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技术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技术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技术的现状

篇1

【关键词】通信工程;网络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持意义。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往往会受到黑客、病毒等方面的攻击,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瘫痪或数据被窃取、删除、更改等。因此,加强通信工程中网络安全设备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通信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1.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问题

1.1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通信工程起源于电机工程专业,是一门由有线电、无线通信及电子通信等技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综合工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且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通信工程已研究出大量的技术成果,如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的研究,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与环形激光器的研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与相关技术的研究。

1.2通信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计算机网络系统问题。在部分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会存在各种程度的安全漏洞,导致黑客会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而侵入计算机网络,从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问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系统设计不科学。计算机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或对安全方面缺乏考虑,从而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扩充性造成影响;二、缺乏协调的硬件配置。硬件配置在设计与选型的过程中考虑的不够详细、全面,从而对网络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使网络功能无法全面发挥出来,因此对网络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三、防火墙的局限性。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虽然防火墙对来自外界的攻击具有一定的阻止作用,但却无法绝对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若防火墙的访问权限被人为扩大之后,黑客就容易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2)计算机病毒。病毒是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是由编制者插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恶意数据程序,具有极高的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及破坏性等,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功能造成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瘫痪。(3)黑客。黑客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瘫痪或数据被窃取、删除、更改等。

2.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网络间信息传播技术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传播是指网络信息在传播中的完整性、安全性及可行性等,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对策:(1)防火墙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是指在网络之间设置的屏障,以阻止外界的非法入侵,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部与外界之间的信息安全交流与互动。(2)数字签名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利用某种加密算法而生成符号与代码共同组成的电子密码进行的签名,以代替传统的印章或书写签名。而电子签名还能通过技术验证,且验证的准确性也是普通签名的验证准确性要高出很多。该技术还能验证出原文在传输时的变动情况,从而保证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及完整性等。而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外界对计算机信息的修改,对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3)数字集群系统网络技术。数字集群系统的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如用户鉴权、加密、日志管理及虚拟专网等。而数字集群系统可划分为专网运营与共网运营,对网络的容量、通信覆盖率及呼叫建立成功率等的要求均比较高。由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因此对其业务量具有突发性拥塞控制,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同时,数字集群网络还具有较高的抗灾变能力,能实现对重点地区的基站双覆盖。因此,数字集群系统在应急通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要加大的数字集群系统方面的投资,以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4)量子密码信息加密技术。该技术是由密码学与量子力学共同组合的,是以量子状态作为信息加密与解密的密钥。该量子密码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案:基于单光子量子信道中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量子相关信道中Bell原理及两个非正交量子态性质的方案。在实际的应用中,入侵者在对Internet目标进行攻击时,往往会以破译普通用户的口令作为突破口,从而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破坏。而当前基于解自然对数与因子分解困难度、数字签章及密码协议等的安全性均无法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安全需求,而量子密码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传统密码保护无法实现的效果。因此,量子密码成为网络通信安全技术应用的重要技术。(5)入侵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检测中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对网络中的违反安全策略行为进行检测,能有效及时地发现与报告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现象,并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实现对系统保护的作用。

2.2内网通信安全规范管理对策

为了保证内网通信中的安全规范管理,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在通信工程中,网络安全工作非常重要。而规范化的网络安全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网络的工作效率,并保证网络的安全。所以,必须要对网络安全管理过程进行优化,通过简化环节、细化流程及强化基础等措施,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网络的安全建设。(2)安全交换机的应用。由于内网信息的传输需要采取广播技术,而在广播领域中数据包容易受到监听。因此,必须要使用安全交换机,通过网络分段对网络资源进行隔离,从而提高内网的安全性。(3)访问控制技术。该技术能实现系统内部用户对非授权访问的实时监控,能有效预防外界因素对内部系统的非法侵入。(4)操作系统的安全。自终端用户程序到服务器中,需要应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多种,且都要求在操作系统中完成。因此,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5)网关的使用。网关的使用能保证网络数据包在变换的过程中能在内外网络中进行,且网络内部的计算机必须在通过网关之后,才能访问Internet,因此,使服务器能更好地限制网络内部计算机对外部网络的访问,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网络技术,虽然能提高网络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其存在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技术手段,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范春玲,冷松华.浅谈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15):56.

[2]齐琦.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应用与实践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3,17(4):12-13.

[3] 巩巍. 浅谈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23):128.

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事业的改革,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今天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冲击。计算机网络工程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具有十分庞大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是发展大潮中重要的成果,而且是在计算机发展信息化驱使下的必然产物。项目管理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提升项目工作效率,减少时间成本,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将会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完善和更进一步的发展有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二、项目管理的内涵

为了阐述与理解的方便,对于项目管理的内涵我们主要就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通常所说的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与过程高效率的优化与协调,以项目为讨论对象,通过某一个临时性的组织结构的编排,对项目进行组织与计划的一整套系统性的管理方式。第二,项目管理的特点有很多方面,项目管理是个人负责制并且基于团队管理的,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具有临时性的特点,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方式和工具具有开放性的特色。第三,从项目管理的意义角度来讲,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非常重要,总的看来,项目管理能够降低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帮助促进管理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有助于推动事业创新机制和改革的有效发展,为进一步实现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提供更有利的帮助。

三、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中的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正在逐渐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在看到发展成就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的认识到一点,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中仍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网络工程设计方面,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存在较大问题。在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受国外设计思想的影响较严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立法制度不完善等等。应该认识到的一点是,其设计的好坏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发展来讲,设计方面的问题将会将直接影响到其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工程技术问题方面,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业务不精致全备以及缺乏突破性创造等几个方面。我国在网络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很不成熟。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是两者的结合体,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不成熟。最后,在技术性人才方面,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缺乏专门性人才。计算机网络工程包含多个方面的学科内容,所具有的较为复杂的学科特性,也就对其相应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简单的分析原因我们能够发现,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不高,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人才短缺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给计算机网络工程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四、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阐述与理解的方便,对于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实际情况下的应用效果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的具体情况。目前,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工厂来讲,其想要未来更好的建设与发展,第一步就是建设一流的计算机局域网,这一步骤占有十分重要的关键地位。然而总的来看,计算机局域网络一般是目标性不太明确,还有任务边界太过模糊的特征。这些因素都十分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严重超支或者造成项目的延期。因此,通常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这方面来看,非常有必要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建设。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来说,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建设主干线路光缆、安装网络工程设备以及调试测试网络工程系统。整个计算机网络工程共涉及到了十九步工序。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涉及到的大致流程为:首先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阶段,之后分别是合同管理和计划管理阶段,再后涉及到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等多个方面,这好几个方面是同步安排同步进行下去的,然后是工程索赔阶段,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阶段,直至工程结束。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的具体应用效果。我们对于这一方面的分析,可以主要从费用、进度以及质量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来进行。如果想要达到最优化的应用效果的话,需要费用、进度以及质量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最优的程度。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来说,最基本的是很好地保证了质量问题,与此同时降低了工程费用,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

五、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管理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锐,李华.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18):56-57.

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33-02

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初级阶段,在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继续发展、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努力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并实施新形势下的基于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高校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定位以及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构建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可将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级、技术级、技能级。其中,工程级人才主要是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者设计图纸的专业能力;技术级人才主要是从事产品研发,具备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主要定位为技术工程师;技能级人才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能力,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将不同的设计和方案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

目前,计算机工程级别的能力基本上属于计算机类本科层次必备的能力。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区别于计算机类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在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运用新型网络技术从事企业网络组建、管理、网站建设等工作。具备较熟练的网络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应用掌握新知识与技术的后劲和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所有学生应达到最基本管理员级要求,部分学生达到工程师级别要求,少部分达到规划设计级别要求。

二、网络工程人才应用能力结构分析

网络工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思路要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战”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扎实专业基础,突出应用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下面我从三个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岗位能力

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包括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能力、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网络架构和系统架构、网络组建能力和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库管理能力。在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以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工程维护以及网络工程的管理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创新,突出管理学生网络研发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持续发展可以在其它课程体系中进行考核。在培养模式上,要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思维和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单元

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网络系统管理、开发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层次应当以基本技能为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岗位特点、技能拓展进行一定的综合技能培养,在培养方向上,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强化应用能力训练为核心,同时进行工程方向的技能实操,为求使学生达到“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使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业务水平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模拟企业实际运作,锻炼技术及管理技能。倡导学生参加国家或省级各类IrI’技能大赛,提升各方面能力,创新技能的自我培养意识。

(三)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包括:①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管理和常用服务器的配置维护和实际动手能力,对各种服务器系统简单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②交换和路由配置管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组网中的应用,具备独立规划、组建和维护大、中型局域网的能力。③高级网络管理。熟悉和掌握各类服务器的使用和管理维护。④楼宇智能化和综合布线。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常见网络传输介质选型与使用、常用布线器材选型与布线工具的使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综合布线施工项目管理与监理、综合布线测试与验收等。⑤网络安全技术。在计算机系统领域的知识架构和技术基础上,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设备的配置及安全防范的核心技术,掌握关键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等。

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我国教育部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总体定位和社会需求,优化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重新挖掘新模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着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一)引入行业标准,定位应用能力培养尺度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网络工程技术的变革,我们应当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的动态以及专业知识的更新。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参照国际或者国内IT行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IT认证,确定各门课程的评估标准并建立项目化的应用型人才技能评估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实践应用中,使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让课程过程考核与最终技能鉴定相结合。全面实行学生参与技能鉴定可取代对应课程考核的人才评估制度。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在课程教指委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工作任务特点和要求,重新细化所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将应用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认知过程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

为全面提升学生在网络工程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活动,让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为了使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将所有专业课程顺序化,构建以实践为主导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开展以典型的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为主线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活动推到最高境界。

(三)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能接受项目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指导,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通过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校企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支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双师结构的职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通过鼓励学习参加顶岗实习、深入企业参加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技艺精湛的专任教师队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实训教学

前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涉及的领域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从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有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家居等行业。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发展推向了,我国在无锡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电信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需要物联网技术人才,加大物联网工程技术各级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中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着眼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增加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实训上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实训,培养既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技能,又懂得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适应社会信息化产业新趋势的发展。

1中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现状

目前,全国大多数本科、高职院校都开设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并把该专业作为重点规划和发展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及课程设置都在研究与探讨,物联网专业教学与实训处在摸索、实践阶段,没有成熟的体系、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中职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但是物联网技术是多个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发展技术,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电子技术等综合的学科应用,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受学制,专业师资和教学实训设备等因素限制,如何在学校现有师资、课程、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创建能满足物联网产业企业的需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是各个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上采用两步走的方式来实现:第一步,各中职学校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增加物联网技术方向的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第二步,整合相关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制定统一、完善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2物联网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都是基于普通计算机之间互联的网络工程技术,而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技术是多个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发展综合技术。主要涉及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综合的学科应用技术,知识系统非常庞大,必须进行研究与梳理,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考虑中职学制与学生学习能力,根据网络专业的课程架构与知识体系,合理组织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进行适时课程的设置调整,根据物联网技术系统层次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从而扩大就业面,提升在就业中的优势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课程设置中已经涵盖了物联网技术网络层知识领域,只需要增加的主要是物联网感知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核心课程。具体是在专业基础课增加《物联网技术导论》,专业课上增加感知层《传感技术与检测》、《RFID技术与应用》、《传感网组网技术》课程和《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应用层课程。

3物联网技术实训体系设置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定位应体现在工程实践性,学生需要有知识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工程能力的实践,根据物联网工程的工作过程构建实践体系,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的应用技能,根据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与设施情况,确定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训体系,确定实训教学的内容。(见表1)

4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实践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受学制(三年)和学生学习能力、实训条件、师资等因素限制,课程调整的空间较小,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网络专业的课程架构与知识体系,合理组织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教学与实训,系统的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适当调整专业课程,一方面将物联网传输层新技术与知识“嵌入”到原有的课程教学中,比如:将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知识作为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加入到网络课程中,将数据库技术知识融入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中。另一方面,进行适时课程的设置调整,在有限的学时上增加《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与实训,进行典型的应用系统综合实训,如智能家居与智能安防监控综合实训。

5物联网技术实训室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完善的网络布线实训室、网络设备配置实训室、系统搭建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能完成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实训。物联网技术实训室可以对原有的网络工程实训室进行改造,规划和购置物联网实训模块设备,模拟物联网应用工程环境和实际应用环境,构建“理实一体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拓展原有实训室的功能,提供课程教学实训从理论知识学习、讲解到演示、基本技能训练、工程项目实践等多层次教学实践。借鉴网络技术的项目教学实践体系,根据物联网工程的工作过程构建实践体系,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的应用技能。因此,通过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实训体系设置、实训实践及实训室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实训,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技能,又懂得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扩宽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信息技术类(第一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黄永前,刘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设置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6.

[3]李翔宇,曾燕清,陈志德.基于岗位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福建电脑,2016.

篇5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和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特别在企业搞好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现状下,我国对于能适应企业要求的实用型高级网络工程和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支撑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框架是现有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网络工程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网络工程专业必须围绕课程群支撑体系,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职业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建立评价体系,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工程人才。

目前,作为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之一的网络工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从而在网络工程类人才的供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缺口。虽然有关的网络工程的课程在国内院校以不同的形式开设了多年,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从我们对企业的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反映出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欠缺、网络实践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缺乏系统连贯性。由于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一个优秀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素养外,还须具备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尽管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阶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其项目管理能力、工程化实施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培养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 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项目管理(PM,Project Management)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地计划、调度、控制和跟踪项目的开始、执行、直止终止的过程,是项目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网络工程项目管理则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工程的实际,利用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来设计、搭建、配置、管理网络等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网络工程的实施、管理、维护都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内。基于项目的教学是一种“行为引导式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并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由于项目式教学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其完成的形式、内容与传统实训课程有较大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培养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网络工程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采用“1+2+3+3”的模式。

1 一个主线

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采取项目小组合作的方式,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主动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新的监控评价机制,把建立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2 两个模块

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共分两个模块,即网络设计模块和网络实施模块。网络设计模块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网络需求分析阶段、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增加网络工程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示例和学生的模拟答辩。网络实施模块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实施与建设阶段、测试与验收阶段、管理与维护阶段。经过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驱动改造,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网络的设计、规划与实施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课内实验教学系列,主要完成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第二层次是指从传统课程中剥离出来的独立实验教学系列,主要以专业技术骨干课程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主。第三层次是指针对课程群制定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主实验意识的能力为主。

4 三项保障措施

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驱动,加强阶段过程控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后的考核以阶段考核为主,每个阶段设置考核点,并进行答辩。答辩小组成员由老师、企业工程师、学生组成,最后给出综合成绩,并将反馈信息引入教学评估体系,以此指导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实践模式的监控采用过程监控方法,对学生能否完成项目流程设计的内容进行监控与评价,阶段之间环环相扣,对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完成情况由任课教师讲解、指导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包括企业团队成员对教学流程进行评价、监控与指导并参与实践教学。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实验室建设中,投资600万元完成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项目——网络综合应用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存储实验室的建设,以网络、服务器、存储器、交换及路由设备、桌面系统为平台,构建与业界同步并在国内领先的工程化网络综合应用实验室环境,成立青海民族大学华为3COM网络学院、青海民族大学Linux实训基地和6处校外实践基地。采用加拿大和美国Co-operation Education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具体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网络工程的实施过程。

实践结果表明,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

二 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1 设计课程结构构成,完善课程的系统性

以适应市场需要和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设计网络综合实践课程的构成。课程的组成部分、各部分在课程中的地位、课程的特色应完全体现网络综合应用的新思想、新技术,总体上既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又能够紧跟网络技术市场的前端需求。

2 构建教学模式,确立项目并划分模块

改变常规“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项目工程开发的运作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增加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形式。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为本,既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并划分具体模块,尽可能选择典型实用且难易适度的网络工程项目,同时项目还要能够基本覆盖以前学习的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能独立地在短时问内完成任务,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自己克服。项目管理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网强调的是对实践性和专业化的聚合,增加学生的实战经历和技能。

3 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教师要根据项目要求以及与该项目相关的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该项目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项目的意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完成哪些任务,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由学生提交项目计划方案书,经论证确立项目实现的功能和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若是分组完成则实行组长负责制,可以2到3人为一组,其标准是“组内异质协作、组间同质竞争”。

4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时,项目组成员根据分配到的具体模块要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相应新知识,以解决问题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关键技术资料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难题,案例教学与工程实践同步进行,让学生能够真正经历网络工程设计、实施、验收的全过程。通过讲解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在不同的工作角色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的实践活动,我们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模拟项目监理方、用户、企业三方的招投标过程,使学生了解网络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的全部流程,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5 在学生的成绩考核方法中引入答辩机制

在网络方案的规划、设计、模拟实施、设备选型等环节都采用答辩方式来评判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首先,确定答辩小组成员,以7~9人作为一个答辩小组,成员有教师、工程师、学生组成,其中学生成员既是答辩评委又是答辩者,答辩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答辩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并详细记载每一个答辩学生的设计方案中发现的问题,答辩后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修改设计方案并提交给老师,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

6 整合资源,改善教学条件

承担课程改革的教师由我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两部分构成。教师的专业理论提高通过学校来解决,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来解决。建设一支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速度,建立真实的实践环境,成立与企业联合的网络技术开发协作体,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

7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在教授学生学习网络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成绩考核中同时引入团队评分制,不再以个人表现来评定成绩,而是以项目团队的整体表现做为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以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合作、分工和交流,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6

网络工程专业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工程的蓬勃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2001年被正式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目录外专业(080913W),2011年首次被列入目录内的专业(080903),与计算机(080901)等专业同属工学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迅猛,其专业知识体系及内涵也逐渐成熟和完善。自2008年起,全国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对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2年,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由计算机教指委兼管)。至今,全国开办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已多达400所,对人才的培养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起源于计算机专业且大多数教师也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与计算机专业重叠较多,主要偏重于网络系统的开发、管理与应用,工程性、系统性与实践性较强,许多重点高校尤其是985研究型重点高校仍然将网络技术或工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方向在加强建设,而将更深的网络理论及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放到硕、博阶段。因此,计算机早已是我国第一批试点认证专业,但网络工程现在还不是教育部公布的可认证专业。也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网络工程专业更适合也更需要用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及标准加以规范和建设,尤其是与网络工程密切相关的网络空间安全已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可以确信,在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的推动下,全面推广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必是大势所趋。今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申请并已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的审核,通过参加该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相关培训活动,笔者就如何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谈几点体会。

2依托认证标准的专业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认证机构颁发给高校专业的一种标志,证明其现在和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达到办学宗旨和认证机构规定的办学标准[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认证标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规定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认证要求,共包含七大指标(19小项),分别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持续改进。补充标准是针对各专业不同特点提出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认证要求。笔者认为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从3方面强化专业建设:一是指标的量化、相互支撑及确信达成,这是关键;二是工程性、实践性,这是根本;三是闭环反馈、持续改进,这是活的灵魂。

2.1指标、相互关系及达成

工程教育认证不是质量水平评估,而是合格性认证,通用标准的七大指标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求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学生是中心,高等教育专业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衡量合格与否的标杆和准则。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持条件是实现目标、达成要求的手段和保障,而且必须有可量化的数据予以佐证。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的必需措施。通用标准对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应公开、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达成度。据此,各专业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向上应面向社会和市场,向下应考虑自身实力以确保达成。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由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高校首先应客观认识和评价自身的办学历史、行业背景、学校层次、资源条件、毕业生深造及就业等要素,合理进行专业定位,然后再确定培养目标。部队院校通常应培养学生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网络系统开发、维护、安全保障、组织管理等的初步能力。研究型重点大学应强调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不但培养学生具有在网络工程领域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还要培养其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达到毕业要求实现,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通用标准给出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及应用、工程设计和实验、创新精神、文献检索、组织管理、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等方面的素质、知识或能力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力和特色制订更高目标,但必须提供相关机制及证据以保证达成,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持条件这3方面都需有所贡献并有据可查。例如,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为达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除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采取研讨式小班授课、增加设计和创新型实验比例、从部队实战需求中提炼毕业设计课题等措施以外,还在一定机制上鼓励学生参加校或院举办的“银河之光”文化节、“新星杯”大学计算机基础竞赛、程序设计竞赛、信息安全竞赛、校Android手机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除了定期邀请国内外名师来校授课、作学术报告外,还积极选派教师出国留学访问或培训;新进教师则都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学历。在支持条件建设中,我们具有军队重点实验室及“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自行开发NetMagic网络实验平台和Net-Demo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可进行路由器、交换机及相关协议的设计、开发、测试、功能验证和演示。图书馆除了存有大量的纸质书刊和论文外,还建成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和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等。这些措施和平台都为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求的达成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证。

2.2工程性和实践性

培养学生具有相当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也是出发点,是毕业学生能否具有国际水准的关键。通用标准的7项指标中都重点突出对工程实践性的要求,主要包括:

①必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②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基础理论、工程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③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学分至少应占总学分的20%;

④具有系统的“工程”时间学习经历,应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及建立实习基地;

⑤教师应有“工程”背景和经验,并应聘请用人单位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可见,要达到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性培养要求,一是高校应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工程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课程体系、实验环境及教师队伍;二是高校应与企业相结合,设立实习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单位。为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我们从多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改革。

(1)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

(2)设置多种实验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环节、见习环节、综合性课程项目设计环节、创新设计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等。其中,见习环节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校园网和办公专网,并请网络中心技术人员讲解网络规划与部署情况;综合性课程项目设计环节针对典型的应用需求完成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网与测试;毕业设计环节根据网络工程系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导师所从事的网络相关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创新实验与设计环节依托学院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优势科研项目,积极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高水平的技能,自主开发网络应用系统。

(3)我们与部队有关基地、技术局、自动化站等密切合作,共建本科专业实习基地,使部队用人单位需求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无缝对接,既可以锻炼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又有助于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许多教师来自于学院其他研究所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队相关科研项目。为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并与国际接轨,学院有计划地派遣所有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或培训,也邀请国外名师全程英文上本科生实验课和新生研讨课,同时也安排教师到一线部队代职实习锻炼,了解部队现状和需求,形成教学、科研、部队反馈相长的良性循环。

2.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保证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标准要求:从招生、毕业生反馈到其他各项指标都必须有必要的制度或措施保证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必须用于持续改进,并且整个过程必须要有用人单位专家参与。例如,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必须定期评价达成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订、授课与考核、教材选定、评教、专业与社会实践实习、创新能力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必须有明确的机制进行监督、评价和质量控制;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学术及教改活动;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必须定期更新与维护等。为了保证持续改进的达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并定期监督结果和改进意见;建立学员评教机制,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由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网上评教,只有参与评教,才能查看考试成绩;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安装摄像设备,可实时监视全程授课过程;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专家及毕业生进行座谈,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并通过网上调查获取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和修订培养方案;对教师参与教改活动及发表相关论文制订具体要求等。所有这些措施都必须有明确的机制及数据予以保证。

3结语

篇7

关键词: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工程实践能力。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按照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并构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实施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与措施。

2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教学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实践教学还在诸多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下面从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实践课的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带有浓厚的计算机系统研究型人才培养色彩,现行的主流培养方案一般都忽视了我国的计算机产业不发达的事实,其课程体系注重传授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及其系统软件的理论体系,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传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术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与计算机应用日趋普及形式下的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抽象,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和工程性,学习难度大。大而全的理论课程体系势必引发理论课程的学习负担太重、课内学时太多和满堂灌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吸收并消化所学知识,更没有时间通过课外设计来训练和培养自主开发能力。几乎所有的设计性实验都不能在课内完成,因此,过重的理论课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不但比例少,且开设的实验项目大多是验证性或操作性实验,缺乏科学性和训练性。近年来,部分学校已经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在培养计划中适当加大了实践性课时的比例。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实验设备和操作过程大多具有相似性,实验过程枯燥、实验现象单调且易于拷贝复制,我们的经验表明,简单地增加实验课时的方法达不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兴趣的目的,不能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时和实践资源的利用率低,实践教学效果差。

3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3.1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我校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重点培养应用与实践能力。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现设置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在社会需求调查、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在联系、并综合国家教指委计算机专业委员会CC2005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我校通过整合部分课程、剔除陈旧的课程内容、改变部分课程的教学形式等方法,将集中讲授的理论课时数控制在1800学时(约100学分)左右,将实践性课程的总学时增加至1300学时(约70学分)左右,在从总体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重提高到40%以上。

3.2构建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计算机专业课的实验设备操作简单、实验步骤相似性程度高、大多数验证性实验均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在课堂内完成。而计算机技术具有极强的设计性和开发性特点,根据理论课教学进度开设的分离型实验项目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与开发实践能力的效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项目进行优化与整合。例如,除部分课程保留少量的实验课时外,整合“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等课程实验项目,增设48课时的“程序与算法设计”实验课程;整合“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实验项目,增设36课时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课程。通过项目的整合与优化,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实习与实训课程、自主设计三大模块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表1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的模块组成

实验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训模块

程序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维护管理DIY

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电子制作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开发生产实习

多媒体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

以设计性和开放性训练项目为主的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中小型应用项目开发能力。实习与实训模块主要由与本专业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认知、操作训练项目所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扩大学生的专业见识面。自主设计模块以科研或工程中的综合性设计与开发项目为主,使学生掌握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基本方法,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开发分层次的训练项目

以知识和能力并重为原则,以改善实践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按照计算机工程技术特点设置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和人类认知规律,按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开发三个层次的训练项目。

结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开发基础性实验项目,例如演示型、验证型、操作型的实验,此类实验主要使学生形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理论课程的原理、方法,学会实验平台或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此类实验部分可以通过网络虚拟、Flas或开放实验在课外完成。

根据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要求,紧密结合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研发规模和难度适中的设计性、综合性训练项目,通过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综合实习等实施形式,强化训练学生的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的能力。例如,让优秀学生带着任务或项目较长时间地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工作,接受项目开发的管理和培训;从实施网络工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网络工程实习项目,利用由商用网络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网络基地培养学生们在网络互连、网络设计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结合师生科研实践和学生考赛、资格认证的需要,研究并设计启发性和创新性训练项目,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发实验项目、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作,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各种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以湖南省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为契机,经过选拔―培训―选拔这样多次循环,精心设计训练项目,锻炼学生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能力;针对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考试,开发相关内容的实验项目,针对CCNA、RCNA等认证,开发相关内容的实训项目,使学生接受更广泛的工程技术训练。

3.4实验开放管理

我校以“计算机技术基础”省级示范实验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在硬件、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加大了投入,为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在逐步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制的同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先后建有浪潮TS10000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配置有万兆核心交换机等支持业界前沿技术的网络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拥有波峰焊系统、表面贴装系统、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基地。

依托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进行了

全面的管理,各实验室公布可以开放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进入实验室的实践和实验项目。各实验分室的实验教学均采用网络化管理, 利用统一的门禁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实验的登录、考勤、课表安排、实验人时数统计等管理工作;依托学院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天空教室”、“网络课堂”、“IT&AT教育工程系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更新实验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多样的实验形式和指导形式;打破多个校区地域的界限,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计算机网络等实验分室的远程开放(211.69.253.100:8080/),实验开放面进一步扩大,开放时间进一步延长,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实验室开放后,其它与实验室开放相关的管理也要跟上。为此学校制定并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等等。打破学科、专业、部门界线,扩大实验室服务面。

4实施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我校的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实践教学改革真正取得成效,除了要重视实践课程体系和实验条件建设外,还要在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4.1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兴趣

设置合理比例,严格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课内和课外实验,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对于计划内实践教学任务,制订和实施严格的考核体系,公正、客观地评定实践学分,促使学生(或小组)诚信地完成实践训练内容。

实施实践性课程浮动学分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兴趣。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自主实验、参加各类科技作品竞赛的获奖、职业资格认证、工程或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计入学分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显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自主实践的成果,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4.2建设开放性实践环境

加强实践师资力量建设,鼓励和吸引高水平理论课教

师、科研教师充实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鼓励教师与业界合作开发项目,跟踪当前最新技术。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采取学分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或课程实验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展开实验讨论,并主动和教师交流;鼓励优秀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指导,逐步形成学生合作、自主实验和自主指导的氛围,变教师指导为学生自主研讨,缓解开放性建设中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4.3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由于自主实验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教学条件势必有限,加上难以为每个开放实验室全程安排指导教师,那么,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进行实验预约、教学管理和实验指导。部分项目可开发网络仿真实验和相应的多媒体指导课件,缓解教师和设备短缺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技术的基本方法等简单的、重复性比较大的一些实验教学内容做成用多媒体课件、CAI 软件的方式代替人工讲解。搭建教学资源FTP服务器,提供丰富的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生动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不直观、不易理解的原理性知识,并学会更多的实践技能。

5结束语

我校计算机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本文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已开始显现初步成效。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湖南省“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等诸多方面的成绩稳步攀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许多教学改革的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不断努力,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改革中探索、提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宇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46-50.

[2] 施敏,何钦铭.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10):19-20.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56-02

On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s

WENG Ye-lin

(Jiangs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Huaian, Huai'an 223001,China)

Abstac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Base of Computer Networks Teaching in our college and in allusi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Networks who lack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creativity,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model of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collabor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capability,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iticing conciousness. It summarizes the method in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troduces the method, teaching system, experience of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and th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s; innovative cap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在我国的出现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实践教学是系统培养学生工程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今天,中国高教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飞跃的新时期,基于网络的应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传统高教工作模式也正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数字化变革时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己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和众多致力于服务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之间的一致共识。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通过高教培养专业网络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但社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培养的IT专业人才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学校传统教学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 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当前信息化发展

当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大量的调查表明传统课程内容与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往往传统课程内容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因此高校一直在寻找校企结合的模式,将最新技术信息与传统教育的相结合。

2.2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高校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目前企业的需求,高校课程需要引入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

2.3 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环节,或者有实践的机会也是应付了事,造成了空拥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压力。

2.4 学校招生也遇到相当的压力

目前学校与学生都是存在着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供学校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进一步招生。

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锐捷网络建立校企合作

为了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环境,能够接触到社会工作岗位上正在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全面掌握应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我校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网络实训室。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选择了与锐捷公司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了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能满足了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的网络实训基地,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引入锐捷实践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我们引入了锐捷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优势:

1) 实验项目取材于企业的实际应用。来自于一线,职业性更强。在以往,学校的教师根据实验设备设计实验项目时。主要着眼点在于弥补理论教学的难点、盲点,更多地倾向于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实验的形式加以印证。锐捷网络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则有明显不同。设定的实验项目不仅包括了教学难点和盲点,还有极强的工程背景和针对性。这是因为企业拥有优秀的、来自一线的、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队伍。这种优势正是学校的教师所缺乏的。

2) 教材内容组织和构思将实践教学过程的实用化作为首要因素,在锐捷网络实验项目中,最为突出的是每个实验项目都有背景描述,使学生在实验前就清晰地知道本项试验相关技术具体应用于什么场合,这与传统的实验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是实验设计人员工程经验和背景的实际体现,也是一般学校教师不易想到、甚至是无力完成的。这个特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有作用,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就业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对课程内容的应用场合特别关心,课程内容的工程背景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最有效因索。

3) 锐捷网络实践教学资源涵盖面宽。实验项目几乎囊括了网络工程实践中所有最常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行业内通用的,这也是传统实验设计无法实现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便可以考网络工程师证书,并且可以立即参与到网络工程项目中。

3.2 改进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1) 重视现场教学。实验课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都在实验室讲解,特别重要的内容先进行现场演示,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2) 实验项目分组进行完成,每组均由同能力层次的同学组成,并选定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结束后按小组进行考核,并且评出最佳团队和最差团队。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安排一周的实训时间,每天布置一个大的综合网络设计项目,项目的完成也是分组进行,每组由小组长负责,统一规划设计,安排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对实训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创新,采用PK制,小组之间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的同学成绩是优秀,依次类推,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以按个人进行PK。最后一天安排答辩,对每个同学进行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实训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的灵活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紧张快乐中学习到了知识。

4) 经过认真研究,我校设计了自己的实验实训报告格式。规定了每个实验必须记录的内容和分析的现象,也留下了学生自己记录和分析的空间,既保证了规范性,又提高了实验质量。

3.3 开展职业认证考试,打造“双认证”毕业生

锐捷网络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有能力提供权威、前沿、专业的网络技术培训,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掌握前沿的网络技术 。锐捷网络学院还可以开展认证考试,考试通过学生可以同时获得相应级别的《锐捷网络认证证书》和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信息化安全教育认证证书》,为学生迈向企业提供了敲门砖。通过和锐捷网络学院合作,可以进行校企联合认证,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作为锐捷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理论成绩,考试合格者只需要通过锐捷的实验考试,即可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证书,这样方便了学生考证,也提高了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3.4 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教师可到企业锻炼,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鉴定证书,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3.5 企业专家承担兼职教师,指导、提升课程含金量

锐捷网络公司将派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讲师和骨干技术人员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协助我校做好教学工作。

4 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进一步加快了我校信息化应用步伐,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提升了学校品牌。

4.1 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八位教师利用假期到锐捷网络公司锻炼,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获得锐捷网络高级认证讲师、资深网络调试工程师的资格鉴定证书,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因此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师资力量。

4.2 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锐捷网络公司派资深网络技术工程师到我校做讲座和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我院师生的实践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4.3 学生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

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锐捷网络先进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掌握前沿的网络技术。而且学生完成《网络设备与管理》、《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后可参加锐捷网络的认证考试,并且是一考双证,同时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和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信息化安全教育认证证书》,为学生迈向企业提供了敲门砖。现在锐捷网络学院还可以进行校企联合认证,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作为锐捷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理论成绩,考试合格者只需要通过锐捷的实验考试,即可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证书,这样方便了学生考证,也提高了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4.4 提高学生就业率,缓解高校及职业类院校就业困惑

锐捷网络学院采用最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最全面的网络技术,将实际网络的搭建及网络故障的排除全部移植到实验室,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体验,真正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打造一身过硬的真功夫,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5 结束语

我校通过与锐捷网络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以锐捷网络为代表的技术型国产网络厂商的最新创新技术及先进网络架构理念,极大的方便了学校的网络教学管理,有效提升了网络实验的效率,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还为网络实验教学所需的教材和师资培训配备了整套服务支持体系,以协助学校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全面满足了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需求,为我校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模式。这种以网络实验室为代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高等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经过开展网络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春红,张聪品,徐久成.《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8.

[2] 锐捷网络大学.RCSI培训讲义,2007.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现代化技术 应用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网络工程中的重点内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水平与国际水平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实现其进一步发展才能够达到国际水平。本文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现代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实现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及电子信息产业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必要的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指的是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控制与处理电子信息,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电子信息的获取、电子信息的处理、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等。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我国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

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中,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为实现造价管理网络系统平台的创建,实现内部与外部的相互联络通讯,借助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工程造价综合管理质量的提高。此外,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手段实现总指标与相关数据标准的收集、汇总与分析系统从而对各类工程量实现积累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协同实现相关信息数据的上传与工作,将处理完成的数据在项目工程预决算造价管理及编制管理等重要的任务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公路建设领域的应用

在高级别的公路工程信息数据体系中,很多信息数据都是在相同的数据库系统中创建的。但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施工人员对于数据信息的应用需求却存在差异性。因此,现代化技术能够对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准确的计量,从而对进度、质量、经费等信息进行明确,顺利完成对工程量信息数据标准的决算任务。

(三)设施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高端信息化生活质量与环境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日常设施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冰箱中的恒温控制系统、电视的数据网络应用系统等,都需要运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

三、电子信息工程中现代化技术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国家对现代化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

只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在现代化技术的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国家的投入,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更好的扶持。政府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扶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现代化技术产业的投资及融资渠道的拓宽;第二,实现现代化技术发展基金会的建立,为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第三,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及技术改进工作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大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政策引导力量。

(二)实现现代化技术发展环境的优化

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人才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现代化技术发展环境的优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通过人才的力量实现新项目的开发、新成果的取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引进机制、人才竞争机制与人才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这些措施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实现企业环境的优化,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机会。

(三)实现企业新增长点的培育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有着较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增长点的创新与研发是必要的措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要注重信息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实现电子信息产品与服务等融汇力度的强化,通过核心产业研发平台的建立实现现代化技术核心研发力的强化,在研发的过程中实现对增长点的挖掘与创新。此外,要实现电子信息产品与电子信息服务的融汇力度,在与服务的结合中发现新的产业需求。

(四)强化现代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要将建设的重点放在集成化电路体系、软件自主研发等方面。通过实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学习与掌握的提高,强化企业对现代化技术的保护意识,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保护制度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四、总结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中较为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因此,要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在国家政策的统一领导之下强化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重视力度,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家林. 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14,08(21):181-182.

篇10

【关键词】机械模具技术 现状 发展方向

模具制造业对于机械装备制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模具技术的水平已经成为度量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机械模具技术综合了机械、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充分体现了新科技的所有特征。因此,机械模具技术和高新技术已经融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发展。模具制造出来的机械零件,在生产效率、精确度、复杂性、成本消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其他制造工艺不能相比的。随着我国家电行业、汽车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机械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技术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企业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为机械模具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1 机械模具技术的现状

1.1 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一体化

在机械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中,计算机作为辅助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械模具从最初的设计,再到制造实现了一体化。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优化了模具的设计过程,还实现了生产方式自动化。在对机械模具进行建模和数控加工过程中,三维设计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不仅提高了机械模具的制造效率,而且提高了机械模具的质量。机械模具在设计时不仅要体现科学性,而且还要体现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在对机械零件进行形态仿真设计时,就要采用数值模拟方式,从而找出合理的模具机构和制造方案。在进行大型的机械模具的锻造定型和塑件成型时,其大小、精密度、复杂性等因素都对模拟成型不再有大的影响。

1.2 出现了针对大型的、复杂的机械模具的新技术

为了满足汽车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大型的、复杂的机械模具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缩短了大型机械模具的研发时间,其技术水平和制造精确度也在逐步上升。在进行设计时,模拟仿真手段成为重要的应用技术。利用模拟分析技术,可以预知覆盖件在塑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分析实现对工艺进行改进,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三维模具设计作为新技术在大型的机械模具制造中得到应用,这种实体设计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模具结构进行监察,为模具机构的合理性提供保证。

1.3 高速铣削工艺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重要的机械模具技术,高速铣削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高速铣的特点是在进行高速加工时,材料温度上升慢,刀具的切削力较小,由于热能产生的变形几率小,模具表面材料的残留应力低等。这些优点使得高速铣削工艺成为加工机械模具的首先加工技术。

1.4 注射模中新技术得到应用

在注射模中,新技术不断被采用。热流道技术在注塑行业被推广,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元器件为模具加热,以保证塑料的熔融形态,这样就可以完成高品质的成型塑件,不仅降低原材料的损耗,而且能节约能源。另外,还在注射成型中采用了气体辅助注射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氮气作为辅助注射对象,其优点是注射时造成较小的压力,保持熔体良好的流动性能,所制造的产品不容易变形,并且翘曲率很低,塑件的外形质量较高。

1.5 微细成型工艺得到了技术支持

纳米技术在微细成型中得到应用,其原理是控制物质反应的大小、传输的快慢和转变程度,从而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性能。纳米工艺最基本的应用体现在纳米模具成为进行生产的工具。

1.6 反求工程技术

反求工程通常被成为逆向工程。在新产品的研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过程中,逆向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逆向工程的设计方式和工作理念和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逆向工程首先要对加工对象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利用CAD造型取得加工对象的几何模型,然后在经过对几何模型的分析数据,根据需求进行数据调整,最后完成对加工对象的外形设计,再利用CAM编程,最终完成加工对象的成型模加工。

1.7 模具制造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在模具制造行业正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的经济效益。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为机械模具企业提升了竞争能力。因此,很多机械模具制造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对项目的进程进行监控,实现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实时管理。其主要监控对象包括模具的制造进度、调控模具的生产资金,提升模具制造的工作效率。

2 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方向

(1)针对机械模具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模具设计的标准化程度。提高三维设计、数控技术、塑型模拟技术等先进科技在机械模具中的应用,提高机械模具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促进其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以CAM和CAPP技术为基础条件,继续加强模具加工的先进技术和实际制造技术之间的融合,加强模具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加工的自动化程度的提升。

(3)信息化网络平台有利于机械模具制造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因此要在机械模具制造企业中进行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并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深入研究超高速和超高精确度机械模具制造技术,争取实现机械模具加工的精确值保持在0.001毫米左右,确实达到镜面加工的水平。

(5)积极研制和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加工软件,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机械模具制造企业在国际模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推进低碳节能的机械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实现模具表面镜面加工的技术的创新。

3 结语

随着我国机械模具技术的发展,其设计和制造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机械模具技术的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在我国“十二五”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模具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充分重视,在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下,机械模具制造会注入更多的科技成分,从而促进整个机械模具行业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模具工业,2011,37(9):1-9.

[2].数控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20).

[3]董艳秋.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1(02).