的企业注册,所有注册企业如实报告其缴费基数并缴纳相应保费。五是制定社会福利机构扶持政策,形成国家扶持、社会资源投入共同兴办养老福利事业的机制。六是强化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将养老设施建成兼顾日托、长住、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功能的综合服务性实体。六是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恢复“一对夫妻两个孩”,减轻未来居家养老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2.关于医疗保险
2.1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并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需要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尤其对大病治疗提供必要的保障。
2.2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透明度,每月医保上卡金额职工根本不掌握。职工享受保险的程度完全建立在对单位和医疗保险机构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报销比例和数额全由机构决定。如住院结账的账单一般职工根本看不懂,只好听之任之。二是现行医疗保险只能报销手术和药物等治疗性费用,不能报销体检、健身、维生素、营养品和食疗咨询等预防性支出。这种重疾病药物治疗,轻营养保健预防,容易形成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2.3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是充分尊重职工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知情权。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益不受损害。二是要真正落实全民健康以预防为主的精神,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3.关于失业保险
3.1失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
失业保险是在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导致收入中断而失去维持生计来源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项目。其为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3.2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省为界,统筹层次较低。二是规定超过法定劳动年龄而未能享受退休待遇的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时限上的产生覆盖空白。三是失业保险制度强调事后救济,在稳定就业、预防失业、风险应急方面作用不明显。
3.3强化失业保险保障功能的建议
一是取消户籍限制,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增强其整体抗风险能力和保障水平。二是实行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在时限上无缝衔接,在未享受养老待遇前取消失业保险的年龄限定,三是实现消极失业救济向积极就业保障转变。提高预防和抵御区域性失业风险的能力。
4.关于工伤保险
4.1工伤保险的保障作用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测意外事故而负伤、致残、死亡时,或者因工作环境引发的职业疾病,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给予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的好处在于无论的责任在谁,受伤者都要得到由工伤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经济补偿。工伤保险的各项待遇比其他保险待遇优厚很多,只要符合工伤条件,不受年龄和缴费时间的限制。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职业关怀和体恤,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对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4.2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险基金的征缴覆盖面不全的问题。没有办理工伤保险的单位,一旦工伤发生后就会千方百计地隐瞒事故,百般阻挠职工进行工伤认定申报,以逃避应承担的工伤赔偿责任。雪上加霜地为工伤劳动者增加了寻求工伤赔偿的司法救济成本。二是法律条文对工伤认定范围存有程度不统一的现象。《民法通则》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显严于《工伤保险条例》。这对保护雇员或劳动者权益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让雇主摆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往往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雇员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4.3工伤保险制度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是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全部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工伤保险费征缴的覆盖面。二是对逃避征缴费义务,拒不执行征缴规定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劳动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一旦有员工发生人身伤害,可以通过工伤保险使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和经济补助。及时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劳动用工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5.关于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我国生育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针对女性生育行为、生育特点,通过社会保险立法的强制手段征集生育保险基金,对于女工在怀孕期、生产期和哺乳期间,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保健服务和物质帮助,保障参保母子的基本生活和身心健康,确保社会人口再生产和妇女、儿童权益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育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成本,无论原有企业女工还是外来女性务工人员,都应该享有同等的生育保险。使女工在生育期间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使她们的身体迅速得到恢复,从而投入生产劳动之中。
6.关于住房公积金
6.1住房公积金及其作用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规定的、在职职工以工资为基数并按比例交纳的与住房有关的公共积累基金。住房公积金归职工个人所有,主要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己家的房屋。职工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和偿还购房贷款本息,还可补贴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房租等。
6.2住房公积金现行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是渠道单一,使用率过低。住房公积金只能定向解决住房问题,信贷机制呆板,大量资金沉淀,没有实现资金的运转增值。二是管理机构设置不通畅、工作活力不够,为民服务不善,没有充分体现出优越性
6.3对住房公积金的改进思考
一是将住房公积金落实为“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期间,以解决和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由劳动者个人与其所在单位共同缴存,由政府机构集中管理运行,最终归缴存者个人所有的一项长期住房基金”。真正发挥出解决职工住房的保障作用。二是保障资金安全,减少公积金沉淀,更不能把公积金作为银行赚取信贷利润的工具。三是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发挥公积金制度在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中的作用。
7.关于企业年金
7.1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愿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好处是将来领取期间,将保险储蓄转换为养老金。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实行的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
7.2企业年金执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自主性太强。是否按时提取年金以及提取多少都由企业决定,如果个别企业管理欠规范,就有可能少提甚至不提企业年金。二是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在现行的确定缴费计划模式下,其风险也是完全由员工自己承担,因此,企业在我国现行模式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尚未承担风险,而仅靠国家和员工个人的力量,这样的风险分配结构显得有些单薄。
7.3对企业年金管理的建议
篇9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1号)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一)今后五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任务是:用3年左右时间,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巩固再就业工作成果;认真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长效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二)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要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制定涉及全市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推动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容量;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二、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列人员发放《*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以下简称《再就业优惠证》):
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3、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4、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5、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享受期满仍未再就业,以及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仍未再就业的城镇其他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
6、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分流需要安置的人员。
上述5、6类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不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四)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
1、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2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及时足额归还贷款的,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再申请贷款1次,两次贷款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对下岗失业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相应扩大贷款规模,贷款额度最多不超过10万元。对利用上述两类贷款从事微利项目(附后)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贴息累计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5%,贴息资金由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按季拨付到承办银行,年终结算。
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不受城区、乡镇地域限制;提供反担保手续(已验收授牌的信用社区除外)的对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和在市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要减少小额担保贷款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从受理到发放最长不得超过15天。
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其中,市级保持在500万元以上,区级保持在200万元以上。
要统筹解决好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人员经营场地问题。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时,要优先考虑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所问题。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贸易市场,应将不低于30%的经营摊位平价租赁给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下岗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应建立再就业基地,相对集中地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再就业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公示税费减免的项目和标准,优先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税费代征代收的单位,应直接从管理费、场地租赁等项收费中核减再就业政策规定减免的税费。
2、对困难人员实行就业和社会保险援助。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人员(即在2007年底之前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下岗失业两人以上的家庭及“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作为援助重点,享受以下政策扶持:
(1)政府投资开发和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安排就业援助对象。被录用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录用的人数,在相应的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录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部分由本人负担。上述就业援助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相应延长,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要资金分别由市、区财政解决。对20*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按此政策执行。医疗保险补贴只在剩余期限内执行,不予追补。
(2)对就业援助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提供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
(3)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录用就业援助对象。对各类用人单位录用援助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由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经办,按实际录用人数对用人单位给予每月50元/人的奖励,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且难以再就业的“4555”国有企业下岗困难人员(即在20*年底之前女性年满45周岁、男性年满55周岁),给予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援助。对核定的援助对象,按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逐年将其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额缴至其法定退休年龄。
对就业援助对象灵活就业后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以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本市确定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率计算的缴费额的50%给予补贴,其余部分由个人缴纳。
(五)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企业凭《*省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以下简称《企业认定证》),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录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录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规定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同时对上述企业中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录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本人负担。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单位先缴后补”的办法。对20*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医疗保险补贴只在剩余期限内执行,不予追补。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加的岗位,新录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或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录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财政贴息、经办银行的手续费补助、呆坏帐损失补助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和《企业认定证》的管理。“两证”统一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免费核发。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对象的就业能力和愿望安排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再就业优惠证》采用实名制,限本人使用,已提供优惠扶持政策的,应在《再就业优惠证》上及时标注;对已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的,由发证机关及时收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企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信息交流及协查制度。对欺骗冒领、出租、转让或伪造《再就业优惠证》和《企业认定证》的,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三、强化就业管理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七)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经办失业保险、实施就业援助、提供劳动保障事务等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能,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要加快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开发就业岗位,收集和用工信息,做好用工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登记;登记审查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及小额担保贷款人员条件;动员和组织新成长的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对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对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要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按照每人每年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由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其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八)加强驻外劳务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市际劳务协作,发展打工经济。本市从事劳务工作的机构,统一接受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以便及时掌握全市劳务输出情况。基层就业管理机构应在村民委员会聘用劳务输出联络员,并挂牌上岗,协助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做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服务和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工作,相应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年1000元/村,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九)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要完善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定一批诚信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为定点机构,对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凭用人单位与上述对象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达6个月以上的证明,技术工种职业资格证及相关证明材料,经同级劳动保障审核、财政部门核定后,按实际介绍成功的人数给予职业介绍补贴,补贴标准为市200元/人,区150元/人。
推进信用社区建设,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的机制。下岗失业人员在信用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担保机构凭信用社区提供的审核证明直接办理担保手续,经办银行凭担保函发放贷款,免除反担保手续。
按照“金保工程”*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实现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逐步实现省、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五级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信息联网,并定期分析和职业供求和工资水平信息,完善网上职业介绍功能。
(十)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工作。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镇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的就业服务政策。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自谋职业或被用人单位聘用的,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享受同等的工资、社会保障待遇,并妥善解决好其就医、子女入托和就学等实际问题。
(十一)深化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州市劳动力中心市场,建立调控有力、竞争有序、信息畅通、服务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制订出台《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办法,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管理,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职业介绍诚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备用金制度,规范劳务派遣行为。按照国家规定的配备比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使用童工、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随意裁员等行为。
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十二)广泛发动和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通过资质认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基地,在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培训点,逐步建立运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和培训成果社会招标等市场化培训机制,引导各类、各级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及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采用个人报销补贴方式,对生活确有困难、无力垫付可报销补贴部分的,由培训机构申请,根据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由参加培训对象或培训机构持参加对象身份证、培训工种和时间凭证、结业证(技术工种要凭职业资格证),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600元/人、区500/人。
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对持有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和创业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的创业者,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应优先办理。对符合上述培训补贴政策的人员,凭参加培训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报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1200元/人、区1000元/人。
(十三)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工作。加大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的建设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并逐步依托其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考核服务。对就业援助对象生活确有困难的,通过初次技能鉴定时,免收职业技能鉴定费;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和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鉴定费用,按省规定减半收取,免收和减收部分由市财政对培训鉴定机构给予补贴。
(十四)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开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级工以上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行动,制定并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使用、待遇等相关激励政策,实现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显著提高。
(十五)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民技能就业培训工程”。由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有外出务工愿望和能力的农村劳动者进行登记组织,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定就近定点培训机构,根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有外出务工愿望和能力的农户,每户至少培训1人、推荐就业1人,其参加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的费用补贴按相应补贴政策执行。对于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需的资金与征地费用统筹安排,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开展失业调控,有效控制失业
(十六)高度重视失业调控工作,建立失业预警机制。要把控制失业率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实际失业率、长期失业者比例、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等情况,确定失业预警线。一旦达到失业预警线,政府将启动社会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制定),暂停所有用人单位裁员、增加失业保险金和就业经费的投入、向外输出就业、以工代赈等措施,控制失业率攀升。要将长期失业者所占比例控制在一定幅度内,避免失业群体出现的时间及地区过于集中,保持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十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对企业裁员的指导,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50人或裁员人数占职工总数20%的比例,要事前向市、区人民政府报告。凡不能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和妥善解决拖欠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减人员。
(十八)完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各级统计、劳动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建立劳动力调查分析制度。要通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对失业人员进行动态登记管理,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十九)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办法,明确要求申领人员应进行求职登记和参加职业培训,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的积极性。求职登记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培训由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经办机构组织,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定就近定点机构培训。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按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和50%确定,形成合理配套的标准体系。
(二十)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并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从20*年起,企业新裁减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妥善解决并轨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基本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债权债务和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十一)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作用。积极落实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加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对按规定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从20*年起连续3年无人员失业的企业,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转岗培训和实际安置人数,经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每人100元的转岗培训补贴,最高不超过当年本单位缴纳失业保险金的50%。所需资金从市、区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解决。
(二十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研究制定适合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激励机制,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互动。要确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并根据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扩面工作专项经费。
七、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
(二十三)继续巩固和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继续把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把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和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通报制、年终考核奖惩制、问责制,确保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二十四)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调整充实各级人民政府就业工作的领导力量,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充分履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职能,相关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情况沟通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十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从20*年起,各级财政应按不低于本级财政上年度一般预算收入1.5%的标准,将就业再就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再就业经费除可用于国家、省、市原规定的项目外,还可用于劳动力资源调查、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下岗失业人员档案托管、驻外劳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实训基地建设、农村劳动者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宣传及就业再就业专项奖励等。中央和省级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的分配,与各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政策落实状况及工作实效等挂钩。各级监察、审计、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二十六)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他们参与组织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服务,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局面。
篇10
一、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生活、保岗位、促就业的基本功能,扎实推进“稳定一批岗位、新增一批岗位、购买一批岗位(公益性岗位补贴)”,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员工队伍,重点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失地农民的就业,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定。
(一)稳定一批岗位。对同时符合下述条件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稳定就业岗位补贴。
1、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恢复有望的;
2、已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且没有批量裁员的;
3、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
4、用工规模在50人以上的。
具体补助标准为:对用工规模在50-100人的企业,一次性补助1万元;对用工规模在100-200人的企业,一次性补助1.5万元;对用工规模在200人以上的企业,一次性补助2万元。
符合条件的企业向所在地就业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企业财务报表(2011年度、2011年9月起至申报上月)、不裁员承诺书、稳定就业岗位已采取的具体措施及稳定就业岗位数量、人员花名册后,由所在地就业办组织劳动保障、财政、经委等部门共同审核批准发放。
(二)新增一批岗位。对同时符合下述条件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新增就业岗位补贴。
1、企业努力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2、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
3、新增就业岗位安置人员的劳动合同必须一年及一年以上。
具体补助标准为:当年新增劳动用工并签订一年及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人每月补助100元。
符合条件的企业向所在地就业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劳动用工登记证、2011年新增就业岗位人员花名册,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和相关凭证后,由所在地就业办组织劳动保障、财政、经委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审核批准发放。
(三)购买一批岗位。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购买公益性岗位1000个,重点解决城镇“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下达指标、一次性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方式,将任务分解到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确保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新增就业困难人员1000人实现就业。
享受该项政策的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
1、用人单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是当年新增的;
2、新增就业岗位安置人员的劳动合同必须一年及一年以上;
3、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
具体补助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市直(含黄山风景区)及屯溪区150元/人月;其他区县级补助126元/人月。其中:20%从各级再就业资金中列支,10%由各级财政安排。用人单位向所在地就业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劳动用工登记证、2011年新增就业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和相关凭证后,由所在地就业办组织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审核批准发放。
(四)经费来源:稳定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补助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列支,区县不足的,市里给予补助。
(五)工作落实:该项工作由市就业办牵头,劳动保障、财政、经委等部门指定专人,在接到企业申请之后10个工作日内办结。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就医工作
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群众,在享受新农合和城市医保报销部分医疗费、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的困难家庭对象再予以一次性就医补助。
(一)补助对象和范围:对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及重点优抚对象且医疗费用年支出3-5万元的,按每人3000元补助;年支出5万元以上的,按每人5000元补助。住院医疗费用以指定就诊医院出具的诊断书和医疗费用票据为审核审批依据。
(二)补助办法: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医疗费用在3万元以上且已享受医疗救助最高救助额的城乡困难群众,由个人申请,村(居)民委员会初审,乡镇(街道)审核,区县民政部门严格把关,经公示无异议后审批,通过打卡发放。审批结果报市民政局备案,市民政部门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三)经费来源。补贴资金由市、区县两级财政本按5.5:4.5分担。就医补贴资金实行封闭管理,设立专户。此项就医补助不得与已实施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相冲抵或替代。
三、进一步做好就学工作
凡我市公办普通高中在校学习且家庭生活困难、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重点是城乡特困家庭学生),经个人申请(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班级评议、学校推荐及公示,并经市、区县两级教育部门批准,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补助名额由市教育局分解到各相关区县和市直学校。补助款由相关学校造册,经市、区县两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后下拨学校,由受补助学生签领。
四、办理期限
上述政策执行期限,自企业(用人单位)、个人申报之日起至2011年底。
五、加强对“三就”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履行职能
- 上一篇: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 下一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