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流程

篇1

一、会计工作非专业化

在网络化电算会计中,财务的各项工作无须再由专业会计人员完成。传统电算会计时代,会计凭证的录入、审核等只能由专业会计人员完成。企业成立了专职的财务部门,并聘用了大量会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支机构的增多,这样的设置明显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从用人成本方面考虑,企业无法为每个分支机构都增派会计人员。

网络化的电算会计中,以前只能由专业会计人员完成的工作,可以由普通人员来进行。总公司的会计主管可以对普通人员进行授权,由这些人员来完成基本的进货、销货等信息的录入。信息录入的过程相对简单,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胜任。

二、分工更加细致

传统的电算会计中,经济业务流程和普通会计几乎没有区别。每个环节都要相关人员提供原始凭证,并需要签字、盖章等繁琐的手续。但在网络化电算会计中,这些人员远在异地,根本无法见面,由此就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限。权限的赋予人不仅仅是会计人员,还包括普通工作人员。例如业务员报销差旅费,需要登陆财务系统提交报销申请,负责领导审核过关后,经由会计人员将报销款项直接汇到业务员的银行账号并完成相应凭证的录入。相关人员无须见面,但却能完成了个财务流程。

网络化电算会计中,需要为每位员工都赋予权限。员工的权限要根据其职责不同而不同。例如领导要赋予相应的核准权限,但只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普通工作人员、网络维护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权限要分开,不能相互跨越权限。

三、规范更加严格

与传统电算会计一样,网络化的电算会计仍需要将原始数据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源数据,但规范会更加严格。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由多个用户进行输入,大量业务同时进行。如果没有统一规范格式,就无法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更不能生成统一的账目。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数据规范,经过转换的数据应有固定格式。

企业应在财务系统中设置缓冲池,由非专业会计人员录入的信息录入的信息不能直接进入总账系统生成凭证。信息经过网络传送到总公司后,要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把关,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的信息要对其进行修改,最后生成合格的会计凭证。财务系统内部也要建立控制体系,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检验,不符合的数据则不能正常输入。

四、交易网络化

根据2007年底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2007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有58. 6%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有26. 1%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50% ~60%的柜台业务;26. 9%的企业使用网银替代了70%~80%的柜台业务;网银替代90%以上柜台业务的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也超过了5%。由数据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网上银行,交易网络化是会计结算的必然趋势。

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交易都能通过网上银行直接在网上进行,不需要再跑去柜台。目前,各大银行开通的网上服务非常繁多,从银行明细账查询到网上汇兑再到网上贷款。传统电算会计中,由于支票的兑换、异地汇款有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导致了企业账目与实际的银行账目无法统一的情况。这样降低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实现交易的网络化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可以得到实时的反馈信息。现在有银行已经推出了短信提醒服务。当有款项汇进或汇出的时候,会发出短信提醒。交易网络化让银行与企业的账目之间能达到时间上的统一,信息可以同步。

五、电子凭证为主

传统电算会计中,依旧是纸制凭证为主。会计人员要审核各种纸制的单据并加以整理。网络化的电算会计中,电子凭证会代替纸制凭证。电子凭证分为内部电子凭证和外部电子凭证。内部电子凭证是企业内部财务软件系统生成的凭证。比如由采购人员在进销货系统中录入的信息,生成凭证后传送到总账系统中。外部电子凭证则是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交易中产生的电子票据,比如网上银行汇款的电子回单等。纸制凭证由于掺杂了太多的人工因素在里面,不仅速度缓慢,而且容易出错。凭证的电子化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部分人理解中的凭证电子化只是凭证信息接收的电子化。信息接收以后,再将凭证打印出来,然后整理并保存。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凭证电子化,应该是纸制凭证的完全替代,不需要中间再转化为纸制单据的过程。财务软件从网络接收到凭证信息后,经过财务人员审核,直接录入总账系统。中>,!档案。

凭证的电子化会涉及到凭证真实性的问题。由企业内部人员录入的信息、由银行传递来的信息,如何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每个信息中都加入一个电子签名。这个电子签名具有唯一性并且不可更改。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凭证和纸制凭证具有一样的效力。凭证的电子化会大大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速度,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六、提供多元化信息

网络化的电算会计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财务系统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

篇2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还相对较低。比如美国,其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达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才到70%左右,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更低,只在3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一些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仅仅是将电脑运用在会计核算环节,以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层面。然而,会计电算化不只是改进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不仅限于核算方面,会计电算化旨在改变企业会计内部的组织职能及整个会计工作的流程,更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要求。

(二)会计基础相对薄弱

会计核算流程的设置,制度的设计,数据的核算方法等是现代企业会计基础的主要内容,也是使会计电算化得以全面开展的基础[1]。目前,单就企业会计基础建设而言,不管是会计制度、会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方面,还是会计核算的精准性等方面都不容乐观,这给企业会计电算化目标的顺利实现造成了很大阻碍。

(三)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意识不高

于企业而言,一些会计信息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战略规划,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所以信息是绝密的。但目前财务软件的设计方向更多倾向于技术和功能方面,对信息的安全性以及保护的研究相对弱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旦有病毒入侵或者黑客攻击企业网络,不仅会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网络的瘫痪,还容易出现会计信息数据被删除、窃取、篡改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诚然,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管理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而现有的会计人员也没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难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企业尤其缺乏同时懂会计和计算机的综合性人才。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中,会计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外,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和财务知识,但目前我国企业中的财会人员很多只接受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对财务软件的了解很少,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组成以及软件的维护技术知之甚少,他们进行正常的软件操作没有问题,但对于软件运行中产生的故障无法迅速排除,因而无法全面满足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实需要。

(五)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健全

与企业传统的手工记账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存储和应用等方面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但是很多企业仍旧沿用传统手工记账会计处理时的会计制度,没有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环节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有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初始阶段,缺乏足够的实施经验和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导致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设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在岗位分工、责任划分以及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会计电算化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信息安全风险[2]。

二、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观念,长远规划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需要管理者正确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思想,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是实现企业科学、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其市场地位的有效方式。作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就财务管理而言,只有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实现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结合企业的现状进行全局而长远的规划,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合理配置软硬件设施,优化会计基础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获得有开发定制和直接购买两种方式,企业一般选择直接购买。在购买会计软硬件时,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把自身情况与短期目标和未来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购置的软件应同时具备通用性、合法性、方便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性能;对于硬件的选择,除了考虑硬盘容量、CPU运行速度外,还需考虑其硬件配套设施的性能。只有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才能为企业会计基础现状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的满足和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并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监督。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平台操作流程的完善和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输入、输出处理水平,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3]。同时,要重视对会计电算化终端设备的控制与监管,如要监督员工使用U盘、复印机的过程,计算机要对杀毒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关键会计资料要进行备份等,以此来规避因员工工作疏忽或职业道德问题而给企业经营引来的隐性风险。

(四)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低,企业可通过引进高素质电算化专业人才和对内部会计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4]。在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其实际工作需求对培训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制定科学化、常态化、持续化的会计人才培训制度,及时传授最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然后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之效。同时,应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结构进行完善,对会计人员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运用有效的奖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才华。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如何在初始阶段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顺利与否。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生产经营与会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时对会计分工、业务流程、会计人员培训等传统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开展企业的内部审核和内部控制工作,降低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会计风险。

篇3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会计工作中逐渐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规范了会计工作,保证了会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文中将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及其实务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况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有着诸多的特点,下文将对其主要的特点进行介绍:其一,实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通过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将更加准确、其处理的速度更快,通过对原始数据编码方式的运用,实现了对存储空间的合理利用。其二,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处理,结合了人与计算机,通过程序实现对数据的处理,促进了会计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与规范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不足

会计电算化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间,通过不断地发展,对会计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才能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会计电算化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发展,但在其应用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应用也不够充分。在会计工作中,未能实现全员学习与运用,会计工作部分还停留在工作人员手写、手抄阶段,未能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次,会计人员综合能力偏低。目前,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要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施与应用。最后,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在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经济趋势的不断增强,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才能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有限,将导致企业财务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制约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影响着会计工作的众多方面。下文将阐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几方面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会计工作的压力逐渐加大,通过会计电算化,对计算机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对会计数据的电算化处理,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会计电算化能够规范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通过会计电算化,规范了会计工作,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统一操作,减少了会计工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同时,会计工作的逐渐规范,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会计电算化能够保证会计管理

会计点算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利于会计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会计人员能够逐渐融入企业的管理层,促进企业的管理;同时,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够对高科技技术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利于企业对其人员的有效管理。

(四)会计电算化能够促进会计发展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着会计工作的改革,促使会计工作逐渐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与科技化的改革。会计电算化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诸多方面,如工作方法、工作理论、工作程序等,会计电算化逐渐深入会计工作人员的内心深处,将利于会计人员不断实现个人价值,将利于会计工作不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2]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流程有着较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运用后,会计核算流程通过对手工核算无误的记账凭证信息进行处理,将其输入到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核算,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对会计的核算。会计电算化的开展改善了会计流程,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会计核算质量方面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影响着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能够为财政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而促进财务部门的有效决策。会计工作通过会计电算化,运用计算机实现了对会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整理与归类,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会计核算的方法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阔,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方法方面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影响着会计方法,运用计算机实现了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处理,由于计算机的核算速度较高,并能够对复杂运算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够解决手工会计工作不能完成的任务。会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降低了工作复杂度,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实现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计算机系统,有利于会计信息的采集,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核算,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传输。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操作权限;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数据与会计软件的安全,促进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3]

篇4

关键词:问题提出;设计思路;防止误区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学是架起学术性本科、中等职业教育桥梁的节点式、技能式教学的单元。在此单元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技能型”为基准,突出“以人为本、技能为重”的特色。通过多年会计电算化教学,发现“高职教育的技能型”需以“全过程教学设计得以辅助,才能很好地完成高职教育目标”。通过地区间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交流的调查,全过程式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得到应用。“会计电算化”往往把教学环节设置为项目化教学,每一个项目的关联程度较低,项目或模块间没有恰当地理论解释或推导,导致学生不了解项目之间的关联,不能完整地、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操作。冯便玲在《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做”模式》中提出:从教学目的上,贯穿“教学做”思想,在教材选取上体现“教学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做”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双边教学模式。王逸运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提出“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模式及“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张渭育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万霞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究与思考》中指出:“会计电算化”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并给出了改革思考途径。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但是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模块化教学很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上去分析电算化教学。本文基于“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突破点是立足于“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来实现教与学。

二、全过程教学设计模型

全过程教学设计则是基于“教学系统设计观”,要求教学设计者能够统揽全局,从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出发,对环境、资源、文化、改革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成果。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媒体制作等技能,有效地把教学设计工作的各方面相互配合,产生整体效应的关键性设计。全过程教学设计重点要突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教学的分层性,把应知理论与系统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打造一种全新的工作流程,既基于工作环境教学,又要把握学科的联动性。构建全过程教学设计的模型是基于迪科-凯利(Dick&Carey)的行为主义教学系统开发模式,重建以“金字塔”式的知识分层叠加模型(如图1)。打造以顶点为垂线的核心技能系统教学,底座式的平铺教学幅度;垂线即为核心技能教育,层级则为分层教学。二者相互融合,又相互支撑,相互关联,构成全过程教学设计的钢架结构。模型是一 种开放式的多边效应,是具有支撑作用的核心结构。

三、“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是基于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运筹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专业判断分析水平、计算机应用及操作错误修正能力、会计信息化逻辑流程处理、会计报告的生成与分析能力。多种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处理。由历年的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大赛的结果及大赛总结信息反馈看,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才是决胜的主要动因。如何设计出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周文艳在《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指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信息之源,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部流程的有效的事前、事中经及事后的管理。”强调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全流程作用。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变,有效提升会计事项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好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做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弥补自己短板的知识,还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学设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集重点技能为一体、相关知识为辅助的关联作业。譬如,“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中,针对一项采购业务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从采购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如图2),二是从采购单据流程进行设计,并展示其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过程,提示相应的预设性问题(如图3)。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处理采购业务,再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来描述采购过程,最后归纳到会计业务处理。发票(采购单)是设计的点睛之处,结算方法是极好的效果,账务处理则是技能的提高,票据(采购单)流转同是相关的关联作业。设计时既要考虑现实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要兼顾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还得重视会计单据的传递过程。设计时,可通过分析企业的采购业务的时效性选择,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单据(采购单)的流转,得出相应的会计处理,保证教学设计的现实性和全局性,符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好的教学设计不但应该具有复制性,还应具有扩展性。可运用类推方法启发学生推导出销售业务、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等相关业务的处理。这种教学设计既可实现知识的全过程设计,达到了“金字塔”式的知识分层叠加模型的教学效果,突出垂线为技能、分组分层教学。

四、“会计电算化”全过程教学设计误区的防范

全过程教学设计是一项以重点技能为垂线、相关知识为辅助的教学设计方法,属于行为教学设计方法的一种。由于其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要与企业实际会计岗位工作相关联,需有一定的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如果简单地与教学相联系,有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要防止以下误区:首先,任何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均出自教学实践,防止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式创作。教学设计之前要深入企业调研,与第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一线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及其相关知识的需求,以及对学生在此方面知识的要求及达到的程度。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流程进行观察,开展有效的调研,归纳与之相关的辅助知识体系。其次,分析收集的资料,梳理关联知识的排列,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杜绝知识无序叠加。一个好的课程教学设计是把教材、静态学情、动态时情和学科体系完整地整合,汲取其中的精华,设计出有利于控制学情、驾驭动态知识布局、完成学生需求目标的一种教学时序。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中,要通过前期导学课程了解学生的学情,找一些学生进行知识动态的交谈,观察学生对前导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知识体系的运用效果。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本课程的关联知识,审慎地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对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整个学科体系的知识规范,用概念图的形式表述出来。再者,就是把与之相关的实际操作与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对比讲述,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这样一来,既梳理了知识要点,又把握了教学设计中应该传授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最后,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复合型知识,避免单一型知识体系。因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要求具备计算机学科、会计学科、管理学科等综合知识。目前,我国高校经过专门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从毕业生的数量上基本上满足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但实情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综合知识,还是以突出会计为主体的模式培养,缺乏相应的电算化基本知识的培养,如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数据维护等专业性课程的讲述。另外,现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多数是从会计学教学中转变过来的,只能对一般的财务软件进行操作,不能对财务软件所涉及的数据库进行维护,严重地制约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全过程。结果,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度降低,最终造成“会计电算化”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课程,致使学生知识体系形成断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总之,“会计电算化”是高职教育中能够完全体现综合学科知识应用的一门课程。全过程教学设计是考查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全过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扩展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设计中要及时纠正教学设计的偏差,不断完善,达到最优的流程重组,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郑宏伟

参考文献:

[1]冯便玲.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做”模式[J].内蒙古教育,2016,(1):76.

[2]张渭育.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J].经营者,2013,(13):103-105.

[3]王逸远.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87-89.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工作流程 风险表现

中图分类号: 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139-02

1会计电算化是深化军队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

1.1会计电算化有利于简化军队会计工作流程

传统的军队会计工作是按照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流程来进行核算的,其中每一环节都需要专门人员来进行收集、整理、记录,其记账过程难免出现重复转抄。而电算化条件下的军队会计工作只需一次录入,其它过程均可由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传统会计工作中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在电算化会计下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过去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填写凭证、记录账薄、编制报表等项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人员进行操作。电算化会计不仅“解放”了军队会计人员的双手,同时也为激活军队会计人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更多精力履行军队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提高军队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1.2会计电算化有利于改进军队会计信息处理方式

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是按照会计工作内容的不同,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来划分的。在电算化条件下,过去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尤其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军队会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综合地处理各种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3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创新军队会计信息存储方式

在传统会计环境下,军事经济业务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工作流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在电算化条件下,过去纸质的凭证和账薄可以通过扫描等途径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既丰富了军队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也增强了军队会计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1.4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强化军队财务控制

传统与电算化条件下的军队会计对军队会计信息的控制有较大的区别。传统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如通过设置相互牵制的会计岗位、建立相互稽核关系等进行控制。而在电算化会计中,军队会计控制由人工控制转变为人工与计算机共同控制,使得会计控制更为科学,要求更加严密,操作更加灵活,控制效果也更加有效。

2 军队会计电算化的风险表现

2.1系统故障风险

军队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是机器就会有出错的可能,机械故障、零配件损坏、操作失误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导致非法调用和修改,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网络条件下,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导致系统的可控性降低,一旦遭遇系统故障、病毒破坏或黑客入侵,将导致系统的混乱甚至瘫痪。

2.2职责集中风险

传统的军队会计系统强调组织内部人员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工作步骤都留有原始记录。而在电算化条件下,所有数据和信息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工作效率提高,所需人员大大减少,致使原有的一些工作岗位合并,人员职责相对集中,如操作人员既可能既进行数据的输入,又负责数据的输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数据可能被篡改,信息可能被泄漏,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3数据输入输出风险

在传统的军队会计工作中,凭证的取得与填制、账表的记录与编报等工作由多个会计人员分工完成,并通过定期反复的核对,如证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以及账实核对,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凭证,如果缺乏有效控制,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计算机接受这部分数据并进行信息处理,可能会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2.4信息存储无纸化风险

在传统的军队会计系统中,信息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根据发生的业务取得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然后在保证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相应的纸质记录,线索十分清楚。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信息处理主要包括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三个步骤,虽然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仍可以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来完成,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可视性线索消失,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输出的报表外,大多数会计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各种介质中,由于缺少诸如签名、盖章之类的证据化操作,对会计信息的窃取或修改也不易察觉。在网络条件下,大量的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网络数据的共享性则使得会计信息面临更加严重的安全威胁。

3加速推进军队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军队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军队会计电算化是军事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变革,对军事经济活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快速推进军队会计电算化进程,一是要争取党委和各级领导对军队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支持。各级党委要充分认清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军事经济活动的影响。要成立由单位领导主管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的支持与领导。二是要提高广大官兵对军队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使有关人员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军队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信息处理和方法,而且优化了会计控制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充实完善了军队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军队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三是制定军队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科学制定诸如军队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系统结构、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工作步骤及实施措施、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培训等方面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军队会计电算化工作进程。

3.2加强军队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随着计算机在军队系统的运用和普及,需要大力研制军队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以提高军队会计工作的效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军内外先进技术,吸收利用。还可以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联合或委托地方优秀的财务软件公司组织开发,从而有效减少时间和成本,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益。要建立统一通用的软件协议,使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促进不同会计系统软件之间和会计系统软件与其他业务部门软件的对接,最大限度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将手工与电算化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方式,以最小的成本,设计最优的处理流程,提高系统研发效益。

3.3搞好军队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军队财务网络系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多应用于局域网内的办公自动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军队财务工作的迫切需要,军队会计工作必将实现网络化办公。但网络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网络化会计变手工操作为计算机集中处理,数据处理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会计软件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性问题。因此,要完善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加强数据的安全控制。要由专职人员管理会计数据,增加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同时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利用防火墙、防病毒、信息加密、身份识别、授权论证等多种技术手段来确保军队会计信息传输的安全完整。

3.4加大复合型军队会计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实现军队会计电算化,必须在军队会计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复合型的军队会计人才。一是树立信息化观念。信息化条件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信息化的观念,从思想上认清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支持、配合、从事会计信息化、电算化工作。二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知识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网络技术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和财务管理的革命,军队财务和会计工作也必然向着网络化、管理型方向发展。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将成为时展对军队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三是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军队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使会计人员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和电算化操作能力,为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发展方向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同传统的会计实务相结合,利用电子计算机本身所有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服务,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是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所以说,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第三,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第四,会计电算化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多的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的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潮的引导下,大量的跨国外企不断的涌入中国。这些企业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将大量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带入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理念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我国的广大企业所认识和了解。然而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起步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才逐步的开始摸索会计电算化的研发和使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极其惊人。到本世纪初,我国的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国情原因,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数据不能共享,信息反映滞后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实施进程也有着先后的差异。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涌现出了许多制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然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缺乏统一的标准。

再加上我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法律制度都不健全,每个公司所面临的局面和流程都不尽相同,每个公司在制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时候,都是单纯的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购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只能在自身的企业平台上运作,无法跟其他公司的软件相关联,无法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时,往往只重视软件的账务功能,而忽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功能。这些软件只是简单的将原有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僵硬的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之中,而没有对这些核算程序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造成了核算程序中原有的问题和漏洞在新的会计电算化流程过程中依然存在。这就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功效大打折扣。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现阶段,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会计功能和兼容性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工作中的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较差。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保密性较差会导致企业的关键数据和信息容易被泄露,造成企业在同其他企业竞争时失去优势。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性较差会导致企业容易被计算机病毒或是黑客攻击,造成企业数据的大量丢失。这些都是我国企业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标准化建立。鉴于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自成一派,门派林立的现象,会计电算化统一标准的建立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这也是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首先,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可以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商在开发时能够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可以很好的解决各个企业在进行数据交换过程中的不兼容问题;最后,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将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更新和版本升级变的更加方便和快捷。

(二)会计电算化的共享化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共享化建立。会计电算化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之间会计数据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自身同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从而实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

(三)会计电算化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完善

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不断完善。

首先,安全性和保密性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做明确的界定。防止出现越级查看和越权审批的现象出现。

其次,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不断完善必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培养会计人员对自身密码保护。防止他人随意盗取和使用,造成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混乱。

最后,会计电算化安全性和保密性的不断完善必然会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断完善。因此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防火墙软件等也会得到大量的应用。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主要体现在更好的发挥会计的统计和分析作用。同时,将财会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多的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年晓燕.影响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因素及改进思路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影响;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述

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计算机会计,主要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将计算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使其取代传统操作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讲就是由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由会计人员及有关操作人员操作会计软件,运用计算机替代人工来完成部分会计工作的活动。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代替会计人员在账务上的工作,包括记账、算账,且还能够实现对会计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实现财务情况的总结等。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处理流程的影响

传统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为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编制报表及年末结转等程序和步骤,内容繁琐,工作强度很大,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财务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是在处理这些事务。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账务流程由人和计算机共同完成,操作人员将会计凭证输入会计软件,此后的登记账簿、对账、期间损益结转、结账、编制报表等程序都只需要人工极为简单的发出指令,由会计软件自动计算和处理并形成核算成果,对于错误输入的内容,还可以进行无痕修改,总账和明细账计算机自动同步形成。原先在传统手工帐的账务处理的重要环节和流程在电算化下变得极其简化和快捷,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由于核算过程的计算机化,作为流程起点的人数据录入、会计资料审核就成为会计基础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核算质量,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变得更为重要。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按规定设置账簿,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日常处理,对于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会计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靠手工来完成,费时费力、准确性也不高,数据查询速度也非常缓慢。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处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极大提高,大量的财务数据积累于计算机内,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取各种数据组合,数据查询也非常快捷便利,更加便于利用这些数据获取各类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电算化下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向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获得规范和准确的数据来源,以保证会计软件数据的准确、完整,增强数据的可利用性,保证会计数据管理的安全性。

(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岗位设置的影响

在手工模式下会计岗位一般设置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等工作岗位,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核算方式和核算工具的改变,也不仅仅是减轻手工记账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核算效率的简单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岗位分工已经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会计岗位应该赋予新的内容和岗位职责,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会计工作成果、财税审计检查对象都落点于会计档案资料。在传统手工模式下,会计档案按部就班的随着会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推进而同步形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会计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基础工作之后,会计档案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从会计软件里打印出来的纸质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而且包括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同时还包括会计软件相关程序文件,凭证和账页的形成与输出打印时间不一致,并且因为无痕修改的存在,如果先打印了纸质会计数据之后进行了修改,极易出现软件数据与纸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会计电算化后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三、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发展对策

基于上文阐述的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在会计电算化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目前,有非常多的单位已经将会计电算化作为必要手段,对其依赖性也逐渐增强。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很多操作电算化软件的人员是直接从手工会计转换过来的,本身不具有相关的电算化知识,一些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转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还没有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而获得相应的转变和提升,所以为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要强化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清楚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核算工具和核算方式实现程序化、自动化后,会计工作质量的优劣更多的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细致与规范,电算化后非但不应该简化和削弱会计基础工作,更应将富余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之上,健全新形势下的会计制度,集中抓好会计基础规范建设,规范会计行为,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和会计基础数据,使会计电算化充分发挥其高效、便捷的优势。

(二)合理设置电算化会计岗位及职责

新的核算方式的应用必将导致传统会计岗位的调整,会计电算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想用好会计软件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设置好相应的岗位。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提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规范》进一步指明了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基础会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类型和具体要求。按照《规范》实施,根据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计算机系统大小的需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设置权责明晰、制衡有力、环环紧扣的的会计岗位会计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系统的规范与安全,促进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推进。

(三)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后,同时具有会计专业能力与计算机能力是对一个合格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除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步骤外,还应该掌握文字、报表处理等相关工作知识,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会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有一般性的了解,特别还要加强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教育。

(四)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会计工作的推进过程也是会计档案的形成过程,对比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容与形成机理,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特有的预先设置各项参数、代码、客户信息、建立会计科目体系、已使用电算化会计科目的不可修改性、无痕化修改的存在、凭证账页的形成与输出打印时间不一致等,这些内容的预设和操作不仅影响日常核算、统计和查询,也决定了最终形成的会计档案质量,决定了呈现在单位管理层和上级检查机构面前的会计工作质量。因此一方面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事后收集装档的做法,将会计档案管理贯穿会计工作的始终,按照经营管理的需要、审计检查的需要,由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岗位来督促和落实这项工作。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装订保管,做好数据的日常备份和定期拷盘并保证软件数据、拷盘数据、纸质档案三方一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带来了会计工作的重大变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位应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营造一个规范、细致、安全的良好环境,使会计电算化从前期准备阶段、上机核算阶段、后期归档维护阶段都有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与之匹配,更好的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

[2]刘宗兆.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J].冶金财会,2011(03).

篇8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医院的管理工作,逐渐由经营管理走向了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虽然会计电算化日益受到广大医院财会人员的追捧。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历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新现象。因此我们应从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规范的电算化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一、医院实施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对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但在有些地区医院,目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位部门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对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所带来的种种益处认识不深,把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当做花钱就能买来的硬件,以为一次性投资就可以永久解决所有问题。部门会计人员也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医院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好。

2、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当前许多财务软件都注重处理与报表管理功能的开发,而对于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的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即从一个处理系统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时,不能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进行自动转换,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人工核算和输入等必然增加出错机率,大大降低了财务软件的管理功效和预算功效,应选择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好的软件。

3、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面临以下风险: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定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缺乏相应的控制;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杜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帐簿没有及时打印。

4、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

会计电算化现在还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和信息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精通财务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知识;既懂会计业务,又懂经济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1、确定会计系统完善的目标

会计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会计信息在医院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当: (1)采用网络联系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管理现场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 (2)实现会计反映和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控制的功能; (3)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现代医院的显著特征是管理一体化,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

2、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系统管理制度是电算化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方式,而且引起了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信息数据的流转方式、人员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变革,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开展会计电算化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3、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实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正确规范地运用于日常的会计事务中。而传统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但对计算机知识比较缺乏。为此,医院在电算化系统运行前,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应要求会计人员都取得中级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使之成为既精通会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应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保证硬件、软件的安全运行。

4、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使会计电算化在医院内部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从基层做起,严把质量关,人人负责,不出差错,层层设卡,检查核对;加强会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安全意思;不断完善现有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计算机分析数据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管理者提供预算决策依据,加快医院改革进程。

5、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接触控制是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医院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6)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保障机器正常运行。

6、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

由于医院财务软件的设计人员对会计原理、财经法规、财务管理等知识相对来说了解不多,因而对会计处理流程的中间环节考虑不周,使会计流程不够通畅。为此,一定要购买经过财务软件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机构认定的,通过检测系统确定性能稳定、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的软件,或者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总之,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莉.浅谈医院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5.

篇9

会计电算化又叫计算机会计,是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开展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知,辅助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但是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浅谈改革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存在问题;改革设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日益趋向实践性与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提高了会计教育的质量。但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像教材编撰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校内教育和职业会计裂痕显著等。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从完善会计电算化教程,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校企合作工作等四个方面来探索改革设想。

1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现状问题

1.1教材编撰不合理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材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难懂,而且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精读会计电算化课本。如果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必须细化校本,做好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撰工作。

1.2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对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软件也相对落后,大多数中职学校依然使用Windows2003教学技术,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发展要求。而且,Windows2003早已不适用于企业会计管理,中职学校却依然使用该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必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很难为职场会计管理工作打造高素质的队伍。

1.3教学方法不完善

从总体上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依然“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外,教师本人的专业技能也须待提升,部分教师不能娴熟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1.4校内教育活动和职业会计裂痕显著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主要教育场所是在校内,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职业训练平台还有待扩展,校内教育活动和职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裂痕,学生对职业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缺乏全面的认知。

2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设想

2.1完善会计电算化教程

教师应该配合教育机构,根据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改革教材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编制科学合理、便于学生理解的会计电算化教程。

2.2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

教师应协同学校不断提高教学技术,加大对Win-dows的开发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提升计算机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建立Oracle、Sybase等大型数据库,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和ERP管理思想的了解与灵活应用。

2.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认知。会计电算化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这些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析会计电算化操作步骤,为学生组织各种虚拟活动,像“核算工资”、“制作报表”等,通过虚拟会计管理教学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在模拟演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创作“月工资核算表”、“资金流动报表”、“虚拟金融产品”等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另外,教师应告知学生会计电算化又叫计算机会计,是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然后,指导学生深刻认知将来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告诉学生: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同,会计管理包括计划会计、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其中,决策会计是计划会计的基础,它可以辅助企业选取最佳计划方案;执行会计侧重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进度、过程和收益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会分解、落实企业年度预算的各项指标,并建立明确的责任会计体系。会计体系由企业制度决定,会计体系也反作用于企业的制度的建立,影响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模式,从而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约束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决策机构。建立简介管理型的会计宏观管理模式,促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成熟化、科学化。

2.4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平台,指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会计师,理应熟悉本企业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全面了解财务部的工作内容,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工作;准确收付现金,妥善保管现金及有价证券,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坚持每天盘点现金,及时核对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禁止签发空头支票。财务与会计必须一分为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职能管理部门,主要处理财务工作,促使财务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会计只有提供综合性财务信息的权力和职能,无权干涉财务。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职业会计工作中熟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岗工作流程,在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需要运用会计电算化流程来审核付款,接着,监督报账工作,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审核固定资产调拨单与发票,然后查询付款状况,并编制凭证。在核算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工作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账查询上月新增或减少固定资产,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对应固定资产原值及公司使用的折旧政策计算增减变动的累计折旧,编制完善的折旧计算表,做好记账凭证。在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清理固定资产时,需要对年中、年末组织行政事务部、生产部等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然后整理固定资产明细表,做好盘点报告。而且,要注意定期组织行政事务部及生产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监督处理并认真核算已报废及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和ERP管理思想核实报废或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原值、已使用年限及折旧提取情况,审核固定资产清理转出报告,并分类编制记账凭证。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本职工作的全面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运用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教材编撰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软件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校内教育和职业会计裂痕显著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配合教育机构,完善会计电算化教程,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指导学生在职业会计工作中熟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岗工作流程,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全面推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

作者:闻秀丽 单位:辽源市工商学校

参考文献

[1]梅荣.《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2).

[2]韦素琴.浅析中职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2014,(01).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审计;影响;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了企业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建立了方便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甚至部分企业建立了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模式,使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更专业、更有效,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又对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审计监督,优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充分审查经济业务行为真实、合法、效益性,就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手段、方法,促进企业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的提升,实现审计信息技术在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述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学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基于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数据处理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为相关用户提供更为准确、更为专业、更加便捷的财务信息服务。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模式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电子数据统一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模式,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二是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查询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数据查询、收集颇为耗时,而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查询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数据查阅的时间,而且也保证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三是可以实现数据内部控制的系统化,改变过去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信息人为分割的局面。因此,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可以确保会计数据处理的统一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中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制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工作中相关线索的影响。在传统会计的核算过程中,对于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信息的处理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而且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也是通过其中的纸质材料进行收集,从而在每一步的会计业务及经济业务流程中都留下了较为可靠的纸质线索,审计人员通过这些线索采用顺查、逆差、详查或抽查等多种审计方法,深入核实审计疑点,可以落实审计问题。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电子化、虚拟化,会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处理,会计信息存储通过专门的电子信息存储材料或者网络,大大降低了纸质材料的使用,同时也使传统审计赖以实施的审计线索减少甚至消失。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审计人员很难弄清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相关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在信息化逐渐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查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需要。

2.对审计工作中相关内容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凭证、明细账目以及会计报表等信息的深入分析,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函证等方法人工实现。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审计风险,扩大了审计内容的范围。会计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数据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数据被非法窃取、篡改、删除、覆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数据保存的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其相关内容不仅包括对原始数据的传统内容审计,还应当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以核实信息系统的真实合法性、安全性、数据处理流程的科学性和数据质量。如果信息系统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就会为企业造成巨大风险隐患,因此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时候还要着重关注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3.会计电算化为审计工作带来的相关风险。由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其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控制风险、软件系统风险以及人员操作风险等。系统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风险,从而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导致相关的统计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软件风险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如果在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软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会导致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提取缓慢、操作困难等现象,从而增加了相关的审计工作的难度,使得审计工作量大大增加。

三、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基本对策

1.建立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相关标准。就我国现阶段企业审计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审计技术、内容、方法、手段并未完全建立,急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积极构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化审计体系。随着传统的会计信息纸处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电子数据处理模式,这种转换过程必定会减少可见的审计线索,加速相关审计证据的消逝,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探索增加适应新条件的审计规范,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审计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制定科学化的审计工作方案,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企业审计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会计电算化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明确相关责任。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帮助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构造一套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管理和控制,防患于未然。首先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应当考虑审计工作的需要,尽量满足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会计数据实时提取的要求,明确审计部门对会计信息数据合法正确性实时审查的职责和权限。二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预先考虑审计软件数据接口,使得会计信息数据能够符合标准化输出要求,顺利实现数据在审计软件中的转换。三是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固有风险,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关分离,建立科学规范业务流程。四是加强对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和电子档案的管理控制,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完整。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要注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审计过程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安全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的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建立,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对于企业审计人员而言,在掌握传统审计方法应用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从而为会计信息数据庞大而繁琐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审计技术支持,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证。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的财务知识和传统审计技能以及财经法律法规,也要熟练掌握利用审计软件采集、转换会计数据的方法和利用审计软件编写各种查阅、测试模块,快速发现审计疑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逐步加强对会计软件、ERP软件和审计软件的全面认识,掌握相关软件的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和编写方法等,通过深化对相关辅助软件的认识和应用促进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要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积极改进企业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用审计信息化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会计和现代审计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杜希杰: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3).

[2]傅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华章,2012(13).

[3]柯炳川.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审计生产的影响分析[J].新财经.2012.3(0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