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回购利率 回购市场 股票市场 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
无风险利率,也称基准利率。作为众多金融产品定价的标杆,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所有金融产品市场的迅速变化。在理想假定下,可以预期,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会导致其他市场金融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资金被吸引到高利率的市场,从而短期内将使到所有其他市场的需求出现下降,进而成交量随之下降;反之亦然。那么,事实上目前我国无风险利率的这一作用有没有发挥出来呢?
一、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对A股市场成交额影响的模型建立
1.数据代表的选择。本文采用发展较完善、交易量较大的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并采用交易量比重最大的银行间7天质押式债券回购(R07D)当期(周)加权平均利率为数据样本;A股市场的规模以该市场的成交额为数据样本。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市场规模和利率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模型建立中把这一因素剔除出去非常必要。这里选取包括我国活期存款和流通现金的M1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代表。在时间上,选取2000年到2006年七年共84个月的时间为样本,以月为标准。
2.先验预期。(1)在理想假定下,可以预期,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会导致其他市场金融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资金被吸引到高利率的市场,从而短期内将使到所有其他市场的需求出现下降,进而成交量随之下降;反之亦然。此假定如果成立,则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无风险利率的变动与A股市场成交额应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否则不显著。
(2)随着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各个金融子市场规模都应该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即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应该与A股市场的成交额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
3.建立模型。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模型:log(VOL_STA)=β0+ β1*log(MNY)+β2*INT_REP + u其中,VOL_STA=A股市场成交额,MNY=货币供给量,INT_REP=回购利率,u=随机干扰项。由于D-Wd值为0.737433,故再回归以下模型以消除自相关现象:
log(VOL_STA)=β0+β1*log(MNY)+β2*INT_REP+ρ*AR(1)+u
其中,AR(1)表示残差的一价自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1%显著水平下显著的标准化估计值或F值。
4.模型结果。观察回归结果,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A股市场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有相当显著的正向关系,与预期吻合。(2)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对A股市场成交额的影响作用与预想不符,甚至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3)从VIF值和两个回归元的相关性看出该回归模型存在较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但VIF值不高,在本次分析中其影响可忽略。
二、对银行间回购利率与A股市场成交额非负向关系的解释
1.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炒作气氛浓厚,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博弈的场所,因而对基准利率的关注会比较少。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一市场的参与者很大一部分是活跃于证券市场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而且这部分参与者在近两三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也是A股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资金流通较为畅通的重要原因。然而,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拥有行业内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人才队伍以及丰富的投资经验,其投资意识应该是金融业界中最理智、最有理论底蕴的。而事实上这些投资机构作为市场中较为理性的投资者,却没能表现出在金融市场理论模型下所应有的行为,这只能说明,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炒作气氛过于浓厚,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一种投资有价值企业的金融产品,而只是赌博场上互相博弈和尔虞我诈的本钱和筹码。这是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对A股市场的影响违反一般金融市场规律的主要原因。
2.银行间回购利率充当中国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即基准利率的能力仍有限。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与A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证实了国内一些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即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实际上其稳定性明显受到这些证券市场的干扰。比如,在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炒作,这时在回购利率不停飙升的势头下,资金需求者仍会以高于平日的代价融入资金去“打新股”。也就是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的升高无能力抑制股票市场的过热,但股票市场的红火反过来却可以大力推高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的利率。从这一点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充当我国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的能力受到了挑战,这正是我国金融利率体系不够完善的结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股票市场的力量之大、地位之重。
3.A股市场参与者中以个人投资者占多数,个人投资者理性程度不高,更重要的是中国货币市场的代表――银行间债券市场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于是中国股市的散户就被隔离在银行间市场之外,这就很难期望这些小投资者会以这个市场的利率为判断投资价值的标杆。
三、结论
本文选取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选取了股票市场作为中国重要金融市场的代表,通过采集近7年的月度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这7年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影响股市成交额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该利率对这个市场的规模影响不明显甚至违反一般金融市场规律的结论,并较详细地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此为止,我们至少已经可以从市场规模的角度以及在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和股票市场的具体层面上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现阶段我国无风险利率调控其他金融市场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无风险利率的标杆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
[1]刘轶李久学: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3年7月
[2]苏锦秀: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及投资风险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
篇2
我们可以感觉到近两年A股市场的主流盈利模式,已逐步转变为“流动性推动为主”和“盈利驱动为主”两种投资策略了。“流动性推动为主”的盈利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流动性变化带来的市场估值大幅波动,主要通过估值变化获取收益。在这种模式下,价值重估、主题投资、事件题材驱动是最时髦的流行语,龙头战法、跟风炒作、击鼓传花式博傻操作是最普遍的市场操作模式。而“盈利驱动为主”的盈利模式关注的焦点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上市公司持续的盈利增长为股票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这一策略的市场会相对简单一些,因为上市公司的盈利变化会相对客观与有规律可循。相对而言,“流动性推动为主”的市场变量与不确定性更多,这恐怕也是A股市场绝大多数投资人感到难以把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前几期探讨的一部分重组博弈模式,所涉及的就是其中一种价值重估行为,而主题投资、事件题材驱动炒作等模式主要建立在中期的主题事件投资特征之下:首先要具有较大的时代特征,或具有爆炸性效果。例如,本轮文化传媒板块波澜壮阔的行情就是在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背景下产生的,而2008年底的4万亿经济刺激概念股;2009年的海南、海西等区域经济板块;2010年的锂电池、稀土永磁等新兴产业个股,也因当时强烈的政策红利烙印成为了一时耀眼的明星。
主题投资一般不注重企业的业绩和盈利,更注重的是这一事件或政策对相关股票的催化效应,要具有新颖性。很多主题投资在第一次出现时都会带动相关股票的大幅上升,但第二次就不再作为催化剂存在,或催化作用弱化。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能够成为真正主题的一般都有1-2家上市公司作为龙头,随着事件影响力的扩大和深化有其他公司同步进入上涨行情,这不仅扩大了主题的容纳范围,而且还延长了共同上涨的时间。无论任何主题,最终都将受到盈利的制约,例如今年初热炒的氟化工、钛白粉、稀土、磁性材料等行业个股等因业绩改善预期炒作持续力度都较长,而当年热炒的迪斯尼概念股、区域经济板块等虽然都有一波大的上涨行情,但许多股票由于没有得到业绩的支撑而出现了下滑,主题再大最后还是要得到盈利的确认。
篇3
融资融券在世界范围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欧美、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由券商等金融机构独立向客户提供;二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集中信用模式,成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
在现阶段,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将打通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之间的通道,为高水位的货币市场减压,为低水位的证券市场引来合规资金入市。股权分置改革后存量股票将分步施行全流通,还有数量众多的新股也势必将发行,证券信用交易方式将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对证券市场来说,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可能同时带来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融资融券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首先,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必然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增量,这会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各市场都会对融资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中国台湾地区证券融资余额占股市总市值的比重为1.5%,欧美国家也一般不超过2%,这样按照A股3万亿的市值,新增资金可能在450亿元左右,对市场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其次,活跃市场,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融资交易者是市场上最活跃的、最能发掘市场机会的部分,对市场合理定价、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将起促进作用。欧美市场融资交易者的成交额占股市成交总量的18%-20%左右,中国台湾市场甚至有时占到40%,而卖空机制的引入将改变原来市场单边市的局面,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
再次,融资融券的引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融资使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中借助杠杆,而融券可以使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也能实现盈利。这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
具体个股方面,大盘蓝筹将会得到青睐,譬如沪深300成份股,由于基本囊括了绩优股,因此这将是一个最为有力的群体,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板块,只有这些股票能够获得融资的比例才能更高,这也才是大资金最为喜欢的品种。这是由于在融资方面,沪深300成份股,包括上证50成份股将是券商乐于接受的抵押品。从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角度出发,优质大蓝筹公司将是首选品种。由于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券商不得不进行平仓,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选择一些小盘股或者是业绩较差的公司作为融资的抵押对象。此前,上证所曾专门就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细则,给各大券商发去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可融资买入的证券包括: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基金、债券、股票,其中,对股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包括上市交易满三个月,流通股本不低于2亿股,流通市值不低于10亿元,采样期间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千分之三,日均波动率不低于百分之三,波动幅度不超过60%,持有1000股以上股东超过5000人,前50名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不超过60%,股票发行公司已完成股改,股票未受特别处理(非ST股)等。
此外,券商股的收益机会增大。因为券商的实力越强,能够做的业务越大,其获得收益也就越多。特别是创新类券商最值得关注,其他持有券商股权的公司,也很值得关注。
负面影响催生高风险
首先,融资融券可能助涨也可能助跌,增大市场波动,进而可能助长市场的投机气氛。
其次,可能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融资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如果控制不力,将有可能推动市场泡沫的形成,而在经济出现衰退、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又有可能增大市场波动,甚至引发危机。
篇4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通俗地说,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总体来说,融资融券交易关键在于一个“融”字,有“融”投资者就必须提供一定的担保和支付一定的费用,并在约定期内归还借贷的资金或证券。
二、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有何区别
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相比,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保证金要求不同。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须提交100%的保证金,即买八证券须事先存八足额的资金。卖出证券须事先持有足额的证券。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则不同,投资者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进行保证金一定倍数的买卖(买空卖空),在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涨而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并在高位卖出证券后归还借款: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手头没有证券时,则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八证券卖出,并在低位买八证券归还。
2 法律关系不同。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只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不仅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还存在资金或证券的借贷关系,因此还要事先以现金或证券的形式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将融资买入的证券和融券卖出所得资金交付证券公司一并作为担保物。投资者在偿还借贷的资金、证券及利息、费用,并扣除自己的保证金后有剩余的。即为投资收益(盈利)。
三、融资融券带来了什么
1 融资融券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融资融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创新交易方式,它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对于资金不足或长线持有蓝筹股的投资者而言,在股票上升趋势明朗的情况下。可以手头上的证券作为抵押,通过融资交易来借钱购买证券,只要证券上涨的幅度足以抵消投资者需要支付的融资利息,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收益。同样,在股票处于单边下跌的时候,现行市场由于没有融券交易,等待投资者只能就是资产的缩水或暂时退出。无法产生收益。融券交易的推出,将为投资者带来选择高估股票做空的机会。在股票下跌中获得赚钱的机会。例如。某投资者预判某只股票在近期将下跌,他就可以通过先向券商借入该股票卖出,再在该股票下跌后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还给券商来获取差价。
2 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带来了放大的收益与亏损
篇5
股指期货交易作为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已被公认为回避股市风险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
从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看,股指期货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股指期货推出作为中国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利用其低交易成本和低保证金的特点,运用套保避险和投机的功能,吸引广大投资者进入市场, 增加现货市场的市场深度和流动性,扩大股市规模,不断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强经济系统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促进中国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与和谐。
其实, 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以来,股指期货的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至此已基本就绪。首先,在政策法规上,国务院修订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确立了金融期货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亦对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结算细则、会员管理、风险控制、信息管理、套期保值管理、违法违规处理等几个方面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其次,在技术准备上,中金所和期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由于股指期货投资者的数量可能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加上期货保证金交易本身的高风险性, 为保证未来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常运行, 从客户开户、交易通道、凝眸呼之欲出的股指期货文/李喜生 杨洋 Text by Li Xisheng, Yang Yang资金划拨、结算,到风险控制等各个运行环节,完成电脑软硬件技术升级。最后,在投资者教育培训上,一方面针对广大投资者,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报告会,通过编写、印制教育读物,媒体参与合作的方式,普及了基础知识、交易规则,加强了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期货公司内部也对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岗位人员展开专业的、多层次的培训,提升了期货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可以说,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从金融史分析,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德国等是在新一轮经济起飞阶段推出股指期货,日本却在经济泡沫最高峰推出股指期货,而中国台湾和韩国在经济调整时期推出股指期货。虽然各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略有差异,但它的推出并没有改变各主要证券市场的趋势性走势。
在美国, 股指期货作为动态交易工具,首先通过动态套期保值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即利用股指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其次根据期货市场所具有的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往往呈现长时间的同步增长,股指期货不仅增强了现货市场流动性,更对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改善定价机制、培育机构投资者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股指期货在上市之初,可能会吸引部分风险偏好者由现货市场转向股指期货市场,引起股市资金流向股指期货,但这只是局部和短期现象。从整体和长期看,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能够实现长期平衡的协同发展。
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可能会引起股市的波动,但从长远看,会减少现货市场的股价指数的波动,并有利于中国股市走向成熟和完善。
当然,全球主要股指期货推出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股指期货左右股票市场走势的情况。因为两者的核心是股市决定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只是对指数带来扰动影响。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长期来看也不会影响中国股市的走势。
总之,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扩大股市的资金规模、加大其流动性和交易量,有力地推动成份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的市值,优化股市结构,会长期促进股市的健康和繁荣发展。但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杠杆效应,股指期货也蕴含着高级别的投资风险。
股指期货对投资者的影响据中金所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规定: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合约乘数为300元。其交易基本交易制度采取“T+0”交易制度,即当日建仓当日平仓。而且实行做空机制,也就是说在股指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采取先卖出,后买入的交易策略,提供在熊市中获利的机会。保证金交易的方式,投资者只要缴付相当于合约价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持有期货合约的全部价值,具有以节约资金成本的优势。但此种以小博大交易方式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为此,引入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具体来讲,期货交易所根据合约每日的结算价,计算其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之间的差额(对当日新开仓位,则计算结算价与开仓价位的差额) ; 每日结算后,盈利和亏损余额将立即划入投资者的保证金账户中。对于客户权益不足以支付持仓保证金的账户,期货公司有权为其强行平仓。另外,股指期货还有到期日、现金交割以及持仓限额的规定。因此,投资者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时应熟知其交易制度规定。
至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首先是套期保值。所谓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头寸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由于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变动近乎一致,投资者构建两个相反头寸的结果就是,总可以用一个市场上的盈利弥补另外一个市场上的亏损。通过这种策略,投资者可以达到止损/止赢、避免踏空行情的目的。
例如, 对于手中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由于担心市场今后的下跌会减小前期收益或者带来更大亏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做空股指期货。这样当大盘转入熊市时,股票现货价值缩水造成的损失就可以用期货市场的空头盈利来弥补。
对于持币者来说,由于担心市场未来的上涨将提高建仓成本,可以使用较少的保证金在期货市场做多股指。后市若大盘果然走强,投资者在高位建仓的增加成本可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填补。其次是套利交易。套利交易分为多种形式,包括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场套利等形式。其中,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应用最为广泛。期现套利, 是指在同一品种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时建立反向头寸,以期在二者价差向预期的方向变动时,获得“无风险”收益。通常情况下,现货与期货的价差( 称为“ 基差” , 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若价格波动剧烈导致基差异常缩小,投资者预期未来基差上升,即可做多股票现货组合,做空股指期货,在基差的回归过程中获利。反之,若基差异常扩大,投资者可以做空现货股票组合,同时做多股指期货以获得收益。跨期套利,是指同时买卖不同交割月份的股指期货合约。一般认为,不同交割月份合约间的价差应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若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价差异常扩大或缩小,投资者预期价差将向合理区间回归,可择机进场建仓。
而对普通投资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投机交易上。投机是股票市场上多数中
小投资者都习惯采用的方式――凭借信息和经验,投资者作出对价格未来走势的判断。在期货市场上,投机的表现形式为在某一合约上单边持仓。期货交易由于采用保证金方式,从而产生杠杆效应。10%的保证金比例,意味着同样的投资本金,期货市场获利将是现货市场的10倍。但投机的成功需要投资者具备敏锐的目光和准确的判断。况且保证金交易在将收益放大的同时,也将风险放大了。因此对多数人来说,遵守严格的风险管理准则、制定详尽的个人投资计划才能经受住期货市场的风险考验。
其次是指导现货价格。一般而言,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其价格是由避险者、投机者和套利者根据自己对未来股价的预期而决定的,因而均衡价格足以反映当时市场预期股指在将来的价格,故其变动隐含众多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股价预期的调整,可以作为现货市场未来股价的指标。目前普通投资者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制度设计限制下,即使不参与股指期货,也需要重视股指期货带来的客观影响。一方面,利用股指期货价格指导股票市场价格的功能,调节中小投资者投资组合结构,寻求最佳的买卖时机,防范股票单边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关注股指期货在转移股市系统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原因在于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投资者调节风险的方法更倾向于在组合中加入指数期货,那么机构持有的股票头寸就不需要频繁调整,导致一些指数成分股、蓝筹股存在被严重高估的风险,也就是股指期货增加指数价格发现同时,往往扭曲了个股的定价。国外的统计数据显示,指数期货的权重股的涨幅往往是非指数成分股的几倍,表面上显示出了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但实际上显著增加了这些股票的风险。
随着股指期货的推进, 机构投资策略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普通投资者急需了解股指期货,转换观念,以保护自己。
股指期货对证券公司的影响股指期货推出将对证券公司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将改变现有证券公司的业务主体和发展方向,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定位将逐渐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证券公司的自营及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纷纷采用分散的组合投资方式,但是组合投资并非万能的。它虽然可以回避非系统性风险,却不能回避系统性风险。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目前没有卖空机制,因此一旦大势下跌, 证券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很难全身而退。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促进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和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着股票上升再卖出的单一模式改变为双向投资模式,即股市的上升或下跌证券公司均可赢利。证券公司利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减少甚至完全规避他们在股票市场中所面对的系统风险。关于证券承销业务,目前普遍采用的上网定价发行隐含着较大的风险,曾有多家证券公司因IPO或增发而包销大量的余股,沉淀了大量资金,给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的压力。股指期货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回避风险的工具,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期指合约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这一方面有利于新股发行方式向上网竞价发行的转变,改变现有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另一方面可回避二级市场低迷给承销商带来的巨大风险,保证新股的发行与顺利上市。而至于盈利模式,近年来全球衍生品市场飞速发展,是国外投行近年来规模扩张和盈利增长的重要推动之一。券商利用研究实力强、股市经验丰富等优势,制定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和交易策略,为券商营销部门提供“投资顾问”等增值服务开辟广阔的空间。在股指期货推出后,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重点倾向于捕捉市场的有效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实现金融工程的流程化,整合研究部门、营销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链,实现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
篇6
可以说,国华人寿是目前最有钱、最任性的险资了,只要相中某只股票后,便立即从二级市场闪电举牌,干脆利落,购买增持的时间不过一两天。
8月20日最新消息,国华人寿仅用两天时间再次举牌新世界,持股量上升到10%,成为新世界的第二大股东。
从7月3日,资本大鳄刘益谦宣布豪掷10亿元为国护盘后,旗下控股的国华人寿就开始活跃在资本市场。近两个多月,国华人寿动用30多个亿,举牌了6家上市公司,成为仅次于中科招商第二大举牌机构。
对于公司为何大规模举牌,国华人寿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答复比较官方,声称:“公司的举牌行为主要是基于对相关上市公司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认同。”
凶猛举牌6家公司
8月20日晚间,新世界公告称,公司于2015年8月20日收到刘益谦旗下国华人寿的通知,2015年8月19日至2015年8月20日期间,国华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265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动用的资金达到5.68亿元。
同样,就在7天前,新世界上演过类似一幕。2015年8月10日至2015年8月12日期间,国华人寿增持公司股票265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据了解,此次国华人寿增持新世界股票的均价为17.14元/股,耗资约为4.56亿元。
国华人寿马不停蹄地投入了10多亿元增持新世界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不过,新世界大股东为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比例为25.21%,国华人寿所持股份离控股权还有一段距离。
对于新世界的举牌,国华人寿的操作风格快速而凶悍,这一点在举牌其他公司时也表现得淋漓尽致。7月7日,国华人寿仅一天时间举牌有研新材;7月8日,当天就举牌国农科技。7月15日,首次举牌天宸股份;7月28日再次举牌天宸股份,只不过这次耗费的时间相对较多,但也仅有5天时间。进入8月份,国华人寿继续扫货,以东湖高新为例,国华人寿用了两个交易日大手笔购进股票,彼时两天股价全部涨停,这意味着国华人寿不惜以连续涨停价洗筹,手法可谓凶猛。
值得注意的是,国华人寿趁低位抢筹的上市公司股价全都有所上涨,短短时间内,获利不菲。截至8月20日,国华人寿累计投入30多亿元,账面盈利已经超过9亿元之多。
举牌更多为财务投资
国华人寿的凶猛举动似曾相识。去年,安邦人寿、生命人寿就曾如此气势如虹,连续在二级市场上巨资“扫货”,收购了不少上市公司。
与安邦人寿、生命人寿重点狙击的地产股、金融股不同的是,国华人寿举牌的个股多是股权分散、经营业绩没有亮点,但具有重组预期的股票,例如华鑫股份去年营收和净利双双大幅下降四成以上。还有两次举牌的天宸股份去年盈利也下降了三成,但因绿地集团与金丰投资进行资产重组,作为绿地集团股东方之一的天宸股份也将参与到资产重组中。而最新举牌的新世界上半年业绩并不突出,预计净利润将减少65%-75%。不过,新世界刚刚完成定增,未来将会加码大健康产业,这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此外,被举牌的部分公司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具备国企改革概念。譬如华鑫股份属于“仪电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早在2014年年中,刘益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非常看好国企改革概念股。
如此的个股选择倾向,决定了国华人寿更关注财务投资,而非安邦人寿、生命人寿的战略投资考量。这样的判断从国华人寿大股东刘益谦的一番说法可以窥见一斑。刘益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A股的投资判断,就是趋势两个字,“趋势判断,现在二级市场整体是走强的趋势,我自然就会加仓;这就是我目前的投资逻辑。”
可以说,刘益谦是一个善于资本运作的一个“大玩家”。他的投资风格非常清晰明了,不管是投资法人股,还是参与定向增发,只要解禁期一到,就会选择卖出。而且其投资手段也非常精明,作为一个没有强大背景支撑的刘益谦却深谙通过股票质押、担保打造资金链的秘笈。他曾经用了10个亿的资金,撬动了70个亿的投资,可见刘益谦不愧为资本运作娴熟的一位高手。
照如今的势头,国华人寿有望成为刘益谦增持上市公司运作的重要平台,不过作为财务投资的股票一旦上涨到某位置,刘益谦或许会选择抛售离场。
国华人寿盈利模式存疑
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的国华人寿究竟何方神圣?
资料显示,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天茂集团出资5997万元,持股19.99%,为第一大股东。上海汉晟信、上海日兴康、上海合邦投资分别出资5700万元,持股19%。海南博伦科技、海南凯益则分别出资4053万元、2850万元,持股13.51%、9.5%。而天茂集团的大股东为刘益谦控制的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今年1月份,天茂集团收购国华人寿股权,持有51%股权,成为控股子公司。
天茂集团对于国华人寿的定位摇摆不定,先是持股比例从19.99%上升至20%顶线,然后大比例稀释至7.14%,再到如今的51%,可谓一波三折。去年还曾挂牌出售持有的全部股份,后来随着保险政策的改变,转而全面收购从而达到控股权。
国华人寿成立初期,业绩发展不错,但后来因为销售理财险亏损严重。其中,2011年~2013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9.4亿元。2014年,因投资收益大增扭亏为盈,净利润高达14.27亿元。国华人寿从丑小鸭摇身一变为白天鹅。
篇7
能否提振投资者信心?
自2007年10月达到历史顶点6124点后,我国股市经历了自2006年“股改”以来最长期的相对疲弱的状态,市场连续下跌,股票总市值缩水超过一半,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国内众多金融机构和学者纷纷将此次市场的大幅下跌诊断为再融资和限售股解禁之祸,认为再融资引发了市场的信任危机,而适逢限售股解禁又抽取了市场上涨所需的资金,两种“病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动摇了市场信心。
对此,众多业内专家认为融资融券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因为融资融券能够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并建立下跌市场中投资者的赢利模式。这两点是彻底改变当前市场的根本动力。甚至有专家认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将成为我国股票市场根本性制度的变革,与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相当,很可能成为下一轮良性行情的启动力量。
首先,融资融券制度能够为限售股重压下的股票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股改”所形成的限售股集中解禁是严重影响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历史遗留顽疾,解禁过程抽取市场资金,降低市场流动性,形成市场上涨心理障碍,这一问题将在股改完成后3年左右的时间内始终存在,因而必须从制度层面根本上解决。就当前而言,调整印花税和严格控制再融资虽然是一种市场的外生变量,对市场而言也是一种冲击,但冲击所产生的效应通常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降低的,这两种措施并不能真正长期为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况且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便是融资,我国股市不可能在未来两年为了市场流动性而过分严格控制再融资行为,这相当于饮鸩止渴。而融资融券是投资者在预期未来市场下跌条件下提供流动性的交易制度,大量的融券交易不但能够提供充足流动性而且具有市场止跌的功能。
再者,融资融券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双边赢利模式,提供投资者下跌过程中实现盈利的途径,从而消除限售股解禁所形成的强大压力。由于当前市场盈利模式仅为“低买高卖”,而在疲市环境下,集中解禁股在疲弱的市场环境下“逢高套现”的欲望直接打压市场的走势,有可能造成机构或者其他投资者无法完成“低买高卖”的盈利周期,反而为解禁者做“嫁衣”,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对限售股的退避三舍,从而促使市场循环下跌。而融资融券业务的退出,一方面,其卖空制度的存在,将为投资者提供下跌中获利的可能,极大地刺激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提高市场信心和活跃度。另一方面,卖空交易机制将使多、空双方对股票的期望发生异化,从而使价格更能真实反映基本面和宏观经济层面的信息,促进价格发现,防止市场暴涨暴跌的出现,这一点与股指期货的卖空功能类似。
其次,行为金融学理论和我国股市5年熊市的历史经验均表明,促成我国股票市场形式实质性上涨的原因必然是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均认为,人的思维具有极大的惯性,当希望提升投资者丧失的信心时必须形成足够的刺激力度,能够形成这种刺激的因素通常包括宏观经济的起飞、市场的制度性变革等。同时,这种刺激因素也意味着市场的绝对利好,对市场上涨形成了坚定的支持。目前,虽然CPI偏高,但总体上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常,上市公司基本面在2008年和2009年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目前股票市场上涨缺乏的是信心和刺激股票市场复苏的根本性制度变革。调整印花税、严格控制再融资等都是短期利好,无法刺激市场形成真实上涨,而创业板的推出,从资金分流的角度而言,在当前甚至可以看作利空。而融资融券不同,它将实现我国股票市场的卖空和买空交易制度,直接改变我国股票市场的盈利模式,其影响深远程度不亚于金融衍生品的推出。这种市场利好的刺激,再综合考虑融资融券化解当前困境的两种功能,可以说,融资融券是破局当前疲弱市场的最佳良方。
此外,就当前而言,虽然准备充分的股指期货同样存在卖空和买空两种交易机制,但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能完成融资融券制度的功能。另外,股指期货推出后短期内的助长助跌功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并不适合。正因为如此,业内专家纷纷认为,适时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意义可谓重大。
并非绝对利好?
尽管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影响重大,但依然有部分学者认为,融资融券并非绝对的利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风险问题。
众多周知,目前中国股市处于一个“券多资少”的市场环境,股权改革带来的大量限售股解禁问题一直是悬挂在股市上的“利剑”。在无法更改“股改对价”的契约下,监管层采取的做法是控制大小非减持的幅度和节奏,但这一做法至多造成大小非减持的交易成本上升,却不能控制二级市场资金面对“券多”的总体风险。如果大小非可以借券给机构做空,那么“大宗交易平台”以及“融券交易”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下只不过增大了将“抛压式出货”变成“技术型出货”的概率,这只是一种方式上的更改。更为关键的是,此举将在客观上造成股票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的波动。
篇8
机构投资者掘金定向增发,投资策略颇为重要,对此,笔者在实践中有如下理解:
1.投资业务定位。机构投资者可将定向增发投资精准定位为对成长股、价值股的优选财务投资,秉承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并通过差异化投资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业务盈利模式。机构投资者可确立选择“好行业中的好公司”、“昨天好、今天很好、明天更好”的优质上市公司,并以“好价格”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投资策略。
2.投资业务发展策略。机构投资者可将自有资金凝聚社会资金进行共同投资,推动自有资金投资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资产管理的产品品牌与业务品牌。以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为共同基础,组合运用不同的投资工具、投资方法形成精确、细分的差异化投资策略,构建合理的、专长的投资业务体系与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并实现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合理管理收益预期的工作目标。
3.资金运用措施。拥有较大资金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可将用于定向增发投资的自有资金分成三部分,并对每部分资金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构建合理的资金运用组合与股票投资组合,实现自有资金投资的安全、有效,主动防范股票市场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争取获得稳定而良好的投资收益。
4.行业的选择。机构投资者对潜在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性、景气度、成长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入壁垒、产业政策等应进行审慎研究,回避行业投资风险。机构投资者应精选投资期内上行的行业,并进而精选上行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坚持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是做好定向增发投资的第一原则。
5.投资目标公司的选择。拟定向增发公司本身的质地对投资在未来能否获得成功非常重要。按照盈利预期的不同可将上市公司分为周期性、成长性、衰退性三大类。周期性公司的盈利业绩与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股票市场对其估值也会有很大的波动,机构投资者需要仔细考虑合适的投资时机,切忌在景气高点进入。
笔者在投资实践工作中确立的具体选股标准体系如下:
定性标准
(1)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存在国家禁止、限制或产能过剩、前景暗淡和难于认知等政策性、市场性等不利因素;
(2)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为高速成长行业或稳定发展行业中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规避处于衰退周期的行业;
(3)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容量大,公司具有高速成长的空间;
(4)上市公司主业突出,行业地位良好,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产品、服务基本在同一或相关产业链之中;
(5)上市公司在稳定发展行业中处于发展快的细分市场,并且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优势地位和主导性的竞争力;
定量标准
(1)上市公司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财务状况稳健,能保持相对稳定或持续上升的毛利水平与利润水平,同时其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主要财务指标应优于可比公司,并有较好的现金分红记录;
(2)关注的主要财务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a)成长能力
b)盈利能力
c)营运能力
d)偿债及资本结构
(3)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实施后,预计其未来二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
(4)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
(5)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6)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7)上市公司最近二十四个月内曾进行股权融资的,不存在发行当年每股收益比上年下降30%以上的情形;
(8)对单纯以差价套利为目的的投资案例,最高报价应低于市场价格的70%;
(9)定向增发新发行的股权比例不高于解禁时流通股的50%,或不高于总股本规模的20%;
篇9
关键词:证券公司; 盈利模式; 对策
1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证券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主要经营投行业务、证券自营、证券经纪业务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以上四部分业务收入构成了证券公司总营业额的绝大部分。将这些业务进行分类可概括为常规性业务和流程性业务。
经济业务的开展有赖于交易所提供席位,为投资者进行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证券公司总收入的50%均为经纪业务所提供,同时经纪业务又是证券公司赖以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主要采取营业部制的形式开展证券经纪业务,同时客户关系管理落后以及客户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证券公司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经营模式,绩效考核制度、管理机制以及培训体系等不够完善。但是随着证券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实行佣金自由化后,各个经营公司需要不断进行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创新。
投行业务主要涉及企业融资与并购、资产重组、财务顾问、IPO、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证券发行与承销等,它除了为证券公司带来高额利润外,还能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相对而言比较狭窄,证券的发行与承销和IPO为其主要业务。自2004年2月1日起,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打破原有通道制,开始施行保荐制度。保荐制在为证券公司提供福利的同时,要求其承担更多的义务,此种方式改变了证券公司传统的运营模式,无形中增加了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的风险,要求证券公司具备较高的投行业务综合能力。
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的获利主要是依靠二级市场,此种模式下证券市场的涨跌和盈利水平具备相当的关联性,无法有效的对冲风险。例如,在2001—2006年,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中,大量证券公司出现亏损,但是到2007年股票市场的行情逐渐好转,各证券公司的利润也随之上涨至50%左右。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我国的证券公司没有规范合理的证券交易法规政策进行约束,投资理财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力不足,产品结构相对简单。[1]
1.2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业务结构趋于单一,收入来源的趋同性明显。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与国际证券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二级市场自营业务以及经济业务仍是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此形势下,证券公司的业务品种逐渐单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较少,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无法达到高度的成熟。
1.2.2经纪业务的营业部体制弊端日益凸显。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证券经纪业务,我国证券公司为了扩大营业部模式,大量新建营业场所,同时配备了齐全的电子交易设备,增加了证券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同时,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业部的各项成本支出。所以,营业部体制作为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支撑,在新形势下其弊端日益凸显。营业大厅相较于网上证券交易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经营效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亏损增加、服务单调等问题突出。
1.2.3投行业务范围相对狭窄。 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较为广泛,但投行业务是其中较为稳定的一项。这个与其它的业务相比,投行业务的业务范围相对狭窄,所以导致营业收入不高,行业平均值也处于偏低状态。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主要以上市保荐和证券的发行和承销为主,但是证券发行与承销的边际利润已经达到饱和,而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新的投行业务也未获得较好的发展。
2 改进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2.1 积极推进创新业务的发展,保持各项业务的平衡发展
2.1.1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于2004年2月颁布,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证券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精力打造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在资金的运用方向这一方面可以尽量选择债权类、衍生工具投资、股权类以及汇市产品等;在资金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私人账户、集合性经营以及基金等。美国券商的主要经济来源即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为证券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证券公司要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充分把握住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机遇,依靠最新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优势,逐渐改变传统的资产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同时要借鉴新的基金管理运作方式,保证产品与需求的衔接,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证券公司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证券公司还要发挥品牌优势,拓宽业务范围,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稳定的财产管理,尽可能规避市场波动从而带来的金融风险。[2]
2.1.2加强防范风险意识,促进自营业务的稳步发展。自营业务与其它业务相比存在显著的区别,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且受二级市场的影响大。以往,我国证券公司将眼光放在短期效益上,自营业务的投入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市场行情较好的环境下证券公司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投行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由此可见,证券公司应合理控制自营业务规模,实现债权、股票资产的优化配置,树立科学的投资经营理念,形成以价值型投资为主导的投资模式,推动证券公司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证券公司还需要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市场波动相关度低的产品,有效规避风险。
2.1.3金融衍生品业务。 金融衍生产品虽然交易策略的制定以及定价过程相对复杂,但是券商一般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和股市经验,所以它仍为券商营销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力发展会极大的改变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目前,证券公司要不断转变思路,实现理财产品的个性化经营,加快营销部门、研究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的整合重组,减少次贷危机对金融衍生品的危害,降低潜在风险,实现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
2.2 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名牌业务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三类市场分级中较弱的市场,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相对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所以,证券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提供优质的理财咨询服务以及稳定的增值服务。由此可见,证券公司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现有资源以及经营环境中出发,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特色业务的发展,逐渐树立起品牌优势。正如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所说,一项伟大的服务和产品是我们成功品牌的关键和核心。
2.3 逐渐变革营销部体制,实现经纪业务的创新
2.3.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提升经纪业务的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所以证券公司要转变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扩张方式立足于低成本,发挥实体网点的作用,大力进行虚拟营业部制的建立,创新交易手段,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目前,受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的限制,独立的虚拟营业部在建立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证券公司要不断解放思想,逐渐建立起核心的实体营业部,以此为依托发展若干个虚拟营业部,最终建成以专业网络运营商、银行资源以及IT终端厂商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建构起经纪业务完整的价值链。[3]
2.3.2创新经纪业务的定价策略。 自2002年开始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实行浮动佣金制,各公司为了争夺客源展开了大规模的佣金战。由此,证券公司为了增强经纪业务的竞争力,不可避免的开始使用合理的定价策略。在此情况下,证券公司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佣金收取方式。证券公司使用合理的定价策略,能有效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升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证券公司在开展经纪业务的价格竞争时,除了考虑如何降低佣金,还要将着眼点放在创新增值服务上。我国证券公司要不断借鉴外国经验,利用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同时实现信息资讯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们证券市场。
2.4 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研究能力
证券公司要实现证券多元化必须扩大资产规模。这个与国外大型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较小。我国证券公司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证券公司上市,加快证券公司间的整合和并购,实现“强强联合”。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扩张,证券公司的研发能力逐渐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关键,所以证券公司要获取较大的经济利润,必须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3 总结
我国证券公司现有的盈利模式阻碍了证券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导致了过度竞争及不正当竞争的出现。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证券公司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证券公司要顺应市场形势,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雪梅;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J]山东大学;2012(03)
[2]兰天;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11)
篇10
【关键词】证券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证券业也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市场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11月,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包括A、B股)达2026家,市价总值为264315.58亿元,流通市值为190075.2亿元,这一市场规模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队伍
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达到13262.48万户,有675只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部分商业保险资金可以通过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于股市,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队伍还在进一步发展,已趋于成熟,整个社会的金融投资意识已经大大加强。
2.建立了一个科技含量较高、富有效率的证券交易体系
沪、深证券交易所从起步阶段就注重发挥后发优势,整个交易、清算、登记、过户系统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交易体系之一。经过10年的不断改进,我国的证券交易体系运行稳定、效率较高。证券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对风险的防范、控制水平显著提高。
二、我国证券业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行业内竞争过度
1.券商过分依靠特许业务盈利
中国证券业目前的优势只剩下两项特许业务:股票交易业务和股票承销中的零售业务,实质上都是一种通道业务,为股票交易和上市提供通道,交易通道对应着券商的经纪业务,而发行通道则对应着承销业务。这种以“通道”为主的盈利模式造成了证券公司的收入曲线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大了经营风险。一旦监管部分放松对这两项业务的管制,给予其他金融机构这两项业务资格,中国证券行业的仅存的竞争优势将彻底消失。
2.传统盈利模式不合理
2002年后,证券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盈利模式不合理的问题愈显突出。一是盈利结构不合理。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中,来自经纪、证券投资和承销业务的比重一般高达90%以上,其中经纪业务又占到60%以上。二是利润总额表现出较大波动性,受到证券市场行情和交易量的极大影响。这种传统盈利模式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粗放式经营。由于过去的十多年中国证券业受到较高垄断佣金政策的保护,证券公司逐步形成了一种“高成本、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因此,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和准备不足。
3.各家券商之间特色不鲜明,导致行业内竞争过度
国内证券公司,无论是大券商还是小券商在服务模式和产品上有非常强的趋同性。目前券商服务内容和产品架构基本相同,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均以短信、电子邮件、QQ客户群为主。目前券商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缺乏客户长期价值实现和客户细分,基本都是围绕产品、服务和业务构建的,相同的产品和同质化的服务造就各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雷同,过多的竞争者在同一市场上,导致价格战越打越激烈,很难形成独立的竞争力。
(二)业务受到来自行业外部的渗透和挤压
证券公司三大主要业务已面临或将面临来自如银行、保险和信托业的渗透和挤压。随着银证转账、“银证通”等银证合作业务的开展,在银行业网点优势的冲击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将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可介入到财务顾问业务等原先属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领域;商业银行还可以申请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从而进入发行承销领域。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型保险等理财产品不断推出,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构成竞争压力。因此,来自行业外的竞争者的渗透和挤压使得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窄。
(三)缺乏专业后备人员,不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我国证券业缺少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科研技术人员以及能充当领军人物的高层管理人才。证券行业缺乏人才,不完全是绝对数量上的缺乏,更多的是质量上的缺乏。即面对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没有足够的高质量人才与之相匹配。人才短缺已经构成了我国券商发展的瓶颈,使其在业务创新、市场开拓上面临困难。
三、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
(一)实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从通道盈利模式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后,证券公司的理念、规则、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都将发生变化。服务盈利模式的理念是为客户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最佳服务,通过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来实现公司的成长。在产品上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创新:第一,重组现有的经纪服务模式,向以经纪人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变;第二,加强承销发行服务;第三,积极探索资产管理服务的新模式;第四,尝试创新性的服务产品,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等。
(二)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公司竞争力
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招聘所需的人才。既要争取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和高层管理精英,也要吸纳具有发展潜能的大学毕业生和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形成年龄结构互补、专业互补、优势互补的人才队伍。其次,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成熟的激励机制不仅仅指高薪,还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及对人才不拘一格赏识和重用的领导。最后,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各种在职培训,更新其知识体系、强化业务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三)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降低公司风险
l.建立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与预警体系
通过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进行及时监控,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风险预警与监控指标,以综合类券商为例,其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制度与管理风险监测指标、资本风险监测指标、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经营风险控制监测指标四个子指标体系组成。同时要建立一套监测预警的工作制度,才能确保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和执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证券公司防范风险、强化管理、规范经营的基础。建立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明确各部的职能和各岗位的职责,分解业务环节,做到业务操作程序化,达到各项业务活动都有相应的部门责任;每一项风险决策和业务风险都能找到相关责任人,每一岗位在自己的权限内承受各类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负责的目标。
3.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建立以证券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为主导,以证券业协会、国债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同业监督、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为补充,综合运用法律、自律、中介等手段的全方位的风险监管网络体系。完善监管程序,证监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监管部门,把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证券法规和风险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机构审批、业务管理和监督稽核统一起来,自上而下形成协调运作、目标一致的风险监督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可能出现风险的券商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分析研究、监督、约束和控制,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行业自律性
必须建立完善的证券法律制度来保障防范证券市场的风险。完善法律制度的重点不在于多立法,而在于必须要有配套的法律来保障已有法律的可实行性。
发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证券业协会要依靠自身优势,在规范证券机构的经营行为、推进证券业务创新、强化风险控制、加强证券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与国外同行交流、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伦.我国证券业的现状及走出困境的思考[J].河北企业,2007(2):24.
- 上一篇:高层住宅建筑标准
- 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