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移动互联网;APP
中图分类号:TN929.5
1 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极力推行半年乃至一年及以上的顶岗实习,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1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的顶岗实习,学生以其真实的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工作流程、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包括软硬环境)、真实的工作经历和亲身体验,实际上和真实工作没什么两样。它是高职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必不可少的一环。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感受真实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提出的哪些基本岗位素质和工作意识,也能感受到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能够体现出的价值所在,从而更明确学生后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的方向及目标。同时,在实习中,学生可以在校企双方以强大理论为背景、以丰富实际经验为依据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工作,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锻炼技能。
1.2 通过顶岗实习,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顶岗实习不应该是一项单纯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实习的工作,而应该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途径,是深层次合作的一种体现。高职学校在和企业互动的过程中,围绕顶岗实习,开展基地建设,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丰富其实际行业经验,同时为企业带去最新的专业理论和研究方向,达到促进“双师”结构的师资建设,提高队伍双师素质;可以双方合作开发课程、开发实训讲义;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经验,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丰富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可以根据企业的岗位素质和能力要求,更新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从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通过顶岗实习,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的知名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顶岗实习体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经过有秩序和管理的顶岗实习,能够提高学院的就业率及对口率。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表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专业的娴熟技能、扎实的理论功底,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品牌。
2 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专业呈爆发式增长。学生数量的扩增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难题。一是很少有企业有能力在固定的时间接纳大批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于是学校只能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的数量,尽可能地安排大部分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这也必然导致学生实习地点非常分散;二是鉴于校企在空间上存在距离,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学校内部工作任务较重,无法经常抽出时间去企业进行实地指导和管理,学校管理实习学生存在诸多不便。
2.2 学生留恋校园氛围,未能真正融入企业。毫无疑问,经过顶岗实习后,学生从个人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质的变化。但对于部分高职学生而言,受惯性思维和惰性习惯的影响,他们可能放弃实习,或者“身在实习心在校”,很难真正融入企业。学生在校时,有老师的关怀和呵护,有同学间亲密无私的互助,而企业岗位的日常繁重工作和责任考核给予初出校门的他们相当大的压力;大学校园宽松而丰富多彩,自由时间充足,企业中充满铁的规则和钢的纪律,一切以盈利为目标的管理都是机械和枯燥的,导致学生极度不适应环境。
2.3 实习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实习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正确度,也能够促进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传统的顶岗实习管理中,依靠学生自觉、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填写EXCEL电子表格等来采集实习信息,由实习负责人(可能是专业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等)对实习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和管理,再将整理后的信息反馈给学校、系部领导、实习指导老师等。程序繁琐,操作不易,虽然投入资金成本不高,但效率确实低下,而且正确度和及时性较差。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斥资购买了或开发了基于WEB的管理系统,要求学生和指导老师等通过网络的形式,及时提交实习信息,进行实习管理。这是顶岗实习管理手段的一大进步,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但部分专业实习学生在工作中可能不会用到电脑,下班后也没有多少时间或者机会去上网,也会导致实习管理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畅通。
2.4 实习管理环节中家长缺位。顶岗实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时,只考虑校企生三方,而忽略了家长在实习管理中的正面作用。一是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顶岗实习,也不知道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即使学校要求学生在申请顶岗实习前征得家长同意,家长也是意向性地签个字或者首肯。二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家长无法了解到孩子在干些什么。最多是家长与孩子在日常沟通中,随意聊一聊。三是有些家境稍宽松的家长甚至要求学校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安排顶岗位实习,不愿意孩子吃苦耐劳去工作。这种实习管理中家长缺位的现象,不仅给学校带来了管理难度,也导致了实习监控的环节缺失。
3 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监控系统解决实习管理问题
在实施顶岗实习前,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校外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的形式,讲述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操作流程等,使学生在走进企业前有一个前期的心理准备。学校的指导老师要明确向学生提出实习要求、沟通方式、任务和目标、激励和奖惩机制等内容,保证学生能够以明明白白的心态认清顶岗实习,全心参加实习。而在学生走入企业后真正参与到顶岗实习中,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电话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也可以实地走访等形式面对面指导。这些目前有效的管理形式解决了一些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不健全。笔者认为,还可以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监控系统,消除校企空间距离的影响,提高实习管理效率、正确度和及时性,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实施实习管理的必经之路。
3.1 系统设计基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越来越常见。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未来另一个发展前景巨大的网络应用――移动网络。尤其是近年来,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为移动网络的使用提供了硬件平台和可能。2011年,Google与IPSOSResearch联手首次进行了关于人们如何使用手机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十分迅猛,已成为全球五大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高达35%,仅次于新加坡(62%)和澳大利亚(37%)。在国内的受访者中,以每三人中有一人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智能手机的比例、中国城市地区拥有智能手机超过一年以上的人数比例(64%)均居亚太地区第一。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53%的人计划花更多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美国),使用智能手机阅读的人数比例(32%)和因移动广告触发在线商店的购买行为的人数比例(32%)同居全球之首。
而在高职院校,大三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接近100%。所以,顶岗实习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监控系统是可行之道。
3.2 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实时监控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数据输入模块(Data input module,以下简称DIM)”、“数据处理模块(The data processing module,以下简称DPM)”、“信息输出模块(Data output module,以下简称DOM)”。
DIM模块主要实现数据输入功能,以网站、APP为表现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输入自己的实习信息,系统接收来自学生、企业的实时实习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内容进行维护更新。
DPM模块主要负责处理和存储数据。系统按事先设计好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生成一览表、汇总表、分析表、图例等,还可以跟用户需要,实现删选、查询、比较等功能。
DOM模块主要负责信息输出。经过DPM模块处理的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网站有选择性的输出,并可将个人信息通过网站、APP、短信等形式向外界及预订的对象输出数据。如将实习的情况以短信的信息发送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实习动态。
具体构建框架如下图所示。
3.3 系统设计目标。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即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移动业务(如短信等)等方式,达到信息沟通畅通无阻、及时准确,确保“政、校、企、家、生”五方共同全程参与。
3.4 优点。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消除校企双方因空间距离而存在的指导和管理不便;能够方便学生和企业随时随地更新实习数据,最大限度消除数据录入的条件限制;可以即时生成管理信息,方便政府相关部门、学院决策层、系部领导层、班主任等随时掌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可以吸引家长全程参与管理,了解孩子在实习中心态,了解政府、学院、企业等各方面为了管理学生的实习的付出。
参考文献: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4:152-153.
[2]施皓.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世纪桥,2011,5:144.
[3]祁爱英,姜美娟.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37-238.
篇2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 pa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traditional systems have not been applied to the company's field staff, the company's expectations and management to field staff is also grow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ield staff's importance to the company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analyzes the solutions about this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traditional system, then analyzes some basic function modules this system should need. Finallly, put forward some introduction about real-time tracking, the statistical reports, and function of extensible system.
关键词:外勤;GPS定位;移动
Key words: field;GPS location;mobile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88-02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很多企业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了信息化的办公系统。但是这些传统的系统只适用于在办公室坐着的员工,而不适用于长时间在外跑业务的外勤人员。外勤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一部分,他们对企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的外勤人员数量的不断壮大,他们也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麻烦。管理者无法有效地掌握外勤人员在外的具置,无法掌握外勤人员在外的工作情况,无法快速地给外勤人员分配工作任务和了解具体工作进展,无法真实地知晓外勤人员的考勤准确性,同时差旅费的报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以满足管理者对外勤人员的监管需求和外勤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为目的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对于此系统应设计移动端和WEB端两端的设计方式来进行对外勤人员的监管管理的设计思路。
1 外勤人员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些拥有外勤人员的公司对外勤人员的管理也是很重视的,但是大多都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方法,从以往的门禁卡到后来的指纹打卡机再到越来越先进的脸部识别打卡机。
但外勤人员日常工作时间基本处于移动之中,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位。就算外勤人员在指定地点了,管理人员也无法知晓其在干什么,无法掌握现场实时的情况。而且由于外勤人员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地点,这些传统的方法又无法有效执行。当管理人员要派发任务、传递指示时,又无法快速地传递消息。严重的话,外勤人员在外偷懒,谎报工时,谎报费用等现象出现也无法证实。因而常常出现发票倒卖造价的疯狂之势,也对此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人力资源而言,每个月的出勤表整理起来就苦不堪言,此外还需在处理一些报销票据、加班、出差等各种表需要处理。
就这些传统方法,对于外勤人员的考勤依旧存在很大的漏洞与困难,这一点也让管理人员“很难做人”,一旦查起来没办法交代,扣工资员工又不满。
2 解决思路
针对于企业管理者遇到的上述这些问题,同时结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需要一个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外勤人员管理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以满足管理者对外勤人员的监管需求和外勤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通过对外勤人员管理软件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客户端软件。该客户端能满足外勤人员的移动办公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外勤人员的监管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一系列设计目标:
①公司管理员在PC端制定各类人员计划,各类人员用手持端查看任务进行工作;②管理员制定的任务中的活动路线在API地图中以点、线形式标记出活动路线,各类人员可以实时的上报自己的位置;③各类人员将任务的结果与数据记录在手持端上,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上传给公司;④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⑤利用GPS和API地图查看各类人员位置判断工人是否离岗。
3 创新点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监控外勤人员的在工作时间的工作轨迹。因此采用了定位技术。可以更好地定位外勤人员的去向,很好地提高外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在APP端可以实现不同的人员进入时所呈现的界面的不同,把主要的工作放与首页易于人员操作。而在WEB端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权限,无法观看到不属于此类人员的相应的界面,在界面可以对相应息进行浏览、查询等操作。此外,设计一个后台管理员用户,完成日常平台的维护检查工作与用户的管理与任务的分配,主要创新点归结如下:
①将手机、PAD等作为高效的人员监控调度工具在系统中应用。
②系统的实施分为移动和WEB两端,采用这样先进信息化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相关人员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使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增进了管理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③系统设计方面的可扩展性,无论手机端还是WEB端都提供了进行扩展性的接口。
4 系统设计
4.1 基本功能
移动外勤(基本功能如表1)是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的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安装在安卓的智能手机上,利用手机应用的手段来解决企业对外勤人员的有效管理的问题。
登录系统后进入功能选择界面,如图1。可以看到界面上功能分为我的考勤、客户拜访、我的任务、通知公告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对应功能操作。点击“我的考勤”出现考勤子功能列表,如图1第三张图,点击“考勤打卡”后进入考勤界面。
4.2 扩展
4.2.1 实时跟踪
如何监控企业外勤人员(外勤人员包括在公司外工作的销售人员,送货人员,售后人员和巡店人员)在工作时间的行动轨迹,上下班考勤记录,客户拜访等等。此外,企业的外勤人员如何通过移动端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工单接收/反馈等工作并与后台系统实时的数据交互。如图2所示整体架构。
4.2.2 报表统计
本系统主要分为二大子系统:APP端和WEB端。APP端由各类外勤人员来进行平时作业的收集,并同时可以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也可在平时更好地监督外勤人员的工作。WEB端进行APP端传送过来的各类数据的统计与信息的管理。两端数据的相互性和实施性也是此项目研究的重点。
4.2.3 可扩展系统
作为一个在系统数据同步要求比较的系统,WEB端的整个个性化页面生成系统主要由如何使用MVC技术框架开发实现。同时MVC技术对于未来系统扩展提供了一定性的可能。
5 总结
一个良好的业绩离不开良好的销售行为和市场行为,但是销售行为往往根据部门主管来判断是好还是不好,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给出一个标准,这也就造成了数据的不准确。而一个好的外勤管理系统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现整理出这篇文章,希望对有同样问题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振宇,周荣慧.Google服务在Android上的运用与分析[J].软件导刊,2010(11):147-149.
[2]Butler. Android: Changing the Mobile Landscape[J]. Pervasive Computing.2011,10(1):4-7.
[3]Wu Jinfei,Liu Hai. The study of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Design and Applications (ICCDA).2010:144-147.
[4]田佳影,周怡成,王宇航,归伟夏.基于HttpClient的Android远程数据库访问[J].电子世界,2013(19):3.
[5]洪健.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定位系统设计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76-278.
[6]邹海,李强,邱慧丽.基于Android C2DM服务的云端推送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07):29-32.
[7]白文江.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1(03):117-120.
[8]黄伟敏.Android平台的即时通信系统客户端设计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11(16):140-142.
篇3
关键词:合同评审质量 实验室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论集体还是个人,国家还是各类经济合作体,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应对风险。检测实验室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同样也存在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本文论述,我们先了解几组概念。
质量的概念
ISO9000:2000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合同评审的概念
学术定义,合同评审是指接到客户订单以后,为了确认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对生产能力和物料进行确认,扫除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避免因生产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
与检测相关的定义,合同评审是指接到客户检验需求后,为了确认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检验,对检验能力等因素进行确认,扫除检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避免因检验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影响报告质量和交报告日期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保护自身或相关方利益的管理过程。
合同评审与实验室风险管理的关系
从质量的定义,我们可分析出检测实验室合同评审工作的质量特性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满足客户要求的特性、二是满足法律要求的特性、三是满足实验室内部管理要求的特性。满足客户要求方面的特性表现为:完成检测及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间、检测费用、检测报告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满足法律要求的特性表现为检测合同是否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委托检验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即合法性;满足内部管理要求的特性表现为合同评审工作流程是否快捷、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消耗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的成本量。
通过对合同评审工作三方面质量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评审质量高低与好坏会对实验室的风险大小及风险系数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特性而言,假如因为合同评审对检测时间把握不准,检测报告超期了,客户因此丢掉了订单,那势必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意,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客户对实验室的甚至索赔,这就给实验室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就满足法律要求的质量特性而言,如果与委托客户签订的合同本身不合法,那实验室就会面临违法的结局,同样带来了风险。就满足内部管理而言,如果每一宗合同评审都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或需要反复,那么实验室的管理将陷入混乱与无序中,对于用于贸易目的的委托检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客户在可以容忍的时间内还等不到满意的结果,合同迟迟不能签定,那么客户肯定会另择良枝,实验室从此便永久地丧失了这个客户,这种情况多了,经济效益从而何来,没有经济效益,如何能添置更先进的设备,如何留住人才,这是危及实验室生存的风险。
ISO31000:200险管理标准中提出建立内部沟通与报告机制及建立外部沟通与报告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框架之一,而合同评审环节恰恰是每个实验室组织获取内部信息特别是外部信息的关键点,由合同评审中收集来的信息对风险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只有提高合同评审质量,才能助推实验室风险管理能力。实施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合同评审的质量必然能提高。二者相互促进,构成良性循环。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合同评审质量
合同评审是整个检验流程的首道程序,风险管理首先应从这个环节开始,只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合同评审的质量。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在合同评审工作开始前对其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合同评审工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风险,来自客户的风险。二类风险,法律风险,即陷入违法违规或者法律纠纷的风险。三类风险,管理及成本风险,即指给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拖后腿的任何因素或风险。
正确识别风险后要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式选择及风险管理决策。针对上述合同评审中的三类风险,应该如何控制呢? 笔者认为将合同评审的所有要素逐一列出,将这些要素划分到三类风险中,再针对其质量特性加以控制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一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各类要素中应划分到一类风险控制的要素有以下几类:客户信息、产品信息、检验依据及判定依据、价格及收费、出具报告日期、样品交接说明、分包项目及偏离。这些因素中的任意一项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并且加大其它因素的风险系数,从而增加整体风险。
对这些要素的风险控制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同评审材料尽可能采用书面的形式,如果是口头形式,合同评审人员事后应及时记录口头沟通的情况,并且保存好这些材料,保存期最好在五年以上。其次检测机构由于其委托性质及样品的多样性,合同格式未必全部一致,但是供检测机构与委托方签字的那份材料中的信息尤其是检测报告中要出现的信息必须翔实、准确、清晰。客户信息应包括委托人、产品的生产厂、制造商、经销商等相关方的信息。产品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警示语。合同评审人员应为客户选用既能满足委托方需求,又能使检测报告为客户发挥最大效能的检验依据或判定依据。样品交接说明内容应包括样品状态是否完好、有效,样品状态及数量是否能充分满足检测需求,涉及抽样样品的最好清楚地记录抽样位置及方法,配以图片进行说明,尤其是接收质量鉴定与仲裁委托检测时。
同时,上述各项信息都必须确保得到了客户的确认并有书签名、盖章,这是控制一类风险的有效手段。因为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举了例子,一个客户用你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办理出关时被海关发现报告上的公司名称与申报过关的公司不一致,被拒绝通关后气冲冲地来向你兴师问罪时,你若能找出双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最后发现是客户自己的原因导致出错,这时你就划险为夷了,来自客户的风险在你高质量的合同评审前提下烟消云散。但如果合同评审人员因对产品检测标准不熟或忽视了标准对某些项目的检测时间要求而承诺不可能实现的完成日期,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的风险肯定大大增加,有可能给实验室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结果。
二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类规章制度制度下开展才能控制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二类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评审工作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二,实验室必须在有能力、有资质的前提下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这是法律法规对实验室必须履行的需求。有能力是指客户要求检验的产品类别或检测标准(含年号)或检测方法(含年号)已通过CMA、CAL、CANS认可。 有资格指已获特定的授权,如3C指定检测产品及地域、生产许可证检验资格授权、见证检验授权、电子产品污染控制认证授权等。
检验依据、方法、方案、细则或相关要求必须合法且明确。合法指的是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章制度。不得受理、检测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如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属于淘汰产品,检测实验室不得对这类产品出具检测报告。明确指明白、清晰、完整、易操作。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应将项目罗列清楚。用于承担政府任务的方案或细则,要将判定方法列明。
第三,收费的合法性,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控制的收费必须依据公布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三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工作质量低下,势必会拖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后腿,而滞后的管理会增加组织运行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风险控制,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合同评审水平与效率,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合同评审人员,缩减评审环节,加快评审流程,为检验环节做好良好辅垫。
众所周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是风险管理与有效控制的根本所在。首先从事合同评审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除了有识别风险的能力,还应有能及时采取决策、控制风险的能力,这样的合同评审工作质量才算上乘。
合同评审人员的综合能力高低对于这项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综合素质强的合同评审人员能在与客户取得良好沟通后,快速发现客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一套解决方案,嬴得客户信任,维持客户同时为实验室获取了经济效益与发展资金。同时,由于对标准、检测方法等内容的熟悉,他们选定的检验依据或方法项目能为检验环节约时间,让检验环节与合同评审环节无缝连接,使检验环节成为真意义上的检测,而综合能力低的合同评审人员做出来的工作流转到检测环节后,会给检测开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阻碍,通常不是由于评审时要求客户提供的样品数量达不到检测标准要求而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就是与客户就检测项目沟通得不够完整导致模拟两可而使检测不能开展。总之,综合能力低的合同评审人员会给检测留下很多不确定信息,严重影响检测进度。
然而,合同评审中对检测报告、检毕样品的处置方式的及时敲定也是体现合同评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的表象之一。
篇4
关键词 实验室 信息化 管理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06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ZHANG Liwen, CHEN Yisheng, GAO Yonggang, LUO Lo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laboratory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After analyzing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situation in present, we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idea, which will speeding up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and moving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mode gradually.
Key word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作的快速提高、学校管理变革的推进、仪器设备日益增多,高校的设备资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和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科研实验室装备条件。①②③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复杂化的同时,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繁重和复杂。以传统的人工、纸质记录管理方式为主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模式。④⑤⑥从全国高校实验室的使用效益评估的结果来看,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机制问题迫在眉睫,亟需一种高效便捷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其提供保障。⑦⑧同时,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包括了设备运行维修耗材申请采购等过程管理。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评价设备使用情况、监督设备管理、规范采购、维修等审批流程,可快速查询统计出各种记录数据。
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想
高校校园网络的建立为高校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实验设备信息进行共享,向全校乃至全社会实验室运行动态。教学科研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需要开启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到网络通讯和数据库等技术管理模式转变。我中心对于通过校园网络资源共享利用实验室设备服务于学校科研项目甚至服务于社会的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设备资源的网络化管理,拟构建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管理网络化体系。可以实现仪器信息浏览、预约管理、设备授权、智能电源控制、机时统计、在线显示、日志管理、收费管理。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
2.1 设备数据库建设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静态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仪器性能、生产厂家、购置日期等,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并及时更新,并负责承担网络平台的维护与管理。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动态数据库的收集和建立,数据包括:实验项目名称、送样须知、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机时(学时)、使用时间、维修记录、完好情况、设备利用率等,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使设备使用情况及时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学校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查询统计,即可确定设备效益评价的结果。另外有助于评估和考核教师实验教学工作量及实验室工作业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对于教学科研的重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实验室设备的动态管理。在这种动态管理驱动下各部门的工作得以协调,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设备,使这些设备和仪器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最大的作用。
2.2 网上预约管理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浏览到仪器一周的对外预约服务的时间、可预约的时段、测试费用。提交预约申请、说明样品特征、测试项目等。管理员对用户的预约可进行人工授权或系统通过自动批复并向用户发出批复结果。批准通过的用户,算预约成功,用户可以按时赴约,刷卡开机。自动批复用于设备管理员对预约人的仪器操作水平和信誉的认可,系统自动免审核通过。
2.3 耗材管理
建立实验耗材档案库,可提供实验耗材的各种信息(如名称、规格、数量、产地、存放位置等)的多元分类查询,信息包含库存药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药品英文名称、分子式、分子量、熔点、沸点、折光率、密度、溶解度等,库存预警及时提示采购补充药品的清单,教师可以在网上提出采购耗材的申请等功能;管理员可以实现自动生成网上预订耗材的订单和自动统计用户领取或者购买耗材的数量与金额。采用耗材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药品的管理效率,保障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运行。
2.4 人员管理
实验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实验人员年龄、职称、工龄、学历、所学专业、人员类别(专职、兼职)等情况管理。系统提供的有关统计表,能全面了解每学年实验项目、实验人员基本情况。如:实验人员所管理的每个设备所完成的项目数、工作量、收入金额、实验开放率、实验耗材费用等,为学校的教辅人员定编、工作量考核、实验材料费的下拨以及设备效益评估、实验室评估、学校教学评估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
2.5 收费管理
可以编辑、修改、仪器设备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完成用户卡充值、退卡、补卡业务。系统管理员可以为每个用户设置用户账户,用户凭密码支付测试费用。该费用将在送样检测时,扣除测试费用。当费用不足时,送样检测业务将不能进行。提示用户再充值消费。用户可查询自己的消费记录。预约使用的收费按机时收费。实际使用时间不到预约机时的,按预约机时收费。实际使用时间大于预约机时的,按实际机时收费。
2.6 实时显示管理
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可上网实时显示。可以显示仪器的关机、待机、运行状态。对正在运行的设备,可以看到使用人、上机时间、仪器名称、仪器地点信息。
2.7 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大量用户自定义的功能,以满足系统运行中的情况变化。用户可自定义部门、自定义仪器类别、自定义设备管理员、给设备管理员分配负责的设备等。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做备份、转移和删除处理。为保证数据安全,建议用户按月备份数据。每年年底,按年备份数据。然后清空数据。当需要溯源查询历年的数据时,可以进入数据恢复。用户可以调用历史数据,便于查询统计历年设备使用情况。
2.8 课题组管理
高校实验室除了承接教学和测试任务之外,往往还涉及很多的科研课题项目。将为客户建立专门的课题管理平台,用于管理客户课题申报、课题开展及结题后的成果展示等功能。由行政部门任命研究生导师和课题负责人为课题组长。然后由课题组长任命课题组成员(学生),给课题组成员(学生)分配使用经费和设备机时。课题组长可以审核组员的预约申请。课题组长可以通过费用、开放设备来实现对组员使用设备的有效管理。未经课题组长允许和授权,组员无法预约和使用设备。组员使用设备产生的费用,全部记在课题组的经费内。
2.9 查询统计管理
实验室人员可通过系统对仪器设备进行机时统计。以考察仪器使用率,用于指导仪器的采购。还可对仪器管理员的工作量进行相应统计。可以按设备类别、设备名称、资产编号查询统计服务人次数、课题数、创收金额、开机机时。关于人、课题,可统计使用设备总机时/人、使用某类设备机时/人等;可以查询、显示和打印仪器设备的使用日志(代替原来的设备使用登记表)、人员使用设备的日志;可以查询统计的结果可以导出到Excel 表中,供用户二次编辑打印。
3 结语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设备信息存储、预约管理、耗材管理、人员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共享和统计分析,强化和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手工纸质化操作中转化到现代网络无纸化管理,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了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3022、JY2013080)
2013年基层党建“创新工程立项管理”项目
注释
① 李小寒,周勇义,张黎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56-158.
② 周勇义,黄凯,张黎伟.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大型仪器共享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3-15.
③ 张巧真,徐全富,景作亮等.浅谈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06(F12):53-55.
④ 李惠,廖炼忠,郭磊.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规范的建立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17-119.
⑤ 刘光发,宋海燕,陈蕴智等.提高院级实验中心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4(5):55-58.
⑥ 刘丽琴,陈永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08-210.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虚拟云;云桌面技术;服务器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常规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和上机实训任务,同时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还额外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用机,并承担着繁重的考试、培训、教学实习任务等,必须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与实训的畅通无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因此汁算机实验室能否科学管理、自动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管理烦琐复杂,管理难度大,涉及硬件管理、软件管理、上机管理等,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而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更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随着云桌面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云建设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探索和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云桌面技术概念
云桌面是云计算定义的一种云技术,借助虚拟化技术,通过云终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以及整个客户桌面,即只需要一个云终端设备,或者其他任何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通过专用程序或者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驻留在服务器端的个人桌面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器执行应用的界面通过网络传回云终端显示出来,不需要更改后台应用,并且用户体验和我们使用传统的个人电脑一致。
二、云桌面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高职院校各类型计算机机房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集中化管理,集中化调配,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信息化基础架构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建设集中虚拟化管理的目的是将校内各类相对独立分散的计算机实验室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有效的减小维护工作量,合理统一的调配实验室计算机教学资源,从而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运用云桌面技术建设实验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和稳定性
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云桌面虚拟化产品和技术,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稳定连续地运行。
2.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在保证目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将来开发新的应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标准的、可扩展、可升级的基础平台,在服务器允许范围类,可按需规划,弹性分配,具有可扩展性和可增长性。
3.高性能和可伸缩性
具有高性能特性,支持学校统一管理和快速响应,并随应用需求变化,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拥有计算机基础软件教学、CAD实训、外语语言教学、专业实验教学等,随时增加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应用系统环境。另外,对于使用者的体验习惯又和之前完全相同。
4.安全性和可靠性
充分考虑核心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快速应急处理,云桌面方式下,数据与终端隔离,提供快速恢复机制,比传统pc机房维护更为简单。
5.易管理和易维护性
相对于传统机房,其日常维护更加简单,特别是软件维护都在服务器端进行,使得终端的软件维护量大大降低,所有操作界面方便、灵活、友好,易于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
6.高性价比和低总体拥有成本
云桌面平台在满足需求前提下,强调高性价比和低总体拥有成本。
三、基于云桌面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思路
基本设计思路是采用主流虚拟化系统平台(如vMware),将虚拟化和存储结合起来,运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分离开,使虚拟机可以动态活动,在计算设备之间可以动态移动,在运算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无缝迁移到其它运算资源上继续服务。基于云桌面构建虚拟实验室,硬件投入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需要。以建设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训室为例,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运算资源采用1:2配比,内存采用1:1配比,因此,服务器的CPU核数要多一些,内存要大一些。云计算的薄弱点在存储,存储上运行着全部的虚拟机文件,如果存储故障,会使系统崩溃,教师的教学资料、学生的课程设计等将无法使用或损坏,因此,备份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采用云计算技术后可靠性已经有所保障,访问性能可以通过提高虚拟机配置来实现。
四、具体实施
(一)系统虚拟化软件及软件服务云部署
系统及软件服务云应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数据存储分区等,可以定义为云中基础资源。将各实验室所需要的系统及软件环境上传到服务器以镜像方式存储在服务器中,作为可向终端提供的基础服务资源,可随时添加镜像或者对镜像更新、删除等,来不断壮大和优化系统及软件云,以灵活应对和满足教学实验要求。在已经安装了操作系统的物理服务器(桌面虚拟化)上部署虚拟化软件,或者从裸机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上按正常安装步骤安装软件,并开启虚拟化功能。
(二)控制端配置
选择具有Console端口的服务器作为管理机,通过一台普通PC机或者笔记本,在浏览器输入其中服务器的IP地址,进入配置界面来管理其他所有的服务器资源。
(三)构建终端地址池、构建资源池、虚拟桌面部署
由于计算机终端网卡MAC地址的唯一性,将终端MAC地址全部收集并存放到服务器,由此对终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完成虚拟化软件的安装以后,可以通过主机IP地址直接访问虚拟化平台,构建资源池,进行资源池,服务器,虚拟机的的添加和管理,制作镜像模板,批量部署虚拟桌面、创建账户,根据教学需求可以给不同发的账户分配不同的桌面环境。
五、结束语
云桌面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云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资源、信息技术新的应用模式,与传统计算机应用模式相比更加灵活,也更加经济。基于云计算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打破传统手段,采用最新实验技术,利用云平台拓展新的实验室空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将新技术引入实验室基础建设,重塑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实验室,将云技术更好地运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这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目,孔D.云桌面交付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1).
[2]翁国秀.云桌面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1).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思路
作者简介:刘棣中(1962-),男,江苏宜兴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实验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78-02
高职院校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习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等)。学生在校期间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然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校内实验室、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依赖学校的实训设备和指导教师来完成。因此,高职院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学院整体建设特别需要关注的一项内容。加大设备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一、现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分散型、集中型两大类别,这些管理模式在教学中各自发挥其作用,但是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分散型管理模式是较为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又分为二级管理模式和三级管理模式。
1.分散型二级管理模式
分散型二级管理模式采用的是院系二级管理。以专业建设为目的,本着为专业群教学服务的思想,由学院教学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的宏观管理,专业系设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工作由教学系负责。该管理模式使所建设的实验室的功能能满足专业群的教学需求,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都便于专业教学,教师与实验室人员都便于沟通,方便共同开发实验项目和开展科学研究。但是因人事关系、利益关系等问题的存在,实验室设备不便于开放性管理,往往造成其他系部相近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开展,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不得不重复建设,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再则,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分散型三级管理模式
分散型三级管理模式是以课程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和管理模式,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的实验要求,组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是高职院校最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因为实验室建设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一个实验室仅为1~2门课程服务,对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验证课堂理论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实验室建制规模小,实验室功能单一,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不利于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再则,实验室功能单一,一门课一个实验室,有的实验室一学年仅开几个实验,闲置程度高,使用效益低,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3.集中型管理模式
目前,比较新潮的实验室建制和管理模式是集中型管理模式。集中型管理模式是以专业大类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与管理模式,以为专业大类服务为目标,组合能满足专业大类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
集中型管理模式的实验教学管理由教务处安排,而设备的购置和管理由科研处负责,便于统筹规划整个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和合理使用实验室设备,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中设备分散、重复、浪费、凌乱、扯皮等问题。各实验室的设备、人员和技术开发统一由学院管理,方便各专业使用,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迅速提高。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壮大发展,综合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类别不断增加,部分专业的实验设备凸显其专业的特点和特殊功能,这些特定专业使用的实验室和设备技术专一,专门服务于相对固定的专业教学和科研项目,必须由精通本专业和实验室设备的人员使用与管理,较少或不涉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这种形势下再采用集中管理,就存在实验室使用和技术开发不方便,特别是设备保养和维护方面会出现扯皮和力量不足的现象,很难体现出集中管理的优势。再加上高职教育技能训练的设备损耗、耗材等非常大,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往往使实际需求和设备采购脱节,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实验室使用率不高,无法满足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等需要。因此,针对不同服务功能的实验室应该采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管理模式。
二、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路
为解决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点,笔者建议采用“集中管理分配使用开放型”管理模式,即院级功能性实验室和专业性实验室并存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1.集中管理
所谓集中管理,是指成立院级实验实训中心,把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适用面广的实验室的管理与专业系脱离,这些实验室的总体管理统一归口学院教学主管部门,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综合教学平台和功能性实验室,相近的单一功能的基础实验室改造成多功能的实验室,可以为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服务,以保证仪器设备配置不重复,功能不重叠,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分配使用
分配使用是指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由学院统一进行行政管理,由主要使用的专业系负责建设和设备管理、技术开发。实行院、系两级共同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模式,既保证了各专业系部实验实训中心对专业性实验室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专业系的管理优势。各系部相近专业需要使用其他系部的专业性实验室时,需要提前做计划,在统筹规划、先人后己的原则下,主管实验室的系部要先满足外系的实验要求。由于专业性实验室的管理归属专业系,所以本系部实验实训存在的困难较容易解决,比如设备紧张时,可以安排业余时间实训,设备出现故障时也便于维修等。
3.开放型管理
开放型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实验室打破原有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对内保留原有的实验室格局和实验功能,在课内时间用于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训,课余时间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开放,便于教师科研和提升专业能力,也为有专业爱好和希望培养特长的学生、学生专业协会、学生社团、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提供方便,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认识、创新设计、赛前训练等提供设备和人力支持。学生课余活动有了设备条件和主题,围绕着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展开学习,以项目活动引导教学活动,对基础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是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氛围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渠道,对外接受社会实验实训或培训项目,增加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实验室提供资金来源,使原本实验室内在紧密联系的职能由纵向分离走向横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外,通过校园网使实验室资源信息化,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集中到实验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和自主实验的网上预约,方便所有教师适时安排实验和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上答疑,拍摄实验指导的微课,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三、存在的问题
“集中管理分配使用开放型”管理模式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了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的保障成为了管理的瓶颈。因此,除了制订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开放实验室登记预约制度、实验室运行轮班制度、实验室运行记录制度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负责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等。在课余时间管理人员奇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助教和学生专业协会参与实验指导和实验室管理,这些提前培养、已经掌握专项技术的学生,除了能够起到助教作用外,在专业学习中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成为班级学风的正能量。这些专业技术中的佼佼者将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对今后的就业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在工作中的贡献也将提高学院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地位。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结构和管理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和实践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才能使高职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江涛.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篇7
本文意在揭示产品生命周期中,分析存在的意义,并讨论分析对于确保食品行业积极价值、提高有效性的作用。
分析:伴随产品生命周期
食品和饮料,在很大程度上将都是产出即使用的,一些天然原料像牛奶、稻米、肉、油、淀粉、矿物、微量元素更是如此。在整个生产链上(包括源头、生产、运输、加工、贮藏以及最终的销售),食品暴露于多种危机之中:例如微生物,病原体和微生物可以引起腐败;残留物与污染物,包括农药兽药、重金属、毒素、环境污染物;营养成分方面,由于工艺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营养成分破坏;最后还有原料潜在副作用,如益生菌带来的威胁。
要想确认、评估、减轻、管理这些风险,生产商就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他们工作的重心就是要保证消费者安全,拒绝向食品安全威胁妥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也就是安全食品与满意服务双管齐下。这样一个体系需要解决完整的生命周期的开发、设计、制造以及随时的消费者体验与信息反馈。不论哪一环节,分析都不可或缺。
在开发与设计阶段,不论是原材料与包装材料、还是生产原料与终端产品,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理化、微生物与功能参数方面的分析,来确保其符合相关生产要求。分析也是决定产品货架寿命(就是我们所说的“食用截止日期”)与开放性货架寿命的(通常会有专门的食用指南,例如,开袋后冷藏保存,开袋后多少天内食用)至关重要的参数。
在生产环节,分析被定义为生产中检测与质量控制(QC),作为满足特定法律标准(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依从性检测,或是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尽管分析在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但生产过程中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替代,因为它规定了固定标准参数。
在消费终端,分析以事后评估与监控的身份出现,通过产品货架生命、购买状况以及消费投诉、风险管理的分析更好理解产品性能。
一致性分析的思考
人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决定分析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一个团队需要增强每个成员参与到决策的能力并充分肯定个体的价值,监委会也应通过充满雄心壮志的任务来提供清晰的领导关系与提升空间。一个提供充分培训的服务型企业文化,能鼓励员工聚焦消费者价值,培养团队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技术与管理能力更容易被尊敬与推崇。尽管实验室的专业环境也许优先强调科学与技术细节,但管理同样是一种智慧,对于提高人文价值意义非凡。
国家先进技术是高品质分析的另一驱动因素。财政预算里应有充分的购买、发展先进技术的投资。相对于不断增加的样品数量、更快的周转周期、更经济的化学品使用与先进软件的维护,这样的资金投入的门槛不高却非常关键。对于检测限、定量限这样的标准分析参数而言,其水平精度应事先被定义,而且检测设备与方法也应事先准备好,确认能达到检测要求。例如要检测婴儿食品中的农药,液相色谱-质谱设备的检测限要明显低于10ppb的法律限制。
分析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
ISO/IEC 17025是检测与标准实验室使用的主要标准。被称为ISO/IEC指南25,ISC/IEC 17025最初是在1999年由ISO的。ISO/IEC 17025与ISO 9000有许多共同点,但ISO/IEC 17025增加了关于方程能力的概念,他直接作用于生产测试与校准结果。第二个版本的ISO/IEC 17025标准在2005年,目的是保持与2000年版本的ISO 9001保持一致性。最显著的变化是明确高层的责任,强调管理体系自身持续改进,特别是强调与客户间的交流。
ISO/IEC 17025主要有两方面内容: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是基础,关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操作性与有效性。技术标准则强调人员的任职能力、检测方法以及校准设备的相关要求。
实验室使用ISO/IEC 17025来实施质量检测体系,目的在于提升持续有效工作的能力。这也是被认证机构验证的基础。由于标准内容是涉及能力验证的,所以,认证只是基于一个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IEC 17025的示范能力的正式承认。
ISO 17025认证应该是实验室的最低要求,然而,它并不是正确结果、优质服务或客户满意的完全保证。
实验室水平
实验室水平检测室是对一个实验室各个方面的独立、公正的评估。不论从人文角度还是硬件设备,都是实验室品质保证的重要因素。随着监管部门与客户对于独立验证能力的加强,水平检测成为关乎所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课题。
在水平测试中,实验室被鼓励尽可能使用常规方法模拟常规实验室检测,这是因为测试结果也许会被测试方法左右,也可能被实验室设备与分析师能力影响。处于此种考虑,在所有水平测试中,尽可能涉及各种资质的分析师十分必要。
通常,每个参与者都会收到一份用以确认自己资质的评估。匿名结果与评估也同样会呈献给其他参与者,用此让各个实验室在自己与其他个体间做一个比较。这份报告同样包含参与者所使用的测试方法的信息。在水平测试中表现逊色的实验室会被其认证机构要求采取完善措施,或是建立内部质量体系。
一致的思考
篇8
关键词:物联网;管理模式;智能化;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14-02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人进行,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于是很多院校都相继建立了开放型实验室,这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实验室钥匙所有者过多和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后,由于进行实验的人员、时间不确定,实验的内容不统一,特别是实验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如学生使用设备电源的安全性,实验室门窗情况的安全性,这都给实验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和资产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困难,同时也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值班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包括对实验室的设备、实验室人员、实验室的用电、实验室的环境等情况管理,实现实验室有序智能的管理。
一、物联网技术及特点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这有两层意思:(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所以,运用这种物联网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合理的使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的展开,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实验管理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设备管理是采用设备卡片或纸制标签,通过手工方式管理。传统的设备标签只能反映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购期等信息,而且标签很容易脱落,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制作标签。这样会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依靠手工管理,效率低,容易错,设备标签更新困难[2]。每年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时间进行设备的整理以及盘库。
传统实验室门都是通过钥匙开门,实验管理人员把门开着就基本上不管了,直到实验结束才会关门,故实验室里面可以随意出入不相关的人员,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如果想查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记录和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情况等都必需提前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整理纸质材料上报职能部门,这样就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统计数据。
基于以上种种现状,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实验室的安全性。
三、物联网在实验室管理中的运用
1.门禁系统的运用。进入实验室需要通过信息扫描,了解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具体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具有专门的门禁卡,进出实验室都需要刷卡进入。其他人员进入实验室需要向负责人申请卡片,通过这个卡片才能进入实验室,而且通过这个卡片可以知道进入实验室人员具体的运动轨迹,方便了解进入实验室人员在里面的行动情况。这个门禁卡片就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当实验室里面的人员使用完实验室后,出来忘记关门,门禁系统会自动设置时间,当天下班时间到了,如果门还未关,门禁系统就会通知中控电脑,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以便实验管理人T了解实验室现状,防止出现门未关等情况。
2.监控系统的运用。通过现有的摄像头以及增加摄像头起到全面监控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作用。
(1)要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即远程录像、远程监控、远程回放、远程遥控,无论管理者身处何地,出差还是在家,只要使用该系统管理者随时都可以查看现场情况,查看任何时段的录像资料,远程进行操作与控制[3],方便找出问题所在,这样能够及时解决问题。(2)视频要有一定的清晰度和效果,能够在电脑和电视机或者手机等工具上清楚的显示,这样方便了解具体情况。(3)具备文件备份功能,可以自定义自动备份录像时间,方便以后查询有疑问的事件。(4)维护方便,断电后自动重启功能,以便记录实验室的真实情况以及安全事故等。
3.实验设备使用检测的运用。每台实验设备都配有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读取器,每个设备的数据都会在物联网中控电脑当中。需要使用这台设备的人员,只有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才能启动这台设备,这样就会起到严格的防范作用。还有就是要求对卡进行设置,有些实验人员达到要求可以刷卡开启,有些实验人员没有达到要求刷卡是不能开启的,这个能否开启就是依靠这个实验人员的权限,权限达到就可以控制电源,设备可以运转。在设备的周围装上摄像头,监控该人员的操作过程,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设备也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达到工作人员不在也可以启动设备的效果,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如果遇到特殊的设备,只有具有这个使用资格的人才能开启这个设备,所以当其他人员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使用设备时,该系统就会报警,并及时通知试验管理人员,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
4.红外感应器的运用。由于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实验室开放之后,可能会导致别人开的窗户后来进来的人员不知道,造成实验室关门时,实验室的窗户还没有关闭的情况。该系统的感应器分别装在窗户和窗户柱子上,主要检测窗户的开关。这个是跟门禁系统联合使用的,当人在里面的时候,窗户未关不会报警的,当你出去并且把实验室门关掉之后,只要窗户未关门禁系统就会报警。
5.统计数据的运用。各个系统的数据通过物联网中央计算机存储,通过管理人员登录,可以检查各项运营情况。(1)通过门禁系统的数据统计,可以知道进入实验室的具体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实验人员。根据这个数据可以查询该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这些数据可以上传给分院管理人员,了解该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该数据也可以作为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依据。(2)通过实验室设备检测系统的数据统计,可以知道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维护保养情况。根据这个数据设备采购部门可以知道这个实验设备的使用状况,了解该设备是否满足实验和科研的要求,为下一步的采购计划做准备,有效提高实验室设备的综合使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分析实验人员的实验结果。(3)通过红外传感器报警的运用,将窗户未关等报警数据上传到物联网中控主机,及时的通知实验室负责人,这样就不会造成实验室窗户未关的情况,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安全系数就会提高,这个数据也可以为部门考核实验室的安全系数等作参考。(4)通过监控系统的数据统计,可以明确知道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对实验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考核实验人员的实验成绩,也可以根据这个数据知道实验管理人员保养实验设备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的清楚实验设备的状况。最终根据这些数据考核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通过物联网技术所得数据,可以有效的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很好的依据,为基于物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作基础。
四、结语
借用物网技术,可以把实验室管理从需要大量的人工,实验室设备检查复杂,实验室标签更换烦琐转化成简单、轻松、有效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因此,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叶晶.信息技术在基于BIM的运维系统中应用的探讨[J].绿色建筑,2014,(3):67.
[2]袁晓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6.
[3]崔升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14,(6):31.
Research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ZHONG Jian-gu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篇9
开放式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根据功能结构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系统管理结构、基础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管理结构、查询统计管理结构、办公信息管理结构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结构六大主要模块。本部分将对六大模块结构进行逐一地深入分析。
1.1系统管理结构模块
系统管理结构模块是其他功能模块的定义。其他功能模块功能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系统管理结构模块之上。该模块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管理、备份管理等。角色管理功能主要区分教师、学生、管理员角色等。用户管理功能是对某某学生、某某教师、某某管理员的细化。系统日志管理是对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记录。
1.2基础数据结构模块
基础数据是对教师和学生属性的对象化管理。是教学行政管理的主要应用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的功能有学生班级管理、教师队伍管理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等。
1.3实验教学管理结构模块
实验教学管理结构模块是整个开放式实验教学功能结构的核心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教学任务的设置、学生考勤管理、实验作业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功能。通过实验教学管理结构模块,教师可以将现实课堂虚拟化,并上传教学视频和教学音频以及文字,从而实现网上教学。
1.4查询统计管理结构模块
查询统计管理结构模块处理的主要对象为数据。通过该系统的查询条件功能,教务管理者可以方便的对教学实验数据进行动态查询和统计,并根据教育部给定的要求,上报报表数据。
1.5办公信息管理结构模块
办公信息管理结构模块主要包括课程信息的实时、学生咨询管理等。课程信息功能能够实现实验教学信息的实时和更新,以及实验课程的介绍及实验室设备现状的展示。通过该功能,学生可以查询到那些实验课程,将在什么地方授课,这样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自己的听课计划。学生咨询管理功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咨询的教师,解决自己的疑问。
1.6实验室开放管理结构模块
实验室开放管理结构模块的设计主要来源于现实实验室管理模式。具体来讲,该模块主要划分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以及实验室门禁设置管理和视频监控管理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开放管理模块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实验室设备的安全运行。实验室信息管理主要的功能是实时更新实验室的使用情况,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空闲信息查询,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功能,学生可以方便的查询到那些实验室是空闲可用的,这样便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实验室门禁设置管理所实现的功能是准入管理,通过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结合,方便学生刷卡进入。而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实验全过程的管理。
2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三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现今,随着高校实验室设备资源在质与量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学生、教师、管理员及各级院系领导面前。例如,各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资源无法最大化的使用和很低的实验设备使用率;实验室功能虽多,但多而散,无法形成综合优势[1];各级管理员无法有效并清晰的随时随地对相关软件、硬件资源信息进行统计与掌控,造成管理上的不便;除此之外,设备的购买、保修、送检及维护也需要进行很多报表的填写,若是需要对某一时间段或者某一类型的设备进行相关统计任务,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及精力。
综上,设计并实现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具有极大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此之前,有些人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论文[2]基于_Net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新实验课标的要求下,对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该实现方案过于简单;论文[3]高校开放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研究,对于教师及学生的功能需求考虑较少;论文[4]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未能体现开放式的真正内涵,即实验设备信息的网上查询、统计及预约。
本文内容组织如下:首先,设计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OLMS(英文全拼)的基本体系结构,并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系统功能结构图;接着对该系统的主要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给出了该系统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功能及小结。
2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OLMS的基本体系结
构(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op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2.1 OLMS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OLMS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由五层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网络设施、系统服务支持环境、数据层、逻辑层和用户操作层即显示层。
2.2 OLMS系统需求分析
OLMS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有四类人员:学生、教师、实验室管理员、院系各级领导及教研室主任。这四类角色对于OLMS系统的主要功能期望为:课内/外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相关管理及操作;实验设备及资源信息的管理操作;在线预约实验设备及资源;查询预约结果等;实验室设备、资源的电子化管理功能;新实验的申报及审核流程;提交、批改、指导实验报告功能;浏览、查询、编辑实验电子课件;统计报表功能;除此之外,该OLMS还需实现部分系统或者公用功能。
3 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
根据前述的基本体系结构及系统需求分析,设计OLMS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OLMS系统功能结构图
Fig.1 System function structure
4 系统实现(System implementation)
4.1 程序开发及运行环境
本系统开发中,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工具,SQL Server 2005, Framework SDK v2.0。
4.2 编码规范
为了项目的规范,在系统实现之前,定义了相关的数据库命名规范,包括数据库、数据表、字段、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的命名规范;程序代码命名规范,包括变量及对象名称定义规则、数据类型简写规则、控件命名规则等。
4.3 编码实现
编码实现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数据处理层、主要功能模块及界面层的实现。
4.3.1 数据处理层的编码实现
为了简化大量重复性的数据库访问及数据处理操作,本系统单独做了数据处理层的编码实现,以供功能模块的调用。
4.3.2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功能模块主要为功能服务,实现各个单独的逻辑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各子模块:
(1)系统功能模块及其编码实现
系统功能模块及其算法主要包括:第一,系统的初始化功能;第二,对数据信息等的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管理[5]、平台的管理、数据与资料的管理等;第三,用户权限的分层设置及管理。
(2)学生功能模块及其编码实现
学生功能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学生个人信息的浏览及部分修改功能;学生信用度算法模块;本学期课内/外实验、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的相关功能实现,使用在线资源例如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区、在线题库等功能。
(3)教师功能模块及其编码实现
教师功能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学期初的课内/外实验申请;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申请;新开设实验项目的填报及申请;查询本学期实验课表及实验安排内容;布置预习实验要求;审核学生的课外或其它实验申请;对个人信息的管理或依据条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4)实验室管理员功能模块及其编码实现
实验室管理员功能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第一,实验室子系统管理;第二,审核实验预约功能;第三,实验室设备运行管理,即设备运行时的过程数据管理;第四,实验室设备资源的管理;第五,设备统计分析功能等。
4.3.3 界面层的实现
该系统界面层的实现主要满足简洁、清晰、个性化定制的目标。为了实现简洁、清晰,系统以蓝色为主色,统一了系统的界面框架,任何用户访问该系统时,都能看到一个布局统一、颜色一致的界面。
5 结论(Conclusion)
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预约等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后续需解决的问题:如何由点及面,打破原有小而散的模式,进行校一级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如何与硬件控制器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和安全?如何为各种终端设备用户提供友好的服务等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松,陈志刚,金亮.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比较及实
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3):230-232.
[2] 焦铬,刘辉,陈受凯.基于.Net平台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
[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88-91.
[3] 谢健,刘原奇,易先卉.高校开放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研究
[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7(1):102-103;107.
[4] 姜浩,等.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10,29(6):110-112.
[5] 尹红,李海燕.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
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09(6):29-32.
作者简介:
刘海玲(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web应用及开发.
- 上一篇: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 下一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