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感想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感想

篇1

教师双减政策实施的心得感想

双减政策的出击,对于我国的学生们来说,可谓是一个喜从天降的好消息,但是对于大部分补习机构的老师来说,这面临着“失业”的局面,而这些老师为了生计问题,只能“另寻他岗”。

我在这里再次科普一下此政策的官方定义:“双减”指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双减“政策的要点:

1) 市场准入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再审批,现有的机构全部转为非营利性机构,以前按照备案制登记的线上学科类教育,都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 业务范畴上:线上线下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均不允许上课,同时线上教育每节课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不得做拍照搜题业务,禁止在境外聘请外籍人员,不允许进行学龄前培训,价格要按指导价制定。

3) 融资形式上:不允许上市,包括借壳或者境外上市,上市公司不允许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4) 营销模式上:禁止课外培训广告,禁止夸大、虚假营销。

政策中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等,用语可谓很严厉。那咋办呢?大力整顿。于是,出现了下图各大上市教培股票一片“绿油油”的惨状。数千万教培人面临失业,哪怕你有5、6年的教学经验、有大厂的工作光环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市场不再需要他们,三十好几、四十好几,上有老下有小,顶着房贷车贷还不得不被迫转型或是转行,一切都将从零开始。

毫无疑问,由于“双减”政策。市面上将会有一大批教育机构面临“转型”,而机构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接受“失业”或者“转行”的现实。那么,培训老师们该将何去何从?

政策中强调要强化教师职责。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除此之外,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校外培训机构不让补课,那么提高学生成绩,升学压力自然就转移到了在校教师的身上,势必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还指望考上编后可以拿些“铁饭碗”混日子的教师,美梦怕是要落空了。因此,不光是教育机构老师面临失业,在校教师也同样面临严峻局面!

篇2

《西地平线上》执教片段(一)

师:刚才同学们各自谈了对三次落日的不同感受,这是对作品的第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往往常读常新,下面我们一起再来研读研读。

师:阅读体验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年岁的逐增、经历的丰富、知识储备的增加等,前二者我们现在无能为力,知识储备的增加由我来提供,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次落日。

师:第二次落日带给作者“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刚才有同学对第二次落日感受到“死亡”,不知大家对罗布泊有何了解?

生1:罗布泊位于新疆境内,原来是湖,后来干涸,成为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师:我最早接触罗布泊是在大学期间,那时突然流行探险文学,一些探险家的名字进入我们的视野,其中的一位叫余纯顺。他是上海人,一生行程四万多公里,足迹遍布23个省、自治区,最后魂丧罗布泊。罗布泊在塔克拉玛干的中心,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在6月到8月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维持在45~50摄氏度以上,最高达65~70摄氏度。瑞典的斯文·赫定仅仅依靠一个向导及其所提供的骆驼,就抵达楼兰,并成功生还。此后,无人敢在夏季穿越。为了打破穿越罗布泊的神话,为了证明中国人自己也能徒步穿越罗布泊,余纯顺从上海来到新疆,在没有人敢谈及的6月徒步穿越罗布泊。临行时他曾在库尔勒宣言:“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过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是我。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能征服罗布泊。”1996年6月11日,他跟电视台摄影组失去联系,6月18日,在军区出动飞机的支援下,摄影组找到了他的遗体。这样一个地方,许多探险家、科学家都魂丧大漠。告诉了你这些知识储备之后,当你走近这块大地,你有何感受?当你的眼前出现一幅幅沙漠的景象,当你的脑海中出现这些人物的影子,当你的耳边响起《泰坦尼克号》的萨克斯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生沉默。)

师:死亡的恐怖?凄凉?死的庄严?……

师:是的。悲伤的,凄凉的感觉。正如课文所写,“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走入“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师:可是这么多的走进罗布泊的人和走进了罗布泊历史的人,最后并没有走进作者的脑海,他脑海中出现的是罗曼·罗兰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为什么?

生2:罗曼·罗兰心中的英雄是有巨大精神力量的。

师:为何此时想起?

生2:落日的壮观与他相似。

师:是的,这里的落日融入了人的情感。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和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产生于日出却包含了落日的大悲情怀。用太阳似的人物来陪衬落日,也使得落日有了逝去英雄的悲壮美。

师: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生3:一个人一定要活得有价值,那么死了也会有价值。

师:是的,每个人都要走向死亡,可是我们可以像荒原落日一样死得辉煌。

师:你还想到些什么?

生4:庄严,神圣。

师:好的,再给大家一些知识储备。什么是悲剧?

生(集体):结局是悲伤的。

师: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师:这大漠中,这么多的英雄魂丧于此,死亡是如此的神圣,如此的庄严,又如此充满悲剧感。

师:能理解吗?

生5:不能。

师:你说说。

生5:这些人物虽然死了,但他们实现了他们的价值,这有什么悲伤的?

师:价值实现了就没有悲伤吗?难道没有价值的人死了就有悲伤?(生笑。)

师:同学有疑问可以说说。

师:这一节的确比较难理解。我们也挖掘得有点深了。如果有疑问,我们课外再讨论。看来,今天注定要我一个人表演了。如果听了我的讲解,你有些许收获的话,我也是很欣慰的。

【归因分析】

这节课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上探索课时分析《西地平线上》中第二次落日时的实录。

的确如这位老师所言,《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文学底蕴很深,难点也很多,而老师准备也很充分,资料准备很多,但从最后效果来看为何上成了“满堂灌”呢?我认为,这里原因很多,包括教材有难度、有深度(涉及到美学),教材处理不够优化(如小问题衔接不够紧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如预习不够),等等,但是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没能更好地把握。教师没能广泛发动学生参与,没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了些讲解,少了些事例呈现,因而,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悟读”,最后学生的一个反驳式的提问就是一个证明。

其实,《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以“世间有大美”为主旨,叙写了三次雄伟的落日,可以说是沿着“自然景物的雄壮美一英雄生命的悲壮美一社会(民族)历史的波澜壮阔美”这样一条主线索构思,那么第二次落日作者要赞美的正是“英雄生命的悲壮美”。因而这部分的教学难点也正在于对“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及“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的理解上。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两句话,成了这部分教学的重点以及突破的难点。下面,另一位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究。

【课例呈现】

《西地平线上》执教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在高导(将作者比做导游)的带领下一起初步领略了三次落日的背景,以及高导的联想与感受。下面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旅游探究。文中有哪些疑难,请大家自告奋勇地提出问题,然后我们一起解决。

生1:课文为何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该怎样理解?

师:好。这位同学阅读很仔细,这两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给予掌声鼓励。

师: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来谈谈。为何要写到第一次音乐?

生2:我觉得第一次是为了打破压抑的气氛,放点音乐轻松一下。

师(笑):我们本次旅游开始时放的李娜的《青藏高原》也是为了轻松一下?

生3:第一次是为了渲染气氛。因为“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所以产生了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师:很好。我也试着给你们营造了一个氛围。(从课件中调出“雾霭弥漫”的荒漠画图……)

师:那么,为何要写到第二次音乐呢?

生4:高导的情感被触动了,“我突然掉下泪来”。

师:为何掉泪?

生4:我们“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师:被哪一幕震撼了?

生4:“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师:好,看上面课件。(调出红光笼罩下的荒原景象……)刚才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的荒原,现在呈现了辉煌的一幕,这是谁的作用?

生(集体):落日。

师:当高导面对这样一轮落日,耳畔适当其时地响起《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何会想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为何会联想到“死亡”?

生5:罗布泊是一片死亡之海。

生6:落日,将要没落了,就像人的死亡。

师:是的,落日包含了一种死亡的意蕴。罗布泊又为何被称为“死亡之海”?谁帮我介绍一下罗布泊?

生7: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原来是湖,后来干涸,成为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

师:大家请看课件。

罗布泊在塔克拉玛干的中心,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年降水不足10毫米,年蒸发量3 000毫米以上,在6月到8月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维持在45~50摄氏度以上,最高达65~70摄氏度。

大家也可以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它。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导自己的介绍。

(师出示课件。)

在人满为患的地球上,居然还有一个去处,能让人类失踪(例如彭加木),这地方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足迹踏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仍然没有能逃脱命运的劫数(例如余纯顺)。吞没探险家的地方,也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高建群《走进罗布泊》

师:这里高导提到了两位与罗布泊“亲密接触”的人,大家听说过这两个人吗?

生:彭加木听说过。

师:能介绍一下吗?

生8:他是个科学家,好像为了科学考察,最后葬身大漠。据说,他的尸体还没找到。

生9:彭加木,科学家,1980年5月,率队考察罗布泊。完成科考任务后,彭加木又增加了内容,最后在缺水缺油的情况下,独自去寻找水源,不幸献身沙漠。我们的《科学二十四小时》里有他的资料。

师:非常好,同学们很会利用资料。课外再去搜索链接他的相关资料,学习他的那种探索精神。

师:余纯顺有没有同学了解?

师:好,那我们看相关链接。(多媒体展示余纯顺资料,内容略。)

师:了解了这两个人物后,我们就可以来理解高导的“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句话了。

师:大家能理解吗?落日,死亡之海,魂归大漠的人,庄严,尊严,它们有何联系?

生10:落日是辉煌的、庄严的,魂归死亡之海的彭加木、余纯顺同样是庄严的,充满尊严。

生11:落日能使死亡之海充满辉煌,英雄的死亡同样使我们民族充满尊严,他们的死是庄严的。

师:两位讲得都很精彩。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这个感想之前,为什么说《泰坦尼克号》音乐“适当其时地放着”?

师:看过《泰坦尼克号》吗?来,你讲讲。

生12:杰克赢得了一张船票,登上了“泰坦尼克号”,爱上了露斯,“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船沉了,为了救露斯,杰克最后沉入了海底。

师:好,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片段。(多媒体播放:杰克与露斯最后诀别,杰克慢慢沉入海底,露斯在杰克勉励下最终获救。)

师:在这片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杰克慢慢地下沉了,杰克的死,让我们同样感受到了死亡的“庄严与尊严”。所以《泰坦尼克号》的萨克斯音乐与其说是死的哀歌,倒不如说是对生的价值的思考。

师:这一部分还有其他疑问吗?没有了?那我来问大家,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罗曼·罗兰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塑造?落日为什么比日出“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师:关于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在课前印发的资料中已经有所介绍,为什么要提到罗曼·罗兰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塑造?

生13:资料中介绍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太阳似的英雄人物,具有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所以,我想罗曼·罗兰看到太阳喷薄而出时,这个人物也就产生了。

师:由太阳联想到太阳式的人物?应该是这样。

师:那么落日为什么比日出“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生14:落日包含一种死亡情结,很神圣,很悲壮。

生15:落日是将要走向没落、走向死亡的太阳,因此具有悲剧感。

师:有一定道理。下面我们来听听约翰·克利斯朵夫临死时说的话:“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多像一个太阳!他像日出那样辉煌地生,又像落日那样辉煌地死,崇高而又悲壮。这也许就是高导面对落日会联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原因吧!

【解决之道】

从第二位老师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反应积极,参与热情高,基本解决了第一位老师“满堂灌”的弊端。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师围绕上述两个难点来展开问题设置、材料准备;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提问也刚好契合其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另一个难点(“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再由教师提出,也很自然。教学难点的解决基本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主要进行适当的点拨、问题导引、材料呈现以及情景设置等,并没有过多地讲解。总的来看,第二位老师既保留了第一位老师资料丰富的优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本达到了探究的目的。综观这两节课,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悟读”呢?

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学难点本身孕育着曲折、复杂、丰富的知识认知发现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的素材,孕育着让学生产生健康情感的种子。如果我们教师引导得当的话,教学难点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动机。那么,教学难点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学生角度讲,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第一,材料的陌生性,如死亡之海罗布泊,以及彭加木、余纯顺、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第二,观点的新颖性,如“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及“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等;第三,情感的复杂性,如课文中第二次听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之后,“突然掉下泪来”等;第四,写作技巧的多样性,如文中作者主要由“落日”意象的隐喻性展开联想,联想到“死亡”,联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那么,教学中怎样设计既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触发他们的“悟读”呢?上面的课例给了我们充分的启示:

第一,如果难点是由材料的陌生性引起的,我们可以采用材料呈现的方式,及时补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制作课件呈现,像余纯顺的材料呈现;如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像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材料呈现等。当然,我们更可以采用课外自主探究的方式,如对彭加木、余纯顺献身精神的探究,对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进行探究等。

第二,如果难点是由观点的新颖性引起的,我们可以采用小问题导入法,层层“剥笋”,进行分解。如要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第二位老师采用了一系列小问题进行逐步分解:为何会联想到“死亡”?罗布泊为何被称为“死亡之海”?魂丧“死亡之海”的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的死为何“充满庄严和尊严”?通过这一系列较简单的问题,逐步逼近难点中心,最后顺利解决难点。

篇3

一、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分析

(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2)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3)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表示的极坐标方程;

(4)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5)能选择恰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

二、剖析新课标全国卷历年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目

三、几点感想

纵观近五年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分析,我们对这一块的复习抓住以下几点:

(1)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学难度。如,对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只要求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由于三角函数难度的降低也应随之降低要求;

(2)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这样建立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3)可以通过对具体物理现象的分析引入参数方程,使学生了解参数的作用;

(4)应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知识选择恰当的参数建立参数方程;

篇4

1.音特学生的音乐能力令人担忧。音乐高考教学任务,就是将学生的现有音乐能力和天生音乐感发展成为用于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才有进一步学习音乐的能力。而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音乐能力匮乏的学生。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得从零开始。识谱能力没有、对前线的音乐知识不懂、乐器更谈不上。仅就高中的所谓三年学习,就和大城市有着一定功底的学生同等竞争,谈何容易,在加上教育方法和追求方向仍在舞曲里徘徊。这样的音特能力怎能不让人担忧。

2.音特生盲目选学引起的无奈。从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录取情况来看,艺术类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高校要低很多。如此一来,对于许多成绩不理想或是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考艺术类院校就成了一条捷径,迫于无奈来学特长。有的甚至是匆匆下的决定。音乐素质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靠高考前几个月的临阵磨枪、囫囵吞枣似的教学,怎么会长出好苗子呢?试想,这样的学生将来会有发展吗?或许他还会为走这条路而感到痛苦,因为他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可塑性,那么学起来、活起来会有多累。而对于我们基层工作的老师,面对大批这样的学苗是否公平呢?麻木的同时,只能是无奈的接受。困惑之树也便由此而植根于心里。

3.音特生备考的心态之困惑。现实中,在发展的地区,音乐教育早就从幼儿抓起了,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想要殊途同归,谈何容易。就专业而言,单一方面破格录取的机会非常少。经验和残酷的竞争告诫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两不误才会永远成功。学海无涯,艺海无边。音乐备考是有实践性、周期性、技能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力争做到短时高效。

篇5

关键词:音乐;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xtbook selected songs in the good part of desirable pop songs, the other part of existing music can retain the best songs textbooks. Contemporary good children's song writing quantity is not big, suitable for students repertoire is too little. The existing music textbook content such as the theory of too professional, so that the students not easy to accept, but the 21 st century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modern music education provides a strong security. Everything in the practical, sincerity as the foundation, our music education to get true success.

Keywords: music;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现在的网络歌曲可以一夜让所有的人熟知,并且顺口就来,有的甚至都可以办上春晚的舞台。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是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

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

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而是因为其难度已经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专业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模式

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下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时间可调控,地点不限定,教育服务个性化,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自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日益紧密,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过网络,学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各个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客户端APP上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繁忙、学习不固定的问题。因此,将从在线教育的兴起、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在线教育的兴起

1.在线教育的定义。在线教育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线上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对于在线教育的定义包括三个核心要素:(1)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改变教与学的关系;(3)不同于以往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也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环境中发生作用。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发展,学员以网络为介质,在互联网上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下载网络学习资源、回看网络教学视频、直播教学授课等。智能化教育结合AI、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使学生在特殊时期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的效果,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资源共享的好处。2.在线教育的现状及优势(1)在线教育的现状。①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线上教育所涉及的群体规模广,许多培训机构也进行了网络学习模式的改进,如学而思网校、猿辅导、斑马AI课、VIPKID等在线教育平台,均免费向小学阶段的用户开放直播课程。不少名校、名师推出特色专项课程,以供师生参考学习,形成差异化教学服务。高校大多数采用学习通平台和腾讯会议,采用“录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习模式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达到课上吸收、课后巩固的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的固定教学模式;在作业帮的网络平台上,许多学生在面临难题时,可以扫二维码得到教师的真题讲解,在课后也可以在平台上跟教师私信沟通学习问题,这样能够使学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使用网络教学工具的熟练度,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络教学,因此,线上教育在乡村地区普及率不高。但是线上教育在特殊时期给予学生学习机会,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给当前的学习模式造成一次冲击,在未来也有前瞻性与创新性。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大数据显示,许多学生与教师会采取腾讯会议、QQ会议直播的形式,因为直播的方式能够实现课堂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而且这两个网络学习平台操作方式便捷,功能齐全,有回放的功能。学生如果有疑问,既可以在直播课堂中开麦提问,也可以在QQ群或者是在留言框中写下自己的问题,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给教师一定的反馈。在学习通与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挑选名师名校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之后,会有相应的练习和测试,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查漏补缺,一方面是自测,一方面是能够消化知识。教师在学习平台数据库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能够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线学习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状态上课,例如躺在被窝里、吃着早饭,这些状态让学生失去在线下课堂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学习效果也会有所降低。(2)在线教育的优势。①在线平台教学形式独树一帜。互联网如同一张蜘蛛网,为教育者提供平台,能够让各自在教育平台上相互借鉴、学习。近几年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大数据算法分析,提升了线上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运用媒体的方式,进行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刺激,如运用视频、游戏、动画等提升网络课堂的趣味性。面对低龄儿童,教师采用歌曲、课后奖励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少儿英语教育平台VIPKID为例,每堂课通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来抓取小学生的上课过程数据,对师生表情状态进行分析并且计算孩子视线关注情况。为了提升学生专注力,VIPKID推出“AR变脸”,外教在讲课上选择“小白兔”“白斑狗”等表情贴纸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交流性、趣味性;运用VR、AR技术,营造沉浸式场景,让学生模拟出相应动画场景。对于大学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性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时,时常会用到抽号工具,运用大数据计算,最后选取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每位学生都有相对公平的机会来参与课堂。在一些高数课堂中,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线上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运用互联网的工具进行理解,课上听取教师讲解,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②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学习。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教育信息、课程信息、学习行为情况,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的推送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程度、层次的学习,后台网络数据也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精准推送、个性化方案提供。以库克音乐为例,里面有不同的歌单,它针对不同年龄阶层推荐不同的英语读物,而且根据点击次数,在“猜你喜欢”的那栏中推荐与用户兴趣匹配度最高的相关音乐和读物。以英语流利说为例,他们搜集海量用户的口语素材,针对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研发出针对中国学习者精准英语的识别引擎,推荐了定制化课程技术,并且还提供了一对一的英语口语课程,在英语流利说APP中,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采用一些经典的英语读物,如经济学人、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报,进行词汇语法的讲解,提供了教师的课程讲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③在线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除了学生上课时所学习的课本知识,还提供其他教育资源,如爱国教育、文明知识、环境保护、外语学习等,以汉语学习为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中国影片、阅读中国电子书籍、参加不同汉语教师的课堂,加深对于汉语知识的认识,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教授历史知识,还给学生播放历史视频来还原当时的一些真实场景,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让他们体验到当时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他们不同的选择。

二、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

1.努力回归教学本质(1)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激增。在大量的在线教育消费者中,一个明显的增长势头已经显现:非一线城市学生,正在成为在线教育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群体。在线直播课堂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城镇、乡村地区学生。对于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增长,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在2020财年年报中表示,是特殊期间的“网课潮”给了在线教育一个独特的机会,“它向许多新城市(包括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更多学生介绍我们的课程和服务,并帮助我们的新产品加快成熟。”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购买线上课程,不仅上课方便,而且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在线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非一线城市学生学习需求,这对于教育公平实现了一步跨越。(2)提升教学实力。注重培养教师实力,优质的教师团队是线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背靠新东方27年的线下教学积淀,新东方在线延续了相似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招聘要经历笔试、面试、功底考核、磨课、试讲等,一般考核不少于6轮。新东方在线也执行了新东方集团的T1-T6教师职级体系,T代指teacher,教师达到T3以上一般在新东方内部名师,而T5、T6级别老师,须达到培训师标准,作为导师培养更多年轻老师成长。线上教育,新东方教师团队会制作更加细致的备课方案,在课堂中,教师将知识点分成多个步骤并且会传授解题技巧,在教、学、辅、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训练,在线上教学时,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用一个专业的团队辅导一个学生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目标与口号。另外,为了吸引高尖端的人才进入教师团队,新东方教育集团增加了薪资酬劳方面的开支,增加教学培训技术人才。2.课程网络设备齐全(1)新东方云教室特点。首先,直播上课,能够直播学习,实时互动,教师能够与学生探讨学习问题,塑造面对面学习的氛围;其次,进/出门测试: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测试题,教师在数据后台输入正确答案,学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批阅,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知识讲解难度,便于把握教学节奏,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另外,回访缓存:课后1小时会快速生成课堂回放,对于直播缓存,既便于学生随时温习,也可以让错过直播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体现时间空间最大的延展性;再者,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系统会推送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优先级,完成课后落实任务;在线考试:海量题库支撑在线考试,每一道考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考点分析、解析、点评,为学生展现全面细致的答案,更加适合复习参考;最后,学习提醒: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提醒学生上课。(2)新东方云教室软件优势。首先,直播流畅:全球布点,毫秒级低延迟;其次,教学场景贴近线下课程:新东方团队给每位学员都设置小窗口,在小窗口里,有麦克风、画笔和摄像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麦克风并且在需要发言时进行抢答,在回答正确后,老师给予相应的分数;另外,接入便捷:用户只需要登入并且快速接入,给予用户一体化产品体验;最后,互动性较强,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室场地,学员与教师之间有较好的互动体验。3.课后监督体制完善(1)课后助教服务。每个班级都有相应的课后助教,助教的职责是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课后监督是每位学员达到学习效果最高的重要保证。以雅思课程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助教会建立一个家长交流群和师生微信群,方便沟通课程问题;在课程当中,雅思冲刺班学员每天要背300多个单词,课后助教要每天给各个学员进行词测,如果词测没有过关,学员则要反复地背单词并且重新完成词测,词汇测试是每位学员的必经的测试环节,助教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测试。在当天课程结束之后,助教在每位学员的系统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在课程系统中,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一定的学习建议并且清晰地看到课程规划和今日总结。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助教会继续跟进学习动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循环。(2)结课测试。在课程的最后一课,每一位学员要进行一次结课测试,针对课上不同的内容,每位教师会研发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观察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再进行不同的题型总结。根据课上所讲解的难点,研发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所给出的分数和建议,进行有效的复习。以雅思冲刺班为例,课程分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题目有重要的知识点,在结课测试中,学员能够从题目中回顾之前上课所讲解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和整理,在写作部分,教师根据四个考试标准来一一判断,从而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在文章末尾的部分进行总结,学员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口语部分,学员能够使用课上所学习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语言润色和句型升级,从而进行口语能力的提高,在测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问题,这样能够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和改进。

三、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

1.社会交流性。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在线教育,也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的桥梁,学生不仅能够与教师、同学、家长讨论学术问题,还可以进行跨越国度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小学生通过51talk,与外教1对1进行沟通,在线面对面地进行语音指导,不仅节省时间,也能够完善学生的整体英语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网络不断地开拓视野,与不同的学者交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互联网可以为在线教育创造出全球性的交流平台,在线教育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线教育创新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在教育平台上传录课视频,新手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的录课视频中学习,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线上教育中,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社会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2.知识获取高效性。互联网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成“足不出户,方可知天下事”。互联网技术与在线教育的高度融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首先,缩短了时间,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路程时间要占据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在线上教育,学生能够准时上课,节省时间。学生观看慕课,只需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对应的课程名称,并且进行点击观看视频,就能够开启课程,知识获取速度非常快。其次,打破了空间限制,人们仅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下载、直播课堂以及录课的学习,相比于之前的书籍查找、广播收听等固定在教室的活动,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挑选和使用,知识获取高效性重构学生的思维,总之,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使在线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3.资源共享性。对于不同等级的城市,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并不能够接触到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能够让非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如中国大学慕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观看一些名师课堂,有机会接触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城乡资源分配,位于偏远乡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乡村地区获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传统课堂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在线教育能让孩子拥有相对平等的发言权,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在线教育能让乡村与城市的孩子们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对于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教育资源的比重是不平衡的。例如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许多精英开设讲座,通过互联网直播,全球的大学生能够进行听课与互动,满足了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线平台如智慧树提供名师课堂,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与重点大学学生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四、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

1.高校在线教育弊端(1)在线教育授课互动性欠缺,体验感欠佳。在特殊时期,教师采取线上直播上课,学生无法面对面地给予教师反馈,课堂互动性欠缺,教师面对一个电脑,需要讲几个小时的课程,会产生疲倦感。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用认真严肃的态度去上课。在线教育,学生因缺少课堂氛围感,无法体验到教师上课慷慨激昂的状态以及缺乏师生之间眼神交流,体验感和使用黏度会有所降低。在线上授课直播,学生会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提供的其他资源所吸引,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在线教育录播课程是学生对着电脑屏幕播放视频,全程没有互动性,无法使学生始终专注在课程上。因此,在线教育会缺少互动感,用户体验感欠佳。(2)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选择困难。在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用户选择的机会很多,但是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在线教育的课程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后,放在网络上,绝大多数是图文、音频,学生无法将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联系,课程内容的质量并不能达到最高标准,课程内容的难度并没有符合学生学习的水平,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动机较低,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面对多种多样的网络课程,教师上课方式各不相同,学生面对新教师,需要时间去适应新教师的上课风格,在线课程会让学生面临选择困难的问题。因此,在线课程无法彻底替代线下课程。(3)学生利用时间碎片化在线学习,学习耐心度不够。随着快餐式阅读的流行,学生更加倾向于短视频等时间短、速度快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碎片化的,并非利用完整的大段时间去学习。在线课程时长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学生不会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完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心态相对浮躁,耐心度不够,导致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例如学生会利用进餐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在观看视频时,运用倍速来观看视频,视频的播放速度不能够与学生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的速度相匹配。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认真思考问题并且做课堂笔记,在线教育是以看完视频为任务,并非以为自己而学习的心态去学习,因此,在线教育并不能完全达到线下教育系统化的效果。2.高校在线教育的建议(1)加强在线教育的课程管理。在线课程的纪律问题是解决在线课程弊端的重要途径,在直播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启摄像头,在直播课堂中,要求打扮整洁得体,来塑造课堂的严肃气氛和神圣感。教师在提问之后,每位学生可以进行连麦,鼓励未发言的学生在留言框中给出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到学生的期末成绩中,这样促使学生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在线课堂。在录播课程中,教师可以观看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依据感想进行平时成绩的打分。制定课堂规则可以使在线教育步入正轨,营造一种严肃认真的氛围。(2)调整在线教育课程内容,抓住主体内容讲解。在线课程内容要跟随线下课程的主体内容,与实际课程的难度有所接近,难度适中,对于在线教育的课程的主体部分,需要按照课程大纲走,教师要研究如何将关键内容讲解清楚,详细说明解题步骤,教授学生解题技巧,不同的教师的研发过程可以使主题内容变得更加精确、透彻。因此,在线教育的平台可以为主要的知识点讲解提供多种讲解思路,讲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拓展思路,也可以选取容易理解的解题思路,在线课程是以主体内容为基础,别的拓展内容为辅助材料,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在线课程浓缩成精华,提升在线课程的使用价值。(3)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避免课程内容一次性开放。保持对于课程的新鲜感是刺激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可以使学生保持在线学习的好奇心,每个批次的学习时长可以缩短,减少学习开放量,提高学生的耐心度,学生在学习完成现有的课程之后,保持一个继续深入探索问题的学习态度,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总量与速度,达到学生吸收最大量知识的效果。分批开放在线课程,既能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多元性,也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感;既符合合理科学的上课节奏,也尊重学习日积月累慢慢消化的学习规律。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贴近于学生线下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样新型的授课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在线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高丽,李永国,宋秋红,郑兴伟,李庆军.基于微课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在线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

[2]张男星,孙继红,王春春,桂庆平.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

篇7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学情考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56

作为高三数学教师,我们经常思考:到底怎样设计高三复习课才会更加有效?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争取会的题目拿满分,不会的题目尽量多拿分?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教师,下面以一节有关导数的高三文科数学复习课为例,谈谈我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的感想和体会。

一、立足学情

本节课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课,同时也是我们组内的一节常态公开课,授课教师的教学主要分为五大模块进行。

模块一:展示高考的备考方向,

模K二:课本导读,和学生一起梳理导数这一章的基本知识点,如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切线方程、导数的常用公式、导数与单调性、导数的极值。

模块三:展示典型例题。

考点1:求曲线的切线方程,

[例1](2015・新课标文)已知曲线y=x+1nx在(1,1)处的切线与y=ax2+(a+2)x+1相切,求函数y=x+1nx在点(1,1)处的切线,

练习1:已知曲线方程为y=x2+x,求过A(2,6)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

考点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

[例2](2015・天津文,20)已知函数,f(x)=4x-x4,x∈R,求f(x)的单调性,

练习2:已知函数f(x)=6x-x6,z∈R,求f(x)的单调性。

模块四:课堂小结。

模块五:布置作业。

这节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先回忆本章的知识点,再讲解例题,进而给出配套练习,从新课改理念来看,这样的复习存在着弊端,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高考考什么题型,教师就研究什么题型,然后就反复强化训练,极端的针对性会导致学生掌握的思想方法过于狭窄,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应变能力得不到提高,那是不是就说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是失败的呢?

下面我们分析这个班学生的学情,这个班级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中考成绩基本是C和C+,B等级以上的学生寥寥无几,很多时候,学生连基本的运算都不会,连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都还要教师帮助才能完成,如果教师给他们讲太灵活、太难的题目,他们肯定听不懂,就算听懂一点,也是糊里糊涂,对此,教师应采取应试策略: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考什么题型,就研究什么题型;哪些知识点是这类学生复习后可以拿分的,就进行强化训练,采用“例题练习”模式,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这种题型的解法为止,从学生的基础来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要学生掌握求切线方程和求单调区间这两个知识点,教师就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在同一个学校,每个班的学生基础也不同,教师备课时要立足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好例题和练习题,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如果学生的基础好一点,我们可以适当加大难度,比如,本节课的例1是求曲线的切线方程,例题和练习题给出的条件都是这个点恰好在曲线上,教师在讲解例1时,可以加入点不在曲线上的练习题,如:已知曲线方程为y=x2+z,求过A(2,4)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在讲解完例1后,再让学生做练习,另外,在评讲练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例1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通过比较和区别,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选题要紧扣考纲

这节课在教学流程和设计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例2的选择上,我却存在着疑惑,2016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第16点“(3)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明确规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的题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而这节课的例2中,最高次为4次,练习题中,最高次为6次,查阅近五年的广西高考文科数学课标卷中有关导数的题目,多项式函数确实没有超过三次的,我通过和授课教师沟通,明白了授课教师选择例2和练习2的出发点:这两道题目的导数计算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个知识点;同时,例2也是高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其他省份的高考题方便我们了解高考命题的最新趋势,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觉得教师应紧扣高考大纲进行复习,这样才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说,高考命题超纲的可能性比较少,下面看一道高考题。

所以作为高三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结合大纲认真研究近五年的高考题,帮助学生找出重点,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尤其重要,教师在讲解重点题型时,选题一定要紧扣考纲,帮助学生明确高考的方向,抓住考点,打好基础。

三、适当取舍复习内容

篇8

关键词:问题情景;探索型;解题能力;素质教育

古往今来,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从我国古代的强调识字、背诵能力发展到当今的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这一目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士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的方法、方式不是唯一的,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可以达到这一目标。下面就如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将问题设置于折纸中

折纸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的,如小孩这折的纸飞机、装饰窗户用的窗花纸等。数学的问题中也常常出现折纸的情况,这给数学文题创设了一种好的载体,使学生更有兴趣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处理新情景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1、如图1,把矩形ABCD对折,设折痕为HN,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上,得到Rt三角形ABE,沿着BE线折叠所得到的三角形EAF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图1 图2

例2,如图2,已知直线y=-0.8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ABC,点D是AB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D重合。求折痕EF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例1是利用折现来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学生通过动手折纸,结合

所学知识来解题。如图1中GN∥AC∥ED,CN=ND,从而BE=BF,进一步可知EAF是等边三角形。例2是通过折叠来求解析式,由折纸可知EF∥AB,且EF为ABC的中位线,然后根据已知和相关知识可得E或F的坐标,最后可得所求。通过这样的练习,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学生能够学好数学。

二、创设题设运动变化的问题情景

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由于受到种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扩展、变化了的问题不适应,进而造成解题思路受阻,方法不灵活,甚至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重点内容,精心设计系列题组,对重要题型作出多种变化,或从多方设问,或向纵深追踪,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例3、已知MN是梯形ABCD的中线,AD为上底,求证:MN=(AD+BC)/2

变题1:若M分梯形ABCD的腰AB为m:n,且平行于上底,求证:MN=(mAD+Nbc)/(m+n)

变题2:已知梯形上下底分别为a、b,且MN平行于梯形的底,则MN的长不能为:( )

(A)(a+4b)/5 (B)(2a+2b)/5 (C)(2a+3b)/5 (D)(4a+b)/5

例3的结论,学生稍思考后便可得到证明的方法。从例3到其变题1,是从特殊到一般,学生要认真思考、探索,才能够找到证明的方法。从而证出MN=vM ADN BC)M(MN),变题1的得证,使变题2的解决打开通道。同时,每一个变题又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这时,又可分类去探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变式题的练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学生的发散思维、综合归纳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得到培养。

三、将问题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中

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可设计以实际生活委背景的数学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4、假设A种保险每投保1000元要交保险费3元,保险期1年,期满后不退保险费,续保要重新交费;B种保险按储蓄方式,每1000元保险交储蓄金25元,保险1年,期满后不论是否得到赔款均全额退还储蓄金,以利息作为保险费,(年利息为5.22%),若要投保8万元保险,试问A、B两种哪种保险合算?

篇9

一、加强句、段的练写,为篇打基础

“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段写话的要求,可见运用是最好的理解方式,只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精炼他们的言语,构建出一个个优美的句子,经长期练习便可掌握随心所欲遣词造句的本领,为段落的构建打下基础。

因此,一定要抓住文章好词、好句让学生感受它的生动:①以点带面联系相关的生活场景、事物,进行说句练习,加深理解。②归纳总结,写段练习。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单元内课文又与写话内容吻合,所以一般单元内习得的优美词句可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拓展学生课下所积累的与之相关的优美词句。练习中我常采用:“自选词(3个、5个……不定量)”,“指定词(3个……)+自选词(不定)”,“自选词+指定句(学过的优美句子)”,“自选句+指定词”等多种形式加强孩子们的写段练习,以此避免孩子们避重就轻,专挑简单词句练习。③赏名家用词经典片段。通过这些活动使词汇在学生脑海里一个个鲜活起来,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精灵,各具特色,精彩纷呈。通过从词到句,由句到段的学习、赏析、练习,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出学生乐表达,有话可写

有人说:“10岁的儿童所经历的生活足以应付小学时代所接触的作文题目了。”鲁迅先生也说过:“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孩子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然而一要求写作,他们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所写内容空、假不说,还凌乱不堪。这是为什么?这是孩子们头脑中的记忆太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自然也就无从表达。所以: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孩子们再现生活画面,或对事物进行再观察,再认识,丰富习作的素材。

所以,课堂中我们要利用好实物观察、课本剧等途径,营造良好氛围,创设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激起孩子们乐于表达的兴趣,令他们带着积极的情感兴趣盎然地参与进去,在快乐中习得方法,变“要我说,要我写”为“我要说,我要写”。

教学片段:

师:提着一袋枣子走进教室。

生:眼睛瞪得大大的,直盯着口袋,异常兴奋。

师:想吃吗?

生:想。(回答得非常响亮、整齐,且迅速坐端正。)

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秋、问到了秋,这节课就我们一起去尝尝秋的味道:

师:发枣子。(人手一颗。要求不能吃。有意将同桌的颜色叉开。表现好的另有奖励。)

生:观察,汇报看到的。

提示:表达时可以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生:我有一颗又红又绿的枣子,是椭圆形。(指导学词:这叫红绿相间。)

生:今天老师发给我一颗椭圆形的枣子,红红的,色彩均匀,像颗红宝石。

……

师: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知道了它的形状,颜色,这都是同学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并且作了适当的想象,将其描述得很具体。板书:外形、色彩――看(视觉)。

师:你们想吃吗?那你们尝尝它的味道。

生:我尝到了它,甜甜的、酸酸的。

生:在老师的一声令下,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真脆真甜,让我仿佛回到了老家的那棵大枣树下……(指导:这种感觉叫脆生生、甜滋滋)

……

小结:今天同学们表现真出色,从“观察――品尝――再观察”的顺序去描述,这叫“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这样,在玩耍中学习,孩子们一直处于快乐状态,不仅观察了枣子,重新认识了枣子,还再现了生活中摘枣、抢枣的画面。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自然就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生活中的经历、感悟便如滔滔江水一涌而出,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下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孩子们的自引自导中,为彼此打开了更多扇想象与记忆的大门,轻松学得三个要点:①调动眼、耳、口、鼻、舌等多种感官参与观察。②抓住事物特点,由表及里的顺序。③从同学门的表达中习得的优美词句。快乐中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如烙印般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以至时隔半年后的今天,孩子们依旧记忆犹新,运用于文。

三、多元化展示,扶出孩子的写作欲望

篇10

关键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或者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提高职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进而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目前我国职高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职高院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对于知识技能达标人才需求,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采取多种方式以提高职高院校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应当要求职高学生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用,感知作品的丰富内涵,加深及扩展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与认识;注重培养职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学美丽,学会正确的欣赏课文,对文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并讲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但是现阶段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盲目的分解教学或者华而不实的表演式教学,而这些教学方式都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相背离,忽略了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现阶段大部分职高语文教师并未真正的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包办式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单一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希望借助于上述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由于上述教学手段仅仅注重的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忽略了学习方法的传授;部分教师将学生当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采取统一化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并未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语文阅读课堂便失去了兴趣。

二、提高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职高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在职高学校所占的地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成为评价人才的前提标准,因此,重视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手段之一。

(一)语文课堂上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到以师为友

众所周知,语文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牢牢抓住学生特点和语文的特点。职高的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础差。他们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二是家境一般。他们中多数人家庭收入较低,经济状况不好。三是习惯养成较差。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是心理自卑。基于以上原因,他们中多数人的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多点激励,给他们多点信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是为师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当你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尊重你。学生在学会尊重老师同学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所有的人。这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基础。通过不断激励,让学生敞开心扉。我们要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打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增强学生阅读表达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阅读训练项目,找一些学生感兴趣额的热点话题,来进行阅读分析。用故事语言拯救课堂。职高的学生处在14-18岁的年龄段,很多时候愿意学习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中多穿插一些小故事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和作者相关的逸闻趣事。例如,在讲艾青的诗歌《我爱着土地》时,一段配乐的朗诵也让学生瞬间进入了情景。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或动情的语言是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到教学中去的,因此,要善于运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