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电保护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继电保护培训方案

篇1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转贴于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篇2

关键词:继电保护 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5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继电保护,继电保护的好坏与否对于防止故障及扰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安全保障。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主要通过对目前35kv继电保护管理用人制度、继电保护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利用管理学的网络计划技术优化、缩减工作流程环节、集中继电保护技术力量、提高团队作业能力为中心建立继电保护管理调试班组,提出建立继电保护人力资本管理办法,为建立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1继电保护的相关概述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种类很多,但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应属各种类型的短路事故。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伴随其产生三大特点。即:电流将急剧增大、电压将急剧下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将发生变化。

2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现状

1)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定值工作管理分工情况

继电保护定值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反映故障状态时的整定值,一般情况下该值由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进行整定计算,由经过培训的调试人员进行调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核。但实际上目前各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没有设立完整的继电保护管理岗位体制,没有监督体系,甚至没有独立的继电保护工作能力,定值计算工作依赖厂家、上级主管部门、凭经验的较多,因此引发的越级跳闸事故较多。

2)继电保护管理用人制度与用人机制问题。从总体上看,县级供电企业不仅在网架结构、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等方面和地市级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技术队伍和人才素质相差甚远,没有设立继电保护专责,工作人员技能较低,适应性差,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差,并且培训跟不上。

3)无人负责整个继电保护管理过程管理,缺乏整体意识。各部门按照专业职能划分,结果是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并以达到上级满意为准。各部门都从本部门的实际利益出发,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本位主义和相互推委现象,这些都是不增值的环节,也造成了电网发生事故查找原因不明情况居高不下。

4)组织机构臃肿,助长官僚作风。为了把继电保护管理各部门、各环节衔接起来,需要许多管理人员作为协调器和监控器。总体上说,县级供电企业没有能力根据上级规定建立完全正常运转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又未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适合自身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继电保护工作流程不统一,继电保护管理水平低下。

3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模式探讨

3.1继电保护管理总目标与组织结构有效结合的措施

1)对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管理流程进行认真地考察分析,得出在继电保护管理体系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组织单位岗位,并使得这些岗位成为继电保护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以获得必要的组织影响力及决策影响力,促进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总目标的实施。2)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流程进行分析,考虑非核心继电保护管理岗位一对总目标意义不大的活动和能力,是否应采取互相学习培训的方式培养人才,降低管理成本。3)当县级供电企业出现因人才流失将造成继电保护管理问题,需要制定措施与之相适应时,应尽量避免继电保护管理组织结构剧烈的、过大的变动,而采取一种平稳的、渐进的方式使继电保护人才进行交流,以减少交流过程中继电保护管理效率的损失。

3.2继电保护管理体制设计原则及管理体制结构设计

首先,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职能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继电保护工作面广,一般涉及10个以上变电站、3种以上厂家设备类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工作内容必须细化到人。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和继电保护监督管理必须打破现有规定的分离制度,建立一个新的核心部门全面、专业负责上述三项继电保护工作,该组织可以称为继电保护班或继电保护科。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工作培训职能由职工教育部负责,继电保护班协助。继电保护班人员的工作培训由公司委托专业学校或厂家负责。

3.3继电保护人才的招聘与选拔

以下三个部分必须负责到位:一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监督管理,二是电网定值计算管理。三是继电保护定值调试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

1)继电保护监督核心管理人员工作分析,职务是继电保护班副班长。按照分工范围参加工程设计审查,参与继电保护配置、保护方式及装置选型。新建、扩建、技改工程继电保护装置应有生产单位人员介入调试,了解装置的性能、结构和参数,并对装置按规程和标准进行验收。建立、健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制度。要建立继电保护(含图纸、资料、动作统计、运行维护、检验、事故、调试、发生缺陷发生缺陷及消除等)档案。

2)继电保护定值计算管理工作分析。及时提供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及各设备的调度编号和名称;根据调试方案编制并审定启动调度方案和系统运行方式,核查工程启动试运的通信、调度自动化、保护、电能测量、安全自动装置的情况;审查、批准工程启动试运申请和可能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调整方案。

3)继电保护工作培训。变电运行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现场继电保护情况,把继电保护培训组放在继电保护班,该组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跟随施工人员及时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有利的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知识水平。该组人员还可以和职工教育部配合,对新上岗人员进行继电保护全面培训。

4结语

总之,继电保护工作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就是:安全、效益,即在保证安全基础上的达到电网多供少损,取得电网最佳供电效益为目标。35kV网络变化较大,对保护设备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层层把关,对保护定值的计算提出了更深更紧迫的要求。在电网发展方面,各县级单位形成了35kV系统多三角环网的可靠供电系统。使运行方式变化更灵活,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为安全、经济、可靠供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电网变化复杂程度及计算难度,给继电保护管理工作和计算整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挑战、更大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加电力考察团.市场化改革更需要加强监管.中国电业,2004, 1:72~75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概述

1、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构成

1.1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经过重新设计、采样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使原来要通过二次采样电缆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通过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传统互感器的方式,原来开关位置、闭锁信号和保护、测控的跳合闸命令等原来用二次电缆传输的信号量,都通过集成智能化一次设备实现。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器件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式数字量和光纤网络代替。

1.2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1】。

1.3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

2、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为加快变电站继电保护一体化建设,需要提升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组织当值运维人员开展了变电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需要对光纤通道异常及处理方法进行讲解,利用掌握好继电保护知识,把设备的保护原理摸清吃透,才能在平时的运维工作中得心应手。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建设速度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需要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以此推进变电站继电保护一体化体系。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中,故障录波装置及保护信息子站两类继电保护辅助设备由于使用频率较低,需要得到运维检修人员的重视,部分设备出现采样数据偏差、通道中断等缺陷都未能及时处理,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时,无法采集到相关数据,影响故障的分析判断。

3、数字化与传统保护装置的区别

对于传统的保护装置硬件来说,一方面其微处理器是数字电路构成的基础,一旦出现一些小的故障,就会对整个数字电路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保护装置核心单元的四周有着不同的接口,需要按照接口的不同接进相应的线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装置的运行,而且提高了保护的成本。但对于数字化保护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数字化的保护装置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软件方面还是在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那些细小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充分满足了客观上收益高成本低的要求。在数字化保护装置中,使用电子式互感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这是与传统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方面最大的不同。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含:开入单元、出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光接收单元、通信接口等单元。数字化与传统保护装置的区别,使得继电保护在目前的运行过程中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在杜绝表面工作以后,很多的工作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配置

1、数字化集成保护优化配置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技术也不断更新,而系统性保护优化配置在IEC61850、数字化一次设备以及网络二次设备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使之能够符合变电站信息共享以及互相操作的目的,从而能够全面保护变电站;而系统性保护优化配置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保护优化配置方案,系统性保护优化配置方案一般采用双重化优化配置的方法,这两个系统可以一起运转,相辅相成,其也可以单独运行。这两者配置没有任何区别,所采用的工作原理也近乎相同,其操作简单、分析全面,同时也是全面保护配置方案的基础依据【2】。虽然数字化保护优化配置有许多优点,能够准确迅速地分析问题以及达到信息共享,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缺点。经过多次的技术改进,系统性保护优化配置已经完成了多个方案进行共同使用的目的,与常规性保护优化配置方案比较,系统性保护优化装置的网络结构较为简单、易操作,装置设备也较为简单,但其对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选取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操作人员。

2、进一步加强常规性保护

常规保护就和使用常规互感器时的情况一样,主要是根据要求选择配置,需要注意的是保留保护的逻辑图和类型,例如开关、主变、线路等保护。其次,需要将本来的插件改为光纤通信接口,其中CPU的处理方式要相应改变为通信接口、工/0改为GOOSE接口进行。只需要根据压板投退保留一些开入,利用智能操作箱对剩下的部分进行转移或者取消,这些事情都可以立即进行而没有必须要花费时间放在模拟实验上了。

3、主变保护配置方案

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给供电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而言,如何落实其优化配置工作便显得愈发重要了。对配置方案予以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并做好各个环节工作,落实主变保护配置方案的优化设计便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应给予严谨对待。

对于主变保护配置而言,其通常采用双重化保护方案,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电量保护,另一个是非电量保护。在电量保护配置方面,既有软压板的设置,又有硬压板的设置,前者的功能在于保障投退动作的有效执行。

4、110kV特殊值和35kV、10kV馈线保护装置

110kV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电压值,国内相当数量的变电站均将其当做额定电压,因此,在优化配置方案的工作中,尤其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在各个工作环节均将其作为重点考量因素。结合对象以实现配置的合理选择和应用,与应用常规互感器的情况较为相似,应重视并做好保护类型以及逻辑图的有效保留工作,主要包括主变保护、线路保护以及开关保护等。在数据采集方面,借助光线通信接口以实现对传统的交流量输入插件的有机替代【3】。如此一来,便可更加凸显数字化所具有的优势,一方面能够满足继电保护优化配置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满足110kV电压的相关要求。对110kV线路段予以保护时,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设计针对性的保护配置方案。

以数字化变电站为目标对象,开展继电保护工作时,馈线属于极为关键的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并做好馈线问题的处理。以35kV和10kV馈线问题为例,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有必要分清异同,再予以区别对待。一般而言,为满足不同线路的各自需求,将会引入和应用MU合并单元,往往5回35kV出线同电容器便对应着一个合并单元,同时经由一台交换机以实现保护装置的接入。而10kV与35kV存在差异,其与电容器之间不允许应用合并单元,换而言之,仅允许应用具有独立性质的合并单元。母线电压应采取分段且并列的运行方式,同时分段动作的实现主要借助智能电压切换单元予以达成,从而最终满足运行状态下的数字化切换功能。

结束语

总之,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对于变电站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断优化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里.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二次;集约化;管理

深入推进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按照“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更统筹、更重视基层”的方向,进一步压缩调控管理层级,深化调度功能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地县调二次专业一体化运作。

1 调控二次专业现状

1.1 市县两级二次专业职责范围

1.1.1 继电保护。地调负责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复算、审核和批准;县调负责继电保护定值整定收资和计算、定值单编制下发及现场二次设备运行管理。

1.1.2 自动化。地调统一组织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及配调自动化系统建设,参与基建、技改项目自动化专业审查、工程验收,负责备调管理及地县调按管辖范围分别负责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设备)的运维,协调所辖厂站端及配电自动化终端运维消缺。

地县一体化系统主站设备、调度数据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运维工作。

1.2 现行专业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部分县调二次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全,且各县区二次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相差较大。二次专职普遍知识不全面,保护专职只负责整定计算,对厂站端设备配置不清楚,保护功能不熟悉,运行维护管理缺失,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技术监督管理要求;自动化专职对自动化主站及厂站设备部熟悉,管理缺失,离省公司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2.2 二次专业人员对县调控专业支撑不足,不能为调控人员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2.3 基本上各个县公司都配置1人负责继电保护、1人负责自动化专业管理,不能很好形成A角、B角互补工作模式,容易造成人员请假或者个别人工作不到位造成工作缺失。

2 调控二次专业集约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部署,与公司压缩管理层级的总体要求相适应,深化调度一体化建设,将县调二次专业人员定位为地调自动化室、继电保护室的成员,实施地县调二次专业一体化运作,推动纵向集约,强化地县调二次专业规范管理,着力解决县公司二次专业管理薄弱的问题。

3 实施方案

3.1 业务调整方案

全面实施地县调业务一体化运作,强化专业统一管理和业务集约运作,提升县域二次专业规范管理水平。

3.1.1 继电保护专业。地调全面上收县公司调控继电保护专业工作,统一开展地县两级继电保护专业管理。开展继电保护装置缺陷管理、反措管理、软件版本管理、检验管理;组织县公司保护设备年度、月度检修计划审核和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工作;审核继电保护现场运行规程;组织制定并上报继电保护技改大修项目实施计划,监督检修单位落实相关保管、维护、检验和建档等工作;组织开展继电保护技术培训工作和专业考核;负责县域电网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复算、审核和批准。

3.1.2 地调统一负责继电保护定值整定收资和计算、定值单编制下发及现场二次设备运行管理;继电保护装置检验管理、运行动作分析;继电保护反措落实、缺陷管理。

3.2 人员操作方案

在地县调控现有二次专业人员基础上进行集约管理,充分整合各县区调控分中心现有二次专业人员,打破县域限制,统一开展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运行管理工作。

县公司现有二次专职全部由市公司调控中心继电保护室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工作,按照市公司专业管理的要求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3 工作界面划定

地调:负责地区电网调度运行。承担地区电网调度运行、运行方式、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通信各专业管理职责;调度管辖110千伏电网(含城郊35千伏及以下系统)、终端220千伏系统、其直调电厂以及县公司产权范围内110千伏变电站;承担市公司所属的35-220千伏变电设备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承担县域电网继电保护、自动化、通信各专业管理职责。

县调:负责县级(城区)电网调控运行。承担县级电网调度运行、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运行方式、调度计划专业管理;调度管辖县域(城区)35千伏及以下电网;承担县域(城区)内35千伏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

3.3.1 与县公司调控中心工作界面。市公司负责各县调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所有工作。县调负责收集与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有关联关系的其他专业信息,并及时与市调控中心继电保护室和自动化室联系;例如:县公司检修计划信息、新设备投运信息、县公司运行方式信息、县公司调控运行信息等。

3.3.2 与县公司运维检修部工作界面。县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各自县域电网35kV以下变电站二次设备、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有关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工作将由市公司调控中心继电保护室、自动化室直接与县公司运维检修部联系。

篇5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系统 验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062-02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组合结构

完整的继电保护系统主要包括8个部分,即传感器、合并单元、传输系统、保护系统、同步时钟信号交换装置、断路控制系统、交换机和智能终端。各单元收集传感器传送过来的数据,合并发送到交换机中,并同时接收电路合闸跳闸等动作信号,交换机的功能是实现二次系统和单元间的信息交换,交换机具有二次电缆的作用,使得继电保护系统具有信息传递和网络共享的功能。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可以将断路开关信息传送给保护系统,是短路器智能性能的体现者,由于具有同步时钟发生装置,使整个系统具有统一的时钟源,这样可以准确检测系统故障的发生,并做出处理,避免其他系统受到影响。由于接口是具有高效传输能力的光纤,承担通信传输功能,但光纤极易折断,不能弯曲,电路的物理连接显得十分重要。

2 验收前期工作

继电保护系统的验收工作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智能变电站继电系统图纸的整理,对器械的使用说明的了解,熟悉系统设备中电子线路的连接情况和系统工作运行模式;第二,验收方案的编写。验收人员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相关制度,以及对系统故障的排除方式的总结,整理出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方案措施,特别是对重点项目的审查和验收要具有可行性,以此来保障系统正常工作;第三,工具设备的检查。对于所有的验收工具,要保证其测量的精密性和准确度。同时,还要对验收工作人员技术加以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对仪器使用技术的正确规范,使验收结果更加可靠。

3 制定继电保护系统验收方案

3.1 移交验收资料

验收资料及验收结果的记录,主要检查施工图纸是否完整无误,竣工图纸是否齐全等。

3.2 变电站外部检查

变电站外部检查工序繁重包含以下6个部分热荨

(1)归置电缆铺设。在电缆管道内,一定要将电缆整齐铺陈,避免弯曲打结,而且电缆还应分层布置,一次交流电缆要分布在控制电缆之上。

(2)电位设置。对于不同电位的设置,要视情况而定。等地位要设置在通信系统空间内,焊接保护屏的电位要与铜线相连,铜线截面最好不小于100 mm2,保证焊接的安全。

(3)端子箱与端子盒设置。端子箱中仪器和线路十分精密,不能受潮,因此,需要设置升高座,另外还要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保证密封性良好,要保证端子箱和端子盒的线路连接安全良好,则需要将其外壳与主地网连接。

(4)供电安全保护与控制。电源要采用单独的空气控制开关,保证系统运行时不受外部干扰;双重化装置要互相隔绝其直流电源,使用独立的空气控制开关;部分断路装置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有两个跳闸线圈,这两个部分也要相互独立,使用直流供电;各部分熔断装置的配置具有特殊规范,不可任意更改,上下级不能混用,也不可与其他电子线路混连。

(5)二次回路的连接。二次回路要规范整齐,并保证连接牢靠。通常情况下,电流回路的截面至少为2.5 mm2,其他回路也应该大于1.5 mm2,而且,对于回路和电缆一定要做好清晰明了的标记,对于各部分电子回路的连接,要采用焊锡的方式,保证连接的正常,焊锡回路的截面要求是大于0.5 mm2。高频的同轴电缆保护部分的两端要与地相连,还应沿着其上层,连接截面大于100 mm2的铜线。高频电缆的保护层,在焊接时要与绝缘体接触并保证处于等地位,为了使绝缘导体达到牵引的目的,截面要大于10 mm2。通常,进行电容器的焊接,要高于地面3~5 m,且与地网的铜线连接正常。端子排的连接要符合规范,标号要请独立,以便于区分。

(6)部分器件的双重标号。对于屏蔽层的按钮、压板等所有部分,都要用复合标识的方式,双重编号。

4 继电保护系统验收方法

4.1 传统测试仪与数据采集转换器结合

在继电保护系统的验收工作中,数据采集转换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再加上对传统测试仪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良好的验收工作。在这种工作模式中,传统测试仪充当信号发生装置,对外发出交流信号,然后数据采集转换装置对该信号进行收集转换工作,将信号进行格式转化,最后合并成一定的统一格式。在格式转换阶段,交流信号不便于分析,若转换为ETV等便于分析的格式,验收分析将更加简便。由于工作人员对传统检测仪使用技术相对熟悉,与其他验收技术相比,这是最快速简单的方式。目前正在向新兴技术发展的过渡时期,部分工作仍然由传统的测试仪完成,如逻辑功能的验收,技术人员能快速上手,完成验收工作。但是,这种结合验收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这种方式过于模式化,无法完成动态测量,同时,由于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闭环验收系统需要模拟信号,二者无法匹配,该程序的测试就受到了限制。

4.2 采用全智能检测仪

由于科学技术的出现,在验收时出现了全智能化的测试仪。这种新型测试仪根据全球唯一公共通信标准IEC61850研发,改变了传统测试仪输出交流信号的固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全智能测试仪可以实现传统测试仪做不到的闭环验收,还可以接收智能开关系统和保护系统的动作信号,全智能化检测仪提高了检验精度和准确度,因此,验收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其他检验工具设备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新疆电科院完成了新一代红外在线测试技术,为发热量小,缺陷大的电力设备的加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5 结语

目前,已经有很多生产厂家研发出一些智能型检测仪,但是由于种种限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更多技术性人才参与研究和探索。我们相信,在未来,全智能化检测仪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验收工作中将不断推广,一大批灵敏、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效果佳的全智能测试仪将应运而生,继电保护系统的验收工作将更加精确而简便。

参考文献

[1] 陈浩.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4):232.

[2] 王冠军.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159.

篇6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1.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作用

在大多数电力部门,需要实施自动化的项目包括大坝监护、水库调度和电站运行三个方面。①大坝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计算分析、越限报警和提供维护方案等。②水库水文信息的自动监控系统:包括雨量和水文信息的自动收集、水库调度计划的制订,以及拦洪和蓄洪控制方案的选择等。③厂内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包括全厂机电运行设备的安全监测、发电机组的自动控制、优化运行和经济负荷分配、稳定监视和控制等。

基于现行继电保护运行环境尚未实现根本改变,自动化综合变电站、现代化电网对继电保护功能需求的日渐提升,令其全方位功能的激发与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至今,继电保护以供操作人员灵活掌握和安全上的高度可靠性,正确的逻辑回路动作等优势,科学实现了遥测、遥控、遥调及遥信等共享化管理功能,并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化管控目标。同时其引入的故障录波与基于GPS的卫星对时功能较大程度便利了人们对电力系统不良故障的及时、准确分析与高效处理。

相比于电磁型保护方式,继电保护系统对防雷击、抗干扰、工作环境、电压电源等条件具有更高的客观要求,同时针对现行不尽完善的变电站后台远方监控令我们必须强化提升继电保护管理,完善继电保护相关设备服务运行环境、优化设计维护方式,进而合理补充自动化综合变电站人性化功能,令其为打造运行稳定、安全的综合电网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继电保护在电力自动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1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缺少一定的规范性

在现有的继电保护系统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电力自动化运行的发展。继电保护能够及时对系统中的漏洞等进行检测,找出自动化运行时的安全隐患问题,之后让专业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电力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管理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进行操作,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及时找出问题所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判断,进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现有的电力系统中,对人力资源并未进行科学的配置,尚未推出一个规范化的人员配置措施。而规范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应该是整个电力工程在发展时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2继电保护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性

无论是企业还是生产工厂,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有序运转,保证运转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在电力自动化中的继电保护管理就是一个重点所在,因为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配合,这对继电保护管理有加大了一定难度。现有的继电保护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未形成一个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制度上存在着混乱性。因此,要想保证电力自动化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水平,增强电力运行的稳定性。

3.加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措施

3.1把握关键环节

(1)要强化选型设计。选择和采购继电保护设备,应该坚持质量可靠、功能强悍、技术高端、知名度高的生产厂家,确保设备的质量过关,可以长期使用,千万不能使用劣质设备,因为这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及其容易发生故障,发生故障就需要维修,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会被投入到维修当中,延误发电进度,造成恶劣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损失。设计工作要科学合理,使继电保护、计量、测量、信号、控制、远动等相互配合,从以上每一个环节入手,从更大程度上确保供电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为变电站增容扩建、设备更换改造留有设计余地,使变电站设计适用于综合自动化及传统的有人值守两种模式,使得发生数据无法远传或网络故障时,变电站能立即恢复到现场有人值守模式,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2)要精心安装调试。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建设中,继电保护涵盖测量表计、后台监控、直流系统、五防、远动等众多环节设备。所以,调试安装必须得到完善,为了避免权力交叉和分工不明确现象,应该使继电保护与这些设备间开展密切的配合和协调;同时,应做好基础数据的录入、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各设备的联合调试等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新安装校验,应对其加入80%额定电压,模拟系统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确保装置各条逻辑回路的正确性得到一一验证;针对计算机装置防潮、抗干扰性能较差,安全系数、工作可靠性有限,容易引发雷击现象,应采取“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抗干扰规范,在二次回路及网络线配置避雷器,在直流电源处加设稳压与滤波设备,在变电站控制室加设调节室温空调设备等措施,保障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接线可靠牢固。

(3)要注重验收维护。设备的验收投运及运行维护,除了一些常规整组传动保护试验,还应着重强化对各项设备遥信、遥控、遥调与遥测操作的验收,依据各项设备客观特征制定适应性操作运行规程;竣工图纸、校验报告书、技术资料及时报送管辖单位及运行操作班,为今后的运行维护、检修改造作好技术上的准备。在机电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机电设备操作和控制人员有必要接受现场的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实践经验和技能,把变电站的线路情况和联接、运行模式记在心里,争取对微机装置运用自如;机电设备正式运行的时候,需要定期检查供电线路、数据值等设备是否正常运作,一旦发现某些继电保护及其相关设备没有正常运行,就要立即解决。

2.2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是一项日常工作。因此,电力系统的日常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1)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因为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且更新速度比较快,因此要加强电力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这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坚持“请进来”,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指导;另外一方面,坚持“走出去”,选派机电保护工作人员参加研讨班、学习班,并到其它部门的学习交流,为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以及“两票三制”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管理的作用,切实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从而保证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履职,把工作做到位,抓出成效。尤其是对那些一线的员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

2.3完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

(1)严格落实国家《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导则》(Q/GSW1806-2013)的规定,做好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工作。(2)设备投入使用后,年内完成首检,此后每隔六年开展例行检验,并开展超检验周期设备梳理,在评价周期内一次设备停役时机,进行继电保护B、C级检修。(3)按照导则的要求,定期开展继电保护专业巡检、巡视和D级检修工作,并进行运行与动作信息分析,排查继电保护隐形故障,及时发现继电保护家族性缺陷和不正确动作隐患。(4)对老旧设备,加强改造管理,防止超过设备使用寿命。

结束语

在电力自动化的运行中,继电保护能及时将故障元件切除,减少故障的危害程度,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度。因此,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控制好电网的运行力度,深入分析和研究继电保护设备,严格监视机电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俞芳,周迪江.电力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安全管理措施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228-229.

篇7

关键词:可靠性模型 继电保护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继电保护系统是保证电网运行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成为相关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分为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和人为因素三大部分,根据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分析,必须探讨如何改进硬件的设置和软件的编程设计,如何提高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1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标准

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其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继电保护的功能,并保证其可靠和经济。在研究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时,一般使用概率、时间、频率等来表示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高低。

其中,使用概率表示的是该继电系统在预定时间内,既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动作的概率,是较为普遍的可靠性表示方法,但由于概率不能用于表示被更改、修复之后的系统,所以只能表示继电保护系统发生第一次故障前的可靠性。

使用时间表示的是该继电系统发生故障前的平均使用时间,如果系统被修复,则表示的是上一次故障修复后和下一次故障前的使用时间。

使用频率表示的是该继电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出现正确动作的频率,其公式为正确动作率=(正确动作次数/总动作次数)*100%,以我国的标准,正确动作率应该以Pc表示,不正确动作率使用Pe表示。

2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

2.1硬件

硬件是继电保护系统的基础,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电源供应设备、数据转换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断电设备等,硬件之间关系密切且复杂,导致系统的设置繁杂,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硬件发生故障,直接影响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2.2软件

软件是继电保护系统工作的关键,软件的设计和编程将会直接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运作,因此,如果出现软件在设计和编程时程序存在冲突、漏洞等较为严重的错误,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参数超过了原本设计的承载量,导致系统崩溃等,是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主要标准。

2.3操作

使用者是否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也是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例如操作人员在进行系统按照时出现将继电保护系统的参数和初始值设置出错,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没有按照要求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保养等,都会影响到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3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技术模型

3.1常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技术模型

常规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技术模型是基于对常规可修复原件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因此,常规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参数主要是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修复时间等,而且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工作时间和修复时间往往比较模糊,不能准确地使用数学方法进行表示。

3.2整合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技术模型

通过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衡量标准分析,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是根据继电保护元件的保护动作决定,如果继电保护元件的保护动作效率较高,那么系统的可靠性也较高。根据可靠性研究的原理,整合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技术模型从继电保护元件的改进入手,将同组的继电保护元件进行整合,有效解决单个继电保护元件对物理状态的反映失误问题,并且将元件数据设计为一个整体,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效率,降低元件之间出现重复和相互冲突事件的发生概率。

整合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模型将保护元件的对正确保护动作的概率设置为Pc=P[xi,j=1Hi],1≤i≤N,1≤j≤k,相应不正确的保护动作概率为Pe=P[xi,j=1H0],1≤i≤N,1≤j≤k。将元件整合后决策的正确保护动作是将整合后的决策向量和元件不正确保护动作进行概率运算。

根据以上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能直接由继电保护元件的可靠性得到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并同时计算了继电保护元件的不正确动作概率,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的效率,减少由误差导致的计算结果偏差,不仅提高了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准确性,也能够为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改进提供方向和检测标准。

4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改进措施

4.1硬件改进措施

根据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元件的可靠性是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选择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时应该严格控制质量,尽量使用故障概率小,且寿命较长的元件,从而降低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发生率,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在使用晶体管是应该注意其容易受到干扰的特点,在设计晶体管的位置时避免附近有干扰性强的设备,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将其放置在高压室附近,以免高压电流和电压故障影响到晶体管的工作可靠性。

4.2软件改进措施

在对软件进行设计时,应该尽量使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既能够满足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需求,又能够提高维护和修复的效率,从而降低软件设计开发的成本,增加软件的使用寿命。在继电保护系统软件中加入检验错误运行的设计,使继电保护系统在使用中能够准确检测到错误,自行改正,并对错误进行报告。提升继电保护系统软件的质量,使不同编码的程序能够在互联的控制器上同时运行,提高软件计算效率。在软件中设置复位系统,当意外原因导致继电保护系统运行出错或者难以自行修复时,能够将中央处理器进行复位,使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运行。

4.3使用管理改进措施

继电保护系统的使用方式是影响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继电保护系统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上,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保证规范性,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继电保护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

5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网需求不断加大,对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相关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结合系统实际使用情况,改进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为系统的优化指明方向,改进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改善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从多种角度共同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018-02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微机自动实时监控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点所在。当前,变电站内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微机控制等都实现了功能智能化、网络化,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微机全面解决。

1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可靠性的意义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关于继电保护定值单不全、编号不统一、签字不完善、与运行方式不一致等4项问题,需要给予全部整改完成。在专项治理工作中,供电公司调度中心、运行中心、修试中心等多个专业相互协调,互相监督,使该项专业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并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经验。这就对数字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需要供电公司组织系统、信息、自动化等专业,提出《变电站保信系统web方案》。通过摸索实践,搭建完成并通过相关信息测试,上线。继而推广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实用化,进一步提升了电力调度、监控人员故障快速分析及处理的能力,提高了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推进了创先工作的扎实落地。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为加快变电站继电保护一体化建设,需要提升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组织当值运维人员开展了变电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需要对光纤通道异常及处理方法进行讲解,利用掌握好继电保护知识,把设备的保护原理摸清吃透,才能在平时的运维工作中得心

应手。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建设速度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需要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以此推进变电站继电保护一体化体系。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中,故障录波装置及保护信息子站两类继电保护辅助设备由于使用频率较低,需要得到运维检修人员的重视,部分设备出现采样数据偏差、通道中断等缺陷都未能及时处理,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时,无法采集到相关数据,影响故障的分析判断。

2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微机自动监控系统的实施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中,需要对变电站故障录波、保信子站的运行工况逐一进行检查,利用电脑、说明书、尾纤对每个站、每个保护间隔的电流、电压采样、通信、对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同时,需要对排查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对缺陷进行分类整理。计划对运行工况不佳、投运时间较长的设备积极与厂家沟通,通过硬件改造、软件升级、大修技改等方式及时跟踪处理缺陷。同时还会编制针对不同型号故障录波装置手动录波和录波文件提取操作手册,为指导运维人员现场工作提供操作指南。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和通信技术发展中,所带来的一些变化包括对设备的质量控制,从检测、全寿命周期管理。

智能电网的理解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特征。有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保护、友好互动。从继电保护专业出现特高压互联电网,采用了很多先进的交流输电技术,随着直流输电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还有配电网和智能一次设备使用,都对二次产生一定的影响。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对二次的变化,就是在变电站内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的网络化,包括三层网络建设。信息共享的标准化技术,包括我们时钟同步,还有从广域的角度说是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都为保护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

3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数据采集和硬件

配置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制定故障录波装置及保护信息子站的巡视卡,加强运维人员的巡视,将这类设备的年检纳入每次保护年检工作中,切实提高设备的整体运行质量。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一种反事故的自动化措施。其基本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确保线路和设备安全运行。

电网设备数量呈现规模性增长,而检修力量并未实质性增加。为解决这一逐渐凸显的矛盾,供电公司应会同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继电软件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展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智能决策系统的研发工作。

供电公司课题组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采取以点及面、逐步推广的试点模式,循序渐进开展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

4 状态检修智能决策系统对数字化变电站的作用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智能决策系统可根据保护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科学地对继电保护设备开展在线状态评价,判断保护设备的健康状况和运行水平,制定合理的检修决策建议。

在项目推广实施中,供电公司应完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和保护设备的日常巡检、巡视工作,并使其制度化、流程化。同时完善和开发了二次设备带电检测功能,实时采集、分析保护装置的重要运行状态数据,保护设备的隐患在发展成缺陷之前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供电公司将继续对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和二次回路不停电方式下的在线带电检测技术、基于继电保护运行大数据的故障预测分析及移动智能终端平台技术等一系列国家电网公司前沿课题展开深入

研究。

5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电网运行中的

作用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技术密集、责任重大的专业工作,是电网安全运行、可靠供电的有力保障和支撑,作为专业人员应增强荣誉感,踏踏实实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和素养。

持续开展基础数据整治和反措整改各项工作,大力推进老旧设备改造,完善同步时钟、重合闸配置;正确开展继电保护运行分析评价,贯通联系专责、二次班、运行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推进继电保护现场标准化作业,从源头上杜绝“三误”事故发生,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有重点、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有监督,对培训成效有检验。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维护过程中,需要保护人员对按照作用区分的保护跳闸压板和保护功能压板,进行逐一检查核实,保证管辖范围保护装置压板均正确投退,且满足规范化管理要求,通过此次核查,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压板管理。

6 结语

篇9

【关键词】TQXDB-1A;继电保护;实验实训;改进

1.引言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搞好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想尽办法来加强实践教学设备及环境的投入,很多高职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随着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设备的功效及使用效率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针对TQXDB-1A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以下简称继电保护实验系统)在高职电力技术类专业继电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应用进行研究,在分析总结实践应用方法及效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部分改进设想,以期能开出更多的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训练项目,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提供更好的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继电保护实验系统的构成及功能特点

2.1 基本构成

“TQXDB-1A型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采用实验台结构,实验台主要由TQW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常规保护继电器、成组保护接线图、信号源、控制回路模块、按钮开关、万能转换开关及直流电源、信号灯、蜂鸣器等附件构成。

2.2 能完成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

该实验系统能完成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有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8大类型)、常规继电器组合后的成组保护实验、10KV微机线路保护实验(具备三段式电流保护、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反时限电流保护、低电压起动过电流、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自动重合闸、低压减载等功能)、具有事故灯光控制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音响信号实验等,基本能满足继电保护等电气二次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

3.实践教学应用分析

3.1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展情况

TQXDB-1A型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自2009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从实验室使用登记表的记录情况看,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了部分实验实训项目。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主要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有单个继电器的电气特性实验、常规两段式电流保护实验、方向性电流保护实验。电气二次回路课程主要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有事故灯光控制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具有防跳功能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音响信号实验、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

3.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实验培训系统自身存在的不足

(1)实验培训系统生产厂家没有提供完备的设备技术说明书,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

(2)生产厂家提供的实验指导书中部分原理接线图有错误、部分项目的操作步骤不清楚(比如整个实验台有多个电源开关,其操作顺利及功能作用等没有介绍),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及新教师的培训使用;

(3)电磁型电流继电器(或电压继电器)的2个线圈引出接线端子只有1对(被厂家设计为串联连接方式),不利于通过对继电器两个线圈进行串联或者并联的定值调整设计训练;

(4)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参数测试没有配备测试仪表,无法准确测量;

(5)一次系统模型部分没有配备相应的测试仪表,无法监控一次系统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

(6)一次系统试验电源电压直接接三相交流380V电源,没有被三相调压器控制,因而无法控制一次系统模拟短路故障后的故障电流大小(设备安全保障性不够)。

3.2.2 实验实训项目的应用开发问题

由于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较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所以多数任课教师直接利用指导书中的实验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单个继电器的特性试验、利用特性实验信号电源进行单相两段式电流保护模拟试验,并没有模拟出线路故障后保护跳闸断电的真实效果,与工程实际脱节较严重,在校内举行的学生继电保护技能大赛中可以证明这一点。比赛中,多数同学对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电流保护接线方式完成电流III段保护的模拟实验要(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状况)没有感觉,仍按照平时上课时训练的接线方式(单相式接线原理)去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显然,该实训设备的功能作用远未充分发挥,整体利用率并不高。

4.综合应用开发及改进设想

4.1 实验系统改进设想

针对常规继电保护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设想:

(1)实验系统中使用的三相交流电源先经过三相调压器后,再由三相调压器的输出端接入实验系统中,达到通过控制一次系统电源电压来限制输电线路模拟故障后短路电流大小的目的,以保障相应实验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2)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的两个工作线圈分别引出2对接线端子,以便学生充分理解两个线圈串联与并联后动作值的变化关系。

(3)特性信号实验电源部分的电流源输出因为调节旋钮损坏无法调节大小的问题,采用新增独立的电流源来代替原有电流调节方式,从而提高电流调节的可靠性。

(4)利用微机保护测试仪代替实验台的部分辅助仪器设备来完成如方向继电器等特性试验。

4.2 综合应用开发设想

基于本实验台的功能结构组成特点,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等课程的教学标准及目标要求,重新编制与工程现场操作步骤及标准要求更贴合的工学结合实训指导书,多开发、开设综合性更强的实训项目,减少单一的特性实验。举例如下:

(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35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学生完成方案配置及相应的整定计算后,就可以利用本实验系统中的器件完成最后的保护装置设计并演示动作效果。

(2)各类基本的传统保护模式跳闸综合实验。从一次系统运行方式模拟、故障参数的计算、保护的原理接线、故障模拟等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与真实工程现场的线路保护装置基本一致。特别是电流互感器及断路器跳闸控制回路方面真实感很强。

(3)微机线路保护的基本训练。主要是熟悉微机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故障信息查询等综合应用方法,与传统保护的训练重点不一样,微机保护装置从实验接线来说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

[1]TQXDB-1A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Z].湖南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

[2]张亚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问题,故障分析,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当前微机保护装置因其具备完善的自检功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机保护装置可智能检测装置内部重要元件和逻辑功能软件的运行情况,而其完善的闭锁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灵敏性,但同时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存在的问题日渐频繁,有必要对二次回路加强管理,提高检修维护质量,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安全可靠的运行。

二、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的问题分析

继电保护及其二次回路接线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一旦出错,将可能造成继电保护的拒动和误动,如下所示。

1.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没有正确安装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所涉及的回路非常多,包括电流、电压、控制、信号等回路,正确安装,才进行正确动作。如果基建项目、技术改造管理、施工或验收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安装问题,必将导致继电保护的误动或拒动。比如就地汇控柜至A、C相机构箱第二组跳闸线圈的电缆接反,在二次回路核查、开关分相传动等施工和验收阶段,都没能发现问题,一旦线路发生A相故障,保护出口跳A相开关就会跳C相开关,导致线路不能成功重合闸,线路开关三相跳闸,继而发生线路停电。

2.端子松动,接触不良,二次回路有寄生回路、接线错误、标识错误

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厂家配线错误、现场安装过程中的接线错误、标识错误时有发生。比如将光纤通道与载波通道标识贴反,光纤通道一旦中断,需要调度,应执行退出线路保护、辅助保护的光纤通道的操作,结果却退出了载波通道,导致线路光纤和载波通道都退出了,线路纵联保护陷入无通道运行的状态,线路故障时两侧主保护中的纵联保护将拒动。

3.二次回路电缆绝缘损坏

继电保护的控制和信号传输都是通过电缆进行的,二次回路电缆一旦因雨淋日晒或虫鼠啃咬导致绝缘损坏,或因长期发热导致绝缘下降损坏,将影响控制好信号传输,导致设备事故。

4.工作人员的误操作

现场工作的管理中,某些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经验、技术,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也没有准备到位,误碰事故或误动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继电保护误动事故。

5.继电保护技术资料不全,图纸与现场不符

一般来说,导致图纸资料和现场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设计修改后竣工图没修改,在工程安装调试阶段,施工设计图纸发生了设计修改,技术人员根据设计修改通知单来进行接线,但却没有在竣工图上补充相应的修改;二,设计修改后原图纸没修改,技改工作完成之后应对原图纸也进行相应修改。继电保护工作专业技术性强,如果缺乏正确的图纸资料,将导致现场施工时错接线,漏接线,导致继电保护的误动或拒动,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三、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针对措施以预防问题的发生。

1.加强设备安装管理

正确的继电保护施工方案、严格的设备安装管理是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才能发挥现场工作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施工前,应合理设定施工程序、顺序以及相关的工艺流程。而且,在施工前,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应重点关注关键部位和脆弱部位的操作工艺、规程和保护措施。工程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抓住重点工序,有效组织,落实好质量控制管理,并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按步骤实施工程项目的各程序,应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技术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并遵循验收规范,定期进行质量检测验评。杜绝现场随意施工,监控施工流程和质量。

2.加强对二次回路整组试验的管理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施工完成之后,应当在设备送电前,对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进行整组试验。整组试验,不但需要由电流及电压端子通入与故障情况相符的模拟故障量,保护装置应当设置为与投入运行完全一样的状态,检查保护回路及整定值是否正确,杜绝用卡继电器触点、短接触点或类似的人为手段,进行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为了切实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可靠动作,在投入运行前务必进行整组试验。按照规定每一套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都必须作用到断路器,当使用了公共出口继电器时,可以由一套保护装置操作断路器,以减少断路器的跳闸、合闸次数,其它的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则可以只作用于公共端出口继电器。整组试验的内容对新安装保护的试验是继电保护调试中进行的最全面的试验,用来校验保护回路设计的正确性以及调试质量的可靠性。整组实验,能方便找出二次回路上的接线错误。

3.加强对二次回路绝缘电阻的测量

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应进行定期检查,测量其电阻,从中可发现电气设备导电部分中是否存在影响绝缘的异物,绝缘局部或整体是否存在受潮和脏污的现象,是否有绝缘油严重劣化、绝缘击穿或严重热老化等问题。应重点关注继电保护回路绝缘的测量工作。由于微机保护装置的普遍应用,出于担心保护插件的损坏,现场对二次回路的绝缘检测工作力度不大,然而安装在户外的和二次回路相连的变压器本体上的二次端子箱,断路器控制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很多设备,由于处于较差的运行环境中,绝缘降低的问题频频发生。因此,现场继电保护人员应当重视保护定检中绝缘检查项目,严格做好检查。检查绝缘时,应断开相应设备的电源,拔出其插件,杜绝对设备的损坏。

4.严格执行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要求

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所针对的是继电保护及二次系统设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普遍性问题,这些有效的技术改进措施有利于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执行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可有效预防保护不正确动作引发的系统事故,有利于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运行,保障电网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反措管理是继电保护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抓好继电保护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

继电保护图纸和资料应当分类归档,摆放整齐,保证图纸、资料和现场接线相符合。现场工作应当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绝对不允许依赖记忆和经验,充当工作的依据。一旦图纸资料和现场实际接线不能保持一致,后期继电保护人员的维护工作中,将会面对较大的操作困难和安全隐患。因此,应提高对图纸资料管理的重视,一旦发现图纸与实际不符,应当立即查线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明原因,然后按照正确接线进行修改更正,最后还应对修改理由和日期做好记录。如果改动比较大,在原图纸上修改难以保持清晰,应当尽快绘制出新图来反映真实情况,对班组留用资料及档案资料也应做好相应的修改。二次施工必须更具图纸和非正式图纸才能进行。建议尽快促进图纸、资料的电子化,对图纸、资料应及时做好更新。

四、结束语

电网发展迅速,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继电保护随之日益复杂,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其技术培训和专业管理,在日常操作中,应当对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各接线端子仔细检查,对图纸应严格审核,务必保证二次接线的正确,避免误接线,防止寄生回路。

参考文献:

[1]李伟明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抗干扰措施浅析价值工程-2010年第36期

[2]高金锴 董红 程文英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排查及防范吉林电力-2011年第2期

[3]喇晓军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破坏作用及提高其正确性的措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