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设计;设计导则;基本功能
Abstract:Urban design guidelines are the core of the preparation for urban design project, and are an important way for urban design to take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preparation work for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design and its control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their basic function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preparation for design guidelines to be followed.
Keywords:urban designp;design guidelines;fundamental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66-02
1引言
随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早期将“城市设计导则”引入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其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并作为实施城市设计的有效工具被广泛推广。但是,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设计理论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作用与价值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了解城市设计导则的本质与作用,并在编制与表达上适应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2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与分类
2.1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
“设计导则”一词由design guideline和design guidance翻译而来,也有学者将其译为“设计指南”、“指导纲要”、“设计指引”。本文将其翻译为“设计导则”,是因为在汉字的解释中“导”即引导、指导;“则”即规范、准则,两字的组合更能反映其本质,体现出城市设计对城市开发控制和引导的双重作用。城市设计导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人的行为、心理诸如艺术性、可达性等出发,研究建筑空间布局与城市环境品质之间的关系。从工作的深度看,导则可以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精细化,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地段( 如传统商业步行街) 和特定要素(夜景、商业招牌等)的设计。导则是在定性、定量和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导则是实现城市设计目标和概念的具体操作手段,是对未来城市形体环境元素和元素组合方式的文字描述,是为城市设计实施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
2.2城市设计导则的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与表达应该有所区别。总体城市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总体规划级城市设计、分区规划级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从宏观层面把握有关城市发展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构想,设计原则抽象概括;而详细城市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级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级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为具体项目建设提供直接的管理依据,相应导则也表现为在对城市局部地段进行详细研究后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与规定。城市设计导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关系上看:大体分为总则与通则。总则指开发设计项目的设计目标与用途,即一个总体思路,特别是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价值理念和宏观要求;通则是在总则指导下的具体要求,两则的关系类似于文章的主题思想与具体内容①。从设计导则管制的深度上看:大体可分为绩效性导则和规定性导则对城市加以管制。绩效性导则主要采用过程描述的形式,按照作用的方式刻画事物,提生具有希望特征的事物的方法。遵循这一思路,绩效性导则并不限定设计采用的手段,而只提供设计必须达到的特征与效果,并通过“为什么”、“怎样做”的原因与方法鼓励达到设计效果的多种可能途径。对于绩效性导则而言,其限定的最终设计效果而不制约设计方法和过程,为设计者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会过多的禁锢设计思路,相反还能提供设计思路。这就是导则中“导”的含义所在。相对于绩效性导则,规定性导则明细标准的管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创作和发挥。这种制约的目的不在于制约建筑师的思路,而在于更多的维护公众的利益,避免少数个体为了私人利益损害大众的利益。设计导则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城市环境提供一种有理性的弹性控制。
3城市设计导则的基本功能
城市设计导则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是一种保障,对整个城市空间也是一种整合;而且在城市设计的实施中,在城市整体和局部地段的改造与建设实践彰显出强大的功能。城市设计导则的本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承上启下
从城市设计的过程而言,设计导则为上一层次规划与设计的目标与原则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奠定基础;并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划拨土地等其他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3.2 保持城市特有风格、城市文脉的延续
文脉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城市设计重在特色,把握“源”与“流”的关系。城市设计应抓住“源”加以梳理、提炼,保持并发扬,形成特色。设计导则不仅保护城市现存的风貌,还要促使城市新的成长和发展的和谐。例如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其设计导则的建立目的在于确定传统商业街区独特的风貌,并力图确保进行的改造有助于风格的保持。“改善的途径不应当是大拆大改,而是有机更新,即保存完好的,修缮半好半坏的,拆除最坏的加以重建。”②
3.3保证公众的利益
城市设计导则重在以“人”的活动为中心,重在考虑人的行为人对空间的感知,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广大市民而设计。城市设计导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市民创建一个宜居的空间环境,而不是让城市设计师自己画着看的,设计导则不仅要研究建筑的高低和空间的大小,更应真正从市民的角度去考虑究竟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环境。例如不解决好市民依法所提出的日照间距问题,即使再好的空间设计理念也难以实现。通过制定设计导则还可以避免少数个体一味的去考虑经济因素,造成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破坏,从而达到保障公众的利益。
3.4保证改造开发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
“城市规划没有更多的去试图去创建整体性。它只是忙于执行某些法律条文。建筑学也没能这样做,因为建筑学更多的是关注建筑单体本身。因此,城市设计是最应当负责城市整体性的。”对于城市设计来说,最大的危险在于,只把它看作是不同的零碎的建筑单体之间的拼接。城市设计追求的是城市环境的连续性。一个传统中心商业街的改造开发由许多过程组成――新建筑的建造、建筑方案的投标、开发商的利润追求等等。他们的活动是无序的,完全不同的动机促使他们行为的各异。目标的多重性,最终使得该商业区的发展建设不是由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导,而是被各种动机不同的大杂烩指导。传统商业街改造后的大部分建筑不像原来的设计,因为大多数项目被分包给几个开发商,导致支离破碎的开发,缺乏设计上的整合。城市设计导则的建立,是从整体入手,着眼于局部要素,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控制,在一定规模内统一秩序,从而保证其中每一个较小组成要素的合理与完善,并形成城市(或建筑)的总体特征。设计导则的目的不是得出最终的结果,而是保证“在成长中构建环境的相对整体性”。
3.5促进公众参与的推进
城市设计过程,已逐渐成为一种要求公众参与性的过程,即最终的使用者或其代表应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城市设计中所用的理念或者概念,可以通过推论过程,参考一般理论产生,或者由一个诱导性逻辑过程的论据产生。”但是,这些理论听起来和街道上生活的人们非常陌生。城市设计导则将城市设计的理念通过必要的图示、数据和文字进行表述说明,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一个框架,公众可以此为基点,对设计改造建设进行评论和评估,从而提出自己的设计和改造想法,真正做到公众参与。
4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应坚持的原则
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应采用整体着眼系统控制的方法,不能孤立地针对设计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及每一个元素作出明细的规定,而是跃出个体层面,将研究对象看成是处于一定联系中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找出影响设计的关键部分加以限制。结合上述讨论的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及基本功能,可以认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4.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设计研究的核心是人,是对人的关怀,重视人的感受,设计者要从城市中受益人的角度去设计,旨在为城市中受益的人提供一种人性化的设计。在导则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公众的意见,理解公众对环境可能做出的反应,并将这种对公众的理解融入到导则中。
坚持以人为本,在设计导则中就要关注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对城市硬件、软件环境的改造,都应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还应强调市民参与,引导市民关心城市建设,以此来达到改良街区环境的目的。
4.2坚持弹性制的原则
城市设计中导则的弹性制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导则的控制要素,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在特定内容上是不同的,如在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对建筑的高度、屋顶形式、色彩等有更深入的要求;不同的用地区位,也产生不同内容的设计导则;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条件,设计导则的编制重点也不同等,在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中,应坚持弹性制的原则,适应不同特定条件下的要求。
4.3坚持动态性的原则
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分配城乡空间开发权利的政策工具,必须反映不同阶段不同利益主体的声音,社会利益格局随时在调整,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应动态的,及时应对,与时俱进。
任何一个城市设计导则都是相对于某一时段和设计目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与层次目标的实现,又会激发出新的矛盾,从而产生新的设计导则。
5结语
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需要公众参与、政府管理、规划师衔接等多方的努力。作为城市设计由设计语言转译为管理语言的主要成果,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导控作用得以发挥的媒介, 它将对未来城市空间的美好预期与日常的规划管理联系起来, 其作用效果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品质。因此, 深入理解城市设计导则的涵义与作用, 通过导则的编制有效地将规划师、管理机构、公众有机结合起来,对促进我国城市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冬晖,金广军.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城市建筑 2009年.
[2]吴松涛,郭恩章.论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城市规划 2001年.
[3]刘涟涟,边界.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认识.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
[4]陈振羽,朱子瑜.从项目实践看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城市规划 2009年.
[5]高源,王建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规划师,2000年.
篇2
城市规划设计的作用
由于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建成环境的控制和引导,城市形象是指物质而不是非物质形象,即城市建成环境给予人们的总体感受。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因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悉尼的歌剧院和海湾大桥、纽约的摩天大楼等)而闻名于世。基于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影响,城市建成环境成为地域营销的主要工具。
城市规划设计的正作用
作为一种物质规划手段,建成环境的质量是评价城市规划的最直观要素。面对的激烈的竞争,城市建成环境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政府的共识,城市规划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认真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发展的迫切要求。城市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魅力的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下,各地城市相继展开了对城市形象的规划设计,各类型的规划层出不穷,无不对各地城市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目前在城市规划设计主要的规划类型包括:城市设计导则、户外广告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雕塑规划、建筑色彩规划、历史遗产保护规划等类型。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规划设计对城市形象的作用。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设计意图及表达其意图的城市形态环境组成要素的具体构思,是为城市设计的实施而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和模式。
它一般分为规定性和说明性两类。规定性的设计导则:明确规定了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后续设计应体现的模式和依据。规定性设计导则一经认定,便不可更改;说明性导则:解释和说明对设计的要求,并对可能采用的模式提出建议,但不构成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两类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中是同时存在和共同作用的。设计导则的内容一般包括设计目标或意图、设计原理和原则,并辅之以必要的图则、图表、图示和意向透视图。
这一类型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控制,包括对建筑景观、户外广告、道路设施景观、绿化景观等多种形象要素,是形成整体城市景观形象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有助于形成整体的城市形象
从全城角度形成的视线通廊、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使得全城的景观资源得以贯通和连接,借以形成整体的城市印象。
(2)有助于突出重点地区的形象建设
处处都是闪光点就等于没有闪光点。基于全城的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有助于城市看清自己城市的优缺点,选择具有特殊区位的地区进行详细而重要的设计,既避免了城市财政的分散而导致没有效果,也使城市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任何一个城市必须对本身最精华的地区倾注更多的形象建设,才能使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户外广告规划
广告是一个商业社会必不可少的营销工具,户外广告由于其对城市建成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得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成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它应能充分体现城市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体现一个城市所特有的风格和定位,对城市形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重点地区的形象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精华和亮点所在,对于这类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迅速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是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区域。这类地区包括新兴的城市地区,也包括历史街区。
近些年来,在上海市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等的倡导组织下,市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项目进展迅速,如《上海市北外滩滨江地区城市设计》、《苏州河(闸北段)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设计》等(都已经上海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审批,并已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当中,作为项目审批管理的依据)等都在指导实际开发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但有一两个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来指导具体的项目管理显然也是有缺陷的,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设计体系配合各个层面的规划控制管理很有必要。目前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缺乏城市级和区级的城市设计成果,而仅仅停留在局部的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尽管这些优秀的城市设计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但是并不能替代上以上两个层级的城市设计内容,因此推进、加强市级和区级的城市设计迫在眉睫。
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
城市雕塑,有别于一般的雕塑作品,坐落于城市的各种公共空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顾名思义,除了其外在的形式美,它更是所在城市的文化象征,表达着该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诉求。
城市色彩控制引导规划
色彩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优美和谐的建筑色彩将给城市增添无穷魅力。城市色彩研究是一项新兴的研究课题,日渐为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所重视,不少城市逐步开始了对于城市色彩的规划研究,如北京的城市色彩被确定为以灰色调为主的灰色系,大连市定为米黄色和白色等[[[] 郑正等,城市设计中的色彩引导——以温州中心城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3.4]]。国外的很多城市很重视公共环境色彩的统一规划和保护。比如巴黎的米黄色,伦敦的土黄色。
城市色彩控制引导规划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新兴的领域和课题,对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历史遗产更新保护规划
对历史遗产进行更新保护规划,积极探索历史遗产的潜在价值,赋予商业、商务、休闲、娱乐、旅游等新的用途型态,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时尚场所,使得历史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是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历史遗产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城市形象资源,因为它天生具有唯一性,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另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形象法宝之一。对历史遗产进行更新保护规划,有利于城市对真正宝贵的历史遗产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使得历史遗产能够永续存在,成为城市形象元素中最具个性的元素之一.。
城市规划的反作用
目前出现的“千城一面”,城市形象雷同的现象,却也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原因,是城市规划中的雷同现象、官本位思想、“崇洋”的现象对城市形象起了反作用。
城市规划中的雷同现象
雷同现象已成为城市规划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不少地区的城市规划中无视城市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人文因素、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距,致使城市从形态景观,到内部的功能分区、主轴线建设、广场布置、公园绿地地安排、道路建设等均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变化,其结果是一城市与另一城市在景观上相差无多,根本无风格、特色可言。
城市规划尚存官本思想
城市形象建设往往既受到决策者的重视,又受到其限制,再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若不能纳入到建设中去,都将是一纸空文,即人们常言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最后领导一句话”。
结语
篇3
关键词:绿色交通 ;城市建设; 规划设计; 主要指标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交通的定义
中国经历了30年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的严峻挑战。我们已到了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城市成为我们这个转型的核心。转型首先应从观念上的转变人手“思考中的城市比亢奋中的城市更有力量”。在思考与转型的过程中,应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摆脱路径依赖,实现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型、从城市向区域的转型、从外观向内在的转型。紧凑、生态的城市将是未来城市转型的方向。
绿色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应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形态上。绿色交通的有效组织,不仅能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而且还能促进城市景观的建构。绿色交通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在满足正常交通的通达、通过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为高效地利用能源,更为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城市更为适宜居住,满足可持续发展,力争构建交通系统的和谐。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它又是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现在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和谐建设的必然之路。绿色交通其本质,是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以最小的能源损耗、最小的环境破坏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和社会的交通需求。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保证交通畅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这些目标的实现,更是仅有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改变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发展综合的、多方位的绿色交通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2.绿色交通的成功实践
2.1绿色交通在国外的实践
西方、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实现绿色交通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政策模式。例如,德国在城市环保交通管理上的策略。包括:优先发展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结合、城市步行化、优化汽车使用,并概括出德国城市交通管理理念或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1)强调以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导;(2)强调以人为本(3)强调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国外在发展绿色交通上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确对交通模式的定位。对城市发展的估计不足,对机动化的估计不足,对交通模式可选择性的忽视。将会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剧增因此建立环境负荷小、运载效率高、运载环境舒适、选择性高、拥有适应城市发展潜力的交通系统刻不容缓。这是引导居民选择合理出行模式的必备的硬件条件。(2)在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上,加大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设备的覆盖率,减少一次通出行距离,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之余,注重为其他交通模式保留存在的空间。绿色交通不仅仅是公共交通,而应该是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模式的综合。
2.2绿色交通与城市形态
绿色交通的有效组织,不仅能推进生态市建设,而且还能促进城市景观的建构。以漳州市角美台商资区中心城市设计为例,该设计以轨道交通站为核心组织城活力区,建构以有轨电车为核心的城市景观轴,实现零换乘的生态型高铁站枢纽,组织轻轨站与山水结合的文化活力景观中心,组织多模式的步行空间系统。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在城市计过程中如何将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活力、宜人和特色环境的建构结合起来。
2.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样式创新
四平市站在系统思维和网络循环的角度,以节点的位置和分割阶段为单元,通过创新、规划和梳理,解决拥堵、实现畅通,提高城市效率。特别是四平市在交道口结构设计中进行了大胆有突破性的创新:把现有的平交通口,通过建立直平交、圆平交、跨平交等模式,与立体交通有效结合,形成快速通行的交通系统。具体设计上,如直平交,在周边交通流量大的交叉口,采取绕坊苜蓿叶形分离立体交叉模式。这些创新的模式对我们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有一定启示意义。
3.绿色交通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
基于上述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特征分析,本文提出评价绿色交通系统的主要指标如下:
3.1绿色交通分担率
绿色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从环保节能的意义上,步行和自行车比公共交通更具有优势。但是,由于不同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当出行距离长、需求强度大时,我们需要依靠机动化的交通方式。因此,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一起,就可以满足任何出行距离的出行需求,共同构成绿色出行交通体系。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的第一目标,就是要促进绿色交通分担率的提高,这应该是评价绿色交通系统的第一指标。这一指标适合不同的城市规模,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发展建设的程度。
定义:绿色交通分担率规划市区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分担率之和。
单位:%。采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计算获得评价指标值。
3.2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
绿色交通系统建设首先强调交通需求的源头调整。基于我国土地、人口与资源环境特点,建设紧凑型城市、实施混合土地使用、注重职住均衡和公共生活设施配套,是减少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缩短交通出行距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按照这样的思路模式规划建设的城市,其交通需求总量和平均出行距离必然小。采用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指标,可以度量城市规划的优化程度、合理性和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定义:规划市区全体交通出行者的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
单位:公里。
采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计算获得评价指标值。
3.3出行时间指数
出行时间是一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度量。但是必须考虑城市规模的影响。因为,具有同等交通服务水平时,城市规模越大则平均出行时间越长。为度量和比较不同城市之间的综合交通系统效率,就必须排除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设计的出行时间指数,就是指除去城市规模影响后的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定义:规划市区全体交通出行者的出行时间除以城市等效半径和交通出行者总数的加权平均值。单位:分钟,公里。
3.4清洁能源车使用比例
从环境对策的角度看,总体上,我们有单车对策、交通流运行状况改善对策以及交通结构调整对策。也就是说,单车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总量减少:道路交通流状况改善,我们会减少汽车起车停车、怠速行驶等不良工况的比重,从而减少排放总量;通过调整交通结构,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同样会减少排放总量。清洁能源车使用比例就是促进车辆单体对策的指标。
4.绿色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4.1强调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使用的一体化规划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支撑作用。当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确定后,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城市规划的实现提供交通支撑;另一方面,综合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交通方式结构和建设时序等交通系统要素,也将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产生极强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这两种作用同时存在,交通系统的使命就是对城市的发展同时发挥支撑和引导的双重作用,而实现上述双重作用的关键是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规划。
4.2强调紧凑型城市建设与TOD模式
TOD模式是实现紧凑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们利用公交出行的重要手段。TOD的核心要点是在公共站点附近实施高强度开发、混合土地使用;提供良好的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环境:TOD范围内配置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等;从而实现短距离出行利用步行自行车,中长距离出行利用公共交通的绿色用地模式和绿色交通模式。
4.3促进职住均衡度的提高与生态城市单元建设
城市交通需求可以分成通勤出行需求和生活出行需求两大部分。实现职住均衡能够使占城市总需求大约70%的通勤出行需求总量减少、出行距离缩短。同时,功能合理、规模适中的生态城市单元将会减少生活出行总量、大大缩短生活出行的距离,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方便、更安全、更温馨。
5.结语
绿色交通系统与传统的交通系统明显不同,因此规划设计理念很有大差别。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将实现由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仅仅考虑满通需求的单一目标向同时考虑资源投入、环境保护和满通需求三个目标转变:由被动满足型规划向需求引导型规划转变:由单纯注重物理设施规划向同时注重改变人的交通行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转变,从而实现安全、快捷、高效、舒适、环保、节能、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晓燕.构建绿色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1).
[2]郑方辉,严卓然.城市公交车服务满意度研究[J].市场研究,2005,(8).
篇4
关键词:城市家具;元素;社会环境
家具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器具。家具以其独特的多重功能贯穿于社会生活,是一种文化形态与文明象征。家具设计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家具成为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为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进化与转变促进了家具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而家具的存在形态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以家具长期存在于人们的生存空间中,它的风格形态,它的装饰特色,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强化人民大众的审美意识,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家具的造型形式因时、因地、也因不同民族的审美习惯而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逐渐缩小。在我国,过去家具的生产制造多体现为手工模式,技艺和造型是以师徒授艺的形式承传。
家具美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家具美属于生活美,要满足直接功能,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离开了具体的功能用途就失去了家具最基本的价值。没有任何用途的家具不可能是美的家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家具的功能决定家具的艺术与技术构成。家具是由不同的材料来实现,家具的造型又要根据美的造型规律,由不同的形态、色彩、肌理、使家具设计美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家具设计是要充分考虑家具的功能性;二是要让家具造型的构成艺术设计为人与环境带来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旨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现代家具造型上的美应该是以组合秩序为前提的,家具构成设计体现了各因素的组合关系:重复、近似、渐变、辐射、节奏、平衡、比例、对比和谐等。这种关系体现为理性的组织安排结构形式,由此看,研究和探讨现代构成设计艺术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构成设计的作用首先在于,对家具空间结构与空间造型而言,要有机地运用构成的造型要素,如:不同线型的群体化构成造型、不同形状面的组合构成造型、不同几何体的累积与造型以及线、面、体的空间构成造型。其次,根据家具功能的需要,可以设计同规则或不规则的造型构成,这里强调的是此类造型是利用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组合形式秩序、重复、近似、渐变、辐射、特异对比等秩序构成来进行设计;再次,有关造型的材质、色彩、肌理、表面光度及色彩等因素的组合要素也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形式美、结构美、材料美。
家具的造型形态:是指作为一种物质实体而具有空间形态特性。它包括形状、形体和态势。人类长期的设计实践,已经总结出了大量有关形态构成的基本规律和形式美的法则,这些成为进行家具造型设计的有用的参考。
家具的色彩形态:是指家具具有的特殊的色彩构成和相关的色彩效应。从色彩学的角度出发,任何形态都可以看成是色彩的组合和搭配.色彩在家具中的作用已经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家具的装饰形态:是指家具由于装饰要素所赋予的家具的形态特征。一方面,家具的格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装饰的因素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家具的装饰题材、形式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家具的结构形态:是指由于家具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具有的家具形态类型。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家具整体、部件都是由零件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由于接合方式的不同,赋予了家具的不同形态。家具的结构形态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内部结构不同而被决定了家具外观形态;二是家具的结构形式直接反映在家具的外观上。
家具的材料形态:是指由于家具材料的不同而使家具所具有的形态特征。材料不同,会产生出不同的外观形状;材料的色彩、质感不同,明显会带来家具形态特征的变化。
篇5
【关键词】虚拟现实; 城市规划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 VR) ,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1、虚拟现在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表现方面
虚拟现实是人类探索自然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空间数据采集技术是城市三维虚拟技术中关键的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高科技技术进驻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可视化技术需求不断攀升,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列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后,“数字城市”在全国已经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建设浪潮。各地争相建立自己的数字城市或数字区域等,更有数字小区、数字校园等小规模的工程实施建设,并取得一定进展。因此如何发挥这一技术,并运用此技术对城市未来进行构建,为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
1.1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景观效果中的真实表现作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真实的建筑、道路、小品、草坪、植物、天空及室外地形的表现。主要特点如下:
(1)运动中感受园林空间、多种运动方式模拟、特定角度园林观察;特别是根据人的头部运动特征和人眼的成像特征可进行步行、车行等逼真漫游方式,随意的观察任意一个人眼能够观察到的角落,这是“主题漫游”辅助设计理论的基础。
(2)沉浸于其中的“游人”,可以感受到园林空间的“起承转合”和园林”意境”氛围。
(3)可以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可以清晰的得知“游”所处于园林的具置。
(4)可以应用于网络,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鸿沟,进行虚拟漫游。
1.2虚拟现实技术在道路规划及其它用地建设中的指导的作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城市交通仿真中,以现实的城市道路为基本,仿真虚拟城市的每个街区,用户将真实感受周围的环境、交通管理控制设施,可以从任意角度、距离和精细程度观察场景,实现多种设计方案、多种环境效果实时切换比较。通过相应的感官设备置身于虚拟城市交通之中,驾驶虚拟车穿行于城市交通干道,亲自体验虚拟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及各个交通路口的管理和控制情况;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合理有效的改变城市交通布局,完善城市道路,为寻找最佳的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传统的规划设计方式一般为:建筑平面图、效果图、建筑沙盘模型、三维动画.而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说是这些方式在更高层次的集成和提升,它不仅具有以前种种方式的优点,而且更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真实的三维的场景.
(2)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种方式,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
(3)多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的对比.
(4)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城市、建筑物的变化.
(5)满足多种不同类型的观察者需求.
(6)向评审者或公众实时展示规划设计方案.
(7)古迹或世界主要景点的计算机重建并沉浸式浏览.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其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使人们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对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观察,这是传统的建筑效果图和预渲染的三维动画所无法达到的[2].
2.虚拟现实应用的前景及其预期价值
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设计成果既可以面向大众,作为宣传的需要,又可以将方案展示给大众,供其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以增加方案的竞争能力。在设计阶段,利用各种建模工具,数字化该拟建建筑物以及周围环境,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得到虚拟世界中该拟建建筑物的实体模型; 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地发展前景。同时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在计算机中建立城市建筑模型、自然环境、地物等,完全、逼真、生动的再现城市景物特征,通过实时三维场景的调整、信息查询以及多媒体信息集成等有力技术的支持,规划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规划辅助、调整、分析等功能,进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提高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劳动强度; 公众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规划展示手段,参与监督规划; 规划管理者也可以直观、快速的进行决策。
3、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建设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类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虚拟现实技术必将会在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系2012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02090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分类号】:TU984.115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要把生态的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以及保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2.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3. 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4. 合理布局、注重节能、低耗、无污染
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地质条件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建筑材料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特点
1.系统观念复杂特点: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生态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综合观念强特点: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也不再只局限于对物质的规划,而是要把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融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规划。
3.区域观念广特点: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
三、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首先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1.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2.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其次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四、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1.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厂房,还需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紧张的生活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注重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了规划安排,而对城市的周边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的研究,使这一地带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5.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五、结语
总之,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虽然就目前的总体情况而言,我国城市化水平仅达 25%左右,处于起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前沿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许多省市都提出了“推进城市化、促进现代化”的口号和目标,城市建设和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取得了巨大成就。
参考文献
[1]杨奋雄.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7-7.
篇7
【关键词】施工组织 矿建工程 完善建议
施工组织设计本身作为矿建工程施工中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工程施工的建设计划和具体的细节设计的要求性文件规范。施工组织在矿建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帮助矿建工程可以最好的通过竣工的检查验收的重要保障,施工的组织设计的提出是为了具体的施工过程提出可行的计划与方案,系统的提出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质量的目标控制、工程节点的工期控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相关的执行标准等方面,使得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可以最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各个部门的作用,对于不同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工程可以按照预定的工期完成,与此同时也可以保持施工的质量。
一、矿建工程的施工中的问题
目前的实际调查发现,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量的企业对于施工的重要性和施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于具体的施工缺乏正确的认识,正是这些原因都使得矿建工程中大量的出现质量的缺陷问题,工期的拖延以及建筑的成本不断攀升等情况屡见不鲜。
在具体地对于项目工程施工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工程问题都是主要归结于客观地地质问题,很少有企业会从自身的管理中找原因,现实中缺乏对于矿建工程施工的正确认识,缺乏正确的施工计划于态度,忽视了施工组织在设计上的编制,使得有些单位即使有了施工的计划,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缺乏严格按照详细的施工作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有的单位本身缺乏先进的工艺施工条件,沿用老旧的施工方法,并没有把最新的科技用在工作中,施工的工程中效率较为低下,施工的原材料的消耗情况也很大,对于工程的施工工期也都缺乏科学的管理。这些管理上的混乱情况最终反映到最后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矿建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的混乱,一旦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缺乏科学的应对措施,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到矿建工程的施工进展,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矿建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构成
(一)矿建工程的施工方案
矿建工程的施工方案是根据项目设计的文件来进行设计的施工文件,这份文件也是施工企业日后的工作规范核心内容,矿建工程的设计方案是不是合理,在最终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这都需要施工企业可以在事前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规划。在具体地矿建工程的施工方案的选择中,也要积极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施工的方案中的施工工艺、技术和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对比,使得选定的方案可以兼顾施工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要求,而且在矿建工程的施工的设备的选择上,也要综合的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尊重矿建的巷道的形状、通风、供水和运输的提升上等等的相关情况,还有具体的在一些应急方案的应对上。
(二)施工的进度计划
矿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决定,这份计划需要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的施工要求,不仅仅是要注意到施工的质量问题,而且也要具体地方便施工中的可执行的问题,把在矿建中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材料的要求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采用一些科学的进度计划管理方法和网络图标来对矿建设施的项目进行管理。采用横道图法进行项目管理,优点是编制简单、表达直观、便于资源的叠加,方便建筑施工人员能够理解施工的过程;网络图能够有效的反应施工关键路线和具体的施工逻辑关系,便于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实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施工的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那些项目较大的矿建施工的工程,由于其本身的施工工艺也都较为复杂,所以可以积极的按照施工的工期来进行分步骤的方式对施工工程进行细化处理,编制不同阶段的工程进度的要求,以便可以积极地对不同阶段的施工项目进行管理。
(三)施工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在矿建的工程施工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中,主要是把矿建的施工项目来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以便可以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管理。施工的质量计划编制需要可以全面,并且在过程中使用动态控制的原则,对于项目的施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过程进行积极地控制。对于那些专业性要求较高,较为危险的矿建工程项目,在具体地施工中一定要按照施工的质量指导意见进行施工,而且还要有专业的施工人员来进行施工的监督工作,还要有专业的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监督,为保证矿建工程施工的质量,严格的按照三级检查指导进行指导和检查。
三、保障矿建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
(一)正确的认识施工组织设计
要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到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项目的设计人员需要端正本身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程设计工作中的思想素质,把组织设计的相关要求积极地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编制,并且把这些用来作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在具体的施工中从施工的细节方面入手,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并且把这种理念积极地贯穿到整个的施工过程中。
(二)施工的组织编制
施工的组织编制是矿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矿建工程的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也主要是为了把施工的过程进行分析与细化,把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问题应用到矿建组织的编制上,而且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结果,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施工最终的效果,所以就需要对施工的组织编制进行科学、严谨、详细的编制,确定施工组织文件的指导性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矿建工程施工有其特殊性,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更加仔细的按票,矿建工程的施工中的组织设计也是项目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标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矿建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也是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宁仁歧,郑传明.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 ;基本要求 ;方案设计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合格的建筑设计,通常要满足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用、建造方便;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要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在精神上的感受,使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形象具有时代精神;单体建筑应符合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把房屋建筑的护结构设计的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考虑尽可能多的利用天然光等绿色照明措施,尽量减少建筑物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能耗。
整个的建筑设计过程,从方案设计开始,都要围绕这六个基本要求来开展,仅靠建筑专业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其他专业,尤其是结构专业也应积极的参与进来,各专业之间充分沟通、协调,从而使建筑物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在当前的某些方案设计中,结构工程师没有参与进去,靠建筑师独立完成。以致方案完成后,存在不符合结构规范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直到施工图设计阶段才被发现。解决问题,就需与建设单位再次沟通,延误工期;回避问题,有可能增加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不利于建筑设计的顺利进行。诚然,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建筑专业是龙头,建筑方案设计要由建筑师主导。但是建筑设计首先是工程设计,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工程需要,要有一个支撑起建筑空间和建筑外形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形象功能。所以,结构工程师参与方案设计是必要的,能为建筑方案的可行性把关,为后期设计任务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结构工程师要参与方案设计,要以具有一定的方案能力为前提。首先要熟悉各类结构体系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加强建筑修养,充分理解建筑师的意图,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通常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砌体结构一般适用于多层的住宅、宿舍、办公楼等;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多层的办公楼、教学楼、商场、餐饮娱乐及各种附属用房;剪力墙结构一般适用于高层住宅、公寓;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一般适用于高层写字楼、旅馆客房以及综合楼等;筒中筒结构则一般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此外,还有一些结构体系,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内设型钢外包混凝土的劲性结构、外包钢管内灌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种形式的钢结构等,在设计中都是可供选择的结构形式。在大跨度楼盖结构中除了普通的主次梁和交叉梁之外,还有密肋楼盖、现浇空心板楼盖以及组合梁楼盖等楼盖结构形式。在选择结构体系或结构形式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和构件断面是否满足建筑空间和建筑造型的要求;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下,结构体系以及地基基础是否能够保证安全;通过对材料用量、施工难度、节能省地以及维护保养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选好结构体系或结构形式,也就为方案设计明确了方向。之后结构专业要贯穿方案设计的整个阶段,为建筑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保障。如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竖向构件布置必须形成合理和可靠的抗侧力体系;建筑方案给出的结构构件尺寸太小或限制太严,都会造成结构方案不能成立,进而使建筑方案不可行;建筑物在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上应简单规则,不能支离破碎;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建筑方案必须考虑大跨结构的合理形式和尺寸,建筑高度和建筑外形都应当适应一定的结构形式,如果没有结构工程师的配合,这类建筑的方案设计将无法进行活着说无法实现。
篇9
关键词:河道治理 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渑池涧河综合治理景观规划项目位于渑池县城以南,西起河西桥,东到电厂路,北至渑池县城,南接丘陵山脉,总面积约3230亩,其中规划绿地面积约969亩,水域面积约2261亩,是渑池县重点建设项目。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定位及思考: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风光而得到重视,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
而一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作用,但由于地位、名气的不足,往往被人们忽略。有些甚至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城市管理者们出于水利安全的考虑,将其定位为行洪河道、排污河道,相邻的绿地也变成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由于经济的发展,渑池涧河有幸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涧河绿地将和周边用地为城市发展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
从上说,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流变,正确处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城市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并付诸实施。
涧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一些未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
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而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是活水。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
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规划设计构想:
在渑池县打造最宜人居住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思路的指导下,加大园林绿化力度,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涧河将作为渑池县倾心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
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通过2-3年时间的规划与建设,把渑池涧河景区建成一个规划合理、设施完善、景观优美、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工程,既能具备河道防护及城市绿化休闲,又能满足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观赏。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古迹、湿地和环境的保护,规划完善景区外观和内容,协调景区与周边环境关系,建成一个集河道保护、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及休闲区。
根据渑池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涧河河道及滨河公路的初步规划方案,在对现场的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涧河两岸的景观做了初步构想。
(一)、整个景区形成“一带二线三区多点”的景观。
1、一带,指改造完成后的整个涧河生态区,巨大的水面和两岸的绿带将是渑池县一大亮点,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整个绿带将成为渑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整个渑池县城城市品位的提高都将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
2、二线,指的是涧河两侧的两条滨河公路,北侧的道路两侧各设5米绿化带,南侧三米道路行道树采用常青的大叶女贞,这样,两条道路就形成了两条绿色通道,形成二线。
3、三区:指城市文化展示区,生态休闲活动区,居住健身活动区。
3.1、城市文化展示区包括历史文化,仰韶文化,现代文化的展示。从河西桥开始至二号橡胶坝,包括原苗圃,烈士陵园。此区主要向人们展示渑池县博大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秦赵会盟台是整个城市文化区的中心,也是景区的最大亮点,在会盟台的周边设置与秦赵渑池之会乃至战国时代的一些典故,如:渑池之会,将相和,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可以采用一些雕塑、小品等来体现,仰韶文化源远流长,在此区,羊河、涧河、渑河三河交汇而形成了大型水面,是整个涧河景区的亮点,是整个涧河景观规划的重中之重,三河交汇处和会盟台周边,我们暂给他取名“会盟公园”,形成的水面为“会盟湖”,会盟湖含义有两条:一是借助历史典故,二是三河交汇也有会盟之意,会盟湖周边做一些休闲广场、游园道路、座凳等设施,树木选择适当考虑增加一些古老品种,如合欢,松柏等。三水交汇后形成了一个半岛,取名叫将相半岛,岛上建一亭子,叫“将相亭”。会盟公园和军事管理区临近,在公园的设计中还要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传统。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 3.2、城市生态休闲活动区(二号坝到四号坝)。此区以生态性的建设为主,以覆盖式绿化为主,开阔处设计一些游园来满足人们的活动。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3.3、居住康体活动区(四号坝到南闫公路)。此区规划面积较大,视野较宽,交通便利,规划一些高档居住区和休闲健身区。此区包括已有的吕祖庙景区,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景区道路,增添苗木品种及其他的人为景观来丰富景区的内容。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
4、多点指的是沿涧河两岸的各公园、游园。包括河西桥桥头游园,会盟公园,吕祖庙景区等多点通过涧河连接形成了一个大的涧河景区。
(二)、在各个分景区的绿化栽植及设施建造中应主要遵循以下特点。
1、“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上要以和谐社会为主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在植物配植上要遵循常青和落叶,乔木和灌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的原则。整个结构是乔、灌、草、地被的立体空间。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增加一些彩叶树种。接合渑池特点,选择一些在当地已经生长良好的树种,如:大叶女贞、红花木槿等,选择彩叶树种红叶李、红栌、柿树等。
3、树木和楼房相接合。在楼房之间宽阔的地方多栽大乔木以拉开层次,绿带形成后,优美的环境是人人都向往的最佳居住场所,真正的让人们能体会到“楼在林中生,人在园中住”的优美环境。
4、增添休闲和娱乐设施。增添城市休闲广场以及花架、亭子、艺术座凳等一些园林小品供人们晨练以及茶余饭后的休闲和娱乐,形成人们休憩、娱乐的美好空间。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设部)
篇10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作用探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07
作为工程设计的关键环境,地质工程勘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工程设计中开展有效的地质勘察工作能够促进其整体工程合理性的不断增强,也能够为后期各项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某些层面对工程设计、施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应不断提升勘察工作水平。
1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在选址勘察上。这一勘察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型建设工程来讲具有重要影响,其不仅可以对拟建场地的实际地址条件能否满足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作出初步判定,还能够结合其地址结果、水文特征等相关自然物理条件具有的稳定性、适宜度,对工程地质评估、技术经济作出更全面的评估。选址勘察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能够帮助工程项目有效地规避恶劣地质条件,且消除一些可能发生的自然风向,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
其次,在初步勘察上。这一勘察工作的开展场所是地质报告中选定的建设场地,其勘察目的是为了对建设项目类型、规模,以及建筑高度、基础形式等一系列可能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的地质因素做出全面勘察,也以此来为建筑总平面布局,以及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对一些不良的地质现象,制订出科学有效的工程防治方案提供相应数据参数。此外,初步勘察工作的开展也是工程设计明确雏形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建筑工程高效、有序施工的重要基础。
最后,对于详细勘察来讲。这一勘察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给施工图纸的设计提供更准确、详尽的资料。其中涉及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应用的各项技术参数,也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地基加固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为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方案的科学设计提供有效数据。详细勘察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带来直接影响,也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合理性。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
2地质工程勘察的问题与对策
21地质工程勘察现状分析
首先,勘察人员方面。就目前的勘察现状来讲,由于受到工程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多工作人员都未重视起其各项勘察工作的开展,设计人员也经常只是将其勘察报告作为参考资料,而未对其中的地质、水文等一系列数据做出详细分析,进而导致其勘察工作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相关勘查人员追求的往往都是勘察报告的理论、专业性,却经常忽视其报告的阅读、实用性也是工作的重点内容,且在某种程度上为工程设计人员的阅读增加了一定难度。而且,工程设计、勘察工作人员之间也缺乏沟通,从而经常导致人力、物力等施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制约着建设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此外,在具体工作中,其勘察人员也缺乏相应的标准意识,忽视了文字校对的重要性,在表达相关数据、应用各种公式时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规范现象,数据单位、计量与符号也经常存在于标准规定不符的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勘察报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制约工程设计、施工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3]
其次,勘察单位方面。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通常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周期,但是一些工程,由于前期未投入充足的基础因素,在确定项目后,就要求其勘察单位提交相应的地质勘察报告,严重忽视了其勘察工作的周期性。在此背景下,勘察单位为了充分满足报告提交时间方面的要求,使得报告的全面性、可靠性难以得到有力保障,进而导致其后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做出大量的改动,进而给工程施工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同时,也有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节约经费,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按照工作规范进行操作的现象,很容易产生诸多误差并不断积累,进而导致工程勘察进度无法得到有力保障。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未发现其误差的存在,不仅会产生诸多安全隐患,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难以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4]
最后,勘查管理方面。勘察工作的开展若缺乏一定管理,那么其勘察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就目前来讲,在勘察中,很多人员都会忽视技术管理问题,进而导致一系列不规范问题的出现。再加上一些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对于一些重大、复杂工程的勘察工作,还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的应对,从而难以保障勘察质量与勘察报告的精准性。另外,在实际勘察中,对于一些新颖、先进的技术与工艺的应用,也未给予足够重视,勘察条件、具体装备未作出全面考虑,缺乏创新意识。
22优化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策略
首先,规范地质勘察工作流程。一方面,对于工作规范来讲,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落实各项工作,而且强调不论什么工程项目,在工程设计、施工之前都必须要开展有效的地质勘察工作,而且,也只有高效、有序地落实各项勘察工作,才能够为工程整体设计、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够有效避免一系列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为了对地质勘察工作行为作出进一步规范,对于相关行业规范的建立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以此来为各项勘察工作的规范落实提供有力保障;[5]另一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地质勘察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以此来对地质勘察,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的相关环节作出严格的检查与监督。同时,对于工程项目应积极实施全方位监理的原则,不断强化工程项目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O督评价,以此来充分呈现出各项勘察工作的规范化,促进其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其次,积极引进新颖勘察技术。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引用一些新颖、先进的测试技术,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数据信息,也能够对这些信息作出更深入、详细的分析,且与各项调查获得的资料信息作出科学对比,这样就能够促进工程设计参数可靠性的不断提升,也以此来为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不断强化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勘察部门应在内部合理实施轮换岗位的工作机制,以此来为各专业之间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座谈会、讲座活动,也能够不断拓展相关勘察人员的学习视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进而为各项勘察工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应对地质勘察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出进一步规范,培养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意识,进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地按照相关规范来落实各项勘察工作。另外,还应对其工作绩效实施合理考评,进而全面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种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其在落实各项勘查工作时能够做好防护工作,以此来为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6]
3结论
总之,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讲,要想为其设计环节提供有力参考,为其各个施工环节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就要安排、落实好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从而通过认真、详细的制定各项勘察工作,为工程各个施工环节提供相应的参数,也以此来为工程设计的准确、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对各项勘察工作的落实做出进一步规范,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其规范M行地质勘察。
参考文献:
[1]王玉龙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J].门窗,2015(1):103
[2]杨虎,邱洪亮,杜祥波,等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5(6):202
[3]杨洁浅谈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必要性[J].四川水泥,2015(11):100
[4]肖鸿峰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