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法规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积金法规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积金法规政策

篇1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财务管理 对策

当前,在满足人们住房保障需求方面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改革措施,新任务、新形势下同时也更加严格要求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工作,现今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还在不断完善中,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改进和加强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使管理质量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

一、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不断加强的作用

对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稳定工作多个方面。第一,住房公积金能够提供稳定的住房资金,对住房的分配机制进行转换,使职工的住房解决能力得到提高。第二,住房公积金管理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与政策性比较强的工作,因其是对职工个人资金进行管理。尤其是目前为了打造和谐企业的新形象,切实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相关制度,是让各个职工共同见证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家必须要深刻认识严格管理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进而使职工的利益得到维护。

二、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足

就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执行情况来说,职工和企业管理层对公积金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第一,企业管理层并未认识到给企业职工缴纳公积金是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不能足额、按时的给予员工公积金缴存。第二,员工自身只顾眼前利益,不想根据实际工资基数进行住房公积金的扣缴,未能认识到此制度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购房优惠政策,进而导致住房公积金制度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监管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方面不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得对其的监管缺乏有效的约束,而且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于补贴基数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公积金的拖欠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使公积金管理实现标准化受到制约。除此之外,自主管理和委托管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公积金的主要方式,而无论是自主管理还是委托管理,都不利于公积金管理的规范化,在维护员工正常权益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都呈现出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三)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于一个企业有效开展住房公积金相关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在大部分企业这些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严格考核通过应聘直接上岗,而他们本身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就比较缺乏,对于公积金管理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同时有的企业对于这项管理工作人员选择比较随意,甚至让其他人员兼任,显然在业务技能方面水平不够,限制了此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不规范的缴纳标准

我国目前为止要求公积金的缴纳比例在6%到12%之间,而且缴纳基数不可以超过所在区域月均工资的5倍。据调查,对于一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在住房公积金缴纳时其基数远远超出了限定标准,对于缴纳比较高的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显然具有很好的效果,使很多人才加盟企业。然而对于一些不太重视公积金和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缴纳标准则是比6%还要低,有的企业甚至不给员工缴纳,从而造成缴纳标准的不规范。

三、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加强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标准化、规范化的公积金管理体制关系着其作用和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对其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完善才能确保其重要作用的实现。第一,加强风险防范为前提,尽量减少审批步骤,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服务的效率,尽量缩减办理时限。第二,完善服务制度,全面推进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进而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提供便捷。第三,内控机制要不断进行完善。使住房公积金的建设逐渐走向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做好内部监控工作,加强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第四,增加外部监督。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时常进行监督,对于资金的决策、管理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审核。

(二)加强企业监管

全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保障企业有效开展住房公积金的前提,所以,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应当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住房公积金在各个企业的监管力度。根据我国目前住房公积金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有效的管理法规,从而约束企业对公积金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应该在各个企业的内部加设相应的执法机构,同时聘用专业的公积金业务管理人员与法律人士全权负责具体的业务内容,确定其权责,在相关人员违规操作时,及时依据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查处。

(三)完善公积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必须要加强其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进行严格的培训工作,进而使队伍每个人员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全面提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公积金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宣传

凡是职工在企业就职,职工与企业都必须按照相关制度缴存住房公积金,对于不按照规定进行缴存的企业,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关机构应依据规定对其进行严格处罚,督促各个企业严格履行义务,从而帮助职工维护合法权益。同时公积金管理机构应该对企业需要履行的相应义务进行大力宣传,改变职工以往认识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目前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同时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建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而让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篇2

一、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使得这项惠民政策的普及受到限制。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3月24日的《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截至2008年末,全国应缴住房公积金职工人数11184.05万人,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745.09万人;截至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20699.78亿元,缴存余额为12116.24亿元;累计为961.17万户职工家庭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601.83亿元,个人贷款余额为6094.16亿元;全国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为8583.54亿元,占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的41.47%。

从住建部公布的各项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城镇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基本上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是从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率和资金使用率上反映出这项制度在全国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已达到职工人数的90%以上,单位和职工的缴交率占工资收入的15%,个别达到20%,甚至更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但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低,公积金缴交率也较低,有的还不足5%这一规定比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没有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中西部地区甚至连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没有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这样就势必使得这些地区和单位的职工难以享受到国家这一惠民政策。

2.缴存比例不规范,行业间、单位间差距大,导致事实上的分配不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但上限的具体标准是多少没有规定,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普遍执行5%到20%不等的标准。条件差的行业和单位执行5%的比例,而条件好的就可以执行15%甚至20%的比例。由于是职工个人和单位分别按这一比例缴纳,随着职工工资的不断增加,看似不大的比例差距会使实际缴存额差距很大,且由于单位配套缴存的这部分资金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则势必导致了实际意义上的分配不公。通过检索某地级市住房公积金业务数据,该市职工缴存额前100?名的平均年缴存额为89388元,后100名的平均年缴存额仅为262元,前100名是后100名的341倍。而且前100名通过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的为33%,后100名的公积金贷款情况为零。过大的缴存差距不但造成分配的不公平,同时也影响了这项制度的惠民效应。

3. 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全面,行政执法难。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1999年4月颁布,2002年3月修订的。该《条例》虽然对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机构、监督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又增加了住房公积金的执行难度。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立法工作明显落后住房公积金的发展,造成相关方面无法可依,仅仅通过一个《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就对整个庞大的住房公积金运作进行解释和相关工作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如: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特别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廉租住房补充资金提取规定等都没有细化,还有低收入人群如何通过公积金来改善居住环境等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当前重中之重就是加快法规的建设,既保障住房公积金安全运行,又充分发挥公积金的效能。

4.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不高、业务范围有待拓展。

从住房公积金存贷比率上看住房公积金使用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住房消费市场。如何一方面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另一方面在继续加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投放的同时,进行多元化投资和运作,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住房公积金受惠于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住房公积金资金的使用途径较为普遍的一是放贷,二是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三是购买国债。但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公积金贷款比例小,购买国债变现慢等因素导致这些地区的住房公积金大量沉淀在商业银行的专户中,通过银行存款流向了非住房领域,没有高效率地为住房体系输送资金,笔者认为这背离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本意。

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分配顺序依次为风险准备金、管理开支和廉租房补充资金。且不说这增值收益的权属是谁的,单就廉租房资金的提取比例和使用情况,目前法规没有具体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监督和管理。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老百姓想通过廉租住房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充分发挥公积金使用效能的几点意见

1.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手段 ,加强检查监管力度。

发展住房公积金事业,不仅关系到职工合法权益,更关系到国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扩大内需战略决策的实施,因此要依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加强依法征管。一是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单位和广大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大监管检查力度,重点解决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小的问题,强化归集手段。三是依照《条例》规定,对拒不执行国家房改政策,擅自不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拖欠、挪用公积金的单位,特别是只重个人政绩不为职工履行义务的单位负责人,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并实施相应的经济处罚,以维护职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

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监管,保证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营,防止资金流失和信贷风险

。地方财政部门通过定期检查资金经营状况和资金运营账务监督,评价资金经营状况;审计部门通过审查资金来源,使用投向及使用结果,全面检查资金归集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金融主管部门主要借助于各种金融法规检查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金融合法性;司法部门则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心”的资金管理及缴存者行为的规范进行监督,对各种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纠纷进行审理裁决,依法维护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的公正性。 2.扩大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使中低收入者受益。

一是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使用上,必须要求限量使用,每笔贷款上限不应定得太高,以保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使用上的公平性。各地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贷款限额。 二是放宽贷款条件。可参照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发放条件,适当降低个人购房的首期付款金额。三是降低贷款利率。公积金贷款是政策性贷款,带有保障性质,因此应适当拉大与商业贷款利率差距,减少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支付负担,或实行差别利率,对于购买自住、小户型低收入家庭,应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确实起到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作用。

3. 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能,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社会保障作用。

目前各地住房公积金的使用途径多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放贷,二是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三是购买国债。如何在继续加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投放的同时,进行多元化投资和运作,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住房公积金更好地受惠于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低存低贷的政策优势,发挥互和保障性作用,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受惠面。贷款的发放应尽量向中低收入职工倾斜。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以方便企业、方便群众为原则,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支持职工直接使用公积金用于购房、还贷、维修和支付房租,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其次是克服重归集,轻使用的倾向,保持公积金归集与个人住房贷款方式的协调一致和额度的同步增长,实现以贷促缴,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证公积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增值性。

第三要千方百计提高公积金的效用,促其保值增值。在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公积金的资金运作努力实现增值收益,以便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作用。

4.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金融风险。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1999年4月颁布,2002年3月修订的。到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配套法规尚未出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内容需要补充和修改。如前面提到的缴存比例问题,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15%的比例差距每月可能也不过百元,但时过十几年,工资水平翻了一倍甚至数倍,其绝对数额就会增加不少。如果单位配套缴存的比例不做修改,那么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之间在公积金配套缴存额方面的差距也必然不断增大,这一方面会增加企业和各级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则会造成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影响到制度的和谐乃至社会的稳定。还有如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廉租住房补充资金提取规定等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细化和完善。同时要认真研究如何健全公积金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借鉴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制订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财务运作 创新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种长期的,强制性的住房储蓄制度,它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在摸索中完善了住房体系,这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中要的存在。截止至2005年年底,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总缴纳额为9759.5亿元,较比上年增长了31.88%,但是我们却不能只注意眼前,忽视了住房公积金在其财务运作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 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住房公积金在收缴上存在缺陷

1. 覆盖面小,融资渠道狭窄,虽然全国各地大多都已经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是任旧有部分职工无法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带来的成果,截止至2005年年底,全国缴纳公积金的职工人数有6329.7万人,只占在岗职工人数的58.4%。可想而知公积金制度在覆盖面上还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缴款比率单一,毕竟居民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是按照家庭收入来划分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住房消费的比例自然也会不同,然而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收缴却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这显然无法适应与我国住房公积金参加者的收入水平层次。

3. 相关法律不健全,虽然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立法,但是相关法规却不够健全,在执法力度上明显不够严格,缺乏一些力度大的制约措施。

二 创新公积金财务运作的模式——由静态收缴模式向动态收缴模式转变

1.制定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

此次转变是根据了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特点进行的,无形中扩大了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无论其存在的岗位,都应该纳入缴纳的范围。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自谋职业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此来达到鼓励自主创业的同时有为其解决了住房问题提供出了资金支持。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缴纳者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面对一些退休之后任旧可以保障创造收入的人员,可以在资源的基础上,允许其继续参与缴存公积金。

虽然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缴交率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任旧无法做到与工资增长同步。为了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情况,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优秀方案,根据住房公积金不同缴纳者的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情况,对照企业工资成本及社会公众对于公积金的评价等因素,设计一个多样化的动态收缴模式。是按照实行的缴纳率为基础,根据缴纳者每增长一定的数额,单位和个人所缴纳的比例均提高一定比例方式,当然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在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

2.强化单位及个人按时足额缴纳的义务

有关部门一定要大力的宣传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法规,让企业认识到建立住房公积金对于一个企业的改革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企业必须要履行的职责,让员工认识到依法缴存住房公积金既是自己的权利又是自己的义务,是我们在享受单位资助的同时需要长期承担的储蓄义务。

3.加大执法的力度

我们应该要对现存的住房攻击经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同时面对一些违反攻击经法规的单位加大执法的力度,例如有的企业拒缴,迟缴,我们可以通过罚款通知等方式进行催缴,如果该企业或个人任旧不理会,则可以通过司法部门以法律手段来强制执行。

三 创建新模式——为住房公积金保值

1.可以增加购买债券的种类,适当的扩张国债投资的规模

合理的运用基金投资的机制,不断打完善开放住在公积金的保值投资渠道,让持有者可以有序的进入到资本市场,选择自己适合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就目前从优化资产结构来说,还是需要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率来进行的,适当的提高购买国债的比例,压缩沉淀资金量,尽可能的在低风险下获取高收益。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购买信用等级与国债在理论上存在的微笑差别的债券,这些都是安全型较好收益也不低的类型。

2.大力的发展个人的住房贷款业务

发展个人住房贷款是体现建立住房攻击经制度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做到实现了公积金的保值,又能保证政策性和收益性的统一。在发展个人住房贷款的时候,要注意扩展贷款的范围,既要积极发展职工购买商品房,二手房等住房贷款,又要尽可能的将这些手续简化,缩短办理的时间,为员工提供真正的便利。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解决个人住房贷款的形式,扩大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之间的利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贷款担保体系。

3.完善住房公积金的监督体系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将公积金管理透明化,这就需要我们定期的向社会公布公积金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分配等,完全受民众的监督。建立国债风险评估制度,将购买国债的行为规范化。面对国债的凭证,利率,期限,兑付等都需要形成一套规章。

4.将委托制度最大化的完善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由商业银行运作的,所以我们在选择银行的时候,一定要以竞争机制例如公开招标方式来代替通过行政的方式哎进行制定,且我们与银行委托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标定委托的年限,到期的时候要进行重新的确定,最后也是最为四 实现住房公积金的高效运作

1.运用住房公积金与漏洞产生之间的互动规律,毕竟住房公积金生成的参数,是会直接决定或者影响到公积金的形成数量,时间和结构的。住房公积金流出的参数,也将直接决定或影响公积金的使用数量,方向和结构等的各种变量,例如说公积金的提取量,贷款的利率等等。住房公积金生产和流出参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指生产参数和流动参数之间本身存在的相互性,调整公积金生产参数,流动参数也会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公积金生产和流出参数互动也是为了保障公积金运行机制的内在规律,完善住房公积金在收缴模式上和使用模式上的规律性指导。

2.建立收缴和使用的互动机制,二者只有平衡协调才可能促进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公积金的缴交率变化,合理的利用公积金生产与流出参数之间的互动规律,建立收缴和使用的互动机制。在他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变沉淀保值增值为使用保值,最大程度的完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公积金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和完善公积金的财务运作模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秦安 《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撑理论---梳理与启示》2002年第7期 财贸经济

篇4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效能

一、强化管理,加强监管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保障性。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发展住房公积金事业,不仅关系到职工合法权益,更关系到国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扩大内需战略决策的实施,因此要依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加强依法征管。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单位和广大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大监管检查力度,重点解决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小的问题,强化归集手段;再次,依照《条例》有关规定,对拒不执行国家房改政策,擅自不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拖欠、挪用公积金的单位,特别是只重个人政绩不为职工履行义务的单位负责人,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并实施相应的经济处罚,以维护职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

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保证安全运营,防止资金流失和信贷风险。地方财政部门通过定期检查资金经营状况和资金运营账务监督,评价资金经营状况;审计部门通过审查资金来源,使用投向及使用结果,全面检查资金归集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金融主管部门主要借助于各种金融法规检查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金融合法性;司法部门则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心”的资金管理及缴存者行为的规范进行监督,对各种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纠纷进行审理裁决,依法维护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的公正性。

二、扩大保障范围

首先,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使用上,必须要求限量使用,每笔贷款上限不应定得太高,以保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使用上的公平性。各地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贷款限额。其次,放宽贷款条件。可参照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发放条件,适当降低个人购房的首期付款金额。再次,降低贷款利率。公积金贷款是政策性贷款,带有保障性质,因此应适当拉大与商业贷款利率差距,减少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支付负担,或实行差别利率,对于购买自住、小户型低收入家庭,应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确实起到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作用。

三、提高使用效能

目前住房公积金的使用途径多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放贷,二是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三是购买国债。如何在继续加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投放的同时,进行多元化投资和运作,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住房公积金更好地受惠于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低存低贷的政策优势,发挥互和保障性作用,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受惠面。贷款的发放应尽量向中低收入职工倾斜。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以方便企业、方便群众为原则,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支持职工直接使用公积金用于购房、还贷、维修和支付房租,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其次,是克服重归集,轻使用的倾向,保持公积金归集与个人住房贷款方式的协调一致和额度的同步增长,实现以贷促缴,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证公积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增值性。

再次,要千方百计提高公积金的效用,促其保值增值。在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公积金的资金运作努力实现增值收益,以便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作用。

四、完善制度,防范风险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1999年4月颁布,2002年3月修订的。到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配套法规尚未出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内容需要补充和修改。如前面提到的缴存比例问题,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15%的比例差距每月可能也不过百元,但时过十几年,工资水平翻了一倍甚至数倍,其绝对数额就会增加不少。如果单位配套缴存的比例不做修改,那么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之间在公积金配套缴存额方面的差距也必然不断增大,这一方面会增加企业和各级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则会造成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影响到制度的和谐乃至社会的稳定。还有如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廉租住房补充资金提取规定等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细化和完善。同时要认真研究如何健全公积金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借鉴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制订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信用风险是金融活动中最基本的风险,具有综合性、传递性、扩散性和突发性。住房公积金贷款面向个人,涉及面广,隐含的风险极大。目前,各商业银行和个人资信评级机构的评估标准自成体系,相互间可比性不强,不同的评估机构做出的评估结果有时大相径庭,难以客观地反映出个人信用的真实情况。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就显得尤为必要。个人的信用资料常常散布在政府、公用事业、银行、商家、保险等多家机构。如何真实、完整、连续、公开地取得相关数据,合法使用信用资料,同时又保护个人的隐私权,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而评估指标体系是信用体系的核心,统一评估体系则是信用社会化的需要。

总之,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开拓进取,用创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党和政府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民生,一直都是我党及国家关注的重大话题。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保障人民住房,我国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极大的改善了我国人民的居住条件,不仅仅是一项为人民造福的制度,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在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阻挡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寻找解决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章将叙述我国现阶段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条解决措施。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管理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住,作为人民最基本的保障,被给予了最高程度上的关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了住房公积金的理念,自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居民的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主要是针对企业公司或单位在职人员而定的,由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按月缴纳,由国家推出相关政策强制执行。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的这十几年以来,它在提高职工购房能力、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所以如何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因此,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要遵循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做出决策、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运作、银行专户存储、再有财政部门进行监督的原则”[1]。这种规定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但是仔细进行分析会发现存在很大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他们很难承担起因决策而产生风险的能力。这样的话,就极为容易产生住房公积金委员会中的决策人滥用权力和虚职权力的情况的发生,进而不利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此外,很多企业只是将住房公积金管理单纯地按照一个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以其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合计,将住房公积金的运行成本放在中心管理的费用中进行列明,而不算入中心的业务支出,这样的话很容易造成运营成本的不实等。

2.有关住房公积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有关于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多,最具有影响力以及说服力的当属国务院颁发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各个地方的住房公积金条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内容、主旨、思想进行自主制定[2]。但是,很多地方性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并没有遵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内容进行制定,规定的内容往往都不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范围之内,带有极大的片面性,稳定性不强。甚至会出现不同时间或者是不同的部门所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时之间有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情况发生。

3.缺乏完整的监督机制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有所改善,但是在监督管理方面仍旧缺乏一套完整的机制。尤其是在一些小地方,这种情况显现的更为明显。很多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缺乏专门的监督小组,且与其它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或是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但是绝大多数的监督小组都会被“同化”,导致内部管理监督小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监督小组成员缺乏相关的监督知识,能力也欠缺,无法履行作为一名监督员的职责。

4.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素质不高

很多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对管理工作不上心,对于国家制定的有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方面的政策没有切实的贯彻到底,产生了淡薄的管理意识。甚至有的管理者借助于自己的职责徇私枉法,在汇报公积金具体情况的时候弄虚作假,做出一些严重违法的事情。有的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下,没有将住房公积金具体缴纳等情况公开化,对于有关记录也只是简单的手工记录甚至是没有记录,造成了公积金使用情况不明确等问题。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措施

1.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针对21世纪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银行管理的运行模式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在资金管理、资金运作、资金风险防范等方面借鉴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使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可以兼有金融性和政策性[3]。

2.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

国家加大对我国住房公积金方面的管理,要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在管理方面上不同的问题完善相关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形成规范的监督体制,做到有法可依,有律可罚。同时,国家对那些贪赃枉法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审查的力度,一经查实必须得严惩不贷,丝毫不得手软。除了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外,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应该加强监督力度。

3.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而言,国家要对其实行统一标准的训练,通过学习、锻炼、再教育等手段进行培训,提高其在管理方面的能力,提高其与其它部门协调共存的能力,同时还要树立“一切为国家”的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放宽眼界,树立坚定的信念,不为一些蝇头苟利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努力打造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秩序。同时应该将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情况如实汇报且将情况公开化,让人民心安,尽力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结语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管理时,一定要看清楚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妥善的解决。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才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从而让人民感受到资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的话就不仅仅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人民与住房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能够与我国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相呼应,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东,刘文杰.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住房公积金.2011,6(9).

篇6

关键词:公积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了配合住房保障体制改革,全国开始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住房保障性日益凸显的政策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积金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源头问题。所谓“源头问题”,是指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问题。住房公积金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归集,显然难以为继。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归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户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缴存额度参差不齐;三是职工维权意识不强。

1、住房公积金开户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虽然说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在不少中小城市尚未全面推行。即便开设账户,也以各种理由缓缴,甚至欠缴。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应缴职工人数为11,184.05万人,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745.09万人,缴纳比例为69.25%,仍有约30%的职工游离于公积金制度之外。

2、缴存额度参差不齐。公积金的缴存额度差异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之间、单位之间和个人之间。由于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是一个区间范围,有条件的城市缴存比例就高。公积金可以在企业的成本中列支,有条件的单位就会以扩大缴存基数来变相提高职工的福利。对个人来说,公积金不计入所得税纳税基数,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多缴公积金就会少缴所得税,从而获得较高的实际收入。

3、职工维权意识不强。住房公积金是由职工及其所在单位共同缴纳的旨在保障职工住房的长期住房储蓄,其所有权属于职工,是职工应享有的权益。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不少人对此认识不足,加之相关的投诉机制不甚完善,公积金管理中心执法不力,让不法企业钻了空子。

(二)流域问题。所谓“流域问题”,是指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问题和公积金使用率问题。

1、公积金保障范围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是通过缴纳者内部互助来实现住房保障。由于公积金贷款门槛相对较高,中低收入群体即使每月都足额缴纳公积金,也无力享受这种政策性贷款。而高收入群体显然能迈过这道门槛,利用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条件。这就造成了在公积金缴纳群体中贫者支持富者住房消费的扭曲状态,违背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

2、公积金使用率问题。自我国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公积金的总体使用率就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依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余额为6,094.16亿元,占公积金缴存余额12,116.24亿元的比重为50.30%。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存款余额为5,616.27亿元,扣除必要备付资金后的沉淀余额为3,193.02亿元,沉淀资金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26.35%。由此可以看出,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是相对较低的,造成了大量资金闲置与职工渴望低息贷款并存的尴尬局面。

公积金使用率区域差异大。公积金贷款余额占归集总额的比例呈现区域不均衡性。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例达到了70%以上,部分城市更是达到了90%;而在中西部某些地区,这一比例还不足25%,大量资金沉淀,造成了公积金区域性不足和区域性过剩并存的矛盾。

(三)疏浚治理机制问题。“疏浚治理机制问题”主要体现在公积金制度配套法律不完善和公积金贷款程序繁杂两方面。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有限。公积金制度的实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以政府令的形式的,没有经过严格的法律研讨和立法程序,难以保证公积金制度的有效实施。虽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赋予了公积金管理中心一定的执法权,中心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但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部分城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弥补缺口,也反映了对全国层面上的相关法律的呼唤。

2、公积金贷款程序繁杂,运作效率低下。公积金贷款的低利率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政策性的体现。欲选择公积金贷款的购房人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但公积金贷款办理程序过于繁杂,很多人难以抽出时间去各个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相反,商业银行的效率就要高的多,甚至还将业务搬到了售楼现场,服务简便快捷。

二、相关建议

(一)健全配套法律,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加快公积金立法步伐,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工商、司法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来监督公积金的建立和缴纳。对符合条件却欠缴、拒缴的单位,可以在司法部门的协助下给予严肃查处。

(二)调整信贷政策,加大财政扶持。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采取的是“低进低出”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低收入者由于无力购买住房而不能享受公积金带来的好处,同时损失了部分利息收入,造成了“穷人接济富人”的扭曲状态。为此要采取“高进高出”和“高进低出”的运作模式。“高进”是指提高公积金存款利率,使之等于或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高出”是指针对高收入人群中的购房者,其公积金贷款利率要高于中低收入者而低于银行商业贷款利率。“低出”是指针对中低收入人群中的购房者,其公积金贷款利率要低于高收入人群中购房贷款利率。这样不仅能激励人们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而且对于暂时买不起住房的中低收入者也更公平。存贷款的利息差额由政府财政补贴。

(三)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一是适当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公积金之所以有三千多亿的资金沉淀,很大程度上是公积金贷款要求的首付比例太高,将中低收入家庭挡在了门外,致使公积金的有效需求不足。放宽提取条件有助于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例如,首次购房者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用公积金冲抵还贷(可依据个人情况选择按年冲抵和按月冲抵)等。特别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再实行降低首付款比例的照顾;二是使用创新金融工具,实现公积金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公积金增值只是通过购买国债来实现,但收益不高,这显然影响了公积金作用的发挥。依据投资组合理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减少每一种资产面临的风险。例如,重庆已经试点将公积金贷款用于公租房建设,不仅提高了公积金的使用效率,更是为一部分低收入人群解决了住房问题。

(四)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积金管理平台,提高运作效率。深入研究公积金管理结构以及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积金管理平台。这样做不仅可以“南水北调”,实现公积金异地转移,打破地方公积金各自为战的状态,使公积金在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流动起来,实现更广范围上的公积金缴纳者的内部互助,而且可以通过信息机制实现对公积金使用的有效监管。

三、结语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公积金制度在保障百姓“住有所居”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其改革的紧迫性就不言而喻。尽快完善配套法律,健全管理机制,为公积金运行提供保障;以法律作为后盾,做好公积金的归集;通过住房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多元化手段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使公积金制度真正体现出制度的政策性和保障性。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中国房地产信息网,2009.3.

篇7

只要企业和个人之间有劳动关系,不论个人是否有北京市户口,单位必须为其交纳住房公积金。近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今年市政府立法计划。其中《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被纳入政府今年计划完成的28项法规之中。住房公积金在体现社会福利的同时,也为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提供了可能。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住房公积金是直接存入个人账户,加之各地关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和比例都有一个幅度范围,这就为我们利用住房公积金政策来调整企业工资福利结构,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提供了可能。

调整缴存数额降低税负

例:南京某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经理2003年月工资收入6000元,该单位按3000元缴存基数、10%的缴存比例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这样,单位承担300元,个人承担300元,不考虑其他扣除因素,该经理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300-800)×15%-125=610元。

根据南京市规定,南京市范围内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为10%~12%,缴存基数为个人月平均工资,如果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5000元的按5000元计算。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数额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

在单位缴存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以与单位协商,提高个人缴存的基数和比例,以上面例子,个人可以提出自己按5000元、12%的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这样,个人缴存的数额为600元,比先前个人多缴纳300元,多缴的这部分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是符合免缴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该经理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65元,少纳个人所得税45元。

补缴以往年度数额减税负

有些地方政府还有补缴以前年度的住房公积金免交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例:小李是广州开发区内一家大型外企的技术员,最近,公司决定为小李补缴1998年至2002年共五年的住房公积金合计2.44万元,公司、小李各负担一半。这样,小李就相当于间接取得了1.22万元的奖金。

广州市地税局专业人士解释,单位和个人以前年度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现在按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住房公积金的,对于单位缴付部分,不计入个人当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缴付部分,允许从补交当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中税前扣除,补交当月不足扣除的,可在以后12个月内计算分摊扣除。

按照上述规定,小李个人负担的1.22万元住房公积金款,可以从补交当月的工资里税前扣除。假设小李每月工资为5000元,在补交住房公积金当月就可税前扣除5000元,剩下的7200元还可以逐月按其工资收入作税前扣除,直到逐月扣完为止,但最长不能超过12个月扣除。

看好地方政策入手

上述是以两个城市为例,事实上,国家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和缴存比例只有一个指导性的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由各地方政府颁布。《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问题指导意见》中规定“设区城市(含地、州、盟,下同)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兼顾各方面承受能力,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程序,合理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原则上不高于12%”、“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原则上不应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倍或3倍。”

对于北京市,也有一套相关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政策。

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规定,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北京2005年住房公积金缴存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北京2005年度(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上限,7月1日起由2004年的1202元提高到1417元,比2004年提高了215元。从2002年开始每年设置上限,这一数字一直在攀升,2002年为744元,2003年为880元,2004年为1202元。根据市政府2002年确定的原则,2005年住房公积金年度的缴存额上限按照2004年职工月均工资的300%,分别乘以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确定。

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人士介绍,2005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没变,缴存比例仍为8%,有条件的单位(北京市为“有条件的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以为10%。

北京市将要出台的管理办法是在2002年国务院进行修改重新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基础上的细化,譬如在国家的法规上对如果没有北京市户口的人员是否能有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没有明确,而此次将要出台的《办法》将会明确,只要企业和个人之间有劳动关系,不论个人是否有北京市户口,单位必须交纳住房公积金。目前上海和天津已经对住房公积金进行了地方性立法。

《钱经》提示:纳税人在运用住房公积金节税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超规定缴存或未经批准超上限缴存住房公积金的部分,单位不得列入成本或费用;职工照章缴纳个人所得税。

2.有些地方政府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的规定,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04年决定,有条件的企业本着自愿原则可为所在企业从业人员建立补充住房公积金,其缴存比例比原公积金缴存比例上限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20%。但超出部分不论对企业还是个人而言都不再享有免税政策。但是,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和住房公积金有关规定,单位和职工缴纳的补充住房公积金应计入发放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补充住房公积金”并不适用免税规定。

篇8

尽管如此,当前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持负面意见的人仍不在少数: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富人俱乐部”,有“劫贫济富”之嫌,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难以承担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职能,应该改组成国家住房金融机构或合作制住房储蓄银行,或者合并到大社保体系,或者干脆取消,等等。

在当前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管理出现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维化趋势的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回应当前时代条件下社会公众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要求,并客观理性地审视这些问题与挑战?

一、几个理论性命题

1.转型是否已致使住房公积金的核心价值属性出现异化

虽然住房公积金制度具备很多属性,但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强制性、互、保障性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属性。当代社会,转型意味着两种内涵:一是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由计划统管向释放市场力量转型;二是人们工作生活状态由相对静态固化的状态向流动多变的状态转型。两种转型相互作用,成为形塑中国社会转型特征与走向的重要力量:前一种转型导致社会各阶层收入和财富出现快速分化,后一种转型则意味着中国人口大迁徙、人才大流动的历史潮流已经来临。转型之下,中央和地方迅速完成城镇房改的责任重构,房屋供给呈现出“去福利化、趋市场化”趋势。单位集资建房和福利分房已成历史,住房消费已基本属于个人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人开始对政府强制职工参与长期住房储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仅凭一部低于法律地位的“条例”似乎难以为住房公积金的强制性提供强有力的法理支撑,甚至有学者提出有公有权对私有财产权的干预之嫌。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住房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快速增大,必然造成不同阶层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显著差别。在高房价的推动下,高收入者往往可以通过良好的资信和经济实力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中低收入者则往往因买不起房而难以享受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人高呼住房公积金“劫富济贫”、“嫌贫爱富”,住房公积金的互和保障性价值属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甚至有人呼吁要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

2.是否存在机构主体性质失当导致的功能错位与责权失衡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精神,住房公积金中心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这就决定,各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既不是政府机构, 也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会员制法人实体,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责看,它管理着庞大的长期住房储金,需要承担住房公积金存款缴存、贷款发放、贷款呆账管理等一系列金融功能。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中心自身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既没有自有资本金,又缺乏专业金融管理人才,与其管理的庞大资金量相比,更缺乏有效金融风险监控机制,没有规范的会计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属性与职责功能客观上存在错位,责权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失衡,很容易导致运行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改革的建议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建议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性质由事业单位改组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国家住房银行;有人建议以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合作住房储蓄银行制度来代替现有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有人建议以住房津贴计划取而代之;有人建议并入商业银行按揭贷款体系;有人建议将住房公积金机构与养老、医疗、失业一起合并,并入大社保体系;有人甚至建议彻底取消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和住房公积金制度。

3.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应遵循政策导向还是需求导向

《条例》对单位的责任、职工的权益以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职责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也结合实际情况对缴存、贷款、提取等流程编制了操作细则。包括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内,不少人认为住房公积金的法律制度就是开展住房公积金所有工作的全部依据。只要法律法规制度有规定,归集、提取、投资、贷款,甚至执法工作按照规定操作便是有依有据、无可厚非。但作为顾客方的单位或职工却从自身的需求角度对相关法规、制度、规定提出意见和诘怨,并从为适应不同时期需要而公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规定中指出前后规定的矛盾、制度的缺漏,质疑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从政策制定和机构管理者角度看,是选择主动顺应民众需求努力寻找制度改革的平衡点,还是选择在饱受诟病中被动地对政策加以修正,或者选择完全不顾民众的意见而在我行我素中坚守既定的政策?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到底要遵循政策导向还是需求导向,成为我们在探讨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瓶颈制约问题时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之一。

二、对上述几个理论性命题的浅论

1.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核心价值属性异化理论的回应

学界和业界有人喊出的“劫贫济富”、“嫌贫爱富”、“富人俱乐部”问题从本质而言不属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性范畴问题,而是公平性范畴问题。从保障的客观属性而言,保障不分对象、不分穷人富人,帮助“穷人”购房是保障,帮助“富人”购房同样是保障。历史和现实均已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个人住房消费和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都发挥着积极的保障作用。况且,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让符合条件的人(所谓的“富人”)获得贷款支持的同时,也通过支持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的“曲线路径”对“穷人”的住房需求发挥了保障功能。由此可见,不仅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属性毋庸置疑,而且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功能也体现出了相对的公平性,不存在“劫贫济富”的问题。即使存在有人所说的公平性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的制度完善来加以解决。

从需求倒逼机制的角度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三项价值属性进行反思不难发现:三项价值属性实为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其中,保障性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根本目的,互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必要条件,强制性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保障。从价值圈层来看,保障性应居于最核心圈层,互居于中间圈层,强制性居于外部圈层。因而,从制度设计层面分析,只要住房公积金制度没有偏离其应有的保障性价值属性,体现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就应加以保持,以保障通过互构建起来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应有的保障功能。

2.对机构主体性质失当与责权失衡理论的理解

提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主体性质失当与责权失衡理论的意图和目的不外乎三种:一是企图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改为金融机构性质;二是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纳入到其他体系当中;三是用其他机构取而代之或者彻底取消。对于改性,不管是改成国家的还是合作制金融机构,看似是一种新鲜的设想,实际上无非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增加一个新的金融机构;对于将住房公积金合并到商业银行体系,只不过起到给商业银行增资的作用,或扩大国家保障的范围。然而,不管是改变机构性质还是合并,或者将机构彻底取消,都回避不了谁来管理这笔庞大资金的问题。实际上,机构主体性质失当与责权失衡理论的核心实质不在于机构和责权本身,而在于如何有效管理这笔资金。从这个角度而言,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机构如何改性、合并或取消,而在于如何整合现有的资源或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包括专业人才的引进、监管体制的健全、资金的规范运作等。

3.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导向理论的反思

从政策供给角度,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本质上应源于适应社会需求的需要。因为从因果关系的本源看,需求是因,供给是果,需求是供给的原生动力。尽管从现实的眼光看,制度执行当然要遵守制度的规定。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核心动力最终应遵循需求导向而非政策导向。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经过20余年,经历了支持单位集资建房、支持个人购买公有住房、支持住房消费、支持保障房建设等历史阶段。不管是哪个历史阶段,住房公积金发挥的制度功能都与其所处的时代需求密不可分。而要面向未来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生命线路和发展走向,必然要研究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需求。笔者认为,包括顶层设计的法律法规制定在内的住房公积金各级制度确立都应综合考量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包括当前或长远的需求、局部或全面的需求、个体或整体的需求。这样,住房公积金制度才更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星.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13.1

2.陈杰.中国住房公积金的制度困境与改革出路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0.3

3.田如柱.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改进和创新——访著名经济学家陈淮.经济参考报.2013.1.17

篇9

摘 要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十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行政执法业务中由于客观情况的限制,遇到了诸如惩罚较弱、普法工作不到位、用工形式复杂、纠纷解决渠道不明确等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就这几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为同行业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行政执法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

应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的住房公积金缴交氛围。深入宣传公积金制度的重大意义、公积金的重要作用和“低存低贷”的政策优势,公积金缴存单位、缴存人的权利和义务,努力使公积金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着力培养公积金缴存人的维权意识,提高职工的缴存积极性,引导职工利用公积金贷款购房,改善居住条件。

充分利用各种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宣扬正面事例,曝光反面典型。大连中心目前就不定期的在大连各主要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和问答。同时还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曝光,以敦促企业进行整改。开辟住房公积金网站和热线电话,使职工能够做到随时随地了解政策,查询信息。在大连中心的网站上,不仅提供了行业信息、中心动态、政策法规、单据下载等,还能够实时查询到本人和单位的账户变动以及贷款等情况。建立网上的咨询和投诉渠道,有专人负责对于职工的疑问和投诉进行解答。

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增加宣传覆盖面。公交车站牌、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移动电视、户外大型广告牌等等受众量巨大的宣传媒介,都是很好的宣传途径。

在政务公开日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在中心城区人流较大的地方或写字楼云集的街道,现场咨询、散发宣传单。大连中心每年有定期的到商业步行街进行普法宣传的工作安排。

大连中心还通过手机短信,邮寄对账单等方式加强与职工的联系。建立对缴存单位经办员的住房公积金培训制度。不定期的开办各种培训班,宣传最新的公积金政策。

二、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力度

住房公积金执法部门应该加大检查力度,扩宽职工投诉举报的途径,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受理投诉后要进行快速、妥善、积极的处理。

同时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应依据《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公积金行政执法程序。比如受理、立案、检查、行政处理、处罚、移交、结案等依法行政的必经流程,都应该有相关的依据,都要做好记录并取得相关的证据。这样既有利于执法人员相互制约和监督,也保证了行政执法能真正落到实处。

大连中心在执法工作中还加强与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等部门的配合,从源头上治理单位不缴纳的情况。经常与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联合执法,数据共享。特别是通过比对社保中心的缴费情况和人数,查处只交社保不交公积金的单位,使执法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可以在企业进行工商注册时,就要求企业同时进行公积金账户的开立。在每年例行年检时,没有按时缴纳造成拖欠职工公积金的就不予办理。对于有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取消工商免检企业或纳税大户的评选。只有采取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敦促更多的企业依法履行给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义务。

三、建立独立的专职执法队伍

目前国内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虽然都加大了执法工作,但目前均没有建立起一支独立的行政执法队伍。现在往往都是与内部别的部门合署办公,不是专门做执法工作的。

各地中心应该借鉴劳动部门的做法,建立起专业的住房公积金稽查支队。同时还要为住房公积金稽查支队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如车辆、通讯设施、统一服装、和合格的人员。执法人员应接受行政执法的培训、统一发给执法证。为保证执法人员的素质,可采取定期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参与行政执法。

四、加强现行劳动用工管理

针对现有劳动合同版本上没有关于公积金缴交的条款的情况,可以协调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争取在里面增加上公积金缴交的条款。这样可以使职工在签订合同时,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企业应该给自己缴纳住房公积金。避免了企业以各种借口推诿不给职工缴纳。

同时还应加强与劳动部门的沟通,多了解目前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和用工形式。针对新出现的用工形式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确保现有政策能与用工实际想匹配,避免职工利益损失。

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可以考虑制定不同的缴存政策。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缴纳问题,各地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作为对于国家政策的补充,明确这部分人的缴存义务。

五、理顺纠纷处理渠道,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各地中心应与法院和劳动监察部门积极协调,对于职工关于劳动人事方面的纠纷建立统一的受理渠道,避免多头管理造成的职工频繁往返于各执法机构间的情况。对于诉讼时效、处理依据、处理时限等方面尽量有统一的政策。对于其他机关的处理结果,应能够互相认定。比如劳动监察部门认定的工资水平,可以作为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部门对于工资基数认定的依据。

应妥善处理职工的合理诉求,建立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建立起多人上访上报机制。执法中也要注意工作的柔性。对于效益不好确实无力缴存的企业,应做好和职工的解释工作,避免因为执法力度过重造成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下滑。加强对企业效益的监测,当企业效益好转时,应迅速敦促企业予以补缴。对于职工的投诉举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特定通道和上报机制,迅速处理,以避免激化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困境;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在90年代初期吸收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模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来的一项社会住房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时间,我国房价已经连续涨过了多个年头,房价也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从政府的角度看,怎样才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执政理念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的重要的任务。在1991年我国政府引入了新加坡已经较为成熟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这也是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目前来看公积金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随之而来有着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目前住房公积金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积金的管理主体的性质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接受政府指导的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主体,本身可以承办金融业务但是又不是金融机构,这样的属性就给具体的公积金的贷款的业务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比如巨额资金的安全问题,对于资金管理的透明度的人民群众的监督问题,对于每年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来进行解决的问题,长期的拖下去也会带来其他的新问题。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我们需要从制度和立法的双重的角度上来给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正式的身份的确立,明确这个管理机构的身份属性,也可以弄明白到底有哪个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监管。

2.公积金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

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者这么庞大的资金,但是并不接受有关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只是接受银行的审计监督。住房公积金本身作为职工缴纳的个人财产,但是大部分人只是缴纳而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的权利,更是没有实行监督权利的途径。这样的管理机制的弊端也都早有案件发生,利用监管上的漏洞来为个人获取巨额的回报,这种案件在全国屡见不鲜,相关的损失非常重大。这一切的情况都是由于相应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而造成的。

3.住房公积金的缴纳的主体范围不合理

住房公积金中主要的群体就是城镇户籍的企业职工,完全的忽视了农民工群体,而在近些年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很多的农民工由于多年的外出打工使得他们也想融入到新的城市中去生活,但是在买房落户时却遇到了困难,就是并没有住房公积金。虽然目前有的城市为了促进城乡的统筹所以也为农民工缴纳了一定比例的住房公积金,为农民工向城市迁徙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对于住房公积金的改革的建议

1.对于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性质进行改变

住房公积金本身由于数额非常巨大,从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看的话,对于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性质进行改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的话对其相应的监管也都会存在一定的难题。也有相关的研究分析认为应该积极地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变成政策性的金融机构,这样的提议作者本身认为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转变完成之后不仅仅是对于公积金的规范化管理有着积极地作用,并且对于保证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主体的利益方面以及积极发挥住房公积金的应该有的功能上都有着巨大的促进的作用。

2.加强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监督的力度

公积金领域近些年来数额越来越大,以挪用住房公积金或以住房公积金为抵押从而骗取贷款的案件屡屡发生,涉及的金额也很大,这种情况使得对于公积金的监管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大事。公积金的管理条例中本身就有相关的规定,从这些规定中也可以看出,对于公积金的相关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通过一些利益相关的单位来对住房公积金的运作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数量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虽然大多数工作人员是秉公办事的,在这里也避免不了有少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出现疏忽或者利用职务之便使公积金陷入风险之中等无视法律的行为。所以作者认为在现有的监督之外还需要给予大众以监督的权利,可以把相关的信息在公积金网上进行公布,方便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举报,这样的方式通过大力的发展全民的力量就可以很好地减少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内部案件发生的可能性。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2003年召开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住房公积金立法条例逐渐完善和发展,但是当前的公积金中所存在的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很大的归因就是因为目前的体制和法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要想让住房公积金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就必须要相应的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将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提升到立法层面,通过这种形式来加以保障其权威性。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是公积金可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这也是对于公积金的缴纳主体的权益的保护。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加快了城镇住房建设的步伐,政府的有关部门需要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新的住房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管理模式。而且随着房价的越来越高,公积金对于大多数人在购房上的经济方面的帮助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所以增大公积金的覆盖面,加强内部监管和抵制住房公积金的风险问题等显得更加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郑小晴,胡章林.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体系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柳鹏.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综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