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消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建筑消防的特点

篇1

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它具有占地少、节约资源、容纳人员多等优点,同时,从消防安全方面研究,又具结构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楼房高、用火用电量大,火灾负荷大等特点,其消防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火灾情况下疏散困难、人员伤亡大是特点之一。最典型的高层建筑火灾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世贸大厦火灾,由于大厦功能复杂,人员高度集中,火灾发生后共计死亡2974人,震惊世界。近年来,武汉本土也发生过几起高层建筑的火灾,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其原因之一是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大、人员集中,火灾情况下惊慌的人群疏散十分困难。

2、电梯及各种管井、竖井多,火灾情况下蔓延途径多。高层建筑中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是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倘若防火分隔不严,烟囱效应将会发生。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为0.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道扩散速度为3-4m/s。如一座高2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在一分钟左右就能从一楼竖向管道井扩散到顶层。美国世贸大厦仅各种电梯就有104部,疏散楼梯100多部,管井竖井6000余条,火灾发生后烟囱效应十分突出,火灾蔓延的速度非常之快。

3、烟雾是火灾亡人的罪魁祸首。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首先是烟雾的出现,伴随着热气流的产生,夹杂着可燃物飞溅,从而导致火灾形成。同时烟雾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危及人的心脏和大脑。如汉正街“1.17” 火灾亡人几乎全是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致死。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1、高层建筑消防投入的比重不足。目前,我们国家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经费投入不到建筑总投入的百分之八,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百分之三十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在消防设施的的规划、设计方面留下了先天不足。

2、建筑消防施工流程环节较多。由于工程转包层次过多,加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和业务水平、及赶工期等原因,特别是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有些中标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它有资质的单位,而施工却还是原班人马,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一些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水喉、防火门、防火帘以劣质次品充当合格品,给工程带来重大火灾隐患。

3、固定消防设施后期的管理不力。应该说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是能够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大多数是物业公司管理,负责任的物业管理是到位的或比较到位的,少数物业只会收取物业费、停车费,不会对固定消防设施管理维护,致一些消防设施带病工作,甚至不能使用。尤其是有的开发商将消防设施的管理移交物业后,单凭物业费养活员工,还要维护固定消防设施,不再另外投入,给物业公司对消防设施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构想

1、从源头掀起,优化消防设计。

消防设施齐全。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并加强排烟设计和安全疏散系统设备,配备各种类型及功用的消防设施,并试图开发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以形成一种智能火灾监控与消防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规模、火灾载荷、危险性、事故后果以及疏散和扑救的难易程度,确定相应的消防设计及设施配套方案。

2、职能到位,专业指导从严把关。

相关部门要把好消防设计审核关、工程施工监督关、消防验收关,杜绝高层建筑的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设计是否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设计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的设置除了在避难层和首层与地下一层之间外,应上下直通,避免错位,在底层直通室外,楼梯间及其前室、疏散走道等还要考虑防排烟措施,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和宽度均应满足规范耍求。最后,严格控制可燃易燃的建筑装修材料,是预防火灾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及其前室、安全疏散通道、避难层和厨房间等使用明火场所的墙面、吊顶、地面均应采用非燃材料装修,会议厅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尽量选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装饰织物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织物。

3、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管理责任

高层建筑往往涉及多家产权单位,承包、出租或委托经营管理时,又涉及多家使用单位。因此,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购买、租赁合同时,必须与之签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合同,尤其是关于固定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添置、更新以及消防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培训方面一定要明确责任。通常应该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房地产开发商对于自己管理的建筑也应该确定管理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若开发商委托物业服务公司管理的,也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国消防法》第十八条第二款以及湖北省消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明确甲乙双方各自的责任,共同维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应当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各产权单位应当在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它建筑消防设施方面明确管理责任。同时,针对高层建筑的管理特点,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要尽可能地细化量化,真正落实“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十二字要求,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4、对居住在高层建筑的人员进行消防常识及火灾逃生的培训,增强临场处置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一般高层建筑上,都设置了固定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电梯防烟前室,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及室外疏散软梯),各楼层均设置了室内消火栓,公共部分还应配备灭火器,作为居住在高层建筑上面的人员,应该基本了解这些设施的用途和掌握常用的使用方法,以备急用。一些西方国家从小学生开始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我们国家近几年也逐步铺开。因而,笔者呼吁:相关部门应对入住高层建筑的人员进行一次火灾逃生的常识教育,尤其是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了解熟悉,及在烟雾情况下逃生的几种不同姿势的掌握。并呼吁入住高层的居民以家庭为单位配备必要的逃生器材,如高空缓降器、防烟面罩、照明电筒等。

5、加大对特种消防举高车辆的投入,达到城市长高与消防车辆长高的步伐相协调。目前武汉市举高车不足50辆,最高的只有72米,多数只能扑灭十八层以下楼层的火灾,至于十八层以上楼层的火灾,主要依靠固定消防设施来解决。笔者同时呼吁加大购置举高车的步伐,以适应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及灭火的需要。

篇2

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与一般建筑的消防管理相比,大致有以下特点。

1、高层民用建筑内部的陈设和装修材料大多是可燃或易燃物品;高层工业建筑使用和储存的易燃、可燃物更多火灾负荷很大建筑内的

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各种竖向管井,就象一座座高耸的煤囱,加上高楼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一旦发生火灾,火势猛烈、蔓延迅速。而且建筑物高、楼层、垂直疏散题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又少、人员疏散困难,容易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加之楼层高、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对扑救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搞好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应是建筑消防管理的重点。

2.高层建筑消防功能与其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是截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必须搞好其防火设计,并做到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如果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各项消防技术措施得不到贯彻和落实,等到工程竣工后,才发现存在有不安全因素,不符合防火要求,为时晚矣。即使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则已影响工程的投产和使用,而且在资金、材料等方面都将造成巨大浪费,有的甚至无可挽回,将会贻患无穷。因此,对高层的建筑消防管理,必须严格控制这几个环节,才会有管理的主动权。

2、高层建筑消防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我们还看到,在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方面,各地已经走出了路子、提供了经验、也提出了许多尚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目前主要有:

1、建筑设计消防管理方法落后、控制能力不强,致使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消防责任不明。一些设计人员凭经验设计,依*消份;部门把关的依赖思想,发现了不少不合格的施工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难以落实。

2、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建设单位对消防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往往为增加使用面积,压缩投资而擅自降抵消防安全标准,裁减消防建设项目。

3、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能力,只是为了赚钱而从事消防工程的施工不能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对现代消防设备的性能缺乏足够了解,缺乏实际施工、安装的经验,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4、消防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簿弱,有的不设专业岗位人员,由兼职人员管理,甚至不经过岗位技术培训的人员也顶岗,未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度,有的虽建立了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对消防系统技术功能不熟悉,更不能正确处理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甚至不懂技术而误操作。

5、随意改变高层建筑使用性质和功能,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在施工中破坏建筑内部的防火、防烟分隔、安全疏散和原有消防设施、设备的现象屡见不鲜。

6、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层建筑一家所有多家使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多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消防管理机制,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无人问津,消防安全管理成了死角或流于形式。

7、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法规、消防工程技术法规目前尚不健全、不配套。

3、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问题的对策

1、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把“三关”。

高层建筑存在的隐患,是设计不合理、不完善,施工不符合要求,验收不严格带来的。把好三关,是消除隐患,预防火灾最基础的工作。

(1)设计的防火审核关。在实施审核中以法律为后盾,贯彻技术规范。一是加强消防技术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建设;二是积极、灵活地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设计院、室成立防火审核机构,明确防火负责人。

(2)施工检查关。施工单位是否有消防安装许可证,是否有安装经验及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按图施工,消防隐蔽工程是否能满足要求等情况,只有在施工期间进行检查,才不致于完工后因既成事实或隐蔽无法看到而造成隐患。

(3)施工验收关。消防验收的好坏不仅直接反映出消防监督力量和依法监督的水平,而且关系到消防工程的质量的高层建筑的安全度。为此一是把握技术关,消防验收必须有工程设计的技术负责人参加,由他们对各项专业的消防设备、设施技术负责、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二是应制定一系列的验收标准,进行定性、定量地评价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质量。

2、实行技术培训,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通过验收并交付用户投人运行后,重点是要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派的岗位值班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经消防监督部门考核,发给岗位工作证以后,方可值班顶岗,培训工作可以由消防监督部门组织生产厂家或安装调试进行,并对系统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进一步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有的义务,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尤其是多家经营、使用的高层建筑,要成立有出租单位牵头,租用单位参加的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各租用单位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消防安全,集中管理大楼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按时进行防火检查,制定严格地消防管理制度,楼内各处、科、室要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4、普及高层建筑消防常识,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全民对高层建筑的消防意识,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人人自觉遵守消防规定,关心和支持消防工作,才能把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做好。

研究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探索如何实施和加强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我们已迈出一大步。在不少方面、不少环节上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

五、参考文献

[1]陈方正.高层建筑如何营造平安[J].浙江消防,2000,(12).

[2]严娟.多业态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初探[J].消防月刊,2000,(09).

[3]马庆涛.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之我见[J].山东消防,1999,(03).

[4]胡晓文.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消防,1995,(11).

[5]赵基兴.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经验介绍二则[J].中国给水排水,1994,(03).

[6]谭连生.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灭火对策[J].时代消防,1997,(04).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不足;措施;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加之建筑用地资源紧张,使得城市构造开始向高空不断延伸,高层建筑俨然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趋势。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结构功能复杂、人员众多、高度高、用电量用火量大等特点,故应对其火灾隐患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十分必要。

一、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概述

在各种防火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相比于多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火灾危害性更大,且高度越高,危害性亦越大,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安全。总体来讲,高层建筑火灾主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火势猛烈,具有极快的火灾蔓延速度;第二,对于火灾的扑救十分复杂;第三,对于人员的疏散存在难度。

二、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不足

(一)消防施工先天不足

从高层建筑的设计到施工,不但环节多,而且要求高,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工程在竣工后仍存在着一些火灾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施工过程当中,一些单位出于对工期、资金、时间的考虑,而没有依据施工相关规范严格的开展,使得建筑消防设施难以同规定要求相符,遗留下很多隐患;第二,实际施工中,存在材料使用、防火分区、隐蔽工程、分隔设施上存在与规范要求不符的现象,如采用大量易燃、可燃的材料,进一步增加了建筑火灾隐患;第三,一些高层建筑在消防审核后,因受利益的驱动,致使建筑施工、室内装潢、设备安装、项目监理环节中出现偷工减料、采用伪劣商品的现象,建筑消防安全难以保障。第四,高层建筑施工中,有很多是由私人建筑队承包的,人员业务水平低、素质差、流动性强,难以使用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

(二)消防设施配置不足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仍存在着设施配置不足的问题,对于最基本的室内消火栓、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等消防设施尚有一些建筑未能满足。此外,对于消防系统的保养维护及停用亦缺乏控制的合理性。

(三)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

第一,通常来讲,高层建筑为何用建筑,使用单位多,产权单位多,从而导致了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出现各单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不明,消防安全制度难以落实。第二,有些建筑的使用单位和产权单位缺乏思想认识,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存在任意封堵消防通道的现象,加之缺乏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使得消防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难以落实。

三、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措施分析

(一)强化高层建筑消防技术

高层建筑的消防技术主要包括防火、控火和耐火三方面措施。防火主要是消除引起火灾的物理化学条件,防止起火。在高程建设施工中应使用防火构件、防火材料,在建筑装修中应采用具有难燃性的建筑材料;控火指的是将火灾控制于原始的状态。高层建筑应当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做好早期的探测和初期的扑救工作。控火的目的在于将火灾控制于较小的范围内,将火灾蔓延途径切断,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面积,从而为进一步的消防救援创造条件;耐火即强化建筑构件的耐火稳定性,保证其在火灾中的仍有效,从而防止火灾引发的坍塌事故。同时,耐火技术亦可以为消防救援提供更多的实践及保障自身的安全。

(二)科学合理的消防系统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建设单位应注重消防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合法性建设。消防部门依法进行对建筑项目的消防审核及验收工作,从而确保高层建筑中消防设计的可靠安全,监督指导防烟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卤代烃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设计的科学合理,从而保障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整个消防系统完整可用。

(三)完善高层建筑的消防预防

高层建筑应独立设置电梯井,井内严谨敷设可燃气体和同电梯无关的电线、电缆。管道井、垃圾道、排烟道等竖管道井,均应独立设置。高层建筑内的卫生间和厕所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层建筑内的地下室房间、娱乐歌舞放映场所、可燃物品客房等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的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此外,还要注重对于室内消防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强化日常的消防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日常管理中应明确责任,确立逐级的防火责任制,将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责令专人对建筑内的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查,从而保障消防设施的可用完整性。严禁非消防人员对建筑构件与消防设备进行拆改,禁止改变高层建筑内的疏散通道位置和耐火等级。同时,应对建筑用户积极地开展消防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和简单的灭火操作。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火灾疏散演习,明确疏散路线,学习基本的防烟、防毒知识,从而提升建筑的火灾自救能力。

总论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对其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当前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并积极地开展,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欣慰.浅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防范措施[J].科技探索.2010(11)

[2]姜晓继.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2010年21期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消防防火系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多,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在设计初消除火灾的隐患,还要在思想上提高预防火灾的意识,遏制及杜绝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不要让悲剧一次次重演。

1 当代高层建筑突出的火灾特点

1.l 火势蔓延较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风道、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比较多,如果防火分隔区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如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主途径,尤其是一些高级宾馆、综合楼及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其室内可燃物比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专家测定,在火灾初期,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的扩做速度为每秒0.3米。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的烟气扩散速度能够达到每秒3~4米,也就是说如果一座高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极快,大概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1.2 疏散相对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层数多,垂直距离长。其疏散到地面或者其它安全场所所需时间长;二、人员较为集中;三、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的空气流动较为畅通,火势与烟雾向上蔓延的速度很快。这就增加了疏散的难度,而且我国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即使有很多的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与扑救工作的需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无法使用,而我国多数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但是楼梯间内一旦窜人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工作的进行。这些都属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工作的不利条件。

1.3 扑救工作难度很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有些甚至达数百米。一旦发生火灾,从室外进行扑救工作相当困难。一般主要立足于自救工作,即主要靠室内的消防设施。但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中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所以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比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而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建筑物高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超高层建筑,尤其是4O层以上建筑本身就具有较大火灾危险性,即使完全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防火设计,也会出现一些与建筑安全使用、有效救援相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防火设计的概念上有所调整。

2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总平面设计难以满足消防车实际操作需要。很多高层建筑的工程四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建筑施救面为分段设计,不具备连续性。建筑外墙很多采用玻璃幕墙,施救场地设在地下车库的顶板。消防车道虽然完全按照“高规”规定来设计,但从灭火救援与消防装备的实际考虑,这样的设计根本无法满足大型消防登高车的操作需要。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设计进行时,必须结合当地消防部门的装备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才能有效发挥消防装备的最大功效。

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位置合理性问题。“高规”规定,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该设有避难层,自高层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者两个避难层之间距离不宜超过15层。此规定目的是,发生火灾时聚集在第一避难层的避难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通过消防登高车把人员疏散下来。当前,很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总不管建筑的使用功能是什么,层高是多少,实际高度有多高,都把规范要求的15层作为两避难层的分水岭。我们认为,避难层的设置不仅要考虑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还要考虑消防登高车能够进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尤其是第一避难层,更要考虑当地的消防装备实际水平,设置在消防登高车可以进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内。

高层建筑是否考虑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的快速疏散是一般高层建筑将楼梯作为人员疏散的首选。根据“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的电梯有两种运行方式,一是在火灾时客梯迫降至电梯首层,并停止使用。二是消防队员要通过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层,实施扑救与人员的救援工作。在今天,利用电梯进行辅助的疏散已成为一项研究内容,高层建筑中的大量疏散人群及烟气垂直蔓延迅速使得人员疏散问题格外凸出。特别是对残障人员的疏散工作。实际上之所以禁止利用电梯进行疏散,有两个原因,一是电梯本身的安全性,包括火灾时电梯电气的线路、部件的防火安全及电梯机械部件是否受热失效等;二是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轿厢的“活塞效应”及井道的“烟囱效应”极易将楼宇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危及到电梯内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如果不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再加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控制方式,高层建筑利用电梯进行火灾的疏散是不可能的。

第一,根据建筑火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议只有火灾发生初期阶段才能利用电梯疏散,因为这阶段火灾燃烧面积不大,对电梯运行影响较小,可以保证电梯疏散可靠性,因此,如何控制电梯的运行是关键。第二,电梯本身的安全性。如果普通客梯以消防电梯的标准来要求,其防火安全性能就能够大大提高。第三,电梯的运行环境可以通过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防止火灾烟气蔓延到电梯前室或者电梯竖井,大大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另外,在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一般都会根据楼层数多少对竖向电梯的布局进行分区。这样进行分区能够提高电梯运载能力和运行速度,减少人员在轿厢内每留时间,对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疏散非常有利。

所谓高层建筑的安全特征,指的是按相关的规范进行设与和施工的安全设施、设备,包括一部分针对建筑自身特点做出的特殊防火设计。危急情况下将楼内人员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应急响应的核心任务,而要完成这任务,事先要组建一支应急响应队伍较为关键。应急响应队伍组织结构要根据建筑物可能发生危机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来确定,即根据确定的建筑物危机级别来成立危机应变小组,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响应预案还必须明确可利用的外部支援力量,一旦发生大规模危机事件,能够召集其协助大楼救援工作。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扑救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13-02

火灾是无情的,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高层建筑的火灾。2007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突然着火,属于高层建筑最高火灾;2007年的浙江温州温富大厦发生的火灾,有21人在火海中丢掉生命;2009年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等等。种种惨剧一直在提醒着我们,防范火灾的发生是多么的重要。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极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就当前消防装备发展来看,要成功的扑救一起高层建筑火灾难度较大。为此,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和高层人员的疏散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特点与普通建筑结构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1 可燃物质多

易燃的建筑材料,像苯板和矿棉,它们的燃点就比较低,很容易引起火灾。就目前建筑材料而言,在保温和防火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上始终相互矛盾,保温性能好的材料,燃点相对就低,材料可燃性大,相同的,防火性好的材料,在保温性能方面就较差。

1.2 火势蔓延途径多、扩散速度快

高层建筑内设置有风道、楼梯间、电梯井、垃圾道等,若发生火灾,室内的通道会形成竖向的火洞,烟气向上不断升腾,形成极其强烈的烟囱效应。火灾一旦发生,火苗不断向上升腾,并且很有可能以跳跃式的方式向上一层扩散。建筑物越高,火焰蔓延和烟雾扩散的速度越快。而且,如果不能把防火分隔做好,在外部风的作用下,还可能引起邻近的建筑起火。

1.3 疏散难度大

在高层建筑内普遍存在楼面孔洞多、楼梯无扶手、物品收放无规则、安全出口无清晰指示标等情况,以上这些因素都非常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所在建筑由于楼层多,火灾发生之后,处于较高楼层的人员要离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火灾发生后大多数人会出现惊慌、拥挤、踩踏。高层建筑的通道有限,人员又相对集中,疏散起来难度增加,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再加上通讯联络的局限,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上层仍然不能得到及时的通知,这就使疏散更有难度,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1.4 扑救难度高

建筑高度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最最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战术措施在面对高层建筑时,就变得难以施展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防设施条件不完善。如果火灾发生在高层建筑顶层位置,消防云梯最多只能达到100米左右,室外扑救则很难完成。

(2)消防人员登楼困难。火灾扑灭初期非常重要,现场的人员又不太会使用消防设备,等消防人员做好准备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体力已经消耗不少,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操作。比如配合困难、风大、楼太高。

(3)供水难。火灾发生时,灭火用水量一般为每秒100升左右,一旦供水系统发生故障,则会造成无法供水灭火。

2 火灾起因分析

2.1 消防审核的缺陷

所有的高层建筑必须实行消防部门的审查程序。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查,才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但在实际中,很多高层建筑往往不按照相关的检查程序来执行,导致很多建筑都不合格,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2 高层建筑的设计缺陷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消防设计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很多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消防设施不完备,有的甚至没有设置任何的消防设备,相关的安全通道标识也没有,从而增加了火灾隐患。

2.3 消防工程质量不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土建工程上,很多高层建筑的防火部分是直接由原本土建施工单位负责的,消防工程的质量十分低劣。而且相关的设备质量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旦发生火灾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控制不了火灾。

2.4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难

建筑的消防安全离不开先进的消防设备。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备从来不缺乏,但是这些器材却没有安排特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相关器材过期失去效用,火灾出现后有的器材甚至无法工作。

3 火灾扑救技术对策

高层建筑的物理环境特殊,如果火灾处置得不好,火灾扑救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要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加强自主管理,落实火灾救援技术,防火患于未然。

3.1 完备的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定时查看报警系统、消防斧、供水泵和消防水管的维护和使用情况。消防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备,如消火栓、消防水管等。这些器材能有效控制火势、缓解供水紧张、缩短疏散时间。

3.2 确保联络通畅

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现场的联络通信较正常通信困难,因为火灾现场无法使用灯光、手语等沟通方法,因此可以采用消防系统车载电台和消防移动通讯指挥车。高层建筑的内部会有很多通信电波到达不了的地方,电梯内可能会有信号屏蔽。现场指挥人员要结合建筑物内部结构特点选择信号干扰少的位置,有效确保内外的信号通畅。

3.3 固定消防设施的改进

建筑设计与预防火宅有着很大的关联,建筑的消防设计完整、合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很多高层建筑的设计不完整,不包括对消防设计的设备,即使有相关设计,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设计者只是一味地站在甲方的角度来布局,忽略了对消防安全的考虑,没经过消防审核就投入使用,所以消防设施待改进的地方不少。

3.4 救援攻坚组的启用

攻坚组必须携带好通讯、破拆等相关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攻坚组各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并随时保持联络,协调一致,在灭火救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4 结语

如今的灾害事故越来越严重,处置难度日益增加,高层火灾的扑救变得异常复杂,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一旦火灾发生,由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较为特殊,使得防火难度增大。所以,在高层建筑灭火工作中,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结合高层建筑物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与相关火场匹配的扑救对策,提高消防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对装备和技术进行充分的改进和利用,从而有效处理火灾事故,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很好的完成扑灭火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高云,张浩,弋俊楠.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6).

[2] 张家明.从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2).

[3]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篇6

关键词:城市化 高层建筑 消防疏散 灭火装置 危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059-01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高层建筑快速的崛起,尤其是各类综合性的高层建筑也不断的出现。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重视其安全疏散的设计。

高层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楼层层位高,垂直疏散距离相当长;第二,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相当的快,给安全疏散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第三,高层建筑人员多,并且非常集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人员心理紧张,混乱无秩序。给疏散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基于高层建筑的这些特点,必须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工作。

2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为了让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更加合理有效,必须把握好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合理利用室外疏散楼梯、阳台、屋顶平台等等这些与大气想通的有效

第二,防火门是一个关键的部位,在发生火灾时,必须确保其在自动关闭状态,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原则必须要考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有利于有效的进行安全疏散。

第四,设计的高层建筑疏散路线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通畅,避免人、物交叉,更要避免出现逆流。

第五,保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必须严格执行。

3 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性以及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总结了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引起重视,为合理疏散提供帮助。

第一,发生火灾,恐惧心理导致失去判断力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员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对于火灾多数人只是知道其危害性,但有较多的人不了解发生火灾后该如何做,如何进行有效的疏散。所以,一旦遇到火灾情况,就表现的非常恐惧,失去判断力。

第二,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蔓延途径多。因此,其危险性非常大。同时,高层建筑大量的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导致火灾载荷非常大,给疏散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第三,高层建筑疏散时间长

高层建筑楼层非常多,一旦发生火灾,疏散的时间就会非常长。对于火灾疏散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一分钟就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另外,如果分区内只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其他的出口均通向相邻的防火分区,即使安全出口的数量和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也不能保证本区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还会给相邻分区的疏散带来压力和混乱。

4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策略方法

基于以上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如下有效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策略方法。

第一,从设计入手,延长危险来临时间,从源头控制危险

烟气层内某些物质超标是对人员构成危险的条件。所以有效的减少烟气厚度是延长危险来临时间的有效方法。为了减少烟气厚度可以做以下工作:(1)防火分区的合理设计。防火分区可以有效的将火灾限定在界定的范围内,对于人员的撤离有非常大的效果。(2)自动灭火系统的合理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它既可以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还可以在火灾来临时,扑灭初期火灾,限制火灾的蔓延。(3)自动排烟设施的有效设置。其作为疏散逃生的辅助手段可以保护疏散通道安全使用,同时还可以限制起火点烟气的扩散。(4)消防控制系统的有效设置。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是楼梯间和其前室的加压送风;是防火门或其它开口保护设施,使其关闭;是紧急事故照明和疏散诱导标志灯的控制;是排烟系统的控制。

第二,安全出口和安全疏散距离的合理设计与控制

安全出口的合理设计和疏散距离的合理控制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控制措施。具体安全出口设计的做法为: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平开门;在开启门的时候,门不能影响到紧急疏散人员;严禁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门槛。

疏散距离控制的具体做法为:房间设置不宜过大,要求房间内最远点到进门的距离不能超过15 m;房门到最近的安全出口距离不能超过30 m。这是从发生火灾人们的行为角度尽快考虑而设计的疏散距离。

另外,在设计楼梯时根据计算出的疏散宽度,既要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的宽度,也要合理布置疏散楼梯的位置,应根据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和每个安全出口控制的人流股数,科学合理地确定楼梯的位置和数量。

第三,疏散路线的合理设计是保证人们快速到达安全地带的保障

疏散路线的设计必须做好:(1)简捷明了,便于寻找和辨别。(2)疏散楼梯要靠近电梯布置。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最先考虑的是最熟悉的路线,就是电梯,这样疏散楼梯与电梯靠近,方便人们的查找。(3)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这是为了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和疏散人员不会出现交叉。

第四,合理设计避难层

避难层可以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可以节约投资,可以缩小设置范围。一种是专用避难层,另外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合理设计避难层是缩短疏散时间的一个有效方法。

5 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随着各类高层建筑的不断使用,会不断的出现各类安全疏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的创新,更加重视消防安全疏散问题,有效的保证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消防;高层建筑;特点;管理措施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各种功能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不但楼层越来越高,而且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等火灾事故表明,高层建筑着火往往容易造成多数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使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1 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

高层建筑室内装修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高层建筑内部一般设有的竖向管井,如楼梯间、排风道、电梯井、排烟道等。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急剧升高,体积迅速膨胀,烟囱效应更加明显,每个竖向管井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试验证明,在无任何防火分隔的情况下,仅需30s左右烟气就能达到100m高楼的顶层。

1.2 火灾扑救工作复杂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体力消耗人,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1.3 人员疏散困难

一方面,发生火灾时由于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大多数高层建筑疏散的主要途径是封闭楼梯,而楼梯间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的速度。另一方面,高层建筑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人员撤至地面耗时长,加上浓烟烈火蔓延升腾,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这些因素都给高层建筑火灾疏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4 火灾隐患多

首先,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结构复杂,设计与施工难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其次,高层建筑一般比较密闭,对外的通风通道少,发生火灾时,难以实施自然排烟。最后,高层建筑内使用单位多,室内装修材料防火性能不一、日常电器用电负荷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这些都是高层建筑的后天性致灾因素。

2、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2.1 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作为高层建筑中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其使用需要有两个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操作人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2.2 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系统的设置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划分为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

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火灾探测器通过烟感、温感、红外线等探测到火情后,该系统便发出火灾报警、应急照明、广播、消防控制联动等指令,以便于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等措施。

2.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3、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消防设计不足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使高层建筑在图纸上就已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3.2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一些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丢失损坏现象严重,已形同虚设。有些不法建筑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购一些未经质监部门认证的不合格消防消控设备、消火栓、消防水带、防火门等,以次充好,给火灾预防和扑救带来重大隐患。

3.3 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种类多,功能繁杂,难以掌握。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物业公司人员流动较大,人员文化水平低,责任心较弱,使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够完好运行和及时报警、及时处理问题。

4、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对策建议

4.1 严抓建筑设计

为了避免高层建筑建设时带入火灾隐患,应严抓建筑的设计环节,建立工程图纸复审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工程设计完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公安消防部门要把好消防设计审核关、工程施工监督关、消防验收关,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机抽查消防工程是否按原设计施工,防止开发商和施工人员随意更改设计。

4.2 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人员密集场所吊顶和其他装饰材料,不准使用可燃材料吊顶,宜采用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并应选用经过防火测试合格、核准销售的防火装饰材料和绝缘隔热材料,安全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其墙面、吊顶、地面均应采用非燃材料装修。对原有可燃的木结构建筑和耐火极限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以及可燃的吊顶等,必须进行改建,提高其耐火极限,杜绝和减少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4.3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要根据自身火灾危险性,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按规定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防排烟等固定消防设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要定期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使火灾在初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4.4 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高层建筑内设置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要严禁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电器的使用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从事这些场所的重点岗位、重点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5、结语

尽管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但它仍然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建筑结构设计、日常使用管理等手段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这需要消防执法部门、建筑设计单位、业主等单位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起消防责任。

参考文献

[1]蒋永棍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出版) [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王学谦,刘万臣.建筑防火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消防隐患 应对措施

一、北京市高层建筑现状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高层建筑有11664幢,超高层建筑56幢,而且每年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央电视台新址、国家大剧院等建筑规模大、造型奇特、内部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并且随着CBD商务区内北京财富中心、北京银泰中心、国贸三期、金地国际花园、北京万达广场、华贸中心等超高层建筑的竣工投入使用,该地区还将出现超高层建筑群。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一)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

一是消防站建设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现有消防队站的数量和布局仍然不能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尤其是随着超高层建筑群的不断出现,重点地区消防队站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消防水源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公共消火栓建设受城市发展水平的制约,建城区内尚有部分地区未建有市政供水管网或消火栓分布密度小,尤其是四环路与五环路之间以及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城乡结合部位公共消火栓平均密度低。经过努力,建立了供水分队,建立了取水码头。但北京市天然水源综合利用不够,大多数天然水源周围未设置消防车取水的通道和专用取水码头。

三是消防装备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需要。主要体现在适合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及高层人员救援的举高消防车数量不足,目前北京消防总队仅有举高车辆36部无论是从车辆分布、配备数量、高度、还是车辆性能都无法满足北京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的消防保卫需要。同时,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人员救助的移动式供水、排烟、照明设施以及救生气垫、缓降器等器材装备还没有得到普及。一旦发生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需要跨区域调集增援力量,延误了灭火时间。

(二)高层建筑设计、建设存在消防隐患突出。

一是部分高层建筑设计不完善,存在先天性的火灾隐患。1982年12月8日国家经济委员会、公安部共同下发了关于颁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自1983年6月1日起试行由北京市公安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87年由建设部颁布实施了第一个版本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从此开始把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纳入法制轨道;1995年建设部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第二个版本(95年版本)于1995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在此之前,高层建筑设计没有专门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可以依据,只是参照其它国家标准或相关的专家技术洽商进行设计,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些建筑存在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是部分开发商在建筑建造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建筑装饰美观的效果,不考虑相关消防设施的实际使用性能和可操作性,对建筑安装工程的消防设施随意降低标准,在施工中以次充好,造成产品质量不过关,消防设施瘫痪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个别建筑开发商在工程验收投入使用后,因种种原因擅自更改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和消防设计,并且不执行国家标准、不向相关行政部门进行重新申报,造成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疏散等不满足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从而留下了新的火灾隐患。

(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方面不到位

一是部分单位法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特别是在两家以上单位共租一座高层建筑时,由于多家使用,缺乏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责任制难以落实。突出表现在:建筑使用上各自为政,对本单位使用的楼层进行封锁,往往造成安全门封闭,疏散楼梯堵死,建筑消防设施被“分割”;消防问题互相推诿,拖而不决,消防设施、设备、器材不能及时维护、保养,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设施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自防自救预案不健全,一旦发生火灾,初期处置、人员疏散缺乏统一指挥。

二是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常识薄弱。高层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建筑内一般设有各种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等。而现在建筑内的消防管理人员往往是沿袭了以前的保安人员工作体制,不熟悉定期维护、检测、操作上述各类消防设施的相关规程,有些管理人员甚至不能判断灭火器是否过期。

三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居住区的管理存在不足。部分小区管理责任不明确,没有物业管理部门或是物业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导致居民区缺少有效的灭火疏散预案;居民区内停车占道问题严重,消防通道不畅;室外消火栓被埋压、圈占,建筑内消防水枪、接口丢失,防火门闭门器损坏、锁闭安全疏散出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缺失等现象非常普遍。

(四)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危险性大

施工现场具有可燃材料多、临时建筑多、临时用电线路多、人员流动性大、维修改造工程火灾危险性大的特点。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存放有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工地门窗洞、楼梯间、各类管道井、孔洞没有封闭,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快,上下左右蔓延快,在短时间内可能发展成立体的大面积火灾。又由于高层建筑楼梯、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没有完全建成,如果发生火灾,加上现场堆放着各种建材,孔洞未封堵,无论是对施工人员还是消防营救人员,疏散和搜救的难度都非党大,极易造成人烟伤亡。

高层建筑作业面大,施工人员多,火灾潜在危险范围就广,加之施工单位许多领导还不十分了解和熟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规律,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往往缺乏应急处置经验和能力,导致指挥扑救不利,容易小火酿成大灾。然而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周围环境复杂,特种消防车辆很难靠近高层建筑,施工现场范围内只设有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匮乏,加上建筑内部未建成、未开通自动消防灭火设施,内功时水压、水量无法满足灭火需要,导致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扑救难度极大,特别是在施工后期发生在中、高层甚至顶层的火灾,灭火难度更大。

三、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应对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火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立足于自防自救”的根本原则。

(一)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高层建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切实履行自己法定的职责。建立健全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单位消防安全法律责任主体意识,完善、细化、落实消防安全逐级领导负责制和职工全员岗位责任制。高层建筑业主和使用单位应对本建筑物内从业人员进行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对于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和电话总机房的工作人员和消防保安人员不仅要培训,还应当严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高层建筑物各使用单位都应明确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坚持经常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建立本单位义务消防组织,并按有关规定、标准配备消防器材、设施,定期组织专(兼)职和义务消防人员开展消防业务训练,不断提高其火灾防范、初期火灾扑救和组织人员安全疏散的能力。

(二)严格消防监督检查

消防部门应依法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执法监督工作。首先要严格按照《消防法》和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严把高层建筑物的设计、建审关,力求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其次,要严格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包括对消防产品、系统的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时的验收,以及开业前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消防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再次,要认真开展高层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消除动态状况下新产生的火灾隐患。

(三)开展调研、完善预案

为保证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到场后能够迅速展开有效的灭火救援工作,从建筑物建筑过程中开始,就应当组织各级灭火力量对建筑物进行详尽的调研,并及时制作详细的灭火救援预案,其内容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层数、结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可能发生的火灾中火势蔓延的主要特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情况;不同级别火灾所需要的灭火力量及特殊器材装备;灭火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各参战单位的灭火任务;消防部队到场后应当采取的战术措施及力量部署;供水方式、人员救援途径、贵重物资疏散的疏散途径等,其间相关单位应向消防部门提供详实的数据。建筑物建成后,消防中队还应不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再调研再熟悉,随时掌握建筑物内部情况变动,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灭火预案,以保证灭火救援现场的需要。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大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高层建筑物业主和使用单位应对本建筑物内从业人员进行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对于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和电话总机房的工作人员和消防保安人员不仅要培训,还应当严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五)加快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消防队站的建设应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尤其是新建超高层建筑群和大规模的住宅区,作为消防安全的重点地区,消防队站建设规划务必落到实处。同时,因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常规的消防装备往往因为能力有限,起不到应有的灭火作用,在高层建筑相对集中的地区,辖区消防中队在车辆器材装备配置上应当有所侧重。一是要配备多功能举高消防车,满足从建筑外部营救被困人员及出水灭火的需要,同时,为满足楼层灭火救援的需要,配备大功率水罐消防车、移动式供水、排烟、照明设施以及救生气垫、缓降器等救生器材。

(六)加强演练,执勤备战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每年应由建筑单位与消防部队共同组织1至2次实地联合灭火救援疏散演练,演练内容应包括内部人员报警、扑救初起火灾、人员疏散、自救逃生;消防部队组织指挥、火情侦查、人员救助、高层供水、出水灭火等灭火救援的全过程。通过演练增强单位内部人员的自防自救意识,不仅要练从业(工作)人员,还要使进入高层建筑物的非从业(工作)人员受到锻炼,以做到一旦发生火灾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同时,通过演练达到消防部队熟悉单位情况,完善灭火预案的目的,一旦发生火灾,有利于迅速有效地扑救火灾,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篇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42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 经济 建设的 发展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矗立,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问题, 高楼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1.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高度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总结国内外典型的多起超高层建筑火灾,其突出的特点主要有:

1.1火灾蔓延速度快.超高层建筑由于火灾蔓延途径多,影响火势蔓延的因素复杂,超高层建筑本身具有烟囱效应,加上各种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以及受热易碎的玻璃幕墙,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火势可以通过门、窗、吊顶、走道、可燃隔墙等途径水平蔓延,也能竖向管井和孔洞、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途径蔓延。

1.2人员疏散困难。一是层数多,高度高,垂直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区域的时间长;二是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目前南宁乃至广西配置的登高消防车,最大高度也就是54m,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火灾扑救救援的需要,而且登高消防车的高度也是有限的,超过登高消防车最大登高高度,外部扑救和救援根本无法实展.发生火灾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避难层及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艰难的.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从整幢大楼疏散到地面,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

1.3火灾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高达上百米以上,目前的消防车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所需的高度,登高消防车和消防直升机是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先进设备,但由于受施展空间和技术的局限,目前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火灾的需要,受高度的限制登高消防车只能救助相应伸展高度内的被困人员和实施灭火,受飞机安全和停放场地的局限,消防直升机只能救助逃生到屋顶停机坪的被困人员或运送消防队员到屋顶停机坪,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大面积玻璃幕墙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碎裂形成“玻璃刀”,时刻威胁超高层建筑四周参与救灾的消防车、器材装备和救助人员.因此,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一般要立足于自防自救,靠自身消防设施实现灭火。

2.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2.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用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均有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在距火焰约10米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2.2防火分区系统。防火分区系统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地划分为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防火分区系统本身并不能灭火,必须有其他灭火系统配合才能把火灭掉,否则火势会把该区内可燃物燃尽或破坏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

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其是人们为了在早期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功能最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通过烟感、温感、红外线等探测到火情后,该系统便发出火灾报警、应急照明、广播、消防控制联动等指令,以便于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等措施。

2.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3.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完善设计方案

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完善消防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高层建筑设计施工总的部署。首先,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应有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其次,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着重配齐消防安全设施。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最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建立消防安全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演习[3]。

3.2健全消防制度

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

3.3增强消防意识

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增强消防意识。建筑施工单位组织企业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增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员工的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员工及时报警。火灾报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发生火灾,应及时报警,报告火警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强化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员工应付火灾的能力。增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员工的消防观念,平时应加强员工基本消防技能培训,使员工们懂得消防基础知识。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学习、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

3.4配齐消防器材

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配齐消防器材。首先,在施工现场设置专兼职消防员,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配齐消防器材。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完整有效。其次,高层建筑施工应配备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用作消防设施。还应保证消防用水量,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周边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较大的地方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冬天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要做好防冻工作,以有效应对随时发生的火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往往具有“易燃牵引物多,火势蔓延迅速;层数多、人员集中,疏散工作难度较大;高层建筑火情难控制,扑救工作难度较大”等特点,同时,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中也存在:“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消防技术不先进;各井道防火处理不够,火势蔓延途径未预先封堵;可燃物比较集中,各业主缺乏防火意识”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消防意识、消防设备、消防直升飞机、灭火作战计划”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杜晋浩.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措施[J]中国消防在线2009-05-08.

[2]陈荣法.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1-12.

[3]张宪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困难与措施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学报,2010,(11).

篇10

【关键字】高层建筑防火;火灾特点;原因;对策

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我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1]。由于土地资源的相对有限以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并且日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由于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相对较多、人员疏散非常困难以及易引起火灾的因素较多,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和人员疏散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1 高层建筑易于发生严重火灾的原因分析

1.1 发生火灾时火势发展快

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相对较多,例如:排气道、管井道、楼梯间、排气道等,如果防火分隔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竖向井道都将成为火灾迅速扩大的途径。尤其对于图书楼、档案室、实验楼以及办公室和酒店等建筑物,由于建筑物内易燃物比较多,如果发生火灾,火灾更易迅速扩大。

1.2 高层建筑物中人员疏散非常困难

首先,由于高层建筑物楼层较多,高度比较高,在其中活动的人员也较多,这就造成如果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时间跨度长;其次,一旦发生火灾,电梯由于不能防火或者停电一般都无法使用,因此部分高层建筑的疏散工作只能依靠步行楼梯,然而步行楼梯中一旦进入有严重刺激气味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烟气,就会大大降低火灾疏散工作的进程[2]。最后,发生火灾之后,由于逃生欲望和处于黑暗中的慌张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中的大量人员会在非常狭小的楼梯间形成阻塞,造成人员疏散工作更加困难。

1.3 易引起火灾的因素较多

高层建筑物中建筑面积比较多,使用单位和人员集中,功能繁杂,内部装修时存在大量易燃材料等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主要隐患。

1.4 防火审核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建筑防火审核,其主要目的是在建筑尚未建造或者正处于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阶段时,就能发现问题并且有效的处理存在的问题。但当前我国消防部门在进行建筑消防审核时面临着许多难题,首先是形象工作,许多各地政府建造的形象工程在火灾登高、消防车道和防火间距等方面的设计无法达到现行规范的要求。

2 高层建筑防火工作的开展策略

2.1 高层建筑物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相关防火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物有着十分严格的防火设计规范,例如:设置喷淋装置、报警等。按照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物每2000平方米作为一个分区,每个分区应当设置两道消防楼梯,因此如果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高层建筑一般应当具有3-4道消防楼梯。另外,按照相关规定每隔14层还应当建一个避难层,即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建造的一个楼层,地板、楼梯、天花板等都具有较强的耐火以及防火性,而且避难层还要设置配套的增压设备,可以将空气向避难层外进行压出,防止火焰和毒气的侵入[3]。在理论上,只要高层建筑物不塌,避难层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就能够得到保障。并且按照相关规定,高层建筑在54米高度内就应建立第一个避难层,这个避难层一般处于消防车的最大营救高度范围之内。

2.2 强化高层建筑物的防火自救

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低矮建筑,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措施来保障安全。目前,我国消防部门云梯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一般在100米之下,如果几百米高的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就很难依靠外部力量进行救援。目前,高层建筑的自救措施主要分为被动性以及主动性两大类。被动性措施指的是利用提高或者增强建筑构件及材料承受火灾破坏力的技术,例如:增强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技术;主动性措施指的是利用限制火灾发生及发展的相应技术,例如:喷水灭火等灭火技术、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这些完备的自救措施,比起大量消防设施更能应付突发性火灾。

2.3 强化高层建筑的防火分隔以及防排烟

由于高层建筑的地理位置、使用功能、规模形状不同以及室内装饰、火灾荷载和陈设等不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不可能将把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都详尽的规定下来。这就要求广大设计人员针对自己所设计的高层建筑物的主要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强化防火分隔,增加灭火方式,强化防排烟措施,采用各式各样的解决办法,最终达到防火目的。依据国内外火灾现场的统计结果,超过半数的火灾人员死亡是由于烟熏致死,或被烟熏晕后烧死的,因此科学的防火分隔设计和防排烟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此方面的问题[4]。

2.4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将防火工作落实到人

建筑防火应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并且审核工作也应当落实到实处,做到“谁审核,谁负责”。笔者认为可以对传统的建造防火审核方式进行改进,尤其是在建造工程施工图送审时强化以及改动这一方面,建议推行施工图纸审核签字制度,对建筑工程的消防施工图纸, 必须要求具有专业资质的消防工程师审核签字之后方能生效,然后消防部门才能给予受理审核。

3 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强化高层建筑物的防火自救、加强防火分隔和防排烟、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将防火工作落实到人等措施降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机率,并且降低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审核,笔者认为可以对传统的建造防火审核方式进行改进,尤其是在建造工程施工图送审时强化以及改动这一方面,建议推行施工图纸审核签字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